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陶艺课程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现阶段陶艺双语教学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陶艺专业是一门具有“全球化”特征的专业。全球化特征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审美观点引发了中国陶艺教育对于其传统教学模式的更新。尤其表现在对于全球化视野的接纳、思考以及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标准这几个方面。因此,陶艺双语教育应运而生,在经历了起步、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之后,逐步展现出来它的教学成果。
目前,全国几个陶艺发展得比较活跃的艺术院校都开设了不同程度的陶艺双语课程。以笔者所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目前学院陶艺专业所开设的双语课程占陶艺专业总课程的30%左右。与其它专业的双语课相比,由于陶艺本身对于“技能”的强调,陶艺双语教学的方式也有着它自身的特点。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陶艺双语教学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的:首先,根据艺术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薄弱的现实状况,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准确地进行定位,编排出合理的双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其次,从激发学生对于陶艺专业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入手,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理解逐步深入。主要采用点插式(关键字词的直译和记忆)-交错式(中英文切换进行讲解、提问、总结)-场景式(在老师示范、学生创作的过程中英文对话互动)的顺序进行。另外利用校外资源,定期组织学生与外国陶艺家以听取讲座或参观展览等形式加强英语语境方面的熏陶。最后,根据课程实际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在课后小结中主要使用英语表述,巩固所学的知识。根据本学院陶艺教研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较适应艺术类学生,对所增设的第二语言不带任何负担,较轻松、自由地进入语言环境。
2. 如何深入陶艺双语教学的改革
随着陶艺双语教学的系统化,目前在实践中逐步开始暴露出来了一些教学上的薄弱点。这主要集中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英语的思维和英文的直译来解决制作和创作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怎样提高英语在陶艺制作、交流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因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优势来帮助理解和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不仅仅只是去记一些专业单词,或简单地照本宣读。笔者根据在教学中的实践,在双语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的改进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期望能提升陶艺双语教学的效果:
(1)加强学生对于“research”的重视
在国外院校中,“research”是指学生对于所学课题进行的调查、研究以及自我的分析。通常在国外教育体系里,学生的学业成绩中“research”这一项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在陶艺双语教学中,要求学生提前对于课程主题做英语的“research”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预习、更有广度地分析理解以及在作品创意方面的启发。如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开课之前发下所授课程的中英文讲义,使学生明白课程所要涉及的内容,并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4开速写本作为“research book”(资料收集册)。学生把收集到关于本课题所涉及的中、英文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信息)都收藏在本子里,并使用英文来概括、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在课程中加强对“research”的重视,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国内外陶艺发展的最新动态,丰富创作灵感,让他们创作思路更加多样化,避免了教学中学生艺术作品创作放不开手脚,艺术风格过于雷同的弊端;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看这种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切切实实地锻炼了学生英文的“读”和“写”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始至终自觉融入到英语学习环境的状态。
⑵ 主动创造课内课外语言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外语学习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课内的语言氛围培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例如课堂上以问和答的方法,加强理解的完整性。对于强调“已技入道”的陶艺教育形式来说,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在示范或帮学生修改作业的过程中,使用英语反复强调关键词句。比如在示范拉坯的时候配合动作反复强调陶艺拉坯方面的英语专业名词和动作要领。学生通过获得这样言传身教的学习形式,能在学习到陶艺技能的同时在英语 “听”“说”的实际运用上得到提升。在课外语言环境的创造就必须根据各自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实行。以笔者所在的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陶艺专业教师会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搭建的实践平台,鼓励和组织学生在课外积极参加与国外陶艺家们的学习交流活动: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的研讨会、展览会以及教师的横向课题项目,调动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课外双语学习的组织形式往往能最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愿意开口用英语交流,“听”、“说”的能力就能在应用中提高。
⑶ 在课程的考评中强调“Presentation”的能力
所谓“Presentation”,即指的是专业陈述的意思。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陈述是介绍、认知、评价自己作品创作的各个阶段的创意、观念、技能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同于一般的课堂发言,它要求陈述者对要讲的创作理念做一番研究,对创作的作品有自我的认知。在陶艺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全部使用英语或中文结合英语做一次关于自己作品的“Presentation”,不仅能提升他们的专业学术研究分析能力,更能在英语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答辩方面获得锻炼和提高。这样通过这种对语言灵活运用的形式达到创作和语言教学的同步实现,提升及拓宽学生视野和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陶艺技法的理解与应用。
总之,双语教学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培养国际人才的一条通道。陶艺专业中这条正在探索的新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我们将以双语教学如何更深入为目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与修改教学中不适应的内容和形式,使陶艺专业的双语教学不断趋于完善,为中国历史悠远的陶瓷文化的传承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秦锡麟、金文伟:《现代陶艺教育》[C]. 学林出版社. 2008.
[2]金文伟:《陶艺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 艺术教育.2006. (5).
2.正确认识陶艺教育存在问题和发展瓶颈。为进一步掌握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现状,了解中小学陶艺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下存在问题和发展瓶颈,以期进一步明确今后我市陶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和改进我市陶艺教育工作,提高陶艺教育的整体水平。
3.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客观依据。陶艺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立体的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健全人格的有效载体,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将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从而促进我市陶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调研的方法与范围
1.调研主体。以上海市校外艺术教育陶艺中心教研组为调研活动召集人,由市中心教研组对调研情况和各县区汇总上报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对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现状有了比较清晰了解的基础上形成总的调研报告。
2.调研方法。调研方法采取深入基层学校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进行,通过研讨、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调研;现场调研结束后,各区陶艺调研工作负责人根据本区情况完成调研报告。各区县分别开展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教师有效问卷58份,学生有效问卷715份。分别来自普陀、闸北、杨浦、长宁、虹口、黄浦、静安、徐汇、金山、嘉定、闵行、崇明、宝山、奉贤、青浦15个区县。
3.调研范围。调研范围包括普陀、嘉定、杨浦、闵行等15个区县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以及校外教育机构。调研组共深入7所学校和部分校外教育机构,开展访谈研讨和问卷调查。
三、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1.陶艺教育的普及面得到进一步拓展。随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陶艺教学不仅在美术、劳技学科中扎实开展,更在拓展、探究课程中得到推广。随着各校少年宫的建立,陶艺作为少年宫学生社团活动得到较大面积的开展。截至2015年6月,各区县中小学陶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概况见下表。 2.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陶艺教师的科研意识在不断加强,下表显示的是接受问卷的教师对科研课题立项情况的反馈数据百分比,已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开展了陶艺课题研究。数据显示,获批立项的课题中,国家级课题数量达立项课题总数的两成,比2011年有较大的提升。
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还著书立说,,呈现陶艺教育科研成果。各区县中小学根据各自学校特点编写的《陶艺》校本教材大都印刷成册,并已进入课堂使用。陶艺教师的于国家级刊物的10余篇,市级刊物的40余篇,区级刊物的100余篇。
3.陶艺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我们在教研活动中探索适合 校内外(课内外)陶艺教师专业提升的各类研训形式,除传统的聚焦课堂等教研活动形式外,陶艺教研还在积极探索各种适应时代要求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的新形式和新内容。
目前,陶艺中心组开展的教研内容,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于拓展专业视野的需求最高。这反映了当下陶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取向和教研活动内容比重的新关系。
4.陶艺教育活动形式进一步拓展和丰富。陶艺教育活动除在美劳拓探课程中开展外,更多的是在学生社团活动以及校外活动中开展。因为校外(课外)学习形式的灵活和多元,形成了学生体验陶艺活动的多元化和立体化。
根据陶艺教育活动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中开展的情况,从中可以反映出陶艺教学在拓展型课程中开设率最高,这反映了陶艺教学与拓展型课程相对灵活的课时设置和教学安排相适应。同时,陶艺在教学时间相对固定的基础型课程中开设率也较高,这得益于陶艺在美劳等学科的渗透。随着城市(乡村)少年宫中陶艺项目在部分学校的开展,陶艺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趋势。当然,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也存在问题与瓶颈。具体分析如:
1.陶艺课程体系建设缺少政策支持。受传统学科观的影响,陶艺教学单元在美术、劳技等学科中已经出现,并在一定范围得到开展,但开展的效果和质量不容乐观。由于中小学陶艺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完善,陶艺教师参加学科教研活动时,常常困惑于美术与劳技学科间的差异性,它直接造成陶艺教学的目标与教学成果的评价形式的不同。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制约陶艺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因此,陶艺课程体系的建立,仍需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与政策的支持,而推动陶艺课程建设的政策制订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向有关教育政策制定部门持续地呼吁和推动,也需要广大陶艺教师在立足一线教学中的不懈探索和追求。
2.陶艺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通过调研反馈数据看出,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在开展调研的区县中,仅普陀、闵行、奉贤、嘉定等区建立了区级陶艺教研组,定时定点开展陶艺教研活动,大部分区县未成立区级陶艺教研组,而崇明、宝山、静安等区县仅有一至两所学校在开展陶艺教学,陶艺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任重而道远。
3.陶艺教育活动尚未形成有影响的品牌项目。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活动相对其他艺术教育形式比较缺乏,竞赛、展览、评比、交流等陶艺主题展示活动较少,尚未形成有影响的陶艺活动品牌。
造成陶艺教育活动形成上述状况原因是多方的,一是开展陶艺教育活动投入成本较高,材料和设备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从客观上影响和阻碍了陶艺教育活动的普及和推广。二是外界对陶艺教育活动形式认识的单一性,普遍认为陶艺教育活动无非就是组织学生捏泥玩泥而已,缺少对陶艺教育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认识。
4.陶艺教育教学师资匮乏。通过调研可以反映出,目前我市中小学陶艺师资配比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中小学专职陶艺师资比例较低。部分开设陶艺课的学校师资一般由美术、劳技或拓展探究课程教师兼上。由于开展陶艺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非专业院校毕业的教 师或没有参加陶艺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陶艺制作辅导、作品烧制等方面将面临较大的困难。
目前,已开展陶艺教学的中小学中,主要由专业和非专业两支陶艺师资队伍构成。以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或部分艺术院校陶艺专业为主的专业师资队伍,他们的专业基本功扎实,理论实践能力较强,但普遍缺少教学实践的积累,还未形成一支专家型的教师队伍;非专业师资队伍主要由毕业于师范院校艺术专业的师资组成,他们具有教育教学理论扎实、审美能力强的优势,但由于缺少陶艺专业培训,难以独立承担整个陶艺教学的重任。
四、对策与建议
1.建立市级中小学陶艺教育管理机构。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处于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陶艺教育教学的管理力度。建议在现有市陶艺教研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市级中小学陶艺教育活动管理机构,行使中小学陶艺教育教学及活动统一规范管理以及区县协调的职能。
2.促进陶艺教育发展的制度化建设。目前,我市中小学陶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仅开展陶艺教育的学校间存在差异,不同的区县在推动陶艺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诸如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影响陶艺教育的规范化管理,还会影响陶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推出促进中小学陶艺教育发展的相关配套制度,统一制度保障,为陶艺教育的开展保驾护航。
3.规范课程建设,促进均衡发展。陶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课程的规范建设。建议有关课程管理部门对我市中小学陶艺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规范的中小学陶艺课程实施标准(指南),并开展相关的课程培训指导。
我市中小学陶艺教研活动机制建设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区域层面尚存在空白。部分没有建立区级教研组的基层学校表现出强烈的“建组”愿望,建立健全市区联动教研机制,成为陶艺教研规范建设的重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响应有关方面的需求,根据区县特点,设立区级教研组,提升和推动各区县陶艺教研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大对陶艺教育开展相对薄弱区县的帮扶力度,积极促进我市陶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
陶艺专业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重点特色专业,陶艺专业的教学因学习特点需要,超过一半的课程为实验实践类型的课程。实验实践类型课程旨在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近几年,高等艺术类院校都开始开设陶艺课程,作为其必修或选修的一门课程,随之陶瓷艺术的学习也越来越普及。我院作为陶瓷特色类艺术院校,也开始着力给学生打造一个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陶艺学习平台。明确各个专业设置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为艺术市场输送有价值的陶瓷艺术人才。
体现在教学上的变化,就是从简单的传统型陶艺大方向教学,在陶艺专业分化的基础上,明细专业方向,区分创新型艺术家、应用型生活陶艺设计师和自主产研创业者的三大类不同的培养目标,构建一个遵循学校教学方向、一个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更加科学的大学陶艺课程体系。
1 基于多元培养目标下实验课程内容的整合
培养创新型陶艺家的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实验课程可开始基础陶艺+实验陶艺创作课程内容,满足学业提高,可于国内外艺术机构、展览比赛挂钩,选派部分学生参加高规模艺术展览。现阶段基础陶艺实验课程的基础学习有拉坯、泥条成型、模具成型、泥板成型、泥塑基础、青花装饰、粉古彩装饰等。基础课程的学习是所有陶艺学生整体了解陶瓷制作生产的工艺艺术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在陶艺基础学习之后,设置的一些陶艺提高的实验课程环节如环境陶艺设计、实验陶艺观念创作、实验陶艺材料技法创作、综合材料构成等课程。这些实验课程的学习重点在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启发艺术思维,使学生能灵活运用陶瓷这种材料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
培养生活陶艺设计师的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生活陶艺方向可加强实行校企合作的环节,在实验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设计作品参加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现阶段已有的实验课程内容有陶艺首饰设计、生活陶艺(器皿)创作、生活陶艺(家具软装)创作等。这类生活陶艺课程的手工制作性和陶艺材质的探索给陶瓷设计带来更为宽广的设计理念。生活陶艺课程的手工性和陶艺语言的多变性对培养学生驾驭陶艺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从更广的专业范围来看,生活陶艺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该类课程后,能够熟练掌握生活陶艺的制作技法,独立创作生活陶艺。
培养产学研结合的创业者的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培养陶瓷艺术方面产学研Y合的创业者,是为了学生在今后的就业环节中能脱颖而出。现阶段各类中高等的陶艺教育都在增多,一般类型的陶艺人才也在增多。产学研结合的创业者不同于一般的陶艺类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以陶艺知识学习为基础,学校通过与研究机构搭建平台给学生一个科研的平台,使学生在陶瓷材料、陶瓷工艺的创新上有所突破,再投身到产业生产中去实现价值。这类实验课程内容是新的实验实践项目,具体的实施和设置还值得我们在进一步的教学环节中总结经验去改进和完善。
2 基于多元培养目标下实验课程内容的创新
拓宽陶艺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及艺术机构共同建设实验、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实验的时间和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验课程在陶瓷艺术教育中实施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因为陶瓷艺术本身具备技术价值和创造价值,这两种价值系统都要求学生要参加各种实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养成探求精神,激发创造欲望。
第一,配合学科知识去陶瓷产区观摩、加入生产环节等。在对各个瓷区的理论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学习之后,可以安排特定的实验实践环节,去往瓷区身入了解和学习。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创作时可以运用不同的瓷区材料、工艺来完成自己的创作。
第二,将学科紧密联系生活,划分调查小组去做市场调查。生活陶艺的运用是贴近生活的,不是凌驾生活之上的,最好的考验就是市场。设置市场调查这个实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掌握市场动态之下,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和设计创作。
第三,多去参加各种艺术展览等。通过多元教学策略和多模态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找准自我个性定位,为学生开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有效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多维思辨能力、学习设计的能力、市场开发经营管理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国际陶艺交流打下艺术应用基础。
3 结语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191-01
陶艺,作为一种土与火的艺术自古以来就令人神往,令人痴迷。过去的儿童,泥巴就是他们最好的玩具。和泥儿、摔响儿、捏泥人、做坦克……这些都成为那一代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而今的孩子们,虽然拥有各种各样的又不断翻新的玩具,却失去了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翘着屁股玩泥巴的乐趣。陶艺教学就是要把最普通的泥巴带进小学课堂,让孩子们在拿捏之中掌握泥性,感受创作的乐趣,在与泥巴的“玩耍”之中让他们的指尖真正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1 课程的设置以学情为基础,以大纲为准绳
陶艺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理特点,以及《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中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教师在设置课程及教学重难点时,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要求。
如教授《美丽的鱼》一课,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作业要求是: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鱼的造型的小饼干,你将成为最出色的面点师;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的作业要求是:运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一组鱼的造型的挂饰。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进行装饰及肌理效果的处理;针对五、六年级学生的作业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一组立体造型的鱼,同时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表现有个性的创作,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教师针对不同学段提出的不同的作业要求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设计几个环节的上,三个学段既有所区别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们的知识结构是独立的又是递进的,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遵循了课标中的要求。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中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导向作用。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其中又让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力作用。
多少前人的经验和总结,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兴趣”的重要性。可见,要学好陶艺,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在日常的陶艺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激情方法。
如: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师不仅要考虑符合儿童的特点,还要考虑是否是儿童喜欢的,喜闻乐见的内容。如:《包饺子》《卡通明星总动员》《面具》《自画像》等,从而在内容上就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
如:在泥板成型法的教学中,我借助一些辅助材料,采用了用有特殊布纹的布,如:麻布、毛衣、纱网,还有大的树叶、树皮等进行压印的装饰方法。在这些材料上拍出的泥板的表面就会形成跟这种材料一样的纹路,从而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作品更加丰富。
3 淡化技法,在创作中掌握新知
作为陶艺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一味要求学生模仿陶艺技能,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儿童的创造性。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他们总是把精力放在某种表现形式的模仿上,而不是放在用这种形式去创造,其结果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及自由空间被限制以及主体性逐渐丧失”。
在陶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恰当的启发与示范,切不可越俎代庖。防止学生都去模仿老师,这样就使全班的作品大同小异,没有新意。在长期的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一个经验:在陶艺创作时,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想做的东西,然后再闭上眼睛给它设置个场景。它在那里?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它的表情,动态是怎样的……让学生在一个可见的形态中直觉地去“随形”“随地”“随势”地展开联想,获得创作灵感。让每件作品都能讲出一个小故事。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4 陶艺活动促使儿童的多元智能发展
在陶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的陶艺活动不仅仅只是做陶艺技能的发展,更是幼儿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从而促进了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如,在进行陶艺活动《我心中的恐龙》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恐龙的外形特征及不同姿势,我鼓励学生将家中的恐龙玩具、图片带来,与同伴们互相欣赏。通过说说、看看、摸摸、做做,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环境的创设能使儿童在交流与互动中感受陶艺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陶艺作品的审美情趣,从而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想象,激发了孩子的创作热情。特别是在制作完恐龙的展示活动中,小朋友手拿自己的陶艺作品,对同伴门绘声绘色地说:“瞧!我做的剑龙,身上长满了尖尖的刺,头还向上昂着,在寻找食物。”“我的恐龙是会变异的恐龙,身上用泥条盘起来的地方,就是它的机关,遇到敌人的时候,机关就会打开,里面会有武器不断的发出,直至敌人逃离。”……他们纷纷地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个别小朋友还建议将这些恐龙放在一起,来建造一个恐龙乐园。由此可见,陶艺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陶艺课能促进儿童在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其他学科也渗透进了陶艺课,对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5 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交往能力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自发的形成合作小组,从而提高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如让全班同学共同创作完成一个“海底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把手中的泥条盘成造型,想象和创作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有大鲸鱼、海豚……然后师生共同寻找还需要添加些什么呢?有的说:“缺海螺”,有的说:“缺珊瑚”,又有的说:“缺少美人鱼”,孩子们的想法可奇妙了,大家齐心协力把海底馆打扮得五彩斑斓。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体会到了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
陶艺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可以说是教学里的“世外桃源”。你无法在平时见到如此和谐的“手工作坊”。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真正解放了自己的身心,解放了自己的思维,他们的空间是从来没有过的自由。
“创造美于自我,施洁净于人心。”陶艺使孩子在津津乐道和制作陶艺的陶趣中,得到滋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随着教学经验的慢慢积累,我相信,未来的陶艺课堂将是更加精彩更加生动的!
参考文献
[1] 杨永善.说陶艺论陶艺[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1.
在当代艺术格局这方面,陶艺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陶艺课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去学习的一门课程。学习陶艺相关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审美素养。学生要想获得一个全面的发展,不但要去对外国经典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体验,而且要学会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力。陶艺体现了装饰美、材料美、科技美以及造型美,自身具备了很丰富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意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1陶艺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陶艺课程的教学而言,培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全面人才是一种最合理、科学的教学方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我国目前高校对于陶艺课程的相关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很多学校在进行授课时,不是在通过理论分析以及总结方法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去进行实践操作的,而是采取直观操作的方式。老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加以引导,导致学生的相关能力与素质培养出现完全脱节的现象。老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强的局限性,其手段也很单一,没有考虑设计类专业存在的特点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样看来,改革其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改革陶艺课程教学的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老师的讲,很少将精力与时间放在学生“学”上面,所以要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把以前那种注重老师“讲”的教学方式向注重学生“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让学生从“不会学”向“会学”转变。所以,学生对于陶艺课程的学习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对实践感兴趣。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会要去对陶艺制作的相关方法加以掌握,要自己亲自进行参与,体验到其中的奥妙。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体验学习的模式,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地参与到制作陶艺的相关实践中去,构建学会不同的个体经验。例如,在进行教学“陶艺手工制作”的内容时,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如下。
2.1学生参与实践
进行陶艺课程的教学,重要的还是要“做”。在中国的传统教学中,其方式一般都是口头进行讲授,而不是运用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教学做”三者合一的观点,在一些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很重视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陶艺课堂中所谓的“做”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学习。陶艺课程的实践操作教学要求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去用心感受,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陶艺的兴趣以及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2.2进行分组合作
在进行陶艺课程的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他们自由创作的空间。首先,老师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把教学过程加以解释,让他们对合作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其次,老师需要制定比较合理可行且详细的合作目标。最后,老师要对实践所需要用到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陶艺教学可以运用主题合作的方式,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讨交流等,让学生们制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去进行作品的设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创作能力。陶艺制作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进行分组合作的时候,老师要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合作、尊重他人,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
2.3小组学习以及探索研究
在课堂上面,老师可以出示一些作品范例,引导学生对其陶艺内容进行分析,并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从而完成任务。在进行陶艺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创设一种与科学研究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让他们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去对课程的内容加深理解。让他们学会自觉学习,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4进行成果交流小组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予以展示,让老师和其他的同学对其进行评价。老师对于他们取得的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结语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陶艺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其教学模式上应该加以改变,老师要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让陶艺教学可以完全融入设计学院这个大家庭,让其成为设计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作者:刘雅丽 单位:九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园园,张冬冬.新课程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探索[J].大众文艺,2014(01):238.
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活动主题不是固定的和绝对能预期的,它需要反映时代的变化、知识的变化和学生生活的变化。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和兴趣及现实生活,主要通过“经历、体验、了解、接触、参与、讨论”等行为,使学生形成情感、态度、意识等具体的价值观。
二、什么是项目学习(PBL)
项目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就是对一个特殊的将被完成的有限任务,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掌握。项目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参与了一个长期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扮演现实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就像成人工作一样。他们常会遇到社区或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使用科技手段研究、分析、协作和通信。他们会在社区与专家或社区成员一起工作。
三、基于项目的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实践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真实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强调团队合作学习,强调实践创新,这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理念完全一致。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为一种活动设计手段或方法引进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优化活动设计,让活动按照特定的项目学习设计,从而生成系列主题任务,再逐步推进,使得活动更具有效性、实效性,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
下面主要以PBL在陶艺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来描述PBL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表1:PBL在陶艺教学中运用的实践过程表
■
1.分析教学目的、学习目标
在中学开设陶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普及陶艺知识与培养学生基础技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表2:PBL与陶艺教学融合后的教学目的、学习目标
■
PBL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还是一种协同工作、收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方式。团队合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一些能够展现学生实力的项目作品也很重要,如项目展示、采访、辩论等。项目学习的强大功能在于能够使老师统合多种学习目标,不但包括课程内容的学习,还包括具体技能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这都能够培养学生很好的工作能力。
2.分组确定项目
根据学习目标,分项目组讨论研究确定项目及范围(每组6~8人)。制定项目,项目时间可长可短。
比如,小项目(周期约2至3周):快乐陶吧、陶艺欣赏、陶艺的创作过程、陶艺作品的价值与价格、无锡宜兴陶都的历史与现状、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关系等;大项目(周期约一个学期):陶艺制作与欣赏,大项目可与历史、美术、化学、物理等其他多门学科整合。
3.设计策划方案及进度,组员合理分工
设计学习项目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设计策划方案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表3:某小项目计划进度表(每周2节课及课余周末时间)
■
表4:某项目团队分工表
■
4.项目活动实施及项目作品展示
项目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学生们开始各就各位,这时我们老师也可以协助学生在校内创设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和创作兴趣。比如利用现有的陶艺教室,打破现有的格局,把教室划分成几个不同区域,给不同项目组提供专用空间,便于团队合作工作。
项目学习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有些项目可以将PBL全程运用;也有一些仅能将PBL整合在教学中的某环节中局部运用,这需要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灵活指导。最后项目组完成时,就会有项目作品展示活动,可以邀请家长、校外合作对象、其他教师班主任等参与,展示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和享受到成就感。
5.项目总结评估反思
课程评价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评估者可以是教师、项目小组、合作对象、专家、社会人士、家长等。
总结评估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过程,轻结果,发展为本。要关注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更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值得认真反思和总结。
(2)重视个性化表现。重视学生个体动机、兴趣、爱好、情绪等变化,更追求创新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有效性。
(3)综合评估。PBL不再像传统的试卷形式进行评估,放弃了“分数唯一”,更关注学生的真实表现和感悟,所以涉及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都是评价内容,报告、辩论等都是评估学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依据。
表5:某项目组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评估表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如果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又解决问题,那么这也会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美]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老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民族文化被高森远学者总结为,“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不同地区民族文化长期的相互交流、借鉴既逐渐地趋于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民族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灵感的源泉。在少数民族地区,将陶艺作品结合民族文化元素,既利于经济与民族文化元素融合起来,更能促使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自我创新。民间的陶瓷工艺品技术比较落后,在陶艺方面缺乏对本土民族文化的挖掘。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陶艺课实践教学成为现代艺术教育的必然需求,将加快提高民族化工艺品设计人才的创作技能和研发力。当前高职院校民族文化与陶艺课程的融合,在作用和形式上需要探讨民族文化与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结合点,进一步推进两者的融合状况和教学实践方法进步,推动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陶艺设计的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一民族文化元素在陶艺课程中的重构要旨
文化元素分为物质化和非物质化两种形式。“民族文化元素是民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凝结着民族文化精华的具体表现形式。”民族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形式多样,包含着各种民族文化元素,即有形的和无形的。元素不足以构成一种风格,其必须是通过某种规律(组合规律、色彩规律等)才能形成一种调性乃至风格。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结合同一种特定元素来设计,我选择以民族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应用到当下的陶瓷艺术教学之中,个人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民族文化元素重构的手法多样化,民族文化元素主要是以民族的艺术语言和风格作为表现手段,因此需要在重构之后能更好地融入陶艺课程中。重构主要是通过和谐、含蓄之美、简练的完美结合,使民族文化元素更符合当前的审美观念。陶艺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将重构的三点要旨融入陶艺创作中,变得独特、富有活力,这个课程提供了一种原型,关注学生通过重构要旨探索出新的东西。另外,在陶艺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技艺和材料要与市场接轨,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构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课程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陶艺课程的教学发展。
二少数民族文化为陶艺课程教学提供了基础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元素得天独厚,为陶艺实践课程提供了文化源泉。学生可以利用民族文化提供的空间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再创造能力。不同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本土文化不同,我院处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如柳宗元文化,民间艺术、地方语言、艺术形态独具特色,壮族壮锦图纹、侗族图案、苗族蜡染以及独具特色的三江侗族木质结构、风雨桥等,这些都对陶艺课程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地方民族文化是拓展陶艺课程教学的优质资源。因此,学生利用这些新的空间,可以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优势,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再创造能力,使陶艺教学空间得到拓展,培养出具有本土人文精神的艺术人才。
三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陶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职院校,其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更要有民族特色。陶艺创作要注重强化工艺基础和艺术思维实践等基础能力的培养。既要注重图示语言的创新,又要注重民族文化制样的结合。陶艺课程属于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占大半,但也要与理论相结合。首先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讲授一些国内外陶艺的发展趋势理论,让学生对陶艺作品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和艺术理念的认识。陶艺的风格以及陶艺创作的语言、视觉符号、民族化陶艺的审美,特别是陶艺的成型工艺技法,可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加强民族文化艺术特色与陶艺课程理论的结合
现代高职院校陶艺教学要突出特色是充分利用和挖掘较为完备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在理论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特征之外,还需要介绍一些民族的服饰、图案工艺等对陶艺创作有所启示的知识,让学生不断丰富和吸收新的知识。另外,陶艺鉴赏这一环节是有必要的,可以为陶艺实践创新打下基础。在理论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拓展自己的眼界,将课本知识与课本以外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讲解,如讲解陶瓷鉴赏时,可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讲解,结合不同时期贯穿讲解,包括少数民族艺术图案的讲解,色彩与服饰的结合,工艺造型的设计,还可将现代的设计方法学理论融入课堂。上课时有所取舍,分清重点,不需要面面俱到,保持学生对理论课堂的新鲜感,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图片作品学习他人的一些陶艺创作技法,提高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学会利用大自然、利用现有的文化特色去发现美,为在陶艺实践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奠定基础。
2.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对民族本土的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出方案,并进行制作转化。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根据陶艺成型工艺步骤进行操作:草图方案的设计、基础的训练、成型技法的制作训练、陶艺作品的创作、作品深度完善。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对学生所创作的作品提出高要求,在实践操作中结合本土民族文化元素,突出民族特色,从而为陶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在陶艺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设计创作中,正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充分利用新资源如教学设备等,对于多泥性的掌握,颜色釉的配制,以及陶艺的烧成工艺这些具有实验性的知识,老师要带领学生加深探究,使学生在陶艺制作方面既有艺术性又有技术性。在陶艺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复合型人才,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陶瓷企业去亲身实践,接触陶艺市场以了解陶艺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相关信息;带领学生到村寨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工艺品的材质和由来,以民族文化为依托,为创作作品提炼加工更好的素材,从中更好地掌握创作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可邀请陶艺以及手工艺的民间传承人给学生做讲座、操作示范,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陶艺手工制作的魅力。将教学深入到由创作的创新完成到创作的演变,将文化底蕴和制作技巧完善到地域特色开发中。
总之,高职院校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陶艺教学实践,要从单向模式中走出来,在环境和现有的资源中汲取养分,与设计方法学相结合,增加一些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在理论上能够为教学提供一个发展空间,增强陶艺教学的多样性,使学生创作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教学实践时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陶艺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开发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为陶瓷产业增强人才培养,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保护。
作者:付林飞 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广敏.民族民间艺术教育的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2007(1)
[2]沈鸿晶.基于地域性民族文化的民族陶艺课程教学思考[J].文山学院学报,2012(2)
高校陶艺课程教学现状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高校陶艺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综合类高校及专业类高校两种,二者分别在教学思维的侧重点上各有不同。前者偏向于基础知识及理论框架的初级教学;后者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具体应用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从这一点来看,似乎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均是针对不同培养计划及方略而制定的,并无绝对的优劣势可言。但事实上,二者在教学方式及方法的运用上,均存在各自的弊端。
首先,综合类高校虽以理论教学为主导,但其理论框架所涉及的知识面往往过于宽泛,重点不突出。尤其是在陶艺的历史及工艺等基础层面缺乏系统化的授课方法,学生往往仅有大致的了解,而并未从本质上得到充分认识。尽管其会在陶艺实操课上接触到这些工艺,但往往流于形式,浅尝辄止,陶瓷工艺中许多繁琐的细节往往被忽略。而专业类高校往往由于对工艺技法的过度偏重,导致人才培养方向容易偏向技术型。学生的思维理念往往被束缚于传统工艺技法的框架之中,从而失去独立、自觉的创造力,因而也难以成就较为全面的陶艺人才。
其次,由于传统陶艺教育的话语体系整体呈现相对稳定的结构,导致其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不足,难以及时吸收和容纳当代陶艺中诸多前瞻性、实验性的创作观念。当然,这一因素并非是当前我国陶艺领域的研究状况滞后所造成的,而是因为优秀而先见的研究成果未能及时地整理归纳,进入高校陶艺课程内容之中。研究成果到陶艺教学体系之间的转化率持续低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陶艺教育未能将学生的视野拓宽,而是局限于某一类相对固定的创作经验与艺术观念之中,教学内容保守而缺乏活力。因而,国外倡导多元化发展的艺术思维模式并没有从源头上根植入学生的内心,这也是导致高校陶艺专业学生艺术素养不高,思维相对保守的关键因素。
同时,当前国内高校的部分陶艺课程设置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譬如,许多高校陶艺专业的教学任务是按工艺或艺术种类来划分和安排的。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也是按照独立的学科及课程门类进行按部就班的授课。这样一来,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往往是独立的、零散的。那么,在深入创作实践过程中,他们也往往只会在某一类特定范畴进行构思、设计、创作,或偏重造型,或倾向装饰,而缺乏相应地跨界及交叉性结合。当然,这也与部分授课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观念有着重要关联。
除上述之外,还有不少直接或间接性因素。譬如,高校陶艺教学的思维导向也存在部分偏差。目前,无论是部分课程教材,抑或是授课人员,往往将陶艺教学的重心过多地关注西方,以及韩国、日本等,而忽略了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本土性、民族性基因。这就导致学生容易盲目地崇拜和模仿国外的陶艺形态,甚至是思维模式。尤其是一些激进主义者,完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将西方陶艺中的部分形态元素照搬到自身的创作中。这些均是当代高校陶艺教学中出现的普遍弊端。
高校陶艺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1 重构教学模式
高校陶艺教学目的,归纳起来,即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观念与意识,并引导思想性、原创性的形式创作。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便是需要营造自由、开放、多元的艺术氛围。在常规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融入各种流派、风格的陶艺家创作样式及思维观念,帮助学生构建感性的创作经验。其次,陶艺的各种工艺、技法相对复杂,所谓“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任何细节部分都可能影响最终的作品效果。因而,仅仅只是以动手为目的的简单“体验式”教学方式显然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因而,从原料、成型到彩绘、装饰、烧制等等这一系列过程,均需要引导学生开展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系统性流程的尝试。有条件的高校,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学习。当然,眼观终究只是建立起感性认知,以及积累创作经验,教学效果的实现最终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去领悟。在此基础上,注重发掘学生思维与材料的关联式思考能力与潜力,通过与材料及工艺的亲身接触,切实去感受来自泥土的触感、湿度、温度,并将这些情感体验转换为感性或理性的创作灵感。
此外,还需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法。由于大部分高校的陶艺教育远离陶瓷产区,因而学生往往难以进入生产制作一线,实地考察并接触深层次的工艺技法。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新近陶艺创作资讯,便需要更多地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平台。不论是图文资料,还是创作视频等等,均能够从精神思想层面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而通过对陶艺历史传承、工艺技法等内容的分门别类的讲解论述,能够在实践的同时进一步延伸并巩固其理论知识框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互联网多媒体渠道及平台正在面临转型和升级,越来越多的传播形式陆续呈现出来,典型的入微博、微信等等。在教学程序上尝试以“问”导学法。将惯常传输式的授课程序“理论――赏析――制作――总结”改变为启发式的实验教学程序,即“课程要求――发现问题――理论学习――调研与分析――创作实践――方案制作过程记录”。这一教学程序的改变,让学生在整个课程中一直伴随解决问题而进行,达到在问题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创作中提高的目的。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吴冠中先生曾提出“既要尊师重道,又要离经叛道”,这恰与高校陶艺教学的特点不谋而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开放灵活的思维模式对于陶艺创作的重要性。而若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也要求教学者运用各种开放性思维,在教学细节中融入个性与反叛思维。对于教学者而言,首先,要具有前瞻性的创新意识。不论当代或将来高校陶艺教育发展的主流形式如何,教学者的任务是最重要的。陶艺教学永远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而作为高校陶艺课程教学工作者,必须做到知识广博、思维灵活,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有时甚至将这些闪光点最大化,以尽可能鼓励并保护其开放性思维。其次,运用“联想式”、“启发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握陶艺或具象或抽象的形态特征,对其中的造型、纹饰、色彩等结构语言进行提取。并就这些形态特征鼓励学生多作一些大胆的联想与想象。有时甚至是一些工艺上看来不够成熟可行的方案,仅仅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第三,提升艺术修养,激发创新灵感。对于陶艺创作者而言,除了扎实的艺术功底及丰富的创造力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和眼界。社会真正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做出新奇物品和事物的设计师,而是能洞悉时代潮流,再把它表现于形态的设计人才。因此,在陶艺专业教育中,我们应当加强学生历史、地理、文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使其敏锐地了解社会环境和人的需求,深刻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汲取其中的营养,也能洞察世界发展方向。
3跨界交叉的课程设计
我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传统陶艺的生活性和实用性较为突出,现代陶艺则更倾向于个人艺术创作,如环境陶艺、观念陶艺等。如今,原材料、釉烧技术、制造方式都有了很大改进,陶瓷艺术除了实用性,其艺术性和美观性也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现代陶艺兴起并逐渐壮大,且已经被部分地区列入教学课程,除了学习制陶技术,还能令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增强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然而从当代艺术语境的角度考虑,陶艺教学存在有诸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等。这就需要结合现代教育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新理念,指导当代陶艺教学,以取得更好效果。
一、教学观念和思想的创新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度很难把握,不少高校开设有陶艺课,但毕业生多数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最终因为不赚钱而改行,放弃本专业。所以学校应该转变教学思想,端正教学态度,体现出陶艺教学的教育纯粹性。陶瓷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各地高校应根据不同地域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首先,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系统全面地学习当地文化,尤其是年轻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必须熟悉当地历史文化,因为陶艺本身就和历史密不可分,现代陶艺同样如此。如果缺少了历史痕迹和文化内涵,只依靠先进的现代化制造技术,陶艺很难有长远的发展。而现代陶艺实则是中西方文化、古今陶艺的结合与创新,教师需具备完整的理论知识,包括传统陶艺、现代陶艺、工艺美术、历史文物等。其次,现代陶艺注重个性发展,很多作品都蕴含了创作者个人对艺术的理解,而且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艺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可以说,现代陶艺若不能体现创作者的个性,其艺术性将大大降低。因此,对学生来说,既要接受并学习多种风格,转变单一的陶艺思想,又要努力发扬个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创新和独立思考显得无比重要,教师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新教育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自己则退居幕后,起引导和辅助作用。陶艺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配方工艺、制造技术必须严谨科学,造型、装饰则要体现出艺术美感。在现代艺术语境下,教师应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掌握制造技能,又要学会鉴赏中西方陶艺经典作品,且能够保证贴近生活,创作出与生活相关的艺术品。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极易令学生丧失兴趣。教学模式太过陈旧,则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陶艺教学具有其特殊性,讲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当,很可能事倍功半。受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因素影响,学生之间必然存在有差异,教师不能回避这一点,而应积极面对,在照顾全体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兼顾个人,教学既要突出整体性,又要具有针对性。整体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基础入门知识,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分组教学则针对的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教师有必要减少课堂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如讲解制陶步骤时,若没有多媒体,教师还需现场示范,太过浪费时间。使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时间,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且能够随时停止讲解,十分方便。为体现出学生个性,不妨采取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放开想象,大胆尝试,能够独立思考,尽量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劳动成果,以增强其自信心。针对课程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可借鉴课内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建立专门的教学网站,把讲课视频和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站,供学生下载自学。班级或者院系内部可以创建QQ群、论坛等,实行在线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问和难点。实验室尽量保持开放,让学生能够及时实践,消化掉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专业内部可定期开办专业讲座,聘请行业内知名人士演讲,与学生互动交流,增长见识;或举行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分享心得和创新的想法,从而能够共同进步。自教育改革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淘汰,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在此主要介绍以下两种:第一,项目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很多,把教学内容当作一个项目对待,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独立思考、整理信息、亲自动手、深入探索。此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信息获取能力有所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也明显提升。而且项目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应的任务。第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针对任务较重或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通过合理分组,令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内部可以有明显的差异,但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实力相当。然后组长分派组员任务,或去搜集资料,或负责市场调查,让每一个组员都能起到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目标的创新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前很多课程中都比较薄弱的环节,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创新尤为关键。特别是针对陶艺这种具有古老历史的艺术,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才能体现出现代陶艺的特色。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管是教学目标设计,还是重点划分,都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陶艺学习需要有丰富的形象感知,其造型设计变化万千,但经典作品只占少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生要在大脑中存储足够的感性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前面有所提及,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或者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参观,与真实作品零接触。其次,丰富的想象与日常观察分不开,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展示图片,或参观实体物时,并不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而应学会有重点的看,看完之后并加以总结,包括陶瓷材料、纹理、周围环境等,从中提取有益的信息。制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是有目的的制造,根据设计好的图案制造;第二是没有目的的制造,这时往往会产生灵感,在无意间创造出新的造型。所以,教师还应重视探索求异这一方面,进而培养其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创造能力与实践密不可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风格,张扬个性,培养起其主体思维。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疑问,即便问题不切实际,但也能说明学生动脑思考了,这种独创性比照搬教材更值得鼓励。院系应把握好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安排,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并尽可能地创造实践机会,确保每个学生的创造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与以往相比,现代教学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要优越很多,教师需对此加以利用,创设情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评价方式也应有所改变,因为艺术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教师也尽量不要做终结性的评价,而是尊重学生,允许标新立异。教学重点在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四、教学体系和机制的创新
学院可开设与艺术设计其他课程相关的陶艺实践课程,尝试构建新型陶艺设计子课程,如包装容器设计、装饰陶艺等课程。在姊妹课程中加入陶艺创新实践的新环节,比如,雕塑设计中介绍陶艺雕塑的技法,让陶艺课和其他课程密切联系,并和姊妹课程如雕塑设计、装饰设计等课程整合,将陶艺教学融入艺术设计这个大家庭,成为设计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员。通过拓展和增加其他课程的陶艺辅助实践课,可以起到为更多课程服务的作用。例如在动漫角色设计课程实践中,除了电脑三维建模外加入陶艺泥塑建模,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陶艺教师探索民间具有地域特色的土陶艺术,将这些土陶艺术融入现代陶艺教学,符合包豪斯式陶艺作坊的教学理念。学院可以联系当地陶艺工厂建立实习教学基地,除了供教师学习、交流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可以受到专业陶艺制作者的直接指导,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技巧和经验。总之,现代陶艺教学应符合时代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即多元化存在,注重创新和个性展示,同时也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睿.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现代陶艺教学[J].艺术评论,2013,22(3):136-137
[2]吴建安.对当代艺术语境中高校陶艺教育的解读[J].赤峰学院学报,2013,20(4):201-203
[3]林晓冬.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中国陶艺[J].美术大观,2010,24(12):26-27
[4]解振宇.传承与发展———对当代语境下中国陶艺的思考[J].文艺生活,2011,28(12):146
陶艺课程在很多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都有开设。大部分学习者为陶瓷相关专业的学生,另一些是师范专业和雕塑专业的学生。此次陶艺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陶瓷专业的艺术理论专业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门难得的实际操作课程,极具吸引力。此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陶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三维空间思考能力,增进学生对于陶瓷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
课程初始带领学生观看陶瓷课程的理论课件,然后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近距离观察和感受陶瓷的魅力,联系课上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判断不同陶瓷器物的制作手法和技术问题。整个课程为60学时,持续5周的时间,对于美术理论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达到基本了解陶艺制作方法的教学目的。
一、非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
1.感受泥性
对于刚刚接触到泥的学生而言,了解泥料的性质是第一步。教会学生在揉泥中得到对于泥料的第一感受,感受泥料的韧性与可塑性。想让学生很快的感受到陶艺制作的乐趣,泥条盘筑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正如我们的原始先民在陶瓷的探索阶段所采用的方法。这里解释一下,任何一种成型方法都可以由简单到复杂,至于到底是简单还是复杂是由所制的造型来决定的。那为什么说泥条盘筑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呢?是因为泥条盘筑可以在没有其他专业工具的辅助下就可完成的方法,随意性较强,较容易掌握。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泥条盘筑的制作方法。泥条盘筑首先要擀制出粗细均匀的泥条,然后用泥条盘筑出所制造型的底部,再在底部向上盘筑。盘筑时不能一味求快,要注意泥条的承重能力。盘的过快会导致塌陷,此时应等待盘筑好的部分稍干,承重力加强后再接着向上盘筑。再次盘筑时应注意衔接处泥条的干湿程度。泥条的干湿程度要接近,否者会导致衔接处的开裂。泥条盘筑有很多的表现方法,可以通过改变泥条的方向、粗细、长短、虚实等来增加泥条盘筑的表现力。泥条盘筑时要用手指按压泥条来保证泥条之间的衔接,如果要保持泥条的原始状态,按压的力度就要控制好;如果想要达到表面光滑的效果,按压的力度就可以相应加大,然后再借助陶艺工具把泥条压平。
此次课程第一个实际操作课题就是泥条盘筑。学生在得到课题的时候往往会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可以给学生些规定,比如: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盘、碗,或者动物等,这样学生就会很快的找到方向。首先,老师应该做示范,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制作方法。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给出学生技法上的指导,在造型的设计上给出合理的启发。在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设计造型的问题。这时应该给学生一定收集并阅读资料的时间,在书籍中汲取经验和灵感。另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造型塑造过程中的塌陷问题,经过失败,学生们都能够总结出经验,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发生。一周的课程结束后,学生们都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2、泥板成型
本次课程的第二个制作课题为泥板成型。泥板成型是把泥料擀制或拍制成片状,根据所要制作的造型将泥片镶接的成型方法。泥板成型的难度在于泥片的干湿程度的把握与泥片镶接处的处理。如何避免镶接处的开裂是制作的关键。在制作泥板时要注意泥板的薄厚要均匀。如果制作的造型为直线型,泥板就可以稍微干一些,这样可以保证造型的规整性。如果制作的造型为曲线型,泥板的湿度就要大些,这样才能够制作出变化的曲线。湿度较大的泥板的承重能力很差,此时为了得到想要的造型就需要辅助支撑物的帮助来保证造型的塑造。在基本了解了泥板成型的方法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创作题材,给学生更大的创作空间,这样可以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创作欲望。
3.模具成型
模具成型是我们的第三个实践课题。模具成型是先制作出所要造型的模种,再用石膏进行翻制,最后利用模具印坯或注浆的成型方法。翻制模具时画定模线非常关键,模线应选择模种的最外缘,确定中间没有卡模的部位,这关系到最终模具能否顺利开启,内部的坯是否完好无损。印坯之前要准备好同种泥料的泥浆,然后拍好大小合适的泥片,把泥片放到模具里,用手指依次均匀按压,这样是为了使泥与模具完全贴合,边缘处盘上一圈泥条使边缘稍微突起,为的是确保合模时两边的泥完全粘合不留缝隙。最后在边缘涂上泥浆,合模具。模具成型除了印坯的方法还有注浆。注浆成型的瓷器尺寸统一,造型规整,非常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因此被广泛的使用在日用瓷的生产中。为了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注浆成型在现实中的应用,本次课程组织学生来到日用瓷厂进行参观。来到工厂学生们看到了从炼泥到出泥,再到搅拌泥浆、注浆、开模、修坯、干燥、补水、施釉、烧成等的全过程,大型的生产设备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对陶瓷的生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与思维。事实证明:把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使学生了解现实生产生活中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紧贴社会的发展步伐,在学习中得到思考,在思考中得到进步。
经过五周的教学可以看出,即使是非陶瓷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于陶瓷的兴趣与热情也是非常高,这给了研究陶瓷课程推广的教师很大的动力,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陶艺课程的推广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泥条盘筑和泥板成型的方法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成型方法。可以在今后的非专业学生中进行推广,这样更加有利于陶艺制作的传播与普及,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容易见到学习成果。
二、非陶瓷专业学生的陶艺课程推广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毋庸置疑,通过五周的陶艺制作,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制作中为了实现自己设计的造型,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在遇到问题后想办法解决的过程正是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这不仅仅在陶艺课程中得到体现,这种能力更能带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情,热爱生活、感受制作过程所带来的乐趣。我们不能说一个课程对于学生的人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但至少通过此次的学习打开了学生生活中的另一扇门,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亲自动手制作所带来的快乐。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对于各个行业都可以说是极其珍贵又稀缺的能力。科技和文化、乃至社会的进步都要靠那些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推动。陶艺教育能够在玩泥巴的趣味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种好方法。人类对于泥土有着固有的亲近感,学生们在课程中都表现出了对于陶艺制作的极大兴趣,在制作中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尽力的思考、设计,在制作出独特满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陶艺的学习唤起了学生儿时玩泥巴的记忆,激起了他们创作的冲动,加深了他们对于泥性的理解与感受。在玩泥中体现天性,寻找自己的个性表达,创造力在陶艺制作中潜在的得到了锻炼。
3.传播陶瓷文化
中国是人类最早制陶的国家,有着悠久的陶瓷文化。古代先民们曾经创造了无数的历史奇迹,有着辉煌的制瓷历史。对于陶瓷文化的传承,陶艺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非陶艺专业的课程中开设陶艺课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助于陶瓷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在广大非专业的学生中推广陶艺,可以在未来数年中形成良好的陶艺文化生态,让更多人了解陶艺、喜欢陶艺,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的素养,无疑对于陶瓷文化的发展大有裨益。在学习中提高学生对于陶瓷的理解与欣赏水平,也就培养了潜在的陶瓷制品消费人群,这对于未来的陶艺发展将是最大的支持。
当今日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对于陶器的喜爱已经到达了精神的层面,这种崇拜曾经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并传播到日本,而现今在我们中国却已经几近消失。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而且必须有所作为!不能再让我们中华的优秀文化只是停留在少数人的孤芳自赏之中。
教研活动个人总结范文1一学月即将过去,回顾一个月的教研活动,我们高庙小学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正确组织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合作下,进行了有序的教研活动。我们从内心体会到课堂教学要体现“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必须从导入教学开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高超的教学导入艺术,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通向优良教学情境的开门钥匙,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因此在教研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多种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我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扎实的教研活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活动过程和总结一下我们的研究成果。
一、抓常规工作的落实,每位教师心中有教研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一学期我们认真学习精神,制定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研计划,通过双周工作计划通知到每个办公室,做到人人了解工作计划,个个知道自己常规工作。
课堂是老师的立身之地,是教学的主战场,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踏实有效地做好“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份内之事,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扎实做好“教学五环节”,尤其注重备课、上课、反思三环节。
1、以本为本,深入钻研教材。
每一节课要精心备课,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疑点,精心地构思教学的五个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选择有效情境导入新课,让孩子上课伊始就走进数学,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2、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充实调动学生积极性,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提倡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绿色语言,让学生在温和、宁静的情感中学习,使学生喜欢上数学。
3、课后反思,受益无穷
每一节课后或者每一次听课之后,要有一个交流反思的时间。这有时比上一堂课带给教师的感受更多,每一次活动之后,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各位教师各抒己见,有争执,有交流并能及时反思,写好听课反思,争取做到“一课二上,三讨论”。我们更为关注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抓住学生的心,这样可以更好提高自己。
4、共同合作,集思广益
新课标的备课量很大,所以集体的力量更重要,我们组以备课组为单位定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讨论教学中的一些导入问题,学进度、教育目标、讨论最佳教学设计方案,反思教学得失。尽可能多地从网络上、书本上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各课资料,力争向每一个四十分钟的前五分要更高的质量。集体备课常规化,做到有中心议题,中心发言人,并记录汇总。
二、认真落实教研活动,确保教研圆满成功
1、理论学习是推动教师成长的有效手段
这一学期,我们进行《数学新课标》理论的再学习,重新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我们还一起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等,我们专题研讨,通过做读书笔记、心得的方式,让老师明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策略,提升老师的理论水平,理论的提升,促进大家理念的更新,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扎实开展公开课教学,为教研提供了最好的范本
每个学期我们在学校的公开课活动中,认真听骨干教师的课,大家以诚相待,就公开课中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力图通过研讨、示范,解决大家工作中的困惑,让课教的踏实、朴实,让学生学的扎实,真正学有所获,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老师的业务素养的作用。
教研活动个人总结范文2一个学期结束了,下面我对我们教研组这一个学期的教研工作做一下总结。本学期,我组以“找准教学目标,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为教研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开学初,我组三位老师在假期独自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了集体备课,熟悉本册书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接受了教研员的一课时说课活动。
3月:本组老师一起对第二单元口算除法的例1、例2,进行集体复备,并找校长一起商讨,最终确定了例1的教学重难点和上课步骤。随后,本组老师一起对第二单元口算除法中的估算进行了复备,学区听课时本组三位教师都上此课,课后,老师们都进行了反思,感觉都很有收获。
常态课视导时,本组老师一起对《翠鸟》一课进行了复备,柳敏老师主备,其他老师在她个人备的基础上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大家一起确定重难点,梳理上课过程,准备迎接常态课视导。唐明明老师主备《笔算除法例1》一课,其他老师在她个人备的基础上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大家一起确定重难点,梳理上课过程,保证教学“六步法”,准备迎接常态课视导。
视导过后,本组老师又一起对《笔算除法例6》一课进行了复备,唐明明老师主备,其他老师在她个人备的基础上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大家一起梳理上课过程,明确上课“六步法“,准备迎接教研员听课。课备好后,一、二、三年级的老师再加上教研员孙佳威进行了听课,课后再进行教研,由唐老师老师先进行课后反思,其他老师再谈自己的看法,再由教研员给点评指导。这次做课受到了教研员的好评,充分肯定了教师的进步。
4月:大家集体备一节语文课《检阅》,由唐明明老师主备,其他老师在她个人备的基础上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课备好后,上了一节组内课,随后集体备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可贵的沉默》,由唐明明老师主备,其他老师在她个人备的基础上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课备好后,上了一节组内课。
5月:为了开好家长开放课,本组老师集体备一节数学课《面积练习》,由唐明明老师主备,其他老师在她个人备的基础上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课备好后,上一节课,其他老师再仿上一节。随后,集体备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太阳》,由袁百芳老师主备,其他老师在她个人备的基础上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课备好后,上了一节组内课。
6月:为了迎接期末考试,大家集体备一节数学复习课《年月日》,由唐明明老师主备,其他老师在她个人备的基础上给她一些合理的建议,课备好后,上一节课。
每次活动老师们都很积极,认真研究教材,集体备课,精心制作课件,很多时候老师们都是加班加点完成的,甚至还要回家加班,每次教研活动质量都很高,这与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有付出就有收获,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老师们的教学水平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下学期,我们组将一如既往的脚踏实地的搞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教研活动个人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校的美术教育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美术教师的分工合作下,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营造校园艺术化的人文教育环境
1、老师们团结协作,配合做好学校各项中心工作中的环境布置工作。
如校园橱窗布置、演播厅的很多活动会标及黑板画、各项学校活动布置及版面展示等,在“阳光伙伴”、“音乐伙伴”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参与创设活动中的艺术环境,以美育人。
2、本学期重点围绕“14年秋季陶艺比赛、参观活动”、“14年市陶艺比赛”、“迎春书画、手工、电脑画比赛”、“春天的脚步”摄影冬令营、讲座等系列活动、“绘脸谱、讲故事、游世界”“博爱小学线描教学作品展”、“七彩阳光,伴我成长――20--年大型美术作品展”系列活动开展了书画、手工、摄影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组织辅导、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合理策划、认真评选,并精心布置展版,给学生美的享受,各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二、鼎力建设陶艺为主线的美术特色教学
在陶艺教室设施落后,工程部工作总结卫生得自己搞,作品、材料搬运困难的前提下,我们教研组继续想方设法节约泥料,有序开展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和烧制。并开展了“14年秋季陶艺比赛暨参观活动”、参加的市陶艺比赛9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参加的全国第三届陶艺成果展也获得了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陶艺兴趣小组“泥泥乐园”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四位老师拍摄了陶艺录象课参加全国比赛。本学年我校陶艺校本课程获市首届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二等奖。今年暑假还将带领8位同学参加第四届全国陶艺夏令营活动,我们有决心将陶艺校本课程打造得更出色,使学生、学校都能获得更强劲的发展。
三、努力以新课程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
1、本学期通过辅导两位实习生、上学校研究课以及课后的交流,我们认识到要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课堂美术语言、范画等基本功要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与实践相对接,注重生活感受,以自然为师,遵循艺术规律,营造艺术情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以培养自主性学习为主,同时进行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2、为了把学生、家长以及部分教师从应试教育的观念转变到真正的素质教育上来,我们美术教师积极参加校内的专题讲座学习,全面搜集相关资料,精心制作教师教学博客,利用教师博客、电教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展开绘画、手工、陶艺、电脑绘画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学生了的喜爱,提升了学生的兴趣。
四、积极形成学习、合作、进步向上的教研组
1、新教师王婷、杨敏每堂课严谨有序有反思,重视基本功训练,每周跟校外老师学习毛笔字。
辅导学生电脑绘画、“月亮岛”摄影小社团活动,努力参加区、市各项竞赛活动,副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王婷的《体验成功、分享快乐》迷彩服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文发表于中小学电脑报上。在6月1日儿童节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在区第十届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她们还参与拍摄了多篇校红领巾电视节目,在校园网上上传过多篇报道,参与了学校申报的综合实践课题研究。
2、本学期教研组认真完成读书活动及在各项学校活动中表现出色。
3、被推荐为市优秀教研组。
本学期的美术教研组工作也有待提高的方面:进一步全面提升每一堂美术课的教学效果,计划下学期要对教材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对符合学生兴趣发展的重点教学单元进行深入扩展,让学生学得扎实、有趣、有味,并对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使他们的兴趣更浓,从中提升对美的认识、追求!我们的目标依然是以美育人!美术教育的路漫长而又充满乐趣,我们会乐此不彼。
教研活动个人总结范文4在学院和系部的领导下,航海技术教研室根据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工作组织这一性质,紧紧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产学研、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等方面开展工作,坚持“教学科研化,科研课堂化”教育科研工作思想,积极推动新课标的实施,积极探索教师学习和研究方式的变革、数字化课堂模式的形成等,继续深化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全体教师的和谐发展,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工作
1、教研室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并按要求进行。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航海教研室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承担着24个班级,近百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学期已过大半没有出现任何的教学事故,一方面由于各位老师的尽职尽责,同时也得益于对完善的教学计划有条不絮执行的结果。
2、学期初制订教研室教研活动计划,并坚持教研活动规范化。
在实施教研活动过程中坚持做到有课题,有记录,内容具体、全面,材料充实、实用。本常年共组织教研活动8次,其中包括:
(1)学期初始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讨论和研究以及教学大纲的把握等,特别对于刚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青教师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2)学期中期开展的期中教学检查及教学进度审核、对于各学科重难点的把握和理解以及近几年全国海船船员考试的考试方向的讨论和研究,有利于各位教师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及教学的方向;
3、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组织,重视教学质量,严把教学质量关,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通过课程负责人修订课程授课计划,各课程按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准备期中和期末试卷,对学生进行不同阶段测试,以利于教师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对于各部分的掌握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2)按照教务处制订的常规教学工作要求,做了教师的期初、期中和期末及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工作,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案、备课笔记、学生的作业布置和修改情况以及通过不定期的听课反映上课的出勤率及课堂气氛等,在检查过程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与有关老师作了沟通。力求做到教学文件资料齐全、管理规范。
上报资料及时、准确。
4、教师治学严谨,备课认真,讲稿齐全、规范,效果良好,无重大教学事故。
重视教学方法、内容改革,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数课程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整个的学期教学工作过程中多次受到教务处及督导处的表扬和鼓励。
5、教研室重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本学年教研室所有教师均承担了--级毕业班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并对于--级学生的就业工作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保贵和中肯的意见。
二、专业建设
(1)教学计划的修订。教研室教师根据教务处的会议精神,修订了三年制大专班《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在修订过程中根据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作了较大的调整,使之与学院的教学条件相适应,更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更明确;并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课程,使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全面。根据系部的专业建设规划,教研室组织制订了二级制《航海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并通过专题研讨。
(2)教学资料的完善。本学期根据系部教学工作的布置,制订或修订了二年制《航海技术》及三年制《航海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制订了《航海学》、《船舶值班与避碰》和《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等课程的教学大纲。
三、教师队伍建设教研室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普遍具有良好的教师风范,无严重违规违纪事件。
本学年教研室从高校引进研究生1名,从航海一线引进大副、船长多名,并对新教师指定专人作为帮带教师。
对青年教师的帮带有计划、有措施、执行严格,有实施总结,效果显著。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多名教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部分教师得到晋升,由以前的中级职称晋升为副高级,或者由以前的二副晋升为大副等,带动了教研室乃到整个系部的学习氛围;为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对于航海一线的把握,教研室在暑假期间组织大部分教师前往兄弟院校及行业一线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取得很大的反响和好评。
四、产学研工作
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气氛浓,协作精神好,教学成果丰富。本年度教研室编写校本教材1本,取得校内精品课程1门,取得和完成校内、外教学和科研项目多项,对教师和学生开设专业讲座或学术报告4次,并在年终测评中多名教师的测评成绩进入院排名前列。
五、其他
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及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完成所有班级的专业课程的授课工作并努力的保证全国海船船员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
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等原因,教研室对高职教育规律的研究不够,在今后的教研室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高职教育规律的学习和研讨,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本领。
教研活动个人总结范文5洞台小学语数教研组活动总结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们教研组精诚团结,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