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康复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1骨科康复的定义骨科康复学,从内容上来说,指的是主要对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的骨科伤病患者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不仅属于骨科学的分支,同时还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骨科康复学,其基本干预手段主要由手术、功能训练、假肢与矫形器辅助三者构成,以康复为目标,构成内容主要为手术性治疗与非手术性治疗两个内容。因此,在综合性骨科康复治疗时,手术主要指的是康复性手术或者预防继发残疾手术,并且手术治疗离不开功能训练以及假肢或矫形器辅助两者提供的帮助,只有三者相互配合,才可保证康复效果。因此,骨科康复的三大治疗手段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从广义方面来说,骨科康复非手术治疗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既指心理治疗、药物、物理因子治疗、康复咨询及护理等内容。同时还指功能训练与假肢矫形器辅助治疗。
1.2骨科康复学的分类根据治疗对象存在的差异对骨科康复学进行分类,可分为7大类,分别为:儿科骨科康复学、老年骨科康复学、成年修复重建外科康复学、脊柱脊髓损伤康复学、运动创伤康复学、工伤康复学以及手创伤外科康复学。
2骨科康复学的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对“骨关节十年”中各大国际医学团体及WHO获取的共识行动纲领所设置的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还参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骨科康复学中研究的成果,得出新世纪初骨科康复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如下:(1)工伤康复得到快速的发展。当前我国在工伤康复方面已经成功构建了一个新模式,也就是与社会劳动保障相互结合构建一个工伤康复中心。比如最近几年在我国东南部广州市构建的广州工伤康复医院就是新模式的首次尝试。因此可以预计,在该基础上,未来我国可成功且全面的有机结合工伤的后期康复及早期康复,进而能够供给工伤康复一套系统性与完美性更高的服务,与此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工伤康复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速度。(2)骨科康复治疗与服务组织形式均实现后,多门学科相互合作的机制与工作方法需要深入的研究及完善。站在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多学科性团队是不可缺乏的,并且效果明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团队的工作方式并没有一一明确,所以其工作方式是不是主要为会诊、联合查房、病例讨论方式,还有待研究;同时,该团队的工作方式也可能是临时性的团队会议方式,并且没有结合实际病例的临时合作与长期且系统的合作应该如何与研究讨论相互结合,均需进一步的研究及摸索,从而可以有效地将手术、功能训练和假肢或矫形器辅助治疗有机集合。(3)骨关节病病因的临床生物学研究更加细化与深入,专家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将骨关节的力学环境改变与组织适应、破坏、修复三者的关系一一被说明,进而在确定运动疗法,保证治疗效果方面提供了确切的帮助。(4)研究与开发出更多新型的康复治疗技术与方法,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研究出既有效、又可节约费用的低廉、方便功能训练方法。(5)研究与开发适合骨科康复患者的评估工具。未开骨科康复学中所开发的评估工具具有极高的针对性、敏感性,尽管骨科康复学更加注重功能评估的作用,FIM、SF-36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并且儿童骨科康复内容中也设计了新内容,但是依然无法将残疾患者参与社会功能充分反映出来。因此,新型评估工具以残疾为取向,将残疾障碍与康复指标如实反映,还能够预测社会康复,并且新型的评估工作还以患者为取向,结受各种干预手段患者在评估项目需要存在差异,举例来说,就是进行植入手术、组织修复等患者与实施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患者的评估项目是存在差异的[2]。(6)研究与开发出更多新型辅助器具。未来的骨科康复理念会大力提倡倡导医工相互结合,从另外一个意思来说,也就是指骨科、康复以及康复三个方面的医生相互结合,达到一方面不断扩大新型高科技假肢与矫形器应用在临床康复中的领域,另一方面还以适用技术为原则,给患者提供更多又实用、又有效,并且非常简单及价格低的假肢与矫形器,减轻残疾人的经济负担。(7)骨科康复从医院转变为社区与家庭。当前世界各国中,骨科康复学均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家庭给骨科患者提供的有效护理集康复。由于大部分骨科患者康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想要在康复医疗机构内长期住院完成存在极大的难度。大多数专家们通过以部分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与家庭康复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并且将两组的功能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结果发现两者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由此他们认为,通过类似的研究说明,当指导与监测两者被适当扩大后,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产生的作用是大致相同的,并且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
在医学教育网络资源中, 临床康复学网上资源不多,其中涉及医药类高职教育的更少,不能达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要求,还有部分网络资源虽内容丰富但使用受限制,不能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源,难以发挥其作用。本课题计划在我校图文信息中心的积极配合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教学环境,进行网络资源、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逐步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将与临床康复技术课程相关的习题、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图像资料等挂在网上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互动学习。
2 临床康复学网络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临床康复学是一门联系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极为重要的桥梁学科,因此在康复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临床康复学的教学备受考验[2]。其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康复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同时,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学校教学环境难以满足学生的情景教学要求。对我校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高职学生而言,普遍反应难以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虽然在课堂上也利用一些多媒体和现场模拟展示进行教学活动,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和理解。现代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替代以往相对于被动、机械、接受式学习模式,而如果能利用网络资源,把与临床康复学相关的资源链接到网络课程网站上, 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进入到相关的网站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不仅可通过计算机储存的大量教学资源, 迅速、任意地选择和调用图文视频资料, 获取相关知识,又能进行在线交流和答疑,方便学生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资源的开放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课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终生求知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3]。网络资源库的内容可不断的丰富翻新,任何信息在经过审核后,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添加到其中。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给教学带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并且为学校拓宽教育功能、兴办远程教育、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奠定基础。
3 临床康复学网络资源库研究目标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实现我校临床康复学课程教学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建立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互动学习。
4 临床康复学网络资源库研究内容
4.1 课程网络资源库的构建
(1)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查询和下载资源库中的教案、资料、素材等多媒体信息,为教师在线备课提供方便。
(2)网络课件,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
(3)案例和文献资料,收集与课程相关的临床典型案例,有关课程方面重要文章、书籍等。
(4)网上课堂系统,包括资料查询、在线学习、在线答疑、电子白板、留言板、论坛等子模块,通过该模块学生可以方便的进行自主学习并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
4.2 建立课程网站,开放信息服务平台,保障资源库的正常应用和运行
4.3 进行教师强化培训,重点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管理、教学资源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个方面培训。
4.4 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效果评价,采用阶段测试进行成绩评价,开展问卷调查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
5 临床康复学网络资源库可能的创新之处
中风病中医研究十年评说 刘庆宪,于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高建群,李焰生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秦洁行,苗玲
阿司匹林抵抗 蒋仙国,李焰生
不宁腿综合征的进展 李红伟,李焰生
脊髓损伤治疗新进展 宋宁亚,薛民全,刘列,左春光蛇毒制剂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不良反应--附5例报告 朱金林
丁螺环酮加氟桂嗪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 吕祯祥,王晓红,李映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一个家系报告 侯辉光
脑胶质瘤术后种植转移2例报告 方嘉明,陈道莅,施睫,孟庆浩,杨卫华
以多颅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1例报道 赵茜,侯晓军
脑卒中神经康复治疗的进展 王东生,谢瑞满
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王景涛,姜建东
骨髓基质细胞及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冯智英,苗玲
运动神经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波,刘诗翔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 龚毓华,钱可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和治疗 王骏,支惠萍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学研究进展 朱玉连,胡永善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侯辉光
单味益智健脑中草药的实验研究--39种药材的分析 冷晓赟,韩钟博
《上海"卒中单元"国际学术研讨会》印象及几点想法 陈文华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魏晓莹,陈旭
Brown-Vialetto Van Laere综合征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陈旭,郑惠民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40例临床分析 丁德武,陈军,於德滋,付聪
急诊钻孔减压救治巨大硬膜外血肿伴脑疝26例分析 丁德武,陈军,徐培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一例报告 薛静刚,林琳,周维智,钱可久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几点体会(附60例报告) 唐桑梓,林友瑜
加强神经变性病的中医药研究 李如奎
中枢神经系统锰中毒 沈沸,苗玲
胱硫醚β合酶基因多态性与早发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刘怀翔,张哲成
血管内淋巴瘤病表现为后脑白质病 支惠萍,胡光远
一个特殊的病例 钟小生,支惠萍
AIDS合并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1例报道 陈莺,钱可久
脑胶质瘤的化学治疗概要 吴慧,李善泉
脑血管病35例临床与心电图 罗晓惠
以臂丛神经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3例报告 林敏
脑死亡 俞丽华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骨骼肌非电生理变化 侯晓军,郑惠民
卒中后抑郁 张瑛,钱可久
凝血酶和自发性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冯智英,苗玲
NO在脑卒中中的作用 朱莹,苗玲
Aβ1-40与D-Gal致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对比研究 程庆璋,张石宁,Cheng Qingzhang,Zhang Shining
石杉碱甲治疗轻度认知功能损害51例 孔凡明,Kong Fanming
急诊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钱颖,Qing Ying
海洛因所致中毒性神经根神经病1例 郭莞莹,吴进,罗晓惠,杨正宇,张红莲
氧化应激、微炎症反应、血流切应力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周俊山,zhou Junshan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新进展 赵婉黎,冯维,Zhao Wanli,Feng Wei
事件相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吴丽慧,Wu Lihui
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现状与展望 刘建民,Liu Jianmin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孙云廷,寇惠英,Sun Yunting,Kou Huiying
失语症 周洁茹,苗玲,Zhou Jieru,Miao Ling
脑干血管病27例临床分析 刘庆宪,宋永建,Liu Qingxian,Song Yongjian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1例报告 徐巳奕,梁玉敏,包映晖,殷玉华,潘耀华,江基尧
脑膜瘤卒中误诊为单纯脑出血1例 梁玉敏,刘卫东,江基尧,Liang Yumin,Liu Weidong,JIANG Jiyao
外伤性颅底骨折伴鼻腔大出血治愈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刘泽,邱永明,张晓华,潘耀华,葛建伟,江基尧
酷似肉毒中毒的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汤剑萍,郭政,蒋仙国,徐群,王智樱,李焰生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 王军,姜建东,Wang Jun,Jiang Jiandong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降纤治疗 方洁,李威,Fang Jie,Li Wei
中国人脑外伤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刘波,刘诗翔,Liu Bo,Liu Shixiang
国际头痛新分类的认识 李焰生,Li Yansheng
头痛疾患的分类和诊断 乔向阳,Qiao Xiangyang
高血压与卒中二级预防 王少石,Wang Shaoshi
阿司匹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孙昱皓,梁玉敏,Sun Yuhao,Linag Yumin
A型肉毒毒素位点注射治疗面肌痉挛82例报告 侯辉光,冯鸿义,杨志新,杜文英
妥泰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陈玲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3例(附文献复习) 刘泽,邱永明,张晓华,葛建伟,熊文浩,潘耀华,江基尧
肾病综合征併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 梁辉,罗本燕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刘文颖,陈旭,刘羽华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孙亚蒙,苗玲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缺血性脑卒中 林望,姜建东
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 郭正良,陈生弟
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形式研究进展 赵玉武,郑惠民,孙晓江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因学与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翁伟力,支惠萍,吴有贵,高俊鹏,陈如桂
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李如奎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晚发重症肌无力单纯延髓肌型2例(附文献复习) 蔡定芳,唐宇平
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0例 侯辉光,余锦豪,杨志新,冯鸿义,杜文英
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患者的护理 吴继萍,严小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前景 王冰雁
结节性硬化症的遗传和病理发生机制 赵玉武,郑惠民,孙晓江
Segawa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乔德丽,张社卿,郑惠民
僵人综合征 沈沸,钱可久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例报道 吴静,苗玲,WU Jing,MAIO Ling
路易体痴呆1例报道 钟萍,李正元,邵筱宏,陈翔
以延髓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 贾怡蓓,边伟红,陈玉娟,JIA Yibei,BIAN Weihong,CHEN Yujuan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多起血栓性并发症1例报道 潘元美,李焰生,李建萍,李颖
缺血性卒中的TCD微栓子检测技术进展 潘元美,李焰生,PAN Yuanmei,LI Yanshang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吴静,苗玲,WU Jing,MIAO Ling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1 中西医康复医学的特点
1.1 现代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以残疾者为中心着眼于功能和能力的恢复,致力于残疾者生活素质的提高,并以促成残疾者重新成为社会中自立的一员作为其最终目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各种有效的功能训练,以及应用康复工程进行代偿和重建等方法,辅以药物、手术、饮食疗法及其它。所以它的治疗目的不只是疾病的痊愈,而是最大限度的使其身心功能,从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1]。其特点如下:①以躯体残疾者以及伴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人与老年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 ②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项重要原则指导康复工作;③重视从社会医学的角度组织作业-职业-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返社会;④重视以专业协作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协调的康复治疗;⑤重视康复治疗与康复工程相结合,以工程技术辅助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以提高诊疗质量[4~6];⑥重视功能评估和分析是现代康复医学的特点,它为康复治疗提供客观的准确的评估依据。目前国际康复医学界使用的功能评估方法正向专业化、规范化、定向化方向发展,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
1.2 中医康复学 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调适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食疗、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7]。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8],中医康复学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特点,一方面来自中医、中药的优势,同时也与中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关,这些特点也是中医康复学的优势[4]:①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②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相结合;③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④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⑤食疗康复与药疗康复相结合;⑥内治康复与外治康复相结合。中医康复学既重整体的协调,又重个体的纠偏,这是中医康复学最根本的特色与优势,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9]。
1.3 走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之路 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学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中医康复学应引进现代康复学的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规范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量化标准——客观的评价标准。
中医康复评价首先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但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是功能障碍,而通过四诊进行一般辨证所得证候很难反映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康复中评价的过程是对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的量化过程,如对于两个同是中风偏瘫,中医辨证同为气虚血瘀的患者,很难用气虚血瘀这一证候反映偏瘫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仅用气虚血瘀的变化来评定(衡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因此,对偏瘫功能障碍来说还需要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在中医古籍中,对功能障碍的评价尚无明确记载,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观点是中医康复学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近年在研究中医康复疗法的疗效时,多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及观察康复疗效。这是中医康复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在心脏康复方面,也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利用心电图(12导联、24h动态)、心脏超声波检查等评估心脏功能情况,进而根据患者心功能、心脏能承受的负荷及心理应激制定适当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项目、运动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患者感兴趣且易于坚持的运动,量力而行,以身心舒适为度。中医康复学的运动形式具有动作和缓、形神和谐的特点;它通过精神意识驾驭形体运动,身心交融和高度统一,增强人体潜在机能,达到自我身心锻炼的目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在药物(参麦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锻炼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中,对冠心病人施行运动疗法的同时,再配合以中药治疗,取得了更佳的效果[10]。提示中药配合康复运动锻炼是解决心脏病后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2 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保健意识也在增强,康复保健事业亟待发展,就目前而言,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6000万残疾人,1.77亿老年人以及大量慢性病人[9]。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的临界状态——“亚健康”,不少人常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对于亚健康的研究和防治,从今天的学科领域来讲,就是养生学的热点问题。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例,它是身心性疾病变化的心理、生理、病理的综合反映,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在这方面,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有更为广阔的天地[10]。
中医康复专业在国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外康复医学已经与临床医学一样,形成了非常规范的诊疗制度和服务网络。然而,全世界6亿残疾人中能够得到康复治疗的仅为20%,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残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复服务;另一方面,当前在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行保健和健康消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已投入巨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国家甚至已经立法承认中医、针灸疗法的合法性,并在医疗保险方面给与支持[11]。
总之,康复医学在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促进中老年人延年益寿,促进全民保健,促进残疾预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随枝. 发展中的现代康复医学[J]. 宁夏医学杂志,1995,17(1): 60-61.
2 陈耀华. 康复医学的兴起和发展[J]. 锦州医学院学报,1997, 18(2): 30-32.
3 岳旭东. 略论中医康复学[J]. 国医论坛, 2003, 18(2): 14-15.
4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4): 146-148.
5 母晓明,郭洪科,许学杰. 康复医学在市级综合医院的发展与思考[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 11(5): 412.
6 卓大宏. 中西医结合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101-103.
7 关骅. 康复医学与治疗学关系的探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52-554.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 25(6): 48-49.
9 袁嘉丽,李庆生. 中西医结合养生学及康复医学在21世纪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思考[J]. 中医药学报,2003,31(2):1-2.
1中西医康复医学的特点
1.1现代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以残疾者为中心着眼于功能和能力的恢复,致力于残疾者生活素质的提高,并以促成残疾者重新成为社会中自立的一员作为其最终目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各种有效的功能训练,以及应用康复工程进行代偿和重建等方法,辅以药物、手术、饮食疗法及其它。所以它的治疗目的不只是疾病的痊愈,而是最大限度的使其身心功能,从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1]。其特点如下:①以躯体残疾者以及伴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人与老年病人为主要服务对象;②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项重要原则指导康复工作;③重视从社会医学的角度组织作业-职业-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返社会;④重视以专业协作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协调的康复治疗;⑤重视康复治疗与康复工程相结合,以工程技术辅助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以提高诊疗质量[4~6];⑥重视功能评估和分析是现代康复医学的特点,它为康复治疗提供客观的准确的评估依据。目前国际康复医学界使用的功能评估方法正向专业化、规范化、定向化方向发展,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
1.2中医康复学中医康复学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调适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食疗、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7]。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8],中医康复学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特点,一方面来自中医、中药的优势,同时也与中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关,这些特点也是中医康复学的优势[4]:①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②预防康复与临床康复相结合;③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④自然康复与药物康复相结合;⑤食疗康复与药疗康复相结合;⑥内治康复与外治康复相结合。中医康复学既重整体的协调,又重个体的纠偏,这是中医康复学最根本的特色与优势,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9]。
1.3走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之路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学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中医康复学应引进现代康复学的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规范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量化标准——客观的评价标准。
中医康复评价首先是中医诊断领域内的辨证,但康复医学的作用对象是功能障碍,而通过四诊进行一般辨证所得证候很难反映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康复中评价的过程是对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的量化过程,如对于两个同是中风偏瘫,中医辨证同为气虚血瘀的患者,很难用气虚血瘀这一证候反映偏瘫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仅用气虚血瘀的变化来评定(衡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因此,对偏瘫功能障碍来说还需要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在中医古籍中,对功能障碍的评价尚无明确记载,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观点是中医康复学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近年在研究中医康复疗法的疗效时,多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及观察康复疗效。这是中医康复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在心脏康复方面,也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利用心电图(12导联、24h动态)、心脏超声波检查等评估心脏功能情况,进而根据患者心功能、心脏能承受的负荷及心理应激制定适当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项目、运动持续的时间等,并选择患者感兴趣且易于坚持的运动,量力而行,以身心舒适为度。中医康复学的运动形式具有动作和缓、形神和谐的特点;它通过精神意识驾驭形体运动,身心交融和高度统一,增强人体潜在机能,达到自我身心锻炼的目的,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在药物(参麦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锻炼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中,对冠心病人施行运动疗法的同时,再配合以中药治疗,取得了更佳的效果[10]。提示中药配合康复运动锻炼是解决心脏病后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2中西医结合康复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保健意识也在增强,康复保健事业亟待发展,就目前而言,其主要服务对象包括6000万残疾人,1.77亿老年人以及大量慢性病人[9]。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的临界状态——“亚健康”,不少人常常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对于亚健康的研究和防治,从今天的学科领域来讲,就是养生学的热点问题。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例,它是身心性疾病变化的心理、生理、病理的综合反映,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在这方面,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有更为广阔的天地[10]。
中医康复专业在国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外康复医学已经与临床医学一样,形成了非常规范的诊疗制度和服务网络。然而,全世界6亿残疾人中能够得到康复治疗的仅为20%,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残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复服务;另一方面,当前在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行保健和健康消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已投入巨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国家甚至已经立法承认中医、针灸疗法的合法性,并在医疗保险方面给与支持[11]。
总之,康复医学在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促进中老年人延年益寿,促进全民保健,促进残疾预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随枝.发展中的现代康复医学[J].宁夏医学杂志,1995,17(1):60-61.
2陈耀华.康复医学的兴起和发展[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7,18(2):30-32.
3岳旭东.略论中医康复学[J].国医论坛,2003,18(2):14-15.
4卓大宏.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4):146-148.
5母晓明,郭洪科,许学杰.康复医学在市级综合医院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5):412.
6卓大宏.中西医结合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101-103.
7关骅.康复医学与治疗学关系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52-554.
8张雅萍.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6):48-49.
康复医学源自于医疗康复,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现代康复医学在中国发展仅有30年历史,最早的康复医学工作人员基本来自于临床医学、运动康复或中医学等专业,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本科教育自2011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仅有十几年时间。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我国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作为一个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执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康复治疗师,已成为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
康复治疗学在国家2012年高等教育本科目录中归属于医学、医学技术类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医学康复科和医疗康复机构。目前,国内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除了医学院校之外,还有体育类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学校由于本身条件不同,自身依附的专业基础不同,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差别很大。如体育类院校主要从运动康复的角度,中医院校强调的是传统的针灸推拿,医学院校则强调以西医为指导的临床康复治疗学。总之,由于我们国家本专业建设比较晚,现在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设什么样的课程各个院校也多有不同。以下是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经验。
1.专业培养目标
我们设立的康复治疗学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本康复理论及技能,能够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系统地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初步的康复研究能力,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这样一个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这三大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在康复机构工作为就业方向。虽然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早已发展成为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专业,成立了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师治疗联盟(WFOT)等国际组织,有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及作业治疗师培养模式,但至今,我们国家尚没有加入该组织,也没直接采用该教育模式,故我们也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
2.老龄化社会的培养需求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与老年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老年人康复的需求自然也逐年增加,作为康复治疗学的学生,将来要为社会服务,老年病人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康复治疗的疾病谱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为此,我们在设计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充分注意到这种社会现象,并且专门建立了老年康复实训室,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的康复进行重点学习,以此来适应工作需要。
3.课程设置
有作者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 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和实验制定。该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同时要系统地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 因此课程设置既不能照搬国内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也不能照搬国外康复教育的教学计划,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结合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内容, 制定出具有自己特色又基本符合世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联盟标准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计划。[1]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比较符合目前康复治疗学教育的国情。为此,我们在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中,除设置了功能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外,重点设置了与康复相关的课程如:医学物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及康复医学概论,而与康复治疗关系不大的课程像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放弃设置,另外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医学物理学中的力学,诊断学与医学院影像学中的骨与关节,人体运动学中的关节功能等教学内容,这为此后的物理治疗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08学时,其中理论440学时,实验168学时,教学以满足康复专业基础知识为目的,也不同程度加深教学内容。
在康复专业课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康复治疗学的技术课程,有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等课程;二是临床疾病的康复课程,有神经康复学、社区康复学、临床疾病概要、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使学生基本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及这些技术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另外根据有些学院的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传统康复方法学,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针灸、推拿和按摩等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中医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专业课总学时672学时,其中理论480学时,实验192学时。除此之外,学生在第四学年进行集体毕业实习40周,按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和完善实习教学大纲, 制定了实习轮转计划和实习期内要求完成的学习内容。在实习中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实验室的建设与开放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培养康复治疗人才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在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中, 由于康复治疗学本身的特殊性, 教学应偏重于康复治疗技术, 培养学生的康复操作技能。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中有很多操作技术, 单纯理论课讲解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相当部分的实践操作难以在临床完成, 因而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设得到领导高度重视, 在医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辟出400多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康复治疗实验室, 购进设备共约70余万元。现有高、中、低频电治疗机、磁疗机、腰椎牵引机、平衡训练测试系统、语言训练和评估系统、吞咽电刺激治疗仪等大型设备, 建成物理治疗实验室、作业治疗实验室、语言治疗实验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康复评定室。实验室的规模完善, 为我院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为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5.强化人文教育
现在随着医患矛盾的增加,也使医务工作者更加考虑到医疗工作的社会因素和患者的心理因素,而要求医疗服务更加社会化和人性化[2]。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方面我们开设了就业与创业教育及三门选修课,增加学生的社会学知识,通过对社会的了解,认识医学康复工作的复杂性,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学生到社会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人文课程总学时166学时,其中理论160学时,实验6学时。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情况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医学作为新兴的独立学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经费的投入。国家近几年来连续出台了很多政策大力支持康复医学的发展兴起,康复医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应用前景广阔川。当前政策形势较好,就需要我们把握好机遇,抓住发展好康复医学的契机,将医院康复医疗发展壮大。
1我国康复医学学科发展概况
患者在康复科能够得到很好的人文关怀,这是康复科较其他科室最具优势的地方。我国康复科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50年代,在80年代我国康复医疗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2008年汝川地震之后,康复科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地位凸显,康复科对于伤员治疗后的功能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康复训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伤员恢复度。国家对于康复事业大力支持,是康复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挑战。近年我国老龄化严重,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健康的认识也有了改变,康复医疗在人们心中不再是简单的理疗,人们认识到康复医疗作为一个新兴科室的重要性。在国家卫生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们省市医院康复科已经初具规模,有了长足进步,医院康复科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大型的康复仪器、设备,康复医疗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2我国康复学科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康复医疗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人才队伍的建设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可能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不规范或者国内缺乏与国际一流康复机构交流经验的机会,导致了康复医疗人才的大量流失。尤其是我国高水平康复医师的培养,一直都是严重滞后的情形,俨然成为我国进一步大力度发展康复医学的关键限制因素。当今世界每10万人日之中从事康复医师的仅仅只有70人,在我国康复医师的数量更少,2003年我国每10万人日之中只有0.2名,相当于仅有0.5万人的数量}z}。到了2009年,据统计我国康复医师在每10万人群中仅有1名,总数约为1.生万。根据卫生部公布的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当前从事康复医疗服务的人约只有30万,包含治疗医师9万名以及18万名物理治疗师。医学高校毕业生从事康复医学的人数较少,在2007年我国康复学毕业生人数只有0.22万,其中本科约270名。到2010年,我国康复医学毕业生人数也只有0.6万名。
3康复医学中心发展现状
医院康复医疗科发展比较早,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医院康复科开始采用物理因子对患者实施治疗,目前医院康复中心有康复医师生名,均是本科学历;康复治疗师6名,其中本科3名,专科3名。医院注重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正大力吸纳优秀人才来医院工作。康复医学作为新兴的独立学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经费的投入。国家近几年来连续出台了很多政策大力支持康复医学的发展兴起,康复医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应用前景广阔川。康复科在收治患者的同时还应注重医学生的培养,我总院康复科为本市康复治疗专业实习基地,长期聘请高年资的康复科医师对学员开展专题讲座,而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康复科也在对于年轻学员的培养上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划分治疗范围,以便能更好地对学员执行系统地培训。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康复科开展的康复训练不仅仅是常规的恢复治疗,还有专门的压疮康复、心肺康复以及物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受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好评。医院康复科的特色在于压疮康复、心肺康复以及物理治疗。在学员的培养上也是有针对性的划分专业,培养出有特色的专科治疗人才。结合当前康复医疗的发展形势,医院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改革康复医学的管理模式,归纳出康复医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①吸引人才是当前发展的重点,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吸纳,以医院特色的压疮康复为导向,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康复医师。②实现康复医学走出去的策略,与世界接轨,给医院康复科人才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国外专家探讨,分享他们在康复领域的先进经验。
1研究背景
1.1康复辅助器具对残疾人的重要性 残疾人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能力的人。此类功能障碍者虽然有身体机能和/或身体结构的损伤,但也有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其潜能来克服障碍,即在潜能和障碍之间构筑一个"通道",这就是辅助器具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残疾人的潜能来补偿或代偿其功能障碍,使残疾人和健全人平等参与和共享社会文明[1]。WHO的社区康复指南(健康部分)中指出:"对许多残疾人来说,获得辅助器具是必要的,而且是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没有辅助器具,残疾人决不可能受到教育或能工作,以致贫困将继续循环下去"[2]。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显示,残疾人口达到近8300万,曾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占8.45%,曾接受辅助器具配备和服务的占7.31%,辅助器具需求的残疾人有38.56%[3]。2011年,中国残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收集到2138.0 万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数据, 其中包括1360.2 万持证残疾人和777.7 万非持证残疾人。31.9% 的残疾人有康复医疗方面的需求,30.9% 有功能训练方面的需求,91.9% 的残疾人有辅助器具需求[4]。这一系列数据提示我国康复辅具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助残事业对康复辅具服务的客观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其原因很多,而辅助器具专业人才和队伍的建设明显滞后则是重要因素之一。
1.2康复辅助器具从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缺乏辅助器具适配领域人才。参考卫生部标准,每2000名残疾人需要一套康复评估小组,包括1名康复治疗师、1 名康复工程师、1名辅助技术从业者和1名辅助技术供应商,2011年,调查显示我国需要41480名康复治疗师,12444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等具有康复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因此,中国康复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 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5]。而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关键,是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的源泉。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已经将辅助器具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构建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且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从业资格的培训、考核、评审和认证。但是,大陆地区辅助器具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大部分都是跟师学徒,未进行规范的高等教育,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满足社会进步与发展对较高层次人才的需求[6]。近几年才开始在医学院校开设辅助技术服务专业课程[7],导致了人才培养断层,严重影响残疾事业发展和残疾者的生活质量。
1.3康复实验教学方式不合理 虽然,医学院校已经开设辅助器具专业,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薄弱,有待完善。针对这一现状,杨慎峭[8]、李志华[9]、黄毅[10]等提出了培养技能型康复人才方案,将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11]。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于康复辅助器具自主创新设计的实验教学研究鲜见,为此提出这一构想,进行探索。
2研究流程
2.1研究对象 康复治疗学2010级全体学生,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2.2研究课程 《康复疗法学》实验教学
2.3研究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6月
2.4研究方式 采用"塔式"教学模式,即"老师-研究生-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平均分成多个小组,每组由一位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担任组长,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带动在校本科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动手操作。
2.5研究项目 使用扣钳、弹性钢丝、低温热塑板、热风枪、魔术贴钩面、魔术贴毛面等对脑卒中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和脑瘫患儿常用辅助器具进行制作、开发。如:加粗的勺子、带弹簧的筷子、万能袖套、穿衣器、穿袜器、长柄梳、环扣毛巾、穿针器、翻书器、魔术贴等。
2.6评价方法 对学生制作的辅助器具给予点评,调查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满意度与建议。
2.7研究结果 学生基本掌握辅助器具的制作工艺,对实验教学方案改革普遍满意,希望增加实验教学课时,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理论联系临床。
3讨论
该研究基于我国目前康复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缺乏自主创新型人才这一矛盾而设计的。在既往的教学实验中,学生只是通过书籍、视频、图片了解到相关知识信息,而没有实际接触辅助器具,从而导致知识的盲区或掌握不全面。因此,该研究第一次提出在《康复疗法学》的教学中探索康复辅助器具自主设计创新型实验教学,并创新性引入"塔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老师-学生"的一对多模式变成"老师-研究生-学生"为基本结构的"塔式"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作为高校自主钻研、独立研究能力最强的学生群体的优势,调动研究生和本科生双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研究生带动在校本科生的理论、实际操作能力的进步,建立康复学习团队,培养具有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康复专业人才。通过实验教学、师生互动,用低成本改进、开发简单、实用、有创新性的康复辅助器具,更好的服务于残疾群体。
4结论
康复辅助器具自主创新型实验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加强学生对康复辅助器具的认识、理解和创新思维,一定程度促进康复辅助器具的研发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图陵.残疾人辅助器具基础与应用[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0:4-5.
[2]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康复指南[M].武汉: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2011:93.
[3]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8-19.
[4]张均.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数据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3,3:76-79.
[5]窦玉沛.加快建立健全全国康复辅具服务体系[Z].全国康复辅具工作会议,北京:2012,9.
[6]郑俭.中美残疾人辅助技术高等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89-991.
[7]肖源.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原因的剖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246.
[8]杨慎峭,金荣疆,罗荣,等.优化临床创新型康复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2(18):188-189.
“妇血康颗粒”,这味专攻妇科血症的纯天然药物,自从在桂西深山的壮瑶悠远习俗中被发掘制成中成药,经过十余载市场竞争的考验与较量,已愈来愈显示出女性血症根治的极特殊疗效。这使“妇血康颗粒”的品牌与市场声誉鹊起,使该药的研制与生产商――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信心倍增。最近,在企业完成从百色向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生产迁移,企业通过GMP验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呈现全面挺进的全新趋势下,一个欲做国内妇科止血第一品牌的企业战略与运作计划由此制定。
悠远的壮瑶习俗:女人月子做事不落病
20万年前,以“麒麟山人”为代表的广西人类,在广西的左江留下至今未能破译的神秘“花山崖壁画”,其600多幅栩栩如生的赫红色人物,400多种动物与器物画,给世人带来无尽的猜测与幻想。与此相牵连的,是外来的人们关注到世代居住桂西山区的壮瑶民族,在男女恋情经过世代沿袭的碰蛋、对歌、抛绣球和迎娶新娘之后,妇女怀孕生娃从未有坐月的神奇习俗。这里的壮瑶在坐月期或嚼或煨一种山上采摘的草药,三五天后便能同男人一道落水下田,洗衣做事,很少有人落下头痛身痛的毛病,因此,在悠远的农耕文化时期,便有壮瑶的女性是“天下最勤”的说法。
这种神奇的习俗,和桂西壮瑶之乡的水街夜色,德天瀑布,古龙漂流一样,给后人带来绵绵不绝的新奇流传和探访,而其中蕴藏的商机却一直少人问津。
直到1992年,靠生产外敷用药和普通止咳药水,年收益不过十几万的桂西制药厂,在企业面临深刻生存危机的改革阵痛中,大家的眼光才开始注意到身边崇山峻岭给壮瑶女性带来安康的那一束束迎风摇曳的绿色植物,发现它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价值。于是,他们从民族药的发掘角度收集经典偏方,并以现代制药理论作实践指导,经过严格的临床实践验证,一味以“妇血康颗粒”命名的新药终于横空出世,通过国家药方审查进入国家药典并投放市场。在经过十年药用实践、全国上百家医院疗效观察,证实未见有任何不良副作用情况下,2003年,经专家验收,“妇血康颗粒”从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这意味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妇血康颗粒”的市场运作已赢得了极其重要的“零障碍”机制和决胜条件。
亲缘女性 呵护健康
浩瀚广袤的中医药,以天然性的发掘与辩证施治,体现着天人合一哲理的博大与精深。作为民族药的发掘,妇血康颗粒在女性经、产两个重要生理时期的健康呵护,均表现出其所具有的独特疗效与功用。
从1995年起,广西桂西制药为“妇血康颗粒”的市场推广,不断参与或面向全国推出了多项应用工程。其中,在参与全国范围的“减轻女性药流后出血新药产品”征集中,“妇血康颗粒”应征入选《中华医学会重点推广工程》。由中华医学会数十名医科专家在全国各大医院组成的多中心“妇血康颗粒”临床科研协作网,对“妇血康颗粒”的药理、临床再次经过半年时间的应用观察,专家们的一个共同发现是,妇血康颗粒一反一般中药先调经后止血的缓慢调治过程,具有快速止血功能,能迅速促进女性敛淤止恶和内体的快速协调康复。
“妇血康颗粒”的传奇疗效,还表现在与多种止血药的临床观察上:同样是止血用途,妇血康颗粒对女性血症的止血特别见效,如经期过长,流产或产后出血,女性更年期出血等,比同类止血药品具有更快止血功能,更快祛瘀生新和更快补血生血功能。而用于其它止血功效反不如其它类止血药,这恰恰从另一方面突出了妇血康颗粒天然植物配方中,特别亲缘女性疗理的传奇性。
这味天然功于女性止血的特殊新药,一如人类对美丽女性的千年情惑,在全国展开的多方面临床应用观察上受到专家们的惊赞和高度评价:“妇血康颗粒对女性寒热症均适,无需进行辩证分型”, 这种对女性生理功能的极特殊功用表现,“与桂西地方生长的天然植物具有的强力人体凝固因子功能相关”。
在由中华医学会科技发展中心召开的“全国妇血康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作出明确的结论判断:“妇血康颗粒在明显减轻药物流产后出血方面的作用,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领先地位”。
调查表明,在我国,包括月经过多,经期过长,上环或产后出血等患“失血症”女性人数高达46.7%。这对一生以血为涵颜之本的女性来说,对健康与容貌带来的损害很大。一些青春期女性面色表现萎黄灰暗,脸部色斑加深,甚至严重脱发等,大多与失血症有关。“妇血康颗粒”在积极呵护女性健康,实施女性健康工程方面的具有独特疗效与作用。
品牌提升战略:着眼推动女性健康呵护时尚的形成
这些年,妇血康颗粒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促销中可谓一路风生水起,其独特疗效与功能作用,迅速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目前,广西桂西制药有限公司通过“GMP”改造,斥资5000多万元对生产主体进行技改与易地投建,顺利实现制药生产与管理流程向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变。企业重点转移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后,与国内外合作与营销创新的步伐迅速加快。在资本市场,桂西利用近年市场迅速扩张契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接连以漂亮的低成本运作战略与战术融合,兼并了百色、梧州、南宁等地几家制药和印刷企业,产品与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企业生产要素与产品多元互补的良好发展格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15
高血压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但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仅30.2%,治疗率24.7%,控制率仅6.1%[1]。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社区95例≥60岁愿意合作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60~89岁,平均75.5岁;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脑血管疾病2例,其他7例;排除患继发性高血压。
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对全部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程、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与患者建立固定的联系,定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个体化指导。②饮食护理: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紧密相连,因此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情绪激动。起居有常,日常生活有规律,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的好习惯。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摄盐应5g以下,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过饱及刺激性食物,主食以米饭和谷类为主,多吃含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限制动物脂肪、内脏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吸烟和饮酒者与其共同制定戒烟或戒酒计划[2]。③运动指导:运动是高血压病的重要非药物疗法之一,根据年龄、病情、身体状况进行适量有度的有氧运动,如行走、跑步等,选择每天最佳运动时间,若选择清晨运动时,应在服用降压药物或进食后运动比较安全。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自己不感到疲劳为度[3]。④心理护理: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个体特征,进行针对性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帮助正确对待疾病,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配合治疗改为参与治疗,提高治疗效果。⑤用药护理:药物防治高血压是老年患者最重要的措施,向患者及家人详细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及按时服药的重要性,熟悉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教育老年患者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坚持合理用药,强调坚持规律服药的重要性,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徒然撤换药物。
观察指标:采用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量表测量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定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等4个维度。评分结果得分越高,显示患者生存质量越高。测量干预前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进行比较。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老年人由于内分泌、血管调节系统的调节能力衰退,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可发生明显波动,年龄超过6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即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易引起心、脑、肾等各器官的损害,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4]。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必须坚持长期的临床护理与监护。通过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定期血压测定,提高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也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有效地协助患者建立科学有规律的健康饮食习惯和良好的遵医行为。同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水平,延缓或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生存时间延长,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还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省社会医疗资源,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