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影像物理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04-13 00:34: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影像物理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影像物理学

篇(1)

近十几年来,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治疗水平。随着社会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需要愈加迫切,国内众多本科医学院校都设置了医学影像专业。而随着我国社区医疗的发展,填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影像专业学生录取人数由每年一个班提高到两至三个班。不论各院校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临床诊断专业人才,还是侧重培养高学历医学影像工程技术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都强调了开设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以下简称影像物理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本科院校还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始开设影像物理学为选修课程,目的就是让临床医师具备医学影像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将来后续专业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或医学影像学的开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1.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医学院校影像专业现在招收高中文科和理科学生及中职生。在课程开设上,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医学电子学基础这一门理工科课程,相关高等数学知识缺乏,学生的数理基础比较薄弱。医学影像物理学基础是一门交叉学科,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理论的物理学基本原理、规律;了解医学成像的物理理论知识;为深刻理解成像过程,评价图像,以及读识图像、挖掘图像蕴藏的生物信息奠定基础。这就需要一定的高等数学、核物理学、量子物理、超声波物理等许多知识来做铺垫。当然更多需要成像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面对这些必要的知识,影像专业高职生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学时里是完成不了的,这是事实。其实,影像物理学是伴随影像专业的建立而诞生的一门新课程,在国内存在尚不足十年。因此,从教材到教学,各校都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如何让高职生在无基础的前提下有效学习该门课程,我将自己在几年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必须树立专业思想

由于缺乏相关师资力量,目前各院校影像物理学的教学任务大都由物理学教研室的教师承担。但是,物理学和影像物理学两门课程的专业性质差别很大,前者为理科基础课,后者为专业基础课。从事影像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学必须树立专业思想,才能将物理学知识和影像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授课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利用临床进修的机会学习影像知识和实际技术,尽力做好教学工作。

3.教学过程中必须恰当把握知识的深度

影像物理学是先期开设影像专业院校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而建立的。它是将高等数学知识、物理学知识、成像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应用于超声成像技术、X-CT成像技术、同位素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中的一门交叉学科。知识的起点很高,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把握教材知识的深度,讲解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如超声场的描述部分,涉及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场的分布性质、描述场的量的物理意义,等等,尽量避免学生由于数学知识少而降低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磁共振部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原子核物理、量子力学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核自旋的能级、跃迁等概念和现象。在教学中应注意搜集一些资料,尽量用较通俗的、经典的、宏观假说进行解释,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4.注意把握影像物理学原理与成像技术、影像设备学有关知识的权重关系

X-CT成像、超声成像、同位素成像、磁共振成像每一部分都有两项主要内容:物理基本原理和成像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物理学基本原理上,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最容易做到的,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集中在成像原理上,对涉及的成像技术、成像设备等知识更表现出浓厚兴趣。虽然成像技术和成像设备在后期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会详细讲解,在这里我们对这部分做简要的介绍,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年来,我校历届学生都表现出对影像物理的极大学习兴趣。这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5.注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影像物理学各部分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普遍觉得难懂难学。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帮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陀螺进动实验给学生做演示,讲解原子核中核子的自旋与自旋磁矩的相关知识;借助于声波的传播与反射知识对超声测量实验进行详细讲解;分配一定的学时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相关科室参观学习。邀请超声,CT临床诊断教师和技术教师给学生当场讲解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诊断等,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实现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

由于该课程属于应用型的知识,学起来难度更大,我们进行了教材的多层次、立体化尝试。课程是教材的基础,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中要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实现多样化、配套和协调化。我们的做法是:文字教材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紧密结合。

教材体系包括:(1)传统的纸质教材《医学影像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教师授课用的独创的电子教案,其中配以大量的自制和临床实拍图片和自己研发的动画,并提出学生思考的问题;(3)辅助学生自学和研究的学习软件,如《CT与磁共振成像原理》CAI课件(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4)网页形式课件2部。初步形成了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以教学服务为目的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

总之,影像物理学是一门新课,只有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一方面学生看到了现在所学的就是将来所用的,提高了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对后续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侯淑莲,李石玉,马新超等.关于医药学院校物理课程的思考[J].大学物理,2005,24,(5):53-56.

篇(2)

医学影像物理学是我校医学影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验性的课程,与其相关的医学成像的物理原理无不依赖于实验结论。同时该课程实验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而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尤其是医学高专院校,在开设这样一门理工结合性很强,实验依赖性很大的课程时,往往忽略了实验课的重要性,甚至有许多医学高专院校不能开设该实验课程,主要原因有:①医学影像物理学涉及知识面太广,而一般的医学高专院校缺少这方面的专业老师,导致课程教学难度很大。②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设备耗资大,许多医学高专学校实验室并没有购买相应的设备,由于仪器的缺乏而直接阻碍了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课程的开展。③医学影像物理学中部分实验涉及射线的辐射,这对师生的身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导致部分师生对该课程实验产生一定的排斥和恐惧心理,这也制约了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课程的开展。 此外,也有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影像物理学的实验课程,但是由于实验仪器昂贵且精密,学生也不可能随意反复调整仪器,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理解仪器的性能与结构以及实验的原理与方法。正是这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大部分医学高专院校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课程难以开展起来,或者实验课程往往是以走马观花的形式参观实验室或者医院的影像设备为主,这样学生对医学成像技术的原理难以掌握,后续课程的学习也变得更加困难。

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下,利用基于云计算的空间教学开展医学影像物理学仿真实验可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实验教学这方面的缺陷。而整个的仿真实验包括了X射线影像、磁共振成像、核医学影像、超声成像和红外成像,对于课时数较少的医学高专院校来说不可能全都做到。因此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出发,针对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特殊情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最贴近临床的一些仿真实验X射线影像、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成像的一些仿真实验。

通过空间教学开展医学影像物理学仿真实验教学,首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医学高专医学影像物理学课程的特殊性,理工知识薄弱的医学专科学生仅仅依靠课堂想要理解掌握医学成像的物理原理就显得非常困难,而利用空间教学平台开展仿真实验,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整个的实验过程,开展实验教学不再受到昂贵的实验仪器和有放射污染的实验环境的限制,可以重复操作,这样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内容,不再受传统实验条件和经费的制约。其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强烈的真实感。传统的医学影像物理学实验比较复杂,学生有普遍畏难情绪,而通过空间教学,把仿真实验置于世界大学城,学生通过空间随意访问实验资源,整个的实验过程都是通过计算机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仿真成功后,可以直接得出实验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激发,学习效果更佳。最后,丰富了师生互动活动。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有效的互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空间教学提供了很多的交流互动模式,学生进入老师的教学空间进行实验,老师进入学生的空间检查实验情况。另外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总之,通过空间教学仿真实验训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几种成像技术的物理原理,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构建了医学影像物理学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 1] 张瑞兰,吉 强.医学影像物理学仿真实验 [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篇(3)

中图分类号:R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0333-01

1 引言

人体成像包括对健康人的成像和对病人的成像,对于前者的成像主要用于科研和教学,后者主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所有人体成像。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模态按照成像时使用的物质波不同,分为X射线成像、γ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

2 对目前各种医学成像模态现状的分析

2.1 X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模态分为平面X射线成像和断层成像。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可以用组织密度进行表征,因此,可以利用平面x射线、x射线照相术对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骼的损伤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同时也把胶片带进了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x射线的血管造影术和其他脏器的专用x线机相继诞生,扩大了x射线成像的应用范围。平面x射线成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的x光机技术其中,x线机是全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价格使得大多数用户望而怯步。

作为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的x射线断层成像,其速度对于心脏动态成像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显像增强剂,还可以对用于血管病变及其血脑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坏进行检查,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当前,三维控件x射线断层成像的实验室样机已经问世,将会为x射线成像带来新的生命力。

2.2 核磁共振成像

目前,各种各样的核磁共振设备产品已经大量进入市场。核磁共振成像集中体现了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应用。目前核磁共振主要应用包括人脑认知功能成像,用于揭示大脑工具机制的认知心理实验测量。

2.3 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种方式。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断层成像为主,为动物正电子断层成像主要是用于基础研究,而平面的γ相机已经处于被淘汰的水平。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定量地检测到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大分子运动紊乱继而引起的脏器功能变化,例如代谢紊乱、血流变化等。这是其他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早期诊断,核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此。但是核医学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差、病理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很难准确定位的确定,因此,还需要医学物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2.4 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是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成像的功能为主,也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类产品。超声波成像由于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多以在诊断、介入治疗和预后影像检测中得到发展。目前,超声波设备已有超过x射线成像的势头。同样,超声波成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等。

3 关于医学软件问题

3.1 基本情况分析

成像的硬件设备要完成功能离不开医学软件的支持,对于这些医学软件按照和硬件设备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工作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成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对数据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重建,完成数据分析。

第二层,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这种软件的应用需要来自医学物理人员,软件编程人员和医生三方的合作,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这种三方合作机制,这类软件应用情况明显滞后。

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完成医学信息的整合的软件,用于医疗过程中医疗信息,医学工作的管理。例如PACS。这种软件也需要医生的参与,但是并没有依赖性。

3.2 PACS

PACS是医疗发展信息化的体现,是医学影像技术集成管理和开拓影像资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PACS将医学影像中的各种软件和图像工作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完成对病人的信息收集和诊断后可以完成信息的录入。还可以利用商业设备上采集的数据运用于病人的诊疗中,结合数据和医学影像,对诊断信息综合处理,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 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模态,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更好的进行医学研究诊断,随着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会随之提高。为了更好的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医学影响物理和技术学科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用于成像的物质波产生装置还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为更好的满足成像需求,在提高波源产生物质波的同时,还需要改变物质波的束流品质;

第二,将物质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模型化,为减少误诊率和定位误差,把模型参数的最佳化,改善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努力消除探测中的噪声和伪影;

第三,把探测的信号收集,放大、成形实现数字化;

第四,为满足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监督需要,高质量的实现图像重建和显示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医学影像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的市场。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几种医学成像技术,对各种成像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日后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那些为医疗服务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随着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行业的科学化加速发展。

篇(4)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72-02

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医学影像物理和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以依靠功能成像为主,核心点即为人体心理生理成像和人体心理功能成像。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理成像也就是基础性参数成像,此项内容以生理参数形式在人体内部进行分布,上述分布形式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数据重建才能获得,之后在此基础上还要给予其数次分析和详细计算。心理成像技术的复杂性显而易见,由于多少会联系到实验设计的准确性,成像设备设定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被试控制以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心理成像临床精神疾病诊疗实验才会起突破最大的一个点,内生物法分析动态成像和反义核酸水动态成像是现下医学领域多次讨论和研究的科学问题之一,上述成像方法和成像技术会对医疗机构改革造成重大影响。

一、医学影像物理要点分析

1.X射线成像要点分析

1970年之后出现了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是较为传统的影像技术之一,以也是最为成熟的成像方法之一,X射线断层成像技术速度之快足可以完成对心脏进行动态成像,将显像增强剂XCT成像技术进行科学合理融入,可对血管病变进行检查,同时也可对血脑屏障病灶破坏与否进行适时检查,此项技术实质上归属于功能成像的基本范畴之内。需要注意的是,病人体内剂量接收和病人片厚接收过程中,医生均应进行折中筛选,对比度因素提高和相关空间分辨率提高,二者会受到一定制约因素影响,但是多模态集成成像基本装置中,新型PET和MRI都相继问世,在某种程度上为用户提供质量方法选择权限,软件水平元素和硬件水平元素之上的医学影像集成有时呈多模态发展趋势,此类状况也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2.核磁共振成像要点分析

采集技术以成为操作主选,其发展态势偏于良性化,但是气体成像确是商业首选,肺部现象中的体现尤为突出,当下MRI基本功能成像设备应用范围内,主要分为人脑认知功能成像内容,此种内容旨在对人体大脑工具机制进行实时性的心理测量,并在诊断过程中可以为肿瘤疾病等提供相应可靠治疗信息,之后在此基础上为体内肿瘤发展阶段信息以及相关体内肿瘤扩散程度信息等且进行及时准确判断,一般情况下,其以人脑功能可视化工具形式产生。MRI设备通过不断更新与调整,其已然达到了10Tesla的高超操作水准,具体性结构系统发杂程度相对于设备维护因素和设备功能开发因素而言,其是及其重要的。单从数据采集角度而言,微电子技术会被适当应用到体素水平研究上,通过并行采集技术完成编码技术脱离,使得MRI成像速度得到稳步提升。

3.超声波成像要点分析

UI实质上以非电离辐射成像模态形式产生,主要分为平面成像产品和对应断层呈现产品两种,因为二维成像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还有就是血液流动彩色杜普勒成像仪器设备的合理接入,此项产品便难以流通,三维成像技术和相关三维技术产品普及程度不高,但是我们此处所谈及的三维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维,其主要是指将二维切片进行叠加,在叠加之后得到所需的准三维图像。需要注意的是,UI仪器设备发展过程中极有可能超过X射线成像,并会成为医学影像工作中的首选医学工具。应该了解到,超声波成像具备成像安全可靠和操作价格低廉等优异性,所以诊断治疗和介入治疗以及相关影像检测环节等都会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其数量基础性增长速度已然超乎人类想象。

二、医学影像技术要素分析

处于首位层次上的工作和与处于首要层次上的硬件相关的软件关系尤为密切,二者主要对成像装置操作部件控制内容进行承担,与此同时,数据采集内容和图像预处理内容以及相关图像重建内容等也被包含在内,并且也需要将临床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之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加以分析。依据长远角度而言,医学软件和医学硬件的结合是医学领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需求,以此种模式便可有效提高医学水平的竞争力度。次要层次软件核心针对环节是对机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需要医护人员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正规操作,现下我国没有形成三位一体合作机制,现有商业软件开发仍旧落后与他国。PACS技术的出现有力补漏了技术空缺,节点设置将成像设备作为主要内容,多模态形式之上的医学影像资料信息会被不同类型专业图像处理平台加以处理以有效满足基础性医院临床工作需求。上述软件与图像工作平台相互联系,之后在此基础上在于与PACS进行对接,以此种模式来完成局域网节点创建,适时通过与医院就医病人接诊过程进行病人具体信息录入,完成优良性质为主的图像站创建。此时需要在作出科学合理病情诊断的同时打印出相关病情报告,图像站中的工作人员可以对同意病人进行数据信息采集,然后与图像配准环节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对病人的治疗质量和诊断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物理和医学影像技术是当前物理学整体中的核心分支结构,需要对成像问题和图像处理问题以及相关医学图像临床应用问题等有所了解。与此同时,物理问题内容和算法内容以及对应软件设计内容也是其中重点,疾病诊断医学影像内容和疾病治疗医学影像内容以及疾病科研医学影像内容都是重要人体信息载体,合理分析影响物理和技术可促进行业内部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洁,白木.21世纪的医学影像[J]. 医疗保健器具. 2001(02)

[2]陈卫国,黄信华,张雪林,王晋豫.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构建策略和实施的初步体会[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10)

篇(5)

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表现为人才的激烈竞争,当今社会需要一大批高科学素质的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的科学素质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我国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明确要求: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中学物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领域重要的学科,理所当然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本世纪以来,我国各省市许多中学都广泛开展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事实证明信息技术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界限,广泛提高了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变革,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物理教学会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对学生知识理解的影响

通过本世纪初我国与欧盟15国、美国、日本进行了公众科学素质比较,我们发现在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方面中国名列最后,这些数据说明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并没有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合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则可能突破这些问题,因此我国许多地方都广泛的开展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我们应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物理情境,激发认知冲突,提供学习资源;形成认知表象,建立理想模型,创设物理情境,通过科学思维形成物理概念;运用物理概念扩展认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弹簧振子、单摆、机械波等概念历来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感到枯燥无味。再比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往往是老师费心尽力开展教学活动,而学生仍然感到深奥难懂。我们可以巧妙、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分位置、分时间段的讨论分析,使得物理教学生动有趣,补偿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形象、更直观地揭示物理规律,展示物理分析探讨的逻辑过程,从而为学生掌握概念、认识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影响

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巴甫洛夫曾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思想和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远比掌握物理知识本身更重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把物理学知识作为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手段、工具而不是目的,使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学习物理学知识,通过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学会理想化方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比较、类比法、假说理论构建法等科学思维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从大量的生活实际现象中归纳总结出质点、点电荷、点光源、薄透镜、单摆、匀强电磁场等实物理想化模型,也可以抽象出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简谐波、完全弹性碰撞等过程模型。类似这样借助于信息技术的理想模型化训练有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

三、对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学科。在我们的身边物理学的应用俯拾即是,很多都可以成为物理学习很好的素材,这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然而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一个人的身边的科学教学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展现远离学生生活,但却真实存在的科学资源,一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很好地选题,并控制好问题解决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泄露事件及其对东京等周遍地区的水污染和蔬菜污染等来引入《核能利用》一节课的教学中,把远在千里之外的资源拿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开展学习活动,符合国际物理教育一贯提倡的STS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到物理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是从生活实际来,可以到生活实际中去的学科。

四、对学生探索未知事物能力的影响

任何一个探究过程是由问题来引起的,而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就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步骤去确定和解决,并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只有在明确了物理问题是什么之后,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地去分析解决问题,调动已有的知识、概念,生活经验,查阅资料,向教师、同学或他人寻求帮助,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我们在上电学实验课时,通常要求电源不能短路,电流表、电压表接线柱不能借错,也不能超过量程等。类似的要求其实在一部分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但如果让学生在真实环境摸索又担心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采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实施开放性的实验操作,既可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把许多传统实验做不到的效果再现。如果组装错误会导致实验不成功,实验结果自然会促使学生总结操作要领,从而加深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的精神。也只有在反复的探索过程中,在多次失败和成功的经历中,在经过不断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才会真正发现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生活现象,理解现象的本质,冷静地分析实验数据,主动地思考,查阅资料,求师问友。有经历困难的焦虑,有失败的懊悔,却毫不气馁,勇往直前,并获得努力后的喜悦,这才是对一生所有益的探究能力。

五、对学生科学情感态度的影响

中学物理课程是中学科学教育领域内的一门重要学科,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高效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物理教学的高级目标。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时优美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气。利用信息技术再现丰富多彩的物理学发展史,便于学生认识到大部分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来自于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甚至于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有助于激发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获得更多更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知识,有助于扩展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如果结合我们的生活,那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尊重科学,形成可以受用终生的科学精神。例如类似于尖端的科技成果,如果只是用语言来描述这些科技成果,学生大多会一头雾水,如果在文字之外,还需要图片、动画、录像、模型、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这些展示手段可以分为照片类、图解类、海报类、互动游戏类、非互动影像类等,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热爱科学和探索科学问题的积极态度。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入物理模型、增添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在课堂的教与学中需要有很多物理模型、物理情境和物理现象,如初中在学习“物态变化”时,需要深秋山腰间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天上下的雪,树枝上的冰挂(雾凇),春天冰雪融化成水,夏天自来水管“出汗”,等等。又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传送带模型、物体运动模型、振动模型、曲线运动模型,等等。这些都很难实物进入课堂,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拍”和“摄”的功能,再配以班级上的电视机,把这些物理模型引入课堂,现场创设出“雾、露、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物体在传送带上是如何运动的”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甚至还可用慢动作,直观,清晰,形象,易懂,降低教学难度,增添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平抛模型时,我们用相机翻拍了一段战斗机投弹击中地面设施的动画。飞机的轰鸣声、炮弹的爆炸声,飞机和炮弹的运动轨迹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住;再引导学生思考:飞机的运动和炮弹的运动形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做什么运动?在学生激烈的讨论声中,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又如在学习曲线运动模型时,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由于平时少有看过飞轮摩擦金属时有火星飞溅且火星沿切线方向飞出的模型,普遍对此模型较陌生,因此我就带数码相机到工厂拍摄了一段此种录像并将它在课堂上播放,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感兴趣。

二、放大演示实验,增强观察效果

很多演示实验,教师在讲台上做,真正看得清的只是前几排的一些学生。例如,演示摩擦后的带电棒吸引轻小物体时,后几排的学生由于距离远和轻小物体(纸屑)太小,都不可能看演示现象。又如,演示装有蓖麻油的玻璃器皿里撒一些小铁屑,再加上通电螺线管时这个实验,也由于距离和铁屑太小,后排的学生也同样不可能看清演示现象。我在上课时就利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直接将图像传输到电视里,放大了实验现象,学生就都能从电视中清晰地看到,而且对整个实验过程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三、翻拍问题、习题,压缩上课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预先设计一些问题及课内练习;在习题课教学中也会选用一些典型例题。若仅凭口头讲述,学生很难记清题目;若用板书则费时费力。这是教师在非多媒体教室中教学普遍感到头痛的事。而若利用“数码相机的多媒体”,在课前,我们只要把这些“问题和题目”(设计好,一题一个板面)翻拍到相机里,上课时只需调取,并在电视上投放即可。既省时,又省力。

四、投放讲评内容,答案直观可比

数码相机用于课堂教学的反馈讲评也是非常有效的。在课内练习和学生作业的讲评中,可以通过数码照相机把学生的答案投放在电视屏幕上,进行现场讲评。这样讲评不仅及时,而且可以方便地对任何一个学生的答案进行直观地修改处理。学生可以亲眼看到自己(同学)的答案被修改的过程;还可以将两个学生的答案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

五、 记录演示过程,提高成功概率

在新课改中,增加了许多演示实验,而有些演示实验,在课堂上演示时成功率较低,且操作不方便。因而我就在课前与同事一起配合着做了实验,并利用数码相机的摄像功能记录实验过程,这样既可保证实验的成功,又可节省教学时间。如在《电场》一章中,有一个迷你实验《电场中的乒乓球》。该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我们也一样在课前摄录整个过程,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电视播放,提高了成功概率。

六、 现场频闪照相,凸显实验效果

物理教材介绍了研究物体运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方法――频闪照相法,这种实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精确的研究物体运动过程的手段。

但是,这种方法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却很难具体地加以实施,这是因为该方法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操作过程不容易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而且频闪照片的冲洗处理过程都极为繁琐,学生的可参与性不强。因此大部分教师在上自由落体或抛体运动一课时,不是借助图片,就是借助多媒体课件。

我在教学中,利用数码相机具有的连拍功能及短片摄影功能,将拍摄的影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导入到数码相机内,并连接到电视屏幕上,就可根据影像墙面背景上的刻度分析出落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并求出小球下落时相应的加速度。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合成的图片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分析。

这种利用数码相机代替传统的频闪相机处理落体运动或抛体运动有很多优点:首先,它的可操作性强,操作过程直观形象,因为数码相机都配有液晶显示屏,可以直接监控小球的整个过程。如果发现实验失败,马上可以重新进行,直到成功为止。其次,学生的可参与性强,该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消除学生对频闪照相法的神秘感,切实让学生掌握频闪照相法的实验原理,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也同样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七、 现场实录,增强课堂实效

在物理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实验课中,既探究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又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时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此时若用数码相机现场拍摄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通过班级的电视机播放出来给学生观看,既可起到及时纠正、巩固的作用,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我在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一节的探究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现场实录也起到了监督作用,学生也会更认真。

在新课程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除了尽量地多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进行教学外,还不断更新教学手断,以期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创新,蔚然成风。我们应当顺应教育改革之历史潮流,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数码相机在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中的应用,仅是我们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的一朵浪花,我们将继续增强创新意识,知难而进,不断创新,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高艳.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教学.

篇(7)

2物理学的分类和服装应用

2.1物理学与服装设计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细致的分为: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相对论等方面,是对我们身边物质与形态的解释与运用。而在服装这一领域中,所涉及的物理学原理也颇多,服装的色彩、服装的材料都与物理学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2.1.1从服装的色彩来寻找与物理之间的联系

服装色彩构成是以色彩的基础理论为依据,来指导配色实践的艺术活动。色彩运用在服装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服饰中色彩的设计能体现出设计师的想法、情感,能感染到穿着服饰的人群。而色彩的表现和物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什么是色彩,色彩即颜色的光彩。色彩只能在白天有光的情况下才能看见,当黑夜降临我们就看不到那鲜艳的色彩,另外还要有感知物体——眼睛。色彩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感知色彩必须有光,而光是一种电磁波辐射能,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可通过光看到色彩,这一段的辐射能可称为“可见光”。另一方面,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第二种介质就会出现折射。一般来说,色彩在其物理性质存在的同时,也具备表达情感、影响人们心理活动的功能,有着传达信息、感染情绪、产生联想等多种意义,让人们产生对色彩的感知。红色让人感受到女性、活力、吉利、喜庆、热情,同时也会带来负面警告、危险、生气等情绪;灰色感到平凡朴素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消极的忧郁呆滞的情感,每种颜色带给人们的感知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面,越是暖色系、高明度、高纯度带给人们好坏的感知面差距越大。色彩使人们产生了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心理体验;当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时,必然也会将它与其相关的精神、内涵、意义、形态等产生较为系统的联想。所以光对色彩有很大的影响,对服饰的设计也很有影响力,不同的环境同一服饰会有色差。

2.1.2从服装的材料来寻找与物理之间的关系

服装是由布组成,而布由纱线组成。一条条纱线成织物,织物的经纬密度关系到织物的厚薄程度、外观、手感、强度、透气性等,而测量经纬密度需物理仪器,如织物密度镜。材料的选取要考虑其强度、拉伸度、断裂程度、悬垂性,这些都需要物理仪器做试验后得出结论,获得适合的面料进行设计。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硬度,硬度的不同产生的造型也有所不同,所以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物理实验,最终得出运用哪种材料设计服饰的结果。并且,在光的照耀下不同的服装材料所体现的效果不同,金属质感的现代性、皮料复古性、亮片的潮流感、PU料科技感、绸缎高贵带给女性优雅气质等服装材料在光下的反射大大增强,这类材料不管是在太阳光还是舞台灯光下,所反射的光的效果特别的强。棉、麻、丝、毛、呢等天然朴素的服装材料在光的照耀下会使原有的色彩更加的鲜艳,材料本身的色彩根据光的变化而产生其他色彩的变化。

2.2物理学研究对服装开发的影响

2.2.1光学方面

2012年,LumiGram公司最新推出的发光服装。利用光纤织物制做并加以自创设计,最后推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光纤织物是运用纺织技术将塑胶光纤(POF,PlasticOpticalFiber)织成平面状织物,突破传统塑胶光纤管状之应用。光纤织物在应用上需将光纤集束加工,并加上光源(通常为LED)及电池组。光纤织物具有可发光、质量轻、柔软、颜色变化多元等特性,可大量使用于服饰成衣、运动休闲、登山露营、宠物用品、家具、广告等各行业。在白天,光纤织物可利用色纱呈现既定的颜色,和一般的织布并没有两样,但于夜晚或阴暗处时,光纤织物却在夜晚呈现与白天不同的面貌,进而增加产品之附加价值。这种织物对人体并无有害物质,可贴身穿着,并且体现出未来感的视觉效果。除了光纤织物,还有光感变色纤维材料,也称作非放射性蓄能材料,以稀土材料为光感体,经过特种纺丝流程制成的。当受到光和热的激发,衣物中的电子得到刺激,而产生高能的状态;当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时,就会把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以有光的形式展现出来,其色彩在可见光的条件下,发出各种光色,此材料具有环保的特征。在2013年,纽约珠宝品牌Lionette了全新系列夜光首饰单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而其中运用的则是荧光粉来达到“夜光”的效果。不仅仅是首饰运用荧光粉,而且耐克等运动品牌也设计出了众多夜光系列的服装与运动鞋,使服装更具有现代科技感。夜光服所含一种物质是荧光粉,在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再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这类在服装中不会大面积的运用,也不能贴合肌肤,只是起到装饰的作用,以及运用到特殊职业所需的服饰中。2015年春夏女装的流行趋势中,反光效果的服饰是其中之一。设计师运用涂层皮革以镜面般的表面折射彩色微光而营造出彩虹效果,复古感与科技感的结合,例如FyodorGolan的短版机车夹克,反光效果营造出迷幻炫彩。涂层皮革可营造出金属感的视觉效果,此面料与光照相结合,才能展示出科技感与光的色彩。适用于廓形硬挺的服装,表现现代风、机车风的设计效果。

2.2.2电能方面

衣服设计中很多都出现了新奇的想法,比如说在衣服中加入灯管、电路等,使衣服更具现代感、机械化,服饰的设计就是追求与众不同,并要与时代流行同进步,所以会延伸到各个学科领域。曾设计的一个系列的服饰,主题是工业革命,在其中的一套服饰的背部运用到了灯管,用灯管照亮所设计的图案,灯的开关和电池设置在服装的口袋处。这样便使服装设计与电力相结合,设计出更有新意的服饰。2014年雷克萨斯的宣传片中,有一位身穿灯服的人穿梭于城市之中。而服装是由服装设计师范•伯纳姆所制作的,“灯服”的制作,需要多达七层的面料。其中包括基础层、LED层、四层能够使光线能够均匀散射的面料,以及能够增加视觉清晰的丝质外层。服装表现出奇幻的感觉,此服饰需要电能与无线电脑程序进行服饰的照亮与控制,产生明亮的视觉效果。同样的,MaryHuang设计制作的LED发光女装,也是运用电能与电脑程序的控制而形成设计效果。在不同的服装部位上进行发光设计,展现出不同的设计图案与层次感。

2.2.3物理原子方面

纳米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运用纳米技术成为服装的材料也十分广泛。让某种纳米级的微粒覆盖在纤维表面或镶嵌在纤维甚至分子间隙间,由于这种微粒十分微小(小于100nm)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在物质表面形成一个均匀的、厚度极薄的、(用肉眼观察不到、手摸感觉不到)、间隙极小(小于100nm)的‘气雾状’保护层。正是由于这种保护层的存在,使得常温下尺寸远远大于100nm的水滴、油滴、尘埃、污渍甚至细菌都难以进入到布料内部而只能停留在布料表面,从而产生了三防等特殊效果。同时,由于形成保护层的纳米级微粒极其微小,几乎不会改变原布料的物性,如颜色、舒适度、透气性。纳米服饰既漂亮又能防静电。

3服装设计的物理运用

3.1面料与色彩选择

对于追赶时代潮流的设计师们,荧光粉曾一度运用在各大潮牌,现代感与科技感十足的服装中。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处处可见荧光服的运用,例如环卫工人、警察等身着的制服,为了他们的安全,在马路上工作时躲避车辆的一种方法,让大家在黑夜里也能从视觉上更清楚的看到,通过不同光源的照射产生效果。在现代服装中,夜光服已成为一种创新服饰。夜光粉发光时间很长,但因为有毒有害和环境污染,不能贴身穿着,所以应用范围小。在暴晒的炎日下,穿着厚重的玩偶服工作的人员,因服装的闷热感与服装的损耗导致工作率的下降,因面料及色彩的物理性质造成消极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不便,从而促使进行面料与色彩的研究,找寻更合适这两种工作人群的服装。

3.2面料实验

实验一:针对环卫工人、交警,这类职业的特殊性是需要在黑暗的环境下工作,需要在暗淡的情况下依然能引起注意进行实验。原本的服装只具有小面积的反光作用的涤纶反光背心,虽然反光背心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但还需从服装的颜色上更完善。实验为了让穿着警服的交警人员在黑夜中,能更好的突出他们,更好的执行任务,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注意点。实验材料:不用颜色的面料小样、手电筒实验结果:服装的易活动程度,耐磨程度及损坏程度,同时也要结合在白天情况下吸热散热因素。通过同一光源下,不同颜色的同一织物吸热温度;以及同一光源下,相同颜色的不同织物的吸热散热温度。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看出我们所穿衣服最能吸收的是UVB区也就是中波紫外线。为此可以得出结论:衣服的颜色如果能最大程度的防止中波紫外线,那么这款衣服就是最不吸热的衣服。根据衣服颜色对阳光中紫外线的吸收程度,英国辐射防护委员会依据实验得出结论:防晒作用最差的是浅黄色的棉织品,其防晒系数仅为7,浸湿后防晒效果下降到4。此外,米色棉织品的防晒系数为9,白色棉织品的防晒系数可达33—57。在夏天穿红色是最理想的防晒服装,因为红色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而其他颜色就相对较弱,所以夏天穿红色衣服能阻止紫外线,防止皮肤被晒伤,因此在选择颜色方面选择红色和白色设计服装。在黑暗的情况下不同颜色的同种面料的对比试验下,白色是最亮的,粉色是最引人注意的,因此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红色、白色、粉色进行搭配,也可适当运用少量荧光粉,需避开身体重要部位,或者光感变色纤维材料达到效果,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服装在黑暗的情况下更加的引人注目。实验二:针对穿着较厚衣物玩偶服,在恶劣的天气下的工作人员,夏日阳光的暴晒、梅雨季节的暴风雨等都会使服装受到损坏,并且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及舒适性;实验为了让穿着人偶服装的工作人员在夏季不会感到闷热,通过实验找到感到舒适凉爽的面料,并且找到牢固色好的、暴晒下也不会降低色度的面料,并能因光照下色彩的鲜艳而引起注意。实验材料:同一颜色的面料小样、水、机器实验数据:

1.从面料的吸湿性的实验,找到一款可以吸汗能力强、不宜潮湿的面料,在相对湿度65%、摄氏温度20度条件下进行实验。从这个实验当中,可以得出结论:含有毛纤维的面料吸湿性相比之下是最好的。可以很快的吸收因天气原因或工作过重产生的汗水,快速的排汗,使舒适性大大的提高。

2.从面料的耐热耐光性的实验,找到一款可以减少导热,带来凉爽感觉的面料,同时可对比出强度较好的面料。从这个实验不难看出:含有涤纶的面料耐热性较好,而羊毛、麻的面料耐日光性较好。这三种材质的面料,强度较好,适用于室外工作者。

3.从面料的耐磨性与色牢度的实验中,找到一款可以减少损坏程度,色牢度高的面料。通过实验仪器,色牢度的实验条件在39.4℃的机器中,旋转工作、恒温状态下30分钟。恒温水洗后晾干的染色程度进行色卡比对,变色程度的对比进行材料统计后,得到色牢度较高的材料。针对这两个实验可以看出欧根纱的耐磨性较好与色牢度较好,棉布的色牢度是最差的。在室外恶劣天气下,身穿玩偶的职业人群,针对他们的所需:透气性好、贴身穿着无不适感、能吸湿排汗,这几个方面是对人体生理上的需求;而色牢度强、耐磨性好、耐日晒耐热性好,是对自然因素的考虑。通过实验等方式对比,贴身的一层选用具有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甚佳特点的棉麻混纺的织物,外面一层运用具有耐磨性好、色牢度强、尺寸稳定、弹性好、耐穿特点的欧根纱与毛料结合的织物。

篇(8)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时代和新的教学目标都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1]。物理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它不同于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性学科,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够根据现实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联想和思考,高中物理对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能力作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生活实际与物理学科合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它不同于普通的文科知识,因此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是没有任何效果的[2]。并且专家学者指出高中物理比较抽象,但是只要能够合理地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合理联想,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学习就不会那么吃力了。物理属于理科,如果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老师还是遵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单纯掌握课本理论知识,而不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那么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物理学习会失去兴趣,加之物理成绩不理想,就会渐渐放弃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单纯的理论知识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学生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更是无从谈起。但是根据教学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如果高中物理教师能够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将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合理地融入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步伐进行系统学习,加上一些典型例题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学习成绩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实践证明,教师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平时的高中物理教学中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锻炼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

当下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如果只是单纯地掌握某个领域的知识,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变通,这样的人最终只能被社会淘汰。因此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让高中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多时候物理学习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高中物理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单纯的思维能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将自己的创新能力融入其中,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如果授课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融入平时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性。

3.应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强化高中教物理教学的方法

3.1实际与理论有机结合

马克思指出,所有理论如果不能结合实际来谈,那么都是空洞的、乏味的、毫无意义的[3]。因此授课老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实际情况相结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大多都可以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物理现象有机结合,所以高中物理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和教材中乏味的理论知识巧妙结合起来。以这样的方法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对某个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为了强化教学效果,老师可以通过实验进行具体演示。比如老师在讲授质量与速度的关系的时候,可以先提问同学:如果现在有两个人,一个人的手里拿的是羽毛,另一个人手里拿的是铁球,现在不考虑任何其他的因素,将两个物体同一时间从十八层高楼扔下,哪个物体会先落下呢?由于思维定势,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是铁球先落下。根据学生的猜想,老师可以借助物理实验,排除风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这样就可以得出实际上两个物体是同时下落的结论。因此通过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应该大力提倡。

3.2师生共同协作

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很多物理现象是非常神奇的,甚至是匪夷所思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年龄在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此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物理老师应该合理阐释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成因和过程,要将物理课堂和物理现象有机结合。比如,老师在上课之前,先对与之有关的物理材料进行讲解,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一场物理实验,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并且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4.结语

高中物理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与文科的学习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高中物理知识有机结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相信,在多方努力下,高中物理教学一定会变得更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篇(9)

1竞赛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作用

物理学科具有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特点,由浅入深需要一定的基础积累和依赖于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因此对于初中阶段初次接触物理学的时候,有部分学生没有培育好入门兴趣和专注程度。导致物理教学在众多学科中变成“难学”的学科。考试也总是分数无法提高。究其原因,必然是多种多样的。缺少学习兴趣是其中之一。著名教育学者卢梭对培养学生兴趣的描述: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也是对教学过程中提出的一条恰当到位的教育指导方针,对学生不在于教他多少东西,而在于“教”他对科学、对物理的兴趣培养。21世纪的物理竞赛试题设计、更多的来源于社会中学生身边存在的科学进步事件,竞赛目的已逐渐趋向于开放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主,不寻求标准解答公式和格式单一的解答步骤,主要为学生开拓科学视野,拓展物理思维,朴素的理解天外还有天空,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感,力求理解自然,以判天地之美。恰当的组织初中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物理竞赛,在竞赛辅导过程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尝试在应试课堂中迫于压力而不能做的改变。与学生共同成长,引导学生培养广泛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当学生接触到完全不同于平常课堂上的物理现象时,收集身边物理知识、分析、处理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便是对物理有一个新认识,对物理更有兴趣。

2物理竞赛与教学、学生学习

(1)学生是教学中发展的人,一成不变的课堂长时间的存在下,新意越来越少,跟不上学生生理特征的变化和心理特征的成长。就会使学生觉得物理课是“了无生趣又枯燥乏味的”,进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微妙细微的心理变化,如果不注意及时修正,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觉得物理是难的,失去了战胜物理知识的信心。要注意改变这种教育状态。

(2)物理竞赛和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存在,利用物理竞赛的精神可以锻炼学生勇于拼搏、追求力争上游,树立永远有更好的这种心理思维,增强学生自主选择、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竞赛精神,犹如体育赛场上奔跑的运动员,心中总是存在一个更宽广的天地的预想,形成具有拼搏动力的心理期待。物理竞赛提高教师教学的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有助于活跃学生学习氛围,发现有专长突出才能的青少年进行更有效的培养。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班级教学活动中起到榜样、带头作用。从学生内部开发出学习物理的领头人,在青少年阶段的心理特征上可以产生引领作用,相对教师的教导作用,同龄人之间的激励和对比可以产生更大的吸附性。

(3)参见《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实验大纲》中内容,写到如运动学参考系、刚体连续性方程等的内容要求,表明指导初中物理竞赛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储备,同时要熟练运用大学水平的物理知识,对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同时需要教师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与学生交友,敢于被学生“围攻”,敢于面对各种“超纲难题”。

3竞赛对培养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

培养正确的科学素养是物理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的丰富使命。参与竞赛的同学可以“提前”掌握提高教育层次的物理知识,认识数学作为工具对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学科之间的桥梁联系作用,掌握精湛的数学计算、数学分析方法对理解物理状态量和临界状态的物理内涵,对物理知识对社会应用层次有清醒的认识。物理竞赛为全国性赛事,学生面对全国精英的挑战,开阔眼界。不但可以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具备自主研究物理方法的能力,更是锻炼学生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一个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是在未来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学习之路会越走越宽的保障。能承受学习过程中的失败而不气馁,能接受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也不骄傲。是一名合格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培养具备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完善人格魅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学,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当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物理的方法,能主动寻找方法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难题,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形成正确的自然科学观念,反哺促长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学生学习动机—探索学习—完成学习—获得成就感—创造更高层次的成就感,继而形成学习自我激励的内在动力,为学生课堂理解、计算、演绎过程提供智力支持。产生真正对大自然热爱的朴素情怀,培养高尚的人文科学价值观。对学好物理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总论

初中物理竞赛是契合新课标改革精神,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高兴趣。是物理学科中面向全体学生、优先选拔具有专特意识觉醒的个体。我们应该重视物理竞赛,把竞赛意识融入到长期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在平常的教学中留意对物理学科有独到理解能力的学生进行拔尖培养,树立竞赛对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促进作用的观念。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培养不断创新精神,研究式学习探索,树立良好的物理学科科学素养,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探索求知精神。也为教师提供专业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科研能力。为创造性新型人才培养产生积极深渊的影响。深入学习物理竞赛精神,为教师进步,为教学工作改进,为学生更爱学习物理,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信息沟;交际教学法;商务英语;提高教学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交际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信息沟”这一教学原理逐渐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成果颇丰,现今已普遍运用与外语教学实践中。“信息沟”是交际法教学中的一个旁支,这一教学原理逐渐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成果颇丰,现今已普遍运用在英语教学中。这已经是国内外英语教学界的共识。

1.商务英语及其教学的特点

众所周知,商务英语由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语言和商务交际能力这三大要素组成,其课程的主要特征是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强调学习任务的交互性。由于题材大部分与商务活动相关,主要包括商务广告、旅行、购物、销售等等之类的商务活动,商务英语教学注重语境和情景的再现,商务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相似,教学内容也包含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式的讲解,然而,与传统英语教学方式不同的是,商务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交际能力运用到商务实践之中,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复合型、有能力的商务人才。商务英语听力和口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记诸如商务电话和商务Memo和商务谈判等之类的商务信息,这就要求学生有着速记和快速抓住重点的技能,口语要求学生能够无代沟的完成各类商品信息的介绍和个人观点的陈述,商务谈判中的意见交换等等;阅读和写作则要求学生能够阅读诸如商务报告、商务合同、说明书等等商务文书,写作则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得体的写出客户的回信、告示和邀请函等等商务信函。这些商务能力都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有着很大的考验。

2.“信息沟”教学方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商务英语教学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交际能力运用,“信息沟”是交际法教学中的一个旁支,这一教学原理逐渐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成果颇丰,现今已普遍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因此,研究“信息沟”原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创设“信息沟”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理论脱颖而出。这种教学方式有着多种创设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信息沟”表现程度的不同,从而不同程度的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知识输入信息,才会反射出信息沟的存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运用“信息沟”,创设信息沟,使得学生在教学中获取更多的未知的信息,并根据学生商务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满足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未知知识的求知欲与学习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商务用语交际能力,教师才能提高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2.1巧妙设置差异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对于信息的接收和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在课堂中找到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教师找出差异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缺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信息沟”,寻找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不仅合理运用学生之间存在的信息沟,还要积极消除这种信息沟,使学生平衡习得言语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设置“完成任务”和“谈论主题”等教学活动,将商务英语的听说和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TheSupplyChain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howpotatocrispsareproduced、howtogettowork等相关流程,接着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当场发挥演示,作出相应口述,教师可以获取学生之间对该流程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之间的信息沟,暂不点评,接着正式讨论:(1)Whatisthelogisticsofthesupplychain?(2)Whatisthesupplychain?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掌握程序和相关流程用语。教师创设这两个问题,旨在使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利于后序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质检自由交流,讲述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教师将学生的掌握情况汇总,请学生回答描述企业怎样招聘新员工,怎样举行商品的销售活动等商务流程,学生的答案会各不相同,有的答案甚至相互对立,这是学生之间存在信息沟的结果,因此,教师只有收集学生之间的知识习得差异,并设法消除这些差异,才是成功的运用信息沟来教学。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究和总结信息沟运用的结果和优缺点。

2.2信息沟原理在交际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有效熟练运用英语来解决商务事务,学生的交际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设定一个特殊的教学场景,学生在这种场景中自由发挥,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教师应该找出学生之间的信息沟,并将其整理,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准确表达,训练学生得体高效的完成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获取与习得,使得学生在课下能够有效地运用商务交际能力,在学期末,教师可以布置相关期末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假期出去实习的书面语交际活动,在这样的交际中,学生中间一定会出现“信息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产生“信息沟”的原因,寻找消除信息沟的最佳方法。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设置“信息沟”

在课堂上,师生都参与到信息沟的创设之中,能够使得课堂更加高效、形象生动。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合适的信息沟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信息沟”理论与交际法教学理论息息相关,交际教学是“信息沟”产生并应用的基础。双方只有在“信息沟”存在的情况下参与对话,彼此获取信息并交换信息达成信息共享、成功交际。

3.1分组活动中巧妙运用“信息沟”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好“信息沟”的创设,在课堂上实现交际性的英语练习显得至关重要,在创设“信息沟”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找出学生之间存在的信息沟,再去课堂中运用信息沟协助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有效掌握所学商务英语知识,使得课堂中换发生机与活力。在课堂上运用分组合作活动来创设信息沟,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优势劣处,组合学生实现优劣互补,在创设信息沟的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优化小组活动的整体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安排“groupwork”和“pairwork”、“task-basedactivities”和“roleplay”等教学活动,在商务英语听说、商务翻译和商务信函写作等相关课程时,教师在不同课程中,积极寻找学生存在的信息沟,有的学生听说能力强,翻译和写作却稍弱,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强弱项,积极有效的创设言语学习场景,引导学生有效运用信息沟来进行言语交际,确保学生活动前所拥有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练习机会较多,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现有的英语认知水平,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实施“信息沟”的运用实践。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只有通过教学与训练,学生英语学习知识能力才会得以加强,通过“信息沟”在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上的合理运用,能够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言语交际更加真实,学习内容更加富有情趣,学生的英语学习课堂则就显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创造性。

3.2沟通语境中创设信息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寻找学生之中存在的差异,并找出差异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缺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学生之间存在的“信息沟”,寻找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不仅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沟,也要将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过教学消除掉。教师只有在寻找信息沟、发现信息沟、创设信息沟和消除信息沟这一过程中,才能知道学生完整有效掌握商务英语知识点,使得学生在教学中获取更多的未知的信息,并根据学生商务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满足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未知知识的求知欲与学习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商务用语交际能力,教师才能提高课堂气氛,实现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商务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设置一个模拟询盘、报盘、还盘和交付等商务过程。例如:goshopping/asktheway/takeatrip/havemeals等,让学生编对话,例如,教师给出下面一个话题:Supposeyouareintendedtobuy2000unitsofTV.Beforeyouplaceanorder,you’dliketoseesomesamplesandknowsomethingaboutprice,earliestdeliverydateandtermsofpayment.You’rerequiredtowrite:(1)aletterofenquiry(2)aletterofnon-firmofferaccordingtothegivensituation.“信息沟”理论与交际法教学理论息息相关,交际教学是“信息沟”产生并应用的基础。课堂上如何把握好“信息沟”的创设,在课堂上实现交际性的英语练习显得至关重要,才能使教学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务活动中。只有运用信息沟进行商务英语的有效教学,才能使得商务英语学习者在工作和对外交流上立于不败之地。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合适的信息沟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信息沟”理论与交际法教学理论息息相关,交际教学是“信息沟”产生并应用的基础。双方只有在“信息沟”存在的情况下参与对话,彼此获取信息并交换信息达成信息共享、成功交际。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好“信息沟”的创设,在课堂上实现交际性的英语练习显得至关重要,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融入“信息沟”原理,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从而成为高效复合型商务人才。

作者:康康 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外语系

【参考文献】

[3]范利那.浅谈“信息沟”与英语听说教学关系的研究[J].科协论坛,2011(12):80-85.

[4]刘莉.克服外语教学中的厌倦情绪-“信息沟”原理新课程学习[J].2013(08):24-25.

篇(11)

(二)运用综合性、多样化教学方法

学生在财务管理中学习理财知识,应依照不用学习阶段展开有针对性学习,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设置与选取,通过运用综合性、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例如:案例、情境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在讲解理财工具时需以财务管理的专业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价值对应案例的辅助,运用具体的案例去分析、讨论以及展示各项理财决策方法以及可行性技术,进而加深了财务管理在理论上的认知。由于学生的学习出于封闭式学校环境当中,就要求学生必须在教师事先人为设定好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理财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更融洽的实现知识、应用的转化,最终出现了不能学以致用的教学局面。所以,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理财思想学习过程中,应做到高质量的学习全方位提升理财思想观念。

(三)运用网络信息创造出新的理财环境

由于财务管理的教学需要借助网络信息的大环境去创新理财环境,同时理财教育的落实与深入需要教师注重提升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对商业营销进行辨别与判断的综合性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消费中具备抵制诱惑能力。由于信用卡产业等理财消费观念的兴起与推广,学生在消费方面提升了支出的额度,经常产生非理性的一系列消费行为或活动。作为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与转变的学生时期,容易受外界环境所影响与诱惑,不断激发他们产生众多消费心理,同时为自身经济状况的合理支配造成负担与压力。因而,需要通过引导他们转变理财观念去正确理财,运用网络信息创造一些新的理财环境,才能运用科学化的理财决策去战胜学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四)协助学生正确树立起理财思想

财务管理最重要的两个观念即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收益间的重要关系等,同时又是实现理财投资的两大重要原则。部分学生在认知资金的时间价值方面,片面认为储蓄存在不合理性;在认知风险收益关系方面,可将自身的余钱投于股票市场中,风险越高获取的收益本应越高,但由于没有掌控投资市场的相关知识,知识高风险的投资并没有显著回报。因此,需要运用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令学生剔除掉传统错误的理财思想,并将学习的财务管理原理运用至实际的理财活动中,学会正确、合理理财的方法掌控自身资金投资状况,有利于在风险与收益间构建安全的防火墙。与此同时,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理财智商,培养与树立起科学、正确的理财思想及观念,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理财思想和习惯。

(五)增设理财的训练与操作教学

学生的理财能力在实训方面学校应该增设相应的实训操作,运用财务管理的教学令学生在课上掌握已学的理财知识与方法,而通过理财实训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财实践能力。例如:运用WPS中EXCEL软件解决财务管理在计算方面的复杂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针对理财思想的教学板块,运用手机、互联网等进行处理是最佳方式。首先访问新浪网址获取财经资讯等,并选择学生自身热爱的财务公司等,而后使用手机边界工具去查看该公司在市场中的股票信息,价值自身认知与评价展开激烈式讨论。最终运用软件将该公司季度股票跌涨趋势做成表格与图表,计算出整体投资的理财收益,间接提升了学生在理财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将实训教学、移动学习进行密切结合

在二十一世界财务管理的教学中,实施移动式教育令学生具有移动学习机会是当代教学特点之一。而移动教育主要运用便携式移动网络环境、多媒体等教学新技术,去灵活、多变的去实现教学实训活动,巧妙与移动学习密切结合起来。其中部分实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充分运用移动教育的资源,把电子教学文档以文本、视频等形式组合在一起,学生最大想程度实现了移动学习,可通过手机等及时查询、检索以及共享等,该种方式解决了受传统学习模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学习时间上得到了延续、在空间上得到了拓展,还消除了对理财交流的障碍,令理财学习的模式变得简单化,展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等,因此有必要将实训教学、移动学习结合起来,转变与提升学生的理财思想及能力。

三、总结

通过对财务管理在教学中对学生理财思想产生的主要影响分析,体现在理清风险、收益在理论上的基本关系,以及强调学生自身的资金、时间价值在理论上的基本思想等。而后通过提升学生自身对理财的关注程度、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创造理财新环境、增设实训操作等教学以及结合移动学习多项可行性对策,去全方位、多角度去提升学生自身对理财的认知,转变理财思想,并将在教学中学习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运用在实际理财行为活动中,获取更多个人理财收益。

参考文献:

[1]张爱辉.大学生个人理财能力分析[J].西安外事学院教学改革,2015,10(2):117-129

[2]张文珂,张芳芳,卓敏.财务管理教学对学生理财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和作用[J].群言堂,2013,8(10):51-53

[3]张跃.财务管理教学对学生理财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和作用[J].绿色财会,2013,6(10):32-35

[4]华婷婷.大学生理财状况调查分析[J].经济观察,2011,12(8):64-67

[5]孙晓琳.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12):59-61

[6]朱开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9(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