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考生物复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单选题
1.下列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①液氯、氨水、干冰、碘化银均为纯净物
②、NaOH、HCl、IBr均为化合物
③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电解质
④火碱、纯碱、碳酸钙都是电解质
⑤碘酒、淀粉、云雾、纳米材料均为胶体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⑤
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的反应:
B.Fe与溶液的反应:
C.等量的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D.醋酸除水垢:
3.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测得溶液导电性(表示电流强度)的变化,以下选项中曲线与通入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4.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
②
③(稀)
A.
B.
C.
D.
5.已知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
B.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中:、、、
C.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可得到澄清的溶液:、、、
D.澄清透明溶液中:、、、
7.下列变化过程,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8.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B.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
C.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有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
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
是一种纯净物
C.用过滤法无法除去胶体中的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
性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B.已知①;②,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已知还原性:反应和反应都能发生
D.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1.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12.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①、②、③、④、⑤、⑥、⑦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步骤
操作
现象
Ⅰ
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
溶液变红
Ⅱ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和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Ⅲ
将Ⅱ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和稀
有白色沉淀生成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②③⑥
B.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③
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③⑦
D.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④⑤,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②
13.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在一起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待强的反应完后,再与氧化性弱的反应,称为反应先后规律。已知氧化性:,在溶有和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B.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
C.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则溶液中一定无
D.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则溶液中一定有,一定无
二、多选题
14.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是氧化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反应的氧化产物只有氧气
C.向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可以得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当反应产生1个氧气分子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15.下列各种情况下,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
B.使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
C.澄清透明的溶液中:、、、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三、填空题
16.Ⅰ.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制备,方法如下:软锰矿和过量的固体KOH和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转变为和;滤去沉淀,浓缩溶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试回答:
(1)软锰矿制备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反应,生成和等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Ⅱ.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含有较多的MnO和)样品转化为纯实验,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时,粗样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完成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1”也要填写在内)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①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②、NaOH、HCl、IBr均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③水银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④碳酸钙是电解质,火碱是氢氧化钠,纯碱是碳酸钠,二者也都是电解质,正确;⑤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淀粉、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云雾是胶体,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
2.答案:A
解析:A.碳酸氢钙溶液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正确;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故错误;C.等量的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故错误;D.醋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错误。
3.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越来越少,导电性减弱;但由于溶液中还存在浓度很小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等,故电流强度不可能为变为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则溶液中存在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导电性增强。因此B图能反映出电流强度与通入量的关系。
4.答案:A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在反应中亚硫酸是还原剂,碘被还原生成HI,所以还原性是;反应中HI是还原剂,氯化铁被还原生成氯化亚铁,则还原性是;反应中氯化亚铁是还原剂,硝酸被还原生成NO,则还原性是,所以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5.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Cu被氧化成,故氧化剂为,氧化产物为,故氧化性强于,与题干所给氧化性强弱相符,反应可以发生,故A项不符合题意;该反应中,被氧化成,故氧化剂为,氧化产物为,故氧化性强于,与题干所给氧化性强弱相符,反应可以发生,故B项不符合题意;该反应中,被氧化成,故氧化剂为,氧化产物为,故氧化性强于,与题干所给氧化性强弱相符,反应可以发生,故C项不符合题意;该反应中,被氧化成,故氧化剂为,氧化产物为,故氧化性强于,与题干所给氧化性强弱不符,反应不可能发生,故D项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显紫红色,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存在大量,与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与发生反应:,然后与发生反应:,溶液变浑浊,C项错误;澄清透明溶液中,这些离子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次氯酸钠,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不需要加入还原剂就能实现,故A项错误;,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项正确;元素化合价没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项错误;,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等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将所得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溶液均变浑浊,A错误;先滴入稀盐酸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的干扰,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B正确;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硫酸银、碳酸银等,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错误;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钡、碳酸钙等,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D错误。
9.答案:B
解析: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选项A正确;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
物,如与组成的物质,选项B错误;胶体能通过滤纸,用过滤法无法除去胶体中的,选项C正确;向豆浆中加
人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选项D正确。
10.答案:B
解析:氧化性与得电子能力有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则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多少无关;还原性与失电子能力有关,失电子能力越强,则还原性越强,与失电子多少无关,选项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所以氧化性在反应②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所以氧化性,故氧化性顺序是,选项B正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还原性,故反应能发生,还原性:
故反应不能发生,选项C错误。具有强
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需要适宜的反应条件,如氯气有强氧化性,氢气有强还原性,两者只有在点燃时才会反应,常温下不反应,选项D。
11.答案:A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得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化合价降低数目=化合价升高
数目=转移的电子数目,据此分析判断。A.反应中部分
S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2价,部分S元素化合价由0
价升高到+4价,转移电子数为4,转移电子数=化合价降低总数目=化合价升高总数目,A正确;B.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H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转移电子数为2,B错误;C.根据价态归中规律,反应中
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0价,转移电子数为5,氯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C错误;
D.反应
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0价,得到电子,C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4价,失去电子,得失电子标反了,D错误。
12.答案:B
解析:溶液无色澄清,可知溶液里没有;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里不含和;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为,说明溶液里有;将Ⅱ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溶液和稀,产生的沉淀为AgCl,但无法说明溶液里有,因实验Ⅱ中滴加了稀盐酸和溶液,引入了;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里一定存在②、⑥,一定不存在④、⑤、⑦,可能存在①、③,B正确。
13.答案:C
解析:三价铁离子氧化性强于铜离子,加入铁粉,铁粉先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剩余铁粉再与铜离子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C项,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种为铜离子只反应一部分,三价铁离子完全反应,一种为铜离子未反应,三价铁离子恰好反应完,一种为铜离子未反应,三价铁离子只反应一部分,溶液中含有三价铁离子,故C项错误;A项,若有铁粉剩余,则三价铁离子、铜离子完全反应,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故A项正确;B项,若有铁粉剩余,则三价铁离子、铜离子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故B项正确;D项,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因为三价铁离子先与铁粉反应,所以一定不含三价铁离子,一定含有二价铁离子,故D项正确。
14.答案:BD
解析: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过氧化钠是还原剂,故A错误;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用浓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利用稀硫酸酸化,故C错误;根据反应可知,生成5个分子时反应转移,故当反应产生1个氧分子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故D正确。
15.答案:AC
解析:A项为酸性溶液,没有可发生的反应;B项为碱性溶液,铵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C项可大量共存;D项氟离子和氢离子不能共存。
16.答案:Ⅰ.(1)
(2)
(3)
Ⅱ.(1)MnO、
(2)5
2
4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74-01
2011年的高考早已结束,2012年的高考即将来临,作为生物学科教研组长,以及11年高考高三生物学科带头人,我觉得有必要把去年高三备考工作进行一下总结,首先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反思,另外也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介绍给新的高三年级生物组,希望对他们的生物备考工作能有所帮助。
1.备考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合理备考,提高效率)
1.1 制定高考复习计划,加强复习备考的计划性 : 制定高考复习计划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有三个:一是教材,二是考纲,三是高考试题。刚步入高三的时候,我们就组织本组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与09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并预测2010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备考的目标和计划,这样做心里有底,避免了复习计划的盲目性,加强了复习的针对性。
1.2 分析学生存在问题,针对学生存在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学科备考。我们分析学生存在以下问题,①基本知识落实不佳:②提炼信息能力不够;③科学思维尚未到位;④语言组织表达不清;⑤实验能力极度欠缺。
所以在复习中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针对性复习。
(1)回归课本,强化基础:(错别字、方程式、结论性语言)
在复习中,我们首先让学生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学过≠知道――知道≠会了――会了≠对了――对了≠得分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注意到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的薄弱,所以特别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教学中,该记的知识让学生记,该背的知识一定让学生背会,力争学生的基础过关。
(2)强化能力,信息转化:基于高考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高考命题以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出现的频率增多,2010年高考很可能出现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绘图、画曲线、列表格等考查形式 ,所以在复习中加大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3)强化弱点,排查演练:进行针对性训练,并进行跟踪训练,尤其在高三后半段,每一次考试结束后,都要出一套跟踪训练,强化学生弱点,争取做到真正掌握。
(4)联系实际,关注热点:科学、技术、社会(STS)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命题往往是由实际问题引出并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具体问题进行设问的。例如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产品、环境问题、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和端粒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目前正在流行的危害人们健康的相关疾病,如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毒、禽流感等,都可成为问题的切入点。而根据这些背景设置的命题,往往是一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又融合各科知识的综合题 (实际联系理论 )。我们在复习中把这些热点问题融入到相应的知识体系中。
(5)选做真题,提升能力: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高考真题难度适中,设问角度巧妙,运用“双基”分析问题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逻辑性强,因而高考真题是所有试题中质量最高的,认真分析、演练近几年来的高考生物试卷,这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做法。认真分析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卷,有助于学生摸准生物高考命题的新走势,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并可从中发现复习过程中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地调整补弱。通过研究高考试题,还可以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做题时,从高考试题中体会高考命题思路,即“如何考”;从参考答案中体会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即“如何答”。整个一轮复习我们采用了“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本资料,让学生做了大量高考试题,使他们对高考题有了清楚地认识,既提高了分析、思维能力,又使自己的文字表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6)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把实验方面的知识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科首先是一门实验学科,引起学生的高度认识。在二轮复习中用二周的时间复习生物专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备考中的不足和教训:
(1)一轮复习拖的时间有点长,使得二、三轮复习比较仓促,不够系统。
(2)计划有时执行得不够到位,因某些原因不能及时完成计划。
(3)新课标研究不够
(4)课堂缺少新意,满堂灌为主,还应在课堂上多下功夫,让自己的课变的色、香、味俱全
(5)考试大纲研究不够透彻
3.给基础年级的建议:
(1)及早研究考纲和高考题(全国卷、宁夏卷、海南卷、辽宁卷)
(2)尽快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复习中严格按计划进行,一轮复习尽快结束,力争在2月中旬结束,最晚二月底。
(3)精选习题,精编试卷,让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考试都能达到最大程度的练习的目的
(4)加大对新课标的研究力度,把新课标的一些知识灌输的平常的教学中
(5)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外出学习赶早不赶晚
(6)力争建立和谐备课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共同搞好本年级教学
高中生物复习策略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坚实地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从而能够在考核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高中生物教学复习策略应当充分按照高考生物命题的改革方向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将生物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转化到具备稳定性的固定知识点,学生只有将高考考查方向与自己在高考备战中的复习方向相结合,使自己的复习计划更加贴合高考的需求,他们才能在高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达成自己的理想目标。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高考命题趋势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提出高中生物教学复习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构建出更加高效的高中生物复习模式。
一、高考生物命题趋势
1.综合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近几年的生物高考中,单纯的考题形式已经越来越少,高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往往会包含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拉近了与生活的距离,更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分析能力,这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对生物知识的整合和转化要求学生跳出僵化的知识,将知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且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应用能力。
2.加强考查内容的切合度
尽管目前的生物高考重点仍然是四大主干知识,但是也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变化。生物高考题中,实验题的情境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这对学生在应对试题时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考查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复杂,进行教材章节之间以及选修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考查形式偏向于多元化,考查内容偏向于复杂化,这要求学生对各个章节的内容都要实现熟练掌握和运用。
3.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养成
在生物高考中,生物实验设计题型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材的实验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其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隐性信息,学生需要对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进行深入探究,在高考中也是一样。
4.高考试题热点化
近几年来生物高考题型的主要背景基本是社会的各种热点信息,这些热点可以是跨领域多层次的,从社会政治到经济、环境、教育,任何一个领域的热点都有可能作为高考题目的背景
材料。
二、高考需求下高中生物教学复习策略
1.进行高考真题的演练和分析
高考题是由专家经过反复思考和推敲形成的,并且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筛选和检验,能够充分代表高考对于学生的发展要求。高考试题不仅在选取的角度上有其独特性,在考查内容上也有代表性,这对于高考复习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教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也能够让教师进行教学方向目标的设定。高考复习的时候,教师应当选取一套比较有代表性的试题让学生先测试一下自己的能力,考量自身与考试要求之间的差距,明白自身在哪些知识方面还比较薄弱,只有在明确自身发展要求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提升和发展自己。之后教师需要进行专题的复习计划,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教师可以将相对应的题目作为学生进行巩固和提升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进一步落实。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高考真题,让学生不断进行演练,更是要进行精准剖析,从而能够让学生精准地把握考题所考查的知识点。
2.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在生物高考试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进一步要求的转变过程中,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做出适时改变,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于生物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更是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我们要关注生物中的实验过程,不仅要在学习中进行生物实验过程,在复习过程中也要进行生物实验,反复的实验过程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步骤和过程,而且能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复习过程中根据知识点进行社会热点的穿插,进一步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理性思考社会实际并且进行学以致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高考题型的变化特征不断明确对于生物教学以及生物复习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在高考上占据更大的优势,师生应当进一步了解考试趋势,进行高考复习策略的进一步架构。
在高考改革后,生物作为高考科目单科命题已有多年,使广大生物教师感到兴奋,同时又必须面对另一个现实问题:学习生物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基础和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生物学科的复习呢?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正视现实,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对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思想情感和意志的培养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想和实际活动,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学习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也就会失败。另外,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生物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生物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
二、复习计划的制订
计划是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做出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教学完成情况而不断修改的教学计划,同时它还是复习高效有序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在整个复习阶段,必须明确每个阶段复习要达到的目标、做什么、具体的做法、资料选用、时间安排、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等等,复习前都必须计划好。并在复习时向学生展示,使其心中有数,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达到最大功效地发挥教学和学习的效果。所以,在具体复习时,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例如,我将所学课文中题材相近或相同的排在一起,原来分成两课的完整故事合起来。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复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包括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资料、如何掌握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如何运用时间、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分布、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考试过程的常见失误与对策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轻松,就会有针对性,学习效果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四、教学方法
首先,全面复习、突出重点。从历年生物高考试题来看,知识覆盖率均占有较大比例,所以,基础知识必须要全面复习。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其次,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渲染生物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生物教学,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要善于使用微笑教学,并辅之以风趣、幽默,往往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大胆发言,积极思维,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次,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是一种高强度的知识运用训练,通过训练能大大地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提高成绩。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在平时的练习中进行强化训练,即把平时的训练当作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闭卷完成,这样有利于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提高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消除对课本和答案的依赖,培养自信心,同时减少因重复翻阅答案而浪费的时间。在考试时加大题目量、难度和能力要求,缩短考试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心理承受力。最后,做好教学反馈和跟进工作。教学的反馈与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做得好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有利于师生感情交流与培养,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促进学生主动配合教师,提高教学复习的效率。所以,要多下班辅导或找学生谈心,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学生解决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问题。评讲时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属于能力型、知识型、方法型中的哪一类等等,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五、信息搜集与处理
重视对《考试说明》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的效率。另外,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以获得最新、最准的信息并加以综合分析和处理。
参考文献:
一、端正复习态度,拥有最佳心理状态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和热情,激励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每个学生都报有期望成功的想法和获得赞许的期待。但由于以往的考试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大多数学生被迫背着“沉重包袱”,带着应试的心态参加复习,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复习不复习都是一样,反正都是学不会,考试永远是不合格的,成功似乎离他们很遥远。因此,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启发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排除不良思想和自卑感,并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拥有最佳心理状态的环境,学生心情愉快,愿意上生物课,就容易记住所学知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二、科学地制订一个全盘的复习计划
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定总体计划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计划,教学就很容易随心所欲而顾此失彼。计划中注意体现几个方面:
1.时间分配,就是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2.有所侧重,就是时间不能平均,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章节;
3.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辅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
5.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计划等;
6.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
三、讲求教学方法
1.作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复习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参考书、如何掌握学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向老师提问的技巧等)、如何运用时间、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分布、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考试过程的常见失误与对策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轻松,就有针对性,学习效果自然就大大提高。 2.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包括分析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堂上练习、电化教具、小黑板、生物模型与挂图等,使堂上教学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动的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便能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
3.全面复习、突出重点。从历年生物高考试题来看,章节知识覆盖率均在90%以上,所以基础复习必须全面。但又不能平均主义,尤其是今后的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能力立意,不太强调覆盖面,因此必须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4.强化训练。即把平时的训练当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闭卷完成,途中不能中断不能查阅书本和答案,直到把所有学生认为会做的题目完成后才能对答案,看书、讨论或问老师。这样有利于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提高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消除对课本和答案的依赖,培养自信心,同时减少因重复翻阅答案而消耗的时间。
5.控制好学生的节奏。生命运动是一种有节律和周期性的,这是长期的进化过程对自然界变化的一种适应。比如总是学习,不进行文体活动和休息就推动节奏感,总是讲课,不看书或总是看书不做练习也没有节奏感。总之人体生命活动也好,学习也好,必须要以多种形式变化交替进行才有节奏,有节奏才不易疲劳,才有效率,老师要教会学生和帮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节奏,否则节奏一落千丈乱,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四、注重高考复习的信息收集、分析与交流
当今社会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已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高考复习也不例外。高考信息把握准确,方面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
第一、注意有关报刊(如招生报、教育报、南方日报等)和专业杂志(如《生物学通报》、《生物教学参考》、《生物教学》、《中国考试》等),平时要花足时间查阅这些资料,及时做好有关信息的收集。
第二、是重视上级有关部门在各种场合传达的有关信息,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
第三、重视对《考试说明》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生物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的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总之,高三生物复习是全部高考科目复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只有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最终取得高考的全面胜利。
【参考文献】
[1]陈锦章.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叶杏容.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高中生物的研究性学习[J].广西教育
从短期看,作出一周至一天的计划来,可以使自己对学过的东西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对于一周的计划,每周可以有一至两个重点科目,如果你对知识的渴望超过对升学的热衷,计划中的自由时间可以多一些,反之可以少一些。对于一天的计划来说,要注意对老师所讲内容消化时间的安排,并留出适当的时间以备调整。对于新生来说,全面掌握是十分重要的。总之,远期与近期计划都应符合自身情况,并要结合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它的效果。
下面是复习计划的制定问题。复习计划的制定已是完全针对高考而言的。学完所有的内容后,老师一般会按他出的计划带领同学们复习,而对同学来说,课余时间没有必要按老师的思路做。首先,计划书中要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基础知识,无论哪一科,基础知识往往比考生忽视,实际上,这才是高分的基石,必须踏实。其次,考试题型训练,熟悉高考,消除手生的感觉,做到熟练解题。第三,留出时间放松心情,这对考前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很多考生就是在冲刺阶段搞坏了身体,以致无法正常发挥的。最后,在临近考试时,回顾基础知识与历届考题应是计划的主要内容,这时计划不要过紧,养足精神备考。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制定计划的一点儿心得。当然,最重要的不是制定而是执行,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你们都可以考出个好成绩。
初二学习计划
1. 每天早上6:20起床,用10分钟将头天要背的课文温习1—2遍,6:40从家出发。
2.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3. 认真仔细写作业,不对答案,认真对待每一门课。
4. 写完作业后,复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5. 对于副课及思政(历史、地理、生物)每学完一课后,要用心去作自己买的课外习题书,作的时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书,凭借自己所学的去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能马上看答案或看书,要等到全部做完后,再去找答案,并及时背过。
高中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紧张而繁忙的一轮复习,本校生物学科的一轮复习也已经进行到了必修一的第二章。研究近年生物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已经完成了从“经验型命题”到“素质型命题”的转化。高三复习能否贴近“素质型命题”这一理念,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绩。现结合我校近年高三生物复习的实际,说几点自己的感悟,在此与大家共勉。
《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双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根据近年来对《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各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把握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遵纪不循
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主要归纳如下: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利用教材插图,理解相关知识
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照片、图表等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插图,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利用。
(1)抓住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能否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是识图的关键,故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也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的识别及相关特征的比较,这类型的考题会渗透进高中知识的各个模块中。
(2)进行对比
在教学中,把课本前后相关的图形进行比较,寻找区别和联系,可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也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通过比较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就能归纳总结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3)据图拓展
在复习时,通过看图识图,引导学生增加图中知识量,加大图的负载量,促进知识融合,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如,给一个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各个结构的同时,还要知道每个结构的作用,及其参与的各个生理过程,最好还要知道参与的生理过程的大概流程。像这样教学中据图拓展,可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整个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点多、杂,但很多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把这些“点”相互连接,则可形成与食物网类似的“知识网”。如,元素―脱氧核苷酸―DNA―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遗传变异―进化。这样归纳出一条主线,既帮助学生对整个教材内容形成整体观念,又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性考题的能力。
二、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1.练
在系统回归教材内容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单元测试题,让学生自查知识掌握情况,也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常见考查方式。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认真审题,避免“懂而不会”的情况。②类化相关知识。③精心组织语言。④经常反思,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2.讲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重点分析错误率较高的题。并选择经典题、难题讲解,在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注重实验设计
1.掌握课本中的实验
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能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知道实验目的和实验中的材料用具,尤其是要分析给出的材料用具的用途,这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教材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①显微观察类实验,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学生要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②生化鉴定类实验,此类实验是利用物质的一些特征来鉴定该物质,因此物质的特征及常用的鉴定方法必须牢牢掌握。③生理分析类实验,此类实验指对生物的生理现象进行分析的实验,一般属于析因实验,即分析引起某种生理想象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关键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2.分析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
生物实验设计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高,教学中不断分析总结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让学生知道解题的方法,掌握设计实验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分析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要求学生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
总之,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制订适合学生的复习计划,采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充实准确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陈皓兮.中学生物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升。结合近年来的高考,从高考理科综合卷分析报告看,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基本概念不清;(2)设计实验能力不强;(3)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弱;(4)文字表达能力差。事实上这几个方面通过复习策略的调整,是会得到很大程度改进的。下文结合考纲,笔者浅谈高三生物学科的复习备考应对策略。
一、未雨绸缪,合理有序
一进入高三阶段,老师应首先认真研读当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能力要求,同时把当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对照考试说明逐题分析弄清每一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问题情景、命题形式等;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一些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第二阶段复习不是“炒剩饭”,而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综合和深化。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分散在各章节的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体现知识间的本质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第三阶段复习主要利用课堂时间限时训练,当场练当场对答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第四轮复习主要是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看纠错本,加强记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二、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学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如复习到细胞分裂,可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分裂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比较复习。知识网络是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正如交错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一样。
三、讲究方法,联系实际
复习方法要得当。生物高考复习中,一般要使用三种常见的复习方法。(1)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使学生能运用比较法进行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如组成酶与诱导酶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三大遗传规律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等。(2)串连复习法:复习时可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如有关蛋白质的知识主要分散于第一、第二、第五章中,第一章中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五章谈到了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理过程。复习时,可以把这些知识串起来复习,使知识更系统化,这样可提高学生解综合题的能力。(3)联想迁移法:如线粒体,可联系到呼吸作用、能量转换器、细胞质遗传、酶的专一性、膜的结构功能、各种基质、线粒体数量多的细胞、细胞的衰老等等。一般常用的思维有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近几年理综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科技应用类试题比例不断增大,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会继续体现。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了解到的各类问题。复习时,要从各种媒体中获取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生态和环境、生命科学前沿、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2.知识点专题复习和阅读相结合。这样做能够提高考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这是有很多成功先例的。当然,高三的阅读需要做好阅读材料的精选和指导,不能放任自流,要有目的地进行训练。考生可以进行模块化阅读,如主题性阅读、分文体专项阅读等。
3.语言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运用贯穿复习的始终。语言知识积累虽然有一定的方法,但是其本质还是需要考生进行不间断的记忆的,语言表达运用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考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长期训练+集中突破,这样有积有发,才能相得益彰。
4.考生必须改变作文临时突击的错误做法。在复习中,至少每周要进行一次作文训练,能力与技巧训练和模拟考试可以同时进行。通过这些训练,考生要对高考作文的各项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管作文题目如何出,都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5.分主次,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零散到系统。
第一轮复习
对于考生而言,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夯实的阶段,其效果将直接关系到高考语文的成败。
首先,要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考生应该认真地对自己的学情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按照自己的学情,制订适合自己的详细的复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语文复习时间。
其次,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均有自身的知识系统。理清这个系统,有利于考生复习时明确目标,有利于复习时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答题时快速找到解答依据。因此,建立语文知识系统,是第一阶段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工作的重点。
最后,考点知识,各个击破。在第一轮复习阶段,考生必须对各个知识点弄清楚,弄明白,各个击破,扫清死角,这样才能胜券在握。
第二轮复习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是各考点知识、能力、技巧熟练掌握、形成和运用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考生应在第一轮全面复习知识点的基础上,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对规定考查的各个考点、涉及的知识进行一一复习,并通过训练逐个落实。复习时建议考生将学习中发现的与高考有关的知识盲点写在积累本上,即使是一个字的读音也要记上。考生平时要经常翻阅积累本上的知识,把已经掌握的标上记号,下次就着重看其他部分,这样知识盲点会逐渐减少。对于一些错题最好按基础知识、古诗文、现代文、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阅读和写作一直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考生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应把重点放在分析综合能力题的训练上,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与文章的对话,二是重视与作者的对话,三是重视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归纳概括。
在复习写作的过程中,要强化八项训练,即强化审题训练、立意训练、拟题训练、文体训练、结构训练、表达训练、特长训练、书写训练。审题训练要立足准确,追求深刻;立意训练,要立足平稳,追求创新;拟题训练要立足醒目,追求亮丽;文体训练要立足稳妥,追求独特;结构训练要立足完整,追求巧妙;表达训练要立足通畅,追求文采;特长训练要立足沉稳,追求灵动;书写训练要立足规范,追求美观。
第三轮复习
对高三学子来说,第三轮复习已经到了临考冲刺阶段。最后阶段,考生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试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验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等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在这里,有三点值得考生注意:
一是关注《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及样卷,关注近3年的高考试题。考生要从中了解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等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二是在做选择题时不能凭感觉,要学会排除,学会比较。在已经排除的选项前打叉,在比较项前打问号。这样即使事先不能确定最后的选项,也为复查提供了根据,使得复查更有针对性。
三是梳理解题技巧。考生要抽出时间,有意识地将之前复习过的各类解题技巧进行梳理,如语病类解题技巧、扩展压缩类解题技巧、图文转换类解题技巧、诗歌鉴赏类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等,从而有效应对各类题目。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为主的自然学科,它知识点多,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较广,这就无形中加大了高三学生的复习工作;此外,由于真正用来复习生物的时间很有限,如何提高这门学科的复习效率就成为了摆在每位高三学生面前一道难题。下面,我将同大家一道分享我的生物复习计划,希望能对广大高三学生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一、紧抓教材,打好基础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三开始复习工作后,都把自己置于题海之中,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进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生物高考成绩,却往往忽视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复习思想。高考是对学生三年学习状况的一个检测,虽然不乏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通过分析以往几年的高考生物试卷,我们可以看出80%的生物试题仍然立足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高三学生要想更好的备战高考,必须首先紧抓教材,打牢基础。
除此之外,做题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做题的本质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生物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更加偏重题目的“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做题数量”。我个人的想法是应当依托教材基础知识为主线,平时多做一些经典的基础题、中档题,尽量减少难、偏、怪等题目数量,这样一来,模拟试题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知识的良好目的。
二、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把握重点知识
很多学生在进行高三的复习工作时都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我个人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生物学科体系。上文已经提到,生物学科具有知识点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如果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能从整体上明确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那么他们就注定构建不了自身的知识网络体系,更谈不上生物知识的灵活运用与综合迁移了。
因此,我认为,生物复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把大量分散的知识点如概念、定义、公式等有效整合,并将其纳入完善的生物学科体系之中,这样一来既能做到有重点、有层次的复习,同时还能融会贯通,对其进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如此,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大大提高生物这门课程的复习效率。
三、调整心态,培养良好的考试心理素质
在中国的大环境下,高考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意义。这就使得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我个人认为,虽然压力可以转化成推动自身前进的动力,但是一定要将压力控制在自身可以承担的范围内,避免压力转化成沉重的学习负担,这样反而不利于接下来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展开与实施。
就拿我来说吧,我会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学习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力求控制好学习的节奏,调整好自身的状态;其次,还会特别注重包括信念、意志、毅力,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等在内的心理素质培养,这样一来,我才会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之下,仍然保持一个积极、乐观而正确的心态,才会继续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激情,为我高考中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潜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三、计划要全面,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学生不能成天只讲读书,智育只是人追求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除此,还有德、体、美、劳等。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还要安排锻炼身体的时间、娱乐的时间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等。
第四、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应当有个大致安排,每星期、每天干什么,也应有个具体计划,长远计划可以使具体计划有明确的实现目标;短安排,则可以使长计划的任务逐步落实。
第五、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定得太死,太满,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可作必要的补充和安排。
另外,需提醒同学们的是,学习计划不是制定给老师或家长看的,更不是用来装璜门面的,而是指导自己学习行为的准则。计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检查计划内的任务是否完成,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检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调整补充计划或排除干扰计划执行的因素等。
如何制定学习与复习计划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古人寒窗十载,才得以有金榜题名的荣耀,现在虽说废除了八股取士,在入大学之前同样有十几年的书要读,读这么长时间书,计划显然必不可少,“宜未雨而绸缪,忘临渴而掘井。”所以,下面我就说一说如何制定计划。
学习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所以作计划自然也分学习计划与复习计划两种。首先说一下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由于针对高考,所以暂只就高中而谈。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当有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考什么大学,高考中考到什么程度,这是学习计划的第一条:终极目标。然后就是根据这一目标制定远近期计划。
从长期看,一个学期、一个学年都可,但一般以一学期为宜。计划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打算考到的名次,包括保位名次或超出几个名次;2、对总分及各科分数的阶段性要求。这就使你在短期内有了目标,在每次小测验、单元考中向所定的目标靠拢,但切记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否则结果如果离目标太远会十分打击自信心。
从短期看,作出一周至一天的计划来,可以使自己对学过的东西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对于一周的计划,每周可以有一至两个重点科目,如果你对知识的渴望超过对升学的热衷,计划中的自由时间可以多一些,反之可以少一些。对于一天的计划来说,要注意对老师所讲内容消化时间的安排,并留出适当的时间以备调整。对于新生来说,全面掌握是十分重要的。总之,远期与近期计划都应符合自身情况,并要结合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它的效果。
下面是复习计划的制定问题。复习计划的制定已是完全针对高考而言的。学完所有的内容后,老师一般会按他出的计划带领同学们复习,而对同学来说,课余时间没有必要按老师的思路做。首先,计划书中要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基础知识,无论哪一科,基础知识往往比考生忽视,实际上,这才是高分的基石,必须踏实。其次,考试题型训练,熟悉高考,消除手生的感觉,做到熟练解题。第三,留出时间放松心情,这对考前的学生来说必不可少,很多考生就是在冲刺阶段搞坏了身体,以致无法正常发挥的。最后,在临近考试时,回顾基础知识与历届考题应是计划的主要内容,这时计划不要过紧,养足精神备考。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制定计划的一点儿心得。当然,最重要的不是制定而是执行,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同学们都可以考出个好成绩。
高三复习计划
把高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 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