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档案文化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4 06:59: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档案文化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档案文化

篇(1)

关键词:

档案文化;传统文化;历史地位;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盈,进而人们对于自身的发展提出严格要求。当代群众不断的参加各类的艺术培训活动,看不同的技能书籍、掌握不同的语言交流技能等等,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依据于档案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知识魅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档案文化的意义

档案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包括档案的主要理念、行为活动、物化的整合效果等等。档案把不同的环节进行整合的构建,进而产生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在这一文化体系中,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档案文化可以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文化的传播和精神文明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档案文化可以展现我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对于不同时期的文化和、民族风俗的有效展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和当时时期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具体来说,档案文化体系是社会文化的主要体现,对于促进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档案文化的传播,利于不同时期群众自身的良好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程,满足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目标[1]。

二、档案文化在传统历史文化的地位研究

1、奴隶和封建体系的地位展现

在传统的封建和奴隶社会环境下,其对于社会文化的主要体现,是在价值理念方面。当时社会发展形势下,档案文化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管理人员对于文化的关注程度,依据于当时管理者的社会位置,强制的进行档案文化的构建进行文化的传承活动。因此,在当下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不同形式的社会文化体系,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降低了档案文化在社会中的位置。传统形势中的档案文化,是在唐宋阶段渐渐离开管理者,脱离了档案文化单一性特性,规避档案文化专制现象的发生,被合理化的记载和传播。清朝时期,我国的档案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包括促进了编辑史体系的形成,极大的促进了档案文化的发展[2]。

2、从近代到现代,单一价值向多样价值理念的过渡

档案文化,对于社会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近现代时期,其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极大的促进了以往的文化发展,向现代化的过渡,从单一的文化价值理念,过渡到多元化的文化价值体现,促进了当时社会环境下新型的档案文化载体的形成,对当时的文化进行良好的记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外的文化体系不断流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当时并没有受到过大冲击,仅仅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文化体系的优势,弥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和发展弊端。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播,我国的思想解放活动不断展开,当时的档案不断在社会广为流传,当时的管理人员也开始极为重视。这一时期,我国的档案文化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其在社会活动中不断的被管理者和百姓认可,形成了具有当时特色传统文化体系,对于档案的发展具重要推动作用[3]。

3、双元理念和当代的发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是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活动中,逐渐的积累而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财富,极大的促进了当今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从传统文化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改革初期,面临了极大的弊端[4]。其主要是对于当下文化体系和传统文化体系的发展矛盾,在当今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形势下,面对传统文化和当下的矛盾,我国对于传统的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在吸取了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元素和内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文化体系。例如我国的十七届会议的展开,确立了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作用,明确了双元理念的重要性,把当下文化体系和传统文化进行极大的融合,把档案文化载入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位置,增加了档案的多样性和管理灵活性。我国的档案运作人员,也继承了传统良好的管理理念,基于传统良好的管理体系下,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元素。从运作形式上来看,我国当代的档案文化和以往的档案体系,更具人性化和智能化。丰富了档案的获取形式,增加了档案查阅的灵活性,极大的促进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走进教育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走进教学活动中,是档案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进一步展现了传统文化体系,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5]。

三、结论

档案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其产生以来,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的档案文化和传统文化,在以往时期有过发展局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管理人员的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至今,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满足当下人们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

作者:包蕊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才流动人事考试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莉萍,张琴.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J].兰台世界,2015,20:15-16.

[2]张艳华,张伟夫.地名档案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和应用研究[J].中国地名,2015,05:9-12.

篇(2)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档案馆。

【中图分类号】 G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8-0041-02

档案作为历史的积淀和原始记录,不是超脱于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物,而是人类在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创造的。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档案工作,都是为了人类的管理和利用。那么,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档案及档案工作是不是一种文化呢?如果是的,这种文化又具有什么社会功能?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档案文化的定义

在探讨档案及档案工作是不是一种文化之前,有必要先谈谈“文化”的概念。对于“文化”的定义,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此,笔者比较赞同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提出的定义:“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价值,经由符号这一介质在传播中的实践过程,而这种实践过程包括外在的文化产品的创制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档案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产物,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正是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文化产品;而以档案为核心开展的档案工作,尽管其社会化程度较低,但也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档案和档案工作以其独特的记忆功能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也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就不难给档案文化下一个定义:所谓档案文化,就是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档案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有关档案的行为方式和物化成果。其内涵不仅包括档案实体,还包括社会的档案观念、档案的管理工作及服务工作、围绕档案及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而产生的档案事业、档案和档案事业在为国家、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效益等。

二、档案文化的社会功能

社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与国家相对应的社会是狭义的社会,指的是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相区别的,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广泛领域。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笔者将从狭义的社会角度来说明档案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档案文化在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作用

1. 档案文化的文化积淀功能

历朝历代的鸿篇巨著,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二十五史,无一不是收集档案史料编写而成的。更有人认为,人类知识的90%以上来自档案文化的历史积淀。可以说,如果没有档案文化的积淀作用,人类文化这颗参天大树只会夭折在幼苗时期。

2. 档案文化的文化传承功能

不仅档案本身传承了文化,而且档案文化的其它内涵也对文化传承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档案的保管、服务、编研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物化成果等。档案文化正如一座桥梁,它沟通了历史、现在和未来,使得文化的快车能在历史长空中隆隆行驶。

3. 档案文化的创新功能

档案文化是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人们在吸取文化精华的同时融入时代的特点,使原文化又增加新的价值,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如档案编研工作就是一种文化创新活动。档案编研是将档案资料系统化、信息集成化,通过利用档案编研信息,帮助研究者了解科研进展情况和已有成果,以少走弯路或避免重复研究,同时,也可以从这些编研成果中得到启发,提供新的思路。

(二)档案文化在人文教化方面的作用

1. 档案文化是历史教育的首选工具

正如美国史学家查尔斯・安德鲁斯所说:“构成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真实历史的并不是那些偶然的插曲和浮在表面的事件,而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本质面貌,对于这一点认识得越清楚,档案就会得到重视和妥善保管。”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要在浩渺的历史烟云中看清它的真实面目,唯有借助于档案及档案文化。

2. 档案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的“汗青”即是档案,正是档案记载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高风亮节、锐意进取的民族气节与精神,也正是因为有了档案的记载与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重现历史,我们才知道苦难的深重,才能真正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在这一点上,社会逐渐觉察到了档案及档案文化的作用,不少档案馆挂牌成立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便是明证。

3. 档案文化具有特定的美育功能

档案资源形式生动,图文并茂,而珍贵的文物、名人字画,无不体现了中国古老文化美的底蕴。档案馆所举行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展、摄影展和专题展览,以及专题影片等,使人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美、享受美,陶冶美的情操。

4. 档案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

档案文化是时代文明成果的真实体现,它吸取了历史上不同时代文明的精华,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借鉴。档案文化以其自身蕴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丰富的科技信息,既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又可以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三、拓宽思路,着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1. 与时俱进,顺应社会文化发展主流

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子集,其发展必须顺应文化发展的主流,才能体现其文化价值。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档案文化建设应当以此为契机,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不动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透彻地把握档案文化建设的本质,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以全局的部署和战略的眼光,将档案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大圈子,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推动档案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轨道。

2. 夯实基础,优化档案信息资源

资源建设是档案文化建设的支撑点,也是最直接的途径。档案部门要切实加强“三个体系”建设,并将资源体系建设作为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否则,缺乏客观、连续、全面记录和积累文化的原始载体,档案文化建设必将成为空谈。在资源建设方面,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变被动收藏为主动发掘,由“来者不拒”转变为“择优录取”,从而积累丰厚的优质档案资源,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营养丰富的原料。

3. 转变方式,变资源导向为需求导向

篇(3)

(一)档案文化的概念

文化所指较为广泛,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产都属于文化概念书的范畴,但在狭义上来讲,文化则只包括精神层面。由于文化有着不同的划分,这就需要我们对档案文化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档案属于文化形态的产物,所以围绕这一文化产物所从事的全部活动和产品都可以称为档案文化。同时档案馆所进行档案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项工作也属于档案文化。

(二)档案文化的分类

在实践活动中,档案文化的分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且在对档案文化进行分类过程中,由于分类角度不同,所以对其也有着不同种类的划分。

根据档案载体的不同将档案文化分为传统档案文化和现代档案文化两种。传统的档案文化通常是指实体为甲骨、竹简、木犊及纸张等形成的档案文化活动。而现代档案文化则主要是指以现代社会各种载体,如音像、电子、磁性介质等为载体形成的信息档案文化活动。根据档案是否经过加工,可以将档案文化分为原生档案文化和次生档案文化。同时还可以根据时间变化来将档案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即在时间变化下档案文化活动保持恒定状态下时即是静态档案文化,而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时则属于动态档案文化。还可以按档案文化的构成来将档案文化分为社会文化和专业文化两种。我国在对档案文化的组成部分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即档案社会意识、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管理体制、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利用形式。

二、档案具有的文化功能

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需要在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下才能推动人类进步的步伐,可以说人类文化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档案作为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通过档案的真实记录,人们可以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通过档案可以对人类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进行直接反映,所以说档案是一种知识贮存的载体,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较强的文化功能。

(一)文化贮存

档案作为文化积累和沉淀的重要手段,档案信息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稳定性,能够长久的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其是最直接的对文化根源的记忆和保存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文化是对已经发生的现象进行反映,是一种社会沉积的符号的积累。而档案作为文化贮存积累的实体,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档案文化存贮,可以为提供知识的来源,由于档案其最直接有效的文化存贮功能,所以才能够有效的确保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文化传播和传承

文化传播指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扩散,表达主体文化向外的扩散影响;文化传承指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传递,表达主体文化内部的继承发展。档案是文化传播传承的重要手段。要使得不断发展着的文化能够延续下去,就必须学习继承前人的创造成果。但文化无法通过生物遗传传递下去,需要我们通过学习来继承,这使得档案成为后人学习和继承的一个传接链条。人们通过档案学习、继承前人的文化成果,同时创造新文化,再被后人继承。档案像桥梁一样连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使文化衍生出一种历史继承性。

(三)文化增值

文化增值是一种文化的放大现象,某种文化的原本价值在传播当中产生新的价值,或传播到了更广泛的群体,使得最终的受体文化比传体文化发生放大效应。文化增殖指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新的价值或意义。信息传播的过程使得作为媒介的档案的信息符号放大,例如档案汇编既能拓宽传播面,又能促使学者利用从而创造出新的著作。

(四)文化教育

档案具有历史真实性,作为人类活动的社会沉淀和符号积累,通过传播成为群体所能接受的规范,使文化成为社会群体的价值准则。档案作为社会群体共同的智慧结晶,决定了人们共同的价值选择,沟通了同一群体内的人们的感情,拥有共同文化的群体之间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人们拥有共同的社会道德观念、感情和行为方式,因此更加容易具有结合凝聚的力量,保证国家完整和民族延续。通过档案文献编纂,文化传播和增殖,实现文化教育功能,激发民族自信心。

(五)文化创新

篇(4)

一、当前高校在发挥档案文化价值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文化的服务功能认识不够,档案文化价值未得到充分实现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十分重视收集、整理和保护自己单位的文化档案,但是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档案的文化服务功能,还没有把他的价值发挥出来,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开发档案的潜在文化,主动探索档案文化服务的切入点,突出高校特色,挖掘高校档案文化精品,实现高校档案文化社会贡献最大化。

(二)档案文化价值的体现受档案自身特点的制约,不利于档案文化价值的展现

由于档案本身具有保密性、凭证性、原始性的特点,所以尽管有大量的珍贵信息蕴藏在高校档案资源中,但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挥受档案自身特点的制约而无法直接利用,只有通过档案工作者在不计其数的档案中进行筛选,发掘其有用信息,经过整理加工取其精华再推荐利用,从而使档案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传播。档案文化价值的体现好坏还与档案工作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档案工作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技能和素质,才能使档案的价值和地位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三)对档案文化价值及传承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利于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挥

高校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文化价值及传承的认识大多都存在误区,不够清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工作者混淆了档案文化传承的真正意义,把它等同于档案资源的利用和保管,在工作中重文化凭证和教育作用,文化媒介作用被忽略和轻视,档案的文化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校特色档案的文化价值及作用

(一)特色档案是高校档案文化价值体现最好的选择

作为知识文化重要发源地的高校,审阅高校档案的文化属性和价值其现实意义极其深远。高校特色档案记录积淀了高校文化发展史,是高校档案的精髓所在,不仅传承了档案文化,还对历史起到见证作用,而且还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维护作用。

(二)特色档案体现档案文化价值,其优势独特

主要表现有:第一,对高校档案文化起到凸显作用。高校其本身一直肩负着文化启蒙和人文教育的重任,各高校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都在各校的特色档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对自身的文化特点凸显无疑;第二,对办学理念起到传承作用。特色档案不仅记载了高校发展的历程,还见证了办学理念的形成过程,是各个时期高校管理特色的鲜明体现,对清楚认识高校文化价值和内涵其地位极其重要;第三,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起到体现作用。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特色档案也得到了不断丰富,越来越具备一个地方的历史特色,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得以展现。第四,对办学效益起到展示作用。一所高校其内在价值的体现也就是它所取得的办学效益,也是文化价值的最终目的,挖掘一所学校独特的办学效益,特别是学校文化传承所取得的,这无疑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启迪,通过挖掘与展示来发现学校的发展前景和亮点,从而更好的促进学校更快发展。

三、高校特色档案资源的构建

(一)特色人物档案

主要由本校知名的研究人员、知名的教师、出色校友以及人才团队形成的档案就是特色人物档案。特色人物档案即是一所高校办学特色的充分体现,又是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教材,特色人物档案的建立也是将来名人档案收集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由于难以界定“名人”的概念,而且名人的成长和培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多数高校尽管都已经开始了对名人档案的收集,但对于那些新建的高校则不知该从何下手。

(二)荣誉档案

学校在各项服务活动中由于成绩优异常受到社会知名人士、友好单位、各级领导及上级部门的称赞、表彰和奖励所获得的证书、赠品、奖品等各种材料就组成高校荣誉档案,其展现可以通过多种载体,如实物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等。我认为,荣誉档案的归档面应该再宽些,不仅收集一些常规档案,如办学特色成果、学校和教师获得的荣誉等,还要重点收集学生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种种荣誉;不仅收集证书、奖杯、奖牌和锦旗等实物和奖励材料,还要把不能入库归档的荣誉档案拍成照片形成电子档案。1.建立学生荣誉档案。不仅是一所高校的宝贵财富和教学水平的充分体现,也是教师的教学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原始素材。当下的高校收集荣誉档案时,往往对学生取得的荣誉重视程度不够,太过忽视。高校应当吸取教训,着手建立学生电子荣誉档案,主动完善学生荣誉档案的收集与管理;2.建立荣誉照片电子档案。对于那些难齐全收集又较珍贵的档案,如归属学生和教师个人所有的荣誉档案,由校外人士主办的课题材料等等,因牵扯到个人利益却又很难征集的实物荣誉档案,高校档案馆应把获奖情况进行登记整理成册,并按级别把档次较高的奖状、证书等实物一一拍摄成照片,建立荣誉内容照片电子档案进行统一管理。

(三)重大活动档案

不仅记载了高校重大活动组织安排的全过程,而且反映了高校特色鲜明的发展规律,还是高校多年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为我们正确认识这所高校提供了重要依据。高校重大活动档案往往难以归档,因为有关活动的各种载体及文件材料来源于材料形成部门或单位,涉及人员多并分散保存于各部门手中,有些资料的利用率又高,故归档起来比较难。

四、构建高校特色档案 提升档案文化价值

(一)挖掘高校特色档案文化潜力,提升档案文化魅力

我们不仅要研究高校特色档案文化的理论,还要积极开发和探索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途径,为了实现高校档案文化得以传承,使其成为一种长效机制,我们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关特色档案文化的实践活动,使档案文化真正成为一种现实中的活生生的文化。第一,向先进的兄弟院校借鉴经验,制定目标计划,主动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大型的纪念活动,严格落实,确保顺利开展,成果显著。第二,可以通过举办校史展、荣誉展、开展特色档案文化知识互动交流、举办特色档案文化宣传活动和出版编辑特色档案史料等形式,向师生宣传提供档案文化素材,实现特色档案文化潜力的充分挖掘,提升精品魅力。第三,构建具有高校特色的档案文化展厅,选择高校价值重大和突出特色的材料、图片、实物和成果等,以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形式在师生面前展现,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第四,通过各种渠道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学校广播站、墙报、校报、BBS、校园网等渠道传播特色档案信息,使具有高校特色的档案文化人人皆知且深入人心。第五,主动向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们学习智慧技术,开阔思路,踊跃创新,使档案文化创作水平不断提升,构建完美文化精品。

(二)挖掘高校特色档案资源,丰富特色馆藏

高校档案馆应从制度入手,制定和完善档案征集制度,在全校范围内打造一种挖掘高校特色档案资源、丰富特色馆藏数量的良好氛围,利用各种方式挖掘和收集各种突出高校特色的档案资源,以满足高校在各方面的不同需求,如教学方面、科研方面和管理方面等等。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档案馆特色档案总目录,对那些归属院系还未进入档案馆总目录的特色档案,可以由院系各部门自行登记造册并归档,其目录在档案馆总目录中也要留存;另一方面建立特色档案数据库,对那些不能齐全归档但又较重要的特色档案资源可以只保存电子档案。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特色档案网络文化水平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利用,极大的推动了高校档案文化价值的提升。首先应该构建特色档案网络平台,及时归档电子文件,实现特色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安全保存。然后充分利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展示宣传高校的学风、教风和办学历史等,实现高校历史文化与档案文化交汇融合,在校园文化中彰显特色档案网络文化,提升网络文化水平。

(四)开发特色档案文化精品,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

档案由于具有保密性、凭证性和原始性等特性,因此,最理想的利用形式是档案编研,可以通过档案编研来传承特色档案文化。首先,我们可以先深入基层考察了解师生对特色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再根据具体情况研究档案文化素材并进行精深加工,开发出更多高水平的档案文化创意精品,提升真正意义上的档案文化价值。其次,档案编研成果的利用方式要创新。以前的档案编研成果往往长期在库房里沉睡,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应该采取各种开放方式,让它走出库房,肩负起档案文化信息的传播的任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张明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义与方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2]陈琳.关于档案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篇(5)

[摘要]档案与文化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档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产特,同时也是文明的重要见证,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工具。档案具有较强的证据性,是对人类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的重要见证。文中分析了档案文化的内涵,并进一步对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探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

关键词 ]档案;文化;内涵;建设

档案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档案是社会文化发展持续性的重要条件,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历史文化传统和创新的重要手段的基础。通过档案的发展,可以有效的确保人类知识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更好的维护和传播国家的历史真实面貌。同时档案作为人类的文化财富,在我国文化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档案文化的内涵

档案文化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档案和文化的累加,其与依靠档案来对文化进行记录、传播和延续具有较大的区别。档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其是以档案作为其核心部分,其是人们通过对档案实践和认知矲后形成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下而产生的,是从文化的角度 来对档案的现象进行研究。所以在档案文化形成过程中,每一名档案工作者都是档案文化的形成者、参与者和传播者。档案文化在对其进行具体定义时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档案文化进行认识。狭义档案文化其是以档案实体为主,围绕档案实体的管理而形成的档案文化;而广义的档案文化是更注重档案信息作用和价值的发挥,并以此来对档案文化的特征进行体现。在具体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档案文化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把握。

(一)档案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

档案文化可以说是档案行为方式和物化成果的总和,其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群体的档案意识指导下形成的,所以在档案文化中档案意识作为其文化的核心所在,在意识指引下的行为方式和物化成果作为档案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并这两个部分共同来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档案文化体系。

(二)档案文化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发展起来的历史范畴

档案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层次性,而且每一个层次都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同时档案文化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域环境下,其也具有不同的国家、民族及时代的文化特征。

(三)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

档案文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在发展过程中避免不了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档案文化脱胎于社会文化,同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离不开档案文化的支持作用,特别是档案工作具有较强的文化性,这也使档案文化与社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探索

档案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兼有储存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功能,对推动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加强档案文化建设。

(一)加强对传统档案文化的深入研究深入研究

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档案发展过程中,其档案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富贵财富,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因库。由于档案文化中具有隐性及潜在的控制性作用,从而形成了档案文化的特性,使档案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在中国档案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相互整合和相互促进的过程中。而且在档案文化发展过程中,档案工作者有效的对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正确的处理,并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技术来对档案文化传统经验进行挖掘和研究,从而更好的推动档案文化的蓬勃发展。继承和创新不仅是我国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而且还是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传统档案文化的深入研究,将其精髓更好的与时代的特征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确保新时期档案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二)加深档案文化社会化程度,营造良好的档案社会文化环境

档案文化不是一个部门的文化,而是社会文化的一个亚层文化。不面向社会、不面向公众的文化,永远只是一种边缘化的文化。传统档案文化是以“官本位”为核心的文化,与社会公众的利益联系不够密切,档案事业没能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基础之上。因此,社会化程度比较低。新时期,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档案部门应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馆的文化作用,着眼民众,走近社会,从公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创新档案服务方式,拓展档案服务领域,提高档案服务水平,使档案文化有机地融人社会文化之中,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只有使档案文化走出去,才能真正实现其良性发展,才能真正发挥档案和档案馆的文化作用,促进档案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共同繁荣。

(三)加强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相互促进,发展最具中国特色的档案文化

档案作为一种文化财富,它是有国界的,但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它又是人类共享的。档案开放已成为当前世界的一个潮流,各国通过档案的交流,将会增进彼此交流和理解,为我们构筑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将迸发出更加绚烂的火花,我们在吸取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也使得中国档案文化为世界所知、所学。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我们终将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档案文化,更是为世界所知、所赞的独树一帜的中国档案文化。

三、结束语

档案文化建设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工作,其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火,而且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档案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档案文化建设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创新性的思维来加快推动档案文化的建设工作,利用科学发展观及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对档案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考量,探索出一条与我国文化建设整体相一致的档案文化建设道路,确保更好的推动档案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篇(6)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承关系,有着其他一些文化分支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可以说没有档案不可能有人类文明的星火相传、世代传承,没有文化也不会有档案的形成、流传,以及档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对档案文化的这种特质,则是人们经历很长时间才会逐渐认知的。

档案与生俱来的文化属性是客观存在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档案具有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特性;反映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特性。档案的载体形态,档案的形成与管理,乃至档案开发与利用等各个环节和层面,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文化取向。从档案载体的演变过程来看,经历了结绳、刻契、龟甲,到后来的竹、帛、纸张,以至今天的磁带光盘、胶片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同步运行的。因此,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档案的文化属性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而档案文化属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档案文化的弘扬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这种价值主要是:

1、解读文化遗产的凭证。档案的这种独特文化功能得到世界文化发展史的充分印证,反过来又成为人们拜读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通道。

2、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每个民族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都创造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这些形形的民族文化长期延续,传承不辍,构成了世界文明多姿多彩的瑰丽画卷。而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与档案文化功能分不开的,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处于基础地位。由于档案延续了民族文化成果,通过对它的开发利用,可以达到发展已有文化成果的目的。

3、教育人民的工具。档案史料具有真实性、权威性的特征,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利用档案蕴含丰厚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档案陈列、展览等社会教育活动,能够发挥资治教化、陶冶情操、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档案以其独有的魅力,正在成为吸引社会受众眼球受到广泛关注的地方。

二、档案文化建设的症结

档案文化的特性揭示了档案文化建设应有的发展途径和前行方向。但是,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主体,档案馆(室)长期以来却被视为政治机关和保密单位,行为主体自身性质的模糊性极大地制约了档案文化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档案文化功能的发挥。主要症结在于:

1、对档案文化属性的非认同性。档案文化的发展相对迟缓显然与档案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的长期不被认识和开掘不够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档案和档案工作一直被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档案的文化属性受到极大的制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档案文化未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档案的文化属性逐渐得到业内人士的认识,文化人办文化事日益成为共识。

2、工作体制上的非文化性。长期以来,档案馆并没有正视自身文化事业机构性质,而更多的是成为政治机构的附属品;在公众眼里,难以将档案部门同文化单位联系起来,档案馆的文化形象受到公众质疑。

3、文化功能建设上的非社会性。档案馆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成果记录的保管中心,同时档案本身更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重保管、轻档案文化功能的开发问题长期存在,已成为制约档案文化发展的瓶颈。

三、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

篇(7)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247-02

一、档案的文化属性

档案属于文化现象,记录了人类活动和思想,凝结了人类社会特征和民族标志,包含了知识、信息、信仰、道德、法规、习俗等智力的、审美的、技术的和精神的成果。档案记录了物质生产过程和精神生活进步的状况,社会制度的改造和进步状况,反映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程度。

档案本身是一种智力产品,属于精神生产范畴,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历史文明之母”,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和表现,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1]。档案以各种方式和各种类型的载体将人类的历史活动过程和思想认识和成果记录并流传后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遗产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档案是社会文明的记录与标志,对社会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价值。

档案的文化属性把档案和档案事业及人类的社会活动密切联系起来。档案文化不仅仅指档案实体文化,在档案管理活动中,档案技术运用、档案管理方式、手段与设备反映着档案文化和档案价值观念的认识程度。因此,档案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档案实体文化、档案管理文化、档案产品文化、档案事业文化及档案学文化等[2]。不同类型的档案文化构造了特定的档案文化结构。

二、档案文化结构与特点

(一)档案文化结构由核心结构和外部形式两部分组成

档案文化的核心结构由档案观念、档案价值和档案管理组成。档案观念即档案传统、或档案意识(心理及思维方式),档案观念承担着档案文化价值体系的构造功能。我国有优良的档案文化传统基础,历经了各代改革与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工作法制建设、史料编纂、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技术等传统对当今档案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档案传统是档案文化内积淀最深、最久的文化内涵,档案意识或心理也无不渗透着档案传统。

当代档案意识主要内容是历史记录、信息来源和文化遗产,受经济基础、国家政治、社会文化影响。档案意识对档案理论产生重要影响,与档案理论存在交叉,对档案理论有评价和校正功能,可以说正确的档案意识是档案理论产生的条件。此外,档案意识对档案实践工作也产生控制作用,更能影响社会记忆构建[3]。

档案文化价值本身具有多元性,由档案记录范围的广泛性和记录形式的多样性。档案文化价值是文化形成者和档案工作者在文件的制作、形成、积累、保管、整理、鉴定等创造性活动中劳动的结晶[4]。档案文体的形成是经过档案工作者有效的、科学的筛选活动,最后成为记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媒介。每个档案个体都是人类有效劳动的创造物即文化的创造物,既有人们工作、活动、经验的总结,也有对经验升华至科学总结的形态。档案是文件形成者的劳动、经验和知识创造的产物,也包含了档案工作者创造性的劳动即把文件转化为档案的过程。档案工作者挑选有价值的文件,经过文件鉴定的过程,从而成为档案文化另一个重要的创造主体。

对档案行为的理性要求也是档案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法规、行政管理规章和理论、工作标准[5]。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理论、经验、技术、规范是对档案活动目标的规范,具有文化连接和文化控制的功能。

(二)档案文化的外部形式由档案行为方式、行为成果、记录手段和组织机构共同构成

档案行为方式即档案的形成和存贮行为、档案利用、档案研究等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档案行为可以把档案从无序转化为有序、从较低层次转化为较高层次,对档案现象形成新的认识,这是档案从形成到开发的过程,也是档案从形成科研成果的文化活动过程。

档案行为结果是档案行为方式的产物,档案行为结果又可以进一步分类为档案形成阶段的行为结果和档案利用阶段的行为结果。档案行为结果具体反映了人们对档案现象认识的新发展,为进一步开展档案工作创造条件。

档案手段依靠一套成熟的符号系统。档案符号系统成为人类文明的记录手段,符号系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凝聚、积累和传递社会文化。

(三)档案文化具有稳定性

档案文化核心结构是处于文化结构深层中的静态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核心结构具有内隐性,对档案文化发展起决定作用,核心文化具有从内向外的扩张性,有制约和控制能力。档案文化的核心结构具有相对独立性,是最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核心文化是档案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起决定作用,有着较高的精神元素和文化含量。

(四)档案文化具有动态性

档案文化的外部形式是易为公众感知的文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公众档案行为、档案利用方式、档案资源的渠道和方式,档案管理机构、档案部门行为方式的物化成果、档案宣传和展览等内容。档案文化外部形式是是档案文化功能的体现,处于文化结构的表层,是文化的显性部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

(五)档案文化具有社会性

档案文化的外部形式受社会活动影响较大,是档案文化中较为活跃的部分,直接展现档案的文化功能。社会是档案文化外部结构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结构,档案文化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然条件、政治制度、历史背景、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档案文化形态。

(六)档案文化具有转化性

外层文化是核心文化的衍生,它围绕核心文化体现文化内核的精华,又具有内聚性。核心结构和外部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外部的表层文化经过长期积淀可转化为核心文化的组成部分。核心文化中不适于社会发展的部分会被逐渐淘汰。

三、我国档案文化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

我国档案文化核心结构中有着良好的档案文化传统,如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严格规范的管理风气、丰富的典藏和发达的史料编纂等。但我国档案文化也存在着问题,档案文化中的“官方文化”色彩和“精英文化”色彩过于浓重,档案仅向国家行政机关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淡薄。这种狭隘的档案观念、档案意识和畏惧档案开放的心理已成为我国档案社会化和面向大众的障碍。

我国档案文化结构中的外部形式发展相对滞后,尚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我国档案文化传统中还带有农业文明的一般特征,对外开放与交流不够,相对封闭。此外,档案理论基础薄弱,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还有待改进。

对此,我国档案文化应当改变传统档案文化社会化程度低的现状,面向大众开放。档案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应当走档案文化社会化的道路,充分发挥档案文化的价值。这就需要消除“官方文化”色彩改变官本位的档案意识和心理,消除“精英文化”色彩的不利影响。同时,增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面向大众,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和社会教化的使命。

目前,我国的档案的管理已经开始了从政府范式向社会范式的转变,档案文化对社会生活正在产生积极影响。档案开发、信息公开,一方面可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可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英玮.档案文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

[2] 潘连根.文件与档案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252.

篇(8)

二、实现文化艺术档案的使用由原来的单人单机且只能在馆内查阅向千家万户的网络终端服务转变

数字文化馆的服务是将文化艺术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数字化,再通过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达到用户终端。每个拥有任何电脑终端的用户只要通过互联网,登录相关数字文化馆的网站,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享用由各地文化馆提供的的数字化文化艺术信息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化艺术档案不再是藏在深山无人识丫头,数字文化馆可以让文化艺术档案象数字图书馆那样实现既可以是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可以是面向未来的广泛地应用于文化教育、大众媒介、专业艺术咨询、文化电子商务传播等互联网信息管理模式。如天津和平区利用网络拓展文化服务空间,让市民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能足不出户享受着同等文化服务。目前己实现了新闻媒体浏览、数据资源共享、群众文化评选、网络申报、远程求助、视频互动、艺术课程指导等。事实上数字文化馆让现代文化艺术档案的内延和外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文化艺术档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

篇(9)

文化界有危机感是好事。书店有危机感,重压之下挑战图书馆业务,图书馆有危机感,遂来挑战档案馆业务。郭红解在《中国档案》2005年12期上载文“为冯骥才们的‘文化行为’所撼动”。作者说:“冯骥才们的‘文化行为’对我们的‘档案行为’无疑是一种拷问。存史,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能。”“在当代城市变迁历程的记录和记录材料的收集中,档案馆的屡屡‘缺位’和博物馆、民间团体、文化人士、市民百姓的不时‘补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对“当今社会对文化资源包括档案资源日益增长的关注度”,他“不由得为之担忧”,担忧“档案馆独特的社会功能将有可能削弱”。

篇(10)

二、依靠媒体,为档案文化造势

1.加强沟通联系,利用媒体宣传档案文化。与电台、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档案材料,开发电视专题片,宣传档案文化;与报纸、杂志建立联系,通过设置档案专栏、发表档案类文章等方式,扩大档案影响面;定期邀请媒体单位参观档案展览和档案馆,适时与媒体沟通工作情况,提高媒体对档案的关注度;将档案做成广告、展板等形式,放在人行道两侧、社区宣传栏、楼内墙壁上等醒目位置,邀请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发挥网络优势,引领群众关注档案文化。一是不断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建立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电子文件中心,实现网上档案查询。二是在网上申请专门的讨论社区,设置不同类别的档案话题,客户端可以进行匿名评论。三是将档案材料挂到大型网站上,也可以挂在博客、空间、微博、微信上,或通过QQ、跟贴、评论等形式,引导群众由关注档案反映的事件开始,进而关注档案工作。

3.正确引导舆论,促进媒体发挥应有作用。在网上对欲发表的评论进行审查,并及时组织人员发表正面言论。召开新闻会,发表官方观点,正确引导舆论。向社会推荐馆藏档案资料,发放宣传册,组织赠书、送书活动。大力推进档案的利用、咨询,开展历史讲座等,让百姓通过文字的、实物的资料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的变迁。

三、紧跟热点,用文化传递正能量

要发挥档案的作用,就要紧跟社会热点,以百姓关心的人物或事件为突破口,传播带有正能量的文化,真正使百姓品味到生活的“幸福感”。通过下基层、察民情、听民意,可以了解到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社会保障、婚姻、学籍、教育、卫生医疗、食品药品等。这些内容,在档案中都有体现,又都离不开文化问题。如果没了文化,即使百姓有再好的福利条件,也不一定能感受到“幸福”,相反,也许会造成各种关系的紧张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紧跟热点,传递正能量的档案文化,可以让人们的心态更加阳光,让社会更加和谐,让生活更加“幸福”。一要形成档案文化品牌。加强高品味档案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口味高雅的文化品牌,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主流。二要实现档案的知识管理。如果档案的实体管理和信息管理还只是简单的“搬运工”式的管理,那么知识管理则涉及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为档案文化传递正能量打下坚实基础。三要完善民生档案体系。档案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时事热点为线索,建立制度保障,健全机制,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从而充分完善民生档案体系。四是突出档案文化特色。强调吉味文化,通过建立文化长廊、搞档案展览、制作档案墙报等形式,突出具有吉林特色的档案文化,营造浓厚的档案文化氛围。

篇(11)

一、公民档案文化权利与档案公共服务

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是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而逐步实现的,提供公共服务是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责任体现。公民文化权利是指公民在不受限制与约束的前提下,参加、创造、传播、消费或欣赏各类文化活动和产品,从而获得相应利益的权利[1]。档案文化权利作为公民的一种普遍权利,是档案公共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立足于公民立场的档案文化权利是指在不同时期档案价值和观念的引导下公民自由从事档案服务活动,并享有、参与、创造及传承档案文化行为和成果的权利。

档案公共服务既是满足公民档案信息需求的过程,也是公民档案文化权利的实现方式和有效保障,其核心任务是有效配置档案公共资源,组织并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随着社会法制环境的健全和公民权利保护意识的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要求以公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公民的档案文化权利放在首位,以激发公民参与档案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档案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档案公共服务肩负服务于社会,保障公民档案文化权利的使命,树立为公民服务的意识,通过对各种渠道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档案公共服务是目前档案部门的职责和目标。为了进一步提升全体公民的文化涵养和文化生活质量,积极、主动的根据公民需求,生产和提供档案文化产品,这不仅仅是满足公民基础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推动社会生存与前进所必须的文化环境与条件。

二、公民档案文化权利诉求下档案公共服务特性

1.明确档案公共服务民本性

以民为本是档案公共服务的本质特征,是对公民公共利益及公共意志的尊重,是档案公共服务维护公民权利,满足公民档案需求的核心精神品质。公民档案文化权利的承认与确立要求档案公共服务以满足公民的档案文化需求为起点,实现全体社会公民的共同利益。这就明确了档案公共服务应全面向公民开放,坚持民本性的服务观念和社会责任,保护公民同等享有使用档案的权利,以及向公民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档案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的档案文化信息需求。

2.突出档案公共服务均等性

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档案资源的公平配置和机会的公平获取,是对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档案资源体系和建立方便全体的档案利用体系的实践观照和逻辑体认。公民普遍均等地享有档案文化权利是档案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追求,不能因身份、性别、民族、地域等差异而歧视或排斥任何人[2]。坚持均等化服务,确保所有公民享有接受档案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和程序公正,以及在享有一定标准和成本差异之上的档案公共服务实现底线均等及结果公平。

3.强调档案公共服务多样性

档案公共服务多样化需求档案部门主动与公民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公民的需求动机与类型,充分挖掘档案资源,主动开发特色档案数据库、档案网站和档案用户体验平台等,提供不同模式、不同手段的服务方式,为全体公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公民对档案文化的需求。

三、公民档案文化权利诉求下档案公共服务的建设路径

1.明确档案服务价值取向,保证公民平等享有档案文化权利

档案公共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不仅是社会分工,同时具有奉献精神,因而,在构建档案公共服务的历程中应将普惠、均等作为引导其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档案部门在提供档案公共服务时应正确认知公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公民在利用服务的过程中自我展现、自我指导、自我服务。档案公共服务应从公民平等享有档案文化的角度出发,积极倡导和推行免费的档案服务与宣传,提升公民档案意识,宣扬档案服务价值。同时,号召公民积极参与此中,借助公民智慧、凝聚公民力量,追求以民为中心的全面进步,推动档案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提供档案公共服务过程中,公民享有、利用档案文化成果时应受到公平公正的看待,注重研究公民的个性化档案文化需求,构建符合公民档案文化需求的档案公共服务体系,将档案信息资源和文化服务延伸到角角落落,保证公民享有均等的档案文化权利,增进公民的认可和档案利用满意度。

2.整合档案服务特色资源,保障公民接受优质档案文化服务

在公民档案文化权利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强烈的文化需求也就随之而产生,这就要求档案公共服务不得不以高质量的档案文化成果和服务向全民公民提供优良的生活品质和发展前景。档案资源是最原始的社会财富,是开展档案公共服务的基础,特色档案资源是提供优质服务的核心力量。档案作为原始记录,在关联政府责任和保护公民个人利益的同时,最为主要的还是需要为公民提供根源感、身份感、地方感和集体记忆[3]。因此,必须拓展档案公共服务的广度、深度以及力度,增强档案公共服务积累积淀的层面和层次,以满足公民对档案文化的需求。档案公共服务应以公民档案文化为导向,构建平民化档案馆,提供与公民利益相关的家庭、财产、婚姻、族谱、教育等档案,并根据地区历史、著名事件、历史遗迹、文化艺术等,通过特色性、动态性、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渠道,主动为公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的档案公共服务和档案文化产品,让公民接受到一次优质的服务,感受一次愉悦的享受,从而保证公民享有优质档案文化服务的权利。

3.加强档案服务制度支撑,完善公民档案文化权利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