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6-30 12:02:0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保护环境总结

篇(1)

1、四月举办“第一届科普知识竞赛”;

2、五月与通用航空学院航模协会联合举办“5.15航空日科普活动”;

3、六月在万达广场成功举办“快乐六一遨游科技”主题知识展;

4、六月完成第二届大学生科协换届工作;

5、7月份完成新一届大学生科协换届工作并完成春季期末总结;

6、9月份开展新一届成员招新纳新工作并开展9.16全国科普周活动;

7、10月份举行培训月活动,对协会所有成员进行公文培训,礼仪培训,微信公众号运行及推送培训,ps技术培训,演讲培训等活动(具体以实际为准);

8、十一月进行一次黑山黑山环保活动;

9、十二月开展工作情况问卷调查;

10、针对2019年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学年年末总结;

除上述活动外,协会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先后完善了校科协网站的更新推送,开通了协会官方QQ、微信公众号、志愿服务团队注册、全协会成员在线志愿者注册等;及时反映协会活动情况,并同步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省级、市级的重要通知和精神。

二、活动内容

(一)第一届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时间:2019年4月12日—2019年4月27日

活动目的:

此次活的目的是繁荣校园文化,展现荆楚学子青春活力,让同学通过竞赛提高学习兴趣和在生活中提升自己,还有就是体现“展现化学的精彩,丰富同学们的生活”的活动宗旨,展现化学的趣味,丰富同学们的兴趣。

(二)5.15航空日科普活动日活动地点:荆楚理工学院山下田径运动场(400m标准体育场)

活动时间:5月19日上午9:00-12:00

活动内容:1)航模表演

2)航空科普静态展(图片展、飞机模型展);

(三)快乐六一·遨游科技主题知识展时间:2019年5月31日——2019年6月1日

地点:荆门市万达广场 四合院 标本馆

(四)科协第二届换届大会时间:2019年6月5日 11:45-12:30

地点:B1-201

参会人员:协会大部分成员

(五 )19级招新活动

活动背景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社团和协会等集体组织就是大学生课余时间放松,接触新朋友,新事物的媒介。大学生科协作为共青团领导下的一个校级协会,拥有许多丰富的活动,以及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同时,每年九月也是各个高校迎接新生的时候,在这个新气象的背景下,荆楚理工学院大学生校科协展开招新活动。在这里可以给你提供独特的锻炼机会,我们诚邀你们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为我们带来新鲜的血液。

活动目的

新成员是一个集体的新鲜血液,对于一个协会来说也是尤为重要,协会招新是保证协会有新鲜血液流入,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更好的开展协会活动,为协会新老干部交替提供保障,也为协会更好的发展下去。在招新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协会成员的实践能力,增加各部门的交流和协作配合能力。

活动时间:9月1到9月21日

活动地点:学校山上听涛操场旁

招新对象:热爱科学并承认协会章程的全校学生

(六)9.16全国科普周活动

活动流程

1、参观标本馆

2、参观植物标本展

3、展板科普

4、有奖问答

5、签名板

(七)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黑山环保行

活动主题

绿化环境,净化心灵,环境美化,携手创建美丽校园。

活动目的和意义

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倡环保文化,积极响应“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号召,携手保护我们的大家园

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来,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将学校环保理念带到社区与家庭,形成三者间良好的互动。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保护环境可以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推广“环保,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思想。大自然会给我们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三、总结与反思

1、本学期总结

随着2019年临近尾声,今年大学生科协的工作也暂告一段落。经过协会每位成员的努力,本学年的团学工作也暂告段落,对于2019年这一年,总体来说,活动开展比较顺利,2019年是校科协建立的第三年,在活动中,新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部长们通过指导新成员工作,成长了很多。为进一步增强协会内部成员之间的感情,科协也会组织一些促进友谊的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现不足,我们需要重视问题以确保我们科协在内部发展和对外发展能做到更好。

2、活动中的不足

1)社团内部交流较少,部门与部门之间,部员与部员之间交流沟通不足;

2)社团内部成员获得感不足,存在严重两级差异,做事积极的和做事不积极的形成差异;

3)有部分计划和政策未能落到实处,未能及时付诸实践;

4)本学期举办活动较少,新成员大多无法找到自己明确的定位;

5)未能和相关老师积极沟通交流;

3、优点

1)社团成员整体上都能积极配合开展各项活动,完成老师及主席安排的任务;

2)社团的章程,管理规章制度及评优制度都进一步完善。

四、对社团工作的一些建议

1、针对于社团内部成员沟通不够,导致活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我们可以多举行交流会,社团会议等,增加彼此相识的机会。

2、继续加强社团内部建设。包括各部门工作职能的细分和明确。并根据各部门特色,细化其任务,也为以后分社的宣传和建设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如:宣传部在进行Q群,微信公众号的更新和管理,方便在以后工作中的宣传和介绍。

3、加强和指导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就活动的开展和计划主动咨询听取老师的意见,希望取得老师的进一步支持。

4、策划一些与社团性质相符的活动,通过活动的策划和开展,提高社团成员的获得感,也加大社员对社团的了解和支持。

5、加强和其他社团,学生会等的合作。可和其他社团一起举办活动,加强彼此的交流,也使各自的理事获益。

篇(2)

【活动详情】

发起单位:河西大学生绿色环保协会

主办单位: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委员会

河西学院团委

河西学院农学系

承办单位:河西大学生绿色环保协会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6日

活动地点: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活动目的:

1、了解市民、同学们对湿地保护的看法。

2、增强市民、同学们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3、使得更多人关注湿地,走进湿地。

4、加强同学们对湿地知识的了解。

5、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活动步骤】

一、活动细则

1. 活动主题:“走进湿地 和谐发展”宣传、调查活动

2. 活动口号:走进湿地 保护环境

3. 活动形式: (1)发放宣传材料

(2)分发和回收《湿地“城市之肾”调查表》

(3)横幅签名

(4)在湿地公园以及在河西学院先后挂条幅进行宣传

二、活动流程:

活动前期

外联部:与相关单位联系,如,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委员会;

宣传部:条幅、海报、横幅、信号笔的准备;

网络信息部:组织在协会网站上填写相关的报道,及负责活动中的拍摄工作;

实践部:负责湿地公园活动的路线;

组织部:负责组织会员;

公关部:负责条幅签名现场的公共服务;

调查部:调查表的印制、分发及回收整理,宣传册的分发;

编辑部:活动简报及总结的撰写;

创业部:协助调查部工作;

策划部:协助宣传部工作;

活动中期

1.10月15日,召开全体会员会议,安排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注意事项;

2.10月16日8:30,七教楼前集合,按部门签到;

3.10月16日9:00,带队出发,徒步走向湿地公园;

4.10月16日10:00,到达湿地公园指定位置,请湿地公园管理处的领导讲话,活动开始;

5.10月16日11:00,各部召开部门会议,总结活动情况;

6.10月16日11:30,会员集合,带队回校。

活动后期

1. 将签名条幅在湿地公园悬挂一星期,然后再将条幅悬挂于校园,向公众宣传展示;

2. 活动简报撰写及,活动总结。

【预期效果】

促进大学生和市民对湿地的了解,增强关于湿地保护方面的知识,使修复湿地的建设更加理想化,持续化。

【注意事项】

1. 尽力与校内各协会各部门联系,加大宣传力度

2. 整个活动有人负责拍照工作

3. 活动后新闻稿件及时编写

4. 活动中要注意人员的安排

5. 活动中注意安全

篇(3)

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文章结构:

1. 列举全球现在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

2. 对于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从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的角度,从宏观上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施行循环经济的建议;对于中国,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协调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问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3. 作为微观世界的主体,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Reevaluate)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

保护自然,万物共生(Rescue)

4.大学生是社会文明与思想浪潮的先锋群体,他们对社会进步的关注往往是前卫的、极富热情和创造性,我们应该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从实际出发组织相关的活动。

5.总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保护环境正是为了一切的更长远的发展与延续,让我们听听大自然的召唤,保护我们的母亲吧。

关键词:

环境问题——发展策略——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篇(4)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技术应用到社会工业特别是化工行业之中,引发了越来越的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多项方针政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化学是引起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就必须在化学教育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因此如何在学校化学教育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就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大量环境保护信息,对环境污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3.利用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习题中加入环保知识是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一个十分有效地方法。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化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化学习题时应该注意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知识习题的练习,而这些习题中通常有大量环保相关介绍知识,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认识,学会大量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计算含烃类物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的习题,可以介绍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全球温度上升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如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节约化学药品,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药品,其中有不少药品含有毒性或者价格昂贵,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尽量使用最少的试剂药品做出最佳的实验效果,防止浪费化学药品资源、减少产生的废弃物,将污染环境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避免有毒药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在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中,由于钠是比较贵的金属,而且如果取量过多还容易剧烈反应而烫伤人,因此必须较少用量。再如浓硝酸、浓盐酸等经常在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极易挥发污染环境,刺激人体呼吸道,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节约化学药品的意识。

2.引导废品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化学工业中废气、废液、有毒化学品等的排放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未经处理的化学品能够污染水源、土壤、大气等等,极有可能伤害人体、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都因工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废弃物处理教育,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破坏环境。例如在实验室设置废液回收罐,收集废弃试剂集中处理;有毒化学品不能随意排放,必须要回收处理。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自觉保护环境。

三、总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发展进步。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之中,营造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 严转芳.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探索.内江科技,2009(09)

[2] 陈卫国.化学教学应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8)

[3] 王敏.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4] 汪从清.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

[5] 尼玛次仁.加强环境化学教育的几点认识.科技,2007(04)

[6] 蒋春霞.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育中.广西轻工业,2009(02)

篇(5)

1.生态消费的内涵

对于生态消费的定义, 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不同见解。胡江(1999) 指出生态消费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能促进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符合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邱耕田(1999)认为生态消费模式应该是绿色的或生态化的, 这种消费模式既能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相平衡, 又不与生态生产相矛盾;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 又不影响生态环境。徐长山(2001)指出生态消费的新颖之处在于它是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它倡导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科学、健康的消费行为, 使环境友好型商品和服务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购买。李贯岐(2002)认为生态消费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前提下的,在尽可能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 使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需的能量降到最低, 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要的同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满足当前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并且提高生活质量。刘新新(2004)提出生态消费是一种建立在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理性、绿色消费。

从以上国内学者的观点可以得出结论, 生态消费突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生态消费具有适度、可持续、协调的特点,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人类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环境、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国内外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2.1 国外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在研究生态消费之前,首先研究的是普通消费问题。国外学者研究消费问题起步较早,也己经取得了较多成果,现在普遍认为生态时代的开始是以卡逊在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上世纪70年代的绿色生态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学者讨论的热点一直集中在人类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上。波德里亚(1999)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引起不可遏止的消费欲望根源,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艾伦.杜宁(1997)提出要修正人们的消费观念,必须从需求的培养和文化建设两方面来进行。

消费观念问题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主要针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而对生态消费的研究还是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1987年英国《绿色消费者指南》首次提出了绿色消费的概念;而可持续消费的提出则是在1992年联合国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中。

2.2 国内生态消费研究进展

我国研究消费问题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尹世杰(1993)强调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应与生态需要的满足相结合;万后芬(2000)从营销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困难和机遇以及对绿色消费群体的影响;柳树滋(2011)、曹凤中(2010)等对绿色食品的生产流通、绿色产业的建立和发展、绿色消费观念的创建和增强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就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也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康忠辉(2007)总结了我国当前消费模式现状的不合理性,包括非理性消费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没有规范的绿色产品市场流通机制、未建立健全生态相关法律法规、生态消费的观念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高校生态消费教育未见成果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从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基础上研究生态消费,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加强群众生态方面的思想教育;生态产业、生态物流、生态产品市场、生态消费人群有机结合;建立支撑生态产业的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等。

3.我国高校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校园是一个人口相对较密集、消费量大且高度集中的场所,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2536.5647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8%(中国统计年鉴,2012)。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规范消费行为,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大学生不合理消费的消费行为包括依赖消费、超前消费以及失衡消费也已日渐突出。

3.1 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分析

3.1.1 依赖消费行为

当前父母及其家庭的收入成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来源,因此依赖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这种消费没有事前计划,属于极不健康的消费行为。他们没有理解和接受生态消费,社会责任感依然薄弱,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3.1.2过度超前消费行为

消费主义文化在大学校园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过度和超前消费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这种超前消费的行为更加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这些奢侈消费项目主要包括:大学生通过不正确的方式来营建社交网络增加友谊、恋爱的消费;购买高档的电子产品,使大学生自己享受到智力产品的好处,也带来了娱乐、轻松的消费体验。这些偏离了正常轨道的消费方式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物质上的享受,但是在道德和精神上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3.1.3 失衡消费行为

大学生不同性别之间消费的不均衡性也是问题之一,男生和女生在个人喜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学男生用于恋爱和购买高科技产品的费用占到了日常消费的绝大部分;而女生则更多地倾向于休闲娱乐和购买服饰。

3.2 在高校推进生态消费遇到的困难

个人的偏好需求是大学生的消费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优先选择能够实现个人利益的商品,对于现在倡导的生态消费,部分大学生没有基本的认识。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素质教育普及不够,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注重课程成绩,很少或没有关注自己的消费行为;第二,社会风气的渲染,使得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倾向于购买昂贵的、品质高的商品;第三,存在事不关己的态度问题,对生态和低碳的消费行为不以为然。这些都是限制大学生消费模式良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4.未来大学生生态消费的展望

4.1 培养大学生生态消费理念

4.1.1 开设生态消费有关课程

建议把生态消费的相关内容纳入高校现行的教育体系之中,开设消费经济、消费伦理、和生态伦理等必修或选修课程,在其他专业课授课的同时可以将生态消费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消费中自觉意识到生态消费的重要性,并主动加入到生态消费的群体之中。

4.1.2 利用现有校园生态消费群体

通过高校内生态消费意识强的人群,利用媒体、个人宣传的方式,强调我国大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充当的重要角色,使更多大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尊重自然;推动大学生的生态消费意识观的建立和加强。

4.2 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大学生生态消费

4.2.1 日常生活中实践生态消费

通过报纸、广播等媒体对环保、节能的绿色产品与一般产品做出对比,指出铺张浪费的各种坏处,鼓励大学生选择生态的产品和服务,抵制挥霍、奢华、铺张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4.2.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大学生组建生态消费宣传队伍,深入社会,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和普及生态消费理念,使生态消费理念为广大人民所理解和接受;同时,为了深化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消费的理解,应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的建设,组织大学生实地参观学习。

4.3 完善校园生态消费制度

4.3.1 建立约束性制度

将水电定额管理落实到高校所有寝室、学生;抵制铺张消费、浪费水电资源。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研发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探索生活用品的循环使用办法等。

4.3.2 创建大学生消费考评制度

通过大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导师评价、院、校总评等方式,将学生的消费方式与课程综合评定分数结合起来,把考核的结果作为年度评优、评奖和入党等的考评指标之一,让学生真正树立生态消费观念。

4.4 推进大学生生态消费需要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推进大学生生态消费需要全社会来给予支持,高校应构建大学生生态消费的支持体系,将思想教育和物质奖励制度结合起来,在鼓励大学生学习有关绿色、生态消费模式的同时设立各种奖励制度,帮助大学生尽快转变消费方式;生态消费还必须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的消费观由不健康非理性消费转为理性和合理消费。

参考文献:

[1]邱耕田.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7):45-47

[2]徐长山.消费方式: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J].社会科学,2001(3):40-46

[3]李贯岐.对生态消费问题的探讨[J].理论学刊,2002(6):69-70

[4]刘新新.论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4(6):33-35

[5]汪秀英.绿色消费与生态消费的规则界定与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5(8):6-10

[6]李顺兴.生态消费观刍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02-106

[7]姚永利.生态消费问题研究[C].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24-26

[8]万后芬.绿色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8.

[9]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16-120

[10]艾伦.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12-113

[11]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11-113

[12]柳树滋.通向21世纪的绿色道路[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55-57

篇(6)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11-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快速,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及时监测和评估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对了解和提高我国社会大众的环保现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污染现象普遍,治理滞后等原因造成人内心意识的逐渐淡化。为了了解我国公民环保意识的情况,我们做一次环境意识调查,以此来反映公民环保意识情况,并且就近对环保做一次宣传,使大家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于是我们3名西华大学学生对西华大学学校内部公民(包括学生、工人、居民、老师)和校外公民(红光镇内及附近的商人,行人和顾客)进行了调查。

一、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内容

关于对红光镇居民的调查,我们设计的调查题涉及到环境保护态度 、环境保护知识 、环境保护行为3个方面 ,共计25道题。从不同角度 ,不同程度考查红光镇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并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我们共打印并发放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200份,收回 200份,回收率达 100% 。实地问卷结束后,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调查问卷中的25个问题 ,进行权重的计算和分析 。因而用其来确定权重 ,虽有一定的主观性 ,但不失其实用性。

(二)调查对象比例

在200份问卷中了解,被调查者中,男女较为平均,比例是53:47。孩童:青年:中年:老年比例是14:48:24:14,以青年人居多。小学及其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其以上比例为17:21:19:43。

二、调查分析

(一)环保理论意识薄弱

在所有参与问卷的人中,71%的人认为世上存在环境污染,但并不知道世界环境日,并且知道确切的日子的人也只占71%当中的1/4。看来大家对环境生态的相关知识不多,环境理论意识薄弱。其中全部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大多数觉得存在环境污染,其中也只有14%的人知道世界环境日,并且还有5%的人觉得不存在环境污染。不难发现,在问卷中了解到,红光镇大学生知道环境污染严重,却不关心世界环境日,说明红光的大学生虽受教育较多,环境理论意识十分薄弱。

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有2%的人认为要“先搞好经济再搞环保”,且都是中年人,学历都在初中,29%的人认为要“先搞好环保再搞经济”。看来,较多接受教育较少的中年人对环境的保护不关注,对经济关心的更多。另外,10%的人认为要“偏重经济,兼顾环保”。59%的认为要“偏重环保,兼顾经济”,其中孩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所占比例分别是14:48:24:14。说明青年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来说较强,老年人和孩童的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弱。以上两个问题说明年轻人更关注环保,学历高的更关注环保。

(二)环保实际意识强烈

在问卷7问中:“如果有环保活动,您愿意参加吗?” 有90%表示非常愿意参加,不愿意参加的有5%,觉得不好玩就不参加的有5%。第十题“你会随手捡起身边垃圾吗?”,偶尔会的占75%,总会的占20%。第十一题“你会将电池扔进回收箱吗?”,有30%的人总会,有25%的人偶尔会。第十二题“是不是按类别扔垃圾?”,有25%总会,有45%的偶尔会。第十三题“是不是会随地吐痰?”,75%从不会,5%总会。第十四题“为了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洗衣粉或肥皂等?”,使用无磷洗衣粉的有75%,25%不清楚。第十七题“您平时习惯用什么交通工具?”,40%公共交通工具,30%私人交通工具,20%步行,10%自行车。第十八题“到街市或超级市场购物时,你的习惯是”,45%自备购物袋,35%视情况而定。第十九题“如果你知道中性笔不易降解,你会选择用钢笔吗?”,有55%的人会选择用钢笔。第二十四题“你是否有践踏草地走到目的地?”有65%偶尔是,35%从不。第二十五题“您曾经食用过野生动物或使用过野生动物制品吗?”有85%从不,有15%偶尔会。老年人

择的都是在保护环境,有60%的中年人在保护环境,青年人在细节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人们的环保的态度很好,都愿意的从小事开始注意环保。他们的行为对环境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由此看来红光镇的人们的环保意识是非常强烈。

三、总结与建议

相对来说,年龄层次高和学历高的人群更关注环保,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搞好经济更重要。所以我们在活动期间还对人们进行了环保宣传,希望他们的实际行动能与意识相符合。我们以下几点建议:

红光镇各级政府对红光镇环境意识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大部分居民对其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环境相关知识了解很有限。应该加强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形式,宣传相应的环境知识;定期开展面向公民的环境意识调查,及时了解他们的环境意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针对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宣传过程中适当采取奖励措施,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策划和组织“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境纪念日的活动,开展有创意、有影响、有效应的“环境宣传周”、环境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广泛发展、深入动员,激励公民踊跃参与。从调查结果很明显的看出,教育程度越高,环保知识越丰富,孩童对环境生态的意识也很薄弱,不了解环境的相关知识。所以,对环保知识的普及还应继续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不仅坚持本土化、持久化和多样化 ,还要从小时抓,从基本抓。在日常的教育中慢慢熏陶,逐渐影响每一个学生,进而影响每位家长、周围的每个人,以至于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 、关心环保。需要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和培训力度。通过宣传将环境危机感深深植入公众心中,激发公众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使环境意识由教育而强化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使环保参与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一)建立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

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参与,形成强有力的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营造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首先要更新人们的环境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地球环境是所有人(包括现代人和后代人)和所有生物共有的财富,任何人都不能为了局部和小团体的利益而置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于不顾。搞建设求发展要保护环境,顺乎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改变违背自然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要转变自然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传统观念,代之以“资源有限”、“资源有价”的新观念,要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生态自然观,代替人是自然主宰的强权自然观。其次,从各地实际出发,发动群众共同制定环境行为规范,努力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之中。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要把“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逐步纳入文明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中。

(二)扩展环境权益,提高环境意识。

通过扩展环境权益来提高环境意识,就是把人的环境意识的提高过程与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保护和改善联系起来。通过使人们获得更多和更大的环境权益,来增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关注和行动。扩展环境权益主要有:

①环境监督权。

在环境基本法中应具体规定公民享有的日照权、通风权、安宁权、清洁水权、清洁空气权等。如果公民的上述权利的一项受到危害,就可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以达到使公众环保参与成为一种可能而又可行的目的,从而提高公民的环保参与意识。

②扩大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

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知情权虽有了一些扩展,如我国北方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沙尘暴现象、电视上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一些污染企业的曝光等。但环境知情权方面仍有较大缺口。表现在公民对单个企业的环境行为的信息了解不足。我国没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企业虽有义务向政府进行排污申报和登记,但没有法律规定这些申报的信息必须向社会公开。公民对待这些企业是相对盲目。同时公民对高质量环境信息的需要得不到有效地满足。公众不但希望了解环境状况是什么,还希望了解与这些状况有关的分析结论,知其然还希望知其所以然,但这些信息供给不足。另外,公民对政府实施环境政策的过程了解不够,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

过程也是知之甚少。环境知情权是行使环境监督权的基础。应当公布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的信息,扩大公民对环境的知情权,才能为公民关注环保、参与重大项目结册的环境监督和咨询提供必要的条件,才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做好事,做实事。社会环境权益的扩展是提高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经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了红光镇公民的环保意识程度较强。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人才和学者来注重和关心我国的环保。希望这次调查能给他们带来这样的理解:其实,环保就在生活之中!

篇(7)

(二)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生态的职业素养就是要求工作中要带着生态文明的意识去完成工作任务。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采用什么生产方式去生产或采用什么的方式去工作,这些都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在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也有着这样的案例,执法部门不执法,车企尾气排放措施造假,带来环境污染。

(三)通过大学生向社会传播生态文明大学生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社会每个人积极响应和参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在生活中工作中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有着良好的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要让大学生积极向社会传播。大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行为、语言等多种方式将生态文明知识向社会主动传播。

2教育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人们扭转过去忽略环境与自然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还需要相应的生态技术和技能知识,才能真正形成生态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一)环境现状环境现状主要是介绍全球和我国环境状况和生态情况,以及其未来的发展,传播最新生态动态,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另一方面引起大学生的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二)生态文明理念有着生态的理念,大学生才能内化成自己自觉的行动,能够更好地处理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理念涵括了生活和生产中的一切,如生态安全观、生态文明哲学观、生态道德观、绿色科技观、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等价值观念。这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核心。

(三)生态环境法律生态法律的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生态文明的义务,自觉地应用法律保护环境。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应介绍及宣传国际环境保护公约等国际环境法律及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防治法等相关法律。

(四)生态技能与知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理念,还需要知道怎么做,因此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必须介绍现代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的生产技术。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生活所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垃圾分类,旧电池回收;另一类是工作岗位上的生产知识和生产技能,如生产中的减排绿色技术、低碳设计。

3教育途径

(一)环境感化:营造生态文明的校园环境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要首先要重视环境的作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最有效,言传不如身教。良好的环境可以成就人,不良的环境可以毁了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都说明了环境的重要影响作用。环境无声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所处其环境中的人,并左右着人的观念和行为。大学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营造生态文明校园环境氛围,是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基础。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都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人、事和物时,他会耳濡目染到这一切,自然也会被同化。所以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应首先营造积极的校园生态文明环境,让环境感召学生,使生态文明在学校成为一种使命、一种习惯、一种潮流,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选择。校园环境分为文化和设施两个方面。(1)校园生态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在高校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生态的高校校园文化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营造生态校园文化的方式有好多,归纳来说可以从下述五个方面去营造。一、媒介宣传:发挥校园媒介的宣传作用,可以通过校园的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报刊、标识牌、宣传栏等学生能接触到的校园媒介通俗易懂地介绍、宣传生态文明的一些基本知识,告诉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关掉教室不需要的灯等。二、知识讲座: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办环保知识讲座,可以请环保专业人员宣传国家环保政策,生态环境科学最新理论及科技创新成果,普及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也可以请环保志愿者介绍生活的环保常识等等,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价值观。三、社团组织:支持成立环保类的社团组织,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关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生态文明,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四、活动开展:鼓励学校各个部门举办各种活动,可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也可在以其他活动为主题是时加入环境保护的概念,如环境保护演讲比赛,环保创业大赛等。五、环保节日宣传:在每一个与环保相关的节日如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来临时,都要做好宣传与介绍工作,或者举办相应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们不断地感受生态与环保的重要性。(2)校园生态的设施环境校园的设施环境是指校园的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宿舍、食堂、浴室等建筑与设施。校园物质环境生态化,是指校园的这些建筑与设施应是节能、环保、低碳的。如学校在照明、空调、浴室的设施上采用节能材料和智能温控装置,改善照明系统与空调系统空载的问题,降低了平均用电量,减少了设备的空载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学校可以建造循环用水处理系统,将雨水与污水进行分流,雨水收集起来供学校清洗道路与绿化用,将污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学校食堂应安装油烟净化器,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等。当学生处于一个生态的校园,听到的是生态文明的宣传,使用的是生态的设施,将更容易也更深刻地造就其生态文明行为和意识。校园设施的生态化,不仅减少能源浪费、真正地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进行弘扬和落实,也体现了学校的言传身教、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还可以供学生们在学习生态文明相关知识或技术时参观学习。

(二)课程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生态文明涉及到人类生活与生产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将生态文明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时应从专业课程体系与通识课程体系入手。高校生态文明课程教育以纳入通识课程体系为主,采用专题教育的方式,即单独为生态文明教育开设一门课程,以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为辅,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1)渗透教育: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基本上不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也不需要配备专业的教师,只是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带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与思路去教学专业知识,比如教师在讲授某生产技术时,可以分析该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怎么样,如有不利影响时,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消除不利影响。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程中,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两种知识的整合,这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主题、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依附于专业课程教学的体系,具有内容多、范围广、内容散等特点,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因此只能作为高校生态文明课程教育的辅助途径。另外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但却很难考核、评估,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切实在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而不是应付了事。(2)专题教育:开设一门课程专题教育就是专门为生态文明教育开设一门课程,纳入通识课程体系中,面向所有学生。学校或教育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专家编写生态文明教育的系列教材,其内容应包括有关环境现状、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知识和技能、生态环境法律等知识,要通俗易懂符合时展趋势。另外还要组织专家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等进行论证,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的教学设计。建议这门课教学设计多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情景教学法,同时可以结合当下的信息技术,以网络课堂形式向学生开放,就像尔雅课堂一样的。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学习,也给学校节省了资源。为生态文明教育开设一门课程,一方面,这种方式使生态文明教育具备了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会提高师生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同时,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也给考核、评估提供了可操作性,相关部门可以针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进行检查、评估,也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三)实践体验:引导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和环境感化,还应设置实践环节。生态文明实践,不但将生态文明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大学生通过亲临现场体验到生态文明的意义,强化生态文明的信念,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日常生活实践生态文明教育应引导并督促学生从小事、身边事做起,围绕学生力所能及的细节开展,在衣、食、住、行、学、休息、人际交往等方面,正确引导学生的生态行为取向,使其养成其良好的生态习惯,比如随手关灯、垃圾分类存放、双面打印、不铺张浪费、低碳消费等。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些岗位,如绿化保养、卫生保洁、环境监督等供学生实践,从实践中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学生生态意识,巩固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2)社会实践多开展或参与公益活动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具有很强社会效应,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和感悟。学生参与或开展公益活是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或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知识和法规的宣传、保护水资源、生态调查、废旧电池回收等,营造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良好社会风尚,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关注环境保护。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到生态企业、生态实验室、生态设施等进行参观和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环保知识和环保技能、感受生态的意义与作用,促进自身生态文明理念和行为的提升。(3)社会监督在学生生态实践中,学生不仅要自身行为生态化,还要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勇于纠正、制止不正当行为,起到监督作用。当不能制止或问题严重时,学生应向相关部门反应,如12369环保电话。

4生态文明教育保障

(一)落实管理部门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任务,应纳入学校的战略规划,落实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计划、考核制度,有秩序地开展教育活动。如学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把工作层层落实,一层抓一层。

(二)加强师资和教学设施建设师资与教学设施是教育的保障。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落实到实处,应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强化教师的生态行为,加强环境生态方面的教学研究力度,同时配套相应的教学设施。

5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人员、管理、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评价。教育评估是教育工作的一种管理手段,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提供了依据。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估,有助于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检验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是否有效,教育的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总结教训。鉴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学生在校期间,更是体现在就业后的工作生活中,因此,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估应分为毕业前与毕业后两个阶段。毕业前的评估主要针对教育的内容、目标、教育途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设备采用专家评估、问卷调研、指标评分系统等方式评估。毕业后的评估主要是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学生和学生的单位收集信息,再对信息进行相应的评估。

篇(8)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环境道德教育;创新

一、互联网思维与环境道德教育

“互联网+”这一发展战略是在2012年被党领导所提出,并且在2013年确立这一发展战略的正式实施,全国上下开始一场发展“互联网+”的新时期热潮。主要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将各行各业联系在一起,通过互联网的良好运用来促进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将各行各业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环境教育这一观点是在1972年被提出来,国家环境研究院在1975年提出环境道德教育理念,从此环境道德教育受到全世界人类的关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道德是人类成长的标志。因此在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发展规律,拥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有组织的安排人们对环境道德这一观念良好的学习。因此环境道德教育就是要求人们具有环境道德品质。

二、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环境道德水平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时,大部分都没有保护意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有人随意的践踏草坪,随意的折花砍树,有的大学生不但不积极的上前制止,还为了个人的一己之私随意的践踏草坪,看到自己喜欢的花草就折下来拿在手中把玩。除了破坏植被之外,在生活中不懂得节约水、电资源,这些都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2、校领导缺乏管理,道德教育不够深化

在大学校园中学校的教师领导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将环境道德教育在学生之中开展,并且在宣传环境保护各类活动中覆盖面太过狭窄,很多学校在落实过程中会有缺乏实效性的情况。例如学校在组织植树的活动中,没有事先对参与的学生进行全面的绿化教育,导致部分学生纯属就是在为了完任务的进行,不但树没有种植好,还破坏了当地的环境,甚至有的学生竟然还把活动地点当成了野炊扎营的,没有把本职工作放在本位。这些都是道德教育的缺乏。

3、教师缺乏责任意识,没有起为人师表作用

部分高校教师缺乏环境道德意识,在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对保护环境无视的行为。例如大部分教师在去上课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办公室的温度,于是不管办公室中是否有人都会开着空调,这样就对电资源造成浪费。或者是在生活中出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行为。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1、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环境道德水平

要让大学生有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首先就是要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在当下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有了问题上网搜索已经成为最大的一种捷径。因此大学生应当在课余活动中利用手边的互联网多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以此拉近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自身对环境道德的认知能力。

2、学院领导加强管理,增强环境道德教育

在针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的问题上高校教师及相关部门领导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加大校园生活中有关环境保护活动的组织,并且在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更好的落实学生在保护环境活动中的实效性。针对没有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学生,也要开展一定的道德知识教育,尽最大可能的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良好树立环境道德保护意识,增强每一位大学生道德使命感。

3、教师为人师表,担当学生表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则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好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作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方面的教育,一定要严于律己,在生活中坚决杜绝一些破坏环境的坏习惯,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教师真正的拥有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四、互联网思维下的教育创新

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环境道德认知的不断提高,当下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在环境道德教学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内容,促进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更好的发展。

1、充实环境道德教育的相关资源

互联网的产生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海量化的信息资源,在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新的格局。以往大学生对于环境道德方面的学习多是通过教师传授,或是查阅报刊书籍,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对环境道德的认知十分的被动。然而当下拥有了互联网络,学生可以主动的了解各方面的环境道德知识,自由的获取、高效率的吸收,这样一来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道德的认知能力。

2、良好的监督平台

当下的信息时代,媒体的报道不再是主要的舆论力量,伴随着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在被网络所记录。大学生不单单的生活在大学校园之中,他们更是生活在社会中,走出校园就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舆论监督就成为培养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最好保障。有了各类网络社交媒介的监督,大学生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走出校门都会时刻警惕身心,做一个懂得保护环境,树立道德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

五、总结

面对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不断的充斥着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学生对环境道德的认知不但能够广泛化、深入化,还能够时刻监督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良好的环境道德认知能力。

作者:常建伟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作者简介]李爱玲,孝感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湖北 孝感 43200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5-0161-03

[基金项目]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200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2005y370)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高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它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保护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高校要充分认识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抢抓历史机遇,加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和平台建设,增强学科发展的竞争力,不断拓展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职能和领域,尤其是主动对接“两型社会”建设,集中解决公路设计建造、大跨度桥梁建设、高新载运工具、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关键应用技术问题。总之,高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其中培养人才是高校最为核心的功能。高校培养人才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两型”观念

针对大学生盲目攀比心态和随意污染环境的陋习,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使大学生们牢固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使他们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观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端正了,才能逐渐甩掉种种不良习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引导大学生逐渐养成“两型”行为

思想观念正确了,并不等于行为就一定正确。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关键是要使大学生们养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行为。虽然大学生们还身处校园,未正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接班人,但是他们可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向“两型”行为的要求看齐,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养成“两型”行为,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更快地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三)培养大学生成为“两型”人才

为了将来能尽快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大学生们必须明确自己是未来构建“两型社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掌握构建“两型社会”的过硬本领,要把“两型社会”的思想贯穿于高校整个学习生活中,渗透进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中,使自己真正拥有构建“两型社会”的知识和才能。

二、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明显滞后

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社会、公众共生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它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树立起尊重自然的价值观。高校大学生不久的将来就要奔赴祖国的各条战线,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栋梁之材。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迫切要求大学生们树立起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学好建设“两型社会”的所需知识和过硬本领,将来才能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然而,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尊重自然的价值观教育方面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一)舆论宣传不广泛

与大众传媒相比,高校有关“两型社会”知识的宣传力度过小,往往不能将“两型社会”的内涵及意义向大学生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更谈不上将“两型社会”的宣传上升到尊重自然的价值观高度,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两型社会”的相关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的状态。

(二)观念转变不及时

由于舆论宣传不到位,致使高校的师生甚至一些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不及时。一些人认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与高校无关,与自己无关,因而对“两型社会”的构建工作漠不关心。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节约意识荡然无存,消费观念严重畸形,追求名牌、盲目攀比、浪费惊人。一些大学生环保意识十分淡漠,随意吐痰、乱扔果核纸屑等现象非常严重。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如果不能使大学生们尽快转换观念,树立起尊重自然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丑恶现象就不能根除,长此下去,在校大学生将来就不可能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可靠接班人。

(三)采取措施不到位

有些高校虽然作了一些宣传工作,甚至一些高校领导也表态,高校要大力支持“两型社会”的构建工作,但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许多高校并未付诸行动,还没有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观思想纳入教学内容、走进大学课堂,并贯穿于高校教育活动、管理活动、服务活动等一切活动和过程之中,“两型社会”的教育理念并没有转变成为全体大学生共同奉行的价值观。

上述种种现象与“两型社会”构建的要求格格不入。如果高校不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那将使高校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服务的诺言成为一句空话,既不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又不利于“两型社会”的构建。

三、高校应围绕“两型社会”的主题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为了培养适应“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高校应抓住机遇,紧密围绕“两型社会”的主题从多方面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一)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创新

1.把“两型社会”的相关知识纳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

要让大学生们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观念,反对不符合国情、大肆铺张浪费的思想观念。要把

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观思想长期纳入高校各门课程之中,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贯穿于高校教育活动、管理活动、服务活动等一切活动和过程之中,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转变成为全体大学生共同奉行的价值观。

2.认识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

要使大学生懂得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既各有侧重,又内在统一。资源节约型社会侧重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循环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进入社会系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强度;环境友好型社会侧重将生产和消费活动规制在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限度之内,实现排放无害化,降低社会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两者都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共同的目的。

3.理顺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我们必须重新构建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对从整体上否定中华文明的民族虚无主义;同时,应从比儒家思想更为广阔的传统思想资源中去发掘适合当代中国的民族文化精神,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节用裕民,道家的物无贵贱、少私寡欲等思想,都蕴涵丰富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思想。与此同时,要善于吸收西方现代文明当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使中华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这二者的互补对“两型社会”的进程形成新的合力。

(二)价值观教育方式创新

1.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始终充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先行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向大学生们系统地传授“两型社会”的相关理论知识。在传授过程中应将德育课程的理论与身边比较贴切的小事例相结合去引导、启发学生们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课下,可以引导大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如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些大学生在食堂浪费粮食和在学生寝室、教室及其他公共场所随意破坏环境等不良习惯和丑陋现象,之后撰写观后感,使他们发自肺腑地感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样可以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方式使学生所产生的逆反心理,激发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德育课与其他课相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两型社会”的价值观教育不能局限于德育课,在其他各类课程中也必须始终贯穿“两型社会”的价值观思想,特别是在与冶金、建材、电力等重点行业相关的专业,尤其要强化大学生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为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他们立志去生产节能环保型产品,并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投身循环经济。如建筑设计专业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节能省地型建筑,制造专业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节能环保型汽车等。总之,对大学生进行“两型社会”的价值观教育时,只有做到德育课与其他课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相互补充,才能使大学生们德才兼备,更好地发挥高校育人功能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3.网上与网下相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两型社会”的价值观教育时,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做到网上与网下,网络教育与非网络教育相结合。如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及时性优势,利用校园网在第一时间向全校师生及时宣传“两型社会”的内涵、意义及其蕴涵的价值观思想,并借助图像、声音等立体效果生动形象地对大学生进行展示;同时,在网上可以通过QQ、BBS、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进行讨论、答疑解惑和虚拟的节约环保型职业大赛等等活动。在网下可以开展一些具体的节能环保知识竞赛、技能大赛和节约、环保行为考核竞赛等活动。总之,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可以发挥网上与网下的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由于在校内开展活动的空间和资源等方面的条件都极其有限,除了在校内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外,还必须引导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深入到工厂、农场等现场去进行走访和实地调查,耳闻目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实例,通过真实的数据对比、分析和总结,充分认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才能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价值观教育队伍创新

1.专业德育队伍年轻化与规范化

为了消除代沟现象,取得更好的价值观教育效果,高校专业德育队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院系团委等要尽量启用中青年教师来担任,并对他们进行全面考核,要思想过硬、作风良好、综合素质较高。只有专业德育队伍实现了年轻化与规范化,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大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

2.价值观教育队伍全员化与整体化

为了给大学生营造“两型社会”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并做到各个方面力量的结合,必须使高校全体教职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地加入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队伍中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大学生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高校领导在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之前,首先要抓好对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全校上下形成“两型社会”价值观的合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台上台下两个样。这样,“两型社会”的价值观教育必将产生持久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憙一、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看名人所走的路憗

在学完SEFC1ALesson50AbrahamLincoln后,问学生&127;Why&127;was崐Lincolnconcideredasoneofthegreatestpresidents&127;in&127;the崐world?学生总结了林肯一生为废除奴隶制度所做的一切。&127;以后我又继续崐让学生讨论WhatkindoflifedidLincolnliveasayoungman?学生崐便概括出他家境贫寒,但他能克服困难,一边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一边崐坚持学习。让学生知道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坚持学习,应该学习崐林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再如在学习完SEFC3ALesson2&3MadameCurie后,我让学生分崐小组讨论。WhatkindofexampledidMadameCuriesettoall&127;the崐peopleintheworld?学生便说出了以下这些描绘居里夫人的词:

hard-working,devoteallherlifetoscience,

neverloseheart,becarefulinsciencebutbesimpleinlife等,

我趁热打铁,讲述了几个关于其它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孜孜不崐倦地探索了一生的故事,学生们很受鼓舞,激发了他们为人类和祖国的未崐来而好好读书的情感。

而在学习SEFC3BLesson65&127;My&127;Teacher&127;时,&127;我让学生分别讨论崐WhatcanwelearnfromHelenkellerandAnniesullivan?&127;学生很佩崐服海伦的这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曾是一个又聋又哑且盲的小崐女孩,生活在永无边际的黑暗之中,但经过顽强的拼搏,克服了常人难以崐想象的困难后,她终于成了一名举世闻名的作家。她不仅是残疾人而且是崐其它一些生活在困境中准备放弃自己人生追求的人学习的楷模。我适时补崐充了阅读材料Helen&127;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对崐光明的向往,对生活无尽的热爱。联系我们生活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中,更崐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和时间,而不虚度自己的青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崐我及时让学生观看了一些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地学习和工作的录像,特别崐是残疾人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那股拼劲更让学生惊叹不已。学生纷纷表示崐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学习,来完善自己。

憙二、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我自己该走的路憗

SEFC2AUnit9SavingtheEarth讲到了地球上的土壤正日渐沙漠崐化,空气和水正遭到严重的污染,由于人类只顾眼前利益,捕杀一些珍奇崐动物,于是某些动物也濒临绝迹,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根据课文,崐我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并且呈现了许多图片,有的曾是风景崐

洍如画的草原而如今却是戈壁荒滩,有的曾是碧波荡漾而如今却是鱼虾不见崐的死湖等,还有濒临绝种的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崐的生活离不开自然,应保护自然。最后我打出了一条公益广告语“人类的崐最后一滴水便是自己的眼泪。”让学生对保护环境有种紧迫感,又让学生崐分别讨论两个问题。

1.Whatcanwedo,asastudent,toprotecttheearthnow?

2.Supposeyouareateacher,alawyer,a&127;mayor,&127;a&127;worker,&127;a崐managerandsoon.Whatwillyoudo&127;20&127;years&127;later&127;as&127;the崐masterofthe21century?

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崐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崐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崐做起,最后我来了一段作总结:动画呈现美丽的画面,配有动画片中米老崐鼠的讲话“Weshouldtryourbesttomake&127;the&127;world&127;more&127;and崐morebeautiful,toletthefishswimintheclearwaterfreely,

toletthebirdsflyinthefreshairhappily,&127;to&127;let&127;various崐flowersandtreesgrowhereandthere."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崐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SEFC1ALesson28TheGreenHillofTansa.&127;讲的是植树造林的崐重要性,于是我结合1998年夏季那场全国性的特大洪涝灾害,谈到了绿化崐的功绩不在今明,而在千秋,让学生都争做绿化和保护环境的卫士。学生崐从课本上又发散性思维,想到了我自己该怎样走路?同学们提出要多植树崐来保护环境,还提出要抵制那些用上好木材制成的生日贺卡和新年贺卡等。

憙三、优良素质,良好习惯───我从现在就走的路憗

学完SEFCBook2ANoSmoking这一单元后,&127;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崐Whichteacherdoyouknowsmokes?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127;我又问崐Shallwe&127;learn&127;from&127;him?&127;他们齐声答“&127;No&127;”,&127;我又问&127;How&127;to崐encourageMr××tostopsmoking?学生积极主动地找出了课文中的重崐点。

1.Smokingisbadforyourhealth.

2.Smokingcostsyoualotofmoney.

3.Itmakesyourclothessmelly.

4.Youwillhaveyellowfingersandteeth.

又有学生补充说

Smokinghasbadeffectonyourfamily等,这样,&127;既在热烈的气崐氛中进行了口语的锻炼,课本知识的学习,又让学生注意到了吸烟的危害,崐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篇(11)

( 文秘范文整理)

环保-----这个全世界为之关注的话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xx总书记在党的“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关的生态和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 然而,什么是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全国政协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的一个重要议题。有这样一组令人痛惜的数字: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许多河流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30%的生态警戒线。XX年国家环保总局统计的340个城市中,严重污染的91个,占27%。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08%。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7万多平方公里。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类滥用改变自然的力量,无节制地挥霍着自然资源。水土流失、山洪暴发、土地沙化和环境污染种种严重生态危机频繁凸现,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沉重惩罚。无数的自然灾害告诉我们:如果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无节制地破坏环境,必然会丧失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使发展最终失去意义。具体到一个地区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作为大学生又该为环境保护做些怎样切实有效的贡献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小组于7月28日赴杭州东明山举行了以“走进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辅导员高飞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举行了一次登山活动。但是这次出发.我们带着问题,一起登上了杭州东明山。第一次亲临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洗礼,感受城市公园和野生公园的区别。那里是没有废气污染,没有噪音污染的大自然。越近山腰,空气越新鲜,于是,同学们的兴致也越来越高。但是后来,一场阵雨不得不让我们取消了越近山顶的念头,只能被迫选择返回山脚。男生们把雨伞腾出来给女生,女生们也你让我,我让你,一种同学间相互谦让,相互关心的集体精神在这里取得了良好的体现。

这次登山活动不仅让全体成员全面深入地了解到什么是环境保护,彻底改变了过去认为“保护环境卫生”、“抵制一次性塑料用品,防止白色污染”、“治理工业污染达到了”等就是环境保护的片面认识和错误思想,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和完善了同学的环保知识,到了让同学们真正“理解环保,支持环保,宣传环保”、真正“走进环保” 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登山活动体现出同学间相互谦让,相互关心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同学间虚心学习,加深沟通,增进了解,也学到了不少诸如待人接物的交际用语和处理应急事件的社会经验与组织活动能力。

社会实践是艰苦的,但收获是巨大的。

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