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实习日志自我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8 07:01:2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实习日志自我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实习日志自我报告

篇(1)

本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研究》(课题编号:GJXHZ2013-3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13日

一、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和原则

顶岗,顾名思义,就是在生产、经营一线的诸多岗位从事生产性劳动。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前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通过顶岗实习,可以让学生们转变观念,从大学生活、学习中转换到现实社会,了解社会,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通过实习,可以增强岗位意识。要增强岗位责任,就必须顶岗深入到生产一线进行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地去做,只有这样,才能磨炼和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这是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通过实习,可以强化专业技能,增强见识和工作经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有了适当的顶岗实习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这对今后走向社会,应聘岗位时,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学校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时,应严格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把学校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并学习致用。

二、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一)实习单位分散化。会计专业由于其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每个单位不可能同时容纳多人进行实习,而会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又比较大,导致学生的实习单位较多,比较分散。

(二)实习岗位多样化。会计岗位的多样性以及实习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状况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时,首先选择的实习单位性质不一,有的去制造业,有的去商品流通企业,还有的去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其次实习的岗位大多跟会计相关,但也存在着差异,比如有出纳、材料会计、库管员、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助理等岗位。

(三)实习指导松散化。由于存在实习单位分散、学生数量较多、实习岗位多样等特点,导致管理存在松散化,学校不能深入到全部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平时只能依靠实习单位的人员进行管理,容易产生脱离于学校管理之外的感觉。所以,学校务必增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强化过程监督和指导。

三、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院按照“实习前动员,实习中督导,实习后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抓好顶岗实习的每一步,确保学生在顶岗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实现就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一)实习前动员

1、严密规划。在实习前,一定做好严密规划,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目的、方式、进度、内容、岗位、管理、实习报告或实习手册的填写以及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多项内容。从教育过程来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虽然教育行为没有发生在学校,但是实习过程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对高职学生来说,它更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不能以为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不用再管其他了。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对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来说,更是要将行为和思想指导渗透到学生顶岗实习的细节之中。

2、做好动员。做好规划之后,要提前进行学生顶岗实动员,吹响实习的号角,宣传动员主要包括:一是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二是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三是顶岗实习主要内容的教育。通过动员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实习目的和意义,提高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自己的实习计划。

3、寻岗定岗。顶岗实习能否落实到位,关键是要找到数量充足、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首先,充分利用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他们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联系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寻岗、定岗,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实习岗位。确定岗位后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台账,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单位、联系方式等,把好实习的第一关。

(二)实习中督导。学生的实习单位、岗位确定后,真正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企业和学生必须三方联动,进行过程督导和管理,把好实习的第二关。

1、学校过程督导。学校层面,务必做到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实习指导教师,实施“全过程指导、无缝式对接”,要求学生做到“每周有日志、每月有汇报,结束有报告”。由于实习学生比较分散,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进行实时指导,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

(1)每周日志。实习日志记录着学生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实习体会与收获,每周至少要求学生写1~2篇实习日志,随时记录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通过实习日志,记录着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以后工作积累经验。

(2)每月阶段性汇报。一个月结束后,学生应该对整个月的实习做一个阶段性的汇报,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情况,或者倾诉工作中的苦恼与欢乐,有哪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可以共同去分享实习的收获。

(3)实习报告。实习全部结束,每位同学要完成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实习报告包括个人实习计划、实习单位简介、实习过程、收获与体会、实习单位评语等内容,作为顶岗实习的重要档案进行留存。

篇(2)

一、引言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而其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和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涵义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因此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而教学反思日志作为一种反思策略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Richards和Lockhart ( 2000)把教学日志和教学报告、调查、问卷、听课等看成是“常用的几种课堂调查方式”,并指出写教学日志有两个好处:一、为日后进行反思而保留教学过程中的显著事件并记录当时的思考;二、写教学日志本身就可引发对教学的思考,写日志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而Wallace (1991)把教学日志与现场笔记、教学过程记录及个人教学报告等一起列为“获取教学行动信息的手段”,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促进了反思性教学”。

在查阅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权威外语教学研究杂志后,笔者发现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的研究(王健、杨党玲,2008 )、对高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日志的调查研究(李华,2008 ),以及对小学教师关于反思日志的认识研究(张彩云、张志祯、申继亮,2006)均已开展,而对职前教师关于反思日志的研究则未有涉及。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职前教师反思日志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及教师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2000年以来,海南师范大学将英语职前教师的传统教学实习改革为“反思性实践”课程,旨在培养职前教师的“综合性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韩刚、李庆,2008),试图通过一系列基于职前教师个人体验的实践活动以及与其他教师教学的比较,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教学,理解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不同特点,修正自己对外语教与学的理解,逐渐习惯反思性实践的思维方式,从而树立正确的实践态度。本研究对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10名职前英语教师的115篇教学反思日志进行了跟踪调查。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在跟踪10名职前英语教师教学实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不间断地对他们进行反思指导,并要求他们参加反思交流会并提交反思日志。实习结束后,对他们的反思日志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所收集的教学反思日志,主要记录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职前教师对事件的反思及个人的感受等等。日志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性的。职前教师可以描述教学计划的设计及教学实际情况与教学计划是否相符;描述某个单元教学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描述师生双向交际活动进行的情况,学生学习的场景、行为、反应以及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职前教师也可以反思哪些教学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哪些活动设计不合理,学生不愿参与或很难参与;反思哪些教学环节有待改进以及如何改进;反思哪些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教师不知所措,无法解决,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等。在反思中,查找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数据与分析

(一)反思意识

被试2005级10名职前教师在实习两个月内共完成115篇教学反思日志,其中最多的一人写了巧篇日志,几乎每位职前教师都通过写日志的方式进行了反思。从日志的篇数来看,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总体很高。而且几乎所有实习中学的指导教师一致认为,职前教师在说课和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如实习小组内成员之间或各小组之间的交互性课堂教学评价)时普遍表现得比在职教师更积极且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虽然职前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在分析教学问题时不一定客观、深人,但他们比在职教师更愿意发现和讨论自己的教学问题,能够提出自己对教学的不同看法,敢于承认自己的专业缺陷,并能更主动地向其他教师学习,与他人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韩刚、王蓉,2008 )。可见,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很强。

(二)反思内容

教师反思的内容,一直是反思研究的重点。反思内容是教学反思得以进行的载体,主要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和假设(申继亮、刘加霞,2004)。国内学者对反思内容进行了划分,吴卫东和骆伯巍(2001)将教师反思指向与不同的教师群体联系起来,即新手型教师主要进行教学技能反思,适应型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策略反思,成熟型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反思,专家型教师则进行教育科研反思。张立昌(2002)则将反思内容划分为两类,即教师的理念(或知识)领域和行为(或操作)领域。申继亮和刘加霞(2004)指出,教学反思内容有五个指向:课堂教学指向、学生发展指向、教师发展指向、教育改革指向、人际关系指向。在提交的115篇反思日志中,有43篇主要关注课堂教学指向,约占37% ; 50篇主要关注教师发展指向,约占43%。可见,职前教师非常关注教学效果和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

43篇关注课堂教学指向的反思日志的内容多样,其中对教学技能的反思有30篇,约占69% ,对教学策略内容的反思有10篇,约占23 %,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有3篇,约占8%。笔者认为,从职前教师的反思内容来看,他们的反思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随着反思的逐步深人,反思内容也将逐步深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职前教师的反思具有阶段性特征,教学技能、策略、理念构成职前教师反思内容的三大主题,也是三个梯度。同时,笔者发现职前教师往往习惯于从自己已知的常规教学知识出发来讨论教学问题(韩刚、王蓉,2008)。比如谈到“演示”,他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演示的常规策略和形式,在缺乏指导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将这些演示形式与特殊的教学情境(如学生当时的情绪和需求、可能达到的教学目标等)联系起来。

(三)反思水平

反思的内容决定了反思的水平。VanManen把反思分成了三种水平:技术合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 )、实用行动水平(practical action)和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 reflection)(转引自辛涛,1998)o Lee (2005)把教学反思水平分为三种:描述水平、理性水平和反思水平。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反思水平的划分理论,结合当前职前教师反思水平的实际,本研究将他们的反思水平划分为四种:1)事实性描述水平。职前教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进行回顾,思考哪些教学环节是成功的,哪些教学环节是失败的。他们可能会提出问题,但缺乏相关分析与思考。2)事实性分析水平。职前教师能提出问题,并能从英语新课程教学理念或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方面分析问题,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对事物内在原因的进一步探讨。3)综合性分析水平。职前教师能够对问题或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也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缺乏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4)反思性判断水平。能在理性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法、意见和建议,然后再付诸教学实践中去检验。

从反思的整体情况来看,巧%的职前教师的反思只涉及个人教学中各个不同层面的个别问题或孤立的现象(仅仅罗列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语速过快、课堂指令不清等),缺乏相关分析与深人思考。75%的职前教师不仅能够反思教学现象,而且能够深入到现象背后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学改进方法,并试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但是他们往往不明白问题的内在原因,不能从自己的行为细节上清楚地解释自己决策失误的复杂原因。可见,大多数职前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已有充分的准备,例如:他们对听力训练课的设计和课堂操作策略都有较好的理解,所设计的听力任务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合理,对课中提问、反馈以及板书都十分熟悉,课堂指令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也都很自然。职前教师在个人教学观念方面处在正在准备的阶段中,例如:他们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反思中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听力任务的难度,说明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学生观念。而职前教师在自主发展能力方面缺乏准备,例如:他们往往能发现这堂课不完美是因为听力过程中的某些细节出了问题,能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没有仔细思考自己在哪些细节出了问题,应怎样与学生互动等。

通过对115篇反思日志的深人分析,笔者发现,其中17个主题经历了多次反思,共涉及54篇反思日志。在这些多次反思的问题中,平均每个问题经历了3.18次反思。通过对反思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多次反思的内容是逐渐深化的。笔者认为,职前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与群体性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群体反思比个体反思更容易持久,群体的讨论较易形成对问题的持续反思;另一方面,持续反思的形成依赖于反思的群体性,即反思的持续需要群体的支持。

10名职前教师在写反思日志前通常都参加了指导教师主持的课后反思会(即指导教师和职前教师一起听课评课)。而这些职前教师在与笔者的访谈中表示,当他们在网上反思日志(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要求职前教师在博客中自己的日志)后,总是希望自己反思的问题成为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希望倾听别人对问题的看法。而同学们的回复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对问题更加深人的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使问题不断深化,这正是群体反思的优势,同时用技术支持的反思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想得到深人的反思,外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听课评课、博客中对反思日志的回复都是群体性反思的体现。在群体反思中,获取有效的外部支持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反思需要一定时间去深化,这表明对同一问题需要多次深人的反思,在问题首次提出后应沉淀一段时间再给予外部支持。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职前教师反思日志的初步分析,并结合与10名职前教师的访谈,可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首先,职前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往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内涵特点。职前教师反思的内容多样,并集中于课堂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这说明他们愿意反思,愿意在教学方面进步,并充分体现了职前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但由于职前教师欠缺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以及对技术性理论知识的依赖,决定了他们技术性反思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韩刚、王蓉,2008 )。无论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动机多么强烈,反思的态度多么诚恳,都难以直接从“行动中”建构个人知识,难以在课堂中当即发现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即便在“行动后”进行反思,也难以从自己的行为细节上清楚解释自己决策失误的复杂原因。因此,教师教育者应帮助他们理解常规技术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含义,丰富并完善职前教师的实践知识,并引导职前教师进行群体性的、多次深人的反思。

篇(3)

一、引言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而其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和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其涵义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这种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因此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而教学反思日志作为一种反思策略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Richards和Lockhart(2000)把教学日志和教学报告、调查、问卷、听课等看成是“常用的几种课堂调查方式”,并指出写教学日志有两个好处:一、为日后进行反思而保留教学过程中的显著事件并记录当时的思考;二、写教学日志本身就可引发对教学的思考,写日志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而Wallace(1991)把教学日志与现场笔记、教学过程记录及个人教学报告等一起列为“获取教学行动信息的手段”,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促进了反思性教学”。

在查阅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权威外语教学研究杂志后,笔者发现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日志的研究(王健、杨党玲,2008)、对高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日志的调查研究(李华,2008),以及对小学教师关于反思日志的认识研究(张彩云、张志祯、申继亮,2006)均已开展,而对职前教师关于反思日志的研究则未有涉及。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职前教师反思日志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及教师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2000年以来,海南师范大学将英语职前教师的传统教学实习改革为“反思性实践”课程,旨在培养职前教师的“综合性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韩刚、李庆,2008),试图通过一系列基于职前教师个人体验的实践活动以及与其他教师教学的比较,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教学,理解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不同特点,修正自己对外语教与学的理解,逐渐习惯反思性实践的思维方式,从而树立正确的实践态度。本研究对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10名职前英语教师的115篇教学反思日志进行了跟踪调查。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在跟踪10名职前英语教师教学实习的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不间断地对他们进行反思指导,并要求他们参加反思交流会并提交反思日志。实习结束后,对他们的反思日志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所收集的教学反思日志,主要记录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职前教师对事件的反思及个人的感受等等。日志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性的。职前教师可以描述教学计划的设计及教学实际情况与教学计划是否相符;描述某个单元教学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描述师生双向交际活动进行的情况,学生学习的场景、行为、反应以及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等。职前教师也可以反思哪些教学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哪些活动设计不合理,学生不愿参与或很难参与;反思哪些教学环节有待改进以及如何改进;反思哪些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教师不知所措,无法解决,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等。在反思中,查找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数据与分析

(一)反思意识

被试2005级10名职前教师在实习两个月内共完成115篇教学反思日志,其中最多的一人写了巧篇日志,几乎每位职前教师都通过写日志的方式进行了反思。从日志的篇数来看,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总体很高。而且几乎所有实习中学的指导教师一致认为,职前教师在说课和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如实习小组内成员之间或各小组之间的交互性课堂教学评价)时普遍表现得比在职教师更积极且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虽然职前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在分析教学问题时不一定客观、深人,但他们比在职教师更愿意发现和讨论自己的教学问题,能够提出自己对教学的不同看法,敢于承认自己的专业缺陷,并能更主动地向其他教师学习,与他人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韩刚、王蓉,2008)。可见,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很强。

(二)反思内容

教师反思的内容,一直是反思研究的重点。反思内容是教学反思得以进行的载体,主要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和假设(申继亮、刘加霞,2004)。国内学者对反思内容进行了划分,吴卫东和骆伯巍(2001)将教师反思指向与不同的教师群体联系起来,即新手型教师主要进行教学技能反思,适应型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策略反思,成熟型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反思,专家型教师则进行教育科研反思。张立昌(2002)则将反思内容划分为两类,即教师的理念(或知识)领域和行为(或操作)领域。申继亮和刘加霞(2004)指出,教学反思内容有五个指向:课堂教学指向、学生发展指向、教师发展指向、教育改革指向、人际关系指向。在提交的115篇反思日志中,有43篇主要关注课堂教学指向,约占37%;50篇主要关注教师发展指向,约占43%。可见,职前教师非常关注教学效果和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

43篇关注课堂教学指向的反思日志的内容多样,其中对教学技能的反思有30篇,约占69%,对教学策略内容的反思有10篇,约占23%,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有3篇,约占8%。笔者认为,从职前教师的反思内容来看,他们的反思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随着反思的逐步深人,反思内容也将逐步深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职前教师的反思具有阶段性特征,教学技能、策略、理念构成职前教师反思内容的三大主题,也是三个梯度。同时,笔者发现职前教师往往习惯于从自己已知的常规教学知识出发来讨论教学问题(韩刚、王蓉,2008)。比如谈到“演示”,他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演示的常规策略和形式,在缺乏指导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将这些演示形式与特殊的教学情境(如学生当时的情绪和需求、可能达到的教学目标等)联系起来。

(三)反思水平

反思的内容决定了反思的水平。VanManen把反思分成了三种水平:技术合理性水平(technicalrationality)、实用行动水平(practicalaction)和批判反思水平(criticalreflection)(转引自辛涛,1998)oLee(2005)把教学反思水平分为三种:描述水平、理性水平和反思水平。借鉴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反思水平的划分理论,结合当前职前教师反思水平的实际,本研究将他们的反思水平划分为四种:1)事实性描述水平。职前教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进行回顾,思考哪些教学环节是成功的,哪些教学环节是失败的。他们可能会提出问题,但缺乏相关分析与思考。2)事实性分析水平。职前教师能提出问题,并能从英语新课程教学理念或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方面分析问题,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缺乏对事物内在原因的进一步探讨。3)综合性分析水平。职前教师能够对问题或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也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缺乏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4)反思性判断水平。能在理性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法、意见和建议,然后再付诸教学实践中去检验。

从反思的整体情况来看,巧%的职前教师的反思只涉及个人教学中各个不同层面的个别问题或孤立的现象(仅仅罗列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如语速过快、课堂指令不清等),缺乏相关分析与深人思考。75%的职前教师不仅能够反思教学现象,而且能够深入到现象背后的教学理念,提出教学改进方法,并试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但是他们往往不明白问题的内在原因,不能从自己的行为细节上清楚地解释自己决策失误的复杂原因。可见,大多数职前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已有充分的准备,例如:他们对听力训练课的设计和课堂操作策略都有较好的理解,所设计的听力任务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合理,对课中提问、反馈以及板书都十分熟悉,课堂指令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也都很自然。职前教师在个人教学观念方面处在正在准备的阶段中,例如:他们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反思中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应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听力任务的难度,说明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学生观念。而职前教师在自主发展能力方面缺乏准备,例如:他们往往能发现这堂课不完美是因为听力过程中的某些细节出了问题,能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没有仔细思考自己在哪些细节出了问题,应怎样与学生互动等。

通过对115篇反思日志的深人分析,笔者发现,其中17个主题经历了多次反思,共涉及54篇反思日志。在这些多次反思的问题中,平均每个问题经历了3.18次反思。通过对反思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多次反思的内容是逐渐深化的。笔者认为,职前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与群体性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群体反思比个体反思更容易持久,群体的讨论较易形成对问题的持续反思;另一方面,持续反思的形成依赖于反思的群体性,即反思的持续需要群体的支持。

10名职前教师在写反思日志前通常都参加了指导教师主持的课后反思会(即指导教师和职前教师一起听课评课)。而这些职前教师在与笔者的访谈中表示,当他们在网上反思日志(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要求职前教师在博客中自己的日志)后,总是希望自己反思的问题成为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希望倾听别人对问题的看法。而同学们的回复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对问题更加深人的反思,如此循环往复,使问题不断深化,这正是群体反思的优势,同时用技术支持的反思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想得到深人的反思,外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听课评课、博客中对反思日志的回复都是群体性反思的体现。在群体反思中,获取有效的外部支持需要一定的时间,即反思需要一定时间去深化,这表明对同一问题需要多次深人的反思,在问题首次提出后应沉淀一段时间再给予外部支持。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职前教师反思日志的初步分析,并结合与10名职前教师的访谈,可以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首先,职前教师反思的基本内容往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内涵特点。职前教师反思的内容多样,并集中于课堂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方面,这说明他们愿意反思,愿意在教学方面进步,并充分体现了职前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但由于职前教师欠缺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以及对技术性理论知识的依赖,决定了他们技术性反思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韩刚、王蓉,2008)。无论职前教师学习教学的动机多么强烈,反思的态度多么诚恳,都难以直接从“行动中”建构个人知识,难以在课堂中当即发现或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即便在“行动后”进行反思,也难以从自己的行为细节上清楚解释自己决策失误的复杂原因。因此,教师教育者应帮助他们理解常规技术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含义,丰富并完善职前教师的实践知识,并引导职前教师进行群体性的、多次深人的反思。

篇(4)

一、实施背景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后,短期无法适应岗位在工作经验、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等方面要求。我们从企业信息反馈中了解到,学生虽有一定专业能力,但一些学生存在缺乏吃苦精神、眼里没活儿、与人沟通能力弱、对企业忠诚度低等问题。而学生却认为企业要求太严、约束太多、工作辛苦、随意安排加班等。分析原因,一方面在于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团队意识弱;另一方面在于学生对车间管理不了解、不适应。因此,我们把车间管理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在车间的适应能力。

二、主要目标

车间管理是指对车间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是车间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复合体,用以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为企业总目标服务。我们改革教学培养模式,把培养学生在车间的适应能力、车间管理能力、职业道德、职业习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作为主要内容,以“车间管理进课堂” 为主题,把车间的现场搬到课堂教学中。

三、工作过程

实习教学按照企业车间管理模式,将实习班级划分为若干班组,并设立车间主任、安全员、卫生员、班组长等管理岗位。以30人实习班级为例:每个实习班设为一个车间,每个车间人员划分为五个班组,每组设立一个班组长,车间主任由班长担任,另外配备一名安全员和一名卫生员,3人组成车间领导班子,分别佩戴红色“车间主任”“安全监督员”“卫生监督员”袖章。车间主任负责全车间的全面工作。安全监督员负责车间里安全工作,包括工作服、设备、设施、用电等。卫生监督员负责实习场所卫生及设备保养等。以上职位定期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

通过三年的试点,笔者将其概括为九步法。

1.准备

(1)准备教案、教具,挂图、原材料、工、夹、量、刃具等。

(2)教师计划本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并检查场地、设备等。

2.班前会和班前检查

车间主任以班组为列整理队伍,车间主任、卫生监督员、安全员分别向教师报告考勤及上次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由实习教师、车间主任、卫生监督员、安全员依次发言,时间为15~30分钟。会后由车间主任带领各班组进入各自实习岗位;此时车间主任等检查纪律、卫生、安全、设备等。发现不合格立即督促改进,时间为5~10分钟。

3.教师讲解新课和示范演示

(1)讲解相关理论、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事项等。

(2)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分解演示、分析演示等。

4.分配任务

教师按照实训课题、生产任务分配任务,车间主任、卫生监督员、安全员协助教师进行人员调配、发材料,工、夹、量、刃具等。

5.巡回指导

(1)教师着重指导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工艺等。

(2)教师必须做到“四勤”,即“眼勤”“腿勤”“嘴勤”“手勤”。

6.实习过程管理

(1)教师掌控车间全局。

(2)车间主任监控全车间全面工作;卫生监督员、安全员不断巡视,及时提醒和纠正安全、卫生等问题;班组长组织好班组内部事务,做好人员分工、先后顺序、安全防护等工作。

7.班后保养设备、打扫卫生等

利用放学前40分钟进行工件收交、质量检验、打扫卫生、保养设备等,安全员检查安全问题,卫生监督员检查卫生,车间主任检查全面工作。班组长填写设备使用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车间主任填写交接班记录。

8.班后会

每天实习最后15分钟,车间主任集合列队并向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安全员、卫生监督员对安全、卫生进行总结,各组长轮流总结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结束指导,并填写实习日志、教室日志等。

9.周总结会、课题总结会、产品生产总结会

一周结束、一个课题结束、一批产品生产完成后,教师、车间主任组织不少于45分钟形式多样的总结会,在车间中设立一面流动红旗,作为卫生、安全、纪律、学习等综合成绩的优秀表彰。每月评出一个标兵小组。要做到总结会有记录,老师有书面总结,学生有实习报告。

篇(5)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实习地点的分散、实习时间长和管理的不到位,学生长期处于“放羊”状态。可见,构建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习单位分散导致学校管理难

目前学校、家长、学生参与联系实习单位,因此一个教学班级往往分布在多个单位实习,造成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遇到障碍。尽管现在可以借助电脑、电话、邮件等现代通讯技术进行交流、联系,但也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学生与教师必须保持信息畅通,双方交流必须主动,否则难以传递双方信息。

2.学生自身原因导致顶岗实习难

一是认识上期望值太高。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了不起,因此非常在乎实习单位的环境和待遇,如果待遇没有达到要求情愿不实习甚至到了实习单位也打道回府。二是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用人企业比较重视学生的沟通协调、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职业道德、持续学习、团队合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等能力,而目前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既要求待遇又要轻松,过分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团结协作精神不强;消极工作,缺乏组织纪律性;轻易地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协议,有的学生甚至不打招呼擅自离开用人单位,诚信意识不强。因此当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学生自身的上述因素影响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关系,有的甚至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导致顶岗实习单位难找。

3.管理机制不完善,保证实习质量难

有的学校顶岗实习考核流于形式,有的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很少关心实习学生,因此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使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二、构建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要提高实习质量,就要把他当成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和管理制度。

职业学校主要面向行业办学,因此在学校顶岗实习管理中可以借鉴企业ISO质量管理理念,该理念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其基本思路、质量标准和控制程序和实施环节,对形成科学、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和优质的管理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建立顶岗实习运行管理体系

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学校借鉴ISO质量管理理念,依据ISO质量标准制定了《顶岗实习控制程序》,将顶岗实习工作分为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指导书》、落实实习单位和经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须知》等11个工作环节。其中“顶岗实习的实施”是顶岗实习的关键,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实习质量的高低全依靠这个环节。在每个环节管理上,都有制度文件,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在运做上,有过程资料的积累、有过程的数据分析、有过程的结果反馈和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整个管理过程做到有检查、有分析、有改进,形成自我要求、自我检查、自我修正和持续改进的局面。通过建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形成生、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并对顶岗实习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这种顶岗实习运行管理体系具有的预防不合格和持续改进,能充分发挥纠正与预防的功能,通过事前的预防,过程的检查,事后的及时纠正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内部与外部的质量审核,获得信息反馈,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使顶岗实习管理不断持续提升,建立起一个高效、务实的实习质量管理的道路,从而严格顶岗实习管理程序和强化过程管理,促进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使顶岗实习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2.建立顶岗实习三方管理和三导师制度

顶岗实习是一门综合的实践课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工作岗位,在长达半年的实习时间,要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对顶岗实习必须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监督管理,为此,学校建立了企业管理、学校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的三方管理和三导师制度。“三导师”制度,即由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实习指导师,由辅导员队伍组成的职业规划师,由企业技术管理骨干组成的企业实习指导师。

①学校管理。学校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和协调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由学校的分管校长、教务处主任、实训处主任、各专业组组长和各专业负责人组成。

顶岗实习领导小组负责与企业合作制订各专业顶岗实习发展规划、顶岗实习工作程序文件、顶岗实习计划并组织实施;与企业合作制订顶岗实习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细则,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与企业、行业紧密联系,拓宽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的渠道;提供学生实习项目,落实学生带薪实习等问题;管理实习指导老师,加强与兼职教师沟通,落实企业指导教师待遇。

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按照顶岗实习教学安排,认真学习、研究顶岗实习教学,有效地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和校外指导教师、企业加强联系,加强沟通,相互配合,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维护学生的利益,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顶岗实习指导小组通报学生实习情况;指导学生撰写工作报告,检查学生工作日志,做好学生顶岗工作鉴定等相关内容;对分散顶岗实习的学生要建立紧密联系,实施实时跟踪和巡岗相结合制度,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同时做好指导和管理记录;及时在教务管理系统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中组织学生填报顶岗实习工作内容,向领导小组反馈顶岗实习的进展状况。

辅导员队伍组成的职业规划师主要负责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实习前动员,讲明实习目的、实习纪律、管理方式采取现场管理、电话管理、在线管理等方式;做好与每一个学生的联系纪录、对分散的学生,除现场指导外,至少每周通过电话、网络在线与学生和企业各联系一次,掌握所有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帮助,关心学生生活和身体健康,稳定学生情绪并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

②企业管理。企业不仅是参与顶岗实纲与计划的制定者,而且是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他主要提供实训岗位、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活动,并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指导,保证实习学生的安全,按学生工作实际付给相应的劳动报酬。企业指导教师的职责是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岗位技能训练指导工作;根据学校和企业合作制订的实习计划,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重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加强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行业规范的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在岗考勤、业务考核、工作日志审核工作,参与学生实习鉴定等工作;依托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填写《学生顶岗实习登记表》和《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真实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技能训练状况和思想表现,并完成评教评学工作内容。

③学生自主管理。有效监控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除了学校和企业参与监督和管理外,还必须“家长跟进督促、学生自主管理”。即家长要和学校、企业互通,学生和家长同时与学校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明确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签订《学生顶岗实习保证书》;此外,建立学生学习小组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推选组长,组长统一协调该组成员的生活和工作。组长要与校企指导老师保持紧密联系。依托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认真填写好《顶岗实习工作日志》和《顶岗实习考核表》,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3.建立三元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的特点,实习质量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目前职业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在考核评价环节上普遍存在问题,大多仅以实习小结等形式考核学生,实习小结一般由带队老师或师傅写评语、盖图章。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形式单一,方法简单,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整个实习环节的实践技能训练状况无法实现实时跟踪,不能对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对实习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提高就业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为此,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建立了企业评价、学校评价和自我评价三元评价体系。学生到企业后,首先要进行两周的岗前培训。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要在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完成本专业最常见的基本操作,专业指导老师每天都会给学生留作业,并进行考查。其次学生进入轮转之后,企业会安排学生轮转不同的岗位。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指导老师会随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学生也要对专业指导老师进行网上评分,以便于在接下来的实习过程中,及时调整老师的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教学计划的落实。学校辅导员从育人的角度、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从德、智、体、能等多方面考察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最后专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小结》、中期巡回检查情况,《顶岗实习报告》进行考核;企业以生产标准考核学生,按员工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纪律制度遵守情况,填写《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学生根据“岗位任务”、“实习过程”、“实习成果”、“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进行自评。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应是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三者的综合评价结果。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且有效的考核评价手段与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果才能得以真实全面的体现。

参考文献:

篇(6)

×华文

×一、课程实习目的及意义

×市场营销是一个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本次实践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次自我尝试,是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实践机会。

×(一)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

×市场营销专业在第六学期之前,已基本完成了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素质,但是,在如何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运用方面,还需要经过一定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本次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知识升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现“几个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后续课程

×⒈实现单一知识与系统知识的结合。

×⒉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⒊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

×⒋实现个人知识与团队知识的结合……

×通过以上“几个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专业课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后续课程内容,并明确后续课程理论学习的内容、学习目的以及实际应用方向,使其自觉形成学习压力,增强学习动力,自觉充分利用在校有利条件,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自觉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人格的完善,为适应和服务社会做好准备。进一步缩小学生对知识认识上的差距,实现由“理论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三)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虚心好学、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工作作风。

×(四)帮助学生发掘和发挥自己的特长

×本专业自第五学期末开始,学生已在各自导师指导下,接受相关专业指导与学习。这次专业课程实践,可结合“高年级导师制”进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指导学生进一步发掘和发挥自己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五)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

×本次专业课程实践,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特定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基础。通过实践活动和成果报告撰写,有助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二、课程实习内容(以下企业均指实习单位)

×(一)了解企业概况

×、了解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状况,认识和了解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了解企业经营思想和战略方针,分析其合理性与存在的问题。

×、了解企业制度形式、组织机构设置,以及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情况。

×(二)了解和分析企业营销环境

×、了解企业的经营项目和内容,分析企业营销环境(宏观、微观),分析市场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了解企业是否重视市场调查工作?是否需要开展市场调查?是否建立起了信息收集和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市场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是什么?

×(三)了解和分析企业市场机会与企业营销策略

×、了解企业开拓市场的综合情况及效果。了解和分析企业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情况:包括目标市场是如何确定的?目标市场的构成?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组合?产品组合对目标市场适应性如何?市场竞争状况如何

×、了解和分析企业的定价方法和策略,其合理性如何?

×、了解和分析企业的供应渠道和分销渠道构成,对营销活动有何影响?

×、了解和分析企业的促销(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策略,效果如何?你有何改进意见?

×(四)了解企业营销管理状况

×、了解企业销售管理业务过程和手续,包括交易方式、付款与结算方式、运输方式、运输过程责任和风险承担范围及划分等。

×、了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统计指标和营销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了解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和控制措施,企业各个营销部门的职能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和分析企业在营销管理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方案。

×三、课程实习要求

×(一)课程实习内容要求

×、要求在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认真完成上述实习内容,并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对企业营销工作的全貌建立起完整概括性的认识。

×、应尽可能多地参与营销业务活动,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要不耻下问,虚心向企业有关人员学习、请教。

×、抓住时机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注意各方面的安全。

×、实习期间,除第条外各项规章制度应按照校内制度执行。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注意培养自己认真、虚心、勤勉、自强、创新的精神,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

×、实习期间要求填写实习日志。其具体要求是:每天纪录当天的实习情况与主要实习内容,定期或不定期交企业有关部门或人员盖章或签字。

×实习结束后将实习日志交由指导老师检查。

×实习结束后,原则上由营销教研室组织实习答辩。答辩时间另行通知。

×(二)课程实习报告要求

×、实习报告要按时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是衡量实习效果和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要求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一旦发现由他人或抄袭他人的实习报告,按不及格论处。

×、实习报告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制度形式、组织机构设置);

×()企业营销状况(包括对企业营销环境与市场机会的了解与分析、企业营销战略与营销策略、企业营销管理现状分析等);

×()具体实习内容;

×()实习体会或收获。

×、实习报告要求:字。实习报告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行文流畅,符合逻辑,文字简练。

×、实习报告格式要求:排版打印。具体要求如下:

×()封页:见附页。

×()正文:一级标题:,号字,加粗;

×二级标题:,小号字,加粗;

×三级标题:,小号字,加粗;

×正文:,小号字,行间距倍行距;

×插入页码(居中);

×()参考文献基本格式:

×【参考文献】

×卢泰宏主编,《营销报告——营销在中国》,广州出版社,

×薛求知,无国界经营,上海译文出版社,

×发达公司产品简介,。等等。

×()页面设置采用默认值

×()文中的图、表均需要统一编号并标出,符号、图形等所表达的意义,必须清晰完整。

×(三)课程实习纪律要求

×、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本地。

×、要求给予高度重视,严格遵照教学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报告必须独立完成,并注意对资料的筛选、统计、分析和处理。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28-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措施,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卓越人才培养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是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工程测量实习、道路勘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其中生产实习4周,是仅次于道桥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

对道桥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生产实习参与到生产第一线,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在实习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体会道桥工程师的工作特点,积累工作经验。同时,通过实习熟悉工程现场的各种设备、常用的建筑材料,道路和桥梁各部分的构造特点,道路桥梁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获得道桥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现场工人师傅的接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生产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道桥专业的生产实习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已暴露出不少问题,影响了实习效果。

一、道桥生产实习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 实习基地少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不同于建筑工程等专业,可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作为生产实习基地。道桥专业生产实习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情况来制订生产实习计划,确定实习地点。而大型桥梁和道路工程项目往往又远离城市,就近寻找有价值的工程项目相对较难[2]。近几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学校建立了部分实习基地,但是这些施工企业对学校安排的生产实习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担心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出现事故,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还会影响施工企业的名誉和经济效益。因此,有些实习单位为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往往让学生只在办公室看图纸,规范、整理内业资料,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习深度,影响实习效果。第二,学生人数较多,施工企业安排实习难度较大。以我校为例,道桥专业两个班,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两个班。如此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实习,企业安排起来确实困难重重。第三,参加生产实习的本科生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知识不够牢固,到企业实习期间不仅不能给项目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给企业带来生产和管理上的诸多不便,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所以施工企业一般不愿意或只同意接受少量的实习生,这就给我们安排生产实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实习经费短缺,实习时间短

道桥专业的生产实习地点一般多为远离学校市区的施工现场,实习经费往往会出现严重超支,不能满足实习内容的需要。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适当缩短生产实习的有效时间。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生产实习的时间一般为3―4周。而土木工程的施工工期一般较长,少则数月,多则1―2年,甚至更长,且工程项目受项目规划、工程规模、复杂程度、施工条件以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在4周的实习时间内,工程项目一般只能完成部分分项工程,学生只能到实习单位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看看几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不能参与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导致实习内容不够全面。

另外,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受天气影响较大。而生产实习多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进行,适逢高温、多雨季节,很多工程都无法顺利展开,因此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任务就很难全部完成。且这个时期考研的学生忙于参加各种辅导班,这使得考研的学生无心实习,在实习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甚至逃避实习,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3]。

(三)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实习过程监控力度不够

由于高校扩招,每年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均达到一百多人,而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只有3―4人。指导教师人数少,精力又有限,难以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现场考核。如果是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工地,实习场地分散在全国各地。因为实习经费等原因,实习指导教师不可能深入每个实习现场进行深入指导,只能通过电话网络解答咨询学生的疑惑问题[4],学生的实习质量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动性来保证,自律意识较差的学生往往实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另外,由于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他们大多数都是直接由高校走上讲台,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很难达到指导效果。目前高校具有“双师型”的教师数量较少,而且青年教师也很难有机会较长时间深入生产一线锻炼和提高,因此生产指导教师的水平很难短时间内得以提高[5]。

(四)实习考核方法不科学

目前,对生产实习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为主,同时参考出勤情况,由实习指导教师来评定成绩,一般为五级制的评分方法。虽然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是实习的主要成果,但是学生的实习报告往往不会选题,就其内容而言,大部分学生都是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每天的实习任务再加上一些实习体会,有些同学甚至照搬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内容,实习报告内容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部分,也没有自己归纳总结的内容,内容乏善可陈。这样导致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往往感觉是在阅读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规范[6],不得不从实习报告的书写格式规范与否上进行批改,写一些套话评语。这种主要以实习报告来评定实习成绩的评定方法,既不能反映学生在现场的实际实习情况,也不能体现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

二、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道桥生产实习

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保障生产实习效果的基础性工作[7]。实践证明,由指导教师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如同学、朋友,往届毕业生等)临时联系的实习工地,一方面加大了指导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临时安排往往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应由学校领导出面,与有关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高校除了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如人员培训,工程硕士培养等),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实验设备,或通过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可以为学生实习提供场地,甚至以此为契机,从中挑选优秀的人才,达到校企合作的双赢。学校除了选择技术力量强、管理水平高、信誉好的施工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外,还可以与监理单位、设计研究院和检测机构等单位加强联系与沟通,建立实习合作关系。因为这些单位往往同时管理着不同类型的施工项目,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施工项目,可能其施工进度也不同。企业可根据实习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项目,或在各个项目间轮换实习,使学生在4周的实习期限内,以一个工地为主,其他工地为辅,尽可能使他们对各种工序、各种施工工艺都有所了解。如我校2012级同学中就有一些同学被派往天津某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实习。

(二) 改革实习模式,鼓励自主联系实习

鉴于目前生产实习基地数量偏少,实习经费短缺的情况,提出了改革生产实习模式,变集中实习为部分分散实习[8]。这种实习模式,鼓励学生按照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及个人特长,自行选择或由教师协助选择合适的生产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给出实习鉴定。这种实习模式的关键在于制定严格的过程监管程序,确保学生实习效果。

在这种模式下,联系的实习单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联系生产实习单位;另一种是由指导教师推荐到一些急需实习生的单位进行实习,这些单位由于短期内骤增的生产、科研或检测任务,需要招聘实习生。大部分学生以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居多,一部分学生由指导教师负责推荐。如2014年天津某道桥设计所,由于道路设计任务比较紧急,我校推荐了10余位优秀的学生,经过培训后都能胜任设计工作,最后圆满完成了设计工作和生产实习任务。这种实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检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而且也为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招揽人才的平台,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习过程控制

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产实习任务的完成质量,甚至影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另外,青年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横向项目研究或利用学校的实习基地平台,到企业中进行工程实践,获得工程实践经验。

另外,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除了校内教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之外,高校还要在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担任现场指导教师。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实习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并对年轻的实习指导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而且可以加强实习效果[5]。

除了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还应重视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实习过程的指导是生产实习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关键。近几年来,生产实习采取校内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双向指导的方式。每个工地都安排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负责指导,每人带3―5名学生,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现场向其咨询和探讨。现场指导人员负责记录学生的现场表现,并给出实习鉴定。指导教师采取抽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学生每周应通过电话、邮件或其他方式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工地的技术工作。

(四)完善生产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的生产实习考核,应该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生产实习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创新考核方式。生产实习的考核应体现多主体参与考核、全方位、全过程的实习考核[9]。

多主体参与是指生产实习考核应包括学生自我鉴定、指导教师考评和现场指导人员或实习单位鉴定。全方位、全过程考核是指在实习的各个阶段,都要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的监控和考核。生产实习中,现场指导教师或工地负责人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和现场表现,为最终考核提供依据。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每次学生的汇报内容,通过问答的方式简短记录学生的实习情况,作为评分依据。实习结束,由指导教师答辩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答辩。学生可以以PPT等方式进行汇报,主要反映现场的实习内容,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心得体会等内容。评委除了对学生实习情况给出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这种答辩方式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也能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同时对实习内容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最后,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日志。综合上述考核内容,确定出勤、现场考核、过程考核、实习答辩、实习日志和报告等各个环节所占比例,经综合评定后给出生产实习成绩。增加了实习现场考核和过程监控,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杜绝了学生谎报的可能性。强化答辩环节,使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提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效果。

新形势下,如何改善生产实习的效果,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对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通过与企业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实习环境,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发现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相脱离的地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自主联系实习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生产实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提高学生就业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初步构建了生产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强化了生产实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上措施对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2]廖玉凤.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实践与

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3,(4).

[3]崔诗才.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探索[J].聊城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4][7]刘剑,马世媛.道桥专业生产实习教学面临的问题及

改进建议[J].时代教育,2015,(5).

[5]曹伟军,欧蔓丽.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方法改革

的研究与探索[J].福建建筑,2011,(1).

[6]徐雷.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西安建

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8]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高校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

篇(8)

1、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本人认为,在实训教学体系上可以将会计实训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单项实训、单元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层次各有侧重并互为补充。①单项实训。单项实训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单独进行的专门实训。目的是解决理论学习中的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这些问题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为以后的综合实训做好铺垫。这一层次的实训应根据会计专业课的进度、难易程度及教学需要,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进行,并贯穿于整个会计学习的全过程。②单元模块实训。单元模块实训是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重在知识和技能的实际灵活应用。模块实训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现存配套的科学合理的模块实训教材,要求教师在多年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根据不同单元模块的特点自编单元化的实训教材(或实训讲义)。例如在《基础会计》“会计核算程序”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实训资料,从实操引出理论,从而导出各种核算程序的特点、记账程序、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建立“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③综合实训。综合会计实训是在学完主要专业课后,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一项实训。与单元模块实训相比,它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深度、内容更广泛。在内容设计上除常规业务外,还要考虑涉税业务、外币业务、报表分析业务以及管理会计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学生“审核、监督、预测、决策”能力的培养。

2、实习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①完善校外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由于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对会计服务的需求特点,每个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是有限的,加上财务工作涉及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学生实习过程又会占用企业会计人员的精力与时间等因素,使学生的校外实习所接触业务十分有限,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也十分困难。因此,在学校尽可能地与社会联营与企业协作建立校外实习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联系校外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种形式下的校外实习带有明显的分散性,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如何难以把握,这就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去了解,去监督约束学生,以求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针对分散式的校外实习,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管理模式,通过实习前制订详细的计划如实习教学大纲和实习日志、实习计划书,实习报告等考核办法,以及实习后要求学生总结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和办法,认真撰写实习报告等考核方式来引导和约束学生。②加强实习过程的控制与约束。负责实习管理的学校有关部门人员应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指导、管理和考核,约束实习学生自我管理,保证校外实习效果。③改革考核方式,抓好实习后监督。改革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迫在眉睫,相关职业院校应将会计实训实习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明确相应的学分,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结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会计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更高需求,我认为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是职业会计教育的关键之举,也是把职业会计教育做大做强的必然之路。

作者:胡言国

篇(9)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辞职报告。

我是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的。自我进入银行工作之后,由于行领导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经过这些年在行里的工作,我在金融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表感激。

由于我自身能力的不足,近期的工作让我觉得力不从心。为此,我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觉得行里目前的工作安排和我自己之前做的职业规划并不完全一致,而自己对一些新的领域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大堂经理必须站立接待客户(可坐下与客户谈业务),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腿勤,穿梭服务于客户之间;要记载好工作日志(履行基本职责情况)和客户资源信息簿(重点客户情况);因故请假,各行应安排称职人员顶替,不得空岗。

为了不因为我个人能力的原因而影响行里的工作安排和发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辞去XX银行的工作。我知道这个过程会给行里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对此我深表抱歉。低柜服务。有条件的营业网点依据个人客户提供的有关证明资料,办理个人客户的冻结、解冻和挂失、解挂等非现金业务。

非常感谢行里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教导。在银行的这段经历于我而言非常珍贵。将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XX银行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XX银行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祝XX银行领导和所有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再次对我的离职给行里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同时我也希望行领导能够体恤我个人的实际情况,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x月xx日

银行大堂经理辞职报告尊敬的银行领导:

在信的最后,我还是很坦率地向行里致敬,因为是它给予了我第一份工作的机会,赐予了我这次转变人生性格的手术台。同时,我还感激我的第一位领导,是您教会了我在工作中所应该发挥出的这么一种精神风采:热忱、积极、上进、谨慎、自律。

您好!经过了多日的思考,我很抱歉递交了辞职信。首先感谢××银行在我刚从××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就给我就业机会,但是我现在只能说抱歉,因为我的离职。在××银行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从实习生做到了大堂经理,我付出了,公司也给了我机会,再次感谢。家庭关系和住房原因是我辞职的最终理由。做为大堂经理我完成以下职责

快速妥善地处理客户提出的批评性意见,避免客户与柜员发生直接争执,化解矛盾,减少客户投诉。对客户意见和有效投诉的处理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回复。

1、协助管理和督导银行事务,纠正违反规范化服务标准的现象;

2、收集市场、客户信息,挖掘重点客户资源,与重点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3、迎送客户,询问客户需求,引导、解答客户业务,处理客户意见,化解矛盾,减少客户投诉;

4、推介银行金融产品,提供理财建议;

5、保持卫生环境,维持营业秩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维护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及人身安全;

6、记载工作日志和客户资源信息簿(重点客户情况),安排人员。

在辞职的这段时间里,我会做好交接工作,让银行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也希望领导能够批准我的辞职请求。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x月xx日

篇(10)

二、建立临床实习教学三级监控体系

我院对临床实习教学实行三级监控制度,每级监控均包含检查和反馈,对临床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1.一级质控(学生对实习质量的自我管理)。(1)自查:实习学生参照实纲进行自查,主要包括每日实习病种、操作项目完成数量、实习心得体会和自我小结。(2)反馈: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解决。2.二级质控(教研室对实习质量的管控)。(1)检查:教研室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和实习进度。(2)反馈:教研室对每位学生的实习操作、临床思维进行评价,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实习方案。3.三级质控(学院对实习质量的管制)。(1)检查:由学院定期全面检查学生的实习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和实习进度,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2)反馈:一方面,学院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研室,督促教研室进行相应的整改,并针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由学院召开教学研讨会或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做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学院通过对汇总的各类反馈信息进行研究,必要时对实习教学任务、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升教学条件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一线人员,在提升教学质量时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岗位培养,建立在岗进修、培训和深造机制,提高和改善临床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制订和实施人才引进的相关配套文件和政策,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开发和使用的政策保障机制。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制定口腔医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坚持青年教师培养、交流、深造制度,做到有计划,高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在岗培训、国内外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师资队伍。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建立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其次,加大教学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医院从总收入中支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教学基金,专款专用,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学生宿舍条件等,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转。再次,设立教学综合诊室,有针对性地指向目标人群: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疗风险较以前增加,许多实习医院不敢放手,一些常见的技能训练和操作大大减少,往往是带教老师做示范的多,而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因此,可以考虑成立教学综合诊室,明确告知病人是实习生操作,但有高年资医师带教,使用的是一流的材料、设备,医疗质量是有保证的,且实行口腔内科、修复科、外科一条龙服务,避免病人多次排队等候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同时实行大幅度优惠收费政策,吸引病人到教学综合诊室就诊。最后,以教学改革为引导,深化医院教学的内涵建设,提升实习教学质量。学院鼓励教师申报市级、校级和院级教改项目,对临床实习教学不断地创新,对教学工作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对教学意识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口腔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篇(11)

因为以前担任小教英语专业毕业班的英语课教师,所以按照学校的惯例,这学期也“顺理成章”地要随毕业生到小学实习。从实习前的试讲,到对学生实习的动员;从到小学联系,到检查学生所写的实习日志(其中又穿插了两周对见习学生的指导);从多次回学校反馈实习的信息,到接受新的实习任务;从小学中的座谈,到深入班级听课,指导学生讲课;从记录学生的考勤,到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再到实习照片的拍摄等,笔者都作了大量工作,力争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以下是笔者带领学生实习后的调研报告,择其主要加以说明。

一、写实习日志的重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实习生活,挖掘他们要去学的东西,为其即将参加的招教考试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让学生将实习生活中令人感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并在随后整理成实习记录,以便对自己的思想随时作出整理,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实习工作,不断地取得进步,虽然有时学生写的只有三言两语,但确实对自身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听课及听课的感受

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的实习,在学生实习期间,笔者几乎听遍了每个学生的课,有时是自己单独听,有时是与其他实习同学一起听,有时小学的英语指导老师也加入进来一起听,有时小学英语指导老师还在旁边帮着组织课堂,通过深入听课,一方面,促使了实习生更好地参与实习工作;另一方面,则强烈地感受到了综合课程在小学的体现,感受到了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感受到了生活化在小学课堂的体现,感受到了活动在学生课堂中的巨大作用,同时看到在那么大的班级,小学生天天要交很多作业,感受到了小学老师的艰辛,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托起了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社会应尤其对他们要表示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敬。

三、对实习生活的记录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习生活,进一步增进与小学的联系,在学生实习期间,笔者几乎走遍了学生实习的每个教研组,在向小学同行取经的同时,了解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为了反映学生的实习生活,在听课的过程中,在到教研组的时间,用相机对学生的实习生活都作了记录。

四、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自己

让学生在实习之余认真看书,号召他们积极参加四六级、专升本,招教培训和各类招教考试,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帮助学生对其未来作出打算。学生在较好完成实习任务、深得实习学校好评的同时,积极进取,努力上进,对自己的学习也有了新的安排,并且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实习中,学生除了听课、送路队、改作业、当实习班主任,讲课、有的学生还协助所在学校排练六一演出节目,他们的实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实习,同学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

1.在实习中,同学们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增进了对小学常规英语教学实然状况的了解。通过实习,同学们对小学的现状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第二,作为英语准教师的业务提升。通过实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师范生从师任教技能,克服了胆怯心理,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第三,增进了小教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价值的认可。通过实习,同学们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因而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第四,小学英语专业的实习生比以前更加“敢于说英语”了。通过实习,同学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5分钟的课堂讲授,无疑是口头表达的最好锻炼方式。组织活动更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才艺。

第五,了解了当今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潮流。通过实习,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科学及发展方向,为更好的有效学习提供了依据。

2.学生个人的实习感触

学生普遍反映,尽管实习中有各种酸甜苦辣,但实习着实让他们“过了一把教师瘾”,以下是学生个人的深切感触举例:

学生T:“这次实习的时间里,我并没有做到一名好老师,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但只要有一名学生记住我,那么我的第一次实习就不遗憾了。记得那是第四天,一个学生递来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喜欢你的微笑,当你微笑着走近我时,使我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亲切,我很喜欢你”。这是我在实习里收到的最好的,最值得珍藏的礼物”。

学生W:“带我的M老师告诉我: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

学生L:“我觉得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但老师要认真投入教学,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做老师的目的―把知识真正传给学生。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也是辛苦的,但要做个知识的传播者―人民教师,我要努力学习,将来当一个出色的老师”。

学生Z:“3个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作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

学生B:“整个实习期间,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最令我难以忘怀。由于一年级的学生都还小,自我组织和约束能力都还很差,特别是后进生更差。这就需要老师牵着他们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我特别注重对后进生的工作,要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想,因为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因此,我非常注重我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这方面,我绝不训斥他们,而是耐心地教育他们,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症下药。制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班里的活动,让他们知道,老师是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只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方面,不能因为成绩不理想就怀疑孩子的能力,因为才能是多方面的”。

学生Y:“时间过得真快,短短3个月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这3个月的实习,使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时刻不忘超越自己,面对教育事业时的满腔热情,将鼓舞着我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