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就业创业指导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2 00:53: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就业创业指导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就业创业指导

篇(1)

二、经办金融机构

城镇妇女(城镇户口)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合作机构是银行凌海支行;农村妇女(农村户口)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合作机构是凌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三、贷款额度

贷款最高额度为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四、贷款期限

期后确需延长贷款期限的可展期2年,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展期不贴息。

五、贷款利率

其贷款利率可根据贷款人的条件实行浮动,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以下简称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但上浮最高不能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3个百分点。所有小额担保贷款在贷款合同有效期内如遇基准利率调整,均按贷款合同签订日约定的贷款利率执行。

六、贴息额度

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妇女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展期和逾期不贴息。经办金融机构的手续费补贴、呆坏账损失补贴等仍按现行政策执行。

七、贷款程序

社区妇代会应对借款人申请进行调查,城镇妇女按照自愿原则向户口或创业项目所在地社区妇代会提交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深入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按照审慎原则发放贷款申请表(由经办金融机构统一出具)报乡镇负责妇联和劳动保障工作的单位审核,符合条件的5个工作日内,提交当地贷款经办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审核,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农村妇女按照自愿原则向户口或创业项目所在地的村妇代会提交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村妇代会应对借款人申请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按照审慎原则发放贷款申请表(由经办金融机构统一出具)报乡镇负责妇联和劳动保障工作的单位审核,符合条件的提交当地贷款经办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审核,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对借款个人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有关规定的发放贴息贷款,贷款合同中加盖贴息贷款专用章,并在与担保机构签订的担保合同中注明。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对已发放的贷款,需将贷款合同及汇总表报市财政局。

八、贴息程序

报市财政局审核汇总后,经办金融机构按季将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材料送交市妇联确认。上报妇联和财政局审核并办理贴息。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1.贷款经办金融机构向市财政局并妇联申报;

报妇联审核;2.市财政局并妇联审核确认后。

3.妇联审核汇总后报财政局债务金融处;

4.财政局债务金融处将贴息资金拨付给市财政局;

5.市财政局拨付给贷款经办金融机构。

九、部门职责

确保贴息贷款用于从事外贸菜等微利项目;单独设置贴息贷款业务台账,1.经办金融机构。对贷款项目是否属于贴息项目进行审核;对贴息贷款的使用方向进行监督。妥善保管贷款合同及相关业务凭证,配合有关部门检查;认真做好贷款贴息的审核和申报工作;根据有关规定需履行的其他职责。

及时拨付贴息资金;加强对贴息资金的监督与管理,2.财政部门。指导贷款贴息的申请和审核工作;做好与有关部门及经办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工作;认真审核贴息申请。保证贴息资金专款专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检查贴息资金的使用和拨付情况,及时处理和反映工作中存在问题;根据规定需履行的其他职责。

负责协调经办金融机构,3.妇联组织。市妇联发挥总协调作用。做好妇女申贷、承贷、还贷情况汇总统计,协调解决乡镇妇联反映的承贷妇女创业中遇到实际困难,协助做好创业项目跟踪服务。乡镇妇联负责申贷妇女情况调查,指导帮助申贷妇女按政策要求做好贷款申请、贴息办理、还款等工作,及时反馈资金运行状况信息。村(社区)妇代会负责做好妇女贷款基础信息登记、初步审核,全程指导妇女完成贷款申请,跟踪项目实施,做到家庭情况清、贷款项目清、贷款数额清、还款能力清;积极帮助承贷妇女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并协助做好贷款回收工作。根据规定需履行的其他职责。

十、工作时限

做到集中推荐、集中审核、集中发放,要将创业妇女提交的贷款申请相对集中。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时限按照辽财债〔2009〕476号执行。

十一、领导机构

十二、其它事项

篇(2)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近五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据,我们可以比对,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60万人,2012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突破749万。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怎样用好大学生,使其有用武之地,笔者对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做了调查研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一、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1.搜索引擎将成为网络营销的代表

我国搜索引擎营销将朝着更层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搜索引擎的竞争结构也随着市场的竞争而改变。我国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包括,应用层次提升,应用范围扩大,应用深度增加,多方位竞争结构。

2.Email营销带来无限商机。

Email作为网络营销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曾为网络营销带来了无数的商机。Email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一是e客户关系管理。现在有一些e客户关系管理公司,它们的核心是:发送个人化的、精确的、与客户相关的和有时效性的电子邮件营销信息。二是多媒体营销信息。嵌入多媒体信息使得电子邮件也能提供更丰富的、更具冲击力的营销信息。三是分析用户特征。通过分析多个数据源使得企业能够分析用户特征、对之进行分类,从而优化与用户的互动。

3.网络品牌营销发展趋势明显

网络为每一个创业者提供了迅速发展品牌的机会,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也不论它们是否曾经拥有品牌影响力,这种机会是均等的。网上创业者可以通过网络广告、富媒体广告和扩展式营销等互联网媒体拓展企业品牌。网络广告以其绝对的优势被众多的专家学者们,公认为未来世界广告的发展趋势。常用的工具包括免费电子书、免费软件、免费FLASH作品、免费贺卡、免费邮箱、免费即时聊天工具等可以为用户获取信息、使用网络服务、娱乐等带来方便的工具和内容。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现状

1.全国网络创业就业总量逐日增大

据调查,2014年全国个人和企业网店规模分别为1.6人和6.93人。据此推算,全国通过开设网店直接创业就业的人员1003.72万人。从网店店主的年龄看,25-34岁年龄组的占63.5%,24岁及以下的占21.9%,35-44岁年龄组的占12.9%,45岁及以上的占1.7%。年龄在25-34岁之间对应的是80后的网络创业者,年龄在18-24岁之间对应的是90后的创业者。网络创业者中80、90后青年群体成为绝对主体。而网店员工中八成以上为34岁以下青年人。

2.大学生创办网店带动就业总体规模日趋广泛

大学生网络创业更善于运用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技术。据调查,2014年全国个人网店和企业网店中,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各占59.7%和71.6%,网络创业就业人数。据此推算,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总规模约为618万人,占全国网络创业就业人员的六成。其中,在校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带动就业人数约30万人;毕业5年及以内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带动就业人数约231万人;毕业6年及以上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带动就业人数约357万人。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创业更加注重创办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且更加善于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目前,半数以上的大学生网店店主不了解甚至没有享受过相关扶持政策,不知道或从未接受过创业指导或创业培训。七成以上大学生网店店主希望政府强化网络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

三、大学生创业就业主要模式

1.创办网站

创办网站要充分考虑技术、资金和人才等问题,选择合适的办网规模和类型。大学生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攀比。目前,有几种比较成功的方式可供参考,如创办BBS论坛、开设博客和威客网站等。这对初涉商海的大学生要求不高,而且可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是一种比较便捷的网络创业途径。

2.网上开店

网上开店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受资金、店铺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较少,具有门槛低、风险小、易操作、存活率高的优点,特别适合商业运作经验不够的大学生创业者。许多高校BBS论坛上都设有专门的板块,为商家广告和其他相关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大学生在淘宝、拍拍、易趣、当当等网站开网店销售产品,拓宽了商品交易渠道和业务经营范围,加盟C2C网站平台,开办自己的网络小店,就成了大学生进行网络营销创业模式的高一级的选择。

3.网上自由职业

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素质高、创造力强、富有活力的精英群体。不少人在网上从事自由职业者创业,如担任兼职网络编辑、电子畅销书作者、专栏作家等。这些职业的时间比较灵活,工作地点也不受限制,大学生能在享受自由和潇洒中实现创业。但其中不足之处在于收益比较低,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将其作为赖以生存和积累财富的主要手段。

四、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一种延伸,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对个人和社会树立一种责任感,培养其创业思维、服务意识以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其对网络创业的艰辛和风险有充分的认知;二是要加快网络创业知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的课程体系,明确高校创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邀请网络创业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三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技能的辅导,通过网络创业竞赛、高校与商业网站联合培养、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实验基地等途径,为网络创业提供可靠保障。

2.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政府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倡导和弘扬创业型的社会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支持创业、尊重创业、宽容失败、创业光荣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大力加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此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尤其是网络创业的正确认识,摒弃“创业不如就业”、“网络创业虚拟不可靠”等狭隘观念,充分认识到网络创业本身也是一种就业,尊重大学生的个人选择,理解、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从事网络创业活动,成立高校网络创业联盟,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让网络虚拟经营成为大学生创业前的试验场。

3.建立网络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大学生创业的自有资金不足,往往在创业的重要转折点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而失败。政府应通过财政拨款、社会募捐等方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扶持基金,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提供低息贷款,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同时,高校也应结合自身情况,拿出专门资金,对大学生网络创业予以支持,尤其要重点扶持前景良好的网络创业项目。此外,政府部门要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民间私人资本、相关商业网站等投资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拓宽资金的来源,并建立合理的资金风险分担和转移机制。

参考文献:

[1]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

[2]阿里巴巴商学院网络创业研究中心.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与趋势.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篇(3)

摘要:在培养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能力的过程中,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需要开展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发展的研究工作,总结出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关键词 :高校 就业指导人员 专业发展 问题 对策

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发展现状

1.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外职业生涯的发展现状。这里提及的外职业生涯,指的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自身的工作状态的变化。具体来说,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日趋扩大,社会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正在逐步提升,这就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大部分高等教育学校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管理体系,这就导致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高校内部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付出的劳动成果难以得到足够的尊重,虽然肩负着教导学生的重要教育责任,却属于高校的行政编制。除此之外,在高校就业指导研究领域,也没有专门的学术期刊提供给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的交流与沟通,就业指导教育的学术性特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掘。

2.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内职业生涯的发展现状。这里提及的内职业生涯,指的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自身的工作能力的变化。具体来说,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只是掌握了教育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和社会上的用人企业进行深度的交流和探讨,这就导致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难以提出有深度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各个高校尚未有设置就业指导专业的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搞行政没有问题,但是在进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讲座筹备、针对学生特点的一对一就业指导过程中,就很容易暴露出专业技能知识不足的缺点,很难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往往并不认为该工作岗位是自己的归宿,往往只是将该工作岗位当作自己升职的一个中间跳板,并没有充分意识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未来发展趋势

1.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专业化建设。在进行高校就业指导专业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专业化构建。具体的来说,在进行高校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将树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升职体系,从偏行政的方向转化为学术方向,提升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考核,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2.建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长效发展计划。具体的来说,在进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到对现有的就业指导人才的挽留和培养也要充分地重视到吸引专业的人才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并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进行相关的奖惩制度的评价,在评价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地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定审核,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长远发展。

3.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工作。通过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质量,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含金量,让参与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大学生群体获取足够的信息。为了有效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各个高校的管理部门应当在学校内部成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研究委员会,并为该委员会聘请就业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定期在高校内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学术研讨会,并鼓励高校内部的就业创业指导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设置专项的课题研究资金,帮助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学术研究。

4.帮助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个人素养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首先能够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能够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大学生群体求职创业的经验方法,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身的学术知识,在实现自身知识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群体了解更多的就业创业信息。

参考文献

[1]向丹阳.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思路探索[J].广东教育,2013(9)

篇(4)

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由“包”分配到双向自主择业,又到鼓励创业,但社会、家庭和大学生的观念转变是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的。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忽视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专业化不强,缺乏培训;家长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到企事业、政府等部门工作视为就业,以上都导致人们对就业指导课程没有正确认识,以致于创业意识不强,能力薄弱。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不够系统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包含心理学、法学很多学科门类,涵盖了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诸多方面。但当前的就业指导课程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就业政策宣讲,形势分析、信息收集、求职技巧等实用层面,忽视对大学生职业观念引导、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创业技能培养、创业心理辅导等深层次的深入。就业指导课程时间短,指导方法单一,讲授的创业方法实践性不强。忽视对学生的身心特征鉴定和评价,就业指导显得不够系统。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由就业机构主管,还不能同学校的其它科目同等重视,没有同学校的定位、经费等关系学校发展的大局相挂勾。就业指导老师一部分来源于德育教师,只是把书本知识主观想象的搬给学生;一部分来源于辅导员,他们承担工作较多,不能专心钻研,只能依靠就业工作经验指导学生,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因素深层次指导不足,不利于解决结构性失业和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办法

(一)重视就业指导课程中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就业价值观对就业行为具有主导作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强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系统教育,从而增强创业意识、竞争意识,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关注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意识增强创业意识,接受多途径就业理念,自觉根据自身需要丰富相关学科知识,提高能力素质,参与社会竞争,承担社会责任。

(二)重视就业指导课程中创业教育的引导和培训

高校就业指导课中对创业教育重视度有待加强,教育过多侧重于理论讲授和求职经验介绍,对创业教育的引导培训不足。在变革就业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是创新、创业能力最基础的条件。鼓励大学生创业,在课程中增加创业教育的比重,完善创业教育的内容设计,尤其突出实践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科学化

随着形势的变化,更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科学化。当前,大学生政策在不断变化,不同地区间有差别,及时关注更新的相关政策,解决困惑。课程的改革和实践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创业道德教育。稳定的心理品质,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减少产生心里困惑和障碍,增加了调节能力,有利于成功。引入差别化指导,对特殊群体不能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导。

(四)强调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和科学化

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完成创业指导的重要条件。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心理学,要科学地利用自我激励法、行为补偿法等,通过对心理特征进行鉴定和评价,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天资、能力倾向、个性、态度、爱好等,在这些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指导,培养独立的意识,敢于挑战创业的勇气,坚定创业成功的信心。有效地使用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以最佳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篇(5)

教育的和谐是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充分及时就业。就业形势严峻根本问题在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创业观念不够正确造成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个人家庭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前途命运和社会和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职场变化的新趋势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职业教育指导,使学生增强职业竞争力,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找到一份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当的职业,提高就业率,已成为学校发展中务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谨加强职业教育指导,让毕业生毕业充分及时就业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仅供教育教学参考。

一、明确培养目标 重视就业环节

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多数原因在择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获取报酬少的职业,加上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在接受毕业生就业时,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忽略了人才结构的调整,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日趋艰难,给国家带来了严峻的社会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就业,如何就业,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件头等大事。因此,学校除了要指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外,还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创业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人才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在探索实践学生就业创业要强化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明确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大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创造良好条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提高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度。学校主动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联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紧缺专业,实施专业奖励;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习制度,稳定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学校应成立由行业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保证专业教学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工学结合是学校更好面向市场、服务经济和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在行业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所有的学生都要经过实习,缩短学生的就业准备期。建立动态的用人单位信息库,通过组建行业性和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工作,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生的充分高质量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保证。

一方面重视就业环节。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职业教育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劳动力和职业岗位的最佳组合,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条件下职业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当数量的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并不是很了解,有的对某个专业只是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取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志向等并不是很明确,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许多学生存在毕业前的迷惘。同时,学生对社会需求也不了解,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摆正位置,普遍存在“攀高”心理,他们择业时,到国有企业怕效益不好,到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担心工作不稳定、没有保障。重视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就是要改变学生的种种不良状况。学校在就业推荐指导中要坚持做到:首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重视职业指导工作与德育工作的结合,充分发挥职业指导的育人功能,德育为先会做人,技能为本会做事,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强调技能是立业生存之本,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其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职业方向的选择,最终要由学生自己确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在于教育与引导,要根据受教育者自身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地计划、选择和决定自己前途的能力,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生涯规划,以个体性格与人生定位确立发展方向;再次,坚持职业指导的发展性和系统性。职业指导工作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社会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为社会准备合格的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个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加强学校与家庭、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指导有志于自谋职业与创业的毕业生摒弃旧观念的影响,正确认识在国有、集体、个体企业中就业,所有制只是分工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学生就业后,通过创新、创业、创造,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二、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指导就业

加快专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搞好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条件。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具有本身独立的内容外,有些内容还会反映在其他学科中。从事职业指导与培训工作的人员,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职业指导教育过程要注意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结合,做到相互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不同专业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训练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重点工作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健全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在职业指导中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利用人才交流市场,开展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者的业务培训、组织人才供需交流、提供毕业生和就业信息、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咨询指导,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理顺学校职业指导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加强指导利用网络就业训练。成立职业指导协作委员会,进行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题培训,提高职业指导工作者的素质,增强职业指导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其次,坚持就业指导贯穿教育的始终。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一直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就业率高能取到良好的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招生工作,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服务就业、进一步搞好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已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事实证明,学校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是提高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一是新生入学教育应视为就业指导的开始,让新生一进校就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只有了解专业,才能热爱专业;二是在校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行业中的人才需求,不断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坚持做好毕业生就业前择业观系列教育。学校通过就业指导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经常聘请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道德、择业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思想,认清形势和自我价值,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适当就业;四是为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能力,学校应结合专业的需要,组织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增加对生产组织过程、生产环境等环节的感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再次,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就业的客观规律。学习和掌握好职业技能无疑是学生实现就业的最根本途径。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宽厚的知识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日趋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是没有竞争力的。即使抢先端得饭碗,丢得也往往比别人快。职业学校更要重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自我控制能力、公关能力、合作能力,以及适应工作的健康体魄,能埋头苦干、遵章守法,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具有创业素质、创业本领,敢于和善于创业的品格以及不靠学校安排,主动搏击职业市场的创业理念,为日后开创一番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重视转变学生的传统职业观念。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不求定位先就业的择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就业观念、不等分配自找市场的创业观念。对不同专业班级均开设职业指导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指导,使学生逐步树立较为稳定的专业思想、正确的职业观,为成才打基础。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职业指导,特别是班主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指导教育,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学校不定期地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择业、就业、创业过程中的体会和成功经验,让在校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毕业前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根据毕业学生的特点,拟定就业实习计划,安排学生就业实习。并对学生在实习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动态进行跟踪教育指导,及时解决各种问题。通过实实在在的实习指导,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缺点,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适当位置,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总之,通过指导和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职业、掌握择业技巧,认识自我、从容面对现实。

三、强化择业训练,实现充分就业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包括:把职业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并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整合学校职业教育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搞活机制,营造毕业生就业大市场;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两个积极性。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加强择业训练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不断改变不良状况,实现充分就业,职业指导教育是“服务就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改变很多学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的现状,防止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方面存在盲目性。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学校需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介绍社会现状,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教育指导的工作是:帮助学生了解个性,增强自信,从容就业,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明智选择职业。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热爱本职、奉献岗位的观念。

其次,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形式。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前提。职业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个人志向的关系、创业与就业的关系、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关系;学校、教师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使他们对自己各个方面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为确定自己的职业期望、职业方向、职业选择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择业问题上,学校要化大气力教育、指导学生形成“不求定位先就业”的择业观念。即不能单纯地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当作择业的先决条件,也不能把“工作舒适、挣钱又多”作为择业的必要条件,而是把社会的需要放在个人职业选择时的首要地位,以适当的期望值对就业单位、岗位做出果断的选择,迈好人生路上重要的一步。

篇(6)

可见,创业是以人为本的,人起着绝对作用。所以企业管理者招人、育人、用人、留人非常重要,其中有点就是包容心。在中国这片创业的热土上,我们有的是机会,但未必人人都有包容的心,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包容能让我们看到更多,学到更多。“如果我向你学习,我把你的变成了我的,我就比你要厉害”,我喜欢这句话的“自私”风格,是因为它的务实,是因为它的包容。而社会上很多人,一旦有了一点成绩或者因为自己的地位就开始疏忽为自己企业拼杀的员工,这样企业的生存期限指日可数了。

篇(7)

二、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在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于与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很多大学生对于职业就业和创业形势理解程度不够

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职业状况,职业特点,职业长未发展,职业岗位职责都不是很清楚,这种难以将职业估珍子准确定位的学生往往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2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单一化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在面对就业和创业问题上,学生需要给予的指导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涉及到就业政策和形势,就业技巧,职业规划,还涉及到就业创业需求信息,职业适应能力,就业创业心态调整等等内容。但是从现阶段河北省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内容结构来看,这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3就业创业指导队但专业性不强难以胜任指导教学工作

在河北省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的任职教师往往都是学生辅导员或者兼职教师,难以保证指导课程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身兼数职,使得其难以对于就业创业形势有着清晰的把握,开展的再就业指导课程只是在过形式而已;另外一方面,教师自身缺乏健全的理论知识,在教育学,心理学,法律学,人力资源学方面的知识存在欠缺,使得课程开展缺乏依据,难以有效的开展下去。

三、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构建策略

3.1坚持以职业发展J酬仑为依据,树立正确的教育和服务现念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建立,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出发,以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树立教育和服务并重的观念。其次,强化就业创业服务意识,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就业信息,心理咨询服务,政策分析服务,保证给予学生就业和创业正确的指导。

3.2积极构建就业创业指导组织体系,保证就业创业服务效能实现

对于高校来说,首先,应该设立专门的就业创业指导机构,以专职教师的聘请,教育配套的设置,其他部门的配合来保证其组织机构的专业性。其次,积极转变指导机构的职能,进一步优化其服务内容,实现其服务意识和责任的强化,从而将其引人到高效教育结构中去。最后,积极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人必修课,引导学生开展就业创业课程的学习。

3.3不断建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职场职责的融合

对此,要求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课程研发,结合现实职业动态需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从而建立其有效的课程指导体系。其一,高度重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在相关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反馈教学效果;其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从政策分析,应聘技巧等方面向学生传输就业创业的知识。

3.4积极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保证就业创业环境的优化

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力度,保证在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其行为主体的有效性。一方面创建有经济领域的专业单位和专业人员参与的的指导机构,科学的判断和把握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创业机遇,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理想的服务。同时调整指导机构中各部门各自为战的服务模式,整合分散力量,提高整体服务效能。另外一方面,高校应按照学生比例,加强建设全员化、专兼职结合的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和高水平、专业化、相对稳定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但。同时,建立社会成功人士、企业家、知名校友等优秀社会人才担任校外就业创业指导员的制度。

篇(8)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的正确树立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毕业以后的出路问题。大学生处于择业和就业的初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而崇高的的择业理想和追求,帮助他们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选择自己的职业,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真正地了解社会,使大学生们根据行业、职业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我,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一员。

(二)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

了解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政策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大学毕业生正确理解就业政策、准确把握就业形势、理性面对就业现实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我,才能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就业目标、正确地对自己进行定位。在这样的意识和前提之下,当代大学生才能够自觉地将个人的就业理想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相结合,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方面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与此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制度改革的相关事项、关注我国就业制度改革方面的过程和进展、理解和支持国家当前所采取的就业方针。总之,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根据国家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本人的理想和当前的现实相结合,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或者不切实际的期望,自觉地遵守国家的相关就业法规和政策,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和支持的前提下合法、合理地就业。事实上,这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清晰有效地了解和认识就业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解决大学生在就业、择业和创业的过程当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和分析问题,认识就业中出现的全部与局部、主流与支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正确地就业、择业和创业。

(三)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而职业道德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促成部分,理应受到重视。在指导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法律规范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严肃的法律观和正确的道德观,而且能够促进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这对于他们将来正式走向工作岗位、顺利就业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今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就业考验,使得很多大学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不仅关系着他们毕业之后能否顺利地择业和就业,而且对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帮助他们准确地定位自己和完善自身,克服因为可能的就业困难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方面显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能够促使大学生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这样,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他们也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为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生涯规划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自身素质,制定将来的职业规划。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通过这种职业规划,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规划自己的未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帮助毕业大学生在真正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以前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个良好的规划,以便更好地择业和生活。

(二)就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就业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择业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就此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谓意义重大。

(三)职业道德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社会实践、典型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就业实习等多种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加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职业道德关系着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否认真对待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这部分内容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精辟、见解独特,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这样,大学生将来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而理智的判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顺应中国实际而提出的新的理论规范,对加强我国思想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五)心理健康教育

在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作为重要的指导内容而独立存在的。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适当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理性处理复杂的问题和人际关系,减少就业压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方法和途径

(一)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

目前,我国的高校并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这对于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是非常不便的。实际上,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前期准备。在这方面,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案例,把促进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也当作主要工作重点来抓。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吸收和引进外国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的时候,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照搬国外高校的成功模式,犯教条主义错误。

(二)组建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

组建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应该被列为高校工作的重点项目中,对于专业队伍的构成人员、相关的培养目标、措施和计划这些工作内容,学校在制定学期总体工作规划的时候都应该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进行。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个过程相当复杂和艰难。因此,高校在就业指导的人员构成上应该严格把关,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选拔人员,力争组建一个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就业指导团队。

(三)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时候,还应该号召大学生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实习创造更多的机会。丰富的实习经历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择业和就业,从而缩短将来的社会适应期。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联系就业企业,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以此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

篇(9)

现阶段,在各院校教育教学中,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师生的共同关注“。创业”已经超越了“创办企业”的狭义概念,而是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涵充分体现了首创与开办的艰辛与困难,同时也展现了创业过程的创新性与开拓性。从这个角度分析,创业教育为学生的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新的载体;创业概念也不只是局限于自主创业,更是创业精神、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一种提升与发展,而这些对于从事创业工作的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创业教育视角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

(1)统一观念,注重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为了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领导与各级党政部门必须重视就业指导教育的开展。学院应统一观念,与时俱进,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强化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为学生的成功创业、就业提供可靠保障。在制订就业指导课程大纲的时候,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并且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制订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保证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为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以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为目标,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现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主要是辅导员,师资队伍形式单一,缺少教学经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成功就业,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授课竞赛,鼓励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到实际生产企业中实习,进而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其实就是一门跨学科、内容涉及面广的课程,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的年级、专业配备不同的专业、兼职教师,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改变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形式单一的现象,邀请一些专家人士、成功创业、生产企业部门负责人等兼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构建一支具有学院特色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影响力,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创业、就业形势,进而成功创业、就业。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197-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现如今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激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能够与现如今社会的发展相融合。就业指导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信息、规划、课程以及招聘会等。由于就业指导模式比较老套,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给大学生提供与实际相结合的就业指导。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有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由于当今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大学生并不能如愿以偿的解决就业问题,就要做出转变,进行创业。能够在创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才价值,同时也能有效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

(二)国家发展的需要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是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首先就要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不仅适应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具有创新精神,也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

(三)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由于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焦点,然而实际上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在高等学校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进行全方位的改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能塑造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院校中,并没有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也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对创新创业的不重视,进一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高涨

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高涨,就不能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就业压力较大,大多数大学生都是找不到工作之后才去创业,这种心理对大学生自身就是一种压力,同时也不能发挥出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三)社会创新氛围不浓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中创新的氛围相对来说不浓厚,大学生没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创业的不尊重,导致了整个社会创新氛围较低,同时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三、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一)打造专业化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

在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探索中,高校需要打造出一支专业化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不论是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讲解,还是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探索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在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中,大多数都是对职业的规划、就业的指导相类似的课程,根据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式中,在原有的课程中加以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不仅只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注重一定的实践,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三)发挥出学生们的积极性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设背景

该课程是为了适应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压力而开设,实现对大学生的学业选择、职业规划和就业问题的合理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正确的就业理念,循序渐进地提升职业能力,帮助高校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从国家层面来看,2007年,国务院〔2007〕26 号文件提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2012 年,教育部在《关于做好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2〕11号文件)中,要求有关高校“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和咨询指导水平”“高校要加快建立职业发展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指导”。

从高校角度来看,就业制度改革提出毕业生就业由传统的“统包统分”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一方面,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否充分就业,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的优劣情况。另一方面,毕业生“自主择业”涉及毕业生自我认知、目标设立全过程,它给毕业生带来了诸多困扰。如何迎接这种挑战,关键在于高校要参与到毕业生择业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扰,提高就业质量。

目前,大部分高校已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一般为24-36个学时。山东中医药大学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依托,每学年32学时,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各占一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向大一学生介绍职业发展方向, 引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向大三学生开设,指导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使毕业生能够积极充分就业。将学生生涯辅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将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学生自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

该课程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自我,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尝试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2.有利于帮助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自身定位不明确,对薪水、工作h境等定位过高,忽视了高级岗位的高标准、严要求。因此,要顺利实现就业,转变就业观念十分重要。

3.促进毕业生掌握就业所需综合能力

就业指导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手段,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等。同时,还可以学习就业程序和法规,保护自身权益。通过开设指导课程,随时掌握社会需要、知识结构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安排,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好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学校打造品牌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与思考

1.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指导教师一般由学生工作人员兼职担任,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为例,多数由团总支书记、学生辅导员担任,这支队伍人员流动较为频繁,职业指导经验尚浅。

根据教育部教学〔2012〕11 号文件“加强队伍建设和条件保障”“各地各高校要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畴统筹考虑,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聘任、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制度”的要求,学校层面要从制度上规范,从职称评定具体办法上保障任课教师的切身利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队伍比较年轻,可多提供相关专业培训的机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除了以学生管理人员为主导外,还可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吸纳水平高、经验足的不同专业背景教师,从宏观角度把握不同专业和学科发展脉络,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具体指导,甚至邀请校外专家、成功校友来校进行案例教学,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

2.课程理论基础和创新形式薄弱, 需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效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课程内容多停留在理论讲解、就业政策宣传或事务性工作上。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两门课程,理论实践学时各占一半比例,但目前学生自行实践的多,老师跟踪指导的少,学生毕业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欠缺。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关系到每个学生的职业前景,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普遍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除了理论讲授外,注重运用课堂活动、分组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

活跃第二课堂,加强隐性课程建设。一方面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寓教于乐,以赛代练。本校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八届简历制作大赛、十届模拟求职大赛等。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研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开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

3.对课程认识不足,需调动有效资源,实现全员化参与

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和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和家长虽然十分关心就业去向的问题,但很少落实在行动上。学生应充分认识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指导实践活动,家长要有主动配合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识。

另外,也应把求职者就业与用人单位用工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很多都是打零工,这些实践活动往往缺乏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学校可以尝试“校企合作”,学生定期在企业进行培训的同时,又得到了专业性的职业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以生涯教育为突破口,以学生成才为目标,以课程化为手段,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拓展一切有利资源,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全员化参与格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