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电力行业信息化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2 11:43:0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电力行业信息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电力行业信息化

篇(1)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04-02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信息网络,以此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实现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顺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让电力行业更好地应对市场中的各种挑战。

1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大部分电力集团和供电公司都建立了信息网络,开发了OA、GIS、ERP和人资等应用系统。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以高速电力通信网络为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各大电力企业的国家电力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电力行业也开始普及各种电力信息安全装配。电力通信网络综合运用了各种现代化传输手段,例如光纤等进行信息传输。电力行业利用电力通信网等传输通道和信息接入技术,综合网络语音和视频传输等通信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的连通和资源

共享。

2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是指信息传输中出现“信息孤岛”,信息与信息在功能上没有关联和互助,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和互换,信息应用与业务流程脱节。在电力行业不断深化变革的过程中,可能有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之前的应用不匹配或者更高级的应用程序与之前的应用程序不兼容等情况,进而产生“信息孤岛”。电力行业普遍存在信息难以整合和数据交换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编码系统。由于电力行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应用面较广,导致电力行业各信息系统间缺乏很好的连贯性。

2.2 电力行业信息建设体制不健全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很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比较精简,信息化专业人才配备更少,在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隐患。信息化建设中也没有健全的配套设施,无法实现现行管理制度和相应配套设施的衔接。电力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改革,在电力行业在软件应用自动化上已有了较快发展,可以满足电力行业各环节的要求,但在信息系统软件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市场上现有的很多软件虽然比较成熟和优秀,但这些产品没有根据电力企业的需求来分析和设计,也无法满足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2.3 电力行业管理模式阻碍信息化发展

由于电力行业垄断的特殊性,管理者普遍存在重视安全生产、忽视企业管理的思想,导致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分割、分散。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电力行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其必要途径,而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管理模式革新作支撑。现在电力行业管理革新还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行难度很大。电力行业在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建设既不能发挥电力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更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化建设。

3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对策

3.1 完善信息化管理设备

对电力行业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将信息化管理软件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化,以此来构建出完善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对电力企业内部的信息平台进行优化,主要从软件优化与硬件优化两个方面展开。对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对相关软件进行细致化,将软件细分为相应的子模块,同时保证这些子模块的相互联系,在维持系统一体化的同时让其功能得以延展,使其功能更加全面。

3.2 制定信息标准化规范

制定信息标准化规范是电力行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规范的电力信息标准能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很多“信息孤岛”,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人员在实现信息化过程中没有重视最基本的信息标准化,在技术平台和信息编码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化的要求和着眼点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信息化标准。这就需要电力行业应用统一的信息化组织架构和数据中心,以保证标准化、一致性的关键信息覆盖企业的各个组织和部门,将企业管理者、电力员工和业务操作连成一个整体。

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认真制定企业整体规划,从最基层业务开始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信息资源以实现信息化建设中的系统集成,信息标准化可以有效保证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的贯彻实施。

3.3 推进电力行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

电力行业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革新可以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一直以来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实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原始动力。在现有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下,电力部门在传统运营模式下很难从根本上推进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电力行业结合市场化的要求,注重管理体制创新,推进电力行业体制改革,为实现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电力行业在大力推动体制变革、加快电力行业市场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推行精细化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完善企业的工作流程,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4 注重信息安全和运维体系建设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和项目组合,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运行的各个领域,企业也应该更加关注信息安全问题。在建设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同时,也要构建强壮的IT运行管理体系,找到信息化的准确定位和恰当切入点,改变以前静态的被动式运维管理,运用动态的主动式运维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信息技术运维的风险。

信息化建设会随着基础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建设策略。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还处在改革时期,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先进行整体规划,综合各种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因素,重点支持核心业务,然后根据科学合理的规划稳步推进建设进程。

4 结语

在新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电力行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保证电力事业和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电力部门应尽快适应并投身到信息化建设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良好的对策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完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体制,真正实现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玲.电力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中国电机工程

学会理事长陆延昌的讲话[J].电力信息化,2010,2

(10):45-46.

[2] 王宏伟.电力行业信息化、集团化、整合化特征凸现

[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6(2):58-59.

[3] 倪吉祥.加强信息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电力―

2006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致辞[J].电力信息化,

篇(2)

一、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基于基础会计核算软件的业务模型已成熟,财务信息化正在由核算型向管理分析型转变,开始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辅助职能

我国电力行业的财务信息化经历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电力企业内部充分展开了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业务的应用研究,开始出现了单项业务处理的应用程序,其中以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燃料管理等单项业务的发展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初,以《远光通用会计核算系统》为代表的核算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示我国电力行业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业务模型开始成熟。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解决2000年问题,以《远光财务管理新纪元》为代表的核算软件开始在电力系统内大面积推广,成功地实现了核算软件的升级换代,进一步促进了财务信息化与业务模型的发展与完善。2000年年底,随着《远光集团报表系统》以及后来的《远光财务实时信息系统》在全国电力系统的全面应用,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财务信息化开始从单一主体财务信息的静态化向集团企业群财务信息的动态化方向发展,并且注重于信息的实时性与完整性,从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角度去满足企业管理与决策的需要。部分企业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开始采用集中核算、FMIS、ERP等系统方案。以上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已经完成了从单项业务处理到核算系统的发展历程,开始在向集中核算与企业资源规划等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为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所需的人才基础较好,素质相对较高

从1987年开始,国家电力公司为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为基础人才的培育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先后在长沙电力学院和南京高等电力专科学校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内数千名财会人才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为电力行业开展财务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电力系统内财务人员基本上都通过了不同程度的知识培训。在文化程度上,35岁以下的财会人员已占到财会总人数的50% 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已超过70%。

(三)基础设施较好,现代化财务管理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

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每年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大。有资料显示:仅2002年第三季度电力行业的IT总体采购额就达22亿元。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省市,甚至部分已经铺设到了县级企业。完善的网络基础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截止2001年底,以“远光电子财务平台”为基础的《远光实时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充分表明以集团财务管理和目标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架构的形成。

(四)电力企业领导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较高

2001年6月,在青岛召开的国家电力公司2001年财务工作会议上国家电力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利用信息革命和科技的成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道路。”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谢松林角板在接受《中国财经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力争实现三个达到:达到实时反映,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时间上的基本同步,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远程控制,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空间上的基本同步,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的基础上,在技术上实现“过程的控制”功能;达到协调统一,实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各种业务信息的集成,推进集中式财务管理,充分满足公司决策需要。建立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财务信息与其它业务信息的融合,促进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从浙江电力的SAP,到河南电力的远光FMIS、山东电力的PeopleSoft,以及辽宁电力的集中核算项目等,都充分展示了目前各企业领导的支持力度。

二、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滞后于财务信息化发展。

当前财务信息化的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经济实力强,发展得比较快,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较高,而在边远或西部地区则发展的较慢。从企业的管理结构上来看,一、二级机构发展的水平和应用的程度都很高,三级企业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手工业务处理流程的层面。

在国电公司内联网中,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网络带宽较窄,一级网络的带宽基本上是128Kbps,且承担着多种业务数据的通信任务。随着业务需求的增加,网络流量的增长,现有网络带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另外,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有“头重脚轻”现象,即以国电和各网省公司为龙头的一、二级网络投入较高,但三级网络缺乏投入,使得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网络限制,阻碍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软件应用重复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信息标准难保统一,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仍然存在着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由于没有做到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口径不一,各子系统移植性较低。另外,由于应用的软件不够统一,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表现在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业务信息数据按纵向和横向分割,形成诸多信息的孤岛。

(三)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有从事控制与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但是缺乏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

(四)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认识不够强,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在企业信息化投入中缺乏重点。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手工模仿上,对现代化管理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

三、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对财务信息化的要求

电力体制改革的直接结果是组建了多个全国性的公司和多个区域性的公司。它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从此电力行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新组建的各大集团公司而言,对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将会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何从集团公司的角度,以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各分、子公司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是一个从组建阶段就应该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的本身就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控制。新组建的各企业集团旗下都有着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分子公司,它们在地理上处于分散状态,各自都曾受不同背景、不同领导和不同制度的影响,在企业利益、管理风格和核算方法上都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如果不及时的将这些不同的文化和风格进行统一和规范,管理上就可能出现一盘散沙或者力不从心的局面,就有可能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因此,就要对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实现同步管理,加强财务的监管,提高集团的资金利用率,避免出现因“乱担保、乱借款、乱投资”等行为所带来的损失。

(二)在原有的体制下,厂、网之间的投入、价格、成本、收益、现金流等都没有明确划分、独立评价,厂、网分开之后,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都必须从独立企业的角度去精确地进行各项核算和评价。

由于过去是一体化经营模式,电厂是纯粹的报章制费用单位,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概念;电网既是输电企业也是供电企业,只负责电力营销,没有明确的利润观念。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电力企业由一体化转为竞争化,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垄断格局。在发电环节,发电企业原则上都要成为独立电厂,要与电网经营企业在财务、人事上完全脱钩,即“厂网分开”。所有电厂每天数次向电网报出自己所要求的上网电价,而市场将各电厂的报价从低到高进行排列,并按所需电力负荷的预测,从低价开始录取,录满为止。未被录取的电厂将面临不能发电的危险,因此,这将促使发电厂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厂造价和运行成本。在电力的终端销售环节,由于实行供电商在各供电区之间的市场准入,可通过颁发供电许可证,培养更多的电力零售商,实现竞争。

(三)发电企业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要想创造出极强的盈利和竞争能力,则须降低成本(主要是燃料成本)、优化配置、精确报价这也是财务信息化的核心需求。

由于在电力交易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将会面临因为报价过高而停发电的危险,因此发电企业非常需要一个包含燃料管理、成本费用控制、融资管理、价格测算和竞争报价等在内的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在竞争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对于新成立的电网公司而言,失去了“以厂养网”的利润来源后,电网企业只能通过开源节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的运行效率来增加效益。

在输变电环节,一个电网可以向其它电网报价竞争,同时也必须允许其它电网将价格更低的电力销售给自己区内的企业。本地区有电不用,而从其它地区买电,这对计划体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电网公司对于购电费管理、销售管理、资金管理、投资和融资管理、成本控制、资本性支出的控制等的管理需求比改革前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四、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信息化将会实现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会从单一会计主体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发展到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的集中式管理和控制模式,并进一步延伸到上下游企业(用户)

由于电力产品本身具有的不可储存的特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一调度。受此影响,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也应采用集中式的管理。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贯通;今天,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高速性能CPU的出现,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

在集中模式的管理体系下,从管理、控制、评价的角度,原有的各下属会计主体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责任中心;从企业资源的角度,各会计主体的资源将成为整个集团公司资源的一部分;从核算的角度,各会计主体仍然保持相对独立,能分别形成对外报告。分公司和某些重要的控股子公司都应该按此方式管理。

另外,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必然会把管理范围从本企业、本集团扩展到上下游企业(客户)。例如:把上游的发电企业和其他设备(服务)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与电网企业本身纳入到同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互联网和数据交换标准的发展,正在为这种超越单个企业和集团、理性配置和优化整个社会资源的系统提供越来越成熟的工具和平台。

(二)财务信息化将会以财务资金活动为核心,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将会从财务部门本身的管理业务发展到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资源配置和控制的依据和目的,是以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依据和目的。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状况最集中的体现,是企业管理架构中核心的部分。企业的(而不是部门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三)应用范围从管理部门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

为了实现对企业资源、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动态的配置、管理和控制,必须把应用范围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确定原始业务发生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业务流程发生,不能随意改变。

(四)财务信息化提倡时效性,数据的采集将会从滞后提高到实时

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可分为获取信息、资源配置和状态控制两类。获取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较低,可以允许有一定的延时,实现的成本也较低,可以采用数据分散存放和处理,通过数据同步定期集中的方式或直接通过广域网查询。

资源配置、状态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完全实时。如:按照甲供电局某一备品的储量,调配到乙供电局;按照省电力公司对某一供应商的授信,控制各下属企业对该供应商的付款等,都不允许在配置、控制时有任何的延时。由于实现的成本较高(因为完全的实时只能在数据集中存放的方式下实现),需要高性能的数据中心主机和高速可靠的网络。因此,在财务信息系统实施时,应按照不同的获取信息或资源配置和控制的要求,确定时效性的等级,这也决定了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存放方式和业务处理模式,即在需要进行实时资源配置和控制的范围内,数据必须实现集中存放,业务将进行统一处理。

篇(3)

一、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是在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现代管理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设备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又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与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设备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中,设备一般占到60%-70%,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国内外设备管理与维修体系的发展

设备管理是在设备维修工程学和综合其他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按照设备管理中维修管理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BM,Breakdown Maintenance)(1950年前)事后维修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维修。目前仍然保留这种维修方式。

2.预防维修阶段(PM,Preventive Maintenance)(1950年-1960年)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设备的磨损机理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为使每个机件都达到使用可靠和安全,维修工作就必须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从而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图1-1所示为设备磨损规律。

3.生产维修阶段(PM,Productive Maintenance)(1960年~1970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多采用此维修管理体制,生产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由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四部分内容组成。

4.各种设备管理模式并形阶段(1970年至今)

20世纪70年代,随着英国月一尼斯・巴克提出设备工程学思想和日本在借鉴学习美国生产维修的基础上形成的个员生产维修体制(Production Maintenance)的出现,世界各国在学习其他国家先进设备管理理念基础上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设备管理模式。

(三)设备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而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宇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

(四)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是一个由众多发、送、输酉己用电设备连接而成的大系统,这些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状况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也决定着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检修是保证电力设备健康运行的必要手段。

二、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变电站的数量逐步增加,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及技术水平要求也日益提高,现阶段国家电力公司正大力推广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可靠性维修正如火如荼的在各地展开。

(二)电力设备故障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主要是对当前设备前期的、潜伏性故障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找出它的故障规律,对这类故障的诊断是目前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图2.2即为故障诊断的流程图。

图2.2 故障诊断流程图

无论是常规变电站还是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其监控系统中,都需要增加一个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用以作为辅助决策手段,进而提高监控能力。要想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需要加入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内容,这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才更加完善和更有效。

(三)电力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1.在线监测与状态维修

检修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在电力系统中推行状态检修是电气设备检修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操在分析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状态检修技术的进展进行论述从配电设备测控技术的发展、电力供销体系变革、配电自动化资源的整体优化等3个角度对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的技术发展进行了预测。

2.系统工程在设备管理上的应用

系统工程是一门研究总体与全局性的学科,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的理沦和方法促进现代设备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设备管理必须立足于企业全局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劳动管理。

3.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关键技术有扩频技术,全向天线,工作唤醒等。

4.结合新的设备管理体制和信息工程原理,提出了在该公司建立设备管理信息北系统的硬件环境设计和软件逻辑结构。

三、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前设备管理的主要趋势是,以状态检测为基础,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以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

(一)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而融合,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而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

1. 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而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

2.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3.设备使用的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使得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的记录更加容易和全而,这些使用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的客户关系管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所以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集成化。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有明显趋势。通过监测设备或生产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噪声、油勤度、消耗量等各种参数。

四、总结

随着工程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中各种先进技术、先进理论和先进软件开发方法的不断出现和应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也将在这些新技术和理论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和进步。本文通过对设备管理发展的历史回顾,当今电力系统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作出了分析,并对未来电力行业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做了进一步展望。未来必定会朝着信息数据库化,集成化,网络化,自动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软件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未来设备必定会越来越复杂,设备管理与信息工程将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篇(4)

自成立以来,晨砻科技致力于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业务涉及电力行业软件的研发与实施、电子商务服务、系统集成以及IT运维服务。公司具有自主研发的晨砻运行实时绩效管理系统、晨砻机组性能动态分析及优化指导管理系统、 晨砻电子招投标系统等12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具有晨砻检修管理系统、晨砻运行综合管理系统、晨砻电子招投标平台等11个软件产品登记证书,具有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等系统集成业务资质证书。

自2004年起,公司通过了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定,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还通过了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3级认证。

十年来,晨砻科技倾力打造跨行业的企业管理咨询、电子商务平台、管理软件、系统集成及IT运维服务等全方位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产品应用范围涉及电力、化工、金融、医药、航空、制造、食品加工、交通等行业,可以帮助客户实现集团(企业)的集约化、精细化及数字化管理。截至2011年底,晨砻科技客户覆盖五大发电集团及电力中小集团共22家,电力企业客户300余家,非电力企业涉及化工、医药、制造、交通等行业客户5200余家。

公司业务

1. 管理软件

晨砻科技依据多年电力行业业务积累及信息化建设经验,并结合电力行业管理特点,在进行深入业务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全面管控、管理创新”的理念,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一体化产品体系。依据目前发电行业格局,晨砻科技从集团、电厂两层业务着手,打造全面的发电行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发电集团信息化建设方面,晨砻科技通过建立一体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了发电集团对安全、设备、运行、检修、技术管理、燃料管理等多种业务的计划下达、指标监督、分析指导,有效实现了发电集团对下属企业及时有效的监督管控,提升了集团企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晨砻科技已经完成集团侧生产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安监管理、运行监控平台等产品的孵化工作。

在电厂信息化建设方面,晨砻科技专注于电厂信息化的实用性,形成了以“全面预算、设备全寿命、全面绩效”为理念,以生产管理为核心的产品体系,为发电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电厂侧,晨砻科技形成了发电机组经济性分析、运行绩效管理、检修管理、锅炉防磨防爆管理、燃料管理、培训管理等十多个单独的特色产品,而且这些产品现已在国内100余家电厂成功应用,累计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2. 电子商务平台

晨砻科技作为全国最早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积极开拓集团与企业两级业务,创新采购管理模式,打造阳光采购平台,不断为各行业大中型集团(企业)提供物资信息系统及运营、信息服务等,其业务范围涵盖计划、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智能分析、供应商超市管理等多个领域。晨砻科技从2000年开始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租用、运营外包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晨砻科技先后为全国200余家电力集团(企业)提供了电子采购解决方案,同时依托成熟的运营电力企业电子采购平台的经验,为汽车、化工、船舶制造、医药、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了电子采购平台搭建及租用服务。

晨砻科技在电子商务平台搭建领域拥有丰富的物资采购管理咨询及平台建设经验,依托其强大的技术团队,已为多家集团(企业)成功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晨砻采购网作为晨砻科技自主运营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为各行业集团(企业)提供平台的租用服务,同时提供采购方采购流程、培训及上线支持,供应商培训及采、供双方上线后的应用支持等,帮助客户持续提升采购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晨砻采购网拥有行业优质供应商8000余家,平台累计交易额已突破100亿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晨砻科技拥有丰富的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经验,成功运营了华能国际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神华国能电子商务平台,在使平台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帮助客户梳理业务流程,制定平台深化应用方案,使业务单位应用数量逐步提高,平台采购数据量稳步提升。

3. 系统集成

晨砻科技经过多年对系统集成的应用实施,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在综合布线、楼宇智能化、通信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安全防范等方面具备成熟高效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和应用支持能力,可以为集团(企业)提供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4. IT运维服务

晨砻科技在IBM标准运维服务体系ITIL指导下,结合多年的信息系统运维经验,构建了符合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运维体系,可为客户提供全套的IT系统规划、采购、实施、运维、咨询、培训服务,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持续、可靠、稳定运行。服务内容包括基础网络运维、服务器及存储设备运维、桌面终端运维、应用系统运维、视频会议运维等。

技术实力

篇(5)

中图分类号TM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121-02

0引言

信息化建设对于任何企业都是必要的。目前,信息产业是朝阳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先产业,同时信息化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也成为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准,所以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企业进步的重要因素。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等。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的发展路线。

1信息化的概念

有人说,信息化是依托于网络的,它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合成,这样的观点只是看到了信息化的一部分,是不全面的解释[1]。信息化跟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一样,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层面,还有组成信息化的六个关键因素。萨变革方面,第一个层面是信息技术的发现和使用,它是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基础;第二个层面是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第三个层面是信息产品的制造,它是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基础。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六大要素是指信息法规,信息的资源,发展信息的技术和网络环境,发展信息的人才以及信息化的产业。三个层面和六个要素共同组成的才是信息化。换句话说,在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信息化收集各种信息,更加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创造财富.

2 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早,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中国电力行业在生产过程,发电送电,以及电力系统的后期维护中都引进了信息化的技术。但是电力行业在中国一直是以垄断的形式发展,所以电力行业的竞争不足再加上在本身就极度注重产能的情况下,电力企业中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并不高,整个行业都缺乏相关的建设标准。20世纪8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电力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各电力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从局部应用发展到全局应用,从单机运行发展到网络化运行;电力信息化建设已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融合。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基本建成,电力信息化在生产经营操作层的运用已经完成[2]。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开始朝向集团化发展,产业化,标准化,生产过程逐渐智能化。集团化运作需要成员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管理等各环节一起协同运作,产业联动和协同使管理难度增加。目前,电力集团中对电能的相关数据的分析,管理以及智能化的使用都提出了要求。这些都是电力企业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重要部分的原因,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系统也因此而得到会更好的建设和使用。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满足电力企业的需求,开发系统软件以及软件跟系统的兼容,数据的智能化管理。从整个大市场的需求来看,电力行业今年来的发展方向是从注重生产转向注重企业的各项建设,因此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在电力企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3 信息化建设对于电力企业的重要性

3.1优化管理机构

信息交流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组织的效率,组织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简单的信息传递渠道,简单的信息传递渠道能够降低信息的成本。针对不同的信息传递渠道有着不同的操作方法,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率。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管理层和相关机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管理的流程越来越复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企业的管理机构简单化,管理更加的简单,能够提高办事效率,让事件的处理过程更加的透明化。

3.2严格内控体系

信息化的建设加强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这个过程减少了人员的参与,同时也给人的行为做出了规范,减少了人为的操作误差,在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共享,消息透明,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3.3实时的业务处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给企业第一时间所需的资料,让企业能够跟市场相互适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市场需求,客户需要,做出决策。电力信息化同样能够让管理者及时的了解电力市场的需求,做好电力生产的决策[3]。

3.4有利企业创新

信息化建设能够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资料,也能在最短时间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然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技术的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信息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所以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上,将收集而来的各种有效信息用于技术的创新工作上,对于为企业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5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统一的信息门户,实现信息的及时性、唯一性与准确性、共享性;解决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等业务系统的整合,保证信息交流的一致性,进而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减少重复录入、信息冗余,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3.6为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搭建平台。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同时,它也是电力企业走向自动化的技术支持[4]。未来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信息化建设为自动化的电力发展提供了发挥的基础。

4结论

中国电力企业虽然长期发展目标是提高产能,注重经济效益,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为社会带来的贡献,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再是人们认为的无意义的投入,不再会因为前期的投入而忽略信息化的建设,而被认为是一项小投入大收获的工程。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还存在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还会有很多的不足,但是相关学者必定会致力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这个研究过程将会给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炳坤,姚爽林.信息化的概念[J].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篇(6)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企业网站已成为企业与外界沟通的纽带。企业网站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平台,其重要性越发可见。企业网站是代表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窗口,电力企业又是一个行业特色很明显的企业,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网站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要想更好展示电力行业风采、用户能更多的了解电力行业的市场运营,就必须要建立好有电力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的信息化交流平台,走有电力特色的道路。

电力企业网站建设必须要与其他商业性、娱乐性、个人网站有所区别,总体风格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不是说有总体框架、有新闻、信息、通告等就是一个成熟的网站,要想建立有特色、有吸引力、大宣传力度的网站,就必须把握好网站的主题方向及运用范围,不可盲目扩大不必要的内容信息,也不可虚不谈实。电力企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已经不是一个单一体系的企业,如热电产电能之外还会有热源及煤渣等副产品,可通过电力信息网站建设的版块销售等,销售电力就会有用户,有了用户就会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自然也需要一个平台,有了网站信息化交流平台这一技术,很多的工作会变得轻松而便捷。

一个好的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站的建设,其实是一个营销整合的过程,它首先需要了解企业信息的各种需求,包括了解电力企业的市场状况、竞争状态、营销渠道、方式及方法等。然后,把它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同时也要花大力气建设有规模的电力信息化网站。

电力信息化交流网站在主题规划上,首先要稳重大方得体,力求清新悦目、色彩明朗、主题清晰、版块简洁、图文并茂、内容完整,具有时代气息。在网站建设中,筹划好组织结构,合理规划页面布局,是网站成功的关键。网站架设中风格统一要把握好以下两点:框架位置结构与主色调色彩。在确定好这二点基础上,还要大胆的创造性的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共性的基础上追求个性,以预防建立网站模板风格的单一或死板。各个版块、一级栏目、二级栏目和文章页面都要在与首页模板相协调的基础上,设计出各级具有独立而又统一风格的个性化模板,进行统一的制作,从而使得各级页面的框架基本感官上是一致的;而不同的主色调则构成区分不同频道、栏目的基础。

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站的操作简单,因此要求企业网站建设要从浏览者的视角和习惯考虑。网站导航要简洁明了易于辨认,网页内容层级以3-5级最好,不宜过多。另外,要设置网站地网,列出网站的内容结构,并在合适位置添加人性化提示,在细节上体现对消费者的关心。

企业网站是企业的一张名片,好的企业网站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树立企业品牌。对于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站建设需要考虑企业本身建设网站的目的和需求,展示企业的形象,打造一个企业信息化平台,以及电力企业发展的新动向,故而电力企业信息内容的实时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站的内容应当与企业的信息现状实时同步。一方面新的信息和内容保证了电力企业网站的持续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如果网站的信息内容更新的速度较慢,或是信息内容与电力企业宣传不一,就会降低其对电力企业的信任度,造成机会成本的损失。

篇(7)

一、电力企业工程项目的特点

现代化的电力系统是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端到端所有环节综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是当前社会基础物质生产部门中地理空间跨度最广、层次分工极其复杂、时间协调严格、安全要求极高的实体工程系统。无论是发电还是电网企业的工程项目,都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系统性强、受环境严格约束等特点,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正因为电力工程项目的特殊性,电力企业在新建、改造及经营电力工程项目时,都需要经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审核批准,在科学的规划设计以及持续监管下开展工作。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包括占用大量的地理空间、消耗煤炭水力等资源,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助、人力和设施,例如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电力企业的经营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例如水力发电对水文以及周边土壤、气候的影响明显,火力发电排放物会带来严重的空气、水源的污染等;此外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影响万千家庭和企业的生产、生活。因此电力企业及其工程项目都必须受到内外部严格的监督管理。

二、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篇(8)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供电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供电企业要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从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上着手,提高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1、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1、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有待更新

我国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深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对于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没有实际深入,而且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管理者也应正确分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保证财务管理作用的有效实施。可以说,供电企业目前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位。

1.2、供电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

供电企业在资金的流向以及控制上存在着脱节的问题,企业对于影响资金变化的因素难以及时掌握信息,资金的筹集和投放都没有严格的规定和规范,有的供电企业依然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预算体系,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方式,对于资金的监控力度相当薄弱,同时审计监督制度也还不到位。

1.3、供电企业成本控制力度不够

供电企业应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有的供电企业未能建立科学规范的标准成本体系,制定成本费用定额,细化成本支出项目,出现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混淆等问题, 还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不够完善,造成许多诸如定额管理、成本原始记录等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增加了成本核算的难度,影响了成本的控制力度,而且由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没有融入到项目管理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2、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资产管理需要加强

供电企业的资产有很多种类,管理的难度就相对比较大。虽然企业内部有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有的企业不能有效执行,这很大可能会导致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比如:由于对企业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有一些单位存在只重视购买而轻视管理现象,没有定期清查其资产情况并对资产质量进行跟踪管理,从而导致对其拥有的资产存量及运行质量不是很清楚,这就无形中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而且容易出现不良资产、资产流失等情况。

2.2、强化市场竞争的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供电企业作为国家垄断的企业,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相对比较薄弱,缺少一个企业应有的节约意识和成本控制理念,甚至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经济效益较低,制约了企业发展。

2.3、财务管理不到位

供电企业的应收账款科目比较多,而且余额巨大,这就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再加上财务管理不到位,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导致有的企业内部职员责任不清,管理意识不强,很容易形成积账、坏账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近几年来,由于供电企业所投资的基础设施比较多,需要大量资金用来周转,所以就可能需要向银行支付大额利息资金,从而加重企业运营成本。

3、提高供电企业财务优化管理措施

3.1、转变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

从企业的高管到基层员工都应当转变观念,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应当主动创造条件,使得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主动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做贡献,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主动。强化企业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免出现“重视会计核算轻视财务管理”的问题。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不仅应当搞好信息收集以及整理分析工作,还应当系统的考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真正搞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3.2、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最基本的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对全体员工、全部过程、所有要素进行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结合企业的总体规划,提出总体经营目标,制定长期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并且编制企业的采购与销售、费用与成本、现金收支以及损益表等预算,将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分解并落实所属单位或部门。同时,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应当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尽可能避免产生利益冲突。在实施预算的过程中,应当强化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益强化成本的预算管理,对于成本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强化监督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奖惩以及激励机制。

3.3、增强供电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

供电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量非常大并且大部分需要依靠向外部进行筹资,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增加。供电企业应当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对财务风险加以规避:首先,提升会计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强化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切实发挥会计核算以及监督的基本职能。其次,完善供电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科学合理的岗位,并且明确其权责、规范工作程序,真正落实并执行企业的内部牵制制度,以免产生财务风险。第三,强化供电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效益的最大化,而应当是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供应优质电能的基础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3.4、提升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与个人素质。首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理论水平,具备扎实的统计学、法学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其次,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信息并且按照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供电企业的运营情况以及不断增加的业务范围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第三,顺应时展的需要,按照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动态以及资本运作具体实际,掌握新兴的融资工具以及投资手段等。

3.5、创新财务控制制度

财务控制并非只是一种财务管理手段或者方法,而是一项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起到规范的作用,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的财务控制为一项系统而全面的财务管理工作,而并非只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企业的财务控制可以将企业的财务计划、目标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需要依靠企业的各种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之间是有机联系与渗透的,财务管理工作如果脱离了其他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将寸步难行,同理没有财务管理的科学指导,其他的各项管理工作将会变得非常盲目。

4、结语

在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同时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提升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对当前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进行全面的认识与分析,针对性的从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成本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着手,采用行之有效的步骤和措施,提升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改善,才能促进供电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国务院总理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会议认为,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下,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二是立足自主创新,三是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获原则通过,该规划中包含了对通信、元器件、家电、软硬件等5个行业的刺激政策,我们由此来判断规划出台后,对以上几个行业的影响,并挖掘相关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通信行业:

光通信、光纤光缆预期强烈

此次出台的规划与我们之前的预期基本是一致的,规划中涉及通信行业的内容主要为三个领域的刺激计划:3G、下一代互联网应用、三网融合。其作用主要是扩大内需,而对于出口涉及的很少,预计具体政策包括政府补贴、税收减免等。3G领域也是我们在前期策略报告中关注的重点,其中设备制造商将受益运营商的大规模投入,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其中包括:中兴通讯(000063)、武汉凡谷(002194)、烽火通信(600498)、亨通光电(600487)、中天科技(600522)、三维通信(002115)、中创信测(600485)等。另外规划中提及的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必将加大对宽带网络的扩容,将带动光通信设备、光纤光缆的需求增加,涉及的厂商包括烽火通信(600498)、亨通光电(600487)、中天科技(600522)。从主题投资角度看,3G概念关注度减弱,而光通信设备、光纤光缆受3G、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三重利好作用,预期更加强烈,建议给予重点关注。

元器件行业:

重点关注行业龙头企业

对于元器件板块,规划中着重强调了实现电子元器件产业升级、建立完善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和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我们认为国家将主要以支持骨干元器件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元器件企业。总体上,元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将会明显受益。

促进电子元器件产业升级方面,我们预计国家将出台措施大力支持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半导体照明、高频频率器件、光通信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加快淘汰落后技术产品,增加对具有节能环保功能等新型元器件需求,从资金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相关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中,我们认为正在产品结构升级过程中的华微电子(600360)、中环股份(002129)等公司将受益较大。

在集成电路领域,国家将加大产业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芯片制造工艺水平上新台阶,实现国内先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的规模化生产。

同时,集成电路设计业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我们预计振兴规划出台后,将会重点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国家将在资金扶持力度、引进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税收政策、上市融资等方面出台政策给予重点扶持。上市公司中,我们认为上海贝岭(600171)、长电科技(600584)等公司将受益最为明显。

在平板显示领域,我们认为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政策将从研发补助、给企业优惠贷款、以至于国家直接资金投入支持更高世代TFT-LCD生产线建设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同时支持上游配套产业的发展。上市公司中,我们预计京东方A(000725)、深天马A(000050)和莱宝高科(002106)等国内液晶面板行业龙头公司将显著受益。

家电行业:

支持彩电企业模组一体化

规划中涉及家电行业的内容主要包括:要加大投入,支持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即支持骨干企业建设6代以上液晶屏(TFT-LCD)和等离子屏(PDP)生产线,开展大尺寸OLED工艺技术开发,扶持平板显示配套产业(原材料、驱动电路、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及专用装备),支持骨干彩电企业提升模组一体化整机设计和生产能力等。

彩电企业通过建设液晶模组生产线可以控制液晶电视70%左右的生产成本,液晶模组工艺流程与整机组装工艺流程相融合,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平板产品各种新的工艺技术更多的是应用在模组上面,液晶模组的技术更新平均在3个月一次,掌握了模组这一生产环节,可以使液晶电视企业在新技术应用速度更快、产品的性能更高、可靠性更强,我国液晶电视企业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强。目前已建和在建液晶模组的上市公司有海信电器(600060)、TCL集团(000100)、深康佳A(000016)等彩电企业,尤其是海信电器,是我国第一个建设液晶模组生产线的企业,2009年产能将达到300万片(其他企业目前还没有量产)。国家对液晶模组的支持必将侧重于海信电器,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该公司。

软硬件行业: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核心是人。人力资源管理来源于信息化管理理念,为企业构建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科学的研究,对确立电力企业远景规划和发展战略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概述

(一)含义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对以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出的一次改革,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的过程。企业人力信息管理信息化就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也就是说,通过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从繁忙的工作解脱出来。

(二)优势

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提升专业素质,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业务流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涉及较为宽阔的领域,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优化管理项目,并且可以对员工的职责进行分配等,规范企业管理业务的流程,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够实现“走出去”的发展策略,让管理人员去学习其他管理经验来落实到企业中去,解决企业中现有的问题,能够使管理方案的有效优化与提升,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不断优化。

二、新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度较低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对生产方面的改革过度重视,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重视度却很低,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电力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很多领导对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行漠视,在等待时间成熟时,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然后把精力都放在生产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安全性工作方面。领导在认知方面的不足,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起到阻碍的作用,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大家的重视,甚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消极应对工作。有的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虽然对信息化的建设改革给予重视,但是却在建设过程中,有一些不科学的理解偏差。

(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且程序不规范,对目前新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影响,大多数企业只是把原来的行政人事部门换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没有明确、清晰,信息集成度也不高,致使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无法也管理畅通。信息化程度不高,使数据不能有效地对现状进行反映,从而影响企业高层做出准确的决策。

(三)软件开发能力不足

目前,许多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商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开发商设计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仅处于一般的系统,不能满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有些系统安全性能不高,会造成机密泄露的风险。

(四)缺乏风险意识

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电力企业经营风险也在增大,但是,很多电力企业没有风险意识,经营范围随意,缺乏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的管理策略,致使电力企业在遇到风险时,抵抗能力较差。

三、新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电力企业中,管理人员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个全新的认识。电力企业管理人员要意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它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动力,能够加快企业建设步伐,能够提升企业产业水平,是生产力各要素的基本要素。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要循环渐进,积极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内部人员的知识的掌握和相关技能,提升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

(二)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制度

摒弃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符合人力资源信息化要求的规章制度,并对人力资源电子文件归档、网站建设以及管理方面制定规章制度,还要定制人力资源整合、采集等方面的标准,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激励约束机制,然后从法制、技术以及管理进行协调与规范,使人力资源信息化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健康运行与发展,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企业人力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关键的就是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也就是说,对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备合适的计算机,建立结构合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从而为推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一是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办公自动化。使用人工手段进行对人力资源的收集、处理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的自动化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关键。二是开展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开展网络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并构建一个共享资源平台,提升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从而逐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四)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篇(11)

需求的模糊性问题。建设发电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的目的是满足电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而用户对于需求往往并不是很明确的,或者不是直接的。这就需要项目建设者用科学的方法挖掘和引导用户,最终获取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更新的快速性问题。信息技术发展飞速,要求发电企业信息系统更新快。因此,项目的设计要进行最好规划,要具有前瞻性,从而保证项目的延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坚持先进牲和实用性相结合原则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结合是整个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智能的软件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高效的管理和有效控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同时还要体现企业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必须采用满足企业当前管理最好的技术。

坚持统一规划原则全球各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均需一个能够覆盖整个企业业务及部门的统一信息平台,以便于更好地使企业信息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因此要求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坚持统一规划原则,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