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学习沟通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7 13:04:2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习沟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习沟通

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78-01我院地处青海省海南州藏族自治州,全县总人口七万六千多,其中藏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1%。所以我院的患者大多来自农村牧区的藏族同胞,就2012年我院住院总人数为3245人,其中藏族同胞就有2984人,占总住院人数的92%。全院护理人员共36人,其中懂藏语的只有6人,只占总人数的16.7%。然而语言交流是实现有效护患沟通、理解、合作的基石,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医院做护理工作,掌握民族语言可有效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那么要做好藏区护理工作,护士应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呢?本院自2009年5月以来对全院临床护士进行藏语口语培训,医院为此专门编写了《医院职工学习藏语口语手册》,人手一本,采取集中学习,定期考核,一对一的与患者交流测试等方法,提高了全院护士的语言沟通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工作中得到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学习民族语言,深入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是我国护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其宗旨是"服务改革大局,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护理部也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引下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及要求,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并且将服务宗旨落实于日常护理工作当中。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使患者体会到友好的态度,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是做好优质护理的关键,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护士人际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圆满完成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2]。然而语言沟通障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缺乏有效地护患沟通,谈优质护理等于纸上谈兵,所以我们把学习掌握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使用少数民族患者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作为我院护理人员的必修课,这样可贴近患者努力创造温馨和谐的交流环境,化解因语言沟通障碍引起的猜疑和误解,使护患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受益,让患者及家属更多的理解护理工作,降低了护理矛盾、纠纷的锋芒,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而且也为患者营造了安全、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

二、学习民族语言,优化窗口服务

门诊是医院和科室的第一窗口,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本地区大多数患者都来自牧区,而且文化水平较低,对医院门诊的各个窗口及结构都很陌生,最主要的是语言障碍,这些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延误和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花费,所以与门诊护士的交流是医院护患交流的第一站,护士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病人的主诉,迅速进行病情分析,并且要及时分诊,指导挂号,陪检,交费,取药等,有效的护患沟通最为关键,如果要用患者能听懂的藏语与病人交谈,对不同患者的需要能及时做出反应态度,这样不仅缩短了患者诊疗时间,规范了诊疗程序,还会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里的藏族同胞有这样的习惯"认话不认人 ",意思是只要懂他们的语言,不管怎样都不会排斥你,而且把你当做自己人,所以语言的交流能很快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感和对疾病的恐惧感;避免了患者因无法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而引起的纠纷,也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一样的温暖感受,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三、学习民族语言,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充分激发人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最平凡最普通的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保护权、人生安全、愿意表达等个人行为受到关注和呵护[1]。作为一名临床护理工作者,我们应当在实际工作中,本着方便人、爱护人的观念,事事处处都着力为服务对象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比如在藏族同胞们入院时能用藏语进行详尽的入院告知,这种亲和力立马会消除患者对治疗环境的陌生感;在进行护理操作前用患者的母语做好相应的解释,很快会减轻患者对护理操作的畏惧感,而且对你产生高度的信任感,也可打消其对疾病的恐惧感。也使人文关怀这一服务理念真正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四、小结

在民族地区学习名族语言,建立有效地护患沟通,能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从而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满意度。做好护理工作光有辛苦和爱心是不够的,科学的护理尤为重要,沟通就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通过有效沟通可达到促进康复和保持健康的目的。对患者选择合适的语言沟通方法,一对一面对面地有针对性地连续地进行有效沟通,使他们在住院期间尤其是少数民族患者,能够掌握一定的医疗保健康复知识和自我护理的能力,为以后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2)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频繁发生,动物疫病防制形势日趋严峻,对动物疫病防控提出更高要求。宁夏各市、县(区)在具体防控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明确目标责任,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好的工作方法。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这些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根据宁夏动物疾控中心《关于组织开展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交流观摩活动的通知》(宁农(疾控)字[2011]14号)文件安排,由自治区农牧厅兽医局牵头,自治区动物疾控中心组织,对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经验开展一次观摩交流活动。

观摩团采取询问、查阅资料、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重点观摩了彭阳县红河乡畜牧兽和盐池县惠安堡畜牧兽医站建设与管理,兽医实验室布局、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操作手册制定、实验室运行程序;原州区兽医实验室布局、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操作手册制定、实验室运行程序;隆德县规模养殖场防疫制度建设、防疫信息档案建设、监管工作程序,沙塘镇畜牧兽医站建设与管理。通过现场观摩,交流了经验,启发了思路,感触颇深。

一、观摩学习经验汇总

1.思想重视、措施得力

政府重视是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基本保证。宁夏各市、县(区)都能及时成立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专项安排部署动物防疫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方针,政府与主管部门签订责任书,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彭阳县红河乡采取分管乡长亲自带队,深入农户开展防疫工作,在集中防疫阶段,按照先集中、后分散,先重点、后一般的办法,抽调全乡所有防疫人员,统一安排食宿、统一安排车辆,先以公路沿线和养殖大户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人力,统一行动,重点防疫,然后由各村防疫员对所辖区域的分散户进行全面防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2.资金保障、队伍稳定

加大投入是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根本保障,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稳定是保证防疫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各市、县(区)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且逐年增加。盐池县今年财政预算经费37万元、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资金78万元已全部到位,确保了防疫物资购置、人员补助工资、过敏反应死亡赔偿等费用正常开支,兑现村级动物防疫员固定补助工资56.16万元,人均5200元,年可领到强制免疫补助1500元左右,人均年总工资收入达7000元左右;彭阳县投入防疫经费56.3万元,用于调购疫苗、器械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防疫员工资年人均达到3000元以上;隆德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年人均也达到3000元以上;可靠地经费保障,确保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工资,稳定了队伍,为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打下了坚强的人力基础。

3.落实责任、规范制度

目标量化管理是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基础。各市、县(区)积极推行动物防疫目标量化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了防疫目标责任书,建立了严格的量化考核责任制,把“责、权、利”联系起来。隆德县除了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管以外,还制定了《隆德县乡(镇)站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和《隆德县2011年动物防疫目标效能考核评分细则》,修改和完善了《隆德县乡(镇)站工作职责等十三项工作制度》,启动了以“健全制度、着力提高执行力、提升动物防疫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出发点的“动物防疫管理规范月”活动。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健全考评考核机制,将各单位和个人的防疫成效与本单位和个人的实际利益相挂钩,对动物防疫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加强培训、夯实基础

基层畜牧兽站是动物防疫体系基础,夯实基础是提升动物防疫的关键。彭阳县完成1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改建扩建工作,全部配备了电冰箱、疫苗冷藏箱等必备的防疫设备,各乡站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8个乡镇站还配套了科技宣传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盐池县近年来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新建、改建了8个乡站办公用房,配备了车辆、冷链及办公现代化设备等,同时,各乡镇人民政府也加大投入,去年,惠安堡、麻黄山、大水坑、高沙窝等乡镇为基层站累计投入资金4万元,还开办了公共食堂,惠安堡镇还免费给惠安堡站供暖,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补助;原州区借助培训项目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派骨干出去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邀请自治区、市上有关专家到原州区讲座,借助“温暖工程”、“阳光工程”每年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强化培训,使每名防疫员都能熟悉业务技能、规范操作。

5.程序操作、规范运行

此次观摩交流还重点观摩了我区去年通过农业部考核认证的三个县级兽医实验室。原州区兽医实验室配备了主任、内审、质量监督及检验等人员9人,专职实验室检验人员5名,全部为畜牧兽医专业,是全区县级兽医实验室技术力量最强的实验室;完成了《原州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原州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程序文件》、《原州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作业指导书》和《原州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编纂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各种制度。各种制度落实到位,程序运转正常,多年来无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从2010年开始,对实验室专职检验员进行平时和年终考试考核,考试考核合格后,经中心聘用,签发《上岗证》,持证上岗,为全区兽医实验室考核认证和规范运行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观摩经验、查找不足

这次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交流观摩活动得到自治区农牧厅大力支持,自治区动物疾控中心组织有序,观摩团对全区动物防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达到共学共勉。

自治区首席兽医官晃向阳莅临指导,现场高度评价了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交流观摩活动,并强调动物疾控中心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作用,坚决贯彻“以监促防”的指导方针,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切实为全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自治区农牧厅领导从“六个到位”高度评价了全区动物防疫工作成绩,即:认识到位、学习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到位、监督到位。对今后全区动物防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理念更新、观念创新;二是调查研究、解决困难;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四是协调沟通、交流互通。同时,指出了不足。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经费保障有力。各级政府将动物防疫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民生的高度来抓,早安排、早动手,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并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加大投入,确保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二是业务部门真抓实干。近年来我区动物疫病防控水平逐年上台阶,疫病控制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广大基层人员真抓实干、辛勤劳作。三是监督工作扎实到位。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都成立了动物防疫督查工作组,制定考核细则,明确目标,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督查,把督查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形成长效机制。但各市、县(区)动物防疫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希望通过这此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交流观摩活动,查找不足,推动我区动物防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今后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建议

原州区将以这次全区动物防疫工作经验交流观摩活动为契机,发扬好的经验和做法,查找问题和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

防疫经费是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根本保障,原州区是农业区,畜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是农业结构转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依托,但与全区各市、县(区)动物防疫经费投入相比,明显偏低,已完全不能适应原州区畜牧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的需要,成为制约原州区畜牧业发展和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瓶颈。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

原州区县级动物防疫机构和基层畜牧兽医站都存在经费缺乏、基础薄弱、设施不全的问题,村级动物防疫员年人均工资1600元,无法稳定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和调动积极性。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和专业经费,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保持长期稳定的动物防疫队伍,以确保防疫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加强动物防疫监管

(1)严把市场准入关。基层动物防疫,推行市场准入是关键,只有把住市场准入关,才能堵住病害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只有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条件,才能及时发现隐患,防止引发疫情。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90-02

经过6年的小学学习,学生进入了向往已久的中学生活。然而进入新的学习环境不久,好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甚至过早出现“两极分化”。(1)自我心理因素。在优秀学生比较集中的班级,那些曾经在小学经常得到老师夸奖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优势地位在逐渐下降甚至消失,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感,于是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低落。(2)教师因素。上了中学,缺乏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对于怎样学数学,出现了迷茫、无奈等现象。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无法体会“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理解不了”的学困生,学生很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3)学习方式因素。与小学相比,中学学习主要有“5个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节奏不同;知识量不同;教师教学方式不同;课堂学习时间不同。因此,学习起来觉得极不适应。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三沟通”数学周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什么是数学周记“三沟通”

“三沟通”就是通过周记形式,学生、家长、教师三方面交流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包括学生对自己目前学习状况的评价,近期目标的设定,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和建议,需要获得哪些方面的帮助等;家长对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孩子的期望,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评价和建议;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心理问题的调适,疑难问题的解答,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对学生的期望、鼓励,指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

二、为什么进行“三沟通”

教师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作业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很多课堂中难以发现的隐性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也很想知道他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老师对他的评价,对他的期望,对他“特别”的指点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非常了解的,孩子有哪些优势,哪些不足,需要老师从哪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对老师的教学也能从更理性的角度给予建议。因此,“为了孩子”,这样的“三沟通”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怎样进行数学周记“三沟通”

1.内容方面的指导。可以给学生列出一个参考目录:(1)本周学了那些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你学得最好的是什么?学得最快乐的是哪一节课?学得最差的是什么?(3)你需要得到老师哪些方面的帮助?(4)你对老师本周的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5)你还有什么要对老师说吗?

2.给学生讲明写数学周记的意义和作用。(1)提高自己在学习中的反思能力,即不仅知道自己学了什么,而且知道哪些方面学得很好,哪些方面学得不好,并设法弥补学习中的不足。(2)对学习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回顾每一小段的内容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对那些印象不深的内容,可以及时看课本查资料,起到整理复习的作用。(3)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老师的帮助。(4)给老师的建议是为了上好适合大家的每一节课,所以要求学生不仅认真写而且用心写。

3.教师理性、坦诚地给每一位学生写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委婉指出学习中的不足,并帮助学生确定具体的短期目标。我们认为,学生对待周记的态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千人一面的评价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应付和家长的敷衍,甚至家长会觉得教师不负责任。

四、数学周记“三沟通”的作用

篇(4)

早在2002年英国Rees等[1]学者通过研究,研制了《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communicationskillsattitudescale,CSAS)。该评分量表,包括积极态度分量表(positiveattitudesubscale,PAS)和消极态度分量表(negativeattitudesubscale,NAS)。因为CSA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采用该量表了解和评估医学生学习医患沟通技能的学态度。我国田冬霞[2]在2014经过系列研究及修订,论证了初步修订的《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中文版测量并证实该量表可作为评估中国医学生学习医患沟通技能态度的工具。

该研究应用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中文版,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选取63名昆明医科大学大学三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一般情况,并进行测量及评估临床专业医学本科生对于医患沟通技能学习的态度,为促进医患沟通课程教学的规范合理设置提供依据[3]。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63名昆明医科大学全日制大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作为一般情况及医患沟通技能态度作以调查对象。医学临床专业本科教育学制为五年制,选择大三的医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3份,实际收回61份,有效问卷61份。

1.2研究方法

应用《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中文版包括:一般情况和医患沟通技能态度量表两部分组成。一般资料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班级等。医患沟通技能态度量表包括积极态度分量表和消极态度分量表。通过该量表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测量与评估医学生对于医患沟通技能的态度。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x±s),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积极态度、消极态度的量表整体评分

61位学生的PAS评分平均(55.46±6.18)分,最低40分,最高65分;NAS评分平均(27.26±5.76)分,最低15分,最高44分。见表1。

2.2PAS评分

通过对61名学生对26个题目的选项分布情况分析得出父母一方是医生或护士的学生PAS评分高于父母非医生或护士职业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临床专业因为喜欢医生职业的学生PAS评分高于选择临床专业因为好找工作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的P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NAS评分

热爱医学事业的学生NAS评分低于不热爱医学事业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临床专业因为喜欢医生职业的学生NAS评分低于选择临床专业因为好找工作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的N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篇(5)

今天有幸聆听了尹梅教授讲授的《有效沟通与团队建设》课程。尹梅教授用大量鲜活的事例、生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有效沟通的要点、方法与团队建设的基础,其中让我受益最大的就是尹梅教授讲授的有效沟通部分。

一直以来,有时面对情绪激动的患者会产生沟通不畅的无力感,我一直在寻求沟通的技巧,希望以此来探究患者的情绪变化,从而缓和患者的激动情绪,达到有效沟通,解决问题,但是尹梅教授告诉我沟通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做好沟通就要求我们摆正沟通的态度。掌握人心,把握人性,理解人性复杂多变,才能以同理心理解他人,以真诚的话语,尊重的态度达到有效沟通。人心虽多变,但让人开心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把他抬起来,二是把别人踩下去。这是人性自我的体现,无所谓优劣。了解了人性,发现人性共同点,我们才能更多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而不是批判的角度来理解他人的想法。

而真正理解他人,真诚以待并不是说要实话实说,更要符合语境,把握程度。尹梅教授说:“说对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尊重他人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差异性,接受他人的不同。这两点在工作中,我深有体会。患者的陪同家属经常会因为不了解医疗知识替患者选择错误的科室。我们经常会遇到患者腰腿扭伤要求挂内科,感冒患者要求挂外科。而我们直接指出科室错误应该挂那一科的时候,家属经常会愤怒大声反驳。我一直不明白他们愤怒的缘由,今天才明白,虽然我们是真诚的希望患者可以尽快得到治疗,但是直接指出往往是踩了家属的面子,让人认为没有尊重他,引起了他的愤怒。更佳的做法应该是委婉解释选择的科室治疗范围,由他们自己更正,为家属留面子。

尹梅教授还指出沟通有两个基本要素:了解他人和表达自己。了解他人后,更要表达自己,正确解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沟通时尽量使用上升语调,而不是下降语调,更有助于他人接受。

篇(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035-02

一、团队沟通的涵义

“团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雇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在这种工作小组内部发生的所有形式的沟通,即为团队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中,团队沟通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的合作学习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发送、接收并理解信息、思想、情感的双向或者多向的沟通过程,也是团队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强调了团队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开展的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沟通形式。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团队沟通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中团队沟通的形式划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在合作学习实际开展过程中,团队沟通这三种形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合作学习共同目标的实现,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沟通不顺畅都会影响到信息的传播程度以及合作学习的开展效果。通过文献检索和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团队沟通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下行沟通存在的问题

下行传播,即有关组织目标、任务、方针、政策的信息,自上而下得到传达贯彻的过程。而下行沟通是指,教师将信息向下传递给合作学习团队的过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沟通。下行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作用是: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目标、讨论的问题、任务、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信息传递给团队成员;是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教师在合作学习开展前做好相关安排。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老师在传达信息时没有明确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和内容;教师语义表达不清楚、让学生产生歧义;也没有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没有主动跟各团队成员进行交流,没有及时了解团队成员沟通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对开展合作学习的各团队成员的评价及奖惩信息不明确等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到下行沟通的顺利进行。但这些问题往往被许多一线教师忽略掉,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出结果,而不关注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的行为显得太过功利,更没有充分挖掘合作学习的价值,因此致使很多合作学习开展浮于表面、收效甚微。

(二)上行沟通存在的问题

上行传播,指的是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或部下向上司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愿望与要求的信息传达活动。而上行沟通是指在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中团队成员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向教师汇报、表达建议、愿望和要求的沟通行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沟通。上行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团队的反馈、提出建议、愿望,教师可以了解各团队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使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团队成员不愿或者不敢和教师沟通,更不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愿望;团队成员主动表达想法的意识比较弱,在讨论结束之后往往都是由小组长发言,其他人主动发言或者补充回答的较少;在团队沟通过程中不主动向教师反馈团队成员讨论的情况及精神状态等问题。上行沟通存在的问题容易导致教师因不了解学情,而浪费课堂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不能顺利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

(三)平行沟通存在的问题

横向传播,指的是组织内同级部门或成员之间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而平行沟通是指团队成员之间进行的信息、思想、情感的传递和沟通过程。平行沟通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的作用是:团队成员之间坦诚交流彼此的观点、想法,分享不同的信息,通过整合团队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完成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使团队成员在互通有无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但是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平行沟通并不顺畅常常出现少数团队成员缺乏团队的归属感不愿意和其他人沟通,一副事不关己的状态导致沟通氛围不浓;有些成员带着偏见不能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由于成员之间的背景、性格的差异,没有共同的“语言”导致沟通很难实现互通有无。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实现团队沟通顺畅的对策

合作学习中沟通渠道不顺畅是影响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弊端,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必须要建立和健全合作学习的团队沟通渠道,加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合作学习实现团队沟通顺畅的对策。

(一)完善下行沟通,明确沟通内容和角色定位,主动参与

1.确保各团队成员清楚彼此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

在合作学习前必须要明确好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团队的引导,让他们都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主要负责的任务是什么。

2.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和关心合作学习的进展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属于团队的一员,因此在合作学习开展中教师要以机动成员而不是老师的身份加入到团队沟通中,主动了解团队沟通的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协调团队成员的沟通,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这种亲和力也能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从而完善下行沟通。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倾听团队成员的心声,加强对团队的沟通和了解,及时地肯定团队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好观点,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确保团队沟通的顺畅。

(二)优化上行沟通,鼓励团队成员加强与教师的互动

1.建立完善的沟通反馈环节

教师要建立完善的沟通反馈环节,确保团队成员表达意见渠道的通畅,对于学生的反馈,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回馈和解答,否则长期滞留反馈意见会影响团队成员反馈的积极性。如利用多样性的反馈方式比如微博、QQ、短信等,而不仅限于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而团队成员也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向教师反馈,要有主动意识,懂得只有自己主动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促进自我的进步和成长。在这个沟通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合作学习开展的情况,以及所需要的帮助,这样老师才能清楚地获悉合作学习开展的状况,并为团队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

2.采用有效的激励办法

团队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反馈意见的氛围,让团队成员意识到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既可以增进和老师的互动,也给自己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团队的其他成员要给予发言的成员支持和鼓励,教师也要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这种行为,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会大大增强团队成员反馈意见、表达观点、想法的积极性。因此团队要形成一个被团队认可的激励办法,通过这种方式去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发言。

3.营造浓厚的民主作风

在团队中要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谁都有权利发言、谁都有义务发言,把反馈意见和表达自我当作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而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要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沟通氛围,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并在友好的气氛中开展沟通。

(三)搭建平行沟通,创建、信任的团队沟通氛围

1.团队成员能彼此认同

在合作学习中,团队成员能够通过沟通寻找彼此的共同点,找到相同的东西才能使团队成员产生共鸣,才会彼此认同。要形成彼此认同一方面要同步,同步就是团队成员彼此经过协商后所形成的,有意要达到同样的目标所采取的相互呼应、协调一致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目标驱动。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由于有共同的目标,并且每个团队成员都能通过完成这个共同目标获得利益,这样在这种目标驱动下能让团队成员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合作,即使是团队关系不好的个别团队成员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放弃自己的偏见,加入到团队的沟通中。因此共同目标的确立就显得至关重要,它必须是考虑团队成员不同的个人目标基础上形成的,否则就会削弱共同目标的效用。

2.尊重不同的观点

每一个团队都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价值体系、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团队沟通中出现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值得肯定的。出现不同的观点说明充分调动了团队成员的智慧,只有大家相互沟通才会有不同的观点出现,因此要尊重和肯定不同的观点,彼此都要耐心倾听别人的陈述,不要任意打断别人的表达,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时要自己反思这种差异。在团队沟通中,每个人都不应带着偏见参与讨论,要虚心并能包容别人不同的观点,这样才能在团队沟通中并发思想的火花。

篇(7)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是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则成了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了我国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了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聋哑脖和"高分低能"症均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二、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但是,促使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它的外部因素在起作用。在这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外语教师尤甚。这主要体现在:1、职业道德不够高;2、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3、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

因教师素质较低的原因,导致了许多教学科研成果无法加以利用,造成严重浪费。如英语教学原则是许多教学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的升华。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些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篇(8)

(一)立足教材,切实搞好教材安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6册,每册6个单元,共计36个单元,即共安排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36个,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大致可分为六个版块:自然探究,艺术探究,社会探究,生活探究,学习探究,历史人物与动物探究。通过这六个板块的有效教学设计,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能力。课题组结合实际,尽量将每单元活动落到实处,重点注意以下几个结合:精与粗相结合,每学期重点组织2——3个活动;实与虚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有些活动需要实做,有些可以虚做,有些可以实做,有些只能虚做;常规与变通相结合,在常规活动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减一些活动,可以增加一些符合当地情况的校本活动,可以删减一些不符合本地或本校实际的活动。

(二)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由于课时及条件所限,实际上,课内只能进行部分活动,大量的活动需要在课外进行。可以是课内安排的活动课外搞,可以是课外学生的小组自主活动,可以是配合教研组、年级组、团委、学校其他各处室或上级部门安排的活动。总之,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赛、诵读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展评、广播站播报、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网络查询。

(三)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社区活动相结合

单凭校内活动,远远满足不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需要,要尽量将活动延伸到学校外面去,去郊游、去野炊、去参观访问、去旅游观光、去街头调查研究。可以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可以是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也可以是利用双休日由班级、学校集体组织的活动。比如,2013年春季,由学校安排,分年级以班为单位分别集体组织了七年级、八年级各一次野炊活动,地点为学校附近的二郎山风景名胜区,活动组织紧凑有序,内容丰富多彩,回校后同学们都以此次活动为题材进行了文学写作,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另外,学校还组织部分班级参观了位于县城中心的“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梯田纪念馆,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2013年秋季,学校为配合全县“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活动,组织全校学生上街调查、搜集不规范用字情况,一方面作为校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一方面整理汇总,上交县有关部门,作为县城规范用字整改的决策依据。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同学们都认识到,语文学习不光在学校,更在校外、在社区,在活动中。

(四)学校语文活动与家庭语文活动相结合

家庭是学生教育的启蒙地,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课题组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家庭活动开展措施有三:(1)课堂布置具体活动任务,学生在家庭完成;(2)老师引导,学生在家庭自主完成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任务;(3)老师通过家长会、通家书、谈话交流等方式,告知家长,注意引导孩子,与孩子一起在家庭多开展一些与语文有关的活动。在活动方式上,完全不必像学校搞活动那样正规、集中、高效,可以形式活泼、灵活多样。比如生日晚会上让孩子给长辈祝词;举行餐桌辩论赛,让孩子发表见解,举办家庭文艺晚会,举行家庭故事会,春节贴对联,可以让孩子尝试撰写春联,等等。

(五)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渗透,横向沟通

融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工具性学科,而是能整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且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题研究实施中,要非常注意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将语文学科与地理、生物、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文理性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等艺术性学科的渗透交融。比如在开展《戏曲大舞台》《探索月球的奥秘》这些专业化比较强、比较冷僻、资料较难查找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课题组邀请音乐老师、学校戏曲爱好者参与活动,邀请地理老师、科普爱好者举办专题讲座,这样,活动在充分体现语文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科间的渗透融合,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具有了广度、深度。

(六)立足教材,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地方校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表演戏剧,图书馆、展览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用好这些课程资源外,尤其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历史传说、民俗文化、当代英杰等这些有形无形的课程资源,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校本课程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我们庄浪,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源头。这里有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徐家碾文化遗址;这里有遐迩闻名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二郎山生态公园、水上公园、云崖寺水库、陈家洞石窟、葛家洞石窟、关山风景、关山天池、梯田纪念馆等;这里有北宋因抗旨修筑水洛城而名动京师的刘沪将军的传说故事,有南宋抗金名将吴璘的归宿地——吴王坟山;有春节、元宵、端午、重阳、荷包、剪纸、皮影戏等民俗、戏曲文化;这里有活跃在古今,在当地、陇原都有一定知名度的书法绘画等艺术家;更有当代或轰动一时、或默默无闻的风流人物、无私奉献着……这些自然、社会、人文等地方资源,构成了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

二、模式构建 在实际研究中,课题组总结归纳出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横向沟通的两种立体实施模式

(一)课内为主,引申到课外的横向辐射模式

主要措施为:在立足教材,切实搞好教材安排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基础上,坚持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社区活动相结合;学校语文活动与家庭语文活动相结合;学科渗透,横向沟通;立足教材,立足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地方校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资源。

(二)以活动促活动模式。主要策略为:

1.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型活动。利用现有教材、结合语文课堂改编课本剧、开展课前十分钟听力测试、演讲、对对子等语文专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兴趣,又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例如,在开展“献给母亲的歌”单元实践活动时,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了编辑“道不尽的母爱”资料册的活动:采访“母亲”,“我说母亲”故事会,“母爱”作文竞赛等活动。

2.校内开展大语文活动。即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校园为阵地,开展全校性的“书画展”、“作文竞赛”、“手抄报大赛”、“古诗词测试”、“节日灯谜庆祝活动”等。

篇(9)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49

交流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更是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高中学生的英语成绩。

一、高中英语教师之间应该多进行交流

为了通过交流更好的帮助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高中英语教师之间应该多进行沟通与交流。英语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英语教师之间应该多进行沟通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切磋,使得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得以有效解决,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 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就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进行交流

教师展开英语教学活动,首先要了解高中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记忆力强、精力旺盛是高中学生的特点,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好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英语教学呢?通过广大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各个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为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宝贵的意见。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因素,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不良因素进行探究,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英语学科的学习。

(二)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交流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虽然教师都能够从理论上很好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践中却会出现不同的问题。针对教师在使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疑惑,教师之间可以展开交流,有成功经验的教师可以对存在疑惑的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使在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困难的教师及时解决困难。

(三)就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进行交流

教学计划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能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如果闭门造车,不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自然制定的教学计划缺乏科学性;如果英语教师能够积极的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那么就可以广泛的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进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可行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效开展。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十分必要,对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促进英语教师之间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一方面要提升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为教师创造一些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二、高中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

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也应该积极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相同的困惑,仅仅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有时很难解决,如果学生之间能够针对困难进行交流,并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顺利的进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分享一些成功的学习经验。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之间可以就以下几个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

(一)就具体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进行交流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的难度有了进一步的增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更多的学习困难,学生之间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知识点进行交流,能够使困难得以及时解决,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盲区,使学生的英语学习顺利进行。

(二)就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进行讨论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掌握了有效进行英语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取得优异的英语成绩。而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即使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可以针对学习方法问题进行交流,借鉴其他学生可取的学习方法,纠正自身一些不良的英语学习方法与习惯,继而更好的适应英语学科学习的需要。

针对英语学习需要学生交流的点还有很多种,学生个人要积极的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也要有意识的组织一些学生交流会,使学生之间更好的进行切磋。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进行沟通与交流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想要使知识顺利的由教师流向学生,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师生之间进行的交流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学习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十分必要,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情况,学生出现难以跟上教师教学步骤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学习问题进行的交流较少,导致教师难以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制定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脱节,学生也难以有效把握教师的教学思路与策略,导致师生之间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使教师对学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制定更加可行的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特点也有了一定的把握,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篇(10)

长期以来,由于护理专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社会上许多人对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带着“瞧不起”的心态,使得护理工作一度成为了男性择业的。而时至今日,虽然选择学习护理的男学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男学生最后仍然不会选择进入护理行业工作。

一、男性学习护理专业的现状

1.传统观念影响。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护士是温柔的女性的代名词,且部分人认为护理是伺候人的工作,作为强势代表的男性并不适合这份工作。部分男性从心底排斥这份工作。林惠美等调查指出,在校男护生的职业心态极不稳定,只有17.68%的在校男护生比较坚定自己的选择,毕业以后会继续从事护理专业,有54.44%的在校男护生考虑或正在为自己的第二职业筹备。即便是已进入护理行业工作的男性,在以女性为主的工作环境中也会承受着较大的压力,甚至恋爱、婚姻也会受到一些限制,因此一旦有机会,转行的概率也较大。

2.社会对男护士的需求。男性从事护理专业相比于女护士而言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男性体力较女性好,没有生理期的困扰,精力较为充沛,心理承受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好,动手学习能力强,等等。且由于整体上男护士的数量偏少,而社会上对男护士的需求越来越多,故而男护士成为了医院选择的”香饽饽”。

3.男护士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心理状况。男性语言表达能力性相对于女性较差,且男性通常也不如女护士耐心细致,再加上男护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因此,男护士很可能会由于与周围的人群沟通不善而带来更多的工作上的压力。经研究发现,男护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较差,新入校的男护生由于社会偏见、传统习俗等因素,往往较女生及其他专业男生更容易产生人际冲突。其实,不仅是在校的男护生如此,在进入临床工作后男护工他们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遇到困难之时,受到世俗的不理解、不尊重,男护士的心理可能就会出现问题。由于得不到职业认同感及成就感,男护士会出现自信心缺失、得过且过的心理状态,对工作以及周围的人群抱以消极回避的态度,从而导致与人交往的愿望和能力下降。

二、男护士学习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知识的益处

1.改善男护士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社会上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男护士这一职业,甚至男护士本身也看不起自己的职业。而在本门课程中,除了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社交知识外,还可以在讲解这些课程的过程中贯穿专业思想教育,如从事护理专业的意义在哪里,如何在护理工作中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如何获得工作成就感以提高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2.提高男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男护士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搞好和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是其中的一大问题。男护生学会基本的社交礼仪后,能够在今后的社会交往中表现得彬彬有礼,尤其是在和病人的交往中,能使病人感受尊重和信任,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提高男护士的专业水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可以改善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让他们从心底里接受这个专业,减少挫败感,从而变男护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状态,从而可以提高其专业课的水平,为毕业后找工作增加了竞争力。其次,护士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行为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通过规范其外在行为,升华其内在素养,提高了男护士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女性居多的这样一个学习工作环境中,他们可以有效找准自己的定位,规划应如何在这个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4.调适男护士的心理状态。通过课程的教学,一是使男护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对护理专业就有一个良性的认识及充分的心理准备,带着这样的心态走入工作中,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二是随着人际关系的改善,男护生在学校会获得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能充分发挥他们独有的魅力和优势,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在进入临床之后,专业水准的提高让他们更加容易获得病人和家属的认可,并且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带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多提升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其职场竞争力。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 男护士们将会拥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总之,学习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男护士会获益匪浅。

(通讯作者:吴学华)

参考文献:

篇(11)

微型课程这个术语最初出现在美国教育文献中,是由美国依阿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提出的。从其内涵及其实践的发展来看,它最初主要是作为学科课程的“补丁”在中、高等教育阶段发挥其独特作用的,但随着课程多样化趋势的日益彰显,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它已冲破学科微型课程的局限,并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更加多样化的内容与形式广泛运用于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教师培训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领域,成为现代课程体系中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我们主张开发和实施的微课程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它没有解说的声音,在优美的轻音乐中,静静地阅读文字,欣赏画面,进而引发思考。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同时它的使用方便,除了网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也可以用于学校例会、研讨会观看或讨论。微课程每一集内容相对独立,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还可以独立成系统,综合使用。微课程是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主要包括策略方法类、故事类、现象类和影视类等。

“三微”研究模式——基于微问题的教师成长新范式

1.“三微”研究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一般认为“科研引领、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但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课题研究门槛太高,自我反思缺少载体。为了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在教师培训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微”研究模式——针对微问题,开展微研究,形成微成果,以此来促进教师的成长。微问题是指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微研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作支撑,而是遵循发现小问题—想办法—解决—梳理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微成果则以微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

2.“三微”研究模式的实践与解析

一节美术课,老师布置完绘画任务后,要求学生30分钟完成。当时间到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于是便出现了问题:展示的同学在上面讲,下面却没有多少人在认真听讲,他们为什么没听讲?怎么办?

这种课堂现象是典型的“微问题”。

在教师培训时,针对刚才提出的美术课堂上出现的现象,许多老师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不注意倾听、发言学生声音小、讲课的人语言不生动不吸引人、听讲的人没有参与进来等。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老师们思考问题也变得有深度起来,就有许多老师提出了新问题:学生没有按时画完,说明时间管理还不行,缺少时间概念,做事前松后紧,教师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把问题推给学生是不对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研究不能只关注表问题,而且更要注重背后的真问题!感觉又深了一步,老师们继续在实践中研究。当再次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时,老师们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学生缺乏时间管理,教师要教会学生管理时间。

微研究正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地成长。同时,做微研究不但要“做得好”,还要“写得好”,如何把老师们在实践中提炼出的好经验、好策略进行归纳、汇总和传播,让更多的教师受益?显然,作为“草根化”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不能让老师们写长篇的报告和专业论文,利用PPT,把教师们的微策略、微故事以叙述分析、配以音乐的方式呈现出来,将这些成果“课程化”,“微课程”就产生了。

微课程是一种供教师学习的“课程”,一个借以成长的工具,更是一种教师自发的“草根”的教研方式,因为,微课程的提供者正是一线教师自己,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不用依靠“专家”,每个教师都是学习的主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变为微课程的开发者,让自己的作品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发。

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有效的培训应该是双方互动式的,要符合信息化时代成人的学习方式。在培训过程中,要满足教师学习的碎片性和交互性,就要构建即时互动的学习社区,方便学员实时在线交流,实现信息沟通,构建学习共同体。因此,我们在“三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微学习生态系统”。

1.微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

微学习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项目合作,由我们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起一个“微课程远程学习平台”,通过专家团队的引领,使教师既是微课程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形成了生产与消费双向循环、开放性发展的“微学习生态系统”(如下图)。

在微学习生态系统中,学习者(全区教师)受惠于微课程远程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获得知识增长——学习者获取、吸纳、内化学习资源中的知识营养,作为学习资源的消费者,从而形成自身的知识能力和学习体验。学习者(全区教师)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活动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他们在引领者(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微课程,不断创新和丰富微课程远程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成为知识资源的生产者,众多学习者共同反哺学习资源,从而优化学习资源。

2.微学习生态系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