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营销系统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全社会通讯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电信、网通、广电的基础通讯设施已经相当完善,网络的连接可以解决由于操作人员应用计算机水平低引起的系统维护难的问题。在应用工作站安装远程控制软件,通过远程控制可以维护一些简单计算机操作的问题。操作员可以运用本地自动更新模块来自动更新维护;信息系统数据库集中存放,这样系统管理员只需维护数据库就可以了,而操作员只要客户端网络通畅,应用系统就没有问题。
二、系统设计原则
(一)开放的系统设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电力企业资源的统一规划,可以与其他相关的开放的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办公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的无缝连接。
(二)灵活性。不同的供电企业或同一供电企业的不同时期,其业务处理过程、方式可能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的目标就是适应电力企业快速转型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情况迅速制定不同的企业解决方案。
(三)先进的技术。建议采用当前流行的企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与软件设计思想,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分布式、模块化的组件开发,可提供各种专业接口,为系统问的互联和系统的扩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四)安全性。通过客户权限管理、用户加密、数据备份、分布式应用服务以及系统出错处理等各种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数据与网络安全性。其中用户权限设置应将系统用户的工作权限定义到具体功能,保证数据的访问与处理安全性。应用服务通过负载平衡算法保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一)系统功能划分。根据营销系统各项业务要求,系统功能可划分为:用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模块、管理功能模块)和与其它系统的接口两部分,核心业务模块包括业扩管理、抄表管理、电量电费管理、收费与账务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管理功能模块是辅助决策等,系统接口包括银电联网、客服系统接口、财务系统接口、电能计量系统及各类电能采集装置的接口、OA接口、触摸屏查询等。
(二)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应有业扩报装、电费计算、档案管理、物资管理、资料管理等部分,实行数据集中管理,各供电营业所通过广电网络建立广域网实行数据共享。业扩流程纳入计算机管理并加以业扩监控,逐步达到单轨制无纸化流程。利用广电网络作为数据库通道建立供电局与各供电营业所之间的物理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放置在供电局大楼信息中心统一管理。数据库采用Oracle,系统开发工具采用Delphi。由于系统数据统一集中管理,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唯一性、合法性、一致性,系统软件的升级只要将文件写入相应的数据表,操作员运行一下本地的自动更新程序即可。
(三)系统功能要求。
1.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要求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性能灵活(包括对历史数据的转储及处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追忆性、可恢复性、可操作性、共享性和安全性,方便查询及分类统计。
2.在报表功能方面,应能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按要求灵活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提供灵活的报表格式。
3.在图形功能方面,应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进行动态分析,能以棒图、饼图和条形图、曲线等示之,并能按A4纸打印;图形要求美观、比例恰当、布局合理。在统计功能方面,对系统所要求的各类数据库进行一般性统计和按某种需求进行统计;统计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统计结果可以按自定义的格式用A4纸打印。
4.在保密及授权方面,应具有良好的授权机制,访问权限具有足够的授权设置级别和严密的控制管理。
5.在系统维护方面,要求方便、快捷、可靠、安全。
(四)业扩报装。
1.电力客户服务中心为新装增容用电和用电变更一口对外管理部门。
2.低压客户(综合配变供电的客户)的报装等相应事宜在所属供电所办理,各供电所应建立相应的客户档案,并及时向客户服务中心备案。
3.10kV及以上客户的报装业务在电力客户服务中心。
4.客户服务中心负责受理客户申请、客户建档、组织竣工验收、签订供用电合同等,生技科专责人负责现场勘察、确定供电方案等方面的工作,营销部负责计量等方面的工作,实业总公司负责客户施工等工作,生技科负责方案审核。
5.客户业扩工程竣工后,由客户中心组织生技科、营销部、供电所及实业总公司等有关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接到验收通知后要按时参加,及时为客户验收送电。
6.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对外业务服务,对内负责有关业务流程的调度,按时完成各环节工作。
(五)电费计算。通过设立综合变用户和公用变用户这两种只计量不计费的关口表用户,来统计线损。主要功能有:读数录入,电费计算,电价字典维护,电费台账生成与打印,电量电费报表汇总,银行数据接口(委托银行代开发票、代收费的,按一定格式生成银行所需数据)。
(六)档案管理。提供模糊查询功能,输入相应的参数,能够在数据库中调出数据,供查询用户文件、表计文件、农村综合变、小城镇公用变、表库文件等资料。
(七)物资管理。实行进、销、存操作,对各供电营业所的物资进行计算机管理,统一编码,实时统计库存量,便于物资合理利用。包括:材料编码、材料进仓、材料核价、材料销售,材料结存。
四、结语
通过对各类业务模块的细分,满足供电企业营销各级管理群体的需要,既减轻了软件维护的工作量,又方便了各供电营业所相互之间的应用交流,满足数据结构统一、编码统一、运行模式统一的设计目标。全面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决策水平,促进电力营销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邱贤辉,电力营销系统建设[J].广西电业,2007.4.
正如《兵经百篇•速》中所讲:“视而不见,人将先发。发而不敏,人将行发。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尔行之,速哉”。知识经济时代,先机即商机,兵贵神速,速度超过成本或品质,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流,成为企业经营首要目标和核心竞争力主要内容。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调整自身结构,采取适宜对策,构建提速机制,建立速度营销系统。从企业经营系统出发,构建企业速度营销系统应包括灵敏的营销信息系统、高效产品开发系统,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及快速产品分销系统等诸多子系统。只有将这诸多子系统统筹起来考虑才能明显、有效地提高系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最大限度地缩短从观念到现实的时间。虽然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部分因素的改进,也能局部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均不可能达到未来速度营销的要求,无法确保当前的改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依然获得有利的回报。
高速营销信息系统
市场瞬息万变,有速度还要有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的基础是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快速反应的营销信息系统作为联结企业与环境的纽带,对企业的内外部信息沟通和决策等经济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大多数企业原有营销信息系统是完全按照以前营销策略和运作流程设计的,基本上是一个日常业务处理系统,缺乏决策支持功能,缺乏外部数据采集功能,系统封闭性较强,营销信息与企业整体信息系统无法对接,与ERP制造信息脱节,导致现有营销信息系统无法大幅度地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成为实现速度营销的瓶颈。因此,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集成的营销信息管理系统。
应大力投资建立企业新型的数字式基础设施,建立公司的营销数字神经系统。营销数字神经系统会使事实和思想更容易从公司的基层涌现出来,从掌握这些信息的雇员处涌现出来——而且,可能还会使许多新答案被提出,并且它使公司能快速地完成这一切。
营销数字神经系统能帮助企业快速地获取销售、合作伙伴、顾客等重要信息,快速地为公司内部需要它的人提供有价值信息,提供完美集成的信息流,在正确的时间到达系统的正确地方,使能够对问题和机遇做出更快速的反应,从而使公司在高速商业世界中具备与对手竞争需要的反应速度;通过营销数字神经系统将营销实体过程转变为虚拟过程,从而构建企业虚拟价值链,通过镜相的世界,增强企业有效地“看”物质运作的能力并使企业能在市场空间控制协调这些市场场所的活动,进一步用虚拟活动代替实质活动,并在市场空间上利用信息建立“新的顾客关系”,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建立营销数字神经系统合理结构,通讯部分、数据库部分和应用程序部分都应有合适的体系结构,并且相互之间要协调运作,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目前进行商贸活动的一种最先进手段,它是用户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网络,网络便会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给用户各种选择。一旦用户确认,网络便会自动完成买卖合同签订、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实现营销活动的快速开展;进行面向过程的企业再造。基于传统的功能层次组织结构下开发的营销信息系统,其内部结构也是一种功能层次结构,每一个功能单元几乎是一个个近乎封闭的任务团块,它们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交互和协调工作,这严重制约了营销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反应的营销信息系统必须要考虑所有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为适应这一要求,就需要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营销信息系统,使系统中的异构部件在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基础上有机的集成起来,形成面向业务流程过程的营销信息体系结构,这是快速反应营销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总之,在新营销环境下,大多数业务都将变成自我服务的数字化业务,客户服务将成为每一家企业增加价值的主要职能,变革的速度以及针对客户个人情况的关注的需要将迫使公司在内部采纳数字化程序。理解这种变化及变化的性质,构建基于全新理念的速度营销信息系统,对于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效产品开发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越发短暂,加快产品创新,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已成为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先开发新产品往往能获得技术专有性,给后进入者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同时,还可以为产品技术或其它活动确定标准,迫使后来者采纳这些标准,而这些标准又反过来使企业的领先地位更持久。创新领先企业可以优先获得稀缺资源,优先选择劳动力、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及有经验的管理人员,选择开发具有较大需求潜力的产品,开拓有吸引力的市场,迫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太理想的竞争地位。
要使产品创新处在领先地位必须建立高效产品开发系统,这须首先从转变产品开发指导思想入手。树立正确产品开发思想必须对环境和产品本身有正确认识。产品开发环境正在从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寿命期长、信息含量少、一次易的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且顾客基础不断变化的环境转变。市场现实状况重新驱动了对产品的定义,产品被定义成顾客问题解决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由顾客和生产者联合确定的,并且是开放式的,它的最终用户可以对方案进行改进、升级或重新配置,在此基础上形成连续的方案产品替代,并且方案的替展与顾客所遇问题的发展步调一致。这就需要同顾客建立一种战略性的关系:稳定的、长期的、能经受不断的市场变化考验的关系。当生产者与顾客能相互理解,共同创造解决方案时,这种不可避免的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便成了这种长久关系的基础,另外,以个别顾客的信息为依据的日益富有弹性的生产能力也使企业真正能够提供方案。
在新的速度竞争环境中,传统的分步式产品开发技术已经不适宜于速度竞争环境下的产品开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引入并行工程和虚拟技术。并行工程即“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迭,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在并行工程中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并引入了工作流管理概念,以满足同步、异构、分布式团队等复杂管理的要求。并行工程的运用不仅可以缩短开发时间而且可以减少误差,如由于在产品开发中有顾客参与,减少了顾客信息误差,由于有生产人员参与减少了产品从设计转换到生产过程的误差,而且由于标准化、信息化满足了可重组、可重用及范围的可变性等要求。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制造。所谓虚拟制造又叫拟实制造,它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虚拟制造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为:运用软件对制造系统中的五大要素(人、组织管理、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进行全面仿真,使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加深人们对生产过程和制造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即对生产过程、制造系统整体进行优化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巨大跃升。
柔性生产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转向围绕市场需求的生产,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方式成为企业主要生产方式,适应这一特点,企业生产系统逐步柔性化。
柔性生产系统是以生产为中心,将各个与之相关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灵活、效率高的生产系统。柔性生产系统的基础是处理与生产相关的各种管理数据的能力。只有采用计算机管理,才能充分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的准确、实时处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是实现柔性生产的前提。柔性生产系统应对生产过程实现单元化重组。它类似标准件的组合,将生产过程尽量划分为一系列标准的或半标准的、独立的或协作的智能模块,各单元之间具有暂时的递阶层次关系,当某一特定的项目产品完成后,这一关系自动解散,并随时准备生成适应新项目的产品递阶关系,这样生产规模有伸缩性,能够迅速自行组织以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的要求。柔性生产系统也要求管理上的变化,在传统的工业企业中,是以生产线流水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的,有着明确的分工。而计算机集成技术却将生产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等环节全部集成起来由计算机来共同完成,实现生产一体化作业,生产作业的一体化也要求实行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传统的部门之间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被打破,同时由于许多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从而导致管理层次减少和管理幅度增加。对生产作业工人和管理人员要求具有复合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柔性生产管理中还引入准时化生产和精益生产的概念。准时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装备和等待时间、残次品等视为一种浪费。准时生产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准时”,即在零件刚好被需要时,才将它生产出来并送到需要地点,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零库存”。为了达到“零库存”,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按定单进行,前道工序由后道工序触发,当后道工序在控制库存以下时,前道工序才为补充后道工序的控制库存而生产。也就是说,对整个定单而出现产品库存减少到控制库存以下时,才会再装配产品补充库存并进而触发前面工序的生产。由于生产过程并非按计划而是从后向前由定单触发,因而相应的生产管理系统被称作为拉动式系统。准时生产的柔性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防再度发生,具有良好的生产过程控制能力。精益生产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精益生产的特点在于: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各部门间人员密切合作,并与协作户、销售商友好合作,减掉一切不产生价值的工作,它是需求驱动的简化生产,简化了产品的开发过程,简化了信息的传递,简化了组织机构和非生产的费用,消除了生产过程中一切错误、积压、多余、过度加工、等候等浪费现象。精益是实现生产柔性的前提条件,整个生产组织系统的精益制造是生产系统柔性的重要保证。
现代企业柔性生产还突破了组织内柔软性发展到组织间柔性。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有灵敏的反映,而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动态联盟式虚拟企业,非常快速地合成新的生产能力。这些能力可由企业内部和企业间分散于不同部门及众多岗位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经常、快速地通过电子网络这种理想方式进行合成。它是对市场机会的动态响应,市场机会消失,虚拟企业就解体。它使资源运筹的外延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极大地拓展了资源优化配置的范畴,使各种优势资源互相集成,催生出更加强大的综合优势,以整体的优势应付多变的市场,快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虚拟企业形成了一个具有时间上的“快速性”和空间上的“全球性”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超出了单个企业的边界,涵盖了“外组织”,它也成了组织结构的一部分。虚拟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合资经营、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业务外包首先是由一个核心成员企业发现客户对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时,在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后,集中自己的资源放在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将其余的活动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如果企业没有某方面的核心能力,又出于对技术或成本的保密而不愿外包时,可以由几家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个专门化合作中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因此有人将这种合资经营形式叫企业共生。当几个企业的拥有的资源和技术相互补充而各自的市场不互相矛盾时可采取战略联盟来进行的长期合作,共同开拓一项长期的事业。虚拟企业是基于新经营机遇而组建,可以实现对市场或顾客的跟踪,使产品的产量、品种、个性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顾客定制的要求。
柔性生产还包括其支撑的基础结构即敏捷供应链系统,这需要对供应链进行简化、整合。制造企业就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化大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并作为动态的制造环境中一个可使用的制造个体资源,以企业集成的形式,通过合作与竞争,加入敏捷供应链。因此,企业集成的范围应扩大,向供应商和客户扩展,或者说向企业的上游和下游扩展,组建面向柔性生产的敏捷供应链系统,对企业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各个环节业务模式进行全面重组,以期能显著缩短企业对客户订单的响应周期,并同时有效控制产品在全程供应链上的全程成本。
快速产品分销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产品制造企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解决产品上市快的问题,即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和尽可能短的时间,将产品推向市场,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目标。本质上讲,产品分销决策是企业营销活动(4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分销决策过程研究的是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系列决策,包括依次进行地区市场需求潜力预测、地区分销点决策、分销渠道选择与评估、中间商选择与评价、仓储点及运输决策以及分销资源分配决策等。分销渠道决策是公司营销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一个分销系统也是公司一项关键性的外部资源,它的建立通常需要若干年细致的选择与组织,并且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快速的分销系统首先要求有合理的分销体系结构,包括分销渠道长度、广度及经销商的选择。缩短渠道长度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愈来愈多的企业越过中间环节采用直复营销的方式。一体化的渠道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分销渠道更有助于提高渠道系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对于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公司尤为重要,因为能否更快地或在其他竞争对手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成为衡量他们竞争力、能否赢得长期顾客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美国多米诺比萨饼店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它向顾客保证半小时内送货到家,否则将免费赠送或低价出售比萨饼。为此,公司在货车上安装了烤箱和电话,在通往顾客家的路上就可以将比萨饼烤好,成功地实施涡轮营销使其在美国比萨饼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
快速的产品分销系统需要有敏捷的物流作支撑。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生产领域,但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个焦点已经逐步转移到流通领域。据统计,在美国,全部生产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95%的时间则用于搬运、储存等物流过程;在日本,物流费用约占产品总成本的10%~12%;在我国,物流费用大约占商品进销差价的70%,仅在账面上反映的物流费用就占商品总成本的40%。由此可见,物流在企业速度营销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物流系统快速,实际上包含着多种含义。首先对于需方来说,快速是指在正确的时间将货品送达目的地,也就是及时性;对于物流系统而言,快速是指高效完成系统中的物流,这可以减少资产负担并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高效利用库存;另外应该注意到的是,快速还指物流系统对于业务变迁的适应能力。敏捷物流系统的实现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主要是自动识别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最实际的例子就是超市中一维条码的广泛应用。条码技术的意义在于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在没有应用条码的时代,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非常大,这实际上就是由于物流与信息流脱节,条码则紧密地将物流与信息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无线网络技术从有线到无线并非只是简单的媒体变化,这种媒体变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GPS与GSM/CDPD/GPRS的组合,可以提供实时或接近实时的车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运力调配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生活快节奏的21世纪,面临当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就需要开发速度营销系统,而高速度需要将各个环节高度集成进行全面提速和加速。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这种个性消费的发展将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其营销战略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作为提品及服务的出发点。但是,要真正实现个性营销还必须解决庞大的促销费用问题。网络营销的出现则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企业的各种销售信息在网络上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可以以极底的成本发送并能随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庞大的促销费用因而得以节省。企业也可以根据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和要求通过自动服务系统提供特别服务。
网络营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是实现全程营销的理想工具
传统的传统的营销管理强调4P(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组合,现代营销管理则追求4C(顾客、成本、方便和沟通),然而无论那一种观念都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企业必须实行全程营销,即必须由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就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
遗憾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往往难以做到。原因在于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缺乏合适的沟通渠道或沟通成本太高。消费者一般只能针对现有产品提出建议或批评,对尚处于概念阶段的产品难以涉足。此外,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缺乏足够的资本用于了解消费者的各种潜在需求,他们只能凭自身能力或参照市场领导者的策略进行产品开发。
而在网络环境下,这一状况将有所改观。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电子布告栏、线上讨论广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极底成本在营销的全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即时的信息搜索,消费者则有机会对产品从设计到定价(对采用理解价值定价法的企业尤为重要)和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发表意见。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企业的决策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网络营销能满足消费者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
现代化的生活节奏已使消费者用于外出在商店购物的时间越来越短。在传统的购物方式中,从商品买卖过程来看,一般需要经过看样棗选择商品棗确定所需购买的商品棗付款结算棗包装商品棗取货(或送货)等一系列过程。这个买卖过程大多数是在售货地点完成的,短则几分钟,长则数个小时,在加上购买为购买商品去购物场所的路途时间、购买后的返途时间及在购买地的逗留时间,无疑是大大延长了商品的买卖过程,使消费者为购买商品而在时间和精力上作出很大的付出。同时,拥挤的交通和日益扩大的店面更延长了消费者购物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越来越珍惜闲暇时间,越来越希望在闲暇时间内从事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并充分地享受生活。在这中情况下,人们用于外出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
网络营销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诱人的场景,是购物的过程不在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有时还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让我们看一看网络营销是怎样简化购买过程的吧!
售前:向消费者提供丰富的的产品信息及相关资料(如质量认证、专家品评等),而且界面友好清晰,易于操作执行。消费者可以在比较各种同类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以后,作出购买决定。
售中:你无须驱车到也许很远的商场去购物,交款时也不需排着长队,耐心等待,最后也无须为联系送货而与商场工作人员交涉。在网上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迅速。座在家中即可逛虚拟的商店,用电子货币结算等等,省却了许多麻烦。
售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你可以随时与厂家联系,得到来自卖方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总之,网络营销能简化购物环节,节省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将购买过程中的麻烦减少到最小。
二、推动智能型读表系统的应用
高压用户时间电价模式可区分为高峰、半高峰、离峰时间等不同的供电成本,分别制定不同费率;高峰时间电价较高,离峰时间电价较低,以鼓励用户调整作业时间、更新设备或增设负载管理设备等,以转移高峰时间用电于离峰时间使用。运转中的智能电表,可随时以计算机执行远程遥控读电表,获得的数据存入电费开票系统,并可远方执行电表程序更新,以节省人工往返的费用。通过智能电表的导入进行用电进行信息双向沟通,能更充分掌握客户端的发电与用电信息。意大利最大的电力公司Enel率先开始更换旧电表,将大部分的家庭旧电表以智能型电表取代,这一方面可防止窃电,另一方面对于欠费的用户,可以快速断电。智能通讯技术采用需视通讯范围以及各地区环境差异而不同,用户类型及通讯方式包含写字楼、传统公寓、别墅等混合型态住宅区,规划局域网络可采用PLC、Zigbee、WiFi等通讯技术;测试功能包含定期读表、随选读表、时间同步、停电侦测、负载曲线、异常回报等及遥控下载时间电价程序等功能。
智能电表应使用不同的通讯技术测试及系统构建,采用有线及无线两种通讯技术,分别为电力线通讯(powerlinecommunication,PLC)、Zigbee及Wifi等。电力线通讯所使用的频带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NPL(NarrowbandPLC)及BPL(BroadbandPLC),以提升电力线网络传输速度。NPL走低频进行传输,频率为3到148KHz;而BPL走高频进行传输,频率为2到20MHz,要有效且快速的传输电力线网络信号,未来频带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课题。智能电表根据通讯范围可分为三种通讯界面,这可将电表资料暂存于集中器(concentration)上,加上阶层式通讯中继技术可解决在实际布建智能电表时信号衰减问题。四、信息化资料的处理系统有效的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需要广泛的收集供需两方面的资料,而且还需要借助于信息处理系统来解读这些资料。由于现今计算机信息的迅速发展,加上硬盘空间不断的增加,大量的资料或者信息都以电子方式储存于计算机当中,数据库的概念也因应产生。所谓的数据库便是能够自动的查询、新增以及修改的数据集,而数据集的模式也分为许多种,最广为人知的变是表格式的数据集;数据集或者数据库为了方便的管理,通常会制定出适用的编码法则,以便于搜寻、查询以及分类等的动作,而编码的定义则是由需求者自行去决定,常见的便是数据库索引的部分,如条形码等都可以做为搜寻的数据。在电子数据以及数据库发达的背景之下,许多企业便将数据以电子化储存的方式来取代以往纸本的作业模式,而这些众多的数据库当中,许多的信息是隐藏在其中。因此,数据探勘的概念就是从一个数据集或者数据库中,搜寻出有用的信息,并且利用各种的分析工具来解释其内涵,发掘出数据库中的价值,并提拱给决策者作为一个参考。
1.交换功能。它是指从供给者手中购入资源、信息、消费品及服务,然后再销售到需求者手中,以实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
2.传递功能。针对有形商品而言,这就是实体分配功能,在实现有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时,还要通过实体分配实现商品的空间转移,才能将商品传递到需求者的手中,这一功能主要由交通运输部门及仓储部门来执行。对于货币,由金融机构执行这一功能,对于信息这一无形商品,执行传递功能的是电信企业、大众传播媒体等机构。
3.便利交换功能。这是宏观营销机构的其他辅助,主要有标准化和分级、风险承担、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职能。标准化和分级的职能是由批发商与零售商来承担,它涉及按规格和质量对商品进行分类,这使得购买和销售变得更为简便。风险承担职能是指在营销过程中必须承担的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如:商品可能会被损坏、偷窃或过时,这一职能的承担者往往是中间商与保险公司。在营销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营销信息也是一项重要的职能,执行这一职能的可以是营销调研公司、广告公司等辅助营销机构,可以是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商。在宏观营销的整个流程中,首先是由消费者向资源市场提供劳动力及一部分资金,以便制造者能够利用。这一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通过劳务中介或金融机构等宏观营销机构来执行,也可以由消费者直接执行某些一般营销职能(如个人直接投资办厂,直接到企业中去应聘)。制造者除了向资源市场获取所需要的资源之外,也可以同时向资源市场提供原材料、资金、技术等资源,这一过程同样也需要由资源市场的宏观营销机构来执行大部分的宏观营销职能。然后由制造者向消费品市场提供他们的产品及服务,消费者则从中选择他们的所需。这一过程宏观营销职能的执行者多为以批发商及零售商为代表的各级中间商,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者会直接参与营销功能的执行。政府在宏观营销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对系统中的其他参与者进行监督及提供服务,同样也是资源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需求者。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向政府交纳税金以维持政府的运行。
一个国家的宏观营销系统是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它具有一般系统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性。宏观营销与微观营销的根本差别在于,它关注的不是单个组织的营销行为,而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考虑营销问题,这就决定了宏观营销系统有着与生俱来的整体性特征。宏观营销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的整体功能就是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匹配,这一功能显然不是系统中各要素所能单独完成的,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
2.相关性。宏观营销系统的相关性表现为,系统是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作下运行的。例如,制造者和消费者相互渗透,而且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消费品市场上,传统的生产企业是商品的制造者,而个人是商品的消费者,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个人成为了劳动力的制造者,而企业则成为了劳动力的消费者。此外,无论是在哪个市场上,制造者都是在消费者需求的引导下来营销自己的提供物,而宏观营销机构则是制造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政府在宏观营销系统中扮演着多个角色,它自身既是商品的消费者,同时又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整个营销系统正常运行的监管者。
3.层次性。一个现代的宏观营销系统应该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具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市场营销系统,而且还包括资金市场营销系统、劳动力市场营销系统、技术市场营销系统等等。在每一个子系统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营销中介机构在执行着一般营销功能,例如在传统的商品市场中有商品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在资金市场中有银行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劳动力市场中有职业介绍所、猎头公司;在技术市场中也有专门从事技术交易活动的中介公司。再进一步看,每一个宏观营销子系统又都是由大量的微观营销系统(即企业营销系统)构成,宏观营销系统的成功运作必须取决于各子系统的效率以及微观营销系统的效率。
4.开放性。一个有效的宏观营销系统还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首先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中的其它系统进行着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的约束,包括法律的、文化的、道德的约束及政治的影响。此外,一个国家的宏观营销系统还应该积极地和别国的系统进行交流。在当今世界中,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缺乏与别国营销系统的交流必然会使本国的营销系统陷入无效、无序、僵化的状态。
5.动态性。宏观营销系统还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革新。例如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营销系统是在指令计划的作用下运行的,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营销系统则必须在消费者需求的引导下运行。
二、宏观营销系统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政府是宏观营销系统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营销系统应该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在消费者需求的引导下运行,但是政府仍在系统的构建及运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宏观营销系统的监管。作为宏观营销系统中的监管者,政府首先应当建立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法律体系,这是保证一个宏观营销系统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一法律体系不仅包括制定必要的法律条文,还包括建立一个公正有效的市场执法机构。其次,政府还应制定一些优化宏观营销系统结构、提高营销系统效率的政策,以尽可能地减少系统中的交易成本。
2.为宏观营销系统的建设及运行提供服务。在宏观营销系统中,政府的另一个重要的职能是提供服务,并通过税收来获得对所提供服务的补偿。政府为宏观营销系统提供的服务主要体现在对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维护上,例如运输和通讯设施的建设等方面。
3.促进本国的宏观营销系统与外国宏观营销系统的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而作为资源配置重要基础的宏观营销系统必须是开放的。一国的营销系统必须积极地参与到与别国营销系统的交流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对这一交流应该持积极支持的态度,而不是进行全面的管制;其次它应当制定一系列的促进交流的政策,尽可能地消除交流过程中的障碍;最后,它必须在本国的营销系统与国际交流过程中担当一个保护者的角色,以免本国的利益受到损害。
4.政府自身也是系统中最大的消费者。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是本国宏观营销系统中最大的消费者。政府对商品、劳动力、资金等资源的需求变化对宏观营销系统中各个市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一国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显然会促进该国宏观营销系统中的交易量,反之,系统中的交易量则会相对萎缩。5.政府自身也执行一些营销职能。很多国家的政府自身也会使用一些营销方法来进行政府管理。表面上看,这一行为对宏观营销系统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但仔细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政府对营销方法的使用正是表明了政府对营销理念的支持立场,即在管理过程中遵循以“需求”为导向的立场。而一个宏观营销系统只有在“需求导向”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有效率地运行,政府作为宏观营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显然有利于营销系统效率的提高。
三、我国政府在宏观营销系统中应发挥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营销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系统体系不断完善,效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一成果与我国政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宏观营销系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在商品市场上,虽然产品与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以需求为导向的自由流动,但是在一些产业中,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依然盛行,严重阻碍了宏观营销系统效率的提高;此外,相对较高的过桥过路费对商品的自由流通也是一个较严重的阻碍。其次,在资金市场中,资金并不完全是在一个以需求为导向的竞争环境中流动。居民的投资方式仍然十分单一,还是以储蓄为主。而大量的储蓄经过国有银行体系流向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转化为低效率的投资,不仅银行体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而且这一恶性循环还在不断地继续,构成对资金市场稳定发展的严重威胁。此外,劳动力市场中也存在着较大的流动障碍。城镇劳动力的50%左右仍然集中在国有单位,在档案制度的约束下,流动性严重缺乏。虽然在非国有单位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比较自由,但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劳动力要实现在更大地域范围内(如跨省、跨城乡)的自由流动仍然较为困难,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需时日。此外,各个营销子系统的发展互不平衡、整个宏观营销系统中信用缺失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宏观营销系统的整体发展。
所以,我国政府在扮演营销系统中的角色时,与成熟市场经济的国家相比,政府作用的领域还应该要大一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提供更多的服务。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宏观营销系统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政府除了提供建设及维护基础设施的服务之外,还应当强化信息服务的功能。特别是在农产品市场上,作为商品提供者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无法独立地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因此,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在农产品市场的建设、产品需求信息的搜集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帮助,尽量降低农民的交易成本,合理引导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超级秘书网
2HANA数据分析平台实施过程
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应遵循最大限度的考虑应用实用性、缩短实现周期、降低技术风险等因素。
2.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要对用户的诉求或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并在需求的基础上对整个平台进行一致约定。因此以重要性、分析的复杂性、数据量大小、以及快速见效为原则,需求分析需要明确下面的内容。
1)选择需要分析的主题,结合当前电力营销业务在计量、业扩、抄表、电费核算、电费缴纳、账务等工作职能的划分,也要考虑分析的主题具有针对性的业务场景,这些场景往往跨越多个职能。
2)分析并描述各个主题的业务背景,包括使用的用户角色,使用的业务场景。以电费出账异常为例:电费出账异常主要是由于用户档案错误、抄表错误所引发的,涉及到业扩、抄表、电费核算等多个职能部门。以电费出账异常作为分析的主题,其业务场景主要用于电费发行后,对引发电费异常的用户档案数据、计量信息、抄表信息进行检查并按职能需求进行分别展示。
3)分析各个主题间的关系,在这个平台上用户的所有活动信息,如用户请求的数量,用户对这些数据的访问频率、时间、数据细节层次、请求多大的数据量等之间的关联。
4)分析主题所涉及的表的目录、表的内容、表的容量、每个表的平均行大小、表的记录数、表的增长情况等。
2.2平台规划
HANA数据分析平台应用架构一般采用四层:数据源层、数据抽取及复制层、HANA数据集市层以及报表展示层。
1)数据源层:作为平台的分析对象,提供报表分析所需的数据,数据源层可同时支持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数据源层为营销系统(管理库),生产库到管理库之间采用SharePlex复制工具实现数据同步,以避免数据抽取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2)数据抽取和复制层:数据抽取和复制层负责将数据源层中源系统的数据抽取和复制到HANA分析数据库中,主要构成是数据抽取和复制工具,可以分别采用实时同步服务(SLT)以及非实时同步的数据服务(DataService)两种不同的复制工具来满足不同特征的源数据要求。在确定采用哪种工具前,需要对每个数据源的大小、变更时间、变更频繁度、增量大小等信息做详细了解,对不同数据源表选择合适的复制工具。
3)数据集市层:数据集市层是整体系统架构的核心,负责分析数据的储存、报表模型的建立以及数据计算。该层包含分析数据库以及虚拟模型架构两个主要组成,所有需分析展示的数据在数据集市层通过集市层进行储存、压缩、建立逻辑模型并计算,通过该平台特有的内存计算技术可以使这个过程的效率大幅提升。
4)报表展示层:报表展示层负责将HANA数据库中的数据运算结果按照报表需求进行展示,采用SAPBusinessObjectBI4.0以及EXCEL作为展示工具。
2.3平台实现
2.3.1模型设计
依据报表的需求分析、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模型扩展性、模型的灵活性、实现成本进行平衡,在达到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出可以重用的模型,HANA平台不同于传统的数据仓库需要物理化模型设计,HANA采用了逻辑视图模型设计的概念,逻辑视图从表面看体现的是传统的星型、雪花型模型设计,但这些模型中的数据并不是物理存放的。HANA提供了属性视图、分析视图、计算视图三种模型设计,属性视图实现对维度的设计,分析视图则实现传统的星型模型设计,计算视图实现更复杂的雪花型模型设计。模型设计时是先将需求阶段所确定的分析主题作为分析对象,梳理每个主题展示所需的事实表数据内容和数据粒度、分析维度、分析的数据指标。例如:一个以分析电费构成为主题的业务场景,该主题分析当期电费的构成情况,并同期比较各个电费构成的变动情况,那它的指标可以为目录电度电费、峰谷品跌、丰枯品跌、基本电费、力调费、代征费、电度电费、结算电费等指标。分析的维度可包含:时间维度、用户维度、组织维度、用电服务维度、抄表维度、计收维度等。并在此时完成对事实表和维度表的逻辑数据模型设计。
2.3.2表样及功能设计
报表的样式和功能应当考虑用户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使用习惯,借鉴数据仓库中的多维数据可视化方法,通过对报表的上钻、下钻、切片等展示功能技术的利用,实现对汇总性数据、明细类数据、核心数据的快速查看和分析。以上述的分析电费构成主题为例,其展示需求决定表样的设计采用图型混合表格的方式,功能上采用按照组织维度进行上钻、下钻功能可查看不同供电区域的电费构成情况和各个指标的排名情况,前端展示采用了BOWebintelligence嵌入DashBoard图表设计实现。
2.3.3数据抽取及复制设计
为确保数据质量,应当进行数据抽取和复制的规划设计。首先,根据模型设计中指标、维度信息分别列举出其相应的数据来源,即营销系统的物理表和字段,指标来源于营销系统的交易数据,而维度来源于营销系统的主数据。其次,根据逻辑数据模型和数据来源确定营销数据库到HANA数据库的ETL规划,根据数据的质量规则(包括:数据清除、空值处理、数据替换、规范化数据格式等),确认营销系统源数据到HANA目标数据库数据的转换规则,同时依据数据大小、数据变更时间、数据变更频繁度、数据增量大小要求确定采用的实时工具SLT还是定时抽数工具BODataService,例如:收费账务相关的交易数据存在记录基数大、变更频率很高等特征,采用实时复制增量数据更合适,而账务的月结数据仅在每月初产生且数据量非常巨大,因此采用定时批量复制更合适。
2.3.4模型及报表开发
模型及报表开发共分为数据装载、HANA建模、定义语义层(IDT)、报表开发、数据校验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相互交叠与重复,直至到达最优化设计。其中数据装载的方式利用了SLT的实时同步技术,SLT同步技术其核心是基于数据库的触发器模式实现对源数据的增量复制,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对源系统表结构的改变,同时采用的多任务复制机制使得实时复制的效率可保持在5~10秒内的数据延迟,装载后的HANA数据的大小比较源数据库数据大小可压缩30%~70%的容量。
3发展前景
不断的完善HANA数据分析平台的分析主题,不仅是基于电力营销系统,还可以基于用电采集系统等构建起电力企业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利用HANA内置的PAL(预测分析库)对海量电量数据、客户服务数据实现数据高级分析,建立其有效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改善的企业快速辅助决策模式。营销业务可以在客户服务中对受理业务的情况信息、执行过程、执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响应,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电网服务建设。更可以利用海量电能量数据对偷窃电稽核、客户用电行为、能效管理等进行过分析和应用,助力营销辅助决策与分析能力的快速提升。
2CSMP性格测试结果
表1的数据,是对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的两个班级进行调查得到的,从表中可以看到,两个班级PM和MP性格的学生占了最大比例,也就是说内向、喜欢稳定的学生最多,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提供一些案例及数据,让学生自主分析和重复练习,效果会比教师上课讲授更易被接受。PC性格的都是零,而CP性格的也都只有1个,说明现在的学生对限定期限完成或者难度较大的任务不喜欢或者不擅长,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任务设计时,完成时间尽量灵活一点,复杂的任务想办法拆分成一个个的小任务。CS和SC的人数不多,说明好多学生不是很好的管理者,至少目前是这样,也是教师在课程中需要想办法引导的一个方向。CM的人数较多,说明学生喜欢企业战略方面的策划,但不太喜欢具体营销活动的策划,从MC都只有1个就可以看出。SM和MS性格的也占了相对较多的人数,说明无论在谈判还是在策划中,助手也是较多学生内心的一种选择。两个班中适合做危机公关业务的学生和客户服务工作的人数是一样的。
(1)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要确保对业务开展提供可靠支撑,尤其是面向客户的窗口业务,必须保证系统100%稳定运行。
(2)系统故障响应的及时性要求。营销信息化系统涉及的业务内容多,技术结构复杂,服务对象广,需确保故障迅速定位,顺畅沟通,快速响应。
(3)系统维护的稳定性要求。需要构建稳定的业务及技术支撑团队,梳理顺畅的运维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闭环管理。
2系统旧有运维模式分析。
系统旧有运维模式是由省公司营销部直接管理,用户通过电话、办公系统、传真等方式的进行咨询、提出需求,由系统运维厂商人员进行解答。通过几年的运行,此种模式已经暴露出以下弊端:一是问题来源分散,市公司任何人员可通过任何方式可进行问题提报,多数问题线下处理,缺少有效汇总和监管;二是基本上处于“现事现办”的状态,解决问题停留表面,未能形成有效的统计分析;三是缺少问题记录,不能形成闭环管理,已解决问题未对全省进行广播,易出现问题重复解决现象;四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无法做到响应迅速、准确高效;五是缺少有效的监管及考核管理,不能保证运维工作的规范性、完整性。
3建立高效运维管理体系,提升系统支撑水平。
针对旧有运维模式的种种不足,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组织架构统一、规章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高效的运维体系,将运维管理延伸至市、县公司,形成省客服中心集中管理,市县协同配合,运维单位技术及开发支撑的运维模式。
(1)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随着“大营销”适应性调整和省客户服务中心的成立,原有各部门在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通过梳理及分析,结合本身体制及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将具体分工明确如下:省公司营销部作为业务运维管理单位,负责制定公司营销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标准;审批省客服中心上报汇总的需求、问题等。省客服中心作为业务运维实施单位负责营销自动化系统业务运维工作的具体实施;管理运维支撑平台,监控营销自动化系统运行情况;设立统一业务热线,为市、县公司提供咨询、问题处理、需求分析等服务;定期对系统运行进行评价,负责需求汇总、问题统计、制定运维方案等工作。市、县公司作为系统问题发起单位,负责问题汇总提报、初步审核等工作。
(2)细化运维工作分类。对营销自动化系统业务的运维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分类,具体分为:业务需求管理、系统缺陷管理、数据管理、配置管理、应用软件管理、应用安全管理、运维质量管理等。①业务需求管理,对因政策、业务变化及管理创新而需要新增或变更的,在营销标准化设计成果最新版本现有范围之外的新业务和新功能需求,是系统持续深化应用并快速响应新型业务的保障。②系统缺陷管理,包括功能缺陷和性能缺陷,是确保营销业务正常开展所必须提供的基础性保障和支撑工作。③数据管理,包括数据迁移和数据变更等,是营销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基础核心。④配置管理,包括流程配置和权限配置等,是保证系统业务流程连续、稳定运行的关键。⑤应用软件管理,包括系统升级、流程调整、功能更新等,可通过广播形式及时告知应用人员程序调整内容。⑥应用安全管理,包括密码设置、密码变更等,是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避免人为问题出现的保障。⑦运维质量管理,包括问题工单处理时限管控、质量管控等,进一步明确责任及考核,加强监管力度,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满意度。
(3)梳理高效运维流程。高效的运维体系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内容制定不同工作流程,通过标准、科学的流程,使得各部门在需求处理、报修处理等日常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高效流转。
4建立运维支撑平台,实现工单线上流转。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330-02
1 前言
近年来,各类型建筑拔地而起,充分满足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求,然而火灾发生率的逐年攀升使得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建筑消防给水种有效运用稳压系统,并实现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十分必要。一般来说,建筑消防及水系统稳压形式可以划分成为采用稳压泵设备直接实施稳压以及配合使用气压水罐与稳压泵实施稳压这两种主要方式,其中,稳压泵直接进行稳压可以划分为稳压泵与地下消防水实现配合以及稳压泵与高压水箱配合稳压这两种形式,而配合使用稳压泵跟气压水管实施的稳压则可划分为高位水箱配合气压给水装置稳压以及气压给水装置取代高位水箱稳压这两种形式。
2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通常而言,较为常用的灭火系统包括有泡沫灭火、水消防以及气体灭火、干粉灭火等等系统类型。纵观所有会使用到大的灭火系统,其中应用最为普及且系统投资最为低廉的灭火系统则为水消防系统,该系统在很多场所中均较为适用。
参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以知道,将压力作为标准能够将消防给水系统划分为临时高压给水系统跟高压给水系统。具体来说,在准消防工作情况下,高压给水系统所产生的实际水压以及所需水量能够充分满足相关要求,而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则未能充分满足相应的水量以及水压需求,在实施消防行为的时候进行消防主泵的有效启动需确保足够的水量以及水压。
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能够划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模式。其中,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实际构成相对较为简单一些,其主要涵盖有管道、控制阀、室外消火栓;而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则是由较多部件所组成的,包括有消防水箱、消防水枪以及室内消火栓、消防水泵、消防水带、消防水池、消防卷盘以及控制阀、消火栓箱以及管道系统等等部分。
3 建筑消防给水稳压系统及应用
3.1稳压泵跟高位水箱配合实施稳压
在该种形式应用下,当系统开始实施工作的时候,通过高位水箱进行取水升压以后,稳压泵能够实现向系统的有效输入,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当稳压泵停止日常运用或者是实施设备的检修的时候,则通过高位水箱实施系统稳压以及合理供水,因此,该种系统模式在不存在有较大火灾危险以及规模相对较小的消火栓给水系统中较为适用。
3.2稳压泵与地下水池配合直接实施稳压
稳压泵与主泵设备实现良好配合,在水池实施取水行为以后向系统水乳,力求保持系统压力式,则可被称作是稳高压或者是常高压、准高压系统,该类型系统通常不进行高位消防水箱的合理设置。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所使用的稳压泵设备需在日常保持较为良好的运行状态,针对管网所存在的实际压力进行有效维持,当发生火灾险情的时候,整个系统仍然可以实现一段时间的运行,该种行为停止于主消防泵启动行为的发生,在设置稳压泵的时候需按照主、备模式实施。因为稳压泵要时常保持良好运行,这对能源会造成极大浪费,加之由于稳压泵设备需要长期处于运行工作中,则其寿命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该种系统模式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已经不再使用。
3.3高位水箱跟气压给水装置配合实施稳压
在进行气压罐设置的时候需严格依照小罐的容量标准实施,就消火栓系统而言,气压水罐对其的有效容积是300L,就自动喷水系统来说,气压水罐对其的有效容积是150L,要是实现这两种的系统的配合使用,则有效容积为450L。该种类型气压给水装置稳压泵发生一定故障的时候,其可以在30s内实现系统压力的有效维持,同时能够在系统工作压力降到主消防泵所设定的压力水平的时候进行主消防泵启动信号的及时发出,所以说,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供水来说,稳压泵出现故障情况则不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就算是在比较极端的情形之下,高位水箱仍然可以肩负起重要的系统安全供水任务,所产生的具体影响直至会导致系统最为不利区域内所产生的水压情况受到影响。该种系统模式进行工作大的主要流程是,稳压泵设备有效提供气压水罐所需的具体压力,当所产生的压力达到相关设定要求的时候,稳压泵则立即停止工作,日常管网所需的压力主要是由气压水罐进行有效提供的,能够充分满足实际的系统水量以及水压需求。在系统所产生压力降至相应的设定程度以后,则稳压泵会被启动,补足系统压力之后再停止工作,如此一来,便可让消防给水系统长期处在准工作状态之下,要是系统所产生的压力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就可判定为发生有火灾险情,这个时候消防水枪会出现射水行为,喷头同样也会爆破,而稳压泵设备则会向消防管网持续实施供水,并将消防主泵进行启动,为系统源源不断地供水,起到较为良好的火灾扑救效果。在该种形式应用下,稳压泵设备不会时刻处于工作状态,所形成的电费支出相对较小,其可谓是现行设计中最为常用到的稳压模式,具体规范中同样较为推荐。
3.4气压给水装置取代高位水箱实施稳压
通常而言,在设置气压罐的时候需满足相应大的“大罐”容量需求,消火栓给水系统中的气压给水设备需进行十分钟实际消防用水量的有效储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气压给水装备需进行最为不利位置四只喷头10min内可实现持续喷水的实际用水量大的有效储存,并有条件地限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实际运用场合。该种系统稳压模式在进行稳压泵设置的时候同样按照主、备标准实施,旨在当主稳压泵在适应情况下产生故障的时候,能够将备用泵设备及时投入到工作当中,保障系统的良好运行。
4 在应用稳压设施的时候需注意的相关问题
4.1稳压泵实施直接稳压
部分施工项目建设单位通常会在消防水箱的消防出水管位置进行稳压泵设备的直接设置,目的在于起到一定的增压作用,利于水箱能够充分满足相应喷头以及消火栓最不利要求。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在配合高位水箱的基础上直接采用稳压泵设备实施稳压行为,则会导致设备处于较为频繁的启动进程当中,给水泵带来较大磨损,造成管网内较为严重的水击情况。因为水自身具备有一定的可压缩性质,因此一旦开启稳压泵设备,则会导致其压力直接上升,稍微出现压力泄漏情况则会导致压力急剧下降,由此可见,该种系统模式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来说有着直接的消极影响。
4.2稳压泵出水管不设止回阀
有些建筑的水箱间在表面上看似乎很完整,设有气压罐、旁通管、两个稳压泵并且一备一用。但实际运行起来,系统会延迟升压,水回流至水源。其主要错误是:每台稳压泵的出水管上无各自的止回阀,旁通管也未设止回阀。当一台稳压泵工作时,工作泵的高压水通过另一台不工作泵和旁通管回流至消防水箱。其次,稳压泵停运时,气压罐的高压水也会通过两台泵和旁通管回流至消防水箱。
4.3加压水流直接接向报警阀后
(二)通过数据监控将管理程度细致化系统通过对用户的实时监控,可对用电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实时掌控电能质量情况,异常用电情况以及变线损等数据信息。这一系统的应用很好地将传统管理方面出现的漏洞进行了修补,全面地实现了管控精准,信息互通,让各项营销数据以及指标能得到更准确更真实的反应,进而将管理程度全面地细致化。
(三)将智能电表推广普及利用智能电表的安装,让客户的电表拥有无功电能以及有功电能的双向计量功能,对分布式能源用户提供安装支持。智能电表的电量冻结以及分时计量功能,给阶梯电价和分时电价的实施提供了条件,这一功能有利于加快客户对用电方式转变的适应程度,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用电采集系统的应用问题
(一)项目问题1利用高新科技实现优化系统服务电力企业在修建采集系统时,必须以高效控制,高级测量,快速储存以及高速通信等先进技术为依托,进一步让采集系统的应用软件、采集硬件能达到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计量准确公正,市场反应快速,收费形式多元化,数据收集及时和服务高效快捷的最终目标。2工程难度大,工期紧迫因为采集系统的协调难度大,其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技术难点多,电力企业内部涉及到生产,营销,安全,物资,科技,通信等多个专业部门。在企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各大客户之间的配合,任务繁重且时间紧迫等问题,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二)管理问题该项目在实施上存在以下管理难点:1项目建设涉及到多种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工程覆盖各类用户,怎样保证项目质量。2项目投资规模过大,怎样正确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3项目建设涉及到配电、到通讯、计量、信息等多样性的配合发展,怎样保证良好沟通,全面协调统筹。4项目工期紧、规模大、任务重,怎样更好的组织实施确保项目进度以满足计划要求。5该项目涉及到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标准的运用,怎样强化培训,人力资源要怎样为项目的建设以及运行做准备。6在项目实施所遇风险以及防范措施。7因为施工现场多为配网、大用户,现场环境复杂,怎样才能保证项目的安全进行。
三、用电采集系统的建设方法
(一)用电系统相关的项目组织管理分析所谓的项目组织管理是将各类型生产要素进行科学整合的过程,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见表1,主要以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法呈现。其中,组织结构是项目组织的形式,将各个部门、工作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划分和整合,达到在各成员之间协调职责、资源和任务的目的。合理设计管理组织结构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科学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保证组织各部门之间的顺利运行,提高整个项目的工作效率,采用将项目分解、组合的方法,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整个项目能够稳定发展。
(二)采集系统设置根据系统采集功能的特点和需求,具体项目建设方法如下。1模式。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特点,在电力营销中应该设置两级管理的模式,将供电公司和供电公司营销部门的信息采集系统分级建设,由于用电信息数据巨大,采集系统项目较为复杂,因此,在模式建设中应该全面考虑项目的质量、进度、技术要求等,对模式板块进行组织协调。2数据流程图如图1所示。3用电采集系统部门设置。策划部负责总结用电信息,对电力的营销方案进行策划,并交由上级进行审核,确定是否执行。项目部负责执行营销项目,监控部对用户用电数据进行收集和监控,并控制项目部执行质量。
正如《兵经百篇•速》中所讲:“视而不见,人将先发。发而不敏,人将行发。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尔行之,速哉”。知识经济时代,先机即商机,兵贵神速,速度超过成本或品质,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流,成为企业经营首要目标和核心竞争力主要内容。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调整自身结构,采取适宜对策,构建提速机制,建立速度营销系统。从企业经营系统出发,构建企业速度营销系统应包括灵敏的营销信息系统、高效产品开发系统,柔性生产制造系统以及快速产品分销系统等诸多子系统。只有将这诸多子系统统筹起来考虑才能明显、有效地提高系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最大限度地缩短从观念到现实的时间。虽然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部分因素的改进,也能局部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均不可能达到未来速度营销的要求,无法确保当前的改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依然获得有利的回报。
高速营销信息系统
市场瞬息万变,有速度还要有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的基础是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快速反应的营销信息系统作为联结企业与环境的纽带,对企业的内外部信息沟通和决策等经济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大多数企业原有营销信息系统是完全按照以前营销策略和运作流程设计的,基本上是一个日常业务处理系统,缺乏决策支持功能,缺乏外部数据采集功能,系统封闭性较强,营销信息与企业整体信息系统无法对接,与ERP制造信息脱节,导致现有营销信息系统无法大幅度地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成为实现速度营销的瓶颈。因此,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集成的营销信息管理系统。
应大力投资建立企业新型的数字式基础设施,建立公司的营销数字神经系统。营销数字神经系统会使事实和思想更容易从公司的基层涌现出来,从掌握这些信息的雇员处涌现出来——而且,可能还会使许多新答案被提出,并且它使公司能快速地完成这一切。
营销数字神经系统能帮助企业快速地获取销售、合作伙伴、顾客等重要信息,快速地为公司内部需要它的人提供有价值信息,提供完美集成的信息流,在正确的时间到达系统的正确地方,使能够对问题和机遇做出更快速的反应,从而使公司在高速商业世界中具备与对手竞争需要的反应速度;通过营销数字神经系统将营销实体过程转变为虚拟过程,从而构建企业虚拟价值链,通过镜相的世界,增强企业有效地“看”物质运作的能力并使企业能在市场空间控制协调这些市场场所的活动,进一步用虚拟活动代替实质活动,并在市场空间上利用信息建立“新的顾客关系”,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建立营销数字神经系统合理结构,通讯部分、数据库部分和应用程序部分都应有合适的体系结构,并且相互之间要协调运作,密切配合;大力开展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目前进行商贸活动的一种最先进手段,它是用户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网络,网络便会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给用户各种选择。一旦用户确认,网络便会自动完成买卖合同签订、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实现营销活动的快速开展;进行面向过程的企业再造。基于传统的功能层次组织结构下开发的营销信息系统,其内部结构也是一种功能层次结构,每一个功能单元几乎是一个个近乎封闭的任务团块,它们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交互和协调工作,这严重制约了营销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反应的营销信息系统必须要考虑所有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为适应这一要求,就需要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营销信息系统,使系统中的异构部件在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基础上有机的集成起来,形成面向业务流程过程的营销信息体系结构,这是快速反应营销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总之,在新营销环境下,大多数业务都将变成自我服务的数字化业务,客户服务将成为每一家企业增加价值的主要职能,变革的速度以及针对客户个人情况的关注的需要将迫使公司在内部采纳数字化程序。理解这种变化及变化的性质,构建基于全新理念的速度营销信息系统,对于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效产品开发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越发短暂,加快产品创新,缩短产品开发时间已成为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先开发新产品往往能获得技术专有性,给后进入者设置较高的进入壁垒,同时,还可以为产品技术或其它活动确定标准,迫使后来者采纳这些标准,而这些标准又反过来使企业的领先地位更持久。创新领先企业可以优先获得稀缺资源,优先选择劳动力、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及有经验的管理人员,选择开发具有较大需求潜力的产品,开拓有吸引力的市场,迫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太理想的竞争地位。
要使产品创新处在领先地位必须建立高效产品开发系统,这须首先从转变产品开发指导思想入手。树立正确产品开发思想必须对环境和产品本身有正确认识。产品开发环境正在从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寿命期长、信息含量少、一次易的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且顾客基础不断变化的环境转变。市场现实状况重新驱动了对产品的定义,产品被定义成顾客问题解决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由顾客和生产者联合确定的,并且是开放式的,它的最终用户可以对方案进行改进、升级或重新配置,在此基础上形成连续的方案产品替代,并且方案的替展与顾客所遇问题的发展步调一致。这就需要同顾客建立一种战略性的关系:稳定的、长期的、能经受不断的市场变化考验的关系。当生产者与顾客能相互理解,共同创造解决方案时,这种不可避免的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便成了这种长久关系的基础,另外,以个别顾客的信息为依据的日益富有弹性的生产能力也使企业真正能够提供方案。
在新的速度竞争环境中,传统的分步式产品开发技术已经不适宜于速度竞争环境下的产品开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引入并行工程和虚拟技术。并行工程即“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并行工程是在CAD、CAM、CAPP等技术支持下,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叉、重迭,充分利用了原有技术,并吸收了当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使其成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基础。在并行工程中为了达到并行的目的,必须建立高度集成的主模型,通过它来实现不同部门人员的协同工作;为了达到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减少反复,它在许多部分应用了仿真技术并引入了工作流管理概念,以满足同步、异构、分布式团队等复杂管理的要求。并行工程的运用不仅可以缩短开发时间而且可以减少误差,如由于在产品开发中有顾客参与,减少了顾客信息误差,由于有生产人员参与减少了产品从设计转换到生产过程的误差,而且由于标准化、信息化满足了可重组、可重用及范围的可变性等要求。并行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制造。所谓虚拟制造又叫拟实制造,它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虚拟制造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现为:运用软件对制造系统中的五大要素(人、组织管理、物流、信息流、能量流)进行全面仿真,使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空间,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加深人们对生产过程和制造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即对生产过程、制造系统整体进行优化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巨大跃升。
柔性生产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转向围绕市场需求的生产,多品种、少批量生产方式成为企业主要生产方式,适应这一特点,企业生产系统逐步柔性化。
柔性生产系统是以生产为中心,将各个与之相关的部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灵活、效率高的生产系统。柔性生产系统的基础是处理与生产相关的各种管理数据的能力。只有采用计算机管理,才能充分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信息的准确、实时处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是实现柔性生产的前提。柔性生产系统应对生产过程实现单元化重组。它类似标准件的组合,将生产过程尽量划分为一系列标准的或半标准的、独立的或协作的智能模块,各单元之间具有暂时的递阶层次关系,当某一特定的项目产品完成后,这一关系自动解散,并随时准备生成适应新项目的产品递阶关系,这样生产规模有伸缩性,能够迅速自行组织以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的要求。柔性生产系统也要求管理上的变化,在传统的工业企业中,是以生产线流水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的,有着明确的分工。而计算机集成技术却将生产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流程等环节全部集成起来由计算机来共同完成,实现生产一体化作业,生产作业的一体化也要求实行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传统的部门之间职责分明的管理体系被打破,同时由于许多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从而导致管理层次减少和管理幅度增加。对生产作业工人和管理人员要求具有复合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柔性生产管理中还引入准时化生产和精益生产的概念。准时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装备和等待时间、残次品等视为一种浪费。准时生产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准时”,即在零件刚好被需要时,才将它生产出来并送到需要地点,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零库存”。为了达到“零库存”,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生产按定单进行,前道工序由后道工序触发,当后道工序在控制库存以下时,前道工序才为补充后道工序的控制库存而生产。也就是说,对整个定单而出现产品库存减少到控制库存以下时,才会再装配产品补充库存并进而触发前面工序的生产。由于生产过程并非按计划而是从后向前由定单触发,因而相应的生产管理系统被称作为拉动式系统。准时生产的柔性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动态的自我完善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以防再度发生,具有良好的生产过程控制能力。精益生产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必须运用“精益思维”。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为顾客提供新产品和及时的服务。精益生产的特点在于: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各部门间人员密切合作,并与协作户、销售商友好合作,减掉一切不产生价值的工作,它是需求驱动的简化生产,简化了产品的开发过程,简化了信息的传递,简化了组织机构和非生产的费用,消除了生产过程中一切错误、积压、多余、过度加工、等候等浪费现象。精益是实现生产柔性的前提条件,整个生产组织系统的精益制造是生产系统柔性的重要保证。
现代企业柔性生产还突破了组织内柔软性发展到组织间柔性。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有灵敏的反映,而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动态联盟式虚拟企业,非常快速地合成新的生产能力。这些能力可由企业内部和企业间分散于不同部门及众多岗位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经常、快速地通过电子网络这种理想方式进行合成。它是对市场机会的动态响应,市场机会消失,虚拟企业就解体。它使资源运筹的外延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极大地拓展了资源优化配置的范畴,使各种优势资源互相集成,催生出更加强大的综合优势,以整体的优势应付多变的市场,快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虚拟企业形成了一个具有时间上的“快速性”和空间上的“全球性”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超出了单个企业的边界,涵盖了“外组织”,它也成了组织结构的一部分。虚拟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合资经营、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业务外包首先是由一个核心成员企业发现客户对某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时,在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后,集中自己的资源放在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将其余的活动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如果企业没有某方面的核心能力,又出于对技术或成本的保密而不愿外包时,可以由几家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一个专门化合作中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因此有人将这种合资经营形式叫企业共生。当几个企业的拥有的资源和技术相互补充而各自的市场不互相矛盾时可采取战略联盟来进行的长期合作,共同开拓一项长期的事业。虚拟企业是基于新经营机遇而组建,可以实现对市场或顾客的跟踪,使产品的产量、品种、个性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顾客定制的要求。
柔性生产还包括其支撑的基础结构即敏捷供应链系统,这需要对供应链进行简化、整合。制造企业就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社会化大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并作为动态的制造环境中一个可使用的制造个体资源,以企业集成的形式,通过合作与竞争,加入敏捷供应链。因此,企业集成的范围应扩大,向供应商和客户扩展,或者说向企业的上游和下游扩展,组建面向柔性生产的敏捷供应链系统,对企业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全程供应链各个环节业务模式进行全面重组,以期能显著缩短企业对客户订单的响应周期,并同时有效控制产品在全程供应链上的全程成本。
快速产品分销系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产品制造企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求得生存和发展,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解决产品上市快的问题,即以尽可能少的费用和尽可能短的时间,将产品推向市场,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目标。本质上讲,产品分销决策是企业营销活动(4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分销决策过程研究的是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系列决策,包括依次进行地区市场需求潜力预测、地区分销点决策、分销渠道选择与评估、中间商选择与评价、仓储点及运输决策以及分销资源分配决策等。分销渠道决策是公司营销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一个分销系统也是公司一项关键性的外部资源,它的建立通常需要若干年细致的选择与组织,并且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快速的分销系统首先要求有合理的分销体系结构,包括分销渠道长度、广度及经销商的选择。缩短渠道长度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愈来愈多的企业越过中间环节采用直复营销的方式。一体化的渠道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分销渠道更有助于提高渠道系统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对于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公司尤为重要,因为能否更快地或在其他竞争对手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成为衡量他们竞争力、能否赢得长期顾客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美国多米诺比萨饼店在零售环节上实施涡轮营销,它向顾客保证半小时内送货到家,否则将免费赠送或低价出售比萨饼。为此,公司在货车上安装了烤箱和电话,在通往顾客家的路上就可以将比萨饼烤好,成功地实施涡轮营销使其在美国比萨饼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
快速的产品分销系统需要有敏捷的物流作支撑。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生产领域,但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这个焦点已经逐步转移到流通领域。据统计,在美国,全部生产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制造,95%的时间则用于搬运、储存等物流过程;在日本,物流费用约占产品总成本的10%~12%;在我国,物流费用大约占商品进销差价的70%,仅在账面上反映的物流费用就占商品总成本的40%。由此可见,物流在企业速度营销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物流系统快速,实际上包含着多种含义。首先对于需方来说,快速是指在正确的时间将货品送达目的地,也就是及时性;对于物流系统而言,快速是指高效完成系统中的物流,这可以减少资产负担并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高效利用库存;另外应该注意到的是,快速还指物流系统对于业务变迁的适应能力。敏捷物流系统的实现得益于信息技术发展,主要是自动识别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最实际的例子就是超市中一维条码的广泛应用。条码技术的意义在于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在没有应用条码的时代,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非常大,这实际上就是由于物流与信息流脱节,条码则紧密地将物流与信息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无线网络技术从有线到无线并非只是简单的媒体变化,这种媒体变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GPS与GSM/CDPD/GPRS的组合,可以提供实时或接近实时的车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运力调配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在生活快节奏的21世纪,面临当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就需要开发速度营销系统,而高速度需要将各个环节高度集成进行全面提速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