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2-18 10:01:0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机床夹具毕业设计总结

篇(1)

1.产品功能分析

织机导板是横机中重要的零部件,在横机中起到走针线路的作用。

2.零件的加工面

零件的加工面有:外圆、2*¢8孔、内外轮廓、键槽

3.零件分析

确定加工表面的可加工方案:该零件下方属于回转类零件,其外圆的加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适合以车削加工来完成,其他的方法有精车、磨削、或以车代磨等等,这主要以零件外形及加工要求来决定以何种方法来完成加工,前提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以最快的效率,最低的成本来完成工件的加工。对于一些孔的加工无法以车磨加工,可以以另外的加工方法来完成,例如,钻削,铣削,铰削等等。一般以孔轴线的位置来确定,与外圆轴线重合的,可在铣床上加工。加工特殊表面,主要是零件的内外轮廓加工,主要以铣削完成,也可以用加工中心完成,其余适情况所定采用车、铣、磨等加工。

零件结构工艺性:零件形状小,加工困难,其加工工艺不能一味的以普通的加工来确定工艺。由于该零件的轮廓下表面存在带槽的台阶圆柱,不易进行一次性加工,所以先加工轮廓下表面(两个圆柱)再对上表面轮廓进行铣削。(零件技术要求分析:1.零件精度要求:从零件图纸上看,工件的尺寸要求并不大,表面粗糙度也不高,但工件使用有一定的要求,故在加工时应相应提高一点。φ15.9的圆与走针表面有垂直度要求,而且在该表面上钻两个φ8的通孔,在加工时有一点困难。2.零件的热处理要求:加工完毕后进行真空淬火处理其硬度为HRC62-64,还需要振动研磨,可以看出对零件的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工件要求强度好)。

4.从生产条件分析看,生产设备、生产批量等。该零件加工工艺采用普通车床和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及工序分散形式的生产方式进行。在本次毕业设计要求我们以我院现有的数控机床为可选择的加工设备,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生产纲领为:400个/批,生产周期为两周(包括热处理)。数控加工与普通加工相比具有的优点是:工序高度集中,可减少很多复杂的工装夹具,可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件在装夹中的累积误差。

1.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1)熟悉和分析制订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进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确定零件制造的关键技术问题。

(2)确定毛坯,包括选择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计算总余量、毛坯尺寸和材料利用率等。

(3)拟订工艺路线。

(4)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绘制工序图。

(5)选择切削用量和计算时间的定额。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7)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8)编制工艺文件

前言

本课题的设计意义在于了解织机导板零件功能及工作场合,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编制程序,以及设计数控加工夹具。在期间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更正,将技术更新,充分将数控技术发挥到相应水平。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数控设备的需求也在增加。它们总的发展趋势是:高精化、高速化、高效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并注重工艺适用性和经济性。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增加值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而先进的制造技术是振兴制造业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技术又是其核心技术,它的出现及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科技与工业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国内数控机床用量剧增,这就需要一大批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熟悉数控加工工艺,能够熟练掌握现代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和维护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员。

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使机械加工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与机械加工过程联为一体,使零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一体化成为现实,使机械加工的柔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本课题实践性强,其理论源于生产实际,是归根于生产实践的总结。做本课题必须注重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现场条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获得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应基本掌握数控加工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达到本课程的要求。

目录

摘要———————————————————1

前言————————————————————2

一、设计课题分析————————————————————5

1、产品功能分析————————————————————5

2、零件的加工面————————————————————5

3、零件分析————————————————————5

4、从生产条件分析————————————————————5

5、设计任务分析————————————————————5

二、工艺规程设计说明———————————————————6

1、毛坯的确定和材料分析————————————————6

2、工艺安装原则和方法——————————————————7

3、工序卡片安排原则——————————————————7

4、工序顺序的安排——————————————————8

5、定位基准的选择——————————————————8

6、加工方法的选择——————————————————9

7、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9

8、零件加工工序——————————————————9

9、工艺装备选择——————————————————9

三、工装夹具设计——————————————————9

1、夹具作用——————————————————10

2、选择夹紧面时的原则——————————————————10

3、夹具结构设计要则——————————————————10

4、夹具的标准化——————————————————11

5、夹具的刚度和强度——————————————————11

6、夹具的稳定性——————————————————11

7、夹具与机床的位置关系—————————————————11

8、夹具与刀具的位置关系—————————————————11

9、夹具操作和使用上的要求————————————————11

10、对安全和可靠性的要求————————————————12

11、夹具零件结构的工艺性————————————————12

12、夹具体的方案分析及制订————————————————12

———————————————————14

篇(2)

我院在2010级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执行时采用上述模式,进行了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试点。试点选取30名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分为4组,根据学生综合能力高低每组题目各有差异。第一阶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选题。在试点阶段,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教改全过程,除风力推料机构为我院参加全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构难度较大外,其他的如装卸器,槽轮机构,大力神杯相对难度都较小。风力推料机构由15人分别完成叶轮加工,凸轮轴加工,齿轮加工,偏心轮加工,底板、推杆、料筒等部分加工,其余3项目共有15人完成。第二阶段,毕业设计学生根据设计任务进行造型、编程、加工、装配。本阶段,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料单上报,所需工装清单;院部进行材料的准备,并由数控实训中心提供相应的工装,机床;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毕业设计机构的加工我们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如晚自习、周末。学生进行零件工艺设计、数据计算、造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刀具、夹具、量具、切削用量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最终各小组成员完成零部件加工后,进行装配。标准件:如轴承、螺钉、螺母、垫片由项目组统一购买;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正,直至完成机构装配达到预定目标。第三阶段,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完善。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完成的指定零件进行毕业设计资料整理,主要内容有零件图绘制,零件结构分析,工艺规程设计,各工序工装的选择,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毕业设计总结几个部分。本阶段不仅仅要对零件进行工艺设计,更重要的是提高工艺规程资料的填写、毕业设计文本资料的规范,通过本阶段的总结,真正实现毕业设计内涵的升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第四阶段,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在答辩过程中我们一改以往提问基础理论知识的模式,重点让学生陈述自己在机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真正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图1为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流程图。

2毕业设计教改效果

通过2013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试点后座谈,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既巩固了原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加强了数控编程、加工、装配等知识的学习,尤其对数控刀具、夹具、量具、切削用量这些知识理解更深刻,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处理实际问题,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篇(3)

2)选用深孔加工刀具加工,提高加工质量。

3)使用传送带输送工件,使加工时减少搬运工件的时间,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4)夹具采用一面两孔定位,螺旋及铰链综合夹紧机构手动夹紧。由于钻削力较小,不需要太大的夹紧力就能实现夹紧,因此采用手动夹紧也不会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

综上所述,本次设计的设计周期短,相对于一般钻床价格低,从而大大减少了在机床方面投入的资金。由于采用输送带传送工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齿轮泵生产的成本也降低了。

生产加工便捷化是一个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课题,因此还有许多方面可以改进。

前言

随着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机床的种类越来越繁多,机床的功能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当今机械生产中的特殊要求,专用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之所以选择泵体盖钻孔专机设计作为我的设计题目,是因为我发现以前的钻床虽然功能不少,但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工件大批量生产不能满足,而且生产效率不高,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件也不能进行批量生产。基于这个前提,我选择了钻削类的专机设计,主要是针对泵体盖6-φ2孔的钻削进行加工。通过本次设计,可以生产出一种钻床满足泵体盖6-φ2孔的钻削标准化批量生产,这种钻床既可以满足特殊的加工要求又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劳动力。本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设计出一种钻削类的专用机床,让它只对泵体盖6-φ2孔一类工件进行钻削加工。本机床结构简单、集中化程度高、针对性强、工作效率高、能够适应在生产批量大的生产中的要求。它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简化了操作程序,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机床、基础理论研究、检测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孔加工技术已较为成熟。

同时随着我国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其品种型号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新换代周期也越来越短。因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已日益成为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生产类型。

机床夹具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形式必须与其生产类型相适应[2]。

当然在钻床中夹具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夹具设计过程的随机因素较多,目前仍有许多企业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来完成,即由经验丰富的工艺人员人工设计(或借助二维CAD设计)。很显然,这种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土受夹具设计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且设计周期长,设计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已不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因此,开发出实用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系统是解决这一间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分为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阶段。概念设计是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影响着后续的技术设计和详细设计,是决定夹具方案优劣的重要阶段。由于钻铣削加工切削用量及切削力较大,加工时易产生振动,因此设计钻铣床夹具时应注意:夹紧力要足够且反行程自锁;夹具的安装要准确可靠,即安装及加工时要正确使用定向键、对刀装置;夹具体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结构要合理

在批量生产泵体盖时,多采用流水线式操作,即按工序分配给不同生产车间来生产。泵体盖孔加工专机及夹具设计,就是为加工泵体盖6-φ2孔这一工序而设计的专用机床及夹具。由于泵体盖6-φ2为均匀分布,因此需要综合应用孔的加工及机床夹具等方面的知识。

本次设计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泵体盖6-φ2孔钻削专机的设计,其中包括机床的基本尺寸的选择、电机的选择、传动系统的设计和钻头的选择。

首先,机床的基本尺寸主要参考常用机床的外形尺寸,并根据6-φ2孔加工的需要来确定。其次,泵体盖材料为铝合金。因此可根据铝合金的切削性能,及钻削铝合金时的切削用量和钻削速度来估算出钻削力、钻削扭矩和钻削功率来,并根据钻削功率选择电动机。然后,根据所选电机的同步转速和切削速度来确定传动比,并用齿轮传动系统来实现。由于本次设计的机床只为加工6-φ2孔而设计,因此不需变速,一级传动就能实现。最后,根据回油孔的特点,并考虑经济性来选择合适的多孔加工刀具。

第二部分为专用夹具的设计,其中包括定位方式的选择、定位误差的计算、夹紧方式的确定、夹紧力的确定及夹紧机构的的选择、导引装置的确定、夹具体的设计和夹具体在机床上的定位方式。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泵体盖外形的特点及常用定位元件的种类,来确定夹具体的定位方式。由于零件在加工时,总会产生误差,因此应考虑工件的定位误差。进行定位误差的计算,以保证定位误差在零件加工误差允许的范围之内。若不合适,则应选择更合适的定位方式,以确保零件的加工精度。为了使零件在被加工时保持位置不变,应对零件在被加工时所需的加紧力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零件的定位方式和加工方式,来设计适合的夹紧机构。为保证加工精度,选择合适的对刀导引装置,保证工件相对于刀具处于正确的位置。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设计和各个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设计出夹具体的结构。并且还要确定夹具体在机床上的定位方法和定位精度。这样就完成了夹具的设计。

由于此次设计是根据实际生产加工中的需要来进行设计的,因此还从经济性方面分析了此次设计的可行性。另外,分析了此次设计相对于一般生产加工情况的优点、此次设计的不足,和可能改进的方法。

1泵体盖6-φ2孔加工专机的设计

1.1钻床的总体设计

钻床可用于加工简单零件上的孔,也可用于加工外型复杂、没有对称回转轴线工件上的单个或一系列圆柱孔,如盖板、箱体、机架等零件上的各种用途的孔。钻床一般用于完成加工尺寸较小、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孔。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3]。

钻床可分为台式钻床、立式钻床、摇臂钻床、铣钻床、深孔钻床、平端面中心孔钻床和卧式钻床。

在本次设计中,待加工孔为多孔且均匀分布,因此在选择机床上有些困难。通常多孔钻床具有特殊设计的主轴,卧式布局。一般为工件旋转,用特制的钻头钻削孔,可完成孔工件钻、扩、铰、套料等加工。但由于多孔钻床的特殊性,其比较昂贵,对于非专业化深孔加工的厂家,成本过高,因此不能选用这种形式。所以,应由其他钻床改造成多孔钻床,这样可节省开支,并且易于中、小型企业接受。综合各种机床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方式,决定选用卧式钻床的结构布置。卧式钻床的结构特点是主轴旋转中心固定,移动工件使加工点对准主轴中心。主轴箱安装在立柱上,主轴水平布置。立柱有圆柱、方柱,这里选择圆柱作为主轴。主轴可机动进给。

由于本次设计为钻孔专机,只用于加工多孔的工序,简单的传动系统就能满足,不需要变速,因此采用一级齿轮传动即可,这样可以直接达到钻削所需要的速度。

泵体盖材料为铝合金,根据其切削性能及各类多孔钻的尺寸参数,在相比较下选择合适的刀具。从而确定进给量来计算出切削参数,即加工时所需的钻削力、钻削率和钻削转矩。通过这些数据,可选择出适合的电动机作为动力源。同时,根据这些切削参数设计计算出传动系统的参数。

1.2钻床刀具的选择

在多孔加工中,使用钻头、内排屑深孔钻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需要专用的机床(或改装的普通车床)以及一套辅助设备,投资较大,多孔加工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麻花钻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无需特殊多孔加工装备等优点,是一般多孔加工中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法。

在本次设计中,则采用直柄麻花钻来完成切削任务。其主要的尺寸参数可在表1-1中查询。

表1-1麻花钻主要的尺寸参数

Tab.1-1Twistdrillmainsizeparameter

d=125

=160

=200

=250

=315

h8=80

=100

=150

=200

=250

2.0××

2.5××

3.0××

3.5×××

4.0××××

4.5××××

注:×——表示有规格;——麻花钻全长;——麻花钻工作部分长度;

d——麻花钻的直径。

此次多孔加工的孔6-φ2孔,工作部分长度满足此长度即可,因此可选=160的直柄麻花钻。麻花钻材料的选择,参见表1-2。

表1-2麻花钻的性能级别[4]

Tab.1-2Twistdrillperformancerank

项目普通型能级麻花钻高性能级麻花钻

材料工作部分用W6Mo5Gr4V2或同等性能的其他牌号普通高速钢(代号HHS)制造工作部分用W2Mo9Gr4VCo8或同等性能的其他牌号高性能高速钢(代号HHS-E)制造

硬度工作部分硬度780~900HV工作部分硬度820~950HV

制造

工艺一般为轧制或铣制一般为全磨制

应用

设备一般用于普通机床一般用于数控机床、自动线

其他高性能级的麻花钻比普通性能级麻花钻在表面粗糙度、切血人对工作部分轴向斜跳动、钻芯对称直径、沟槽分度误差、直柄直径公差、锥柄圆锥公差、钻芯对工作部分轴线的对称度、两刃带宽度差等方面都要求更高

根据本次加工情况及技术要求,选择普通型能级的麻花钻即可。

目录

前言••••••••••••••••••••••••••••••••••••••••••••••••••••••••••••4

1泵体盖6-φ2孔加工专机的设计•••••••••••••••••••6

1.1钻床的总体设计•••••••••••••••••••••••••••••••••••••••••••••6

1.2钻床刀具的选择•••••••••••••••••••••••••••••••••••••••••••••6

1.3钻床传动系统的设计••••••••••••••••••••••••••••••••••••••••••7

1.3.1切削参数的确定••••••••••••••••••••••••••••••••••••••••••••7

1.3.2电动机的选择••••••••••••••••••••••••••••••••••••••••••••••9

1.3.3齿轮传动设计及计算••••••••••••••••••••••••••••••••••••••••9

1.3.4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13

1.4本章小结•••••••••••••••••••••••••••••••••••••••••••••••••••19

2专用夹具设计•••••••••••••••••••••••••••••••••••••••••20

2.1工件的加工工艺性分析••••••••••••••••••••••••••••••••••••••••20

2.2定位元件的选择与设计•••••••••••••••••••••••••••••••••••••••20

2.2.1定位元件的选择•••••••••••••••••••••••••••••••••••••••••••20

2.2.2定位误差的分析•••••••••••••••••••••••••••••••••••••••••••20

2.2.3定位误差的计算•••••••••••••••••••••••••••••••••••••••••••23

2.3泵体盖在夹具中的夹紧•••••••••••••••••••••••••••••••••••••••25

2.3.1夹紧装置的组成•••••••••••••••••••••••••••••••••••••••••••26

2.3.2夹紧力的确定•••••••••••••••••••••••••••••••••••••••••••••26

2.3.3夹紧机构的选择及设计•••••••••••••••••••••••••••••••••••••29

2.4导向元件的设计•••••••••••••••••••••••••••••••••••••••••••••31

2.4.1钻模板的类型与选择•••••••••••••••••••••••••••••••••••••••32

2.4.2钻套的选择与设计•••••••••••••••••••••••••••••••••••••••••32

2.5夹具体的设计•••••••••••••••••••••••••••••••••••••••••••••••37

2.6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38

2.7本章小结••••••••••••••••••••••••••••••••••••••••••••••••••40

3技术经济性分析••••••••••••••••••••••••••••••••••••••••••••••41

4结论••••••••••••••••••••••••••••••••••••••••••••••••••••••••41

致谢•••••••••••••••••••••••••••••••••••••••••••••••••••••••••••43

篇(4)

1.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结束、完成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f生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一方面获得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能巩固与扩大工艺知识、结构设计知识,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合理完成夹具设计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会使用相关的手册及图册资料。

2.课程设计特点

(1)涉及的知识面广。设计过程中涉及很多课程知识,包括工程图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相关知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将综合知识合理运用并有机结合起来的训练过程,一些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对课程设计顺利完成至关重要,应融会贯通。

(2)课程设计实践性强。课程设计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问题和夹具设计作为设计内容,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出发,以工艺为主线,注重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工程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3)知识灵活性大。工艺理论与工艺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不同的条件甚至在相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机床夹具设计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需要对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4)与企业工厂生产联系密切。设计内容与工厂的实际加工生产环境紧密相关,很多设计的题目就是直接来源于企业工厂,生产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的效果。由此可见,课程设计不能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5)需要设计资料比较多,查找难度增大。设计时理论计算和结构绘图要查找相应教材、设计手册和图册,包括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实用金属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机械零件设计手册、机床专用夹具图册等资料。在这门课程设计之前学生接触设计手册和图册比较少。

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现存的主要问题和弊端

1.设计目的不够明确,对课程设计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这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实践能力的好机会。课程设计期间大多数学生不能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和设计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对有些问题不能主动去思考和分析。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将此次课程设计与一些基础课程设计同样对待,认为可以对照设计指导书设计步骤和相关图册就可以完成,设计的自主性不强,造成设计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信息资料的能力较弱

学生不会从设计题目和任务中发现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和设计内容结合起来,在设计开始阶段无从下手,等待和依靠指导教师来指导。学生缺乏参阅文献资料中有用内容为设计提供所用的思路和方法,导致了对设计内容、要达到的目标不清晰,设计思路混乱,创造性体现不出来。

3.学生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普遍较差

大部分学生对设计计算说明书的撰写极不规范,如对设计思路、原理、方法的阐述条理不清,不能对现已取得的相关结论、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作出必要的阐述,目录和内容对不上,缺少参考文献等。部分同学在答辩中不能在规定的自述时间内恰到好处地介绍自己的设计内容,论述主次不分,不能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正确表述。夹具设计时,零件装配关系漏标,零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差,装配图结构绘制不规范,结构设计基本功有待提高。

4.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尽管学生们能够独立思考,完成设计任务,但还需要集思广益,吸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两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部分同学对设计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自信,不愿刻苦钻研,最后干脆放弃自己的尝试,等待抄袭别人的成果。另一种现象多发生在由几个同学组成的设计小组中,在设计中同学大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导致同学间的设计进度不一,无法按时为同组同学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而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或者负责总体的同学包揽了大部分的工作,其他的同学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显得无所事事。

以上一些问题暴露出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综合能力的不足,主要原因是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对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为目的,以卷面考试评价学生成绩,由此养成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学生的思维处于严重封闭的状态,不能随机应变,独立地从事设计工作。

三、探讨课程设计教学体系的改革发展思路

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上,尽量利用课程设计一些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明确课程设计培养目标。转变课程设计理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既是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而进行的教学环节,又是学生在完成生产实习之后将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很好结合的一次综合训练过程,可以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不能被简单地看成只是教学中的一个过程,要转变课程设计理念,充分认识到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通过课程设计来全面培养并提高其独立工作能力和主动适应专业工作环境的素质。

2.加强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能否正确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热情,这对保证课程设计质量至关重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关键。指导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应重视指导老师的培养工作,尽量多安排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设计。另一方面要加快对年轻教师的培养,稳定现有的指导教师队伍。

3.重视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丰富课

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效果,课程设计题目设置既要符合教学要求,内容上要有现代意识和一定的先进性,又要让课程设计题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行性,还要尝试题目的多样化,扩大课程设计知识范围。让学生根据个人能力自主选择给定的设计题目,教师对学生选择设计题目的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整体把握。只有设计题目的多样化,才可以拓宽知识范围,同时加强同学们之间、师生之间的多沟通、交流、合作,丰富课程设计内容和设计思路,多方位培养学生互助精神和团队精神。

4.加强课程设计管理工作,提高设计质量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势必给课程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需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设计管理制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与更新,以适应课程设计内容的变化要求。制订严格课程设计纪律,强调遵守课程设计纪律的重要性,加强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工作。

5.强调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程设计开始前,首先就要让学生们明确自己是这个实践活动的主体,从领会题目、查阅资料、确定实现方法到设计、计算乃至设计说明书完成,都要亲历亲为,消除学生们的依赖心理,更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一来,在他们今后遇到问题时就会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也就达到了课程的目的。

指导教师从开始布置设计任务时就要引导学生了解设计目的、设计题目产生的背景、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解决遇到的问题可能需运用哪些知识、技能和方法,发挥学生课程设计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制定可行的工艺路线和结构设计方案,并能正确评判设计结果。

6.客观评定课程设计成绩

考核是对学生在整个课程设计阶段的表现和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价,也是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一个措施,要严格实习考核,确保实习质量。

在过去对某些个体评价成绩的方法,比较多地强调过程评价及印象分,无法对某些个体参加课程设计、对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关注不够。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强调评价项目多元,是课程设计本质的内在要求。从实践上看,如果课程设计成绩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或评价要点、评价制度、评价方法不易落实或太繁杂,将达不到课程设计成绩评价的目的。通过实践证明,课程设计成绩评价的技术问题可采用将课程设计的目标具体化,把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分篇为若干个基本指标,每级基本指标对应具体的成绩,总体成绩即为各个基本指标所得成绩的综合。各基本指标的设置应能根据具体实际,设计成可观察、可测量的项目。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评分,更能较真实地反映某个个体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避免错误打分和凭印象给分的现象,反映学生课程设计真实成绩。

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基本指标包括出勤考核(占20分)、绘制图纸质量(占30分)、设计说明书(占30分)、答辩表现(占20分)四项。出勤考核能客观反映学生出勤情况,工作态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绘制图纸质量能反映夹具结构设计是否紧凑合理,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符合国家制图标准。设计说明书能反映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是否合理,计算是否准确和详实,说明书撰写是否规范等等。课程设计完成后,要进行课程设计的答辩,进一步检查和总结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所用有关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进一步掌握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程度和能力,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况,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对设计的态度、创新意识及独立完成的能力。

四、发挥课程设计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1.提高学生资料检索的能力,学会查找和使用资料

学生选定设计题目后就要准备合适的参考书、手册和图册,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借助“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和“实用金属切削手册”等资料制订出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在夹具结构设计过程中借助“机床夹具设计”、“机床专用具图册”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等资料确定零件加工专用夹具结构方案。通过设计资料的使用,学生可以掌握设计一些数据的查找方法和查找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和了解本专业领域相关的科学技术。

2.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篇(5)

步骤

内容

要求

刀具

1

钻孔至ø4

深保证尺寸22±0.5

锥柄麻花钻

2

孔口去刺

 

直柄

3

孔口倒角

0.5×45°

 

对于耳环孔的加工,我选择了立式钻床进行加工,同时为了保证孔的同轴度,我选择了固定式钻模。经过查阅相关资料,钻夹具设计装配图如附1所示

该夹具工作原理:夹具在工作台上安装以后,刀具在固定钻套5的引导下钻ø4孔.

钻夹具的有关概念

2.1钻夹具:

用在各类钻床上进行钻、扩、铰孔的夹具统称为钻床夹具。习惯上称为钻模。钻模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都带有安装钻套的钻模板、刀具的引导装置。因此被加工孔的位置精度主要由钻模来保证。

2.2钻夹具的作用:

(1)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生产中依靠夹具专门定位元件可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件在加工工位上的定位和夹紧,省去对工件找正、调整和装夹过程,缩短了每一工件的装夹辅助时间。

(2)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稳定整批工件的加工质量。夹具设计和应用重在解决工件可靠定位和稳定装夹,可以使工件之间加工条件差异性大为减小,所以采用夹具可以在保证加工精度上极大的稳定整批工件的加工质量。

(3)改善工人劳动条件。使用夹具后,工件的装卸方便而快捷,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夹具的防护封闭装置也保证了工人的生产安全。

3.钻夹具的结构类型

钻床夹具应用广泛,种类较多,常用钻夹具的结构两类型大致可分为固定式、回转式、翻转式、盖板式和滑注式等几种类型。在设计耳环孔钻夹具时我采用了固定式钻模。

固定式钻模,在使用的过程中,钻模在机床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这类钻模加工精度较高,可以更好保证孔的位置尺寸精度.在附1装配图中,使用固定式钻模板钻孔精度高.。

4.钻夹具的组成

4.1定位元件

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正确位置的元件称为定位元件。在附1装配图中台阶定位销3和v形块6,手旋螺钉16于定位元件。

4.2夹紧元件

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元件称为夹紧元件。在附1装配图中螺杆9,支板10,手把11和v形块6夹紧元件组成了一个夹紧机构。

4.3导向元件

用来确定刀具位置并引导刀具进行加工的元件称为导向元件。在附1装配图中带肩固定钻套5是引导刀具加工的导向元件,导板8也是导向元件。

钻夹具的导向元件是钻套,钻套按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固定钻套、可换钻套、快换钻套和特殊钻套几类。

钻套中引导刀具内径尺寸及偏差根据引导刀具尺寸定,通常取引导刀具最大极限尺寸,若钻套引导是刀具导向部分,可按基孔制相应选取钻套内径H7/f8。本次所设计的钻套不属于标准件需要自己设计,采用材料为T8A,内外轮廓粗糙度均为1.6,如图附5所示.

4.4  夹具体

夹具体是夹具的基础元件,把组成夹具的所有元件和装置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夹具体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钢度,以保证加工过程中在切削力、夹紧力作用下,不会产生不允许的变动和振动,且要有良好的工艺性和使用性。此外还要考虑到便于切屑的清除,因此我在设计过程中,留下了较大的型腔来存储切屑,避免了切屑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为此,在设计夹具体时,选择铸件较好,其抗压强度、刚度和耐振性好。而对于夹具体的尺寸,规格没有严格的要求,根据加工的要求和加工设备而定,根据加工要求和相关资料,我选用的夹具体如附件2.

5.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5.1定位的概念及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

工件上用于定位的表面,即确定工件位置的依据,称为定位基准。以轴线为定位基准时,一般以轴的中心孔位基准定位,以平面定位时,与定位元件相接触的平面就是定位基准。在附1装配图中夹具体A面及工件中心孔的轴线都是耳环孔的定位基准。

为保证工件的加工要求,工件在工位上安装时必须保证其相对于刀具及刀具的切削成型运动处于正确的空间位置,再次要考虑到以下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要保证工件相对夹具处于正确的空间位置;另一环节是夹具与机床连接时,其相对于机床、刀具及其切削成型应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

怎样定位才能满足加工要求?这需要借助工件定位原理,即六点定位原理,工件可沿X、Y、Z轴的直线方向有不同位置,也可绕X、Y、Z轴的旋转方向有不同位置,这六个位置称为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其实定位的实质是限制对加工有不良影响的自由度。

在附1装配图中可以看到台阶定位销2限制了工件Y轴的自由度,同时Z轴的自由度也被限制,v型块限制了工件X正方向的自由度,也限制了工件饶Z轴,Y轴方向旋转的自由度.手旋螺钉限制了工件Z轴方向的自由度.因工件是圆盘形,因此工件沿Z轴方向旋转的自由度可不限制。这样定位使得在批量加工时整批工件相对加工机床及刀具有一个统一位置依据,保证了加工精度的要求。

在附1装配图中钻模板4的定位主要依靠两个圆柱销15来定位,该定位限制了钻模板在X轴Y轴方向的自由度,这样可使内六角螺钉14能准确地将钻模板与夹具体1连接起来,使钻模板上固定钻套的轴线与工件上要加工孔的轴线重合,保证了孔的同轴度,也保证了孔的加工精度。

5.2  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选择  

工件以外圆柱面作为定位基准时,最常用的定位元件有v形块,定位套和半圆套。在附1装配图中工件的局部圆弧面采用v形块定位。对中性好,能使工件的定位基准轴线对中在v形块两斜面的对称平面上,而不受定位基面直径误差影响并且安装方便。

5.3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误差分析在夹具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安装+对定+过程≤T

此式称为夹具误差不等式,是夹具设计中应遵守的一个基本关系式。

5.3.1定位误差与基准的概念

工件上用于确定加工表面位置的点、线、面成为工序基准。在夹具的定位元件上,与工件相接触的表面称为限位基准若定位元件是回转体,则限位基准就是它们的中心线。

工件放在夹具中进行加工,获得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取决于工序基准与加工表面之间的尺寸和位置。加工表面在空间的位置取决于刀具,刀具的位置在加工前根据夹具上的定位元件来调整,刀具的运动轨迹由机床或导向装置来保证。由于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而引起的本工序实际尺寸、相对位置与本工序理想尺寸、相对位置的误差,称为定位误差。用D表示。

5.3.2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

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一是定位基准与工序准不重合,由此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B这是由于工件存在误差造成的;二是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重合,由此产生基准位移误差Y,这是由于工件和定位元件存在误差造成的。

5.3.3定位误差的计算

工件以平面定位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件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和定位基准面间的位置误差而引起的,这时定位基准相对于限位基准的位移量为定位基准的平面度误差,而用于定位的平面已加工过,其平面度误差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用v形块定位时,定位误差的大小主要与定位基面的尺寸公差Td和v形块的夹角α有关,α越大,定位误差越小,但其定位稳定性也降低。

6.工件的夹紧

6.1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

夹具中用来完成对工件夹紧的装置,称为夹紧装置。它担负着夹固工件,保证加工过程中工件在其定位位置上稳固不动的功能,对保证加工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都有很大影响。

对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夹紧要可靠

(2)    夹紧不允许破坏工件定位

(3)    夹紧变形要尽量小,且不能压伤工件

(4)    操作要方便

6.2夹紧力的三要素

夹紧力的方向、大小、合作用点被称为夹紧力的三要素。

夹紧力方向的合理选择确定一般有以下几点:

(1)    主要夹紧力的方向应尽量指向工件的主要定位基准面。

(2)    夹紧力的方向应尽量与切削力、重力方向保持一致。

(3)    夹紧力的方向应尽量施于工件刚度较强的方向。

(4)    夹紧力的作用线应分布于工件有效支撑面范围以内,以防止工件发生倾覆。

夹紧力作用点的合理确定:

(1)    夹紧力作用点应选择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

(2)    夹紧力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工件要加工的部位。

夹紧力大小的合理确定 :

(1)    类比法。可根据工件具体加工要求,参照生产部门现有生产中相类似切削条件的夹紧装置的应用情况加以比较。还可以通过实际切削试验,进一步验证夹紧力是否够用

(2)    估算法。夹紧力的估算按照静力平衡条件来进行简单的理论夹紧力计算,可依据公式来计算

W=K*P

其中:W所需基本夹紧力

P切削力

K安全系数(一般切削K=1.5~3粗加工K=2.2~3精加工K=1.5~2)

6.3夹紧机构的应用特点和自锁条件

在附1装配图中,v形块6,螺杆9,支板10,手把11元件组成了螺旋夹紧机构。

螺旋夹紧机构主要元件是螺杆,手把,v形块在螺纹传动作用下,转动螺钉v形块就可以对工件实行夹紧和放松。

螺旋夹紧机构可以取得较大有效的轴向夹紧力,由于普通螺纹的螺旋升角α要远小于材料间的摩擦角φ,所以螺纹加紧有非常好的自锁性。

螺纹夹紧机构的应用特点:可得到较大的轴向夹紧力,且自锁性能相当好,夹紧工件安全可靠,夹紧行程可不受限制,整个结构比较简单,易制造,应用广泛,但装夹操作效率低,生产批量不大时多为手动操作,批量生产时多与各种快速机动夹紧机构相组合应用。

7.夹具体与机床连接

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有两种最基本形式:一种是夹具安装在机床的平面工作台上,一种是夹具安装在机床回转主轴上。

夹具在平面工作台上是用夹具定位面定位的,为了保证底平面与工作台有良好的接触,对于较大的夹具应采用周边接触,在附1装配图中可以看到,夹具体1底平面A与机床连接的方式为周边接触,因为在夹具体底平面上有一个凹槽。该夹具与机床连接不需夹紧装置,工件的自重与夹具的自重便可以使整个夹具体平稳的固定在钻床工作台上,工件上被加工孔主要受来自刀具垂直于工作台的切削力,因此只要将夹具平放在工作台上即可,不需要夹紧装置。另外,还要考虑到当钻套引导钻头下刀时,可能会受到钻床主轴的切向扭矩力,而使夹具体产生微小的移动造成加工精度出现误差,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可以在沿着钻床主轴切向扭矩力反方向施加一个力,与之互相抵消,这样可以使用挡板来消除这一现象。

8.总结致谢:

经过几周的毕业设计,我成功地完成了课题的设计工作,设计出耳环孔钻夹具的总装配图和各个部分零件图,并达到了设计要求。通过对钻夹具的设计,我学会了机床夹具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对钻夹具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制图水平、及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次课题设计的亲身实践,真切的体会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中的内容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再次要感谢指导老师杨爱红对我的耐心指导,也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机会能与德州方向机厂的工程师们相互交流。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多加学习。

本次课题设计时间仓促,若论文中有错之处,还请老师指出谅解。

参考文献:

(1)汤习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2)胡建新  《机床夹具》 第二版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篇(6)

普车实习是中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桥梁,是思维、实践能力综合训练和提高的重要过程[1]。普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普通车床功能和加工操作;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普车实习的重要性。笔者作为职业院校普车实习教学的一线实习指导老师,结合自己在普车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经验,浅谈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

1 组织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组织教学是实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目的在于提醒学生为上课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并准备好学习用具以及安全文明操作等方面的准备,集中精力,积极自觉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就中职院校学生的年龄与心理活动来看,有效的组织教学,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操作技能的前提,尤其对于当前的中专生,懒、散、任性是他们的共性,所以有效地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人从事普车实训教学多年,在组织教学方面通常是按照以下几步来完成的:

1.1 课前点名

按学校的作息时间,早8:20正式上课,我们在8:10就开始点名,如有缺席,问清原因,并做好记载,出勤是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对迟到、旷课的学生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共同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对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模范遵守劳动纪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未出席的学生,要安排好第二天的补习准备,使他们及时把落下的课补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他们茁壮成长,健康向上。所以课前点名是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

1.2 进实训场前检查

此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检查学生劳动保护的穿戴问题,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学生进入厂房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防护眼镜,工作服要三紧的,女同学要戴好帽子,并把头发或辫子放入帽子内,不得穿裙子和拖鞋,不得戴围巾,接触旋转关键和旋转部位时严禁戴手套。若有不符合穿戴要求的,老师可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若不能解决的,严禁进入厂房。我们全体师生一定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丝毫不能马虎。

2 认真做好教学管理,迅速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2.1 机床开动之前的准备

在上实训课之前,就要让学生熟记“机床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机床安全操作知识讲解和考试。进入现场后,老师要在现场讲解机床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各个手柄和按钮的操作方法,并且让学生熟悉机床开动之前各个手柄和按钮的正确位置,按表加注油。教师要示范机床的整个开动过程,并要反复强调学生自己在开动车床前要认真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教师要现场示范工件、夹具和刀具的装夹方法和夹紧力度,以保证机床加工的顺利进行和工作时的绝对安全。

2.2 操作与训练的管理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班级人数、车床数目)进行分组,并指定一名组长,作为老师的助手,做一些管理工作。老师首先要手把手地把组长教会,组长熟练之后,让他充当老师的角色指导下一名学生,当然老师不能走开,在旁边观察、指导和把关,其他同学在旁边观察。这样采取“一带一”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学一遍再复习一遍”,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教授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创新

一个人只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创造,突破技术难关,成为技术能手。实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练习加工“台阶轴”的时候,第一道工序是车端面,第二道工序是车外圆,在车外圆时,有的同学每车完一刀,都要纵向和横向同时退刀,再车下一刀时,还要对刀,这样不但麻烦,效率低下,而且累积误差也会增大,若车第二刀时,只纵向退刀,横向不退刀,这样就省去了再次对刀的麻烦。所以在车削加工过程中,同样的加工目的却有不同的加工方法,通过思考、探索出好的方法,这就是创新,这就是改革。在学生阶段,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新意识,为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4 机床关闭之后的工作

每天的实训工作即将结束时,虽然同学们很辛苦,很疲乏,但也不能草草地关机走人。为了第二天更好地工作,首先要做好机床的清理和养护,要养成爱护机床的习惯,保持机床的精度和稳定;其次把量具、夹具、刀具等放入工具箱,并分门别类,物摆有序;最后做好环境卫生的清扫。卫生清扫完毕,要集合列队,清点人数,做出总结,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3 成绩管理,不容轻视

3.1 每天都要给出一个成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学完一个内容,加工完一个零件,老师都要给出评价,按照标准给出成绩,再结合当天的表现,综合评定,给出一天的实习成绩。

3.2 实训结业要考试

要根据所实训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当难度的加工任务,老师通过认真测评给出成绩。公平、公正地给出成绩,可以激励先进,鞭挞落后,有利于实训教学的完成。

篇(7)

关键词: 知识割裂;工程教育;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0引言

当前中国工科专业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现象收集起来加以分析,一是在教学中随时改进,二是求教于教育专家,也可给同行教师、学生们参考。本文主要是根据作者在进行机制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时收集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的建议。

1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的问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中,我们和学生除了当面指导外。还和学生通过Email和答疑笔记本相互交流。答疑笔记本就是学生每人一本,教师不在场时将问题记下来,而后传递老师,老师解疑后在传给学生。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渠道,还记录下学生的问题和学习过程。

1.1 初级阶段在毕业设计的初期阶段,常见的问题有,“对课题不了解,不知道如何入手去做;甚至在教师多次讲解之后,到了设计第3周,仍有学生提问“课题究竟该如何下手去做?”。在课程设计中没有这种现象,通常第一天讲解后学生就进入工作状态,当然,这与课程设计有相关指导书有关,学生有可以参照的样本。

在毕业设计初期,学生大部分不会进行文献检索及撰写综述,对外文文献的检索、翻译相对更差些。文献检索课程学习过了,但并未真正实施一次,大部分同学作法是根据题目中的名词在图书馆里的电子资源直接检索,然后下载一些文献就算完成了。有些题目如设计类题目的检索词提取未必合理,出现相关文献过多、过少甚至没有等情况,此时学生通常会返回咨询老师,希望老师给出一个固定程式来逐步完成这个任务。至于综述的撰写,当然不要求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组织、编排文献的能力,多数是根据教师的提示完成文献综述的。

1.2 制定方案阶段这部分工作是以前学生上课时未曾进行过的。虽然教师已提出一个初步方案,且要求学生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学生此时较为茫然,教师上课时多次强调各种方案是根据课题需求和条件来提出的,如专用机床,首先编制合适的工艺规程,再根据工艺规程提出专用机床的功能设计及结构方案。学生对该问题反应不一,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提出一个以上的方案和完成分析。个别学生一直不能提出有效方案。只有极个别学生提出有创新意义的方案,再去除不合理的部分后,真正有创新性的新方案少之又少。这些学生往往本身就有创新的冲动和激情,并保持整个设计过程中。如一位学生自主提出苹果套袋机的设想及结构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并制作样机,该生在就业时,理所当然成为企业首选的对象。

1.3 设计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较为自如,因为进入常规机械设计阶段。而常见的齿轮、轴、轴承、连轴器等设计及校验,均是以前机械设计中讲过、做过的,同前所述,课程设计总有样板参考。但实际上这一部分出错在于力学模型建立有误。如学生问“设计特种加工设备其前端面喷嘴受力极小,可忽略不计,那么轴的载荷如何确定?”。其实这里要考虑各移动部件的自重和摩擦力,因为移动部件速度很低,可以忽略各部件的加速度,但运动部件的爬行应考虑。

有一个题目是利用机械振动完成加工过程的,这里振动部件的惯性或转动惯量需要计算,此时学生需教师专门辅导来建立力学模型。对于各种常见机械零件的强度校核,本身有机械设计和材料力学教材的例题为榜样程序可遵循,学生处置较为顺利。实际上学生需要的是根据部件服役条件建立如同课本的力学习题模型,学生才能较为顺利的完成强度计算校核的问题。

设计进程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几何形体的设计和表达。较常见的问题是由机构简图不能设计出可承受实际载荷的构件来。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安排有过此类教学内容,主要是给出实际结构绘制出机构简图并分析其载荷分布,这就是机构分析。而由机构功能需求构思机构简图,进而设计实用机构,就是机构综合问题,这并无确定途径可循,学生对此类问题表现较差。

图形表达是机械制图知识的应用,常见问题是无论是否表达的需要,在装配图和零件图均用三视图,对于装配图中剖视、向视等技术手段应用不足。在绘图过程中,存在大量图形表达不规范,如螺纹、轴承、销钉等画法不合标准,此类问题易指出、修改,只是数量太大,最终图纸上的此类错误仍不能充分改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课程设计,因为有所参考。通常学生较易完成图纸设计,而且多人同一题目,学生间相互可以借鉴。近年来,网络上有不少的课程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本来可以作为参考资料,却被个别学生作为抄袭的素材,此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其影响恶劣需另撰文讨论。

1.4 设计完成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学生完善图纸,修订设计说明书的环节。对课程设计因有章可循,学生基本无什么新问题。但在毕业设计,因一人一题,且各届不同,学生的问题最常见是图纸、论文不规范,图纸编号、图号及图纸上的技术要求细节规范等与产品的制造使用紧密相关信息有误。学生不了解制造企业的运作过程,不能理解这些技术规范含义。如机械零件设计中的合件要按照装配图的形式把各分零件标出序号和列出图号,以便组织分零件加工。合件图纸要有零件图一样的加工信息,因为合件在焊、铆后常常还需进一步加工,这些图纸表达又依据制造方法不同各有变通处理,这对于实践经验欠缺的学生,需要特别辅导。对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就是依据企业对产品或装备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来制订规范,要求详细记录课题来源、原始条件、方案讨论分析、各部分设计计算过程,文档编写和图纸绘制编排,都是在新的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完成的,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这也是现代企业应用计算技术进行管理的要求,这些相关规范,都有现实企业运行需求的背景,这些规范均无执行、理解上的困难,会因为学生作风上的细致和粗疏,或在敬业程度上差异而有相当大的差异。

2上述问题的分析

以上问题原因何在?作者认为,技术本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技术的实践性要求技术教育的实践性,而技术的理论性要求知识的完整性。现行教育过程由于成本的限制,使得实践环节不足,而现行的考试制度又使得理论体系分裂成可考试的知识点,这便于考试而损害了理论体系的掌握。

2.1 技术的实践性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属于技术处理对象的物理实体性质。如机械工程中的各种机械实体,这就使工科教学特别倚重实验实习环节,尤其是实验课程,即使在目前各工科院校受制于成本之时,实验课程仍然有相当分量的。当然,这种实验和培养技术工人的操作不一样。美国工程和训练技术认证委员会提出工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1]。国内的情况是很少有院校做到“设计实验”,其余环节都受到重视,有不同程度的落实。

实践对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性,首先表现为是理解技术本质意义的基础,因为工科学生的专业能力就是要能够产生新的实体成果,设计的机械装备能够造出来,能够完成预定功能,编制的工艺能够成为制造合格产品的依据,这当然更是学生就业单位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

复旦大学李永红认为,“技术的实践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技术产生于实践之中。另一方面,技术的实践性表现为各种状态的技术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才能变为现实的技术,发挥其功能”[2]。作者认为,技术的实践性还表现为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在校的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远不足使学生“掌握”技术。只是为以后从事技术工作做好基础准备,并为技术的理论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当然,技术的创新更是需要有实践知识为基础。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见到一些聪敏学生提出的一些创意。大部分是无本之木,但也有例外。如一学生在打磨相当数量的金相样件之后,想出砂带式研磨抛光机,教师告诉他,这个想法很正确。因为已有现有的商业产品。分析他的思路,还是来源于手工重复磨削样件得到启示。

2.2 技术的整体性技术整体性主要指综合性,即各种专业知识的交叉,技术有本身发展的逻辑,并不按某一种人为划出的范围去发展。如医学上用水射流作肝切除手术,可以保留肝中的血管不被切断;而现代机械加工中不可代替的电火花加工技术,其实是从电器开关寿命研究中开发出来的,技术上各专业交叉综合,是技术上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技术的整体性还在于任何一项技术工作,都需要综合应用工科教学中的各门知识。设计一套机床夹具,涉及机械制造工程学中的夹具定位原理,切削力计算等,还要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等多门课程,甚至一些先进夹具还会涉及数控技术,传感器技术,这些相关知识都是分散到各门课程中教授的,而考试题目的设计是以“知识点”为单位来设计的。这对学生造成错误引导,即将各门课程内部有较严密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断裂成为“应试碎片”,正如重庆大学王晨续所说“在长久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理工类大学生,也在考试的压力下学会了各种应付的方法,思维的经济性原则让忙于应试的学生在重压下投机取巧,并导致学生心理上某种程度的扭曲,妨碍了创新心理的健康成长。” [3]。而现在学生们从应试能获得的成就感是他们人生经历中最重要体验。又在社会、教师、父母、同学的相互鼓励下,认定“考上XX,就是一切”,更加剧了学生不是从知识的掌握而是从应试角度来学习。现行教学环节中已有为数不少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的重要环节。但学生们“不考试,不重视”,效果有限,一些高职院校强调“项目教学法”,是培养综合能力途径,但不太适合本科段教学,因为项目教学法容易造成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

2.3 技术的理论性没有理论基础的技术只是技艺,是经验总结,这是技术发展过程中初期阶段。现在新技术活动中,仍有大量的“经验”有待深化为理论。只有经验,技术成果有限。我国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的剑就有现代化热处理硫化的效果。但这不能指导我国冶金工业在春秋战国有如同现代一样的发展。现行工科教育从开始就有数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这为学生以后发展打下基础。从前述学生的表现看,不是学生不理解这些理论,而是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环节不被重视。如学生对于力学模型建立通常困难,原因之一就是力学习题和考题中多是将模型建好学生来计算而已。这现象一是因为理论知识掌握还不够深入,二是学生综合练习环节少。作者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强调课本习题的求解,而是布置“创新大作业”。如“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和“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中辅导学生实际完成一个工艺装备设计或其它装备设计。这其实就是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之外,再增加一次综合教育环节。当然,实际效果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有创新能力或综合应用各门知识的能力。这些作业还可以锻炼学生多人合作、设计制图、写作等能力。这需另外分析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认为,工程决不是单一学科的理论和知识的应用,而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实践过程,它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特点。相应的教育环节也应放在“综合,实践,创新”之上[4]。

3改进的途径

3.1 对于目前技术教育的改进首先在技术以外入手上文引用徐匡迪关于工程师要有哲学思维的论述,那么培养工程师的教师首先要有哲学思维,将要成为工程师的学生需要有哲学思维锻炼的机会,这当然不是增加哲学课时,而是要求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带有哲学思维的引导,要求教师有哲学思维的水平,推动学生哲学思维的能力。

3.2 改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耗费大量成本,不能根据需求来增加,可行的途径是改善现有实践环节。如现有实验课在预习及实验报告撰写上还有教育资源挖掘潜力。作者较看好的就是现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是两个可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性及鼓励部分学生创新的环节。毕业设计题目设计及教师指导环节,还大有改进必要。尤其是毕业设计指导环节,是大学教育过程中难得的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环节,各校对此都有详细规范程式,根据作者经验,实际执行的效果和教师个人水平有很大关系。

在校举办的各类挑战杯大赛,创新大赛是对学社国内工程技术教育极好的形式。限于指导教师的数量和物质条件,只能是部分学生受益。

3.3 考核办法的改进这对学生是最有效的引导,作者在对课程中对创新大作业给予30%的分数后,学生全部完成自选的相应的作业内容,虽然水平有较大差异。考题设计中增加一些综合题目,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最终是达到学生能对技术的综合性、实践性有所掌握,并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Winncy Y. Du, Burford J. Furman, Nikos J. Mourtos:On the ability to design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C], 8th UICEE Annu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5 UICEE, Kinston,Jamaica.

篇(8)

作者简介:徐秀玲(1977-),女,黑龙江七台河人,沈阳工程学院机械系,讲师;张陈(1963-),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机械系,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GHYD11009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19-02

一、问题提出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具有更全面的综合素质。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习较多,与工程实际接触少。因此,出现了很多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基于沈阳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成为课程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重要内容。

工程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包括:善于进行工程思维,善于从工程角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善于从工程角度将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2]而CDIO的能力目标与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存在相当高的契合性,为了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将先进工程教育“CDIO”理念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实施过程

作为工程教育的基本单元,课程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将CDIO理念融合到课程中,以“项目实现”作为工程实践教育的组织原则,完善的评价机制作为最终评价指标,完成项目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学生进行工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学会从工程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选题的实践性

“机械装备设计”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传统专业课“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的综合。该课程内容的特点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课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的选取尽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此作为整个项目驱动的载体,要求在预定时间和预算经费内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与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综合素质。题目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如利用金工实习厂废旧CA6140车床,其主传动、进给传动及夹具部分能提供良好的设计素材。

(2)源自教师的横向项目中的部分内容,如某企业柴油机箱体加工夹具设计、镗槽专机主传动及夹具设计等。结合实际的选题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就开始接触实际工程,体验将要面临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学生走向社会后面临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也能沉着应对。

(3)将各类大学生创新竞赛作为选题来源。将省级或校级的“结构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实践题目作为选题,通过创造性、挑战性科技竞赛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授课与实践有机结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辅导

课程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和实践。课堂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点、方案的构思、方案的确定、机构的选用及设计的过程、工艺设计合理性、成本预算、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沟通等。对于每个阶段的学习,通过综合案例讲解进行互动练习。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运用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开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现场教学以及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如对于机床主传动、进给传动、控制系统、主轴部件、导轨、支承件、夹具等部分的理论采用现场教学,利用废旧CA6140机床、拆装机床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在主传动的教学中,采用现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第二课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如果说在第一课堂,教师更多地传授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类省级、校级的创新项目以及参与教师的横向科研课题,这对学生自身技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素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职业选择、人生走向等。在第二课堂开展中,主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参与科研,提高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他们在展现自我中获得乐趣,获得作为独特个体的成就感。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握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节奏

大四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就业压力大,项目的实施不是单一设计,而是需要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学生遇到困难后不愿意继续前进。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指导的深度恰到好处,既要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把握项目实施的节奏,又要使学生有学习兴趣,不要失去信心,使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总结,一是在课堂上的总结点评、互评,明确方案的可行性及设计依据。通过讨论越辩越明,明确哪些方面有待改进、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自我总结,深刻剖析项目实施过程的体会及个人能力素质的短板。

4.评价机制

注重结合现代工程软件CAD/CAM/CAE 的应用,通过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参加省级、校级创新竞赛的题目,在实物制作前需要进行三维立体仿真,要求结构合理,布局紧凑,能够实现加工要求。评委由系里教师组成,以竞赛的评判作为标准,经过初次筛选将质量较好的作品确定最终参赛作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一线工程师。因此,动手能力对学生来说相当重要。通过后期实物制作,设计并生产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潜能。

学生考核:学生的得分基于课内的表现和第二课堂活动,如表1所示。第二课堂的得分主要是学生对所做项目进行有效的评述,以文字、图表和口述的方式进行交流,分析设计过程、方案的合理性、个人工作量的大小、图纸的绘制和模型制作的质量,与老师、同学提出的技术性问题能否在一定时间内有效作答等密切相关。

三、实施效果

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学生已适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工程教育的思想、树立工程认知的思维、培育工程实践的能力。

2.有助于教师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工程项目驱动的授课方式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在课堂不再是单纯地讲解、灌输,而是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融为一体共同学习。要想控制课堂的节奏和进程,教师必须在理论上精通,更要实践上过硬,课下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设计教学内容、准备教案及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处理“突发事件”,是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挑战,有助于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将各类省市级“创新”大赛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得教师对于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也是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3.培养学生多学科、系统掌控知识的能力和交流、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扩展至师生基于解决问题的互动式教与学,将学生以继承知识为主的学习引导至对未知事物主动探索的学习。项目的实施是通过小组成员沟通协作、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结果;项目的评价是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后产生的评价效果,极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课程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地提高能力、创造性地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4.培养综合基础素质、终身学习素质

在知识结构体系上体现多学科的综合性,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培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基础素质以及现代工程师应当具有的职业发展素质、终身学习素质。

经过两年课程的改革和实践,在CAD大赛中两项作品分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技术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毕业设计、校外实习中,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能够有意识地探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而非以往的走马观花。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培养合格的现代工程师。

篇(9)

贵航高级技工学校2010年春季班进校后,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坚持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方针,将春季班定为学校的教学改革试点班,这一任务交给了学校科技办,本人受命参与了这一具有一定难度和趣味的工作,科技办从整个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监督与检查等诸多工作进行了全程的设计和跟踪,将学生进校后先在小河校区进行为时一年的理论教学课教学改为学生一进校就在扎佐校区,进行十周一倒的理论教学的实操训练的教学方式, 对所开课程进行了精心挑选,对担任这些课程的教师进行合理安排,课程安排中加重了德育课和制图课的教学份量,德育课和制图课每学期都有,每周都有,而且要求每位参与教学的教师,在自己的讲授内容中加进德育教学内容,所有科目的教师讲课形式为: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不一定在教室,可以在实习场所,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充分利用电脑ppt课件,利用各种教学视频,实操训练教师也可在教室讲解一些实操训练中遇到的理论上的问题,教学改革过程中定期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定期对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反馈对教学改革计划进行修正和完善,在教学实施中实行寓教于乐,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一贯的教师主动为学生主动,到目前为止教学改革工作已初见成效。

2.目前为止的教学效果

2011年前十周学校举行的学生技能比武中,两个当时正在实习的班级中,一个中级钳焊班的学生张胜文,一个中级技加班的学生刘文丹,分别取得了钳工和磨工第一名的好成绩,每十周在上理论课的班级都能做到:上课出勤率几乎100%,上课时间无人睡觉,无人讲话,所开科目中补考的学生几乎为0,高技机加班的工艺课,全班二十三个学生,通过十周的教学完成了每人一个中等难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编制,完成了一个专用夹具的设计工作,每位学生的设计课题均不同,所有学生均完成了课题要求的一本工艺规程,一个专用夹具的设计装配图,构成夹具的主要零件图,通过对该班的工艺课的改革教学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工艺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了制图知识,学习了夹具相关知识,理解了材料的相关要求,复习和应用了公差,刀具、工程力学、各工种工艺学的相关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至用。让以上知识能够尽可能多的印在学生脑海中。

3.春季高级机加班工艺课改革的具体做法

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法:工艺课教材选定,制定书面教学计划,每周六节或八节课,教师讲课、学生作业,教师提问,期末复习,考试,教师判卷,一名教师计划、教学、复习、监考、判卷,全部一个人做完,对于学生的成绩完全可以由这名教师决定,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某些课程补考面积很大,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后,基本上都只是应付了考试,真正学到心中、脑海的知识并不多,学生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一些老师也只是走完程序而已,此次春季班高级技加班的工艺课改革的第一切入点就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老师教我学,此次教学任务由两名教师共同完成,我们从历年学校高级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几百个零件中筛选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难度适中的二十三个机器零件,将这些零件的2D图也就是传统的三视图安排给该班的二十三名学生,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利用proe软件将这些零件图由两2D变为3D,变为一个从各个视角都可以观看的立体图,第一周就给学生下达工艺课内容及任务:按抽签的方式将二十三个零件图分给二十三名学生,要求学生自行绘制一张零件图,看懂零件图所表达零件空间形状,两周后教师将学生课题图的立体图给学生看,下面一个零件的2D图和3D图:

从第一周开始到第六周学生要完成所领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设计,就必须应用所学的制图知识,公差知识,金属材料知识,刀具知识,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在适时地进行工艺课的讲授,讲授机械加工中各工种的工艺特点,所能完成的加工形面,加工内容,讲授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和关于工艺、工序,工步,设备,刀具等内容。第七周开始,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定,完成自己零件的某一工序的专用夹具的设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就必须掌握夹具的相关知识,如夹具的定位,夹紧,与机床的联接,夹具的各种辅助结构的设计,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夹具,就共性的问题集中进行讲解,个性问题专门由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为:每周十节课,共九周,共九十节课,后又根据情况进行了调整,用第十一周和第十二周两周整周的时间进行集中教学,共十天,在夹具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夹具立体图,对学生进行教学,下面是其中的两个夹具立体图: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带学生到实习厂进行实地教学,观看讲解夹具与机床的联接方式,给学生观看真实的夹具,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对学生进行视频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通过这一个教学过程,我们认为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夹具设计的知识,巩固了制图课的装配图的画法,加强了金属材料,公差,工程力学等课程的学习效果,这一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向教师请教,做到了主动学习,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和完成的两个任务的质量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从这一个班的任务完成情况来看,学习效果超过了普通教学模式的教学。

4.再次改进的方向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6-0057-04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能较好地适应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式。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劳耐尔(Rauner)教授认为“一个职业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把工作过程定义为“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完整的工作程序”,该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基于工作过程是教学方式由理论推导的学科教学方法向情境式教学适应职业教学方法的转变,目的是避开高职学生理论推导能力不足的弱点,通过情境教学的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控加工工艺是指使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所采用的各种加工方案和工艺手段,它是伴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是人们进行大量数控加工实践的经验总结,数控加工工艺技术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核心知识与技能,也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未来岗位必备核心能力。培养学生机械零件制造工艺能力是本门课的主要任务。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工作,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理论准备不足,项目积累不够充分,教学平台不能体现生产情况,没有基于工作过程的整套项目教学教材,教师团队不适应项目教学,企业教师对教学理解不够而学校教师又没有深刻的企业体验,学生因很少进入项目工作与学习的环境而难于完成有难度的数控工艺项目等。

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根据自身所处地区现代制造企业情况,对“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建设,并开始工作过程情境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我院在整合教师、实验室、企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情境的教学平台,建设模拟企业数控工艺员工作的学习情境,应用典型企业项目牵引教学并辅之以综合考评方法,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情境的教学平台

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区别较大,且高职院校原有教学设施大多是按照注重理论教学设计的,故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建设职业教育教学平台十分重要。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应能反映学生未来就业岗位企业工作过程。“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主要培养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能力,能完成企业基层工艺员所承担的工艺规程与工装设计任务,初步解决生产中的工艺问题的能力,要为这一目标实现构建基工作过程的情境教学平台。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教学环境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是以企业典型工艺项目为牵引展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若干项目,在实践中学会完成工作任务。学习情境设计应能充分体现企业工艺设计过程,教学环境应能体现相关要求。根据对企业深入调查,构建模拟企业工艺室(厂或车间)的环境,在学校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工作室。工作室主要资源包括: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样本、样件,典型零件夹具样本、实物,典型零件加工录像,各种工艺资料手册,国内外相关标准,机床手册和样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模拟工厂或车间。这些资源能够使学生更加便利地接触到所需的工艺资源与信息,从而更好地融入工艺工作的氛围与情境中。

(二)引入企业工艺师作为兼职教师

设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必须以经验丰富的工艺师作为支撑,如果学校没有具备企业经验的工艺师作为教学指导,则很难体现工艺设计工作过程。特别是由于行业不同,制造工艺不同,企业氛围亦有所不同,应按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引进熟悉行业工艺的工艺师作为兼职教师,才能形成企业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工艺师特点开辟专门特色工艺单元,介绍工艺的开发与实验情况,使学生知道新工艺的产生与不断革新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学习工艺知识与技能的自豪感。自觉钻研工艺,为在工作岗位施展才能打好基础。

企业工艺师兼职教师可以带来最新的行业工艺技术,在教学中融入企业的思维方式、市场对技术的要求、最新的工艺案例,能够使学生日后更容易融入社会。专任教师应发挥自己对教学环境熟悉的优势,与企业教师优势互补,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协调好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教学安排,才能形成优良的教学情境,对学生也最为有利。

(三)建设“数控加工工艺”网上资源

目前,计算机作为学习终端已经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提供网上资源十分必要,在建设“数控加工工艺”学校精品课的基础上,我院同步建设了网上资源,将教学视频、企业制造过程视频、工艺文件样本等资源上传至网络,在工作室“教学做”时,学生随时可以取得相关资源,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通畅。

二、构建模拟企业数控工艺员工作的学习情境

构建模拟企业数控工艺员工作环境,模拟行动领域数控工艺员工作过程,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学生边学边做,构建出便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

(一)梳理工艺员工作过程,使学生进入岗位角色

根据涂尔干(E Durkheim)的社会学功能理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性的社会化”,“使出生时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个体成为崭新的社会的我”。依据上述理论和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为学生进入专业角色(社会)的一种实践和模拟。学习情境是学生掌握工作过程知识与能力的便捷方式。

通过梳理工艺员工作过程、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使工艺员工作过程展现在学习领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逐步掌握工艺员的工作能力。

(二)建构基于工作过程便于认知的学习情境

以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J 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建构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情境,应按照工艺工作过程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学习情境进行教学。

建构学习情境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展开,先使学生熟悉教学情境的逻辑关系,认识基本工作工具;再从简单零件工艺设计开始,逐步过渡到中等难度的零件,到特殊零件工艺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学生学习小组,以便于构成协作情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攻克认知难点,而且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更具现场感。

(三)建立“现代师徒制”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关键,传统师徒培养方式是从实践中学习知识与技能,解决了传统手工业技术的传承问题。现代大工业技术复杂,知识与技能领域广,按传统师徒培养方式效率不能保证。要更好地利用学校形式,发挥现代师徒教学方式优点,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法为此提供可能。

教师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中承担师傅的角色,学生角色为徒弟,在模拟的学习情境中,完成知识与技能提升,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提升能力,而且便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沟通,使学生在学习时更有情境感和成就感。

三、典型企业项目牵引的教学实施

实际生产中机械零件非常多,必须选出典型类型零件。我们主要以缝纫机零件为主,提供给学生整台机械各类零件制造工艺,使每个学生受到各类常见典型零件工艺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梳理典型机械零件工艺过程,建立典型项目库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点,采用成组技术的原理,将机械零件分为轴类零件、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齿轮类零件、叉架类零件和型腔壳体类零件等典型零件类型。将每种类型的零件工艺方案进行典型化,并根据工件的难易程度建设项目库。

到企业收集相关的典型零件工艺规程,逐渐丰富典型零件工艺项目资源,建立各种技术文件档案,方便学生查找。将学生毕业设计优秀作品等作为资料储存起来,作为学生学习的样本。企业的零件工艺规程可以使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使学生工作更认真。

(二)编写典型零件工艺教材

典型零件工艺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够编写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的教材,我们深入企业解析工艺流程,测绘工艺装备。将企业工艺流程拍摄成录像,把企业典型零件工艺整理成教材内容,并按工作过程和教学情境序化成教学单元。

在教材编写中,按照成组技术的原理,即按零件类型设置工艺项目,在项目中穿插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工艺知识与能力。我院首先编写校本教材,并在几年教学修改的基础上出版,为展开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源。

(三)建立模拟企业工艺设计流程的组织

为真实地反映企业工作情境,课程教学之初,在教学班成立工厂化的工艺技术组织,即成立工艺研究所。该研究所下设数个工艺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并任命一个组长(相当于工厂车间工艺组)。任命课代表为所长助理,教师与兼职工艺师为所长或副所长。

每个工艺小组负责不同零件类型的车间,全班共同完成一个产品的各类工艺规程,班级学生共同协作,形成团队,完成整个产品的工艺规程及部分夹具设计,遇到问题共同协商。为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学生在下一个产品中每组学生的零件类型加以轮换,以完成不同类型零件工艺能力的培养。

(四)以企业典型项目牵引,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零件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是本课主要教学项目,对于没有长期工厂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棘手的问题。采用“我做、你看,你做、我看;我再做,你再看;你再做,我再看”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工艺能力及工艺感觉,使其逐步进入角色。

课程之初给每个工艺小组若干个企业项目为任务,要求学生在课程中完成工艺规程和部分夹具,并以这些项目作为牵引进行教学,使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在课程教学中逐步解决。在以企业典型项目牵引过程中,把学生带到企业参观生产线,熟悉企业设备和工艺装备十分必要,这时企业兼职教师显得更为重要。校中厂无疑是最好的教学场所,条件具备的可以将部分学生的工艺规程(包括数控程序)在厂中实现。我校开展“卓越技师”培养工程,对优秀学生重点培养。数控技术专业将机械零件工艺规程与夹具实现作为其中一部分。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效果较好,形成了部分实用作品,经过该项培养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工艺能力也受到了好评。

四、以项目为基础的考评方法

以往以考试为主的考评体系很难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建立以项目为基础,过程和考试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将学生学习过程取得的成果计入学生课程总成绩,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使学生更注重平时学习、注重细节,学生之间配合更主动,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学生期末做完项目,组织项目答辩会,请部分优秀学生和企业工艺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各组成果进行答辩,学生在答辩会上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培养学生自信心。通过答辩学生也可以提高项目表达能力、项目分析能力。

考试作为评价的一部分不可或缺,通过考试可以评价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促进部分学生全面掌握工艺知识。这样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2010、2011、2012级学生几乎没有旷课现象,听课效果也明显提高,数控加工工艺课程通过率达96%以上,学生数控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能力明显提升,毕业设计指导量明显减少,学生设计的工艺规程质量较高。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改与实践,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认可,避免了过去由于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对教师授课不知所云的情况,教学过程更活泼生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可以把以往的学习难点分散到过程当中,学生更容易掌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工艺设计能力,使学生对相关工艺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课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严谨工作作风,使其熟悉了未来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提高了职业认知度。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完成的工作很多,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仍需教师不断尝试探索。高职“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应进一步提升学做一体教学平台层次,构建企业真实环境的综合工作室,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企业工作过程,做到与企业岗位无缝连接,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11)

生产车间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一】通过机械实习,我了解许多课本上很难理解的许多知识。机械的传动构造,一些机器部件的构造原理等等,了解了许多常用工具。

通过电工技术实习,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我主要的收获有以下方面。掌握了几种基本的电工工具的使用了解了电动机传动和点动控制、顺序控制、逆反转控制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了交流继电器的原理和接线方法;掌握了西门子plc一些简单编程。本次实习,培养了我动手实践能力和细心严谨的作风。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六个月的实习期虽然很短,却使我懂得了很多。

不仅是进行了一次良好的校外实习,还学会了在工作中如何与人相处,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对冰箱这方面也有了实际操作和了解,为我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在那里经过半个月的培训让我知道对一个企业而言,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企业经营好比一湖清水,管理规范好比千里长堤。水从堤转,才能因而得福,如果大堤本身千疮百孔,水就会破堤而出为祸一方。军中无法,等于自败,企业无规,等于自乱。经过这几个月实习下来,使我受益良多,具体的实践体会如下:

1、是要有坚定的信念。

不管到那家公司,一开始都不会立刻给工作我们实习生实际操作,一般都是先让我们看,时间短的要几天,时间长的要几周,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会觉得很无聊,没事可做,便产生离开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轻易放弃只会让自己后悔。其实对于些困难我们要端正心态,对于我们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取决于我们踏脚的位置,那样困难也能变成我们飞速成长的跳板。

2、要认真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和工作制度。

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和与人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与同事相处一定要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和相互体谅。

4、要学会怎样严肃认真地工作。

以前在学校,下课后就知道和同学玩耍,嘻嘻哈哈、大声谈笑。在这里,可不能这样,因为,这里是公司,是工作的地方,是绝对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会出错,工作出错就会给公司带来损失。所以,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要学会像这里的同事一样严肃、认真、努力地工作。

5、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

到公司工作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态度不好,就算自己有知识基础也不会把工作做好,四多一少就是我的态度,我刚到这个岗位工作,根本不清楚该做些什么,并且这和我在学校读的专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刚开始我觉得很头痛,可经过工作过程中多看别人怎样做,多听别人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去多做,终于在短短几天里对工作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了,光用嘴巴去说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6、要学会虚心,因为只有虚心请教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也只有虚心请教才可使自己进步快。

总得来说在实习期间,虽然很辛苦,但是,在这艰苦的工作中,我却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明白,今后的工作还会遇到许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给我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体会。因此,我坚信:只要我用心去发掘,勇敢地去尝试,一定会能更大的收获和启发的。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转眼间,我已经开始实习已有半年之久。但工作中我重新对我们现在相处的社会有了新的了解。通过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思想上,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法规。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出色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学习上,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没有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不但掌握和提高了操作和业务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学习理论的同时,更加钻研业务,把学到的知识融会到工作中去,使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在实习中我学习到了许多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采用了看、问、自学等方式,对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服务品牌、企业使命以及企业精神都有了初步了解。

最后,我想说的是,上面只是我工作中取得的一点成绩,这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我始终坚信一句话“一根火柴再亮,也只有豆大的光。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柴,则会熊熊燃烧”。我希望用我亮丽的青春,去点燃周围每个人的x感召激励着同事们一起为我们的事业奉献、进取、立功、建业…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如今有不少同学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不可能会有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的能力。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说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这期间的更加有意义。

此次的顶岗实习为我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为以后自己的奠定啦坚实的基础。

生产车间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二】为期半个月的生产实习结束了。这半个月来,我们经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同样也领悟了很多。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生活学习都在学校,接触的是课本是公式,很难有机会接触工厂的实物以及流程,我一向觉得我们学的漫无目的,我们所学的到社会就是鸡肋。但透过这半个月的生产实习,我的这些错误观点都改变了。书本上的知识是基础是保障,没这些知识公式的支持你在工作岗位上会很迷茫会不知所措的去摸索结果还会是一只半解。

我们是在1002工厂实习的,该工厂属于军工厂,在我们心里它是很神圣的。该工厂主要致力于测量的研究,生产各种型号的水准仪广角仪经纬仪。在实习的先前几天是由几位老师给大家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我学到了s3水准仪,j6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其间,我们还自我动手拆装仪器,了解了仪器的基本构造。透过前几天的实习我明白了要不断的丰富自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使你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一个人在自我的职位上有所作为,必须要对自我职业的专业知识有所熟悉,不仅仅要学习先进的技术他要要学习好基础知识,同时对自我业务所在范围内的业务技能也要熟练掌握。

随后几天我们戴上鞋套走进了生产一线,我们走了4个车间,不仅仅参观了总装车间,检修车间,也参观了打磨车间等基本生产线。在生产车间里,我们都收起了往日的懒散,各个都很严肃认真的聆听学习着师傅的教诲和每一个基本动作。师傅在休息之余,还和我们讲起了工厂的见闻,教导我们要认真学习专注每一个学习的机会。透过对生产车间的观察学习,使我意识到在工作岗位上一丝不苟的重要,你自我的一个闪失一个不注意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会影响一个团队的正常工作。

实习的最后2天我们一齐进行了实地测量。这个任务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也培养了我们同学间的分工协作的潜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测量中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每步都检查无误,这样做不但能够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能够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认认真真完美的做好每一步,直至贴合测量要求为止。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作风。

半个月的实习真正做到了让我们从一个学生到一个公司职员的转变,使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真正的工作。实习时间不长,但却教给我们在学校永远学不到的,在实习期间,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实习带给的帮忙,在你们的帮忙下,我们学到了很多,是我们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

生产车间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三】在实习期间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经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总结了经验。

实习中的感悟

首先、毕业实习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扎实的专业知识。

x

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第一要看的就是你的专业技能是否过硬。我们一同过去的几位应聘者中有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因为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比别人逊色一点而落选。因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一个人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他在这个特定的岗位上就会很快的得心应手,从而减少了用人单位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培训一个员工。

第二、在工作中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套学习知识的系统,遇到问题自己能通过相关途径自行解决能力。因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各种各样,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能把握。在这个时候要想把工作做好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应技术,来解决工来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力,一方面来自向师傅们的学习,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另一方面就是自学的能力,在没有另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寻找相关途径来解决问题,(举例说明)

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顺利工作的保障。

在工作之中不只是同技术、同设备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同人的交往。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同事之间的交往原则和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为顺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人际氛围。

另外在工作之中自己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对相关技能知识的标准掌握等。所在我常提醒自己一定不要怕苦怕累,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把自己在学校学习的到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的实践中去。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顺利进行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接轨做好准备。毕业实习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它为我们顺利的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更好服务做好了准备。

对自己的要求

经过过去一个月的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人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个月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感谢单位领导和部门领导以及师傅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会继续努力的。

生产车间实习心得体会范文【四】在这实习的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的东西,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和课本上找不到的,此刻我们即将踏入社会,这些实践性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让我们脱离了书生的稚气,增加了对社会的感性认识、对知识的更深入的了解。

在以前的头脑中,我认为的工作都是很完美的,我想企业和工厂就应都是挺漂亮、挺大起的。此刻不都是在讲环保、讲生态化吗,将来的工作环境肯定是整洁美丽的,工作就应也是搞笑简单的。我就是怀着这种憧憬到了我们的实习工厂。一下车我就傻眼了,天哪!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刺鼻的气味,第一天由工厂领导带我们参观了生产线、工人师傅给我们进行了入厂安全讲座。第二天我们就正式进入车间参加生产。我们四人一组,每个车间的师傅负责带我们生产学习,此刻的化工厂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工人劳动相比较较简单,但是一般一个岗位一班就一个人,一班的时间是8个小时,也就是说,工人师傅要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一呆就是八个小时。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对于我们来说,在学校里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这八个小时单调的工作难以想象,但是随着与工人师傅共同工作的时间久了才明白自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我们此刻吃穿不愁,但是真正到了社会上,首先我们的自我养活自我!然后的为家庭担起相应的职责!我们务必靠自我的劳动来实现这些!这时我们就不会觉得这八个小时是多么的漫长了,因为这八个小时的背后是我们劳动换来的收获。

在实习时的工作学习同时让我认识到社会是残酷的,没有文化、没有本领、懒惰,就注定你永远是社会的最底层!但同时社会又是完美的,只要你肯干、有进取心,它就会给你回报、让你得到自我想要的!

总之,虽然实习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收获是很大的。我会更加珍惜我的学习,并且用实习的心得时时激励自我!

生产车间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五】毫不掩饰地说,通过这次的实习它给了我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在实习中我的理论同实践进行真实地接触,思维和现实有了结合点。这些都对我的观念起着或潜移默化或震撼的作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只是作为工科的学生也许一周多的实习时间远远不能够对一个企业做深入地了解,只能是肤浅的、粗略的了解一下产品工艺的简单流程,和一些先进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业技术。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产品品种类繁多,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也各不相同,但不管何种产品,从原料加工到制成产品都是遵循一定的生产原理,通过一些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生产原理,弄清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及操作。其次,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通过实习过程见习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开发等环节,初步培养我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经过在x一个多星期的实习让我亲眼见到了许多平时在学校里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机床,让我对各种各样的机床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此次实习我们参观了东风发动机的几个生产车间,见到了许多加工机床。在工厂里实习让我们有了走近机床仔细观察它的机会,通过观察让我对机床的组成部分及各个部分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见到不同的机床由于它在零件加工中的作用不同而被放在了不同的位置上,并且我还知道同一批机床加工同一个零件随着零件加工的工序安排的不同,机床的摆放也不同,此时加工零件的工序是否安排得好就可以看出来了,工序排得好机床的利用率就高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还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