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2 03:48: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篇(1)

1.连锁经营现状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连锁店——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成立于1859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正规连锁公司。此后不久,在工业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取得了普遍成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引进了连锁经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业不仅在量上发展很快,而且从零售、餐饮等行业渗透到各种服务业,并且经营趋向国际化。

我国的连锁业起步较晚。虽然连锁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目前我国拥有连锁体系5000多个,是世界上连锁经营体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共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0万家,占零售业和餐饮业总额的20%,并且还在以年递增35%的速度持续发展。然而连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难以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现实。

但与连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由于行业发展过速而人才培训机制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人才荒,其中尤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计,目前全国连锁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0万。连锁经营行业正在面临巨大的人才荒,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补充。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而开设连锁经营管理这一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所以说专业建设成为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含量高是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对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能懂得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连锁门店运营管理操作技术,以适应现代连锁经营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人员需求过猛,相当多的经营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教育或培训,不少管理人员虽然经过短期的上岗培训,但远远适应不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近年来,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给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就是加快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以指导连锁经营管理实践。就目前来看,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只有部分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且以专科院校为主。由于是新增专业,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少,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现在还很少,这种状况与连锁业急剧发展的态势极不相称,专业建设问题迫在眉睫。

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一般而言,连锁经营所需人才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培养:一是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培训,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二是鼓励先进企业采取国外连锁企业的办法,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需要,对原有企业的员工进行连锁经营实用技术的培训。三是依托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种方式是最切实可行的一种人才培养途径。这也就对我们院校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强化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研究,建立连锁经营管理教育培训基地,有条件的院校应考虑设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见,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

正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为培养连锁经营人才的高校应当发挥其优势,培养更多的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企业服务。下面拟从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实验实训室建设四个方面分析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订单式”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企业定期派资深人士指导校方教学工作和提供实习指导,校方则按照企业要求有选择地录取学生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有效地解决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需矛盾。这种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标准是由双方制定的;理论教学在学校,发挥了学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实践教学在企业,充分发挥现场和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在培养学生技能上的作用,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操作能力;企业对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录用。

订单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跑“订单”,其次是按企业人才“订单”开设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组建,加大实践操作训练,做到“少理论,多实践”。在师资建设上,也可以考虑按“订单”要求组建,保持文化课教师相对稳定,专业课教师合理流动,学校需要的专业教师可在社会上、行业中聘请。推进订单式培养思路,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形式必须更加灵活。在教学实施中,可以采取学分制培养,扩大“订单式”办学规模,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3.2“2+1”培养模式

“2+1”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是顶岗实习“2+1”或“2.5+0.5”,简言之,就是高职三年学制,用“2”(“2.5”)年完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1”(“0.5”)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

“2+1”培养模式将会实现“多赢”,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上,还体现在与企业、各地政府、行业组织的联系上。在实习生驻企期间要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保证学生的利益,让实习生有不同的“冷暖”体验,为就业积累经验。同时避免只顾学校自身利益而损害它方利益的短视行为,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关系,积极探寻完善的相应方法与措施。

3.3“弹性学期制”培养模式

“弹性学期制”是将一学年分为几个学期,利用灵活弹性的学期实现工学结合。此类模式的目的不是直接解决学生的就业岗位问题,而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对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由于受市场季节性波动的影响,连锁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训的需求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有较大波动。连锁企业均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表示欢迎;受春节、中秋、国庆、“五一”等节假日的影响,企业希望的顶岗实习月份多在1、2、10、12这几个月份。学校既要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必须考虑学生的利益。只有很好地满足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利益,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使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实现“多赢”,工学结合模式才能顺利实施。基于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的周期要求改革为弹性学期,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学期起止时间,这就是“弹性学期制”工学结合模式。

3.4实验实训室建设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企双方利益,校企双方共赢是建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企业实习基地的基础,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机制保证,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是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的最终目标。

校企双方应关注对方利益,满足双方的合理需求,实现校企共赢。对于学校而言,在确定企业实习基地时,应着重考察该企业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实践教学的要求。只有满足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才符合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实习基地的宗旨是以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十分突出,应当有所改革。

4结论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更进一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建设这一专业的时候,应采用订单式、2+1式、弹性学期制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1 岑丽阳.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结构和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探讨[J].商业经济文荟,2006;(4).

篇(2)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27日

高职教育是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发展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行业服务能力,主动且有效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国曾多次对高职教育“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各高职院校要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能力,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一、研究背景

(一)连锁经营管理类人才需求旺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连锁经营企业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对各类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浙江省是经济强省、消费大省,是国内连锁企业的布局重点。在浙江,各类连锁企业起步早、发展快,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尤其旺盛。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快推行经济转型升级,其中一个重点是大力发展包括连锁零售业、连锁餐饮业、连锁住宿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与此同时,浙江省正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这些战略举措均直接导致相关各类连锁企业的人才需求快速增长。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的2013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职业发展跟踪评价调查表明:在“住宿和饮食业”就业的高职高专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比例最高,为74%,其次是“零售商业”,为69%,而住宿和饮食业、零售商业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面向的主要就业行业。据统计,截至2015年,社会零售额达到14,000亿元,其中连锁业占到30%~37%,约5,000亿元左右,由此导致的对各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新增需求量激增。

(二)连锁经营管理类专业人才供给有限。从人才供给的角度看,目前浙江省内仅有包括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8所高职院校和个别中职学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仅有1,0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最近几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展的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均显示,在浙江省的连锁零售、连锁餐饮、连锁经济型酒店等行业,连锁经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正在遭遇人才数量和人才素质的双重阻碍。根据2017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专业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永辉超市、华住酒店集团、星巴克、华润万家Ole’等企业年人才需求量超过1,000人,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符合新零售需求的专业人才短缺。随着人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变化,互联网和科技创新赋能零售行业,不仅引发了新一轮消费升级,也颠覆了传统消费品牌和服务方式。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涌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变革消费模式、重塑消费流程,催生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兴起。2017年,以多业种、多业态融合为趋势、以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为驱动,以用户体验升级为核心的新零售迅速崛起,新零售时代的新商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新要求,这对高职院校而言,其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想可持续发展,在同类职业院校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就需要结合区域经济转型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

二、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服务行业能力的实践路径选择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为依据,不断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内涵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经营过程的良好对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同时,提升专业教师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范围。

(一)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现在已经在部分高职院校试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代学徒制强调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生在校期间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有学校老师和学校师傅“双师”教学,要求培养学校、合作企业、在校学生三方都要签订合同,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通过机制完善来确保学生学校所学与企业所用相一致,有利于学生从入学初就能直接接触企业,学到有用的知识、过硬的技術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体现其就业竞争优势。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行“双带头人”制度,即学校专业带头人及企业专业带头人,坚持三年一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以及一年一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进企业与企业专家面对面交流、进兄弟院校调研、找毕业生调研,并进行重点对象重点访谈,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机制。专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学徒制研究,主要以杭州联华华商集团、华住酒店集团、永辉超市三家企业为主要合作对象,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基地建设,到招生就业全方位合作,合作企业参与学院育人过程,使学院的专业教学充分体现相关行业企业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人才的不可替代性。

(二)引进校企合作课程,实现课程体系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强调的是对某一产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技术技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课程是其重要载体,所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落在课程建设上。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根据产业岗位需求分析其核心能力,根据核心能力确定5门核心课程,同时从服务于专业课程需要建立基础课程,并根据学生后续发展需要建立拓展课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以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为补充,从专业实际和学生个性化需求出发,引入校企合作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在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沟通,企业参与合作开发课程、合作编写教材、指导学生课程实训,实现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三)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高职教育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尝试,不断错误和不断修正错误中进行思考,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改变传统的“填鴨式”教育,真正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企业不仅接收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企业实践教学还渗透到学生大一、大二的课程实训及专业综合实训,实现学生从连锁企业“认知实训”到“门店营运实训”到“企业总部综合实训”三年贯穿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从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中能够逐渐积累经验,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共建共享校企资源,实现校企无缝对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硬件+软件”两种资源来支撑。硬件资源主要是指实训基地建设,而软件资源主要是指教师队伍建设。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建共享资源,与企业共建校外合作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学校通过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校企联合组织企业员工、学生培训及实训,为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和职场氛围。

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师资互通,实现学校老师到企业上课,企业兼职教师进学院课堂的双交流制度,使得企业教师和学校老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互补,双方还共同开发微课等信息化课程,共建连锁经营管理教学资源库,合作开展应用性研究,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五)提升教师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服务范围。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服务行业能力方面,应不满足于学校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而要拓展社会服务范围,让自己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员工授课,为企业提供咨询,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篇(3)

一、前言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顺应现代经营模式的新兴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专业培养上,除了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理论外,还需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现代管理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培养国际型、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的重要学科。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中,该专业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商业模式要求的新学科。根据看准网(http:///)2015年5月专业调查结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排名在257位,毕业平均薪酬在4514元/月。鉴于该专业普遍为中专或大专院校开设,以及毕业生的学历水平,该薪酬处于较好的位置。正因为该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巨大影响力,更好地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日趋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由于分支较细,发展时间较短,在教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亟需进一步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设计与人才需求实际存在一定差距

在与市场需求接轨方面,存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仍然存在差距。学校毕业学生在进入企业一线后,还需要企业提供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和实习阶段方能正式上岗。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运用企业工作中去,教学针对性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学校专业的培养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一定滞后性。专业课程管理僵化导致课程调整和更新较慢。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忽视现象,毕业的学生行业知识不足,实践操作能力弱。

2.教师资源良莠不齐,降低了教学质量

目前大中专院校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学校实力不足,无法聘请实践能力较强、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很多教师往往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这种教师资源无法弥补该专业的实践性需求。目前多数院校是采取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三尺讲台为主要教学平台,少数学校通过企业联姻,使得学生在企业中工作,但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系统的获取连锁企业管理实践能力仍然不高。由于教师本身缺乏连锁经营企业的岗位经验,往往是从课本知识获取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无疑会打折扣。使得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低,无法实现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

3.实践资源缺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大中专院校普遍缺乏必要的资金用于实践资源的开发,对于不发达城市的院校实践资源更是缺乏严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难以有较为稳定、能够系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习基地。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针对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端正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将学生是否能够胜任企业的本职工作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连锁经营管理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要树立“能力优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在教学专业内容上,要增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共性能力,例如吃苦耐劳精神、服从力和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体现该专业的知识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2.加大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人才的引进不能以学历水平、毕业高校作为引进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实践能力的教学能力。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等方式,建立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具备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积极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作为院校的兼职教师,同时选派一些缺乏实践能力的教师去连锁经营企业进行锻炼,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水平。

3.加大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校企联合办学

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一方面,通过订单式培养,可以为即将进入企业就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培养;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实习锻炼期间,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霞.关于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园,2015,14.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30-03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流通业态,产生于美国。由于它不受区域、文化传统、商业习惯的限制,很快传遍了世界,在一切具备条件的地方和领域都产生了连锁经营。在沿海等发达地区,连锁业的超常规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据调查,39.29%的连锁企业需要营运、采购、收银、市场策划、防损、仓储物流等人才,有82.14%的企业需要中层管理人员,而且扩张越快的企业,人才缺口越大。这种矛盾不仅仅是体现在量上而且是体现在质上,作者所在学校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于2003年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该专业十几年的建设过程中,作者曾调查了解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很多用人单位反映普遍的问题是,人才缺口很大,但不缺少一线的员工,最缺乏的是中高级管理人才,而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成为中高级管理人才,所需过渡的时间比较长。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就是,刚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高职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与就业岗位“零适应”,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仅靠学校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大量的社会实践教学。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技能分析

按照连锁经营管理职位分,连锁经营管理的初级职位有收货员、收银员、理货员、导购员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有品类经理、部门经理、店长、营运经理、采购经理等。各职位所要求的技能也不尽相同,具体的基本职业能力包括销售、促销、收银、收货、理货、盘点等技能,掌握了这些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零距离上岗,稍微高层次的专业职业技能包括门店开发、商品陈列、物流配送、门店运营等技能,掌握了这些,学生既有了在基层工作的技能,又具备了向中高层管理岗位提升的技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需要的众多技能足以说明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这些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只能靠实践教学来完成,实践教学必不可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按职业技能层次划分课分为: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见图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图。)连锁专业的实践教学按其性质划分两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其中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主要由校内实践教学部分完成,综合技能训练由校外实践教学部分完成。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实施过程

1.校内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1)制定教学计划。校内实践教学计划由课程主讲教师根据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和实践教学安排课表编制。主讲教师将校内实践教学计划(一式三份)于开课一周前送交专业教研室,审核后由教学科研处、教研室、主讲教师各存一份。(2)教学形式。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技能训练,其过程依次分为基本功训练、综合训练和独立操作三个阶段。(3)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过程分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现场总结四个阶段进行。组织教学主讲教师要记录考勤,填写教学日志、实训室使用登记表、分组、岗位安排和纪律教育。入门指导阶段,由主讲教师明确实践任务和要求、主要的岗位技巧、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等。巡回指导阶段,主讲教师应主动逐个工位检查学生的操作方法和步骤,耐心解答学生的提问,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场总结学生汇报操作情况和岗位技巧掌握情况等。(4)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从业能力,除了在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训练课题方面贴近职业化要求外,在实践教学全过程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以下职业观念的教育:安全生产观念、吃苦耐劳观念、团结协作观念、努力创新观念和劳动纪律观念。(5)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应包括实训课题名称、实训目的或实训原理、过程记录实训结论或体会、指导教师评语、成绩评定等内容。实践报告由系教学管理办公室存档,实践成绩登记表送教学科研处存档。

2.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1)校外实践教学方案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由学校“校外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共同制定实,教学内容按企业岗位需求设置,教学环节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实施,并按企业需求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岗位技能、技术规范、作业流程、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规范教育。(2)校外实践教学形式。校外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顶岗实习和轮岗实习两种。顶岗实习时间是两个月,实习对象是本专业大二学生。每学期安排两个班学生到超市顶岗,助理店长和学生顶岗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实习学生都是从一线员工做起,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践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或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轮岗实习时间是一学期,安排在大三学生第一学期。进行岗位轮换。同时,采取阶梯式培训,对每一个岗位的训练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测评,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岗位训练。根据学生训练情况,经过相关9个岗位测评,成绩优秀的学生岗位轮换可达到九个,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至少可轮换到六个岗位,充分体现企业通用的竞争上岗机制。(3)校外实践教学的具体执行。每学期结束前二级学院汇总下一学期实习计划,上报校外实践教学指导委员和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审核通过之后,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汇总全校学期实习计划并编制经费预算并下发;指导教师提交实践教学任务书,教研室主任落实实习单位、填报实习执行计划报二级学院领导审批签字。实践教学实施计划审批通过后,实习执行计划于实习前一个月报实践教学管理科,再由教务处汇总形成每学期全校实习执行计划;同样,指导教师也于实习前一个月向实习单位报送实纲、实习执行计划、学生名单,落实具体实习安排情况;领取实习文件、材料等;邀请二级学院领导、企业领导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企业培训等。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完成。实践教学结束,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要指导学生完成学生实习报告,并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及给出成绩。学校指导教师还要填写实习教学情况登记表,并由实习单位签署意见报二级学院和实践教学管理科,同时完成实践教学总结、教学指导资料归档、实习用品归还等工作。

三、建立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

考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法是由教学的目标来决定的。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实践考核方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一张试卷”的考核方法,我们是按以下评价原则来操作实训作业考核的。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起来,以技能考核为主。

篇(5)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动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求教育活动能够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市场提供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是要求加强对各个专业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已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因而本文展开对教育活动的探讨,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而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大零售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拥有市场销售管理理论并能够充分调动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实现高职院校和服务业的双赢。因而急需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抓住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基于当前高职院系教育体制改革,从专业发展特点入手,培养出较高就业能力的学生。

一、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的特点

连锁经营管理是上世纪末正式添加的经营管理专业,同其他的经济专业相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个商品、品牌、各区域卖场等各项资源的有机融合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产品的营销,因而在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市场发展主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要求教学内容能够同当前连锁经营企业相联系,以具体的市场活动作为教材,同时带动学生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并丰富理论知识。具体而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经营管理综合素质较高,营销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类资源的配置情况,并能够很快的掌握该地区的营销优势,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等特点。

二、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一)缺少重视

目前,高校专业已经初步执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慢、理论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当前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出现较多的问题。首先是在思想观念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认知不清,觉得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校,企业主要是展开经营活动,因而主动成为学校合作方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时,所在的企业发展模式不足。如本文所提到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进入到具有完整的连锁经营体系的企业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是学校对于校企合作模式重视不足,导致在寻找合作企业的时候不够尽心,如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规模的连锁企业中展开校外实训无疑是最科学、全面的合作方式。但事实上,学校方面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即便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展开教学实践,也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缺少制度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新起步的专业,当前仍有众多高校未将这一专业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展开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等。所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与此同时,要想扩大该专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的专业性,同时展开新的教育模式,提供市场导向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制度支持。事实上,当前拥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校未能制定独属于该专业的发展策略和相关制度,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执行同其他专业相一致。如某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前往同一个企业展开校外实训,致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不能很好的对连锁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有效掌握。

(三)缺少专业性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教育体制安排下展开的,对于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同样如此。通常情况下,只有制定完整的合作机制、如企业掌握学校的教学活动安排情况、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才能推动合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发展。当前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缺少专业性。一方面是双方信息未能及时全面共享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文书、正常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导致校企活动仅仅是表面上的合作,而非本质上的具有实际效力的合作。

三、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优化策略

(一)对校企合作模式树立正确的认知

为提高高校和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正确认知,一方面要求高校能够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这将使学校正确认识到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若干本质,从而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能够更加注定该企业的专业性、可持续发展性;另一方面是要求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校企合作模式的文件等支持,如支持校企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建设,提高给校企平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使高校和企业都能够支持这一模式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双方的合作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的合作机制,要求双方多能够根据对方发展现状,从而规范双方的合作,使合作达到应有的效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求学校能够在尊重当地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展开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企业能够按照高校的发展状况,提供专业的、具体的职位帮助,如某南方高校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偏向于对食品连锁店的管理,因而要求食品连锁企业能够主动同高校合作,使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具体科学。

(三)以双方共赢作为合作目标

当前校企合作出现的专业性不足问题,在于学校所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未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也表现在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未能满足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需求,因而要求能够基于双方互赢的目标展开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是要求企业员工能够进入到高校进行学习和展开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参观并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在发展中遇到较多的挑战。因而要求发挥政策、企业管理等的作用,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作者:高霞 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篇(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在高位运行,连锁经营这种商业态势也迅猛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7年连锁行业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0022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105191个,同比增长58%,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增长17%。一般而言,新开一个连锁店需要人员从数十人到几百人不等,而且要高中低各层次人才配备齐全。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为满足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运而生。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因此,突出能力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与关键,本文就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探讨其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

依据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征,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各类现代连锁经营企业的一线服务岗位及基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岗位(群)为:大型商场的中高级营业员;商业连锁企业门店店长;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企业仓储配送中心的一线操作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管理人员、业务员及分店信息管理员。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合格的高职连锁经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可以理解为社会性能力,即常说的关键能力或通用技能。这部分能力要求对所有不同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都是应该具备的,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能力,包括(1)注意力;(2)分析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4)判断能力;(5)抽象能力;(6)准确性。二是社会能力,包括(1)责任心;(2)独立能力;(3)执行能力;(4)团体能力;(5)交流能力;(6)合作能力。三是学习能力,包括(1)求知欲望;(2)自学能力;(3)收集信息能力;(4)系统思考能力;(5)创新能力。基本技能就是专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完成某种特定职业岗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其中商品采购技术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的制定等在内;物流配送技术包括总部配送、社会配送、配送中心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条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执行;信息技术包括POS技术、数据分析技术、连锁经营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特色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能。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比传统流通业更高、更专的要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具有的起点高,科技含量大及实践性强的特征给连锁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课程设置体系中没有突出实践性教学的地位。

我国高职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传统本科很相近,课程设置结构也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三段组成。从课程名称来看,也强调专业的宽口径和通用性;从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来看,基本占到30%左右,这与高职所应具有的培养模式显然有较大的出入。

(二)教学环节中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或学院培养条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在教学方式上多数也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上,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动手操作。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突出高职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

现阶段存在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主要还是停留在一张试卷就终结的考核方式。一张试卷的考核方式已经落后于现今电子商务时代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技能操作要求。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途径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特点和笔者的实践经验,职业技术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应努力尝试以下方法:

(一)建立模拟实训室。

模拟实训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训可使学生熟悉连锁企业管理众多岗位使用的信息技术,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并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和传真机,还包括软件设施,例如购买连锁企业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扮演进货、存货、销售、配送方案及销售分析等各种技巧,体会连锁经营管理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很多公司出于竞争的考虑,对关系商业秘密或经营核心部分的岗位不愿意外人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连锁经营管理应用性人才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学生超市的建设对专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必不可少。学生超市实践教学的特色在于是真正的实践,而非实验室,为保证能力培养质量,应完全按照正常公司的运作来要求学生。超市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来做,教师只负责监督管理,遇到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根据学生超市的部门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主要有:新商品市场调查、商品采购、促销策划、仓储管理、财务管理、新生培训及人员管理、收银、理货、经营分析等项目。

(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其工作能力能适应企业用人要求。

(四)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

传统的一张试卷的考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考查有极大的局限性,事实上,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来说,卷面分数高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专业能力强。既然抱残守缺,不如选择能反映实际能力的考核方式,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将课程考核放在岗位中进行。如采用岗前考核、岗中总结和岗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考核:通过学生超市和校外企业,在学生正式上岗、实行顶岗作业前,以学为主,在现场各岗位上跟班学习,从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定期考核,以确定能否上岗;每周要求学生进行工作总结,作为学生岗中实训及学习过程的考核。每一组别的同学根据各部门学习情况,选择一个课题,在部门学习结束后共同完成该课题,由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对课题进行评审,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五)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

积极与当地连锁企业合作,创建工学结合模式,即半工半读的形式,即上午学生进行顶岗,企业支付学生劳动报酬,下午由连锁企业总部在每星期组织一至两次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每个门店也将在下午组织一至两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并对本周工作进行讲评,增强学生对实践工作的理解,以更好地服务于实践。通过这种做、学统一的方式,把课堂办到企业经营服务第一线,把实践当做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实践中发展专业能力。

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保障

(一)教师较强的职业教育理念及较高的职业理论水平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核心,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真正懂得高职理论的教师,才能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加强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与高职理论的学习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必备条件。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连锁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应突出基础理论,同时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这就要求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三)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

高职院校对连锁经营管理学生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有保证实现这个目标的平台,即必须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立了商务仿真实训室、会计实训室,在校外与雅家乐集团、时代超市、盐阜人民商场的合作,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又一契机。该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应该在高职教育阶段启用“学历证书+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不仅要掌握好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操作技能。“1+X”教育模式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了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为我国建设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助力我国早日实现“中国战略2025”的计划。目标已经明晰,如何实施“1+X”证书是高职院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合理的计划是成功的关键。在我国各大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是“1+X”证书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X”证书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招生生源质量普遍较低

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职业教育被当做是层次教育而存在的,这就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和能力是比较偏低的,在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中分数都比较低,考不上普通高中或大学才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职业教育,所以这就使我国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偏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高职院校招收都是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度比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所以高职院校想带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掌握职业技能是比较困难的。我国的高职教育是和中等职业教育相连接的,可以达到对学生技能的一贯式培养目标,但就是因为中、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层次性教育,所以生源质量确实是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状和难题,如果能够改变职业教育是层次教育的现状,生源质量就能得到一定提升。

(二)技能培养模式较为落后

“1+X”证书培养模式就是要改变现有的弊端,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专业技能培养与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相连,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的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能在短时间内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职责。从目前看,我国高职教育不是十分重视实践技能,虽然也开展实践课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校内实习,校内实习都是仿真的,而且实习教具更新的也比较慢,另一种是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但企业为了不影响其正常生产,所以基本上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观摩。这两种现有的实习方式都是形式主义,而“1+X”证书培养模式则能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

(三)校企合作水平不够深入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如果学生只会理论知识而没有动手操作的能力,那么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是合格的。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会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但我国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多数是走形式的,并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目的,企业愿意成为学校的实践基地主要是为了能够提升企业的名誉,企业并不会真的让学生们有太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是怕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进度,二是怕学生因为没有经验而受到伤害,所以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多数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其他时候就只能观摩,并没有达到实践的目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多是在销售门店工作,风险相对较小。在“1+X”证书培养模式提出后就要求学校和企业要深化合作,学校可以全方面的培养学生,企业也可以优先挑选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学生能学习真正的技能,一举多得。

(四)专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近些年来国家开始逐渐重视高职教育,在各方面都会给予资源支持,师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现在的老师数量仍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而且现在大多数老师实践经验也很少,在技能实践方面并不能传授的更多,对“1+X”证书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影响。在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进行一定了解后发现一些“双师型”老师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在的高职院校老师都是理论教育比较好,实践教育相对较差,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外聘老师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外聘老师本身就是在读研究生,所以授课老师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学生又如何能掌握实操技能呢。“1+X”证书培养模式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要求的老师就更加少了,所以国家一定要重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尽快的提高老师的数量和质量。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X”证书的实践机制构建

(一)提升招生生源的质量机制

教育质量问题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老师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的综合能力都非常重要,就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提高生源质量是尤为重要的,是“1+X”证书培养模式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高职教育是层次教育,都是分数较低的学生才会上职业技术学院,他们普遍学习能力较弱、综合素质也不高,很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有这些问题,所以提高生源质量是重点工作。

(二)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机制

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职业资格证书质量参差不齐,社会上对职业证书认可度较低。所以在施行“1+X”证书培养模式时高职院校应该控制好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问题,对现有职业证书进行梳理和区分,并参与到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工作中。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应该梳理出与之相关的职业资格认定书,然后把含金量较低和实用性较差的证书取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去重新规划职业资格证书,选择资质符合要求的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证书,这样高职院校就可以与培训机构通力合作,培养出合格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三)深化校企合作水平沟通机制

“1+X”证书培养模式的提出后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相互联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要掌握经济学、营销学、管理学、市场学等多学科知识,所以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多到连锁企业去进行实践。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也有校企合作,但是这种合作大多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企业只是想获得良好的名誉,并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成本去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新的培养模式下,想要深化校企合作就要让企业得到实惠,比如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可以优先获得招聘人才的机会,在实习期间为本企业物色合适的人才,减少企业的招聘成本。

(四)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培训机制

高职院校师资水平是“1+X”证书培养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和质量都需要提升。近些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迅速,生源也越来越多,但是老师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这就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调,再加上老师实践经验比较欠缺,所以对职业教育培养有一定影响。为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老师的授课水平,应该优化教师队伍,多去引进实践性人才进行授课,同时还要对现有老师做好培训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定期请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企业家、专业岗位优秀人员等到学校为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日后的授课过程中传授给学生。“1+X”证书培养模式对老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多学习实践技能,使课堂更加丰富。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X”证书的实践机制途径

(一)优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途径

高职院校要科学化的进行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满足其需求的专业人才。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要先了解市场上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能力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去设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一年级高职院校主要安排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理论课可以分成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主要是政治、英语、数学等内容,专业课主要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比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营销学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今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及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年级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学习层次更加深入的专业课程,并且要求和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试,做到专业课与资格证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专业技能,为今后工作做好准备。三年级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参加实习,把学生派到连锁经营的门店中,让学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日常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并不断的积累经验,为正式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二)优化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考核方式途径

高职院校要把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要了解社会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能力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去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且要求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在施行“1+X”证书培养模式后,高职院校要与知名企业及国家劳动部门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证书考核标准,积极开展职业等级证书培训与考试。积极引导学生顺利获得职业等级证书。课程考核方式可以通过“以证代考”方式进行。“以证代考”一方面可以真正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尽早获得职业等级证书。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2403

1 引言

在全球范围内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商业领域主导的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营销模式,近几年中国更是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上连锁经营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的连锁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对于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专业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中高级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必须符合市场需要,以企业需求导向和地方经济特点为依据,具有一定的行业、职业发展的前瞻性。

2 社会需求调查

当前社会一方面存在企业人才需求大,另一方面又存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对立矛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许多高职院校专业在没有进行科学的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匆匆上马建设,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造成了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困境。因此,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设置前期以及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细致的人才需求调查。

2.1 行业需求分析

我国连锁业已经步入快速成长期,覆盖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已拓展到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三大行业的50多个业种。

2.1.1 零售业

零售业是连锁经营的起步行业,目前仍然是连锁经营最普及的领域,超级市场、百货商店、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大大小小的业态在商业社会中都呈现出快速的发展态势。

(1)超级市场。

目前浙江连锁超市是外资超市与本土超市共生共荣的时期,从门店分布来看,浙江地区仍然是目前外资超市最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浙江省部分外资超市累计实现零售额766814.72万元,同比增长了39.03%,种种迹象表明,外资超市仍在浙江地区积极进行扩张。在外资超市的夹击下,浙江本土超市也不甘示弱,杭州的联华超市在浙江地区有超过200家门店、宁波的三江超市100多家门店、温州的人本50多家大型超市。特别是温州市永嘉县取得了“中国超市之乡”的金字招牌,永嘉人10万余人在全国各地开出了上万家超市,占据了全国20%以上的超市份额,年销售额达300个亿,成立了国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力争成为中国的沃尔玛。

(2)便利店。

便利店是近几年零售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业态,特别是华东沿海一带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密集式布局的过程。目前浙江的便利店业态有别于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由外资品牌领军的状况,浙江的便利店基本上以本土便利店企业为主。比如温州市场上的便利店就有十足、之上、民丰、当家人、真生活、乐邻等本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上拓展网络,目前仅人本旗下的十足在全省就有800多家门店。

(3)百货商店。

浙江是国内百货业最发达的区域,浙江百货行业市场以龙头老大银泰百货为主,各地本土百货商店为辅。银泰在全省的杭州、嘉兴、宁波、舟山、金华、温州等地拓展到18家门店,目前仍积极寻找合适物业开发更多门店,估计未来1-2年内,还会开出超过10家门店。除此之外,杭州还有杭州大厦、解百、百大,宁波还有新世界,温州还有开太、时代,金华有一百,嘉兴有江南、戴梦得、天虹,总计将近50家门店。

(4)专业店。

在中国连锁百强排名中,苏宁、国美两家专业店已经连续六年分置中国连锁百强前两名。国美在浙江区已经布局近70家,其中温州12家,苏宁在浙江已经布局55家,其中温州6家。目前专业店以家电领域最为成熟,另外还有电子信息类产品连锁以及如屈臣氏等日用商品类连锁门店,其他专业店尚未形成连锁规模。

(5)专卖店。

浙江特别是温州作为全国的小商品生产基地,但是很多温州中小生产型企业最初是通过代工的方式发展的。随着温州制造知名度的提升和企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开始在市场上开设专卖店,打响自己的品牌。正泰、德力西、天正等品牌带动了温州低压电器业,康奈、奥康等品牌带动了温州鞋业,报喜鸟、美特斯·邦威等品牌则带动了温州服装业的发展,温州鞋服品牌全国专卖店数已经超过10万家。所以可以说专卖店是温州零售业中发展最有力的一种业态,而且近年来,我市鞋服品牌专卖店越开越大,上千平方米的旗舰店比比皆是。在全国密布的情况下,温州的鞋服品牌已经启动了进军全球市场的步伐,康奈、奥康在国外的专卖店都已达到几百家。

2.1.2 餐饮业

篇(9)

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发展现状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大部分已经构建起校内专业实训室,校外以校企合作单位为基础的顶岗实习。在这种体系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思路主要是在校内课堂上讲授专业知识理论,通过校内专业实训室模拟连锁企业信息化系统,商业策划营销,客户服务等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连锁企业经营技能,最后在校外连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实际经营经验,巩固并提升各项能力,进而使学生具备一定连锁企业经营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整个实训体系是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建设中,通过不断实践、特别是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中逐步构建起来。在最初的运用时期,相对于纯粹的理论教学,融入了模拟经营、软件操作,实体企业实践的实训体系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促使了各项专业技能掌握度的提高,但随着商业零售发展的变革,学生专业学习需求的变化,现有的实训体系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二、不足之处

(一)校内实训室结构单一

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主要有两个基本大类。第一类是机房,通过软件模拟连锁经营整个流程,或者细化某一环节,比如仓储物流,门店开发。大部分学校现阶段多使用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来进行实训,能很好弥补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之处。但这种软件系统与真实企业所用内部系统存在一定差距,最大的不足表现在数据都是虚构,不能反映现实经济运行现状。第二类是仿真经营环境,通过教室内部设计布置,构建一个仿真经营环境,大部分以超市货架,收银机为主。这类实训室能让学生动手实操,掌握收银机,门店布局,商品陈列,商品促销等技能,但如果仅限于模拟超市就显得过于单一。

(二)实训体系缺乏对综合经营能力的培养

连锁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需要各类经营管理知识,如金融、会计、营销、物流、英语等,目前现有的连锁专业实训体系更注重“专”,突出连锁经营特色,而在“广”上面就略显薄弱了。连锁企业融资,门店财务报表制作,营销方案设计,物流路线规划,商业接待口语等技能的培养大部分只能依托课堂理论教学,无法通过现有实训室去开展。因此造成学生岗位基础技能十分扎实,但一旦面对管理岗位中需处理的各类问题时缺乏方法、技能和经验。

(三)校园商业环境利用度不高

校园是一个小型商业环境,大部分学校习惯于交给社会商业机构去满足师生对商品、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今后从事零售业,服务业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则在努力寻找社会实习实践的机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如能利用校园商业环境鼓励连锁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校园师生,对提高学生就业力、创新力都具有极大积极效应。现阶段,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在学习阶段大胆创业,也积极提供一系列支持,但在具体操作上仍需设计和完善。

(四)校外顶岗实习不够多样性

校外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学生双方反映,校外顶岗实习一方面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带来大量可塑的人才。不过在实践过程中,顶岗实习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性,主要包括实习单位业态单一性,多为超市或大型物流企业;岗位单一,多为基层岗位,轮岗机会少;工作内容单一,多为重复性工作,操作简单。这些单一性往往会影响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对专业发展前景产生负面印象。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结合自身教学需求开发实训软件

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软件使用上,要以直接购买转变为结合自我需求的软件开发,当然这里首先要选择一个软件公司进行合作。至于实训内容开发则可以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连锁企业合作,运用真实数据开发软件,突出与现实经济的融合;二是结合今后学生就业区域,开发贴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软件;三是与其他相关专业互融互通,如连锁企业财务软件,连锁企业营销软件等。无论何种方式,关键是在现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开发实用性软件。

(二)贴合本专业特色的校园零售环境构建

校园零售环境构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校园商业向学生开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开展开店,营销,策划等工作,获得商业零售活动经验,提升商业经营管理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商业活动竞赛,培训学生商业经营技能。其实,很多学校都开展过创业大赛,但只局限在构思阶段。今后应开展更多具体的商业活动竞赛,如门店布局设计大赛,节假日促销方案大赛等,将具体经营活动也融入到大赛中,鼓励学生行动起来,实践自己所学。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多业态、全方位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一直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础,未来应更加深入,全面的进行。在顶岗实习上,校企合作要实现几个方向的改革。首先,合作企业要实现多业态,多类型,不再局限于超市、物流企业,多与便利店、专业店等创新型业态合作。其次,岗位多样性,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多岗位轮岗实习;再次,内容丰富性,不再局限于基础操作,鼓励学生参与促销方案设计类策划性工作内容;最后,专业教师与企业实习指导人员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顶岗实习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效果。

作者:王青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色和能力结构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对零售学和连锁经营有研究的教授学者少,双师型人才更少。师资的严重不足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僵化,使得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严重滞后。作为一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感到有必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研究,探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是既具备连锁经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掌握连锁经营岗位技能,能适应连锁(行业、企业)从事一线基层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其中商品采购技术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的制定等在内;物流配送技术包括企业自有物流配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等不同配送模式条件下的配送方案制定和执行;信息管理技术包括MIS基本管理技术、POS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特色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能。因此,在连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发挥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依托,以提高连锁经营能力、连锁物流运作能力和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特色。既注重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注重现代物流运作能力的训练,同时重视信息技术对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以适应当今时代对综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所需职业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结构分析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有设置明确的教学模块,按照职业能力结构建立课程体系。这个教学体系的形成,凝聚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我们抱着科学和慎重的态度对课程的结构、比例权重、内容衔接等方面进行认真推敲,力争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突出体现抓基础、重实践的特点,所有专业课程都体现着为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而开设的理念。在进行课程改革与调整时,强调“理论以够用为度”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减少了难度大、对操作技能影响小的理论内容的教学,加大了实践案例教学和直接进店的实习学时,保证每学期有企业实践,争取三年不断线。每门课程有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调研连锁企业或亲自参与实践,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

二、加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成连锁岗位技能综合实训、财贸岗位技能综合实训、财贸岗位体验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四个模块,形成一个有机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落实这些教学环节,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中实践性教学环境和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境又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1.建立连锁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

(1)实训室建设指导思想

连锁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建设要以培养连锁企业第一线基层业务管理岗位实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宗旨,以岗位训练为手段,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建设原则,为培养具有基层业务管理岗位实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良好的实训环境。

(2)实训室建设目标

为了突出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与优势,建设“全真型”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

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旨在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在实际环境中的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是连接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一座桥梁。

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承担连锁经营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也可以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必要的环境;同时,还可以为连锁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实训室建成后有能力也有条件进行一系列的实训教学体系改革。

(3)实训室建设特点

连锁企业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室与“机房+软件”的实训式模式截然不同;与一般仿真模拟的实训室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实现模式不同。以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为基础,而不是课程技能训练的简单组合。

第二,培训内容不同。以全真企业的业务流程为内容,进行连锁企业实际岗位技能的训练。

第三,培训目标不同。突出总部群和店铺群两个职业群的全真训练,进行岗位轮换。同时,采取阶梯式培训,对每一个岗位的训练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测评,合格后进入下一个岗位训练。根据学生训练情况,经过相关9个岗位测评,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计划课时内的岗位轮换可达到九个,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至少可轮换到六个岗位,充分体现企业通用的竞争上岗机制。

(4)实训室建设内容

全力打造一个以连锁经营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先进标准的连锁经营管理流程为重点,以先进的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设备及完整的实训模拟环境为保证的既符合企业实际又益于教学训练的实训平台。

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以连锁企业物流、信息流、票流等活动为主线,以基础业务管理诸功能最优化设计为框架,进行实训室整体功能总体布局及各项软硬件的设计。

2.财贸岗位综合实训(案头工作模块+公司创建模块)

财贸岗位综合实训分为案头工作与公司创建实训两个方面的训练。

案头工作模块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办公事务的处理,能进行公函写作,熟练运用基本的办公设备。

公司创建模块是通过模拟小企业创建的具体流程,使学生掌握小企业创建过程。

3.财贸岗位实习

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内商业一条街实习、使学生对企业环境有初步了解,为校外实训奠定基础。

按照以上的思路,校内实训将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活动流程进行系统模拟达到纵横交错、线面结合、系统与功能并举的效果,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连锁经营管理活动有一个全面综合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提高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企业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除了提供实战场所外,还提供了富有实战经验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目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已建立了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11、易初莲花等企业在内的多个教学协作单位,这些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为保证企业顶岗实习教学创造了条件。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19-0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未来五年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社会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专业毕业生调研,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专业发展及变化趋势,提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调研报告是在高职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背景下开展的,调研时间为2016年1月至6月,走访和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其中走访调研单位对象14个,专业毕业生64人。

一、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一)全国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的连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行业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同时广区域、多业态也成为我国连锁业发展的一大特点,连锁企业在我国的产业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驱动、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连锁企业从大力发展实体业务,转向O2O全渠道经营,并加速布局移动电商和跨境电商。购物中心和便利店具有较强的抵御电商的能力,同时又适应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和转变,因而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企业销售总规模达2.1万亿元,增长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连锁行业门店总数达到11.1万余家,年增长4.7%。同时,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连锁零售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百强企业网络销售额达到710亿元,比2014年增长85%。此外,连锁企业在门店优化、商品采购、全渠道营销等方面积极探索。其中,特许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4345亿元,尤其是美容健身、生活服务类等连锁企业营业额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连锁规模上,特许百强企业拥有连锁店铺12.8万个,其中加盟店10.6万个,每家企业平均拥有店铺1280个。2015年,特许百强企业加盟店营业额和门店总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4%和11%。

从全国来看,整个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出现几大特征:一是连锁业态多元化,连锁行业从零售业逐步向衣食住行民生需求大的各类行业渗透。二是区域分布逐步收缩,集聚化和分散化同时存在。一、二线城市连锁大型超市迅速趋于饱和,网点取消,三、四线城市则逐步发展开拓。三是线上与线下推广同步进行,连锁便利店线下经营和线上经营,同步开展,连锁网点基本上是O2O全渠道经营方式。

(二)广西连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广西注重吸取国际先进流通经验,城乡零售市场零售业态呈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购物中心、百货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专业店、连锁店、网购、小商品市场等各种零售业态共同生存,互为补充。而连锁商店和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快速增长,在零售业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连锁零售业已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西法人零售企业达3.6万家(含限额以下),零售业态分布有超市、百货、便利店、专卖店和网络零售等各类连锁行业,全区拥有65家重点大中型百货和超市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5747.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0.6%,是支撑消费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企业品牌进驻方面,国内知名的零售、餐饮品牌如沃尔玛、华联、联华、王府井、国美、苏宁、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相继入驻广西,其中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开始向钦州、贵港、崇左等中小城市逐步迈进。在行业扩展上,连锁企业覆盖的领域和范围拓展到食品、医药、书店、百货、成品油等多个领域,极大方便了居民购物,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在连锁就业人数上,广西连锁零售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分别为 32.6%和9.59%,全国比重分别达到81.7% 和 27.7%。

“十二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网点总计超过6000个,批发零售门店数约5000个,鼓励在南宁、桂林等广西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建设高端商品市场、名品折扣店、时尚消费品零售连锁店,进一步促进流通现代化,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昭示着连锁业在广西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三)南宁市零售业现状。“十二五”时期末,南宁市连锁零售业发展引人瞩目,南宁市现有南宁百货、梦之岛、利客隆、北京华联、南城百货、沃尔玛、人人乐超市、百盛百货、巴黎春天等著名零售企业。其中,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31家,连锁店铺达1000多家。

据资料统计显示,2015年,南宁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同比增长10.5%,位居广西第一,占全区28.15%;对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贡献率为29.5%,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长2.9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361.25亿元,增长11.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622.65亿元,增长8.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38.51亿元,增长14.7%。

根据《南宁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14-2020)》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优化零售商业资源,大型超市和便利店连锁化率达到80%,连锁门店统一配送率达到75%,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大型批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广泛开展O2O交易模式,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40%;传统业态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升级改造,60%以上的中小批零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销售。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的连锁经营行业发展趋势良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具备信息技术、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强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十三五”时期,如何提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水平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点,结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订专业及课程培养计划,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成为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对象及数据分析

(一)企业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分别到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悦颜千千色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和桂集团等10家企业开展调研,共发放50份专业问卷,回收50份问卷。

调查显示:企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反馈,1%显示人才储备充分,不存在紧缺人才;90%缺乏基层操作人员;100%缺乏以店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才;70%缺乏总部中层管理人才;60%缺乏以采购、营销为代表的总部专门人才;20%反馈缺乏总部高层管理人才。企业表示,对于连锁专业人才需求100%的供不应求,缺口较大。管理岗位工作,70%反馈1年内换过1次工作岗位,50%反馈1年内换过2次工作岗位,20%反馈1年内换过3次工作岗位。企业满意度方面,50%以上对工资待遇满意,70%以上对文化和服务满意。对于企业员工来说,90%认为最重要是企业的服务和企业文化,比刚性工资更重要。企业管理模式上,100%反馈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连锁门店岗位现场操作能力、连锁终端基层业务管理能力、连锁业务开拓能力;非专业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工作能力。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大,在人才结构上更倾向于连锁企业基层及中层管理人才,基层员工需求最多。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和非专业技能都需要融合到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员工,连锁企业内部岗位流动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一人多岗制情况增多,而企业的文化、服务、职业发展等更具备团队吸引力。

(二)学院调研情况及分析。本课题组到区内外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学院开展调研,共发放20份专业问卷,回收20份问卷。

调查显示:学校连锁专业学生每届招生在50-80人之间,8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在连锁企业的销售、促销及一线执行岗;学院专业教师在4-7人之间,90%以上专业教学压力大;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上,学院100%采用校企培养模式,60%以上调研老师认为校企合作模式有待改善;学生培养的课程满意度,80%以上的课程还有待完善;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均达到90%以上,就业对口率在70-80%。见图1。

图1 4所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就业率对比图

根据高职学院连锁专业调研结果显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上,学院普遍存在专业师资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等问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还需要调整完善,提高专业就业率质量。

(三)毕业生调研情况及分析。课题组在2016届毕业生中开展调研,共发放64份专业问卷,回收59份问卷。

调查显示:83%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岗位以销售、业务、收银等一线员工居多;7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能力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店面商品陈列、人力资源管理、采购能力、门店开发与设计及信息化应用能力;78%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课程重要性前五位是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品类管理、店长技能综合实训、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市场营销实务;80%以上毕业生认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的前三位能力是文案写作、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图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数据图

表1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类型情况表

所需连锁人才 基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人员 其他 合计

人数 28 21 4 6 59

占比 47% 36% 7% 10% 100%

图3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在单位所需人才技能情况数据图

调研反馈显示,毕业生较多希望能通过实训增强一些技能,如商务谈判技能、文案写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平时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角,通过分组学习、案例讨论、增强互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学习及顶岗实习过程中,从工作心态和团队合作要求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水平。

综上所述,面对未来的连锁业形态多元化和一人多岗制的组织形式,以及未来连锁企业对职场新人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锻炼提高毕业生综合性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连锁业未来大发展的人才。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从连锁行业发展多元化业态趋势来看,并结合连锁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来分析,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从专业性技能向综合性技能发展,在专业培养上从单一定位连锁超市店长向连锁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标定位,在专业技能上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定位过于模糊会让学生产生误区,培养层次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对资源也造成浪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注重提高学生的市场营销、商品管理,活动策划,外语能力、互联网技术等综合性技能,以此来应对市场多元化和时展的挑战。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对企业的调研结果,职业院校课程的培养与连锁企业的具体岗位需要相互对应。课程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培养模式,突出岗位与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原则,一是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实训环节的课时,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加网络课程学习、办公技能训练等,加强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运用,适应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三是理论与实践课程统筹安排,以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为基础科学统筹课程,根据学生的特性培养,理论适度配合实践操作,合理分配学分比例。整个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课程设置和训练都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水平的重要培养方法。

(三)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高职院校承担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线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师资条件和实训配置是建立有效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基础。在师资条件上,提高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尤其是引用和培养“双师型”人才,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企业专业技术和专业教学技能,达到新时代教学的需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条件上,学院要加大投入,增加连锁专业的实训实体店、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等,向学生提供高度仿真资源,提高实践能力;注重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的利益,校内校外互相配合,通过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培训系统联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有利于提高实训效果。学生在学院接受专业师资教育与企业培养,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素质,毕业时除了毕业证外,还需要考取相关资格证,例如注册品类管理师、商品管理师、连锁经营管理师、零售职业经理人(全国职业店长)等资格证,具备多职业、多技能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露.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2]黄卞悦,周晓茜,沈金玲,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

[3]黄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

[4]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

[5]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

[6]魏继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7]郝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