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新媒体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6-13 21:20: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新媒体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新媒体技术论文

篇(1)

在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现代观念的影响下,新媒体艺术设计虽然得到了空前发展,但设计者更关注这种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设计者为了更好地突出这种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忽略了这种艺术本身应经具有的审美价值。新媒体艺术设计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商业性与功利性,但由于其缺乏对艺术设计本身的艺术思考,没有进行艺术性创新,这种艺术设计带给人们的审美震撼并不强烈,设计者要考虑如何使新媒体艺术设计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不仅要考虑利用新媒体手段,更要重视艺术设计规律的应用,要重视艺术设计的审美功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

(二)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很多艺术家只认可传统艺术设计的理念和设计方法,对新媒体艺术设计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他们很排斥新媒体艺术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认为这种艺术设计不符合艺术设计的审美标准,是不合格的艺术设计作品。他们认为这种高新技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对新媒体艺术设计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这种态度就制约了新媒体艺术设计发展。其实,任何形式的艺术设计只要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符合时展的需要,能够带给人们身体体验和审美感悟,能够获得大众喜爱都应该是审美艺术产品,都应该得到艺术设计者的重视,况且,新媒体艺术一经产生就得到广泛的流传,是一种很时尚的艺术产品,艺术设计与高技术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艺术设计的新思路,能够不断拓宽艺术设计的新领域,更应该得到艺术设计者的认可。作为艺术设计者,要重视这种艺术设计形式,能够积极面对这种艺术形式在发展中的问题,站在艺术的高度不断完善新媒体艺术,这样,才能促进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加强对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型的时尚的艺术设计形式,这种艺术设计形式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解决。而现在,我国很缺乏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很多艺术家缺乏对新媒体艺术的全面了解,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只是对新媒体艺术有个笼统的了解,就一味地利用新技术进行艺术设计,这种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价值不高,缺乏深厚的思想内涵,导致新媒体艺术设计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播。当今,我们需要特别重视对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通过引导设计者进行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内容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掌握在设计过程中所应用的一些软件,同时,也需要对设计人员进行艺术设计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艺术设计的规律和技巧,能够提高新媒体艺术设计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使新媒体艺术设计者能够按照艺术规律利用新技术,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与创新,不断提高新媒体艺术设计品的品味。这样,通过有效培养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才能促进新媒体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

篇(2)

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迫使传统广播必须面对数字多媒体的挑战。网络上文字、声音和视频的获取已非常容易,而传统广播受频率资源和发射功率的限制使听众受到一定范围的影响,因此广播也必须开阔视野,基于互联网发展网络广播,使受众全球化。所谓网络广播,就是以Internet网为传播平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的网络媒体,是传统广播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使网络(视频)广播的听众越来越多。网络广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

一、随着各种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受众参与广播的活动也将增强。“互动性”的加强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性听广播,使听众可主动与传播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网络人们还可以随时自由选择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选择权,在保存、查询、历史回顾等方面发生飞跃性的变化。

二、不再受传统广播覆盖面的局限,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借助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哪里有互联网,哪里就能收听广播,使广播覆盖全球。

三、通过相应的技术发展建设,可方便地实现视频广播,充分发挥广播的信息量大,传播快捷迅速的特点。视频广播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收听广播的方式,广播也可以“收看”了。

我台紧跟新媒体时代先进技术的发展潮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于2008年年初对我台播出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信息时代的三大前沿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应用于广播,使广播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传播”。此次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含三大部分:来源于/

一、建设一套全新的数字化播出控制系统。播出控制系统是以专业的数字化调音台、音频矩阵、专业设备与网络化路由器、数字音频接口设备等为核心,分别组成播出信号传输通道,互为备份。系统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广播技术,以保证系统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和监控等方面与当今数字音频技术、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潮流同步。同时充分考虑今后广播台网建设和发展的技术、业务需求,如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网络广播、视频播出等新媒体业务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大屏幕视频监控系统;设备监控、报警、日志系统;慢录系统;监听系统;信号路由控制系统;辅助管理系统;同步系统;网络系统;时钟系统。

篇(3)

1.1中央电视台

1.2.1建设符合时代和受众要求的央视网中央电视台在新媒体建设方面的最重要体现是对中央网的建设,并推动其不断发展和改进。公司自成立以来,央视网一直专注于创造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为基础,以视频为中心的,以互动为特点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特别是在国家大型活动或节日的契机,央视网的搜索和点击率屡屡刷新纪录,成为传统媒体寻求自身发展的成功典范。

1.1.1逐步覆盖央视所有频道的CNTV上线中国网络电视台(简称CNTV)于1009年11月正式成立并上线,它以中央电视台为频道依托,向受众提供包括实时视频,上传,搜索,分享等功能的传统视频网站。从1009年开始,CNTV继续提供包括吃、玩、行、音乐等内容服务,直播和点播服务将逐步覆盖所有的央视频道和国内电视通道。

1.2中央广电的新媒体创意中心发展

1.2.1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世界眼光,开放的态度,内外联合推广,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思想,新媒体,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1.2.1按照市场和观众的要求对广电的节目进行进一步的挑选和突出。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内容、人力和技术资源重新配置资源,合理发挥聚合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

1.2.3所有的电视台节目进行网站播出响应各部门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发展趋势下的要求,认真实践,积极对新媒体发展的部署进行配合。

1.2.4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利用在市场上积极有效的因素,吸收社会资本,壮大经济实力。

1.2.5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依靠可以依靠的力量扩大新型媒体的业务实施范围,加强新媒体资源的整合力度。增强企业实力,增加有效的使用资金,合理进行人员配置。与此同时,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加强项目审批的倾斜力度,支持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增长。

1.2.6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掌握好新媒体的发展方向,立足现有资源和发展目标,努力实现自我实力的提升和改进。对资源和市场需求进行结合统一,加强对规划的实施进度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计划能够准时有效地落实到工作中。增加新媒体的研究,推动新媒体业务朝着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1.3面向多媒体开发的国际广电随着传媒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传媒环境的日渐复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开始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式。今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拥有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新媒体等传播方式。与此同时,还搭配结构合理的电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立足传统,面向多媒体开发,其开发框架也已经初具规模。

1.3.1网站新内容的开发“国际在线”等网站新内容的开发,代表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跨媒体及新媒体联合推广领域之路的首次尝试和扩展。“国际在线”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正式成立以来,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拥有53种语言的国际性网站。二十一世纪初期,“国际在线”成立的第一个网站栏目,自成立以来到今年,连续三年获得互联网中心评比的“互联网品牌栏目”冠军。

1.3.1服务行为涉及到多个方面1009年中旬,中国国际广电所推出的“移动国际在线”节目正式在网站上。“移动国际在线”是一个英文信息平台,是中国国际广电在新媒体业务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继续进步的体现和表现。用户只需要登录,即可随时随地地浏览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这一平台还提供了其他方面的服务,例如对于简单实用的英语对话的理解和学习,对英语课程音频和视频的鉴赏。

1.3.3创建新型媒体业务,建立海外工作站和点在新媒体业务的建设和发展方面,CRI首先加强多种语种在网络上的覆盖率。到1014年,增加了希伯来文、希腊文等多国语言的网站,多语种的在线渠道增加至六十多个,达到德语,法语30种音频和视频广播语言的在线渠道。其次是要建立一个多语种的面向国际的网络驱动。1010年,CRI初步构建了以英语交流为主,立足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移动信息服务终端。1014年,开发了英、法、日等多种语言包含在内的移动新媒体业务。三是建立海外工作站和点,与当地采集新闻的记者站点相互补充。

1.4地方广电在此方面所作出的调整和变革在另一方面,地方广电也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在新媒体方面有较有成效的发展和突破。SMG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IPTV、移动电视、互联网电视、无线电视等通讯方式的公司。另外,SMG的定位,从局部蔓延到中国,乃至向整个华人华侨市场蔓延。与此同时,湖南卫视也在积极向新媒体领域探索,不断向新媒体领域进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娱传媒公司,同时开始启动其网络电台——芒果TV。湖南广电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准确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建立起了一个全国性的重点娱乐频道。而在媒介营销方面,其开始发展涉及娱乐新闻、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衍生产品和其他电视产业链。

2新媒体的日现影响和突破之路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形式也日益丰富,公交移动电视、公益广告移动终端、银行视频遍布大街小巷,网络电视、数字报纸、多功能手机等传输形式全面出击,新媒体采取普遍而不容忽视的存在方式,这也使受众开始被动的接受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对受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2.1新媒体在传输等技术方面已经具备足够的优势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主要是一种日常沟通手段的变革,也是人们传播和接受信息行为的改变。而与此同时,新媒体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我们的硬件技术和新媒体的传播条件也日趋成熟,特别是在通信技术方面,随着其不断改进,现今的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先进于发达国家。

2.1新媒体的发展赢得了较多受众的认可新媒体在其发展之路上,以其特有的优势和先进性不断改变着传媒行业的发展。同时,其不可忽视的优势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的受众的认可度方面。新媒体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和习惯,使人们开始适应新型的接受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并且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的交换。

篇(4)

计算机毕业论文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引发传统编辑手段的全面变革。学术科技期刊实现全程电脑化的时机已逐渐趋向成熟。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使学术期刊编辑方法和手段不会仅仅停留于简单的键盘输入和排版。目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各种手段运用于学术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不久将会全面而深入地展开。

【关键词】学术性期刊/编辑出版/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正文】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的几年中,各种计算机相关技术都会得到飞速发展和应用,使计算机变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而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势头对传统学术科技期刊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目前,学术科技期刊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纸介学术科技期刊,以传统的方式办刊,不仅难以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站稳脚跟,而且也正受到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电子报刊和电子出版物的挑战。学术科技期刊必须面对社会发展的现实,转变传统的期刊编辑出版模式,迅速实施期刊编辑出版的计算机化,并逐步实现向多媒体、网络化编辑的转变和过渡。使学术科技期刊所承载的信息更加高速、全面、方便、准确地传至读者手中。按照常规的期刊出版流程,作者的稿件经编辑加工后,由印刷厂录入排版,打出校样,经过数次校对,然后制版印刷。如果利用作者的磁盘文件,在电脑上编辑加工,则可省去排版输入程序,编辑人员坐在计算机前改稿把关,减少了校对次数,却又同时减少出错的概率,并且大大减轻由重复输入造成的精力和时间的浪费,缩短出版周期。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作者已不满足于稿件软盘的寄递,而是希望用电子邮件把自己的稿件发送到编辑部的电子信箱中,出版部门只要运行电脑中设置的e—mail程序,就可在计算机显示屏上看到作者的来稿。在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又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处理器速度不断得到提高,硬盘的容量也正以每年60%的幅度在增长,但是价格却在持续下降。1994年1兆字节的价格为1美元,到1998年1兆字节就只值5美分了。如果说,以前阻滞我国学术科技期刊电脑化进程的多为财经方面的原因,今天已经不成为太大的障碍。问题主要在于,由于传统期刊编辑、出版和发行的配套运作已相对成熟,整个流通程序比较固定和规范,而采用一种新的编辑形态,就意味要有相应的人员管理及工作运作方式的变更。有些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因此宁愿稳妥地在其固有领域及方式上保持观望,而不愿在这方面进行人员、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反映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应该看到,学术期刊实现全程电脑化已逐渐趋向成熟。而且,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还表明:学术期刊编辑方法和手段不会仅仅停留于目前较为普遍的简单的键盘输入和排版。多媒体和网络的各种技术手段全面运用于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的前景必将成为现实。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予我们一个发挥创造力和提升人本身智慧能力的机会。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造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改变着人类传统的时空观念,社会运动方式,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环境。这场席卷全球的革命刚刚从改变我们的行知模式开始,正以坚定的步伐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侧面,改造行业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更改造着人们认识生活,思考世界的观点、方法。二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数字化处理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通信、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近期以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对学术科技期刊进行编辑加工、行政管理和发行宣传,也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引发传统编辑手段的全面变革。传统编辑方法与手段同多媒体技术结合后,将给未来学术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结合,使期刊出版工作过程和学术科研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国界、环境等影响,这将有利于提高世界信息的流通速度,促进远隔重洋的各民族文化科技的及时交流。多媒体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功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要素结合起来,这一结合也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发行的一种全新形式,给受众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光纤通道将电视网、电话网、计算机网三网合一,使三大传统媒介开始走向高度的综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像的优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效率和刊物质量,促进电脑多媒体编辑技术的有的放矢地发展,并为今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繁荣打下良好基础。多媒体编辑要处理大量的3d图形、数字音频和视频信息,还有从web网络传来的高带宽信息。加速图形端口(agp)即将大量投入应用,这是一种用来连接cpu和图形加速器、比pci更快的总线,agp同时还提供图形适配器与系统内存之间的连接,有了这种连接,在3d应用程序中就可以将大量的纹理贴图保存在系统内存中。到2000年,所有的图形都将是3维,使用字处理或者电子表格软件的人将不会觉察到有什么不同。近期出版的一些专业电子排版系统,已集文字处理与图形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不仅大大降低了此前许多排版软件在文稿中植入特定图像时的繁琐操作和不便,而且可以利用软件提供的多种绘图、制图功能,使非美工专业人员也能方便地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图形图像,并通过手写板或扫描仪顺利实现图文混排。使数学、化学、物理等科学公式的排版简便规范,同时提供各种流程图、电子电路以及各类图库。近日,ibm公司分别推出中、英文语音识别系统的语音录入软件,它们以声音接收装置为媒介,将阅读文稿的语音直接转化成计算机上文本的版面,尽管目前此类软件在配置、环境、程序设计等方面有不少尚待完善之处,但随着新的优化软件的不断问世,它必将极大地提高文字输入的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变期刊计算机排版采用键盘输入的格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谈,正如一些科幻电影中描述的一样,计算机可以听懂我们话语,并按我们所说的去做。多媒体技术的发明,终于使人和机器从原来的对立中摆脱出来,人性化的局面、虚拟现实的出现,直到人工智能的进步,语音的输入使我们刹时感到pc已不再冰冷,芯片上已能出现人的情感,而且是高智能的集成。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子邮件中可视图像和活动声像传输的成为现实,将进一步产生期刊在稿件传递、审稿阅稿、修改校对、联系沟通、装帧质量、出刊速度全方位的突破。三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使传统的期刊编辑的工作过程由单向的封闭流程,转变成一种带有显著的交互性特征的双向或多向的信息流通方式。编辑、作者乃至读者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的交流,它用最直接、最形象、最逼真、最快捷的特色使期刊编辑流程成为极具开放性的人际传播。网络社会和网络文明的到来,宣告高度而枯燥的技术文明将被充分共享的信息文明所取代。编辑部的全程电脑化和内部局域网的建立,将在以下几方面产生重要作用:1.编辑出版流程高效化通过网络,可以对整个编辑流程实施网络化管理,从选题登记、审批、组稿、编校、发稿、付印、稿酬、文稿档案等均可在网络上对其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对已发稿件也可建立起详尽的分类、统计、查询数据。同时,还可以建立作者库对作者队伍进行网络化管理,以便随时掌握作者履历、学术科研成果、个人专长、微机通信设施等情况,并由此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更可以通过网络的电子公告或电子邮件接触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专业科研人员,为某一选题物色到最佳作者。在网络通信中,还可快速直截双向传递、显示编者和作者在组写稿件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细节,即使是远地相隔,通过网络也可就稿件的修改、校对、定稿等事宜,在两地边议边改,其速度和效率都是传统出版方式所不敢想象的。在广开稿源的同时,提高稿件质量也有了更可靠的保证。作者通过磁盘或电子邮件所投的稿件经转化为统一格式的文件后,直接存入稿件库,在进行编辑加工时,可以从中调出已排版的稿件,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编校。在审稿过程中,编辑一方面随时可与作者通过网上交谈,对稿件的有疑问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征求作者意见。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稿件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编辑可利用网上的巨大信息资源库,对文稿中的资料数据等关键性内容进行查询和确认。还可经电子公告板或电子邮件征求专家意见,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2.数据库管理系统化在编辑部内部,编辑人员通过网络和光盘建立选题库、书稿库、以及诸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专题目录索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等光盘数据库,了解某一选题的有关情况,以避免选题的重复。通过网络,编辑人员可以方便地搜索到新资料、新成果、新知识,掌握最新学术动态和学科的发展趋势等,从而根据这些信息策划出最新的选题。同时,内部网络的建立以及与外部的联网,使得编辑人员对资料的查询、检索变得更为方便快速。联网后各学术期刊传统的学术资料和信息的交流可通过网际交流更高效地实施,彻底改变以往此项工作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收效甚微的弊端,使编辑工作者得以随时从网络查找、浏览、下载所需资料,再将编辑部的报刊、书籍、文件等资料以扫描录入的手段存入资料库。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超高容量的储存介质,不仅解除了编辑部因书面资料的不间断增长而蚕食工作空间的麻烦,同时,资料库中所包括的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其他超文本的多媒体文件,由于具备功能强大的检索工具和方法,足以快速而准确地满足编辑部人员各种不同目的和不同方式的需求。3.行政管理自动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必将引发学术期刊编辑办公模式和观念的变革。全天候、全方位的国际互联网和局域网的崛起,以及电子邮件、移动通信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编辑人员主要通过传真机、调制解调器连线和计算机网络实现同编辑部局域网的互联,在家中接收领导下达的指令从事工作并同编辑部保持联系,并将处理完毕的任务经由图文传真、e—mail等技术手段迅速反馈编辑部。编辑部的内部局域网的建立,为实现办公和决策的无纸化和数字化提供了可能。内部网费用低廉,功能强大,采用后即不需要纸张。编辑人员通过运行浏览器,可看到任何相关的电子信息。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国内的普及,计算机网络为期刊发行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发行方式。利用网络的电子公告板,编辑部可以期刊发行和征订广告,也可直接通过电子邮件寄发订单,读者可通过网络向编辑部订购期刊。当实现了网上的线出版后,读者还可以要求阅读网上的电子期刊,并通过网络向编辑部承付一定的费用。目前的学术科技期刊已经出现纸质版、电子版、网络板三种形式并存的局面,虽然尚难以估计新的出版形式对传统期刊的冲击究竟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计算机的大量出版物的出现将会大大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活方式,也对纸质期刊的出版造成一定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日趋丰富成熟,使传统的学术科技期刊的编辑、传播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全新变化,改变了延续数百年的编辑方式、阅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期刊编辑出版的观念。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期刊出版业只有勤于探索和实践,勤于改造自身的人力和技术结构,并且有一套与之适应的新的编辑理论,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环境中的学术科技期刊编辑的特征、模式、结构、效果等进行科学研究,并作出总结性、指导性的说明。

篇(5)

现今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都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软件中,势必大大增强GIS信息的表现能力,扩大GIS的应用领域.那么怎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GIS软件中呢我们认为应从两方面来设计科技论文:其一是怎样将多媒体数据溶于GIS数据库中,并保证提供GIS软件的双向检索及各种分析功能;其二是在应用过程中,怎样实现多媒体的播放功能.以下就这两个内容及其应用前景谈谈我们的看法.

1多媒体数据的有效管理

通常,应用软件中的多媒体数据有两种生成方式:一种是媒体播放之前,将其数字化到数据库当中,播放时从数据库中取数据;另一种是播放时,边生成边播放.而GIS软件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即我们可根据媒体数据的特性或应用软件的要求将多媒体数据分别溶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

1.1GIS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

1.1.1GIS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目前,多数GIS应用软件所能描述的空间目标都是静态的,实际上,很多GIS所要表达和研究的空间目标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此,GIS研究者已广泛关注能对时空过程和时空目标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时态GIS(temporalGIS).时态GIS的组织核心是时空数据库,即设计一个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是建立时态GIS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还没有较成熟的能支持时态GIS产品的时空数据模型,一但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有所突破,不仅能解决时态GIS的应用问题,还将解决空间数据库中动画数据的管理问题,即可通过使用动画技术来实现在屏幕上动态播放时空过程.如动态显示卫星云图的变化情况、地壳变动情况、森林沙化和城市化情况以及海岸或河滩的侵蚀或淤积变化情况等.

有关时空数据模型,张祖勋[1]提出使用分级索引方法来对基本修正法进行改进.这种方法就是不存贮研究区域中每个状态的全部信息,而只存贮某个时间的数据状态(称为基态)以及相对于基态或邻近状态的变化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级索引,以便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时空过程的数据.

要使用这种建索引的基本修正法,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建立索引;另一个是如何设计用来描述两个状态变化量的差文件.

关于建索引的问题,笔者认为:基态,亦a,b,c,d分别表示时态GIS的4个时期;T.时间轴;t0,t1,…,tn分别表示时态在GIS某个时期的n+1个时态,其中tn为基态,即“现在”时态一次数据状态——“现在”时态总是变化的,每产生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就应生成一个现在时态与前一次时态的差文件,同时根据现在时态所处的时间位置来决定是否产生新的索引差文件.以四叉树为例,如图1所示,当n为2i(i=2,3,…)的整数倍时,就需产生tn-2i~tn的索引差文件.相应地为了减少索引差文件所占的存贮空间,而又不影响对任一时态的检索速度,可将tn-2i+1~tn-2i的索引差文件删掉,所删的索引名文件个数正好比新建的索引差文件个数少一个.

关于差文件,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由于差文件是通过对两个时态的目标信息进行异或而产生的,这意味着差文件包含有两类目标信息:一类是前一时态有而后一时态无的目标信息;另一类是前一时态无而后一时态有的目标信息.为了能根据差文件快速、连续地由一个状态到过去另一状态或最近另一状态进行检索,应在差文件中将这两类目标信息予以标识区分.(2)两个状态之间目标变化应是有对应关系的,即01(目标从无到有);10(目标从有到无);1N(目标从一个变成多个);N1(目标从多个变成一个),以及目标空间信息无变化,属性信息有变化;目标局部空间信息有变化等.为了能进行快速检索,在差文件中应将两类各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予以标明,当然,这会增加差文件生成过程的复杂性.(3)和所有地图数据库模型类似,差文件也由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关系信息组成,差文件中应将每个目标这3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予以标明.

1.1.2GIS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管理有些GIS的应用中,认为多媒体数据是一种特殊的专题属性数据.怎样选择多媒体数据的数据模型,使得既能遵循其自身特点,又能有效地建立起它与空间数据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在GIS应用中的关键所在.

目前,多数GIS属性数据库使用的是关系模型.为能将关系模型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中,就必须对现有的关系模型进行扩充,使它不但能处理格式化数据,也能处理非格式化数据.杨学良[2]就这个问题提出了3种技术策略:将多媒体数据文件名作为关系中元组某列(或属性);将每个元组作为一个完整文件保存;元组中存贮格式化数据以及非格式化数据的引用项,而非格式化数据单独存贮.

对比这3种技术策略,第一种技术策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适宜于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播放.第二、三种技术策略虽然能够实现并发控制和恢复,以及实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的应用,但由于此两种技术策略将每个元组所对应的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和多媒体属性混在一起,这既增大了应用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又不利于那些只需使用空间目标的专业属性的一些应用的实现.为此,我们认为,在第一种技术策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多个属性项,用于存放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当我们需要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特殊应用时,可根据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对多媒体数据文件进行操作.

1.2GIS区域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

多媒体数据生成的另一种方式是在GIS应用中,边统计、分析运算,边生成结果数据——多媒体数据.

1.2.1空间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空间分析是一组分析结果依赖于所分析对象的位置信息技术[3],因此,空间分析要求获得目标的空间位置及其属性描述两方面信息.空间分析主要有:地形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上述一些空间分析的结果,我们可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所谓虚拟现实[4]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即构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的可感知环境,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设备可在这个环境中实现观察、触摸、操作、检测等试验,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可用虚拟技术来观察地形分析或网络分析得到的空间效果,使用者可用交互操作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角度、距离以及光照等,使观察对象随使用者的操作而动态旋转.此时以动画形式显示的媒体数据随使用者的操作产生并显示.

1.2.2统计分析中多媒体数据的生成统计分析就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区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有:统计特征值、研究两种或多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一组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系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

为了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将数理统计结果以直方图、曲线、曲面或区划图表示,甚至可以将重要的部分以醒目的颜色、特殊的符号或闪烁的显示形式来告诉使用者,还可以配上解说词,以增加系统的感染力,而表现这些现象的媒体数据是在统计分析之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并播放的.

2GIS应用系统中多媒体功能的实现

在GIS应用软件中进行多媒体功能实现,首先是受GIS应用软件自身开发平台的限制.多数情况下,GIS应用软件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宜选择编程语言,如VC++,VB或BC++等,以利于和GIS应用软件相结合.一旦多媒体开发环境确定下来,那么怎样实现区域分析中多媒体功能

2.1空间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播放

由前所述,空间数据库中存贮的多是各期间的时空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与MCI所能接受的多媒体文件格式RIFF(resourceinterchangefileformat)不同,所以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调用MCI函数和API函数,必须根据时态GIS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一个相应的动画播放程序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下面简述动态显示时态GIS中ti~tj状态的算法步骤(0≤i≤j≤n,其中n为现在时态).(1)由基态开始检索各索引差文件直到生成ti状态信息.(2)显示ti状态信息.(3)根据ti差文件,擦除ti状态有而ti+1状态无的信息,显示ti状态无而ti+1状态有的信息.(4)i+1i.(5)当i<j时,转(3);否则结束.

如果用上述算法来实现动态显示时空过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设计.首先,在(1)步骤,从基态开始,逐级逐步检索,每检索到一个状态差文件,就需根据差文件来生成该状态信息,直到ti状态处;其次,在(3)中,需要用到动画技术,擦除前一状态信息实质为恢复该处显示内容,而显示后一状态信息之前,需保存后一处信息内容,再予以显示新状态信息.

2.2属性数据库中多媒体数据的应用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简单播放;另一个是对多媒体数据进行编辑和拮取.对于前者,只要使用MCI函数或API函数按属性数据库中其他属性的要求进行播放;对于后者,这就要求程序员熟悉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RIFF,根据多媒体数据的文件信息和数据流信息,通过调用多媒体文件输入/输出函数来实现多媒体的播放、编辑、拮取以及同步控制等操作.

3多媒体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前景

(1)实现资源信息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服务.GIS一改为用户管理提供单一的图表、数据信息形式,而在管理空间信息的同时,对图形、图象、视频、声音、动画等形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播放,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表现能力.(2)家庭教育和个人娱乐.将多媒体和GIS溶于一身,会丰富教育、娱乐软件的内容及表现手段.比如有关地理、历史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和娱乐软件的设计.(3)销售和演示信息系统.GIS和多媒体技术合为一体的这类系统会比以往的信息系统更具有表现力.比如房地产公司的销售系统,既能表明所售住房的空间位置,又能从中检索其住房环境及内部结构,而且可以动态地删去当天已售出的房子,给出不同价格等;旅游导游系统,可以在为观光游客制定导游路线时,就能对不同地方的景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推动信息社会的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祖勋.时态GIS数据结构的研讨.测绘通报,1996,(1):19~21

篇(6)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美术作品的展示手段,对从本质上依赖视觉听觉直观材料的美术欣赏教学而言,多媒体的应用在作品展示上是一项重大改革。传统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由于美术作品信息获取、处理、展示的手段匮乏,学生只能够欣赏到教材中已有的图片和介绍,教学中授课的内容多局限在教师讲解的知识本身,深入和扩充不足,学生难以对美术作品全面了解。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把图像处理功能、语音处理功能、视听操作技术集成在一起,而且把直观的语音、图像等信号转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方便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编辑、变换和存储,使得作品在展示时更加具体化、可视化和丰富多彩。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进入美术教学中后就得到快速发展,使得美术欣赏教学手段得到快速改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采用集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动画、音乐、讲解等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具有鲜明的视觉效果和多彩的展现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对美术作品进行形象直观的演示,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思索和想象事物的本质及内涵,加强了美术作品信息的欣赏广度和深度,使凝固在美术作品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有效激发他们的审美主体因素和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吸引效应,进而提高其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美术欣赏教学可以巧妙地运用现代技术创造活跃真实的氛围,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学生带入美术作品欣赏的独有意境中,使学生切身体会作品的美妙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良好的美术欣赏学习状态。例如,服饰广告作品欣赏中,动态立体的场景可以促使学生感觉身在其中,从自身角度对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学习兴趣和激情容易得到激发,从而喜欢上美术欣赏。

3.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

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即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只需要在课前做好备课,将课堂上需要欣赏和讲解的知识用高质量的图像、简洁的文字、美妙的音乐和吸引人的影像等进行多媒体播放,就可以节省教学中大量的讲解、作品的变换展示、问题的解释等所需的时间;其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和讲解大量的信息,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例如,在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的美术作品时,由于他们的代表作较多,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可以弥补传统实体化作品尺寸小、清晰度低、切换慢的缺点,在一节课中可以完美展示几十幅作品,还可以对不同作品、不同角度欣赏画面进行对比分析和演示,可以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较多地、系统地、连续地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根据欣赏进行思考和点评,达到学习的目的。又如,欣赏世界奇迹“兵马俑”,由于学生已在教材上看到过许多类似的图片和讲解,对其熟悉的同时又缺乏深层次的感受,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兵马俑”高清视频、图片、背景音乐、时代背景和风格讲解等于一体的课件,以明确的逻辑思维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信息,可以减少教师的讲解,促进学生的探索和想象。

4.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多媒体技术可以为美术欣赏教学提供图像、声音等视觉和听觉的交互界面以及交互操作功能,便于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丰富情景和意境氛围,能够对学生美术欣赏产生多种感官上的综合刺激,使学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灵活地操作学习状态和内容,以自我主动欣赏代替被动欣赏,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把电视电影播放机所具备的视听功能和计算机快捷方便的交互功能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图像、声音、语言、操作于一体的人机交互系统,可以实时控制和立即反馈。在这种美术欣赏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模式选择所要欣赏的内容和方式,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这种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式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促使其在美术作品欣赏中提升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5.提高学生素质和理解作品内容美的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当前美术欣赏教学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的内容。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和呈现纯洁、高尚的作品和氛围意境,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感召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接受审美教育。如人物作品徐悲鸿《愚公移山》的欣赏,配上艰辛苦难的背景和辛酸的音乐,可以让现代学生体会生活的来之不易,由此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欣赏教学,可以有效展现出美术作品的内容美,内容美是指作者通过美术作品塑造形象,进而再现作品代表的现实生活。美术作品内容广泛,内涵深奥,令人难以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内容美。如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可以提前进行编辑,对关键部位和内容进行剪辑,逐步播放和欣赏,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理解作品表现的内涵和背景等,提高其对事物内容美的理解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美术欣赏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要先进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与传统美术欣赏教学手段相比更是体现了巨大的优势,体现在创设情境、美术信息资料详尽、欣赏效果直观、教学方便快捷等方面,这些优势也明显表现在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的应用中。多媒体美术欣赏教学手段技术先进、方法新颖,它由教师在课前做好电子课件和备课工作,课堂上可以直接与学生进入作品所展示的社会情景中进行互动,教师的知识得到顺畅教授和传输,学生的欣赏和学习自主、自觉。这种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效果,还可以引导学生情感抒发,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2.美术欣赏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软件要精选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除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强大功能外,更主要的在于多媒体软件多功能性,多媒体软件的精选主要包括计算机教学软件选择和美术欣赏教学课件制作。

(1)计算机教学软件的选择。

计算机教学软件主要是在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效果中起到辅助工具的作用,从教学软件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可将软件分为三类:第一类软件属于教学辅助工具。这类软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如Word、PowerPoint、Photoshop等,这些简单常用软件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应用较多,其中Photoshop应用十分广泛。由于美术欣赏需要大量相关的图片,同时需要在欣赏中展示出图像各种不同的效果,就需要通过Photoshop软件对其进行颜色编辑、特殊效果添加等处理,使得美术作品展现出更加抽象、逼真,具有观赏性的效果。第二类是教学功能软件的设计,一般包括教学和练习两个部分。教学部分是指由教师将需要教学的内容按类进行设计,分为不同单元模块,对各个模块嵌入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需要传输的知识、提出的问题等;练习模块设计是指教师提供软件或端口,里面设计好美术欣赏后的题目,学生进入作答。这类软件主要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第三类软件是教学仿真系统,这种仿真教学主要是创造强烈的幻觉和真实的环境,使学生感觉自身处于美术作品作者所需要表现的思想环境下,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下对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进行欣赏。虽然这种软件技术目前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尚不成熟,应用较少,但是其效果和应用前景毋庸置疑。

(2)美术教学课件的制作。

教学课件的制作是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最主要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课件备课时,运用感性的认识理念以轻松灵活的教学方法将美术欣赏的内容展现给学生,给人带来新的感受、新的观念和思想等。然而,受到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和教师素质的影响,现在教学中绝大多数只是应用PPT做出简单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原本提高教学质量的多媒体技术却成了教师偷懒、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达不到良好的欣赏效果。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和制作课件,使其在质量和效果上满足美术欣赏的需要,这样的课件才能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制作课件中展现其强大的功能,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制作不同格式、不同风格、不同模式的课件,如顺序讲解的PPT演示型、互动教学的交互型、激发兴趣和吸引性的视频播放型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根据自身能力对应教学需求选择和设计不同的课件,确保美术欣赏的良好表现力和感染力。

3.美术欣赏教学中应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要灵活

网络多媒体教学成为E-Learning,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相结合手段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的新型教学方法模式。网络多媒体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实现美术欣赏在庞大的信息、多维的空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突破。网络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欣赏中的应用是美术欣赏教学的飞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优势:一是美术欣赏过程中可使用的教学信息资源更为充分。它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使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美术作品相关信息资源;二是学生自主控制美术欣赏作品信息资源的倍增。网络多媒体更加注重人机交互操作,学生在老师的教学传输知识外,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和知识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资源,对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探索和欣赏;三是学生在美术欣赏时进行多向交流的机会增多。在自我选择美术资源进行欣赏时,可以在聊天室、论坛上发表和讨论自己的欣赏体会和观点;四是美术欣赏学习方式得到彻底改变,教学更具有开放性。网络信息的应用使得美术欣赏教学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老师可以私下组建美术欣赏学习网络小组、虚拟空间室等平台,师生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实时视频语音交流,这种开放性教学平台可以使学生各抒己见而不受影响,学生的不同意见都会得到体现和参考,也可以弥补老师教学信息的不足。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

美术是造型艺术,美术欣赏教学的根本离不开大量的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美术欣赏信息和教学内容,获得了美术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是,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也由于其本身的特征和社会现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容轻视。

1.局限性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带来了方便和丰富性,但是其局限性十分明显:一是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不彻底,设施完善后得不到全面发挥,许多学校教师教学时只重视硬件忽视软件,造成了多媒体技术的浪费;二是地区间经济差距导致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学校难以配备多媒体设施,学生在美术欣赏时享受不到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乐趣和优势;三是师资力量普遍薄弱,难以掌握多媒体技术对应的图形编辑、软件编制、软件运用等,难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深入应用多媒体技术。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多媒体教学从多样化逐步向单一化转变,损害了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多媒体教学虽然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但是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打开电脑多媒体→导入美术作品的课件→播放及欣赏”模式进行教学,缺乏互动教学和主动教导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花俏、内容杂乱,学生欣赏时看得眼花缭乱,造成视觉疲劳,干扰了美术欣赏的真正内涵,影响了欣赏效果;三是网络多媒体资源信息量太多太杂,学生难以把握美术欣赏的主线和关键信息,容易接受错误的观点,不但降低了美术欣赏的艺术性,而且自身理解能力和新颖观点也受到被动影响。

篇(7)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潜能

初中教育实际上属于人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因此,如何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远远比教会学生一个习题重要.思维的创造力直接关系着学生思想水平的高低.而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如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便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章时,可以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在给学生上课之前,精心准备了一套课件,包括录像和幻灯片,具体内容如下:在美丽的校园中,笔者录制了本班学生课外活动时的影像,跳绳、踢毽子、乒乓球、摄影各有一部分学生……这活泼生动的画面,熟悉的人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1)你可以得到哪些数量信息?(2)可以把这些信息怎样表示出来?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篇(8)

二、在新媒体艺术推动下,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

通常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观众传递信息,但是,要想传输信息,就必须依靠媒体来进行。因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和媒体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媒体可以体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同时又限制设计的过度发展,同时,设计也受媒体的影响,成为新媒体继续前进的动力因素。所以,在进行新媒体设计时,在遵循传统的审美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媒体接受者的感受,让设计出来的新媒体,符合人们对信息需求已经信息采集的追求。新媒体艺术下的视觉传统的交互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兴的文化凝聚力,不同的使用者在设计时,都借助新媒体将其实现凝聚,表现出更加的个性化和有责任感。在新媒体设计过程中,因为视觉传达有其交互性,这十分有利于满足社会民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满足,比如,设计一些漂亮的界面,正是用户所期待的视觉传达设计,进而满足了用户的参与性,或者实现了用户的某种需求。在新媒体界面上的视觉传达方面,需要构建一种机器和人交流的模式,优秀的界面会让人以一种更加良好的心态融入其中,有利于不同的世界协调相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世界的联系类型。或许计算机从本质上是无法完成的,但是,新的视觉设计的出现,或许会是对计算机交流障碍的一种良性补充,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趣味性更强。

篇(9)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方法分析

2.1塑造历史角色、深化情感体验

初中历史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难以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教学与学习相脱节,初中历史教授的主要内容是世界历史和古代历史,相对而言离学生成长的时间较远,这就容易造成学习脱节和理解脱节。而造成脱节的根本原因就是互动性和参与感太弱,尽管历史知识距我们较远,但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缩小距离,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整个历史教学可以更加生动的展现给每一个学生,而通过塑造一系列历史角色,也能够在深化情感体验的同时,学习和丰富历史知识。

2.2构建多元互动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厌恶和反感。而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健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一味输出教学观点,并不关注学生接受程度,也不在意学生反馈结果,整个课堂教学模式极不合理、极不规范。而通过多媒体这一教学形式,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形象化和直接化等一系列特点,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到具体的历史氛围,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深层次的爱好,从而产生教学与学习的有效融合。

2.3真实再现历史变化,优化教学过程

历史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总结,内容较为生疏,而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实再现历史事实,通过历史事实的具体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大多停留在口头表达阶段,无论表述多清楚,但形象和具体化程度都远远不够。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发展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及时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篇(10)

2.有些多媒体课件过分追求视听效果或华丽的界面,采用的音频视频资料过多,没有突出重点,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多媒体教学效果。

3.教师由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欠缺,导致缺乏优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知识及方法。课件仅从网上下载或采用他人现成的课件,没有考虑本学校或本人的特殊环境或需求作出相应的修改整理,导致内容陈旧、重复、了无新意。

4.由于发展水平或学校领导认知的差异,部分学校多媒体设备装备不全,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教师也无法开展有效的多媒体教学。

二、信息技术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师提高他们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学校开展对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他们操作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增加他们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兴趣。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协助其他学科教师制作开发教学课件、软件,并协助学校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在良好的硬件及软件的支持下,相信各个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11)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扩展教学内容

英语课本知识词汇量有限,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和熟练运用英语的技能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的集中性和暴发性的运用,另一方面,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只是注重英语在写作和阅读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了听和说的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英语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备课中选取一些好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或者让学生观看,对于一些好的英语电影,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删除字幕让学生观看,以此来拓展学生英语知识面和英语视野。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象直观的冲击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是教学难点变得不再困难,对于重点单词和句型进行生动形象的解析,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变得更加优化。英语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关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锻炼自己的听和说的能力。在课下布置作业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课堂讲授内容,自己查找资料,搜集资料,开展相关调查进行研究,以此来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主动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写成英文报告,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对学生英语整体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