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国培送教下乡研修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2 15:12:1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国培送教下乡研修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国培送教下乡研修总结

篇(1)

一、“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背景

(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号]

(二)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师[2015]10号文件]

(三)“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二、“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县级发展中心职责分解

在国培计划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也明确了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职责。

(一)送教下乡活动

由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体,整合全省(区、市)专家资源,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在此项活动中的职责为:

1.制定县级送教下乡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积极整合本地培训资源,建立院校中心教研乡校四位一体送教体系。3.建立高水平送培团队,制定激励政策,按1:30标准建立县培团队。4.落实培训经费,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5.健全制度,落实职责。 6.加工生成性资源。7.进行过程监管, 绩效评估。8.发掘先进和典型经验,宣传推广。

(二)网络研修,乡村教师工作坊

遴选具备“国培计划”远程培训资质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网络研修任务,组织实现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项目县对接,每县对接1家机构,支持双方协同开展2-3年周期性培训,建立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网络研修包括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和教师工作坊研修两类培训

1.按省市要求,制定计划方案。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3.加强中心建设,建立协作机制。4.建立县级网络研修社区。5.建立县级培训者队伍,加强校长培训。6.经费落实7.开展跨校区研修。8.做好资源库建设。9.过程监管,绩效评估。10.发掘先进推广宣传。

(三)置换脱产

遴选培训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网络研修绩效居前的国培远程培训机构、能发挥示范作用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校本研修特色明显的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组织高年级师范生顶岗支教,置换出拟承担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培训任务的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为期4-6个月的脱产研修,各地可跨年度分段实施。培训主要包括院校(机构)集中研修、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影子教师”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1/3。须建立工作坊,将网络研修贯穿始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统筹设计课程,合理配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整合网络研修课程,坚持教研类课程与培训类课程并重,培训类课程须涵盖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法与技能。高校集中研修,影子跟岗实践,返岗实践,总结提升四个阶段。

1.建立协同机制。2. 遴选优质学员,实行(四级协同)局、乡、校。3.组织置换。4.建立优质资源库。5.总结宣传,激励卓越成长。6.经费落实。7.组织影子培训。

(四)乡村教师访名校校训

分批组织本省(区、市)教学点教师到一线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村小教师到本省(区、市)省会(首府)或东部中心城市高水平院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针对教育教学突出问题,采取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与名校观摩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1、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名校观摩;

2、15天跟岗实践研修,提升课堂课堂教学能力。

三、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任务综合汇总

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组织研修实地指导,线上线下活动助学,培养骨干建设团队,开发资源提炼特色。

四、优秀县级发展中心的要求:

篇(2)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等相关文件的出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前教育大力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大学与幼儿园合作已取得一些成效,我们可尝试通过大学的外部力量更快、更好地推进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发展,园校合作克服教学障碍,丰富教学策略,使自己不断成熟,进而促使他们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典型引领,发挥大学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引导幼儿教师教学发展

幼儿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工作,常被称为“教学精英”“教学能手”,当面对课堂教学的困惑时,他们大多数情况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但是有时候却不能克服幼儿教育的难题。而大学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理论的支撑下,可以为幼儿教师提出良好的解决策略。当大学教师走进幼儿园课堂时,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教师带来优秀的教学模式,引领和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教师专业知识颇为丰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科学的幼儿教学方法,能推动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发展。例如,大学教师走进幼儿园的课堂,采用听课及评课的方式与幼儿园教师交流。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活动材料的组织、处理是否恰当,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完美,幼儿教师的基本功是否到位,教学活动效果是否产生等,并且关注幼儿的课堂活动表现。若条件许可,大学教师可以为幼儿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示范,这样的听课、评课,能帮助幼儿教师了解自己的优秀的地方,了解自己哪些环节是欠缺的,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依托项目,在合作中开展教学研究,推动幼儿教师的教学发展

幼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要想成为专家型的教师,需要教师探究幼儿教学活动的性质及规律,研究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将教育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来促进自身的教学发展。而我国大学教师长期从事研究工作,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对研究拥有独到的见解,这种研究精神是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少的。所以,大学教师与幼儿教师合作,依托合作项目中开展教学研究,如课题合作、园本研究、国培计划等,帮助幼儿教师重新审视早已习以为常的教学惯例,引导他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索解决教学实践的某些困难。

案例:

“河南省国培计划(2017)”——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

“河南省国培计划(2017)”——幼师国培项目送教下乡培训工作,本项目旨在通过培训,解决乡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乡村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园本研修,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研修项目需要高等师范院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资源共享,长期交流。

(1)送教培训模式:培训分4个阶段递进式进行,每个阶段为期2天,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按年度分阶段实施主题式培训,包括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主题,园本研修贯穿其中,将园本问题作为培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加以解决。每次集中培训之后,由专家团队针对本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共同布置下阶段的培训主题,设置园本研修内容,讲解园本研修的方法及步骤。

(2)送教下乡的内容: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主要内容包括:

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内容选择、目标设定、活动过程、活动反思;

②课例研讨、改进教学设计;

③听课、评课方式方法;

④引导和支持幼儿教师组织游戏活动、介入与指导幼儿教师的角色游戏、帮助幼儿教师设计与实施规则游戏;

⑤了解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参与教育的形式、家长工作的组织形式。

(3)送教下乡的阶段。

①诊断示范阶段:采取大学教师现场教学、报告、研讨等方式,诊断乡村教师教学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契合主题的课例,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多种方式提供示范教学,专题研讨,提出教师研修任务。大学教师拥有丰富、精深的理论知识,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幼儿教师发现问题,以教学产生的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促进参与研修的教师真正得到提高,解决他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大学教师可邀请河南省优质幼儿园教师为农村幼儿教师上课,着重研析教学基础理论、幼儿园核心知识、实践活动,让农村幼儿园教师在集中研修中探究教学的性质及规律,研究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可以使自身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同时提高。

②研课磨课阶段:磨课环节突出课堂教学问题解决,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研修,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打磨,不断改进教学设计;送培专家团队针对研课磨课的问题,通过示范教学、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现场指导,生成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

③成果展示阶段:阶段性研修成果展示,采取说课、上课、评课等方式展示教学改进成效,通过微课例、微案例、微故事等展示研修成果,通过专题研讨再次提升。

④总结提升阶段:大学教师对送教下乡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树立经验、反思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制订园本研修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生成代表性成果,并进行加工,形成本土化培训资源包,支持园本研修和乡村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篇(3)

送教到校,按需帮扶

针对许多农村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工学矛盾突出,离不开学生,走不出学校,看不到名师,没机会交流的问题,我省通过“国培”和“省培”项目,在做好农村教师“顶岗置换”培训的同时,组织省市县(区)“名师大篷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名师上示范课、课后反思研讨,专家点评培训,现场答疑解惑,征询意见改进,让名师与农村教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欣赏优秀课例,按需接受培训,研讨教学疑难。一方面,从制度上构建名师评选前、评选中、评选后的责任与任务,增强了名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另一方面,使薄弱学校、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接受到帮扶,有效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行政推进,经费保障

长期以来在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外出培训机会少,常常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群孩子,苦教书”。省教育厅颁发《关于开展“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的通知》(陕教师2012〔68〕号文件),要求建立“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组织机构。一是明确了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主体和目标任务。2012年10月,省教育厅召开“陕西省中小学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二是构建了以“围绕教学、聚集课堂,研讨教研,名师引领,促进成长”为活动内容,以教学名师和农村学校、乡村教师交流对话为形式的教师教育机制。三是促进了“学校教育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规定的进一步落实。四是设立专项经费。我省于2011年-2015年,省教育厅设立专项经费四千多万元,市县累计投资三千多万元用于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

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针对一边是广大乡村教师看不到名师,想学习没平台,想交流没机会;另一边是从1996年至今,我省评选的5000多名省级名师,他们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大多数有送教下乡的意愿,但苦于缺乏送教平台和交流机制,优质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薄弱学校、薄弱教师得不到帮扶的问题。一是我省开展了省市县(区)三级“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为名师与薄弱学校、薄弱教师搭建了对话交流学习的平台,累计培训乡村教师3万多人次。二是成立以各级名师为主体的“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委员会”,定点定人具体指导开展校本研修,三是同时建立了220个“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带动引领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四是建立了16个省地和校地共建校本研修实验区。试点先行,由点带线,由线带面,逐步推开。

创新形式,有效推进

活动初始,由于缺乏经验,送教形式单一,名师灌输单向,讲深讲浅不知道,讲多讲少没人问;上课时听得激动不已,下课后全然忘光,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是组织各级管理者进行专题培训。省教育厅组织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负责人赴上海、在西安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利用每一次省级送教下乡机会,要求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负责人观摩学习。其次是培训名师团队。省市县(区)组织名师交流研讨培训学习活动1000余次,培训名师1600多人,打造优质课2000多节。 利用境外、域外优质教育资源培训省级名师1200多人次,市级名师4000多人次,县级名师20000人次,培育送教的“种子”,形成了教师成长的“火种”。最后是创建了“菜单式”按需送教,“展示式”示范引领,“互动式”交流碰撞,“专题式”名师课堂,“答疑式”远程指导等送教方式,改进和提高了送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送教前:第一,筛选名师、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名师是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学科第一名,主要表现在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爱教、会教、能教;专家是特级教师、省市教研专家和省级校本研修专家;资源有书籍、光盘。第二,组织名师和专家参加省内和省外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理论研修、学科研修培训、撰写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教案、课后反思)。第三,组织评课磨课。开展省级试讲,名师写出教学设计,专家修改反馈,然后下校试讲(师生点评与评价,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家引领)、师师交流专家指导、修改教学设计。第四,返校磨课后制作光盘交专家组审核、专家组提出送教下乡名师与专家候选名单。第五,了解送教区(县)基本情况。包括教学进度、教材版本、学生基础状况(与学生见面)、教师基本情况(与教师见面和听课教师人数)、教学基本条件(查看实验条件和多媒体条件)、撰写送教计划。

送教中:一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先选出一节课,由当地教师和省上名师共同备课,或同课异构,或同课同构,结合各学科特点,以新颖的教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对新课程理念进行深刻的诠释,表现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使农村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观看优质课带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二是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名师和所有听课教师同时对一节课进行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反思的过程是当地教师以及名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三是专家点评。每次上完课后,都安排了教师互动式评课。在互评前,执课教师先对自己本节课的设想进行五分钟说课、自评,然后全体听课教师根据说课内容畅所欲言。最后由专家评课,对当地和名师的课进行点评,既肯定了执教教师的教学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此环节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带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改进教学中存在问题最有效的形式。所以在选择专家时,重点考虑特级教师或是资深教研员。四是交流互动。这是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的主要环节。在点评交流互动阶段,与名师对话,与专家交流,答疑解惑,分享经验。五是专题讲座。每到一个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专家现场确定培训内容与形式,关注热点问题,关注难点问题,关注专业成长。六是意见反馈。让每一名受训教师围绕活动组织、名师与专家的优缺点、今后活动建议等内容填写意见反馈表,以便于改进工作。

送教后:一是名师与专家阅览《征求意见表》,梳理送教下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共同分析成败原因以及对策。 三是修改教学设计与送教形式。四是撰写通讯稿件,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

通过“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我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和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教师培训形式,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快速成长,关注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成长,在尽可能降低基层负担、减少对正常教学影响的前提下,走进基层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名师优质课展示、示范和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专家对示范课现场点评,指导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与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探讨教师成长和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专家结合基层实际和教师需要,开展专题培训。帮助农村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免费赠送优秀的课程设计、优秀课例、优秀课件和有关图书、光盘、资料等,减轻教师负担。

整合力量,合力推进

篇(4)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学员进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 “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国培计划(2013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2013)” 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活动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 “国培计划”转岗培训心得 “国培计划”培训策略研究 “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的服务与管理研究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培计划”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解读与策略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建构 “国培计划”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问题及策略分析 "国培计划"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体育游戏在留守儿童中的延伸"国培计划"2013 “国培计划”辅导教师培训总结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项目综述 “国培计划”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结合兵团实际 创新国培计划培训模式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12-12/2013-10-24

11 李淑文.对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需求的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2):62-64

(责任编校:齐媛)

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为支撑,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制度机制,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大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实施原则

1.提升素质,服务学生。坚持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服务于学生有效学习,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宗旨,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着力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2.加强统筹,分级负责。坚持市级统筹,以培训规划、能力建设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业务指导,健全管理网络。高中教师培训以市为主,初中和小学教师培训以县(区)为主,完善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体系。

3.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加强需求调研,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逐步实行教师自主选学,创新培训模式方法,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培送教、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推进混合学习,促进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坚持质量为重,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管机制,提升培训内涵、实施能力、管理和保障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和“大培训”格局建设,促进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分类分层分岗按需施训,使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更新,实践与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体系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进一步创新,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包括“国培计划”、省级培训、全员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四种类型。

(一)“国培计划”

根据教育部部署,组织实施“国培计划”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及其他国家级教师培训。

(二)省级培训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

1.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项目。有计划组织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英语、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和薄弱学科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2.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全面实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计划,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进一步落实“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

4.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以提高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为目标,通过脱产研修、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和省外研修等多种途径,对教师培训团队进行专业培训。每年研修时间不少于72学时。

(三)全员培训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从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与体验三个方面,采取混合学习模式,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常规和学生管理规范为重点内容的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提高在职教师师德素养和“以学促教”的教学实施能力为目标,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双线并进,师德教育列为第一模块。五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60学时,分年度实施专题培训。

(1)师德教育

模块一: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重点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模块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教师法制素养和依法履行职责水平;

模块三:学校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安全意识和保护学生安全技能;

模块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身心健康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能力。

(2)业务培训

专题一:有效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现代知识观与学生能力培养、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专题二:有效学习指导。主要包括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学习心理与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设计与学习方式、学科学习策略与有效学习指导、学科学法指导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三:有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有效教学与教学模式选择、以学定教与“先学后教”模式应用、以教导学与“先教后学”模式运用、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典型案例研修。

专题四:有效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质量观与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评价理论与应用、发展性评价与学习评价工具、课堂学习与过程评价技能、学科学习评价问题诊断与解决。

专题五:有效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与指导。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以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为重点内容,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时间不少于72学时。

(四)学历提高培训

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重点鼓励支持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重点对专科学历以下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下初中教师开展学历提高培训,到2015年,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积极推进初中教师本科化。

五、培训模式

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名师讲学、省外进修和境外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逐步形成多渠道、开放式、符合省情、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

优化整合多种培训方式,将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

远程培训采用分校(中心校)、分学段、分学科组建网络班级的方法,教师平时在线学习。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在线研讨活动。

集中培训采用小班教学,集中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

校本研修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分学段、分学科,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培训教材研读、网下集中研讨、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等研修活动。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组织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开展集中答疑、示范教学、课例研修和交流研讨等活动。

六、培训考核

(一)考核方式

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实行训前、训中、训后“三段式”考核。训前以问题和案例提交为重点、训中以过程参与效度为重点由承办单位进行考核;训后以岗位实践研修为重点由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进行考核。参训教师各阶段考核全部合格,由所在县(区)或市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考核结果报同级师训管理部门审核。

(二)学时认定

本周期继续教育总学时为360学时,每学年度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新任教师在试用期(第一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免于参加当年度其他类别培训。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周期内年度培训为72学时,其中校本研修40学时、集中培训8学时、远程培训24学时。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或省级专项培训项目,超过72学时,免于参加当年其它类别培训。不足72学时,需参加当年的校本研修。

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获得毕业证书当年按72学时予以认定。

中小学教师参加本《意见》规定的培训类型之外的,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培训,一律不予认定学时。

七、培训实施

(一)机构遴选

建立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方可实施教师培训。

实行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遴选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国培计划”、省级专项培训、远程培训任务等。

(二)组织实施

1.“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项目

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招标遴选出的培训院校或机构组织实施。

2.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远程培训和远程资源服务:高中教师远程培训,由省教育厅从省内外遴选具有“国培”资质的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协调。城市初中和小学教师远程资源服务,由省教育厅招标遴选推荐具有资质的远程培训机构,各市教育局从中选择培训机构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鼓励县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推进集中、远程和校本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2)集中培训:高中教师集中培训,由市教育局遴选培训院校或机构采取集中答疑、送培到县等方式组织实施。初中和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由县(区)教育局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

(3)送培送教:在市教育局指导下,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协助县(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和区域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活动。

(4)校本研修:由教师所在学校负责实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和服务支持,县(区)教育局负责检查验收。

八、加强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中心负责远程培训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师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实施与业务指导。

市、县、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均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培训业务指导团队。

(二)健全管理制度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训管理部门、教师培训任务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应纳入教育督导、市教育局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小学办学评估等考核工作中,并与“第一责任人”考核挂钩。

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的培训课程,其完成的培训学分(学时)和参加培训考核情况,是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考核评优及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九、保障措施

(一)增强机构功能

以“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培计划”项目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和示范创建为抓手,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专业机构的整合和联合,有效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增强培训主体功能,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能力建设

加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严格教师培训师资准入制度,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建立教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在省教育厅领导下,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项调研、项目规划、招标评审、实施指导、绩效评估和课题研究,以及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等工作。

建立教师培训教学专家库。省教育厅遴选高水平专家和特级教师组成省级培训讲师团,开展“送培到县”、“送教下乡”活动。各市教育局加强对骨干教师的使用,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组建区域名师讲学团,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实行首席专家制。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每期(班)培训团队中,省外培训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优秀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

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施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计划,采取政府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重点开发一批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体现不同类别、层次教师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库,为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完善优质课程资源评审与推荐制度。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组织评审的培训课程资源,方可在本省范围推荐使用。地方课程要逐步实行省级备案制度。

加强教师培训网络平台建设。按照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共性要求,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具备学习管理、资源管理、实施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等功能的远程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及支持服务系统;实现参训教师的在线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和接受培训专家远程指导等功能。

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依托优质中小学校,建立一批教师培训教学实践基地,落实教师培训实践环节。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师范院校与具有示范作用中小学广泛合作,引领校本研修、安排学生实习,促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

(三)提供经费保障

切实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有关继续教育经费的政策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本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附加费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分项目落实。

切实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

篇(6)

职业培训是教师职后专业提升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为了完善教师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的专题素质,2010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共同下发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的通知,启动了“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国培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乡村教育教学改革,更好服务于乡村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乡村教师的培训现状及需求如何?如何使培训与乡村教学实际相结合?本文结合桂林师专“国培计划”英语学科项目实施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听课、查看学员总结等方式,分析乡村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及培训需求,并对乡村英语教师职业培训提出相应对策。

一、乡村英语教师培训现状

2015年,桂林师专参与“国培计划”实施的英语学科项目包括: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和送教下乡项目,共六项,以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主;学员构成为:桂林市和百色市的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共计428人。笔者通过参与该项目的管理、问卷调查、听课、访谈、查阅学员总结等形式,对乡村英语教师现状及培训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一)乡村教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以上六项“国培项目”实施前,我们对项目县的乡村英语教师现状进行调查得知,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较薄弱,相当部分是转岗或兼职英语教师,有的是语文、数学老师转岗教英语,有的是音乐老师转岗教英语。他们参加的培训以转岗培训为主。存在英语专业基础亟待提高的问题。

(二)乡村教师参加培训机会参差不齐。项目县边远乡村的教师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原因是学校边远,师资缺乏。教师如果去参加培训,就会造成无人代课的情况。近县城的乡村小学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多。原因是学校近县城,资源共享的机会多。也有学员谈到,由于县教育局在培训人员安排上统筹不够,有的学员参加了好几次培训,有的一次机会也没有。

(三)乡村教师对培训效果的认识莫衷一是。绝大多数乡村英语教师对参与培训活动,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具有一定的愿望。有的学员谈到,他们很愿意参加培训,出来接受新观念,开阔视野。但也有学员认为参加培训用处不大,因为乡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培训中获得的新观念,新方法回到乡村学校用不上,反而带来很大的反差和失落感。

(四)培训内容不符合乡村英语教育教学实际。以往的培训存在教学手段过于前沿或现代化的问题,乡村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后,难以将这些内容用于教学实践。此外,部分学员反映,以往参加过的一些培训,培训方式比较单一,通常采用讲座形式,培训理论课时多,拓展活动少。

二、乡村英语教师培训需求

在对桂林师专2015年“国培计划”英语学科项目的学员进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设置需求。随着“国培计划”的深入开展,参加培训的乡村英语教师数量在不断增多。调查和访谈显示,国培计划项目中“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是乡村教师普遍欢迎的。送教下乡项目,集中在项目县城某学校进行培训,对大多数学员而言,学习生活都相对方便。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集中在桂林市几所名校进行跟岗培训,这个项目形式受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普遍欢迎,这类乡村教师年轻,思想活跃,勇于改革,加上没有家庭方面的负担,他们迫切希望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

(二)培训内容需求。乡村英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包括:1.根据乡村与城市教学条件差异,适合乡村教师教学的培训内容2.结合乡村英语教学实际,涉及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内容。3.少理论,多实践和互动环节的培内容。4.同课异构,促进教学的培训内容。5.课件、微课制作的培训内容。

(三)培训方式需求。调查显示,在国培计划,访名校、顶岗置换、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项目中,超过60%的学员希望参加名校的跟岗或送教下乡。在培训形式上,85%的学员希望同课异构及课堂教学展示,70%的学员希望专题研讨与交流互动,55%的教师希望专家授课。

(四)培训团队需求。构建完善的培训团队,提高培训团队的综合素质,这是落实“国培计划”,提高乡村教师培训效果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乡村教师最需要的培训者是优秀的一线教师和教学名师,90%的教师希望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培训教师,65%的教师希望教学名师担任培训教师,也有25%的教师希望高校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另外有不到10%教师希望学校领导、教育行政主管领导担任培训教师。

(五)保障条件需求。“国培计划”的实施和乡村教师培训效果提升,促进教师队伍职业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条件,主要包括培训时间、管理方法、培训经费等。调查表明,80%的学员希望在学期工作时间内参加培训,以摆脱繁琐的教学任务和家庭琐事,进行7――10天的脱产培训;30%学员表示短期培训可在寒假或暑假进行。80%以上的学员倾向于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10天。在培训管理方式上,85%的学员认同学分制管理,同时还希望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实行人性化管理。

三、乡村教师职业培训的有效对策

为促进教师培训发展,结合培训工作需要和“国培计划”的要求,我们根据乡村教师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从以下方面人手,采取对策。

(一)重视调查研究,科学实施培训项目。乡村英语教师培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工作,为促进“国培计划”有效实施,我们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师培训队伍、培训场地、资金、设施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为乡村教师培训提供条件,有利于乡村教师职业培训和培训效果提升。

1.重视培训前的调查研究,了解培训需求。我们在培训前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并与项目县教育局进行座谈对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愿望和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整理归类,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提升乡村英语教师培训效果。

2.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非常关键的内容,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培训”,并深入学习“国培计划”文件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培训目标和要求,了解培训需求和参与教师的基本情况。有针对的制定培训计划。重视培训成果转化,推动乡村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探索出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乡村教师培训方案,并创新培训内容、形式和途径,推动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3.注重教师培训队伍质量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了让学员在培训期间能了解到国内前沿的教学理念,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们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桂林市教科所小学英语教研员、区教育局小学英语教研员、桂林市一线小学高级教师组成培训团队。她们将自身多年实际教学与教研员的经验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带领学员对新课标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并将许多实用的技巧现场演示给学员。她们丰富的知识面、扎实的基本功、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带动学员思考,引领学员前进。

(二)精选培训内容,合理设置培训方案。在明确培训目标的前提下,精选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有效组织乡村教师培训的各项活动。

1.紧跟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课程设置以学员需求为主线,以“两部分,三维度”的形式展开,分别是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和同课异构实践两部分,着眼于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维度。培训内容模块包括专业理念、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等模块及相关专题。

2.围绕计划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注重学以致用。在培训形式和方法上,根据学员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培训形式,采用“参与式专题v座+名师课堂观摩+同课异构展示+学员实践汇报+后续跟进”的“多样交融”的培训模式,增加互动和体验活动,突出乡村英语教师主体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形成互动的培训场景,并通过相互交流和反思,加深对培训活动的感悟,总结经验,让乡村英语教师相互学习和进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创建“学员讨论QQ群”,为学员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既可以交流学习期间的总结、心得、体会,也可以探讨、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还可以分享学习期间的各种音像、课件资料。邀请授课专家人群,解答和指导学员的困惑及问题,巩固训后的效果。

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帮助学员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强化他们的英语语言素养,提高他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

篇(7)

校本研修讲座培训日志

2018年就要过完了,而我们此次的国培计划送教下乡项目也到了成果展示、总结提升阶段。寒冷的天气抵挡不住老师们来学习的热情,早早地就签到完毕,开始了今天的学习之旅。赵云老师精心安排课例观摩,基地学校校本研修展示,还专程请来了专家徐文祥老师为我们做校本研修的讲座。

上午,张晓慧老师给我们带来一节课《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张老师精心准备,课堂内容十分丰富。先是跟同学们一起做“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游戏,接着展示了十张非常漂亮的图片,一起引导学生学会多种感官并用,认真细致观察。接着让同学们自读习作要求,确定写作对象和范围,并选取同学们最熟悉的水果,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最喜欢的水果,先进行颜色、形状的观察,再让学生们品尝自己的水果,说说味道,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写好片段后通过改一改和秀我风采展示环节,我们看到学生的习作很成功,学生用到“我的爱果"、“人间圣果"、"苹果很光滑,摸起来像小孩子的脸"等等词句,这都是学生们认真观察的结果。接下来是专家评课,徐文祥老师讲了本节课的优点,也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我们讲了好作文的标准、如何选材和正确利用教材的方法,让人茅塞顿开。

下午,基地学校的许主任给我们介绍了开展校本研修的白道口中心小学的做法以及成果。徐文祥老师做了校本研修专题讲座,从校本研修的目的、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要求、校本教研的常见形式等方面一一介绍,他指出“教师的思想和理念必须更新、与时俱进,教师的行为和实践必须跟进、引领发展"。另外,徐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亲身实践,还讲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求等问题,字字箴言让人受益无穷。

带着值得深思的问题、带着满满的收获,恋恋不舍得结束了今天的课程,反思自己的教学,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探索前行。

篇(8)

以网络平台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个务实、有责任感、懂培训的管理团队,这是实现培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对各级教师远程培训而言,这个管理团队,在市级层次就是由市级总管理员、市级各学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由市级学科专家组成的辅导员团队;在县级,就是由各区县培训机构和遴选的区县各科班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和区县学科辅导老师组成的辅导老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学校,则是由学校管理团队组成的校点班主任,骨干教师担任的学校辅导员。这不同层级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对进行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网络上,他们适时地进行组织管理,网上交流,网上学科专业引导,网上答疑。在虚拟的网络中,通过电话联系、QQ交谈以及论坛交流。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培训的管理团队和辅导团队,与老师们形成了一个网络虚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之间的联结,就是以共同完成远程培训任务为共同目标。网络团体构建成的管理共同体,需要在实际团体中进行远程培训管理探索,总结管理经验,提出问题建议,会商未来远程培训管理有效途径,结成实体的培训管理共同体。以四川省乐山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为例,2010年9月乐山市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学科远程培训平台启动了乐山市第一批乐山学科远程培训,培训项目为全市3693名中小学老师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培训;同年11月,乐山市参与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几个小学科的培训项目,这几个培训学科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新思考网,教师研修网;2011年4月,乐山市启动第二批学科远程培训,这次也是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的全市4212名教师的学科远程培训。这样大规模数量教师参与远程培训,不仅需要网上的虚拟团队适时的管理,还需要管理团队从网上落实到网下到位,进行问题研究和策略探索。在这几个培训项目开展期间,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学科培训中期专门召开了各学科辅导专家研讨会,共同探讨远程培训的有效性,以及学科辅导专家在远程培训中所要担当的重要角色;在培训后期,召开了县级培训机构项目负责人研讨会,分析全市学科远程培训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学科远程培训有效性的有效策略。在2011年国培结束后,乐山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参与国培计划的班主任、辅导老师召开国培研讨会,总结国培计划中远程培训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益和不足之处。从网上的交流,落实到现实团队中的共同研讨,形成一个经验丰富,认识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团队,这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所必须具备的首要要素。

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篇(9)

关键词:

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Moodle平台

1幼师培训的现状调查

1.1促进幼师参培的原因

促进教师参加培训的原因如下:专业成长的需要,开拓自己的视野,服从上级安排,培训是免费,领导的硬性考核指标,能够带来某些收益(如职称评定、工资奖励)。

1.2阻碍幼师参培的原因

阻碍幼师参加培训的原因如下:培训机会少,名额有限,工作量大、没有空闲时间,个人支付的费用过高,交通不便、耗时费力,培训对自己的帮助不大,自己能够胜任工作不需要培训,学历高用不着培训,年龄大、参加培训对自己意义不大。

2影响幼师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2.1参培教师的主观态度

有些老师参加培训是评职称的需要或者是有个免费的培训名额,有的是为即将跳槽做准备,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提升学历。由此可见,很多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认同在职培训,是被动地参加培训。只有改变参培教师的消极态度,带着积极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欲望参加培训,多思考,多与老师、同行进行交流,不断学习、思考、交流、总结,这样自己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得到提升。

2.2幼师培训的培训内容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参差不齐,幼儿园的性质多样。当前很多承担培训的单位大多是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和自己现有的教学条件来制定培训计划,不是特别了解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状况。另外,各级培训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规划,培训内容经常会出现重复或者冲突,参训教师感到很迷茫。

2.3幼师培训的形式

传统幼师培训大多以课堂讲授、专家讲座为主,忽视主动参与,经常是台上专家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参训教师听得昏昏欲睡。当前,很多培训方也在大力提倡参与式培训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参与者要求较高,如果班级人数太多、个人素质太低,效果较差。

2.4幼师培训的考核

大部分幼师培训结束后,通常是进行一次考试,或者是写篇学习论文或心得体会,这种考核方式很难真实反映幼师参训水平。另外,有些老师也反映,培训时听得懂,有时甚至是听得热血沸腾,但培训结束回原单位后,发现自己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而大部分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后缺乏对受训教师的反馈指导和跟踪评价,培训效果很难得到巩固。

3幼师培训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1评价体系系统性不够

目前的“幼师国培”虽然都是参照教育部等上级部门的精神在开展,但基本都是各自一套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制定的科学性也不够,缺乏科学全面的调查,评价体系系统性不强,操作性不够,测评时不能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从而也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构建一个指标明确、科学、操作性强的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2评价体系健全性不足

评价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目前主要从这三方面对幼师培训的实效性进行评价,但评价者主要是培训方自己或兄弟院校,评价内容主要是知识技能,评价方式主要是汇报演出和书面总结,培训组织者既是教练又是裁判,缺乏相应的监控管理机制。

3.3评价体系缺乏反馈

一般的培训在集中培训完后,培训就相当于真正结束,培训结果及对结果的评估缺乏反馈机制。另外,培训结果评估的结果不分等级,只看是否合格,不与薪酬、奖励、职业发展相关。为了提高参训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评价体系应注意及时跟踪和反馈,及时改进。

4建立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确保幼教国培质量,必须对其实效性进行评价。而要对幼教国培的实效性进行准确的评价,必须要有一套合理、科学、操作性强的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当前各培训单位在培训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有共同的指导思想,但幼教国培效果评估仅依靠受训者带有主观性的个人感知,系统性不够,缺乏对培训全过程质量和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导致了幼教国培质量难以保证,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因此,为了使幼教国培的国培工作更加规范化,培训过程的各项指标更具操作性,培训质量更有可测度,构建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已刻不容缓。真正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在丰富的资料、数据基础上,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系统地对幼教国培的实效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4.1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

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具体、明确、详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分抽象。使用方法也应尽量简便易行。本着科学性、目标一致、独立性、直接可测性、可接受性、可行性等原则,制定了以下评价指标体系。

4.2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从2011年开始,长沙师范学院开始承担幼教国培项目,先后开展了湖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园长高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远程培训、培训者高级研修、转岗教师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校园长培训、新任园长培训等多个项目,培训人数达数万人。为了更好地检验上述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选取了短期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3个项目,进行了为期三轮的实践。同时,为了更好地收集参训教师的资料,跟踪参训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搭建了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在Moodle平台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有论坛、测验、资源、问卷、投票、作业、聊天等模块功能。利用Moodle平台,通过平台的学习档案袋、论坛、即时消息、学习区来收集参训学员的相关资料,不管是在培训时还是培训后,参训教师都可以通过平台来进行学习和交流,平台会记录学习者的一举一动,通过资料的收集,实时或异时地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后拓”跟踪指导,及时把握学习者学习状态,阶段性总结培训学习效果,找出实效性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后一期的培训中进行改进和提高。经过三轮的实践和探索,从实践上很好地检验了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确保了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幼教国培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和完整性,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培训单位、受训教师及所在学校等相关社会力量的资源整合与协同配合。真正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检验和修正,才能真正有效地对幼教国培实效性进行评价。不断健全完善培训评价体系,实现幼教国培评价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全面推动幼教国培工作有效开展,进而保证幼儿教师的素质能力全面提高,实现幼儿教师自由全面的发展,使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后雄,皇甫倩.“国培计划”项目绩效多维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3).

[2]周拓.基于柯氏评价模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体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2013(4).

[3]陈霞.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8):10.

篇(10)

当盛夏的躁热渐渐褪去,当金桂的馨香飘逸悠远,水坪镇中心学校全体师生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召开新学期开学典礼,这是一次迎新会,又是一次加油会、动员会!首先向新入校的285名七年级新生表示欢迎。水坪镇中因你们的到来更加充满活力。八年级的同学你们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希望你们勤奋学习,打牢基础。九年级的同学,你们肩负着2021年水坪镇中中考的未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你们继续发扬拼搏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祝愿你们金榜题名。下面我对上学年教务处工作进行总结,并拟定本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一、推进课改,确保教学质量

回顾2019―2020学年度我校在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扎实开展“新课改”。立足课改的主阵地“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老师们精心上课,扎实评课,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升。受疫情影响,有近3个月时间居家上网课,但复学过后,全体师生争分夺秒,改进授课模式、创新授课方法,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上学期期末考试,八(5)班语文全县第一,数学、英语全县第三,八年级生物全县第三,九(1)班数学全县第三,毕业班普通高中升学率稳中有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我们实践“新课改”的不懈探索。

二、落实常规,促教研促进步

扎实开展联校协作活动,通过开展“协作区常规检查”,促使老师们在常规精细化上下功夫。经过不断努力,全校呈现出:备课符合学生学情、上课注重方法、作业批改细致、考试设置合理、试卷讲解通俗易懂,“培优辅差”落实到位的大好局面。

承办“国培计划”化学、数学两个学科送教下乡活动,在参与和举办教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了我校教研水平。在教师与资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我校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疫情期间,我校各年级教师积极参与县教师与资源发展中心举办的线上教研,有效的保证了网课教学进程。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为老师们解决教学问题提供了平台,为教师进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线上教学,不惧严峻挑战

受疫情影响,春季开学推迟,全体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教务处迅速制定方案、开展培训、指导网课,老师们通过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授课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在网课期间,教务处开展“线上巡课、线上评课”,对网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整改,扭转了网课的弊端。同时,定期举行线上教学经验分享会,让优秀老师将自己的网课经验分享出来,指导老师们开展网课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教师培训,关注教师成长

首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使一批年轻教师在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翟辉存、代艳、王丽莉、陈慧、全萍等老师代表我校在协作区参加复赛,取得优异成绩。

篇(11)

1. 县级机构形成合力支持

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县教研室、县电教教仪站是教师培训的支持单位,县内一切教师培训均由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安排,由教研室、电教站协助。教师进修学校年初根据有关教师培训要求,结合本县教师的不同需求,拟订全年培训工作计划,局长组织召开师培工作会议,讨论、修改,形成文件,确定师培经费总额,进修校按计划组织实施。

2. 县、片和校联动互助支持

县教师进修校培训者、教研室教研员、电教站电教员及县级导师团队为全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团队,由县名师工作管理办公室(设在进修校)统一管理。片区教育督导站的师培专干、教研员、电教干事及片区教学研究工作室教师为片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团队,同时接受县名师工作管理办公室管理,接受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团队的指导。中小学校校长、教导科研主任、信息技术主任及学科教研组为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团队,接受县、片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团队的指导。

二、走访培训―即时现场培训与指导的途径

走访培训是指县教师进修学校安排县级或片区导师,乘坐移动教育资源车,利用自身智力资源和车载教育资源、设备在农村中小学校持续开展的各类教师巡回培训指导活动。走访培训突出五大特点:一是县进修校、教研室、电教站、督导站专职导师重心下移,2/5~3/5工作时间下校,深入课堂,查找问题,分析需求。二是兼职导师示范支持,即县级中小学校导师1/5工作时间,片区导师1/10工作时间研究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是专兼结合,县级导师团队分4个小组,每小组专兼搭配、学科搭配。四是片区导师以服务本地教师为主,以联合教研形式定期开展研究活动。五是县级导师包片定校,全县8个片区,每组定点联系两个片区,10~15所学校,采用查找问题专职为主,解决急需专兼结合, 观察变化专职为主,持续跟进专兼结合的四步工作法开展工作。

县教师进修学校根据中小学校提出的需求,培训、教研、电教机构教师、县片区导师团队教师下校调研分析所得的需求,中小学校学科教师反映的需求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等统一制订培训及下校计划,计划明确时间、地点(学校)、需求内容、完成任务团队等内容,教科局召开学期教师培训工作启动会,学校校长及县级4个片区9个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团队教师等参加,学习这一计划,领取任务,团队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届时,进修学校培训处按计划时间通知导师搭乘移动资源车前往学校,县名师管理办、进修校培训处参与并考核各团队小组培训活动。

三、领导支持―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建好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保证。分管教育的各领导对项目工作投入很大的热情。他们每到学校指导工作,都要了解“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的实施情况。县教科局等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与校长一起研究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力地推动项目工作的开展。

四、满足需求―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达成要求

了解学校发展现状和教师需求,协助学校和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开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培训计划和指导建议,满足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目标宗旨。

以月山小学为例。月山小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师资薄弱,离县城60千米,教师编制紧缺,一位教师常兼几门学科教学,能走出学校,外出学习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上学期,导师王智群到校调研,校长刘明现向他反映这一现状,并提出亟须对4位特岗教师进行教学常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示范的跟岗培训,希望县级导师一对一地在校进行一周的示范指导。连续一周下乡指导,对兼职为主的导师团队来说,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回县后,王智群向导师团队和县名师办汇报这一情况,大家认为,学校的需求很实,而且很急,应满足他们的需求。但导师该如何选派是个问题。县级兼职导师一周从事项目的时间1~2天,这是每位校长都清楚的。县名师办、人事股负责人立即召集陵江小学等校校长进行紧急沟通,派出4位导师到校指导,4位特岗教师全程学习4位导师一日教学流程、完整一课教学设计和授课的教学模式方法。学期末,刘校长反馈,名师办的实地效果测评显示,4位跟岗教师进步快,变化大。这学期,这4位特岗教师每周1位轮转,持续到4位导师所在学校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五、提供资源―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持续运行的条件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支持体系,是教师支持服务体系运行的基础。导师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学校教师的需求,不断总结、梳理、开发在指导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及时添加到资源包中。开发的培训资源包、信息资源包、知识拓展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提供丰富的资源。

培训资源包是导师自己开发或收集整理他人的,到学校走访时所用的系列资源,包括需求菜单、专题讲座、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例视频等。教师通过学习借鉴,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信息资源包有优质网站、教育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培训信息、名师、专家的推荐等。信息资源包的提供,可以弥补学校教师遇到困难而本校不能解决、导师不在现场的不足;知识拓展包主要储存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教学及学科领域相关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一校一包,适时更新,供教师广泛阅览,丰富综合知识。

六、五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通过走访学校,发现每所学校教师的需求情况各不相同,导师团队将各导师小组的教师需求汇总、整理、归纳,最后概括为五类。即通识理念知识普及、学科课标教材过关、课堂教学要求规范、实践研修能力提高及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各导师小组根据五类需求与学校教师对照研讨,规划教师培训项目,确定提升目标。在走访培训时,按五步提升进程,导师分步对教师进行培训,每完成一项,由教师接受统一考试考核,合格者再进入第二步,不合格者,继续学习,直至合格,方可进入下一步。

七、表彰奖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县教科局拿出1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每年走访培训导师下校的生活(40元/天)和交通(10元/天)的补助,按20%评选比例表彰奖励专业发展先进个人(每位奖金300元,优秀导师发奖金500元),评选10~15所先进学校(每校奖励1 000元),目标考核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校,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别增加5%、4%和3%。

李仕凯,小学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在上周期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和本周期“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中是县级专职导师。2015年,正值项目关闭之际,也是其满60岁退休之年。7年的导师工作,他已走遍72所中心小学、82所村小,达到4个轮回,正是他前16年下乡教学研究次数的总和。2015年1月,县导师名师工作总结会上,教科局领导对他23年兢兢业业研究县小学语文教学,抓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所做出的成绩进行充分肯定。

在和年轻导师交流时,他说道:“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导师制的实施,加速了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方便、快捷获取专业指导和资源比以前翻了几番。一组数据既让我们感到吃惊,又使所有导师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强导师工作的责任心。往返走访一轮中心小学总里程为7 046公里,往返走访一轮村级小学总里程为9 390公里,完整一轮走访中心小学、村级小学公里数为16 436公里,李仕凯老师做7年导师共行程65 744公里,每年约为1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