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导入式教学法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5 23:36: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导入式教学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导入式教学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75-02

1 引言

药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其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知识点与难点多。传统的教学模式易让学生感到药理学枯燥无味,课堂上缺乏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药理的兴趣呢?新课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气氛、学生探讨新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1-3]。笔者就近几年在药理教学中应用的一些导入式教学法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

2 复习回顾导入

通过药理学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存在的某些联系,在课堂开始前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让学生自行思考,逐渐导入新知识。比如讲解阿托品时,由于阿托品的主要作用是拮抗M受体,因此可以提问有关M受体的知识,如M受体的分类、分布、生理效应等,以及M受体激动药有哪些药理作用,这样启发学生思考,自然可得出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对于阿托品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学习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时,可以通过回顾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阿司匹林具有抗炎作用?与甾体类抗炎药有什么不同?两者在应用中会有什么不同?通过回顾旧知识,设置问题一步步启发,导入新知识,使学生进行前后对比记忆,温故而知新,对于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3 设置疑问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疑问造成悬念,使学生心生疑问,使思维直指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寻找答案的主动性。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目标及课堂内容,从学生身边经历的常见问题出发,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可吸引学生的浓厚兴趣。比如讲解“青霉素”时,可以通过这样的疑问方式导入:为什么注射青霉素必须要做皮试过敏试验?为什么注射青霉需要现用现配?在讲解“胰岛素”时,可这样设疑导入:是否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服用胰岛素?胰岛素为什么不能口服?除胰岛素之外,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药物还有哪些?再如讲解“解热镇痛抗炎药”时,可设疑问:为什么白加黑需要白天吃白片,晚上吃黑片?白片和黑片会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康泰克分蓝盒装和红盒装?各自适应症有什么区别?有这样的区别,在成分上是否有什么不同?通过应用这些生活中的实例设置疑问,吸引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直观导入法

利用视频资料、挂图或实物演示等方式导入新课,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讲解的新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并且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讲解“抗帕金森病药物”时,可通过播放一些帕金森患者的视频资料,让大家对这个疾病本身有所了解,并从中分析疾病特点,如静止震颤、运动不能、姿势反射受损等;再通过动画演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投射,以及与胆碱能神经的失衡,启发学生探索帕金森症的发病机制。再如讲解“抗癫痫药”时,可首先播放各种癫痫发作类型的视频文件,活跃课堂气氛,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密切注意观察各种发作类型的特点及临床症状,再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有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这种导入方法通过直观生动的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

5 病例导入法

药理学是紧密联系临床的一门学科,所有知识都是围绕临床应用进行的,而临床医学学生对于药物本身兴趣较低,但对临床病例则兴趣浓厚。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以医引药”的方式导入新课,首先给出具体病例,让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采用什么药物进行解救,引导学生的思路走向如何用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再如讲解“有机磷酸酯类药物”时,可结合病例的临床表现,让学生分析病例中毒程度,掌握有机磷酸酯类药物中毒的表现,结合中毒机理的思考,进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的变化,这些症状与M受体和N受体的效应是否有关,并给出不同中毒阶段的解救药物,以及解救时所依据的原则。通过这种导入方法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增强知识前的交叉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以及合理用药的实效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6 事件导入法

以新闻事件中的热点为切入点导入,使学生思维兴奋,积极参与谈论,分析解决问题,自然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如讲解“麻黄碱”时,可结合近来国家推行的严格控制零售药店出售康泰克的事件,启发学生分析为什么要禁售康泰克?康泰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种成分有什么危害?通过解释麻黄碱与冰毒的相似性,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如在讲解“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时,可以近来出现的超级细菌事件为例,介绍超级细菌是如何被人为层层选拔产生的,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是如何严重,将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分析怎样能够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合理用药的思维意识。又如在讲解“解热镇痛抗炎药”时,可结合近来出现的小儿感冒药滥用问题,讲解市场上常见感冒药的类别以及适应症,分析如何合理选用对症的感冒药。通过事件导入的方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注意力,改善教学效果。

7 小结

综上,药理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好的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药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1)导入要紧扣教学目标;2)导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3)导入要以兴趣为目的,应用的例子要生动、别致;4)导入要简明、精要,语言设计要巧妙自然。总之,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摸索出更好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漫淇.导入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51-152.

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组织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形态学基础课,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它以解剖学为基础,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研究。只有深入了解机体的结构,才能透彻阐明其功能;也只有掌握机体正常的组织结构,才能观察到疾病状态中机体宏观与微观结构的变化,因此组织学与后续课程,如生理学、病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医科学生,掌握组织学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标本的基本技能也是将来学好临床医学的前提。然而,师生普遍认为组织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其原因主要在于其结构微细,摸不着,肉眼看不见,近似“虚无”;名词繁多、镜下图像局限、静态而平面。因此,教师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授课又流于一般的平铺直叙,很难设想学生会对组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学好它。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课题。

1 传统的组织学教学法及其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将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经过提炼、加工后,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其教学活动的重心在于教师的讲解。传统教学方法有其长期积累和经过实践检验的优势,它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逻辑性、循序渐进性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正规的医学培训后,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对组织学课程的内容产生兴趣,使得教师的传授知识变成了“一厢情愿”,学生左耳听、右耳出。

例如组织学的传统教学常以下列方式描述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LM:大,多面体型,核大而圆,居中央,染色浅,有些有双核;胞质嗜酸性,含散在嗜碱性物质。EM:有各种细胞器(1)线粒体:供能(2)RER:合成、分泌多种血浆蛋白(白蛋白、凝血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补体蛋白、载体蛋白等)(3)SER:有多种酶系,进行合成、分解、结合、转化等反应。合成胆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分解类固醇激素,对有害物质和药物起解毒作用。(4)高尔基复合体:加工蛋白质;参与胆汁排泌、质膜更新。(5)溶酶体:参与细胞代谢、细胞器更新;胆红素代谢、转运;铁贮存。(6)微体: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解毒。(7)内含物:糖原、脂滴、色素等。肝细胞有三种功能面:血窦面和胆小管面(微绒毛)、连接面(连接复合体)。传统教学以这种方式描述肝细胞后,虽然做到了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但学生往往没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相反,会增加繁琐和枯燥的感觉,就更难以记忆清楚了。

2 传统的组织学教学法与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相结合及其教学效果

如果在讲授完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后,立即引入1~2个临床病例,可能会收获不一样的效果。如:女,18岁,发热4 d后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 d。患者于4 d前受凉后发热,体温39 ℃左右,伴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5 d后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自觉尿黄,渐呈浓茶样,家人发现其眼黄。病后大便稀,近两日大便呈黄白色,有牙龈出血,无皮肤搔痒及咳嗽等。其母HBsAg(+),无长期服药史。体查:T 37 ℃,P70次/分,BP100/70 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有散在出血点,无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1.5 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未及,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叩痛。化验结果: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肝功能:TB84μmol/L,DB 60μmol/L,ALT>200u/L。初步诊断考虑:病毒性肝炎(乙型)。

针对案例给出的内容,请同学们采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1)初步诊断考虑:病毒性肝炎(乙型),诊断依据有哪些?(2)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黄疸的表现?(3)为什么会有转氨酶增高表现?(4)为什么会有出血倾向?通过病例分析,找出疾病的主要矛盾,学生又可通过所学的组织学知识来解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这样,不但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而且把所学的知识作为武器,用来检验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使认识和实践相符相成。并且,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病例导入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思维的激活,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转化。在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主动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同时,将组织学知识和临床知识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扎实、系统地掌握学科

知识。

3 结语

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很被动,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没有病例引入,组织学结构仅是呆板的文字和图片,无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牢靠,容易遗忘,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倘若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典型病例进行教学,并围绕病例精心设计和安排问题,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与相关问题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的组织学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将抽象的形态学知识和相关疾病相互联系。这样,既迎合了学生对疾病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组织学知识的记忆。由此可见,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组织学教学中发挥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今后在教学中应用

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学习当中的桥梁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illiam Osler(1849―1919)曾写道:“As is our pathology,so is our medicine.(病理为医学之本。)”[1]说明了病理学无论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还是在医学科研领域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是从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护人员的重要环节。

从课程特点上看,病理学的内容较为抽象,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甚为紧密,但由于现在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底子差且又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因此授课难度较大,只有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与临床相关的内容尤感兴趣,故在授课过程中多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病例“投其所好”,通过病例推介、问题设置、启发诱导、集体或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该病的病因及发生机制,有机地将病理学与多门基础学科知识及临床学科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认真感知出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就是借助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原理设计形成的“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例如,在计划两学时讲授总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章中“血栓形成”、“栓塞”内容时,我就选用了该教学法。

一、教学设计

选取临床典型病例,提出切入主题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组讨论,集体寻求出问题的答案,使他们达到共同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展示病例。某女32岁,因胎位异常接受剖腹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二天早晨产妇于病床前蹲痰盂排便,数分钟后家属发现其低垂着头不省人事。待医务人员紧急赶到时,产妇面色青紫,已无心跳、呼吸,血压脉博测不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抢救无效死亡。尸解见:

(1)左侧骼总静脉内膜面可见数处灰黑色粗糙物附着,该处静脉周径明显扩大。

(2)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有灰黑色粗糙条状物阻塞。

尸解后诊断:(1)左骼总静脉血栓形成。(2)肺动脉血栓栓塞。问题:(1)产妇为何死亡?(2)产妇体内的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2.课堂讲授。我由病例提出的问题自然转入课堂内容的正题,通过精讲点拨、启发诱导,把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栓子运行的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后果等重点、难点内容做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学生把课堂讲授内容与病例所涉及的问题联系起来,为接下来的集体讨论、集体分析、解决问题找到一定的理论支撑。讲授过程一节课,尽量保证学生进行病例讨论所需要的时间。

3.分组讨论。介绍完课堂内容后,我通过婉转语言将学生的思维重点引到病例及问题上,按课前设计的方案指定全班以自然教学组为单位,结合讲课内容,围绕病例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提示讨论的焦点主要是血栓形成的原发部位及成因、产妇死亡的经过。为了尽可能减少各级间讨论时产生的相互干扰,安排各组前后错开集中的位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表述意见,并要求各自做好同学们的发言记录(课后酌情上交)。在学生讨论的时段,我巡回视察,维护秩序,对各组的讨论、提问暂不给予点评,也不发表任何意见,让学生们放飞思想,畅所欲言,在这样自由宽松的学习交流中,就连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够大胆说出几句,形成了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讨论结束后请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为本组做中心发言,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分组讨论(含代表发言)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

4.教师总结及布置作业。讨论结束后示意学生迅速有序地回到原座位,我把各组学生代表阐述的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出异同,指出明显有误的说法并加以纠正。学生们通过思考、争议,此时再经老师的总结点评,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小组的观点形成了交汇,病例指向的问题与听课内容重新整合后发现了自己的欠缺和不足,便能产生更明朗清晰的认识。最后我有条理地将病例讨论中同学们对于产妇符合哪些血栓形成的条件、产后蹲便腹压增加,下肢血流速度加快等原因引起血栓脱落,栓塞于肺动脉主干造成严重后果等所形成的共识串讲起来,集中解开了他们尚存的疑惑,这样学生真正实质性地解决了问题,找到了相对的答案。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字组织能力和回答问题的条理性,我把课前印刷好的病例及问题作为课外作业下发,要求同学们利用自修时间独立完成。

三、体会

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学习讨论,能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训练和提高了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找到了一定的成就感。相比之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在课堂上津津乐道,要求学生集中精神、要求强化记忆的效果就差之甚远了。因此,多选取与病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临床病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习病理学不再觉得枯燥和乏味。

2.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要运用到相关学科知识。按正常教学程序,开设病理课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临床内容,讨论病例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课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充分准备,因材施教,应该选择比较简单的临床实例(以后可逐渐提高难度),并在使用此方法讲课前把病例资料介绍给学生,布置他们预习。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会对相关的学科内容和临床知识做一定程度的了解,也会去关注病例涉及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讲授内容,又能使他们对接下来的病例讨论胸有成竹,切身体会到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3.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寻求合适的病例,而且要在课中讲究授课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浅出地讲透理论内容,在学生讨论时能自如驾驭局势,保证讨论活动活跃有序地开展,并且能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总结、显现出高超的业务水平。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客观的要求:要坚持不懈地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伴随网络成长的,大多喜欢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太注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因此与旁人之间的沟通较少,社会活动范围也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形成必备的处世能力。通过在课堂上的病例讨论或其他一些灵活开放的教学形式,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坦然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意见,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提高思维的敏捷度,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塑造良好的个性,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对于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样有帮助。

篇(4)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是现阶段医学专业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病例,让学生通过病例分析,应用所学知识展开临床护理工作,借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同时,这种具体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随机应变和案例分析的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神经科护理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较低[2]。此次试验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获得满意教学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校内4个护理专业班级160例同学,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学生。2组护生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根据精神科护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效率。观察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师都要严格要求和对照组一致,在神经科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讲授中以病例为核心展开教学。具体教学方案如下:1.2.1病例设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而典型临床案例,同时根据病例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稍差、无护理工作经验的特点,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病例并解决问题;1.2.2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一周,将病例详细资料及设计好的问题共享到班级教学群中,让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尝试着解决问题,如有疑问,可上网查找资料,并与同学共同探讨,寻找正确答案;1.2.3病例导入。课堂上,教师应先讲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明晰自身疑问所在,随后以PPT的形式导入病例,让学生通过病例分析与探究,解决疑难知识点;1.2.病4例探讨。以病理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沉浸到相关护理情境中,假设自己面对这一案例,该如何进行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分析评估的内容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分析各种可能的护理应对措施。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病例模拟,应用所学护理知识进行操作,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从盘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1.2.5归纳总结。探讨环节结束后,由老师围绕病例进行讲解分析,点拨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同时指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优秀与不足之处,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3判定标准。

在全部护理教学结束之后,两组实验对象都会进行一次统一考试,并且两组阅卷人员都是同一组老师,记录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同时,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表,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评价教学对于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性,以及对于教学内容掌握、社交能力培养方面是否有利[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选择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篇(5)

目的 探讨以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在外科护理学见习课应用的教学效果。方法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03级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及2004级护理学本科共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普通外科病人的护理及骨科病人的护理见习课时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其他见习课按传统带教方法,比较学生考试成绩。结果 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学生测验成绩、期末考试考点得分率、期末考试成绩优良率比传统教学法明显提高(P

【关键词】 教学;教学方法;教育,护理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以下简称教改法)是根据“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原理设计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它以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研讨有关基础和临床知识,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案例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力[1]。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护理为主线、以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根本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我们在传统教学方法(以下简称传统法)的基础上,采用教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03级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2004级护理学本科共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003级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学生为5年制,专业课授课内容、进度、考试考核与2004级护理学本科同步进行。以上一届即2003级护理本科学生(83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入学成绩相当,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相近,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在进行普通外科病人护理及骨科病人的护理见习课时采用教改法:①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于见习课前到附属医院的普通外科和骨科病区筛选符合教学要求的典型病例3~4人,如病区内无相应的住院患者则到病案室选典型病案1~4份;②开课时教师用10~15min介绍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所准备的患者或典型病案,提出3~5个问题;③学生分组到病房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估,有条件的可进行必要的检查;④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综合分析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⑤教师总结;⑥外科护理学其他内容见习课按传统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教学。

1.3 评价方法 ①于普通外科及骨科见习课后各测验一次,其他内容见习课后测验两次,题量及难度相当,时间每次20min;②采用复旦大学试卷分析系统进行考试分析;③学生、院系专家课堂授课质量评价综合评价教学质量;④比较实验组采用教改法和传统法教学的测验成绩和期末考试考点得分率;⑤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

1.4 统计学处理 对采集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组两种教学法学生成绩比较 实验组教改法测验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法(P

表1 实验组两种教学法学生成绩比较(略)

注:与传统组比较,a:t=5.95,P

2.2 两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成绩为(74.41±6.71)分,及格率(≥60分)为97.87%(92/94),优良率(≥80分)为24.47%(23/94)。对照组期末成绩为(72.88±7.81)分,及格率为97.59%(81/83),优良率为8.43%(7/83)。及格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16,P>0.05),实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5,P

2.3 学生评价 经向学生了解认为:教改法通过用典型患者或病案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促进临床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好。

2.4 专家评价 院系专家随堂听课,任课教师课堂授课质量评分均大于90分,有3名教师分别获课堂授课质量二、三等奖。

3 讨论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见习课是医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第一步,是学生获得临床感性认识、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见习课授课时数占总教学时数近70%,因此,临床见习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理论学习和与实践结合的实习阶段,提高见习带教质量是实现预期教学计划、完成培养目标的关键。但临床护理教学师资薄弱,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及方法更新不够是我国护理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2]。我院于2004年才开始进行护理本科《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由医护两个专业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多沿用临床医学传统方法和模式。然而护理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特点不同,学生培养目标不一致。探索适合护理学专业特点,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探讨将教改法运用于外科护理学见习课获得良好的效果。

3.1 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教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准备的典型案例,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从病人或病历中寻找答案,例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人,要求学生通过与病人沟通,进行评估和体格检查,了解症状、阳性体征、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护理措施。在讨论环节由学生拓展思维,畅所欲言,将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如胰腺的解剖生理、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知识相互融合运用,学生通过实际病人触类旁通,增加学生的理解记忆,培养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表1显示,实验组教改法测验成绩高于传统法,说明学生课堂听课效果明显提高。

3.2 提高见习课教学质量 从表1显示,实验组采用教改法教学的内容,期末考试的考点得分率明显高于传统法教学的内容(P0.05),但是,实验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3 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按教学进度见习的内容,病区无此类病人,或有典型病例但因病人病情或其它原因无法让学生接触,传统的教学法往往由教师重复机械的讲授理论课,学生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教改探索中我们运用典型病案同样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通过与病人交流,亲身感受病人的痛苦,从而初步树立救死扶伤,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培养有能力、素质高、有创新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3.4 科学合理利用临床教学资源 临床见习课需要病人及家属的配合,但见习次数过于频繁时,病人病情不许可、心理压力大,甚至引发医患纠纷。本次教学改革实践,不仅充分利用了附属医院有限的临床病例和病案室丰富的病案资料, 避免给病人增加负担,而且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可用于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临床主干课程的见习课教学。适合目前扩招形式下,利用有限的临床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篇(6)

1.教学原则

对初学者来说,我们在羽毛球教学中应当遵循教学规律与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渗透导入,使初学者更容易掌握。在划分区域和练习点时,根据场地规则限制,将场地划分成前、中、后、左、中、右区九个练习点。

练习点的选择主要依据比赛中羽毛球飞行的基本轨迹和规律划分设计。根据训练方式的不断变化,加大练习技术动作的难度和强度,提高练习者掌握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羽毛球比赛中,比赛回合较多,攻击速度较快,落点千变万化。“点、线、面”紧密相连复杂多变,精彩纷呈。

2.区域的划分

我们将羽毛球场地划分为九个区蛇形排列(如图1)。

3.练习点

我们设定了九个练习点,在每个点练习抽杀时,将场地划分成三条抽杀线:大斜线、小斜线和直线(如图2)。

二、教法实施

教师应对羽毛球场地的划分,包括点、线、面确定的原则和抽杀球的相互关系进行细致说明,并对羽毛球练习中技术动作的特点和要求做出讲解。

教师对场地划分讲解后,应将羽毛球抽杀技术动作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以便让学生能够对技术动作有更直观和更清晰的认识。

1.分解练习导入

练习一:“线”路练习(如图3):在羽毛球场地右区七号点进行三条线抽杀练习,即:直线、大斜线和小斜线。教练员(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程度,及时调整抽杀练习的线路。各条线的练习依次类推。

练:“点”位置练习(如图4):在羽毛球场地中区8号位置上进行抽杀练习。首先,在教师应对授课对象规定抽杀球技术线路与落点。这里主要进行三条线的羽毛球抽杀练习,即:两条大斜线、一条直线。根据授课对象所掌握情况,适时转入另一条线进行练习。

练习三:“三点合一面”的练习(如图5):在羽毛球场地右区9号点位置进行抽杀技术动作练习。练习方法同上,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实际情况转入下一个练习。

2.组合练习导入

在组合练习中,首先由教师选择两个以上的点进行组合练习。每个点位上有三条抽杀球的飞行路线,训练前确定好抽杀路线。根据学生掌握程度转入下一个区域点练习,在该训练阶段的练习中,要求授课对象在各个点位之间进行移动抽杀练习,以便提高学生在快速移动中掌握抽杀技术动作。

3.综合练习导入

在该阶段练习时,采用多点、多线的抽杀练习。主要是提高在移动过程中,在不同的区域点上掌握和运用抽杀技术,脚步移动能力,使教学更贴近实战。在综合教学中,学生应该提高他们技术动作的效果与质量,要求他们每次的过网率应高于90%,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保证动作完整性。“点、线、面”的综合教学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记忆技术动作。固定点和固定面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了一个固定的体育思维模型和模块,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了固定化、模式化的击球减少了失误率,提高了过网率。

三、教学建议

对初学者来说,最初练习时首先考虑到个人技术水平和能力等因素,应先选择球场上的4、5、6号点进行,并规定羽毛球的飞行线路。

在抽杀球时,要强调学生挥拍过程中的鞭打动作,使学生合理运用加速度。

篇(7)

统计学作为财经类9大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但因其理论丰富、公式较多,从理论到公式、从公式到推理的教学方法,对部分文科生源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能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统计理论和方法之前,导入一个实际中学生比较熟悉或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实例,用"带笼子"的方法,让学生先理解和掌握实例内容和原理,再过渡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原理,将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理论和方法。这样的方法一定具备目标明确、真是可信、科学实用的特点。

一、"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统计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可实现统计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可供参考。但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医学统计学教学。

1.国外《统计学》案例教学备受重视

"案例教学法"是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最先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意义在于"运用精选的范例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1] 1870年,兰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19世纪90年代,哈佛医学院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中的明显成功激励了商业教育领域。1908年哈佛商学院正式成立时,案例教学法又被引入商业教育领域。[2]美国哈佛大学John Boehrer 教授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3]

国外学者非常重视《统计学》教学研究。2002年,美国成立《统计教育研究》期刊,为《统计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研讨和学习平台,不断推进《统计学》教学研究进程。国外有关《统计学》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

(1)合作学习法。即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者达成共同目标,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课程的学习。根据合作的方式不同,合作学习法又可细分为:问题导入式、案例研究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教学。

(2)一般教学法。此类教学法不同于合作学习法,它不需要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是一种更加普遍适用的教学法,它包括很多方法,如:制图法,这种方法是在学生对重要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理解的情况下提出的,即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结构图或概念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地图",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真实数据法,它强调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真实数据。当真实数据用来描述统计概念、计算过程、统计应用时,学生能从相关性、理解、学习、兴趣、动机等各方面相联系进行有效学习。

2.国内《统计学》"案例导入式"教学刚刚起步

随着《统计学》核心课程地位的确定,《统计学》教学方法探讨热烈非凡,传统教学方法因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教学效果不理想、更重要的是没有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难以满足社会对统计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需求而受到质疑,探讨新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必然。目前国内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多于教学研究中,即教师通过对一个个真实情景事件的描述,引导并启发学生对这些事件进行讨论、评判的一种教学方法。至于统计学教学,该方法更多地运用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

(2)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作为教学主线,将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知识点融入进项目的各个环节,以推动项目完成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即"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3)"案例"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由于项目教学法的突出优点,但在国内教学实践中很少运用,学者们提出将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实践,以突显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4)问题导入式教学法。带着问题,进行教学,可让学生自主思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案例导入式教学。它是指在介绍新概念或方法时,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最后导出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由于案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易操作性和教学效果显著等优点,被教师们广泛地运用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但"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运用于《统计学》教学,还未见公开的研究成果。

二、"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界定

1.案例教学法的界定

基于各种理论及其相关实践,国外学者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各有侧重。哈佛大学认为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矛盾的冲突之中,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传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把一个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师的讲授,不再是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学生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2]柯瓦斯基(Kowalski)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研讨的教学方法。[4]它不仅可以用来传授信息、概念以及理论,还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推理、批判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舒尔曼(Shulman)定义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做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5]

《教育大辞典》一书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6]而在教育学中,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7]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可以界定为以典型事件为基础所构建的真实或虚拟的情景,进行师生问答、讨论等互动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学习者学习认知、技能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8]

2."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界定

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属于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就是在传授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前,根据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原理,选择一个学生可以理解和容易掌握的现实生活或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例,用"带笼子"的方法,通过理解和明了案例,过渡到对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特点是撇开统计学中的那些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统计公式,用一个简单易懂、带有一定趣味性的实例诠释统计学专业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寓教于乐;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有统计实践经验;效果较为明显,将在系列文章"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实践部分阐述。

三、"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1."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特点鲜明

案例导入式教学法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真实再现,把一个枯燥无味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用一个简单易懂的实例诠释清楚,大大提高了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案例导入式方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目的明确。统计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并能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和解决。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真实可信。统计学只有与实际问题结合,才能发挥其寻求经济社会内在规律的技术潜能。可以选择生活中的案例,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案例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化学习潜能。为此,案例必须真实可信。

(3)方法实用。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从数据的搜集、整理到分析,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无论是描述统计、还是推断统计,其统计方法都需要用于实际,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发挥其功效。导入案例的方法要求易懂、实用。

(4)科学诠释。统计学是认识客观现象的方法论科学,从导入现实案例,阐述案例内容,过渡到统计学专业术语和方法,要求科学诠释案例的经济社会内容以及与统计学中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对接。否则,会误人子弟。

2."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作用明显

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因其目的明确、真实可信、方法实用和科学诠释四个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效果较为明显,主要源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l)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统计学被认为是"四大天书"之一,学生普遍感觉其枯燥无味、难学难懂,特别是扩招以后,统计学挂科率较高,经过两年的实证,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课堂比较生动、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两次监测结果都显示,湖南商学院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的班级,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明显好于对照班级,统计学考试成绩也高于对照班级。

(2)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导入式教学借助学生都能理解的案例,平稳过渡到本来枯燥无味的统计学概念和计算公式,意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诠释和理解。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案例放松地进入思考,慢慢地融合到教师的传授意图中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而且有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学生会有一种掌握的成就感和知识的获得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实施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强调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首先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原理,并能应用于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案例,在统计学课堂进行传授,目标是要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原理,这个过程,不仅要求教师统计学专业知识过硬,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也是一个极好的提高机会。

四、"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是基于统计学枯燥无味、难懂而又重要的专业特点,针对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而提出来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借助现实案例的理解,掌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原理。其理论基础就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提到了教育的首要地位。在案例导入式教学中,案例提供的现实情境和其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量化分析越来越受重视且要求越来越高,财经类大学生走入社会都离不开量化分析,但扩招以来,统计学成为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个难题,高校管部分理部门和统计学教师以人为本,想方设法,选择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基本能解决这部分学生的难题。

2.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高中的文理分科无形中让部分学生不只是数学学习,但进入大学后,特别是财经类大学,统计学是其核心课程,基本上每个专业都需开设。基于每个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统计学教学中选择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成为必然。在案例导入式教学法中,让学生首先面对的是一个能理解的案例,通过学生熟知的案例过渡到枯燥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学生在研读理解案例中不知不觉进入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概括和理解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要求

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选择现实生活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实例,借助案例,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它要求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教师在进行统计学教学中,可根据不同阶段导入相关案例,前期主要是现实生活案例为主,随着统计学学习的深入,应该多导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不仅能激起学生统计学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体会"统计学是智慧学"的道理。

综上所述,基于统计原理的抽象和商科类学生文科背景的现实以及"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的优良特性,选择"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于统计学教学,将降低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难度,提高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建华.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5):58~59.

[2]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6(2):84~86.

[3]张兵.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1): 183~184.

[4]KOWALSKI T J. Case studi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 New York:Longman,1991:116.

[5]SHULMAN J H.Teacher-written cases with commentaries: A teacher-researcher collaboration [C] // SHULMAN.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 NY:Teacher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1992:131~152.

[6]杨立红.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76):203~204.

[7]刘}.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案例教学在高职商贸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8]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 宁波 大 学 学 报(教 育 科 学 版)2009,31(3):7~11.

作者简介:

篇(8)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导入”这一教学环节对课堂质量的高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良好的导入需要教师讲究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项策略进行导入:

一、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导入

课例:使学生切身感受印刷过程中的无限乐趣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制作吹塑纸版画制作课上展示了一件白色汗衫和一个美丽的图案,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除绘画方法之外,你如何在汗衫上装饰美丽的图案?”很多学生回答了:“印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十分满意,并让一个学生用丝网版将美丽图案印刷在了白色汗衫上。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开启了这节课的学习:学习制作简单的吹塑纸版画。美丽的图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是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的。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入

1.通过观看相关影视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戏剧、电视剧等,因为这些无论是在色彩、构图方面,亦或在其他方面都能为学生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例:认真观察道具服装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霸王别姬》讲述的什么故事吗?接下来让我们认真看一段京剧《霸王别姬》的视频,请大家认真观察剧中人物所穿的服装。”无论是人物的服装、人物形象的塑造、舞台的整体设计以及背景音乐的设置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快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使音乐与文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展现精彩的画面,可以使学生产生无尽的遐想,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余地。

课例:插图

教师首先朗读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学生从这首五言绝句中深刻地感受从“疑”到“望”到“思”的整个过程,其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旋律优美的民乐《春江花月夜》,教师和学生在听这段旋律时都仿佛沉浸在了作曲者创设出的美丽画面中,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浮现在学生眼前的画面逐渐增多,学生想要创作绘画的热情被充分激发了出来。最后,学生将插图创作得非常漂亮,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充分发挥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形象、逼真以及生动的教学情境。

课例:感受和了解春天

教师带着真情实感讲到:“燕子报喜,青蛙鸣春,我们在不经意间看到一簇新绿,春天已经悄然而至……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荒芜苍凉的土地因春风的吹拂而有了绿意,无数弱小的生命在春风中破土而出、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那么,让我们欣赏关于春天的一些美丽图片,然后开始今天要讲的朱自清的散文《春》,让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丽!”教师然后为学生播放关于春天的音乐和图片,再为学生播放《春》的朗读录音。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轻松、愉悦、形象的教学情境中,能够快速地开始课文的学习。

三、设置悬念进行导入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设置悬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悬念的设置可以运用的方法有提问、猜谜以及设置疑问等,让学生的各个脑细胞都活跃起来,快速进入到美术课的学习当中。

课例:纸浮雕――猫头鹰

教师说:“我出一个谜题,谁猜到谜底请举手!”然后说出了谜题:“睁一眼,闭一眼,白天睡觉,晚上站岗。打一鸟类名。”学生稍作思索,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答案:“猫头鹰”。尽管谜语的难度不大,但是却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全身心得投入到美术课堂的学习当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或设疑的方法导入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

篇(9)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科研专项基金(2011QN09)。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18-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信息也迅猛增加,医学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开拓能力以及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的医学新型人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因此,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医学教育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互动案例教学又称为病例教学,即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线,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每个病例之中,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1]。妇产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医学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妇产科学的授课中每个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都包含大量的信息,以往单纯的、平铺直叙的讲授往往显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虽然辅助有多媒体教学,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角色,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病案导入式教学法通过一些典型病例,能够使医学生身临其境,提前进入到医生的角色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以及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一、构建病案导入式课堂教学的方法:

1.教学病例的选择:

首先要紧贴教学大纲、充分反映教学重点,其次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能引出妇产科相关的概念原理,能引起学生讨论、思考,给学生以启发,用作教学的案例应该是妇产科教师非常熟悉、在平时工作中收集并通过严格的筛选后确定的,其病史、主要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要覆盖该次教学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如在讲述“子宫破裂”一章时,先以“发生在急诊室的……”作为开端,引出一个巨大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介绍病例:某一29岁经产妇,妊娠38周,阵发性腹痛2小时,因骨盆狭窄一次剖宫产术后1年,到当地医院就诊,剖宫产手术准备后,因医院停电转到医大急诊,在途中产妇突感撕裂样腹部剧痛。入院查体:Bp 40/10mmHg,P不清,R困难,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在腹壁下可扪及胎体,胎心消失,经抢救无效,产妇死亡。根据病例提出问题,如:产妇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死亡的原因是否可以避免?该怎样避免? 设置悬念,学生会产生迫切想知道的心理,在旺盛的求知心理作用下,会集中注意力听取课程。

2.引导问题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按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制定问题,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为主,使学生熟悉临床的诊疗程序、基本的诊断思路和治疗计划。问题力求形式多样,并注意问题的生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发言及讨论:

将班级学生分组,并教授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由各学习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学习的结果进行汇报,详细阐述其对若干问题及所选病例的看法,并展开讨论。

4.教师进行精讲总结:

教师的精讲评价是教学的重点,力求将知识系统化、要点条理化,充分体现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思路,并为深入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病案导入式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1.优点:

妇产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利用病案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生妇产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教学过程为展示病例―――提出问题―――自学思考―――学生互动―――评价精讲5个步骤, 直接以病案为题材作为课堂的开始,让学生随着病情的介绍层层深入,在不断展开悬念的同时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这些问题所涉及内容是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然后讲述课本上的知识,讲时结合病案,讲完后在全面分析病案。典型病例为问题中心的引导式教学方法摒弃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储备式教育变为开发式教育,激发学生主动探知和创新能力[2]。教育心理学指出: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来源于学习动机,还来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授课技巧和风格[3]。采用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将枯燥无味的知识与有趣的病例有机的联系起来,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推动者,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以及毕业后的不断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发展。

2.缺点:

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对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但对于基础知识的培训要弱于传统教学法,而且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备好所授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更要求教师自身具备渊博的知识,包括本专业、其他专业,甚至社会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4]。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式教学,授课的顺序是先疾病后症状,因此学生也易形成从疾病到症状的临床思维习惯,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生首先面对的是患者的症状,需要的是从症状到疾病的思维模式,同时需要具有对所获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记忆、轻分析,不利于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随着目前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进行,很多医学院校尝试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对进行教学的疾病缺乏真正的全面认识,无法抓住教学重点等,同时对教学医院与师资人员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由传统授课式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迅速适应PBL的教学方式,因此,有学者提出在现代的医学教育中纳入PBL的理念,教学中加入自我学习的环节,促进和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小组讨论和对自我学习的检测考核,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毕业后的持续学习[5]。而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即综合了上述特点,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病案导入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医学研究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效果上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的改进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志莲,王伟,郝敏等.互动案例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85―187

[2]姜美玲. 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模式[J].全球教学展望, 2003, 9(3): 62~661

篇(10)

[中图分类号]R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12-0087-03

Insertion Of the plastic surgery development history in clinical educational program

ZHANG Xi,SHU Mao-guo,GUO Shu-zhong,SONG Bao-qiang,MA Xian-jie

(Xijing Plastic Hospital,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Shaan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Combing the PRS history with the typical cases well prepared formerly during the customary teaching procedure to inspire the self-learning spiri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Methods Cases like nasal reconstruction,cleft lip and flaps were demonstrated with relevant histories and clinical videos or photos by multimedia technique. Results Teaching satisfaction rate between 2011 and 2013 was compared and the rate of 2011 rase from 80% to 88% in 2013. Conclusion History teaching can enhance the customary PRS clinical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PRS);PRS history;clinical teaching;typical cases

我国的医学教育在沿袭苏式教育的基础上,也受到了西方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在临床医学的授课模式上,目前多采用基于问题的PBL(Problem- Bsed Learning)式教学[1]、典型病例教学[2]等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不断提高医学的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然而,整形外科作为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专科性强、知识结构复杂、学科交叉广范和发展迅速等特点,同时分配的教学课时又往往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整形外科的教学效果成为了当务之急[4-5]。

1 整形外科教学的特点

整形外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泛的三级学科,它主要包括修复重建和美容两大部分,诊治范围涉及全身,与很多学科既有交叉又有联系。整形外科医生不仅要求有扎实外科基础,而且要求理论知识与临床密切结合,可以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因此在西方医学体系中整形外科医师执照被认为是最难考取的医师专业执照之一。在我国,整形科正处新兴发展阶段,对于大多数教学医院,整形专业教学过程存在时间短、内容多、重点不够突出等弊端,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专科知识,培养适应新世纪的高等医学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

2 目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整形外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可以说是创造性思维应用最为深入外科专业。既往的教学中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注重知识的传授、累积和记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疏于思考,死记硬背,这与整形外科的实质和精神背道而驰,结果是导致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后来又出现了基于问题的“PBL”式教学及具体临床病例的穿插应用,同时配合了多媒体等综合手段[6],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但这种临时性的趣味性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对于整形外科这门专业无法形成深刻的认识,残留的知识片段也不够系统。

3 整形外科发展史引领教学的授课方法

整形外科发展史教学即以整形外科的诞生、发展和壮大为主线,结合PBL和典型病例的教学方式,将整形外科代表性技术的发现过程作为引子,以一代代整形外科大师个人成长经历为背景故事,具体结合眼前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式教学。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整形外科的治疗原则、实质和精髓,将整形外科的专科特色牢记于心,将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力求提升整形外科临床教学效果。

3.1 目的

通过整形外科发展史引领教学的授课方法,使学生虽然身在课堂,但是思维扩展到课堂之外纵贯数千年的医学史中,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化第提升整形外科的教学效果。

3.2 方法

以鼻再造、唇裂及皮瓣技术的发展史为理论背景,结合临床相应患者的手术视频和照片,运用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展示术前设计的思维和术后效果的演进[7]。以2011年和2013年我科临床见、实习学员为授课对象,2011年采用原有的PBL+典型病例式教学,2013年导入整形外科发展史教学模式,通过授课结束后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对两组学员的授课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满意度分为三级,即1=满意,2=一般,3=不满意[8]。

3.3 结果

2011年参与整形外科的见实习生共计125人,其中收到问卷调查120分,其中满意96分,一般22份,不满意2份,满意率为80%;2013年度参加整形外科见实习学员96人,授课后回收调查问卷95份。其中满意84份,一般11份,不满意1份,满意率为88%。两学期调查问卷成绩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4 讨论

临床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较熟练的临床诊疗技能和临床科研方法的未来临床医生。单纯的书本知识灌输或单纯理论罗列的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也难以培养出好的临床医生,而传统的传帮带的临床教学模式也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医学发展说到底是人才的培养,而发达国家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秉承的都是精英式教育,最先进的教学理论、手段和模式再不断地应用于临床教学当中。我国的临床教学工作者也应该不断学习,追赶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不断提升、完善我国的临床教学模式[9]。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如何生动地再现医疗场景,如何将理论融入故事当中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整形外科本身知识结构复杂、涉及亚学科分支多,内容繁杂,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将课本上所表达的知识点明白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而现有的整形外科教材大多内容陈旧枯燥,知识更新慢。因此整形外科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了解整形外科的实质、原则和精髓,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

近年来,笔者在整形外科教学工作中应用整形外科发展史引领教学的授课模式,结合PBL+典型病例的教学手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认为其在整形外科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如下。

4.1 有助于继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形外科最为近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至今不过百余年。单从公元前古印度的陶艺匠人开始进行鼻再造到现今达拉斯鼻整形大师Daniel开创的综合鼻整形,前后历经了数千年,一代代整形大师从未停止过对于真理的探索和新技术、器具的革新和发明。了解其中经典的案例无疑会激发学生对真理探究的热情,增加对整形外科的理解和认知,从而窥见整形外科实质和精髓。另外结合PBL和临床典型病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减少了对于课本和老师的依赖心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查阅资料、互相讨论、交流以及自我反思获得知识[10]。

4.2 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并增强协作意识和能力

书本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导入整形外科的发展史,在扩张视野增加知识的同时,使得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课本内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文献等的学习,特别是英文原版著作在医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尊重科学和证据的意识,不断地创新和进行经验的总结几乎是所有大师共通的特质,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对学生形成一种正向的刺激和激励,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使学生在平时乃至未来的临床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另外,PBL和典型病例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分析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工协作、查找相关信息并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病例中学习相应的医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 “填鸭式” 教学已越来越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PBL[5]教学法、典型病例教学法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但对于医学发展史在临床教学工作中重要性尚无人探讨。本文旨在摸索一种能够更大程度改善、提升整形外科临床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力求是学生能够纵古通今,将枯燥难以理解的整形外科概念和原则的产生过程进行历史情节再现,加深学生的印象,继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近期的临床教学调查问卷证实了该方法的实施获得了更高的教学效果满意率,优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因此,如能在临床整形外科课程中精心设计、 合理的导入相关教学内容的历史背景知识,必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 Educ,1986,20(6):481-486.

[2]蔡巧玲,杨文卓,李海丰,等.“以问题为中心” 的小组讨论法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2):187-189.

[3]金魁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6,10(4):6-8.

[4]董祥林,高伟成,黄进军,等.专业学位轮转研究生整形外科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9):1390-1391.

[5]易成刚,郭树忠,鲁开化,等.整形外科进修医师临床科研培训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3):436-437.

[6]梁杰,吴泽勇,彭智,等.“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整形外科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中外医疗,2009,28(30):108-109.

[7]李晋,姜平,高建华.多媒体技术在整形外科教学中的运用[J].南方医学教育,2006,17(3):29-30.

[8]张培华,汤少明,罗少军.整形外科学多媒体教学改革浅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19(6):479-480.

篇(11)

0 引言

为改进教学质量,总结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应用实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本人从教学实践出发。两课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1 实例教学法的定义

实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进行分析和创作的一种教学方式。

2 在两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 教学现状 两课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程,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任课老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在学完基础之后,面对多而庞杂的实际生活,不知如何去理解课堂上所灌输的内容,一般的教材都会从基础讲解到实例应用由浅入深地编写,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掌握了部分相关理论,书本内容部分可以熟记,但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效果就大打折扣。

2.2 可行性分析

2.2.1 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都呈现出不可超越的优势。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引入实例教学法是可行的,相信案例教学能给思政课程设计教学带来质的改变。无论是教学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都是它的优势所在。

2.2.2 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实例教学法从根本上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端,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2.3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与讨论, 实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关联, 这是实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我们可以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案例教学的在两课教学中实施的方法

3.1 教师课前认真备课 教学的目的围绕学生展开,案例选取基本要求:①案例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案例中要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的知识点。②案例要有实践性,案例要与现实相吻合,能够被学生理解。③案例要有系统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案例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前后连贯,由易到难。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与否,要求教师不但要精心备课,还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确选材,精心组织。

3.2 课堂实例讲解 首先利用课件讲解知识点和注意事项,然后选用一些简单、结构清晰、涵盖课程知识点的案例。教师一步一步地演示给学生看,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然后举出涵盖该课程知识点的一个难度相当的实例,先让学生看效果,再思考其方法: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同时也找出其亮点。最后要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综合性的案例,并布置一定量的不能在书上找到答案的课后作业。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可以让他们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能理解知识点,而且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3.3 实践课程融入 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做教师在课堂上放映过并讨论过的实例,要求学生独自讲授教师理论课中讲授过的实例。最后布置一、二个主题让学生课堂讲授。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讲授,理解理论,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4 善于总结 在完成一个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要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辅导,教师在实践辅导时要耐心地解答、引导、启发,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一些有共性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视问题的难易选择适合的方法,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也可以由教师演示讲解分析。在总结时,对于一些学生好的创意和方法,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和意见,再让学生自己思考补充,如有不足之处,首先应尊重学生的思考;有些需要进行表扬和肯定,再对创意进行对比。

4 总结

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设计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思政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具有鲜明的教学目标,将复杂的知识嵌入生动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邱祥花.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科技资讯,2011(34).

[2]刘佳,刘俊.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案例教学[J].科技资讯,2011(35).

[3]肖菲莉.实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变”与“不变”[J].学习月刊,2011(24).

[4]蔡肯,梁晓莹.浅谈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