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软件工程师年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57-05
众所周知,管理人员和用户需要专业的开发人员,他们应具有可信的、专业化的能力,能够完成承诺的工作;同时开发人员也在寻求更愉快的、有开发经验回报而又满足专业要求的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最应该关注和培养社会需要的这类人才。
个体软件过程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是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MU/SEI)开发的关注于个体工程师的过程实施及改进框架。Watts S. Humphrey先生自80年代末开始研究如何指导个体工程师对工作进行改进,并在95年和97年先后针对高校教学出版了两本著作[1,2]。著作[1]具有很强的学术性,适合高校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使用。而[2]作为[1]的精简版,可供低年级学生或社会工程师学习使用。之后,为进一步在社会上推广PSP的应用,2005年他又针对软件工程师出版了著作[3],并带领其团队开发了完整的配套教学材料,目前已经在SEI网站上已经了V4.1的版本。同时SEI推出了PSP知识体(Body of Knowledge,BOK),将PSP的知识主体分为7个能力域,再将每个能力域的内容细分为概念和技能两个部分,使PSP的知识体系更加结构化,更利于学习。同时PSPBOK也作为软件工程师取得SEI官方PSP Developer资质认证的主要参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所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对个体软件过程的研究和推广[4],并组织翻译了多部PSP著作[2,3]。我们的团队多年来在研究PSP的基础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开设个体软件过程从课程,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得到很成功的反馈。同时为软件企业提供培训,以达到产学研最好的结合效果。在近十年的PSP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更加实用的教学和实验大纲、课件及练习,同时开发了配套工具。经过教学实验的结果分析,这个体系不但适合学校教学也适合对企业的软件工程师的培训,较好地达到产学研结合的目的和效果,培养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正如Watts S. Humphrey在2005年的PSP著作中讲到:在这几年中,成千上万的软件开发人员接受了PSP课程,成百上千的TSP团队已经在他们的项目中使用了PSP方法。这个结果已经远远超出我的预料[3]。
1个体软件过程PSP简介
个体软件过程是一个自我改进的框架,它提供了一个稳定、成熟的个体软件过程,并定义了过程中所用到的表格、标准和规程,帮助个体软件工程师控制、管理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指导工程师估算和计划自己的工作,满足承诺,处理不合理的承诺压力,同时PSP向工程师展示如何收集用于持续的改进工作的生产率、质量和可预测性的数据,改进个人过程[3]。
PSP通过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来引导学习者学习PSP的工程方法,如图1所示。学习者通过在每个步骤中编写一个或多个模块级别的程序,学习如何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使用这些结果来改进个人性能。其中,几个主要的PSP等级所关注的问题如下:
PSP0:建立一个度量的性能基线
PSP1:制订规模、资源和进度计划
PSP2:实践缺陷和效益(yield)管理
软件产品规模日益增大,使得产品的开发必须由团队完成。学会PSP后,必然要将PSP应用到实际开发的项目中。SEI开发了团队软件过程TSP(Team Software Process)用于支持在开发工程中使用PSP,并解决软件开发团队所面临的承诺、控制、质量和团队合作等问题。
2造就专业软件工程师的过程
2.1从个体软件过程到软件产品工程过程
软件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软件产品生产过程的影响。软件产品工程过程作为软件产品生产的核心过程,定义和集成了软件工程中的各项活动。因此,软件产品工程过程的性能将直接影响软件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个体软件工程师是软件产品工程过程中最重要、最不稳定的一环。只有参与过程的每个工程师都了解过程的执行并遵循过程进行工作,过程性能才能够得以保证。PSP是大型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缩影,通过PSP的学习,可以使工程师掌握好抽象、晦涩、不易实践的软件工程理念和方法,提高软件专业人员的责任感,为成为称职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习并实践个体软件过程是软件工程师了解、掌握和融入软件产品工程过程的一条捷径[5]。
2.2从编写简单小程序到开发大规模软件
PSP课程按由浅入深、程序规模从小到大,从基本度量到综合分析的策略渐进展开。虽然要完成的练习程序均为代码行数仅在几十到数百行的小程序,但是PSP所提供的一系列开发及管理方法,如规模估算、构件重用、进度跟踪、代码和设计评审及度量知识和应用等,都是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通过完成一些精心编排的小程序,在练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PSP的工程方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大型软件的开发时能自觉管理好自己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任务。PSP的真正目的是让使用复杂软件工程过程的大型软件开发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规划和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具有稳定和高效的个体过程性能,从而使得整个开发团队具有稳定、高效、受控和可预测的过程能力,最终有能力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大量的实际应用表明,PSP完全可以胜任实际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6,7,8],并具有很好的改进效果。也有研究表明,PSP可以和一些比较新的工程方法结合使用[9]。PSP诞生已经有十余年,在SEI的大力推动和不断更新下,越来越提高了适用性,并与CMMI中最佳实践相结合进行实施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2.3PSP所涉及到的工程方法和规范
PSP不仅告诉了个体工程师应该做什么,还详细说明了应该怎样做。所以,PSP中包含了大量的工程方法和规范,它们大多来自业界的最佳实践。这些方法在PSP知识体中都有详细的描述。表1列出了PSP中所涉及到的工程方法和规范以及引入的PSP等级。
3教学程序概述
Humphrey在文献[10]中提到,推广PSP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系统,SEI也在PSP的授课和培训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工作。我们结合多年PSP教学研究,参考SEI材料,为北航计算机学院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全套的教案。课程共9周,授课18课时,实验18课时,包括了课程要求、课程讲义和作业说明、评分标准及其他相关材料,并自主开发了教学辅助工具,结合企业应用针对性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跟踪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和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形成了一套精炼而完整的课程体系。
3.1教学策略
PSP教学内容包括授课环节和实践环节。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授课使学生对课程所涉及到的软件工程知识在应用方面有进一步的理解,而丰富和有效的课程实践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实践能力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同时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体会,更彻底地认识到以前不良的开发习惯,提高质量意识。
课程教案分两部分:开发过程策划和质量管理。第一部分侧重于讲授个体过程规划,使学生学习软件的估算与度量方法,还讲授如何将统计学方法用于计划管理和预测,从而使学生提高了解自己、计划自己和管理自己的能力。第二部分是缺陷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讲授如何识别和管理缺陷,通过设计评审策略和方法以及代码评审的讲授,给出软件质量方法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指导,学生通过评审自己的设计和程序,发现缺陷,提高个人质量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产生无缺陷软件的能力。与之相配套的8次练习也具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及重用关系,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如何通过历史数据和重用来更准确地规划自己的工作和提高产品质量。8次练习之间的层次鲜明,其重用关系如图2所示。
与练习相配合,给学生补充一些轻松的小游戏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掌握PSP中的工程方法。如填字游戏,用于讲解PROBE估算方法;代码评审游戏,用于提高学生的代码评审技能以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情景测验,选自NASAC的一份月球生存测试,用于辅助学生体验小组评审的方式和效果。通过课堂游戏和练习,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并巩固了教学效果。
3.2教学的国际化
PSP开发者认证是SEI推出的目前唯一针对个体软件工程师的资质认证,自05年至今已有数千名工程师获得该认证。我们的教学紧密联系认证的指导材料:PSP知识体,对相关知识点加以重点讲解,并鼓励学生参加认证考试,获取PSP开发者资质,推动国内软件开发者同国际接轨。
3.3教学辅助工具
在PSP教学中,学生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诸多数据采集任务,加上难于随时指导,会导致无法方便地得到所采集到的数据的直观反馈[11,12]。由于缺少自动化工具的支持,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而使PSP课程失败。
针对PSP的教学及应用,我们自主开发了PSP辅助工具PSP CASE Tool(PSPCT),对PSP 0~PSP 2的过程元素提供全面支持,如图3和图4所示。PSPCT能够帮助使用者管理自己的项目,采集过程中的时间、缺陷、规模数据,辅助规模估算和项目计划,并提供分析支持、过程支持等高级功能。PSPCT大量减少了学生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工作量,及时课后分析授课情况,分析学习效果,有效辅助了教学工作的进行。支持学生自己分析所采集的数据发现和改进个体过程中的问题,有效地预防问题再次发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同现有其他工具[11,13],PSPCT具有更强的教学指导作用,更具有开放性,对环境和使用者的要求更低,并且具有投入商业化应用的潜力。
4教学效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教学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纠正理论及实践上的错误,及时对自己过程进行改进,同时也使得授课人员能够了解学生们的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并在课程结束后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加以改进。图5为近两年教学所采集到的学生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的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和估算准确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表2显示了学员在各方面的提高情况。可以看出,经过PSP培训后,学生的改进是显而易见的。
5结论
大量的数据证明,对大学高年级学生和企业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进行PSP训练,是塑造合格的、专业化的软件工程师的有效途径,也为建造高效的软件开发团队培养人才,从而满足软件企业的人才需要和业务目标的需要,达到缩短软件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和改善软件产品质量的目的。这将对于提高软件产业化、加速与国际接轨、建造名牌产品具有重大意义。
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过程,争取组织学生集中完成实践环节以给予即时的指导和反馈,并把重点放到如何将PSP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研究如何以TSP为切入点,把PSP和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给予学生更加实际的工程指导,使PSP教学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Training qualified individual software engineer using PSP
ChaoYing Wu, Chao Che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PSP principle and methods, and illuminates how to teach students from personal process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and how to get a foundation of large-scale software development by practicing module-sized programs in detail. Then it analyzes the student data collected during our teaching activity.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PSP method is of benefit for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s, and is capable of improving student’s personal process. At last, this article gives a summary to results and findings,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works.
Key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 Software Process,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Team Software Process, Process Performance
参考文献
[1] Humphrey W. S. A Discipline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M]. Addison Wesley, 1995.
[2] 吴超英等译著. 个体软件过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3] 吴超英等译著. PSP:软件工程师的自我改进过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4] 车向东等. 个体软件过程实验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8, 8(24): 426-429.
[5] 程超等. 个体软件过程实验及分析[J]. 计算机科学, 2007, 34 (9A):119-123.
[6] Morisio M. Applying the PSP in Industry[J]. Software, IEEE Vol. 17, Issue 6, 2000 P.90 C 95.
[7] Kamatar J, Hayes W. An experience report on 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J]. Software, IEEE Vol. 17, Issue 6, 2000, P.85 C 89.
[8] Stark J. A, Crocker R. Trends in software process the PSP and agile methods[J]. Software, IEEE Vol. 20, Issue 3, 2003 P.89 C 91.
[9] Babar A. Adapting 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PSP) to Formal Methods[J].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Australia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05.
[10] Humphrey, W. S. 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tus and Trends[J]. Software, IEEE Vol. 17, Issue 6, 2000, P.71 C 7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截至2008年底,中国软件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并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势头。当一个产业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的环境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人才资源,就不会有产业的繁荣。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资源,但困扰中国软件自主创新的主要就是人才瓶颈的问题。由于人才总量缺乏,中国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极大,中小企业新招来的员工工作一年后,就可能会被一些大公司挖走,这也成为中小企业难以做大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许多软件企业的投资要围绕着人才来建立,因为获得足够的合格的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困难的事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多数企业都要求新招聘的员工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说明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对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国际化的新要求。跨国公司进入我国需要大量具备国际化特点的本土人才,我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同样也需要很多国际化的人才,国内人才市场已经成为国际人才市场的一部分。因此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国际化的标准。
我国也有许多产业界和教育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工程教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们从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综合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表明,现代工程呈现出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复杂性等特征,这就要求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环境、管理等知识,以及与之相应的素养与技能。
本文结合浙江科技学院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层面的改革探索对此进入研究。
2浙江科技学院中外合作项目介绍
浙江科技学院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试点院校。1990年,中德两国政府正式换文,开始两国政府级合作建设我校的项目。参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引进两个实践学期,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并逐步完善了高等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引入了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方式;开展模块式教学, 为开设共同的国际化专业奠定基础。引进实践型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应用型、适应地方需求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建立。
2003年12月,浙江科技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5年来,我校与南昆士兰大学就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3能力导向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作为主要的二级学院信息学院认真研究总结了与德国FH和澳大利亚合作办学的经验,认识到如今的工程师除了要牢牢掌握专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必须具备对本专业、本行业乃至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系统性的理解能力,然而在我们传统的专业培养理念中,并没有明确地、完整地涵盖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我们探索新的培养理念、培养模式时,要把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同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大工程观念一同考虑,让他们有机地体现在整个培养计划中。因此我们以能力为导向,提出了“优化基础,强化能力”的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并全面修订的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由于不同的专业内涵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描述。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方向,学院首先对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下列要求(如表1所示):
以上的一些能力,在我们教学体系中常常被忽视,比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而这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当用户把系统交给软件工程师后,就相当于把职业生命的一部分交出来了。除了用户的工作可能严重依赖于软件系统外,用户许多重要的商业秘密和保密信息也依赖于系统。又比如人文素质,由于软件系统往往会涉及到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冲突,因此软件工程师必须了解并理解用户这方面的要求。另外,交流沟通能力在工作中也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软件工程师需要不断地与各类用户、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向他们陈述项目的情况。对软件工程师而言,终身学习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软件产业相关的原理、技术、方法和工具等更新速度非常快。
在研究分析软件工程师所需能力的基础上,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参考澳大利亚办学模式,对人才方案进行了改革。从软件工程的系统性、整合性出发,优化基础课程、发展人文课程和跨学科相关课程。如增加《论语》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增加了“信息科学技术导论”等具有导引性的基础课程。为了使学生能获得更适合个人背景和兴趣的知识,在培养计划中不断引入多种选择,开设了多门选修课,选修课程的比例从15%提高到了30%,拓宽了专业课的知识面,而且尽可能拓宽课程基础内容, 以使学生形成灵活的思想和宽广的知识背景。
4能力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4.1按课程群分组制定大纲,进行模块化教学
在教学大纲的编写方面,结合学科发展和学科自身的内在规律,改变以往各课程独立制定大纲的方式,代之以按课程群分组制定大纲,从而使得教学内容的总体布局、课程之间的衔接科学合理,同时避免出现知识盲点和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辅导课和实践课三个模块进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块之间衔接紧密。课堂教学模块主要介绍一个教学单元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难点的讲解,类似我们的课堂教学;辅导课模块主要是针对上一次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基于问题的交互式方式为主,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实践课模块就是实验课,根据实验任务书进行安排。
4.2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并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到实际案例中
参考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方式设置的,主要是以课程内案例分析设计为手段,每门核心课程每个知识点均有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分析,同时有二次案例设计大作业。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比如“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围绕着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的主线,把11章内容分为系统规划、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维护5大块,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美国某大学的Mountain Library System)贯穿始终,相应知识点配有其他案例作补充,围绕着课程主线,把知识点逐步渗透,实际的案例讨论和应用将理论与实际完全结合起来,既有逻辑性,也有趣味性。
“市场导论”课程让学生作为市场调查员来分析相应的调查内容,最终完成调查报告;“信息安全原理”要求学生以企业安全顾问的角色对企业的运行过程及网络架构进行诊断,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整改措施,并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全英语答辩;“高级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让学生站在系统分析员和设计员的角度对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分析和设计,在分析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最终完成分析报告和设计报告。
4.3将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各类竞赛相结合
借鉴澳方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相结合的经验“系统规划与管理”课程完全是按照国际信息技术服务ISO/IEC20000的标准开设的,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取得ITIL Foundations Certification证书。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学完这两门课程后,取得“软件测试工程师”和“项目管理师”的职业证书。
为提高优秀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设置了各类专业大赛、技术创业计划等,鼓励优秀的学生参与探索创新或创办公司。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高了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
4.4构建从基础到应用一体化的课程知识体系
引进的澳方课程“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涵盖了国内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配置和管理”等多门课程,从偏重于基础理论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介绍,再扩展到比较实用的组网技术和网络配置、管理能力的培养,一应俱全,一脉相承。将理论和实践直接结合,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得到了保证。根据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模式,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上,优化、裁减了专业基础课程,淘汰或合并了6 门过分强调底层基础理论的专业基础课,加入了更多的实用新型技术的课程,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4.5加强以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
强调实践性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实践实验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总学时的比例从15%提高到了35%。实验实践教学主要有三个层面。
(1) 为了强化本专业的主要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而设立的实际工作项目。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参考德国FH的方式设置的,主要有三个环节,①是在第二学年设置了两周的到企业单位进行的认知实习,以介绍本专业核心内容及调动学生兴趣为目的;②是在第四学年上半年设置的12周的企业实习,以实际参加企业的工作,目的是大幅度地提升学生协同工作能力、工程―社会系统适应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是第四学年下半年设置的毕业设计,以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工程的思维独立地完成系统设计开发为目的。
(2) 为加强一组相关核心课程知识与能力综合要求而设置的项目。
以项目为载体,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训练、扎实的课程学习和广泛的探索兴趣结合起来,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工程思维以及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计划从大一到大四各个学年中,分别设置了程序项目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集成程序开发设计,软件工程综合项目设计等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均单独设置单独考核。学生的学习也从个人工作,演变成小组工作,团队工作,教学方式也从应用训练,演变为项目设计,综合项目开发等。
4.6能力导向的教学评估系统改革
通过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了南昆士兰大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和对学生课程学习的阶段性考核,是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程形成性考核一般包括记分作业考核、专门设计的课程大作业、实验以及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监控等。每门课程教学内容考核的具体要求在该课程教学大纲中应作出明确规定。
(1) 记分作业考核根据学生完成记分作业的质量,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一门课程的记分作业一般应为3~5次。
(2) 专门设计的大作业考核是指根据课程需要为形成性考核而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专门设计的大作业侧重于对学生应用、分析、综合、实践能力的测试,由任课老师自行拟定。一门课程的大作业一般为2~3次。
(3) 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考核监控是指对学生平时整个课程学习过程真实情况的考核。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课堂笔记、课堂讨论等学习过程情况的量化记录检查进行的考核。
(4) 将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和平时成绩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效的监控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时空分离的状况,改革教学过程管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形成性考核体系有利于科学地考核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
5结束语
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指导思想:(1)先进性:结合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我校的办学实际,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先进性。(2)主体性: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办学指导思想,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探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新途径。
通过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软件工程方向的这些主要改革内容从2004级70名同学开始实施,与实施前相比,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及职业素养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积极研究、探索,为我国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杏鹏,马旭东,孟正大,等. 注意整体优化突出能力培养[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75-76.
[2] 谢笑珍. “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
引言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近千所,占高校总数的90%以上,中国已经成为工程人才的培养大国,但却不是培养强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对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1]。基于此,2010年6月23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一个重大项目,目标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工程技术人才[2]。该目标与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型、工程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我们本着大学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卓越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一、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改革
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为“3+1”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和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训。前三年在校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每个短学期的企业实训,从而打造阶梯式的培养模式。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去掉陈旧的知识,及时挖掘新知识、新技术,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拥有合理的知识体系;改进知识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学生在工作后才能根据社会经济的需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从而适应新形势,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不再仅以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加以定论,而是对某门课程学习的全程进行记录跟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全面的考核,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通过课外创新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前三年在校学习的每个学年,都设计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的环节,保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企业的文化、接受企业的熏陶、遵守企业的纪律、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把不同阶段的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为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训打下基础。
大学的最后一年实现完全企业环境下的实训,在此期间完成毕业设计。通过前三年阶梯式的不间断的企业实训,到大四时,学生基本具有了在企业独立顶岗工作的能力。这一年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实训的岗位情况,经过学校和实训企业的联合指导,按照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完成毕业设计环节。
毕业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完成了前三年的基本学习任务后,在最后一个暑假前,就让学生选择好实训的企业。在进入实训企业之前,学生首先要选择由学院提供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带着这个任务进入自己选择的实训企业。在参与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后,允许根据具体的工作以及企业的导师方向来提出新的毕业设计题目。经过学院的学术委员会研究,认为题目能够满足本科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后,正式更改题目,并且备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充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也保证了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毕业设计质量。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创新能力培养是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创新的基础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尤其加强了实践部分的比重,建立从大一到大四全过程、递进式、可操作性强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从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模拟企业项目的开发、假期企业实训、集中的企业实训、综合的毕业设计,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1.讲练一体式教学
增加课内实验部分的比重,同时所有程序设计课程实现讲练一体式教学,使学生边做边学,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成效。
2.进行短期的企业环境体验
在大学一年级的短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能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此期间,安排3周的短期企业实训。学生进入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的企业,跟企业员工一样按时上班、下班、并做一些在这个阶段能做的具体工作,例如数据录入工作,体验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体会企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从而去掉自身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培养踏实认真的行事作风。
3.阶梯式课程设计
一、财政局项目,本人独立负责开发会计处的三个子系统:
1、厦门市会计人员信用查询系统。
2、厦门市记账机构信用查询系统。
3、厦门市会计人员网上报备系统。
以上三个子系统上线后,方便了社会各界查验会计人员的真实信息、方便了查询合法的记账机构信息,以及方便了各单位对会计人员的报备。
二、餐饮行业项目,在团队开发项目中直接参与了豪享来餐饮有限公司总部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项目,主要负责的系统有:
1、房屋租赁合同管理系统。
2、短信收发管理系统。
3、会员管理系统。
4、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模块。
系统应用后,豪享来在管理全国各门店房屋租赁合同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且及时有效提供了相应预警信息;短信收发系统方便了总部及时传递各项信息;会员系统更好的管理全国各门店的会员信息;人事系统在管理中减少工作量等。
三、金融行业项目,我参与了中国银行厦门分行,企业转账管理系统中的部分模块开发。本系统方便了企业快速实现大量和复杂的转账工作。
1 引言
面对全球软件外包方兴未艾的趋势,中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和机遇。一方面是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方兴未艾,依然充满机遇,一方面却是巨大的威胁已然来临,前途荆棘密布。尽管从政策支持、硬件环境建设到软环境培养几方面,已涌现出一批的软件园、软件出口基地,政府、企业、高校业已尽了最大努力,但是中国方兴未艾的软件行业,面临的是“绿色工业”的“能源危机”。
妨碍刚刚起步的中国软件产业加速发展的症结,是国内软件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表面看来,我国软件人才增长速度还要高于产业发展速度。2006年,我国软件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另有约40万软件人员从事软件与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等相关工作,同时每年还在以5~7万人的速度培养新的人才。从数量上说与软件产业的需求基本吻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这一庞大的软件队伍却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需求。
软件外包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规模和人才是两个关键问题,但是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相互左右,归根到底还要归结到人才问题上。软件外包企业需要大批的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工程师;需要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1]。
缺乏软件外包人才表明了软件外包市场需求旺盛,也反映了高校和社会的计算机教育与培训不能适合软件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问题上,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呢?这仍然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从软件外包人才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市场的人才需求特点及目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进行探讨,深入介绍了国内外几种不同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特点,分析和总结不同方式的优势与弊端。
2 软件外包人才需求特点
2.1 软件外包人才的结构需求
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发展的是软件业。软件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比一般人们的理解更要专业,尤其与我们现有的软件教育模式是不相匹配的。现有软件教育模式所培养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纺锤型”。而如同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一样,软件工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这支队伍要有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好像是“金字塔”型:塔尖5%的人才是架构师,中、高层的35%是管理项目、技术和产品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项目经理、CTO或者技术总监等,底层的60%应该是软件编码人员,我们称其为程序员。
从外包人才的结构层次看,国内外包市场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不仅缺少掌握了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因此说目前国内三个层次的人才供应都有问题。
2.2 软件外包人才能力需求
由于外包服务领域的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软件外包服务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对外包人才的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有行业自身的特征。从对人才的要求分析,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综合来看,语言沟通能力、行业技能和经验、项目管理和协作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是从事软件外包行业人才的必备能力。
3 国内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2006年中国软件外包产业人才预计将增加近2.5万人,人才压力巨大。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已经成为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招聘的普遍难题。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2]。从目前的培训渠道看,国内软件外包企业人才来源主要包括有:产业已有人才流动、大学毕业生、引进国际人才、企业自己培养、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等等。
3.1各类软件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历教育
目前,高等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体,拥有社会教育机构所不可比拟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软件基础知识和英文读写能力。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学校缺乏获知的渠道,加之高校教材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软件外包技术发展速度,因此学院还无法培养出合适的软件外包直通人才。这些毕业生他们缺乏的是外包项目的工作经验,缺乏大型项目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的锻炼。因此,他们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
3.2 各种自发的社会办学的培训和认证机构
社会办学和认证机构通常以取得技能证书或就业为目的,注重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不少机构由于缺乏良好的师资、而且过分重视培训的盈利目的,学员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考核评定,使得学员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3 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定制和联合培养
由于有了软件外包的参与,这种培训模式更有针对性,与外包项目的实际结合得更紧,而且培训后的学员需要经过外包企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入企业,所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往往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企业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不足,使得课程内容、进度和学习要求与实际要求脱节。
3.4 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养
由于社会上招聘不到合适的外包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期望,很多软件企业加强员工的内部培训。最大的好处是参与培训的员工熟悉企业的外包工作方式,在具有丰富外包项目经验的培训人员的授课下,通过参与实际的外包项目,获得最直接的项目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交流方式。但是,企业内部培训成本过高,培训后的员工离职带来的培训损失,成为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训的制约因素。
4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各种培训渠道都各有利弊,那么面对巨大的外包人才缺口,是否存在破解软件外包人才匮乏的“银弹”?经过对各种外包人才培养方式优劣的综合比较和分析,由软件外包企业全面参与的专业培训方式或许是解困良药。业界人士称之为“企业实训模式”。“企业实训模式”不是空头设想,实际上,IBM、惠普等大型软件公司已经在我国实行了这种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著名软件外包企业东软也已经对此模式进行考证和试用推广,并历经五年的锤炼总结,于2007年正式推出东软自主品牌的软件工程师认证实训体系,并正在国内积极推广这种软件外包人才的最佳培训模式。
4.1 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通过对东软的了解,我们发现近年来东软在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上始终能做到快速增长。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对日软件外包基础人才(即程序员)培养方面的三个来源,其一为与高校的定制培养模式,其二为通过东软的培训中心进行的认证体系课程及实训项目培养,其三为社会招聘后部门内部培养。而这三种来源在培养模式和所采取的课程及讲授方法上都采用了“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的独树一帜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方式。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正是东软能在短期内获得软件外包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的关键因素。
4.2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成功经验
欧美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随着东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业务的具体要求,英语已经成为员工应该掌握的必要的工具,员工的整体英语能力也成为公司在国际化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除了沿用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采用的“企业全真案例实训教学”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模式之外,为了切实有效帮助员工采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尽快提高英语能力,大连东软教育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东软其他部门整合资源共同推出了针对不同学习需求的“混合式语言学习(Blending Learning)”培养模式。
该培养模式特点为“线上线下互动,面授在线结合,自主强化配合”。此种“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充分考虑东软员工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既考虑地域、时间的差异,也考虑个体培训需求和原有基础的差异。对于在职的员工,培训的最大问题就是很难长时间在统一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中的面对面培训,因此可以采用以E-learning学习为主,面授学习和电话外语辅导进行辅助的“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主要针对在线学习平时积累和反映出来的问题,汇总后进行一些学习方法及关键问题的讲解,集中时间短,针对性强,充分与在线培训优势互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是一套基于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解决方案,即集成“水平测试—能力细化分析—学习建议方案—在线学习提升+面授语言培训+电话外语辅导—水平再测试”的个性化测评、学习方案。该学习方案将针对员工的具体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方式进行,至少历时三个月,以英语学习为主,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语种,比如日语的学习。该培训模式已在东软内部从事欧美软件外包的项目组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论
“全真企业案例实训教学+混合式语言学习培养”模式将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系统化,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反向制导推出需要考核的内容,并将其细化分解成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及课程,然后采用项目全真案例实训教学配合混合式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必备的知识传授给参训学员,当其通过标准化的在线水平考试系统考核合格后即可输出到企业工作,这种培养模式经过东软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应准确把握“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一、“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
概括说来,“卓越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校企联合,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三是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由此“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应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对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践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确保“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2.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应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4.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参与的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措施
1.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早在建院之初,学院就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总结传统IT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学院提出“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和“三种精神”。 “六种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种精神”是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学校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制度,通过院企座谈、走访企业、函发需求征询单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等原则,科学制订了符合现代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学院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引进了软件工程SSD系列10门课程,该系列课程采用了国际开发案例,突破了原有的软件教学模式,注重软件开发实践。学院将SSD系列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此外,学校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611”教学模式,即本科生在校四年中,有6个学期安排课程教学,1个学期开展技术实训,1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洽谈会和毕业设计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开发能力与经验。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学校除了建立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网上评价系统和书面评价卡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外,还独创并实施了企业需求征集制度、实习基地遴选与评价制度、毕业生质量评价制度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卡制度等,为实用性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实践教学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包括课程实验、程序实践、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实际检测,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实验在满足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设置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实验题目,着力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程序实践是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制订了“层次化、阶梯式、重能力”的程序实践方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BDP”程序实践三阶段训练模式,其中B代表系统编程基础训练阶段(BTS),D代表系统开发技术训练阶段(DTS),P代表项目开发训练阶段(PTS),以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训是对企业真实项目的模拟开发。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模拟开发训练,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对“8个全真”(全真的企业机构、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项目案例、全真的开发过程、全真的团队关系、全真的工作压力 、全真的管理制度、全真的绩效奖惩)的体验和对“6个步骤”(项目熟悉和环境准备、项目分析设计与文档编写、项目代码编写、项目测试、项目交付、项目总结)的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六种能力”。
企业实习是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实战演练。为此我们对原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实习双选、前期培训、过程管理、规范答辩、实习基地评价等环节,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4.“技术+双外语”,提升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和“双语学”,充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用英文讲解、用英文命题、用英文回答学生问题的“三英”规范;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用英作业、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答卷的“三英”要求,在“双语教”和“双语学”的良好氛围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目前,我院有超过70%的专业课使用外文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每年有近10%的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
应特别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应以正常的英语课教学为基础。“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水平越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越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积极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要确保正常“英语教学”不断线,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了IT职业英语,TOEFL、GRE辅导课程等,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在强化“英语教学”和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我们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了既懂英语、又懂日语或韩语的“双外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每届学生中除30人左右学习韩语外,其余学生都学习日语。通过四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日语三级水平,还有部分学生能达到日语二级水平。
“技术+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学院已经成为培养面向日本、韩国软件企业和外包企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教育基地。
关键词: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山东省作为我国IT业发展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IT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据山东省信息产业厅统计,2008年1至9月份,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为2029家;按企业全球经营数字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5亿元。按在地原则和规模以上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5.77亿元,增长29.49%;实现利润156.69亿元,增长31.76%;实现利税242.24亿元,增长30.57%。各项指标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
IT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是有一大批从事IT技术创新的人才,特别是要有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题组走遍齐鲁大地,走访了济南、滨州、淄博、烟台、潍坊、青岛、威海等10个地级市的100余家企事业单位、人才服务机构、劳动力市场,并查阅教育厅、人事厅、劳动厅等机构的官方数据,参考了有关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围绕“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求分析”的主题,形成以下研究分析报告,借此为院校和产业界搭建一个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的平台。
1近三年的IT高职/专科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
1.1山东省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总体分析
从2005届到2008届四年毕业生的增长趋势来看(表1),高职/专科层次生源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短短三年时间翻了一倍多,通过查阅2006、2007、2008年度IT类专业的招生数据,得知在以后的几年内IT类毕业生都会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幅度。
1.2山东省IT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总体分析
1.3按专业分析山东省高职/专科生源分布情况
所谓热门专业,就是较多大学生愿意就读的专业。而该专业能够成为热门专业,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通过该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可能比其他专业更乐观。所以,热门专业往往是和热门职业挂钩的。IT类专业一直是前几年的热门专业。但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年度的增加,一些IT类专业人数的排名有下滑趋势,在2006、2007年排在前20名的IT类专业有5个,到了2008年进入前20名的IT类专业有只有2个,这说明IT类专业开始降温,各院校对IT类专业招生开始理性调整。
历年本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排名前20位的专业如表3所示,这些专业大部分的毕业生人数超过2000人。对于这部分专业,社会认可度普遍较高,学校的招生数量比较多,同时报考人数也比较多;另一方面,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这类专业的就业竞争也比较激烈。
2山东省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分析
据山东省人才服务中心的山东人才网数据,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在整个2007年,月月居十大热门行业榜首,招聘始终维持在20%左右的市场份额。即使是在年中网上人才市场休整阶段的6月份,IT行业似乎也不受影响,所占比例仍然达到18.2%,职位8814个。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全年提供有效职位数达到66312个。山东人才网的网上职位需求显示,2007年软件行业招聘比例比去年上升9.7%;计算机硬件、网络行业招聘比例上升4.6%。从IT工程师等职位的求职者构成和职位要求来看,高职/专科毕业生所占比例为26%,面临了更加激烈的角逐。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在2008年的需求将还会继续增加。
2007年行业热招情况如图2所示。
2007年山东人才网热招10类职位如下:销售、生产/营运/工程、人事/行政/后勤、计算机/互联网/通讯、财务/审计/统计/金融、市场/公关/广告、服务、物流/贸易、文字/艺术、教师,其中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排在第四位。
在行业领域,如果拥有过硬的技术,肯定是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当然,其薪酬水平自然也高人一等,如IT、机械制造、电子行业均是如此。计算机行业需求量最多的人才包括技术总监、技术主管、研发项目经理、具有技术背景的高级销售经理、高级市场人员等。网络人才需求构成也发生变化,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人才需求较大,网络(网站)经营、设计策划、电子商务、网页制作、广告策划、文字编辑、咨询顾问、情报分析等多元化的人才组合需求走火人才市场,成为人才择业的新热点。
2007年热招职位如图3所示。
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省人事厅开展了全省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定期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人才供求状况。
第三季度,全省17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省级专业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368场,共有27072家单位入场纳贤,提供岗位263946个,涉及16大类96个专业;登记求职894478人,涉及16大类72个专业。从职位供求比情况看,计算机类专业供求比为1∶1.3,供求基本平衡。
2008年第四季度,全省17市人才服务中心和省级专业人才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497场,共有26310家单位入场纳贤,提供岗位285258个,涉及17大类95个专业;登记求职879350人,涉及17大类79个专业。从岗位需求情况来看,信息与电子类(1∶11.78)、计算机与应用类(1∶6.96)等竞争较为激烈。
2006年、2007年、2008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需求排名前20位的专业参见表4(注:按专业名称排序)。
3山东高职/专科IT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3.1高职/专科就业率情况
根据山东省人事厅2006、2007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9月、2007年12月,高职/专科就业率为69.10%、78.5%,IT类专业的就业率为68.76%、77.5%。IT类专业的就业率与整体高职/专科就业率基本持平,IT类专业规模以上的签约情况处于中上游水平,既不是最好的十个专业,也不是十个最差的专业。签约受影响的一个因素是有约10%左右的IT类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就业,但这些城市都不与高职/专科生签约。
3.2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析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高职/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高职/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对山东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和《高校毕业生山东省内就业调查》的数进行据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接收本高职/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3.53%和93.24%;2007年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9.98%和94.67%;2008年截止到5月中旬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96.21%和95.80%。
3.3热门行业与需求专业分析
从2006至2008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较多的行业,高职/专科学历在2006、2007、2008年度比例分别占至6.16%、4.56%和3.96%。各行业接收高职/专科毕业生情况所占比例见表5。
该行业接收的毕业生涉及的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等。
4山东省企业对IT人才需求因素的认识
据走访结果显示,各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因素有以下几点共识:
(1) 扎实的专业知识
IT行业主涉及的行业领域很广,例如很多IT企业从事石油、电信、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的产品开发。但是无论在哪一行业,一名要想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持久竞争力的研发人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第一个前提条件。
(2) 良好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积极主动
IT行业革新迅速,该企业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关注新事物,开阔眼界。积极主动的人,定会不断自我更新,否则要面临工作上的危机。
(3)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企业希望招聘到的程序员个人能力不一定很强,但需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现在上百人的软件开发团队随处可见,所以,团队协作是员工必备的素质。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项目团队中所有成员应该及时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团队中出现意见分歧时,分歧双方的基本态度应该是说服对方而非强制对方,裁决两种不同意见的唯一标准是看哪一种意见更有利于推动项目的正常进行。
(4) 较好的英语水平,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最丰富的程序开发资源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而大部分的技术最先出现的时候都是英文版本的,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以后才有中文版本的书出来,因此要想跟上其发展步伐,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软件工程师,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提升自身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极有帮助。
(5) 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IT行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不断创新的行业,IT人才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在这个激烈竞争的行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工作积极上进,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与压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能够在逆境中开拓进取。
(6) 个人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对研发有浓厚的兴趣、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坚韧性、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个人的生活习惯、谈吐以及修养等。
想要成为一名好的IT工作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且学习能力强,善于思考,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勇于实践、探索和学习,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此外,还需要敬业、务实、勤奋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上的这些因素均对企业用人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等因素对企业用人也有一定的增值作用。在一个项目开发的团队中,每个人都要互相信任。总之如今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5未来三年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
近年来,山东省软件外包特别是对日软件外包发展势头强劲,而所谓软件外包是指发达国家为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将软件开发过程中工作量大,技术含量较低的部分如代码编写、测试与维护等外包到发展中国家,这更加大了软件开发中低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专业的反病毒工程师还是国内IT人才架构中的一个空白。随着信息安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电脑病毒危害的频频发生,从反病毒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到日常使用,都需要具备一定安全技能的技术人员来实施。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将成为全省IT人才需求的一个新热点。
目前山东省动漫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大量人才,山东省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量约为2000人左右,未来2至3年将达到1万人,紧缺人才可分为以下六类: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从企业规模及性质来看,以小型的民营企业居多。动漫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制作环节上,动画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缺口非常大,即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的人才十分紧缺。
未来三年山东省软件外包开发人才、动漫制作人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营销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有较大需求,从高职/专科专业需求看,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人才需求有较快增长。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专业需求量较大。
综上所述,在IT产业发展迅猛的宏观背景下,IT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人才供需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长期以来,传统学科体系下IT人才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输,忽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非所用、用非所学”确是学院传统教育的通病,学生往往是理论和知识有余,而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均不足,出校后他们不能马上适应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而目前我国迅速崛起的高职教育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高职教育采用的是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符合IT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其定位就是培养各行各业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无论从近年来高职毕业生生源分析还是通过对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调研分析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解决IT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21世纪山东省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 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调查分析报告[R]. 200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3-0054-03
1引言
虽然学生工作室模型在培养软件工程师方面非常成功[1-3],但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4]:
(1) 由于工作室总数量和每个工作室容量的限制,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加入到工作室中,这使得绝大多数同学无法获得参与实践的机会。
(2) 由于独立完成整个计划的信誉相对来说比较低,学生们从外面的公司中得不到足够的真实项目,因此有些时候工作室导师甚至学院管理层必须出来发挥协调作用。
(3) 工作室在诸如商务谈判、财务管理及合同法等一些问题上往往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工作室并不是真正的公司,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许多时候都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尤其是在付款这一阶段。因此对于大学学生来说,从校外公司手中承担真正项目的商业风险的确有些偏高。
(4) 自成立之后,无论运转状况是好还是坏,工作室都能够维持其存在。这使他们缺乏由于自己的糟糕管理而导致公司破产的危机感。
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并使得工作室模型对培养软件工程师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软件工程教育的生存游戏模型。
2生存游戏模型
2.1模型介绍
到目前为止,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由学生组织的工作室仍然运行良好[4],它们自主控制,学院管理层和导师不必为其花费很多时间。在工作室模型中:
(1) 每个工作室都被指派一个有着丰富信息产业经验的软件学院讲师作为导师。各个工作室运作完全由自己决定,除非他们需要得到导师的指导或软件学院的政策支持。
(2) 软件学院为他们提供专用的工作场地、网络连接甚至必要的资金支持。
(3) 导师和学院有责任为工作室寻找商机。
新的生存游戏模型建立在学生工作室模型的基础之上。这个模型由五种角色组成,它们是虚拟公司、门户公司(一个真实的公司)、指导教师、软件学院和校外的真实公司。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1) 学院的角色 软件学院的管理层应该制定一个支持政策,作为实施整个生存游戏模型的坚实的政策基础。
(2) 门户公司的角色 应该建立一个真正的公司,充当所有虚拟公司对外门户的角色。虚拟公司和外界真实公司之间便可以通过门户公司进行商务往来。这个真实公司的成员由老师及全职工作人员组成。软件学院是最大的股东,它提供办公室、资金、电脑、互联网接入等支持。门户公司可以拥有自己的产品,但它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工作室或虚拟公司无法有效解决的诸如财务、合同等方面的问题。
(3) 虚拟公司的角色 在大学一年级结束后,所有学生都被要求加入到虚拟公司中,这些虚拟公司作为门户公司的子公司。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去加入任何一个公司,当然以那个公司愿意接受他(或她)为前提。每个虚拟公司的规模没有限制,这完全取决于该虚拟公司管理层的战略决策。在学院和门户公司的保护下,这些虚拟公司可以作为门户公司领导的战略联盟中的成员而逐渐成长起来。
(4) 导师的角色 学院指派导师帮助虚拟公司解决遇到的问题。不同时期导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当一个虚拟公司遇到技术难题时,导师就会成为他们的顾问;当虚拟公司的成员进行某项目的需求获取时,导师就会扮演他们的客户角色;当虚拟公司的成员在与门户公司或外界公司沟通存在问题时,导师就会充当联系协调人;当虚拟公司在管理一个项目时,导师就会充当项目经理的角色。
在这个生存游戏设想中(见图1),门户公司尽最大努力从外界获得足够的项目以便为虚拟公司提供充足的实践题目来源。门户公司能把一个大的项目分成许多小的模块,以便一些虚拟公司可以经过相互协作来完成。如果无须学院及导师的管理,又能够自己获得并独立完成项目,这些虚拟公司就可以独立进行项目管理。
2.2虚拟货币和真实货币的使用
一个成功的公司应该有一个健全的财务系统,虚拟公司也应如此。为了对每个虚拟公司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就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系统。这项任务应该由门户公司来完成。门户公司负责管理可以在整个生存游戏模型中同时流通的两种货币,即虚拟货币和真实货币。
(1) 真实货币。真实货币可以用于学院内外。它可以用来做以下事情:
从学校外面买一些办公必备品;
支付外聘培训师的费用;
从外界或者其他虚拟公司购买一些软件组件或者产品;
门户公司为虚拟公司所完成的产品支付报酬;
其他开销。
(2) 虚拟货币。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小。它限于在学院内部使用。例如:
在门户公司和虚拟公司之间使用;
两个虚拟公司之间;
在导师和虚拟公司之间。
检查或评估一个虚拟公司运行状况的好坏,该公司拥有资本(含虚拟货币和真实货币)的数量可以作为一个主要参考。除此之外,当前员工人数、近期发展计划、所研发产品的竞争力都应该作为参考。在这些参考标准的基础上,学院甚至可以为这些虚拟公司排序,从而一些运行状况良好的公司可以获得资金支持,而其他一些公司由于糟糕的管理或不佳的时运而不得不面临破产的威胁。
3来自学院的支持
3.1对游戏胜利者的支持
为了让这个生存的游戏模型切实可行,软件学院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模型中学院的支持发挥着主要的作用。随着公司生存时间的延长,学院的支持也逐渐增强(见图2)。
整个生存游戏过程分5个阶段,每个阶段学院都将根据每个虚拟公司的发展状况提供适当的支持。
(1) 在大学一年级结束即暑假期间,经过软件学院组织的宣传工作和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们自己成立一个六到八人(人数仅供参考)的虚拟公司,每个学生都必须加入到一个公司中。在随后的几年中,公司中的人数将会随着学生加入或离开而改变。
(2) 在大学二年级时,虚拟公司进入初创阶段。这一阶段学院的支持就是帮助每个公司正常运转起来,使其尽早进入自由发挥阶段。每个虚拟公司可以通过和其他虚拟公司竞争而从学院门户公司得到项目;如果某个虚拟公司希望直接与外界公司沟通合作,也应经由门户公司指导、备案以便于协同管理。在二年级结束阶段软件学院会对它们做一个评估。如果某个公司没有完成任何项目并且没有获得任何真实货币或者虚拟货币,这个虚拟公司将会被责令破产关闭,其成员也会作为“失败者”进行重新定位(见下文)。
(3) 大学三年级是虚拟公司发展的阶段。倒闭的虚拟公司的员工可以申请加入通过评估的虚拟公司,同时也有一些学生会因为没有为公司作出任何贡献而被解雇。到目前为止,如果一个虚拟公司运行良好,学院会为他们提供专用的工作场地、资金支持和商业机会。
(4) 到大学三年级结束时,会有一些公司仍然存活下来并且运营良好。如果这些公司的“员工”愿意的话,可以允许他们不参加校外实习基地[5]的实践活动,而在校内自己的公司进行实习。在这种情况下,软件学院将创建一个工作条件相对较好的“孵化器”,使得每个虚拟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工作空间(可以是独立的建筑或独立的楼层)。虚拟公司的学生们将在这个孵化器中完成他们的实习任务。
(5) 在大学四年结束后,如果有足够的信心,生存下来的虚拟公司将有可能去创建真正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学院所能够提供给这些公司的帮助,除了把这些公司作为实习基地并送实习生到他们那里去参加实习活动之外,便是积极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了。
3.2对游戏失败者的支持
有胜利者就有失败者,几乎每个游戏都是如此。对于生存游戏的失败者软件学院也将会给与必要的支持:
只要能被接受,破产公司中被解散的学生还有机会加入到其他虚拟公司中;
对所在公司主研方向不满意的同学也可以离开加入到另一个更适合的虚拟公司中(当然是双向选择);
破产的虚拟公司的成员也可以自寻出路;
当到实习的时候,每个游戏的失败者都有权利到软件学院合作伙伴的实习基地中开始实习工作(当然也是双向选择)。.
4生存游戏模型的预期结果
随着模型的动态发展,能够生存下来的虚拟公司会越来越少,因此在虚拟公司中学生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少。在游戏的最开始,每个人都被要求加入到一个公司中,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公司可以坚持到最后。这个生存游戏模型的预期结果如图3所示。在二年级上半年,所有的虚拟公司都会活下来,但在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会有约 34%的公司会倒闭;到大学三年级结束时,另外的 33%也会随后倒闭。临近毕业时即大学四年级结束时,预计只有约10%的虚拟公司能够存活下来。
5总结
该论文所提及到的生存游戏模型在软件工程教育特别是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是一个新的设想。通过它,每个学生都有成为一名虚拟公司员工或管理者的机会。成功之后的欣喜,可以增长他们解决困难的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对充满生存压力的环境的适应能力;即便是失败,也是一段有价值的经历和一笔无形的资产。
总之,这个生存游戏模型对于培养面向软件产业专业人才,应该称得上是一个建设性的方法。希望该模型能够成为软件教育产业管理者制定政策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范国祥, 许京春, 马培军, 徐晓飞. 面向软件人才的教育:探索和实践[J]. 第二届中欧软件工业人才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EIS-SIOE’2006),2006,1.
[2] E. Mahar, & O. Lahart: 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 in a Studio Classroom Environment, EdTech, Tralee, Ireland, June 2004.
[3] A. Carbone, & J. Sheard: Developing a Model of Student Learning in a Studio-Based Teaching Environment, Informing Science & IT Education Conference, Cork, Ireland, June 2002.
[4] 王延青, 魏涛, 陈振, 徐晓飞. 学生俱乐部及其对渐进工业化战略的贡献[J]. 第三届中欧软件工业人才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EIS-SIOE’2007), 2007,1.
[5] 马培军, 王延青. 通过工业实践增强软件人才教育的模型[J]. 第三届中欧软件工业人才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EIS-SIOE’2005), 2005,2.
收稿日期:2007-3-30
作者简介:王延青,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化街26号,哈工大775信箱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应准确把握“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一、“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
概括说来,“卓越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校企联合,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三是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1]。由此“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应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本文由收集整理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对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践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确保“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2.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应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4.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参与的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2]。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措施
1.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3]。早在建院之初,学院就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总结传统it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学院提出“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和“三种精神”。 “六种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种精神”是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学校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制度,通过院企座谈、走访企业、函发需求征询单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等原则,科学制订了符合现代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学院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引进了软件工程ssd系列10门课程,该系列课程采用了国际开发案例,突破了原有的软件教学模式,注重软件开发实践。学院将ssd系列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此外,学校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611”教学模式,即本科生在校四年中,有6个学期安排课程教学,1个学期开展技术实训,1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洽谈会和毕业设计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开发能力与经验。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学校除了建立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网上评价系统和书面评价卡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外,还独创并实施了企业需求征集制度、实习基地遴选与评价制度、毕业生质量评价制度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卡制度等,为实用性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转贴于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4]。实践教学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包括课程实验、程序实践、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实际检测,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实验在满足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设置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实验题目,着力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程序实践是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制订了“层次化、阶梯式、重能力”的程序实践方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bdp”程序实践三阶段训练模式,其中b代表系统编程基础训练阶段(bts),d代表系统开发技术训练阶段(dts),p代表项目开发训练阶段(pts),以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训是对企业真实项目的模拟开发。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模拟开发训练,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对“8个全真”(全真的企业机构、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项目案例、全真的开发过程、全真的团队关系、全真的工作压力 、全真的管理制度、全真的绩效奖惩)的体验和对“6个步骤”(项目熟悉和环境准备、项目分析设计与文档编写、项目代码编写、项目测试、项目交付、项目总结)的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六种能力”。
企业实习是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实战演练。为此我们对原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实习双选、前期培训、过程管理、规范答辩、实习基地评价等环节,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4.“技术+双外语”,提升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和“双语学”,充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用英文讲解、用英文命题、用英文回答学生问题的“三英”规范;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用英作业、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答卷的“三英”要求,在“双语教”和“双语学”的良好氛围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目前,我院有超过70%的专业课使用外文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每年有近10%的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
应特别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应以正常的英语课教学为基础。“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水平越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越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积极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要确保正常“英语教学”不断线,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了it职业英语,toefl、gre辅导课程等,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在强化“英语教学”和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我们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了既懂英语、又懂日语或韩语的“双外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每届学生中除30人左右学习韩语外,其余学生都学习日语。通过四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日语三级水平,还有部分学生能达到日语二级水平。
“技术+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学院已经成为培养面向日本、韩国软件企业和外包企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教育基地。
java试用期总结1短短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在这一个月里我学到了有关JAVA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了关于软件开发的流程。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回顾这次的实训,这次或许是最后的实训机会。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明年或许就要出去实习了,所以我很珍惜这次的实训机会,因为它能够让我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及以后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能让我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增加一点软件开发经验和社会经验。让我在以后的实习中会更好的融入到其中,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因为纵观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不让人乐观,由于之前的经济危机,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就业也越来越难,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所以要是没有真本事,就业岗位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好好努力。
java试用期总结2来公司已近半年时间,在这半年时间里,我从一个刚毕业什么都不懂的迷茫青年蜕变成了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在此,对我这半年的工作做出一个总结:
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严格按照一个职业人应有的素养要约束自已,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在这半年里,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
中天chat项目测试、source the globe项目测试、勤务模块的界面原型修改、网络教学平台项目的界面原型编写,项目开发,项目测试、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没有迟到过一次,出勤率高,半年中请病假一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4、不足之处
公司领导以及部门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指教,使我的工作有了很大提高,当然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处理问题思路简单,不够成熟,工作中容易产生急躁情绪,需要更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刚从学校踏入社会,在来到公司以后的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包括专业的,非专业的,这些知识是我人生的一大收获,在公司中,那一种工作气氛逼迫着每一个员工不停歇的工作,每一个人都在这种气氛中成长,至于我,身为一个程序员,有任务时认真完成,没有任务时则学习新知识,以适应公司对新技术的要求。
java试用期总结3时间过的好快都在公司工作了三个多月了,首先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的鼓励和帮助,让我很快的融入到这个氛围很融洽的团队中,也很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自己也在努力,也进步了不少,提升了很多新的技术,可以更好的围绕新的项目进行开发,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一次学习和锻炼能力的机会,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同时为项目带来很多优秀的创意,更符合客户的需求体验。
一、分析项目需求
在接手工作之后,对项目进行明确的分析,作为软件工程师需及时给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和规划,遇到问题及时纠正和调整,避免错误的无限扩大,影响工作正常的进度,如果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或者需求存在分歧,会及时和领导进行沟通以及和相关负责人进行商量,统一好开发方向。
二、理清职责,做好记录和总结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技术的紧迫性,身在这个岗位上就要随时接受技术检验和审核,每个项目都涉及技术比较广,而且存在一定的开发难度,会遇到很多复杂的程序算法和功能模块的实现,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同时也不但的充实自己,更好应对接下来的项目开发,能快速的解决项目上的难题。在这段时间的开发中,记录每一次遇到的技术问题和难点,每一个问题都是需要解决不断去突破,发现新的知识点和新的技术,都是一次宝贵经验的累积。
三、接下来在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注重点
在软件方面发展更加全面,能解决不同的项目问题,针对跨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有更多的了解,提高思维的散发性和活跃性。开发更加优秀的产品,在项目上提供更优秀的创意,完成一个项目所获得的成就感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我很期待接下来的挑战,希望有一次愉快的体验。
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我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自身能力的提升、敬业精神、思想境界。公司的美好明天要靠大家的努力往创造,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美好明天更辉煌。
java试用期总结4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带领和安排下,我们在上个学期末,到北京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在专编程技能以及软件开发的总体架构思想上都收获颇丰。
本次实训我们分为两个阶段,前五天为第一阶段,我们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的编程知识。以下谈一谈个人的感受与体会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实训进行的前五天,我们上的是java编程的理论课。负责上课的老师言语风趣幽默而不失严谨,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我们巩固了之前在学校所学的编程知识,并加以深化,澄清之前对编程技术认识的一些错误或模糊的概念。
我们还在课上以java里GUI编程常用的swing框架和JAVA的容器体系作为切入点,框架作为这期间除了学习一般的编程的知识技巧。在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了框架同时补充学习了泛型技术,以及框架中架构思想的知识。在企业的实际编码过程中,一个个框架构成了软件的基石,只有掌握了几门框架知识,才能在实践中高效开发,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学校上课学习时,对所学知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太愿意深钻,和超前学习一些知识。
二、项目开发实战练习
在结束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后五天我们在实训基地进行了项目开发的实战练习。
项目的名称是superVCD,是由海辉曾经所接的一个远程音乐唱片管理软件项目的精简版。虽然有所精简,但是其内容对我们学习仍具有相当的价值,对我们了解真实的软件的设计规范,编码规范,文档规范以及客户对软件的需求很有参考价值。该内容囊括了GUI设计和编码,容器与泛型的知识,规范文档编写,测试及日志系统,甚至要求我们实现一个专用的轻量级数据库系统,这无疑是对我们很好的一次历练机会,同时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
平时我们很少有机会能够完成一个如此规模的项目,所以在这次项目实战训练中,我的收获也有很多。
第一,我学会了如何规范的编写代码和文档。文档和代码是团队各成员在项目开发交流合作中的纽带,风格随意混乱的代码和缺失或语义不明的文档会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不能理解和使用自己写的程序,我在平时编写代码比较随意,并不注重这一点,经历这次实战演练之后,我一定会严格的遵守编码规范。
第二,我学会了如何理解和分析客户的需求。软件为客户而生,只有理解了客户的需求才有写出优秀的软件的可能,在这次实战演练中,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组织团队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客户的需求,并写出完善的需求分析,并用于项目开发。
第三,我学会了对按照需求对软件架构进行设计,这点我想是我们许多同学之前都非常欠缺的,因为我们在学校的时编写代码篇幅短小,功能单一,所以设计思路通常只留于脑内,非常模糊。而在这次项目开发演练中,老师手把手的教会我如何从需求中抽象出问题,并将之模块化,然后逐步求精,就如同为高楼大厦搭建栋梁。
第四,我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共同开发。作为项目开发小组的组长,我的体会更加深刻。独木难支,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管理组织好一个团队,才能够最终完成项目的开发,或许在编程技术水平上团队成员有高有低,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总可以在团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每个人在自己的团队中做的贡献,创造出不可磨灭的重大价值。
第五,我学会了如何与客户沟通并展示自己的项目,软件项目的开发最终需要的是客户的认可,让客户了解并认可自己的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言语将自己的项目的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在最后一天里,实训的老师组织了项目的答辩,给我们提供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展示自己的项目的舞台。
在实战的过程中,我对项目开发流程有了切实的体会:学会了如何编写规范合格的代码和文档;学会了了正确理解分析客户需求并设计项目的方法;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明白了组织团队进行项目开发的具体流程,还了解到了向客户展示产品以及与客户进行沟通的技巧。
经历过这次实习实训,我们不仅在编程的理论知识上有所巩固和深化,更重要的是有了实战进行项目开发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经验。实训虽已结束,但我们的不断学习的征途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机会去实习提高,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充实自己,学习,不断地迎接挑战。
java试用期总结5尊敬的领导:
我于__年__月__号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到__年__月__号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本人在试用期间,作为公司的一名Java软件工程师,工作认真,按时完成分配任务,工作技能和技术不算很优秀,但也非常努力的学习,和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并积极学习一些在工作中用到的内容,并很好的运用到实际开发中去。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遇到错误时,能够及时的与项目组其他成员沟通,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保证项目的开发效率。
在这里作为项目组中的一员,当我从踏进公司面试开始,我相信公司是一个能让人发挥聪明和才智的地方,在公司里,项目经理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见多识广,工作中能够对我进行正确的指导,让我在开发的过程中避免了很多的错误,少走了很多的弯路,从中我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同时也积累了开发经验。在这两个月来我学到了很多,看到公司的迅速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公司一起成长。
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能够很快进入到了工作角色中来。在公司的领导下,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团结同事,搞好大家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使工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好工作,成为公司优秀员工中的一份子,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
试用人员转正个人总结报告范文一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试用期已接近尾声,从六月初到现在我已经在公司工作了俩月的时间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很多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这里对俩月的工作和生活做一下总结,可从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在这俩月的工作中,我已经完全进入了自己的工作角色,基本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能完成好领导交给我的各项任务,经过自己的努力及领导和其他同事的帮助,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学会了不断思考和总结,能够独立解决一些客户的问题,很快的熟悉了软件相关的业务,同时也在不断学习相关知识。
在工作任务方面,我所在的岗位是技术支持,因此要对软件的业务和工作流程都要清楚。在这俩月中,通过接听客户的咨询电话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同时在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能够迅速的了解软件业务以及工作的流程。其中,在7月份的时候我圆满完成了北京市公安局装备管理系统E_cel数据导入的现场指导工作,对于一个刚入职的新员工来说,能得到这个锻炼的机会,必须要感谢领导给予的信任与鼓励,这对我在以后工作中有了极大的信心,同时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领导安排的各种工作。
通过这俩月的工作中,我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也清楚知道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因而我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与总结,
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加熟练。在工作中,要虚心向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在不断的工作中,我也认识到了运维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做到,不敷衍;不失约;不争执,认真负责不能投机取巧,一定要踏实谨慎,避免出现任何差错,严格要求自己,把领导交给的任务及时准确地完成好,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保持刻苦的精神,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试用人员转正个人总结报告范文二岁月如梭,转眼之间,踏上工作岗位即将一年了,我的见习期快要结束了。回想起一年前,刚刚步出校园,进入工作角色时的那般手足无措,不禁莞尔。
工作了,迈过了漫长的学生生涯,踏入了人生的另一阶段。厚积而薄发,16年的寒窗苦读,如今是不是到了自己一展所长的时候了?不少如我一般的莘莘学子都如此想着,自己已经学够了,足够以此为凭借在社会中闯荡一番了。
然而,直到正常踏上了工作岗位,才忽然发现面对工作,自己如此的慌乱,不知所措。“课本上的东西和实际使用上是有差距的”,在如今发达的网络上被传颂了多年,我们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如今真真切切的面对了,才发现原来差距是如此之大,原来这十多年来所学仅仅只是皮毛,只是刚刚够承上启下学习工作所需的知识,工作所需的技巧,更多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进行工作。
自进入核工院以来,被安排在建筑院筹建的工程管理部工作。有幸在短短的一年间,历经三个项目——核工院招待所改建工程、核工院研发设计中心楼改扩建工程和中钢集团新型石墨产业化(一期)项目,从最初的改建装修,到民用办公大楼建设,再到大型工业厂区建设,不同类型的项目给了我完全不同的观感。招待所项目是一个旧楼内部改造装修工程,人们常说要“不拘小节”,而在这个项目中,小节却是最为重要的,一切都应从细微入手,装修来不得半点马虎,些许瑕纰都会对整体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喷淋、防火、抹面,莫不如此。院新大楼的项目则侧重于一个单体大楼从报建到招标到施工的过程,也由此让我逐渐了解了项目管理的意义,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内容及职责。而中钢项目则又是另一番景象,我们介入的时间较早,纵向来看,我们历经了厂区规划、工艺布局、厂房设计、建筑方案讨论、施工招标等各个过程,目前即将进行现场三通一平施工工作;横向来看,我们的管理范围从招标、合同、投资、设计、施工、报建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提供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持,管理工作环环相扣,见微识著,深入到项目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机会可与而不可求,能够在短短的一年间,参与这些如此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管理,不得不说是我的幸运。
由于工程管理部尚在筹建过程中,人员配备十分紧张,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十分贫乏,百废待兴。于是很多情况下,部门的成员不得不身兼数职,一个人拆成数个人来使用。在这一年中,我接触很多以前都不曾接触过的领域,管理工程文档、起草招标文件、起草工程合同、编制项目管理程序、编制投标文件、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对项目进度进行管理等。借此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项目管理并不是专精一科便可以做好的,需要博览众长。于是,便不得不在下班之余不断的汲取知识,翻阅工程设计、建设、验收相关规范,学习合同法、招标法、建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翻译国外的项目管理文献,学习掌握P3e/c、Project、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软件、评标分析软件等多种工程相关电脑工具,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学无止尽,到如今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目前我还无法独挡一面,我将不断的充实自己,厚积而薄发,等待自己真正能够一展所长,展示自我价值的时刻。
试用人员转正个人总结报告范文三1月17日加入__这个大家庭,成为一名试用员工,在公司系统软件开发部担任Java软件工程师一职,至今已近两个月了,目前负责项目应用功能模块的开发。通过这两个月的工作与学习,我对公司的部门结构、协同合作方式、工作环境、项目框架、开发方式等已轻驾就熟。
刚来公司时,我的主要任务是页面的自新,由于工作中用到我所不熟悉的技术,使得在工作中遇到点小挫折,最后在部门经理协助下问题得以解决,非常感谢部门经理对我的耐心指导及帮助,让我学习和了解了新的技术并运用到项目中来。漂亮美观的界面是留住客户的第一步,所以上级领导对我们项目的界面美化一直非常的重视,我们项目的界面采用的是__结合自己的项目技术阐述__,在前期的工作中,使我认识到:语言只是做软件的一种工具,更好的软件是站在客户的立场上用心的设计,让用户使用更方便、更快捷。后期,我的主要任务是应用模块的编码,在后期的开发中使我认识到:利用技术实现软件的功能只是软件的表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不论是做事还是做程序,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要认真仔细的去做,要有耐心和信心。
从进入公司那天起就感受到了公司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和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我很开心。本人在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细心,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不懂的问题虚心向部门领导及同事学习请教,不断的充实自己。
自从融入__这个大家庭后,我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业务素质、团队协作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也激励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前进与完善。感谢公司的上级和同事们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我知道__的美好明天要靠大家的努力去创造,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__的明天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