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污水处理厂任职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基金项目】此论文是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年立项课题:中职《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课题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9-02
一、中职《环境监测技术》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我国环境监测专业的创设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二十世纪70年代末我国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各级环保部门增设了环境监测中心。为培养此专业人才,高校相继开设了环境监测技术等课程。最初承担教学任务的是一批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严谨科研精神的教授,他们非常注重环境监测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在这些专家的努力下,多本的环境监测专业相关教材出版了。这些教材学科体系分明,涵括《水污染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环境监测系统及管理》、《环境监测实验》等。以环境监测技术这门课程为例,该课程教材用书一般分为理论篇和实验篇,分别适用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指导实验操作。基于高等院校注重前沿技术与方法传授的原因,这些高校用书均有理论水平高深、系统分明等特点。
随后开设环境监测专业的中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沿用自高校教材,虽然在高校教材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修改,但还是存在系统分明,侧重理论知识传授的特点。认真分析高校与中职学生能力特点和培养目标可以得知:相对于高校学生,中职学生文化水平偏低,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却没有明显劣势;与高校旨在培养科研技术高端人才的目标不同,中职学校是要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操作型人才。而目前沿用的《环境监测技术》教材内容与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的目标不太吻合,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关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等教材内容更新慢,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产生“学非所用”的感觉。
介于上述情况,笔者认真研究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其中提及要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据此,笔者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旨在开发一本能培养中职环境监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校本教材。
二、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1.依据中职环境监测专业对应的行业人才需求,确定岗位群,明确能力要求
虽然环境监测专业就业面广,但与高校毕业生从事科研、设计等就业方向不同,中职毕业的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主要就职于环保公司、医院污水站、污水处理厂检测室、工厂化验室、区县监测站分析室等一线岗位。因此,在确定岗位群,开展市场调研时主要邀请了福州市监测站、福州大学城污水处理厂等一线技术人员和在此岗位上任职的本校毕业生开展调查。综合各方专家意见,确定岗位群并分析相应职业能力要求。
2.分析《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开发课程项目,编写课程标准
经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工业污水水质差异大,污染物类型复杂,需测定的分析项目因生产工艺不同有所差异。况且在现有学校实训条件下不易模拟工业污水环境,故抉择之下决定不将其列为独立项目。而医院污水水质检测项目虽然相对统一,但多数项目与地表水及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项目重复,因此也不将其列入单独项目。在认真分析之后,再结合校园及周边环境特点,重点选取了监测福州地表水(西湖或内河)水质,监测污水处理厂水质,监测校园空气质量和噪声环境质量等四个课程项目。并针对这四个课程项目选取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在监测福州地表水(西湖或内河)水质项目中选取了制订方案、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等8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校园空气质量监测中选取测定PM10、编写监测报告等6个工作任务,四个项目合计25个工作任务。并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制定各任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3.收集《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相关资料,依据项目体系,确定教材框架
“我最讨厌的就是自己的行业。”文一波说。
“玻璃门”
在水务领域,文一波算是一个技术派,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硕士毕业,正宗科班出身。他可以很轻松地由商业切入到各种技术细节,从污水处理的氨氮指标到生物转盘的直径大小。采访他时,自来水的水质问题正闹得沸沸扬扬。有媒体称,中国自来水的合格率不过50%,官方则回应,根据2011年的抽样检测结果,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
“这两个数据都不太准确,标准不同,前者指针对用户要求的水质,而后者侧重水厂出水的标准。就水厂而言,83%更接近现实一点,可是从用户的角度讲,50%更接近现实。”文一波直言不讳,目前中国整体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原水的水质普遍较差,个别地方只能用五类水作为原水,常规的处理工艺根本达不到2007年7月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自来水一直是文一波渴望增加投资的领域,其控制的桑德集团已在全国投资、运营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等相关项目60余个,其中在湖北、浙江、江苏等省都有自来水项目,这类项目现金流稳定,是长线资本不错的配置领域。尤其2007年新标准出台后,不少水厂的相关设备以及管道网络亟待改造,亦需要改进型投资。
可是,桑德在自来水领域斩获平平,其进入虽无法律障碍,却频频遭遇“玻璃门”的掣肘:上至政府主管部门,下至执行层级,多以供水安全、服务质量、价格垄断这样的担忧阻止民营资本进入。
“实际上,都是完全不能成立的理由,只是有些群体阻止水务开放打的一张牌。”如果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且对政府的执行力抱有信心,可能很容易被文一波的逻辑说服:如果自来水领域开放,政府完全有能力就服务品质综合监控,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可进行经济惩罚甚至收回特许经营权,而其监管独立性更强;中国水价正处于上行通道,根本助推动力在于改善水质运营成本要增加,而缓解的出路只能是开放,“市场以国有资本主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导致自来水的经营效率偏低,而且投资能力受到制约”。
至于民营资本推升涨价一说,文一波直接用“胡扯”一词吐一肚子不快:“价格听证和审核都由政府组织,报请政府批准,企业说了根本就不算。政府可以找任何一个理由,比如CPI高,就能封死涨价;自来水供应有一定区域性,涨价得参考周边市场,比如襄樊国有水厂一吨四毛钱,如果我在宜昌的水厂涨到六毛钱,人家肯定会骂死。”由桑德运营的自来水项目,他说自己格外小心价格的分寸,其运营原则是“在同区域可比的城市,调价的时间会相对偏晚一些,调价的幅度偏低一些”。
言谈犀利,行动谨慎,或许是文一波惯用的一种策略。这不奇怪,水务的圈子,形形的利益集团层层叠叠,民营企业的弱势显而易见,嗓门大一点,可以多一些机会,而一旦赢得机会,又必须谨小慎微。
狂妄的提案
文一波创业,一开始就有点被逼上“梁山”的味道。
1994年,两个下海赚了钱的朋友想捣鼓点和环保相关的事,当时在化工部规划院任职的文一波应邀去帮忙,没想到被突击委任为副总经理,朋友的好意带来的却是无妄之灾——他被原单位除名。
创业未久,钱烧得很快,起头的两个朋友自己先撤了,文一波硬着头皮接手了生意,险象连连,公司曾经9个月无事可做,现金流一度几近断裂,最后通过“很硬的关系”,才从银行贷了30万元,直到后来为污水处理项目提供技术和设计支持,公司才告稳定。
文一波的出名,缘起于1999年的一次“大胆”,他在《光明日报》花钱买了一个广告版,刊登了一个公民的“两会”提案——“中华碧水计划”。计划的主旨是市场化运作污水处理项目,即向政府争取特许经营权,由企业承建并运营一定时限,通常为30—50年,其间靠收取企业排污费营收。这类“建设—运营—移交”(BOT)的方式在国外已然流行,在国内却属融资创新。
创业之初,为推销桑德的“SNP生物填料球”,他在《中华环境报》撰了个很牛的广告词——“21世纪世界废水处理技术革命”,公司两部电话很快就被打爆。而这一次“公民提案”,则又吸引了一个重要人物的注意——时任建设部部长的俞正声。
俞正声看到报纸,马上做了意见批复,嘱托建设部的几位司长级官员找到文一波好好谈一谈。这次谈话,文一波感觉不是太愉快,官员的评价大体是四个字——幼稚、狂妄,他们好心敲打这个年轻人,无论资金、技术、设备,他的计划在中国都不可行。
市场化的力量被当时的官员们低估了。10年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的处理率不过10%,市场化运作后,一眨眼就到了目前的70%,“全世界任何人都想象不出来,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么快,简直就是”。文一波的设想绝非天方夜谭,他也笃定政府主管并不一定掌握真理,“有些官员,什么内涵都没有,啥也不懂,总认为比我们懂。我自己在行业内搞了20年,难道就不比你懂?”
文一波因“中华碧水计划”获得了知名度,北大方正集团和中金公司入股了桑德,他还慢慢“磨”到了第一个BOT项目:2000年12月,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北京桑德集团自筹资金,投资、建设、运营北京市肖家河等两个市政污水处理厂,总投资数千万元,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内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市政污水治理项目,日后成为文一波获得其他政府项目的一个标杆工程。
在早年的创业历程中,文一波的商业性格表露无遗。他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排斥奇思妙想,但凡有可能的事,都爱好好探究一番。曾经有人建议他“蛇吞象”抄底收购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后者是全球三大水务集团之一,其体量为桑德的10倍不止,文一波很认真地探问,如果作为非控股股东,并购能否合并进入上市公司的报表,以便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创业之艰难冷暖自知,文一波高度关注成本与风险,坚守出手的底线。早年月工资800元以上的人一律不用,他说用不起。即便现在坐拥百亿级的资产规模,他依然忧心公司日后的“生与死”,这种小心约束着桑德避开锋芒,与各种项目的拼抢绝缘,不惜血本的事情坚决不干。“民营企业,活下来才是硬道理。现在并购的资产价值虚高,水务行业动不动是40倍或者50倍的PE,我自己公司的PE不过10倍左右,我去买个20倍的PE,投资者不得打死我。但你要让我花5倍去买,我就是神仙也买不到啊。没关系,我等机会。”
与“野蛮”共舞
文一波感慨自己的行业“太野蛮”,技术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水务行业具有“类金融”的模式特征:一般的项目运作模式,多由集团投入资本金,设置独立的项目公司,以项目本身的现金流收益独立向银行申请贷款。在业内,一个项目自有资金只要达到20%-30%,就能通过财务杠杆撬动项目运作。
过去数年,行业频频出现溢价数倍收购的案例,竞争演变为融资能力的裸“搏杀”。其中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2007年兰州供水集团改制,其45%股权以及相关污水处理项目,桑德内部估价在3亿元左右,结果威立雅水务报价17.1亿元买走。直到现在,文一波还会拿这个案例说事,只是时移势易,“5年之前是外资野蛮,最近5年就是国有企业和央企野蛮,他们已经看不起外资了,无非就是钱多,不管自己是否有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就忙着跑马圈地。”
融资能力的短板,文一波心知肚明,资本的躁动让他生发出“有劲使不出”的愤懑,但凡听到“类金融”,他就心生厌烦,这个词完全辱没行业的技术含量,推升资产泡沫,“(水务)行业根本不是一个类金融产品,即便是类金融产品,资产价格一定要匹配现金流,本来现金流跟3亿元的价值做匹配还是挺好看,偏偏17个亿去买,财报就特别难看”。有钱的主到处砸钱抢项目,自己日子未必好过,捎带着却把行业价格炒起来了,“到处哄抬物价,‘喝汤’的机会都不给,还四处来公司挖员工,一开价直接就是原来薪酬的2-3倍”。直到现在,文一波去境外做路演,仍然有投资者基于“类金融”的逻辑来挑战他:桑德怎么能够跟圈得动钱的人一道玩?“普通投资者的逻辑都很简单,国有企业股东这么牛,你拿项目没有优势,国有企业自己有钱,融资成本还能很便宜,怎么能干得过人家?我现在都懒得跟他们解释了,钱多怎么就成了行业核心竞争力?”
水质标准不断提高,文一波相信,下一轮竞争要胜出只能靠技术上的“细活”,无奈现在行业热衷拼资本,技术派成了冷僻的少数派。权宜之计,桑德只好回避比拼融资能力为主的TOT(移交—运营—移交)项目,更加偏好BOT项目,因为其中牵涉设计、技术、建造、运营、融资等诸多环节,可以发挥综合优势。当然,他相信会有识货的主,比如李嘉诚收购的英国水务就持有其境外上市平台桑德国际(00967.HK)的股份。
除了厌恶资本的盲动,文一波多少有点反感少数有权官员的“嘴脸”。水务领域,免不了要多跟政府交往,过去的官员理念固然保守些,却有一份他欣赏的“淳朴”,现在小撮当道者“铜臭一些”。桑德运营的项目有不少政府补贴,时常会遭遇经手部门的克扣、截留,文一波偶尔就有倔强的表现。他的助手说,有一回老板实在看不过补贴的缩水幅度,直接在申请报告上做批示:“这笔钱不要了。”
在浙江工厂林立的旱地上,温州是一块罕见的绿洲。在2003年大旱期间,温州市区也基本上没有闹过水荒。
一手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是现年50岁的温州人周道义。体形和外貌都与香港影星成奎安有几分相似的周道义,1994年进入温州市自来水公司,如今是温州市水务集团的党委书记、总经理,掌管着8个亿的国有资产。
周道义将此归结为“市场化经营”的结果,实际上,1999年旗下的浦东水厂二期竣工后,周道义就组建水务集团公司,财政补贴也从此掐断,水务集团开始自谋发展,2001年接手温州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之后,拥有4座自来水厂的温州水务集团日供水能力达60万吨,即使在2003年大旱期间,温州市区也基本上没有闹过水荒。
水务集团不仅逐步更换了40多年前铺设的供水管道,新建了3个水厂,还搞起了纯净水公司等第三产业,用周道义的话说,企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市场之路关山重重
事实上,周道义号称的“市场化经营”面临着许多难关,任重道远。
2004年4月初,温州水务集团斥资2.9亿元股金,受让了温州市供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即温州珊溪水利枢纽供水配套工程建设指挥部)82.89%的股份,其余17.11%股份也将于近期收归温州水务集团。
温州当地媒体对此评价说,此举乃国内的公用事业企业向市场化迈进、由政府投资转向企业投资的“一次积极探索”。
周道义也对外称,“如此大规模的市场化运作,在水务集团多年的经营中尚属首次”。
但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温州市供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原为温州市财政局下属单位,根据转让协议,“温州市财政局在供水投资开发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任职的人员,相应变换为温州水务集团员工,珊溪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的人员也由水务集团予以合理安排使用”,不仅如此,水务集团还需承担该指挥部有关临时贷款并筹集下一步建设资金。
该人士分析说,正在建设的珊溪枢纽工程突然易手,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便是资金窟窿,而在“市场化操作”得背后,很可能是有关部门向温州水务集团转移的又一个包袱。
据周道义介绍,在购入珊溪枢纽工程之后,水务集团还投入了6亿元用于基建、管网等建设,资金均来自于银行,如今水务集团的贷款已超过10亿元,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经营的风险,而如果有所闪失,很可能就是被拍卖的命运。
在许多老百姓眼里,自来水就是“自然之水”,供水单位并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而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温州水务集团也因此处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难境地。
由于温州市现有的地表水已被严重污染,温州水务集团从珊溪和泽雅水库购买源水,得付出0.66元/吨的代价,在水厂处理过程中还有药品、电力、人力、机器折旧等成本。水务集团一直是将水作为商品来经营的,因此周道义迫切希望能有个市场化的水价。
但水价被政府严格管制。2003年10月,温州市区水价新标准开始实施,其中生活用水价格每吨为2.10元,经营性用水价格每吨2.65元,特种行业用水价格(浴室、泳池、美容美发)每吨为5元。
实际上无论水价变动与否,物价局给予水务集团的利润定死在1%左右。2003年,温州水务集团的水费收缴率在99%左右,达2亿多元,也就是说,水务集团在其核心业务上的年利润为200多万元,这远不够银行的利息。
另一个矛盾是,水务集团目前“产大于销”,希望有多少需求就销售多少水,但政府要求节水,限制了水务集团的销量。
由于是国有企业,还有诸多的大大小小麻烦。如政府一个红头文件发下来,要求照顾贫困居民,费用就得水务集团独自承担,某些领导要安排人进来,也是很难拒绝的,甚至交通部门还指派购置车辆,而实际上水务集团根本不需要。
两年前,一个因损害企业利益而被开除的职工,拿一大瓶汽油和一把三棱刀,冲进周道义办公室,说要同归于尽,幸亏周道义是侦察兵出身,眼疾手快,才躲过了一场灾难。
但如今,据这个“冒着生命危险干出来”的老总说,他每月工资为2000多元,外加1000多元奖金,下半年市公用局、财政局等部门对周道义进行考核之后,还有一个3万元的年终奖。
如何确定合理的水价
鉴于水价长期与成本的倒挂,2004年1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全国供水价格即将正式市场化”。
北京、武汉、广州、西安等一大批城市纷纷上调了水价,温州也不例外。此前,温州市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供水配套工程指挥部负责人曾提出,有关部门从世行亚洲分行贷款40亿元用于建设水利枢纽,若按照19年还贷、付息,30年折旧来测算,源水价格每吨为0.72元,而物价部门定的是每吨0.45元,工程的经营压力很大。
但是水价依然受政府管制,不是供水公司说多少就是多少。现在的问题是,水价既然并不是真正的由市场自由竞争产生的价格,那么水价上调到什么位置才是合理的?
2003年10月,经温州市人大、市政协、市财政局和物价局及市民代表讨论,温州市区水价生活用水价格从1.5元每吨上调到每吨2.10元。但是据温州水务集团依然叫苦,他们认为生活用水价格应该为每吨2.35元。
按照每吨2.10元的价格,除去源水费0.66元,污水处理费0.5元,也就是说,温州水务集团的收入部分只有每吨0.94元。据温州水务集团浦东水厂厂李耀宇说,水厂的生产成本达每吨0.6元,再加上销售环节的费用,总计成本大约在1元多一点。
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也认为,温州市区日污水处理规模为20万吨,每吨污水处理费要0.97元,每年的支出为7050万元,原政府规定污水处理征收标准为每吨为0.20元,现在上调为0.5元,但还是亏损的。
有人质疑温州水务集团的成本说法,李耀宇举证说,水厂的泵站在山下,将源水抽到半山腰的生产车间,目前浦东水厂的电耗是1000吨水在180千瓦时电左右,一般情况下,电耗是2万多千瓦时,但最近温州市电价上涨了1分钱,为此,浦东水厂每天就得多付出2000多元。
以前药耗是每1000吨水为2.2公斤,但现在水质不好,需用到4公斤,而每吨药是2600元。浦东水厂每天的药耗为2000吨左右。
珊溪水库离温州市区有100多公里,泽雅水库是40公里,一路上得漏失率在20%以上,但与供电的线损由用户分摊不同,供水损耗也是由浦东水厂承担,水厂党委书记谢寿珍说,这使得供水成本不断增加。
浦东水厂现有职工80人,以人均年薪3万元计,工资开销也得200多万元,再加上机器、管道维护和设备折旧,而市区供水的漏耗率在20%,庞大的管道网络也需要维护。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如果有一个客观的尺度考核其员工数量问题、工资问题、药耗能耗问题、源水价格问题以及投资的科学性问题,并如实公开各项成本,社会才知道涨价是否合理。
傅涛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水价都是政府管制的,但关键是以一个比较科学的参数来核定水价。
为什么洋水务能够掘金
与温州水务集团的重重困局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外一些大水务巨头在中国水务市场上到处掘金。
1994年,世界500强企业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在珠海附近承担了中国的第一个BOT水厂项目,10年来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泰晤士水务公司、安格利水务公司、百泰国际集团、美国金州控股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纷纷挤进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外资总额已经超过250亿元人民币。
国家统计局200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外资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是城市供水行业,利润率达24.48%,虽近两年来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15%以上。
傅涛认为,国内自来水公司回报率低,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竞争机制,多年的痼疾造成效率低下。
2002年6月,威立雅公司在上海浦东以21亿元的代价组建了一家合资自来水公司,两个月后其内部人水比就降到8:1,即1吨水从输水到行政管理到窗口服务到抄水表等所有程序,动用的人数不超过8名,如今进一步减少到4名左右,而国内通常为40名至60名。
别的国有企业大都改制,而水务行业绝大多数仍是事业编制,是最后几个能够多插一些人进去的地方,所以在各种关系的操纵下,超员二三倍、四五倍的自来水公司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国内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能力大都超过40%-50%,即一个地区只需日供100万吨,但供水系统却是按160万吨兴建的,因为往往有规划就有预算,也就有了拨款和施工,也就带来利益空间。但这些其实加大了供水企业的成本。
实际上,供水成本的下降空间是很大的。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美国亚特兰大市的饮用水系统,此前该市政府每年在饮用水方面的支出是4200万美元,在与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签订了20年的供水合同后,政府只需每年向苏伊士里昂支付2140万美元,而苏伊士里昂仍然还有钱赚。
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中国首席代表高中说,他们靠的是技术加管理来降低水务的运营成本,利润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为客户节省的费用,仅仅靠资源的垄断,往往会导致效率低下。
市场化“三突破”
中国水业一直是事业单位性质,从行业上看是水业政策体系的模糊和不完善,从产业上看是企业的分散而松散,从城市上看则是经营垄断而低效。
傅涛指出,政资不分、产权不清、竞争不充分,是国内水务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供水行业只有实现这“三突破”,才能有较快的发展。
傅涛说,中国水业市场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而政府是公众利益的代表,担负的应是对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等水业全过程的监督责任,政府的角色需分为资产管理与行业管理,政资分离之后,国资委管理资产,企业独立经营,从而政府资本逐步从经营性投资中退出。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荷兰人“很精明”的说法:为了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改变是划算的。帝斯曼堪称“最善变的世界500强”:它100年前还是荷兰的一家国营煤炭公司,现在已经变身高科技专业公司,期间,它的业务还经历了三次变革―从基础化学品到石油化工,再到专业化学品。
戴闻思虽然调任帝斯曼中国运营及责任关怀副总裁不久,但他在帝斯曼工作已达30年之久,而且多年前就经常来中国。现在,他喜欢上了中国(未来十年都愿意待在中国),尤其喜欢帝斯曼中国总部那三幢外形独特的建筑―低碳办公楼和研发中心。在他看来,这三栋楼就像三位会说话的巨人,最适合告诉人们,帝斯曼是如何在中国既变化又坚守的。
你来中国之前一直在公司的荷兰总部工作,你在荷兰被记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公司所制定的战略、愿景是否真的适应公司的发展现状。
如果我现在也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
我会给你一个非常诚实的回答。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帝斯曼是专注于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发展的全球性公司。我们承诺,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坚持公开透明原则。
听说你们正在做一个战略性调整?
帝斯曼最初是一个煤炭公司,经过100年的演变,正逐步向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转型。作为这种演变的一个结果,就是近期一些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业务,比如说帝斯曼农业,还有三聚氰氨业务,已经被我们剥离出去。
帝斯曼公司注重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两个领域的发展,通过聚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结合领域,寻找创新的方案,来解决社会趋势问题,比如说气侯变化、能源节约、人类食物的平衡等等。
为什么把那些业务剥离出去,是因为它们不符合你们的利润指标,还是不符合你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做这个剥离决定的时候,还远在经济危机之前,是由帝斯曼本身的战略方向决定的。帝斯曼于2007年10月宣布加速实现“愿景2010”战略,在对公司各业务集团进行全面评估之后,帝斯曼决定集中发展生命科学(包括营养和制药)以及材料科学(性能材料)业务。在“愿景2010”期间,不适应上述策略的业务将会分割或剥离给战略上更为适合的公司,使这部分业务能够在其管理下得到进一步发展。这部分业务(主要包括三聚氰胺、尿素、肥料、能源、弹性体、特殊产品、顺丁烯二酸酐及其衍生产品)将重组为一个新的基础化学及材料业务集团。
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你们自己是怎么定义的?
在帝斯曼,我们是用三个P(People, Planet, Profit)―也就是人、地球和利润―来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帝斯曼认为人是公司最珍贵的财富,公司内外、整个地球上的人的生活对我们来讲都至关重要。第二,帝斯曼关注地球、环境的发展。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利润。因为我们已经有100年的历史,帝斯曼希望还有更多的100年的长足发展。正如帝斯曼在自己的使命中说道:我们肩负使命,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其实说到环境,我想引用我们帝斯曼董事会主席谢白曼先生(FeikeSijbesma)讲的一句话,“一个公司不可能在一个失败的环境里面成功,更不能宣称自己是成功的。”帝斯曼在其商业活动中,始终关注并致力于经济效益、环境质量和社会公平三方面的和谐发展。
这个战略指导下的中国业务一直是一帆风顺的吗?
帝斯曼中国是通过合资以及并购在中国进行发展的,在帝斯曼整体战略框架的指引下,同时兼顾中国的国情开展业务。
环境方面,帝斯曼公司内部制定了很多标准,这些标准作为全球标准在中国范围内同样适用。比如说我们收购一个项目的时候,这个公司原来可能没有污水处理厂,我们收购以后会投建污水处理厂,以确保达到公司统一标准。
当然,帝斯曼中国在经济危机当中也有过一定的压力,但是我们努力去做得更好,公司的业绩显示帝斯曼还是在稳步增长,我们会努力达到下一个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你们的增长里面贡献率有多少?
可持续发展能够帮助我们对整个经济或者是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但具体很难用数字表达。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在业务开展的始终,比如我们是最大的维生素供应商,我们在生产营养产品赚取利润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寻求解决方案以解决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问题。
我一走进公司就发现这里很有创新氛围,你们是怎么看持续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的?
你说这个的时候有两件事情一下子跳到我的脑海里,第一个就是我们园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建筑。在设计建造这栋楼的时候,我们依据的是美国LEED“绿色能源与环保建筑设计”标准。这个楼显示了很多的特性,一方面是创新,另一方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比如说材料,我们使用了非常环保的竹子作为墙壁装饰,办公室里都安装了非常节能的感应灯光,我们现在所在的会议室上方的玻璃能够摄取自然光线,等等。
我们的研发中心也是一个创新的投入,这里进行的研发确实是立足中国。这样能更加贴近我们的客户,并根据中国客户以及中国以外的客户需求来提供支持,同时也更加接近当地的政府机构等等,从而让我们的创新能力迅速发展。
建这个楼花了多少钱?
是上海张江开发区根据我们的要求建造的,帝斯曼租住。仅仅比非LEED认证的建筑贵大概几个百分点。外面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建筑是很贵,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问这个问题是为了问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果我们做一个可持续的建筑物很贵的话,那么我们有必要去做这个东西吗?
会比一般的楼贵一点点,但是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包括大气排放造成的危害等因素,你会觉得这么做是非常值得的。帝斯曼考虑的是建造一个环保的建筑及其未来的使用成本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在内的综合经济效益。
这问题其实也跟你们的产品有关系。比如你们的树脂甚至可以拿来做桥梁,但如果它非常贵的话,是不是吸引力会大大下降?
我们在中国橡塑展上展出了一些创新的轻型塑料的应用。有一些是用在车里的,这些创新材料能够替代车上的金属件,能够让车更轻,从而帮助消费者节约燃油,帮助消费者得到切实的利益和好处。很多在国内生产汽车的企业,比如大众、比亚迪、通用,他们也非常愿意使用这样的产品,因为这能够满足我们终端消费者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对我们的客户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其实我们做这样一个事情并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我们也积极投身于带动整个价值链的发展,包括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同时帮助我们的客户减少碳足迹等等,共同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跟这个楼相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这个楼需要20亿人民币,但是我这个公司比较小,总的资本只有20亿,难道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也勉为其难地建这么一栋楼吗?
大和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看跟谁比较。不管帝斯曼是一个大企业或者小公司,我们都始终坚持“3个P”平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目标。
你见过规模小但是可持续发展做得很好的企业吗?
我很难给到一个实际的例子。帝斯曼一年大概有80亿欧元销售额,在中国有不少比我们大很多的民营公司,跟他们相比,我们就是小的公司,那帝斯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的一个客户比我们规模小,使用了帝斯曼的复合树脂材料及超强纤维迪尼玛, 他们生产的航空货柜因为自身的重量更轻,载重能力更强,从而获得了一个全球性的创新大奖。现在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它们愿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它们非常愿意开发并使用这样的创新材料。
再比如说,我们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涂料生产厂商。大家都愿意使用水性涂料。可能会比一般的溶剂型涂料更贵,但是大家会选择环境友好、利于油漆工人身体健康的水性涂料产品。
不用去看别的公司,单看帝斯曼自己,我们的客户,这些社会团体都表现出对可持续发展、对创新环保材料足够的兴趣,不仅能够促进环境的发展,同时也是新机遇,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不过在中国,你的很多竞争对手可能不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做,从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把东西卖给你的客户。所以,你会不会觉得在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会比在欧美这些地方困难?
我们坚信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将是会非常成功的。其实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也拥有更强大的能力来做这样的事情。我坚信在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机遇和空间的,将来我们也能够适应中国的发展趋势。
你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很满意的事情就是近年虽然遭遇经济危机,但帝斯曼仍然坚持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没有降低我们的标准。
另外也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从2009年开始,我们的帝斯曼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都会有一个章节专门阐述在过去一年中公司有待改进的事件。我们将继续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寻求创新解决方案,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故事,也有有待改进之处。
很少有企业能够将自己的“有待改进”之处这样公诸于众。
这其实是我们觉得自己做得最特别的一个地方。
我们内部也有很多争论,到底该不该做,但最终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做,因为这符合帝斯曼公司公开透明这样一个原则。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把这些经验给大家分享,让别人能够汲取到这样的教训,能够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公开一件这样的事情,你们有没有考虑负面影响也许会大于正面影响?有没有量化的评估?
其实帝斯曼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已经出版了很多年了,每年都会有这个章节。帝斯曼中国2008年开始出版可持续发展报告,第一年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这样一个章节,我刚到中国任职的时候,就决定要把这个章节放进去。我们今年做报告的时候,同样会有这样一个章节。
到现在为止,我并没有得到非常负面的反馈意见,相反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跟别人分享这个报告时,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表扬。
所有的事故都写上去吗?
该市一位分管副市长对这位财政局长的评价是:“此人善于理财、精于理财,是一个理财专家,能‘四两拨千斤’。”
从小秘书到“理财专家”
韩培武1964年出生在诸城市一个农村家庭,1984年考入山东经济学院,毕业后当过秘书、副科长、科长、纪检组长、副局长、镇党委书记。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被任命为诸城市财政局局长,成了这个107万人口城市的“财政大管家”。
韩培武一踏进财政局大门就给自己确立了新的目标:做一个精通财政的“理财专家”!
诸城市进行行政区划大调整后,将23个乡镇合并成了13个,打破了原有的财政收支格局,原有财政体制已不适应新的镇域经济发展需要,急需对原有体制进行调整和完善。韩培武一上任,就马上着手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他跑遍了全市13处乡镇,先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由于工作超负荷和气候变化异常,他患上了重感冒,为了不影响改革进程,他白天上班,晚上打点滴,其家人心疼地劝他:“你不要再这样折腾了,身体受不了啊!”可他并没有放心上,仍抱病坚持工作,很快摸清了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反复比较测算。又利用晚上及双休日与有关人员加班加点,最终确立了以“核定收支、定额上解(补助)、增量分享”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市乡财政体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体制调整后,在当地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协调发展效果。2012年,诸城市完成乡镇级财政收入10.8亿元,5处镇街财政总收入过亿元。
生财有道
财政是庶政之母,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管家”,除了管如何分配钱之外,还要管如何生钱、生财。
近年来,诸城的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市区比以前扩大了近三倍,市政建设、道路建设、社区建设、治污减排等各项事业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作为全市“财政大管家”的韩培武的压力可想而知,他几乎成了人人想吃的“唐僧肉”,每天都苦于应付没完没了的要钱报告。他管着数以亿计的钱,却感到自己成了世上最没有钱的人。
面对财政资金紧张的状况,韩培武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利用财税政策和财政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实现“小钱”生“大钱”的效果,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2008年,韩培武介入资本债券市场,探索利用企业债券进行低成本融资,提出了发行治污减排企业债券的设想,经过多方沟通,最终发行了国内首支县级治污减排企业债券,募集资金8亿元,支持了潍河综合治理,建设了6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垃圾处理厂。诸城债券整个发行方案的设计,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样板。紧接着又乘势而上,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发行了10亿元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和13亿元的市政企业债券。这三支企业债券的成功发行,昭示着资本市场的“诸城板块”已初步形成,也昭示着诸城正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资金制约瓶颈,韩培武帮助中小企业在公开市场上直接融资开辟新途径,2009年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5亿元,支持了新郎、信得药业等8家中小企业发展。他还先后筹建了舜域和舜邦两个贷款担保公司,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累计为91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0.4亿元,培育起了税收过千万元的中小企业家。今年,为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舜泰投资管理公司,为企业提供过桥资金支持,目前已为3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3000多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贷款贴息、争取上级扶持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随着该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潍河水污染程度逐步加重,直接危及城区的生态环境和下游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潍河实施综合治理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大、标准要求高,是困扰该市的“老大难”问题。韩培武决定把财政有限的死钱用活,提出了融资治理的建议,通过直接投入和融资投入两种方式,先后投入治理资金10亿多元,实施了潍河涓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成了拙村、道明、栗元3座拦河闸,完成了扶淇河繁荣路橡胶坝、芦河昌城橡胶坝、太古庄河拦蓄调项目建设,完善了沿河两岸路网管网,并进行了高标准亮化美化,经过治理后的水环境,成为诸城安全保障的防洪线、景色秀丽的生态线的底蕴丰厚的文化线。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开发的生态河湖型国家水利风景区。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佳水利风景区。
韩培武常说:“我们掌管并拨出的每一笔资金,都要有利于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要体现理财人的责任。”近年来,该市城建项目多、投入大,如何管好用好政府投资,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财政工作的难点。对此,韩培武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他主持制订了政府建设项目监管暂行办法、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和资金拨付流程,组建了政府投资评审机构,严把事前预算评审关、事中跟踪控制关和事后结算审核关,在一些大的政府投资项目上采用“三级审核”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政府投资。仅2012年,就对174个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进行了评审,节省政府投资2.8亿元。
为民谋福
韩培武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酸甜苦辣,对惠及百姓的事特别敏感,也非常倾心。他在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宁可让党政机关日子过得紧一些,也要让老百姓见到实惠”的观点。
“别人没有想到的,我们要首先想到;别人在观望的,我们要首先付诸实施。”韩培武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06年该市民政部门反映麻风病愈后的残疾孤寡人居无定所生活没有着落的情况,对韩培武触动很大,一种关爱感、责任感油然而生。他特事特办,当年就投资160多万元,建成了拥有一座59间房屋、1200平方米的幸福敬老院,解决了该市52名麻风病愈后残疾孤寡人员的衣食住行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
多年来,韩培武恪守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职业操守,并用此作为座右铭来时刻警醒和约束自己。因为手中有钱有权,不少单位和个人想通过各种关系找他开口子、要拨款,但他始终遵循“不批人情款”的公开承诺,坚持秉公办事的原则,该给的钱不跑也给,不该给的钱跑多少趟也不给。
坚持科学的质量观,层层落实质量责任,细化分解任务目标,通过持续加大宣传教育、政策扶持、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力度,“诚信、创新、品牌”质量精神深入人心,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发展、产品、工程、服务、环境“五大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全市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发展质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争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完成新产品开发230项,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50项。
(二)产品质量: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90万亩,全市主要农产品基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6%。重点食品、制造业产品市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1%。力争培育省名牌产品3件、市名牌产品7件;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50件以上,总数达到200件以上;新增注册商标150件,新认定著名商标10件、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
(三)工程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率100%,质量通病得到有效防治,质量投诉进一步降低,工程质量继续保持市前列。争创“泰山杯”2项、“泉城杯”6项、省级“优质结构工程”2项、市级“优质结构工程”10项。
(四)服务质量:重要服务行业和关键服务领域的标准化覆盖率有较大提高。生产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生活业顾客满意度达到75%以上。
(五)环境质量: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逐步提高,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完成市下达的下降指标。机动车环保检验率达到85%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质监部门牵头,其他质量主管单位配合,按照《市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行)》,制定完善任职培训、工作职责、激励措施等相关制度,在30家企业率先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适时组织经验交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逐步向全市企业推广普及。
2、落实企业质量关键岗位责任制。质监、经信、住建等部门负责,督促企业建立并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考核等相关制度,对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质量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关键岗位实行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按规程操作。年内帮助100家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各质量主管部门负责,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和落实质量承诺、自我声明、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主体责任,在食品、特种设备领域率先推行企业法人履责报告制度,并逐步扩大履责范围。推动企业落实产品“三包”责任,履行“缺陷产品召回”法定义务。指导行业龙头企业及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二)加强质量基础工作。
1、推进标准化生产。农业局负责,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总数达到14个以上。经信、科技等部门负责,组织优势企业采标和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制修订活动,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商务、旅游等部门负责,编制重点培育服务业企业名录,制定培育规划,在重要服务行业和关键服务领域强力推行服务标准化。年内对旅游景点、宾馆酒店、场馆会所、广场街道等重要公共场所的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进行全面规范。质监部门负责,年内新建液体定量灌装机、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电导率仪、焦度计、验光机检定装置等6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并投入运行。
2、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经信、科技等部门负责,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进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建设一批创新载体,鼓励企业积极创建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储备一批人才队伍,开展工业专家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引导优势企业超前研究、主动探索转方式调结构的新途径。积极组织推荐优秀专利项目参加国家、省和市级各类奖项评选。启动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优化专利结构,努力培育中国专利明星企业。
3、推广先进管理模式。质监、经信等部门负责,在行业龙头企业中逐步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认真落实省质监局《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对全市12家重点企业实施专项技术帮扶,创建省和市能源计量标杆企业各1家;食药局负责,在药品领域广泛推行GMP、GSP认证;环保局负责,加快实施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减排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项重点工程,削减增量,压缩存量,改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住建委负责,强化建筑节能监督,重点加强外墙保温施工工程的监督。民营办牵头,发挥锻压铸造协会作用,指导行业内企业分批完成窑炉改造。
4、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住建委负责,根据各级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做好质量失信“黑名单”、工程建设不良行为记录管理的建立制工作。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药、环保等部门负责,逐步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以物品编码系统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年内创建省级诚信计量示范单位1家、市诚信计量示范单位2家,组织评选守合同重信用企业50家、消费者满意单位50家、文明诚信企业100家,打造10条餐饮安全示范街、200家示范店。
(三)保障重点领域质量安全。
1、加强重点工程、设备监理监管。住建委负责,深化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落实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严把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关、工程招标关、建筑市场准入关,对基础、主体等涉及结构安全部位实施多层面监督,对防水、节能等关键环节强化过程控制。质监局负责,对学校、幼儿园、车站、商场、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区域以及居民住宅的在用电梯、锅炉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2、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农业、食药、工商、卫生等部门负责,把好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等关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防止违禁投入品和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全面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重点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抓住农贸市场内和农贸市场外两个重点区域,规范食品流通领域市场秩序。着力做好餐饮领域和各类食堂的管理,做好食品摊贩、前店后厂(坊)和学生“小饭桌”的监管。
3、加强产品、环境监测。各有关部门负责,及时收集、统计、分析与产品相关的伤害信息,评估产品安全的潜在风险,及时产品伤害预警。环保局负责,对具备条件的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完善运行重点监管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河流断面、城市环境空气、重点区域视频五大监控系统。
(四)大力实施品牌带动。
1、全面启动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质监局牵头,依据《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制定完善评审细则、实施指南、工作程序等相关配套文件,编制年度市长质量奖工作计划,确定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奖励一批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深入开展质量强市创建,继续组织开展争创“全省质量强市示范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
2、深入开展商标战略。工商局负责,围绕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在三次产业领域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创建一批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和品牌企业。积极开展商标战略示范市创建活动,加大驰名、著名商标申报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单位。
3、努力培育区域品牌。依托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积极开展争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活动,大力推进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推荐园区、企事业单位申报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着力做好绣源河、朱家峪、龙山文化遗址公园等景区建设,围绕重点城市建设和旅游项目,加大招商力度,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旅游品牌。指导符合创建要求的镇街开展省级旅游强镇创建工作。加快“全聚德大葱”直供基地建设,努力提升大葱、龙山小米等基地、园区建设水平,整体融入我市3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框架。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督导考核。各镇街、部门要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明确时限和要求,逐级落实责任。质量强市领导小组要建立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主动、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继续开展“构建质量诚信”、“生产线上讲文明”等主题活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质量强市战略进行广泛宣传,树立一批质量先进典型。深入开展“质量月”、“3·15消费者权益日”、“专利周”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