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语文试卷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初高中语文新课标
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差异?这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我在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它们有如下几点差异:
(1)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
(2)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简单,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较高。
(3)从阅读能力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力较低,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较高。
(4)从表达能力上看,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这个变化过程,同样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素质衔接和心理衔接。
(5)现代文阅读方面:初中重在速读然后提取信息就可以,高中重在鉴赏,能力要求更高。
(6)文言文阅读方面:由初中“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但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也可看出其中有些差异环节明显存在“断层”和脱节,使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之间不相衔接,因而需要我们去引导,进而达到高中新课标的要求。
二、努力尝试改变初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只要做好学生小学升初中的语文衔接就不错了,再加上初中的语文教师围绕中考考纲教学,把一些很基本的知识放弃掉,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师增加了更多的负担。比如初中中考淡化语法。福建中考考试大纲提到“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古诗文不考察词法、句法”的要求,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不重视,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知识,结果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再比如诗歌教学,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中只要求“古诗文的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于是,初中的教师在上诗歌的时候通常只讲诗歌的大意,然后让学生去识记。初中的诗歌鉴赏课,只停留在诗的表面意思上。笔者也多次参加初三升高一的保送生语文试卷阅卷工作,发现初中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背诵都没有落实到位。初中的学生一上高一,高中的语文教师在讲诗歌的专用术语时,往往听得一头雾水。刚上高一的学生对诗歌考查什么一点都不了解,所以第一次月考的时候,诗歌鉴赏题往往得分很低,平均分经常在1至2分。种种问题都需要初高中语文教师改变观念。初中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不能那么功利性,只顾中考,要本着教育为人的原则,在初中教学中尽量结合高考语文的考纲,多渗透高一语文教学中所需要知识。高一的语文教师也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能一直说高一的学生语文基础差,认为他们在初中必须接受的知识,在高中语文课教学中就不渗透,不讲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高一衔接的时候,能多渗透就多渗透,有总比无好。
三、改变学生、家长观念,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语文自然衔接活动中
笔者生活的地方是福建省里文化积淀比较少的小山城。现代生活的节奏导致我们的很多家长不阅读,在家里没有阅读的氛围,就直接导致了我们初中学生在学语文的时候,就只是把语文当作一门中考考试的科目,他们很少会自己主动去接触中考语文试卷外的知识点。初中试卷很多知识点来自于课内,初中的学生就只认为读好语文就是把初中语文教师上课的内容记住就行,但这类学生一上了高一,他们发现在参加高中语文考试时举步维艰,他们高中的语文成绩也是惨不忍赌。初中的语文考试,150分的卷子,考个130分或者120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高中的第一次月考,语文成绩差得让他们不忍直视,因为高中的语文试卷的题目全都出自于课外。这个时候改变学生、家长学习语文的观念就显得犹其重要了。
那么怎么去改变学生、家长学习语文的观念?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多灌输学好语文重在于课外积累、重在于阅读等理念,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不是只依靠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初中的语文教师尽量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出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有空的时候阅读。作为家长应该自己以身作则多阅读,让自己的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课外阅读。家长在家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能认为他们是在读闲书,多鼓励他们读书。改变家长和学生阅读的观念,对初高中语文能否自然衔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教育部门在制定考纲时灵活变通,做到初高中语文衔接自然过渡
初高中语文无法自然地衔接,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在中考语文试卷上。初中中考的语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点少且固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肯定是围绕着中考在转的,中考就是指挥棒,中考试卷考什么,初中语文教师肯定就教什么,中考试卷不出现的知识点,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很多语文教师肯定就一略而过,这最终造成了初中语文教师很多语文知识点都不讲解的局面。笔者在上高一的时候,问到学生词性、短语、句子、句子主干、复句等等的时候,他们一无所知。如果句子成分都不了解、不熟悉,那高一我们在上文言句式的时候,他们肯定都是“鸭子”。如果中考试卷的题型和高考试卷的题型能够接轨,那么初中的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就会把知识点都在课堂里渗透,我想初高中语文的自然衔接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二oo八年可谓多事之秋。撮其大者来说,我们咀嚼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苦涩,品尝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喜悦。沧海横流,否去泰来,或悲或喜,使我们对国、对家、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形而上”的思考。二0一0年也是业务工作繁忙充实的一年。围绕教育厅的中心工作,,教科所要做的工作很多.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及教育部有关课改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增强了服务意识,要时刻想着基层学校的广大师生,切实为他们做一点实事。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用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水平。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满足已有的一点成绩,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争取再创佳绩。
业务工作完成较好。一二三月份修订会考纲要,编制、校对各年级期末考试题、全省高考诊断试题,四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走进课堂”调研活动,听课、评课,为期一周。并参加了城关区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五六月份中考会考命题审题,同时到云南昆明考察,提交了《云南省普通高中发展战略研究》调研报告,并完成了教育厅基教处交付的《XX年年冬季全省会考语文试卷评阅质量报告》。五月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讲师团到庆阳市镇原县讲学。做了《课程改革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报告,六月参加高考阅卷质量监控,七八九月份举办了语文学科优秀论文、优秀案例的评比等等。今年十月份,参加中英项目培训初中语文教师的活动,为期一周,担任讲授和辅导工作。十一月参加全省会考语文试卷命题。十二月份,举办了全省初中语文语文优质课课评比活动、并担任评委,听了十几节课,并做了评课总结报告,受到欢迎和好评。
二oo八年共2篇。它们是:《高考优秀作文解读分析》《2010年高考试题与考生答卷分析》等,分别发表在《教育革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其中《高考优秀作文解读分析》被国家级刊物《课堂内外》全文转载。今年除担任《甘肃省高中会考复习指导纲要》和《甘肃省初中毕业会考指导纲要》两本书的主编外,同时还主编龙门书局《三点一测丛书·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平时能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尽职尽责;维护团结,维护大局。由于年事渐高,事业心、进取心渐趋平淡,总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低调做人的想法,今后要注意克服这一类消极情绪。还是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得好:真正的学者(我仅是学习者)是不可能“退休”的,况且我离退休还有几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啊!
早在几年以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我国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工具。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大都应用在比较先进的领域,比如: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现代通信技术、医学、航空航天技术、网络管理和语文试卷评讲等。本文浅谈计算机对初中语文的试卷评讲的应用。
一、老式的人工阅卷的利与弊
1 中学语文人工阅卷的好处。
(1)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避免,特别是对以成绩为录取条件的初高中生来说,初中的考试一般是一个月考一次(初三的同学,他们因为要升入高中,考试也就会频繁一些)。在中学语文方面,考试是对学生某一个阶段所学知识的汇总检测,老师通过人工阅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也可以通过学生做试卷时的笔记看出学生做试卷时的心境。
(2)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试卷中的错误并了解错误类型。老师通过批改试卷,了解学生的错误点,并且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学生,通过试卷评讲与学生交流在做这道题时的想法,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点,纠正理解上的误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减少摩擦的方法。
2 中学语文人工阅卷的弊端。
(1)耗费时间。人工阅卷需要老师一张一张认真地看试卷中的每一个题、每一个空。如果老师所带的班人数比较少的话,老师还有时间去改完试卷。但是,如果那个班的人数比较多,并且试卷又急着讲解的话,老师们恐怕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耐心了。人工阅卷所耗费的时间太多是最主要的弊端之一。
(2)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笔者曾经参加过中学期末考试的阅卷,需要把所有考生的试卷统一起来,然后再集合所有的老师一起批阅试卷。具体做法是这样的:老师们先把课桌拼成一长条,把试卷堆在桌子上,然后由年级主任给每个老师分配一道题,由固定的老师批改事先分配好的题目,批阅完手中的一沓后与其他老师交换,尤其是中学语文试卷作文的评分必须由几个老师一起给出。这种方法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并且,给老师带来不小的压力,对老师批阅试卷时给分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有一些老师对部分学生的偏爱会多给他们一点分数,这对别的学生很不公平。
二、新型计算机技术中学语文评讲的利与弊
1 计算机技术对中学语文试卷评讲的优点。
(1)快速、便捷。计算机技术评卷是运用人工设定好计算机的程序,然后由计算机来执行。计算机阅卷我们也不少见,中考和高考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阅卷的。批卷人先在电脑中设定好正确的答案,再将学生的答案通过扫描仪把信号传给电脑,与电脑相同为正,不同则为错。多适用于对选择题的批阅。其他文字部分,仍然需要老师阅读,只不过是在电脑上登记分数,不用动手写字而已。同时,由于计算机阅卷,避免了改卷老师通过姓名给予一部分学生相对高分的弊端。
(2)有一定的正确率保障。用计算机技术阅卷不同于人工阅卷,它有固定的程序设计,所以可以减小阅卷过程中给错分数或把正确答案视为错误答案的几率。
在讲的方面,老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试卷的错误题目投影在布上进行讲解,这样既改变了老师必须用粉笔的现状,排除了吸入粉尘的可能,防止了对老师的身体的危害,减轻了老师的劳作,也避免了学生因为黑板反光而看不到的可能。
2 计算机对中学语文试卷评讲的弊端。
(1)对学生的卷面要求比较高。计算机技术是通过扫描仪扫描后电脑自动识别的,如果学生的字迹比较潦草,那么计算机批阅时就可能会造成较大的错误。计算机有可能扫描不上学生的答案,学生最后的分数就会产生错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52-01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艺术,指导学生复习更是一门科学。中考语文总复习,应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俗话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为此,作为新时期新沂市第六中学的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中考优质复习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立足考纲,把握命题规律 优化复习策略
不容否认,初中语文在中考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进行复习过程中,首先应该认真研究考纲,因为它规定了中考的范围要求,为中考复习指明了方向。考纲对于中考复习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老师要反复阅读它,吃透它,对于考查的不同题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要了如指掌,把握好复习的方向与进度。还可以将考试重点以及自己的复习安排提前告诉学生,让他们对于复习的内容有所了解,能够提前准备,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同时要积极认真研究近几年自从课改以来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可已找到考试规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比如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文言词语的积累,主要是实词和一些重要的虚词,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写法的赏析等。为此,对于文言文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多练习、勤练习,从而促进文言文优质复习。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作文了,分值占据三分之一多一点的重要地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当我们深入了解考纲后,我们就可以重点的复习,才能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的发挥。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合理指导
中考过程中基础知识占百分之70是毋庸置疑的。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复习重心放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比如,文言文部分。在复习时,侧重于句意的理解、形象的把握,情感的熏陶、语言的审悟、价值的判断等。文言文阅读,包括略读课文。中考试题往往有句子翻译,字词的意义,包括实词和常用的虚词的意思,对课文内容、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地了解,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因此要求学生按通假字、词类活用、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词义等进行分类掌握,教材中的课文会翻译,主题、写作特点要掌握,作者的思想倾向要把握。写作训练部分指导。写作实践要求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在理,富于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有个性、有文采的表达。而阅读量少、素材匮乏、生活阅历少、思路不开阔已恰恰成为中学生中考作文出彩的瓶颈。为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写作知识专题辅导。同时积极赏鉴蓄积,储备素材。“赏”即欣赏佳作,“鉴”即借鉴择取,蓄积就是积累写作材料,提倡拿来主义和创新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实学生的写作材料储备,为学生的中考作文写作蓄能。同时各类题型集中训练。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提高语文复习效果。
三、明确复习方向,细化训练
复习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发现,是学生复习规律掌握的过程。在进行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题型,授之以渔。复习中,必须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归类,找出规律。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知识,可用归类比较法。阅读部分的复习可分为现代文和文言文两部分,贯穿复习的每个阶段。文言文阅读部分的打破每册的界限作系统的总结。比如现代文阅读,采用程序阅读法的阅读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复习效果,每做一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做题思路和方法。在阅读训练中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同时,细化训练,调整策略。综合训练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积累做题技巧。在复习过程中着重研究本年度考试的具体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考试的有关信息,密切关注考试的新动向,在细致的分析研究中,调整复习策略。从而真正的提高复习效果。
1.抓住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寻求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是因果关系的联系纽带,阅读文本时若能找到它,就能由“果”找到“因”。因果关联词语常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此”、“由于”、“因为”等。
例1 吉林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第16题:安徒生童话为什么会历久而弥新?
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第⑥段:“安徒生童话(之所以)为儿童所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充满了赤子般的爱心。《丑小鸭》、《美人鱼》不仅使孩子们对动物感到亲切,而且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激发出博爱众生的高尚情操)。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之爱心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徒生童话历久而弥新,良有以也。”读了这段材料,你若捕捉到“之所以”与“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一表因果的关联词语,筛选有关信息后,就能明白安徒生童话为儿童所喜爱的重要原因了(见带点的字),再深入思考,这也就是安徒生童话历久而弥新的原因。
有些因果关系没有明显的关联词语,用其它类似表因果的词语来联结,抓住该类词语也能寻到“因”。
例2 山东临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第20题: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与“果”有关的原文第④段,可捕捉到这样的重要信息:“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这里两个“源自”类似“原因是”,捕捉到这类表因果的关联词,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分析“果”,找联系,由“果”索“因”。
如果没有表因果的关联词语,我们可以对照原文,认真分析这种“果”的性质和可能构成这种“果”的因素,据此仔细读原文,由“果”索“因”。
例3 浙江金华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第8题:第③段中“我和世香惊呆了”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题于提示,找到与“果”密切联系的第③段:“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被今天的孩子所稀奇,但在我的童年,(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是)怎样(一笔财富),那(是)怎样(一份快乐)。”这里的“果”的关键词是“惊呆”,是人物的神情,人物的“神情”一般受人物的“心理”支配,“神情”与“心理”能构成因果关系,而此段的第(2)、(3)句正是解说“惊呆”的“心理”,提取重要信息,便可得“因”(参见带点的字)。
此外,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行与人物的心理、性格,人物的性格与环境等都能构成因果关系。
例4 重庆2005年初中语文毕业试卷第25题:仔细阅读第⑧、⑨段,谈谈为什么“喜欢”是“爱惜”的土壤?
请看《常常爱惜》第⑧、⑨两段:
⑧爱惜的土壤是喜欢。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希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我们(会俭省珍贵的资源),我们(会珍爱不可重复的时光),我们(会制造机会以期重享愉悦),我们(会细水长流反复咀嚼快乐)。
⑨于是,爱惜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这两段节选于议论文。一般来说,议论文的论点(观点)与论据、论证,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诸多因素能构成因果关系。对照⑧、⑨段并审视题目,这里的“果”是观点,它应与论据和论证(即理由)构成因果关系,而⑧、⑨两段除⑧段的第1句外均是“理由”,都是“因”,筛选重要信息,加以概括,即可解答(参见带点的字)。
说明文中,事物的特点与构造,构造与原理,功用与特点,特征与外界环境等都能构成因果关系。
一、课前——充分准备,成竹在胸
(一)自己做题,备好资料
目前,有两种现象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一是带着空白试卷和答案上评讲课;二是评讲前抄好答案,自己不亲自做题。笔者认为要上好一堂试卷评讲课,自己做题是非常必要的,切不可偷懒。因为只有自己认真做完整张试卷,再仔细对照答案,才能更好地知晓试卷的结构、考查的知识点、试题的变化、难点的分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等,其实这也很有利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语文试卷上有些题目要想评讲透彻,仅靠答案还不够,例如诗歌鉴赏中的写作背景介绍、文言文阅读中的典故释义等,教师可以在做完题之后,将查阅到的相关辅助资料补充在试卷上。
(二)及时阅卷,做好统计
试卷做完后,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急于知道结果的主观愿望,此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他们的记忆中还清晰地留存着试题以及自己当时思维的痕迹。所以,考试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及时阅卷、及时评讲,同时做好统计工作。统计本张试卷上知识点的分布、分值的配比、考试结果(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个体的进步或退步情况)以及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等等。经过这样详细的统计,教师就对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学生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对学生出错的原因也能有个初步判断和分析,进而增强评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设计思路,谋划策略
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教师就可以设计和构思接下来的评讲课了。本次评讲安排几课时?哪些内容讲,哪些内容不讲?哪些内容简单讲,哪些内容重点讲?简单讲怎么讲,重点讲怎么讲?采用哪种评讲方式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教师在上评讲课之前必须明确的,同时也是上好一堂试卷评讲课的重要保证。
二、课中——形式多样,切实高效
学生们普遍反映试卷评讲课比较枯燥和无趣,因为评讲课上既没有课文里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也没有视频、音频的播放和欣赏,有的只是老师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讲解和自己手头红笔“小鸡啄米”般地不停挥动。考得好的同学在课上收获甚微,因为绝大部分的题目他们都做对了;考得不好的同学则要遭受身心的双重折磨,因为老师还会冷不丁地点名批评。这样的试卷评讲课真是难熬!
要改变这样的课堂面貌,就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试卷评讲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到试卷评讲中来,让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以下几种评讲方式,笔者平时实践下来,感觉颇有成效。
1.学生自主订正。考试中,学生出错的原因总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审题不清,有的是因为答题过程中过于紧张或粗心大意等等。面对这样的错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心生自责,教师就不必再进行大面积的批评了。这些题目学生本是可以得分的,一般不存在知识漏洞和思维误区,所以订正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查找自身问题和及时改正的好习惯。
2.学生互评订正。根据出错的题型、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或讲解。各小组根据承担的任务,通过查阅资料、集中讨论、求助老师等方式,得出正确答案,查找自己犯错的原因,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探索某类题型答题的注意点、规律或诀窍。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对学生的活动给予充分的鼓励、及时的表扬。这样的活动安排彻底打破了评讲课的沉闷气氛,调动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让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学生在互动讨论中既能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又能体会合作、探究带来的乐趣。
3.师生交流共评。对于试卷中首次出现的经典题型、改头换面的旧题型、部分出错率极高的题目等,采用师生交流共评的方式比较好。在师生交流共评中,教师要与学生真诚、平等地对话,关注他们答题时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重视点拨、提升和总结、归纳,完成“授人以渔”的重要工作。教师的评讲贵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学生思考时,要善于把他们引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此时教师加以点拨,效果最佳。教师评讲的最终目的是推广优质高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把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穿评讲的全过程。例如,在阅读理解题的评讲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学生由于经验和阅历的缺乏,有些知识点一讲就懂,一做就错,原因很简单,他们不会总结和归纳。评讲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让他们深入地理解某些题型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例如,标点符号、病句常见的病例,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等均可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平时点滴积累起来的看似纷繁芜杂的知识信息就会更加系统有序,学生今后再碰到类似的题目就会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成就感和自信心都会大大增强。总结和归纳促使学生的思维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即由感性向理性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后——反思内化,实现长效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评讲课上完之后并不意味着评讲的结束,以下几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一)深刻反思,总结得失
学生在考试中都是有得有失的。大部分的教师都很擅长让学生分析自己失误的原因,学生每次的考试小结都写得好像个人批判书。总结不足固然重要,可是及时总结自己探索尝试后取得成功的经验同样重要。这些珍贵的经验不仅可以指导他们走向成功,还可以作为经验推广,供其他同学借鉴和运用,有时甚至能给教师带来启发。一场考试结束,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卷面反观自己平时教学的优劣;评讲课上完后,教师也有必要像随堂课一样写好教学后记。所以,课后师生共同进行深刻地反思,总结成败得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整理归纳,内化提升
错题集的使用在学生的理科学习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同样需要使用错题集。评讲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样式将本次考试的错题整理到一起,不能仅仅满足于修正好答案,更要注明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或能力目标,将师生共同总结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醒目地标注在旁边显得更为必要。长期进行这种有效的整理,学生就能把评讲课上学到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养,我们的评讲课才能真正地实现长足有效。
(三)消化理解,巩固强化
试卷评讲后,教师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消化,及时弄懂尚未掌握的知识、习得尚未具备的技能,鼓励他们在消化理解的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搜集和命制一些与本次考试出错率较高题目类似的题目,或有利于训练学生正确思维的题目再让学生练习,及时让学生巩固和强化。
(四)关注后进,个别指导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尽管通过学生自主订正、互评订正以及师生交流共评,卷面上反映的问题已经暴露得很具体,解决得很彻底,但可能有一些后进生对某一问题仍然弄不明白。这时就需要教师对给予个别的指导,帮助他们及时跟上大部分同学的步伐,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试卷评讲课应当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加强,它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虽然像上文所述上一堂试卷评讲课是十分辛苦的,但是只有这样备课、上课、总结才能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落实到实处,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实现真正实效、高效、长效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谢东健.初中语文教学中试卷讲评的技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05).
[3]马接男.初中语文试卷评讲现状与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7,(01).
二、语法教学缺失的尴尬。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回避语法知识。考试尽管不考语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仿写等。这些并不难的知识点在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课的教学中却成了难点。因为学生一直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词、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点。面对病句修改上的一些术语往往是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从基础开始重新讲语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不讲,让学生凭语感。凭语感,学生是会改但不知错误的原因。
三、语法教学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语法?我觉得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那些过于繁琐的语法知识,过于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了解了中国汉字集声音、形象、词义于一体的特性,学生就不会因为形近、音近而写错字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学生了解了词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构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错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了修辞的用法后,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能针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对联等内容的兴趣。
四、构建合理的语法教学体系。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在专题讲座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法知识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着教师采用讲解、启发、点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包括这些知识点: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课改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在现阶段尤显重要。
众所周知,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仅仅依赖课本是不够的,适当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势在必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对课程资源开发资源和途径来说,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作为一位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教育课程的优越性,在教学实践中适量、合理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呢?下面,我想借此机会就我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做法与体会与广大同行做下交流。
一、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想说的是,在初中校园学习生活中,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学校里潜在的教学资源很丰富,可谓是“处处留心皆教材”。
(一)校园环境――语文学习的沃土
美丽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长廊等等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如我校的文化长廊里就张贴着很多名人励志故事、杰出校友事迹、名人名言等等,我经常鼓励学生去参观、去欣赏,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激励。比如某次教学描写校园风景命题作文时,我把校园当做大课堂,把操场变成了户外教室,让学生自主地徜徉在校园中,用自己敏锐的双眼去发现校园的美,学生热情高涨,从而很轻易地把写作变成了乐事。
(二)班级文化――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班级文化应尽显人文化、个性化、温馨的特色。我和学生一起努力,把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充分利用了起来。设有“作品角”,专门展示班上同学的优秀作文;设有“美文赏析”,鼓励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作品,供大家课下欣赏;设有“手抄报”专栏,让大家“我手抒我心”;还有后墙上“黑板报”,我则要求全员参加,按组别轮流策划、撰稿、誊写。这样,教室既是大家学习的地方,也成了大家提高语文能力、展现自我的一个重要阵地。
(三)班级图书角――丰富语文的桥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班教室里有个图书柜,图书的来源是同学们自发捐赠的。我鼓励大家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多读好书,并要求人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可摘录好词好句,可对所读的书进行点评,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让大家交流读书心得,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获益匪浅。除了自习课交流读书感受后,我还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大家进行展示,可讲述故事,可朗诵美文等,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网络资源的开发
(一)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不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且已成为一种巨大的课程资源库。教师要善于利用,既能为自己的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也可以大大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利用网络资源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了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进去,这样再进行课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老舍笔下济南特有的冬景。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辟学生阅读新途径
《课程标准》 指出:“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网络是一座无形的图书馆,平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拓阅读空间,有效增加课外阅读量,使学生通过阅读变得思想开明、心胸开阔、思维敏捷、热爱生活。我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建立个人的阅读网页,延伸语文课堂,营造语文学习氛围,进行自主学习,使语文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便于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交流和分享,获得新体验。
三、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师可抓住这一点让教材再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
(一)充分挖掘生活资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关联起来。比如,针对家长用车接送孩子,针对“光盘行动”等等,我曾组织学生开展”初中生该不该用车接送”、“对光盘行动你怎么看”等为辩题的辩论赛。赛前,我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准备资料。语文活动课上,让正反双方展开辩论,阐明观点。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充分挖掘自然资源
以我们区域为例,我们学校附近有座著名的旅游景点―――浮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浓厚,这为我的语文教学提供了非常可观的课程资源。在这方面我也花了一些心思,我利用春游、秋游机会,让同学们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去考察浮山的旅游资源,让他们出谋划策,如何为家乡的旅游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学生们能力不可小觑,课堂交流时,他们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不仅如此,他们群策群力,制定出好几份有价值的旅游规划书,获得了浮山景区管委会的认可。每次季节变换时,我便布置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去郊外捕捉不同季节的美。通过这种途径,我就很自然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有效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同时,从人教版的课本教学内容的设置看,只是在课本后面有一个“语法修辞知识要点”的附录。语法知识只是在书后的“附录部分”被提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这样的课程要求和课本设置,明确地把语法“踢出”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也导致一线语文教师对语法基本上不讲、不上。
再从初中语文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已经不被列入考试的主要内容,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繁琐的语法课。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人文性的提倡,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彻底陷入了低谷。
二、语法教学缺失的尴尬
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回避语法知识。
考试尽管不靠语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仿写等。这些并不难的知识点在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课的教学中却成了难点。因为学生一直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词、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点。面对病句修改上的一些术语往往是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从基础开始重新讲语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不讲,让学生凭语感。凭语感,学生是会改但不知错误的原因,误人子弟。
不教语法带来的弊病不仅仅是病句修改,还有很多方面。如:考试中句子的仿写,就涉及到修辞的知识;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涉及到修辞的作用;综合性学习中的对联,也离不开语法知识;文言文学习中更离不开语法知识,一个词类活用就会让学生分不清东南西北。
三、语法教学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语法?我觉得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那些过于繁琐的语法知识,过于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了解了中国汉字集声音、形象、词义于一体的特性,学生就不会因为形近、音近而写错字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学生了解了词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构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错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了修辞的用法后,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能针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对联等内容的兴趣。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并不能完全不要语法,需要的是去建构合理的初中语文语法知识体系。
四、构建合理的语法教学体系
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在专题讲座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法知识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着教师采用讲解、启发、点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包括这些知识点: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同时,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倡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活生生的语言中随文强化。
例如:可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习词性和词类活用。如《童趣》中的“捉虾蟆,鞭数十”中的“鞭”,学了词性知识后,学生就很容易知道它是名词用做动词,做“鞭打”解释。在教学中,我就根据不同的文言句子,适当的引入词类活用的现象,强化学生对实词、虚词的理解。这样既完成了语法教学,也完成了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落实。
试卷讲评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试卷讲评可帮助教师科学的分析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 教学要求,也可使学生加深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了解,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好的讲评能鼓励 和督促学生勤奋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试卷讲评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点:
一、试卷讲评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其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评讲课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试卷评讲不能“满堂灌”,它应该让学生展示多角度、多类型的思维过程,尤其应让学生暴露出典型错误的思维过程。因此,评讲应致力于研究学生,让学生来讲自己的思路,集体研究讨论,这样才可达到最佳的讲评效果。
2、验证性原则。
考试时,不少学生依靠自己积累的经验,往往凭直觉确定答案,这很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告诉学生正确对待直感,因为直感首先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上的,同时还需要一个正确的完整的思维过程,不能似是而非。光凭直感确定答案,即使确定了也必须从理性的高度去检验,这就要求学生完整地读题,不能只看了部分就妄下结论。
3、整体性原则。
试卷评讲要取得成效,不能按部就班地平推,必须对全部题目通盘考虑,针对学生答题的情况,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地进行。首先,要明确评讲的重点,这样评讲才详略适度。对重点题目要舍得花时间精力,对不重要的题目或本身有问题的要惜时如金,略讲或大刀阔斧地砍掉。其次,从班级整体上看,学生解答准确率较高的题目可略讲或不讲,课后可辅以个别讲解,这样可保证评讲重点突出。再次,从具体语境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不放过其中任何一个零部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4、激励性原则。
现代中学生学业负担较重,竞争比较激烈,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那些发挥失常或考得不理想的学生,评讲时可适当找一些客观原因,并多从正面对做得好的题目进行褒奖。否则,他们很可能会自暴自弃。同时,对评讲后暂时还不能解决的疑团,可告诉学生采取不求甚解的态度,暂时不清楚不要紧,以后会逐渐弄清的。这样既能减轻学生因疑惑不解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又能保持他们学习的活力与信心。
二、初中语文试卷讲评的策略
1、做好讲评课前的准备工作。
讲评试卷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而要针对性地讲解,就必须广泛收集信息,仔细分析试卷。因此,在讲评课前要完成以下三项工作:
1)、科学分析,评价试卷。
针对中考方案的新变化,面对如此繁多的各类模拟试题。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试题,分析试卷。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分析新课改精神如何在试题中体现的,理解试卷是如何将新课改与中考相对接的。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新中考精神,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新中考的变化。
2)、归类分析,找出症结所在。
事实表明,造成学生考试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审题、书写、语言表达、知识积累等因素。通过找出错误的症结,分析何种语文能力需要加强,学生需要何种帮助,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有典型错误或优点的同学名字应作记载,利于课堂上双向多向交流。因此,根据试卷的内容、特点和考试结果,对试卷进行归类分析是必要的。
3、归纳整理,制定讲评教案。
在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明确考点要求,确定讲评目的;还要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不出错或少出错,措施如何。对那些大部分学生都答错的题目,在讲评时要精讲、讲深、讲透,必要时,还要加以拓展、引申,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2、课堂三讲
(1)讲错因
将学生错误率较高的、疏漏的选项列举出来,供大家讨论。然后,投影或板书学生答题中错误的或不准确的叙述,由学生自己给予评价。
(2)讲思路
学生试卷上反映出的某些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或不理解问题的本质,导致做题时不够灵活,或者根本没有思路。通过读题,找出关键词,打开突破口,联系相关知识,组织语言,写出标准的答案。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对解题思路的讲解,应突出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让学生注意抓住问题的本质,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讲拓展
不能就题论题,可从试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出发,变换设问方式,改变题设条件或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和拓展,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同时也是避免题海战术的良策。
3、灵活采用类讲、普讲、查讲的方法
1)、类讲。
讲者先根据考卷得分情况,就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的程度进行归类整理,计算出失分率,然后根据失分的轻重排出讲评顺序,在认真分析失分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式讲解。讲评时,要根据学生出错的原因,或讲解方法,或讲破题思路,或强化类似训练……
2)、普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13-01
初中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变化最多、分量最重的部分。特别是在当今,在改革教育体系之后,跟阅读改革有关联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以及怎样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语文阅读能力是一种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它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能力和信息接收能力。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人们经常需要阅读自己所获得的一些信息内容,比如,在看杂志的时候,在和别人签合约的时候,都要求进行分析和阅读。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与工作当中,阅读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为了让初中学生尽快地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工作环境,语文教师需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怎样更加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对语文教学的专业化、系统化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人们已经普遍关注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相关性等。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给广大的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2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初中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他们比较贪玩。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应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而要使语文阅读教学充满趣味性,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调和乏味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除此之外,初中生的想象力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初中生的思维格式化,甚至扼杀了初中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想象力,这也是新的教学理念所提倡的。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为核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而非由教师一人来完成整个教学的过程。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有效的预习
学生最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有效的预习。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常常不重视预习。这是因为预习是比空泛的,缺少实质性的内容, 而且教师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也显得比较困难,使得很多学生放弃了预习。倘若学生不能够及时有效地预习, 那么当教师实施教学的时候,学生就会显得比较迷茫,更谈不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了。有效的预习是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通常的情况下,教师可通过布置读后感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比如,在阅读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提问:“同学们,你们比较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内容?”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更加有效地训练学生处理与表达文字的能力。
3.2创设情境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能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针对一些课文当中不容易理解的文字, 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授《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入学初期的心境, 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可创设一个开学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考入北大之后的那种心情,使学生根据作者的誓言,去感受作者的心境,使学生能够理解北大学生纯洁、敏感、专注,言谈清新自由、生机勃勃、犀利机智的特点,体会到作者所说的“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的真正内涵。教师通过创设这种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准确、迅速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心声,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3合作竞争
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学习,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缺少合作学习的浓厚氛围。学生在学校学习,跟年龄相仿的同学一起合作和竞争,这是教师的教学所不能取代的。在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年龄都是相仿的,这就使学生之间容易交流与沟通,能够产生共鸣。特别是对独生子女来讲,在班级当中加强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以诗词教学为例,诗词常常是不容易理解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导学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竞争来增加理解的深度。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论语》的时候,可以让各个小组进行表演与朗读,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就可让一名学生进行阅读,两名学生进行拥抱来表达。当然,这还不够全面,教师需要针对不一样的情况应用其他的方式指导小组之间进行合作竞争。
总之,知识在于不断地积累,阅读需要不断地坚持。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实施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再加之教师民主的教学观念,就可以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