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水粉实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进入21世纪,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教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社会对幼教师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专业特长的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笔者开展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从开始的茫茫然到如今的胸有成竹,通过不断总结、摸索,已能使教与学水到渠成。如今对每届毕业生,我们都可以自豪地向幼儿园招聘方说:我们的学生有美术特长。那么,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均为女生)到底要掌握哪些美术基本功,以胜任日后的工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精神,主要就五个模块展开教学,即美术欣赏、绘画技能训练、美术字(包括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图案和构成、手工制作(包括手工作品制作、幼儿园墙饰布置等)。
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是幼教美术教学的前提
美术欣赏为绘画、手工制作提供了审美标准与取向。美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它折射着人类意识及科技的演化。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因人而异的全新发现。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使学生体验到作品体现的作者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意念。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年龄不大,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和感知能力都有限,应尽可能多地开展欣赏教学,以提高她们的审美水平,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才会有好的起点。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效果最好。多媒体能营造学习氛围和直观的审美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及时进行充分、贴切的引导,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师生良好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集思广益。这样的教学,能让美术欣赏课堂生动而又有深度。
绘画技能技巧训练是幼教美术教学的重点
学生如能画一手好画,不但自己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幼教工作。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教室布置、与孩子沟通等诸多方面,熟练的绘画技巧将使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在中职幼教专业美术课教学中,绘画技能技巧训练内容包括透视的基本原理、素描作画的观察方法和步骤、简笔画、水粉水彩画、国画等。除了讲授好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加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而且在这些教学内容中,要有侧重点,比如素描教学,笔者没要求学生像美术班学生那样深入地画,只要求她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一般规律,能触类旁通就行。又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阶段,待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深刻认识和掌握后,不要求她们进行水粉画写生,而是更多地将水粉画与幼儿园的教学需要结合起来,要她们做幼儿装饰画、平面墙饰等,有时也让学生用所学色彩知识,为小朋友设计服装、书包等。
幼教专业学生要适应幼教工作的需求,最重要的绘画技能是简笔画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并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绘画中存在的问题,让练习达到最大效果。一般师生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绘画水平便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学会自主学习。
美术字书写、板报的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识字量有限,板报等的设计就需要用美来感染孩子。因此,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是幼教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另外,幼儿园的很多通知、宣传、课程安排等都需要与家长直接沟通,需要家长到幼儿园了解情况,这也要求幼教专业学生学好美术字书写、板报设计等,以便在家长面前撑起高素质幼教教师的形象。
在中职幼教专业的日常教学中,除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进行实训练习以外,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比赛。比如,我校每周都有主题黑板报比赛,我让全班学生轮流负责,让大家都得到锻炼。在母亲节、教师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笔者常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相互学习,通过作品讲评、修改、展览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学习、逐渐进步。
图案教学是提高幼教专业学生审美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图案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最早唤起人类审美感知的艺术形式。中职幼教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通过图案的临摹、写生、创作,让她们逐渐认识和感受形式美法则,能够较有效地提高她们的审美素质。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对学生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艺术的源泉,因为大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和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奇特的美的形式。
在讲授图案时,除讲理论知识外,我们着重开展实践练习。一般让学生先临摹一两张教材上的范图,之后带着她们到校园的某些地方寻找素材进行写生,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写生作品模仿范图,进行简单创作,把抽象的美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引导她们主动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她们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手工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能力
手工就是运用手的技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与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它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是同一学科的两个部分,也是从事幼教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胜任幼儿园日常的美术教学工作,科学、合理地指导幼儿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它是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有计划系统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风格与特征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诸如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专业知识创新应用能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林专业人才在改善城市环境、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根据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特点及人才定位,如何通过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学习,结合江苏省对园林技术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原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为"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1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总结为:第一个"1"表示第一学年,学生在两个学期每个工作日的上午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工作日的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根据专业要求,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请园林相关企业老总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参加企业培训以及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第二个"1"表示第二学年,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三个"1"表示第三学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实习单位要求和实习内容,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最后在校内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针对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
2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实施模块教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依据培养方案,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尝试模块教学。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共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园林植物栽培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以及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类课程模块主要为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践、专业见习、专业综合实习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实训。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可使本专业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园林专业就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和整合,如在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大学语文和环境资源概论两门课程,将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以及农业气象三门课程整合为园林植物栽培基础课程,将园林史、园林美学以及园林设计初步整合为园林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将素描、水彩与水粉整合为绘画课程。
2.2编写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的许多教材多为全国性教材,普遍性知识过多,而地区针对性不够,因此,编写校本教材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强调"适用、够用、实用",如在园林植物栽培基础校本教材中,增加园林植物知识,减少以往教材中过多的农作物知识;在园林植物栽培类专业课程中,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资料,我们重点强调华东地区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园林植物的介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根据园林行业动态,适当减少纯理论知识内容,重点围绕职业技能要求编写教材;在综合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中,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调研结果,强化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小游园景观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等项目的实训实习,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即由教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花卉栽培、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树木等课程中,进行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即将上述课程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出若干技能培养项目,教师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等进行集中讲授。[2]如在小游园设计项目式教学中,几名专业教师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及施工管理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到项目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
2.3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园林技术专业一些课程的特点,以往由1名教师和实验员一起进行实训指导的效果不太理想。如在绘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由于指导每名学生的时间耗费较长,我们实行由2-3位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一起同时进行实训指导,显著提高了实训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实习教学周中,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实行几门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专业教师集体参与实训指导的办法,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模拟工作过程。此实训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园林仿真实训,如校内实训基地树木园的规划设计、学校小游园的景观设计等;二是到利用本地园林景点及国内著名园林景区进行综合实习实训,如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苏州园林、杭州园林等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综合实习实训。通过以上这些做法,可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良好。
3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3.1遵循教育规律,突出素质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不但可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在大量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 "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把班杜拉认知理论体系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3]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专业教育,首先应该是素质教育,学生要在先成人的前提下方能成才。该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就业中可以留得住,有效解决了目前本行业普遍存在的毕业生怕吃苦、流动频繁的问题。另外,该培养模式中开设有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训中重视人文素质、强调团队协作与统筹,培养学生分析事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并为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给予了指导。
3.2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本培养模式中三个"1"的核心均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个"1",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接触专业,了解岗位职责,为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1"中,通过基础课程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在毕业前全部学生需取得园林行业中级职业技能证书,部分技能突出学生可以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第三个"1"中,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中的技能操作进行及时指导,并通过集中授课、技能操作示范等对学生某一方面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为学生将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我们最近一次调查,喜欢此教学模式的同学和家长占总调查人数的92%;二是,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项目的增加同样对教师的教学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通过聘请行业能手等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专任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由于园林行业自身的特点,通常一个园林企业只能安排3-6名学生实习实训,这与一些工科专业可将许多学生安排在同一个企业不同,因此,本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大量企业的参与。而由此涉及到校企合作、经费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邓小妮.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8-50.
[3]丁夏君.建设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73-75.
[4]刘献君.创新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8-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48-02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别或类型,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办学层次,包括历史较长的省属老校和不久前“专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也称“中间类型高校”。目前,国内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环境设计专业(2012年教育部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名为环境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为了培养具备坚实的设计艺术学理论素养与设计技能;拥有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房地产公司、园林设计公司、广告装饰工程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艺术、电脑美术、广告规划图形、标志设计及管理工作,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既不同于研究型高校中的注重理论研究,也不同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体系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坚实的理论和技能素养、应用技能操作为主,服务地方、面向区域的专门人才。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在专业设计中的设计方案构思,设计表达与交流,方案竞标,客户交流,工程施工中都有实际应用,与电脑方案和效果图表现相比,手绘表现更直接、更快捷、更方便,所以其突出地位更加说明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现状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改革需要我们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查找不足,然后才能进行改革。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整体大环境是好的,学生们对业界前沿信息的了解途径十分便捷,十分清楚手绘在将来就业中的重要性,学生们有着很高的学习热情。对手绘技法表现课程也比较重视。诚然,仅有热情和重视是不够的。一些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主要有以下四点:(1)电脑效果图的照片级效果,受到大多客户群的青睐,学生们盲目跟风,不能正确认识电脑效果图在方案设计中的位置。过于迷信电脑效果图表现,忽视方案构思、草图表现的重要作用。认为以往的手绘效果图在清晰度、仿真度、外观质地效果及调整修改性等方面的确远不如电脑设计表现,因而手绘效果图在当今工程方案设计运用上受到强烈冲击,手绘效果图相对减少,部分高校的设计教育基础也有减弱趋势。(2)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升本”高校,由于种种原因,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师资队伍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非专业对口出身和教师存在惰性所致。(3)高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水平不高,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水平更难以保障,学生几个月的考前培训水平无法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直接影响手绘课程的教学质量。(4)手绘表现技法的掌握需要时间和作品数量的积累,很多高校在课程设计上,存在学时不足或者学时集中的现象,学生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提高,导致课程质量下降。
二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手绘表现技法教学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使学生在大学阶段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把手绘作为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才能真正为专业设计打好基础。手绘表现技法在教学中应当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线条和透视关系。线条在教学中是最基础的,不能轻视,特别是线条要结合透视关系进行练习,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透视的基本关系与线条的大小、长短、疏密结合要相得益彰。线条与透视的练习要贯彻课程教学的始终。(2)造型和结构关系。这里的造型和结构关系要求与线条和透视关系进行较好的结合,造型要体现结构的准确关系,素描线条造型不能把结构交代得模糊,色彩造型表现不能影响结构体现,要围绕结构进行材质和色彩关系的处理。(3)色彩和质感表现。手绘表现技法分为马克笔、彩铅、透明水色、水彩、水粉等多种材料的表现技法,但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以最需要突出的技法表现为主,加以练习。当下马克笔结合彩铅的技法更为实用,色彩和质感表达优势明显,效果突出,方便快捷。学习过程中但求一专,不求多能。(4)课程设计应有延续性,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应当“分学期,拉长线”进行教学,勤于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课业情况。
三 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个系统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各门课程协调起来才能学好,比如素描造型课,要突出结构素描的练习,色彩课程要突出色彩的归纳与总结,平面构成注重点、线、面的穿插,色彩构成注重明度推移,色相纯度基调练习,透视学应注重线条和透视的关系把握等,相关课程符合环境设计的课程体系来开设,实际上就等同于按照专业基础课——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来开设,因此什么样的素描课程有利于手绘技法表现,有利于环境设计方案表达,我们就应当开设什么样的素描造型课程,同理,在色彩构成等其他相关课程也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
[2]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学前教育专业是中职学校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但实际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并不想预想的那样好。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并不完全相符合。职业能力与职业需要不匹配,形成就业困难、职业满意度低的问题并不奇怪。因此,要促进学生就业,必须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入手。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
(一)基础人文素养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进行后代教育中最为重视的环节。幼儿教师的个人教育水平,不仅体现在管理和带领幼儿进行生活活动和学习方面,也体现在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方面,这意味着,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心理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知识与常识和个人品德方面,幼儿教师都必须具有优于其他人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大量学生此项职业能力发展慢,不能满足职业需要。
(二)管理与保育能力
幼儿教育中的大量工作与幼儿的照顾相关,这些工作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管理和保育能力,以便组织幼儿进行日常活动,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候进行紧急处理。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能力不足,缺乏独立带班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欠缺。在保育方面,毕业生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儿童的生活不够关心,忽视了许多安全隐患,给儿童的安全带来威胁。还有的毕业生缺少团队合作精神,不能很好地协助他人完成工作,致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三)专业教学技能
幼儿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对幼儿进行学前的行为教育和知识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需要组织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幼儿进行相关的知识文化教育、音乐、美术、体育和生活教育,这也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标准之一。但是,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教学技能方面的掌握和实际实践所获得的能力都是比较有限的,很多学生在美术、音乐方面的技能不足以胜任幼儿教师的岗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也在所难免。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中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进行系统的培养,以使学生的基础素质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除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素养培养之外,还需要将这项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化,即将代表着幼师人文素养的项目独立出来作为一门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人文素养是幼师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技能。中职学校可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一系列心理学课程,如,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能够帮助未来的幼师学会理解幼儿、判断幼儿心理的特征并且帮助幼儿、教导幼儿、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职学校还可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传统文化课或国学课,使未来的幼儿教师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对国学朗朗上口、了然于心,在以后进入幼儿园中教育幼儿时,不但可以对幼儿的言行进行指导,还可以使幼儿教师本人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
(二)加强学前专业学生的实训
中职学校学前专业学生的管理与保育能力发展不足,最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无法进行实践,学生不能再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实施幼儿管理和保育,也就无从获得此项职业能力。因此,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上岗即到位、多岗位速迁移、发展有潜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中只安排幼儿园教师这一单一岗位的实习模式,而要求学生在全程化、阶梯式、零距离接轨的职业能力训练活动中,在做强幼儿园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下,拓展保育员、育婴师、0~3岁儿童早期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各种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语言、舞蹈以及学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多岗位的实训活动,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未来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充分的专业技能,中职学校应该着重对这些技能进行培养,使学生所才多艺,以胜任幼师这个工作岗位。专业技能主要指弹、唱、说、画、跳五项技能,为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理应给学生安排足够的训练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针对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可以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创建工作导向的课堂,教学情境,建立幼儿园模拟教室,训练学生的带班组织能力、上课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事件的调控应变能力。二是针对幼儿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侧重训练某方面的技能。如美术课以色彩水粉画、线描画、蜡笔画、水彩画等为主;音乐课以音乐游戏、律动为主;数学课以区分图形、分类、按物点数、一一对应、大小比对、数的组成与分解等为主。
三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实习单位的合作问题
为了全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中职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单位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的训练。走进幼儿园进行实习是主要的实践模式,通过上岗实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岗位的理解,给理论的应用提供一个平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中职院校要注意与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实习期间,教师与学生要共同进入幼儿园,教师要对学生实习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和不足,积累幼儿教育的经验。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可以以输送优秀幼儿教师为前提,也可以以进行幼儿教育研究为前提,不管中职院校选择哪种方式寻找合作单位,最终的目的都是要保障学生拥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能够进行有效的实习,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注意因材施教问题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个人素质不同,对学前教育职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对于大型的幼儿园来说,专业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一个幼儿教师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全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过去式,专业教师是幼儿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职业预期和学生本身的能力,因材施教,做到全面优化、重点培养。具体来讲,有些学生在知识文化方面具有优势,想要胜任幼儿语言教育方面的工作,则应该多进行一些语言类教学,例如幼儿英语等;有些学生在体育和音乐方面具有优势,希望能够做专门的音乐、美术或者体育教师,则应该着重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之,应在尊重学生需要,符合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有所欠缺,尚不足以满足幼儿教育工作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从人文素养培养、管理与保育能力发展、专业教育技能发展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以大量的实习为基础,以学生的个人需要和特征为前提,全面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以使学生能够满足目前幼儿教师岗位需要。
参考文献
[1]危圣霞.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12(12):102-103.
[2]郑小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师,2015(03):115-116.
[3]林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书法学习与职业素养提高[J].海峡科学,2013(02):103-104.
[4]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101-102.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77-03
1教学动机的思考
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各门课程的讲授来达到目的的。基于近几年的手绘课教学实践,在每一个教学阶段的结束,都让笔者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些新的体会和收获。因此,以该门课的课程建设作为一个切入点,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任何事情如果具备一个良性动机,可使其向一个准确的方向,积极地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教学动机是驱动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的心理动力,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激活、维持和调节的作用。最关键的是,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个充满热情的,台风稳健、态度严谨的老师势必能实现“教书”与“育人”双赢的教学效果。
端正教学态度,激发教学动机是每个阶段课程开始的第一出发点。就手绘课而言,教师常常面临几个动机问题的挑战: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实现效果,电脑制图如此发达,还需要开设手绘课程么?学生美术基础薄弱,但手绘表现的形式多样,课程如何展开?每学期的学生都在变,如何因材施教,设计整套教学?等等。同时,教师需要克服自身的教学惰性,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专业课程,也要跳出自身的经验模式与思维方式,开拓主动进行课程创新的行动力和善于发现学生特质的眼光。每一次开课都为自己所担任的课程准确定位,整理教学思路,以最饱满的状态进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课程是都是综合能力培养的网点之一,通过课程的各个环节,除了让学生掌握表现方案和设计思维的技能外,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的思考
2.1从实用出发,紧扣教学目标
分清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如本科和专科不同,不同年级开设时间不同,学生美术基础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等等都会影响教学设计环节。对专科学生来说,在较短的三年学制时间内,给予他们哪些最必要的知识是值得思考的。
(1)必须注意他们薄弱的绘画基础,弱化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画面效果的优劣标准,而注重强调表现画是图解设计思维,项目过程传达的快捷手段。过度要求画面的艺术性,一则教学本身侧重点分散会花费太多时间且难有普遍效果,二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三则相对于艺术性,科学性更为重要更为实用。
(2)注重课程群关联,了解先设课程有哪些,细化到学生掌握的情况。比如掌握学生前期已有的知识点基础;高效利用教学时间,省略重复的知识点,强化不完善的知识点;全新的知识点要注意和前期已学习内容做比照,让学生产生联想,更容易记忆和理解等等。同时,还可以注意平行课程间的资源共享。
2.2删繁就简,提炼核心内容
设计类专业的课程,实践多理论少。具体的设计概念和方法,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展示。然而专科学生对较深的理论理解起来困难,这些都要求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炼教学内容。
2.2.1简化透视原理——三维空间观念的建立
透视是手绘的一个重点和起点,也是学生掌握的一个难点。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透视原理不难,但实际操作中容易出错,归结根本是只有透视的基础知识,没有透视的空间观念。因此在课程中,首先树立严谨的透视观念,只讲解透视规律的要点,简化规范的尺规作图方法,接下来的重点是训练灵活运用透视的能力,比如根据一个平面图进行不同角度的空间构建,只有透视角度的不断变化,才能深刻理解透视的概念。
2.2.2强化手绘方法——理解手绘特征
手绘表现方式多样,画风各异,但是在教学中,不能让这些成为干扰因素,可以尝试把表现方法提炼成口诀,在每一次示范辅导中反复强化,这些要点只是提示学生是否表现到位和检查自己的画面,并不是僵化作画的形式。比如,我归纳有三个要点,几何原则,造型组合,光与色彩。从思维方式到表现要点全部包含进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练习,上手比较快。
2.2.3着力训练方案快速表现
手绘表现是思维的最即使反应,能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我认为这是手绘的最大魅力所在,也是我的教学动机之一。通过临摹,照片临绘,实景写生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手绘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表现方案,技能用之于实践取得的成效最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在以往的教学研讨中,有些老师认为手绘课程中应该贯穿水粉和水彩等多种表现技法的训练,即使这些对于绘画基础薄弱的专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应该通过绘画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因此,这些内容考虑在第二个学期的延续课程中开展,但同样要注意侧重点,绝不能等同于艺术类学生,如果接受起来难度过大,一则打击积极性,二则收获甚微。
2.3教材为主,参考书籍为辅
一本教材是绝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老师可能参考十几本上百本资料,然后推荐给学生最适用的参考书2-3本。在近几年的备课过程中发现,很多书籍在部分内容上会有雷同,而且作品良莠不齐,都需要老师进行筛选。一般来说,我会在纵向上按照课程的进度安排适用不同学习阶段的参考书,还会在横向上选择国内外,不同画风的参考书给学生。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辅相成。
3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思考
3.1重新认识“临摹”——眼睛看到不一样的内涵
临摹,是手绘学习的有力“拐杖”,以最直观的方式将绘画要点融于实践练习之中。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临摹的效果惟妙惟肖,可是画自己想法时,仍然无从下笔。
手绘方法是有别于先设课程素描或者速写的绘画方法的。应避免过多运用在纯绘画中的,以线条与线条的相对位置、长度、方向、比例的关系来推理画面,否则,在临摹过程中,学生就只是看到了一堆线条而已。具体来讲,素描绘画讲求对眼睛和大脑思维模式转换的训练,它包含了对形体、比例、光影等一切基础的理解,但是手绘表现是基于特定设计对象的,它是对空间构架,装饰手法,设计风格以及材料搭配等等综合的理解和表达。需要时刻注意的是“长宽高”“线面体”,任何物体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另一方面,临摹对象的选择,临摹的形式也要精心设计,旨在解决学生被动地照搬,避免枯燥地重复,引发其对空间的进一步认识。比如中式风格家具,常动手画一画特殊的装饰部件,这些素材的造型、比例、结构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审美眼界和设计思维,再通过加减或者变化的方式,尝试设计新的形式,也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
3.2案例教学——集体示范和个别辅导
任何手绘要点,必须通过多看,多想,多动笔来完成一个要点的内化,在课堂中,以设计案例为引导,集中和个别手绘示范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一方面可以解决共性问题,更能逐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每个同学画面中的个别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画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和总结,示范画比老师的语言更为有利。
3.3点评学生作业——重要的反馈信息整合
手绘课的作业量较大,且从表面上来看重复性较多,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那么让学生明确作业目标非常必要,将课堂的手绘要点及时强化的同时保证作业质量。同时,教学中发现,学生非常在乎老师给他的努力成果做一个怎样的评判,当然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因此,点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集中点评和个别点评相结合,可配合多媒体或者展板,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和经典的手绘案例集中展示,在比较的过程中,好与差一目了然,也可增进良性竞争和相互学习。
4结语
此外,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转换教学课堂也是非常有益的尝试,比如在讲透视时,就曾带领学生走到教学楼外,利用小型建筑再现透视规律或者在图书馆内进行教学;设计能够活泼课程氛围的环节,比如,让学生理解空间观念,视觉角度概念,让学生在教室的前后左右转换立足点观察空间;即使是相对枯燥的作业,也可以增加成就感的方式激励学生,比如作业装订画册,装裱画框等等;增加双向互动,打破教学的“过程化”等等。同时,关注最新的手绘资讯,探索教学方法,像名师学习等等都是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在高等院校教育顺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视觉艺术专业已在我国综合院校领域蓬勃发展起来。但视觉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大都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没有体现设计思维的时代性特点,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明确视觉艺术基础课教学目的
既然是视觉艺术,在基础课程的设置中要集中体现出视觉艺术语言的平面化表达。笔者认为,教学目的应集中体现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平面化技法的快速表达、视觉抽象形的创意构想等能力的提高方面。
视觉艺术语言的平面化是视觉艺术的基本特征。把一切立体的物体进行平面性的概括和归纳,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之一。而以往的教学侧重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以培养艺术家的形式内容来授课,这使学生升入高年级后感觉到与所学的专业课程没有太大的联系,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视觉化的平台。长期以来,使得高年级视觉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感到吃力,在毕业创作上没有太理想的表现。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是视觉艺术专业基础课程的根本出发点。何谓创造性思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学生掌握和运用视觉语言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就在于实践教学中的启发和诱导,如同诱饵一样,使学生闻香而动,体验创造的美妙历程。平面化技法的快速表达,使立体的变为平面的,具体的教学实践就是锻炼学生对黑白灰、色彩不同明度、纯度、色相的归纳能力,这应该成为视觉专业基础课堂实践的主要内容。视觉抽象形的创意构想,则是对学生提出的较高要求,一方面,学生在掌握黑白灰协调的同时,还要熟知不同色彩的本质,即色彩数理的秩序排列;不同色彩的意象,即色彩所蕴含的心理暗示、哲理意义。另一方面,对于现代美的形式规律要有较透彻的了解,对现代视觉构成的法则如聚散、韵律等要有足够的心理预期的感受能力。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做铺垫,对视觉抽象形的创意构想就很难实现,这也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着力加强视觉艺术赏析是实践教学的前提
视觉艺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要得到充足的体现,就应该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思。多看,能让学生明确和规范视觉平面语言的表达形式;多想,能让学生体会创意的奥秘;多思,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触及创意思维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具有形式美感的眼光和时尚的审美观。这是目前大多数综合类大学视觉艺术基础课程设计中所欠缺的。笔者于2012年的5月分别到天津、北京两地的综合类大学进行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讨,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内,都在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部分院校对传统的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课程进行了名称与教学内容上的改变,有的称为“视觉基础科目”,去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全因素光影素描、色彩的写生与临摹,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现代形式美感构成的视觉语言的训练。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教授本课程之前,教师给学生推荐大量的设计书籍来阅读,包括设计的发展史、视觉语言的构成形式、国内外设计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大家、流派、设计风格、代表作品等,让学生对视觉语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后,再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出学习心得体会在课堂上进行阐述,教师进行条理性的课堂总结、归纳,从而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欣赏水平,为后期的专业课学习开拓思路,储蓄力量。
三、合理安排调整授课内容
如何更好地讲授视觉艺术的“基础”课程,笔者下面以素描与色彩教学为例来说明。
(一)素描教学实践
1.黑白表现手法的概括与提炼是视觉平面化基础训练的首要科目之一,与传统素描教学的区别在于视觉语言的平面化;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是视觉语言的造型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以人物形象为主,避免概括时对形象的造型流于形式。主要由以下三点组成:(1)石膏人物黑白分析训练,摒弃灰调,以黑白概括对象,以明暗展现形象,石膏像作为绘画训练的基本内容,初学者对其都较为熟悉,大家对其造型特征也比较明了,用它作为训练的内容,可以较好地把握其内外轮廓的特征,为进一步概括提炼对象的特征提供有利形式,同时石膏的质感也有利于黑白形的提练,建议给石膏像打上灯光,这样更有利于黑白形的概括。(2)灰层次的平面化训练,笔者建议选用老年头像写生(中老年男性或女性)的形式,选取中老年形象作为训练的对象,能够使画面层次丰富且分明,面部的沧桑感能给学生带来岁月的印痕,使视觉语言更加丰富。对人物平面视觉化处理时,要突出人物个性,适当夸张变形,使其个性特征更加形象化。(3)人物半身像或全身像,以青年男女作为研究对象来强化肢体动态平面化语言的表现。视觉平面化的结果是为了更好运用到今后的设计当中去,而对于人物的形象化概括又是运用最为广泛的,因此对人物肢体语言的概括与提炼是授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可适当增加课时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2.教学实验、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作品分析(名作赏析):强化平面语言的表现,突出视觉的平整性(展示优秀的课堂习作与大师设计图稿)。(2)材料与技法的演习实践:黑色水粉颜料加水调和。(3)完成作业:四开,留边,强调视觉化语言的协调性适合展示风格。 (转第页)(接第页)
3.教学重点、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四点:(1)黑白形的获取:受光与背光。(2)造型的准确性与概括性。(3)黑白的聚散对比。(4)画面的形式感与抽象意味。
(二)色彩教学实践
加强色调训练,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界物体的写生,用限色的方式进行色彩的概括与提练,强化对色彩的归纳能力,削弱类似色的比较。对色彩的控制能力训练,教学中主要分为红色控制区域、黄色控制区域、蓝色控制区域、绿色控制区域训练等。每一种色彩控制区域,主体的色调一般占到70%—80%,临近色占到50%—60%,补色占到10%—15%。色彩控制区域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归纳出色域的空间,临近色的组织和排列能够使设计的画面更加趋于和谐,有效地集中体现设计的主题思想,传达出色彩所蕴含的哲理。这一阶段的训练是下一阶段色彩意象表现训练的基础。教学中在对色彩的本质把握方面,要突出色彩秩序性的数理排列,因为这种排列不因人的意志变化而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在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色彩的本质出发,充分认识立体的构成形式规律,掌握并领悟不同色彩所蕴含的心理暗示和所富含的哲理,为意象色彩的分类训练打下基础。在色彩意象教学方面,对色彩的属性进行分解、不同色彩之间进行重构,使其形成具有新的色彩寓意的组合,把富含相同或类似的心理暗示的色彩混合或并置在一起,使其心理暗示或心理导向更加明确、寓意更加显著,从而形成色彩的意象。我们把具有浪漫寓意的色彩混合或并置在一起构成浪漫色彩;把具有华丽寓意的色彩混合或并置在一起构成华丽色彩;把具有厚重寓意的色彩混合或并置在一起构成厚重色彩;把具有快乐寓意的色彩混合或并置在一起构成快乐色彩;把具有动感寓意的色彩形态混合或并置在一起构成动感色彩等。这就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了这些专业知识,学生才能够很好地与视觉专业其他课目的设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大量的设计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体会、领悟色彩意象的真谛,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色彩、把握色彩、运用色彩,体会色彩平面化视觉语言的魅力,更好服务于今后要学的其他学科。
教学实践中的黑白稿、小色稿的训练应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要求学生做得多么细致,应强调学生对黑白的理解、对色彩的感知。课堂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能以组为单位进行分项训练,也可进行小组讨论,同时还能进行草稿的会看。学习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对知识掌握的深化。经过3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笔者感觉到这样的调整是成功的,从教学的形式上基本克服了旧有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使4年的视觉专业课程形成了有秩的联系。
(注:本文为天津财经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靳埭强.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2]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没有实践,就没有实践能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创新能力。学院需要加大投入来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功能强大、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构筑实践教学平台,为工业设计实践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在实验设计中增加综合性、趣味性的实验命题,激发学生的热情来主动完成实验。甚至可由学生自主命题,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或设计。除开放计算机机房外,还可向学生开放一些专业实验室。比如工业设计的造型材料模型制作工作室可对有制作愿望的学生开放,锻炼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学校还应通过院系资源共享与整合,为实践教育创造更多的机会。这里所提的资源整合是指学校利用其社会知名度和学术综合研究能力,得到企业的信赖,最大限度地整合各院系优势资源,争取企业项目的开发部分委托学校完成。这样,既可实现效益最大化,各个院系又充分发挥特长,也为师生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目前很多著名大学在这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上海交通大学承接了某船厂的游艇制造项目,船厂看中的是交大百年船舶学科优势,学校以海洋船舶学院为基础,联合设计学院进行外观设计和后期策划,联合管理学院进行商业评估,成功的完成了该项目。在校师生与工程技术人员紧密合作,在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取长补短,各专业师生也在项目的每个环节中及时反馈并协调工程进度质量,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天津是自行车大城,天津大学搭建了自行车外观设计、结构设计、人机工学、市场等多个科研平台为某著名自行车公司设计未来10年的自行车款式,利用企业对学校科研前瞻能力的信任,系统的提出系列自行车开发套系。所以学校应将各院系的科研能力整合成为有机的整体资源,善打学校整体优势王牌以争取实际项目,为实践教育获得更多的实际机会。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工业设计在国内是一个较新兴的学科,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课教师比例较高,能进行实验实习指导的专业教师比例偏低;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偏少。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培养应用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但不能认为“双师型”就是教师+工程师的简单叠加。从工作对象看,工程师面对的是物品,而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从知识和能力方面看,工程师需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能够解决现场的技术难题,而教师还要将生产过程的技术知识提炼并再现给学生。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引进实践能力强、有实际项目运作能力的教师,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项目开发,主动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承担设计开发的实际工作。
(3)培养注重实践、重视理论与应用结合的学风
优良的学风在学生成才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园内树立求真务实的风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扎扎实实的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研究,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学校可以举办“工程师论坛”、“专家论坛”等系列活动,活跃校园的学术氛围;举办设计大赛等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适应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外形成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良好学风。
2教师——人才培养的执行者
(1)加强自身能力训练,注重产学研结合
教师既要提高基本素质,又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更要不断接受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结合,实现从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教师应积极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更多的参与产品设计和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主动联合科研单位和企业申报国家重点科研课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协作产品研发等实践技能的训练,实地接触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本行业当前的生产水平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增强专业技能,还可以把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讲给学生,作为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与拓展。此外,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可联合开办工作室,承接各种设计开发项目,即改善科研条件又能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
(2)把学生引入实践环节,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在实践教育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体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工业设计实践教育来说,教师可在教学、实验、实习和项目研究的各个环节中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首先,工业设计教学中实践环节比比皆是:金工实习、速写实习、色彩实习、水粉实习、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等实践环节,这些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到生活中去亲身实践。例如学生要到工厂了解车钳洗刨钻等工种特点并进行实际操作,用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创造新的产品。在这一过程可使学生领悟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特点,指导设计实践,这种生产现场的亲身经历所带来的震撼与收获是令人难忘的。其次,在一些理论课中增加一些生动直观的实践环节。比如可以参观南京博物院的古代陶瓷青铜器馆等,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下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工具的原因。参观回来后可在课程设计中安排对应的设计课题。再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设计项目中去,提前进入产品设计师的角色。学生可以每2-3人一组进行调研、讨论并制定产品设计方案;亦可以学生自行制定任务书,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每星期进行小结,到一定阶段进行正式汇报。学生的交流实践可以是学生间的,也可以是与教师、专家间的互动,还可以与国外院校师生一起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国家学生的设计思维方法。最后还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广泛参加国际国内产品设计竞赛,锻炼设计能力。总之,设计独具专业特色、内容丰富的实践特色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实践创造的机会,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3社会——人才培养大环境
目前实践性教学环节侧重于课程设计、校内实验等内容,虽然解决了实践性教学的部分问题,但终究不能替代现实的社会实践环境,不能展现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全貌。要达到实践性教学的完整目的,必须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需要社会——主要是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作。一种形式是学生到企业直接参加生产工作,有明确的岗位。通过岗位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获得全面提高,锻炼专业技能。毕业设计的学生还可以在企业中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完成课题。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注重实效,基地建设质量上主要考虑规模大和效益好的企业,建立一个完整而系统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根据校内实习中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批把学生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为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创造条件。学校还要与实践基地签订协议,定期与实践基地负责人沟通联系,维持好双方的良好合作关系,经常邀请实践基地负责人或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由此建立一个固定的、结构日趋合理、设施日趋完善、管理日趋规范的实践基地。另一种形式是校企合作,服务社会。师生参与到企业具体项目的研发过程,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培养学生胜任某一项目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也为企业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突出培养学生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前那种高高在上一成不変的教育理念和僵化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必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整合性的体现。面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参照儿童审美心理和美术技能,以学生审美特点和原有基础为依据,理解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差异,使其美术能力得以全面、均衡的发展。
2.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统筹美术课程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我院作为幼师的职前教育,理应把儿童作为我们专业的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内容的主要参考和关照对象之一。新纲要要求幼儿教师是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是音、体、美等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是深刻理解儿童心理的教育专家。因此,学生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其美术课程设置必须牢牢抓住学前教育这根主线,整合美术学科內各课程,避免知识的交叉重复,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将有关游戏、语言、音乐等横向学前学科纳入美术课程,这样才能在课时少、学生多、学生基础薄弱等有限的条件下事半功倍完成培养目标。
3.促进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统一
课堂课程必竟有限,所以必须注重课外学习的研究,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与美术有关的活动,都能成为美术教学的手段。如:学生在校期间课堂、宿舍、文艺活动的布置、黒板报、公布栏的设计,实习周的幼儿园观察、教学、环境布置实践活动,举办画展,参加美术竟赛等。在技能学习方面形成自觉的训练习惯,这些內容与该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內容设置
由于现行高职学前专业美术课程內容将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版画、手工制作、简笔画、舞台美术、欣赏等分科设置,以知识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毎科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科內容缺乏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学生学习难度大,效率低,同时每科教学以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目的,每位任课老师凭自己的喜好、专业随意教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很少关注,乏味练习,虽能强制学生暂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有可能泯灭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术兴趣,使学生缺乏后续学习的潜力。为此我们根据目前美术学时少、內容多、任务重的特点,综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若干领域,把课程分为四大板块,每个板块分为必修和选修二个部分。
1.以培养学生创意儿童画能力所设置的课程
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线描写生,即在较短的时间內用单线在平面上表现出客观对象造型的绘画形式。结合幼儿美术的特点,拼弃通常学习以素描开始的习惯,达到快速解决静物、风景、人物、动物等造型的目的。这并不代素描不重要,而是因为以我们生源的基础,要理解以空间感、体积感的观念观察和描绘对象确实有点为其所难。线描可以集中精力于形象轮廓的准确描绘上。二是色彩,这是美术造型语言最具感染力的语言,是对视觉神经剌激最强烈、反应最快、最敏捷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掌握色彩的调配、对比与调和、用色造型的能力、情感意境的表现和色彩工具的运用。从前几年教学发现我们大部分学生因素描基本功较弱,不可能在短期內掌握写实画法,因此就从概归地装饰性色彩入手,有利于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这也较符合儿童画用色重主观轻客观的特点。三是儿童画,这是儿童特有的画种,最大特征是其丰畗的想象和创意,似人化的万物,夸张的表情,多变的场景和特殊技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在线描写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儿童画的特点、画面组织原理和儿童习惯使用的色彩,达到在一定时间內完成命题创作的能力和上岗后胜任儿童绘画的教学和指导。关键是改变只授儿童画造型特点、用色习惯和表现工具运用的教学模式,加强儿童画形式美法则的学习,尤其体现在儿童画构图能力的培养。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绘画工具的拓展运用。工具的运用是受人的意识所控制,虽不及画的构思、构图、內容和色彩那么重要,但对儿童来说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可以保持对绘画的新鲜感和创新欲。学生通过学习西洋画、国画、版画、装饰画等的基本原理,为我所用,结合幼儿园的办学实际和本人兴趣爱好,有所选择发挥。如西洋画领域就有素描、水彩画、油画棒、水粉画、蜡笔、彩铅、水笔、丙烯和油画等等可以选择。如中国画领域就有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写意画、工笔画等等可以选择。如版画领域就有黒白、套色的木刻画、纸版画、综合版、丝网版、拓印画等等可以选择。如装饰画领域就有黑白画、沥粉画、农民画、磨漆画等等可以选择。
2.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所设置的课程
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二方面:一是简笔画,这是一种利用简单的点、线、面等绘画要素来表现物象基本特征的绘画形式,其用笔概括、洗练,构图简约而內涵丰富,作画快速而形象生动,表现力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和考编的必考项目之一。学生通过静物、景物、人物、动物等简笔画的学习,掌握看文绘图的能力,达到胜任幼儿园教学挂图和环境布置的绘画功底要求。儿童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丰富的绘画造型是帮助儿童完成这一认知发展过程的重要手段。这对年龄越小越对图像超过文字敏感的幼儿园小朋友显得尤其重要。简笔画学习可分为线条[火紫棍]画法和轮廓画法两种,前者主要应对随堂教学的徒手图示。根据我们长期对幼儿园的调研和自身教学总结,重点应该放在轮廓画法中的卡通漫画教学。因为卡通漫画深受幼儿园小朋友喜爱,又有一定的模式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掌握,它克服了一般轮廓画法的写实基本功要求和客观表象的束缚,不致于使我们学生往往画的呆板、彊硬和别扭。卡通漫画只要把人物画攻克下来,别的动植物都可有似人化倾响,大大缓解了各种动物身体描绘的烦人默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标。卡通漫画还能锻炼学生画面构图能力和色彩运用知识。二是幼儿园美术教法,即通过观摩、编写教案、试教、听课、实训等美术教学活动的学习,快速掌握前人总结出的优秀教学手段,缩短课堂学习与幼儿园工作岗位的距离,使学生能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将学过的美术技能和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提早适应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的要求。选修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多媒体技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效果,使本来需要手工书写、复制、上色、表演的美术字、图案和照片图像和声音等很容易的嫁接在一起并同时展示出来。需主要学习掌握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软件各自制作和在设计制作CAI课件时的常用操作及其它多媒体如数码相机、电视机、投影仪、音响、电脑等的互相联接和转换。
3.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所设置的课程
必修课程主要内容为手工制作,这是指用手操作表现手艺的工作。人类因为手的灵活使用,刺激头脑发育而成为地球的主宰。幼儿天性好动,学习也是从好玩的游戏开始,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细致的个性品质,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必须通过纸工、布工、泥工、等技能学习,掌握用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和块状材料加工创造新的玩、教具的规律及工具、材料的使用,体会幼儿习惯使用的易操作工具,提高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教具制作的能力。选修课程主要内容为其它手工制作。通过木工、金工、漆工、水泥等技术的学习掌握利用儿童较难使用的材料加工成艺术作品的能力。
4.以培养学生环境创设能力所设置的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58-03
近年来,现代艺术教育趋向多元化发展,艺术设计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之后逐渐回归本土文化,开始重新认识到民族的艺术设计才是具有灵魂的设计,传统文化是一切艺术的创新源泉。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知道,民间美术是由劳动人民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从原古到今天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着中国独特的哲学观和审美意识。其艺术表现形式愈来愈被当代艺术设计采用。然而在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很少有开设民间美术课程,传统图案知识在图案与装饰课程中学到,图案与装饰课程注重图案手绘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民间美术知识,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分为电脑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越来越多体现民间元素,使传统民间艺术巧妙融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而不是硬性嫁接、断章取义,需要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知识。作为基础必修课之一的图案与装饰课程教学内容已不适合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如果能够设置民间美术课程,在民间美术课程中穿插图案与装饰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图案设计的发展脉络,从而容易上手,解决授之以渔的问题。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设置民间美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没了这个源头活水,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就可能失去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缺失了民间美术的感染和熏陶,学生搞现代艺术设计就很有可能找不到方向。为了凸显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艺术设计专业有必要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科设置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实现多出人才、出对社会有用人才的目标。传统文化是一切艺术的创新源泉,民间美术更是一个民族现代艺术发展的母体,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在融合与贯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使高职高专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专业的创新和市场的需求,更适应教育发展趋势,更贴近服务市场的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探讨民间美术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图案与装饰课程现状分析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课程教学沿用过去课程体系,并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低分考入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 。图案与装饰课程内容设置基本上是多少年不变的规则,题材上是植物、动物、风景、人物,创作是写生、变形、写意、抽象,技法上多是用水粉或丙烯颜料平涂和勾线,多年来沿用优秀本科院校图案与装饰课程系统而完整的教学理论。纵观各类图案与装饰课程教材可以看到,这一体系的课程设置更适合具备良好绘画功底、专业性强的艺术院校本科艺术类学生,而我校的学生大多是通过艺术联考最低分进入院校学习艺术设计,动手能力差,文化课功底薄,绘画基础弱,对传统课程体系表现明显不适应。
一是高职高专院校学制一般是3年,第三年基本是顶岗实习和毕业创作,专业基础课课时较少,基本是60课时,学生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提高绘画水平,无法达到教材要求的预期效果。二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考前美术培训,只是短期快餐式学习应付联考,绘画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传统图案与装饰课程对手绘要求很高,学生上课不得要领,无法下手,无法获得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大多数学生绘画的创造意识薄弱,导致实训无从下手, 图案从写生到变形到创意基本靠被动临摹完成作业,失去实训的意义,创作教学环节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设计思维没有得到挖掘和训练,与后期专业课衔接不上,在毕业创作中知识运用不当,使学生感觉学习找不到方向。四是无论哪一门艺术都要有独特表现,这种表现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勇立潮头。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学习能力差,整合知识进行创新难度更大,学生被动抄袭现象严重。所以创新要像国画大师李可染所说:要从传统中来,还要打出传统、超越传统。现代设计致力于本土文化精神的拓展,真正有灵魂的设计是民族的,创新是对传统的深入了解和应用。所以民间美术理所应当越来越受到现代艺术设计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对民间美术有系统的了解,需要提高从传统图案中提取元素重构设计的能力。但目前的教材缺乏对民间美术知识系统的讲解以及运用民间元素进行设计的具体方法。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在这里提出来,主要想法是,在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需求,调整为以传统图案和民间美术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案,就这个想法向专业领域的各位专家请教。
二、民间美术课程设为艺术设计专业前导课的学术支撑及必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进入“读图时代”“影像时代”,面对纷繁的影像世界,西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形态、精神世界影响很大,我国的现代设计也受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我们明白,体现当代民族灵魂的设计离不开民族本土元素,民族化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造型的仿古和民间自然物质形态与现代的设计元素相结合,它与人们的吃、住、行有越来越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国民整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和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民间美术的质朴和原生态是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的源头活水,从民间美术而来的现代艺术设计更有生活,更接地气,更能让人产生共鸣,受到人们欢迎和喜爱。现代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强调课程的实用性,调整后的民间美术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前导课程,设定为该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民间美术因其实用性、文化根源及审美价值,而奠定了其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前导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从民间美术的分类看:
从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角度出发,按照目前民间美术在艺术市场的活跃性和占有率将其大致分为种类:民间剪纸、民间木版年画、民间皮影、民间玩具、民间陶瓷、民间雕塑、民间印染与织锦、民间刺绣与编结,由此可见,这分类涵盖了生活中的种种,生活中处处是艺术,处处有艺术,生活的艺术离不开设计,设计的生活来源是民间的美术,艺术的设计离不开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母体、根系和营养源泉,现代艺术从民间美术中升华和拓展,如果没有民间美术,现代设计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草。
二是从民间美术产生的文化根源及审美价值来看:
1.阴阳哲学观
从人类历史的远古到现代,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阴和阳是包罗万象最基本的概念,天地、日月、水火、冷暖、刚柔、吉凶、黑白等无所不在,阴阳八卦向来是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学理依据、哲学基础,有代表性的有山纹、水纹、鱼纹、鸟纹、蛙纹、回旋勾连纹、螺旋纹、圆圈纹、万字符,在我国六七千年前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它们象征太阳、月亮、漩涡,还有各种盘旋状态的龙纹、蛇纹,都与太极图形旋转结构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阴阳图形之间的一动一静蕴涵着朴素的唯物辩证观。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这种旋转结构的图形多种多样,如民间剪纸蛇盘兔、太极双鱼,反映着事物阴阳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生命生存状态。在阴阳哲学观的影响下,民间把这种格式即阴阳相对的格局和两两成双的造型方法称为“喜相逢”,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吉祥图案,具有回旋式的对称式结构,在对称中寻求变化,阴阳哲学观念下的“喜相逢”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密不可分,突出图形结合、简洁含蓄的艺术特征,是现代艺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形式美的法则。这种法则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比比皆是,生活中到处都有体现,比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设计成功借鉴中国传统凤凰纹样,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将媒体特点和品牌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两只盘旋的凤凰代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融。
2.五行色彩观
五行学说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体现,中国古代盛行阴阳五行之说,通过用阴阳五行对应四时、四方说明世间万物的此生彼消与循环,并且用世界物质元素的五种颜色分类表示形成的世界观。金、木、水、火、土代表构成世界正常运转的五种基本物质形态,与黑、白、赤、青、黄这五种颜色对应的五色说,五色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被先民们认为是天地的正色,赋予了吉祥高贵的意义,在中国的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阴阳五行观左右着民间美术用色的基本观念,如端午节用五色丝线缠绕的“粽子”样的避邪香包。由于土生万物的观念,所以土代表的黄色在方位上表示中心的位置,象征中央,代表权贵,在身体部位上代表胃,体现其重要性。自古以来,中国都把红色作为吉祥色,红色有着重要的精神含义,人们对其有着极特殊的感情,常被运用在各种吉庆喜事中,寓意人丁兴旺、瓜瓞绵绵,具有驱邪纳福、长长久久、喜庆吉祥的象征意义。例如中国银行标志选用红色和汉字组合变化的形式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择红色印章篆体“京”字作为标志。
3.民间吉祥图案说
民间吉祥图案是一种独具东方神韵的象征性艺术,吉祥题材承载了中华民族吉祥喜庆的寓意和内涵。吉祥艺术表现中的体裁题材、图案纹样、色彩构成等成为吉祥观念的象征性寓意符号,这在民间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同人们的生活结合,并赋予吉利喜庆、迎祥纳福的意义。民间美术善于将自然中的事物与美好的愿望相结合,“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借物抒怀”是民间美术造型中最常见的手法,如吉祥动物、吉祥植物、吉祥图符中的云纹、柿蒂纹、万字纹、回形纹、忍冬纹、缠枝纹、盘长纹、方胜等。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中国联通标志就是选用盘长纹进行变化设计,“盘长”是佛教的“八吉祥”,代表回贯一切、永无穷尽、生命不息,中国联通标志中迂回往返的线条象征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网络,同时体现公司与客户之间无距离的沟通、交流,符合公司性质定位,为联通用户扩展和业务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在现代设计中,这些吉祥符号常被现代演绎,传统盘长纹不再是佛家意义的符号,而是代表普遍意义的沟通。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的传统性和历史文化传承性越来越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在结构造型、章法布局、色彩运用、审美意境等方面的创作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应该说民间美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浓缩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包含了质朴的民族信仰及文化情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同根同源,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灵感和来源,将其设置为艺术设计专业前导课非常必要。
三、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鉴于以上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设置要从传统文化出发,从专业出发,从行业需求出发,从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特点出发,设置完善而实用的民间美术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知识重点,最终能运用民间美术元素恰当表现现代设计主题。
1.基础阶段要研究学生思想特点,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让学生重点掌握和理解民间美术以及蒙古族传统图案的造型特征、设色特征和吉祥寓意。这类知识的讲解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准备大量的图例,便于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
2.在学习每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后,要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有大量的优秀民间美术元素的现代设计作品,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学习。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要有典型的现代艺术设计成功案例。教师在讲解中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加深理解,按照不同主题构图、排版、解构、重构、整合资料探讨艺术设计方案的各种可能性。
3.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深入生活调研走访生活中涉及到的民间美术资源,开阔视野,加深理解民间美术与文化、生活、设计的关系,深度感受传统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例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采集中式及蒙元文化特色的酒楼、家居案例;采集有民间传统图案的菜单、餐巾包、灯具、屏风等,体会其设计寓意。
4.采取分阶段分任务的阶梯教学法,每个实训环节可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布置作业,采集民间元素重构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根据作业主题可以采用拼贴、手绘、打印、剪刻等多种手法,对不同能力的学生作业要求不同,培养学生利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设计控制画面、组织构图、安排色彩,例如把剪纸作品根据主题v书籍封面、包装、平面广告等w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多次解构剪纸,重构画面,探讨各种构图方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弱化技法,强化构图和色彩,不追求细节,只要求达到整体布局语言统一即可。
5.每个单元的作业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分阶段总结讲评,及时给学生作业指导,搜集资料也要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最后可以布置主题系列综合作业,可将前后单元内容结合为同一任务,以期末观摩的形式展出,学生需要提供作品的创意说明。以设置任务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在早期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展出形式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主题综合作业是“敕勒川”农家餐厅或奶茶馆设计,主要内容有雅间挂件、餐巾包、菜单设计。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延伸吊顶、灯具、家具、屏风、装饰画、饰品的布局设计。要求学生借用前面所学民间美术知识,巧用民间元素或蒙古族吉祥图案进行创意设计。
6.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知识点前后衔接,使课程内容紧凑,目的明确,阶段性明确的任务能使学生更易操作,学习任务简单明了,见效快,适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大胆想法和初步探索,也是在教学的推动下,感觉到艺术设计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学习、掌握、运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发展的路径,才能恰当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设计出好作品。现代设计应是干预生活的一门艺术,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为我们阐释清楚了在艺术探索中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在打好传统民族文化底子的基础上,与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市场等紧密结合,创新服务方式,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将图案课程调整为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在基础课程时就建立学生的设计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意识和专业特长,避开弱势,把复杂的学习任务简单化,目标明确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高效完成学业,为学生下一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艺术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项目名称:内蒙古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高校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 NJZC13346
参考文献:
[1]徐青青主编.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M],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