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化学学习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7 18:57: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化学学习材料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化学学习材料

篇(1)

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在企业融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配套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构筑实力强劲的工业板块。支持实施龙头企业培优工程,培育一批十亿元级企业旗舰,为全区财源增长提供后续支撑。支持实施百亿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白酒、机电、磷化三大产业集群打造进程。继续大力支持稻花香集团、长江高科打造百亿强企,壮大骨干财源。加快发展大道新区和新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一区多园”竞相发展,把小溪塔综合工业园、龙泉酒类饮品工业园打造成百亿元级工业园区,带动鸦鹊岭精细化工集中生产区、黄花建材园及其他“园中园”加快发展。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强化经营理念,大胆探索商业用地开发经营,开展bot、bt项目融资试点,对经营项目委托投融资平台进行市场化运作,形成政府投融资良性循环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平湖担保公司和夷陵城司做大做强。

二、以组织收入为基础,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

继续加强收入的组织与协调,坚持依率计征、依法征收,强化收入分析与预测,努力弥补和消化减收因素,做到应收尽收。继续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重点加强磷矿税收的规范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全程跟踪重点税源的变动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税源向外地转移,避免税收流失。以“金财”工程为依托,重点加强对国土收益、“两权价款”、矿补费等非税收入管理力度。强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把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招标、拍卖等收入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抓紧项目包装,力争在争取项目和资金上实现新突破,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需要。

三、以关注民生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公用经费最低保障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增加财政投入,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新医改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继续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逐步落实住房货币化改革补贴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将到期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一年的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

二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新农村建设。把支持循环农业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城乡统筹发展。用好国家对农业农村大幅度增加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办法与措施,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巩固“三园示范”建设成果,推进柑桔、茶叶、畜牧三大产业提档升级;集中投入,加快建设小鸦路“精品柑桔走廊”、宜大路“高效茶叶走廊”、宜兴路“林业生态走廊”;大力支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生态农庄”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支持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民。

三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力支持做好移民后扶和移民安置工作,及时足额发放移民后扶资金;积极筹措资金,切实保障政权建设需要,推进法制夷陵、平安夷陵建设;建立健全财政应急保障机制,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财政保障能力;大力支持科技、文化、计生、城建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篇(2)

2.通过学习有不少新的认识:

㈠例如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①是不能正确处理必修模块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层次性问题。一方面,老师们忽略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在进行选修模块内容教学前,常会忽略学生在必修的已有基础;在教学后,又经常会忽略引导学生对“在必修基础上发展了什么?”这一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是深广度把握不到位,经常出现“选修模块教学平庸化”的现象,即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仅关注具体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科思想方法的体现。

②是在教学中没有突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特点。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的教学中,要突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验与理性推理相结合的特点,要关注物理化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

③是处理不好几个关系。例如,处理不好定量分析与计算的关系,将定量分析问题的思路与复杂的数学计算等同;在教学中死抠概念定义,忽视对概念的整体关系和内涵实质的把握;缺乏多样化教学处理方式,等。

㈡理解了为什么在高中教学中要引入“熵”?如何理解“熵”?

熵的因素跟焓的因素在决定化学反应方向上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且现代科学里面熵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信息学里有“信息熵”,生命科学里有“负熵”,化学里面确定反应方向从有序到无序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中学生基本上一个“熵盲”,而一个搞自然科学的人如果不懂得熵,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因此我觉得我们在中学课程引进熵等新的概念,对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发展、适应新的科学的发展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对熵的理解要把握住两点:一是熵是用来描述大量粒子的混乱度的物理量,少量粒子谈不上“熵”;二是混乱度实际上就是均匀程度,混乱度最大就是最均匀。通常大家以为均匀跟混乱度好像是完全相反,实际上均匀就是混乱度,任何一个体系均匀了,就是混乱度最大了。譬如我们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头去最后变成均匀了,那就是熵增加了、混乱度增加了。

㈢如何理解“自发反应”概念?

对自发反应的理解有两点很关键,一个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不借助于外力(如光照、通电等)靠自身的能力来进行的反应;第二个一定要指明是在什么条件下自发,如果脱离了这两条去谈任何自发反应,我认为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些高中新增知识学习在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认识提高,谢谢!

3.学员提出不少好的体会和建议让我在思维广度深度都有进一步提高。

例如:市第四中学:教师最大的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中经常会“挖得很深”,逾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觉得认知困难,被动的进行机械记忆。听了老师对教材的分析既有高度又能结合教学实际,问题的切入和解决都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很有收获。福安市第八中学黄光华: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修1之后,对钢铁腐蚀的原理和危害性已有所了解,并能已有知识进行铁防腐,这对学习本单元知识有所帮助。目前,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基础较好,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思考,课内认真听讲,勤于动脑,规范操作,善于观察,那么学习本单元内容,掌握本单元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应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南安市新侨中学苏昆服:对于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的最大困惑是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在教学中往往会“讲得够多、够深”,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脱离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导致了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被动的进行死记硬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不好。听了老师对必修教材化学2和选修教材4教学要求怎么定位、如何把握深度和难度的分析,我感觉很好,很有收获。仙游县第二中学王建林:个人感觉原电池这一块的知识学生比较难理解,有的学生学习缺少从本质上的理解,觉得这方面的内容很难,进而就产生了畏学的学习态度。但我个人觉得其实原电池还是挺好理解的,<莲山课件>在教学中应当适当的从反应的本质上对学生进行研讨,强调学生自己将原电池的原理推导一遍,这样他们就能够攻克这一难点。另外,对大家讨论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篇(3)

关键词:

材料化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

材料化学专业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以绿色电子材料为培养特色,与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方向互为补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产品制造及其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重要领域培养具有宽厚材料化学专业知识、掌握科研技能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仪器分析”是一门介绍如何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来获得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某些化学过程的原理的课程[1]。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促进仪器分析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仪器分析手段在材料科学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仪器分析”已成为材料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仪器分析相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教学探索,一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2-5]。以上海市为例,设置材料化学专业的院校共有4所,包括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及上海电力学院,每所学校均将仪器分析教学根据专业培养特点进行了系列规划。详见表1。为满足专业需求,构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笔者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仪器分析相关系列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对课程体系的构筑与实施进行了探索研究。

1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仪器分析是化学、物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相互关联的综合性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具有发展性和前沿性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分析仪器汇集了众多学科的前言理论和最新成果。因此,仪器分析课程具有理论深、实践强、更新快的特点[6]。然而,在很多大学课程体系安排中,仪器分析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如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教材内容更新慢与学科发展快的矛盾,教学设备严重短缺与学生人数多的矛盾,理论知识讲授多与实践应用安排少的矛盾[7]。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以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体现学科进展,提高素质能力,加强实践应用”为原则,在仪器分析课程体系安排中,精简化学分析,增加仪器分析的比重,特别是增加适应学科发展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实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近年来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为了积极适应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和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要求的提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引进了大量分析仪器,将大型分析仪器培训与操作纳入仪器分析课程体系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与材料相关领域仪器分析操作应用的零对接。该校材料化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体系是由本科生第3学期的分析化学(包含仪器分析)理论与实践课程、第5学期的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以及第2、5、6学期的仪器培训实践课程构成的,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活动也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分析化学”和“仪器培训”为必修课,“材料分析与测试”为限选课。目前,这一系列教学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仪器分析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功能,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目的。

2根据培养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仪器分析”作为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内容上一定要保证学生掌握主要的、常用的分析仪器的原理、方法、性能、操作及应用等知识。如在分析化学课程的仪器分析部分要求学生掌握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方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但是由于学时的原因,不能够面面俱到地进行介绍,由于后续还有仪器培训课程,故只需对部分内容重点讲授,使之与后续仪器培训课程成为互补。在内容选择时,主要使学生掌握各类基本仪器的原理、构造和应用特点,为将来的进一步实践操作和应用打好基础。由于“仪器分析”具有内容新、更新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和培养学生的需要,跟进仪器分析相关的研究前沿,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仪器分析学科具有系统性与完整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教学中主要注重理论论证,与实际就业岗位需求脱节;实验教学主要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不足[8]。为此,我们提出利用仪器培训实践课程使课程内容贴近就业、贴近热点,反映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教学原则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就业领域关系密切。实践证明,这些与就业领域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实际就业岗位的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开设“仪器分析”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仪器的理论知识及相关仪器使用的方法,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因此,仪器分析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都应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几年来,笔者对“仪器分析”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和实践,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采用兴趣驱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是基于化学、物理、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因此,要清楚透彻地理解此课程的基础理论就必须充分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这对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学起来往往有些困难。为此,笔者采用兴趣驱动教学方法,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仪器分析发展的最新动向,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红外光谱以往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鉴定和分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红外光谱的应用不再局限于此,现在已成为原位表征、反应机理研究的有效工具。将这些新知识、新领域适时地反映到课堂上,对教和学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以动画、图片和音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显著。

3.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身份由知识供给者变为学习指导者,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力求每个学生以一个学习主体的身份出现。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编制一些讨论题,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或者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讲出来,教师则以倾听为主,通过点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思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3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分析化学(大二)期间,鼓励学生跟随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在研究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利用现代分析仪器手段,充分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多位学生获得了上海市和国家创新计划资助,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

3.4注重实践教学,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励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实验活动的主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适合自己特点的实践与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从准备实验开始直到实验完成的全部过程,使实验过程更接近于实际分析工作过程,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为后续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3.5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网络课堂面对仪器分析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更新,笔者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他们利用中国期刊网及相关的英文网站查阅文献,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认识基础知识应用的实例,并知晓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课程中心网站,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新知识创造条件。笔者在网站中放置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辅助材料,包括习题集、试卷库、课程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让学生检索相关内容,以扩大知识范围,加深知识层次,同时满足少课时和大信息量的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课程中心网站,学生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上看到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等,以加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论坛、QQ和飞信等方式及时答复学生课程中的疑问。网络课堂的建设和使用,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语

随着材料行业的飞速发展,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和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材料科学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批高层次的掌握材料分析的科研和技术人员。为积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通过构筑新型仪器分析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仪器分析教学内容改革,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立足学科特点,顺应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产品制造及其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重要领域培养合格的分析检测人才,以及掌握科研技能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玉坤,吕仁庆,于剑锋,等.《仪器分析》课程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1,39(19):143-146.

[2]王琦,张思锐.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J].大学化学,2006,21(2):22-24.

[3]陈浩,李庆,李胜清,等.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3):20-22.

[4]王安亭,孙雪萍.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调查及对策分析[J].大学化学,2008,23(5):20-24.

[5]王霆,张锋,陈立钢,等.仪器分析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仪器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化学,2011,26(6):21-23.

[6]杜甫佑,阮贵华,李建平,等.以《仪器分析》教学改革为契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广州化工,2011,39(3):177-178.

篇(4)

2.课程设置理念滞后。合理的课程设置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不仅受到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且还应受到广泛的通识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专业知识、有爱心、有责任心、有雄心的智者。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侠义专业概念的限制,只要求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方面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存在对社会需求、学生就业、市场前景等考虑不周等问题。

3.实践、实验教学条件欠缺。实践、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起初,我们以三、四十人组成的实习队伍进入企业、经济实体实习。而今,大型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实习生很难进入车间进行实践操作,另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为数不多,小型企业又没有能力接收大量的实习生,加上实习经费的短缺等原因,无法实现“大部队”形式的实习。在实验教学方面,由于条件所限,只能开出部分专业课的实验。

4.专业教师缺乏。师资队伍是优化课程体系的执行者,也是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先有优秀的教师,后有优秀的学生,再有品牌专业[2]。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建立以来,虽然引进了固体材料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数名博士研究生充实本专业的教师队伍,但是由于地域和待遇的局限,专业教师数量有限,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目前正在通过各方努力引进高水平的教师,以加强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二、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指导思想、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教学管理模式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办学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综合反映。课程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对培养高质量人才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今年,为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重新制定“201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借此契机,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对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作了重新修订,通过选择、整合与调适等措施进行了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一)调整教学计划,优化专业基础课内容

教学计划是一门课程授课的整体规划,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结构不断发生变革,教学计划也必须不断改革。在本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材料化学专业也调整了教学计划,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

1.无机化学课程。现行的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无机化学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也是他们从中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大学学习方式的关键时期。在本阶段,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元素部分,对于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无机化学课程的理论部分是课程的核心,元素部分是辅助内容。在调整教学计划前,我们就无机化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对本专业三届(90人)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不赞成讲解课程的全部内容,认为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

在元素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以典型元素的性质进行讲解,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实例指导学生去认识一种元素、一族元素以及一类元素,逐步了解元素的结构—性质—功能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学知识的方法。另外,我们在化合物的性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工具书、参考书和手册等,这样,其余元素部分设置为自学内容。

2.高等数学课程。高等数学是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目前我院材料化学专业使用的教材为“生化类”《高等数学》。随着材料化学学科的知识量迅速增加,对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材料结构分析、材料物理性能测试等技术的要求,需要高深的高等数学知识。因此,我们把材料化学专业的“生化类”高等数学调整为“理工类”高等数学。同时,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增加了线性代数的内容,以达到材料结构测试和性能计算知识的要求。

3.材料结构分析方法课程。测试方法在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材料的性能、组成和微观结构的深入研究,新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和测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因此,我们把材料结构分析方法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和仪器操作。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测定材料结构和性能的仪器,然后学生到仪器实验室进行观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测定样品学习操作。另外,还可借助内蒙古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的部分高档仪器进行学习。

4.专业前沿知识讲座。课程内容应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及时充实新知识。材料化学专业教材的内容往往是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科学知识总结。为及时补充材料科学领域的新知识,我们将现代材料科技成果融入到教学中,用前沿的材料科学研究内容去充实陈旧的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专业前沿知识专题讲座课程,及时传授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动态。

(二)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课程类型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获取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般的创新能力[3]。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所提倡的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规范讨论稿的要求,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课程有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等内容[4]。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充分考虑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较大覆盖面的交叉型综合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全面开放所有实验室,给学生创造开展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目前,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按材料化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材料化学实验室基本具备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条件。学院倡导请相关的知名企业家、工程师指导部分实践教学,实现学校与地方大中小型企业的对接。

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按照学生意愿分成由五至八人组成的“小组”进入不同的微小企业进行多元化的实习。材料化学专业对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分类指导和分流培养的方式,改变以往的毕业论文撰写模式,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的从业需求选择毕业论文课题,可以在本学院教师的指导下,也可以在科研院所、企业、经济实体中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三)增设自学选修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当今,是社会需求多元化的时代,需要的人才不是单一性人才,而是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材料化学专业教育不仅要传授材料科学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相关领域的新知识,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自学性选修课程是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丰富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篇(5)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有机分子,从有机物结构入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分子水平上探知未知世界的基础学科。在我校,有机化学是面向化工学院、药学院二年级,以及海洋学院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大类培养”的主干课程。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化学类学生掌握有机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把握有机化学发展领域的新概念、新动向和新技术,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现状

在工科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课时“缩水”,如我校有机化学虽然是“大类培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是其课时数被压缩到64个学时,教师必须在一个学期之内完成教学。而有机化学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是高分子化学、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学生必须在有限的课时数里掌握《有机化学》这门课程,难度大,任务重。另外,由于江苏省高考制度,较大部分的学生高中阶段选修的“物生”,进入大学后化学知识特别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一个教学班级里,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通常是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学习无机化学,对于选“物生”的学生来说,没有化学基础,一开始就挫伤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学习有机化学时,多数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有畏惧感。如果入校时对专业认知不够,不能看到有机化学学习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更是对有机化学失去兴趣。再者,有机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由于有机物数量多,结构多变,机理难掌握。而工科院校的有机化学课时数又被压缩,教师为了教授完大纲的教学内容,不得不采取“满堂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乏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被动“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一学期教学结束,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不好,除了少部分拔尖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知半解,学到的有机知识很少。

2.教学改革

结合有机化学学科规律,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取舍;改进教学手段,选聘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做助理班主任,让他们参与本科生教学,形成多元化的本科生教学队伍;改革考核方式,实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教考分离。(1)改革教学内容有机化学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有机”这一学科,不同于其他几门基础化学课,有机化学基本不涉及计算,不涉及公式,说的是图片的拼接,化学键的断裂与重组,以构建新的有机分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有机思维”思考问题才是关键。当我们谈到如何面对课时数被压缩这个问题,如果抓住“引导学生进入有机化学这个学科”这个关键问题,就能依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在改革教学内容时,还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研读多种版本的教材,最新版本的中、英文有机化学教材和专著等,从不同研读、分析深度的教材方面,准确把握“基础有机化学”教学重点、难点,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来取舍教学内容。二是关注高分子领域的研究前沿,发展动态,结合传统的知识,推陈出新,把最新的知识信息教授于学生,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前沿,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感觉到目前所学知识的有用性。(2)改革教学手段我校近年实施了一项“班主任助理”制度,选派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级班主任助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学,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本科生教学队伍。高年级本科生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专业基础课,经历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和考核,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他们已经进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学习,对哪些知识对专业课学习重要有切身体会;他们与低年级学生同属于一个年龄阶段,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沟通交流更容易,帮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通常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已经接触了专业的前沿研究方向,可以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思想及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而且本科生可以在研究生的带领下主动做一些创新创业项目,这使得本科生更清楚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哪方面有不足,增强本科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有机化学课堂学习中更积极、努力。(3)改革考核方式良好考核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我院不同专业实行统一考试,如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统一出卷,流水阅卷、统一登分,做到公正、准确。但是,这种“统一”的方法抹杀不同专业对有机化学需求的不同,使得教师和学生忽视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的影响,结果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真正掌握自己专业需求的有机化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积极性,我们应实现不同专业单独出卷、单独考核的方式。卷面上可以体现出适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题目,结合他们的后续专业课程。哪些知识是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哪些知识是关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同时,建立针对性的有机化学试题库,使学生接触更多不同的题型,拓宽知识面。建立适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试题库,有机化学课程理论考试按照一定的难度系数、教学要求、考试范围等,统一从试题库里抽调,实现教考分离。

3.结语

为全面提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我们要结合有机化学学科规律,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总结,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杰,周冕,李又兵,王选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广州化工,2014(42):186-187.

[2]陶传洲,刘玮炜,曹志凌,史大华,王建,程青芳.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78.

篇(6)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幼儿园的游戏文化已渗透到乡村之中,影响了乡村游戏的内容,材料,方式等等,在游戏材料方面,城市幼儿园在大量引进外国的配套游戏材料的同时,一套套精致的国内玩具也开始在城市幼儿园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但在如此众多的精加工的游戏材料占满幼儿园的空间时,我国学前儿童的游戏生活却变得逐渐重复、单调。缺乏更多的生活化、自然化以及童趣的气息。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乡村的游戏材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天地。乡村游戏材料与城市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更趋向于乡土化,混合化。

2. 乡村游戏材料的特点 (1)乡村游戏材料的乡土化。 乡村游戏材料多取材于大自然或者乡村家庭的废旧材料,经过简单的手工制作而成(有的不经过加工)。例如:小石块,树枝,木块,泥巴,石子,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以及废弃的农作物等。这些材料简单,原始,为游戏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再加上简单的游戏规则,以及乡间广泛流传的民谣,顺口溜,猜字谜等,乡土气息浓厚。因为游戏从材料、内容、形式等方面接近于大自然,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是丰富多彩,生动逼真的。

例如,在玩娃娃家时,城市幼儿园的游戏材料,可能是成套成套的精加工制品,从精致的房子,漂亮的小窗,到可爱的娃娃等,材料是完备的,价格是昂贵的。在这精致的外表,昂贵的价格背后,流失了很多游戏的过程和步骤,也流失了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感和自主感。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游戏的形象性,逼真性。在乡村,娃娃家的材料是不需要买的,而且多是废旧的橱窗用品,废旧的木材或生活用品,以及随处可见的石块,泥巴,树枝等等。经过几个小孩儿的共同的努力或是父母的帮忙,用这些废旧的材料制作的小房子,为童年提供了很多的乐趣。

这些乡土化的游戏材料,符合学前儿童接近大自然,喜爱大自然的天性,符合学前儿童天真,淳朴的特点,因而更符合游戏的规律,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

(2)乡村游戏材料的混合化。 城市幼儿园的游戏材料是分门别类的。分功能,质地,或分区域进行摆放,以便于收集,整理,有时对这些材料还要进行变换,更新,以丰富游戏的内容,但是乡村游戏材料的混和化,为游戏内容的丰富提供了新的思索。

乡村游戏材料的摆放与城市是相反的,可能是铁制材料,木质材料,与塑料材料的混合,可能是新的游戏材料与丢弃的废旧玩具的混合,以及原始的,半成品,精加工的材料的混和,丢弃的废旧电池,一把小梳子,塑料的小喇叭,生活中的小瓶盖儿,塑料的玩具火车头,和积木做的小小桥,小窗户等等各色材料的混合,为游戏的展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精加工的纯粹的塑料制品更加逼真,生动,形象。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是直接的反映现实中的各种生活,更可以开展丰富的神奇的想象。为游戏的内容的展开创造了条件,而不再仅仅是城市幼儿园中在开展象征性游戏时所仅有的素材、内容和形式。

篇(7)

关键词: 材料化学;实践教学;生产实习

Key words: materials chemistry;practice teaching;produc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16-02

材料化学是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工程、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我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和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我院于2009年申报了材料化学专业,由于各方面的迫切需求当年就被获批,并于2010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新生[1]。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其中由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体就是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而实践教学则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2],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合格的工科人才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

对于我校,所有工科专业的认识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课程设计是根据课堂的理论教学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根据给定的实际参数,设计某一个或几个单元操作,然后根据计算结果绘制设备图及工艺流程图等。所以,认识实习和课程设计这两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较易实现。基于此,本文仅针对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展开分析与讨论。

生产实习原则上要求学生进入生产企业,参与生产实践。但是,随着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发展趋势,各个生产企业会竭尽全力排除一切阻碍经济发展的环节,而安全生产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尤其对于我们材料化学专业相关的企业,都会涉及到大型的仪器,如高温的烧结炉、球磨机以及吊车等等。许多企业担心学生进厂后会出现安全问题,不愿意接受学生进厂实习。其次,有些企业出于商业保密原则,为保护其核心技术不外漏,也会拒绝接待高校学生下厂实习。

动手困难是生产实践的又一问题。有些企业虽然愿意接待学生,但他们生产订单不多,大部分时间机器处于停滞状态,学生无法观察到生产工艺的动态过程,只看到静止不动的设备,更没有实际动手的机会。特别是现在大多数生产企业都是大型连续化生产,因此学生的生产实习只能看不能动,无法达到生产实习的真正目的。同时大型生产装置越来越系统化、自动化,学生看也只能看到表面,无法对生产进行深入的了解。生产实习中很难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只能起到认识实习的效果,甚至还达不到认识实习的效果,根本没有动手环节,何谈提高动手能力。难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导致生产实习效果很差。

生产实习经费紧张。内蒙地区高校的学费低,划到每个学生头上的生产实习费就更少。而目前各个企业按照学生数和实习的时间长短收取费用,如果去外地实习的话,交通费、住宿费又是一笔不少的开支,由于经费短缺,生产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生产实习存在的下厂难、动手困难及经费紧张的问题,首先借助于计算机可以进行仿真模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系统能逼真地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现象,没有危险,节省费用。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加真实感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建立完全仿真的微型生产装置,目前已有这样的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各种要求专门搭建小型的实验室级的生产平台。再结合实际的参观实习,就构成了从模拟——小试——大试的一整套系统的实习过程。之所以将生产实习下厂实践改成了参观实习,是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企业环境及企业氛围,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多的了解生产同样的材料的不同生产工艺,如同样是生产磁性材料的企业:包钢稀土磁材公司,神头稀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浦项永新稀土材料有限公司,但其工艺、设备及规模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别的企业进一步了解其它相关工艺,如磁性材料的原材料稀土金属钕的生产工艺,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采用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万安培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熔盐电解槽”生产稀土金属钕、镨钕合金。除了去生产企业,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参观一些研究所或实验室,如:包头稀土研究院、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可以增强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增加学生的科研热情,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学生报考研究生以进一步深造。参观的企业尽量选择包头附近的相关企业,这样可以节省交通费和住宿费。通过校友关系,去的企业就不用交或少交实习费。

通过生产实习对许多企业进行参观之后,学生对其生产工艺、环境及相关待遇进行了了解,那么在毕业实习甚至是毕业设计的时候,如果有学生想去某些单位参加工作,就可以让学生下厂跟着师傅进行实质性的实践和工作,通过几个月的实习,双方都满意的话,就可以签订就业协议,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内容又解决了就业问题。除了本地参观过的企业可以这样运行,对于外地的企业,学生如果想去的话,可以自己联系,学院也可以帮着联系,按照上述方式完成相应的内容。对于没有联系到单位或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就可以选择学院老师提出的课题进行相应的实验或设计,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及科研奠定一定的专业实践基础。

考核是检验是否达到实习教学要求、实现实习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实习教学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实习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对于生产实习,由于我们材料化学专业成立不久,仿真模拟和工厂微型化还正在建设中,目前主要是下厂参观实习,所以考核主要由现场的表现、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及实习心得几部分组成。其中,实习笔记主要包括学生对每天日程的记录及工人师傅的现场介绍;实习报告,主要包括各个企业或实验室的介绍、主要产品及相应的生产工艺、同样产品不同企业的工艺的区别、产品的性能及应用等方面,从实习报告中可以反映学生的逻辑思维、宏观把握以及信息整合能力。

以上就是我们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及目前的考核方式。由于该专业成立不久,所以目前的仿真模拟系统及微型工厂还未建立起来,导致某些想法还不能完全实现,我们力争尽快按着设想搭建系统的、坚实的实践平台,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材料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宋金玲,蔡颖,王瑞芬等.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20):273-274.

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35-02

材料力学课程作为我校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学习的目的在于为后续课程以及未来的工作搭建一个扎实稳固的基础性支撑平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转变为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笔者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了信息化环境下材料力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开展了两次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了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和深度学习。

一、信息化环境下材料力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建设

有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保证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本课程搭建了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和课程网站。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有24个一级栏目,包括教师授课的教学课件、教学日历、教学笔记、翻转课堂学习任务书、形成性评价成绩等栏目,并对全校学生全方位开放。另外平台上有教学邮箱、答疑讨论等栏目,实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的信息交流互动,充分营造了交流讨论的学习氛围,保证了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对学生学习的指引,使学生充分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与状态。

课程网站有17个一级栏目,有教师的全程授课录像、自学辅导系统、考研加油站等。两套网络资源彼此配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信息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帮助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各环节的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概念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设计:强化课程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学科基础。

2.建立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教学目标设计:通过发现和探索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扩展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设计:将已经内化为学生已有知识的知识点进行扩展、推广、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

1.课前学习活动

根据学生平日里的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过往的学习状态和目前的学习情况下,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原则基本上是自由组合,每一组4-5人。组内成员确定一位学,组长的职责是管理督促本组组员,并负责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

教师将设定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单,连同学习资源指引一并公示在教学平台上,指导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组长在课余时间组织小组同学首先学习老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单,清楚明白任务后,组织本组同学学习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授课课件,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小组学习报告,将小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问题形成学习报告一同提交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审阅学生的学习报告,并针对学习报告反映出来的问题给出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指导。同时教师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问题并进行归类整理,找出共性问题以及需要特殊指导的个性问题。将个性问题在网络教学平台的答疑讨论栏目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一般是继续给出问题,指引学生查阅哪些资料,引起学生的思考,而不给出明确的解答。

小组同学针对老师的建议进行第二轮的学习,修改小组学习报告,重新梳理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疑问。小组整理第二轮学习报告提交。教师再一次审阅报告,梳理学生的疑问。在这一次的审阅中,教师基本上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了学生的困惑,清楚明白应该向哪个方向引导学生的讨论,拥有了为下一步课堂交流活动进行设计的依据。

2.课中交流讨论

由于上课前教师将学生产生的疑问进行了整理,课堂交流讨论环节就能比较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决疑问,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促进更高层次的推理思维的养成。

课堂交流环节按学习小组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组名单随机抽取一位学生登台讲课,讲课时间控制在8-10分钟。讲课完成后其他组同学针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困惑、讲课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讲课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进行反馈,讲课组的全体成员随时解答问题。

书记员记录交流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以便老师课后反馈。所有小组交流完毕,由班长对全班同学的课堂表现、讨论情况、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教师对本次翻转课堂的效果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阐述、解疑。由于经历了课前两轮的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剩下的疑问也就很少了,再通过教师稍微的点拨学生的疑问就全解决了。

3.课后总结反思

篇(9)

一、美术教学困局

传统的美术课堂,特别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或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小学校,受制于办学条件,往往课堂上教师只能依赖一本美术课本、几支粉笔和几张作品图片进行授课。低年级学生只能依靠铅笔、水彩笔和图画本等工具,依照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的样子进行临摹;高年级的学生可能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美术作品赏析之类的教学内容。即便如此,也难于逃脱美术教学形式刻板、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气氛压抑困境,也就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美术教学的另一出路:创作材料多元化

面对上述困局,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工作就是:

一方面,积极要求国家改革发展红利不断本地区倾斜,教育理念也不断向教育发达地区教育看齐。

另一方面是积极挖掘本地区的美术教学资源,自行制作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的工具,多形式的进行美术教学手段,特别是因地制宜的收集和利用能便捷、廉价获取的美术创作材料。使学生在美术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多元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美术教学的效果。

第一层眼光:关注地区性资源。

生活中,其实身边随处都有很多美术创作的材料,并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在因为地理位置、气候差异、社会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差异上。

首先,地理位置的差异,往往意味着自然生物资源的差异。例如沿海地区具有内陆地区所缺乏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的躯壳就是具有丰富形态、色彩的美术材料,海南就属于沿海区域,能很便利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美术创作。

其次,气候的差异主要是不同气候带的植物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不同。

第二层眼光:关注白纸。

纸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是十分常见和重要的材料,就一张简单的白纸,其实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想象。

第三层眼光:关注日常用品。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日常用品可以进入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来。

例如各种动植物的壳。像各种各样的贝壳、鸡蛋的外壳、花生等坚果的外壳等等。利用鸡蛋的外壳,就能通过乳胶粘贴做成一副表现各种画面内容的手工艺作品。

三、美术创作材料多元化对美术教学的深化作用

美术创作材料的多元化,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挖掘身边的材料应用于美术作品创作。美术创作材料多元化,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特别是教育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美术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深化作用。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为美术创作材料多元化对于美术教学效果具有以下几点深化作用。

(一)弥补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学资源缺乏的不足,减轻学生美术学习花费

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美术教学设施的建设,不具备完善的美术教学条件。教学活动一般在常规教室进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也缺乏。美术创作材料的多元化创新,可利用生活中能便捷收集到的材料补充到美术创作中来,而且这些材料获取的成本较低、存量较大,同时我们美术教学的创作一般是在利用和尊重材料属性的前提下进行简单却极具创意的创作,材料收集和美术创作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有效推广,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

(二)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可以想见,如果小学的美术课堂,只是简单的老师一本书在讲台上讲、一只粉笔在黑板上画,学生一本图画本和一支铅笔,对照着老师黑板上给出的样子依葫芦画瓢地去简单临摹,课堂将会乏善可陈、索然无味,学生难以对美术这门课程感兴趣。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深入生活并能发现生活之美的能力

美术创作材料的多元化,建立在这些材料是来自生活、美术与生活结合的基础上。这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美术材料。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将美术创作与生活紧密结合,能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锻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个人的思维空间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3-0005-03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本科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多数本科院校转向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等相关文件均指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要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因此,结合材料化学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评价机制,推动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材料化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全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设的材料化学专业,其专业建设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很多只是简单地照搬其他重点大学如“985”或“211”高校的材料类专业或者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把其他高校的培养方案引进来后,根据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吸收与相互融合,这样造成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设计上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材料化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办学目标不够明确,办学定位缺乏一定准确性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不合理

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保证和支撑,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蓝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和手段[1]。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结构不够科学合理,课程体系不够完整,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专业培养特色,综合考虑所设置的相关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但目前各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少数专业课程由于师资力量不够存在因人设课现象;二是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重复较多,学时分配也不够合理;三是专业主干课程缺乏系统性,理论课程的门数和学时偏多,实践课程的门数和学时偏少。此外,课程设置上必修课的比重较大,而选修课的比重较小,且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总之,这些传统的课程结构设置不能体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培养目标,不利于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高等学校序列中,地方高校占高校总数的90%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优化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2]。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材料化学专业专任教师虽然人数不算少,但由于所处地域原因以及待遇因素,引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数量仍然偏少,不能满足本科院校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由专科学校升格而成,虽然升格以来引进了一大批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但这些青年教师大多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这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而言,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此外,高层次人才是引领和带动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领头羊”,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匮乏,尤其是学科带头人紧缺的问题,着力解决好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持续发展和提升办学水平的迫切工作[3]。

二、材料化学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科学定位办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挖掘特色质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合理设置专业方向,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结构优化的专业办学特色。材料化学专业是教育部近年来新设置的一个专业,各本科院校应该明确本校的专业定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突出专业特色,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办学目标。人才培养定位是高校实施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明确自身定位、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育人的基础所在[4]。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良好身体心理素质,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材料化学领域的理论前沿、最新动态和应用前景,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材料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是指一所大学根据本校制订的培养目标而设计的课程整体,课程体系不是简单的指课程设置,不同类型的学校,其课程体系也应当是不同的,这是创办富有特色大学的必要条件[5]。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本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时,既要突出本校的专业办学特色,又应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应用的特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材料化学专业本次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并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使之更符合专业办学特色和专业综合改革的要求。

1.优化课程结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材料化学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宽口径招生,强化通识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将理论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任选课共5个课程模块。

第一,公共必修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与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健康教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大学语文”等。

第二,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概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测试方法”、“材料制备原理”、“热工基础”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材料化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根据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以及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专业限选课设置两个专业方向:陶瓷材料方向和能源材料方向。陶瓷材料方向开设“陶瓷工业机械设备”、“陶瓷工艺学”、“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特种陶瓷”等课程;能源材料方向开设“现代新能源材料”、“化学电源基础与应用”、“化学电源设计与制造工艺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发展动态”等课程。

第四,专业任选课包括“金属材料概论”、“复合材料概论”、“专业外语”、“材料工厂设计”、“粉体工程”、“信息检索与应用”、“纳米材料”、“标准化概论”、“材料科学新进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课程,学生从中任选6门课程学习。这些专业任选课的开设可使学生更多了解材料化学专业的理论前沿、最新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和边缘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可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而宽广的专业基础。

第五,公共任选课由学校其他系部开设,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类、艺术素养类、科学素养类、应用技术类、教师教育类、其他类别类等六大系列课程,学生从中任选5门课程学习。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实现文理科相关知识的交叉渗透,也是大学教育的努力方向。

为了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知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在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从专业课程中选择其中6门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组建校企联合授课模块,包括“材料测试方法”、“热工基础”、“材料工厂设计”、“材料科学新进展”、“材料产品技术概论”、“标准化概论”等。

2.合理构建实践课程类型

材料化学专业是一个与生产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在对理论课程整体调整和优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主要设置为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践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公共实践必修课、专业基础实验课、专业实验课等。公共实践必修课主要包括“大学计算机技能训练”、“军事理论与训练”、“素质拓展教育”、“就业实践”等。专业基础实验课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材料测试方法实验”等。专业实验课主要有“陶瓷制备与性能实验”、“化学电源综合实验”等。材料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其科学性和系统性,既要强化基础实验课必须掌握的各项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同时又要多设置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减小验证性实验的比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外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校企合作教育(一)”、“校企合作教育(二)”、“校企合作教育(三)”以及“生产实习”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可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加实践技能,同时可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生产岗位,提升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系统的工程训练,成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材料化学专业应用性强,与企业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因此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的师资队伍现状,有必要重构师资素质,既要重视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学术水平的提高,也要注重在新形势下专业教师创新能力与实践知识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鼓励教师进修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进一步增强教师专业知识,全面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重点对新进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长期培训,建立考核机制,同时完善老教师指导制度,以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三是确定2―3个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培养,遴选出本专业的带头人;四是可考虑选择5―7门专业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每门主干课程的建设周期为2―3年,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五是鼓励和遴选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短期挂职锻炼(3―6个月),拓宽教师视野,增强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使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六是聘请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人才为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学团队中,参与校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教学等工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整体水平。此外,学校还可定期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邀请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老总或者技术开发人员来校讲学,让相关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逐步建立“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过程全程化”的多元型课程考核模式,以考核方式改革促进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对于“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原理”、“工程力学”、“化工原理”等专业理论课程,改变期末考试的单一考核方式,可采取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考核(如增加平时考核、期中考核等方式)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实行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而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理论课程(如“复合材料概论”、“材料工厂设计”、“化工制图”、“专业英语”等),可实行半开卷或开卷考试,在考试内容上尽量多采用综合性试题来衡量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侧重学生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其次,对于专业实验课程(如“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材料测试方法实验”等)的考核,如果单纯地以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为依据进行考核,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可考虑采用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情况、实验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综合考评)、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占30%,包括对所随机抽中的实验项目的实验过程熟悉程度、操作规范度、实验结果等综合考评)以及期末笔试测试(占40%,包括对平时所有实验项目内容进行考评)等多样化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毕业论文”、“校企合作教育”、“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要细化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实践课程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平时考核的成绩比重,把对学生的平时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核有机结合,科学评价该类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才平,邢晓红,陈昌兴.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

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2,(21).

[2]张晓旭.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优化研究[J].国家教

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4).

[3]张泳.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回溯、反思与展

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

[4]刘丽娜.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篇(11)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变利得有规律可循。

3、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

5、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

6、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导电性、磁性等等。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探究,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时,应关注物质的性质 、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8、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9、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壮药品可用镊子夹取。液体药品一般放在细口瓶中,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时,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10、酒精灯的火焰包括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应在外焰部分。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

1、水的电解实验: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通电

通电

构成);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符号表达式为2H2O======2H2↑+O2↑。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3、在化合物中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4、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5、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隙变大;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6、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7、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8、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分子构成的,单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

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物质的种类也没有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新的分子聚集成新的物质,原物质种类发生了改变。

10、利用吸附、过滤、沉淀、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其中净化水程度最好的是蒸馏。

吸附: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用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有味的杂质,除去异味。

沉淀:对于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单一操作净化程度较高的是吸附沉淀。

过滤:过滤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

蒸馏:给水加热,使它变成水蒸汽,再使水蒸汽冷凝成液体,这种方法叫蒸馏 。通过蒸馏,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和提纯液体混合物或除去液体中不易挥发的杂质。

11、过滤操作的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里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过滤时,玻璃棒下端要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烧杯要紧靠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出或冲破滤纸。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使液体沿烧杯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

12、在蒸馏水的实验中,在蒸馏瓶中加几粒沸石,以防加时出现暴沸;加热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13、爱护水资源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

14、节约用水的含义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

14、水体污染的含义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15、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16、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质子、中子和电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相同。

相对原子质量

4、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符号为Ar。在SI(国际单位制)制中,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5、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约相等,都约等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和中子质量的1/1836,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6、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整数值=质子数+中子数。例: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而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8,则氧原子核内有8 个中子,核外有8个电子。

元素及元素的存在

7、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按质量分数计算,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O、Si、Al、F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Al)。

9、元素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也可表示一种元素。例H:表示一个氢原子;也可表示氢元素。2H:表示二个氢原子。

10、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1、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由于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核外电子是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的,每一个区域叫一个电子层,因此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如果只有一层最多不超过2个)。

1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较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个,在反应中较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通常为8个(氦为2个),一般不易得失电子。

1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14、在原子结构中,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15、离子符号的意义: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其中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 Ca2+表示二个钙离子,其中前一个2表示离子的个数为2,后一个2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化学式及意义

16、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的,所以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17、化学式的意义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一种物质的一个分子,c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d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所以化学式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如“H2O”表示的意义有:①表示物质水 ②表示一个水分子 ③表示水是由氢、氧二种元素组成 ④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8、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19、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20、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零要记清。

21、要求背诵的元素符号:

碳氢氧氮硫和磷,钾钙钠镁铝铁锌。【C H O N S和P, K Ca Na Mg Al Fe Zn。】

氟氯锰钡铜和汞, 还有氦氖氩硅银。【F Cl Mn Ba Cu和Hg,还有He Ne Ar Si Ag。】Pb是铅Au金I是碘Pt是铂

22、要求记住的前20位元素: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 S Cl Ar K Ca.

23、常见的离子符号:

钾离子K+ ;钙离子Ca2+ ;钠离子Na+ ;镁离子Mg2+ ;铝离子Al3+ ;锌离子Zn2+ ;亚铁离子Fe2+ ;铁离子Fe3+ ;氢离子H+ ;铜离子Cu2+ 银离子Ag+ ;钡离子Ba2+ ;氯离子Cl- ;氢氧根离子OH- ;

硫酸根离子SO42- ;碳酸根离子 CO32- ;硝酸根离子NO3- 。

第五单元 化学主程式

点燃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恒定律。

2、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与原子的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原子的种类,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3、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4、化学方程式C+O2======CO2 表示的意义是:A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B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C表示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5、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一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二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6、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投影)。

7、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

①设未知量;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