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中反思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对于我们学校,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
(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
(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
(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
(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
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任务,即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形成什么品质。也就是课标中确定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的三维目标。教师首先要认真领会教材的教学目标,然后进行精心的设计,再经过教学活动的检验,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效果反思教学的成与败,然后确定弥补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所以,进行教学反思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才可以评价教学效果。反思的主要根据就是教学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或者完成到什么程度,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及实践活动。全面考虑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考虑本节教学内容在其中的位置,联系新旧知识,合理确定教学过程,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反思教学理念是先导
一、提高课堂备课质量是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即是预。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是备课。我们要转变教师备课的传统方法,吸取他人的经验,以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去灌输教学。要想解决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是重中之重。
1.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能盲目地追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应该完整、明确,紧密依据教材,同时要有教师独特的教学特点,要有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始至终在知识、能力、思想感情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能够全面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要求。
2.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个老师一个教学方法,在我看来,没有学得不好,只有教学的方法不佳。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的例子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的影子,如此学生必然兴致盎然。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要最大化地选择教学方法,竭尽全力使之科学、合理,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其间须注意体现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加大对学困生的关注
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基础不牢固,成为学困生。怎么办?学困生的出现让我头疼不已,经过反思,我认识到不是学习的内容有多难,也不是学习环境不良,更非学生的素质过差。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现了学困生,我们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这样反思,不断加强自我反思,从而让学困生的数量降到最低乃至消失。
二、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1、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兴起并迅速向普教领域延伸的新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也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张扬人的主体性,提倡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特长,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此社会、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追求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
2、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完美。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有多高,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自我纠错的能力,然后再回到实践进行新的一轮反思,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另一方面通过对反思的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反思基本理念进行确认,将理论回归实际。这样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三、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遵循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第一是将自己的经历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第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54-02
教学反思就是指高中数学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跟上课改时代步伐的必要手段。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新课标的颁布,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指明了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各项要求,并多学习积累一些现代教学教育理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中,总结了如下几点得失: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
新课改首先要求教师要突破陈旧教学理念的束缚,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对于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作为新课改推行的主体,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高中数学教师要摒弃那种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放弃那种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与学生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互动和交流,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高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及时、自主的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同样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往、共同发展和交流互动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认清楚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师生是我与你的关系,而并非是人与物的关系,要吧教学看做是一个与学生相互接纳与理解的对话的过程,要与学生形成一个特殊的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的过程,并与之进行精神的交融与心灵的沟通。在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并依据学生表现的各种信息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计划,不断的依据学生的思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补充与组织,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过程沿着一条最佳的路线运行,从而取得高效高质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活跃度并不能够代表合理的教学设计,也不等于学生的思维活跃。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具有单纯的为活动而活动是教学倾向,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对所有学生都适用,还要反思如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围绕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的流程,并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进行教学的设计,教学要能够积极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充分保持课堂的活力与张力。
三、高中数学教师要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成果,而学习方法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同学由于学习方法比较适合,因此成绩比较好,成绩好会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与感受,进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加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愿望,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成绩越来越好,而能力也越来越高。而有些学生则是由于学习不得法导致成绩不理想,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数学教师不能够及时的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方法,学生会由于虽然努力了,但是成绩依旧较差的原因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失去兴趣,导致学习而造成恶性的循环,成绩愈来愈差。而最佳的做法莫过于高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发现学生学不得法的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帮助学生迅速的针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思想,把成绩提升上来,避免出现恶性的循环。由此不难看出思想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反思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关注,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具体的状况,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并作为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改进的依据。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余知道相结合,要把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要努力使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还要把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起来,通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对内容的呈现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关注是否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情境,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如下反思。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可以从教师那里感受到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勤奋学习。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促进因素之一。
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以境育情,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可讲游戏:玩“多米诺”骨牌,问骨牌为什么依次全部倒下。谁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如何才能保证所有骨牌全部倒下.通过讨论得出玩此游戏的原则主要有两条:(1)排此骨牌的规则:前一块牌倒下,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2)打倒第一块。讲完这两条规则后问学生:“经过这两个步骤后,结果怎样?”学生很快回答:“所有的骨牌都倒下了。”由此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注重数学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好奇中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设计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发现中培养创新意识。最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中有些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可迁移的特点,教师不妨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向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
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把那种依赖或过分依赖教师的学习方法转变为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全程参与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教学就迷失了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通过适当的形式来诱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总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挖掘学生潜在的能量,开启学生关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滞的情愫,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真正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新课程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多媒体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于数学教学中,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要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不容忽视。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并匹配最合适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徐斌艳 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奠宙 李士镐 李俊 中小学概率的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田晓娜 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
[4]济南市教学研究室 高中新课程教学启示录.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005。
[5]王光明 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效率论”课题简介.数学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33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管是人们的生活脚步还是工作与学习脚步,都在不断的加快,有时候高节奏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使人们没有停下来,更没有慢下来的条件。而作为育人者,教师要更加注重效率化,但是也要适时的慢下脚步,静静的进行反思与总结,为进一步更加高效的展开教学实践提供保障。
一、教师对个人对学生的示范性作用进行反思
对于“师者”的思考古来有之,人们思考的视角非常的多元化,有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思考的,有从培养学生思想情操的角度思考的等等。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本人对为人师表进行深刻反思,从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出发,究竟教师应该给学生产生什么样的榜样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对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提升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更是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良好的精神品质。
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这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的学科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而数学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算,在思想教育方面及为学生树立榜样方面并没有肩负相应的责任。其实,数学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一些数学品质,例如:严谨、认真等,都是宝贵且不可多得的好品质,也是其他学科不具备培养条件的品质。数学教师要在授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个人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去影响学生,这不仅仅使现代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而且也是数学教师的一项神圣的使命。
二、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学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学生是教师直接接触的群体,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经验略浅的新教师呢,都有一定的学生观,而学生观是否科学,就是一个值得做进一步深思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身负的重任自然不言而喻,在学生人生发展的这一特殊阶段,数学教师又肩负着特殊的教学使命,如果具备科学的学生观,那么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进步,这无疑是锦上添花。
本人在反思中对高中数学教师科学的学生观有以下几点感受:1.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放纵。每个班总是有那么几个数学成绩佼佼者,而教师往往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持一种较为放纵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往往会助长学生骄傲自满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因此,越是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越要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更上一个台阶。2.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不止步。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是教师教学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群体,虽然这一群体的成绩一般,但是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教师如果拉一把,学生会成为成绩优异者,教师如果不管不问,学生会成为学困生,因此,这一群体最具未知性。教师要善于实现中等水平学生向优等生的转化,期间教师要注意鼓舞其士气,引导其掌握有效方法,使学生打破原有的瓶颈。3.对学困生不放弃。在大班制教学形势下,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因此教师会出现无暇顾及部分学困生的情况。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环节就是学困生,教师一定要持不放弃的态度,投入耐心、爱心、恒信、信心去帮助学困生,最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常化,跟上教师及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节拍。
三、反思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也是值得高中数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如果能够理顺师生关系,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有很大益处。传统教学中提出了很多定性化的师生关系处理方法。例如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等,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在一定时期发挥了调节课堂教学的作用,但是遇到现代教学却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现象,尤其数学学习的难度较大,更需要艺术性的完美处理好师生关系。
本人认为现阶段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学生完全受制于教师,也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无度妥协,而是双方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一种相互尊重,这样教师的尊严与威信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学生的人格也能够得到尊重,师生都会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愿意接近学生,学生也愿意亲近教师,这对教师主动向学生给予帮助及学生遇到困难时求助于教师搭建了良好的心理平台。当然,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十分微妙,教师不仅要思考还要注意处理师生关系的灵活性,使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洋溢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反思性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反思性教学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它主要探讨教师如何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反思来促进专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较早研究反思的有洛克(J.Loke)、斯宾诺莎(B.Spinoza)等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谈到,“反省”是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这种反观自照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斯宾诺莎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做“反思的知识”。认为观念是认识所得的结果,它本身又是理智认识的对象,对于作为认识结果的观念的再认识和对于这种再认识之所得观念的再认识,这种理智向着知识的推进,即是“反思”。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数学教学反思,就是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所进行的反思性活动。主要是指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在以后能更顺利、合理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对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的研究、反思。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数学教学进行反思:首先,反思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其次,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观念及态度。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就该及时地开展数学教学反思,这是我们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无论是数学教师的长远发展还是学生的长远发展都要求进行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数学教学反思,是数学教师回顾、思考、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的过程,这也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完成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一个步骤。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社会对数学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较为重视,但反思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过去没有作出明确要求的一项,而反思能力对一名数学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通过及时的深刻的反思数学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存在的偏差,找出过去的不足与失败的根源,找到成功与可取之处,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进教学,才能形成新的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
四、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方法
(一)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反思,就是在一个数学活动结束以后尽力去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心理活动,一开始自己是怎么想的,走过哪些弯路,碰到哪些钉子;有什么规律性的经验可以吸取;我的思考与老师或同学的有什么不同;自己在一些思考的中途能否做某些调节,为何当时不能做出这些调节等等。
(二)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在数学活动中总是要涉及一些业已获得的具体数学知识的,那么要反思自己对这些所涉及的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了活动所要求的程度。如果在不同情境下把这个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与其各种非本质属性加以比较、分析、归纳,就会大大提高对其本质属性认识的深刻程度,久而久之,其认识就会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完善。
(三)对学习材料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 在数学活动中,对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特别注意发掘活动中涉及了哪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思想方法是否在其它情况下运用过,现在的运用和过去的运用有何联系、有何差异,是否有规律性的东西。有了这样的反思,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把握、运用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四)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所谓对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是指在数学活动中必然要与一些已曾相识或似曾相识的问题有所联系,因而在活动结束以后应对那些有过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回顾整个活动中曾经与哪些问题有过联系,在什么地方联系过,除此以外还可以与哪些问题联系。通过这种反思力求使得每一个数学活动都不是孤立无援的,从而起到举一反融会贯通的作用。
(五)对问题的表征进行反思。问题表征是指解题者通过审题,认识和了解问题的结构,通过联想,激活头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种完整的印象。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核心环节,对问题做出什么样的表征,这种表征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数学问题解决的难易和快慢。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的表征的能力,并能够筛选出最适宜问题解决的表征,培养其解题思维的深刻性。
五、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开展教学反思的思想在教师队伍中已有所渗透和体现,但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反思意识淡薄;只反思解题经验和方法,缺少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方面的反思;只注意教后反思,不注意教前和教中反思,不注意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反思研究等。因此教师需要培养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在参与教学各个环节时应留心观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性质和结构,广泛收集相关信息,批判性评估自己的思想、行为、观念、态度和情感,重新审视教学经验,结合课例在教学中反复尝试、检验,从而使教学进人一个新的阶段,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陈仲明(1980.12-),男,中学数学老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具有不竭的生命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怎样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怎样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几年在教学中有过遗憾,有过不足,之后也有一些反思和总结,具体归纳如下。
一、教学方法方面
每一堂课在上课之前,教师都会精心备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能随着教学内容和对象的变化,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新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法,制作几何模型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体,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铁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一堂课,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因教材定教法,一节课不可能十几种教法都用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认真琢磨那些教法是合适的,哪些方法效果更好。
例如在讲北师大版选修2-3中,统计案例章节中的独立性检验时,学生对于2×2列联表的得到过程,公式:
的应用和理解不深刻,2.3节“独立性检验的应用”中的三个例题,许多教师照本宣科一个例题一个例题的讲解,用些很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书上的例题讲完,就进入到下一章的学习中去啦。学生当时似有所悟,时间一长,学生就把学到的东西又送给老师,考试中遇到独立性检验方面的问题公式给出来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应用,另外对于现实生活中这样类似与吸烟何患肺癌的影响的问题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可以尝试一下这样去做,在处理完2.1独立性检验和2.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两节内容之后,我没有照本宣科的去讲2.3独立性检验的应用,而是先安排几个问题:
①吸烟是否与患肺癌有关系?②怎样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③公式:
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去阅读课本,搞懂这些问题的医生之后,紧跟着提出:高中数学考试成绩和吃不吃早饭又没有关系呢?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班委组织学生不记名投票得到一个关于数学成绩和吃早饭之间的2×2列联表,由学生自己完成对x的计算和两者独立性的检验,这样让学生既熟悉了公式又能够学以致用,最后还可以提醒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注意锻炼身体,起到寓教于乐,快乐学习的目的。
二、数学的概念方面
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了解世界,发现世界和改变世界。数学没有学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定义概念的模糊,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熟练。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教会学生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辨证的等方面去展开。
下面以函数为例:
1.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2.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数列其实就是自变量取正整数是的特殊函数;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也就是所谓的零点问题;不等式大于零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3.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三、解题作答方面
数学成绩的好坏,主要就是通过考试和做题来反应的,不过不少学生在解题方面存在问题。应该怎样去做题目呢?
首先,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每个数学问题都是由若干条件与目标组成的。解题者在阅读题目的基础上,需要找一找从条件到目标缺少些什么?或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分析,或画出关联的草图并把条件与目标标在图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以顺利实现解题的目标。
其次,确定解题思路。一个题目的条件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必然的联系,这些联系是由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用哪些联系解题,需要根据这些联系所遵循的数学原理确定。解题的实质就是分析这些联系与哪个数学原理相匹配。有些题目,这种联系十分隐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加以揭示;有些题目的匹配关系有多种,而这正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的原因。
第三,语言叙述规范。语言(包括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程式的过程,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语言叙述必须规范。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数学本身有一套规范的语言系统,切不可随意杜撰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让人不知所云。
第四,答案规范。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要做到答案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要是有时间在检查一下就更好了。
最后,考试结束之后,或者平时训练之后,要不断地反思:解题过程是否浪费了重要信息,能否开辟新的解题通道?解题过程多走了哪些思维思路,思维、运算能否变得简捷?是否拘泥于思维定势,照搬了熟悉的解法?通过这样不断地质疑、不断改进,让解题过程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简捷性,不断提升解题思路的发散性。
至于其他方面,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培养,关注三基的培养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接班人,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适时反思,及时总结,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上好每一节课,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面上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221-01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很强,学生需要老师在正确的引导下再去进行习题练习,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但是很多人听到“习题教学”这一名词,脑海中就会出现高中生埋头苦战题海的场景,其实大家熟知的学生做题的状态也正体现了学生错误、单一且缺乏灵活性解题方法的弊病,而习题教学实质上是指老师通过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来培养学生正确、自主的解题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一、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现状
习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影响深远,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一直受老师的引导解题,一味地解题只会把学生变成一个个解题机器;
其次,高中数学课堂通常采用“以一对多”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数学的自主思考能力大大降低且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
最后,有的老师为了讲求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加快讲题的速率,学生还没有完全领悟就要开始解下一题,这样不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学生在这样的习题课上只学会了机械性地模仿,遇到陌生题目不懂得举一反三,总之,类似这种老师“兴奋”、学生“死板”的习题教学方式一定要及时更正改进。
二、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做法
1、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很多理科学生都认为只有学习文科才需要大量记忆学习的知识点,忽视了对基础概念、公式和理论的掌握。他们大多通过“苦战题海”来锻炼自己解题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但是这样的方式显然不能提高解题效率,大量地做题反而会拖垮学生的意志力。对于这一现象,老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解题的极大帮助,例如,在讲述等差数列的习题课上,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温习与等差数列有关的所有知识点,并在讲题过程中反复强调。这样就可以达到既能引起学生注意和重视又能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的一箭双雕之效。
2、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设置问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主钻研等,因此,在习题课上,提问是第一步骤,然后才是带领学生仔细审题、解题和更正反思。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对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教材中每一节课程开端的观察、思考等栏目的明确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实践中,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具体数学题中体现出的数量关系和几何特征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联想、推理、归纳和探究获取数学结论并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案。
3、让学生“自主教学”
学生对数学的领悟和掌握能力各有不同,有的学生不仅学习能力强,创新思维也发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优势并带动其它学生共同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教学”,自己当老师。让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解题步骤、解题思维等,在学生讲解过程中,老师要好好听,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4、竞争产生学习动力
这里所说的竞争并非让学生比谁做的题多,而是进行习题质和量的双重竞争。在习题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里的成员可以对题目进行探讨和解析,但是一定要保证每个组员都参与并且弄懂题目的做法,对成绩优异的小组设置奖励。这样的习题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把注意力全部放到习题课上,既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并充分掌握知识。
5、师生共同总结
在习题教学中,老师不能仅仅处于引导地位,而应当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记号基础知识、观察并审题、解题和更正的后一阶段,老师要通过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强调,带领学生共同总结,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思路明晰化、解题步骤条理化、问题减量等,从而培养出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好数学不仅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升思维缜密程度,好的习题教学方式能够让数学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以及老师的恰当点拨是高效习题教学的主要内容。总之,只要老师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并勤于钻研进而使习题教学更加完善,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就能不断发展,同时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段锁生.浅谈高中数学之习题教学[J].学周刊:A,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