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电影音乐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6 19:23: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影音乐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电影音乐论文

篇(1)

二、电影配乐接受美学的立体化

电影配乐带给观众的审美享受往往不是单一的和同一层面上的,而是立体的和丰富的。不但存在着视觉审美、情感抒发,以及精神体悟等多层次的体验,不同的配乐形式,也能够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感受。这些审美感受也并非单独产生作用的,而体现为一种综合的审美效应。一方面,就主题音乐来说,它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是立体性的,是超越了“纯音乐”的审美体验的。如《加勒比海盗》中,汉斯•季默的配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影片的主题音乐,每次都在主角出场或是影片到来时恰当地响起,有力地烘托了影片的氛围。纵观《加勒比海盗》系列影片,杰克船长无疑是其中铁打的主角,也是对观众产生深深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因此,杰克的出场一定要辅以主题音乐,这样才有男一号的范儿。在《黑珍珠号的诅咒》中,杰克在桅杆上的第一次亮相,就伴随着主题音乐。只不过,这段音乐被精心地改编了,可以说是主题音乐的变奏版,其中加入了一些充满谐趣的滑音,并加入了码头上搬运工人的嘈杂声,以及绵羊的咩咩声,使杰克的出场音乐充满了欢乐。此后,凡是电影中出现浩大的场面,如壮观的海战等场景,主题音乐必定会适时响起。宏大的交响乐与壮观的场景搭配得天衣无缝,使观众沉浸在充满美感的视听享受中。另一方面,除了主题音乐外,场景音乐也是电影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场景音乐的作用不仅能够提供叙事背景、烘托场景氛围,也对影片的主题具有揭示性作用。黑格尔在《美学》中曾反复强调“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怅惘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趣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如《驯龙高手》中,场景音乐的表现就极其出色。不仅有力地烘托出场景氛围,也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审美激情。当希卡普用鳗鱼吓退能喷出毒雾的丑陋双头龙时,他的小把戏使所有小伙伴目瞪口呆。此时,希卡普潇洒地挥挥手,说自己还有事要做,就闪人了。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背景中的鼓声响起。这激动人心的前奏,带给观众欢快的情感氛围。继而弦乐不断上升,使快乐的情绪进一步蔓延开来。希卡普带着他做好的鞍子追着夜煞,而夜煞则开玩笑似的在前边跑。终于将鞍子固定好后,希卡普驾驭者夜煞开始了飞翔。随着希卡普一次次的失败和一次次的尝试,音乐中充满了谐趣的调调。而希卡普也在此期间,发现了众多龙特有的弱点。他就利用这些弱点来对付训练场中的龙,弄得小伙伴都崇拜不已。当希卡普终于实验成功,他和夜煞一起翱翔天际,美妙的天际之境就在希卡普的身边。但夜煞冲得太高,导致希卡普从其背上松脱,好不容易希卡普重新回到了龙背,此时面对的是十分紧急的场面。嶙峋的怪石群峰突起,希卡普也丢掉了他的驾驭指南,凭借感觉来操控夜煞的尾部,不断躲过惊现的场景,人与龙在这一刻融为一体,交响乐在此处也达到了。

篇(2)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流行音乐的崛起,在烘托背景的时候流行音乐开始走进电影,并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十分明显的效果。在电影创作中流行音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背景音乐,它渲染气氛的效果独具一格,而且能够更直观地将浓烈的感情抒发出来。并且不失其“流行”本色,观众容易接受,同时也是电影拉近与观众距离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电影在表达感情方面开始侧重于流行音乐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比较成功的作品如《罗宾汉》中的Everthingldo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Myheartwillgoon,等等。一路走来,流行音乐逐步确立自身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并形成了自身成熟的固定的类型模式。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是美国轻喜剧影片《修女也疯狂》,这部影片对流行风格配乐的采用颇具创新性。影片将宗教音乐圣歌用流行风格加以改编,并将其作为主体音乐,不断强化。这不但对流行音乐是一种创新,也是电影艺术中并不多见的音乐创新。事实证明,这种探索和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中用流行音乐风格重新编排圣歌I'llfollowhim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这种对传统的大胆改革,以及对宗教思想中的陈旧、压抑人性的部分的不满,又从另一个侧面与“修女也疯狂”这一主题相契合。音乐伴随着随意明快的节奏和教堂音乐的美妙和声,不但听来心情舒畅,一切也使得教堂音乐更加华丽和圣洁。我国电影音乐中对流行音乐风格的采用步伐经典。最具代表性的有电影《少林寺》中的《牧羊曲》,《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至今都广为传颂。《牧羊曲》是王立平作词作曲,郑绪岚演唱的一首洋溢着似水柔情的女性之美的流行歌曲。歌曲委婉清澈,清新明丽表达了歌者在牧羊的时候对眼前明媚秀丽的景色的热爱。并且能以自己的歌声大胆地表达这种热爱之情。无可置疑,牧羊曲在塑造牧羊姑娘这一角色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位姑娘的父亲却是少林寺中的武僧昙宗。对这样一个人物的激励烘托也更加突出了《少林寺》这部电影的思想主题,那就是对压抑人性的旧礼教的反抗。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首歌曲烘托了自然风光的秀丽,使人们在欣赏紧张的武打、复仇情节的间歇缓和气氛。

(二)摇滚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

西方“摇滚音乐”在20世纪90年生了阵营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没有影响到它的表现力,尤其是在电影中对于渲染气氛和发泄感情的表现力。相反,摇滚音乐的发展和创新还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效果。激情与震撼力是摇滚乐的最大魅力,当这种风格的音乐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对于制造强烈的画面,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具有其他音乐风格无法比拟的效果。例如美国的灾难片《龙卷风》,这部电影为了突出灾难给世界和人类带来的创伤和冲击以及天崩地裂式的场面,大量采用摇滚音乐强化主体。影片制作中邀请大量知名摇滚乐队,将10多首不同风格的摇滚音乐做了酣畅漓淋演绎与表现,大大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效果,也更加鲜明地将电影主题强化在观众心中。这些“摇滚音乐”在影片中和电影中的客观事物发出的声音非常相似,这种“源音乐”的形式更加增添了电影的可听性,并且这种音乐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出现的,融合的紧凑、自然。20世纪80年代摇滚音乐风靡我国,广大青年为它激昂的宣泄方式折服。电影也很快找到自身情节与这种音乐分割的契合点,进而出现了像《头发乱了》这种“摇滚MTV”式的经典电影。

(三)另类音乐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另类音乐”最大的作用就是强调主观感觉,在这点上表现的与流行音乐有所不同。个人欲望中的困惑与生活中的绝望成为这种音乐形式服务和表达的主题,其中不乏对现实生活的反抗。摇滚乐的思想性和挑战性在另类音乐身上被保留和继承下来,但它与时代的贴合又比摇滚乐更加紧密。就音乐角度而言,这种创新是成功的,它不但丰富了音乐的形式,而且又为人们感情的宣泄找到了新的途径[4]。这种音乐形式的成功也很快被电影吸纳,成为电影中一种表现形式。英国影片《猜火车》就成功地采用了各种另类音乐,将“朋克”青年的瘾君子生活做了恰如其分的烘托。影片两首曲子风格迥异,将吸毒与戒毒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在音乐的对比中表现出来。另类音乐在我国电影中的应用不是很多,这和另类音乐产生的土壤有很大联系。目前香港电影中有采用另类音乐的先例。例如王家卫的影片《堕落天使》中采用了一种听起来有些怪异的另类音乐,晃动的画面和另类的音乐为导演个人风格的强化起到明显效果。另类音乐在电影抒发感情、营造气氛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值得我国电影人深入挖掘和利用。

二、中国特色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

篇(3)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对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民歌传唱已经不能满足电影的需要。特别是在一些年代戏中,需要一些特别的乐器来烘托气氛。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中,主要包括拉弦类、吹奏类、弹拨类以及打击类等类别。在电影音乐的使用过程中,很多作品都是在原有民歌曲调的基础上经过了作曲家的二度创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孔雀公主》,创作者采用了奏鸣曲的形式以及演奏原则进行改变,将原有的山歌的简单旋律进行了再度的创作。对电影的主题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呼应。例如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场景下,对民歌旋律的主次进行强调,只选择最贴合电影情境的部分或者强调某种感情的深度、广度。

(二)戏曲

相对于前面两者,戏曲则更加具有综合性。戏曲集合了民歌、舞蹈、器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戏曲对中国电影的产生以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其实不难看出,其中戏曲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后期的包括《歌女红牡丹》中穿插的京剧片段更是多达四个,如《裕塘春》《四郎探母》《拿高灯》,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非《霸王别姬》所属了,它十分巧妙的融入戏曲的元素进去,此时的电影承担了载体的作用,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以两个京剧名角的人生为主线,将主人公的爱恨情仇穿去,整部影片都没有离开京剧,有一种戏中戏的感觉。这部影片的民族特色表达的淋漓尽致,为后世的作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

二、典例综合分析

在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可谓体现的淋漓精致。首先,《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这首曲子真实的再现了公元前20年根据楚汉在垓下决战时, 汉军刘邦用十面埋伏阵法大败楚军项羽这一历史史实。全曲气势恢宏。而在后期电影的制作中。导演张艺谋并没有选择我国本土的音乐人,而是邀请到了名震国际的日本作曲家梅茂林。作为一个深受东方文化熏陶的局外人,似乎更能抓住中国文化的精髓,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忽略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中对古典音乐的改变,回到最纯真最原始的状态。电影中主要使用的琵琶,自隋唐时期传入,就一直在我国的民族乐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部影片中,琵琶的演奏一直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换手法以及节奏,音乐与剧情发展配合默契。将琵琶的细腻委婉与铿锵有力表现的游刃有余。在中国电影的民族音乐发展史中,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摒弃了西方乐器混奏的交响乐模式,发现了针对于中国传统乐器特有的演奏方式,有时候仅仅使用一件或者两件民族乐器可能效果更佳,更具有代表性、独特性。

篇(4)

二、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

(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效果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乐器,也可以通过人声,不同的形式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现代社会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就音乐来说,多样的音乐形式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具体到电影作品中,融入音乐使电影更有艺术魅力,音乐的缓、重、轻、急,音色的不同,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都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特征,这些音乐特征相互交织,互相融合,能打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电影效果。而且在不同的电影场景中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比如人声和乐器对电影作品诠释就有差别,其不同的艺术特点能够满足电影内容的需求,人声通常表达得更直接,乐器的表现则更隐晦,根据不同音乐形式的运用使电影的艺术效果更丰满。

(二)表现内容的丰富性,丰富电影作品的艺术内容

音乐是一种具体和抽象相融合的艺术,音乐的内容是具体的,但透过内容所表现出的艺术又是抽象的。音乐通过歌词、旋律、节奏来表达其内容。电影音乐不同于单纯的音乐,电影音乐的内容更丰富,需要根据电影作品的内容来选择音乐内容,而反过来,音乐的内容又必须能够表现电影作品。所以,电影音乐的内容大多是丰富多彩的,比如,轻快舒缓的音乐可以包含舒适的生活、美丽的自然环境、愉悦的心情、幸福的爱情,等等,一种音乐风格或者音乐旋律可以蕴涵很多内容,增加了观众想象的空间,使电影作品的艺术内容更丰富更饱满,让观众对电影作品有更多的畅想和体验。

(三)表现色彩的变幻性,增加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

电影音乐除了有丰富的内容外,还具有变幻的色彩,虽然音乐所表达的艺术是抽象的,但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却能让电影作品多姿多彩。如果说电影作品是画板,音乐就是调色笔,让电影作品充满艺术色彩。比如,在电影作品中,当电影画面温馨祥和时,可以运用舒缓轻快的音乐,让观众感受到如粉红色般的恬淡。当电影画面是黄昏或深夜时,就可以运用柔和的曲调,表现出一种蓝色调的音乐色彩。而当电影画面清新愉悦时,可以运用愉快的音乐,表现出一种绿色调的音乐色彩。所以,不同的音乐曲调或旋律都有不同的色彩,能表现不同的电影场景,使观众体验色彩斑斓的电影世界,增加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表现画面的美学性,加强电影作品的艺术功能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创作艺术,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艺术形式,随着观众对电影热爱,其对电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些画面精美、音乐动听、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电影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在这些因素中,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已成为电影美学艺术必不可缺的元素。正因为音乐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才使得电影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能充分发挥电影作品的艺术功能。而电影音乐的美学性主要体现在其变幻的曲调、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并将这种艺术形式恰当地融入电影作品中,能很好地洞悉电影人物的心理和内心情感,并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使观众在视觉上、听觉上和心理上达到了完美的享受。因此,电影音乐的美学性也增加了电影作品的美学价值。

(五)表现情感的真实性,渲染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情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电影的发展也经历一段时间。就目前来说,电影作品需要声音、音乐去增强效果,没有音乐的电影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艺术感,不能很好地感染观众,并使观众获得情感体验。电影音乐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情感表现,不管是其形式的运用还是内容的表现,都是为了更好地抒感,让观众在电影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在电影作品中融入音乐可以让情感表达得更真切、更能打动人心。比如在悲伤的情景中融入一段悲伤的音乐,将使这种情感升华,增加了人们的悲痛之情,让观众的感情得到释放,电影艺术也因此而发挥了作用。所以,电影音乐能增加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渲染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情。

篇(5)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通常都有受欢迎的音乐。例如电影《Schindler'sList》(辛德勒名单)的主题音乐,它以柔和、圆润的音调形成了温柔、感人的音乐风格。如果单独聆听音乐,是悲伤的情绪,然而将其放置在影片结束部分时,则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并且使得主题不断深化,这里的音乐已不仅表明柔软的情感,同时引发了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以及对和平世界的渴望,这时音乐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有时音乐还可以起到帮助作用,反映出角色不言而喻的想法。每部影片中,演员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将角色真正的想法、立场传达给观众,通常,音乐可以帮助演员承担起此重任。音乐有助于传达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角色真正的思想和性格,或者使用很少的解释就可以让我们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正确使用可以感动观众,使电影更令人印象深刻。

(二)、渲染气氛

音乐通常具有能使观众产生感情的能力,通过它渲染气氛,刺激观众的情绪、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激烈的效果、控制画面的节奏,目的是用来更加深刻地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例如,作曲家们经常使用弦乐来强调浪漫和悲剧的情绪,用铜管乐来象征力量和悲伤;用打击乐来增加悬念。《Glory》(1989)(光荣战役)和1976年由史泰龙编剧及主演的电影《Rocky》(洛奇)等影片就是用音乐来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以达到渲染气氛的效果。

(三)、控制节奏

音乐可以增强或者松弛电影的节奏。音乐在帮助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时,可以使影片具有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并且变得更加有内涵,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动作片中,音乐经常加快速度或者使用紧凑的节奏,而且音量通常增强,尤其是为了配合电影中一些激烈的大动作。在电影《Heat》(1995)(盗火线)中,从影片开始到结束,所有抢劫场景中都保持着一定强度的脉冲音乐。

(四)、增加喜剧效果

在很多电影中,音乐成为增加喜剧效果的小工具。片中经常使用低音鼓、大号等乐器的演奏来加强喜剧、幽默的声音和画面。例如搞笑片《theThreeStooges》(三个臭皮匠)和《HomeAlone》(小鬼当家)都是用音乐来创造出喜剧效果的。

(五)、此时无声胜

有声电影中音乐的戛然而止或不使用任何形式的音乐,可以产生一种无声的力量。作曲家可能创作一部电影音乐的部分是完整的沉默,而不是强烈的、震撼的音乐。电影《theexorcist》(大法师)中几乎没有音乐,反而增加了它的可怕的现实主义氛围,这里体现出“沉默”的力量。在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lfredHitchcock)A的电影《NorthbyNorthwest》(西北偏北)中那段非常著名的卡里格兰特追逐场景中,也没有使用任何音乐,只可以听到飞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却使得影片悬疑的场景增加了孤立、无助的感觉。

二、音乐在电影中运用的方式

基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电影音乐,使得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此外,音乐可以加深观众对于电影所要传达内涵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原创、改编、挪用三种,为了实现以上目标,电影音乐创作者必须有大量的音乐积累,并可以熟练使用不同种类的音乐元素,如节奏、力度、风格、配器等等。只有这样,音乐才能发挥其作用,有效地促进电影情节的发展。

(一)、直接使用古典音乐

在电影音乐中,并不是所有音乐都是原创的,还有一部分是直接使用了现有的音乐,最具代表的是一些古典大师的名作。在使用中可以原封不动地照搬,也可以进行不同风格地改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服务于画面。在电影《ModernTimes》(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理发师工作的片段,配乐用的是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NO.5》,用舞曲的节奏配合理发师磨刀、剃须的动作,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效果。电影《2001:ASpaceOdyssey》(2001太空漫游)中用到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电影史上古典音乐现代引用最经典的案例之一。在香港电影《东成西就》、《河东狮吼》中则是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后在影片中使用:《东成西就》中将罗西尼歌剧序曲《威廉•退尔》中的片段填词成搞笑歌曲“我爱你”;《河东狮吼》中将奥芬•巴赫的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康康舞”填词,均加强了影片的娱乐功能。

(二)、音乐传达历史背景

通过选用适当风格的音乐来创造环境气氛,换句话说,导演和作曲家在电影中使用与特定时间和地点相匹配的特定风格的音乐,用来说明时间和地点,传达历史背景。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在电影《TheMission》(战火浮生)中成功地使用南美音乐主题来帮助创建背景、营造氛围。电影《ColdMountain》(冷山)的音乐汲取了美国在南北内战期间的民间音乐,反映出电影中的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希腊作曲家范吉利斯(Vangelis)电影配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ladeRunner》(银翼杀手)中创作出未来音乐的幻想,巧妙地与主题呼应。

(三)、音乐配合画面动作

音乐经常模仿屏幕上的动作。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处跌落,音乐这时就模仿性地创作出从高到低的旋律走向。这种和动作共同发生的音乐被称为“并行音乐”,也被称为“凸显”出行为的音乐。在电影啊《Jaws》(大白鲨)中,当大白鲨潜入海底,音乐也伴随着下行的旋律。并行音乐最早出现在迪斯尼的动画电影《SteamboatWillie》(威利号汽船)中的“米老鼠”的角色中,因此,平行音乐还有个绰号叫“米老鼠”。

(四)、音画统一对应方式

电影音乐可以使用主题的方式和电影统一。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和一个特定的人物、地点或者主要环节紧密地结合,并且多次重复并贯穿在电影中,由此使得观众在电影事件和音乐之间产生联系。当不同音乐动机配合不同人物、事件等贯穿在整部电影当中,它将电影与音乐巧妙地合二为一。电影音乐创作大师约翰•威廉姆斯(JohnWilliams),在他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主题音乐创作法成为其重要的创作特点,用不同主题连接不同人物及情节,使得音乐与电影完美结合,代表作有《Schindler'sList》(辛德勒名单)、《StarWars》(星球大战)、《JurassicPark》(侏罗纪公园)、《E.T.》(外星人)等等。

篇(6)

在影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钢琴在营造影片背景气氛时又有其独到的作用。钢琴音乐在《钢琴家》中作为电影背景的运用,使其艺术美学得到极致透彻的发挥。影片中被迫到处隐藏的主人公斯皮尔曼终于得以逃生,德国军官发现斯皮尔曼的时候,并没有呈现出纳粹凶残的本性,这并不让观众出乎意料,因为在这之前,《钢琴家》通过一段钢琴音乐,非常巧妙地营造出了十分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德国军官的内心状态。当斯皮尔曼躲到阁楼的时候,在楼下传出由德国军官演奏的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首曲子孤寂清冷、伤感凄怆,弹出了德国军官的人情味。《钢琴家》采用了这种背景渲染的手法来展现德国军官异乎寻常的一面,而避免了德国军官因为放走斯皮尔曼而显得不合乎情理。之后,当德国军官发现了斯皮尔曼的身份时,斯皮尔曼弹奏了一曲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以这首曲作为这部分的背景音乐,代表了斯皮尔曼在反抗,预示着德国军官将会遭受惩罚,为影片后面的部分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

(二)钢琴音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音乐可以推动影片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在惊心动魄、一波三折的影片中,同时也是大部分电影的特征,音乐可以呈现出跌宕起伏的与平缓的电影节奏,起着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钢琴音乐在推动故事情节这部分有也有着独特的作用。钢琴有时会不仅仅以音乐的形式出现,其本身就是影片中的一部分。在《钢琴家》中,当斯皮尔曼与德国军官共同演奏钢琴时,这就是电影的一部分,在电影片头部分、斯皮尔曼参加比赛的部分等,出现了多段的演奏。其次,钢琴音乐本身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影片开头部分,并没有出现战争的场面,而是反映出当地比较平静和平的社会生活风貌,然而当画面切换到电台录音棚时,之前所有表面的现象完全被德国军队的硝烟所破坏,以此故事情节得以发展。

(三)钢琴音乐的抒情功能

电影的故事情节与画面限定了钢琴音乐的类型,紧凑的场合需要紧凑的音乐,朦胧的场合需要舒缓的音乐。不管在哪种场合,钢琴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都是有所指的,或指向影片中的主人公,或指向画面出现的人物,或指向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故事情节的需要,钢琴音乐必须要与电影相互融合。当德国军官要求斯皮尔曼演奏的时候,两年多没有弹琴的斯皮尔曼在紧张的气氛中弹奏了一曲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宣泄出自己内心的苦闷与,这种不仅是因为德国军官要他弹奏钢琴,更多的是抒发了其内心对战争的不满。德国军官在这首曲中听到的不只有音乐,还有犹太人民的呐喊,斯皮尔曼通过弹钢琴换来了自己生命的延续。

(四)钢琴音乐贯穿主题

在这部影片中,钢琴音贯穿了影片的主题和发展,使影片的前后发展得到呼应。《c小调夜曲》可以说是影片的核心,不仅表达了影片的主题思想,也概括了影片的基本情绪。在影片的开头部分,斯皮尔曼在电台的录音棚里演奏《c小调夜曲》,突然德国军队的炮火开始袭击,但是斯皮尔曼却没有停止乐曲的演奏,最终录音棚被炸,斯皮乐曼受伤才停止演奏。在影片进入结尾的时候,战争停止,宣布波兰获得解放,斯皮尔曼再次来到了电台录音棚,将那这首曾经被硝烟打断的《c小调夜曲》延续。这是他在整部影片中的期盼,同时也正是这种期盼的存在支撑着斯皮尔曼走过了这段不堪回首的时期。

(五)钢琴音乐升华艺术品位

在多种音乐类型中,钢琴音乐富有高贵感,并且为大众所了解,钢琴音乐浪漫、典雅,声音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可比天籁,犹如小溪,犹如心声,弹奏者可以为所欲为地演奏出多种力度上的变化与对比,因此钢琴可以完美地表现演奏者的内心,而跳跃在指间的音符可以诠释出浪漫的情怀,带给观众儒雅完美的音乐享受。如果在电影中注入了钢琴音乐,那么就更深层次地升华了音乐的品质。在影片中,通过非犹太艺人来演奏钢琴,她全神贯注的弹奏《G大调前奏曲》,外忍内强,表达出他内心的悲伤和哀痛,当黎明柔和的阳光照在窗帘上时,抒发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使观众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对纳粹人的痛恨,这种沉重而平淡的对比也更深层次地升华整部电影的艺术品位。为了在二战中不被纳粹逮捕而到处躲藏。他饱受饥寒交迫的折磨与外界的各种羞辱,每天都走在死亡的边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类对艺术的追求,如今的电影已经不仅仅是导演的艺术,而是更为广泛的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导演、编剧、美术、音乐等多个方面。音乐已经陪伴电影有百年的历史,因此可以说两者之间彼此相辅相成。不仅电影的艺术形式与音乐紧密相连,而且电影的节奏与主题思想也需要有音乐来烘托。钢琴音乐与演奏者的艺术表现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钢琴音乐强调以情感人,其内容蕴含丰富的个人情感与艺术魅力。钢琴音乐在体现主人公的情感状态时,同时也是描述自然现实最佳乐器,因此,钢琴音乐在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钢琴音乐与主题的完美契合

在影片中,斯皮尔曼饱受着挫折,亲眼看见国人被纳粹杀害,房屋被烧毁。在这段时期,斯皮尔曼以坚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在斯皮尔曼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双手不自觉地在空气中弹着“钢琴”,正是音乐的力量在支撑着他。斯皮尔曼缓缓地走到钢琴前,在德国军官面前,在稍微迟疑之后,音乐在气若游丝般的斯皮尔曼干枯的手指间流出,这时德国军官的内心与表情逐渐改变,这也是音乐的力量。影片只有在斯皮尔曼演奏时出现了肖邦钢琴音乐,在纳粹进行杀戮、犹太人遭受迫害、斯皮尔曼四处躲藏这些情节的时候,没有任何音乐,这种气氛让人感到压抑,让观众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人们苛求生存、苛求人性回归的时候,肖邦的音乐响起,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安慰。这依然是音乐的力量。《钢琴家》巧妙适当地引用了音乐,为电影本身锦上添花,使音乐完美地达到了“电影化”,使音乐与画面不分彼此。

篇(7)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小学音乐教学课外活动

说起“电脑音乐制作”或“MIDI”,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已不是什么生疏的事。自20世纪末“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以来,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多方面地渗透到音乐艺术领域中,比如音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歌曲的MIDI伴奏,音乐教育中利用软件进行视唱教学……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业绩如何?实事求是的说,优点多于缺点。本文阐述就是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业绩——“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进入主题前,首先让我简单介绍“电脑音乐”。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和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如摘要: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们就知道“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生产“电脑音乐”的一种方法、手段。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包容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这两项是它的核心。在PC电脑没有介入音乐前,MIDI就是音乐制作的代名词。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和MIDI技术的融合,就形成了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对于这一系统的操作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本文主要阐述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之后,它给音乐教育事业(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恩惠(至于具体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主要是文艺活动,特指演出)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和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频繁的,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这无形当中就加大老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假如此时您是为小学音乐教师,会使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应该说工作起来会相对轻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课堂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Cakewalk音序软件)进行视唱教学。我们可以预先把将要学习的视唱曲或节奏练习曲制作在电脑中,上课时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将其用各种乐器的音色播放它,这样既可以节约我们的备课时间,也可以使视唱教学变得稍微活跃些(演奏乐器音色的变化);另外,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和传统音乐教育手段相比,如摘要:课前或上课中抄谱……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Encore制谱/音序软件)进行音乐知识(乐理)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和实际音响联系在一起,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喜好。比如说,我们讲滑音。传统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因为钢琴无法演奏滑音);如今有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不一样了。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预先在电脑中利用软件中Wheel控制器制作出滑音,在上课时将其播放,让学生对滑音这个概念有个从文字到音响的统一熟悉。

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序软件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培养更是体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除此而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还可应用在唱歌教学中的范唱、教材歌曲伴奏的制作;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总谱浏览、简单的曲式分析、熟悉乐器及其音色特征等等。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课外活动

篇(8)

   

关键词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 课外活动

   

    说起“电脑音乐制作”或“MIDI”,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自20世纪末“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以来,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多方面地渗透到音乐艺术领域中,比如音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歌曲的MIDI伴奏,音乐教育中利用软件进行视唱教学……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业绩如何?实事求是的说,优点多于缺点。本文阐述就是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业绩——“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进入主题前,首先让我简单介绍“电脑音乐”。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与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如: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们就知道“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生产“电脑音乐”的一种方法、手段。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包容MIDI技术与数字音频技术,这两项是它的核心。在PC电脑没有介入音乐前,MIDI就是音乐制作的代名词。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与MIDI技术的融合,就形成了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对于这一系统的操作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本文主要阐述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之后,它给音乐教育事业(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恩惠(至于具体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主要是文艺活动,特指演出)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频繁的,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这无形当中就加大老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如果此时您是为小学音乐教师,会使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应该说工作起来会相对轻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与课堂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Cakewalk音序软件)进行视唱教学。我们可以预先把将要学习的视唱曲或节奏练习曲制作在电脑中,上课时利用电脑音乐软件将其用各种乐器的音色播放它,这样既可以节约我们的备课时间,也可以使视唱教学变得稍微活跃些(演奏乐器音色的变化);另外,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与传统音乐教育手段相比,如:课前或上课中抄谱……等)。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软件(如Encore制谱/音序软件)进行音乐知识(乐理)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联系在一起,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我们讲滑音。传统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因为钢琴无法演奏滑音);如今有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可不一样了。通过电脑音乐制作技术,预先在电脑中利用软件中Wheel控制器制作出滑音,在上课时将其播放,让学生对滑音这个概念有个从文字到音响的统一认识。

   

    在小学中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音序软件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培养更是体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除此而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还可应用在唱歌教学中的范唱、教材歌曲伴奏的制作;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总谱浏览、简单的曲式分析、认识乐器及其音色特点等等。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与课外活动

   

    小学音乐教育的另一方面是课外活动,通常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所涉及的课外活动大部分是文艺演出。说起文艺演出,音乐教师都不陌生,甚至是好手。但大家都知道演出少不了音乐,什么舞蹈音乐、歌曲联唱伴奏呀……等等。这些都需要去准备。为了避免重复或与别的单位相似,力求创新。这可就有事做了。怎么办?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您排忧解难。

   

篇(9)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98-02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早在历史悠久的时期就已经发扬。其属于国内电影音乐主要的构成部分,其对于我国的电影音乐发展情况,同时可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国际电影获奖中,很多获奖的电影中均包含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其能够给人以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民族音乐元素有效的应用于电影音乐中,可以给电影加分,同时能达到民族音乐、民族乐器普及的效果。

一、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我国第一部题材为少数民族的生活影片为:塞上风云,其作曲家将西康民歌改变为思乡曲,将人们带入到北部辽阔的草原中。然后,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其插曲――敖包相会,将观看的人员牢记草原忠贞的爱情。影片:芦笙恋歌,作曲家:雷振邦通过拉祜族的特色风格和曲调,将电影创作歌曲――婚誓。早在20世纪60年代,电影阿诗玛中,有效的通过撒尼族曲调,创作独唱、多重唱,以及集体合唱,然后将音乐中的艺术气息,以画面的方式呈献给观众。同时,刘三姐音乐,主要选材为壮族的音乐。而五朵金花,即表现了西南大理等地区民族的风格。冰山上的来客,通过地方牧歌的方式,将电影的音乐彰显新疆的民族特色。而民歌广泛的普及,对于各民族的特色来讲,同时能够达到宣传的效果。这种民族特色的歌曲,能够将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况、风土人情加以写照,同时可提高电影生活气息、艺术分为的效果。民歌中的音乐曲调、歌词相互的结合。能够有效的将电影中的蕴意体现。而音乐中,不仅仅可以将电影的情节进行展现,同时还可以通过环境将故事的氛围变得浓重。进而使得观看的人们,能够被故事情节和音乐的带动所感动。

民族音乐能够有效的创设人物的形象,将其心理方面的活动进行展示。如1987年,红高粱以电影中,酒神曲中,将北方的浓厚乡土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同时可让患者感受到电影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我爷爷、投身于的庄稼汉的形象,通过音乐的表现,显现的恰到好处。2005年获奖的电影:花腰新娘,其插曲均和彝族有关,其表现当地人们于水上劳动,将原生态歌曲淋漓尽致的表现,让人们改观了对少数民族电影音乐的 一项,进而形成一种刚韧有力的艺术美感。而民族音乐在民歌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应用于电影中,使得音乐的形象更加深刻的同时,还可以确保电影的效果。

二、民族器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主要包括:弦乐和弹拨、吹奏,以及打击几种,而不同的乐器其表达的效果均有一定差异。器乐演奏中,同时又转化了器乐的不同风格。电影:芦笙恋歌中,雷振邦通过拉祜族音乐,将芦笙进行搬走,以小调中提取音乐的旋律。阿诗玛以电影中,通过西南少数民族中彝族的音乐,选取的乐器为竹笛和三弦。众所周知,三弦的低音非常重,所以表现力极佳。电影中“天山上的红花”,采取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进行奏乐,效果较好。菊豆,通过民间乐器埙进行演奏,于主角人性期盼和封建禁欲的时候,实行两者间的碰撞,表现的效果极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电影,均能够通过当地民歌音乐进行配乐,而是通过作曲家进行创作。卧虎藏龙中,于到南方的环节中,应用有氧的竹笛进行渲染,然后配合新疆的古月,将女主角的俏皮进行展现。与此同时,云南民歌中小河淌水能够显示出任务的重要性,将玉蛟龙展示的恰到好处。在酒楼翻个的场景中,将血雨腥风的场景显现的较佳,能够让观众体会到音乐的风暴力量。而人们同时会感受到艺术的处理效果,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方面均受到熏陶。此外,电影的主题能够将功夫和血雨腥风的效果进行彰显,把观众的自身修养,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进行审视。此外,还存在一部分的音乐在应用的效果来看,比较内敛。

三、戏曲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戏曲,属于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达方式,其将歌曲和舞蹈、器乐,以及说唱等民族音乐的元素进行统整。其对于电影音乐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在电影的音乐创作的过程的影响力非常大。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步电影:定军山,其中就涵盖很大一部分的吸取音乐。在30年代的时候,我国又拍摄了:歌女红牡丹,其主角红牡丹所展示的京剧就达到好多部,如拿高灯和裕塘春等。到了60年代红旗谱中,通过河北的地方戏曲,将板胡和唢呐等企业,将河北平原的歌名农民形象进行表现。在电影:枯木逢春中,其电影中的音乐将南方的戏剧和曲艺等音乐进行表现,特别为评弹,其将主角的再次相逢的场景,哪种错综复杂的情感进行表现。舞台姐妹中,将越剧的发展历程进行囊括,作曲家将越剧的音乐素材实行创作,并实行重点,采取适宜的方式将其思想和情感进行表达。曲作家,于电影拍摄的时候通过跟组的方式进行创作,其中不乏收集素材和对艺人的访问,进而确保电影能够独具越剧的特点。此外,同时需要对全新的音乐进行创作。人鬼情未了以电影中,将主角的心理历程进行展示,通过叙述的方式将故事进行讲解。作曲家没有按照原有的戏曲乐,仅通过河北梆子的戏曲唱腔创作主题的音乐,将主角的实际状况、舞台情况相融合,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活着中的主体音乐,体裁为秦腔和皮影戏的厂房,其主要显示的为淳朴和粗犷的音乐,进而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菊豆中,使用京剧《西皮流水》其主要强调主体音乐的反复,进而实现贯穿电影的效果。卧虎藏龙的音乐中,将武打的场面和京剧艺术,相互结合,以达到武侠电影音乐和戏剧艺术融合的效果。戏剧音乐如何有效的使用,能够确保戏曲音乐将传统文化、人类的生存、人们的思索进行展示,进而达到和电影新意的结合,这也是戏曲音乐的主要特色。如霸王别姬中的戏曲音乐,将主角的成长、社会情况淋漓尽致的表现。电影音乐,能够将人物的命运,通过哲理性的音乐进行转化,而这也将电影的音乐画上圆满的句号。民族音乐于电影音乐中,具有较强的推动效果,能够将具有民族的特色发挥到极致,这和创作者、作曲者的态度有直接的联系。像雷振邦和张棣昌、陆云等作曲家,能够实际进入到社会的地层,搜集民族音乐元素的资料和素材,而这也给电影创作的音乐加色。国内的电影音乐,在影视界中占据了即为关键的位置,其带领国内的电影音乐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铺垫了平坦的道路。其中能够代表国内电影音乐的创作为:红高粱、活着、霸王别姬,以及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在这些音乐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的音乐特色,同时可显示出我国音乐元素(戏曲)的特点,将音乐创作联合人们的生活进行构思。秉持中国的特色――民族文化的电影音乐,通过认真的创作态度,确保电影音乐能够将我国的音乐特色展示出来。

四、总结

现阶段,我国影视市场不断的发展,使得国内的电影进行电影制作、技术和主流意识等,均能够和国外抗衡。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民族音乐的特色,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合理的应用于电影音乐中,建立我国自己的电影音乐特色,才能够有效的推动电影音乐的良好发展,促使民族音乐元素被发扬光大,被人们所认可、周知。

参考文献:

[1]王斌.论流行歌曲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月刊,2010(05).

[2]刘超.试论民族音乐元素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J].芒种,2014(14).

[3]闵敏.论中国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传播与版权,2013(05).

[4]刘婷婷.试论电影配乐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3(10).

篇(10)

一、文化工业与台湾电影音乐的关联

阿多诺在《文化工业再思考》(1963)中解释了使用文化工业的动机,他认为文化工业把古老的东西与熟悉的东西熔铸成一种新质(anewquality),因此刻意为大众消费生产出来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消费性质的产品,或多或少是按照计划炮制出来的,并且用心地自上而下(froma-hove)整合它的消费者,把数千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聚合在一块,结果双方都深受其害。阿多诺把文化工业归纳为以下四种。(1)商品化。随着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潮流席卷全世界,文化产品变为一种商品出现在人们面前。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文化完全商品化的结果,是造成消费者人格的片面化,把娱乐消遣化作为主要价值,造成了精神快餐式的消费模式。(2)技术化。文化工业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没有现代科技手段,不可能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播文化产品,因此,技术化的结果会支配社会生活的一切。(3)标准化。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的标准化趋于一致,而这种标准化会扼杀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能力。(4)强迫化。当文化产品在对时空获得更强的占有性时,对接受者产生了更大的强迫性,由于现代大众文化的典型法是不断重复、整齐划一,使闲暇的人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者所提供的东西。尤其阿多诺认为标准化和伪个性化是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因为流行音乐的全部结构都是标准化的,甚至连防止标准化的尝试本身也是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标准化和伪个性化是密切相关的:音乐标准化的必然关联物是“伪个性化”(pseud。一individ-ualization),所以标准化与伪个性化就成为流行音乐的主要特点,又是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另外,阿多诺也借用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来打量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时,就根本没有把它们当成艺术作品,而是把他们当成商品,于是“音乐拜物教”(musicalfetishism)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文化工业产品的基本属性。

阿多诺指出了音乐接受过程中两个更接近事实的假定:心神涣散与听觉退化,注意力分散(deconcentration)是一种知觉活动,这种活动为遗忘和突然认出大众音乐(massmusic)准备了一条通道。如果标准化的产品除了显著的部分(比如流行的曲段)之外是相似的,对于听众来说是可以忍受的话,那么则不需要聚精会神的倾听,而且也再也不能够全神贯注的倾听,只要他们听得心不在焉,他们就能与所听的曲子平安相处,所以心神涣散(distraction)和漫不经心(inattention)是标准化的流行音乐成为配套欣赏的方式。在法兰克福学派中,阿多诺的观点反映了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在一切以大众文化为主,商业化的生产模式下,台湾电影音乐工业的生存环境。

二、台湾电影音乐风格的转变—由繁至简

20世纪60年代台语片是台湾影片的制作重心,当时流行的台语歌曲被改编成电影主题音乐,并且把电影和流行唱片事业进行了结合,但在70年代开始采用大型交响乐来为电影配乐,加强对剧情的刻画及强调磅礴的气势。so年代后,电影风格转为写实手法,电影不再讨论政治议题,而是以音乐来表现对社会的反映,电影音乐的使用则不被强调。除了电影场景本身的画内音外,大多采用了电子音乐来表现,所以电影音乐有了不同的变化:大型交响乐团被独奏乐器取代,强调政治性的歌词被对亲情的思念所取代。在90年代后,从这时期的影片来看,“简约”“纯朴”的音乐是近期电影音乐的特点,较多采取单一或数种乐器来表现,或许是电影音乐创作者专业上的思考,但也或许是强调一种简朴和接近大自然的音乐,是目前台湾流行音乐的主要风格。在乐器的选择上大多以大提琴、吉他、钢琴,甚至加入传统原住民音乐,表现出台湾社会对不同族群的融合,而产生出多元的音乐风格。

在作曲家方面,90年代开始,作曲家不再只是处于幕后,不是单纯的音乐创作者,他可能还是歌手或演奏家,甚至还担任电影主角的演出,比如:张羽伟在《我叫阿铭啦》中,不只是主角也是该电影的配乐和演奏。

三、西方模式在台湾电影音乐工业中的融合与运用

在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中,当音乐成为商品之后,所带来的冲击效应是一般观众无法察觉的,不只是观众陷人其中,就连站在第一线的音乐创作者也会掉人其陷阱里,例如:史撷咏的电影音乐表现手法是学习好莱坞的模式,他喜欢用大型的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录制,才能表达出他想要的情感。另外《魔法阿妈》的电影音乐风格,他认为是“好莱坞风格”加上“宫崎峻风格”;翁清溪则认为他很欣赏约翰?威廉姆斯(JohnWilliams)的作品,因此他的表现手法亦受约翰?威廉姆斯的影响。因为作曲家利用西方的电影音乐工业模式,把成功的案例来套用到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中,不只在音乐创作上,在唱片公司和电影制作公司的结合上,融合、再运用西方的电影音乐工业模式,或许是比较安全且被大众接受的方法。然而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所面临的瓶颈,在上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套用了西方的电影音乐工业模式,不过这对台湾电影音乐市场似乎并不起太大的作用。如果说“商品化”和“标准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创作和营销手法的话,台湾的电影音乐则需要思考到底应该变成怎样的商品,才能在文化工业中保留其独特性,创造自己的电影音乐风格,甚至成为别人模仿的对象。再者,台湾电影音乐的后期制作大多前往美国或中国内地进行录制工作或者请中国内地的交响乐团来演奏,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台湾当地的制作水平。因此,台湾的电影音乐工业应争取更多电影资源和资金用于培育电影音乐创作人才以及扩充录音设备、录音场地上。

四、台湾电影音乐和政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政治上,政府政策的施行,早期则以正统歌曲融人电影之中,其作用除了政令倡导外,也扮演着安定人心、抚慰心灵的角色,建立族群的认同感,尤其是“口语音乐”(电影主题曲),因为“音乐”是在表现一个社会文化的事实,歌词是大众社会的表现,也是一个地区历史、社会及政经状况的象征。在政令宣传上,主题曲易被不同的政治目的借用,只要歌词的主题明确,旋律简单就可让大众广泛接受。在90年代后,台湾已由典型农村经济转成城镇企业形式,社会结构出现变动,台湾经济稳

定成长,社会趋于多元且开放。因此,电影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转向多元发展,不只有配合政府政策的温馨、励志音乐,也有对非政府倡导的无调性的电子音乐出现,还有强调本土化的音乐,如电影音乐中加人了那卡西①、电子花车②等土本台湾的音乐元素等等。然而,若说政府以资金来补助支持电影工业,这是对电影工业的一种鼓励,但也是一种制约,因为电影资金被政府操控,电影工业必需因应政府政策来拍出所需的电影。这样的操控模式,电影永远无法反映社会的现实。

阿达利认为声音比影视更具渗透力,正常人可以将眼睛闭上,但无法长时间把耳朵捂住,因此音乐可以发展使世人所容忍、吸收、喜爱的政治经济力量,制造新曲式、和声、乐器、演奏场所与象征资本机制,借此操纵文化,掌握社会上的暴力与希望,巩固或创造出整个社群。因此,让夫众遗忘时,音乐是仪式的牺牲;让大众相信时,音乐是法规是再现;让大众沉寂时,音乐是再生产的、规格化的重复。在这三种情形中,音乐是权力的工具,当用来使大众忘却暴力的恐惧时,它是仪式权力的工具;当用来使大众相信秩序和谐时,它是再现权力的工具;当用来消灭反对的声音时,它是官僚权力的工具。

五、台湾电影音乐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篇(11)

电影音乐是专门为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通常,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关系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音画同步,即用音乐来复述、强调画面的视觉内容,音乐与画面的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不满足于用音乐直接表现画面的情绪、气氛,由此产生了音画对位的结合方式,即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所呈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通过对比,反衬,烘托出画面的内容。这种结合方式有利于音乐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影片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从电影音乐与电影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管什么样的电影音乐,对其进行评价,并不是以音乐的音响效果为标准的,而是以是否体现了影片的总体构思为准绳。电影音乐首先应该是属于电影的,它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符合电影的观念和需要,无论是主题创作音乐,还是资料性音乐,都必须与影片风格统一,与叙事节奏相辅相成,与电影其他的元素相匹配。电影音乐的结构形态语言以及长度,都必须由电影的要求来决定,而不能离开影片孤立地强调音乐的表现性和完整性。总之,电影音乐必须是为电影的整体要求服务,并自然地发展和分寸适当地存在。只有设计自然,在审美主体不知不觉中起作用的电影音乐才是电影音乐的上乘之作。

二、电影音乐具有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功能

在电影艺术中,音乐和视觉影像时时刻刻都在描绘着特定民族的风俗、信念与习惯,传达着知识、艺术、道德与法律的信息,暗示着一种历史的与人文的气息。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形或无形地受到自身民族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具体表现为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一个群体的心灵状态、习惯与性格特征,是一种物质上、知识上、精神上的生活状态的整体显现。作为一种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文化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是一种从学习中得到的行为方式,也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共有的。因此,一部影片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实际上是对一个民族集体性格和生活方式的表述。

电影音乐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往往是以音乐主题的方式实现的。音乐主题是影片音乐的“核心”部分,是描绘人物形象最突出、最富于乐思的旋律与节奏。美国电影理论家迈克尔?拉毕格在《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中说:“一种特殊的管弦乐法或特殊的音乐节拍贯穿整部电影是由角色、场合或情绪所设定的。”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不是理性的诠释,而是感性的刻画,是通过感性的节拍、旋律、节奏以及不同器乐音色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文化传统与性格特征的。在电影音乐中,不同的乐思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与立意,不同的乐器拥有不同的地域色彩与特性,这种旋律的立意与特性不仅能够突出人物情感和性格的特质,也能为某些场面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文化与民族的氛围。例如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影片《廊桥遗梦》中,导演在两个主要的场景里通过收音机传递出来的、有声源的意大利歌剧音乐交代了女主人公弗兰西斯卡的出生地域、文化背景和人物的兴趣、品味,并通过歌剧音乐刻画出主人公内心那种多情浪漫的性格特点以及她美好的个人理想与沉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影片中这对男女之间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具有人物性格上的依据和可信性。

总之,一个完美的电影音乐主题的灵感应该首先来自于电影故事文化内涵的启发,来自于电影人物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性格的影响,应该展现人物的文化传统、性格特征与行动发展的脉络,突出一个民族集体的、一个人物个体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