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英语口译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8 15:10:2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英语口译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英语口译论文

篇(1)

一、引言

伴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大学针对英语专业开设口译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精通汉英两种语言,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流利的进行英汉互译的涉外人才。因此,大学英语口译课程承担着培养这种人才的任务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各种对外交流活动的需要。目前,社会及市场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需求定位也越来越高。口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规格口译人才规范化培养已经迫在眉睫。而很多大学英语口译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英语口译的特点和原则,谈谈自己对口译课堂的一些教学方法的认识。

二口译的特点

口译是一项很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说其特殊是因为口头翻译工作有以下突出特点。

1、即席压力性。口译是一种不可能预测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口译人员需要在准备有限的情况下,即刻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现场气氛压力大,特别是有的口译场面非常严肃庄重,如国际会议和外交谈判。正式场合的严肃气氛会给经验不足的译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紧张的情绪会影响译员的自信。

2、立体综合性。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读、写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译员必须具有观察捕捉说话者的脸部表情、手势体姿、情绪变化等非语言因素的能力;能够耳听会意各种带地方口音以及不同语速的话语的能力;能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流利而达意地表达能力;在口译过程中能进行快速笔记、快速理解的能力。口译属一种立体式、交叉型的信息传播方式。

3、内容的繁杂性。译员的口译范围没有限界,内容可以上至天文,下及地理,无所不涉,无所不包,繁杂无限。口译的服务对象是各界人士,来自各个阶层、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在交际过程中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所熟悉的专业知识表达出来,这是译员无法回避的现实。译员必须是一名通晓百事的杂家。

4、个体操作性。译员属单一的个体工作者,其劳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操作性。口译需要当场、即时完成,译员通常听到的是只讲一次、不再重复的话语,他在正确理解的同时必须立即独立地进行一次性的翻译。通常译员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基本上是孤立无援的。译员必须随时独立处理可能碰到的任何问题。在口译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译员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查询工具书或有关参考资料,不能在现场向任何专家、学者请教,也不能频频打断说话者,要求对方重复自己所讲的内容,解释其中的难点。

5、跨文化交际性。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是从原旬到译旬的译码,而是接收原句后必须经过信息概念转化,才能以译语表达原语的意思。口译的模式由三大块组成,左边是原语输入,右边是译语输出,中间连接左右两边的是信息概念转换。

三口译的原则和教学方法

口译教学目的为培养具有双语转换能力的合格的译员。鲍川运(2004)认为有四个标准可用来评判译员质量,即意思准确(Meaning)、条理清楚(clarity)、选词恰当(Diction)和表达得体(Presentatlon)。这就要求口译员不但要掌握相关的口译知识和口译技巧,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法国著名口译学家赛莱斯科维奇指出,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刘和平1994)。口译技巧和技能包括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即席反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梅德明(2003)认为一个人的口译能力不完垒等同于语言水平加翻译技巧,而是现代社会跨语言交际活动中译员的双语能力、翻译技巧和个人翻译素质的综合体现。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深谙跨文化交流时应遵守的国际准则和国际惯例。根据以上对口译特点的分析和口译原则的探讨,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针对口译教学方法分述如下。

1、心理承受和即席反应能力训练。

口译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口译的人员除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通过各种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外,场景式的训练则不失为让学生体验在压力下训练口译能力的另一方“良药”,如此刺激使其感知力敏锐、思维括跃、想象丰富,发挥出学生的智力和主观能动性,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切『练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很多学生在有足够笔记的情况下,句子却始终翻译不出来,间或有明显关键词搭配错误的情况,甚是遗憾。去除紧张和欠缺语法知识的因素以外,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出在学员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基于这种考虑,在教学中要经常让学生做诸如:断词组句、语句转述的训练,以期转换学生固有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思想,鼓励学生一词多译,一句多译,同时让学生养成一种变通难句灵活搭配的习惯,不至于在关键时候“死机”。

2、听力理解和短时记忆能力训练。

由于口译在短时间内经历三个转换过程:从原语的语言符号到内容的转换一一即理解(Comprehension){从内容到记忆的转换——即记忆(Memorizmg)I从记忆到表达的转换一一即用译语表达原语意思(Reformulation),因而在日常的口译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视、听、说、读、写的综合性语言操作能力。口译的最初过程是从听开始,然后大脑进行解码。因而第一阶段的听力理解过程至关重要。心理学家研究人的短期记忆只能保持20-30秒,而在口译过程中,译员要翻译长达几秒到十几分钟的内容,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苦练基本功。平时坚持收听收看英语广播、新闻、电影、电视等,注意收听不同英语口音的录音材料,同时课堂上进行短期记忆的训练包括对原语的复述、概括大意、形象记忆、逻辑记忆、连锁记忆、描述等;还要训练学生会作笔记以帮助记忆。口译笔记切忌求全,用简单的字、词或符号将讲话的要点用极快的速度记录下来,达到提示翻译的目的;可以使用大量常见的省略语和简单的速记符号。笔记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是模拟临场训练。笔记的课堂教学应避免大段的理论讲解,而应强调模拟临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多做仿真练习。在仿真练习中,教师可穿插讲解并示范口译笔记基本方法,笔记常用的符号、略语和记录格式等。

3、表达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是应用技能训练开展的前提,而对于口译来说,理解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一环节开展的得当与否也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技能训练。这一环节训练的侧重点在于对于学员在文章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上。可以通过多类型(如介绍言语类、演讲言语类、礼仪言语类等)材料的翻译及阅读理解和综合复述(如根据原文转述、定题自述等)来训练学员掌握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语言结构与词汇的特点。此环节笔者认为适宜在口译专业课程正式开始前的半个学期开始,在授课过程中,对必要的语言表达方式、结构、各种语言难点等进行操练都是适宜的,兼可帮助学生获得许多主题知识。

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是这样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征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许永梅2008)因此在口译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应适时地融入称呼、介绍、寒暄、问候、访问、宴请、送礼、告别、聚会、交友等文化因素的讲解,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要重视语言运用的恰当性。以及熟悉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理解这种语言的高雅,注重运用俚语、诙谐、夸张、婉转等修饰方法,注重文化差异在不同语域中的表现。

篇(2)

目前,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多数由公共英语教师担任。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无法与学生深入交流。由于教师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在备课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压力。也有少数院校聘用医学教师从事医学英语教学,但其在语法、口语方面又有所欠缺[3]。

1.2缺乏权威、统一的医学英语教材

目前市面上正规出版的优秀的基础英语教材及配套的光碟、磁带及电子版教材品种繁多,相关的辅导资料也很丰富。相比之下,医学英语教材的发展明显滞后,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为选择合适的教材而感到头疼。部分院校自行编写校本教材,但在权威性和全面性方面还有待提高,难以保证教材的高质量[4]。另外,医学英语口语方面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1.3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医学英语口语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没有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对于专门开设医学英语口语课程的院校,教师一般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于没有开设英语口语课程的院校,教师一般仅仅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如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口语学习进行评价,甚至有些院校根本没有将口语纳入医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另外,许多教师只关注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态度和方法则很少进行评价。由于医学英语口语评价的工作量比较大,执行起来也比较复杂和麻烦,所以许多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常常忽视评价的质量,甚至仍沿用基础英语口语的评价标准,无法反映学生医护、医患沟通能力,缺乏专业特色[5]。

2理论基础

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首次提出案例教学法,这种采用真实案例的授课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研究。国内对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刘新荣[6]在对案例教学法内涵、原则及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研究生公共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及教学设计。方平、钱放等[7-8]研究者以某一单元案例教学为例,通过问卷评价案例教学的效果,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研究案例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效果,并总结其优势。相比之下,案例教学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凤毛麟角,仅有唐娟、袁月红[9-10]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中的应用效果。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在医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是必要的、可行的。但目前国内缺乏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医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研究,而且对于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单一层面上。

3实践探索

3.1课程设置

我院在第一学期72课时的公共英语和第二学期36课时的医学英语之后,于第三学期专门开设了36课时的医学英语口语课程,具体英语课程设置及目标见图1。在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公共英语基础和掌握了一些医学英语术语和语法知识之后,再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符合学习英语的规律。根据课时安排,学习内容共设置12个单元。教师通过认真备课、精挑细选,建立了案例素材库,并征得多方专家意见,在反复论证后,最终确定了12个案例,涵盖了职业道德、医学前沿、传染病、职业理想、公共卫生等方面。遴选案例时应根据以下几点原则:(1)案例选取的数量要大、范围要广,并且要与时俱进;(2)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案例;(3)案例的深度要有层次感,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4)案例呈现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如既有文字、图片等传统的形式,又有课件、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医学英语口语课程案例库中的一些案例素材见表1。

3.2课堂教学

以其中一个单元“人类克隆”为例,呈现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大体将这一单元的教学分为3个阶段。(1)课前准备阶段。从学生性别、口语水平、交际能力、性格等方面考虑,以自愿为原则,均衡地将实验班分为5组(A、B、C、D、E),每组由7名组员组成,每名组员课前准备阶段的分工不同,获得的分数也不同,组员根据自愿、协商的原则自由挑选任务并获得相应的分数。这一模式不仅确保了课前准备时小成员较高的参与度,也为教师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要求学生课前搜集并自学相关医学英语术语、句型和语法。因为口语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练习,所以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较精读课少很多。而且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积极地参与讨论、流利自如地表达观点,才能得到有效训练。(2)课堂教学阶段。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通过对医学英语教师的访谈,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本门课程课时的安排,笔者制订了每个单元的课时分配,见表2。课时的分配只是为了指导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保证学生口语训练的时间,而不是要求教师死板地照做。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实际开展情况和对课堂的掌控,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需要强调的是,在学生30分钟的讨论和自由辩论时,教师不能作为旁观者,要扮演好“引导员”的角色。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讨论话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巩固医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医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3)课后复习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案例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撰写500字的报告。教师批阅后,选出最佳的报告并对其小组给予平时成绩的额外加分,计入最终期末成绩,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将案例讨论时涉及的医学英语术语、主要语法、句型、交际技巧以及教师本人对案例的评述报告用英文以书面的形式(即讲义)分发给学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有学生反映口语课就是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发言,下课时知识点就全忘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测试巩固。所以笔者在授课计划中除了期中、期末测试外,又加了两次阶段性测试。

3.3评价体系

医学英语口语课程采用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不仅强调学生的评价主体性,还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要求教师明确评价目的,认真实施评价措施,充分利用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来改进教学方法。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进行相关文献研究、向兄弟院校借鉴先进的经验,还在校内开展研讨,主要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合理融合;(2)如何避免人为的主观偏倚,特别在学生互评时如何避免受人际关系的影响;(3)如何合理分配各个评价内容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最终制订出如下的课程评价体系:期末口语测试占20%;期中口语测试占20%;学生自评占5%;学生互评占5%;课堂表现占20%(主动回答问题、活动参与度、PPT演示及汇报);两次阶段性测试占10%;课外作业(课前任务、课后撰写总结报告)占10%;出勤率占10%。

3.4第二课堂

在课堂上,由于班级人数多,每位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很少。在其他学生面前,有些口语能力差的学生由于自卑心理不敢开口,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课堂口语训练的积极性[11]。而在第二课堂中,医务剧表演比赛、实训基地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英语角、英文医务剧欣赏等系列活动,创造了真实的、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篇(3)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提要:英汉这两种语言体现出了鲜明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教学要关注这些差异。本文对于英语口语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使英语口语教学的成效得到提高。 关键词:英汉习语 文化差异 英语口语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通常人们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就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内在的文化形态,一个民族的文化会鲜明的体现在它的语言和词汇上面,因为任何民族的文化现象都必须要通过词汇来体现出来。根据人类学家以及社会学家对于文化所做的定义来看,“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习惯、制度、信仰、目标以及技术的总体模式。美国的语言学家Sapir就曾指出,语言需要具备一个环境,它无法离开文化而单独存在,也无法离开社会所承续下来的各种传统与信念。就目前来看,虽然很多学生都学习了不少的词汇、语音以及语法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不过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与理解英语,经常无法使用英语深入和灵活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以雅思的口语口试为例,根据统计结果,在2010年的雅思考试中,中国考生雅思口语的平均分值只为5.39分,可以说是全球的倒数第一。在2011年,中国考生雅思口语的平均分值又降低到了5.36分,而2012年和2013年,中国考生的成绩仍旧没有提高,由此可见,学生在实际运用口语过程中,仍然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于2000年就颁发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大纲,大纲明确指出要注重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语言表达,而是要注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也就是要把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与掌握贯穿在口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地道的英语表达,要引导他们自觉的去掌握各种习惯表达法中体现出的文化因素。

一、文化差异在口语教学中的地位

新大纲中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以及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英语来自如的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这就是说,新大纲已经不只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更要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的能力,把听说写译列到同一个层次的要求上是新大纲的一个重要的修改地方。这个修改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得到提高,使其能够很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市场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目前全球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这种形势也就需要更多的具有全新英语技能的人才,听说能力是涉外人员的一种最重要的英语技能,然而将近80%的人员认为他们最薄弱的环节就是听说。因此,在当前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进行跨文化的交际训练,因为语言背后还涉及到各自民族的不同文化,文化不同,语言的表述也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在英语的口语表达中尤为明显。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口语中的表现

1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不同

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体价值,以彰显自身的成就为荣,然而中国文化却是提倡一种谦虚谨慎。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例子,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在西方人看来,这种谦虚不只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还是对赞扬者鉴赏能力的一种否定。在语言的交流中,中国人喜欢用委婉含蓄的言辞,避免直截了当的表述,不希望令对方难堪没面子。尽管英语中也有不少的委婉语,不过西方人在交际中通常更加注重自我的彰显,他们认为人们的交际多是一种思想交流以及对于信息的传递,往往并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考虑太多的“面子”问题,他们希望对方在回答时可以直接明白。例如,在交谈过程中,西方人已经多次表达出了否定的看法,然而中国人经常把对方的“No”看成是一种托辞或者谦虚,这就是中国人不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所造成的。

2社会礼仪的不同

中国人彼此见面经常会互相问一声“你吃过饭了吗?”问话的人并不是要知道对方是不是吃了饭,这句话只是见面时的一种问候方式,这样能够体现出人们之间的一种亲切感。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讲,这样的打招呼方式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尴尬,在西方国家的人们彼此之间没有这样的问候方式。西方人会认为这是对方在向他们询问自己的私生活。对于“Hello,have you eaten your meal?”这样打招呼的方式,西方人通常都不知道要如何来作答,有的会不高兴,会误以为那些和他们打招呼的人认为他们没有钱吃饭,因而他们往往都回答“我有钱吃饭”。在西方国家,人们日常见面打招呼只说一句“Hello”,“Morning! ”或者“Good Afternoon”, “A nice day,isn’t it?”就行了。

再比如,汉语中的“谢谢”其英语的对等词为“Thank you”,然而怎样正确的使用并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回答也是很有讲究的。西方人在受到他人的赞扬或者祝贺时,会使用“Thank you”来回答,这也是他们最为恰当自然的回答,然而我们中国人通常是以谦虚为美德,别人对自己祝贺和赞美时往往都会回答“哪里?哪里?”“惭愧,惭愧”等,如果把汉语直译为英语就成了“Where? Where?”或“I feel ashamed”,这样的回答会让西方人感觉到迷惑不解,最终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在问候、聊天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与表达方式,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些差异,才能避免交际出现失败的现象。

3交谈话题的不同

通常情况下,在交谈中西方人一般不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话题,因此,如果询问他们有关家庭、婚姻、年龄、薪水等问题都会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他们往往非常不喜欢听到这样的问题,更加不想回答。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场合这个规则也是可以被打破的。比如,有一对英国夫妇到中国来旅游参观,才谈话中太太告诉中国的朋友她的孙子已经有6岁了,朋友认为她很年轻,就笑着说到,“Oh, really! I think you look very young for one with one six year old grandson.”(你一点都不像有那么大孙子的奶奶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实际上是:请告诉我您的年龄,由于这句话的措辞非常委婉,因而英国的游客对此也并不是非常反感,就会很乐意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年龄,这样双方的交谈就会继续融洽的进行下去。我们从这个例子中能够看到,这位中国朋友不但了解英语与汉语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之处,而且对于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也非常熟悉。因此,我们只有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会和西方人实现和谐融洽的交谈。

4“预约”的差异

在中国,一般来说拜访他人并不需要提前进行预约,直接登门拜访就可以,然而在西方国家却是完全相反的,西方人如果要去拜访他人一定要提前进行预约。如果弄不清其中的文化差异,就会导致他人的反感。有人认为只需要提前打一个电话告诉对方一声就可以了,不必去征求对方是否同意拜访,是否有时间,这样就会导致一种不愉快的后果。例如,如果你想去看望一个美国朋友,你说到,“I am coming to see you tomorrow morning.”(明天早上我去看你。)这样是根据我们汉语的表达习惯直接翻译为英语的,其实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Can I come to see you tomorrow morning?”(明天早上我去看看你好吗?),但是我们的表达在英文中的意思是,“You must stay at home tomorrow morning (because I’m coming to see you)”。 也就是,“你明天早上必须在要家等候,因为我要去看你。”毋庸置疑,这样肯定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从而影响两人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文化错误的产生,必须要意识到语言和文化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努力多创造一些情景来进行练习,以便能够熟练掌握中西方语言的差异以及文化差异,从而和外国人实现流畅的交流。

三、口语教学中对文化差异的处理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自身思想以及传递情感的一种交际工具,其中包涵着很多丰富的成语和习语,这些成语与习语在口语表达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英语的成语和习语通常都是由几个单词构成一个词条,词条的意义会完全不同于一个单词的意思,学习英语的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好几个都很熟悉的普通词,将它们放在了一起却不懂它们的意义。人们经常将“地道的英语”称作是“idiomatic English”,这就可以看出,如果要想把英语说得很地道,就应该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的成语和习语。英语的成语与习语往往都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或者是源自于民间,或者是源自于各种宗教典籍,或者源自于文学作品,它是大众智慧的结晶,在经过了长期的累积后,不断的丰富,逐渐用一种高度凝练的形式来体现出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多加运用这些习语,它会使口语表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利用学生对习语的兴趣多加引导与补充

习语的历史往往都比较悠久,其中浓缩着各种文化的积淀与历史知识,学生通常都会对习语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使用这些习语,并补充相类似的表达法。比如,在英语口语中,天气是一个很常见的话题,在讲到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他们熟悉的有关天气的习语都罗列出来,然后再为他们补充一些能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达法。英语中有成语,“raining cats and dogs”,它的意义是雨下得很大,因为人们听到雷雨声感觉它就好像是猫狗在打架时所发出令人可怕的声音。汉语中有一句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英语中也有一种相类似的说法,“A red sun in the morning,the sailors take warning; a red sky at night,the sailors delight.”这句英语的谚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太阳出得早,水手的警告;傍晚天上红,水手乐融融。还有其他的一些引申而来的谚语,The trade looks cloudy recently.(最近生意看起来不容乐观。)He gave us a snow job.(他欺骗了我们。)All his money has gone with the wind.他的钱都花光了。)通过对这些习语的引导,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习语知识,从而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更加自如流畅。

2课后复习,课前检测

现代的教育观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于教学过程的组织、指导以及引导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都参与到教学中,进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口语课的话题,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的自主意识转变为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多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的英汉习语的表达法,让给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还要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要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去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在课前通过抢答或者听写等形式来对学生掌握习语的方式进行检测。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将自己学过的习语运用到实践中,比如,教师先列出一些谚语,让学生把这些谚语准确恰当的运用到一个故事里,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会得到提高,他们运用口语交流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结语

作为一种社会的产物,语言中凝聚着人类的历史与文化结晶,同时也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承袭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等多种特征。中西方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各自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多给学生讲解这些文化差异的现象,要加强对语言文化导入的介绍,只有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中去自如的运用语言来交际。

参考文献:

[1]郭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口语产生的影响及对策[J].神州,2012(24).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066-02

TheapplicationofPBLinoralmedicaleducation

JIHong-hai,JIANGYing-ying,XUXin,YANGYong,GAOYu-guang

(SchoolofStomatology,WeifangMedicalUniversity,Weifang261042,China)

[Abstract]Medicaleducationhasbeentransformedfromphysiologicalbiomedicalmodeltoasocialenvironmentofapsychologicalchangeinthepatternofanewmedicaleducationrequirement.Toadapttothemodernmedicaleducationmodelandimprovethelevelofteachingquality,WeifangMedicalUniversityhasintroducedtheproblem-basedlearningmethod.ThispaperhasdiscussedtheapplicationofPBLteachinginoralmedicineeducationinSchoolofStomatology,WeifangMedicalUniversity.

[Keywords]Oralmedicaleducation;Teachingreform;Problem-basedlearning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目前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产生于1960年,由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1]。从此,在全世界许多领域的不同教学层次,各种版本的PBL应运而生。现在,PBL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已被广泛报道,如构建了临床应用知识系统,提高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2]。现在将PBL应用到口腔医学各科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了一种趋势[3]。

1传统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和不足:①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体现在先“教”后“学”[4]。老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反馈和自学。②倾向于教学生记忆事实,获得一些技能,忽视了对临床论证过程的理解。由于理论性内容没有与临床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学起来单调无味,很难记牢。③较少强调学生对学习应负的责任,更多地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④临床及临床前学习阶段是分科学习,缺乏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临床前阶段只能看到简单的问题处理。⑤由于分科教学的结果,使得学生面对患者时只是考虑某一专科的临床表现,不能对患者作出全面诊疗。⑥目前对在校学生只是强调对知识的学习,没有真正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处理技能强调不够。

在这种模式下,尽管老师和学生都很努力地教与学,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长期的死记硬背使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差,并无协作精神[4]。当今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口腔医学生,要求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熟练的技能,能应付社会学、伦理学、法律等相关的问题,能做到知识的更新,与时俱进。PBL教学模式正是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获取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育目标;培养具备良好协作精神、领导才能和丰富知识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法势在必行。

2PBL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探索

2.1PBL教学过程

PBL教学是围绕一个病案,一名教师和一个讨论小组进行的[5]。学生围绕病案展开讨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当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课后查资料等下一次课时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每个病案结束后都有一个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1]。

2.1.1讨论小组每组6~7人最佳,最多不要超过15人,小组成员可以不固定。每堂课都要在小组中选出一名主持人和一名记录员。每堂课都选一名学生担任主持人,其在PBL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是保证PBL顺利进行的维系者。记录员要把本堂课的学习问题(learningproblem)记录在写字板上,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

2.1.2指导教师PBL要求教师由原来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资源的提供者、评价者和促进者[6]。基于问题学习的指导者与传统的教师相比,应该表现为更多促进,较少教导,更多指导,较少直接教学,并且教师的指导或促进是持续的、局部的、管理性的,它要求师生之间全面的互动,甚至每项活动都是师生完全互动的结果。

2.1.3病案是小组讨论学习的中心。大家通过对病案的讨论,提出学习问题(learningproblem)。PBL的病案并不是简单的病例分析,而是一个模拟患者就诊的全过程,包括就医环境、初诊、复诊等等。学生不仅要考虑医学方面的知识还要考虑社会因素、法律因素、环境因素、经济条件、心理因素等等这些问题,以全面的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走入社会奠定基础。

2.2教师的培训

潍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为了更好的开展PBL教学,先后派3名教师到国内最早开展PBL教学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学习。之后我们又在教师中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2.3教学计划的调整

口腔医学院调整教学计划,减少理论课的学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临床上常见的进行讲解,而对于本学科的前沿和进展则放在PBL中进行学习的讨论。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去查资料,锻炼他们查资料的能力与培养科研能力。另外,理论课主要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原则进行重点讲解,增加实验课和临床操作的学时,并且增加了选修课,以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和动手能力。

2.4教具的准备

篇(5)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笔者认为,搞好中学英语教学,需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

1端正认识

用英语组织教学,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语言基础并不存在问题,主要是认识问题。要在思想上重视它,注意课堂用语的系统性、规范性、交际性和针对性。对于部分口语有一定困难的中老年教师来说,用英语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自卑感,在实践中树立自信心。先备好、讲

熟最常用的课堂用语。在此基础上,日积月累,使其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

2处理好两个关系

首先是英语和母语的关系。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的原则。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介绍新的教学内容,以便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在教语法和讲解抽象名词时,可适当利用母语。用英语来概括这个关系就是:Speak English if possible,speak Chinese if necessary.

其次是课堂用语中准确和流利的关系。准确指的是我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正确程度(包括语音、语法、用词和语体的正确);而流利则是指我们表达思想时的流利性。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口语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是有错必纠。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掌握及语言准确的训练,使不少学生因怕讲错而不敢开口。与此相反,我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用语听起来似乎很流利,但语音、语法错误、逻辑性的错误却比比皆是。有些“低级错误”甚至连学生也能指出来。这种以牺牲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来追求“流利”的现象是不可取的。因为,教师的不规范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3扩大课堂用语的交际性

课堂用语的交际性,目前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不少教师把课堂用语的使用仅仅局限在少数几句课堂用语中,不敢越雷池半步,放弃了许多师生可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例如,教师找到了一本好的工具书,就可以用英语向学生简要地推介或回答学生的提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的水平还不够。其实,学生对这种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很感兴趣。关键是教师是否敢于挑战自己,有没有这种扩大言语交际的意识。还有一些教师担心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从教学目的是交流的观点来看,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最新的理论表明:“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认知语言的重要渠道。”

篇(6)

1.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现状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事业。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开设好大学英语口译课程任重而道远。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研究在高职高专院校才刚刚起步,还相当滞后,我们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口译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培养大批在商业、贸易、旅游、服务行业等领域中挑大梁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调查显示,我国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特别是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改革与提高。很多非英语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文化素养不佳。我们认为,在科技和社科领域,口译人才的培养不是外语院系可以包办的,各专业应从本专业学生中挖掘和培养有潜质的口译人才。如果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直接与外方人员顺利交流,既能大大节省翻译费用,又能减少交流中的误解,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口译教学,系统有序地培养专业口译人才,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教材方面融入文化教育,建议采用有配套光盘或影音资料的教材,内容新颖丰富的同时,更多注重时代性与实用性,具体可涉及商务英语、社交礼仪、各国民俗民风等相关内容的真实案例。

2.1礼仪文化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掌握规范的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要与国际接轨。而英国作为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国,掌握英国的礼仪文化尤其重要。此外,这也有利于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2.1.1见面礼仪

第一次认识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介绍时,一般是由妇女、地位高的、年纪大的那一方先伸手,然后才是男子、地位低的、年纪轻的那一方再伸手;被介绍与一个男子相识时,应与他握手,但如果被介绍与一位女士相识时,就应等她先伸出手来,然后才可伸出自己的手。女士被介绍时,不一定要伸出手来与对方握手,但是她们常常伸出手来以示友好。男子在与女子握手前应该先脱下自己所戴的手套,而女子则不必如此做。到英国人家做客,一般要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后才同男主人打招呼。

2.1.2饮食的礼仪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在四点钟方向即可。

2.1.3商务礼仪

英国人的时间概念很强而且照章办事。例如:应邀参加宴会、业务洽谈会必须准时,否则被视为失礼。如果请英国人吃饭,必须提前通知,不能临时邀请。赴宴时不能早到以防主人还未准备好。不被邀请或约定就去拜访英国人的家,是对主人私生活的干扰,是非常失礼的举动。在和英国人谈话时不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有关皇室的小道消息。也要避免使用English(英格兰人)这个词,而要用Britain(不列颠人),这样说对方比较喜欢。他们也不喜欢问及家事、私事、个人职业、收入、年龄、婚姻等。

2.1.4英国人的禁忌

英国人同别人谈话时,不喜欢距离过近,一般以保持50公分以上为宜。他们还特别不喜欢大象及其图案,认为大象笨拙,令人生厌。英国人也忌用山羊、孔雀等做商品装潢。山羊有“不正经男子”和“坏人”的意思;孔雀是祸鸟,孔雀开屏是炫耀自己的不良习性。他们很忌讳黑猫,尤其是黑猫若从前面穿过,更会使人恶心,认为这将预示着将要遭到不幸。他们忌讳把食盐弄撒,哪怕你是不小心的,也会使人非常懊丧的,认为这是引发口角或朋友断交的一种预兆。他们忌讳有人打破玻璃,认为打破玻璃就预示者家中要死人或起码要有7年的不幸。他们忌讳在餐桌上使水杯任意作响,或无意碰响水杯而又不去终止它作响,认为这样既有失观瞻,又会给人招来不测。他们对墨绿色很讨厌,认为墨绿色会给人带来懊丧。

3.英语口译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将文化教育融入口译教材、口译课堂教学、口译课外实践教学里,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改善实际工作能力。

3.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语言、非语言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口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1.1语言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所需要的语言与该民族所拥有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谈判语言存在明显的制约。因此,在商务谈判中,尤其是国际商务谈判,事先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征对谈判的成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1.2非语言文化差异

除了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外,商务谈判中还广泛使用非语言表达方式。非语言交际是一种非文字语言交际手段,是交际者运用自身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语言交际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过程中起着语言交际不能替代的作用。

谈判人员以更含蓄的非语言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因此,当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谈判者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

非语言交际种类形式多样,在商务谈判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姿势、手势等。

3.1.3价值观差异

商务谈判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远比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差异隐藏得深,因此也就更难以克服。价值观差异有其客观性。

4.结语

总之,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化导入,重视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注重训练学生联络陪同口译、礼仪口译、旅游口译、商务口译与会议口译能力的课程。在课程实践中,应结合真实案例,分析语言文化在个别案例中的运用得失,不断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达到高职高专英语口译课程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煜山.英语教学参考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赵雯.基础职业英语教学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郭琳.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浅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

篇(7)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建构主义

随着现代化的日益推进,国际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给大学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挑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达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能力和意义构建的建构主义给大学英语口语课堂诸多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过程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指个体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即图式扩充);顺应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信息的刺激发生变化的过程(即图式变化)。在此基础上,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主动性如何发挥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传统的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是知识的主动传授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对象;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和手段。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促成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构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积极构建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口语情况的调查和听课总结,大学英语课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的问题

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口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差别,认为学生上课还是主要靠听教师讲解来获得口语能力,于是课上还是教师作为主角,没有给学生安排足够的口语训练时间。而口语教学本身很强的实践性注定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失败。口语能力的获得必须靠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实践才能提高。有些课堂即便有口语训练这个环节,但往往形式单一,话题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师生互动方式主要靠提问。缺乏合理的口语评价机制,大部分教师仅仅对学生的发言做简单的对错评判,没有深入挖掘学生出错的原因以及进行及时的引导。

2.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我校英语口语课堂人数一般为50人左右,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上课时,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站起来发言,害怕自己说错了被其他同学嘲笑。而被提问站起来的学生也往往是低头颔首,往往以“My English is poor”为借口不愿意多说,勉强说了两句后还会请求老师:“May I speak in Chinese?”而小组活动时,面对别的同学流利的英语,一些学生深感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只会以简单的“Yes,I agree with you”来附和别人的观点。如果学生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不及时得到纠正,就会慢慢演变为对英语口语的恐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3.学生语言基础方面的问题

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基本上都有6-8年的英语学习经验。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打下了坚实的英语阅读和写作基础,但能够基本听懂英美国家人士说话的人却并不多,而能够用英语流利表达自己思想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很多学生中学时代几乎没有听过英语,主要靠阅读方式来吸取英语知识。听力基础的薄弱也严重影响了很多学生口语方面的学习。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对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缺乏清晰的认识,简单地将书面语等同于口语,站起来发言时前思后想组织句子结构,结果说出来的句子结构又长又复杂,选用的单词也非常书面语化。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口语单词以及句型方面的知识,比如,表达“好”的时候,很多学生倾向于使用“great”,而不会使用如“fantastic,excellent,thrilling”等同义词来替换。学生之间互动大部分是对话式的,讨论内容多限于自我介绍、打招呼等简单的日常用语,难以提高学生真正的口语表达能力。 "

4.学生对文化认识方面的问题

如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使许多学生能快速及时了解英美国家的各种信息。比如男生一般比较喜欢看NBA,所以对篮球运动方面的信息了解比较多。而女生更倾向于看美剧和电影,对影视明星更感兴趣。这些兴趣对学生们学习英语提供了激励作用。但因为学生兴趣单一或者缺乏引导,往往知识面比较窄,比如,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几乎毫无了解,提及Byron,Russell等现代文学上的知名人物很多学生竟然表示闻所未闻。同时学生对英美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也缺乏系统的认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最终的表达方式,学生对文化方面知识的不足将会阻碍学生口语以及英语能力的长足发展。

5.学生思维方式的问题

口语课堂上,由于受书面语影响深刻,很多学生发言时前思后想组织句子,害怕出错。很多学生的口语即便语法上没有错误也非常不地道,有浓浓的中国腔,也就是我们说的Chinglish,比如很多学生谈到天气基本上都用weather而不会用it,从而说出“the weather is raining”的句子。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缺乏基本的口语知识,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对英汉思维方式的区别认识不清,简单地认为只要将汉语一字一句翻译过来就是英语了。另外,学生对一主题的发言主要来自于自己的印象,没有逻辑性,泛泛而谈,缺乏理性深入的认识。

6.学习材料方面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很多高校非专业英语的英语教材偏于陈旧,有的教材甚至已经超过十年没有更换。比如有的话题还是“Would you go to watch the Olympic Games in Beijing?”。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口语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其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也是时时刻刻在更新的。而教材作为口语教学的基础,更应该及时跟上时代步伐,反映最新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口语课堂问题的解决

区别传统的结构主义将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中心,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的教学观,建构主义从更科学的角度摆正了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角色,一些应用该理论进行的教学实践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证明建构主义在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更有效的模式,改进学生的学习观念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1.摆正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

首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观里面教师作为中心的观念,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课堂好比建房子,教师只是指挥者,真正要动手建造实践的是学生。口语课堂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练习实践的空间。课前,教师应当合理组织课堂的结构,搜寻合适的话题,安排恰当的口语活动;课上,教师应当当好指挥者,合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进行较好的课堂导入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羞怯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开口讲英语的兴趣。需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要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激励,既要委婉地指出其语法或内容方面的错误,同时要不吝于表扬学生,谨防打击其自信心。同时课堂活动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每学期适当安排一些演讲、辩论、读书交流会或者小测验等。课下,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上的困难,排除其心理障碍,对症下药对其进行学习上的指导。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

2.学生要做好课堂的主人、知识能力的探索者和构建者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传授的,而是靠学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教师和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一些学习材料和资源进行意义构建而实现的。学生在学习中是主动的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聆听者。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奠定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比如,每节课结束都提前说好下节课的主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网络上搜寻相关材料,积极进行总结整理分析,做好课前准备,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来演示讲解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最终意义的构建是离不开其他人帮助的,除了激发学生自我探索式学习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积极交流探讨会话,共同完成任务。在此期间,教师应当时时跟进组内活动进程,对其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认识到意义构建的过程性,正确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

篇(8)

 

一、引言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2000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4743亿美元,到2008年则高达25632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5倍多,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年均16.3%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的年均约11%的增长速度。其中,出口贸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日趋显著。正因为目前的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为保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出口贸易的增长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进行不等概率抽样(PPS抽样),抽取了8个省市作为研究样本,以此来预测2008年我国各地区出口贸易总额及抽样方差,并与简单随机抽样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以期得到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宏观决策层更准确地把握各项促进出口政策的实施力度提供依据。

二、PPS抽样方法简介

从抽样发展的历史来看论文服务,最初提出的是代表性样本,这是一种主观有意识的抽样。但是,这种方法无法计算抽样误差,因此进一步发展到等概率随机抽样,以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元处于平等地位,有同样的机会被抽中,从而可以科学地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当总体单元之间的差异不大时,简单随机抽样是简便的、有效地。但是当总体单元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时,简单随机抽样效果并不好,例如,要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大型企业对城市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而在抽样中是否抽中这些企业,对推断总体的结果也有很大影响。而对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是否抽中则无足轻重,因而在抽样中如果把它们处在同等地位,显然也是有缺陷的。因此就需要引入不等概率抽样。

1、不等概率抽样的基本含义

不等概率抽样是指在抽取样本前给总体的每一个单元赋予一定的被抽中概率。不等概率抽样分为放回与不放回两种情况。在有放回的不等概率抽样中,最常用的是按总体单元的规模大小来确定抽选的概率。设总体中第个单元的规模度量为,总体的总规模度量为,则该单元的抽选概率应为。这种不等概率抽样称作按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英文为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简称PPS抽样。但是,总体单元大小的度量往往不止一个,比如度量一个企业的大小,可以是资金大小,也可以是产值或销售额的大小,还可以是人员的多少,因此通常用表示规模大小的抽选概率。由于每个单元均有被抽中的概率,,因此也称作PPZ抽样。

2、PPS抽样的实施方法

PPS抽样的实施方法有累积总和法、拉希里方法、规模累积等距抽选的方法和分裂法,本文这里选用规模累积等距抽选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累积和的基础上采取等距抽样的方法。具体如下:

设总体单元数为,其规模度量分别为,论文服务,…,,进行累积,直至。若欲抽取样本的容量为n,则先求得等距抽样的间隔,然后在之间随即等概率抽取一个数,假设为,则所在的单元代码区间相应的单元即为被抽中的单元。以后每隔个度量值,即等数字所在的单元代码区间的相应单元,即为被抽中的单元。

这种抽样方法的特点是当所有单元的度量时,它是不重复的抽样;当某个时,则第i个单元有可能被重复抽中;当时,则第个单元肯定会被重复抽中。这种方法抽取样本比较容易,每个单元的被抽中概率与的大小成比例,因而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3.Hansen-Hurvitz估计量

(1)总体总量的估计

1943年,汉森和赫维茨对PPS抽样提出了估计总体总量的估计量为:

其中为入样的第个单元的变量值,为第个单元根据其规模大小的入样概率。通常情况下若以该单元包含的元素单位为度量时,,其中,是总体总量的一个无偏估计量。

(2)方差估计量为:

三、实证分析

1、数据收集与处理

各地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出口总额 单位:万美元

 

地区

2007年

2008年

地区

2007年

2008年

全 国

121777576

143069307

河 南

837492

1071890

北 京

4892639

5749961

湖 北

817294

1170891

天 津

3807405

4210299

湖 南

651540

841288

河 北

1700041

2400412

广 东

36931609

40566447

山 西

653249

925312

广 西

510916

734744

内蒙古

294439

359185

海 南

136446

158720

辽 宁

3532409

4206950

重 庆

450721

572205

吉 林

385706

477163

四 川

860596

1313249

黑龙江

1225712

1680624

贵 州

146547

190078

上 海

14384611

16914514

云 南

476828

498441

江 苏

20360978

23802941

西 藏

32636

70757

浙 江

12826397

15429623

陕 西

467525

538082

安 徽

881373

1136411

甘 肃

165866

160135

福 建

4993757

5699184

青 海

38591

41910

江 西

544459

772666

宁 夏

108567

125837

山 东

7511011

9319479

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53-02

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发展态势,以往那种只掌握外语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单一外语人才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时展和市场经济呼唤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外语大类招生是近些年我国高校采用的一种创新模式,即“按类招生,分类培养”。其方式是让学生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学习后,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其目的是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顺应培养多元化人才趋势。改革后的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自主发展课程四大部分组成。它将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修读需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自主进行修读。学生修读的课程可以是专业课程或非专业课程,也可以是两类课程的组合,只需修满一定学分即可。自主发展课程则为学生个性化选择提供空间,为学生在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不同的发展方向留出余地。笔者以国外三所知名大学为例,逐一对他们在翻译、英美文学和语言学三大专业上的课程建设、论文要求等方面进行考察,希望能对国内大学相关外语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翻译

翻译课程历来是外语院校的核心课程,如今,专业化的翻译学院、翻译系已遍布世界各地。国外大学的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体制则相对合理。下面笔者将推荐一所培养翻译方向人才的佼佼者。

巴斯大学历史悠久,教学水平一流,是英国翻译专业口碑最好的学校之一。隶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政治、语言与国际学习系授予口译与翻译硕士以及翻译和专业语言技巧学硕士两个研究生学位。巴斯的口译与翻译专业名声享誉世界,专业在全英排名第一,其口译与笔译研究所是最受联合国推崇的三大同声翻译班之一,特别为英语专业或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设计,课程期限仅为一年,为联合国和欧洲议会输送优秀翻译人员。该专业名额极其有限,每年面向全球招收24名学生,2012年海外留学生的申请费用50英镑,学费为13,200英镑。巴斯翻译硕士的申请要求相当高:国家认证大学的本科学历,成绩优良,最好具有英语相关专业背景;语言方面,雅思7.0分以上(听、说、读、写单项不低于6.5分),或者托福笔考最低600分,机考最低250分,网考最低100分;申请者还需要学习过除英语以外的第二外语;中国学生最佳申请时间是入学当年1月31日前。通过学校第一轮审核后,申请者将收到巴斯大学的笔试试卷,要求两个星期内完成。笔试后,学校将会在三、四月到国内进行面试。英国老师负责考察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中国老师负责考察学生的中文表述水平,两位老师的分数相加既是学生的面试分数。入学后,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包括职业翻译技巧、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联络/公共服务口译在内的核心课程,并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修公共演讲、英国法律基础、经济与全球化、欧盟机构、翻译和口译行业中的技术运用等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测试和毕业论文,学生修满60学分并完成30学分的论文写作即可获得硕士学位,否则只能拿到翻译文凭。巴斯大学的课程注重实践,旨在为联合国和欧洲议会输送优秀翻译人员,学生有机会去联合国实习。

与上述知名大学相比,国内的口译培养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显得明显逊色。大陆高校的外语教师中很多人并没有参加过口译实践,有一定数量的教师甚至未达到国外翻译学院高水平学生的入学标准,教学效果的可信度自然令人怀疑。此外,大陆口译专业的生源多是外语原班人马,对经济、法律、医学、新闻等专业知识知之甚少,100天以上的会议翻译要求,更是国内口译硕士到了毕业也无法达到的实践资历。这里还需指出,大陆培养的口译人员很少有人能真正使用第二外语进行口译,而在国外,三语口译并不少见。因此,要培养出符合时代水准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必须把外语专业的培养模式真正转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宽口径、应用型和复合型。

二、英美文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语言文学学科迅速发展,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始终是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的核心课程。但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消费的大众化倾向使得文学课程陷入尴尬的处境,逐渐被边缘化。在教学模式亟待改进、课时安排大量减少、学生的文学兴趣有待激发等多种情况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读者或许能从美国耶鲁大学这所高等学府的文学课程设置中获得些许启发。

耶鲁大学是世界上最早设立人文和艺术学科的大学之一,其英语系排名位居全美大学之首。该校历来将本科教育视为大学的核心,其重视程度在美国同类大学中实属少见。耶鲁学院70个专业主要着力于通识教育,仅有极少几个本科院系着眼于专业性的准备。耶鲁大学要求所有的教授均讲授本科课程。每年在耶鲁大学的课程目录中有超过2000门课程以供选择。仅英文系就开设了上百门丰富多彩的课程。这些本科课程内涵丰富,设置更加精细和多元化,即便是国内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也难以比拟,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关注英美文学,丰富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也为日后的深造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学校投入上千万元打造网络公开课平台,让每个人都可以轻松获取课程资源,为每个人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感受世界顶尖大学教育的魅力。国内的英美文学爱好者不出国门便可零距离聆听名师授课,感受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巧妙的教学构思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通过分析耶鲁大学外国文学课程的设置,笔者认为国内大学若想早日与国际接轨,应该采取多元化立场,尽早建立国际化标准并积极与知名大学进行多向度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兼备的优秀外语人才。

三、语言学

随着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以理论性和逻辑性见长的语言学课程同样受到较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语言学类课程的性质、培养目的及课程设置。接下来,笔者侧重介绍麻省理工学院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一流综合性私立大学,该校的语言学研究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语言学与哲学系每年为本校其他系的本科生开设语言学入门等五门选修课。此外,该系只授予博士学位,不招收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申请者无需参加GRE考试。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大特色是建立了公开课程系统平台,学生可以免费获取近两千门课的教学材料,公开的材料内容相当全面。部分课程材料还附带教师上课的实时录音以及视频。此外,该互动在线学习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使用在线实验室、自我评估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功能。根据教学计划,攻读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要在四年内修完十三门主课,同时还要完成两篇研究论文。研究生每选一门课,就意味着每星期要读上百页文献,不断跟踪学术前沿。在这时期,研究生还得掌握好第二外语,并需要参加法语、德语或西班牙语等语言考试。所有研究生还得担当助教,协助教授教学、组织学生讨论和批改作业等。通过了两篇论文的答辩后,学生就可以着手准备博士论文了。博士生在进行论文答辩前还要参加一次综合考试,其目的是测验博士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包括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在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需撰写并向论文指导委员会提交一份论文选题报告。每位学生至少有两位教师进行包括论文学术性以及基本规范的指导。导师对论文写作研究情况持续跟踪,对学生努力程度、论文进程和结果等进行监督。待论文初稿形成后,博士生要进行阶段工作成果汇报,系学术委员会每年也要对学生研究工作进行检查,不满意则警告学生,严重者将终止研究生继续研究资格。MIT的培养模式值得国内高校借鉴。首先,在学习渠道上,我国高校应该学习其开放精神,尽早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其课程设置的系统整合非常合理。最后,在评价方式上,他们对研究生论文实行的淘汰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的中期考核,有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培养复合型的双外语人才是顺应社会需求,提高外语人才素质的重要举措,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首先,只有当外语高校国际化建设全面推进,教学环节真正实现多元化,才能真正建立起全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机制。这要求借鉴国外知名大学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各学校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整合教育资源。其次,加强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可以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实质性的合作,这有利于加快大学专业的国际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在跨文化教学环境中真正提高国际意识和能力。总的来说,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证明,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双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该模式顺应了时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黄建凤.从英国的口译硕士课程看高级口译培训[J].外语界,2005,(3):43-48.

[2]熊华军,丁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87-93.

篇(10)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交流的增多,口译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英语口译课程。但是,英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口译课程,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译的训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政策指导,现实需求和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情况都表明了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而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也为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提供了可行性。笔者根据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2009年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3+X”教学模式中的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希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推动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起到积极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

(一)现实的需求

一方面,社会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急需既懂专业又能进行英语口译的人才,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和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各行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译技能的人才成为我国英语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多数大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依然薄弱,远远落后于读写能力。口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力理解能,所以毋庸置疑口译的练习能加强听辨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造成积极词汇量很小。因此,口译的练习可以用来加强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用较高级的词汇来表达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感情,扩大口语积极词汇量。

(二)调查的结果

笔者曾在2009年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200人做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认为口译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87%的学生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口译课。该调查表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译感兴趣,并已经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希望能参加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的学习,有很大的英语口译学习热情。

三、教学实践与启示

本校对07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3+X”改革实验。前三个学期教授原来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即到大二的第一学期结束,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甚至有些已通过了六级考试。这时,2009年9月,即07级学生大学英语的第四学期开始,我们为全校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些ESP课程备选,其中就有英语口译课,而且有240人选修了英语口译课。这一学期的英语口译教学实践对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和启迪作用。下面根据笔者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这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总结一下在具体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口译,所以不能过高的期望他们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就能达到英语口译等级证书的水平。所以大学英语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方面:了解口译一般知识,掌握交替口译的基本技能,能承担生活口译和间隔长度为2~3分钟的基本专题的交替口译,为应对将来的挑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英语口译课本,所以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选择。

在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础理论导入对于学生学好口译有理论指导作用。比如,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介绍,对于学生摆脱语法思维模式,理解口译过程,建立以意义作为口译单位的理念,都有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作用。

英语口译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很多学生选修口译就是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能增长一门技能。所以口译基本技能训练应该作为另一部分教学内容。英语口译过程中的技能比较多,到底选取哪些作为大学非英语口译训练的教学内容呢?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鲍川运教授曾建议,大学阶段英语口译技能的培训可以主要围绕听辨能力、预测能力、原语复述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无笔记记忆能力,这里鲍川运教授强调了这个阶段最好不要涉及笔记训练。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骨架之后,专题内容选择可以由学生来决定。技能的训练可以以专题内容作为载体,而专题的选择,笔者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笔者对这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投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喜欢和最需要接触的专题内容。下面为投票百分比排名前五名的专题内容:奥运等体育话题投票百分比87.5%;旅游观光投票百分比84.2%;礼仪款待投票百分比83.3%;文化交流投票百分比82.1%;商务谈判投票百分比79.2%。

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教师来选择相关专题的文章。选择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背景知识范围来选择,避免文章内容太技术化或者专业术语过多等现象,应尽量一般化或者有代表性。然后把口译技能的训练融合到各专题的文章中,同时还要注意拓宽学生背景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口译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相应的专题里加入一些电影片段和歌曲的现场口译练习,比如,笔者曾在奥运等体育专题中增添了对奥运歌曲进行现场口译的环节,在文化交流专题中,挑选了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和独白片段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译练习,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摆脱了口译相对严肃话题时的压抑和紧张情绪,口译实践练习得主动而精彩。

在学期结束前,笔者对选修口译的学生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5%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个挑战,67.1%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口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70.8%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结语

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实践初步显示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而且,目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尤其是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测试方法等方面。因此,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口译课程是任重而道远的,然而又是拥有广阔的科研空间和巨大发展活力的。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2]蔡晓红.以跨学科的事业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

[3]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卫华.通过口译提高说的能力[J].邯郸师专学报.2004.12.

篇(11)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4-000392-02

引言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与英语国家之间的商务交往日益频繁,所以商务英语口译也逐渐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在我国表现为,商务英语口译方面的专著、教材和论文出版和发表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国内的高校也开展了商务英语口译的课程和专业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商务英语口译的人才。虽然目前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发展的,这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的阶段,国际上对于商务英语口译的研究理论上出现了释义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和认知语用理论。我国对于商务英语口译的研究缺乏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此外,我国对于商务英语口译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创新程度与实践性和世界顶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未来我国需要继续加深对于商务英语口译方面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有益经验,主动进行跨学科研究,提高我国的商务英语口译的整体的水平。

一、概述

1.概念

商务英语口译是商务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涉外的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更加的突出。一个成功的商务英语口译能够使得商务活动顺利地进行,因为完整的商务活动面对的客户是来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英语是世界第一大语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例如商务活动中涉外合同的签订,名片的交换,宴请外来的贵宾,商务谈判活动等等都涉及到商务英语的使用,如果双方之间的交流都无法得到保证跟别提如何把生意做好。

2.特点

商务英语口译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它不仅具有一般口译活动的特征还有其在商务活动中的独特的特征,此外,在跨文化的商务英语口译中又对口译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正确的理解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专业性。因为商务活动本身就具有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蕴含在其中,自然商务英语口译也需要有专业性。这对口译员的要求就是不仅对于英语需要熟练的把握还要拥有丰富的商业知识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在跨文化环境下的商务交流活动中形成了诸多的规则,商务英语相关的口译员就需要广泛的学习关于商务活动的有关知识,例如,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商务合同、合同法律法规等等。设计相关产品的技术知识的时候还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才不至于在正式的翻译的时候不知所云。(2)准确性。完美的口译不仅需要流利地进行还要保证准确性,这对商务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口译员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丁点的失误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尤其是在涉及金额计算的时候,例如,million和billion的混淆,thirty和thirteen发音的错误等,或者是装运条款的运输方式CFR和CIF的区别等等。这些极为简单的错误极有可能影响一笔生意的成败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虽然这些低级的错误是初学者经常犯的错误,但是在大型的会议场合口译员克服不了心里的紧张情绪也会犯下这些错误,所以商务英语的口译员还需要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商务英语口译的准确性也包含着几个方面:发音上的准确性、数字上的准确性、专业术语上的准确性和立场上的准确性等等。(3)保密性。现代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在加快,但是,商务英语口译活动中的口译员一定要保证涉及到的商业秘密的安全性。这也体现了商务英语口译活动的保密性。因为在商业交往中交易的价格、配方、成本和竞争对手等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涉及到巨大利益的商业秘密。口译员如果泄露了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也有可能因为泄露商业秘密构成刑事犯罪受到法律的严惩。此外,这还涉及到口译员的职业道德,如果一个口译员将商业秘密作为谈资四处扩散,久而久之改名口译员的名声就会不好,最终会因为其自己的行为而失去工作。

二、跨文化的情境下我国遇到的障碍

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中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对于文化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意象处理的障碍就体现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上,目前我国的跨文化商务英语口译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在文化意象的处理上,再口译活动中由于双方对于对方的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就会产生错误等。所以,商务英语口译员还需要对对方的文化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才行。目前我国遇到的文化意象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

1.风俗意象障碍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而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因其独特的礼仪而屹立在世界文化之中。例如,我国古代对于别人家的儿子称呼为“令郎”,对于别人的帮助需要说“垂爱”等等。即使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这些礼貌用语在一些场合还是被用到。但是在商务英语口译的场合,口译员往往不能对这些独特的风俗文化很好的模仿或者是即是模仿出来了但是外国客户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双方都会感到十分的尴尬。

2.文字意象障碍

文字也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国又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度,文字也是由最初的甲骨文不断地演变才得以形成今天的文字,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文字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文字意象障碍也是正常的。在跨文化的商务英语口译中,文字意象更是比较的突出,例如对于一个公司的称谓来说,中国所有类型的公司用英语都可以称之为company,但是在西方的英语国家中,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称为company,不同的行业甚至于不同的企业的称谓都是不同的,例如电子企业就是Electronics,而且近些年来中国内地的跨国企业的数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也在逐年上升,观察这些跨国企业的名称可以看出不同的企业的名称的英文表达都是不同的。

3.思维意向障碍

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在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上也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这也是商务英语口译中文化意象障碍需要突破的重点。中国人由于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为的含蓄和模糊,偏重旁敲侧击,从侧面解决问题。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会极力的想出办法来避免正面的冲突。而西方国家在思维的模式上强调的是精确性、逻辑性,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习惯正面解决,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商务英语的口译人员也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因为中方的委婉含蓄的表达使得西方国家产生误解,口译人员需要把准确的意思表达出来的同时还需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这对口译人员来说说十分重要的。

三、释义理论解决障碍的策略

释义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末期在法国产生,释义学派的翻译人员是在丰富的口译经验的基础之上,还要广泛的了解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这种释义理论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相关的著述等科研成果也相继的出版。释义并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需要口译员结合自己的知识然后使用恰当的语言符号将语言本身的意思给表达出来,并不是简单的语言的相同而是语言背后的深意是相同的。从事以理论上解决文化意象的障碍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做法,具体的步骤就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培养文化沟通的能力

学习它方的文化,培养一种文化沟通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跨文化的商务英语的口译中,释义理论要求口译员要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口译员就需要对自己母语的文化和外语的文化都要尽可能的掌握。首先,口译员需要有除了语言之外的关乎于政治、经济、地理、科技等等方面渊博的知识作为支撑,对于商务英语口译人员特别需要加强商务文化的学习。其次,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母语的文化,如果连自己国家的文化都不能够很好的了解是不可能胜任口译工作的,在学习母语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外语文化的学习,例如,西方的万圣节和感恩节等独有的风俗习惯就需要掌握。

2.提高跨文化的交际的能力

第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语言的能力,因为释义理论要求的就是传达话语最根本的意思,口译员提高语言能力要综合提高听力、反应能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等综合方面的能力才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关键。第二,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商务知识。商务英语口译是一项很专业的活动,所以口译员要保持自己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对于涉及商务活动的交易谈判知识、合同签订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贸易专用术语都要掌握,此外还要进行相关的实践,将商业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第三,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大型的谈判会上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遵守职业道德,为客户的商业秘密做到严格的保护。

3.掌握技巧以及实战的经验

在正式的口译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双方的背景资料都能了解,然后在口译的过程中要运用技巧,略去不重要的部分提炼出关键的信息,在记录的时候也要学会速记,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方式。在口译中遇到文化意象的冲突时擅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化解障碍。此外,平时可以进行模拟场景的口译训练,加强熟悉程度。

四、总结

在跨文化的商务英语口译中文化意象的障碍是最为复杂的问题,从释义理论的角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商务英语口译员需要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善于利用释义理论解决口译中存在的文化意象冲突与障碍。相信我国未来的商务英语口译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贾兰兰.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和研究走向浅析——一项基于国内口译研究博士论文的分析[J].中国翻译,2015,02:19-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