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数学教学叙事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08-01
新时期,新气象,过往“满堂灌”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新课程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从而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做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不容否认,兴趣是学生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也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自觉、积极地学习。一旦学生有了兴趣,作为优质教师的我们下一步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包括目标的制定、学习方式的选择、课堂管理的方式等;同时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以及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有助于优质课堂的构建。
2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只有短暂的40几分钟,然而要想在这简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合理的优化教学课程,从而提高教学课堂效果。新时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那么我们该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认真的备课,而认真备课就要从课堂导入开始。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人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后我们还需要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日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合理安排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从而大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正如古人所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要善用合作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内涵和实质。数学教学中处处渗透着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领会数学知识的内涵,抓住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剖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才能把握教材的实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推动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数学教学中,包含着哪些数学思想?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呢?
一、“数”的思想的培养
小学数学中“数”的思想包括:自然数思想;“0”的思想;小数和分数的思想;约数和倍数的思想;质数和合数的思想;奇数和偶数的思想;公约数、公倍数、互质数的思想。在“数”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加强数的意义的教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数”的思想。教学中,应注意揭示数的内涵和外延,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例如,自然数的内涵既有基数的意义,又有序数的意义,当它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是基数,当它表示集合中元素排列顺序时是序数。自然数“5”既可表示5个,又可表示第5位。而在约数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遗忘1和它本身这两个约数,教学中应对约数这一概念的外延加强教学,使学生明确一个数的约数包括1和它本身。其次,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正确的“数”的思想。例如,在进行约数和公约数教学时,就应注意它们之间联系公约数是几个数的约数的公有部分;又要揭示它们的本质区别:约数是对于一个数而言,公约数是对于几个数来讲的。这样,既可使学生理解掌握,又明确区分,不易出错。第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巩固数的思想。例如,质数、互质数的区别练习;基数和序数的区别练习,把前5个图形圈起来和把第5个图形圈起来等。第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数”的思想教学,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牢固树立“数”的思想。
二、四则运算的思想的培养
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四则运算思想的培养,对于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加强四则运算意义的教学,揭示其本质,加强学生理解,建立正确的思想。如加乘法具有合并的意义,减、除法具有去分的意义。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相同加数的运算,除法则可理解为减法的特殊运算——相同减数的运算。如:8÷4=2可理解为8-4-4=0。教学中,必须结合四则运算的意义,抓住实质,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如:“5可以分成3和几”学生能够找出答案是2,但列式时却列成3+2=5。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究其原因还是对减法的意义不理解,没有认清问题的实质。这道题明显含有分的意义。减法才有分的意义,就用减法5-3=2。其次,应抓住四则运算之间联系,从联系的观点加强四则运算思想的培养,发展学生思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给学生一个加法或乘法算式,让学生写出相应的两个减法或除法算式,或者给学生一道加法或乘法应用题让编写两道相应的减法或除法应用题。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掌握,又发展了学生思维。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渗透四则运算的思想。有些教师为了取得简便快捷的效果,给学生总结了一些顺口溜:“一共加,还剩减”等,表面看起来教学效果提高了,但是抹杀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教师应当从学生发展的高度,结合四则运算的意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的活性思维。
三、“同样多”、“多”与“少”的思想的培养
传统的叙述教学模式为“指导――说写――评改”。这样的模式是有严重缺陷的。“指导”是老师的指导,“评改”是老师的评改,虽然也有学生参与的变式,但那只是个陪衬,总体上评改还是老师的任务。叙述教学以老师始,以老师终,这是典型的师本思想。学生叙述必须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指导思路,提出要求,然后学生说、写。学生说时一有错误,就急着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话来说,再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把话写下来。之后,就是老师的评改,符合意图的是好的,不符合意图的便是不好的。学生在其中只是起印证老师意图的作用,老师才是教学的主体,这就是隐藏在传统叙述教学模式中的十分有害的师本思想。
二、构建叙述教学新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摒弃师本思想,而树立生本思想,全面主动地为学生服务。叙述教学模式也应当体现这种思想。我认为这样的一个模式是能够体现生本思想的:指导、确定中心――创设情境、展开联想――先说后写、你评我改――赏识教育――重新写话。这个叙述教学模式,其中蕴含了控制论思想,体现了反馈机制。
我们看这个叙述教学模式是怎样实现这种反馈的:
指导、确定中心――创设情境、展开联想――先说后写,
(师)信息输出(生)接收与输出
你评我改――赏识教育――重新写话
(师)再输出(生)再接收(生)再输出
如此,这一系统也就形成了双线反馈。就教师而言,其通过指导输出了信息,在学生初次完成说话写话之后,以赏识教育的方式,实现了信息的接收与再输出。就学生而言,在接收老师的指导信息后,在创设的情境中展开联想,以说话、写话的方式也输出了信息,接着又接收了老师的赏识信息,之后重新写话,也实现了信息的再输出。这两条线的反馈机制,其交会点就在赏识这一环节上,由赏识而完成双线的融合,促成了叙述教学的双向活动,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只有老师一条线的信息反馈,而没有学生这条线的信息反馈。它是以老师指导始,以学生重写终,这就把叙述教学的落脚点定位于学生,以学生的学习景况为教学指归。而不像传统叙述教学模式那样,把教学的落脚点定位于老师,学生只是其教学流程中间的一个环节。这就克服了师本思想,而在叙述教学中以机制的形式确立了生本思想的地位。
三、叙述教学模式的要点举隅
㈠创设情境是叙述教学中促进聋生素质发展的第一要素
视觉是耳聋学生缺陷补偿的最重要的途径。在叙述课上,老师应充分发挥这一缺陷补偿的主渠道的作用,创设情境,促进聋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创设情境还可以引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成为促使聋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1.运用图画,再现情境。聋校语文教材中的叙述训练,许多都配有图画。利用挂图、投影、剪贴画等再现情境是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叙述教学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图画再现情境,而且注重给静止的画面增添动的感觉,让学生静中看到动,从有限的画面看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例如,在上聋语第八册《基础训练3》的叙述课时,一幅放大的图画出现在聋生面前,我首先让学生们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图上两个小男孩做过什么?“红领巾”姐姐正在对他们说什么?两个小男孩在想什么?如果你是他们最后会怎么做呢?这样运用图画,利用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到画中。由于特定的情境中,聋生有了思维活动的依托,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再因势利导地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2.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知情统一”是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它认为教学、学习活动是认知情感和意志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认知是基础,但无情感意志的配合、参与,教学就无法进行。学生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时也是心理品质、道德、行为形成的过程。我在上聋语第十册《基础训练1》中的叙述课时,在学生对图意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针对聋生好表演的特点,让学生扮演图中的角色――两名少先队员和一位盲人老爷爷。让小演员们揣摩当两名少先队员给盲人老爷爷撑伞挡雨时,他们各自的表情、心情、动作是怎样的?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由于聋生要进行表演,这就是聋生自己的一个创作过程,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聋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同时还受到了要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㈡说评结合,说写结合,是提高聋生叙述水平的有效方法
叙述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说、写语句通顺、意思完整的话。在说话这一环节上,聋生发言总是不够踊跃,发言的质量也不高,表现在:说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叙述课上,往往是教师先照本宣读地读读叙述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准备,接着指名说,一个不行,再指下一个,直到找出一个说得让老师满意的为止。节节如此,使学生产生了害怕、厌烦的情绪。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首先,创设宽松的说话气氛,多给聋生提供说话的机会。说话伊始,教师的言谈举止要显得随便些,努力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消除聋生的紧张心理。可以让聋生把要说的内容自由地说几遍,大声、小声、默说都行,然后同位互说、互听、互评,只提对方的优点,既相当于一次小演示,又让聋生有了信心。这样通过自说、互说、互听、互评,极大地创造了说话的机会,使每个聋生都能说、能听、能评,提高了每个聋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符合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
其次,多鼓励,不批评,让聋生竞相发言。经过自由说和同位互说、互听、互评后,再有目的地指名说。指名说时,一定要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特别是指出说的优点,准备评说。一般情况下,指名说最好是先让平时少发言的学生说,对这部分聋生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哪怕一点小小的优点都不能忽视,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再次,说写结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说的环节进行完后,要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允许有个别不通、嗦的地方,写完后让聋生出声朗读几遍,觉得不顺的地方改一改,然后同位讨论修改,还可以把此稿放一放,隔一两天,再读一读,改一改,直到满意时,再把它誊写清楚。
㈢赏识教育是实施突出素质教育的叙述教学模式的关键
赏识处在叙述教学双线反馈的交会点上,是教与学结成有机统一体的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叙述教学能否真正实现生本思想的转变,其关键在于能否架起聋生说话、写话到重新写话之间的桥梁,这将取决于赏识。
首先,赏识符合聋儿学习心理学规律,能有效地激发聋生学习的心理动机,从而形成反馈机制。在叙述教学的流程中,要形成学生线的完整的反馈机制,必须要有“重新写话”的环节。激发“重新写话”动机的,只能是赏识。一般地,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都期待被赏识。对于具有自卑感的聋儿,这种心理需求则更为明显,都期待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与肯定。聋生往往在赏识和肯定中观照自身力量,产生成就感,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上进的心态,就能重新形成写话的动机,成为其获得更大成就的基石。
其次,赏识应面向全体,立足差异,促进个性发展。赏识,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本思想,不仅是承认而且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承认个体有脱出常模确定个人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的权利,乃至承认个人有落后的权利。针对差别开展工作,就是说,差异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最终结果,不应该也不能够用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受教育者。赏识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差异的个体,发掘他们各自的闪光点,鼓励每一个性的发展,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精神,力促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形象生动的素材,充分发挥环保素材的教育意义。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其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1.保护水资源。例题:一个滴水水龙头每天会浪费掉1.5千克的水,那么每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
2.吸烟的害处。例题:2012年某国由于吸烟造成的死亡是32520人,是机动车引起死亡的12倍,那么由于吸烟造成的死亡人数比机动车引起的死亡人数多多少?
3.爱护树木。例题:①山上种有柏树和松树,其中柏树有210课,比松树少90棵,那么山上有多少棵松树?②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内5天能够吸收4.5吨的二氧化碳,那么800平方米的森林每天能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
4.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例题:①地球上每天有800万吨的水土流失,这些流失的水土如果用能装10吨的卡车来运,需要多少辆能运完?②每辆卡车长度是8米,如果将这些车排列起来,总长度是多少?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如果学生发现800万吨流失的水土需要80万辆卡车才能运完,这些量化信息就会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受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此外,除了教材中已有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素材,教师要主动学习和小学数学有关的环境知识,寻求数学知识中包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在教学“校园的绿化面积”这一内容时,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先上网收集校园绿化设计的资料,调查可进一步进行绿化的地点,设计出校园绿化方案,并计算出校园绿化所需的成本,最后由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做方案介绍。
1.校园绿化方案设计过程。①分组确定校园里所需绿化的地方。②指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查找出适合种植的植物资料。③充分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设计出绿化方案,并分别计算各类植物的种植面积。④根据每种植物的价格,计算出整个绿化过程所需的成本。
2.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绿化设计方案。在数学课堂上,各小组分别展示绿化设计图,并介绍本组的校园绿化方案。再在各组间互相讨论,评出哪种绿化方案能使校园最美丽,哪种方案最经济合理。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所有绿化方案集合起来,办成专刊,进行全校展览。
三、利用废物制作绿色学具,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环境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废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减少废物的出现;让学生了解哪些废物是不可再利用的,哪些废物是可以再利用、可以反复使用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与学习时,主动、仔细地观察,积极思考,利用一些废弃物制作学具,变废为宝,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于数学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在培养数学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学生必须通过学习消除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其学习准备之间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差距。那么,学校教育对学生需求有何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的现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
2.1职业学校对电类专业学生知识学习的要求
2.1.1在知识结构方面:①掌握相当于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②掌握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③掌握一定水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④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制图基础知识。⑤掌握一定的电子工程所需要的电路、测量、通信等基础知识。⑥掌握一定水平的、本专业所需的英语知识。⑦掌握初部的企业管理知识。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开设课程统计表
必
修
课 电 工 基 础
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
集成电路应用原理
电子测量技术
传感技术及应用
电子产品结构工艺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机 械 制 图
计算机应用基础
网 页 制 作
通 信 原 理
EDA(portel)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电机拖动基础
电 器 与 维 修
选
修
课 围 棋
礼 仪
移动通信技术
电 子 小 制 作
2.2职业学校对电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
2.2.1在通用能力方面:①具有使用办公设备处理公文和信函、起草有关文件、信件的能力。②具有进行有关业务联系、事务处理的能力。③具有安排会议、会谈、并做记录的能力。④具有沟通、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⑤具有收集、整理有关信息的能力。⑥具有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⑦具有使用英语阅读本专业资料及进行简单语言交流的能力。
2.2.2在基础能力方面:①具有一定无线电焊接、装配、调试能力。②具有一般的钳工操作能力。③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绘图和识图能力。④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和电子仪器的能力。⑤具有使用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处理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资料的能力。⑥具有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维护、管理的能力。
2.2.3在专业能力方面:①具有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和电子设备的能力。②具有阅读整机电路原理图和电子装配图的能力。③具有一般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调试及检验能力。④具有一般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常见故障的维修能力。⑤具有编制电子整机装配工艺的能力。⑥具有应用微型计算机进行电路辅助设计的能力。
2.3要求学生能够考取的技术技能证书:①维修电工及低压电工证。②现代化办公设备维修证书。③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证书。④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证书、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证书。即汉字录入技能证书考试和办公软件(Office、WPS)技能证书考试。⑤计算机维修证书。⑥手机维修证书。⑦家用电器维修证书。⑧无线电调试工。
3 解决方法
根据上述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3.1根据专业情况,在学生入学前进行简单的学前教育(针对本专业知识、就业前景),让学生不至于盲目的学习和毕业分配时不知所措,使他们能在这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充分正视自己的能力,从而正确面对就业前景。
3.2对于专业知识要让学生有一个从笼统认识到清晰明确的转变。在专业基础课上让学生更多的是学习基本原理知识,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笼统地认识;在专业课上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实际应用,而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分析和原理解析上,要让学生多动手,且尽可能的与社会实践相挂钩,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和观摩,让学生从感观上来认识自己的专业,使他们对专业知识有更具体的理解,提高他们细致的分析能力,从而爱上本专业。
3.3现在的学生多数都喜欢上计算机课(可以上机操作),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对专业课的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学生早已厌倦了照本宣科式的原理讲解)。我们现在开设了EDA仿真电路课程(可以上机操作画电路图),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但这种方法现在只是应用于画电路图及仿真,如果可以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与EDA仿真电路课程相结合,让老师们边讲课边用电脑画图,并得出最终的结论(仿真结果),让学生有更多的上机时间学习电专业知识,这样即满足了学生的上机的愿望,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一举两得!
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职业学校开展教育的很重要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定期的分析学生的需求,分析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及时调整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使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84-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前人对教师的职业职能的认定,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新课改之前教学目的主要是围绕“知识与技能”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教师唯书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为了让“工具”掌握丰富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应对考试的技能,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师也会进行认真揣摩,仔细斟酌,课堂衔接紧凑,课堂知识内涵丰富。然而,课堂没有“人”。教师的眼中更多的是知识,是学科,是考试,仅仅是没有活生生的“人”。因此,中国便出现很多高智低能的“工具”,“智力越高犯罪越可怕”流言盛行一时,初中以上的失学率高的令人担忧。究其原因,课堂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师缺少用智者的眼光引导学生看待生活中的人与事,从而学生的道德观流失。教师的教学缺乏情感投入,教学没有感召力,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第二轮课改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定位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地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新课改下教学目标既需要立足于课程的任务,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落实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体验。由此可见,一节课的三维目标不仅仅关系着一节课,也关系着教育的成败。
1 三维目标的落实落脚点在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教师关注最多的,因为这可以直接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掌握情况上明显反应出来,因此,教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到详尽的设计,力求科学合理,追求完美。而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是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保障,教师对这一目标的设计也会下很多的功夫,这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在于教师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在于教师对学习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预设……可以说过程与方法决定这节课的成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育人的真实体现,也是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我个人认为教师的教学风格、教育艺术、个性魅力对落实这一目标影响重大,教师用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人格魅力感召学生,这一目标就得以实现。然而,名师的技艺在这里得以精彩绽放,教师的真正水平在这里得到了展现,它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决定了课堂是否富有内涵和生命力。教师,不能不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用自己的智慧唤醒学生的灵气。
教学就是落实目标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也需要教师的人格感召力,更需要教师的教育激情的绽放。
2 三维目标的落实需要教师的教学激情与慧眼
在国培《灰姑娘的故事》教学案例中,作为师者可以感叹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教育智慧是如何的重要。这一节课教师用独特的思维解读了教材,让一个童话故得如此富有教育意义而且如此感人。教师的德育渗透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绝妙的教育艺术让人拍案叫绝。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实际教学,或许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这不仅与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有关,而且更与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有关。教师站在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再加上对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巧妙的设计,课堂思路就会很清晰,教学环节必然环环相扣。然而,“课继续,趣横生”之妙并不一定就会实现。此时,教师如果激情洋溢,赋予课堂感召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课半功倍那是必然。
3 三维目标要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
在数学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让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出结果,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难点,更是数学学习的重点,要多加训练,构建数学模型,开发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教师在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整节课的轮廓就已经了然于心。我觉得最有效的方式是以问题为突破口,抓住核心问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恰当的预测,寻找最佳解决途径。一节课就会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简言之,是德育的渗透。教育者要有独特的视角、智者的眼光引导学生学会对待学习中情况。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而不是教条的说教,要能成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恰当的落实这一目标,还需要教师善于把握教学中的良机,这里说的良机指的是突破难点的机会。这也需要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出错。我听了一节《连减的简便运算》公开课,教学主要围绕“a-b-c=a-(b+c)=a-c-b”这种类型的题目进行教学。课到了学生练习环节,学生上黑板板演:266-87-13=288-(87-13)=288-74=214。教师就借助学生的出错,引导学生加上小括号后,前面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教学难点在学生的出错中得以突破。教学,不要怕出错,要巧用学生的出错来突破,这也是大师的手笔。
爱学,会学,学会,就是我对三维目标的认知。师者,必须是智者,也要做佛也!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19-01
经过几年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摸索、实践,笔者构建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数学问题,寻求规律-――概括结论,实践运用。下面笔者就谈谈这一程序的操作方法。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有位著名心理学家经长期研究得出结论:“思维是人们对问题的惊讶开始的”。产生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进行探索活动的开始,任一问题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教育学告诉我们:问题情境,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在课堂教学中尽力追求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强烈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或“冲突”,通俗地说也就是矛盾。然后在设疑的引导将他们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来。从而使学生形成有关新知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认识新知的冲动。实践中表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储备少,社会生活阅历浅,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方面具有表面性,直观具体性,依赖性的特点,在学生的数学认知中,直观形象的思维通常处于峰顶地位。所以,数学课堂上的课开始,数学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以让学生尽快的进入一种好奇,渴求,迫不及待的思想意识中,因此,通常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力求表现出以下几个要点:
1.1力求创设有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产生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数学知识的传授,是不会受学生欢迎的,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数学教师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比如:可采用设疑猜谜、表演小品、讲故事、扮演角色游戏、竞赛等形式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数学问题活动中去思考、体会、自然而然地去发现有关数学新知的问题,最后提出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猜谜语)的数学问题情境:“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他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学生兴致勃勃地读着,猜着,最后猜出谜底并满怀激情地投入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选用如游戏等,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娱乐活动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如: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教短等心理特点。
1.2针对数学知识,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画面中产生数学问题,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个体对数学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构成联系时,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学生所学的数学新知的本身是抽象的,只要教师有心善于观察,大都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喜乐接受的游戏原型。这种“现实化”的课程导入,从而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踊跃发言,急于探索数学新知。
1.3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矛盾的冲突中发现问题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与矛盾的过程。充分利用小学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这种认知矛盾,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收集大量可用资料,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源泉,教师也可设置让学生自主设题,通过学生自己构造题目,教师再引导学生给予科学的分类、观察,在认识比较分析中形成认知冲突,水到渠成的引发学生质疑,最终提出数学问题。如在学习《最小公倍数》时,教师的最优化的操作是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精心创设了一个能激起学生的数学认知冲突的“数学问题情境”:“从6月2日起,东东的爸爸,每四天休息一天,妈妈每6天休息一天,等爸爸妈妈全休息时,就带东东去公园玩。那么最早到 几 月几日东东全家才能一起去公园玩?”这个问题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数学认知冲突,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油然而生。
2 探究数学问题,寻求内在规律
探究活动的起点是提出问题,它也是探究式教学的第一要素,只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产生问题,才会努力去思考,探寻问题的答案、积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探究过程一般包括三步骤:(1)个体独立探究;(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争论交错进行。争论过程即可以是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经过争论,思维发生碰撞,知识才会被内化和激活。才会创造出新的知识体系。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而且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探究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思维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3 总结概括数学结论,学以致用
这一教学环节的任务主要是数学教师,依据各小组讨论的多种结果,进行汇总,组织学生再分组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实现对所学新知识的内化、拓展和升华。如:在数学教学的这一节“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分组讨论后的正确的结果是很多的。比如:“分母可以去整除10、100、1000……中的一个数”、“分母里面只有2和5两种质数”、“分母是除了2和5以外没有别的质因数”……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找到的新知的内在规律,教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引领学生让他们用最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出结论:“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里除了2和5以外没有别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认识理解了新的知识后,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将学生已习得的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把新知应用于实践的的意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新知练习时要有计划、有层次,有目的、由易入难、由浅入深、注意面向全体,及时奖励与强化,及时反馈与矫正加强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数学教学也掀起了一股改革的热潮,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一系列也在小学的课堂上层出不穷。而作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在培训改革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下面本人简谈一下对现阶段小学教师数学继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的不足
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年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之间有点脱节,具体表现在:年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有点思维定式,理论创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年轻教师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化,然而经验不足,稳重不够,理论缺乏。组织教师出外学习或进修的次数不多,教师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没有深入到一线教学中去,了解不了当前小学数学一线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所需,从而在培训时所讲的内容也达不到学员的所求,解决不了他们的实际问题,培训效果不明显。
2.管理制度不完善
(1)学员继续教育管理没有建立健全,有些学员在学习时甚至出现重复学习的现象。(2)在班级管理方面,特别是考勤方面,这给培训带来较大的工作量,而且在求证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继续教育对学员的吸引力不高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1)学员对所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解决不了他们目前教学上的问题,与授课者在感情上缺乏共鸣,自然也就体会不到授课者所要表达的思想。(2)平时教师的工作量较多,教学压力较大,有些还要照顾家庭,但是还要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来上课,心理有抵触情绪。(3)有些小学学校的竞争力不大,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对再学习提高没有很大的需求,而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也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学员或住在偏远山区的学员来讲,继续教育的学费、车费、食宿等各方面的经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造成他们在经济上很大的压力。
二、提出的建议
1.立足所需,明确培训的目标与培训的内容
数学是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需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同时,课标在数学学习中也提出了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三维目标中,可以看出教育改革的方向,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注重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学到知识,模仿解题。而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实现以上课标所要求的教师队伍数量并不理想,所以,为了适应教育改革,让广大小学教师在培训中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与数学素养,我们在培训中要明确培训目标,清楚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同时,在培训的内容上要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了解学员所需。
2.建立健全的管理培训制度
健全的管理培训制度包括:及时登记学员继续教育的学科,建立学员继续教育的文档,统计好他们再学习的情况。同时,精选班级管理人员,每次培训时要指定有较强责任心的班主任,认真落实班级管理制度与班级请假审批制度,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登记好学员上课情况,通过相关领导审批,认真审核学员的请假、缺席等情况,不能。同时,还要做好培训善后工作,如统计学员成绩、评选优秀学员等一些情况。
3.提高主讲教师的教学层次,加强师资力量
在培训中,我们面对的学员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达到我们的培训目标,主讲教师在讲解与理论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知识底蕴与技能,特别是要走在一线教师的前面,教学理论要够宽够深,能从学员的教学中出发,将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善于培养学员的感悟能力,引起学员情感上的共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主讲教师不断关注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动态,经常外出进修学习,与外校教研组交流心得,甚至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为我们教师培训的顾问,了解现代数学教育理论的进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而且要经常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到一线教学中去听课、评课、议课,与一线教师经常交流,甚至可以进行教学体验,了解他们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与一线教师相互开展教研活动,汲取基层工作经验,这样在教学组织上才有针对性与实效性。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年青教师接班人。年青教师有激情,对新的教学理论与数学思想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但是经验与理论水平不足,要加强培养与指导。
4.培训方式的改革创新与多样化
现阶段,我们进修学校大多数是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师讲,学员听,培训方式较为单调,学员大多数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互动性不够强。为了使培训有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学员在培训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我们可以结合现代化科技,例如多媒体、BBS、邮箱、教师论坛等,采用多种培训方式。(1)问题探究式”。就是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想出解决的方案。(2)“案例分析式”。就是主讲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典型的教学视频,让学员结合新的教育理念,理论联系实际,评析其优劣,然后再相互交流心得。(3)“专题生活体验式”。就是在讲授一个专题理论时,我们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借助生活为背景,让学员与自己在情感体验上产生共鸣,以达到培训的目的。如,刘良华博士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的专题讲座,他在讲座中就不是纯理论地阐述教师要怎样做,而是通过一部部的电影描述来侧面反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职业道德应该包括哪些方面,一名教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这种培训方式,不仅在理论上获益良多,而且学以致用,这种培训的方式值得我们去借鉴。
5.政府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1世纪的中小学需要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这是高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政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制定一些有效的政策,在教育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如,在农村的小学里,多媒体等很多设备不够齐全,政府可在农村配置一些电脑及多媒体设备,便于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与教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55
0.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审美与表达等多个方面,其中审美与表达包括了感受美和表达美两个方面。美术课是其接受美学教育的重要课程,美术教师对学生形成美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能力应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在教学的同时应注意自身的继续教育,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学生一起成长,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
1.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虽然美术课程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各地各校的发展并没有取得平衡,效果也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美术教师没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1]。目前普遍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并没有按新课改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导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二是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跟不上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他们在教学方面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不能找出适合既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美术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自身的学习[2]。三是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课程都是由其他课程的老师代课,缺乏专业性,这就更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方法的思考
2.1及时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继续教育内容重点在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这种继续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没帮助。对于中小学的美术老师来说,可以根据教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等。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应针对教师在教学上反馈的问题,体现对美术教师内在素养的培育与外化知识技能更新转化的需求来进行及时地更新,在特定教学情境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可以把反思性、探究性、互动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等内容作为选修课添加进去,在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培养其创新能力,使教师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3]。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为其教学活动多提供些帮助。
2.2继续教育应注重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水平
美术教师要想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就应该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理念。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教师学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习惯,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其次,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改变传统美术教育中以模仿为主的模式。最后,指导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充分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可使其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效果能够有所提高。
2.3采用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途径
传统的继续教育对教师的培训是行政指令性计划为主,培训往往都是统一内容、要求和进度等。继续教育的形式基本上是采取短期集中面授,以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课堂讲座教学为主,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学方法也是比较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对学员在受教育背景、教龄、经验、职称、能力以及教学的理念、态度、情感等方面,这常常使得教师在培训时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对继续教育缺乏积极性。这就要求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采用集中培训、业余培训、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充分尊重教师之间的水平和需要差异,鼓励教师朝个别化、个性化发展。
2.4采用现代化的继续教育手段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应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建立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教师培训网络,这种教学手段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它能够使美术教师接触到世界上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与自己教学相关的内容,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4]。通过网络来辅助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既方便又快捷。
2.5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
据调查有80%以上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都认为工作后的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鼓励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学习,相关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从政策导向上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多提供一些公费或自费进修的机会,还可以建立一系列的竞争制度和学历达标制度从继续教育质量上给予他们提供更大的吸引力,提高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既是国家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进步、自我提高的需求。素质教育在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也给美术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接受继续教育,注重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会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要求来进一步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和教学需求的新型教师,争取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坤.新课程视阈下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选择[J].大家,2010,23(12):89-90.
其实审题不仔细的学生,很多时候是连题目都没看完就做了,这样做题岂有不错之理?作为一线教师,经历过太多的学生因为没有看清题目或者读错题目导致考试失分,当然也令我们非常头疼。
例如,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100分米的正方形,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宽为20分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分米?
100÷2=50(分米)
50-20=30(分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0分米。
这一类错误主要是学生没有读清楚题目的意思,对于“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学生认为就是它的周长,如果让学生读完题目划出关键字“边长”,这样学生就会引起注意,也就不会出现以上错误。
其实审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然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贵在坚持,也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提醒、指导。我认为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把题读懂,一遍不行读两遍,反复读题。其次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让学生养成一边读题、一边划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用着重号或波浪线等做标记或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最后复述题意。
我现在教的是低年级,低年级的题中的信息量少,所以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我还是让他们坚持用这种方法去做题,我想如果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审题习惯,以后碰到信息量大的题目,已知条件多的题型,自然而然做题的正确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会写――培养分析问题的习惯
1.标数学信息
划出关键的信息后,就要开始分析解题过程,想清楚每一步应该怎样做,应该做什么,必要时应该将关键的数学信息(字、词)写(标)在题的图中。这样做题,不仅明确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改作业时也能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如何的,学生即使做错了,老师也能及时找出学生做错的原因,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2.写错题原因
大多数学生都是作业本发下来后,看见错题就从头算起。这也是导致学生订正了老错误出现了新错误,有的甚至连续订正了四五遍,结果还是错。这种现象在学生身上屡屡发生,在我们老师眼里司空见惯。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错题原因呢?为此,去年开始,我就慢慢培养班里的学生在订正作业的时候会讲这道题的错误原因。但是让学生学会写错误原因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一开始,很多学生会忘记写,但更大的问题是不会写。
比如学习计算图形的面积时,作业本上有一道这样的题:一根长为20米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0×20=400(平方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00平方米。
这一类错误的原因是将整根绳子的长看成正方形的边长。而错误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概念混淆,学生表达不清楚,所以有很多学生的错误原因一律写“算错”。看上去好像也对,但是这样的反思没有真正找到错误的根源,显然没有任何效果。
因此,我就收集学生作业中的各种错误类型,要求学生能够把计算题的错误原因细化:“数位没对齐”“数字抄错”“算理不懂”等。实践证明,这样逼着学生进行认真反思,可以大大减少学生的作业失误。所以,只有养成分析错误原因的习惯,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会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解数学题时,读完题目后就无从下手,殊不知有些数学题,只要涂一涂、画一画,或借助线段图就能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这样就能使孩子读懂题意、理解题意,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
例如,稀奇稀奇真稀奇,鸭的队伍有只鸡,排成一队16只,鸡的前面8只鸭,鸡的后面鸭几只?
指导学生通过画图方式来解决这道题,用O表示鸭,用“三角”表示这只鸡,画出这支队伍时,学生就很快明白这道题如何去解。
我一直认为数学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方法永远比单纯做题更重要。如果不仔细思考它的每一步是怎样想出来的话,做再多的题也没用,反而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上课时,我常常会在讲完一道题目时再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在题目的空白处记录下自己的解题方法。在练习时,我也会让他们在草稿本上将自己的解题方法写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还掌握了许多有效的解题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我们应该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各种教学策略,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层发展。
参考文献:
与其说我和小泰的打赌是灵机一动,不如说是我“早有预谋”。
新接了一个班,小泰是学生当中最特别的一个:在一群小学生当中,他“魁梧”的身材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如果不告诉你小泰只是一名六年级学生,说不定你会以为他即将面临中考。上课时,他喜欢右手托着下巴,看似在专心听讲,但仔细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他已经“神游天外”了。再看看他进班时的成绩,嗬——“有惊无险”地达到及格线。
初次和小泰接触,我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钉子”。开学后的第二个星期一,语文课上,见他又在“开小差”,我有意叫他回答问题,喊了两次他的姓名,他却纹丝不动。我走到他身边,稍稍俯下身来询问:“你在于什么?有没有听到我叫你?”他粗声粗气地冒出一句:“你管我——”他这样的反应让我感到意外,不过我马上拿出准备好的对策:“好小子,挺牛啊!你敢不敢跟我打一个赌?我赌你期末语文成绩能考到八十分以上!”他有些疑惑地看着我,不明白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伸出右掌:“如果我输了,那你想干什么我都不会管你;如果你输了,什么都要听我的。来,愿赌服输!”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伸出了手;他不知道,从和我击掌这一刻起,他已经落入我的“圈套”之中。
借着我们之间有“赌约”,我给小泰换了同桌。因为第一周我已经对全班同学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我特地安排成绩优秀的“热心肠”志鹏做小泰的同桌。我叮嘱志鹏:“你要尽快和小泰交上朋友,一旦他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你要主动地帮他解决;如果他上课不听讲或者课后不好好完成作业,你要巧妙地提醒他。”
有了志鹏这样一位“卧底”,我的胜算多了三成。不过仅仅三成还不够!据我观察,小泰特别喜欢打篮球。一到大课间活动时,他就变得生龙活虎。来到篮球场上,他就变成了“小皇帝”,一会儿给同伴一记妙传,一会儿来一个标准的“三步上篮”,一会儿神奇地投进三分球。我本来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这学期转变方向,也“迷”上了篮球,和一帮半大小子一起在场上奔跑、争抢。在我的“刻意经营”之下,过了两个多星期,我和小泰就成了“球友”。他开始向我微笑,有时进球后还会和我击掌!
也许小泰自己没有察觉,他在一天一天地发生变化,虽然这变化微不足道:他上课时不再托着下巴,作业本上字迹工整了许多。一天,我批改小泰的“循环日记”时,眼前突然一亮,发现他日记中的两句话很有意思。好!机不可失,我立马把他推上了我们班当天的“循环日记妙句榜”。谁说像小泰这样的孩子不在乎自己取得的荣誉?听说自己上榜了,小泰表面上无动于衷,可内心早已按捺不住。他假装向凯亮借书,“无意间”从“循环日记榜”前经过,“无意间”抬头看到了自己的大名,嘴角一下子咧开了。
我留意地观察他的变化,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钢笔字字形端正,笔画刚劲有力,比开学时进步了不少。这又是小泰的一大“特长”,不加以利用岂不可惜?正好班级要布置学生作品展板,我请几位“写字小能手”每人完成一幅钢笔字作品,也给了小泰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小泰用发亮的眼神告诉我,他很愿意接受这个光荣的任务。展板布置好了,学生们看到了小泰漂亮的写字作品,都对他刮目相看。第二天,我在他的“循环日记”里看到这样的话:“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好学生。加油!小泰,不要骄傲哦!”读着小泰的心声,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孩子,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通过电话,我及时地把小泰的这些变化告诉他妈妈,他妈妈自然非常开心。放学时,我跟小泰开玩笑:“你信不信今天我向你妈妈告状了?”他吓了一跳,立即变得不安起来。第二天早上,他跑到我身边说:“老师,你骗我!我问过我妈了,你没有告状。”我明知故问:“你妈都对你说什么了?”他却红着脸说:“不告诉你!”嘿!这家伙,还害羞了!
半个学期后,小泰主动加我为QQ好友。聊天时,他有时会向我请教难题,有时会和我说班上的事儿,有时甚至会谈谈他的心里话。一次,他突然来了一句:“老师,我认输!”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认输啊?”他回答:“就是开学时我们打的那个赌,我认输!愿赌服输,以后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我故意说道:“还要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才知道谁输淮赢啊!”这小子挺有自信,很干脆地说:“到时候,我的语文成绩肯定会超过八十分,这个赌我输定了。”虽然这个“赌约”提前结束了,但是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对他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因为我们已经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