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英文博士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促销模式当某种商品因各种原因而滞销或者需要尽快处理时,企业一般会推出商品促销活动。为了让促销信息被尽可能多的人知晓,企业就会选择某种渠道将促销信息传播出去。而微博营销显然具备了所有必需的条件,它是一种很好的促销活动的宣传手段及工具。企业利用微博平台,在上面促销商品的信息,包括价格、优惠幅度、交易方式等,而关注此企业的微博用户在看到信息之后会根据需要对企业发表的微博进行转发,同时也在上面与商家进行交流。以苹果手机为例,在苹果厂商推出第六代产品后,商家出于产品更新换代的考虑,就会在合适的时间将前几个版本的手机作为促销商品推向市场。而促销的第一步就是将促销信息出去。在我国,苹果粉的数量庞大,使用微博的苹果粉对苹果销售商发表的促销信息进行转发与评论,在短短的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每一位潜在的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苹果厂商几乎是以零成本实现了商品的促销效果。
(二)品牌推广及新品企业在创立一个新的品牌后,需要将品牌打入市场。而树立品牌形象及品牌理念是产品成功打入市场的关键[3]。企业通过注册微博账号并进行实名认证,在微博上相关的产品信息,就有可能实现品牌推广的目标。当前,许多企业在新品牌信息的同时,还以在转发用户中进行抽奖的方式来刺激微博用户将新品牌的信息传播出去。这无疑是商家的又一营销手段。而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方式的确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企业创办的新品牌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收获极大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企业的新品也是运用到了微博营销模式。发展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会在某一时间里新的产品,以服装业为例,生产时装的企业会根据季节来新的产品,通常是先在主流媒体上信息,再之后就是通过网络的力量进行新品后的宣传。一般而言,商家会以与微博官方网站合作同时利用明星效应的方式来新品。现在明星代言某商品之后往往会在微博上对商品进行推广,而明星的粉丝就会将其扩散。就是通过这种交叉传递信息的方式,新品的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三)活动广告广告自古以来都是推销商品的主要方式之一。到了现代,以产品曝光为主要宣传手段的传统广告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告主的需求。时代的变化使得企业需要找到一种更能抓住市场需求的广告方式为商品做深入的宣传。而微博平台提供了这种契机,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与官方微博网站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深入的营销。例如,新东方教育培训集团就与新浪微博合作,以新浪微博为平台,宣传和直播大型的活动。2014年举办的新东方梦想之旅系列公益讲座就是通过新浪微博进行宣传与直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而新东方国际游学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免费游学夏令营活动,更是将新浪微博作为整个活动的支撑。经过这些广告宣传之后,活动的参与人数上万,有上百万的人群受到直接影响。可以说,通过微博平台,企业所收获的广告效益大大突破了传统广告方式所带来的,微博营销效益显著。
二、微博营销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微博营销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商品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商品交易来实现的,而在交易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交易相关的成本就叫做交易费用。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对交易费用做了阐述,他认为交易费用应该包括度量、界定、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和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合同履行的费用等[4]。微博是交易发生的重要媒介,在交易前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交易之前,微博具有发现交易对象的作用,在交易之后,微博发挥着督促交易生效的作用。由于微博并不涉及具体的订约或者实体商品的交易、服务,而只是将信息传递开来,所以,相对传统的营销交易而言,通过微博营销的介入可以有效节约订约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二)微博营销模式可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及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有广播、电视、报纸等,而传统的营销就是通过这些信息传递手段来进行信息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因信息加工的周期比较长、传递效率较低等原因已经不能为营销创造更多的竞争力,新的信息传播媒介被引进到企业的营销中来[5]。微博营销就是一次成功的试练。微博营销模式中,信息的不再需要一个特定的场合,它摆脱了场地的限制而随时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这无疑增加了企业抢占先机的几率,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独立完成信息的,降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
(三)微博营销模式可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一般情况下,通过微博互动的方式,企业能够与顾客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使得顾客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潜在的感情倾向,而这种感情倾向是主导顾客购买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企业的商机就包含在顾客的感情倾向中。企业要做的就是长期对顾客进行产品质量和产品服务上的承诺,使顾客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产品及服务质量高度认同,并且能够在性价比相差不大的同类产品中选择本企业的产品,做到极大的忠诚。通过微博营销模式,企业可以达成这个目的。一方面,微博直接连接企业和顾客,拉近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处理交涉时所发生的抱怨、申诉等问题。顾客的不满情绪得到释放,于是对产品及服务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6]。另一方面,微博能够为顾客提供一个实现自我需求的平台,从而使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及服务产生关爱之情。企业的微博在与顾客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因为不涉及具体的交易,所以更多的是关注顾客的抱怨以及他们对产品提出的意见,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顾客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于是自然而然地他们会对企业的产品及服务产生情感层面上的关爱。
微电影在我国的发展还不算长久,另外由于起步比较晚,发展相对缓慢,所以微电影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空间。2010年以吴彦祖的《一触即发》正式上映,标志着我国微电影发展真正的实现了高度的发展。微电影的最佳时间应该为30分钟左右,从9分钟到90分钟之间没有明确界定,都可以从属为微电影的范畴。所以微电影实际上在我国有着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我国电影行业日益进步的今天,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有了一定的特色发展方向。
(二)微电影的发展
微电影的发展在未来还有很多的方向,由于它只是占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因此这样比较符合当前的社会形势,也比较符合人们对于快餐文化的需求。微电影之所以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潮流,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可,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特点,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并不富足的闲暇时光,要求人们不得不选择这种相对简短的叙事表现方式形成的影视作品,而另一个方面则是美学价值在微电影发展中的意义就是不可忽略的,这其中也包括了微电影独特的一种叙事方式。因此对微电影的叙事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有利于更好的明确微电影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从而有效的实现微电影在我国的更好发展。
二、传播视野下的微电影
传播视野下的微电影,非常具有代表性。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电影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微电影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亟待解决。利用传播学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微电影,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为电影叙事功能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针对微电影的叙事流行原因进行分析,最主要的是微电影用时短、情节紧凑的叙事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微电影在未来的发展空间。
三、传播视野下微电影的叙事
(一)叙事语言分析
微电影与传统的电影有所区别,主要就是叙事语言简明扼要,不像传统电影讲求一定的表现感以及语言的完整性。大多数的微电影,都是非常朴实的对话,讲述的内容也都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影片当中主人公之间的交流也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言,所以这些语言都很平实,没有太多的色彩添加,却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二)叙事特征分析
微电影由于时间比较短,所以叙事都相对紧凑。对于一些事物的展现也比较直接,很少会有传统电影当中一些略带隐喻的方式出现。同时作为微电影,也比较注重故事情节的安排,不会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主要是通过一些紧凑的故事安排,完成基本的叙事。另外在微电影的叙事方法选择上,也没有太多的花样,主要就是传统的正叙,倒叙和插叙,基本上正叙选择的机会比较多,也比较普遍,是一种比较常见也比较符合微电影叙述要求的叙述方式,对于影片内容的呈现和把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叙事主题分析
微电影的选材以及叙事的主题不难看出,主要都是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或者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所以在微电影当中,很少会看到一些比较大的主题,比如爱国,民族,战争,和平等,主要都是和人们切身相关的,也都是一些相对范围较小的话题。比如说微电影《老男孩》在国内就曾掀起了一种热潮,这部电影并没有多么宏大的主体更没有多么宏伟的场景,只是叙述了一种成长中的情怀,这样的主题并不会让人们厌恶,相反看多了院线电影的宏大,更需要这样一种贴心的主题来迎合自己的内心,让每个人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播客(Podcasting)的英文全称是PersonalOptionalDigitalcasting,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可自由选择的数字广播技术。通过播客人们可以自己制作或下载的视、音频信息,让其他人在网络上实时收看或收听,实现信息共享。播客与博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客所传播的信息以文字或图片信息为主,播客则传递以音频和视频为主的信息。可以说播客就是有声有色的博客,是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个人电台或电视台。播客的开放与共享性使得每个用户都可以免费获得自己的空间制作视音频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站上与他人分享,用户也可以选择或订阅别人提供的视音频节目并下载到移动终端。这种开放与共享的机制使得每个人即是资源共享的受益者又是资源的创造和提供者,播客正在成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网络学习方式。
2.播客的开通
如何开通自己的播客呢?以新浪为例:新浪播客是在新浪通行证(博客的登录名)基础上进行申请完成的,如果已经成功申请过博客,那么用户就已拥有了一个播客。在自己博客首页“活力地带”区,会自动生成“我的播客”。如果还没有开通新浪博客,也还没有注册新浪通行证,在播客首页()可以直接进行播客申请。需要说明的是新浪播客限定大小是不能超过100MB,若视频超过100M,可以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压缩或切割。新浪播客支持的格式是MPEG、AVI、MP4、3GP、RM、RMVB、MOV、WMV、FLV、ASF等,如果格式不相符,使用转换工具也可以转换格式。
二、播客在教学中的作用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培养在广播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栏目和频道策划、节目编导制作、电视教材设计、节目主持、文字撰稿、新闻采访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摄、录、编等技术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技术。这个专业领域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口头讲授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达到声画并茂、有声有色。而播客的图文并茂、声画并茂的特色将大大提高这一领域的课程教学效果。
1.播客对教师教学的帮助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最大特点是需要把教师的讲解和相应的视频作品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但是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得教师根本无法在课堂上播放更多的视频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把自己的播客和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播客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形成兴趣教学。例如在编导课程上教师在讲解特技拍摄之前,可事先安排学生观看教师在播客上的包含各种经典特技镜头的影视片段,让学生首先从感性上充分体会特技拍摄的魅力,形成对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教师还可以利用播客帮助学生在课下巩固所学内容,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把电子教案在个人博客上的同时,再更多的相关播客供学生观赏评价。教师的播客包含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是教师或师生共同努力精心制作的各种短片,可以是往届学生的实验实习作品,还可以是精心选择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网上视频资源。第三,教师可以利用播客辅导学生自学。有时候在某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安排一些自学章节,但是这些章节的自学效果却又很难保证。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学部分的内容特点,编制成各种表达方式的章节性电视教材在播客上供学生在课下学习收看。例如在编导课上,对于电视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就可以编制成表达方式为讲演型的电视教材在播客上,供学生在课下收看,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这些章节的学习效果。第四,教师可以利用播客补充教学不足。例如编导课上教师在讲解特殊环境摄像时,对于深海摄像、航天摄像等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好也只能是空口无凭。为此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进行面上的介绍,再安排学生在课下观看自己播客上的关于深海摄像和航天摄像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视野。而对于虚拟演播室特技部分的教学,教师还可将一些当下流行的涉及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国内外大片的片段上传至播客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发表在自己播客上的意见和看法,获得丰富的反馈信息,和学生进行更深层次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播客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学生早已不满足于单纯地通过听教师的课堂讲授获得少量的知识。面临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他们急需海量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网络新宠——播客能呈现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为了配合电视节目策划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播客上上传大量优秀的电视节目供学生观摩学习,学习那些优秀节目的制作方法,体会优秀节目的制作思路。在编导课上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电视教材的摄制之前,可在播客上一些比较典型的往届学生的作品,并指明这些作品中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正式实践操作之前获得很多非常宝贵的经验。另外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在自己的播客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录、编水平。为此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传统的书、纸、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还应具备摄像机、个人电脑等一些基本的硬件设备。并做到在毕业前每人都拥有自己优秀的作品。
三、播客的其他应用
1.播客与校园网结合
校园网是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交流的重要虚拟社区,将播客引入校园网不仅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还可为学生交流与共享知识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方便学生与校内或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更广阔的交流。
2.播客与课外活动结合
针对播客的内容和制作技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定期举办播客大赛。既丰富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摄、录、编水平,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又迎来了崭新的播客时代,据统计,在国外将播客应用到教学中的大学已经有145所之多。但在国内目前还没有播客在教学中得以很好应用的实例,我们应该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让集文字、声音、影像于一身的播客为广播电视编导领域的教学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晶晶,黎加厚.播客Podcasting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02.
[2]杨帅,白海城.播客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云南师范大学,2007.
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1944年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随后发展壮大为一门综合学科。1994年三位长期致力于博弈论研究实践的学者纳什、海萨尼、塞尔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博弈论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权威性的肯定。
2.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文献[1][2]用浅白的语言叙述了博弈论的思想精髓和基本概念。文献[3][4]更注重理论上的分析和数学的严谨。概括起来,博弈论模型可以用五个方面来描述
G={P,A,S,I,U}
P:为局中人,博弈的参与者,也称为“博弈方”,局中人是能够独立决策,独立承担责任的个人或组织,局中人以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A:为各局中人的所有可能的策略或行动的集合。根据该集合是否有限还是无限,可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后者表现为连续对策,重复博弈和微分对策等。
S:博弈的进程,也是博弈进行的次序。局中人同时行动的一次性决策的博弈,成为静态博弈,如齐威王和田忌赛马;局中人行动有先后次序,称为动态博弈,如下棋。
I:博弈信息,能够影响最后博弈结局的所有局中人的情报,如效用函数,响应函数,策略空间等。打仗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见信息在博弈中占重要的地位,博弈的赢得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的准确度与多寡。得益信息是博弈中的重要信息,如果博弈各方对各种局势下所有局中人的得益状况完全清楚,称之为完全信息博弈(gamewithcompleteinformation),例如齐威王和田忌赛马,各种马的组合对阵的结果双方都不严而喻。反之为不完全信息博弈(gamewithincompleteinformation),例如投标拍卖,博弈各方均不清楚对方的估价。在动态博弈中还有一类信息:轮到行动的博弈方是否完全了解此前对方的行动。如果完全了解则称之为“具有完美信息”的博弈(gamewithperfectinformation),例如下棋,双方都清楚对方下过的着数。反之称为“不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gamewithimperfectinformation)。由于信息不完美,博弈的结果只能是概率期望,而不能象完美信息博弈那样有确定的结果。
U:为局中人获得利益,也是博弈各方追求的最终目标。根据各方得益的不同情况,分为零和博弈和变和博弈。零和博弈中各方利益之间是完全对立的。变和博弈有可能存在合作关系,争取双赢的局面。
还有另一类型博弈称为多人合作博弈,例如安理会投票表决,OPEC联合限产保价等问题。这类问题重点放在联盟利益的分配上,它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利益损失的共同分担问题。多人合作博弈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特征函数模型。以个可能的联盟为定义域,特征函数表示各个联盟的得益(N是局中人的数目),它的分配解必须符合一定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它的解的概念也发展成多种多样,包括稳定集、核心、核仁、Shapely值等。解的多样性符合现实世界复杂多样的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或创造合适的解的概念是博弈论深入研究的课题。
不管博弈各方是合作、竞争、威胁还是暂时让步,博弈论模型的求解目标就是使自身最终的利益最大化,这种解建立在对方也采取各自“最好策略”为前提,各方最终达到一个力量均衡,也就是说谁也无法通过偏离均衡点而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博弈论求解的本质思想。
3、博弈论与电力市场
博弈论是研究市场经济的重要工具。电力作为特殊的商品,它的生产、运输、销售和消费也逐渐走向市场化。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电力工业走向放松管制、引进竞争的进程中,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运用博弈论来分析解决其中一些问题是一个研究方向。用博弈论模拟电力市场,模拟的结果可能更加接近实际,为市场模式设计提供依据。另外,电厂或用电用户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可以用博弈论来分析市场,研究如何报价获利最大。
正确运用博弈论关键要针对电力市场的特点正确选择模型和解的概念。例如:力量相当的两个区域电网之间交换功率的情形比较适合用古诺模型和Nash谈判解方法;而自备电厂与公用电网之间的交易可能更适合用Stackleberg模型。还有局中人结盟问题:如何识别合作伙伴,结盟利益如何在联盟内分配。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输电作为一项服务,它的网损、固定资产投资如何在网络使用者之间分担。这些分配问题有不同的概念的解:稳定集,核心,核仁,Shapely值等,如何合理选择或创造最接近实际的解的概念也是面临的课题。
博弈的结果是依赖于拥有的信息,采用什么样的信息披露政策是设计电力市场模式的一个方面。例如:电厂竞价上网,一个成功的报价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还有赖于他人如何报价。但是各方往往不清楚互相之间成本、报价等信息,因为这些信息都是各自的商业秘密。如何处理这种信息既不完全也不完美的博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反过来,博弈的实验结果也为电力市场披露怎样的信息提供依据。
博弈论和电力市场理论都是很年轻的科学,两者都有广阔的发展天地,两者的结合可以互相促进。
4、博弈论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4.1自备电厂与公用电网之间的交易
开放发电市场的进程中,拥有自备电厂的用户是一类特殊的市场参与者,它既是用电用户,也可以是电力的供应者。随着电力市场深入发展和工业的进步,自备电厂将成长为一支生力军。
文献[5]用博弈论来分析评价在分时定价的环境下拥有自备电厂的用户(NCP)对定价的影响作用。NCP既可以从公用电网购电,也可以自己发电来满足自身需求。为解决两者的冲突,作者提出了三种博弈模型:非合作Nash博弈模型,合作博弈模型和超博弈模型。作者构造了三个局中人:公用电网,普通用户,带自备电厂的用户(NCP),并且假设它们的需求函数、边际成本、收益函数等均是线性的,通过数字模拟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果:①NCP的加入促使公用电网降低出售给NCP的电价;②冲突还使普通用户得到更多益处。该文为解决自备电厂与公用电网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有用的分析思想。但是尚有三点可以进一步改进:①该文尚未考虑NCP将自己多余的自发电卖给公用电网的情况;②该文将公用电网和NCP置于平等的市场地位可能不符合实际市场,如果公用电网规模很大,NCP数目很多但规模小,考虑Stackerlberg模型更符合两者实际;③该文假设公用电网的目标函数是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而并非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个假设不符合电力市场需要解除管制的发展方向。
文献[6]部分解决了以上问题,它重点放在自备电厂和公用电网相互作用的方式的选择:公用电网回购NCP多余电力(buy-backsystem)或者公用电网收取NCP运转电力的过网费(wheelingcharges)。该文分析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各方的得益情况,得出了一些可能只有用博弈论才能得出的结论。
4.2区域间输电交易分析
互联网间短期电力交换是一种经济运行的手段。白晓民等在文献[7]中应用Nash博弈论来分析简单的两区域系统单时段交易分析,得出双方都可接受的交换功率和交易价格。在此基础上,文献[8]提出了一种两阶段迭代计算方法来处理外部交易计划与内部经济调度的协调。该文所用的博弈模型是二人非零和对策,采取合作型对策,应用Nash谈判公理作为仲裁程序,决策出双方都可接受的交换功率和交易价格。应该指出,白晓民等的分析是基于完全信息的博弈也即博弈双方均对对方在各种情况下的得益了解非常清楚。如果缺少这方面的信息,又应该如何分析处理呢?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4.3转运市场中电网的固定成本分摊问题
运转市场中一个难题是网络输电服务定价,这个定价能够给网络使用者一个信号,以达到全网最优化;并且能够补偿网络的投资者,网损、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费用在网络使用者中合理分摊;同时能够正确激励网络增容。节点实时价格(nodalspotprice)制度可以解决网损和网络阻塞问题。但是文献[9]的作者认为节点实时价格制度不能完全回收输电系统的固定投资,为了解决双边贸易中输电系统固定成本公正分摊问题,作者提出了基于多人合作博弈模型,可以计算出逐条线路逐笔交易的分摊费用。文中使用“核仁”作为模型的解。该方法的优点:①使用“核仁”而不用Shapely值,因为“核仁”处于核心,分配值更加稳定和易于被各方接受;②提供了一种激励,减轻线路过载。
4.4基于Pool或PX模式的多边贸易市场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博弈具有行动策略随机性、信息隐蔽性,这些特点都给建模和计算造成困难,从而限制了实际应用。各种文献在处理这种不确定信息环境下的决策问题中,通常需要假设或者估计对方的信息,方法各有特色。
在文献[10]作者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者相对于市场规模都显得很小,市场影响力很小。在这种情况下,优化报价决策不需要博弈的思想。文中作者认为电力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单个市场参与者对市场是有影响力的,其模型本质上属于不完全信息的非合作博弈。例如:每个参与者只知道自己的成本信息,而不知道对方的成本等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无法完全了解对方的信息情况下,参与者如何投标(选择高价投标还是低价投标)才能使自己收益最大。该文通过转化的方式把不完全信息的博弈变为信息完全但不完美的动态博弈来求解。每个市场参与者均对自己的对手可能的出价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的可能性进行概率估计,形成一个概率意义上的期望收益矩阵,用Nash平衡点的概念求解矩阵,得到问题的解。
文献[11][12]作者提出了一种谈判模型。每一个局中人进行决策时,都同时执行以下两个步骤:①对可能的合作对象按照一定的指标进行优先排序;②按照谈判优先顺序,逐一进行讨价还价,谈判的规则与程序是预先设定好的。该文的特色是谈判对象的优先顺序表的形成。排序的准则基于该局中人A对关于他人的信息的了解程度。先分别对其他局中人的成本信息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出现的可能性进行概率估计。然后假设与某局中人B进行合作,互相交换共享所拥有的信息,联合成博弈的一方,剩下的局中人结合为博弈的另一方。这样的博弈模型的Nash平衡点是概率意义上的期望值,作为与B合作的优先指标。对每个局中人都进行一遍以上计算,得到了A的谈判对象优先顺序表。每个局中人都有自己的一张优先顺序表。最后按照预先设定的谈判规则与程序,各方同时进行合作谈判,谈判要解决如何合理分配或均衡比单干多出的利益。
该文关键的一点:正确掌握对方的成本、策略等信息。各方可能从每一次博弈的结果中得到有用的反馈信息,并用这种反馈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对他人了认识。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提到如何实现这样重要的学习过程。该文的模拟算法中的一个缺点:计算量随局中人的数目和每个局中人类型的数目的增长呈指数增长。
对于多边贸易模式的电力市场,文献[13]提出了多理论模型,解决贸易合作问题,文中的模型基于完全信息的博弈模型。模拟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①确定自身成本等信息;②与对方互相交换信息,互相寻求合作伙伴;③按照预先设定的准则和协议进行联合分组,形成一个谈判对象优先顺序表,这个顺序表获得方法于[11][12]的方法不一样。作者采用公平性合作标准和Shapely值来确定这个顺序表;④按照优先顺序表进行双边谈判。作者认为这四个阶段可以反复迭代进行,直至没有人愿意改变合作格局为止或者达到预先设定的计算时间。作者在文中考虑了多种情况,但是模型仍偏于简单。
4.5用博弈论解释和实现算法
文献[14]用博弈论来解释拉格朗日松弛法法解决机组经济组合的算法。该文认为在电力市场的环境下,竞争各方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旋转备用的约束变得软起来,PX(powerexchange)机构可能通过松弛这一约束进一步降低成本。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算法获取最优的旋转备用。
作者认为拉格朗日松弛法的拉格朗日乘子是有经济含义的,松弛旋转备用的乘子被看作是提供备用的价格信息,各时段的旋转备用根据这个信息不断在规定的高低两种备用水平之间调整(例如:为t时段负荷)。根据优化原理,如果拉格朗日函数存在鞍点,则鞍点是原问题的最优解。
鞍点的概念与博弈论中的Nash平衡点有非常相似之处,如以上公式所示。基于此想法,作者构造了两厂商博弈模型。其中一局中人P代表整个实际电网的利益,它控制的决策变量是p,u(p向量表示各机组分配的有功,u向量表示机组启停),目标是使整个系统成本最低。另一个局中人Q,是一个假想的发电商,它以价格向P销售备用容量和有功容量。双方就旋转备用交易进行讨价还价,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作者证明以上博弈过程的Nash平衡解就是拉格朗日函数的解。基于以上结论,作者设计了自适应的次梯度算法寻求平衡点,其中一个关键技术作者设计了厂商P对厂商Q备用容量报价的反应函数该函数将映射到备用容量的两种水平之间(例如:5%Dt-%Dt,Dtt时段负荷),形成一个随价格信息变动的备用容量。根据厂商Q是否了解厂商P的反应函数,模型可细分为两种:Nash模型(不了解对方反应函数)和Stackelberg模型(Q了解P的反应函数),作者认为后一种模型掌握的信息较多,因此收敛的速度和优化的效果梢好于前一种模型。
2.利用中国英语大众传媒,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微博、微信等大众媒体来增加中国英语的使用机会。比如,在电视上我们可以在相关栏目通过运用中国英语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如CCTV9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等;在网上可以建立网站,微信平台上都可以增加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中国文化。
3.在文化活动中充分地使用中国英语,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英语是基于中国文化而产生的,而文化活动作为我们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她能更很好地向世界展现我们的中国文化。标准英式英语是根据英国的传统文化产生的,我们可以在文化宣传活动(如:电影会、艺术节、博览会、展销会、新闻会等)中让外国人来比较中国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文化差异,这样会让外国人更加明确的了解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甚至喜爱上中国文化。就比如在政府新闻会上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中国特色的本土英语,如Bequalifiedpoliticallycompetentmilitarily,haveafinestyleofwork,maintainstrictdis-ciplinebeassuredofadequatelogisticalsupport(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再有Maketheranksofcadresmorerevolutiona-ry,youngerinaverageage,bettereducatedprofessionallymorecompetent(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一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也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4.将中国的经典国学、文学作品借助中国英语译制,让世界驻足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加大利用中国英语翻译出版中国书籍的力度,鼓励学者、华裔、高校师生利用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理解,通过他们采用中国英语的方式翻译中国优秀作品来传播中国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经典文学国学更是数不胜数。通过对中国的经典国学、文学作品的中国英语的翻译会更好地通过文字所表达的特定环境下的思想观念与文化,让读者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一、文化和文化传播
什么是文化?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的问题,就象钱钟书老先生说的那样:“文化到底是什么?本来还清楚呢,你一问倒糊涂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几百个之多,这说明,在每一个学者心日当中,都有一个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化定义。我国学者在使用文化概念时,主要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大维度。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总之,不论是“广义文化”还是“狭义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成果。
文化不仅需要创造,还需要传播。任何文化的发明创造,都凝结着人类巨大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为私有财产藏匿起来,那它的价值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文化的价值,只有在传播中才能体现;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要创造文化,还需要传播,让更多的人分享它,实现它的价值。即文化是传播的产物,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体现其价值。由此可见,文化与传播是互动的、一体的。文化是传播的文化,传播是文化的传播。没有文化的传播和没有传播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文化传播指的是文化从一社会到另一社会、从一区域到另一区域以及从一群体到另一群体的互动现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构成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交融实现文化的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人们共享文化的过程,是社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不断被传送、强化和使人们接受的过程。
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文化传播方式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或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它指的是文化传播中的具体方式和行为。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很多,语言是人类早期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相互理解的主要方式;然后是书籍;接着是广播、电话、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文化传播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这些传播媒介,就是文化传播手段。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二、文化传播与德育
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具体说来,德育是教育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质的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的德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播文化的社会活动。文化传播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开阔了德育工作的视野,增强了德育的感染力,推动着德育现代化的发展。
(一)文化传播开阔了德育的新视野
鲁洁老师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很少自觉地在文化层面上来思考道德教育问题,这实际上限制了我们对道德教育的全面认识与理解。我们应该把包括德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把它放入文化学的视野加以审视和剖析。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拓宽了我们对于教育包括德育现象理论认识,使我们得以更为充分地把握其内在规律,更加自觉地全面发挥它的功能。
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信息传播交往空间,内容极为丰富,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共享。可以这样说,人们通过这些文化传播方式获取知识,了解国际社会动态,发表议论,交流思想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已成为人们开拓新视野的主要工具。第一、它们使信息实现了跨时空、跨国家、跨民族的大交流,它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利于人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文化扩散到世界各地,从而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第二、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更有利于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第三、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科技含量较高,它使人们意识到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激活人们的创新意识。
随着文化传播的发展,先进的文化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的使用,让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采取新的对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点,使我们德育的视野越来越宽广。
(二)文化传播开辟了德育的新渠道
口试前要非常熟悉自己论文哪章哪节说些什么,在论文各处重要论点贴上色标签,以便口试应答举证时容易翻阅;此外,要对校内外的口试老师(internal / external examiners)下些研究功夫,他们的专长、性向、近期的研究,近期(paper)的新意,与自己的论文有何相关,从他们所做过的研究来看自己的论文,想象他们可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要如何应答。另外,向指导教授申请模拟口试(mock viva),演练一下,对于减低口试时的紧张、厘清思路很有帮助。
口试当天衣着要得体,保持自然,从容应付不要急燥,听到题目时多思索再做应答才能完整。多从自己的论文内举证,可以表现自己对论文的信心,也能让口试委员觉得你有两把刷子,又能增进高分过关的可能。若口试教授对你的批评正是你的弱点,也要大方接受,谢谢他并说将来若继续这方面的研究时,会注意他提到的问题。
《非诚勿扰》的走红
电视相亲类节目是在媒介激烈竞争压力下的新型产物,虽然它并非由中国媒体原创,但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却让该类节目的原产地美国的媒体《今日美国报》等都大为惊叹。“根据索福瑞71城市收视率最新统计,包括所有频道在内的所有节目,《非诚勿扰》的收视率仅次于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牢牢霸占着全国卫视所有上星节目每周收视第一的宝座,《非诚勿扰》的收视率领先当周收视第二名将近180%。”①
《非诚勿扰》节目符合当下社会关于“剩男”“剩女”的话题,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并且成功运用了“视觉传播”效果,无论是节目内容的包装还是女嘉宾的形象上,都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度。《非诚勿扰》的游戏规则使得全场节目充满变数、伏笔重重,更增加了其收视率。此外,精准的“时尚、婚恋的真人秀”节目定位也让《非诚勿扰》高居收视榜首。当然这里也不能不提到的“话题”因素的重要作用,实际上,电视台频频制造的各种噱头正是这类节目火爆的最大理由。“拜金女”“富二代”等互相攻击的出位语言,在《非诚勿扰》里不止一次出现,而且甚至保持着较高的频率,这使得“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等大型网络讨论区内有大量针对该节目褒贬不一的发言,而且言辞同样犀利。即便如此,该节目依然能够“夺冠”,由此使得同行竞相羡慕、效仿。“从已播出的节目来看,一些处于弱势、低收入和长相一般的男嘉宾,其经济能力、容貌、职业和社会地位等无不成为女嘉宾的调侃对象。一些节目中明显表现出嫌贫爱富、轻视普通劳动阶层的不良现象。”很多话语“体现出了80后青年对感情处理的直接而粗暴,甚至是不负责任。”②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阐述了这样的两个观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会使一切文化变成附庸甚至消失,而这种消失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电视无法延伸或扩展文字文化,相反,电视只能攻击文字文化” 。③如今,在由“看图时代”向“读图时代”演变的背景之下,“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成是对电视可以将任何文化都具象、直观、浅显地呈现的一种肯定。”④当代电视传媒作为一种文化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视觉文化的转向使得传媒文化形成了视觉霸权,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尼尔・波兹曼的理论。“尽管传媒文化方式多样,但从当展来看,有一个明显的‘视觉文化转向’―― 视觉性成为传媒最为有力的手段,以至于视觉性压倒了其他因素或形态成为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主因’(dorninam)。”⑤
传媒文化(Media Culture)指因大众媒介的社会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显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大众传播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大众传播影响着传媒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传媒文化也深刻地影响大众传播思想与传播方式等。尼克・斯蒂文森说,传播是文化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传播本身就属于文化范畴,媒介就是文化的产物。有了文化,就需要传播;文化越繁荣,传媒越发达,传媒文化越繁盛。传媒文化(Media Cultures)这个概念最能反映传媒与文化的关系,体现大众媒介对社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巨大影响,同时表明传媒自身也构成一种文化系统。⑥
传媒文化对电视媒介的影响
传媒文化对电视媒介的传播形式及传播内容的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视觉文化突出,电视媒介注重“形象包装”。现在,无论是图书、杂志和报纸等传统的印刷传媒,还是电视传播媒介,甚至是新兴的网络媒体,都正在遭遇着“视觉的征服”。当“读图时代”到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图像侵入了传统上以文字为主的印刷物世界,也正因为“视觉至上”原则,电视和网络等传播媒介以超凡的色彩和夸张的布局来争取更多的受众。《非诚勿扰》节目中的“形象包装”充分体现了视觉文化的转向对电视媒介的巨大影响。节目的包装非常精心细致,不论是现场整体的环境氛围、灯光服装、化妆以及道具,还是节目的背景音乐、节奏控制等等,都尽量与节目的目标受众“时尚的年轻群体”贴近。同时节目参与者的装束也十分靓丽养眼、打扮时髦前卫、表现大胆奔放,多位平面模特的加盟更在无形中为节目创造了较多的看点与卖点。
我们甚至可以亳不夸张地说,电视传媒如果缺少视觉冲击力,同时又面临互动式新兴网络媒体的竞争压力,将会立即失去对公众的吸引力。电视传媒越来越追求视觉奇观的效果。今日电视传媒的视觉性高低可以说是传媒影响力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当代传媒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种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视觉性或视觉资源的竞争。将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核心竞争称之为“眼球经济”或“注意力经济”上的竞争,乃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较之于其他媒体,当今的传媒奇观,一方面体现为视觉性压倒其他要素,视觉的诱惑和追求上升到首位,因而很容易压制受众自觉的理性批判和思考;另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吸引眼球的视觉效果,因此传媒内容本身也日益碎片化和平面化,难免会挤压了传媒内容生产的文化意蕴和思想深度。⑦
第二,传媒文化促使电视媒介商业化与娱乐化。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传媒文化的繁荣程度。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媒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不得不把评判权完全交给了作为消费者的受众,至此,为了讨得广大消费者的欢心,传媒文化不得不将电视媒介推向商业化和娱乐化的道路。
《非诚勿扰》以夺得收视排名第一为目标,娱乐自己、娱乐大众为手段,全然不顾由节目内容而引发的各类争议。看过几期节目的观众都会发现,每一期节目几乎都会“精心”设计一个话题,或与金钱有关,或与道德有关。比如,宁愿坐在宝马里哭的“宝马女”,牵一下手要20万的“拜金女”,甚至是因出言不逊、不可一世,招致所有女嘉宾及现场调解员乐嘉“攻击”的“富二代”,明明条件很好,却迟迟不肯速配下台的女嘉宾,这些都会成为受众攻击的看点。诚然,为讨好消费者,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是一个主要的目的。于是,受众想要什么,《非诚勿扰》就做出来什么,美女,金钱等社会上热议的话题毫不加回避直接讨论,虽然收视率提高了,但是对广大受众的误导与错误的价值观的宣传,也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也是传媒文化娱乐化的巨大弊端,它削弱了传媒文化的深刻性,导致其日益趋向浅显低俗的娱乐化,并颠覆了现存的主流文化价值观。
第三,传媒文化激发了受众“偷窥欲”。《非诚勿扰》节目在激发受众“偷窥欲”上做了很好的处理,甚至可以说,该节目的火爆也归功于敢于暴露男女嘉宾的隐私。将功利主义裸地摆放在公众面前,对自己交过女友的数目坦然暴露给公众,得益于受众对隐私的好奇,由此《非诚勿扰》超越了多数电视传媒节目,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副教授于德山认为,真人秀改变了大众对隐私和自我表达的态度。事实上观众和真人秀节目的关系远比一般节目复杂,他们收看并不是因为某个角色是行为模范,而是因为彻头彻尾的娱乐性,这种娱乐性的深层含义是:真人秀节目迎合了人性中坏的成分,尖锐丑陋,喜欢看人出丑。”⑧《非诚勿扰》的制作人王刚也承认,其实只是借着婚恋交友的名义,节目的实质还是真人秀。
如今为了提高自身的商业价值,报纸和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介,将各种花边新闻和明星轶事作为“卖点”;在电视节目中,更是毫无限制地暴露被采访者的私生活,以吸引受众;在互联网中,个人日记更是被搬上博客以曝光个人隐私作为增加点击率的筹码,等等。当代传媒高度娱乐化,越是奇异、刺激和耸人听闻的私人素材,就越有传媒的商业价值。然而却因为中国的传媒立法尚不健全,以至于导致了传媒对私人生活的窥探,进而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传媒伦理问题。
在这个“快餐化”与“物质化”高度盛行的时代,相亲类节目只是顺应浮躁的环境而滋生的产物。传媒文化对电视传播节目的影响也绝非仅限于以上三点,更多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作者单位分别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经济学院)
注释
①《非诚勿扰》baike.省略/view/1664023.htm?fr=ala0_1。
②王彩平:“‘热相亲’的冷思考――兼论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实践》,2010年第6期。
③[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4、110页。
④江月英,贺莉娅:“真人秀节目的‘怪胎’:电视相亲类节目――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例”,《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第4期。
许多地方台的民生新闻从“播”新闻到“说”新闻,如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打破了传统的“八股腔”,用富于幽默和悬念的导语,亲切质朴的语气,把自己先感知的消息“说”给大家听,沟通了感情,唤起了受众的心灵共鸣,收视率长期居高不下被许多台效仿。
其次,节目的来源更加社会化,多元化。成为WTO的一员后,境外传媒可以通过合作制作节目和人员交流等形式参与境内节目制作,国外的一些节目制作理念也流人人国内,对许多国外优秀节目的引进和创新也成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方式之一。《生存者》(Smvivor)是一个野外生存节目,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播出,一度成为美国最火爆的电视节目之一。广东电视台购买其创意自制了《生存大挑战》,赢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同样,效仿《美国偶像》的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不仅给湖南卫视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更是掀起了各电视台的选秀狂潮。此外,力求创新的媒体开始采纳受众的建议,并与各种文教机构和社会团体进行合作。
再次,节目越来越注重观众的互动和参与。WTO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平等原则。在广播电视业中就体现为平民媒体,电视台、广播台意欲往电视平台、广播平台发展。《超级女声》开启了平民偶像新时代,《开心辞典》等益智节目也旨在实现普通百姓的家庭梦想,而中央教育台第三套的60分钟日播节目《看今天》中。有1\4的素材是观众拍的。
总之,内容为王,归根结底是因为受众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入世后我国许多广播电视媒体因追求娱乐化而步入低俗化甚至恶俗化的怪圈,表面上看是应受众的需求实则却弱化了受众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而且,人世带来的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正在逐渐淹没我们的本土文化。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在满足受众需求时首先要尽好把关人的职责,坚守住我们的文化阵脚,保证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一、频道专业化
入世以后广播电视资源变得丰富,广播电视频道增加的速度惊人,正由稀缺变为过剩。资源重复使用造成浪费,有时候本地的同一条新闻会在电视台的几个频道重复播出;而个性化的受众也开始有目的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频道收听或收看,他们希望随时都能看到新闻或者随时都能看电视剧,频道专业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从中央到各地方台,都产生了大批的专业频道如电影频道、体育频道、新闻频道等等。更是产生了诸如经济、财经等分众频道和机场、高尔夫的小众频道。
但是当前专业频道面临的最大诟病是“专业”频道不“专业”,除了我国的专业频道发展尚未成熟的原因之外,受众的分众化不明显也是一个客观原因。
二、节目类型化、特色化,重在打造品牌效应
它与专业频道的特性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让受众形成一定的“频道记忆”和“节目联想”。湖南卫视虽为综合频道,但其理念却是“快乐中国”,突出娱乐的特色,而其娱乐性节目诸如《快乐大本营》、《谁是英雄》、《越策越开心》都做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也推销出了大批的地方主持人。
三、跨媒体合作实现多重收益
国内的广播电视台以往都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来源,这样不仅单一而且极其不稳定,在信息化时代跨媒体合作既能实现收益的多样化,又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宣传自己,是一种新兴的盈利模式。例如上海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和《舞林大会》,将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充分融合,并运用收集、网络等新媒体,使节目的影响力辐射至全国,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收益。四、制播分离
事件营销是指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具有明显的商业营销宣传性质。按照其中传播事件的性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的运作手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现有的社会热门事件或话题;二是人为制造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门事件或话题。“借势”、“造势”就是社会对这两大类型运作手法的通俗表达。
2、事件营销的特征
(1)有高频率的大众媒体作传播支持,有广泛的消费者受众面。
(2)利用具有轰动效应的传播话题,借用或者策划密切相关的事件,产生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3)事件作为营销传播的核心,贯穿于过程的始终;事件营销传播作为一种阶段性的营销策略与传播手段,传播周期较长。
(4)投资回报率高,是建立企业知名度与接触媒体较为廉价的工具。
二、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动因
1、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营销必须与市场沟通:“现代市场营销不仅要求公司开发出优秀产品,为其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并使之易于为目标消费者买到,还必须与现有和潜在的消费者沟通。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地承担起沟通者和促销者的角色。”企业导向型、产品导向型的市场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营销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代的企业要学会与消费者沟通,将企业的各种正面信息及时传递到外界。“请消费者注意”,已经变成了“请注意消费者”。企业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正面、积极的沟通,才能保持企业与品牌的生命力。事件营销传播则是其中一种营销传播新方式。
2、传播超载的信息时代。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人们每天都在商业信息的海洋中,不断增长的商业信息造成信息的传播量超载到信息爆炸的程度。针对消费者的大量商业信息超出了人们的负荷限度,产生自然的心理防御。为了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为了有效突破消费者越来越严密的心理,企业急切需要新的、富有成效的营销传播方法,需要加强营销传播活动的创造性,增加营销传播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附加价值,事件营销传播由此应运而生。
3、不同于广告传播等传统营销传播方法的独特优势。国内媒体收费居高,许多企业好的产品却无广告宣传经费。媒体费用的高涨,使得企业的广告经营成本相应提高,广告传播的投资更为谨慎。媒体的多元化趋势,传统传媒的广告效益因受新媒体的干扰而不断下降。导致了众多企业纷纷降低广告传播支出在营销传播总支出中的比例,重新评估广告传播的贡献,重新分配营销传播资源。实施事件营销传播带来的新闻价值,比普通硬性广告更具可信度和易传播性。事件营销传播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事件,突出广告传播环境复杂盼重围,在营销传播成本投入较低的情况下,成为比较有效的一种营销传播方式。
三、企业事件营销传播的原理解读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传播媒介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播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并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就能间接地影响公众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隐含着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公众生活的主要方面,人们认识、了解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除了学校、社区,就是大众媒介。大多数人接收着传媒相同的信息,传媒作为重点报道或介绍的东西,也会引起重视,将它作为日常交际谈论的话题,通过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扩散途径,加强社会公众对传媒报道重要性的感知与肯定。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应用
(1)传媒对各种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将影响着受众对周围事物重要性的判断。传媒对事物有选择性的报道,源于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公共传播活动中的把关人角色,不是先天有的,而是社会大众和那些代表大众利益的社会主流阶层和力量赋予的。所以,媒介提供给社会的议程并不完全是媒介自己设置的,而是替别人或者就是由别人通过媒介设置的。
(2)“借势”与“造势”是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为了扩大事件的声势与影响力,经常使用的两种运作方法。“借势”与“造势”都是为了引起媒体和公众注意,借以营造有利于企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增加事件的影响辐射力,最终促成企业的市场销售与品牌传播目标的达成。企业无论是通过借势还是造势的舆论营造方式,在事件营销传播运作上凭借传媒开展的新闻传播、广告传播等大众传播活动。正是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为事件营销传播活动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争取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1)注意力资源对企业及营销传播活动的重大影响。托马斯·达文波特在《注意力经济》中为“注意力”下定义道:“注意力是对于某条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人体的意识范围,人将关注其定的一条信息,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注意力是信息加工的一种内在机制,它的基本作用在于对信息进行选择,用以调节行为”。“注意力”对于企业的含义在于:目标受众群体关注企业的某一个事件、某一种行为或传播信息的持久尺度,是他们维持对企业和产品的正面态度、或扭转负面态度乃至采取实际购买行动之前所必须经历的一种心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争取注意力资源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营销传播的目标是让消费者从注意、理解、购买到建立忠诚度的一个过程。1、注意力资源是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的目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又是取得注意力资源的有效手段与途径。2、传播活动是注意力资源消耗最多的领域,而媒体是现代社会人们进行思想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主要场所。媒体可以通过注意力的导向作用,将受众的注意力导向一个特定的对象、企业和某个特定的事件,从而实现社会注意力和个人注意力的分配与再分配。唤起消费者强烈的共鸣,改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的态度,促使消费者对企业有利的购买决策。
(四)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
1、营销传播资源加以整合,才能达成高效传播。著名学者唐·舒尔茨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就是一种适合于所有企业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企业要使营销传播活动获得高效率,首先,必须对各种营销传播资源加以科学、有规划的整合。资源一旦获得整合,能够产生更强的一致性,提高企业把信息送达顾客的能力,更加有效率地完成营销传播的任务。其次,“消费者导向型”的市场环境也迫使企业必须对营销传播资源加以合理整合。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市场营销的功能正由战略型向策略型转变。企业的营销者只能通过各种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2、营销传播资源的整合在事件营销传播中的体现
(1)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统的营销传播活动中,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付费与非付费媒体的配比,控制信息的流动。企业一方面通过电波传媒进行事件信息的高空传播,另一方面配合平面、户外、路演、终端等多种形式的地面推广活动,整合信息传播的多种媒体渠道,通过立体交叉的媒体网络传播同一个核心事件。
(2)整合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信息:我们常说“从一千个角度说一件事情”,使受众能够多角度地接收企业发出的信息,累积企业的品牌认知度。企业要传播的核心事件,应成为多种媒体渠道传播的核心内容。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传播对象有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的内部员工以及企业的股东等人。即使传播信息的内容与角度有所不同,企业也必须确保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的信息在呈现的语调、态势都具备一致性。
(3)整合多种营销传播工具:企业想要圆满完成某项事件营销传播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譬如广告、促销、公关等,事件营销传播可以说是一个多种营销传播工具协同合作的传播平台。广告、促销、公关三者各有优势。要想更好地完成事件营销活动,必须对三者加以整合。
四、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策略
(一)营销传播渠道策略:大众媒介的角色定位。大众媒介在事件营销传播中担任两种角色:一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二是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大众媒介资源是否得到优化配置、使用,关系到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是否能由个体策划传播顺利转化成公众传播,从而关系到最终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
(1)大众媒介充当单纯的信息传递者。“信息传递者”,是大众媒介在企业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最基本的角色定位。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围绕的事件如有不错的新闻报道价值,将引起传媒的争相报道,而企业无需花钱购买传媒的版面、时段,传媒在此中充当的正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发挥的正是大众传播重要的“议题设置功能”。企业在开展事件营销传播活动时,为增加传播的辐射力度,利用大众媒介的传播资源,配合着事件营销传播的进程,进行相应的广告传播等,履行的是“广告投放功能”。
(2)大众媒介充当协同的事件组织者。“协同的事件组织者”,是大众媒介超越传统角色的突破。对于成熟品牌,媒介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战略资源的一部分。品牌栏目将成为企业开展事件营销传播、传递品牌文化与内涵的有效平台,大众媒介与企业合作开办品牌栏目,将企业所要传播的核心事件贯穿于节目制作的始终,借品牌栏目的开播而传播开来,能够在目标受众群体中形成热点话题,给媒体和企业带来宝贵的注意力资源,带来媒体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双赢合作创举。企业借品牌栏目的平台策划各种话题事件,不仅彰显了大众媒介不断增强的客户经营意识,还突出媒体在企业的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更为主动、更具发展潜力的角色定位。
(二)营销传播方式策略:接触管理推陈出新。唐·舒尔茨在《新整合营销》中提出了“接触管理”一词,并解释它:“接触管理的定义是选择并决定营销者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在什么状况下与消费者沟通。表明的是‘信息的传达’和‘信息的内容’分量相等,甚至更为重要。”企业在事件营销传播实施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接触管理”,不注重与消费者沟通方式,传播出去的信息可能石沉大海,不知所终。反之,如果企业重视“接触管理”,注重营销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的信息可能就会脱颖而出,先发制人,占据市场先机。
(三)营销传播事件选择策略:切合品牌核心价值。企业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是选择何种类型、性质的事件进行营销传播的衡量中心。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资产的主体部分,它让消费者明确、清晰地识别并记住品牌的利益与个性,是驱动消费者认同、喜欢、爱上一个品牌的主要力量。品牌核心价值是一个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传播活动的原点,即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而展开,必须是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与演绎,并丰满和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使企业建立恒久不衰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营销手段也日趋同质化,通过产品差异营造的优势有效期越来越短,品牌核心价值带动的品牌整体优势随之越来越可贵。
(四)营销传播时机策略。把握时机,将会使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事半功倍。事件营销传播活动中的企业之所以要利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的社会舆论环境。而当代社会舆论的特点既有与过去相同的一些属性,如集合性、复杂性、变迁性等,也有一些新的时代性、突出性,放大极为迅猛,生存的生命力极为短促。这就要求事件营销抓住时机,找准事件切入的时间点,以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事件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如何选择事件传播时机,以配合企业同期开展的市场活动,关键是企业应该站在产品品牌周期的立场去综合考虑,并结合产品的特性以及品牌形象加以选择。
二、基于动态模拟网络技术的国外石油供应策略
根据动态博弈模型,对我国石油开发策略的选择进行博弈分析。设定:
1.局中人。
“危机管理者”与“危机事件”,其中“危机管理者”为我国政府,“危机事件”为石油供应危机。
2.策略空间。
危机事件:根据我国进口石油运输线路的安全情况,将石油供应危机事件划分为两种状态S1、S2,危机事件的状态空间表示为S={S1,S2},其中S1代表我国石油进口通过马六甲海峡处于正常通航条件下的石油供应状态;S2代表马六甲海峡处于不能正常通航条件下的石油供应状态。两种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为pij(i,j=1,2)。危机管理者我国政府在石油供应危机中可选择的策略。
3.石油供应量与保障率的关系。
根据策略选择的不同,石油供应保障的程度也不同。石油供应保障程度用供应保障率表示,其取值范围为0到100%;按照我国石油的需求量与各方案的相关因素,结合专家调查法确定石油供应量与保障率之间的关系。
4.方案评价。
根据我国石油进口各路径、管线的长度、运输能力、预期投资及成本等因素对各方案评价。假定博弈双方危机管理者(我国政府)与危机事件(石油供应危机)共进行两轮博弈: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管理者先将本国生产的石油用于消费,将其记为方案Ⅰ;在博弈的第二阶段,我国政府有五大类方案可供选择,即{d1,d2,d3,d4,d5}。按照方案的评价结果d1,d2为较优的备选方案,分别将它们记为Ⅱ,Ⅲ;由此形成的博弈第一阶段的策略空间为{Ⅰ},在博弈的第二阶段的策略空间为{Ⅱ,Ⅲ}
5.支付函数。
设危机管理者的支付向量为二维向量,其中第一分量表示供应保障率,第二分量表示成本。
6.状态转移函数。
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事件以概率pi选择第i种危机状态,定义第二阶段的状态转移函数为pij=(fa1,i,j),其中,a1表示在博弈第一阶段针对危机采取某种方案后预计达到的保障率;i表示转出状态,j表示转入状态。根据预先的信息设p11=0.95,p12=0.05;p21=0.5,p22=0.5。
7.两阶段动态博弈过程及支付情况。
8.危机管理者的决策目标、决策准则与预案的生成。
(1)决策目标:在第二阶段博弈结束后,石油供应危机应能被控制(即第二阶段的预期保障率要尽可能达到100%),在此约束下成本越小越好。如果第二阶段博弈结束时保障率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可以通过支付较高的补偿成本,预计补偿1%的保障率所需支付的成本为5单位,决策准则采用期望成本最小原则,成本用C表示。(2)预案生成。通过计算、比较可知:如果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事件以状态S1出现,则危机管理者的最优策略是在博弈的第一阶段选择方案Ⅰ,在博弈的第二阶段选方案Ⅱ;如果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事件以状态S2出现,则危机管理者的最优策略是在第一阶段选择方案Ⅰ,在博弈的第二阶段选方案Ⅲ。即若我国石油进口通过马六甲海峡处于正常通航条件下,我国政府的选择为在利用本国石油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建设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石油管道的力度;而在马六甲海峡处于不能正常通航条件下,我国政府的选择为在利用本国石油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中缅线,即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900公里的输油管线经过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直达昆明,或延伸至重庆。
三、结论
1.我国石油供应危机事件可以博弈双方危机管理者(我国政府)与危机事件(石油供应危机)进行动态博弈来模拟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