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有关教师节的日记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1 21:42: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有关教师节的日记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有关教师节的日记

篇(1)

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篇(2)

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症结在于腹中空空,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也无济于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怎样改变这种艰难处境呢?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吸取营养,作文才能春意盎然,意蕴常新。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作文的必要前提。通过观察指导,提高学生的描摹能力,要引导他们深入生活,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对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写出具体生动的观察日记来积累素材,丰富自己的题材库;为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还要要求他们在每篇日记下边画上一幅与内容相关或相符的主题画,图文并茂,画龙点睛,这对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又能开阔眼界,培养其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那么,他们将想有路头,写有源头。如,演讲比赛、手抄报、书画竞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智力竞赛等,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失败到成功,由灰心失望到欣喜若狂,感触细腻,作文也自然就血肉丰满,颇具感染力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同时,让他们积累素材,如“妇女节”、“教师节”为妈妈和老师制作贺卡、献花或送小礼物等,让他们感受母亲的激动、老师的欣慰和自己的兴奋、幸福等情感碰撞的过程。让爱充满学生的生活空间,使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当他们情绪高涨,欲罢不能之时,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写,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口,情真意切、异彩纷呈……学生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

还要要求学生每天听新闻、收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并准备一个本子,随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不断从生活中引进鲜活之水,以弥补“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视野狭窄的不足。总之,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绚丽多姿的,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勤动口、勤动手,久而久之,生活的积累丰富了,写作也就“发于心而形诸于外”,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互改互评,百家争鸣

篇(3)

英语活动课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活,自己动,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发挥主体性,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课的主人。两年来我们在活动课上尝试了以下几种形式:

1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形式有:小品、小话剧、情景对话等。教材中有大量的对话可供学生表演。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

2 做游戏。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很多,如字母和数字游戏、看图猜谜、句子接龙、室外活动等。游戏集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娱乐中学有所得。

3 学生介绍推介会。学期中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诸如自我情况介绍、班级情况介绍、寝室情况介绍、就餐情况介绍、上课情况介绍、两操情况介绍、学校大型活动双语介绍等活动。学生介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 组织学生写贺卡。让学生在教师节或圣诞节给老师制作节日贺卡,要求贺卡的地址、姓名及内容全部用英语书写。

5 动手操作活动(笔头表达)。该活动一般放在重要节日前或学了相关的内容后进行。如教师节前组织学生开展给教师制作节日贺卡的活动。要求贺卡内容全部用英语书写。学生学了英文信后,我们组织学生模拟与英语国家学生通信,交笔友。

二、初中英语活动课实践

1 内容要有趣。在选择内容时,要选学生感兴趣的,能够调动他们学英语积极性的内容。如,当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有关颜色的单词后,让学生以填字母、组单词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个个都争着参与,内容的趣味性使活动课有声有色。

2 形式要多样。英语活动课常用的形式有角色扮演、智力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多样,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方法要灵活。如可组织学生写贺卡,采用游戏法和表演法等。

4 观念要创新。英语活动课在设计上,要求改变传统的观念,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学生制宜,设计出内容新颖、别致、有趣,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活动课,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5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要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以及学生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同学之间、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发挥管理和监控的作用。督促小组成员之间共享资源。实现共同奖励,促进互帮互学。

三、英语活动课存在的误区

1 流于形式,为了活动而活动。即活动不能与语言学习紧密结合,缺乏目标,活动时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实际参与率不高。

2 脱离学生学习、生活和语言水平的实际,活动无法顺利完成,浮于表面,不能真正展开和深入。

3 有些活动设计实质上只停留在语言的有意学习和机械训练层面上,没有体现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交互性。

4 不面向全体,缺乏互动,部分学生参与其中,情绪高涨,其他学生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袖手旁观。

四、尝试的收获

1 活动中,精心创设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场所,学生有更多的听说读写的锻炼机会,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2 英语活动课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成长为英语学习骨干。三年来,我所带实验班的学生撰写的英语日记、作文等多次在学校重要的活动中斩获奖项,高冉、白雨荷的作文先后在市教研室组织的小作文活动中获奖,曹慧玲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

篇(4)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30-01

数学作业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也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的良好平台。为此作业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切忌布置“一刀切”的作业,实施多元化的作业,发掘学生的潜能,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不仅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及时培养和长足的发展。笔者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认识简述如下:

一、设计富有童趣的趣味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业设计时要尽量避免一些机械性、重复性、没有思维价值的作业,努力做到题型要“活”、“新”、“乐”,将丰富的知识和发展思维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寓做于兴趣之中,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跃跃欲试。例如:学习了小数加减法以后,学生在做练习时总是出错,究其原因往往是忽视了小数点,于是我编了段顺口溜:“小数加减整数算,小数点对齐最关键,加减互逆来验算,根据性质把‘0’删。”这样在做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学生一边念顺口溜,一边做习题,不仅使枯燥的计算训练变得很有趣,而且有效地巩固了在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再如:学习完行程问题应用题后,我给学生编了一道应用题:悟空和八戒去捉妖怪,悟空每小行20千米,八戒每小时行15千米,两人8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这样以来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吊”起了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在乐中做,趣中做。

二、设计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开放性作业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了把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作业设计时力求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切切实实的运用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例如学习了《利率》以后,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利率的知识,运用所学的利率知识将自己家中的存款利息计算出来,并与同班同学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再如,学习了《元、角、分》以后,可让学生去超市、商店调查商品的不同价格和不同的表现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有效的巩固了所学知识。这样开放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性作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体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教师要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的实践巧妙的结合起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他们置身于动手操作之中,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例如:在让学生预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我首先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说出它们有几个面,几条棱,并记下来每条棱有多长,面与面之间的关系,让他们通过自己收集的数据想办法计算出自己制作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然后集体交流,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且还能在交流中总结出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多样化算法。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设计与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作业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注重把学生所学知识与其它学科合理、恰当的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为所用。例如:在60米短跑和跳远比赛中,小明、小刚、小强、小华的成绩分别是:12秒、11秒、11.5秒、13秒。跳远成绩分别为:3米、2.5秒、3.25米、2.8米。问跳远谁是冠军,短跑谁是冠军,最快的和最慢相差多少?最远和最近的相差多少?学生解答这道题必须知道跑步时用的时间少,说明他跑得快,跳远比赛跳得远的成绩就好,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地解答这道题。再如:学习了“年、月、日”这一知识后,设计这样的作业:

下面节日同在大月的一组是:

A 劳动节 建军节 B 儿童节 国庆节

C 元旦 教师节 D 妇女节 清明节

这一题不仅检测了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特别是对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的了解,还借助于全年中的一些重大节日这一背景,介绍了这些重大节日的由来,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程度。这样综合性的作业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能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篇(5)

突显信息技术优势,将英语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声、色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改成传统的课堂教学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内容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有关“Weather”时,讲到天气,可以直观展示各种不同的天气画面,让学生大声说出对应的词汇。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争着抢答,使原本乏味的课堂内容变得形象、趣味化、交际化,提高课堂实效。再如,词汇教学时,学生对于词汇读音、拼写都有一定的难度,即使记住些词汇也会逐步忘记,这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复习,将复习的词汇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说出读音与拼写,然后通过语言播放出正确的读音与拼写,及时巩固复习,加深记忆。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机械重复阅读,几遍读下来,学生便失去兴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语言交流的环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能够不自觉地引领学生进入英语会话交流之中,学生朗朗上口,跟着视频播放一起开展会话教学。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非常重要。例如:在教学乘坐交通工具去某地时,可以将录好的有关交通工具的声音和制作好的投影片通过录音机和投影仪放出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句型Let’s go to...by car (bike, bus, plane...) 语境真实自然,听看结合,学生很快接受,印象深刻。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已被大部分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新感受到新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深刻变化。多媒体网络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而且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的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了一种理想的网络教学环境。在实践中,一方面,我们利用它来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实践;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比如,在阅读课上,利用网络开展阅读教学;在写作训练课上,利用网络进行限时写作训练,教师采用面批形式进行讲评等。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篇(6)

在思想品德课上,我首先组织学生观看了“我的成长经历——从出生到上学读书”的电影短片,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感受生命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所听,讲讲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待产室里妈妈发出的痛苦到出生后妈妈喂奶换尿布,从咿呀学语到喊出第一声“妈妈”,从学前懵懂无知、嬉笑玩乐到学龄期踏入学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感受每一个成长的脚印都融入了父母无穷无尽的爱。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业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悉心照顾。特别是孩子生病时,更离不开父母不眠不休的照料。其次我引导学生讲述父母关心自己的健康成长。曾有一个学生讲道:爸爸妈妈不论工作怎么忙,总是抽出时间检查辅导我的作业。小时候,晚睡前,妈妈总是给我讲故事,我每天都能听着故事进入甜蜜的梦乡。是父母的关心使我幸福成长。用学生的亲身经历激发了学生感恩的情怀。

二、落实感恩行动,升华感恩教育的主旨

在感恩教育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和强烈的情感仅仅是活动开展的基础,而开展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

为了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我要求学生常年坚持写感想日记,激励学生用感恩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与事。日记不计长短,重在看学生是否感从心生、恩从行报。

为了让学生实施感恩行动,我抓住每一个大节日,精心组织感恩活动。例如:母亲节的时候,我让学生给妈妈送一份小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父亲节的时候,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给爸爸洗洗脚,然后写出自己当时的体会,在班上进行交流。教师节的时候,让学生自制一张卡片,尽情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卡片代表着孩子那一颗颗纯真的感恩之心,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教育事业的神圣与崇高。国庆节,要求学生学唱一首歌唱祖国的歌曲……这些实践性的作业,真正让学生把感恩的思想升华为感恩的行动。

三、实施科学评价,巩固感恩教育的成果

为使感恩教育成果长期保持,我在星期天的拓展性作业中增加了有关感恩的内容,并设置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

1.学生评价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谁对我施恩了?我该怎样回报这些恩情呢?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给予客观评价。

2.小组评价

要求小组每个成员对自己的感恩行为进行互评,既要表扬懂得感恩的同学,鼓励小组成员向他们学习,又要对表现不佳的同学给予善意的提醒,让他们学会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3.教师评价

篇(7)

“雅”代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雅”的思想就是要我们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要求我们成为一个有正气、有骨气、有灵气、有才气的人,成为一个文质彬彬、堂堂正正的人。

同学们,我们懂得了”孝”和“雅”的含义,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到孝雅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举手发言。

好的,杨宜凡同学,请你讲一讲。

杨:向父母(或长辈)多说一些体贴性的话;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父母(或长辈)生日时,要记得向他们祝贺;每逢节日,如春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通过打电话、登门拜访或其它形式,向老师、长辈问好,表达尊敬和感谢之意;在公交车上看到年长者要主动让座。

好的,杨宜凡同学讲得非常好。是这样,我们行孝要从身边做起,要从点滴事情做起。首先要学会孝敬自己身边的人,我们只有在家孝敬长辈,在校尊敬师长,才有可能爱其他更多的人,爱这个社会,爱我们的国家。

好,下面请方静宜同学讲一下。

方:前面张恒同学说到过,“雅”要求我们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那么我们平时在走路、上下楼梯、进餐、就寝、个人清洁卫生、衣着打扮、参加社交活动、待人接物等方面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要尽量做到优美、不俗、高雅。

篇(8)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08-001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高一入学分班,各个班级学生成绩大致相同。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班级之间就会出现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发展也有天差地别。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

笔者在长期班级管理实践中逐步领悟到,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必须从“心”开始,充分考虑高一的年龄特征、心理生理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拥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文化能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级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

三、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策略

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1.精心设计――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高一学生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他们的内心总要琢磨一个问题――新班级与原来的班级有何不同?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般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化班级环境。开学前夕,直接由班主任对教室进行布置。如:利用黑板报写上几句热情洋溢的班主任寄语,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张贴在布告栏中,把教室里的桌椅摆放整齐,给初来乍到的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开学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改善、保护教室环境,力争创设一种温馨的特色,让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

第二阶段是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实践表明,凡是针对性强,能唤起师生共鸣的标语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班级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标语,也可在学生中征集评选出一些标语,如“静能生慧”、“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激情点燃梦想,拼搏实现梦想”等等。班级标语随班级工作适时更新,这样可起到长期振奋人心的作用。

2.自主管理――创立班级制度文化

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高一学生,一般来自全市各地、各校的初中,每个学校对初中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所不同,进入新的集体后,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重新规范,依“法”治班。

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其次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让学生谈谈对优秀班集体的理解,再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最后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全班学生提供符合班级群体利益,自觉约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比如“民主量化管理”,即依据《班规》进行量化考核,并实行奖励制。我们把考核权给予每个班委干部,对表现好的、进步快的,就加分奖励。每月总结,对量化总分在前十位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些都由班干部组织、操作,班长负责监督,把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还给学生。

3.营造氛围――焕发班级精神文化

抓班级精神文化,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心理外,作为一个班级,更应具有一种在长期的生活与共存中,在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这便是一个集体所具备的共同心理特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3.1借助各种活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高一新生,对未来无限憧憬,他们都迫切地盼望更多地了解我们的老师。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班主任应对各科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介绍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教学经历、性格特征,让同学们产生一种急于想和老师融为一体的强烈欲望。这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另一方面,班级可组织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如利用教师节,让学生谈谈“我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或举行各种比赛时,请科任老师做评委,或建立“导师制”,让每位科任老师重点关注一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这些活动,老师把好学多思、审时度势的工作作风,积极健康的情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真正的情感交融。

3.2利用日记效应,形成竞争互助的班风。班级日记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记载,主要记录班级一天的点滴进步和记录者个人对班级生活的切身感受,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班级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心理上存在的障碍以及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日记给了师生梳理思想的空间,成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的有力助手,传递着彼此的信任与期望。同学们的铮铮誓言“阳光总在风雨后”“勇敢面对一切挫折”“相信胜利属于我们高一(9)班”让同学们充满自信,团结互助,跃上了一个个胜利的顶峰。日记是学生完成自我疏导的一种有效做法,有效调动了大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成效,真正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班级文化具有间接、内隐的教育影响,是“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舵手,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培育出优良的特色班级文化,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科学,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从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注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增加文化积淀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等几方面下工夫。在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应该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向前走。

1新形势下语文专题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工具性的学科特性为其提供了诸多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机会,如社会、科学、数学、英语等等,语文知识在与它们的具体联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质,为学生创设许多专题性作业,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活动中一点点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到了“雷锋月”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好人好事的组织与行动,并做记录;到了植树节,我们就组织学生投入到植树的具体行动中,并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写出相应的文章。还可以在班级搞专题活动:讲讲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办手抄报等等。笔者以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切实联系这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使之变成语文教学的课外作业,不但在形式上使得语文教学的课外作业丰富多彩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当中不自觉地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新形势下语文趣味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当前的许多作业的形式使得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使作业成了学生一项艰苦的劳作,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学生失去兴趣。部分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就应该多动脑筋,让我们的课外作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作业当中领悟文本内涵,增加学生知识,提升学生内涵。譬如,在学习了《将相和》一文之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次有关成语典故的课堂活动,抑或可以举行一个“燕赵成语典故”短剧排演活动等等;在学了《晏子使楚》一课后,学生对身高不足五尺的晏子很敬佩,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去翻翻《晏子春秋》这本书;在学习了《颐和园》一课后,发给学生颐和园空白方位图,请学生独立填写各方位的地点名称。通过画一画、写一写,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总之,教师要根据需要,适时地给学生“换换口味”,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3新形势下语文趣味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收听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了解国家大事;观看动画片,然后为大家讲述故事内容,写下最令自己感动的故事;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写观察日记,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生活与语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学会用心观察生活,并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语文作业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搜集、摘抄屈原的诗歌,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季节更替和天气阴晴雨雪的现象,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资源。四季来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大自然感受季节的变化,写一写、画一画自己眼中的大自然。母亲节到了,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给妈妈。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卡片,或画一幅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自己最敬爱的老师。劳动节到了,让学生做一天的劳动实践,体会劳动的快乐和辛苦。

4结论

小学语文课的课外作业如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既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又构建了开放、鲜活和充满人文气息、富于生命力的语文课程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封闭在书本里,禁锢在屋子里;语文学习走出了校园,走进了日常的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丰富了词汇,还开拓了视野,学会了倾听、观察,增进了协作意识;而且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语文素养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篇(10)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工作条例》为准绳,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南,以提高保教质量为中心,以教研教改为动力,科学合理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争创一流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实践新《纲要》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落实教育行为,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运用发展的眼光,挖掘自身潜力,强化内涵建设。在课程改革、创特色教育、树自身品牌上下工夫,树立经营幼儿园的新理念,加强园舍建设与管理,不断改善办园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和谐幼儿园,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创办一流的幼儿园。一流教育,办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孩子成才的幼儿教育。

三、主要工作:

(一)园务管理:科学管理,提高效益

1、办园思想:依法治园,严格按标准收费;依法治教,注重行风建设。幼儿园一切工作以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推动幼儿园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

2、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刚柔并重,以开放而弹性的管理、灵活而务实的作风激发幼儿教师工作内驱力。在统揽全局的基础上,园长参与实践教育教学第一线。

3、班子建设:注重学习反思、倡导批评监督,内省与外力共同推动班子队伍的建设。班子人员在思想上强化三个意识:“一体意识”、“开拓意识”、“服务意识”,形成一支“开明、团结、廉洁、高效”的好班子,使幼儿园整体工作快速发展。

4、师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多途径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主要方法有: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搭建舞台,施压锻炼;三是加强对话与交流,鼓励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四是创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5、教师生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满足青年人的生活情趣,每月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使幼儿园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

(二)教育教学:立足实际,提高质量

园部工作重点:围绕目标加强协作,酝酿较高组织智慧,大力提升个体教育能力,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思想上:教研合一,教中有研,研不离教。教师一要咀嚼消化有关理论

,二要厚实实践基础。教师要根据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地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念。

实践中:在“存精、吸纳、创新”的总原则下,教师要提高教育艺术、积累教育智慧、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不任务意识。

1、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按照幼儿园教育目标,针对大、中、小幼儿的特点及各班幼儿发展情况,各班主任拟定出学期工作计划,做到月、周、日工作目标明确,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富工作计划于生活、游戏中。

2、创设与幼儿教育适应的良好育人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教师的每个角落,每一个面墙都充分利用,作为向幼儿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有用之地。

3、树立一日活动都是课的教育思想,科学合理设计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要体现教育的目标,做到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结合,注意保教结合教育的教育原则,对幼儿的活动或技能进行观察,认真评价,对个别幼儿的教育要写入幼儿教育心得或观察日记中。

4、做好新生接待工作,稳定幼儿情绪,采取多种方法和游戏活动,吸引幼儿,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5、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仔细观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和补充活动内容,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各班教师重点要抓好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7、教师对每位来园幼儿进行全日制观察,记录好来园幼儿人数,幼儿健康和当天发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生病的幼儿要注意观察,细心照顾,对一日的活动量要适度调节。

(三)卫生保健:狠抓落实,强化责任

做好保健卫生工作,做细做实,严格规范。教室要注重消毒、防病的过程工作,向家长宣传防病知识,积极做好预防传染工作。第一,做好一日常规保育工作,如晨检、卫生保健、洗手、入厕等,都要做细做好,不能马虎和大意,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抽测检查。第二,落实消毒工作,实行每日消毒制,预防疾病,传染病的传播。

(四)家长工作:宣传沟通,引导合作

家长工作也是做好幼儿园工作的关键,使家长和老师成为合作者和朋友一直是我们做好家园互动的最终目标。本学期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地让家长参入幼儿教育,了解家长需求,办人民满意的幼儿园。

1、与沟通并举,引导与合作并重。召开不同类型的个性化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尽量做好家教讲座、提高家长的满意度、提高社会的信誉度。

2、老师与家长的角色。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也要转变与家长之间的角色关系,从单纯的教师与家长关系转变为教育的合作,平等的朋友关系,从而更好地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3、多样化家园互动模式。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家园联系系列活动,如:家长讲座、家长会、个别家访、家园互动栏、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丰富家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改进工作;开展网络交流等,促进家园共育。

(五)安全教育:强化意识,警钟长鸣。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是幼儿园的首要工作,牢记“安全第一”是一切幼教工作的保障。必须做到落实安全制度,实行责任制,深入日常管理。遵循保教结合的原则,身心健康发展。

1、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全园师生通过班会和专题会学习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手则,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以幼儿园“零事故”为目标,全方位构建幼儿园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责任到班,责任到人,明确职责,分工到位。学会处理突发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加强大型玩具的安全检查,杜绝事故发生。增设突发事件操练等活动,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每月安全一总结,学习好的做法,互学互用。从而提高大家的安全管理能力。

2、按照本园安全工作计划,细化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防患在先,每天一小查,每周一大查。定期检查维修,合理考评。

四、工作安排

九月: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

1、制定各项工作计划,完成校园环境布置。

2、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南》,商讨集体备课方案。

3、环境布置及卫生大检查。

4、教师节活动。

5、“卫生星”、“推普星”、“安全小督察”评比。

篇(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深入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也是一个诱人的世界,农村作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春暖花开,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跟随父母在田间锄草;麦收季节,让学生帮助家里收割,做饭送水;金秋时节,让学生去体验摘棉花、刨花生、掰玉米的乐趣。节假日,喂牲口、养家禽、种蔬菜、卖瓜果……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简短的叙事、状物文章。因为写作素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密切相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发,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培养了劳动热情,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

二、从内容出发,写乐事比比皆是

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活生生的人,关心现实生活的人,具有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我们就应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我们还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优化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个写作资源丰富的“乐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乐事,为学生设置某种需要,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在莺啼燕舞季节,我和学生们聊天时知道很多学生喜欢养小动物,种树养花,因此,我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在依山傍水的田地边,和学生一同垒灶野炊;在美丽的夏夜,引导学生聆听大自然的“歌唱家”们奏乐,观察萤火虫闪闪烁烁的舞姿;中秋月明,吟诗诵文,猜谜赏月;在粉妆玉砌的雪天,和他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读美文……在农村这个充满生机、乐趣无穷的“天堂”里,作为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优化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乐事,深刻感知生动鲜明的形象,以“玩”为媒介,指导学生练笔,描述欢乐的场面,表达愉悦的心情,让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成为他们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三、从现象出发,写新事层出不穷

学生对新鲜事物容易感兴趣,易被具体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与写作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参与生活,置身于特定的环境氛围中。使他们的情感活动参与写作过程,引起情感共鸣,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新农村改造的逐步深入,农村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变化,感受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在学校里,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改造的有关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到国家的富民政策,感受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访年长一些的哥哥、姐姐们,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的情况,采访班上家境贫困领取补助金的学生,感受国家对农村贫困生的关爱;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询问家长,家里的明白袋里装的是什么?农村合作医疗究竟有什么优惠服务?年满六十岁以上农村老人养老金发放了吗?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参观社区文化建设,关注社区一年更比一年高的新型单元居住楼等。这样学生融入日常生活,用慧眼去关注农村的新现象、新事物,捕捉鲜活的生活世界素材,写作的兴趣就会被激发。

四、从情感出发,写美事净化心灵

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不是简单的对接生活,更不是复制生活、克隆生活,它一定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世界中感悟人生,生活、生命的真谛,从而进行深体验,写出真感受。美的心灵、美的事物,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中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引导他们去发现、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