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金融市场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金融市场信用缺失反映出了其市场交易的特殊性,从民法学的角度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期待权的特殊性
权利为可以享受特定利益之法律实力,通常所说的权利大多为确定的既得权利,权利人现时即可享受某种法律上的特定利益,被称为既得权。但也有很多权利并非能完全地现时享有,须待特定事什的发生或一定时问的经过,权利人才可以完全行使其权利并享受特定的利益,此类权利则被称为期待权。我国《合同法》在总则lf1对附条件和附期限合同予以详细规定:在分则的买卖合同部分确立了所有权保留的法律制度,从而大大拓展了期待权的生存空间。期待权的构成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是对未来取得某种完整权利的期待,二足已经具备取得权利的部分条件。
对于期待权的类型,不同的学者有不列的观点,暂且不去细究。从金融市场的各项交易合同中,包含着大量的期待权。例如:存款储蓄合同中,存款人对于利息的债权:贷款合同中,银行对于贷款人H口将支付的利息的债权;债券交易中,持有者对债券利息的债权。这些属于由既存债权产生的将来债权。股票交易,持有者对于行情看涨时取得分红的权利或者转让后取得差价的权利;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对于在发生保险事故时的保险金取得权。这些则是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权利。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合同中存在大量的期待权,与金融市场上的信用缺失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看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格式化的合同中所约定的是投资者的期待权。这种期待权一方面反映了金融市场的融资特性,一方面又赋予投资者相当的信用风险。因为期待利益的实现必须以一定条件为前提:即投资的收益性。投资收益性可以说是一个具有结果性的条件,这个结果性条件的发生依赖于筹资者大量的经营活动。正是由于条件产生的复杂性,为筹资者的违背信用提供了相当大的操纵空间。这便是信用缺失问题的解释之…。再来看看保险市场。保险合同etl受益人对于保险金取得权的前提性条件是发生约定的保险事故。不论是财产还是人身,都是与受益人密切相关,或为其所有,或是其本人、家属。无论人与物都与保险公司无必然联系。因此,他们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真实性、损失的大小在保险公司获知前都悉数由受益人了解。受益人或者投保人的信用就成了维系合同的唯一动力。那么从白利的角度出发,发生信用缺失就不难理解了。由此可见,期待权的大量存在与金融市场上的信用缺失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财产权的模糊性
我国的金融市场一直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财产权的模糊性是国有财产权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消费函数理论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房地产、股票等财富与消费的关系。然而,很多经济现象无法仅仅从经济学自身角度得到解释,比如房价上涨往往得不到基本经济面的支持,股价上涨严重脱离公司价值。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决策科学与金融学、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金融市场,克服了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弊端。行为金融学能够很好的从消费者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对房价变动影响消费的财富效应进行解释。
一、预期理论
与理性人假说不同,西蒙(Simon,1955)认识到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和判断决策的主观偏差。基于此,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1979)对冯.诺依曼(VonNeuman)和摩根斯特恩(Morgenstern,1944)年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论进行了修改,提出新的决策理论——预期理论。预期理论用值函数v(x)和决策权重函数π(p)代替了期望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u(x)和概率P。
期望效用理论的最优决策函数为:
maxE(A)
S.T.E(A)=ΣPiU(xi)(1)
预期理论的最优决策函数为:
maxE(A)
S.TE(A)=Σπ(Pi)v(xi)(2)
式(1),(2)中,E(A)为效用值;
u(x)为效用函数,P为概率;
v(x)是决策者对x的心理效用函数;
π(p)是决策者对客观概率的权重函数;
值函数v(x)的特征在于,在获利区值函数为凹函数,即当x>0,v″(x)≤0;在损失区值函数为凸函数,即x<0,v″(x)≥0。值函数如图1。
值函数的特征解释了房地产价格变动正负效应对消费、国民经济的影响。消费的增加或减少不完全取决于当期财
富价值,还取决于对未来财富增加的预期。当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时,人们基于过去价格的上涨产生房价进一步上涨的预期,未来收益的增加将刺激现期消费支出的增加。而房价下跌会加重他们的悲观情绪,从而减少当期消费。预期理论的值函数特征更能解释房地产价格上涨和下跌对消费的不同影响,即房价上涨的正财富效应小于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特沃斯基(Tversky)和卡尼曼(Kahneman)把房价正负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归因于,人们对于亏损的沮丧程度往往超过同等盈利带来的快乐。
二、财富幻觉和影子财富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1928)提出货币幻觉,指出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作出反映,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人们往往根据名义货币额的增加而增加消费支出,从而产生财富效应。房地产具有居住和投资的双重属性,当房屋被用于投资时,房屋具有虚拟性质。房屋的预期价值就是“影子财富”,当预期房价进一步上升时,投资者的这种财富就增加。但只有将房屋变现后,才能得到实际上的财富。影子财富与实际财富的差额称作“财富幻觉”。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仅取决于劳动收入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还取决于对资产增值的预期。而货币、股票和房地产是居民最重要的三种资产(托宾Tobin,2000)。因此,房地产资产增值的预期越高,则影子财富或财富幻觉就越多,当期消费支出就越多,消费的增加刺激需求的增长,房价上涨的预期进一步增强。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房价预期下跌,居民的影子财富缩水,由于财富幻觉的作用,居民消费支出减少,消费的减少导致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房价下跌的预期进一步增强。
图2形象的描绘了财富幻觉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假设供给曲线S固定,初始的需求曲线为D0,相应的价格水平为P0,消费为Q0。当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比如降低利率,或者直接增加银行信贷,消费曲线外移至D1,此时消费为Q1。需求曲线的外移使得一般物价水平增加,同时增强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预期,已拥有住房者或者投资者的住房价值将增加,基于财富幻觉,需求曲线再次外移至D2,相应的消费为Q2。则(Q2-Q1)为财富幻觉引起的消费增加额。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来分析房地产价格降低引起的财富缩水的幻觉导致的消费减少(如图3)。房价的降低通过财富幻觉引起消费降低(Y1-Y2)。
三、过度反应、过度自信
“过度反应”描述的是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映上出现非理性偏差,从而产生对信息权衡过重,行为过激的现象。德邦特(Debondt)和塞勒(Thaler,1985)系统地提出了“过度反应”假说,认为“过度反应”是和贝叶斯规则“恰当反应”相对而言的。针对贝叶斯规则中投资者完全理性,对信息理解的一致性、无偏性,“过度反应”认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非理性,对信息反应情绪化,易产生过度反应,导致估价的过高或过低。卡尼曼(Kahneman)和特维斯基(Tversky,1974)提出代表性启发式思维对过度反应进行了解释,当一客体具有的显著性特征可以代表或类似所想象的某一范畴的特征时,则它易被判断属于该范畴,人们过分强调了这种显著特征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它属于其他潜在范畴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反应过度。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期能力表现出过分的自信。丹尼尔(Daniel)、郝舒拉发(Hirshleifer)和萨博拉曼亚(Subrahmanyam,1998)将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定义为高估他的私人信号而不是公开信号的精确性。根据本(Ben,1965)的归因理论,人们倾向于把过去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失败归罪于外界因素。当市场走势与投资者的私人信息一致时,投资者的信心将会膨胀,而当市场走势与投资者的私人信息矛盾时,投资者的信心并不是等量地减少,因为他们倾向于将这种结果归因于客观原因。
当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与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吻合时,往往导致投资者的信心膨胀,因为过去房价的走势进一步提高了房价上涨的预期。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以及过度反应往往把房地产名义财富增长当作实际增长,把房地产财富增长当作永久收入增长,从而扩大消费支出。
四、从众心理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不能做出完全独立的判断,当大部分人都做出相同判断时,行为主体认为这个结论很可能是正确的,所以也做出相同的判断①。这种行为称为从众行为,或羊群行为。凯恩斯(Keynes,1934)在指出:投资收益日复一日的波动中,显然存在着某种莫名的群体偏激,甚至是一种荒谬的情绪在影响整个市场的行为。费斯汀格(Festinger,1957)在描述从众行为时指出,当遇到冲突时,我们的思想会潜意识地剔除那些与整体关联性最弱的看法,不自觉地寻求平衡。
在房价的持续上涨或下跌过程中,如果多数投资者是理性的,彼此相互独立,那么正确或错误的思想对房价造成的影响将可能彼此相互抵消,其结果不会导致房价的暴涨暴跌。然而更经常的情况是,大多数投资者在房价持续上涨或下跌过程中失去理性,有限的能力和特定的行为极易产生盲目的从众行为,导致过度狂热或恐慌情绪,从而追涨或杀跌。从众行为还可能导致消费领域的财富效应,房价的上涨使住房投资者的收益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根据位置消费理论,人们不仅追求绝对消费量的大小,更注重自己的相对消费地位,住房投资者由于房价上涨增加消费支出往往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②,即使他们的收入没有增加,从而产生正的财富效应。当房价下跌时,投资住房者消费支出的减少可能引起其他消费者消费支出的减少,从而产生负的财富效应。
行为金融学从上述角度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主观因素和心理因素,这只是解释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视角之一。应该看到,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房地产市场规模、房地产市场投资者结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制度。完善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人们对房地产投资收益的合理预期,从而持续发挥房地产财富效应对消费、经济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Simon.Abehavioralmodelofrationalchoice[J].QuarterlyJounalofEconomics,1955,69(1):99-118.
[2]蒋胜,黄迪.从行为金融学角度诠释股市财富效应[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43-47
[3]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6-90
看一下盘口情况,两市低开,上证指数开盘3069.39点,下跌6.29点,两市竞价能量23.7亿,成交量比上个交易日缩小,两市上涨660家,平盘769家,下跌1648家。
股票市场行情走势的专家分析论文范文二:
今日股市早评】:
昨日沪深两市早盘低开,随后反弹至20日均线受阻回落,午后沪指及中小创指均持续下挫,尽管盘中也有个别雄安概念股欲挽救市场人气,但终究功亏一篑,次新股板块成为市场杀跌的重灾区,盘面上雄安、可燃冰、苹果等近期活跃的题材板块分化较大,人气涣散,次新股板块短期亏钱效应的加大蔓延到其他热点题材板块,影响了资金做多热情,短期市场也进入震荡企稳的阶段,两市昨日振幅加大,沪指连续三个交易日没有站上年线,指数整体处于底部区域,短期继续维持底部震荡整理概率较大,预计沪指今日弱势震荡,沪指支撑3050 压力3100。
股票市场行情走势的专家分析论文范文三:
2.教师要完成从讲授者向设计师、组织者、总结者角色的转变
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做周密的策划和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对案例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在对案例进行认真甄选的基础上,要吃透教学内容和案例,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体现教学目标与要求,要具备一定的难度与广度,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如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可以让学生思考以索罗斯为首的金融投机者通过哪些途径使得泰铢贬值,中国与周边国家受到的影响,这样一方面学生对衍生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从国家的角度,深入认识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如何有效防范。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起着组织者的角色,首先,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可以采用班级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金融市场理论对案例进行讨论并深入分析,启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案例讨论多数情况下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作为组织者,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恰当简短的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对学生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是对学生的反驳,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之,作为组织者,教师要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要对讨论及案例进行简短总结,首先,对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要把讨论结果进行概括,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其次,对案例进行简单分析,提出案例中的关键点,指出涉及到的理论内容,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案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合理分配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课时
案例教学是辅助理论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够更加深入掌握理论知识。而传统的理论教学有固有的优势,连贯性强,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论的介绍离不开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因此,在课时分配上,不能重案例轻理论,也不能轻理论重案例,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课时,引用案例不能过度,不必对所有的理论内容进行案例分析,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接受能力、金融市场实际,选择性地选取教学内容进行案例分析。
4.重视案例库的建设
在金融市场学的案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实现可持续开展,需要建立金融市场学案例库,案例库是优质案例的来源,是金融市场案例教学强大的支持系统。案例的收集和撰写要消耗人力、物力、财力,需要较长周期,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需要学院划拨经费进行案例库的建设,组成团队编制案例,国际知名的案例库无不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案例库的建设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案例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涉及案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设计问题、提供分析路径、考核方式;(2)制定案例库编写规范,包括案例数量、编写规范;(3)案例库成果的取得,包括金融市场学完整的教学案例库、完整的教案PPT等所有教学媒体资料及与案例库建设、应用相关的公开发表的论文1-2篇;(4)案例库维护,要及时对案例进行修改和更新,设定更新周期,以体现案例的时效性。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合格金融投资者的基础,除了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应用、统计学等公共基础课外,要获得扎实的金融投资理论功底还需要学习货币金融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会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理财学、保险学、公司金融、投资学、财务管理、期货期权、投资银行学、投资基金管理、投资行为学等专业课。近年来,金融市场朝着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推出的步伐加快,需要具备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产品定价能力的人才,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应向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分析、金融数学、算法交易等课程延伸。
(二)“理性投资”导向下的教学内容侧重点
要培养合格投资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客观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具备对不同的观点和纷繁复杂的经济金融现象的思辨能力,并在课堂中展开讨论,让真理在辩论过程中得以呈现,使学生掌握理性思考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教师应立足于以下两个导向和两个侧重点,把握分析金融投资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方法:1.投资导向正确理解“投资”的概念对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至关重要。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获得预期收益的行为。在投资过程中,经济主体为了获得未来的预期收益,需预先垫付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从该定义可知,首先,“投资”需要投入一定价值量的资产,可以是货币形式或是实物形式;其次,从投入到产出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再次,既然投资有时间跨度,那么就意味着投资者要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如通胀风险、信用风险等,其要求的投资回报除弥补资金的时间价值外还应能补偿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最后,投资要求保本并取得回报,即获得更多的未来现金流。一般情况下,比较投资与投机的不同,可以从资金投入者所期望的变现时间进行区分。2.理财导向理财是指个人及经济组织在某一时间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现金流状况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行为。由此可见,理财并不是急功近利地将投资的目光局限于短期回报。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理财是对不同人生阶段的现金流状况进行合理安排,而对一些经济组织,如养老基金而言,则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资金进出的合理配置和风险控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理财规划师的职业应运而生,许多金融专业的学生将选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投资规划、保险服务等与理财相关的职业。因此,金融投资的教学内容需要从维护家庭稳定、社会保障、国家安全的角度谈投资问题,树立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恪守“信托责任”的要义,为社会的每个家庭和个人未来的财务安全提供保障性的金融服务。3.投资风险的回避随着财产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增加,金融服务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加强,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轻则导致社会财富重新分配,重则引发巨额财富转移和消失,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特别是金融受杠杆化潮流驱动的今天,银行家们为了获得高额的收益,不惜创设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以高额的回报为诱饵,向不知情的投资人推销,为未来风险的爆发埋下隐患。当高杠杆的金融衍生产品与资本的无国界流动相结合,金融风险得以如同瘟疫一般扩散和蔓延,一旦风险集中爆发,将裹挟实体经济迅速地步入衰退。在金融市场上,高收益与高风险如影随形、相伴而生,因此,金融投资的教学应从分散转移风险、化解危机的角度研究金融产品的投资价值,不应一味地以利益为导向,不顾社会的道德与责任,对金融产品的赚钱效应顶礼膜拜。4.引导对金融创新的理性认知金融创新的动力源自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规避金融管制。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它满足了社会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着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但另一方面,金融创新产品又具有杠杆率高、交易链条长的特点,普通投资者在被其潜在的高收益所诱惑的同时,很难对其复杂的风险构成进行有效分析。如果缺乏“理性投资”理念的引导,忽视风险控制,盲目追逐高回报,在利益的驱动下,金融创新很可能演变成为一些金融机构向普罗大众圈钱的手段。由MBS、CDO减值到CDS违约导致的美国信贷市场风险失控,进而引发金融风险火烧连营的次贷危机,说明了对金融创新理性认知的重要性。由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主动加强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开阔视野,关注金融创新活动的发展与变化,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研究在我国效率较低的金融体系下进行金融创新的适度性。
(三)教学内容中需加强“理性投资”理念的培养
培养选择恰当方法进行投资的理念(1)合理地分散投资的理念金融投资理论表明,分散投资可以降低乃至回避非系统性风险,即“要把鸡蛋放在几个结实的篮子中”。在实际投资过程中,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要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及所拥有资金量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如果个人投资者资金量是5万元~10万元,投资于3只左右的股票较为合适;如果资金是100万元以上,股票的种类应该是10只以上。而且投资的股票不能都同属于一个行业,否则达不到分散投资的效果。规模较大的基金更是投资于几十上百种不同的证券,并且法律还会对其单一投资对象的持有量进行限制,以控制风险。合理的分散投资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并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一旦发生风险也不至于“全军覆没”。(2)投资于合理价位的理念掌握基本的估值方法,了解不同行业的估值特点。如在股票市场中,20倍市盈率,3倍市净率的标准在很多行业里可作为衡量投资价值的简易标准,但在某些行业并不适用,如钢铁行业等。因此投资技巧需要根据行业不同、公司规模大小及业绩成长能力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投资者根据价值投资分析方法选定投资对象之后,可在合理估值范围内将资金投入。但此时,如果市场出现价格进一步低于价值的情况,即便账面上出现亏损也要勇于把握买进的机会。本杰明•格雷厄姆说过:“投资者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应该欢迎熊市,因为它会把股价拉回到低位”。如果投资过程中运气较好,买进股票很快出现上涨,不应太过乐观追涨再买,此时应细心观察,暂时停止买进行为,及时收集信息,对上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形势有变,所买进股票不再具有投资价值时,则应立即卖出。理性投资就是本着“宁可错过也不要做错”的原则,在不同行业中寻找还没出现上涨,估值合理的股票进行投资。学会控制投资当中的浮躁情绪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投机氛围浓重,但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亏损抛售、认赔出局不是必须的,有价值的投资对象在价格被低估的时候仍然可以长期持有等待其价值回归。本杰明•格雷厄姆认为:“高智商或高学历,并不足以使投资者变得聪明,在投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合适的心智与情绪,避免陷入市场的非理性狂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指导学生对金融产品投资价值分析方法的学习与投资效果的追踪,让学生更多地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关注金融工具的实际价值,在价值分析基础上进行投资决策,认识到无论是市场犯错还是自己失误,都没有必要过于百感交集,市场缺乏的永远不是机会而是耐心,从而增强学生在投机盛行的市场中克服浮躁情绪的能力,培养理性投资的心性。
二“、理性投资”导向下的教学实践改革
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仅凭课本阅读、死记硬背,必须亲身体验和实践,特别是对“金融投资学”的学习。因此,有必要进行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专家讲坛——学术研究这几个环节增强对“理性投资”理念重要性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能力。
(一)利用金融综合实验室培养“理性投资”的实战能力
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一次投资失误很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金融从业者的理性投资的经验不应留待从业生涯中磨练与积累。随着软件开发水平的提高和仿真技术手段的应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和教学应用软件,对尚未步入职场的学生进行“理性投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结合《国际金融》、《证券投资》、《期货与期权》、《金融工程》、《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充分利用金融综合实验室所提供的软、硬件教学资源环境,开展证券期货交易模拟、外汇交易模拟、银行经营实务模拟等实训活动,让学生对不同金融产品的市场行情、交易情况以及价格变化规律有一个总体认识,系统演练组合投资、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升其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实战能力。
(二)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对“理性投资”的认知水平
实习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跟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塑造和提高学生对“理性投资”理念认知水平的必经阶段。校企联合设立实习基地,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他们参与到实际部门的投资项目评估与投资组合管理过程当中,通过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来验证“理性投资”方法的可靠性。另外,学校可以配合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实习基地的建设,请金融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士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企业文化、部门机构设置、管理理念、职业操守,让学生了解金融投资管理对专业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为将来步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聘请金融从业专家讲授“理性投资”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高校“象牙塔”式的教学,还应加强与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业务机构的沟通与联络,聘请经验丰富的金融专业人士,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公司的经理、财务总监、行长等到校开辟专家讲坛,通过他们丰富的从业经历和生动的案例,向学生传达理性投资与风险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及时了解金融创新发展的最新进程和金融监管存在的纰漏,从战略的高度和实际操作层面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难点与对策,从而加强对“理性投资”理念重要性的认识。
关键词:金融工程 金融市场 金融创新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不断发展,各国金融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创新在各个国家的发展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到20世纪90年代,金融工程技术开始被大量的运用于解决日益复杂的金融问题。金融工程的日益流行对金融市场效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金融市场效率的高低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和制约因素。因此,发展金融工程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金融工程和金融市场效率的概念
(一)金融工程的涵义
金融工程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独立于金融学的其他分支学科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它属于金融创新,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在金融工程发展史上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金融学教授约翰•芬纳蒂(JhonFinnerty),他将金融工程定义为:金融工程就是资本市场参与者运用现代金融经济理论和现代数学分析原理、工具和方法的基础上为金融市场参与者发现金融资产价格和规避风险,挖掘新的金融机会,以实现投资者新预期的经济目的,增进金融市场效率和保持金融秩序稳定的一项应用性的技术工程。同时其将金融工程的研究范围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包括: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新型金融方法的开发与设计;提供解决某些金融问题的方案。
金融工程作为20世纪70代金融管制放松的产物,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直接促进金融衍生工具和各种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发展,使金融业发生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从CDO和CDS这两个金融衍生品10年间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相当迅速(见图1)。
总的来说,金融工程就是运用金融市场上现有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发展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为需求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产品,实现预期目的。
(二)金融市场效率的涵义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就一定要完善金融市场的发展,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尤其是我国资金短缺金融市场发展很不完善,相关制度还很不健全,应当更加重视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市场的结构和相关机制,保证市场可以在一个高效率的水平上运行,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可以更加成熟,免受到外来金融机构的强大冲击。
市场是提供资源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场所。在市场中依靠价格信息,引领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并实现资源的配置,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可以帮助社会资源实现最佳的配置。金融市场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市场,它的效率是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度。一方面包括金融市场以最低的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包括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从金融市场内外运用资金的角度可以把金融市场效率分为内在效率和外在效率。内在效率是指金融市场的交易营运效率,即金融市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交易成本为投资者完成一笔交易。它反映了金融市场的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效率。外在效率是指金融市场的资金分配效率,即金融市场上金融商品的价格是否可以根据有关的信息迅速、及时地作出反映。它反映了金融市场调节和分配资金的效率。
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效率的关系
金融工程的产生是金融市场交易对于更高市场效率不断追求的产物,反映了市场追求效率的内在要求。金融工程与金融市场效率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金融市场的需求
金融工程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主要有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主体内在需求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进步等,但从本质上来看都是金融市场追求高效率的内在要求。
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超出金融市场能力的需求,特别是在追逐利益和防范风险的过程中这种需求更是突出。而一旦产生这些市场没有办法满足的投资需求时,市场参与者的经济活动就很难顺畅进行下去,而这无疑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效率。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金融机构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不断开发出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在满足不同参与者交易要求的情况下,也推动了金融产业的向前发展。同时由于有了满易者需求的金融产品使其经济活动可以顺利进行,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二)金融工程的促进
首先,运用金融工程方法创造出的金融产品极大地丰富了金融市场交易,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运用金融工程创新的金融工具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在合约的性质、期限、支付要求等方面各有特点,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不仅丰富了个人投资者的选择,为他们构建个性、有效的投资组合,壮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和发展,同时,金融机构运用金融工程方法推出的多种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比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降低了融资成本。
其次,运用金融工程方法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金融机构运用金融工程的技术方法大量的创造出新型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等提高了交易者的满足程度,进而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和运作效率。
最后,运用金融工程方法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投融资的便利程度,其在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上满足市场上不同金融主体的需求,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大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金融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在追求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推动了金融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而金融工程的不断创新从某些方面促进了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因此金融工程的发展与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发展金融工程并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效率无论是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是与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相比,都有着明显而巨大的不足。从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金融市场组织管理能力偏低、投机性较强、抗风险能力偏低,市场价格的形成缺乏合理性且无稳定均衡的内在作用力。从金融市场对经济的作用效率来看,目前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因此运用金融工程的方法,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运用金融工程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策略
推动金融工程的发展从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国应当在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事业建设,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大幅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在分析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充分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运用金融工程方法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经验,同时要大力发展自主创新,使我国的金融工程的发展更加适用于我国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宏观上来看,我国应该在大力发展现货市场的同时推进金融衍生品的开发与使用,运用金融工程的相关方法设计新型金融工具和融资方法。由于一国金融市场对经济的贡献主要来源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工具,丰富投资者的选择,使投资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寻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有效的资产组合,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二)运用金融工程方法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具体措施
金融工程其核心在于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创造性地解决相关问题,进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首先,已有工具的发展和应用。我国要尽可能地利用金融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商品运用金融工程的思想,通过资产组合来使其尽可能满足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需求,可以使交易及时迅速地进行,或者把某些基础的金融工具创造性地应用到新的领域,继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其次,新型金融工具的开发创造,如金融工具多元化、灵活化。根据不同投资者的要求,设计符合其要求的各项金融工具,由于其新颖灵活,一般在金融市场上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同时可以适应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因此交易的成功率较高,金融市场的交易比较顺畅,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再次,通过金融工程的创新不仅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型金融产品和融资技术,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技术的改进,从而使金融中介机构组织形式上发生改变,传统的金融格局被打破,金融业务日趋综合化、全面化,这样就可以大大缩减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之间处理业务之间的摩擦,进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最后,通过金融工程业务的不断发展,迫使政府修改相应的法令、政策,放宽金融行政管制,进一步提出阻碍金融市场顺畅运行的不利因素,从而增强金融市场的效率。同时,政策法令的修改、金融管制的放开,又进一步鼓励和推动了金融创新,从而加快金融工程业务的发展。
(三)金融工程对金融市场效率提高的作用表现
第一,规避风险。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以及各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导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剧烈波动使得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面临着随时随地存在的风险,且规模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导致金融市场的效率普遍较低。于是在各国的金融市场上普遍产生了规避风险的需求,而运用金融工程方法所创新出来的金融产品极大地满足了投资者的这种需求。一个效率很低的市场上,由于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分散转移风险的职能,可能会导致风险的积聚和集中爆发,最终导致金融危机产生。
第二,缓解信息的不对称,降低交易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对金融资产在市场上的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严重的干扰了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使金融市场的效率低下。而金融工程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通过设计整套的相关机制,让外部投资者可以通过这种机制了解内部信息,以达到信息的对称,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
第三,增加流动性。金融市场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帮助金融资产持有者将其资产出售、变现。流动性越高,金融资产就越安全,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也与其成正比。正常情况下金融市场越不稳定,资产持有者对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就越高。运用金融工程方法创新出的许多金融产品和交易机制,初衷就是为了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使金融资产持有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其变现,进而能够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参考文献:
1.霍文文.金融市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徐艳.金融伦理与金融市场效率:[博士后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6
3.管涓.发展金融工程,提高金融效率.肇庆学院学报,2001.3
4.王广谦.金融市场效率的衡量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点选择.金融研究,1996,2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 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 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 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 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论文摘要:在金融学专业,投资学是兼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如何设置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会使得教学效果迥然不同。本文从投资学应该重点讲授的内容、投资学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模拟投资组合来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论述了投资学课程在有效安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如何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内许多学者可能为了跟研究实物投资的投资经济学区别开来,将金融学专业的投资学课程称为证券投资学(比如,吴晓求,2006,等),但是,根据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的建议,本科层次的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可以包括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中介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投资学10门,可见该学科组使用了投资学这一名称。国外一般都其称为Investment(投资学),比如,Williams F. Sharpe et al.(2001)、滋维·博迪等人的《投资学》。结合国内外的情况,以免误解,我们认为应该统一名称为投资学。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国内投资学教学大纲一般讲授的内容包括证券投资工具与证券市场运作、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四大部分。从国外投资学教材来看,比如滋维·博迪等人的《投资学》也包括四大内容:证券市场与工具的介绍、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证券的估值和资产组合的业绩评价与管理。大体上看,国内与国外的教学内容差异不大,但是,如何设置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会使得教学效果迥然不同。以滋维·博迪等人编写的投资学教材来看,要用两个学期才能讲完,并且要突出重点,才能讲好。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1.像证券投资工具与证券市场运作这些内容只需适当提及即可,因为像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中介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保险学、公司财务、金融工程等课程都会涉及相关内容。
2.技术分析的内容必须讲,让学生明白投资管理不只是有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但是,讲授的课时不用太多,适当介绍即可,因为本来技术分析的内容繁多复杂,而且在实际应用时,五花八门,各有其道,也就是技术分析本身并无统一的框架。另外,技术分析知识的难度比投资组合理论要容易许多,可向学生推荐基本参考书,比如,罗伯特.D.爱德华、约翰·迈吉和巴塞提编写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等,让学生自学。
3.均值方差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期权定价公式等理论是现代金融研究的基础理论,也是投资学的基础理论。只有理解了这些理论,才能说投资的基石是坚固的。以这些基本原理为中心,建立一个框架将内容串起来,其后的证券估值和资产组合管理也要统一于这些理论的指导。这些理论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理解这些理论对于本科学生来说,面临经济学基础理论、数学以及资本市场的理解等方面的挑战,但是,诚如博迪等人(2006)所说,可以尽量去掉不必要的数学和技术性细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直觉,这种直觉可以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面对新的观念和挑战。
4.来自资本市场的数据与案例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认识。采用国内,还是国外的?国内许多老师认为,课程应该更多关注国内证券市场发生的事情(比如,初昌雄,2008,等)。在本人看来,这诚然没错,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作为新兴市场,日新月异,许多经验事实不具有规律性,耶鲁大学教授希勒在《非理性繁荣》强调,即使像美国证券市场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市场许多统计规律与发现是否将来还可靠还是值得商榷。因此,在讲授时,国内与国外的援例不可偏废,应更偏向于国外市场。
二、投资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对于金融学专业来说,学习投资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为个人或机构增加财富,而该课程又是集金融学大成之学科,一门综合性学科。投资学最好是在公司财务、金融工程、计量经济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等课程之后开设,因为宏观经济分析和公司财务分析是股票估值的基本功;微观经济学是投资学理论的基石;金融工程的部分基础理论与投资学相同;计量经济学是资产组合管理与分析的基本工具。没有这些基础课程的支撑,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增大,教学效果下降。
三、教学与自学
投资学理论性强,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如果只是学习投资学的教材,而不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恐怕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课外自学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1.投资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投资学的基础理论比较抽象,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伯恩斯坦的《投资革命》和其续集《投资新革命》等可读性强的介绍资本市场理论的书籍,它们将投资学高深的理论如何应用于投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以通俗读物的写作方式,用学者的严谨论证,向读者阐述了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演化机理。伯顿·麦基尔的《漫步华尔街》从理论的高度通俗地讲解了应如何进行投资。
2.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前人的经验总结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观摩和借鉴的捷径。这些经典书目包括:
一是投资大师的传记。像爱德温·李费佛(美)的《股票作手回忆录》是20世纪初最著名的股票与期货的投资者——李费佛的自传,数十年来一代又一资人的必读书,甚至被称为华尔街的投资圣经。罗杰·洛文斯坦的《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是关于巴菲特的传记,但是,要真正了解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与技巧,还需阅读小罗伯特·海格士多姆的《沃伦·巴菲特之路》、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罗伯特·哈格斯特朗的《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等。
二是投资技巧。像菲利普·费舍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和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聪明的投资人)》是巴菲特称为老师所写的书,提出了诸多一直被投资者采用的标准与原则。彼得·林奇等人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为怎样挑选股票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技巧。威廉·欧奈尔的《笑傲股市》提出的CANSLIM方法非常适合跟踪当前股市热点,进行短线投资,学生容易学以致用。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晦涩难懂,却是把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利器。杰克·茨威格的《华尔街点金人(新金融怪杰)》采访了市场上超级交易员与成功的投资家,介绍了他们成功的经验。
三是介绍历史上著名的投机热潮。像加尔布雷思的《1929年大崩盘》介绍了美国的股市大崩盘。查尔斯·马凯和约瑟夫·德·拉·维加的《投机与骗局》包含了两部书:查尔斯·马凯的《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和约瑟夫·德·拉·维加的《困惑之惑》,前者描绘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和荷兰郁金香热潮的在繁荣与崩溃过程中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后者以对话的形式描述了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场的运作。 四、学习与实践
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在学习投资学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并未接触过资本市场,通过模拟实践,就可以给他们补上这一课。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以让学生挑选三只深沪交易所交易的证券构成模拟投资组合,每两周可以替换一次。上课时学生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经验交流,老师点评,期末学生根据投资组合管理理论与方法对自己的组合业绩进行评价,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认识,提高应用能力。最终组合成绩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主要参考。大部分学生经过两学期的投资学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既能掌握现代的投资学理论与基本框架,也初步具备了进行投资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爱德温·李费佛:股票作手回忆录[M].海南出版社,1999年12月
[2]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投资指南(聪明的投资人)[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3]彼得·伯恩斯坦:投资革命:源自象牙塔的华尔街理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8月
[4]彼得·伯恩斯坦:投资新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
[5]彼得·林奇 约翰·罗瑟查尔德: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v.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
[6]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7]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
[8]初昌雄: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
[9]查尔斯·马凯和约瑟夫·德·拉·维加:投机与骗局[M].海南出版社,2000年5月
[10]菲利普.A.费舍:怎样选择成长股[M].海南出版社,1999年10月
[11]加尔布雷思:1929年大崩盘[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2]杰克·茨威格:华尔街点金人(新金融怪杰).西苑出版社,2003年1月
[13]罗伯特.D.爱德华 约翰.迈吉 巴塞提:股市趋势技术分析[M].东方出版社,1997年2月
[14]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
[15]罗杰·洛文斯坦: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M].海南出版社,1997年10月
[16]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M].海南出版社,1999年4月
[17]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M].股份公司教程,2004年1月
[18]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19]威廉.欧奈尔:笑傲股市(第三版) [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
[20]Williams F. SharpeGordon J. Alexander:Investment(影印本)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在对国外金融学专业发展趋势和全国尤其是天津市金融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产业金融人才短缺和学生综合能力、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自2004年以来本专业依托已有的基础和优势,积极汲取多种外部资源,构建动 分别融入第一、二、三课堂(第一课堂,学校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内组织的以系统传授某一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和课堂实验教学活动;第二课堂,在校内组织学生实训、科研活动、学术报告、学科竞赛和自主实验等活动;第三课堂,在校外进行的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计划内、外教育活动),逐渐形成了多元聚合的产业金融人才培养的“大课堂”体系,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针对第一、二、三课堂割裂,各自独立作用的问题,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重构了产业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第一、二、三课堂的有机结合。
(2)针对学院资源有限,对大课堂体系运行与保障支撑不足的问题,聚合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学术团体及学校等外部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机融入三个课堂,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二、多元聚合的“大课堂”体系的内涵
“大课堂”体系是指: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第一、第二、第三课堂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大课堂体系,在三个课堂中分阶段推进基础夯实,技能培养,能力锻炼的层叠化培养体系。
多元聚合的“大课堂”体系是指:由于学院资源有限,为了保证大课堂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引入多元外部资源予以支持和保障。鉴于此,拓宽渠道,打造平台,形成了政府资源、金融机构资源、企业资源、学术团体资源和高校资源五元聚合的教学资源网络,并创新机制,以不同方式融入到第一、二、三课堂的大课堂体系。
三、多元聚合的“大课堂”体系的实施
(一)形成第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的“大课堂”体系
依据“大课堂”思想修订了教学计划,使三个课堂贯穿于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环节,尤其是在学分的设置和课程的考核上突出强调“大课堂”理念,不仅创设了实践学分,而且将三课堂综合考核形成学生的最后学分。而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按知识的结构和层次,设置前后衔接,循序递进、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二)聚合多种外部资源,有机融入大课堂
1.政府资源聚合融入
聘请政府相关人员参与《当代经济专题》、《货币银行学》课程中金融监管章节、《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国际资本流动章节、《中央银行学》课程中的货币政策部分,《金融市场学》课程中的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章节等内容的讲授。
2.金融机构聚合融入
一方面引入具有实践经验的金融行业专家学生提供金融专业课程的讲解和论文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与学院共同主办全国性金融类专业大赛,为学生参赛提供指导。
3.企业资源聚合融入
校企合作设计“知识—能力—创新—素质”一体化的培养课程体系,引入企业人员参与到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讲授《国际结算》课程的信用证章节,《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中风险投资、企业重组兼并和企业上市章节。同时依托企业平台,结合各企业优势,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依托合作企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尽快掌握产业发展的规律。
4.学术团体资源聚合融入
学术团体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学院与多个学术团体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更新的学术资源。并依托学院已有的研究机构,吸引学生进入第二课堂,参加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发表科研论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为产业投融资方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5.高校资源聚合融入
基于我校工科院校的特点,依托学校工科资源的优势,拥有国家和天津市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工科学科群及专业,完善了大课堂体系,为培养既掌握投融资知识和技能,又了解和熟悉产业运行、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并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支撑条件;学院积极促成校际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共编教材等方式互促成长,引入国内其它高校专业建设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拓展了国际化视角提供了资源渠道。
(三)有效实施多元聚合的“大课堂”的保障和激励制度
1.建立了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金融机构、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等组成的金融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全方位、多层次指导把关,形成常态化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活动机制,保证“大课堂”实施方向、方法的有效性和对市场需求的最大贡献度。
2.创建了“学院组织,内引外联;专兼结合,共同指导;分类培养,自主管理”的运行管理模式。学院安排专兼职领导与教师负责该项工作,统一组织协调大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内引外联,合理有序调配各种教学资源融入;聚合多方力量,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分类指导;依托学院学生社团,在教师指导下,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协助教师辅导,充分发挥高年级和技术骨干学生的作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传帮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