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空气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老师来说个谜语,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眼睛看不到,伸手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但是谁也离不了。
大家来猜猜是什么啊?
。。。。。。
这位神秘的朋友就是空气。今天老师就带着老师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朋友,好不好啊?
二、感知空气
这位朋友在哪里呢?老师来把这位朋友请过来。
(演示用塑料袋抓到了空气)
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它。
提问:可以摸到吗?
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来闻闻它。
提问:有味道吗?
小朋友看看它有没有颜色啊?
那它到底存不存在呢?我们找个小朋友来感受一下!
(拿出准备的气球,对着小朋友的手慢慢放气)
提问:能不能感受到它啊?
小朋友们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小朋友们能不能感受到它啊?
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位朋友神不神秘啊?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它没有颜色也没有味道,但是它就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
三、空气的作用
这位神秘的朋友对于我们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它有哪些作用呢?
(一)动力
小朋友来看看,老师贴的这是什么啊?
(贴上一只鸟)
小朋友们知道吗?小鸟可以飞翔,没有空气可不行哦~~当小鸟上下扇动翅膀的时候,能够推动空气,向前飞行。空气给小鸟的飞行提供了动力。
那么小朋友们还能举哪些给飞行提供动力的例子吗?
(贴上飞机、风筝、滑翔翼)
老师这里还有两个例子:
(贴上热气球)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
这是给空气加热获得动力:
当热气球从地面开始升空时,我们就会点燃里面的喷灯,气囊中的空气被加热后,就会产生浮力,然后就升上天空啦~~
(贴上风力发电机)
小朋友们,这个像不像一个大风车啊?这是风力发电机,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二)助燃
空气除了可以产生帮助小鸟、飞机、风筝飞翔,可以发电,还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了,老师要给小朋友们看一个视频
(蜡烛点燃视频)
提问:小朋友们,水为什么会上升呢?水上升是因为矿泉水瓶子里少了东西,然后水上升了,那么少的是什么呢?
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请小朋友都挣大眼睛观察了。
(点燃一支蜡烛,燃烧稳定后用杯子罩住)
杯子里的蜡烛熄灭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小朋友猜一猜
(请小朋友大胆的猜想原因。小朋友可能会猜出风吹灭、烧完了这样的答案)
有小朋友认为是蜡烛烧完了,老师先请大家看一看,蜡烛有没有烧完。
(给幼儿展示并没有烧完的蜡烛)
还有小朋友认为,是风把蜡烛吹灭了,老师请小朋友来试试能不能把杯子里的蜡烛吹灭。
(点燃一支蜡烛,用杯子罩住,请小朋友吹一吹)
我们通过了两个小实验,知道了蜡烛不是被风吹灭的,也不是因为烧完了。老师要告诉大家,是空气在帮助蜡烛燃烧。
(老师再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用杯子罩住,一支不采取措施,引导幼儿观察两支蜡烛的区别)
杯子里只有一点空气,空气用完了蜡烛就不能再燃烧了,没有被杯子罩住的蜡烛可以用很多很多的空气,所以不会熄灭。
那么在刚刚的视频里,也是因为蜡烛把矿泉水里瓶子里的空气烧完了,所以水才会上升。
所以说,空气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火燃烧,火离不开空气。
那么老师现在要提一个问题了:既然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最好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小朋友们发言、讨论)
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最好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三)呼吸
火离不开空气,我们大家也离不开它。我们来做个实验:小朋友们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不说话,下面老师来数十秒钟,十、九、、、、一。
好了,小朋友们把鼻子松开,刚刚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啊?
对了,很难受,因为我们需要空气来呼吸。
我们人类、包括动物们、植物都离不开空气,有了空气我们才能呼吸,才能生存。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小朋友们在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小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足够的空气。
四、保护环境
空气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保护好它、保护环境呢?
(小朋友们发言、讨论)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骑车、坐公交、坐地铁出行,减少车辆的尾气排放;
田莉莉
科目
道德与法治
2019年5月16日 第13 周星期四上午第 三 节
科组长签名
授课内容
《清新空气是个宝》
授课班级
二(5)班
授课地点
二(5)班
课 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之一。课程标准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列为本课程培养的“行为与习惯”目标之一。内容标准中“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第8条,要求低年级学生“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本课是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中的第二课,保护空气质量、学会应对大气污染天气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觉维护空气质量的环保意识,知道并掌握在大气污染的环境里自我保护的简单措施。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清新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保护;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树立环保意识;学会应对空气污染尝试,用行动共同保护生存环境。
教学难点:学会分辨污染空气的行为,从自我做起保护清新空气。培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思辨探究等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详案)
设计意图
(一)、视频对比—我们生活的地方空气清新吗?
1.师:请“小小蓝天调查员”们把你们事先调查记录的湛江一周空气质量表拿出来,各小组进行一个统计,由统计数据和同学们的观察得出一个结论:湛江这座海滨城市是一个空气质量非常棒的地方。我市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连续4年排名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前5位、广东首位,是名符其实的“花园城市”、宜居城市。那么同学们,是不是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像湛江一样碧海蓝天、绿树银沙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视频。
2.学生认真观看,对比分析空气好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师: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污染了我们身边的空气吗?
(二)、观察讨论—是什么污染了空气?
(播放污染空气的科普视频)
1.师:同学们,你们看完视频短片后有何感想呢?
2.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试着举例说说你们生活中有这样污染空气的行为吗?
(三)、知法守法—让我们从小懂得敬畏规则。
(播放习爷爷瞩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视频)
1.师:为了防治大气污染,国家和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课件出示相关的内容。
2.生:通过分析交流,将法治的种子埋在心里。
(四)、探究交流—我能做些什么呢?
1.师: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如果空气受到了污染,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危害。那么,你们计划怎样保护空气清新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敢于举报严重污染大气的行为,做到环保出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空气是生命世界离不开的重要资源。
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掌握统计一个时间段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感知空气质量好差的变化,培养从生活中收集数据、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比感知,学生初步树立保护空气清新的重要性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会流动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
小组: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PPT图片救生圈,气球,充气堡。
提问:有什么共同点(预设:都有空气)
2.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
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
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
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
二、探究研讨:空气特征(预设30分钟)
(一)游戏一:传递游戏
[材料准备:三大组一套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
1.出示:三样物品水、石头和空气,三个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篮子,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
2.学生小声讨论方法。
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并思考理由。
4.学生汇报交流:
我们用什么(容器)来传递什么(物质),理由是什么?
小结:空气容易泄漏,会流动。(填入气泡图)
三、小结与延伸(预设5分钟)1.小结空气特征,解释气泡图上的气泡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的。
2.针这些空气特征提出新的质疑。
小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后面的课堂学习。
【板书设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无
【作业设计】
1.下列关于空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B.空气很难密封
C.空气都有声音
2.下面不属于空气和石头的共同点的是(
)
A.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B.都是无色无味的
C.都要占地方
3.下列物质不属于液体的是(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治安案件、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成为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1]。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确保学校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所谓“空气式”的安全教育是指安全教育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又让人感觉不到,既达到了效果,又不会让人感觉厌烦。笔者总结了一年来“空气式”的安全教育的方法如下。
1 新生接待员“口口相传”的安全教育
从新生接待员的培训开始入手新生的安全教育,通过高年级学长学姐的“口口相传”的宣传教育,让大学新生从进校第一天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了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对如何防范自己的校园安全,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很好的帮助。相比于以往仅仅在开学当天发放校园安全须知,这种一对一的言传身教的宣传效果要好的多,开学后新生中的不良安全事件也基本得到预防,使全体新生顺利地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口口相传”的安全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以后的校园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校园安全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是确保广大师生和校园建设的重要工作。笔者一直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力争创建一个环境优雅、文明整洁、平安和谐的大学校园,随后又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安全教育活动。
2 专题讲座系统化的安全教育
目前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基本上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下成长的,人生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社会的复杂知之甚少,以致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安全防范意识,自我防范能力较弱,成为了少数社会不法分子的作案对象,这些因素都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本次活动以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目的,以组织班级和宿舍为单位开展自学相关法律知识为基础,以安全教育讲座为载体,以相关法律知识和校纪校规为学习内容,紧紧围绕我校自身特点,结合往年学生安全事故、考试作弊、盗窃案件和火灾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从分析反面材料入手,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通过安全教育主题讲座系统化的对大学生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可能涉及到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析,更好的做到防患于未然。给笔者感触最深的是一天晚上,接到一个女生的电话,“老师我不小心丢了钱包,幸好我没有将我的所有卡和身份证都放在钱包里面,因为老师上次刚讲了要把银行卡和身份证分开放,谢谢老师哦。”当笔者看到安全教育讲座上面讲到的内容能对学生产生实际的效果时,更加坚定了笔者要为了更多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不断努力的决心。
3 凭借现代化通讯传媒的案例安全教育
随着现代化通讯传媒日新月异的发展,安全教育的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笔者通过电子邮件、qq群、飞信、手机短信等各种快捷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安全案例发放给广大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不法分子所乘之虚,通过温馨提醒的方式告诉同学们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防范。现代化通讯传媒的应用使得安全教育可以更加及时和有效化,不需要浪费大学生的时间和大学空间资源,仅仅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能随时随地的看到各种案例,随时给人警醒。在人们高节奏生活的今天,网络化的安全教育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快餐,适应于人们生活需要,也更加节省安全教育的成本。
4 逃生演练,提高防范技能
长期以来,安全逃生演练在大学生课堂上并没有得到重视。以往只是由家长或学校老师在口头上嘱咐式的安全提醒,或认为真正遭遇灾难的机遇很少,因此忽视了学生安全教育实际操作,导致了安全教育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显得比较薄弱。笔者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火灾逃生演练、地震预防演练,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体验灾难发生时的状态,在这种情景下引导大学生如何自救,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这样既增强了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又能提高他们自身的防范技能,取得了很好的安全教育效果[2]。
5 大学生活动增长安全知识
通过组织同学们参加3·15食品安全宣传、森林防火宣传、青春与安全同行等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感悟安全的重要性。其中3·15食品安全活动旨在呼吁人们重视和保护食品安全,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近来频发的毒奶粉、地沟油事件都是对人们生命的亵渎,从我们开始行动起来,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来捍卫人类饮食的安全。虽然我们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的精神是可贵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带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行动,相信食品安全的那一天就离我们不远了。同时,在世界森林日又组织学生去森林防火宣传,保护森林,远离森林火灾。
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失窃和上当受骗案件占学生治安案件的75%以上。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当,交友不慎,有些造成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生命。如:宿舍没有养成随手锁门的习惯;夏季开门休息;高档贵重物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相机等随意乱放;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或将存折密码告诉他人,存折与身份证放在一起等等,这是导致校内失窃发生的重要原因。于是,针对此类案件组织防火、防盗、防骗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自己以小品等形式给疏忽的同学敲响安全警钟。
总而言之,安全教育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笔者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像无处不在的空气似的融入到了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学生们适时的温馨提醒,例如:有段时间,保卫处频频有不法分子进入没关的宿舍盗窃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笔者通过走访各学生宿舍,发现有安全隐患的,留下小纸条提醒。有同学回来看到纸条才如梦惊醒,原来安全事故都是不经意间悄然发生的。通过一年的努力,笔者所带学生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笔者将继续努力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径,希望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争创文明和谐校园。
比赛一开始,双方的风格就展露无遗。蛋总也深知自己和第一暗夜出一模一样的兵拼操作未必占到先机,而是从战术上处处先发制人。天黑后,蛋总的瞎子大哥率领3个小妹,向分矿的蓝胖率先开刀,这也为自己之后的战术埋下伏笔。而粥稀稀第一暗夜的称号毫不含糊,侦察做得非常到位,一个小精灵敏锐的捕捉到了蛋总大胆的练级意图,DH拍马赶到,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蛋总无奈被逼出了回城,一位巾帼英雄弓箭手也英勇就义,倒在血泊之中。
双方的战术选择也出现了分歧。拥有最纯正暗夜血统的粥稀稀,同时也使用了最纯正的暗夜内战流派:单AC速熊。蛋总则没有照壶画瓢,而是出了大量AC,并摆下风之古树,准备利用兵力优势期开出分矿。蛋总仗着自己兵多,二发娜迦出来想收割一个雇佣兵的经验和宝物。岂料天有不测风云,又被嗅觉出众的粥稀稀发现。蛋总虽有大量部队,但在粥稀稀和野怪的前后夹攻下,损失惨重。粥稀稀以0损失击杀蛋总娜迦。此时此刻,粥稀稀的嘴角已然露出了不易觉察的微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蛋总开出分矿
蛋总使用的暗夜精灵,刻画出浓厚的人族色彩。经济和运营摆在了首要的位置,正是:两矿在手,天下我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金钱至上成为不少人的价值观。房子车子要钱,孩子上学也要钱,油盐酱醋也要钱。蛋总作为以开矿为生的人族选手,自然不会放弃资源的运营。蛋总强就强在,他精确的计算出什么时候开矿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获得效益,而又不被对方破坏开矿计划。蛋总选择了2本之前就在分矿不远处摆下分矿,2本招出娜迦之后兵力的优势期开出分矿。
合理的开矿时机,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粥稀稀没有足够兵力去阻止。待粥稀稀的熊终于能趴下战斗了,蛋总的矿已经开始回收成本,兵力也蓄了上来。粥稀稀在几次试探性的接触之后,合计了一下,自知无法一波拿下,只好也自己摆下分矿,从长计议。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战术转型各出奇招,首波团战中场打响
魔兽争霸作为一个策略游戏,兵种的选择是一个大命题。在之前无数的雄鹿与AC鸟德的战术对拼中,AC鸟德这一方基本上不会做过多的转型。确切的说,单矿的打法也无法满足转型的要求。粥稀稀在开出分矿之后,选择了转型山岭巨人来对抗蛋总的AC鸟德。蛋总无愧于战术大师,竟转型了角鹰骑士来应对!这个冷板凳的兵种让观众都直呼飘逸。蛋总的两矿经济,为角鹰的逐步成型提供了最基础却又最重要的保证。试想一下,粥稀稀憨厚的山岭胖子,本想把这一群弓箭手作为今晚的晚餐,怎料她们已经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自己只得眼巴巴的望着天空,幻想着自己也长出羽翼,振翅高飞。
这第一波团战在地图中央的淡水区域打响,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搏斗。蛋总攻击目标十分明确,优先击杀了粥稀稀对空的小鹿,粥稀稀眼看对空无力,只能拿蛋总地面部队开刀。一阵火拼过后,血光冲天,遍地尸骨,蛋总DH率先残血TP。
“空霸”分队扰分矿,应对不周受牵制
双方短暂的MF过后,蛋总率先出招发难。6~7个角鹰骑士分队接到指挥部的委派命令,前去骚扰粥稀稀的分矿,大部队则高速抢练大点,收获了丰厚的宝物和经验。粥稀稀的处境则十分尴尬:大部队留守呢,角鹰分队就飞到树立上躲起来,满世界的练级点也要被蛋总收割完全;分兵把守呢,又打不过,被角鹰各个击破。这种有力使不出的尴尬滋味: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怒火中烧的粥稀稀被蛋总搞得方寸大乱,赛前隐隐约约的担忧又在心里不断重复:第一暗夜要被副族暗夜击败了!第一暗夜要被副族暗夜击败了!
事实证明人在愤怒时作出的决定,往往欠火候、欠考虑。粥稀稀留了几只脆弱的小鹿和数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角鹰,便直扑对方分矿,想来个鱼死网破。用膝盖都能想到,悲剧正在上演:小鹿被逐一点杀,惨叫声不绝入耳,余音绕梁。蛋总“空霸”牢牢掌握着制空权之外,其余部队练级练得飞起,连三发英雄白虎都到达了满意的等级。
最终决战西西分矿,制空确保胜利果实
蛋总的分矿,在粥稀稀长途跋涉的到来后,也并无招架之力,不久便沦陷了。可胸有成竹的蛋总却并未慌张的回救,经济的成型已经让他爆出了更多的角鹰骑士。是的,蛋总在酝酿最后一波致胜的大战。虽然粥稀稀的人口与蛋总接近,但大多都是不能对空的山岭和熊。大量的地面单位望天兴叹,在空中翱翔的角鹰骑士面前,他们仿佛只是一只只井底之蛙。而新生产出来的小鹿和角鹰,也因为数量不足,被各个秒杀。出来一个,被齐射掉一个,永远也成不了型。
蛋总已经为决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十年磨一剑,胜负就在今天。初期的开矿运营,中期的空霸骚扰,就是为了这一刻。我们看到,每一个角鹰骑士仿佛都像打了鸡血,跃跃欲试。终于,蛋总吹响了进攻的号角!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编队的角鹰骑士率先清空了粥稀稀的对空力量,一时间血流成河,原本绿油油的的草地血迹斑斑。战场上的对空力量只剩DH,他拿着毒球一刀一刀辛苦的向天空发射,却寡不敌众,渐渐不支。我想这时候,他应该格外想念酒馆里的熊猫兄弟。面对成型的角鹰骑士,熊猫一出,谁与争锋!
娜迦更是可怜,被齐射两轮就已经快一命呜呼。她也自知没有存在的意义,她也深知自己是多么不该出现在今天的战场上,她也悔恨当初的虚荣心抢夺了本该是熊猫的位置。
一波交战下来,高下立判。蛋总依然是70+人口,粥稀稀的英雄都已经开始在祭坛里读秒。但第一暗夜的称号似乎让他不甘心退出比赛,脸上火辣辣的,脸颊上的汗珠也出来嘲笑他的无力。
1.引言
《空气调节》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是在已学习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基础上开设的,作为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矿井热害防治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该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空气调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空调系统的设计能力。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面临着严峻的煤矿安全就业形势,近年来已有部分学生从事建筑空调系统设计与管理方面的工作。但是《空气调节》这门课程具有知识点容量大、机理抽象、实践性强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反映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且不能与具体现象相结合。因此,探索和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空气调节》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多利用动画和CFD软件制作课件、采用多元化方式考核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2.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采用的教材是赵荣义教授主编的《空气调节》(第四版)。由于学时较少,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空气的热湿处理、空气调节系统、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等[1]。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前期所学课程中缺少建筑结构及建筑环境方面知识的介绍,致使学生在学习空调负荷计算时比较吃力,因此,教师要科学设计《空气调节》的课程授课内容,抓住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基础,删繁就简,着重讲授那些学生基础薄弱的知识点。比如湿空气的焓湿图几乎贯穿整部教材内容,利用焓湿图可以确定湿空气所处状态、查找湿空气其他状态参数、分析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以及确定不同湿空气混合后的状态等,所以焓湿图中各个等值线的含义需要着重讲授,并详细阐述焓湿图的应用。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要确定《空气调节》课程中哪些内容应重点讲解,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做到合理分配。
3.多利用动画和CFD软件制作课件
在《空气调节》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收集或制作大量的二维和三维动画,通过多媒体的播放,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焓湿图中用动画效果动态展示等温线、等焓线、等含湿量线、等相对湿度线的绘制过程,以及动态演示湿空气状态参数的查找过程。在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这一章多媒体课件中,可以运用Fluent软件模拟空调房间内的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规律,将定性演示与定量数据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以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动画和CFD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把《空气调节》课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4.采用多元化方式考核
课程考核的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单一的试卷用来考核学生,难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空气调节》这门课程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三部分组成。教师批改每一章的课后作业都应给出一定的分数(满分100分),所有章节课后作业成绩的平均值拟定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课堂上课前要求班长、团支书清点班级人数,汇报班级请假人数(请假者必须有学院出具的正规请假条),并于课后上交本班旷课学生名单,旷课一次在拟定平时成绩基础上扣5分。在讲授本节课内容前,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采取提问考核方式,回答正确的学生在拟定平时成绩基础上加5分,积极踊跃回答问题但错误的学生加1分。综合作业、出勤和提问考核后,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即可确定,再与笔试成绩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到各学生的总成绩。通过增加出勤考核和课堂提问考核,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特别是那些正在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大四学生,较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结语
《空气调节》是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工业和民用建筑房间的空气调节要求与日俱增,特别地,煤矿井下的热害已逐渐成为与瓦斯、煤尘、顶板、水、火等同样严重的灾害[2]。要讲授好《空气调节》这门课程,教师应科学设计好课程内容,多利用动画和CFD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采取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试卷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课程教学效果。
作者:江丙友 施书磊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平时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它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当抽象,要使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难点。难点一:如何理解大气压的存在。难点二:关于大气压的测量,为什么能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原理是什么?又由于实验所用的汞有毒,所以该实验基本都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没有动手探究的机会,非常遗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成了难点。
一、如何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为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对这两部分的教学模式做了大胆的创新改进。由于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难点一,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利用四个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现象,将抽象的理性问题转化成学生擅长的感性认知,归纳总结出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该课题的兴趣。
实验一:形变的瓶子
教师用手将空的矿泉水瓶捏扁,提问:“为什么矿泉水瓶会发生形变?谁是施力者?”往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的热水,盖好瓶盖,用凉水浇矿泉水瓶,发现瓶子发生剧烈的形变。提问:“瓶子为什么会形变?谁是施力者?”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引出大气压强,这时学生是半信半疑状态,必须用更多的事实来说明这个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二:冲不走的兵乓球
教师将矿泉水瓶装满水,把乒乓球放在瓶口上,倒置过来。
师:同学们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轻巧的乒乓球会被水冲走吗?
师:谁托住乒乓球?(进一步提问。)
生:(讨论总结出)瓶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乒乓球在下方大气压强作用下没有掉下。
实验三:覆杯实验(学生实验)
(1)取一纸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2)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改变杯口朝向,纸片不下落,水还是不流出。
师:谁托住水柱?
生:(讨论总结出)瓶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纸片在下方大气压强作用下没有掉下。
实验四:谁喝得快?
比赛吸汽水,看谁吸得快?两瓶饮料,一瓶带橡皮塞,一瓶不带塞开口的,让两名学生比赛,并对容易程度发表感言,让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利用身边的物体设计简便易行的实验,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使他们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整个课堂在求知探索之中进行,更彰显探究教学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这个难点。
二、关于大气压的测量
针对难点二,本课的设计思路是利用实验体验引入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借助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等方法,将看不见的大气压等效替代成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来进行测量,利用层层递进的思维引导,让学生扶阶而上,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最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完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半球实验,感受威力
(1)体验:感受大气压的大小。让两个挂钩吸盘,吸在一起,排尽里面的气体,用手拉开看看。
(2)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邀请两位“大力士”同学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并结合课件中的动画给学生讲马德堡半球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史中的盛事,并感受大气压的威力,紧接着提出问题:“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
第二步:分组探究,估测气压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求解方法,分别是什么?我们能否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压强转换成固体压强或液体压强来测量?
安排学生利用所学压力压强知识和手边教师提供的吸盘、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行分组实验,估测大气压。学生较容易想到通过测压力和受力面积用公式P=F/S来计算出大气压的值,容易设计出以下(如图)两种实验:
■
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实验室所用弹簧测力计量程较小,吸盘(或针筒活塞)被拉动瞬间弹簧测计读数较难把握,学生实验探究难以成功。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用装沙子或水的挂瓶,或者用小钩码加橡皮泥来代替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大小。实验时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评估,让学生了解到:吸盘中(或针筒)的空气往往难以排尽,拉动吸盘时受力面积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够精确。
第三步:转换思路,水柱测压
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前面所做的“覆杯实验”入手,让学生思考,换更高的容器实验结果又会怎样呢?让学生试试看。实验后水依然不流出,教师继续发问:“大气压究竟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此时播放大气压支持水柱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获知:大气压的大小就等于它所支持的水柱所产生的压强,获得一种可以准确测量大气压值的方法。
■
第四步:发现问题,寻找替代
一、问题的提出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学生学习掌握本课程可以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是领会仪器设备设计意图、分析设备工作原理的关键,并且它是技术人员在进行仪器设备调试、安装、维修时的重要依据。笔者在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IT教学法法,从实现的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分析实现结果的条件,即RAC(From Result Analysis Condition)。通过此种方法,一是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甚至可以由学生自己分析,从而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分析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这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创新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Y-降压启动原理
对于大功率电动机(通常指功率在10kW以上的电动机)在启动时因为会产生很大的启动电流,容易把电动机烧坏,所以在此类电动机启动时一般要采取降压启动的方式。降压启动有多种方式,而Y-降压启动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所谓Y-降压启动,就是在电动机启动时电动机定子线圈用Y形接法,每相定子线圈相电压为220V,当电动机速度升高后(即转差率较小时)再把电动机定子线圈改为形接法,电动机线圈相电压达到额定电压380V,电动机正常工作。
三、传统机床电气控制教学方法
笔者查阅了以往的文献,了解到很多关于机床电气控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但具体对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的教学方法研讨较少。从以往文献的教学流程可以看出对于原理图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刘文胜老师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提到了教学流程说明,他把教学流程分为五步:一是资讯,二是决策,三是计划,四是实施,五是检查与评估。在资讯中主要是一些引导问题,其中第三条是电动机点动和长动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和接线图。从此可以看出,他是先给学生提供了整体的原理图,然后根据原理图分析动作原理以及器件的选择等等。郝文莉老师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教学方法》中也提出了机床原理图的学习方法,她在文章中的第二部分以T68为例介绍了教学过程。她把学习过程分成元器件介绍,在原理图分析时把整体电路分成了主电路、辅助电路、控制电路等进行讲解学习,也就是在学习讲解时把整个原理图给了学生。
四、IT教学法
IT教学法,也称发现法、探究式教学法、研究法,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IT教学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从一些事例和问题出发,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以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主动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具体到机床电气控制课程,就是通过IT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创新思维,从而实现教育的主要目的,在让学生学会大量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五、IT教学法Y-降压启动课程设计
1.导入
大功率电动机(一般指额定功率在10kW以上)在启动时会产生很大启动电流,启动电流一般为电动机额定工作电流的4~6倍。较大的启动电流主要会带来两点不利影响:一是大电流会使电动机发热,容易烧坏电动机;二是大电流会冲击同线路中的其他电器,影响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减小大功率电动机较大启动电流带来的破坏作用,一般在启动时采取降压的方式。
2.IT教学法教授Y-降压启动的步骤
(1)提出问题。电动机用形接法时,定子相电压是380V,而采用Y形接法时,定子线圈上的相电压是220V。所以对于在正常工作时采用形接法的电动机来说,如果启动时接成Y形,那么启动电流就会变小,等到电动机转速基本上达到额定转速时再接成形就可以正常工作了。通过这个过程,实现电动机降压启动。那么怎么才能通过继电器-接触器来实现这一控制过程呢。
(2)分析过程。这个过程,教师要引领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个小问题一个小问题地解决。每一个小问题都是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所以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来描述,或者是让学生用多媒体画出来,让学生们积极参与问题的整个思考过程,增强学生主动性。
第一,主电路分析。要实现Y-降压启动,我们很自然地得知要在同一台电动机上必须接成Y和形两种形式。那么,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Y形接法。学生画出电路图后,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因为需要短路、过载保护,需要熔断器和热继电器保护。因为Y形法需要进行通断控制所以需要加上接触器,最后效果如图1所示。然后,教师再接着分析,如何把电动机接成形,并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如图2所示。KM和KMY能不能同时闭合?如果同时闭合会造成电路短路,所以KM和KMY需要互锁。
图1 电动机可通断控制的Y形接法
图2 电动机可通断控制的Y-形接法
第二,控制电路分析。在完成主电路的设计以后,教师要和学生再分析一遍要实现Y-启动过程原理。Y-降压启动过程就是在启动时电动机用Y形接法,相电压为220V,此时需要KM和KMY主触头闭合。当电动机转速升高以后,电动机要变为形接法,即需要KM和KM接触器主触头闭合。控制电路主要实现这两个功能就可以了。控制电路引导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如下:问题引导部分由教师引导,和学生一起完成。原理图的绘制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表中的步骤全部完成后,再带领学生按总的电路图分析一遍Y-降压启动的全过程。
控制电路IT教学法设计教学过程:
①引导问题:辅助电路短路保护。
解决思路:在线路中加入熔断器。
对应原理图(图3)。
图3
②引导问题:电动机过载保护。
解决思路:在控制线路中加入热继电器常闭触头。
对应原理图(图4)。
图4
③引导问题:电动机停止。
解决思路:常闭按钮。
对应原理图(图5)。
图5
④引导问题:电动机Y形接法,降压启动。
解决思路:KM和KMY主触头闭合,KM和KMY线圈通电。
对应原理图(图6)。
图6
⑤引导问题:电动机需要连续运转。
解决思路:SB1需要自锁,转子转速升高后KMY需要断电,所以可以把KM常开并联在SB1两端。
对应原理图(图7)。
图7
⑥引导问题:电动机形接法,正常工作,并且一开始不能直接通电,所以需要一个开关控制,并且正常工作时要连续运转,所以开关处要形成自锁。
解决思路:KM线图用一个常开按钮控制接入电路,并且把KM常开辅助触头并联在按钮两边。
对应原理图(图8)。
图8
⑦引导问题:KMY和KM互锁。
解决思路:在KMY线圈和KM线圈电路中分别加入对方的常开辅助触头。
对应原理图(图9)。
图9
⑧引导问题:电动机转速升高以后,由Y形接法转变为接法时,即SB2接通之前,KMY线圈必须断开。
解决思路:把SB2按钮的常闭触头接到KMY线圈电路中。
对应原理图(图10)。
图10
作者简介:黄从智(1982-),男,湖北浠水人,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白焰(1954-),男,辽宁沈阳人,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ETP0703)、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95-02
智能控制是自动化专业本科高年级必修课程,智能控制课程涵盖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进化计算等四大主要模块,是一门跨学科课程,基本概念和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应用范围十分广泛。[1]该课程一般以“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线性代数”为先修课程,作为研究生课程的学科前沿类概论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智能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了解其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5]为使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在理论学习和仿真实现两个方面都有所收获,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工业过程控制实际,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持续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复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感知器是最简单也最基本的人工网络模型,掌握好感知器的基本数学模型对于学习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本文以“感知器”这堂课的教案设计优化与教学实践为例,力图在智能控制教学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为培养工程化创新实践型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一、感知器的模型
首先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早期的发展历史引入感知器的模型。早在1943年,美国神经生理学家麦卡洛克(McCulloch)和皮兹(Pitts)就提出了第一个人工神经元模型――MP模型。MP模型的提出,标志着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开始。但是,在MP模型里,它的模型参数必须事先人为设定不能调整,因而缺乏与生物神经元类似的学习能力。
在MP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学习能力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感知器,这是美国学者罗森布拉特在1958年提出的第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感知器的提出是人工神经网络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人工神经网络从此有了智能的特性,此后进入了第一个发展。基于这段发展历史,开始介绍感知器的数学模型。
单层单神经元感知器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单层单神经元感知器是一个阈值加权和模型,有n个输入变量x1,x2,…,xn,它们对应的权值分别是w1,w2,…,wn,加权求和后与阈值θ相比较,得到u,即。
如果把阈值并入权值的话,那么把它看作是第0个输入,x0=1,权值为w0=-θ。这样就可以把它改写为加权求和的形式,。输入特征向量就是[x0,x1,x2,…,xn],对应的权值为[w0,w1,w2,…,wn],然后u经过激励函数f变换为输出y。一句话,感知器的运算法则就是:加权、求和、取函数。这个函数称为激励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早期的激励函数采用硬限幅函数Hard-limiting,当输入u大于或等于0时,输出y为1;否则y为0。由于其输出只能是0或1,它主要用于两个模式的分类问题。有时可能要求输出能在0到1之间连续取值,比如模糊控制中模糊隶属度的输出是个概率估计值,这时可采用Sigmoid函数,当输入u在(-∞,+∞)之间变化时,输出y在[0,1]之间连续取值。
单层单个神经元的感知器主要用于两类模式的分类问题,比如说要区分一个水果到底是苹果还是桔子?可根据水果的一些特征来进行判断,一看外形,圆形的定义输入为0,椭圆形的就为1;二看颜色,黄色为0,红色为1;三看质地,光滑为0,粗糙为1。这样就得到三个不同的输入,其值可能为0或1。苹果一般认为是圆形、红色、光滑的,就定义其输入为[0,1,0],而桔子一般认为是椭圆形、黄色、粗糙的,就定义其输入为[1,0,1]。按照这三个不同的特征将水果分为苹果和桔子两种不同的类别,可定义输出0为苹果,输出1为桔子。因此可采用一个三输入一输出的单层单个感知器网络,只要选择合适的权值和阈值,就能实现从[0,1,0]到0、从[1,0,1]到1的一一映射,解决这样最简单的两个模式分类问题。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都是模式识别的范畴,都可采用类似方法解决,有兴趣的同学将来可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硕士专业继续深造。
进一步地,如还要区分桃子、梨子、西瓜、葡萄等多种水果,则需用感知器分类多个模式,要求感知器有多个输出,就需要用到更复杂的多层多神经元感知器。
二、感知器的应用――逻辑函数实现
除模式分类外,感知器还可用于逻辑函数实现,以下结合两个实例说明。
1.实例分析1:如何用感知器实现逻辑运算“与”、“或”、“非”
从逻辑“与”真值表可知,只有当两个输入同为1时,输出才为1,否则输出为0。可以用2输入1输出的单层单神经元感知器,激励函数采用硬限幅函数。以两个输入x1和x2为坐标轴画出分类示意图,(0,0)、(0,1)、(1,0)、(1,1)分别表示四种可能的输入模式,那怎么将它们区分开呢?如采用直线x1+x2-1.5=0就容易将其输出分为两类即0和1。直线上方对应的u大于0,输出y为1;直线下方对应的u小于0,输出y为0。对比下,就能确定感知器的权值均为1,阈值为1.5,这样就实现了逻辑“与”功能。
类似地,也可用一个这样的感知器来实现逻辑“或”,这很容易通过类比方法解决,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而逻辑“非”呢,更简单了,它只有一个输入一个输出,采用单输入单神经元感知器就可实现了。它的分界线就是直线-x1+0.5=0,正好把0和1这两类区分开来。
既然感知器能实现逻辑“与”、“或”、“非”功能,那它能不能实现逻辑“异或”呢?这也是本节课要介绍的第二个实例。
2.实例分析2:如何用感知器实现逻辑运算“异或”
由真值表可知,逻辑运算“异或”定义为:两个输入x1和x2同为0或1时,输出y为0,否则y为1。根据逻辑运算“与”的实现经验知,要实现逻辑运算“异或”,只需一个2输入1输出的感知器。在二维平面上对应的四个点(0,0)、(0,1)、(1,0)和(1,1),其中(0,0)、(1,1)这两个点对应的输出为0,(0,1)、(1,0)这两个点对应的输出为1。关键问题在于:这个平面上能否找到一条分界线将(0,0)、(1,1)这两个点和(0,1)、(1,0)这两个点区分开来?无论怎么找都找不到,实际上这样的直线是不存在的。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Minsky教授在1969年出版的《感知器》一书中发出感慨:感知器连最简单的异或都实现不了,研究人工神经网络还有什么前途?Minsky是1969年图灵奖获得者,而图灵奖是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由于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当时是绝对的学术权威,这个悲观的论调无疑给当时的神经网络研究泼了一盆冷水,直接导致美国和前苏联几乎中止了这方面的研究。那么,感知器到底能不能实现“异或”呢?它有四个可能的输入,两类可能的输出,采用什么分界线可以区分这两类不同模式的输出呢?用直线不能区分,那么用其他图形呢?此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采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以(0,0)和(1,1)为焦点画个椭圆,就可以区分它们了,如图2所示。
如图2(a)所示,椭圆方程为:,对应的单层非线性感知器如图2(b)所示,其输入是x1和x2,经过非线性处理再加权求和后得到u,再经过硬限幅激励函数f运算得到输出y。显然,当x1和x2同为0或为1时,u为-1,再经f运算得y为0;当x1和x2不同时,u为15,再经f运算得输出y为1,正好实现了逻辑运算“异或”功能。
如图2所示的椭圆可将这四个点对应的两类输出区分出来,那么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呢?此时启发学生再提出其他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其中一种可行的解决思路如下:考虑用两条直线围成的带状区域作为分界线,如图3所示。
如图3(a)所示,如分界线采用这个带状区域,也可以将它们对应的输出划分为两类。其对应的是如图3(b)所示的多层线性感知器,这里采用了两层:1个隐含层有2个神经元,1个输出层有1个神经元。具体论证过程让学生课后自己验证。
通过以上分析,让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单层线性感知器的确无法实现逻辑运算“异或”功能,但是换个角度,采用一个单层非线性感知器或多层线性感知器就能实现逻辑运算“异或”功能。通过介绍这段历史,启迪学生一个道理: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不要盲目地迷信一些学术权威或书本,要学会独立思考、大胆怀疑,要有发散思维,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换个角度思考很可能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课堂内容总结及第二课堂设计
总结一下本堂课的讲课内容,主要介绍了感知器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它在模式识别和逻辑函数功能实现中的实际应用。作为下次课程的引子,可以将“关于感知器如何学习,它的权值和阈值如何调整”这一问题抛给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学习。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有很多后续问题可留给学生课后思考,所以在第二课堂设计中增加了如下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问题一:除课堂中介绍的两种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也可以设计一个感知器实现逻辑运算“异或”功能呢?
问题二:既然感知器可以解决逻辑运算“异或”功能,那么如何用感知器实现逻辑运算“同或”功能呢?
问题三:根据课程内容,如何利用MATLAB或C语言编写程序设计感知器,研究分别实现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同或”功能?[7]
问题四:进一步地,如何利用MATLAB或C语言编写程序设计BP神经网络,研究分别实现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同或”功能?
四、教学效果
通过在本科智能控制课程四大模块之一的人工神经网络“感知器”部分课堂教学实践中实际应用上述优化后的教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普遍由此对人工神经网络的课程内容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兴趣,部分同学针对所学内容提出了一些很有新意的解决思路,并通过自行编程实现了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金锟.智能控制[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蔡自兴.智能控制导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蔡自兴.智能控制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韦巍,何衍.智能控制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一、把《中小学生守则》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首先要学会做人。同学们要学会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争做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第二,同学们要学会学习,在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还应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以求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第三,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特长,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成绩达到更高更好,更上一层楼。第四,要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加强校风和班风建设。文明礼貌,团结互助,争做学校的好学生。第五,要讲卫生、讲文明,爱我校园,从我做起,营造整洁、舒适、美丽的校园。
二、疫情防控
同学们要注意保暖,保持教室整洁,多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三、校园安全
1、上下楼梯靠右行,讲究秩序,轻声慢步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不在教室、走廊追赶、打闹、大声喧哗。
2、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3、同学们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不能感情用事。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不能发生同学间打架的事件,更不能找外来人解决。
防溺水。
四、交通安全。
我们要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如:行人要走人行道,横过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骑自行车时要注意不在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不逆向行驶、不带人、不闯红灯等等。
生命是无价的,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关注安全就是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安全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证,安全是我们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不仅关系到我们本人,更关系到学校、家庭,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
Abstract: traffic sign is the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to ensure safety and ensure the smooth flow of traffic driving and set. Traffic signs project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the whole project quality and modern way of road transportation of aesthetic requirements. The sign of the traffic safety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to ensur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re the core, therefore, from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of road to link quality control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 traffic safety mark; Construction program; Quality;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交通标志在现代道路交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交通标志的目的在于给交通参与者提供明确直观易懂的交通信息,保障维持道路秩序,确保交通安全,充分发挥指挥的功能。合理的设置交通标志,可以提交道路的通行能力,防止交通堵塞,减少交通事故。
1、交通标志设置的原则
1.1交通标志应该设置在视线范围较好,便于寻找,没有其他结构物阻挡的位置,而且保证标志与标志之间互不影响。按照中国人的行驶规则,交通标志一般都设置在公路的右侧,这样便于驾驶员寻找。对于一些特殊的行车带(如超车道、紧急停车、单向道等)的指示标志通常安装在公路的上方,采用门架式支撑,便于驾驶员在较远的视线范围就可以看清。另外,在高速公路终点或是收费站附近,还将一些禁令或警告标志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内。互通式立交及服务区附近的标志设置通常设置在车辆接近分叉口或分流处。
1.2标志设置时要考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确保驾驶员在足够的时间内能够做出相应的判断。因此,标志的设置在距离上应有一段提前量。我们通常所见的标志,之所以它的版面尺寸比较大,标志的内容也很简单易懂,就是为了减少距离提前量,减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1.3标志板的边缘要与路侧外缘或路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如路侧的标志要与路肩外缘有25cm的净距;标志板的下边缘要与紧急停车带外侧路面间有2m的净空。在公路上方设置的标志,保证板下边缘与路面间的净距>5m。
1.4标志板正面面向来车方向,与公路走向基本成直角布置,板面稍向内倾斜。关于路侧标志的倾斜问题,目前尚有不同意见。国家对于标志板的安装角度也有一些参考意见,但这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关键是要遵循避免驾驶员眩光的原则。
2、交通标志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般交通标志的施工工序为:基础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混凝土浇筑――标志立柱安装――标志板安装。下面来说明每道工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基础定位放样
前面在设置原则中我们说到过交通标志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提前量。通常驾驶员在看到交通标志以后需要3s至10s的反应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车辆仍然是行驶的。因此,为确保交通安全,特别是对于警告标志,距离危险点的距离应该根据行车速度来确定。
在施工前,应该根据施工图纸来进行标志位置的施工放样,使用经纬仪、钢尺或者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准确的确定交通标志基础的平面位置。若道路沿线的设施构造物、高压线等对标志板面造成遮挡,影响标志的认读,应调整标志的位置,并注意控制基础标高。相关的测量工作完成,防线定位完毕后,要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测标志的位置。
2.2基坑开挖
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来进行基坑开挖,例如基坑的位置、基坑的几何尺寸、基坑的深度等。如果有扰动的开挖面,就要加大开挖面,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基坑的基地应整平夯实,开挖时要防止雨水进入。每一道程序完成以后,必须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检查,质量合格以后,方可进入下一步的施工。
2.3基础混凝土浇筑
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如下方面:①要根据施工配合比来搅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应该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在基坑开挖后24h内完成;②每个底座顶部的地面外漏部分要按图纸要求立模;③钢筋纵横交叉处应采用规定直径的铁丝绑扎牢固,确保钢筋不滑动,不遗漏;④底座法兰的安放位置应该与基础对中,其顶面应该与混凝土基础顶面平齐;⑤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出现跑模、漏浆等现象,混凝土应紧靠坚实的开挖面浇筑,不能在松动的开挖面浇筑,浇筑的混凝土强度应该符合设计要求,浇筑以后混凝土的表面外观必须平整、光洁,不允许出现蜂窝、麻面;⑥浇筑完成后应避免阳光直晒,要按照规范规定保养混凝土。⑦双柱式或门框式标志在基础施工时,应注意两个基础之间的中心线,特别是当两个基础高度不一致时,要根据门架横梁的实际规格尺寸数据确定基础间距,从而保证标志基础的间距偏差和中心轴线偏差在较小的范围内。
2.4立柱安装
(1)安装时要检查立柱的竖直度,尽量保证垂直,但决不允许向行车道一侧倾斜。在保证垂直度时,要用垂线和直尺测量。首先按照立柱竖直方向固定垂线,然后立柱偏离垂线的距离极其相应的立柱长,每处测量三次,最后计算出竖直度取平均值。双柱式或门框式标志两根立柱均应垂直并相互平行
(2)立柱安装时,标志板下缘至路面的净空高度及边缘距路侧的距离要符合设置原则中1.3的要求。
(3)双柱式或门框式标志在安装时要确保两根立柱均垂直并相互平行,其顶端在同一高度上,连接件应对称布设。安装时,要注意保护立柱,不得有划痕、擦伤等。
2.5标志板的安装
(1)标志板的安装角度。标志板的正面应该面向来车的方向,而且为了减少对驾驶员的眩光,标志板应该与公路走向成直角或一定的角度,即板面要稍微向内倾斜。如在路侧安装时,板面的法线应该与公路的走向成一定的角度,规定指路标志和警告标志为0-10°,禁令标志为0-45°;悬臂式或门框式的标志的安装角度应与道路额垂直线形成0-10°的俯角;在曲线路段时,应根据交通流量的行进方向来确定标志的安装角度。
(2)标志板安装之前,要对板面进行清扫,使得标志语清晰可见。标志板安装完毕以后,要检查其外观、颜色、镜面眩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总之,公路标志的设置是以维护交通秩序、确保交通安全为准则。交通标志的施工应该综合考虑道路线性、交通状况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针对不同用途的标志板来制定相应的施工程序,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以利于向道路参与者提供正确的交通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利;;文明交通之国外掠影[J];道路交通管理;2010年01期
[2]宋玉才;李素梅;陈帅;朱小峰;;高速公路左出通标志设置方法研究[J];公路;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