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医科大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8 13:59: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科大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医科大学论文

篇(1)

以教师为主体,课程全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提高,而学生也只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讲授中度过每堂课,在考试时,死记硬背成了代名词,考试之后,学生的专业知识很快就忘记了,更别说在实践中有效的运用了。那么这样的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就更谈不上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学,实际上应该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而不是教师每节课填鸭式的全堂贯穿讲授。

2教学缺乏实验环节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教学

缺乏实验的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都已被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学生群体正是对计算机和网络感兴趣的人群,那么,新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方法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关章节的实验,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教学是没有实验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这样,既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能使学生全面立体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所谓的纸上谈兵大概就是这样的了。那么,如果只是书面的全程讲授,学生只是对理论知识有了平面的、二维的理解,这就像早些年学生学习英语,很多学生学成了“哑巴英语”,只会做书面的题,口语应用十分吃力。公共行政学的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事实上公共行政学的教学应该是穿插着科学的实验课程的。

3教学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教学

缺乏实践的环节。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学正全面的诠释着这句真理。医科大学学习公共行政学的学生,毕业后的培养方向是趋向于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医院的行政科室的,而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一味的讲授,期末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无意中就进入了一个非良性的循环,既老师讲授无激情,学生听课无兴趣。同时,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考核方式单一,只是用试卷说明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学生就只为了如何应付考试去学习,不能全面、立体的掌握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知识。

4教学未结合专业方向设计

授课内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教学内容单一,以书本讲授为主,未结合专业方向设计。在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只是针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授,并未将学生今后的就业趋势紧密结合。

二完善具有医科大学特色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教学方法,已经刻不容缓。建立有医科大学特色的公共行政学教学方法,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更是符合培养自治区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

1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就是要改变教师满堂讲授的授课方法,将学生的参与度提到最高。每个章节在开始之前,用适合本章的案例引入,在了解案例之前,将问题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案例,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案例时,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由于是在章节开始之前所看的案例,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还不能系统的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但是,正是这样带着问题去进行学习,遇到重点和难点再与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才能让知识不断内化,并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能力。与此同时,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以医疗行政系统的案例为主,让学生在早期就能站在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具有先进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基本掌握基础医学,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在卫生行政部门或医院的行政科室的现代高级专门人才。

2要将现代化的实验课带到教学中来

目前,卫生管理学院的实验室,针对公共行政学这门课程,引入了电子政务实验课。在实验室,模拟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的档案管理、公文传输、国有资产管理、行政审批系统、框架、招标采购平台、政府办公系统,以及政府信息门户等内容。学生可以在实验课上,通过模拟政府的以上办公内容,更加直观和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用更立体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思考的能力。但是,目前针对电子政务的实验课课程安排还是不够科学合理,课时数还较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优化实验课的课程设计,并将实验课的实验设计的分数纳入到考核范围内。

3要把学生的课间实习规划

到教学计划中来卫生管理学院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结课后,都会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实习单位的范围包括各盟市的卫生行政部门、疾控、卫生监督部门,以及医院的行政科室等。这时的实习,正是考察学生学习各门课程成绩的最佳时期。通过实习,学生能够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将理论知识内化,在运用理论知识的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但是,目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旦确定了实习单位就不能更换,这使得学生不能全面的了解卫生系统内各个相关领域的具体运行状态,那么学到的实践知识限于学生所实习的单位。如果能够将实习单位施行轮岗实习,既卫生行政部门、疾控、卫生监督部门,以及医院的行政科室等将实习生进行轮岗实习,每个单位或部门实习一段时间,那么,学生将会从更多的角度和方位成长。

篇(2)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全面进步最基本的因素,高科技产品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科学素养正在变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能力。当今世界各国大学的讲台上,科学技术教育已经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未来教育也必然以科学教育为基础。社会发展客观上要求人才的培养改变单一型的智能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然而,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推行狭窄的专业教育,“文科学生永远搞不清理科学生在干什么,理科学生永远搞不清医学院在干什么。”为弥补这些缺陷,对理工科大学生适当加强一些人文课程的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人文高校大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漠不关心和科学素养的缺乏,却还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我们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放手创造、发现、传播科技新成果是极为不利的。

一、对文科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文理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指的是那些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具有一二门专业知识,且知识面较为广泛,基础较为扎实,在广泛领域内具有较强适应性和较高水平,并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方面作出某种贡献的人。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比较宽厚的基础知识;第二,相当深厚的专门知识;第三,一般的“前沿”知识,即一般地了解所学学科和相邻学科的动态、趋势和重要的科学新成就、新问题;第四,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和学科方法论知识;第五,一般文化知识,虽与所学专业无直接联系,但有利于扩大眼界,开拓思想,活跃头脑,提高文化素质的某些知识。

文理渗透,正是高等院校顺应现代科学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一项培养人才的措施。高等院校有必要适当打破有关学科之间的界限,提倡文理科学生有选择、有目的地学习对方学科知识,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才能培养出既精通技术、又了解社会、适应性强,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搞文理渗透并不需要文科学生亲自去做物理、化学的实验或繁琐的数学计算,但是,他至少要懂得这些实验和计算的前提、结论和意义。他应该能够做到如何把一个社会科学的问题化为一个自然科学的问题来讨论。英国物理学家斯诺在其著作《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1959年)中评论说:“一位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一无所知的人文学者,和一位对莎士比亚著作一无所知的科学家一样糟糕。”这一论断对今天的高等教育来说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力

科学素质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二是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和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支柱之一,与民主和民主精神一起共同支撑着人文精神的全部基础。忽略了这一点,弘扬人文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今时代需要的科学素养强调的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应当既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具有精深的科学素养。实施科学教育,培养和弘扬科学的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的精神,培养科学的批判和辩证精神,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如果我们的文科大学生不熟悉自然科学理论,不能掌握一些必须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那么全面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人文知识注重于形象思维的培养,而自然科学注重于抽象思维的培养。文理交融,打破了各种学科的壁垒,不仅有利于各学科内容的交叉融合,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有相得益彰之妙。从学生的整个人生的发展来看,既有利于养成他们以科学精神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习惯,也有利于他们形成以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来反思科学技术发展的批判意识。适当的科学教育为学生的文理贯通、开拓视野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人文学科的综合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各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分界变得十分模糊,两者的融合也日益明显。两种科学的相互促进、相互利用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变得十分必要。

一方面,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自然科学的研究工具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早已广为人知的有:考古学中利用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和测定文物年代;无线电技术用于文化传播等。许多自然科学的概念也被社会科学所消化吸收、改造借用,一些文科化的概念也被理科化。以经济学为例:物理学中的“宏观”和“微观”被吸收后,产生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而经济学中的贫穷程度用恩格尔系数来描述,收入是否平等用基尼系数描述,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NP度量等等。一些从自然科学中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所揭示的系统演化规律,不仅在自然系统中适用,在社会科学中也同样适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人文科学上研究并且成果迭出的时代里,还死抱传统研究方法不放的人,和根本不会利用这些新方法的人,是不可能走在社会科学最前沿的。

另一方面,自然科学为社会科学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改造,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看待自身的方式,也给社会科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相对论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孤立地认识一个事物,即离开了A,就不能认识B,从而产生了哲学上的相对性原理;高能物理则使人进一步认识到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唯有激发其内部矛盾。又如过去我们认为生命活动是超脱于一切物质规律的,不能用物理、化学规律来进行研究。但现代分子生物学表明:生命活动是因为遗传基因的化学作用的结果,这就改变了原来的结论。所有这些,正是自然辩证法中还原论、整体论的研究课题。

科学技术带来的研究课题并不止于哲学。今天的生物技术、器官移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已经带来了大量的有关伦理、道德、法律、社会等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去解决。不难想象,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人脑研究的深入……将会给社会科学带来多少研究课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显然要求研究者具备相应的知识。

4,有利于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博士于1989年提出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标准:(1)对科学技术术语和

概念达到基本的了解;(2)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3)对科学的社会影响达到基本了解。他的这个基本思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各国的赞同。

任何人要想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接受一定的科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这种教育包括正规教育中系统的科学教育和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进行的科普教育。而我国正规教育中普通的科学教育仅限于中小学;在大学的理工科学生也只学习本专业相关的一些科技知识,科普教育更被认为是黄口小儿才需要的。可实际上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还比较低。前些年的水变油闹剧,天价“纳米水”、德润生天价大米等无一不是利用了某些人对科学的无知和崇拜。高校加强科学和科学课程教育,特别是加强人文社科知识分子的科学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提高了的人文知识分子,尤其是记者、编辑、作家等,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限制、阻止伪科学对民众造成危害。

二、对文科大学生科学教育的实现途径

1,课程教学是实现科学教育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育人才最重要的阵地,也是我们实施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剑桥大学在培养本科生方面,就将经典的和近代的乃至现代的科学知识的研习作为基本要求之一。他们的文学士也照样学习在我国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所学的数、理、化、生物课程。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有一批高校陆续开展了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少数师范院校还进行了开设化学选修课的尝试。近年来,按大类招生,学习一两年后再分专业,这种模式也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出现。北京大学率先于2001年实施的“元培计划”迈出了第一步,学生进校时只按文理分类,不分专业。2002年北大有13个院系实行按院系招生,3个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2003年不分专业招生,全校组织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资深教授任教,300多门课程涵盖五大领域: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学生选课时必须涉猎这五大领域。随后暨南大学也在文学院、医学院、华文学院等五个学院推行“大平台”招生。复旦大学从2005年起新生不分专业,共同学习,到三四年级才细分专业。以上的探索与实践不失为对我国文科大学生实施科学教育的良好开端。

2,邀请专家讲学,开设专题讲座

科学素养教育的实施、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比较专业化的问题,需要有专门的以科学为职业的人员参与其中。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到学校为教师与学生举行专题报告,可以在学校周边的科研院所、工矿企业中聘请在科学技术专业或科普方面有专长的专家参与学校的科学素养教育,和校内的各专业的教师一起组合成专兼职的科学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定期为学生们开设专题讲座。国外各大学都经常性地开设各种讲座,邀请校内外有成就的科技专家讲学,这方面国内的名牌大学也做得比较到位。虽然有的院校因地理位置等原因,难以聘请到高水平的专家家学者前来讲学,但无疑值得朝这方面努力。

篇(3)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各个工作领域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理性认识,是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就医疗卫生领域而言,在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医院的各项工作,促进医院发展,解决医院在发展中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的文化建设也融入到了当代医院的管理理论中去,并成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医院文化建设理论得以快速发展,形成了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等等的理论。但是,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医院文化,打造医院文化,升华医院文化,仍需商讨和探索。

一、医院文化的特色

何为文化?广义地讲,文化与自然相对,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地讲则指与精神生产直接相关的活动、过程与产品。从空间上看,既包括雕塑、古迹、馆舍等特质产品,也包括社会规范体系,价值论和长期文化积淀形成的语言、符号体系。从时间上看,既包括人类社会活动历史以来的所有文明沉淀和积累,也包括现阶段社会的形态、态势及氛围。医院文化也是在文化的概念、特征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医院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

医院硬文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物质状态: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东西,其主体是物。

医院软文化是指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其主体是人。

医院硬文化是医院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医院软文化一旦形成则对医院硬文化具有反作用。两者是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制约,又互相转换。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在认识医院文化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医院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未来的医院文化是从现代医院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打造医院文化要具有前瞻性,要有未来眼光,不能停留在已有的行业标准和医疗规范来评价或限制,束缚未来的文化,这样往往会扼杀医院文化特色。要注重现代文化的研究,注重现代人生活方式、就医观念、健康需求的变化,其中就蕴藏着医院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是医院文化的表示永远存在不充分性。正像语言文字与人类思想之间鸿沟的存在一样,语言文字的目的是表达人类思想,但永远存在表达不完全性。医院的管理行为,本身是一种物和形象化的表示,医院管理制度是表现文化思想的一种语言符号表示,如医疗术语的运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等等。整个医院的建筑也只不过是起到聚焦这些物化产品的作用,从而使之具有的内涵得到储存、传播、综合、提升,可见,医院文化有的已被物化表现出来,有的还没有或未完全地表示出来。虽然医院文化的外在表示是我们卫生人的共同追求,传承和沟通是其主要功能,但社会文化不能代表医院文化体系,共同的文化特征不能完全包含医院文化特色。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和医疗卫生市场竞争的升温,必将更加凸显医院文化特色。

二、医院文化的经营战略

有医院就有文化,但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的文化是医院特色文化。因此,在考虑医院文化经营战略时,要充分认识特色医院文化的重要性,以此来推动整体医院文化的发展。

(一)认清重点、搭建框架

医院文化可用三部分来理解。一是医院已形成的自然文化,包括医院的座落位置,处于闹市或僻静的环境;医院的建筑风格,是古建筑或还是欧美现代式;医院的人文环境,是以中医为主还是中西结合或综合的医院。二是历史文化,包括固有的医疗模式,传承的医疗体系等。三是现代文化,主要是建立在激烈的医疗竞争市场体系上,以现代管理模式为主产生的文化现象。这里应当以现代文化为龙头、为纽带,连结带动自然和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各种文化资源,从而促进原有的文化资源与现代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市场竞争体制形成互动,三者形成整体特色。同时,在医院文化打造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敢于面对困难的挑战,便医院文化在竞争的环境中凸显“特色”这面鲜明的大旗。

(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近年来,对频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尤其是抗击非典,医疗卫生部门作出了重要贡献,形象大为好转,医疗文化的背景和底蕴显得尤为充足,人民群众对卫生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这是打造医院文化的良好时机,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机遇和困难,千方百计把这种机遇转化为行动,尤其要注重研究带来机遇的过程和手段。并抓住这个时机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服务设施,乘势而上,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效益的提高。

(三)塑造品牌,持续发展

医院品牌是医院的整体形象,它是由管理、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内涵所构成,它贯穿、融汇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医院品牌和医院文化在成功和创建中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文化是树,品牌是果。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努力和创新,保持医院文化持续发展,突出医院特色,使之形成具有稳固品牌的医院。这样,医院文化才能得以发挥出应有的持久的魅力。

三、打造医院文化的路径设想

打造医院文化的路径很广泛,笔者就如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医院文化的特色,提出如下设想: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和发挥好“理性消费”。参观学习先进的医院管理手段,考察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了解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背景,深入研究医院管理学、解读医院文化产生的背景、问题、分析解决方法等,都可以归之于“理性消费”。那么如何进一步丰富“理性消费”,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呢?一是大张旗鼓地开展医院文化理论研究,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前进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上出台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性文献;二是定期举办各类医院文化建设研讨班,总结出新举措、新方法、新观念;三是适时推出星级医院评选活动,让媒体和人民群众成为评选活动的主角,让星级医院成为品牌,使人们树立起星级医院就是荣誉,就是品牌,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块金字招牌;四是利用媒体推出“创新、开拓、医院文化”的宣传,将医院文化打造在社会中引起关注,以外界的力量促进内涵管理水平的提升;五是多开展如“白衣天使演讲比赛”、“卫生、文明、服务”大研讨等文化工程建设。总之,要推出更多的文化理性套餐,尽情演绎医院文化特色,展现医院文化魅力,使医院能成为专业性人才的凝聚,群众健康的保障,政府形象的维护者。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实“感性消费”。打造医院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理念、经验等方面,要通过物质形态来体现,使之更加直观、形象、轻松而有质感,使医院得到患者的满意和信任。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充实医院的硬件设施。在做好医院配套建设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重点开辟特色消费,体现你无我有的特色文化。

首先,各级医疗机构均有各自的特色,医院内部又有自己的特色专科,要通过发挥特色的优势,以点带面,为广大就医者提供“感性消费”的套餐。要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如整体护理模式,引入星级宾馆的服务理念,吸引患者来院就医等等。同时,要在医院内设立便民服务台、便民窗口,公布咨询电话,出台承诺制,尽量利用空余场地开辟健身场所,建立规范的图书室,体现出医院文化的具体措施。

其次,扩大医院的宣传能力,通过媒介宣传医院的优势项目,谱写医院院歌。具有医院特色的、琅琅上口的院歌,是医院理念的提炼和升华,能达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时开辟医院展览馆,做好墙报、黑板报的宣传工作,展出优秀工作者事迹,展出大型医疗活动的图片,播放大型手术的场面等等。

篇(4)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反馈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让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学生思考,还能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然而,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频繁,让学生厌倦;或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探求课堂提问的艺术十分必要。

一、 目前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上,教与学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讲解是否透彻到位,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都可通过提问来检验。然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 提问对象单一,问题设置不合理

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向英语成绩好,课堂活跃的学生提一些有“质量”的问题;而成绩差,课堂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只会被分到一些“垃圾问题”。这样的提问,无法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从整体上驾驭课堂。当好学生回答问题时,差生被零落一旁,而差生回答问题时,好学生又成了课堂的旁观者。整个课堂被分成两个甚至更多的部分,每部分的学生只在适当的时候参与到课堂中来,没有至始至终的加入课堂教学活动。

(二) 提问过于频繁,学生没有思考时间

课堂设计缺乏合理性,把传统的“满堂灌”改成了“满堂问”。学生课堂回答的问题过多过频,导致厌学;同时,过多的提问,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教师没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的提问不能启发学生思考。

二、 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原则

(一) 坚持启发性原则

教师提问时,要合理设计问题,做到目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手中有方法。设计问题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其中的逻辑关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提问的艺术,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积极思考,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 坚持目的性原则

教师提问须有明确目的,即通过思考问题,能让学生有什么收获,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思有所得,答有所获。只有课堂提问有了目标,学生才能以此为学习的指挥棒,有的放矢的去研究知识,探求问题。

三、 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就课堂上合理的设计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提问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难度适中。

导入新课时,教师提问应该围绕课文主题,,创设问题的情景,设置悬念,让学生抱着强烈的愿望去渴求新知识。同时,通过对旧知识的提问为新课程做了铺垫,复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同时,导入新课时设计的问题不易太难,可采用连续发问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堂当中。

复习课上,教师在对以前的知识做以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既可从宏观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可以从细小之处设问,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是否准确到位。此时,教师可以尽量提出一些能突出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课上,对学生做出的习题的答案,教师不要忙于给出正确答案。可根据学生的答案,分析学生哪些地方掌握的不准确,再就地设问题,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对于错误的答案,可以问学生是如何理解的,如何思考的,让学生首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有助于教师验证教学效果。

其次,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面向全体学生。

太难的问题差生不思考,而简单的问题对优秀生又没有吸引力。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取系列问题,或者连续问题的方式,由浅入深的提出问题,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能从整体上驾驭课堂,又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再次,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投其所好,就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学生在课堂上就能集中注意力,对所学知识能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趣味性的提问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收获新的知识。

最后,教师提问时,要尽量简化、减少问题。

过多过频的提问,会让学生疲于思考,厌倦课堂。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尽量简化、减少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明确,学生通过思考这个问题,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教师在讲解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能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道理,掌握什么样的知识。提问要做到少而精,巧而活。教师在关键处设问题,且问的精巧,学生会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更是一门艺术,如何发掘这门艺术的潜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求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问环节,优化课堂提问,在重点难点处科学、巧妙、合理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篇(5)

2科研贡献分析

43所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贡献(FC)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的科研贡献值独领,高达46.51;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水平相当,分列第二和第三;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排名第四至第六。这6所高校的贡献值(165.18)占43所高校总贡献值(313.49)的50%以上,为高校生命科学领域科研成果的主要贡献者。从表3还可以看出,在医科院校中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贡献值(18.89)遥遥领先,占医科院校总贡献值的30.17%,其次是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的科研贡献值(35.39)占18所高校总贡献值(62.62)的一半以上,为医科院校学术成果的主要贡献者。

3合作分析

NI网站公布的机构合作数据是基于该机构在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地球与环境科学4个领域的发文统计,综合性大学和医科院校的学科覆盖面不同,合作数据差异大,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为分析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合作情况,笔者根据表3列出的医科院校贡献排名,选取了18所医科院校中科研贡献值达总贡献值90%以上的9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国内与国际论文合著情况分析(表4)。表4显示,国际合作占比超过50%的3所院校是南方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医科院校的国际合作水平较低,这可能是科研产出能力、语言障碍、地理位置遥远、基金投入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结合表3和表4可以看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科研贡献虽然遥遥领先,但国际合作程度较低,这可能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本身的科研实力较强有关,也表明国际合作程度与机构科研贡献并没有显著关系。但笔者认为科研机构仍应加强国际合作,尽可能增加国际交流,促进生命科学的长远发展。

篇(6)

增强综合实力

提升服务品质

“着力解决病患看病难、流程复杂等问题,解决病患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要全力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刘健说。

作为贵州省人才储备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首批国家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百佳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把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视为当前的发展要务。医院不断引入国内外先进理念、技术与设备,拥有全省唯一的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全省唯一的Hybrid(复合)手术室等。同时,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96999)、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贵州省产前诊断中心、贵州省儿童医学中心等也设在该院。

2015年11月15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了2014年度中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实力位列西南地区第8位、贵州省第1位,有11个专科进入西南区专科声誉排行榜前5位。

2016年3月,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了“2015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排行榜。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入选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是贵州省唯一入选的医疗机构。

改善就医环境

惠及更多群众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从未忘记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积极贯彻实施国家卫生计生委倡导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不断打造学科精品、搭建科研平台、构筑医疗特色、加强人才培育、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保障全省人民健康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改善医疗环境、提升服务品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新了HIS(医院信息)系统,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减少了患者排队的环节和时间。预约挂号在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短信预约、网络预约等基础上新增了微信预约方式;投入使用自助挂号机、自助缴费机、化验结果自助打印机等自助就诊系统。

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建的现代化外科综合大楼投入使用,新增床位数1200张,使该院实际开放床位突破3000张,极大地改善了住院条件,有效缓解了病人住院“一床难求”现象。

同时,积极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医疗服务向远程医疗和网络云端引申和拓展,与院外力量合作共建“贵医云”网上医院平台及院级远程医疗中心,实现上下级医院联动,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边远地区群众。

建立“医联体”

缓解“看病难”

2015年9月以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携手清镇市人民医院、福泉市一医等32家市县级医院共建了战略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的建立,有利于开展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县级医院发展提高;有利于医院专家集中精力攻克和解决疑难重症;有利于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远”“看病挤”的问题。

此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没有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办起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附属白云医院、附属安顺医院、附属乌当医院,在集团化办医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四家医院的管理和技术骨干都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派出,床位数共计2549张,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快速增长,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坚持创新驱动

实现双赢发展

创新是医院始终进步的动力,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传承中创新,于创新中发展,实现了服务人民健康和自身发展壮大的双赢。医学科研成果保持省内行业领先地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科研成果获奖数量、SCI论文数量及影响因子近年来都有较大提升。2015年,医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发表SCI论文120 篇。

篇(7)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158-02

日本是亚洲医学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医学英语教学,即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尤其是日本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在日本乃至亚洲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军地位,该校JPatrickBarron教授在国际EMP教学领域享有盛誉。本文对该校EMP教学相关情况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对我国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有所启迪。

一、日本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的主要特色

1课程设置内容全方位、各学年全覆盖

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课程既包含词汇学和专业文献阅读等初级课程,也包括EMP综合课程。初级课程以《Building a Medical Vocabulary》和其自编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料,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医学英语术语;综合课程分为专业术语、临床概念、医学会话和阅读四大类,涵盖了临床医学20余个专业领域。“专业术语”课程包含日常英语释义和专业定义;“临床概念”课程包含人体器官系统日文、英文要点释义及问题解析;“医学会话”课程主要内容是医患对话练习;“阅读”课程安排学生研读英语为母语的专业人士撰写的医学论文。在新生入学时组织英语分级考试,结合考试成绩开展英语分级教学。一至四年级的EMP课程均为必修课。一年级每周开设常规英语课2课时和EMP课程l课时,主要开设英语视、听、说和高级读、写、译等通用课程和EMP词汇学。二年级全面进入EMP教学,不再开设通用英语课程,每周1课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专业常用医学英语词汇,熟悉医学英语词汇构词法知识,培养学生在医学专业共性特征领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三年级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前景和学术研究前沿,把英语国家有代表性的医学期刊论文摘要作为主要教材,分专业进行选读。四年级重点开设医学文献阅读与翻译课程,开展分科教学,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翻译医学文献。五、六年级EMP为选修课。五年级学生主要在综合医院轮转实习,增设了医用口语和医学科普演讲等选修课,使学生不仅能听懂以英语为媒介的医学专业课程讲座,而且能够自如地使用英语参与医学专业学术会议讨论,发表学术演讲,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和各类病历、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六年级主要针对志在从事科研工作、发表英文论文的学生开展教学。除正常教学外,每月针对研究生举办一次学术讲座。讲座主题包括生物医学杂志投稿统一要求、在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上发文的技巧、如何做口头报告等。

2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新颖、突出互动性

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以学生医学英语掌握程度为参照,采用“分水平小班教学法”,将学生分成A、B、C、D、E、F六组,每组18名学生,配备6名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综合交际能力的培养。再比如,借鉴和采用爱丁堡大学推出的“三人小组法”(“Triads”),将三名学生编为一组,要求学生阅读论文后认真做出笔记,然后学生A向学生B口头描述论文摘要,学生C聆听,学生B可提出问题,然后学生B再向学生C转述论文摘要,由学生C判断学生B的完成情况,依此类推。这种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体验和参与,既锻炼学生阅读、记录以及口头转述阅读所获信息的能力,又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力和涉及第三方的提问能力,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还十分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定期播放英语原版系列情景剧,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对医药文化背景知识有更直接、更深刻的感观认识外,还模拟国际医学会议、专家访谈、演讲、诊断对话等方式设置情境,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鼓励其融入场景自然发挥,提高医学英语听说能力;还利用具体病例,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病例分析,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课堂教学之余,鼓励学生多参加各学科教研室的专题英语学术活动。学校请国外留学回来的教师进行学术讲座,或定期安排留学生与本校学生进行沟通联谊,还积极组织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戏剧表演、有学科特色的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巩固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提高EMP实际应用能力。

3教材更新快、针对性强

东京医科大学医学国际交流中心负责研发EMP教学资源。他们不仅积极推广、使用传统EMP教材,而且还更新和推广最新教材。仅近几年就先后出版、引进、编译了大批与EMP教学相关的外文教学资料。比如,《医学英语沟通》、《医师英语》、《论文投稿统一标准》等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匈牙利Pecs大学Maria Gyorffy教授撰写的《医师英语》,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模拟医患对话,对重要医学术语给予注释,同时,还重点向母语不是英语人士介绍英文论文写作技巧,内容涉及到论文撰写、投稿要求、处理同行评审意见及如何选刊等,应用性很强。此外,东京医科大学医学国际交流中心还在日本教育文化体育科学技术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发了亚洲首个全英文EMP教学网站,即wwwemp-tmunet,该网站免费开放,随时可以在网上查找到最新的EMP教学资料。网络教学资源和传统纸质教材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着东京医科大学的EMP教学资源,也使学生的学习资料更加新颖、多样,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东京医科大学自编EMP教材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因人制宜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取舍,满足个性化学习和专业发展需要。比如,为三、四年级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只选取英美人士撰写论文的介绍部分,而这一阶段学生很难读懂的讨论部分,就将其弃之不用,较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

4考核评价侧重实用性、实际效果好

东京医科大学对学生EMP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的考核评价更加侧重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方式与日本医学英语水平考试(EPEMP)基本一致,都注重综合考查听说读写及专业英语运用水平,全面考核学生应用英语获取医学专业信息和进行医学专业领域交流沟通的实践能力。

在具体操作上,东京医科大学EMP考核将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分别进行测试。根据难易程度不同,EPEMP共分四级。四级主要测试医学术语及医学英文文献阅读;三级在四级基础上增加了听力测试;三、四级测试不涉及医学知识,但一、二级却要求考生具有相当的医学知识;二级拟就医学学术论文撰写、英语口头报告、和同事探讨医学问题以及EMP教学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测试;一级测试医学国际会议的主持以及医学杂志的编辑能力。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着力突出EMP分级考试在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比重的做法,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EMP教学导向,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日本医学发展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5人才培养方式多、师资来源渠道宽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十分注重EMP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学术交流、积极引进、开展合作等多种方式,努力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早在1993年,东京医科大学JPatrick Barron教授就积极发起成立了医学口笔译协会,成立该协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学术交流,从中发现和培养EMP教学和科研专家。近年来,还先后发起成立了医学英语交流研究协会和国际医学交流协会等多个学术团体,通过举办各种学术活动,发现和培养了大批EMP教学专家。同时,东京医科大学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在EMP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向在职医学英语教师推荐爱丁堡大学的EMP暑期密集课程,为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和培训机会;积极同非医科院校英语系开设医学交流课程,培养更多的EMP教师后备人才;采取教学和临床相结合的模式,安排EMP教师和临床医生开展医院、学校双向交流,使双方在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实践看,近年来东京医科大学采取的一系列培养引进EMP人才的举措有效拓宽了师资渠道。目前,一、二年级的EMP教学工作除了由英语教学部和少数几位熟练掌握英语的医学专家承担外,主要由医学口笔译协会中的专业医学翻译人员承担;而三年级以上各学年的EMP课程则由英语教学部和国际医学交流中心共同承担。

二、东京医科大学EMP教学对我国医学院校的启示

1在设置课程上,要体现“差异性”、强调“针对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仍然是通用英语,即“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一统天下,EGP与EMP课程学时比例严重失调,EMP教学内容差异性和针对性差,与学生医学专业知识严重脱节,因此,亟须参照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成熟经验和做法,按照不同年级和英语实际水平分别确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建立针对性强、课时量足、实效性高、差异性明显的EMP课程体系。

2在教学方式上,重视“参与性”、遵循“规律性”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所以,除了安排必要的理论学习内容之外,还要注重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3在教材选用上,要坚持“丰富性”、确保“时效性”

不仅要选用和推广国内名牌医学院校相对成熟的EMP教材,还要积极引进英语国家有代表性的EMP教材,精选医学专业期刊中优秀的学术论文安排学生研读。还可以借鉴东京医科大学的做法,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系统编制EMP实用教材,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

4在考核评价上,要突出“实用性”、发挥“导向性”

一直以来,各高校把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过级率作为英语教学的主攻方向和评价学校、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EGP课程设置比重过高,EMP教学处于不断萎缩的尴尬境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实际沟通交际能力十分薄弱。因此,亟需借鉴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协会组织医学英语水平考试的做法,在我国医学院校中模拟开发医学英语水平考试,使其在医学院校逐步取代CET6,成为全面考核评价学生在医学领域应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手段。

5.在队伍建设上,要强化“专业性”、兼顾“多元性”

必须抓紧制定EMP教师培训长远规划,加大对现有EMP教师培养的力度,解决他们只懂语言、不懂专业的问题;积极组建EMP社团或协会,加强国际、国内EMP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发现和引进高素质EMP教学人才;积极聘请从事医学英语翻译工作的自由职业者从事兼职教学;在医学专业教师中选拔英语好、专业强的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EMP运用能力和水平,与现有英语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承担EMP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吕桂,梁平聆听来自邻国同行的声音——东京大学医学英语教学评析[J].中国外语,2009(5).

[2].

篇(8)

主管单位:中华护理学会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6493

国内刊号:14-1272/R

邮发代号:22-13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9)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重庆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253-3626

国内刊号:50-1046/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医科大学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2000年被中国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先后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全文收录。学报1976年4月创刊,初刊名为《重庆医学院学报》,季刊80页16开。 1986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季刊80页16开,1999年改为双月刊112页大16开,2007年改为月刊96页大16开,每月20日出版。中国标准刊号:ISSN 0253-3626,CN 50-1046/R,邮发代号78―132。

篇(10)

主管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安微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淮南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6-8422

国内刊号:34-1149/R

邮发代号:26-11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11)

一、引言

教师话语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和手段,而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语言不仅是组织教学的工具,更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何安平(2001)说,英语教学语言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程晓堂(2009)研究表明,在探讨教师课堂话语功能时,现有文献常以经典的IRF教师话语结构为理论框架。在提问-问答-评估(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Follow-up)结构中,教师向学生提问来检查知识或引导发言;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反馈并进行评估。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和重要步骤,提问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英语的教与学已经不局限于语音、语法、句法等语言知识,而更侧重于听说写等语言应用、交流综合能力。英语课堂应从“教师主导型”尽快地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独白者调整为引导者、对话者。这在应用语言、组织课堂、提高授课效果方面给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引导教学流程,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思考,通过交流协商,提高其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根据大量调查表明,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时间少,仍基本处于满堂灌的状况;提问的类型以展示型、封闭式问题居多,未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提问的对象有所偏袒,不能激发全体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提问后的等待时间(wait-time)偏短,甚至出现代学生回答现象;提问后的反馈不够及时、有效,挫伤学生日后发言的积极性等。

2.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大班英语教学提问的艰难性:现在的大学英语动辄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无法实现小班英语教学的理想模式;英语学科的特殊性: 英语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学生接受的是异国语言,接触的是异域文化,因此在语言输入、理解、表达和内容的接受性上受到更多的挑战,因而导致了学生怕犯错误、害羞畏难的心理;教师未能改变教学思路:重视语言形式,忽略提问内容,以不断的重述干扰学生思维,增加问题的额外难度;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提问,语言修辞往往无懈可击,而预设好的问题答案则阻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意义磋商,无法在课堂上实现真实的交流;教师事先对教材内容缺乏了解,为问而问,问题本身没有含金量,无法激起学生的回答兴趣;对学生不同性格、不同学习风格缺乏了解,缺乏对不同学生的提问策略;更有甚者,教师在课堂上以问代罚,试图通过提问达到整顿教学秩序的目的,长此以往,后果不堪想象。

三、最近发展区给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启迪

1.理论概述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至少学习者有两个可以确定的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能够独立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二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尚且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通过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 最近发展区则是“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或“幅度”。

他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才是促进发展的最佳教学。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从而引起心理机能间的矛盾,进而推动了学习者的发展。

该观点强调了教学在发展中具有主导性、决定性,揭示了教学的本质不在于“训练”、“强化”已经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促使、激发目前尚未存在的心理机能。

2.启迪

2.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提问意识。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人本质上是社会的,人的智能来源于社会和文化。学习与发展是具有合作性的社会活动,个体认知的发展是通过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实现的,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单纯的语言输入并不能促使语言习得的发生,只有在结合语言行为过程中的情境、行为等因素后,才能实现语言的习得。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意识到,在英语课堂中讲解字句、语法,只能解决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表层问题,并不能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英语的真实使用过程,而被动的接受语言的输入,只能让学生游离于课堂。因此,让教师走下高高在上的讲台,从“传授者”变为“促进者”、“帮助者”,让“教师主导的课堂”成为“教师主导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话题的“参与者”、课堂的“主导者”,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2.2 课前调查设计,掌控提问角度

维果茨基认为:“如果问题创设全在知识范围内,只是大脑皮层的简单探索,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提出的问题过高,大脑皮层模糊一片,就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兴趣点,引不起大脑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交错综合。只有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才能引起兴奋点。”

因此,教师课前要充分做好提问的调查、准备工作。在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的同时,也要掌握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差距,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引导学生向着潜在的、最高的水平发展。

了解问题的类型和不同的认知技能将有助于教师对问题设计的把握。布卢姆(Bloom,1956)(设计的系列思考技能,按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种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顺序进行排列,已被传承为经典。

同时,傅建明(2005)根据提问的目的,将问题分为:基础性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知识,如:When does he realize his mistake? 探究性提问,以解除疑惑和误解,如What does he mean by saying “…?”开拓性提问,对所学知识升华,进行联想和使用,如 Put yourself into his shoes, what would you do?

根据提问的方式,也可分为:是非式、选择式、比较式、查考式、直截式、迂回式、磋商式、故谬式、反问式、扩展式、假象式、推想式等等。

总而言之,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设问,使问题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可接受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具体水平,调整问题类型和难度,使其具有启发性、新奇性,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变最近发展区为现实发展区。

2.3尊重双方互动,把握等待艺术,

维果茨基强调儿童从与一位比自己知识更丰富的人互动过程中建构其智能。这种动态、二元的过程使双方通过意义的磋商,达到交流知识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只有在学习者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时,才进行方向性的“干预”,并给予适当地积极地反馈;一旦学习者表现成熟,则撤出“指导者”的角色转为“观察者”或“鼓动者”。

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要么即刻提问,要么越俎代庖,这种做法非但没有达到提问的目的,反纵容了学生思想上的惰性。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在提问之后的3-5秒钟或更久后方可重述或重复问题。提顿时间长短本身也为学生提供额外信息:停顿短,表明问题简单,需要学生快速反应、配合;停顿长,说明问题比较复杂,需要用心思考。

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参考文献

[1]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 余震球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Bloom, B.S.(ed.)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Vol.1: Cognitive Domain(《教育分类学》,《认知领域》), New York: McKay, 1956.

转引自《教学方法手册》 巴巴拉G戴维斯著 严慧仙译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