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地理复习资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 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越、老、缅、)。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 和 琼州海峡。
8、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最南是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南北纬度相差近50°,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
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135°E多),最西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 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2. 15. 世界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人口有 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1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达到10亿。 南亚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20. 世界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被誉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21.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
近年来,我校在地理会考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对于我校来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完成八下地理这一册书的新课教学,同时复习前三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之紧迫、内容之繁多、难度之大,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好复习,取得较好的效果,会考备考策略的制定是关键的一环。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们在备考方面的几个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班主任大力配合
学校领导把初二地理、生物会考与毕业班教学工作一同视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这些年中,校领导非常重视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的工作。一般在八年级下学期会考复习阶段,都会安排第八节进行生物、地理会考复习,由科任老师和班主任组成的团队来完成。还有其他各个部门都给了我们的工作以很大的支持。总之,领导高度重视和班主任大力配合是我们做好会考复习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集体备课,明确教学方向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在地理组备课组长的指导下,我们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首先,认真研读课标,把握考试的方向。对新课标中每一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有章可寻。
其次,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会确定好本周的教学内容p教学重难点,学进度,交流上一周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改进的方法等。
再次,我们还深入研究了考试说明、近两年的会考命题方向及题型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向学生传递一些与会考有关的信息,并注重课后知识点的巩固与会考相链接。
三、合理计划,高效复习
在短短的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完成八年级下册的新授课和七年级上、下册以及八年级上册三本书的复习,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六月份的地理会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们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与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我们地理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依据我们学生的情况,制定了符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我们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章节梳理,重拾旧知(第6周~第10周)
第五周结束八年级下册的新课教学,从第六周起,充分结合课本和复习提纲,按章节梳理与归纳所要考到的知识点,把相关的知识点画出来,重点的做好记号,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帮助理解和记忆。目的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唤醒,拾起忘记的知识。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整合知识(第11周~第13周)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针对会考各题型展开的,其中读图题在会考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要重点加强读图、用图的专题训练。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检测与点拨,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此外,遵循“精讲精练”的原则,我们对《会考通关》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有取舍地练习,坚持“讲、练、评”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第三阶段:模拟强化,查漏补缺(第14周~会考)
以会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指导学生分析答卷中的主要失误及其原因,并从中找出规律来,再进行训练、讲解,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突出“测―评―练―讲”的模式。临考强调查漏补缺,回归课本。
总之,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循环复习工作,让学生及时做好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做好归纳总结,力求要逐一解决。
四、重合作,促进步
1.“生生之间”的合作
合作学习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教学中,挖掘地理优等生资源,发挥他们在课堂中“传帮带”的作用,可以很好的带动班级的整体提高。在每个班级里,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有优等生,也有潜能生,每个小组有两个组长,由每位组长分管各自的下属,形成“一对一帮扶”的模式。
2.“师生之间”的合作
我们己习惯于“威慑天下”,习惯于以智者的身份去“喂养”我们的学生。但现在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在课堂上,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地理教学中尝试让师生合作,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接近老师。所以,平时我们科任老师除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和合作的机会外,课间也积极找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方面的辅导,让学生更亲近老师,努力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合作关系。
3.“师师之间”的合作
一方面,地理组老师之间,建立师徒关系,以老带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各班的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建立合伙人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复习。
(一)继续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均达到合格者准予毕业,按规定颁发初中毕业证书和义务教育证书。对学业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可给予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的学生发义务教育证书。初中毕业生必须将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入中招考生电子档案。
(二)考试科目、分值。考试科目为语文(包括朝鲜语文和汉语)、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合卷、思想品德和历史合卷、体育。中考体育考试按照《2016年延边州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实施方案》实施,满分为50分。朝鲜族考生的朝鲜语文、汉语文各取单科成绩50%折入总分。考试各科总分为650分。外语加试听力,分值为20分,不同语种不能混编考场。听力残疾考生的外语考试按照吉中考字〔2004〕3号文件执行。
(三)地理、生物学业测试。学业测试在初二进行,由州教育学院负责组织命题,县(市)教育局组织制卷、施考、阅卷。试卷形式为两科合卷(每科各50分),满分为100分,地理、生物各50分,测试时间为100分钟。
老师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充足的复习时间,除了3门主科外,其他的课时都给我们复习地理生物。同学们也非常努力,就连以前上课从不听讲,从不写作业的另类,每天都还在努力地复习,下了晚自习还带着生地复习资料回到家或寝室看到很晚。这使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还好,这种紧迫感被我转化成了前进的动力,使我每天会不由自主地拿起书认真地看,不懂的会努力把它弄懂并牢记在心,慢慢的,这使我的生活枯燥了,也乏味了许多。也曾想过要丢掉书本,不顾自己的前途,在会考前期大玩一场。但终究老师的期望,家人的鼓励让我放弃了这个天真的想法。
不知道是为什么,那几天每天早上起床时一点以前想赖床的感觉都没有,但一照照镜子,眼睛旁边那两个大大的黑圈圈却不听话地冒了出来,用手去摸,还有立体感呢!为了自己的未来能轻松些,就牺牲一下吧。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转眼,就下了晚自习。回到寝室,全身的神经立刻放松了下来,想休息,可看到室友们还坐在床上一丝不苟地奋战,我也不应该停呀,于是我拿着笔,闯进了浩瀚无边的题海中,很快,到了该熄灯的时间了,真是奇怪,我竟摆脱了失眠的毛病,一躺下就进入了甜甜的熟睡中,而且还没有做梦!哦,难道连那内心深处的另一个自己也在帮助我?
还记得那次在食堂,潘老师问我:“复习好了没有呀?按照你的水平,考到双A才是你真实的水平呀,要努力呦!”老师亲切地拍了拍我的头。“恩!’’我用力地点点头。心里的担子忽然加重了许多。
时间还是悄悄地走了……
转眼间,会考的那天终于来了!还记得,那天的天气很热,还没有开考,我的衣服就被汗水浸湿透了,但这没有把我吓倒,用纸巾草草地擦了一遍就步入了考场。
开考铃响了……
交卷铃响了……
终于,会考走了……
安心地,我等着通知书的到来……
快要放假了,可迟迟不见通知书的来临。
到了最后,老师叫我们打“16829333”查询。
期末考也走了……
一、从基础教学抓起,培养兴趣,指导学习方法
首先,要在教学中把握课改动向,理解课标要求,力求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前提。要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就要让他们感觉到地理知识不是空洞枯燥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就在我们生活中。因此,我在教学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讲地球公转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影子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讲天气气候时,让学生从自身感受理解天气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学习聚落与环境时,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我镇村庄分布情况,分析造成各村庄规模大小不一的因素,学生不仅兴趣盎然,也切实感受到地理是有用的。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生命。改变学生只重文字叙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建立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学习模式,教会学生看图、读图的技能,养成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习惯。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在地图教学方面采用的方法有:
1.看图填图
课堂充分利用好地图册和填充图册,把所要掌握的地理事物落实在图上,强化空间概念。
2.动手绘图
动手绘制地图和示意图是地理思维内化和呈现的过程,能加强对地理事物分布的记忆和对地理特征的理解。比如,绘制海陆分布图、国家轮廓图、中国地形图、中国铁路线分布图等。尤其在会考复习阶段,建立专门的绘图本,便于学生积累复习资料。
3.识图析图
要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步骤和方法,先看图名,从而弄清图的内容;再读图例及其分布,掌握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总结图中地理事物的特点、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逐步提高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注重对地理现象成因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区域地理部分,明显地贯穿着一条主线:位置(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这项分析能力从七年级下册《亚洲》章节开始应逐步培养并加强。《亚洲》单元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方法指导到位,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理解东南亚的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欧洲西部发达的畜牧业;日本、俄罗斯工业的分布;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自然人文的差异等。
二、充分做好考前复习,提高综合解答能力
科学的复习,是中考会考取得好成绩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详细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三轮复习法。
一轮复习集中全力通教材。虽然是紧扣课本,但应和新授课相区别,避免简单重复课本,重要的是理清知识脉络,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在复习时按课本编排的章节首先整体把握知识框架,以图表的形式理出知识结构,构建章节的整体概念,以便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主要知识。为避免学生在复习中产生倦怠心理,在通教材的过程中尽量采用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照知识框架,自己找出考点掌握课本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教材及考点的把握也很重要,备课时应仔细对照课标及考纲要求,分清主次。对一般性问题和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可点到为止,重要考点和学生掌握的难点问题,要精讲多练,比如,经纬线及经纬网部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
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地理中考面临四本书的复习,很多知识在课本中分布较为分散,二轮复习可以打破教材顺序对四本书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大致归纳为:(1)地球与地图;(2)地形气候河湖与农业专题;(3)自然资源与工业专题;(4)地理计算专题;(5)图文材料时事热点专题。专题复习使综合地理与区域地理相结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有机统一,学生不仅理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还掌握了对这一类问题的解答思路。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对比和类比,在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等方面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分析原因,掌握规律。
三轮复习以做模拟题为主。结合中考指导,进行实战练习。加强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读图用图、材料分析题的练习。通过模拟实战,一方面做最后的知识漏洞检测,更重要的是把握试题风格,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技巧。
20xx年以来,我担任高二年级化学教学任务,下面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一下总结,主要有三点。
一、遵循规律,抓住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化学课具有很强的实验性,通过化学实验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化学课的关键。我坚持在教学中抓住化学实验,强化实验的研究性,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验现象,针对关键问题做不同角度的研究,直到探究出实验现象与变化规律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验问题的研究来把握的关键点,不但达到能使学生们理解重点、难点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实验来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促进其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一年来,我在抓好实验教学的同时,重点在成绩不好、不想学、不愿学甚至厌学怕学的学生中增大兴趣教学的分量,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原来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厌学的同学改变了化学“学不会”、“学不好”的看法。
二、注重基础,狠抓基本知识教育
通过对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感觉到主要是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基础不牢,很难学好化学,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抓基本、打基础、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学习的基本功。抓基础知识,坚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坚决克服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使每个学生对知识的都能消化好、吸收好,避免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的问题发生。坚持抓基本技能,重视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化学学习的乐趣,
三、求实创新,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创新是每项工作进步发展的.灵魂,在教学中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来进行教学改革是必须和必要的。因此,我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自己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我积极虚心的听公开课,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的修正和修订。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一年来的教学,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创新力度上还有待提高。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以强化。
化学老师个人总结2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初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初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 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 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 生动、准确的讲授; 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 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5、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初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化学老师个人总结3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2016年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
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 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
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 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 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
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 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 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理科1班、5班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我把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矗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我与其他高三化学教师仔细分析了近几年来课改区的高考试题,结合历年来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如对比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因此在我校暑期举行的教师业务考试当中我与其他同备课组的化学老师全部获得优异成绩。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初中语文课本中,苏教版许多课后习题设计时,大多数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大意而设定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习题,在完成复习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进而复习课文重点。在复习时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清课文思路,更好地把握课文重点。
例如在对《背影》这一课进行复习时,练习第一题为:文章多次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叙述,试问每次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为什么作者止不住流下泪水?语文老师在复习时可以将此题引入,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运转,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回答此题前,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这样就会回忆起文章的重点和脉络,并对父子之间的感情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其中第一次背影的出现是在祖母去世,父亲也失业,家庭窘困的情况下出现的,此时父亲为儿子所做的比正常情况下更加可贵,这次流泪的原因是感动;第二次背影的出现是在父亲离开时,作者看到父亲融入茫茫人海中,离别情绪充溢,因此留下了不舍的泪水;第三次背影的出现是读信时,作者想到父亲的生活艰苦、颓唐,流出了伤心的泪水。
在以上的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课后的练习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式即:“再读――归纳”过程,这个环节对学生知识记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为自己的知识。
二、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在语文复习课上课时,老师可以通过课后习题,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影响,语文老师可适当的选择课后习题,将语文教材里面经常出现及教学大纲要求的一些常用的、容易出错的字词,进行加强训练。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课后练习中的“读一读、写一写”这道题进行设计,拿出合理的方案,帮助学生巩固字词。另外课后习题中还专门有为练习字词设计的习题,这类题目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字词,有着很好的提高作用,这种题目在大多数文言文课文后出现。如课文《桃花源记》课后练、区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①便要(邀请)还家;②既出,得其(他的、自己的这里代指渔人)船;③醒能述以(用)文者。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及不同句子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最终将使学生熟练灵活的运用各种词句。
另外,初中学生也应该有着体味和推敲重要句子在文章中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在上语文复习课时,语文老师通过课后练习,加强对学生语句理解能力的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对这些句子的推敲及分析,使其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例如《木兰诗》课后练,分析下列句子,并说出哪些运用了互文手法: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些句子中大多数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语文老师在对该题进行复习时,不但可以通过古文翻译加强学生的阅读和翻译古文的功底,而且在这个环节加深了学生对互文这个手法的学习,加强了学生灵活运用古文中的实词、虚词以及各种语法的能力,另外,复习时老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在翻译时不能一味强调将文章变为散文。语文老师在进行这些复习后,最终力求使学生掌握翻译简单文言文的能力,并且使得翻译过后文章句意表达明确、清晰。著名的语言学家苏霍姆林曾经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在复习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教会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3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本学年我们八年级地理教学面临最紧迫的任务是迎接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下面结合我校在教学中的探索、学习以及自己的实践,笔者谈谈在复习过程中构建“高效地理复习课堂”的几点做法: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地理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标准,同时也是学业考试出题的标准,因此课程标准成为我们把握复习和考试方向的标尺。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认真研读,特别是要对课标的“课程内容”部分进行细细斟酌和推敲,对于所必须达到的要求进行梳理,对部分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归纳。
新学期开始,我们备课组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地理学科特点及课时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4月下旬完成一轮复习,夯实基础;5月下旬完成二轮复习,实现专题突破;学考前完成第三轮复习,进行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二、明确各阶段复习重点,完成各阶段复习目标
第一阶段:立足教材,重视基础。课本是积累知识、训练能力的根基和依据,在复习的第一阶段,立足教材,按照教材的先后顺序逐章复习,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对课本的一次全面的扫描。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地理基础知识有点多面广、比较琐碎的特点,这阶段的复习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能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各章节我们重点抓“知识体系、主要图表、基础知识点及应用”三方面内容,分别进行系统、全面而又认真地梳理。哪些知识点需要梳理、每个图表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每一个知识点包含哪些内容等,都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市中考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选用复习资料《世纪金榜》,每个单元都包括四个部分:1. 图文梳理,2. 核心要点突破,3. 中考真题体验,4. 综合检测。课堂环节基本上这样设计:第一环节:基础知识――对应知识梳理――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二环节:精讲点拨――对应核心要点突破,第三环节:检测提升――对应的是中考真题体验与综合检测。每节课的最后都要有精心创编的习题或选择的最新模拟题,但一定要是精心准备的,不可贪多,也不可以没有思考性。
第二阶段:专题突破、讲究实效。我们在复习中设计了以下几个专题:一是认识地理的方式――地图;二是地形、气候、河流;三是工业、农业、交通;四是民族、文化、旅游;五是人口、资源、环境;六是地理中的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七是世界区域的趣味专题;八是中国区域的艺术专题;九是地理眼观天下――时政热点汇总等九大复习专题。
复习的目标是专题梳理,整合迁移;纵横联系,适度综合;优化训练,提高能力。通过切块专题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复习将知识进一步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第三阶段:学考模拟,规范提升。本阶段的目标是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堵漏补缺;模拟训练,规范提高。通过适当的模拟试题训练,进行查缺补漏,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突出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地图在复习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重要的知识载体,地图集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于一身,掌握了地图就等于把握了地理的脉络。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业考试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读图、析图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在复习中,我们充分利用地图来复习,依托重要的地图(教材、地图册)和典型试题,结合身边的地理、家乡的地理,把重要的知识、原理和规律讲清讲透,让地图会说话,加强学生的形象记忆,让学生形成内容丰富的“脑图”。可以让学生到讲台指图、说图、析图,加强图文转化训练,教师从中启发引导和点拨归纳,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利用地图教学还可以增加课堂的系统性和趣味性,改变复习乏味单调的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我们地理学科的亲和力。比如在复习世界人口分布、人种、语言、宗教时,本部分知识点很多,内容琐碎,在精讲点拨环节,笔者对世界各大洲的人种、语言、宗教情况进行了整合,使琐碎的内容条理化,简练了很多,也让学生对本部分内容从大洲或地区的层面上有了整体的把握。如北美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再如在西亚和北非部分: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简称“白阿姨”,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还有复习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部分时,各农业区、带的分布是难点,可以对照图用口诀来“北畜南棉西灌溉,中间夹着玉米带,玉米两边种小麦”就好记多了。
我们让每位学生都设立专门地图本,每周都有绘图任务,开学第一周画“山谷山脊图”,第二周是“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包括东西半球各大洲大洋分布图和南北半球大洲大洋分布图。第三周是“世界人口、人种分布图”,每周都有做图任务,将复习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去,学生自己画的图,读起来更亲切,复习效果更好。
四、认真分析上年度学业考试情况,完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上学年学业考试试题特点:(1)考查面广泛,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考查基础,范围广;(2)强化(下转第36页)(上接第32页)了对读图能力的考查,去年学考共32题,有图题20个,26幅地图,无考图题12个,但很大部分无图题也是无图考图;(3)紧密联系实际,紧扣时代热点问题,体现了试题突出的实用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2. 学业考试考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有:基础掌握不牢、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审题不严,答非所问;思路不全面,推理不严密;答题不规范,表述不准确,错别字较多等问题。
初中地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
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学会分类
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5、学会变图
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6、学会用图
① 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个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7、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
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
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三、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四、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初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步骤1.最重要的是扎实的地理知识(系统梳理知识、强化地理概念并把知识点落实到相关地图上)
2.要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2)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3)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掌握恰当的选择题做题方法就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找出正确选项,这不仅能让地理考试有一个好的开始,更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心里优势。
提高地理解题能力1、书图并重,狠抓“双基”,掌握要点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离不开空间地域分布,能不能掌握地理分布知识,是能不能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地理分布知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来反映的,地图和地理教科书一样,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地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许多地理试题和练习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地图知识有联系。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地理时,必须书图并重,既要熟悉、理解教科书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怎样描述、分析、概括的,又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脑海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的轮廓图,从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要点,并力求做到十分熟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正确地解答填图、读图及其他各类地理问题。
2、联系地图,理解记忆,融会贯通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切不可将它 们割裂开来,孤立地死记硬背。应当结合地图,把有关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 较、推理,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学会审题,理清思路,切题解答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要对各类地理问题作出准确无误、完整清楚的解答,逐步学会审题,进而做到善于审题是关键的一步。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决不要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善于审题既能避免重复、遗漏,又能提高答题质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审题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
4、灵活运用,综合分析,讲究方法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必要的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通过对一些分析性、比较性、概括性、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和读图题、问答题的解答来进行综合分析训练,做到分类熟悉范例,理清分析思路,掌握解题规律,逐步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近年,全国各地在初中历史考查上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实行中考开卷。中考历史开卷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淡化纯记忆的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考前复习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我连续几年担任初三历史教学工作,在历史复习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下就中考开卷背景下初三历史复习的误区谈谈对策,以抛砖引玉。
一、当前中考开卷背景下对历史复习认识的误区
1.开卷考试不用复习。
部分初三学生,甚至一些非历史专业的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历史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答案都在书上,考试抄书就行。殊不知,这是对学生的误导,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初三历史复习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做法,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如若不复习,连选择题都靠翻书来解决,不仅考试时间不允许,而且会对教材生疏,难以从书上快速准确找到答案,更不用说答好题。
2.开卷考试难度降低。
由于开卷考试命题基本沿袭以往闭卷考试的做法,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认为对开卷考试试卷中的一些问答题的复习可以降低要求,学生不必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历史内容,只需记住大概。由于开卷考试的命题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从这层意义上说难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为这种题型答案比较灵活,极具创造性,没有平时的扎实积累和系统训练,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即使翻书也难以作答。
3.开卷考试带上所有资料。
一些学生认为在开卷考试时携带的历史资料越多越好。事实上,考试过程中很多考生根本来不及翻阅大量资料,或是考生在考试中遇到平时做过类似的题目,为了找“原题”而耽误时间。考试中不能一味依赖复习资料,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难以取得理想成绩。
4.开卷试题书上都有现成答案。
由于对开卷考试的特点不了解,误以为开卷考试都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现成答案,这是初三学生中较为普遍的观点。事实并非如此,就算是开卷考试的有些试题在教科书上有现成答案,考生在作答时也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没有经过概括提炼的答案是不切题的。更何况有些综合性、开放性或半开放性的试题本身就没有现成答案。所以,考生要改变这些认识误区,面对现实,积极应对,科学复习。
二、中考开卷背景下初三历史复习对策
1.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考试说明》,把握中考方向。
《历史课程标准》是编制教材的基础,是中考评价的依据,也是制订《考试说明》的依据。因此,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于把握历史中考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分值及其要求等,领悟测试水平的层次及每一层次的涵义,并根据测试水平的层次来把握知识,这样在历史复习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2.实施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
历史中考有两大特点:涉及内容多、复习时间短。因此复习时不能依据课本逐课、逐节全面复习。教师可将所学历史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形成网络。一方面,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是“横”的联系。比如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联系比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次改革的异同。另一方面,历史事件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是“纵”的联系。譬如复习“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内容,可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对每一时期的历史进行复习,然后将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系统掌握。但在复习不能单纯“纵”或“横”复习,而应“纵”“横”联系,形成专题,构成知识网络体系。如此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不易混淆,运用自如。
3.精选习题,综合运用,强化训练。
中考历史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考纲,结合热点焦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编写或挑选习题,进行专题或综合训练。训练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当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学生能力的新、活题型,练习形式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等,但不能搞题海战术,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每次训练,教师都要认真评阅,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评讲,教给学生审题、解题方法,分析错误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
4.关注社会生活,提炼热点焦点,归纳掌握解题技巧。
《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中既有对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能力的要求,又有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社会现实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中适时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焦点问题,如党的十七大,改革开放,民生问题,重大节日活动,和祖国统一大业,等等。历史中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归纳解题技巧,训练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中考复习应该紧扣考纲,以课为本,纵横联系,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结合时政,强化训练,归纳技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能从容应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中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陈跃文.浅谈应对历史开卷考试的策略.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