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思路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9 03:36:5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思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思路

篇(1)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类企业均经历了体制改革与机制转换,并在某些层面形成了独特的自身特点,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我国现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却依然存在明显差异性。当前,我国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传统产权制度及理论令股东、经营管理者与基层员工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现有管理内容及财务理论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投资决策需求、风险理财环节薄弱、现有配备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阻碍了企业实现知识化、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实践进程等。

二、重新调整战略、科学树立财务管理目标

当前行业内普遍赞同企业财务的综合管理目标是为了实现股东或管理者财富最大化,该目标的定位是以业主产权论为基点的,仅单纯的考虑了财务资本产权所有者即股东的根本利益。相反我们如果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产权观点理论出发,则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进行重新定位。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要求我们,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不仅应追求股东相关利益,同时还应合理追求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综合利益及社会利益,即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化企业必须将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看做为一个良性的有机整体,将其作为企业主力追求的综合财务目标,这一科学实践策略与美国的公司法观点理论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只有在追求股东利益的同时,兼顾员工利益、顾客利益,才能真正令优质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依据我国社会体制、发展现状及科学价值观念,现代化企业在努力为自身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也应全面创造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脱离了社会环境,企业活动便毫无价值可言。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者针对市场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转变,他们不讲究适用,而更倾向于良好的消费、工作与生活环境,注重健康的精神风貌与消费观念,关注自身消费及社会进步发展的统一协调。这些转变给企业财务管理、营销产品、服务水平的优质性、企业形象的健康树立、综合社会信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丰富拓展财务管理内容,确定无形资产为财务管理工作重点

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各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将以物质运动为根本的资本运动作为管理对象,其管理内容则主体包含对物质资本的投入、筹集、收回及分配、对实物资产实施的日常管理等。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完善,知识资本取代了物质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目前以知识为本的商标权、专利权、商誉等多重无形资产比重已上升至一半比例以上,这充分表明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总量资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管理综合内容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当今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对象。因此现代化企业应充分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投资,对原有传统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调整,有针对性增加映射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使用及收益情况相关指标体系,同时合理提升该指标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将其作为衡量企业公众形象及产品品牌优质性,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

四、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篇(2)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75

[中图分类号] F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133- 03

0 引 言

从2002年开始提出税收风险概念以来,我国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风险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在风险管理程序、风险识别、风险指标等方面展开实践。但由于基础薄弱等各种原因,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税收风险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1 当前税收风险管理存的主要问题

1.1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没有真正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税收风险管理是通过制定战略目标、税收风险识别、税收风险评价分析、税收风险管理应对,绩效考核等过程实施对税收征管的过程,目标是有效合理配置征管资源,最大限度促进纳税人遵从税法,减少税收流失,从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税收风险管理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一种机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和内容的规定。部分税务机关在开展税收风险管理活动中,虽然建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在形式上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过程。但很多税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内涵、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基层税务机关职能科室只认为税收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与自身岗位业务工作关系不深,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只从部门职责出发,沿用老思路老办法,使风险管理部门未能有效指导和统筹各部门工作。一些税收管理员对部分税收业务还是按照传统户管制方式进行操作,认为只有全部检查和管控,才能有效管理税源,没有有效利用“数据管税”“信息管税”。风险管理工作“穿新鞋,走老路”,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发挥风险管理的有效利用资源,防止税收流失的功能。

1.2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第三方信息、外部信息获取应用难

当前,伴随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方式的不断涌现,以及云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互联网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增长和累积。但税务机关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和使用数据管理技术获取外部有用的数据和信息,造成税务部门获取涉税信息的渠道比较窄。与工商、公安、银行之间的协作配合只局限于信息的传递,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共享,导致流失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三方信息,信息量还远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于外部各种大数据信息,几乎无法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手段进行收集、分析和采集。一般只采用人工由税务人员通过阅读与分析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及政府网站公开信息,再根据工作经验与知识储备,进行判断和查找可能与纳税人征收管理有关的信息。并行手工下载、复制、整理数据。这获取方式获取外部数据的工作模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数据不完整,数据缺乏依然是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短板。

1.3 税收风险管理运用方法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

税务机关在税收风险识别分析所的运用方法和分析技术单一,风险识别程度不高。在风险识别方法上,多使用单一指标分析,指标没有整体统一性,造成评价指标重复,指向分散,说明的风险不明确,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纳税情况没有整体的评价。对指标分析的方法简单,通常只使指标比较的方法进行数据对比。指标预警值设置也缺乏合理科学的依据,主观因素比较大,对纳税人的风险评价的技术运用遇到瓶颈。并没有在拥有大量数据基础上,运用税收来源于经济的关系,以多种方法建立相应的经济税收指标模型,对纳税人纳税行为进行归类和预测。从而建立税收风险评价模型。因没有新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税务机关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拥有者与利用者不能匹配,利用率不高。大量数据信息没有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各种业务数据质量仍待提高。

1.4 忽视税收风险管理活动的事中的监管

只重视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只关注发现了多少纳税人存在的风险,不注重对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事中的监管,造成税收风险管理结果不理想。现阶段对事中监控的运行制度和机制不完善,特别是事中监控制度的滞后和监管手段的落后。首先对事中监控的作用认识不足,部分税务部门认为绩效考核是结果,更重要,而对于事中过程,只要结果好,就可以忽略。其次,对于事中监控,没有相应的职责部门进行监控,缺乏实施主体。再次,对于事中监控,因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且频繁性高,各部门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业务的差异性,工作量大,如果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很难实施事中监控。最后,实现事中监控存在数据信息来源的复杂性。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大量非结构性数据的存在使得对其的处理异常困难,在实现事中监控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2 税收风险管理完善改进的基础

2.1 税收风险管理完善改进需要丰富的信息数据

税收风险管理需要有足够量的数据,无法获取足够量所需数据造成的税收风险管理效果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务机关对税收风险管理作用的认识。随着信息化水平提提,税务机关获取数据的能力越来越高。2015年,国税综合征管数据集中与处理涉及到综合征管软件(国税CTAIS1.1、CTAIS2.0)、综合征管软件(上海、版本)、全国集中版核心征管三个系统的数据。税综合征管数据处理平均每个月加载约6000多个过程,处理约1000多张基础表与事实表,共计集中约9800多张表。平均每个月集中数据量约占1.5T,平均每月集中大约60亿条数据,处理范围已基本包含以上各系统的税务登记类、发票管理类、税收会计类、稽查管理类、申报征收类、文书审批类、信息采集类、代码类、税收保全类、行政复议类、核定应纳税额类、强制执行类、认定管理类、违法违章类、行政应诉类、证件管理类、一般执行类等信息。只有数据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才能为税收风险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分析识别评价的数据支持,缓解税收风险管理无米可炊的局面。

2.2 需要多种风险识别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单一的分析方法使税收风险识别效果有限。随着税务机关获取数据范围越广泛,管理数据的能力越强,税务风险识别分析需要更多的方法和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数据的广泛,如果能覆盖全部纳税范围注重,就可以开展整体数据分析,对全部纳税人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扫描,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对纳税人风险状况进行趋势分析时,需要确认风险因素的相关关系,这样,税务机关需要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整体数据运用多种算法建立多维税收数据挖掘算法模型,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税收风险信息和知识。通过相关分析,趋势分析,从多角度,运用多方法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快速识别纳税人存在的税收风险点,提升税收风险管理的效率。

2.3 需要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思路的转变

税收风险管理必须拓展风险管理领域,参与到治理决策和战略管理等全过程之中,即对本身活动的监控。税收风险管理实施部门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应对活动的专业性,对数据进行调查分析,获取全方位的信息,通过参与到战略制定和决策过程中,提出最客观、有力的建议,以增强决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有效分析,使管理者掌握整个风险管理活动状况,对每一起风险任务所处在的情况可以实时了解,通过分析税收风险管理运行环境,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调整、改正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错误和风险,减少时间、资源的浪费,促进税收风险管理的合理化,效率化。

3 税收风险管理的完善改进

3.1 对税收风险管理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包括了风险计划的制定,税收风险的识别、税收风险的分析和评价,风险任务的推送、风险应对等环节,构成了一个管理流程。各环节各阶段有自身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耗费,同时也影响着下一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耗费。要保证税收风险管理活动顺利运转,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需要合理、规范的税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充分利用风险管理活动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对风险管理活动本身实施全过程管理,在事中,及时可以识别、评价、 控制、监督岗位风险,采取提醒,催办等措施,可以避免相关人员在在资料传递、工作交接过程中而可能出现的中断和失误。

3.2 提高税收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

建立互联网数据采集、第三方信息交换平台和机制,收集与纳税有关的数据信息,规范数据标准,促进税收数据的整合,使核心征管业务信息系统外部信息数据的综合管理,形成支撑税收风险识别分析的数据仓库。基础数据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税收风险管理中识别、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全程监控的及时性、有效性。要提高税收基础数据质量,通过应用系统数据入口的校验逻辑和业务规则检测,对数据进入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数据质量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构建数据管理的保障体系。税收风险管理的价值开发高度依赖于深度数据分析能力。从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帮助识别纳税人税收风险,也可以监控税收风险管理活动本身进展情况。

3.3 完善过程运行机制,健全岗责管理制度

分析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环节和内容,找出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和重点环节,有依据、有目的地完善组织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强化数据、基础管理,建立起跨层级、跨部门、跨岗位的税收风险管理全过程管理的运行机制,形成清晰规范的管理途径和制度,以满足风险全程管控的要求。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在明确内容及路径,并针对常规性的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引导操作模板。促进业务处理规范化,做到监控工作有序进行。

3.4 加强岗位专业培训,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培养和建立具有税收风险管理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是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的前提。税收风险管理需要掌握税收政策、财务知识、数据信息管理、风险识别分析、风险应对、全程监控等内容的知识。建立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树立其风险管理念,培养其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其风险识别技能,从而提高人机结合的水平。

篇(3)

1.1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没有真正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税收风险管理是通过制定战略目标、税收风险识别、税收风险评价分析、税收风险管理应对,绩效考核等过程实施对税收征管的过程,目标是有效合理配置征管资源,最大限度促进纳税人遵从税法,减少税收流失,从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税收风险管理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一种机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和内容的规定。部分税务机关在开展税收风险管理活动中,虽然建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在形式上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过程。但很多税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内涵、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基层税务机关职能科室只认为税收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与自身岗位业务工作关系不深,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只从部门职责出发,沿用老思路老办法,使风险管理部门未能有效指导和统筹各部门工作。一些税收管理员对部分税收业务还是按照传统户管制方式进行操作,认为只有全部检查和管控,才能有效管理税源,没有有效利用“数据管税”“信息管税”。风险管理工作“穿新鞋,走老路”,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发挥风险管理的有效利用资源,防止税收流失的功能。

1.2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第三方信息、外部信息获取应用难

当前,伴随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方式的不断涌现,以及云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互联网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增长和累积。但税务机关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和使用数据管理技术获取外部有用的数据和信息,造成税务部门获取涉税信息的渠道比较窄。与工商、公安、银行之间的协作配合只局限于信息的传递,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共享,导致流失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三方信息,信息量还远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于外部各种大数据信息,几乎无法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手段进行收集、分析和采集。一般只采用人工由税务人员通过阅读与分析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及政府网站公开信息,再根据工作经验与知识储备,进行判断和查找可能与纳税人征收管理有关的信息。并行手工下载、复制、整理数据。这获取方式获取外部数据的工作模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数据不完整,数据缺乏依然是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短板。

1.3税收风险管理运用方法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

税务机关在税收风险识别分析所的运用方法和分析技术单一,风险识别程度不高。在风险识别方法上,多使用单一指标分析,指标没有整体统一性,造成评价指标重复,指向分散,说明的风险不明确,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纳税情况没有整体的评价。对指标分析的方法简单,通常只使指标比较的方法进行数据对比。指标预警值设置也缺乏合理科学的依据,主观因素比较大,对纳税人的风险评价的技术运用遇到瓶颈。并没有在拥有大量数据基础上,运用税收来源于经济的关系,以多种方法建立相应的经济税收指标模型,对纳税人纳税行为进行归类和预测。从而建立税收风险评价模型。因没有新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税务机关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拥有者与利用者不能匹配,利用率不高。大量数据信息没有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各种业务数据质量仍待提高。

1.4忽视税收风险管理活动的事中的监管

只重视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只关注发现了多少纳税人存在的风险,不注重对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事中的监管,造成税收风险管理结果不理想。现阶段对事中监控的运行制度和机制不完善,特别是事中监控制度的滞后和监管手段的落后。首先对事中监控的作用认识不足,部分税务部门认为绩效考核是结果,更重要,而对于事中过程,只要结果好,就可以忽略。其次,对于事中监控,没有相应的职责部门进行监控,缺乏实施主体。再次,对于事中监控,因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且频繁性高,各部门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业务的差异性,工作量大,如果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很难实施事中监控。最后,实现事中监控存在数据信息来源的复杂性。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大量非结构性数据的存在使得对其的处理异常困难,在实现事中监控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2税收风险管理完善改进的基础

2.1税收风险管理完善改进需要丰富的信息数据

税收风险管理需要有足够量的数据,无法获取足够量所需数据造成的税收风险管理效果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务机关对税收风险管理作用的认识。随着信息化水平提提,税务机关获取数据的能力越来越高。2015年,国税综合征管数据集中与处理涉及到综合征管软件(国税CTAIS1.1、CTAIS2.0)、综合征管软件(上海、版本)、全国集中版核心征管三个系统的数据。税综合征管数据处理平均每个月加载约6000多个过程,处理约1000多张基础表与事实表,共计集中约9800多张表。平均每个月集中数据量约占1.5T,平均每月集中大约60亿条数据,处理范围已基本包含以上各系统的税务登记类、发票管理类、税收会计类、稽查管理类、申报征收类、文书审批类、信息采集类、代码类、税收保全类、行政复议类、核定应纳税额类、强制执行类、认定管理类、违法违章类、行政应诉类、证件管理类、一般执行类等信息。只有数据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才能为税收风险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分析识别评价的数据支持,缓解税收风险管理无米可炊的局面。

2.2需要多种风险识别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单一的分析方法使税收风险识别效果有限。随着税务机关获取数据范围越广泛,管理数据的能力越强,税务风险识别分析需要更多的方法和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数据的广泛,如果能覆盖全部纳税范围注重,就可以开展整体数据分析,对全部纳税人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扫描,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对纳税人风险状况进行趋势分析时,需要确认风险因素的相关关系,这样,税务机关需要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整体数据运用多种算法建立多维税收数据挖掘算法模型,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税收风险信息和知识。通过相关分析,趋势分析,从多角度,运用多方法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快速识别纳税人存在的税收风险点,提升税收风险管理的效率。

2.3需要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思路的转变

税收风险管理必须拓展风险管理领域,参与到治理决策和战略管理等全过程之中,即对本身活动的监控。税收风险管理实施部门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应对活动的专业性,对数据进行调查分析,获取全方位的信息,通过参与到战略制定和决策过程中,提出最客观、有力的建议,以增强决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有效分析,使管理者掌握整个风险管理活动状况,对每一起风险任务所处在的情况可以实时了解,通过分析税收风险管理运行环境,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调整、改正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错误和风险,减少时间、资源的浪费,促进税收风险管理的合理化,效率化。

3税收风险管理的完善改进

3.1对税收风险管理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包括了风险计划的制定,税收风险的识别、税收风险的分析和评价,风险任务的推送、风险应对等环节,构成了一个管理流程。各环节各阶段有自身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耗费,同时也影响着下一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耗费。要保证税收风险管理活动顺利运转,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需要合理、规范的税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充分利用风险管理活动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对风险管理活动本身实施全过程管理,在事中,及时可以识别、评价、控制、监督岗位风险,采取提醒,催办等措施,可以避免相关人员在在资料传递、工作交接过程中而可能出现的中断和失误。

3.2提高税收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

建立互联网数据采集、第三方信息交换平台和机制,收集与纳税有关的数据信息,规范数据标准,促进税收数据的整合,使核心征管业务信息系统外部信息数据的综合管理,形成支撑税收风险识别分析的数据仓库。基础数据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税收风险管理中识别、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全程监控的及时性、有效性。要提高税收基础数据质量,通过应用系统数据入口的校验逻辑和业务规则检测,对数据进入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数据质量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构建数据管理的保障体系。税收风险管理的价值开发高度依赖于深度数据分析能力。从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帮助识别纳税人税收风险,也可以监控税收风险管理活动本身进展情况。

3.3完善过程运行机制,健全岗责管理制度

分析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环节和内容,找出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和重点环节,有依据、有目的地完善组织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强化数据、基础管理,建立起跨层级、跨部门、跨岗位的税收风险管理全过程管理的运行机制,形成清晰规范的管理途径和制度,以满足风险全程管控的要求。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在明确内容及路径,并针对常规性的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引导操作模板。促进业务处理规范化,做到监控工作有序进行。

3.4加强岗位专业培训,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培养和建立具有税收风险管理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是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的前提。税收风险管理需要掌握税收政策、财务知识、数据信息管理、风险识别分析、风险应对、全程监控等内容的知识。建立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树立其风险管理念,培养其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其风险识别技能,从而提高人机结合的水平。

作者:吴强 刘卉月 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湖北经济学院

篇(4)

一、引言

内部控制(英文:Internal Control),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将内部控制体系在全行总/分/支三级机构中建立内部控制标准并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能够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本文以国内某大型股份制银行客户为分析对象,对如何开展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做出了研究。

二、项目背景介绍及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措施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某行内部控制评价项目,研究目的是在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监管规定,结合该行既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对该年度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与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

本文根据工作的先后顺序,具体评价措施化分为10个可执行步骤阶段:①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②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准则;③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④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⑤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⑥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⑦执行内部控制评价;⑧汇总内部控制发现问题;⑨给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⑩提出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三、项目阶段化及具体工作描述

基于上述实施方法,将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工作阶段具体化,各个阶段工作为:

第一阶段是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阶段,其基本目标是:落实内部控制监管要求,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完善各项业务内控制度,持续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各级管理层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增强贯彻落实各项控制措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益,协助实现战略发展和经营目标。

第二阶段是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准则阶段,经研究及认真分析,开展本次内部控制评价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性原则;②重要性原则;③可操作性原则;④成本效益原则;⑤持续性原则。

第三阶段是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阶段,依据包括:①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②该行内部控制体系及其他相关规定。

第四阶段是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阶段,该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根据相关规范,结合该行规模、行业特征、风险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在具体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时,该行采用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谨慎选择。

第五阶段是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阶段,其评价全面覆盖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遵循原则的具体体现为:

全面性原则:包括了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了该行的各类业务和管理事项。

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了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综合运用访谈、穿行测试、抽样等多种方法,准确地揭示了经营管理的风险现状,如实地反映了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第六阶段是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阶段,针对该程序,本文分为四个子步骤完成。各子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内控评价体系建设阶段,对该行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流程目录。②内控中期评价阶段,评价小组综合考虑被评价对象的风险、业务频次、复杂程度、重要性等相关因素,涉及科学的选样方法,用个别访谈、专题讨论、穿行测试、抽样等评价方法,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③内控整改阶段,对于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整改建议,逐条与部门和分支机构进行沟通确认,就主要发现和建议的整改措施达成一致意见,并要求责任单位及时进行整改。④内控更新评价和报告阶段。

第七阶段是执行内部控制评价阶段,即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对该行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第八阶段是汇总内部控制发现问题阶段,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发现结合了中期评价和年末更新评价的工作成果。在中期评价发现内控缺陷的项数基础上,确认已整改项数、尚未完成整改项数。根据年末更新评价识别内控缺陷相数,确认与中期测试类型相同的问题项数、新增问题项数。通过把两次评价发现进行合并整理,剔出已经整改完成的问题,最终确定截至该年度年末该行内部控制存在各类问题的项数、控制设计缺陷项数、控制执行缺陷项数与控制优化建议项数。第九阶段是给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阶段,通过依据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所有内部控制评价发现进行分析,并给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发现可能导致严重偏离控制目标的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第十阶段是提出内部控制优化建议阶段,针对现有内部控制缺陷,采取以下优化改进措施:①重点加强信贷业务、国际业务、资金业务和运营板块管理力度,细化制度规范,积极落实缺陷整改,加大规章制度和业务技能培训力度;②明确岗位分工,划清职责界限,理顺业务关系,并建立健全各业务领域的不相容职责分离与岗位轮换机制;③进一步加强信息科技建设,尽快改善信息科技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的同时积极探索将手工控制固化为自动控制,利用信息系统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④继续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的识别、评估、计量、监测和报告程序,推动风险管理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同时,将内控、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三位一体”的风险控制管理模式,促进三道防线间的工作互补与信息共享,提高全行风险管理效率和效果。

四、项目实施总结

本文按照项目工作的先后顺序,通过将银行内部控制评价项目划分为10个阶段,并对其中的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阶段按4个子步骤完成;经过实践验证,其成功高效、顺利地完成了该行开展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以满足五部委对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的要求,加强和规范了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同时满足了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并为该行今后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提供了全面、细致地工作指导。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中国经济多年来持续稳健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然而应该看到的是,目前我国依旧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由于各种因素而受到一些掣肘。其中一个最大的制约便是融资的难度高,周期长。不少研究成果结合数据说明,融资难度太高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一大批处于发展壮大阶段的企业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实力,由于融资难,企业缺乏急需的资金,被约束在自我融资的模式之下,难以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这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企业进出口融资上,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等原因,一直以来,银行等机构往往将融资对象定位于发展多年的大型国有公司,而不少处于起步阶段、前景看好的公司则难以从金融部门得到必要的资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宽松,我国的企业市场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因此也催生了巨大的进出口融资需求。本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企业的自有资金、进出口融资工具、贸易融资方式、融资条件、选择缺乏自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企业进出口融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商业银行层面、企业层面以及社会层面阐述了进出口融资的创新策略。本研究的成果有利于相关政策研究者和中小企业借鉴参考,具有比较好的实践意义。

当前企业进出口融资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的经济形势持续保持稳健,因此不少进出口企业均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然而许多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不少企业由于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生产销售链条中,因此自有的积累较少,为了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只能借助于银行贷款。一部分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则由于尚未形成严格且成熟的经营管理规范,导致当地的银行难以信任其信任度,不对其放贷。

(二)我国由于金融业的发展没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金融机构提供的进出口融资难以完全满足各类企业的实际需求。虽然已经有许多银行提供外汇业务的服务,但是这些服务往往注重于国际结算,缺乏合适的融资工具种类,而且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兴趣不大。

(三)不少企业在融资方面缺乏专业性,不清楚适合自身的具体贸易融资方式,而金融机构也没有对企业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一些企业只得采取直接贷款的方式,甚至有部分企业采用风险较高的民间借贷方式,加剧了企业运营的风险。

(四)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融资设置了许多门槛,而且流程过长,条件严格。进出口融资严格来说属于自偿性贷款,但金融机构却依旧将企业经营业绩作为衡量偿还能力的主要标准,导致手续繁多、周期过长,难以适应企业在国际供求关系中快速应变的需求。

(五)大部分企业在进出口融资方面无法自主选择具体的模式与条件。举例来讲,因为“打包放款”的融资模式面临着高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往往以贷款的流程进行处理,所以限制条件严格,审批较严。

企业进出口融资的创新策略

(一)从金融机构方面优化企业进出口融资模式

首先应该进行金融机构机制的优化与改革,并结合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为银行建立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当前在我国,依旧是国有银行占据绝对的金融领域位置,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字头的金融机构目前的激励机制不足,因此最主要的便是改良现行的运作机制。主要的做法包括:提升银行管理者面对国际业务的服务意识,唤起员工创造利润和进行服务的积极性,引入市场化的金融营销观念,为商业银行创建新的利润增长点,努力发掘新的业务与新的服务模式,转变银行从事国际业务工作者的工作思路与业务素质,通过为急需资金的企业分析现状,做好金融顾问,来获取银行自身的收益,达到双赢。

其次应该紧密结合风险管理相关的理论、方法与企业进出口融资为银行带来的实际风险,构建具有较高实用度的金融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同时结合这些风险为银行设立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估与规避策略。并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优质客户的数据库,将信用佳、业绩良好的企业作为首要服务选择的对象。因为企业的进出口融资往往以现金作为还款的主要方式,因此进行企业客户的评级操作时,应将企业结算量的大小作为一个主要考虑的数据,同时评估该企业在实际业务运作中的具体业务能力和近年来的信用记录,结合评估理论与所在地域的资源及特点,构建合理的企业信用评级准则,从而确保企业的所有主要业务经营均处于金融机构的可监督、可控制状态。

第三,应该从融资企业的现实需要出发,为之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营销的手段,结合企业的具体需要制定服务细则,并为之提供方便完善的咨询等方面配套的服务。假若企业有拓宽结算方式的需求,金融机构便可以向其介绍国际保理的方式和出口信用保险的方式;若有希望进一步节约经营成本的企业,则银行可以为其提供多功能国际保理融资的服务,等等。只有通过优质而完善的服务,才能逐步积累融资企业中的优质客户,开拓银行的市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

第四,金融机构应努力开发国际结算业务新品种,并充实主流进出口融资的相关服务模式。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已经进入充分竞争的时代,贸易融资的利润边际已经处于下行路线。金融机构可以结合企业进出口融资的实际需求,在传统国际结算业务基础上创建新的更具推广型的金融产品。通过把握企业在进出口融资方面的具体需求来开展更具附加值的业务种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从企业方面入手优化进出口融资模式

首先,企业应在生产经营中树立风险成本意识。进出口企业决策者、财务人员应将风险管理视为一门系统性的工程,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素养。通过紧密结合风险管理相关的理论、方法与企业进出口融资面临的实际风险,构建具有较高实用度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实施办法,从而为企业开发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进出口融资的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企业还应将财务核算拓展到出口风险成本中,以完善的会计制度降低财务风险。

其次,企业应构建自身严密的出口风险内控体系,将财务部门作为成本控制核心,由其牵头来构建涉及到所有职能部门和公司所有员工的风险管理框架。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结合企业阶段性经营目标与发展方向。制定适合公司实际特点的出口风险评估制度与规避策略,并进行定期的监督与检查。

第三,企业还应积极研究政策,构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制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不少企业因为难以进行全面的客户资信调查,因此可以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进行风险防范。通过分析当前出口信贷政策,以投保方式降低风险。不少有条件的企业已经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制置于重要的位置,并成立了政策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已经有了不少有益于企业进出口融资的成果,对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从政府方面入手优化进出口融资模式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加快企业进出口贸易融资有关联的规定出台。而管理部门则要紧密联系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当前企业国际贸易现状,补充或者优化现有的贸易融资法律体系。而金融机构则应与企业共同分析目前生效的进出口融资法律法规,执行具有可行性的企业融资和金融服务方案,合理规避风险。

其次,政府应在担保体系的构建中起到牵头作用,督促企业尽快构建自己的信贷担保体系。例如可以引入企业会员制的模式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并提升金融机构信贷质量。在担保资金的管理模式上,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参考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有益做法,形成成熟的担保体系。此外,政府还可以为一些难以获取融资的企业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通过鼓励社会力合作或者参股进入到投资基金的管理,同时为之提供灵活高效的政策引导与支持。

篇(6)

世界政局不稳因素增多、全球经济仍然疲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内金融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货币政策渐趋收紧,内生动力有待增强,金融生态环境约束显化,潜在风险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不难预见,国内“L型”经济趋势将持续存在,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要意识到“稳增长”绝不能掉以轻心。来年,我们要实现“稳增长”目标,就要着重落实“3个确保”,狠抓“3个重点”。

1.“3个确保”。确保利润增长稳中求升。多年以来,我们的经营利润虽然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从近三年我们的ROA(资产收益率)来看,最高时为XX%,目前已经下降到XX%的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我们的资产增值越来越困难,以往靠息差为主要收入来源、以存贷规模增长维持利润增长的传统利润模式已难以持续,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已不复存在。我们知道,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饿死在发展的道路上”,要在确保既有经营领域利润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新业务领域的增收创效,坚守既有盈利点,不断挖掘新的盈利点,才能确保效益稳中有升。一是进一步加强“简员增效”、“机器换人”等战略措施,科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合营业网点的转型和自助设备替代率的提升,腾挪一线人力资源,增加市场营销人员的比例,提升市场拓展力量,为利润增长提供保障。二是通过管理创新,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找准与客户在利润空间上的最佳结合点,使资本的边际效益最大化,为改善经营业绩、实现盈利目标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严格执行年度预算指标,坚守经营效益底线,防止利润水平“大起大落”。三是优化吸存工具和手段,有效巩固和吸收客户资金,稳存增存,尤其要拓展低成本负债,同时加大力度推动产业金融业务,为我行获取更大的价值和利润创造机会。四是通过利用客户管理系统大数据技术,整合全行业务和客户的信息,根据客户金融资产的细化分层,深度经营客户,强化客户综合营销,加强精准营销,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提高金融服务品牌宣传力度,提升我们的金融产品市场定价能力,向上拓展利润空间。

确保收入增长动能。随着“十三五”期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实体经济的新需求将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复杂化等特征。我们是地方性银行,与其他银行相比,拥有不可比拟的人缘地缘优势,首要明确在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的支持重点,结合市场定位,发挥好自身特色优势,以“轻资本、轻资产”型业务为新增长动能的着力点,拓展多种盈利增长点,包括深耕本土市场,扩大异地市场,紧跟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做好行业指导,巩固和拓展在战略性、基础性行业的传统份额,压缩退出周期向下、低位徘徊和衰退的行业和产业,抢占拓展具备爆发潜质的战略新兴产业、高成长行业,如现代制造、机器装备、环保等的增量市场份额,优化资产与负债结构,提高资本运作效率;稳步推进理财业务向净值型转型,发展大资产管理业务;积极探索和开发基金、企业年金、信托、资产证券化、企业短期融资券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非银行金融产品业务,加大投融资和交易业务规模,做优做强流量经营;加大消费金融和创新业务开发力度,加强跨市场性产品的研发和交叉销售,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粘性,创造稳定的营收贡献。同时,提高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比例,保障收入与盈利的协同增长,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对传统盈利模式的冲击。另外,探索综合化经营,加大新业务的准入公关,抓住国家对新型金融体的支持政策机遇,争取获得新金融经营牌照,推进大金融、综合化、集团化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

确保业务增长措施稳中求优。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不是说所有柴都能放进火炉,湿的不要,太粗的不要,要干的,能放进去的,而且容易烧着马上生火的。同样道理,在众多保业务增长措施中,我们要发挥大家的智慧,挑最好的、最优的,而且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能够使我们现有资源效用最大化的措施,稳中求优,优中取优。

2.“3个重点”。重点基层行重点发力。我们知道,军队要打好仗,往往是先有“突击队”在前头进行冲锋陷阵,杀出血路,占领有利位置,为后面的大军压上创造条件。同样,我们也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超凡战斗力的“突击队”。我们的“突击队”在哪里?基层行就是我们的“拳头”,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的第一触力点,要以重点支行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以全力打造当地的“区域龙头银行”为目标,充分发挥重点支行的“拳头作用”。一方面,根据各镇区的经济实力、产业特点,结合我们自身的资源优势,定位相应的重点业务发展支行,集中资源,创新特色产品,加大力度拓展专业市场。另一方面,总行要针对重点支行制定专门的考核方案,加大奖惩力度,要能够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奖惩理念。同时,总行要做好对重点支行的支持服务,加强督导,为重点支行拓展市场创造条件和提供后勤保障。

重点业务重点突破。发展是硬道理,“稳增长”也是为了发展。面对有限的市场资源,我们要科学谋划好业务发展的突破口,选准具有经营特色的重点业务,找准业务发展着力点,是全面保障“稳增长”的关键所在。对对公业务,应加快调整、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紧跟“一带一路”、战略新兴产业等国家战略,以及“机器换人”等本地区的政策,紧抓重大项目、优质商圈的机遇,特别是现金回流好,抵质押物升值潜力好的传统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大交通、水利、清洁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项目,应选准切入点,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轨道交通公司、财政部门等市属和政府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以适合的金融服务产品和合理的授信规模加大支持力度,大力推进节能环保、生态治理等绿色信贷服务项目,有效控制过剩产能行业的贷款增长。争取土地出让金和产业基金,探索经营多元化模式,打响“产业金融”服务新品牌。对小微业务,应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合理匹配贷款额度,以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丰富的服务渠道,灵活的定价机制,增强客户粘性,争做客户的唯一金融服务商。同时,充分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筛选交易活跃、结算稳定、金融资产沉淀较多、合作时间较长的优质客户,争取将非基本户向基本户转化。积极拓展管控能力强、合作意愿好的担保、助保贷平台,继续争取各级财政资金、风险补偿基金,优化小微业务定价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对零售业务,在巩固并提升市场份额,加大对重点区域、客户和产品的差别化支持力度的同时,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大力推广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分期贷款业务等消费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另外,对有稳定现金回流和抵质押的农村基础设施等村组贷款,应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努力通过完善自助渠道、线上渠道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提升议价能力,巩固和争夺村组优质客户群。对同业金融,一是在债券投资的总体策略上,要保持国债组合占比稳定,加大政策性金融债波段操作力度,在不新增资本占用的前提下,信用债券优先选择同业存单、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地方政府债等品种,企业类债券视利率及信用利差走势调整投资比例。同时,根据对市场利率走势的预判,实施合适的久期策略,做好期限错配,在防范市场风险的前期下,提升交易债券组合的收益率。二是优先支持同业投资业务,存放同业与买入返售票据业务,在确保流动性安全的基础上,适当配置长期业务比重,并按照产品复杂程度“由易到难”、风险程度“由低到高”的原则,积极发掘和拓展新的交易对手,带动其他同业业务共同发展。同时,不断深化与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客户的合作,拓展低成本的同业负债。对投行理财业务,应尽快显著提升服务区域的市场份额和市场位次。一是积极拓展优质非标资产,参与国家、地方重大战略领域投资,挖掘混合所有制改革、IPO等融资服务机会,择优参与政府类的债务置换和PPP项目业务,积极推进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拓展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项下的优质资产为理财标的。二是积极寻求银行间和证券市场的优质标准资产为理财标的,提升对债券类标准资产的主动配置及交易能力,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三是优化产品创新组合,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半开放式产品、结构化产品和净值型产品,满足不同层级客户的各种理财需求。

重点客户重点维护。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提出的“帕雷托定理”(也称“八二开规则”),这个规则说明,事物80%的结果都是因为另外20%的起因。从经济学来说,就是企业8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仅占总数20%的客户,80%的利润来自于仅占总数20%的客户。这20%的客户就是我们的重点客户。从深层次来说,重点客户维护是一种基本的销售方法,更是一种投资管理。重点客户维护的落脚点在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和“一点接入,全行响应”的服务体验。对对公客户,要搭建多层次客户板块,齐抓共管,绩效责任共担的对公核心客户综合营销机制,定制差异化的综合服务方案,加大客户拓展力度,促进有效对公客户增长,建立客户流失预警机制和挽留预案,降低优质客户流失率。对财政客户,要通过系统对接、专户专案等方式,牢牢抓住和巩固财政账户,积极拓展因财政资金统筹而产生的非税收入收缴等各类新账户,强化对财政支出对象机构和政府采购项目中标客户的营销,加大有政府背景产业项目的金融业务拓展力度。对小微客户,要紧密围绕“圈”、“链”、“平台”、“集团”等客户群,推进标准化、批量化、集约化的拓展模式,借助大数据技术,筛选交易活跃、结算稳定的优质存量小微客户,优选创业、创新类客户,激活低效户和不动户,科学设置定价策略,提高客户的粘性和贡献度,与小微客户共同成长。对个人客户,平衡新客户拓展与存量客户保有两方面工作,做大客户规模与做优客户结构,城区、镇区、村组等客户协同发展。通过加大社区营销、客户分层和精准营销等手段,确保有资产客户增速高于存量客户增速,同时加大私人银行客户、中产客户、青年白领、工薪族客户等细分核心客户群,建立相应的营销策略,加快打造全能型客户经营能力,加大信用卡分期等消费金融业务的营销力度,及时关注和解决存量客户的流失问题,强化客户关系和客户信息的挖掘应用,推出相应的服务方案,大力激活持有短信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信用卡等的零资产客户,深挖潜在增量。

二、“防风险”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打“持久战”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长期高速发展累积的一些风险和矛盾逐渐暴露。经济增长减速,影子银行风险压力渐大,信托产品风险事件频现,同时去杠杆、资产荒与货币荒叠加、利率议价困难,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上升,局部地区偿债压力较大;部分行业去产能进入白热化,新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与此同时,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加大,行业风险令人担忧,加上美元将进入持续的加息周期,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揽子货币将造成冲击。假如上述风险同时在短期内叠加累积,甚至爆发,将会导致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进一步加剧波动,作为金融生态中的一员,我们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的“稳增长”将会受到影响,我们转型升级的成效也会被削弱,必须要高度重视“防风险”。

1.“防风险”需要转变理念。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无处不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灵魂”,通过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及时准确把科学的风险理念传导给每一位员工,使之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形成风险防范的惯性思维,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第一,要树立经风险调整收益(RAROC)的风险理念,处理好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强调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也要考虑潜在的风险,确定合理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既不能在风险面前畏难回避,也不能盲目夸大风险事实。第二,要在主动识别、化解各类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追求效益最大化,理性支持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第三,要树立风险回报理念,根据风险回报的差异,对不同的客户、业务、产品发展战略进行量化,科学比较和理性选择,在经营工作中,平衡资本、收益和风险,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确保风险和收益相匹配。

2.“防风险”需要抓重点领域。根据当前我们的发展阶段,以及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当着重抓好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科技风险,抓好案件防控和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抓关键环节,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不动摇,务必要对目前的内外部环境,审时度势,对当前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问题进行重点防控和化解,有的放矢。

信用风险方面,信用风险仍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防控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一方面,传统信贷风险防控要以“稳住质量、防控风险、提升管理”为总方向,加大信用风险管控力度,坚持“从严治贷”,主动化风险、调结构,加大风险排查工作力度,强化思想教育,打牢构筑思想防线,同时用好用活风险管理系统,提升信用风险防控水平。另一方面,近期我们注意到债券市场异常波动,在债市调整之际,债券发行人和债市交易对手违约事件不断涌现,信用债违约风险和同业信用风险亦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要严格执行交易对手准入审核,对债项评级与客户评级要双管齐下,并加强纳入统一授信管理,特别严控小型债券、基金的准入。二是重点关注非评级债券的信用风险,做好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持续跟进债券发行人各类债务工具的本息兑付情况,以及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等。

市场风险方面,目前,我们的金融市场业务规模也越来越大,加上外部“黑天鹅”、“灰天鹅”事件频发,货币政策变向,资本市场动荡等外部因素的叠加,当前我们面临的市场风险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目前我们的市场风险管理仍然相对薄弱,需要加快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市场风险防范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业务、投行业务和理财业务等重点业务领域加强风险防控。一是对我行市场风险治理架构和职能分工进行分析,从产品开发、交易环节、资产估值、风险限额管理、压力测试及资本计量等各个方面,对我行资金业务的前中后台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评估,同时结合监管要求和同业实践,优化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及制度体系,引进先进的市场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扎扎实实提升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二是要严格执行交易限额管理和授权管理,严格落实“逐级审批、先审批后操作”的内部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风险报告制度,在发生风险事件时应及时逐层上报,防范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合规风险方面,在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营改增税改等一系列因素的冲击下,银行业竞争已高度白热化,盈利步伐明显放缓,面对业绩不佳导致收入骤降的情况,部分法律和合规意识不强的员工在金钱的诱惑下,不惜铤而走险违规操作,成为金融行业风险集中爆发点,这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另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为了满足客户对银行业务的多元化需求,银行业加大了创新业务的开发,但与此同时,由于创新产品自身设计存在缺陷,对引用的新技术掌握不够,配套的制度不健全,风险防控措施不足等,也给我们的合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合规管理?首要以强化合规意识和文化为核心,树立“人人要合规,事事要合规,时时要合规,合规无处不在,合规永远在路上”的合规理念,推行诚信与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强化业务培训,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尤其对监管政策法规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近期上级部门和监管部门对我们的审计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我们对监管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够准确,在管理流程或管理制度上存在差异或漏洞,这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各条线部门应对监管政策进行认真学习,并对照我们现行的制度,梳理存在的管理问题,对与监管制度存有冲突的,应及时修订完善,对存在管理空白的,应及时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和管理,积极整改,不断强化业务及内控管理水平,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及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加强对新业务、资金同业业务的合规风险防控,重点对存在交易对手频繁、利率异常等情况的同业业务进行深入检查和审计,确保我行资金的安全,促进相关部门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效益,夯实合规管理基础。

信息科技风险方面,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在众多风险类型中,信息科技风险可以说是唯一能够导致银行全部业务瞬间瘫痪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已经成为银行机构的主要风险之一,防范信息科技风险已成为我们风险防范的重要任务,迫切需要健全信息科技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完善灾备系统等基础设施,加快启动异地灾备机房建设,使业务保障体系能够全面覆盖重要业务,同时逐步组织开展灾难恢复应急演练,提升生产数据的安全保障与系统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快完善自动化监控系统,整合基础设施监控系统,形成统一的监控平台,加强系统和网络状态的实时监控,提升快速定位关键业务故障的能力,减少业务恢复时间,保证业务的连续性。三是建立常态化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风险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针对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的机房管理、系统运维、系统开发等关键环节深入分析,排查风险隐患,确保系统稳定。四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层次科技专业人才,在关键领域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健全针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拓宽科技人才的发展与提升空间。

案件防控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制度治行、制度治人的思维,案件防控要注意强化重点风险、关键部位的防控力度,继续推进“三防一反”的各项工作,通过内部制度培训、外部案件案例宣讲等方式,加强员工的法制知识、职业操守教育,落实签订责任书工作,开展针对“飞单”风险、违规私售等专项风险排查,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控,对关键岗位和日常表现异常的员工增加排查频次和丰富排查方式,建立案件防控常态化工作机制。

安全生产方面,安全是我们业务发展的基石,共同筑牢安全防范屏障,是为我们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生产要防范于未然,要着重结合我们的全辖营业场所、办公场所、计算机房、自助设备等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消防的日常管理情况,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落实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整改的具体措施,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和监控,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开展相关演习工作,让员工得到实际锻炼,真正掌握应急预案的流程、要点和防范手段,提高应变能力和实践水平,培养员工临危不惧、遇险不惊、沉着冷静的心态,提高员工自防、互防能力,养成员工良好的安全行为,务求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不必要的人身损失和财务损失。

3.“防风险”需要抓队伍。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中,人是风险管理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首要对象,人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因此,我们要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要求,从人员准入、培训机制、风险文化、考核上岗、激励约束、成长规划等不同维度,加快各级各类风险管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以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和人才晋升机制,吸引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尤其随着我们集团化经营、跨业经营的发展所带来的新风险,要建立高素质、复合型的风险管理队伍,以加强对金融交叉产品和衍生产品的风险识别、度量和控制,建立起一支符合现代银行风险管理要求的专业化人才团队。

篇(7)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单一,削弱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1993年组建,1994年开始运作,是国家为配合粮食购销政策改革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各级政策性银行建立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支农方针政策,尽职尽责做好支农资金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在1998年实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各级政策性银行被指定专门承担粮棉油收购资金的管理业务,使农业政策性银行管理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也取得较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特殊的政策环境和条件,使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业务也仅仅局限于农业粮棉油流通环节。对农业的生产环节基本上没有涉足,这使政策性银行成为实质上的粮棉油收购银行,农发行既无法根据市场需要开拓自身的业务,也无法对农业所需的项目给予及时支持,职能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国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均为多功能的综合性机构,以美国为例,其农业政策性银行不仅从事政府扶持的政策性业务,还进行债券发行、农业直接投资等,业务范围涉及到农业的各个方面。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的将是外国农业全方位的竞争,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我国也将是全方位渗透,这时农业政策性银行仍保持现有的业务功能和状况,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农业全方位的支持。

(二)粮棉收购市场多元化,造成收购份额下降,贷款投放减少

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浙江等8省市粮食购销市场全部放开,粮食主产区购销正在逐步走向市场,棉花购销已走向市场,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收购都可以进入收购市场,收购主体增加,市场收购渠道呈多元化。这些情况都造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棉麻企业的收购量急剧下降,致使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收购贷款业务逐步萎缩。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收购价格市场化和收购渠道多元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和棉麻企业棉花收购市场的垄断份额被逐步分割,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据调查统计,农业政策性银行1999年支持收购粮食2900亿斤,收购棉花5090万担;2000年收购粮食2700亿斤,收购棉花5160万担;2001年收购粮食2200亿斤,收购棉花5540万担;2002年收购粮食2100亿斤,收购棉花4553万担。从近4年粮棉收购量情况来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棉麻企业收购份额已在逐步下降,从而也导致各项贷款增量逐步减少,1999年贷款净增加178亿元,2000年贷款净增加126亿元,2001年贷款净增加32亿元;2002年贷款净下降66亿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棉麻企业的购销活动与政策性银行的收购资金供应是密切相关的,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和棉麻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减少,将直接导致政策性银行粮油收购贷款投放的减少,粮油收购信贷业务逐步萎缩。

(三)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不灵活,影响了经营效益的提高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建立后,国家虽然规定实行企业化经营,并按一级法人、分级经营的模式管理,但是在实践中,农业政策性银行作为独立核算的法人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一方面是两权不分,即经营权和所有权未能完全分离,另一方面是经营自主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目前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经营中,自上而下仍然是以国家行政主体代替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企业主体,国家决策取代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决策,如有关业务的开展,在国家指定范围内,农业政策性银行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这种情况,造成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开展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经营往往难以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开展。在内部管理方面,目前农业政策性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农业政策性银行建立后虽然建立了不少制度,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但是在管理手段和办法上,仍然过多地依靠行政手段和过去专业银行管理的一套做法,表现在资金营运、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仍未能形成以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约束的新型管理机制。特别是在资金的运作上,如何有效地实施风险控制和调节,目前农业政策性银行仍然缺乏严密的管理体系。在业务开展中,缺乏创新机制,业务种类单一、服务单一,在金融业务的竞争中难以立脚。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的取向

(一)继续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支持粮棉收购不动摇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把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机结合起来,要积极支持粮食安全体系的建立。又要积极支持棉花收购,保护棉农的利益。这既是贯彻、深化粮棉改革政策的要求,也是政策性银行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粮棉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然选择。在粮棉购销走向市场的进程中,国有粮食企业和棉麻企业的市场占有额下降,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千百万农民仍然要以粮棉油的生产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国有粮棉企业在粮棉流通过程中主渠道的作用必将、也必需继续发挥,信贷支持在粮棉流通过程的支持同样将必不可少。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改革的任务繁重,同时它作为完全的商业化经营目标,也很难有动力使它涉及粮棉流通领域,而政策性银行经过几年的粮食、棉花收购资金管理,已经积累了较好的资金供应和管理经验,从稳定农业,稳定农民的大局出发,尽管粮棉购销走向市场,但政策性银行短期内还不能从支持粮棉流通渠道退出,还必需在这一关系重大的领域中发挥作用。尽管对退出保护价的粮食和棉花购销资金供应,随着购销活动的市场化,已逐步失去政策性资金供应的刚性约束。但粮棉收购资金的信贷支持,毕竟与其它商业贷款有着根本的区别,政策性银行目前还不能在面对此业务的政策性变化时,产生徘徊不前的顾虑,应该做的只能是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上进行必要的调整,继续做好粮棉购销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

(二)开拓农业政策性业务,确保其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农业政策性银行成立近10年来,在信贷支持粮棉流通领域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农业政策性资金的独特经验,这是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无法替代和比拟的。在10年的中,农业政策性银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业金融体系,它的机构已经遍布全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按照现行的政策界定,从总体上看,它的业务发展将从减少走向稳定。一面是我国大农业的发展,急需增加政策性资金的扶持,而作为我国惟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却没有承担农业政策性信贷对大农业生产支持的任务;而另一面是已经自成体系的完整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有遍布全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机构和人力,只承担了单一的粮棉收购业务,这种状况是无论如何不应长期存在的,因此,农业政策性银行应当、而且有能力,走出单纯的服务粮棉流通的窄小圈子,重点把政策性银行目前局限于农业流通环节的业务范围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要把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扶持伸延到农业基础设施、技术和推广、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一是对农业基础设施,应把水利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的改良作为扶持重点,使我国农业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是对农业技术推广,应把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和农业生产的改进作为重点,加大投入,逐步提高我国农业的含量,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对农业综合开发,应把它作为扶持重点,当前特别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在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治旱、治水、治沙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四是对农副产品加工,应围绕粮食产业化经营,在目前支持粮食购销环节向粮食产前、前后领域适当延伸,支持粮食购销与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经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提高效益。五是开办扶贫贷款,应把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特别是就业增长,增加贫困农户收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通过以上方面,使我国农业得到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同时又能使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功能和服务得到不断的完善,最终保证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调整管理理念,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篇(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供水企业都已经开始重视财务审计工作。众所周知,财务审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命脉。只有有效加强供水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才能够加强供水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下属基层单位产生有效的约束效果,从而才能够实现供水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一、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供水企业财务审计缺乏独立性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独立性,这也是企业财务审计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供水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是直接受本部门、本企业的领导,独立性不强,缺少有力的监督。这样自然就严重阻碍了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二)供水企业财务审计的范围受限

我国很多供水企业在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时候,一般涉及面不广,只针对目前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审计。尽管供水企业财务审计进行了改制,但目前总的来说,财务审计工作还相对处于较低的层次。

(三)供水企业财务审计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审计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经常都是在出现了问题之后,才进行查错补漏,往往有马后炮的现象,供水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种问题。很多供水企业虽然制定了详细的财务审计规定,但是缺乏执行力,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二、如何有效加强供水企业财务审计工作

(一)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工作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发票管理规定和依法纳税,各级领导要严格模范执行财经纪律,不准授意、指使、强令财会人员做假账或设立法定账册以外的任何账册,为财会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要服务业务经营,监督业务经营,提出提高业务经营质量和效益的举措,研究分析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降费增效改进管理,多出主意、出好主意、出大主意。企业领导要努力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由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者、支持者,变为财务管理的熟悉者、参与者。

(二)建立审计监控体系,加强审计成果利用

供水企业各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按照“方案科学、有效实施、严格复核、准确处理、适时跟踪”的程序,积极探索和建立审计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新时期审计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同时,不断改进审计成果的运用方式,提高审计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要善于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提升审计成果转化的层次。要注重在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整合上下功夫,敢于解放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宏观的角度加强对各类情况和问题的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要逐步建立与监察、组织、人事、财务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使审计成果“一果多用”。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供水企业审计部门应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人员。专职审计人员应具有审计、会计、经济、工程等相关技术职称,具备与所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做好财务审计工作,财务审计人员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娴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

随着高新技术在供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内审人员必须抱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态度,转变观念、拓展视野、更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手段,了解管理高新技术、先进信息网络知识,掌握审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最新动态,提高自身素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增强内审为供水企业股改上市的咨询服务功能。同时,内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中广泛采用绕过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的审计技术,发挥计算机在评价治理风险和控制方面的高效作用,积极稳妥地探索网络远程审计,促使审计手段科技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四)加强供水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管理

内部财务审计是供水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内部财务审计是堵塞不合理开支、规范管理、保护干部的有效措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难度大,领导高度重视搞好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关键因素。应该从健全机构入手,成立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委员会,并明确具体职责,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都要经过审计工作委员会的严格复核,发现处理力度不够,执法不到位等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文书表达清楚,引用政策正确,审计评价恰当。

同时,实施审计过错追究责任办法。在明确审计标准的基础上,对内部财务审计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实施审计造成损失,违反规定隐瞒截留查出的问题等人为原因,追究相关审计人员的责任,以增强内部财务审计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其次,实施审计台帐办法。将每一各审计项目都设立审计台帐,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审计数据记录在案,由被审单位或个人,审计人员签名后存档,建立审计资料库。

再次,实施集体定案办法。内部审计委员会由供水企业董事会、相关科室负责人、负责审计的人员组成;在审计处理上,严格按制度办事,实施民主集中制。在审计决定的落实上,实行层层负责制,由过去的领导全部负责变成人人有担子。

(五)完善风险控制审计

要重视风险控制在供水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的承担主体,整合现有的风险管理部门,形成由最高管理层直接负责的、系统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另外,供水企业要在充分利用内部的风险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外脑即利用企业外部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专家的才能智慧,进行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这就为审计人员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提供明确的审计对象,使审计人员能够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的审计计划,节约了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

(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购建内部审计信息平台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的必然工作, 企业存在的价值,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客户能够从你这里用较少的代价得到较多的价值,而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的关键。审计信息化实现了这样的变革并真正的为审计人员带来了好处。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购建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可实现审计单位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终结、审计档案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并支持审计作业和管理的一体化应用部署,不仅提升了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同时更大幅地提升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七)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推动非现场与现场审计相结合

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非现场监测分析项目,加大实时监控和重点排查力度,逐步加强对高风险业务、高风险领域及薄弱环节的持续监控和跟踪。另一方面,全面推动非现场监测分析对现场检查工作的有效支持。在日常工作中,对一些适合非现场完成的审计或检查项目,主要通过非现场手段来组织完成,能够在非现场查清的问题则不带到现场去做,逐步提高非现场审计在各类检查或审计项目中的比重,适当减少现场审计或检查的时间和频率。在开展各项审计、检查、评价项目的准备和实施阶段,都要充分运用非现场手段和工具对被查业务进行风险排查分析,确定检点和线索,指导和促进现场检查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财务审计工作关系到供水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工作效率,也关系到供水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了什么是发展,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也为我们的财务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更注重实践,实现从符合型、发现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促进财务审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石化审计局武汉分局课题组. 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0,(08):112-115.

[2]李子君.浅谈企业财务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公用事业财会, 2005,(04):103-106 .

篇(9)

一、基本情况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与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正式起步于10月,新津县作为首批试点县与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获得授信5000万元。12月,第一批10户企业共1200万贷款得到落实。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初开始向其他区县全力推进。截至底,全市20个区市县与开发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协议贷款总金额22亿元。其中新津、高新区、金牛区、双流等14个区县已正常开展业务,另有3个区县的首批贷款正在落实。另外,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分别与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双流蛟龙工业港、青羊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西区)签订了融资担保合作协议,协议金额4亿元。同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通过开发银行一亿元的软贷款支持,增加了注册资本,担保资金实力进一步夯实。经两年左右的运达作,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累计发放贷款6亿多元,其中,仅新增客户177户,贷款规模4.78亿元。

两年来,在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区县政府平台公司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整体上销售规模、利税、劳动就业水平都有明显增长,促进了中小企业成长,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以新津县为例,获得贷款支持的18家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8%,总入库税金比上年同期增加12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人员1200名。18户获得贷款企业中,新培育上百万税收企业2家,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家。双流县获得开行贷款支持的29家企业,入库税金比往年平均增加54.48%,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受金融生态恶化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金堂、蒲江县,金融机构已多年没有在当地新增贷款规模,中小企业发展受到资金短缺严重制约。通过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金堂有6家,浦江有5家企业获得开行贷款,实现了担保公司在这两个区县融资担保业务“零”的突破。

目前,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市县两级构成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网络体系已搭建起来,体系和运作机制已基本建立并初步完善。两年来运作正常,无一笔贷款逾期现象。许多企业获得贷款支持的同时,管理规范程度和水平有所提高,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在金融界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许多银行分支机构受其带动,开始把新的业务增长点放在中小企业项目上。多家金融分支机构正在与我公司接触,商讨如何借鉴开发性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经验和运作模式,与我公司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运作模式

1、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组织及贷款模式

首先,各区县成立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融资领导小组,并出资组建政府投资的平台公司,同时在当地选定一家金融分支机构作为委托贷款银行。区县平台公司在当地融资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融资企业的初选、推荐,作为借款主体向开发银行贷款并作为委托人通过委托银行将贷款转贷给中小企业,负责贷后管理和本息回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为市级平台公司,负责对区县推荐的企业进行调查评估,作为保证人为区县平台公司在开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同时为区县平台公司向企业发放委托贷款提供担保。

贷款模式主要有平台公司统贷借款,担保公司担保;企业直接借款,担保公司担保;平台公司借款,借款企业联保三种方式。基本模式为平台公司统贷借款,担保公司担保。

目前,开发银行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浮10%,担保公司担保费按每年担保额1.5%收取。区县平台公司和委托银行的手续费合计0.4%——1%。

2、开发银行合作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运作机制

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主要建立了三个运作机制,即民主评议机制、风险分担机制、风险控制机制。

民主评议机制:各区县成立贷款企业民主评议小组,选择熟悉企业或行业的民主评议人员对区县推荐的企业进行评议,提高审查决策的公正性和效率。通过民主评议的企业再向担保公司和开发银行推荐。

风险分担机制:对于借款平台打捆贷款的项目,如出现损失,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承担贷款损失的70%,开发银行承担损失的18%,区县平台公司承担损失的12%。开发银行要求各区县平台公司在开发银行存入打捆贷款10%--12%的风险保证金。对于企业直接贷款,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项目,开发银行暂不实行风险分担。

风险控制机制:构建开发银行、担保公司、当地政府和平台公司、委托放款银行、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共同参与的风险控制机制。不单就某个企业或某个环节来控制风险,主要通过各方联动、组织优势和制度建设来落实风险管理。例如,开发银行不对具体企业进行调查,主要以民主评议结论、担保公司审保调查和企业财务审计结果作为评审依据。

三、主要做法

1,强化服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

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在推进开行合作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结合开行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担保工作的新方法、新措施。根据各区县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开行统贷业务特点,公司专门对融资企业制定出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设计了快捷高效又尽可能控制风险的操作流程,创新出一些风险控制的措施和手段,并对开行贷款企业担保收费给予优惠。例如,我们在各区县对企业民主评议阶段就提前介入进行定性初查,提高了区县推荐项目的审保通过率和效率;在审查软件企业、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时,我们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在调点、评价方式、评价指标方面予以适当调整,通过授信额度控制、设定技术准入条件、网络公示等方法探索,公司对高科技企业的担保扶持方法渐趋完善;针对许多中小企业没有物的反担保措施情况,我们发挥风险控制的联动机制优势,和当地政府配合,对其尚未取得土地证的土地、在建工程、企业存货等资产进行监管,创新反担保措施。公司以平台公司统贷方式为主,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整体覆盖面,同时对个别具有重点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项目,努力争取直贷,采取点面结合,多种方式支持企业。

2,结合区市县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特点,优化担保资源配置

我们在推进开发性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的同时,密切与开行的配合,结合各地县域经济和优势产业特点,着力对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提供支持,力求开发性金融资源支持中小企业的效用最大化,实现信用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在高新区和青羊区,就重点支持了电子信息和软件企业、精密模具制造企业、生物医药企业;郫县和都江堰,我们分别重点支持了豆瓣生产企业和农家乐项目。而在蒲江和金堂,我们把支持重点放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上。在武侯和崇州,则结合区域内皮鞋、皮革、家具产业集群的特点对企业提供支持。另外,我们还根据各区县政府和开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对台资企业、留学归国创业企业、微小型企业提供支持。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各地工业园区蓬勃发展,优势产业和优质客户更多在园区聚集。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拓宽寻找优质客户的视野,把开发性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延伸到工业园区。4月以来,开行、担保公司陆续与蛟龙工业港、天府软件产业园、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园区推荐的许多项目已得到开行贷款支持。

3、树立“大担保”理念,发挥市级平台公司龙头作用,积极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在大力推进开行合作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中,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始终树立“大担保”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司作为市级平台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促进开发性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一方面,我们在项目开发、风险控制、对外合作中是把“大担保”思路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上,通过体系、制度、和联动机制优势把握风险、推动工作;另一方面,担保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依赖于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以及长效机制的建立。我们要以“大担保”的观念,促进开发性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

我们与市、各区县融资领导小组密切配合,通过信用促进会、民主评议会、各种座谈和培训会等渠道,加强与企业、政府、委托贷款银行的沟通,向企业宣传诚信意识,向开行中小企业贷款工作的联动各方介绍我们的理念,标准和流程,提高联动效率。为了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公司还与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建立了定期工作交流和沟通机制。为了使公司工作更好的与各区县对接,起,公司按区县对业务部门作了责任分工,并确定了各区县对口的联络人员。我们通过业务培训等方式,加强与各区县平台公司的交流,经常同各区县平台公司工作人员一起调查项目,交流讨论对工作的建议。通过培训、交流和实践,许多区县平台公司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很大提高。促进了开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整体工作的发展。目前,经过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个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四方联动”的开发性金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已初步形成,有效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促进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总结和回顾两年来与开发银行合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实践,还明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一些区县工作推动力度不够,推荐项目质量有待提高,贷后管理工作还显薄弱。

2、由于开行人员精干,人手少,任务重,开行统贷项目上报审批的时间较长,整体效率还有待提高。

3、由于融资担保各个环节的原因,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仍相对偏高。

篇(10)

一、银行机构门类齐全,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十五”期间,扬州市银行业机构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机构种类增多,服务功能相对完善,初步形成以人民银行和银监分局为主体的贯彻落实货币政策、实施银行业监督管理的调控和管理体系,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法人银行业机构以及邮政储蓄为主要经营机构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服务功能相对齐全,以农副产品为主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及一般性存贷款业务、结算业务、非利息收入业务,个人信贷、理财服务,银行卡业务等商业性金融业务全面开展,适应了多层次、多种类的服务需求。截止2005年末,全辖拥有储蓄所以上银行业机构总数864家,银行业机构从业人员10732人。

二、银行业改革进展顺利,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一)逐步完善宏观调控机制,转换基层央行职能

“十五”期间,伴随中央银行职能逐步强化以及央行改革进程加快,我市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健全。一是成立了扬州市金融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维护金融稳定工作取得初步进展;二是积极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和信用村(镇)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至2005年末全市已建成信用村镇580家。四是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人民银行发行3.5亿元专项票据用以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将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率降到15%以内。五是反洗钱和征信管理工作全面启动。

央行“窗口指导”力度逐渐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得到较好的执行。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支持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拓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指导意见》、《扬州市农村信用社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扬州市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实施意见》等等,使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得到有效传导。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贷款品种,开展信贷营销,优化信贷结构。三是管好用好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再贴现总量,满足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促进票据业务的发展。五年间全市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共办理再贴现28亿元,发放农村信用社再贷款32亿元。同时还增加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支持其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二)金融监管能力显著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银行监管工作逐步迈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随着监管队伍建设日益加快,银行监管水平也日益提高,并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积极转变监管理念,提升了监管工作效率。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扬州市商业银行和各农村信用联社已初步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有效开展增资扩股,资本实力不断壮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披露工作有序渐进。三是不良资产实现“双降”,强化了不良资产的动态监测与考核,建立了不良资产降比情况按月统计、按季考核通报制度等。四是加强对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综合治理和分类处置,化解了金融风险。协助市政府做好扬州市信托投资公司的处置与清算,完成农村合作基金会资产负债业务的划转与接受,撤消了35个低效高风险信用社,完成了兴仪城市信用社和兴邮城市信用社的处置工作等。五是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了金融秩序的稳定。

(三)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外汇服务

“十五”期间,全市银行业机构积极适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需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外汇服务,以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为宗旨,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市各外汇指定银行着力增设服务窗口,提升服务层次,有力地推动了扬州银行业外汇业务的迅猛发展。全市外汇指定银行(开办结售汇业务银行机构)由2001年末的23家增加到42家。与此同时,银行业外汇业务总量步步攀升。至2005年末外汇存款余额3.06亿美元,外汇贷款余额2.09亿美元,2005年银行办理的跨境外汇收支34.1亿美元,结售汇业务总量达到25.1亿美元。外汇业务产品创新步伐加快,业务品种呈多样化发展态势。推出了代客(对私)外汇买卖,个人外汇理财、福费廷、出口保理融资、远期结售汇、进口押汇、进口汇款T/T融资、“假”远期进口信用证等外汇业务新产品。新产品的开拓覆盖对公、对私各类服务对象;产品范围包括信贷、结算、理财等各类服务品种,极大地方便了涉汇企业和个人,也拓宽了银行的盈利渠道。

(四)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展顺利。中行、建行按照上级行有关改革工作的部署,从清产核资入手,按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经营效益的总体要求积极做好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银行财务状况显著改善,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组织机构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内部治理机制也基本形成,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得到了明显加强,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内部管理改革稳步推进。

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进展较快,交行顺利上市。交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的工作,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剥离不良资产,推行机构扁平化管理,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和信贷管理体系改革。成立放款中心,实行“贷、审、放”分离,以防范贷款操作风险。将贷款五级分类细分为十级,并引进一套财务分析工具,为信贷决策提供分析帮助。

三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改革向纵深推进。扬州市商业银行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不断完善,同时积极开展相应的改革,整合资源,延伸了营业网点,并按照“扁平化”管理理论,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经营效率,实行“分账分表、授权经营、单独考核、单独核算”的管理体制。全市农村信用社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建设,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资产,稳步推进增资扩股工作,加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投入。在实现由二级法人核算向统一法人核算的基础上,郊区、邗江联社顺利实现合并,升格为市区联社,进一步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2005年末全市信用社资本净额合计9.45亿元,比年初增加2.8亿元。不良贷款下降幅度明显。2005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比2000年末下降9亿元和30.4个百分点。

三、信贷投入稳定增加,资产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期间,全市银行业机构信贷投向打破原先集中于了制造业、流通领域的格局,在消费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信贷投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贷增长由慢到快,总体适应了经济增长需要。2001-2005年累计新增本外币贷款218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2003年信贷增幅超过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进入2004年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各家银行的上级行都加大了新增贷款的管理力度,贷款增速有所减缓,但仍比2001年高出5.3个百分点。截止2005年末,全市银行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30亿元,每百元GDP占用贷款57.5元。以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为主体的个人信贷业务突飞猛进。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由2001年年初9.7亿元上升至2005年末59.7亿元,是2000年末的6.2倍。农业贷款稳定增加,夯实了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2005年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41.85亿元,比2000年末增加29.58亿元。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贷款投入力度加大,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05年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5亿元。

与此同时,全市银行业机构妥善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在通过剥离不良贷款、现金清收、呆账核销、还款免息等一系列手段压降不良贷款的同时,全市银行机构注意兼顾银行受偿、职工安置和企业发展等三方面利益,积极支持国企改革,大大减轻了企业债务负担,为企业改制重组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至2005年末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42.5亿元,不良率8.37%,分别比2000年末下降19.3亿元和17.8个百分点。其中中行、建行、交行、中信银行不良率均在5%以内。2001-2005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核销各类不良贷款70.8亿元。

此外,十五期间,全市银行业机构改革还认真贯彻落实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措施。至2005年末,已审批发放贷款累计2694人,实际发放贷款金额2500万元。农村信用社共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额1422万元,为1468名农家贫困子弟提供了经济援助。积极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至2005年12月末全市有263名下岗职工获得599万元贷款,其中市区有139名下岗职工获得292万元贷款,一批下岗失业人员以及由下岗职工创办的个体企业得到了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金融产品创新加快,业务领域持续扩大

“十五”期间,全市银行业机构不断重视和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努力拓宽业务领域,金融服务品种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一是存款业务品种突破单纯的储蓄界限,与个人理财服务兼收并蓄。个人理财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尤其在外汇理财产品的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二是贷款方式日趋灵活,与市场接轨日渐紧密。市各银行业机构不断开拓新思路,从制度安排、流程设计和授权管理等多方面建立和完善与市场形势相适应的信贷管理体制。三是信贷品种日益增多。市各银行业机构加强市场分析评价和产品创新能力,推出了一些新的贷款业务品种。如仓单质押、保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法人账户透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新的业务种类。四是票据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全市银行机构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98亿元,办理票据贴现650亿元;到2005年末,余额分别达到31亿元和65.4亿元。票据市场的发展,不仅在缓解企业流动资金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推动了商业信用向更高层次发展。部分企业通过直接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不仅降低了负债成本,而且增强了信用意识,社会信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

五、中间业务品种增多,业务收入渠道拓宽

在继续做好结算性、性、担保性业务的基础上,市各银行积极利用理财产品推出的机遇,提供一些财经方面的资讯以及与商家联手提供消费方面的优惠措施,激发广大市民的理财意识,成为中间业务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大力发展融资性业务。主要是银行机构相互间的业务增多。如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结算业务以及如LIBOR在内的累计型赎回权结构性存款等业务,促进双方合作迈向深层次发展。中间业务收入逐年增多。“十五”期间,全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逐年递增,2001-2005年分别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400万元、4100万元、5800万元、10200万元和14700万元,年均增长34%。

六、金融服务手段不断改进,多方位提高服务质量

全市银行机构积极转变观念,将传统的银行服务局限于柜台服务的思想切实转变到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等各个环节中,并坚持以改善金融服务手段为抓手,着力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一是银行卡“一卡通”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扬州POS机联网通用,用卡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二是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建设加速发展,银行服务的自动化有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取得实质性进展。研制并开发了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目前,该系统上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并于2005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切实加强现金管理,有效控制现金投放。全辖累计投放现金208亿元,比“九五”期间减少43亿元。市场流通现金票面整洁率明显提高,基本保持在七成新以上现金流通。版权所有

“十五”期间,虽然我市银行业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均获得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有些还很紧迫。突出的有:

(一)资产结构不尽合理,金融稳定仍有隐患。一是资金运用期限结构不够合理,存在较大的流动忧。一方面是存款短期化,另一方面是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客观上增加了流动性风险。二是贷款集中度相对过高,既不符合分散风险的经营原则,也不利于形成差别化经营和异质化竞争的格局。三是不良资产出现反弹,比例高、损失重。2005年末,全市8家商业性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总额中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为24.01亿元,占不良贷款比重高达70.09%;5家农联社不良贷款总额中“两呆”贷款为8.06亿元,占比高达97.71%。2005年,全市银行业机构累计新发生不良贷款14.72亿元。四是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认识不足、重视不够。2005年末,全辖县域贷款余额192.7亿元,比年初增加7.3亿元,少增14.9亿元。

(二)金融服务创新不够,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一是支付结算服务产品创新不够,产品相对传统、陈旧。二是中间业务综合营销能力不强。多数银行由于中间业务产品设计和执行部门不能直接面对客户,在产品开发与维护方面缺乏灵敏的市场嗅觉,市场营销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整体营销理念还未形成。三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三)金融改革进展相对缓慢,同业竞争尚需规范。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经营机制的改革更显得迫切,创新能力提高不够。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特别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增资扩股过程中还存在不规范行为以及不良贷款实际清降效果不明显、债券投资规模过大,压降进度不快。三是金融竞争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相对无序。行业自律组织难以真正发挥有效作用,在中间业务中无偿服务现象普遍,甚至违反相关规定,互相压价招揽客户,少数银行机构在吸收存款中仍然存在“贴水”或者在给付正常利息外,以物质利益等不正当手段参与市场竞争。

篇(11)

1、负债业务增势明显。6月末自营存款余额为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储蓄存款余额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6%。对公存款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54%;日均储蓄存款余额XX万元,较核定基数增XX万元,完成任务的99%;对公日均存款余额XX万元,较核定基数增XX万元,完成任务的161%。

2、资产业务快速发展。6月末自营贷款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其中个人资产业务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90%,对公资产余额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贴现累计发生额X亿元。

3、中间业务稳步推进。上半年已实现中间业务收入近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58%;完成国际结算量近XX万美元;信用卡发卡XX张;期缴保险XX万元,趸缴保险XX万元。

二、总结上半年各项业务发展和管理,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明确任务,早抓落实,为全年工作打基础。

支行在去年末就对2008年工作目标进行了规划,明确负债新增X个亿,对私存款X亿,对公存款X亿;资产新增X亿,个人资产X亿,公营贷款X亿。年初支行再次召开工作会,就2008度全年工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对2008年取得的成绩,行长(公文有约提供) 室要求全行员工戒骄戒躁,防止“小富即安”的思想。同时,针对支行目标任务制订了全面的考核制度,将分解到每位客户经理头上,业绩完成情况以邮件方式对全行进行每周、每月、每季通报,有效地激励了客户经理的工作热情。在分行开门红竞赛活动中,支行的负债业务、个人资产业务在全分行均处于领先位置,取得较好成绩。

(二)强化市场营销机制。

1、公司业务基础营销工作首先是抓新开户,支行公司部年初即明确:每位对公客户经理每月必须新开有效户达到X户。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支行共计实现新开户XX户,实现新户存款新增XX万元。其次是通过政府平台,加强对周边园区客户的营销力度,通过上门拜访、制订理财方案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我行对公产品。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已和多个优质企业建立了合作意向。其中,XX区财政非税收入专户已经成功开立,存款余额近X个亿。

2、在零售银行业务日常工作中,对X区“富人区”进行了区域定位,实施精准营销和分层次营销,注重基础营销、中端客户营销、大户营销并重。一是大户营销:将X万以上的客户界定为大户,针对这部分客户专门制定了“理财秘书”服务。分行发行各种币种的理财产品、各种基金、信托产品、国债、外汇市场行情等金融信息,根据客户的类型、投资需求有选择性的分别发送短消息或者提供理财方案,让客户及时地了解银行的动态发展,同时让贵宾客户感受到银行对他们不只是单纯的存款需求,而且有帮助他们投资理财,使其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将客户与银行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就对个人银行部战线上的客户经理要求更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更重要。针对这部分客户,客户经理团结起来,根据客户特色讨论,制定出几套适合客户需求的理财方案,针对客户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反复推敲,做足前位准备,实现给客户百分百满意的专业服务,让这部分客户更信任我们,依赖我们,成为我们的忠实客户;二是小区营销:由于支行地理环境,小区营销成为我们的特色,频繁且高质量的户外宣传对支行提高知名度是最有效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开展多样的小区活动和宣传,通过在高档小区XX山庄的联益活动,对我行产品的大力推荐,使我行的形象深入人心,山庄业主中成为我行XXX客户的便有10户。支行通过“物管收费站”的有效宣传,进驻周遍优质小区,例如XX花园等通过现场开卡、开功能,既达到我行电子业务的宣传,也成功实现揽存XX多万元;三是大堂营销:大堂经理将大厅精心布置,营造舒适的营业环境和温馨的节日气氛,狠抓服务,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主动引导,对普通客户主要介绍消费积分、自助缴费、消【提供内容】 费有奖、网上银行等日常功能,使客户在使用这些功能的同时感受到一卡通的方便。对中、高端客户主要介绍XX卡、XX白金卡、信用卡、外汇宝、电子银行、人民币、外币的理财产品。通过平时存款有礼、节假日行庆的抽奖活动来带动自然增长,增添节日气氛,聚集大堂的人气。大堂是最有效的阵地营销,安排客户经理轮流在大堂值班,对大厅的客户进行梳理,达到提升的效果。

3、公私联动组合营销:零售银行部与公司银行部通过一对一的接对子形式,互帮互助,互通信息,从对私大客户中发掘对公客户,从对公客户中寻找对私大客户,年初就通过对私大客户拓展了一户对公客户,吸收对公存款XX万元。同时还公私联动,落实了XX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工资。

(三)针对弱点,狠抓资产、贴现和国际业务。

资产、贴现和国际业务一直都是XX区支行的弱势业务。08年支行下大力开拓这三方面工作。资产方面:结合分行今年大力扩展信贷资产规模的工作思路,支行通过“立足园区辐射周边”,积极进行资产项目营销。目前已经成功和XX等一批优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近期内即可对项目进行上报。贴现方面:一方面对支行已有的客户进行挖潜,另一方面积极对外营销新户。对贴现跟踪票据源头企业,积极拓展收款下家,成功拓展了XX等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贴现X亿元,与0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元。国际业务方面:对区域内的外贸企业逐一上门拜访,目前已和XX制药公司等达成和合作意向。此外,对于提前终止授信额度的XX公司,支行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对其进行积极的跟踪,随时关注公司的生产进行情况,同时和银监局、XX区政府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以便最快时间内了解政策方面的动向,在银监局和XX区政府对公司的态度明确后,支行拟再度与其展开合作,将成为下半年国际业务的亮点。

(四)大力拓展房地产企业,结合分行活动,狠抓个人资产,突出工作重点

针对XX区域内房地产企业和优质楼盘众多的优势,支行加大了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拓展力度,和XX/XX等知名开发商建立了往来关系,并拟在开发贷款和按揭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同时,对原有的开发企业,如XX地产,进行了深度的挖潜拓展,目前拟增加其开发贷款至X亿元,将改变支行对公资产业务落后的状况。同时,支行将风险低、回报高的个人资产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整合资源,将个人资产业务划归公司银行部管理,充分利用公司客户经理善于与企业打交道的优势,拓展按揭业务。针对分行下达的一季度阶段性个人资产任务,支行公司部全员动员,对按揭、个人经营性贷款进行积极营销,其中成功发放了XX分行金额最大的单笔个人按揭XX万元。此外,通过直客方式,支行营销了“XX/XX"等优质楼盘,为全年个人资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截止6月末,支行实现了比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分行下达的全年任务的90%。预计7月末可完成全年任务。

(五)健全案防体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1、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以预防和惩治案件为着力点,深入开展规章制度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落实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密切关注社会形式,严防不法分子的侵害。从早接款晚送款,到出入通勤门,我行都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每一个员工遵照执行。做到人人熟悉防抢预案,定期演习。把防抢劫、防盗窃、防诈骗尤其是防票据、银行卡诈骗作为安全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防范能力。

2、认真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根据《XX分行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支行合规守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员工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动员会,制定出支行的学习计划,把工作落到实处。以多种形式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了:XX副行长在全行“合规守法”教育活动视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XX分行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XX银行诚信举报及奖励规定、刘明康两个讲话、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XX银行客户经理行为禁令、XX银行柜面业务人员行为禁令、XX银行员工行为守则、典型案例等内容。并组织全行员工参加了“合规守法”在线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出版了五期合规守法活动简报,全行员工写出了学习心得体会,全行员工的合规守法意识的到极大加强,在分行合规守法知识竞赛中我行代表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3、以“合规守法教育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分行会计部组织的“票据结算风险知识培训”“账户管理系统(二期)”等业务培训等有机结合,通过内控管理制度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加大了对风险隐患的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力度,建立起了前台操作,后台复核和岗位间监督三道防线,落实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范和安全保卫措施,有效防止了风险。增强的员工的合规、守法与诚信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求员工必须坚持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各施其职,分工合作,扎2008年银行支行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行认真贯彻总分行经营战略调整的决策,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注重业务发展的同时,强调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倡导合规文化建设,使支行的各项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上半年各项指标稳健运行,取得了突出的经营业绩。截止6月末,各项业务完成情况较好,在分行均名列前茅。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负债业务增势明显。6月末自营存款余额为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储蓄存款余额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6%。对公存款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54%;日均储蓄存款余额XX万元,较核定基数增XX万元,完成任务的99%;对公日均存款余额XX万元,较核定基数增XX万元,完成任务的161%。

2、资产业务快速发展。6月末自营贷款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其中个人资产业务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90%,对公资产余额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贴现累计发生额X亿元。

3、中间业务稳步推进。上半年已实现中间业务收入近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58%;完成国际结算量近XX万美元;信用卡发卡XX张;期缴保险XX万元,趸缴保险XX万元。

二、总结上半年各项业务发展和管理,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明确任务,早抓落实,为全年工作打基础。

支行在去年末就对2008年工作目标进行了规划,明确负债新增X个亿,对私存款X亿,对公存款X亿;资产新增X亿,个人资产X亿,公营贷款X亿。年初支行再次召开工作会,就2008度全年工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对2008年取得的成绩,行长(公文有约提供) 室要求全行员工戒骄戒躁,防止“小富即安”的思想。同时,针对支行目标任务制订了全面的考核制度,将分解到每位客户经理头上,业绩完成情况以邮件方式对全行进行每周、每月、每季通报,有效地激励了客户经理的工作热情。在分行开门红竞赛活动中,支行的负债业务、个人资产业务在全分行均处于领先位置,取得较好成绩。

(二)强化市场营销机制。

1、公司业务基础营销工作首先是抓新开户,支行公司部年初即明确:每位对公客户经理每月必须新开有效户达到X户。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支行共计实现新开户XX户,实现新户存款新增XX万元。其次是通过政府平台,加强对周边园区客户的营销力度,通过上门拜访、制订理财方案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我行对公产品。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已和多个优质企业建立了合作意向。其中,XX区财政非税收入专户已经成功开立,存款余额近X个亿。

2、在零售银行业务日常工作中,对X区“富人区”进行了区域定位,实施精准营销和分层次营销,注重基础营销、中端客户营销、大户营销并重。一是大户营销:将X万以上的客户界定为大户,针对这部分客户专门制定了“理财秘书”服务。分行发行各种币种的理财产品、各种基金、信托产品、国债、外汇市场行情等金融信息,根据客户的类型、投资需求有选择性的分别发送短消息或者提供理财方案,让客户及时地了解银行的动态发展,同时让贵宾客户感受到银行对他们不只是单纯的存款需求,而且有帮助他们投资理财,使其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将客户与银行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就对个人银行部战线上的客户经理要求更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更重要。针对这部分客户,客户经理团结起来,根据客户特色讨论,制定出几套适合客户需求的理财方案,针对客户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反复推敲,做足前位准备,实现给客户百分百满意的专业服务,让这部分客户更信任我们,依赖我们,成为我们的忠实客户;二是小区营销:由于支行地理环境,小区营销成为我们的特色,频繁且高质量的户外宣传对支行提高知名度是最有效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开展多样的小区活动和宣传,通过在高档小区XX山庄的联益活动,对我行产品的大力推荐,使我行的形象深入人心,山庄业主中成为我行XXX客户的便有10户。支行通过“物管收费站”的有效宣传,进驻周遍优质小区,例如XX花园等通过现场开卡、开功能,既达到我行电子业务的宣传,也成功实现揽存XX多万元;三是大堂营销:大堂经理将大厅精心布置,营造舒适的营业环境和温馨的节日气氛,狠抓服务,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主动引导,对普通客户主要介绍消费积分、自助缴费、消【提供内容】 费有奖、网上银行等日常功能,使客户在使用这些功能的同时感受到一卡通的方便。对中、高端客户主要介绍XX卡、XX白金卡、信用卡、外汇宝、电子银行、人民币、外币的理财产品。通过平时存款有礼、节假日行庆的抽奖活动来带动自然增长,增添节日气氛,聚集大堂的人气。大堂是最有效的阵地营销,安排客户经理轮流在大堂值班,对大厅的客户进行梳理,达到提升的效果。

3、公私联动组合营销:零售银行部与公司银行部通过一对一的接对子形式,互帮互助,互通信息,从对私大客户中发掘对公客户,从对公客户中寻找对私大客户,年初就通过对私大客户拓展了一户对公客户,吸收对公存款XX万元。同时还公私联动,落实了XX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工资。

(三)针对弱点,狠抓资产、贴现和国际业务。

资产、贴现和国际业务一直都是XX区支行的弱势业务。08年支行下大力开拓这三方面工作。资产方面:结合分行今年大力扩展信贷资产规模的工作思路,支行通过“立足园区辐射周边”,积极进行资产项目营销。目前已经成功和XX等一批优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近期内即可对项目进行上报。贴现方面:一方面对支行已有的客户进行挖潜,另一方面积极对外营销新户。对贴现跟踪票据源头企业,积极拓展收款下家,成功拓展了XX等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贴现X亿元,与0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元。国际业务方面:对区域内的外贸企业逐一上门拜访,目前已和XX制药公司等达成和合作意向。此外,对于提前终止授信额度的XX公司,支行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对其进行积极的跟踪,随时关注公司的生产进行情况,同时和银监局、XX区政府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以便最快时间内了解政策方面的动向,在银监局和XX区政府对公司的态度明确后,支行拟再度与其展开合作,将成为下半年国际业务的亮点。

(四)大力拓展房地产企业,结合分行活动,狠抓个人资产,突出工作重点

针对XX区域内房地产企业和优质楼盘众多的优势,支行加大了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拓展力度,和XX/XX等知名开发商建立了往来关系,并拟在开发贷款和按揭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同时,对原有的开发企业,如XX地产,进行了深度的挖潜拓展,目前拟增加其开发贷款至X亿元,将改变支行对公资产业务落后的状况。同时,支行将风险低、回报高的个人资产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整合资源,将个人资产业务划归公司银行部管理,充分利用公司客户经理善于与企业打交道的优势,拓展按揭业务。针对分行下达的一季度阶段性个人资产任务,支行公司部全员动员,对按揭、个人经营性贷款进行积极营销,其中成功发放了XX分行金额最大的单笔个人按揭XX万元。此外,通过直客方式,支行营销了“XX/XX"等优质楼盘,为全年个人资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截止6月末,支行实现了比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分行下达的全年任务的90%。预计7月末可完成全年任务。

(五)健全案防体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1、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以预防和惩治案件为着力点,深入开展规章制度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落实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密切关注社会形式,严防不法分子的侵害。从早接款晚送款,到出入通勤门,我行都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每一个员工遵照执行。做到人人熟悉防抢预案,定期演习。把防抢劫、防盗窃、防诈骗尤其是防票据、银行卡诈骗作为安全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防范能力。

2、认真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根据《XX分行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支行合规守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员工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动员会,制定出支行的学习计划,把工作落到实处。以多种形式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了:XX副行长在全行“合规守法”教育活动视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XX分行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XX银行诚信举报及奖励规定、刘明康两个讲话、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XX银行客户经理行为禁令、XX银行柜面业务人员行为禁令、XX银行员工行为守则、典型案例等内容。并组织全行员工参加了“合规守法”在线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出版了五期合规守法活动简报,全行员工写出了学习心得体会,全行员工的合规守法意识的到极大加强,在分行合规守法知识竞赛中我行代表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3、以“合规守法教育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分行会计部组织的“票据结算风险知识培训”“账户管理系统(二期)”等业务培训等有机结合,通过内控管理制度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加大了对风险隐患的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力度,建立起了前台操作,后台复核和岗位间监督三道防线,落实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范和安全保卫措施,有效防止了风险。增强的员工的合规、守法与诚信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求员工必须坚持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各施其职,分工合作,扎2008年银行支行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行认真贯彻总分行经营战略调整的决策,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注重业务发展的同时,强调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倡导合规文化建设,使支行的各项业务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上半年各项指标稳健运行,取得了突出的经营业绩。截止6月末,各项业务完成情况较好,在分行均名列前茅。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负债业务增势明显。6月末自营存款余额为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储蓄存款余额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6%。对公存款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54%;日均储蓄存款余额XX万元,较核定基数增XX万元,完成任务的99%;对公日均存款余额XX万元,较核定基数增XX万元,完成任务的161%。

2、资产业务快速发展。6月末自营贷款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其中个人资产业务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90%,对公资产余额XX万元,较年初新增XX万元。贴现累计发生额X亿元。

3、中间业务稳步推进。上半年已实现中间业务收入近XX万元,完成全年任务58%;完成国际结算量近XX万美元;信用卡发卡XX张;期缴保险XX万元,趸缴保险XX万元。

二、总结上半年各项业务发展和管理,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明确任务,早抓落实,为全年工作打基础。

支行在去年末就对2008年工作目标进行了规划,明确负债新增X个亿,对私存款X亿,对公存款X亿;资产新增X亿,个人资产X亿,公营贷款X亿。年初支行再次召开工作会,就2008度全年工作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对2008年取得的成绩,行长(公文有约提供) 室要求全行员工戒骄戒躁,防止“小富即安”的思想。同时,针对支行目标任务制订了全面的考核制度,将分解到每位客户经理头上,业绩完成情况以邮件方式对全行进行每周、每月、每季通报,有效地激励了客户经理的工作热情。在分行开门红竞赛活动中,支行的负债业务、个人资产业务在全分行均处于领先位置,取得较好成绩。

(二)强化市场营销机制。

1、公司业务基础营销工作首先是抓新开户,支行公司部年初即明确:每位对公客户经理每月必须新开有效户达到X户。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支行共计实现新开户XX户,实现新户存款新增XX万元。其次是通过政府平台,加强对周边园区客户的营销力度,通过上门拜访、制订理财方案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我行对公产品。经过长期的努力,取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已和多个优质企业建立了合作意向。其中,XX区财政非税收入专户已经成功开立,存款余额近X个亿。

2、在零售银行业务日常工作中,对X区“富人区”进行了区域定位,实施精准营销和分层次营销,注重基础营销、中端客户营销、大户营销并重。一是大户营销:将X万以上的客户界定为大户,针对这部分客户专门制定了“理财秘书”服务。分行发行各种币种的理财产品、各种基金、信托产品、国债、外汇市场行情等金融信息,根据客户的类型、投资需求有选择性的分别发送短消息或者提供理财方案,让客户及时地了解银行的动态发展,同时让贵宾客户感受到银行对他们不只是单纯的存款需求,而且有帮助他们投资理财,使其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将客户与银行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就对个人银行部战线上的客户经理要求更高,综合素质的提升更重要。针对这部分客户,客户经理团结起来,根据客户特色讨论,制定出几套适合客户需求的理财方案,针对客户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反复推敲,做足前位准备,实现给客户百分百满意的专业服务,让这部分客户更信任我们,依赖我们,成为我们的忠实客户;二是小区营销:由于支行地理环境,小区营销成为我们的特色,频繁且高质量的户外宣传对支行提高知名度是最有效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开展多样的小区活动和宣传,通过在高档小区XX山庄的联益活动,对我行产品的大力推荐,使我行的形象深入人心,山庄业主中成为我行XXX客户的便有10户。支行通过“物管收费站”的有效宣传,进驻周遍优质小区,例如XX花园等通过现场开卡、开功能,既达到我行电子业务的宣传,也成功实现揽存XX多万元;三是大堂营销:大堂经理将大厅精心布置,营造舒适的营业环境和温馨的节日气氛,狠抓服务,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主动引导,对普通客户主要介绍消费积分、自助缴费、消【提供内容】 费有奖、网上银行等日常功能,使客户在使用这些功能的同时感受到一卡通的方便。对中、高端客户主要介绍XX卡、XX白金卡、信用卡、外汇宝、电子银行、人民币、外币的理财产品。通过平时存款有礼、节假日行庆的抽奖活动来带动自然增长,增添节日气氛,聚集大堂的人气。大堂是最有效的阵地营销,安排客户经理轮流在大堂值班,对大厅的客户进行梳理,达到提升的效果。

3、公私联动组合营销:零售银行部与公司银行部通过一对一的接对子形式,互帮互助,互通信息,从对私大客户中发掘对公客户,从对公客户中寻找对私大客户,年初就通过对私大客户拓展了一户对公客户,吸收对公存款XX万元。同时还公私联动,落实了XX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工资。

(三)针对弱点,狠抓资产、贴现和国际业务。

资产、贴现和国际业务一直都是XX区支行的弱势业务。08年支行下大力开拓这三方面工作。资产方面:结合分行今年大力扩展信贷资产规模的工作思路,支行通过“立足园区辐射周边”,积极进行资产项目营销。目前已经成功和XX等一批优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近期内即可对项目进行上报。贴现方面:一方面对支行已有的客户进行挖潜,另一方面积极对外营销新户。对贴现跟踪票据源头企业,积极拓展收款下家,成功拓展了XX等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贴现X亿元,与0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元。国际业务方面:对区域内的外贸企业逐一上门拜访,目前已和XX制药公司等达成和合作意向。此外,对于提前终止授信额度的XX公司,支行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对其进行积极的跟踪,随时关注公司的生产进行情况,同时和银监局、XX区政府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以便最快时间内了解政策方面的动向,在银监局和XX区政府对公司的态度明确后,支行拟再度与其展开合作,将成为下半年国际业务的亮点。

(四)大力拓展房地产企业,结合分行活动,狠抓个人资产,突出工作重点

针对XX区域内房地产企业和优质楼盘众多的优势,支行加大了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拓展力度,和XX/XX等知名开发商建立了往来关系,并拟在开发贷款和按揭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同时,对原有的开发企业,如XX地产,进行了深度的挖潜拓展,目前拟增加其开发贷款至X亿元,将改变支行对公资产业务落后的状况。同时,支行将风险低、回报高的个人资产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整合资源,将个人资产业务划归公司银行部管理,充分利用公司客户经理善于与企业打交道的优势,拓展按揭业务。针对分行下达的一季度阶段性个人资产任务,支行公司部全员动员,对按揭、个人经营性贷款进行积极营销,其中成功发放了XX分行金额最大的单笔个人按揭XX万元。此外,通过直客方式,支行营销了“XX/XX"等优质楼盘,为全年个人资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截止6月末,支行实现了比年初新增XX万元,完成分行下达的全年任务的90%。预计7月末可完成全年任务。

(五)健全案防体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1、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以预防和惩治案件为着力点,深入开展规章制度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落实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密切关注社会形式,严防不法分子的侵害。从早接款晚送款,到出入通勤门,我行都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每一个员工遵照执行。做到人人熟悉防抢预案,定期演习。把防抢劫、防盗窃、防诈骗尤其是防票据、银行卡诈骗作为安全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防范能力。

2、认真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根据《XX分行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支行合规守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员工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动员会,制定出支行的学习计划,把工作落到实处。以多种形式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了:XX副行长在全行“合规守法”教育活动视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XX分行开展合规守法教育活动实施方案、XX银行诚信举报及奖励规定、刘明康两个讲话、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XX银行客户经理行为禁令、XX银行柜面业务人员行为禁令、XX银行员工行为守则、典型案例等内容。并组织全行员工参加了“合规守法”在线测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先后出版了五期合规守法活动简报,全行员工写出了学习心得体会,全行员工的合规守法意识的到极大加强,在分行合规守法知识竞赛中我行代表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3、以“合规守法教育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分行会计部组织的“票据结算风险知识培训”“账户管理系统(二期)”等业务培训等有机结合,通过内控管理制度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加大了对风险隐患的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力度,建立起了前台操作,后台复核和岗位间监督三道防线,落实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范和安全保卫措施,有效防止了风险。增强的员工的合规、守法与诚信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求员工必须坚持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各施其职,分工合作,扎实工作,把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落到实处。做到上半年会计无票据交换差错,结算一般性差错仅一笔;并保持了储蓄柜面服务零差错的记录。(六)加强警队建设,开展治理三项执法监察、案件专项治理等工作,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为业务发展创造和谐人文环境支行认真贯彻落实总分行有关会议精神,【提供内容】 制定了纪检监察安全保卫工作计划。年初以来,加强了对警员在保卫技能、管理制度、银行业务及服务等多方面的培训,加强了警员体能训练,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和奖惩措施,警队在上半年分行监保部的体能考核中名列前茅,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按照总分行部署,支行按进度计划开展了三项执法监察、案件专项治理等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开展了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形成了自查报告,对查出的事项进行了整改,受到了好评。

在业务发展的同时,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员工生日时,及时给每一位过生日的员工当日送上一份鲜美的蛋糕,让员工充分体会到组织的关心;积极参与分行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如服务征文活动、迎春文艺表演、登山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在迎春文艺汇演中,全体演员和后勤人员体现了高度的集体荣誉感,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精心排练,使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荣获分行迎春文艺汇演第二名,为支行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

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柜面服务技能、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柜面员工处理与客户关系的技巧有待改善;

(三)个人资产的二次营销力度弱,对市场情况未能准确把握,信息不灵;

(四)票据业务未能寻找到大的龙头客户;

(五)基础客户群较少,1000万元以上大客户占比不多,对我行发展形成制约;

(六)国际业务仅限于一两个客户,不利于支行国际业务收入长期稳定发展。

(七)信用卡业务进展缓慢。

(八)零售业务柜台、大堂、客户经理三点没有形成有效的一线。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支行下半年要在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求各位员工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再接再厉,永创辉煌;

(二)进一步加强员工及客户经理的素质培养,作好自身学习及分支行的二、三级培训;

(三)按照年初分行目标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工作重点放在信用卡、客户总资产管理、国际结算、票据业务、个人资产业务、企业年金等方面;

(四)高度重视和持续进行合规守法教育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增强员工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的认识。

(五)照总分行的统一部署,开展好“优质服务”活动。加强员工教育,加强大堂力量,提升服务质量,重塑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