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校成长导师工作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从事教育职业已经26个年头了。今天站在这里,我一方面感到非常荣幸,另一方面感到无限感慨,因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教育战线上度过的。正是出于对教育事业深厚的感情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今天,我勇敢地走上竞聘演讲台,积极参与学校中层领导的岗位竞聘。
我今年44岁,本科学历,中师水平,中学一级教师,刚刚评上。26年,先后经历了城关三中磨练xx三中培养到xx一中成长,不管是最初当教师那炼狱般的生活还是到最后校办主任游刃有余的工作,都成了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财富,是我今天能够站在这里的丰厚资本和强大动力。26年,先后2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毕业班工作,多年的教研组长和级段长,多年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从教师到领导,既是教师又是领导,成为我今天竞聘部长这个岗位干好这项工作的坚定信念。六年的中层经历,有幸参加了各种提高培训,观念被更新,理念更先进,思路更开阔,方法更科学,为干好部长这项工作打下了厚实的积淀。担任校办主任的五年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是我早就有了干领导就要吃苦受累的心理准备。因此,我要在这里立下誓言,既然我选择了这个岗位,我会为它慷慨解囊,倾其所有,全身心的爱它敬它。
如果领导们信任我,让我走上部长岗位,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把老师当知己。从xx一中到xx初中,不单是位置的变迁,校舍的改观,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变化,应该是从面貌到内涵,从管理到质量,从成就到影响,xx初中担负着擎举xx教育的重任,应该以巨人的姿态屹立在新安县的东方,矗立在新安教育的沃土之上。而这一切,仅靠校长一人身体力行、摇旗呐喊远远不够,靠在坐的中层披肝沥胆、前呼后应远远不够,要靠我们的老师,要靠像今天坐在评委席上长期在教学一线竞争拼搏不图名利、不计报酬的老师,他们才是创造xx教育辉煌明天的中流砥柱。[莲山课件]部长作为教师和学校高层的纽带,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情感上理解,为他们搭建一个尽情展现人生才华的舞台,相信他们,鼓励他们,成就他们。
2、把学生当亲生。对学生,积极为他们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良好习惯作为学生成才的突破口,把家校合作作为学生成长重要桥梁,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最终理想。
在镇党委政府、教育办公室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秉持转变工作作风、加压奋进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干事创业。我校荣获“全国百家书香校园”、“全国特色语文校”、“xx市市级文明单位”、“xx市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xx市十大师德标兵学校”、“xx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xx市创新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称号。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新管理机制,由规范管理、精细化管理向过程性管理迈进。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的工作执行力,全面推行“月考核”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过程性管理。由于出色的管理经验,我校得到了新泰市教育局的认可。XX年4月,新泰市初中段“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现场会在我校召开。XX年4月,成功承办了新泰市首届“初中校长驻校培训会”。新泰市教科研工作现场会、新泰市规范化学校管理现场会也先后在我校召开。
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首先,我校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目的是让老师把学习、研究放在平时的工作中,让教师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实现了学校对教师的动态可控管理,使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其次,学校加大教育投入,为教师创设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去年,学校以规范化学校复评验收为契机,为教师配备了隔断式办公桌,微机也达到了人手一机,所有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教育装备走在了全市前列。办公室内全部安装了立式空调,今年学校申请了上级援助项目,建设了储存10吨热水的太阳能浴室,提高了教师的生活质量。
三、学校坚持以科研课题引领教学,培养教师的团队互助意识,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目前,学校有五项课题已经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并结题,有11项课题已经顺利通过泰安市级鉴定并结题。在“山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中,XX年,我校有6位教师获奖,XX年,又有5位教师获奖。在此带动之下,每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草根课题”,进行有步骤的研究。教科研之风空前提高,真正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局面。学校先后涌现出郇新业、冉蕾、张庆民、宁月玲(本学期山东省物理实验教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等一大批课改名师,并有多名教师的多篇文章在各种杂志上发表。
四、在学生管理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构建多元评价成长机制。
建立了师生“零距离”交流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以《学生多元化评价成长手册》为载体,通过多元化评价,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两年来,有曹玉琦、吴超等百余名学生在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在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刘安宁、韩宜达等十余名同学在新泰市英语口语大赛获一、二等奖;在新泰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举办的篮球赛中,我校男女队都取得了优异的佳绩。
五、在争创示范市工作中,学校齐心协力,共同创建。
1、集思广益,根据各室的特点及要求,重新设计了各功能室、教室的文化,增加了校园内的宣传栏,全面宣传教师、学生、学校的发展,使校园文化面貌焕然一新。
2、对校园路面进行全面硬化,昨天已全面竣工,使建校二十年以来的陈旧路面变得平整美观。
3、全校教师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示范市的创建中,在假期中,牺牲个人时间,利用五天,将四万余册图书全部搬运上架,并完成了统计及电脑录入工作,使图书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六、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加压奋进,切实增强加快学校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明确了学校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坚守一个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双高),坚持三个第一(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做人第一)、执着三项追求(追求质量,追求发展,追求幸福指数)、深化一个品牌:“泉沟中学” 教育品牌(好班子、好队伍、好做法、高质量、好口碑)、实现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
2、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改革创新、强力攻坚,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也是学生重要的人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持久且深远。因此,班主任必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为深入了解一线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状况,本研究以荆州城区部分初中班主任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荆州城区部分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剖析阻碍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原因,并探索促进初中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对策。
一、对于初中班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要想提高班务管理的质量,就必须要明确当前低效的缘由,正所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班主任只有明确班务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善,才能有效提高班务管理的质量。就我国目前的班主任管理现状来看,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管理上的不公平,这对于班级管理质量的影响是极大的。通常情况下,由于长期应试教学体制的影响,人们常以“成绩”论英雄,班主任也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偏袒成绩较好的学生,在管理中就会出现分层的、不公平管理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对于班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一个班级中,学生人数众多,个体差异明显,个性特点又比较复杂,导致班主任管理工作缺乏计划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给班主任的班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的阻碍和问题。这也就要求班主任在班务管理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班务的管理工作。
二、初中班主任领导力的提升策略
(一)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评价是一种导向、是一种激励,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评价体系有助于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为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几方面。在评价主体方面,改变单一主体的评价,实行班主任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从多个角度更为客观地评价班主任工作。学校通过建立科学的班主任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才能更有力地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二) 狠抓班风促进学风。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建设以及学生的发展,是整个班级建设乃至学风的奠基石。笔者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抓好班级“学风”建设的 :首先要抓好集体舆论导向作用,强化集体观念,培养同学们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其次,要确定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目标是班风建设的一大支柱和主要导向,要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同和支持,目标一旦确定,就要使之成为全班同学的自觉行为、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目标。再者,要实现班风建设的制度化和科学化,以校规、校纪为保障,使班风的形成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同时要注意班风建设必须围绕学风进行,班风建设的成败首先体现在学风上。最后,良好班风的形成要依托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的活动能够锻炼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培训进修。培训与进修多是由专家学者、知名一线班主任对现代班主任工作理念和方法进行阐述。进修方式包括短、长期培训、脱产学习、半脱产学习等多种方式。短期培训用时少、见效快,初中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应抓住这样的机会迅速提升自身的领导力。脱产学习、半脱产学习和长期培训时间长、计划性强、内容丰富,对全面提升初中班主任领导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无论参加何种形式的培训进修,班主任都不能只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带着问题去专心学习,去撰写工作反思。不断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同时要大胆提出质疑,主动与专家交流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虚心听取专家和同仁的意见,吸取其精华以反思自身的不足。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畅所欲言,更容易获得学习提升的内驱力,有效削减职业怠倦。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班务管理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是一项很深的学问,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班务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班主任的不断努力才能取得进步。在初中生的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班务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初中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应认清现状,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身修养、组建班干部团队和建设规章制度等策略,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促使他们能够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雪荣. 对班主任班级建设和学生管理策略的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3(01):35.
1江门二中住宿部概况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住宿部于2015年正式成立,编制上隶属于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但其管理制度相对独立于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下文将从教学管理及学生生活管理两方面简要介绍江门二中住宿部的概况。1.1教学管理。江门二中住宿部采用小班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招生时限制学生人数,至今招收初中学生两个年级,总数在150人左右。在班级分配上,每年级两个班,2015级学生每班35人,2016年扩招后每班40人。在教师配备上,初中13门学科教师均有配置,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配置2名固定教师专门负责住宿部的主要科目教学。而其他科目老师则为校本部教师流动教学。所有教师的课题活动及科研活动均在校本部进行。住宿部的行政管理上,仅设置主管一名,负责日常教学事务安排及住宿部校区的一切行政性事务。1.2学生生活管理。江门二中住宿部实行全封闭式寄宿制,为保证学生生活作息规律,学校为每个学生宿舍配备两名生活老师,负责督促学生进行早操及课间健身活动、看管晚自习以及在宿舍内部出现矛盾时进行协调。而学生日常生活则需要自理,以此培养学生自理自立。
2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江门二中住宿部成立之初,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少的漏洞和问题,在行政管理方面,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方面主要问题在于教师人员配置上;而在学生生活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一些细节问题。2.1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江门二中住宿部成立时日尚短,在学校的行政管理方面并没有完善的模式与制度,而校本部从建校之初至今近百年时间均为走读制学校,其行政管理模式与住宿制学校存在一定差异,且江门二中住宿部情况较为特殊,其校舍与英文学校共用,这也要求住宿部的行政管理不能生搬硬套校本部的管理模式,而需要打造一套适合自身使用的管理模式与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条例。然而在笔者担任江门二中住宿部主管之前的职业生涯中,未曾进行过相关的制度设计,且学校领导秉承打造有活力有创新精神的住宿部的理念,也为了免除老教师们奔波劳碌的辛苦,为住宿部配备的教师均为年轻的新生代教师。这也使得住宿部的管理模式搭建无法借鉴前人经验,只能由住宿部全体教师共同摸索前进,在建立管理模式过程中难免走弯路,也出现了部分年轻教师产生畏难情绪,申请撤离住宿部的问题。2.2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江门二中是一所近百年的老校,其校本部坐落于江门市中心一字山上,校舍已无法扩建。而江门二中校本部为完全中学,初、高中六个年级近三千名学生已经将校本部校舍分配完毕,且住宿部校区校舍需要分为教学区及生活区两部分。因此,住宿部只能另行选址。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江门二中由广东省英文教育集团承办,而英文教育集团江门校区因缩小招生规模,空置了一批设施齐备的校舍,因此江门二中住宿部在多方协调下落址于英文学校江门校区的空置校舍。上文中提到江门二中住宿部在教师配置上,采用主科目固定教师、副科目流动教师的模式。使用此种模式原因在于,江门二中拥有一支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且群众对于江门二中的师资力量认可度较高。而学生报读江门二中住宿班的原因之一就是江门二中拥有优良的教师队伍。但江门二中近几年几经扩招,导致副科目教师人才相对紧张,而由于学校现阶段为民营性质,成本核算紧张使得无法分调出一支固定的教师队伍驻扎于住宿部,因此只能采取副科目教师于校本部与住宿部之间流动教学的方式,保证住宿部的教学质量。然而,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多缺陷。首先,由于副科目的流动教师在住宿部仅仅负责教学,其科研活动和课题组活动均需要在校本部进行,且其行政关系仍然在校本部教师系统下,因此,流动教师几乎每日奔波在相距将近20公里的校本部和住宿部,其工作压力更大,也不便于校本部进行教师管理。其次,副科目教师的流动性和工作压力也使得教师们不愿意前往住宿部任教。更重要的是,副科目教师的流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住宿部学生学习该科目的积极性。2.3学生生活管理方面。由于江门二中住宿部与英文学校江门校区共用校舍,导致了一系列学生生活管理中的问题。首先,英文学校实行的是香港学制,其日常作息时间及假期均与实行内地学制的江门二中住宿部大相径庭。因此,在学生生活中,大到校舍设施使用,小到作息时间的铃声均有冲突,不仅使住宿部学生难以适应,也不便于学校进行管理。其次,英文学校江门校区招收的学生大多为华侨子女或即将随家人移民的孩子,其接受的教育与内地学生接受的教育并非完全一致。英文学校的某些课程在内地学生看来似乎就是玩耍,而江门二中住宿班的学生为12—14周岁的青少年,正是容易受外界影响或者发生青春期叛逆的时期。在和英文学校共用校舍时,容易受到英文学校学生的影响,对自身学业产生抵触心理。另外,因两校适龄学生家庭背景不同、学制不同等原因,学生之间容易产生冲突,容易酿成校园事故,也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另外,由于英文学校招收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其生活区校舍是针对年龄在6—10周岁的学生进行建设的,部分设施,如床铺、桌椅等并不是十分适合江门二中住宿部的学生使用。尽管在第一届学生开学之前就已经更换了一批床铺和桌椅,但部分硬件设施仍然不适合住宿部的学生使用。综上所述,在江门二中住宿部成立之初,学校管理的各方面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身为住宿部主管,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力求创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从而给住宿部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一、构建环境德育网络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1校本德育环境网络
校本德育环境网是育人之网,美丽的校容校貌有着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振奋和激励学生精神思想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教育的效果。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阵地,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感受到“校园无处不育人,校园无时不育人”的氛围。
打开学校网站,映入眼帘的美丽校园。学校标志性雕塑,顾况读书台,古崇福寺,灵龟(荷)池,假山喷泉……“亭台碑泉皆为师,花树墙廊均有情”,学校东临智标,西望紫薇;南连史东山故居,毗邻衍芬草堂、徐志摩故居。山水相依,环境秀丽。显性的校园环境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养,拓展了文化育人的空间和渠道。
学校重视古文化的发掘。点击“德育天地”网页,有唐朝著名诗人顾况的读书台,这是顾况后裔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导师顾易生撰写并亲笔题写的《顾况读书处碑记》碑文,有北亚山公园(硖石东山前十二景之一的“北亚晴峦”);有顾况舍宅而筑的崇福古寺(现为校史、国防教育、陶行知事迹陈列室),富有神秘色彩的灵龟池和东晋葛洪炼丹井;有“国防教育园”;有书亭、行知亭、英语长廊、灵池假山喷泉;有每届毕业生栽下的留念树。花草树木,亭台碑泉的“温馨提示、友情告白”,校园是一首诗,一草一木都发挥着她的德育功能。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2活动德育环境(班级主题班会红色长廊参观名人故居寻访身边的共和国功臣参观海宁市气象局)网络资源共享
进入“红色长廊巡礼”板块。“红色长廊巡礼”活动是学校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传统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上海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东方绿舟”,师生同登仿真航空母舰;在展厅里听教官讲解军事知识;参观“国安馆”,居安思危;在航母甲板上接受教官的军训,在智慧大道上与100多位古今中外世界名人、科学家对话;遨游智慧海洋,托起明天的太阳。踏上勇敢者道路,竞渡龙舟,挑战趣桥,翻越障碍,走梅花桩、平衡木,钻绳网,穿越迷宫,挑战自我,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入住地球村,过好生活关,翻被子,套枕套,铺床单;学习生活,学会自理。锻炼意志和品格,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网上浏览这一幅幅动人的镜头,让人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参观上海科技馆,秦山核电站,乍浦古炮台,东方大港都为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凸现了网络德育的功能。
清明期间“寻访身边的共和国功臣”的真实情景,徒步走进著名导演艺术家史东山和散发着诗情骚意芳香的徐志摩故居,沉浸诗海中。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寻梦诗人成长的道路的一组图片,激励着同学们成长。
在气象局,把气象资料的采集、传送与网络监控,天气预报的制作与。观察百叶箱、风向标、风速仪、雨量器、蒸发皿、日照计和地温测量方法等图文传到网上,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有反映说:在网上阅读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意志,提高了思想觉悟。
二、利用e路德育网络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当今青少年处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社会氛围中,受着社会的深刻影响。在这社会大环境下,传统的灌输性教育和单一的德育目标就显得脆弱和苍白。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利用“两课(班队课和政治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限的德育教育形式。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德育内容。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时空。
1QQ群德育网络——心语聊聊吧(建立教师、班级、师生Q群)
假期中,教师为学生架设网上沟通交流思想教育成长桥梁。班主任张老师,放假第三天,在她班群中的Q到了X某,与他谈假期开展社会实践,学会生活,学会尊重,反思学习……与G某谈自信,交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会,谈保尔成长历程……朱老师她最放心不下的是班中的留守学生,过年了,父母都回来了,这是一个加强联系沟通的好机会,她就抓住时机进行家访,或是发短信的方式进行联系。一个网上沟通思想,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德育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E-mail德育网络
“发个E-mail,把写好的作文传给老师”,“读老师的博文,收获不小”,“发张贺卡,祝老师节日快乐!”学生十分得意如是说,网上交流成为一种时尚。有同学说:我没发邮件给同学或老师就像落伍了似的。
小小贺卡寄深情,师生共贺教师节。这是同学们用自己的诚挚的心灵和纤纤小手用心设计精心制作美化的心灵礼物——“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您是太阳,温暖我的心”“您是园丁,我是花”“您是红烛,照我行”“您为朋友,情真意浓”……呈现出浓浓师生情深的景象。老师们以心换心,在贺卡上回赠寄语,“梅花香自苦寒来”“祖国的花朵需要你我的呵护”“化作春泥护新苗”……校园里流淌着一股暖暖的洪流。小小贺卡寄深情,改变了以往那种赠送礼物、鲜花等到奢侈的节日风,培养了“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王老师班中的学生大多在农村,最使他担心的是,学生回家后忘记了学习,王老师发电子邮件和QQ短信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时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同学们在家收到教师E-mail特别亲切,倍增了师生情意。
3电话德育网络
心灵e路是一条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之路。使学校德育工作更显得“人文一点,务实一点,艺术一点”。电话联系与交流沟通更是一件普通的事了。问寒问暖,了解情况,互报喜讯,沟通思想;道个歉,还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德育导师沈老师放假仍掂记着寒假前思想反常的Z某,在电话中耐心开导,谆谆教诲,深深打动了他。
4春雨心理聊天室(晚上6:00——9:00)
据了解,学生心里话有无处诉说的尴尬,学生多数不愿向自己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心理咨询,愿意向不认识自己的或不任自己课的老师或领导咨询。学校春雨心理聊天室如春雨潜入心,润物细无声。他(她)们就单亲子女的心理状态转变;初中学生的情感萌发,似恋非恋,似情非情,似爱非爱,似单相思又非似单相思;以及学业负担重情感,减负与加压;上网与学习,游戏利弊;敲诈与被敲诈,殴打与被殴打;理想与现实,父母与子女,情感与价值,交流与沟通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索。
叽叽……叽叽……Q叫心理咨询老师,犹如去大海畅游,如释负重,心情豁然开朗,消除了心头的抑郁和烦恼,疏通了全身的血管;解除了心头的积郁,渲泄了心中的不悦与痛苦,激活了意泠的情绪,燃烧着蓬勃之朝气,点燃勇气和斗志。
学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空间,还开通了网络咨询,避免了学生与教师直接的面对面的尴尬的接触与碰撞,增强了学生心理咨询的勇气和信心。给一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场所,还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环境。
5心灵驿站
E-mail走进学生心灵,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和谐校园。心情不好、心理有疙瘩去问心理辅导老师,写信到“春雨信箱”,学习成绩下降可问任科老师,被人敲诈向政教处报告;食堂饭菜太贵、数量少,玻璃破碎,跟老师有矛盾,老师随意压留学生信件,谁为学生主持公道。上网,发邮件到“校长信箱”“春雨信箱”可帮同学们解决这些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学生的维权意识强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在校园网上搜索到“家庭成功教育专家和知心姐姐专题讲座资料”,在网络中找到了阻拦我们孩子成功的瓶颈,为孩子找到自信,心头一亮。
三、依托e路德育资源载体健全家社校德育网络
1警庭校共建网页
警庭社校四方共建,法制讲座、四周环境整治、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等政策法规和各个活动的内容呈现在网页上,通过浏览和阅读,增强了学生和家长,教师和各阶层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了学校的法制建设,形成了一个四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
2社校共建
开展“万名学生下社区”十个一活动,开展“十个活动日”活动:报到日、启动日、宣传日、环保日、学习日、运动日、示范日、书画日、孝敬日、表彰日。活动掠影,精彩舜间,家庭内外……形成了社校德育教育网络。
3家校共建
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共商教育大计。委员们通过网络就学生中“5+2=?”、“学生的家庭教育和与子女的沟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为子女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假借校园德育网络架设德育工作交流舞台
1班主任德育网络
在班主任网络论坛中,再谈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讨论激起了教师的共鸣,全校教师参加了这次讨论。经过一个学期的激烈讨论,进一步认识到它是一个师德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也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更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教师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网络发挥了它的作用。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德育工作也在网络上成为热点。谈论手机现象,后进生教育,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问题成为网上研讨的热点。
2德育导师网络(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导育模式)
把需要更多关心的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德育导师,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既管又导,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新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建立了德育导师网络。“德育导师”在网上关心帮助学生,还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思想、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注他们的成长,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利用网络整合,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把“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德育导师工作模式和先进经验,在网上共享,不断总结,深入研究,共同发展。让德育导师网络真正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3德育网络论文
通过班主任校本培训,撰写教育论文及教育案例。为问题学生诊断与把脉,开出“心灵处方”,上传到学校“德育园地”栏目里,达到教育资源共享。让全体老师学德育,用德育,成为德育工作行家里手。在网上交流读书心得是教师相互促进与提高的有效措施,赢得大家的跟帖,学习,评论,赞赏,推动了教师的读书充电热。
4班主任博客网络
每个班主任都有一个博客。用教师自己的行为道德,高尚情操、品质意志,潜移默化地去震撼学生心灵。2005年,学校创建“班主任博客群”,到目前班主任都自己的博客。韩忠老师的“花脸青衣·班主任手记”;张沁老师的“莲之梦·班主任手记”;梅雨老师的“梅之雨语·岁月屐痕”……交流班主任和德育导师工作经验,受到大家的喜爱。
总之,学校构建e路德育工作网络,从“环境德育、e路德育、家社校德育、师生德育、心灵e路德育、导师德育、班主任德育网络”诸方面思考、探讨和研究,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和社区四结合立体德育网络,探索现代德育的模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社区和家长整合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邵培仁·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
[2]谭细龙·德育――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国教育学刊·2001-1
[3]王炳仁.《班级教育理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4]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湘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读》.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教育部、财政部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效,培训教师70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96.4%,极大提高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设置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要求教师培训者组织参训教师进入发达省市的优质中小学,以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驱樱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的形式,改变参训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5年,作为专门的省级教师培训机构,福建教育学院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获得了中西部五个省区(以下简称“五省”)的“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任务,并顺利完成,获得委托单位和参训教师的高度好评。
一、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参训教师需求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个别访谈等方式,我们对五省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有:更新化学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学相关知识;提升化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能力;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和学校安全与法制专题课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培训的主题――深化新课标理念,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1.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带领下进行方案的研制、论证与修改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一般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遴选培训承担机构。项目申报书中要求成立项目管理团队和设立首席专家。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认真研读中西部各省的招投标文件,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确立培训主题和目标,并研制方案,撰写申报书。有些省份还要求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答辩、论证。在此基础上,相关省份“国培计划”负责部门会根据网络平台专家匿名评审或者专家现场论证意见列出可能人选承担培训机构名单,并请申报单位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修改方案和申报书。通过多次反复修改,项目团队撰写的培训方案和申报书可以更好地符合委托省份参训教师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的主持下进行项目的实施
获得项目承担资格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着手按照培训方案和申报书的规划,组织项目团队进行项目的实施。在收到委托省份参训教师信息后,第一时间通过邮箱、QQ群或问卷星网站等途径,向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以便进一步修正培训方案,并撰写出培训实施方案。开班式上,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围绕培训理念、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要求、学员任务、考核方式、培训预期成果等内容向参训教师作全面介绍,以便参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或活动前,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设计的意图进行深入说明,帮助参训教师认识该课程或活动在整个培训中起什么作用或要达到什么目标;课程或活动结束后,项目负责人或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进行深入总结或提升,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提炼课程或活动的收获,并形成一些观念性的认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通过个别交流、座谈会或课程测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培训方案,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过程中,教学班主任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制作3~4期精美的、有指导价值的、专业性的培训工作简报。培训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根据委托省份的要求,撰写提交相关的培训总结材料。
3.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参训教师来自于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县的农村初中校,参训教师之间互相认识的并不多,培训时间一般为10天或15天。在短暂的培训时间内,要使参训教师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培训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就显得相当重要。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项目团队行政班主任第一时间建立了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班级网络研修平台,并发送短信或打电话邀请全体参训教师加入。在QQ群和微信群里,行政班主任通过培训方案、回答参训教师问题、福州市和福建教育学院简介等方式,与参训教师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根据参训教师信息和交流情况,初步遴选培训班班委队伍,将参训教师进行分组。开班式结束后,行政班主任负责组织参训教师开展“破冰之旅,团队建设”活动,在活动中参训教师们自主选出了各组的组长以及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等。课后,行政班主任组织班委召开班委会,对班委的工作提出要求。有了强有力的班委队伍,行政班主任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工作就更为顺利了。整个培训过程中,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得到了有效构建,并在培训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班委自治”氛围,带动了更多的参训教师自觉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在项目团队和一线名师的导引下进行访名校跟岗实践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突出亮点之一在于引入了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要求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要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活动,让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优秀教师示范课进行反思,以期对参训教师返校后的教学行为改进有所帮助。为实现教育部的这一意图,项目团队遴选了一大批优秀的一线名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对参训教师的跟岗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指导。这些优秀一线名师包括来自一线的国培专家、特级教师、省名师、省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高级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在访名校跟岗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一线名师的实践指导教师作用,让一线名师与参训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和看法,既帮助参训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疑难问题,也培养了一批可以承担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线名师队伍。
5.在网络研修平台的助力下进行自主反思与改进方案撰写
在集中培训过程中,项目团队建立了乡村教师访名校专题网络研修平台。网络研修平台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参训教师在参加培训的每一天,都可以根据当天的课程或活动撰写研修心得或体会,全班教师均可以登陆平台阅读其他教师提交的研修心得或体会,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共同体。在专家讲座理论引领、名师跟岗实践示范指导、同伴小组交流互助的基础上,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感悟,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生源情况,撰写返校以后课堂教学改进的方案,以期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引领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实现教育部所期待的“先体验、后反思、再实践”的要求。这样的培训设计里,培训的结业并不代表着培训班的结束,项目团队还要对参训教师撰写的改进方案进行指导修改,并督促参训教师返校后进行实践。
三、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实施建议
1.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
在进行五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申报和实施后,发现五省的参训教师总体需求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个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年龄、教龄、职称、所在学校等方面的差异,参训教师个体的培训需求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大部分参加工作时间都不足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教师参训工作的时间基本都超过了十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高级教师占大多数,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中学二级和中学一级占大多数;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全部是乡村一级的教师,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里面有部分来自于县城学校。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再调研,以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培训个体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富有吸引力的课程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将参训教师吸引到培训中来,让尽可能多的参训教师都获得最大的收获。
2.全面保障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生活需求
后勤生活保障对于参训教师能不能全身心、愉快地参与到培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西部省份与中东部省份在生活、饮食、作息时间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引起项目团队的足够重视。在培训前,项目团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与学员交流、咨询了解相关省份情况的人员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不同生活需求。比如,有两个省的参训教师到东部沿海城市参加培训存在时差问题,这就需要在培训过程中适当调整每天的课程或活动时间,并帮助参训教师逐渐适应;沿海地区饮食方面偏好海鲜鱼类,口味偏清淡,中西部地区偏好面食,口味偏辣偏重,沿海地区雨季偏多,冬天阴冷没有暖气供应,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项目承担机构和项目团队在培训前广泛调研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尽力为参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教育部对“国培计划”项目的质量进行了学员匿名测评,参训教师满意率最低的一般都是食宿条件这一项。2015年承担的五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进行了匿名测评,参训教师对我院提供的食宿条件非常满意率都超过了90%。
3.组建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
要真正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培训承担单位组建一支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该导师团队既要有高校培训专家,又要有教研员和一线名师,形成“三人行”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参训教师。项目团队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指导让参训教师感受到项目团队成员除了是自己生活上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自己专业成长过程的导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参训教师的理论导师,由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参训教师的实践导师。或者可以根据需要结合采用“主辅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理论导师,教研员或一线教师担任实践导师,他们共同作为主导师的基础上,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的知名学者担任辅导师,共同指导参训教师。
4.构建灵活多样的访名校跟岗实践模式
开展高中生生涯教育,关乎人的自我实现,不仅仅是为了“七选三”。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试行,从2014级的高中学生开始,将面临着选课程、选考试、选专业、选高校等较原先更多样且复杂的选择。对于不少学生及相关的教师、家长来说,由于一直以来都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因而在众多选择面前他们首先感受到的不是被赋予更多选择自由权后的如鱼得水,而是不知何处入手的迷茫与盲目。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改革唤醒了社会大众的生涯意识,倒逼家庭、学校重视生涯教育,倒逼学生学会“为自己做主”,这或许是其衍生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毕竟在一些西方先进国家,生涯教育在小学乃至幼儿园就已经被纳入教育计划。
所谓“生涯”,西方生涯大师舒伯将其定义为“综其一生,不同时期不同角色的组合”。如果简单地从字面上看,生涯即生命的边界。在生死两端,存在无数将两点连接起来的线条,但每个人最终只能划出一条生命线,这条线可以描得精美,也可以涂得随意。有广告语云“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路线不同,不仅看到的风景各异,而且旅人的收获与体验也完全不同。生活中的各次旅行,做过精心攻略的总归比那些漫无目的者更能畅享其间的乐趣。人生这场漫长的旅行亦是如此。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个段子,说是单位的门卫才是十足的“哲学家”,因为对每一个想进单位办事的陌生人,他一般都会提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儿来?” “要往哪儿去?”,这恰恰也是生涯规划需要解决的三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每个人必须经常自省的人生哲学问题。我们做生涯规划,就是要一手拿着放大镜甚至X镜,去透视、发掘包括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在内的最深层、最本质的自我,去梳理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一手拿着广角镜和望远镜,去眺望、想象、构筑自己的未来愿景。就是要在深入了解自我内外的基础上,明确自己这辈子想过怎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该成为怎么样的人,进而选择一条与自己的外在资源、内在特质最为匹配的发展道路,然后通过有聚焦的行动执行将现在的我与未来的我对接起来。有了这样一种人生架构,我们在面临各种机会、挑战、选择时就能较为迅速而明智地作出决断,整个生涯进程也将更富效率和张力,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
二、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定位
高中生生涯教育不仅是开设几次通识讲座或是几门单一课程。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实施,使得生涯教育迅速成为不少高中学校首先关注的切入点之一,他们纷纷邀请专家为学生、教师、家长举行主题报告会,指定专人开发开设诸如“高中生生涯教育”“大学专业与志愿填报”之类的职业生涯规划校本选修课程,校园内外掀起了一阵热火朝天的“生涯教育”的热潮,大有不同学校的领导、教师碰面时都会脱口而出“你(校)生涯了吗?”的架势。这对于缺失已久的学生生涯教育而言无疑是件好事,但透过热闹的表象,我们依然看到了部分高中在开展生涯教育时表现出来的幼稚与急切:就是把高中生生涯教育窄化为开设几次讲座或是几门单一课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定位、有效实施高中生生涯教育呢?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起步早、覆盖面广、分层分类、阶梯式教育主题、全社会参与、学科渗透、有较为完善的计划和配套措施等是其主要特征。如美国的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早在1989年就组织制定并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该指导方针提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从6岁开始,他们把所有的人群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小学,第二类是初中,第三类是高中,第四类是18岁以后,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职业生涯分工。加拿大则把职业生涯教育重点放在中学阶段,所有中学均开设丰富的选修课,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要进行自主选课,而且一直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分阶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有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参加网上测试和学习,了解自己和相关职业。同时,所有中学都设有专职的学习顾问,一般按年级配备,负责为学生在读期间的各种困惑提供咨询帮助。可见,建立完整的计划和完善的配套措施、营造浓厚的重视职业规划的文化氛围是取得生涯教育实效的关键,这也意味着生涯教育不是某一点、某一线、某一面,而是一个内容丰富多样的全方位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中,处处可见生涯而又处处不仅仅是生涯,它表现为一个动态的、立体的融合与浸润的过程。 这一点,省内外不少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先行学校和教育界有识之士都达成共识并且在实践层面作了不逊于发达国家做法的探索。如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立了“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全面开设了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学生生涯社团、个人生涯咨询“四合一”教育教学模式;开设了100多门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从“考生培养”走向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的教育”;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成长导师,通过完善制度和加强导师专业培训,充分发挥成长导师的引领、强化作用;跳出学科,走出课堂,开展生涯实践活动;家校合作,提高家长职业认识力和支持的有效性。该校的做法实质上是在着力构建一个具有丰富内容和立体网络的生涯教育体系,培育学校、家庭、社区共建的生涯教育文化,并且将生涯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浙江省教育厅韩平副厅长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际论坛上明确指出 “职业生涯教育是教育,不是开设一门课程,是要融入高中三年,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的教育。”他同时还强调:“选择性教育是当前国内和国际教育的主要趋势,选择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成长成才、终身幸福。学校应当全过程参与、全员参与,重视学生生涯发展;家长要在引导的基础上,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与学校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当我们认真学习领会韩厅长的讲话,我们对于近10年来浙江省不断深化高中新课程、率先施行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的良苦用心会有更深切的体悟,这一场高中教育改革是为了让广大高中生能够浸润、融合到一个更广阔深邃的生涯教育海洋中去。
三、如何实现浸润和融合
镇海中学在三个环节上精准发力。作为一所始终勇立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潮头的高中名校,笔者所在的宁波市镇海中学一直重视生涯规划教育,视其为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早在2007年就开设了高中生职业规划选修课,2013年开始又施行德育导师制。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使生涯教育和指导工作的作用、地位日益凸显。为此,从2014年9月开始,我们将生涯教育全面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将德育导师制全面升级为成长导师制,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开设了多门相关的选修课程,邀请高校专家和本校教师对2014级、2015级学生以及全体教师开展了专题辅导报告,举办了第十三届“生涯规划”主题心理健康教育周,购置了由北森公司开发的生涯测评系统,组织全体2014级、2015级高一学生进行测评,等等。
在这两年里,我们还成立了学生生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在生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将之视为一项系统工程,目标是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将生涯教育打造为一门融合性、浸润式的学校基础特色课程。 纵观国际通行的生涯规划设计模型和生涯教育的一般策略,生涯唤醒、自我探索与职业世界探索、职业定位、计划行动是其中主要的环节。我们在设计、开发,开展生涯教育活动时,主要也是围绕这几个环节,并且尽量做到精准发力。
(一)生涯唤醒环节
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生涯唤醒”旨在激发他们的生涯规划意识。这部分工作主要放在高一适应性学习阶段,邀请专家或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开设通识讲座,此外还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校长寄语、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部分学生还可以选择专门的校本选修课程。 对于生涯唤醒,我们不仅仅停留在让同学们相较以往提前去思考专业、大学、工作等具体问题,而且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希望他们对生涯的思考、定位能有大视野、大境界,超越小我而臻至大我。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海防遗址和爱教基地资源、著名校友资源、优秀学子资源等,大力弘扬学校文化,让学生感知、认同、践行学校“梓材荫泽 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培养综合素质强,个性特长优,学业水平高,社会贡献大的优秀公民”的育人目标、“敬业奉献、博雅沉静、创新卓越、和谐自主、开放合作”的镇中精神,并且在文化熏陶、榜样示范、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学科渗透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所有这些“无用之功”看似与生涯教育并无直接相关,但却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动力,开拓了学生的人生视野,提高了他们的人生格局。这对他们的自我探索、职业定位等环节都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自我探索环节
所谓自我探索就是通过自我觉察、他人反馈、实践体验、心理测验等方式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从而更好地明了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最想做什么,这在整个生涯建构中也属于基础性环节。对于学生的自我认知部分,我们学校和教师可以做、正在做的工作如下。
1.尽力帮助学生去缩小“未知我”的部分,修正他们的“开放我”与“隐藏我”部分。
2.对于四类自我特质的正式评估,学校引进专业公司的测评软件,提供专业的测评服务,提供个案咨询。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职业生涯指导中心)完成,由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3.对于四类自我特质的非正式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表现、各种课内外活动、各种主题班会、主题教育等途径形成一个定性的评判,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学生家长。
4.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发现、发掘、培养、塑造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在这方面教师绝对不是无能为力,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5.学校、职能部门、班主任、课任教师一定要合力创设更加丰富、优质的校园活动、社团、课程,让学生在不断的选择和实践中逐渐认清自己,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三)职业探索与定位、专业志愿和大学选择环节
大多数高考生和家长认为应该在进入大学后再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先挑大学,后选专业,再选职业,即学生先选定大学和专业,然后进入大学读书,直到毕业时再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工作。 这种选择路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招考制度下也许勉强够用,但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比较合乎逻辑的认识和路径或许应该是:要读大学哪个专业取决于以后想从事的职业。因此,先要去思考你大学毕业以后要做什么,你才可能知道到底要学什么专业及到哪所大学去学。知道自己学的专业,你才可能知道“七选三” 到底选考哪些课程。由此看来,职业探索与定位对生涯规划有先导意义。 对于职业、大学、专业的认知首先是一个信息接收的静态教育问题,学校应该提供相对正确、全面和及时的资讯。然而学生的职业定位和志愿选择更需要深入地观察、体验、整合信息进而作出取舍,这就更需要学校创设更多的平台、现场和活动机会,我们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施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导师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校友,提供关于职业、专业、大学方面的咨询。
2.通过相关社团、主题活动、社会实践(进入真实的职场)、职场报告会(校友或家长)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体验。
3.通过情系母校、高校行、大学教授(主任)进镇中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大学、专业等的了解和体验。
4.开设专门的“高中生生涯教育”“大学专业与职业规划”等校本选修课程,开展较为详尽、专业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5.挖掘各自学科中的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培养职业意识,储备职业常识,训练职业技能。整理各自学科相关的专业概况、大学推荐。
6.系统梳理各自学科相关的学业、专业、大学、就业等信息,使之成为学生的一个有价值的重要参考,也促进自己成为职业指导中某一切面的行家里手。
7.指导学生完成一份生涯规划书。
总体而言,镇海中学在开展高中生生涯教育时着力建设的点可以概括如下。
1.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以“奠定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抓手。帮助学生在“梓材荫泽 追求卓越”的学校文化氛围里,努力成长为“综合素质强,个性特长优,学业水平高,社会贡献大的优秀公民”。
2.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建立一个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中心,组建一支有一定指导能力的学生生涯发展导师队伍。
3.引进一套测评系统。
4.开发一门贯串高中三年、各年级有所侧重的校本课程,编写一本通识型的校本教材。
5.实施学生生涯发展讲坛制度。
主要目标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城镇和发达地区农村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配套措施
把学前教育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合理规划学前教育机构布局和建设,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坚持政府办园为主、公办教师为主、财政投入为主的原则,形成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办幼儿园为主体、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格局。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每个乡镇重点办好1~2所标准化的公办中心幼儿园,以公办中心幼儿园带动辖区内幼儿园的发展。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以县、乡两级政府筹资为主,中央、省、市财政实行以奖代补。
积极发展城市学前教育。大力扶持企事业单位及街道幼儿园发展,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城镇新区、开发区和大规模旧城改造,同步建设好配套幼儿园。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支持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
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坚决纠正和防止“小学化”,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工程、幼儿园办园条件达标工程、教师培训工程和名师培育等,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兴办幼儿园,鼓励城市多形式办园和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学前教育扩容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支持国贫县、革命老区县、经济条件差留守儿童多的县(市)以及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的市辖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实施农村闲置中小学校舍改建幼儿园工程、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工程等,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主要目标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50%。
配套措施
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鼓励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资源共享等区域性改革实验,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划分为若干个学区,在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法人不变、编制独立的前提下,实行师资互派、学、资源共享。在资源配置方面向农村中小学倾斜,落实城乡教师同编同岗同酬。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扩容改造工程。重点支持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留守儿童较多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农村学校寄宿设施不足、教学实验设备、图书不足等问题,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加强学校体音美基本设施建设。到2015年年底,按省定标准基本配齐实验教学仪器、图书、体音美器材及多媒体功能教室等设施。
建立县(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机制。推动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开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专项督导检查。定期各县(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报告和督导报告。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计划。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区)进行检查验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校舍综合防灾能力,使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符合防灾避险要求。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改善农村初中学生食堂、宿舍等生活条件。实施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扩容改造工程,从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中小学建设,基本消除“大班额”和“择校热”现象。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主要目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配套措施
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
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化解普通高中债务。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方案。严格执行教学质量及学业水平标准,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完善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普通高中向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改造工程。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计划:支持普通高中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方案,开足开齐课程,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等建设。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内涵化、特色化发展。
普通高中改造工程:实施普通高中改造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支持每个县(市)重点改造1~2所普通高中,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主要目标
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健全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配套措施
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制定教师教育总体规划,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积极参与、开放灵活、职前与职后贯通、学历与非学历并举、学校教育与远程教育结合的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强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建设,强化研训一体化。规划建设3~6所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加强学前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扩大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实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全省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
创新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启动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和“教师教育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构建具有特色文化品牌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支持高校教师到中小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中小学教育服务工作经历;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兼职教师,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可少于20%。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新机制,实行“双导师”制。调整师范教育类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推动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强化教师实践环节,落实师范生普遍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一学期制度。探索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建设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发展计划。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改进教师考评机制,完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
改革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制定高等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和幼儿教师配备标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建立五年为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制度。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
专项计划和重点工程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计划、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教育行政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计划、幼儿园园长素质提升计划和培训者能力培训计划,不断推进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组织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重点解决特岗教师、交流支教教师以及交通不便、距家较远的教师的居住问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要目标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配套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行动计划。要坚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学生优势潜能,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和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推广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举报和问责制度。充分开发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等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推进学生实践基地和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鼓励学生会动手、会动脑、会做事、会生存、会合作。继续推进并深化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符合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科学设置德育课程,不断强化课程功能。积极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大力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继续促进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使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成为学生校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广大未成年人开辟益德益智、愉悦身心的第二课堂。
营造特色环境
岭南初中是一所由壮、汉、苗、瑶等多民族组成的学校,现有学生近900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5%,124名教职工中,有78%是少数民族。该校的领导班子深知,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几年前,岭南初中是一所在三年间就经过两次合并的学校,合并之初,各方面的条件都较差。“当时给人的感觉是破烂不堪。有不少学生要求转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不高。”该校一名老教师回忆说。
面对当时的现状,岭南初中的领导班子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2012年,合山市政府共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与中央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450万元以及自治区的配套资金50万元一起拨付给岭南初中统筹使用。同年11月份,该校建成了使用面积为3 557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完成了包括器械健身、文化舞台、塑胶跑道、人工草地足球场等一批文体场所的建设。新建成的教学综合楼为开设民族特色班、民族之家活动室、民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民族音乐舞蹈室、少数民族留守少年活动室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校园内功能齐全的文体场所,也为学校开展民族节庆活动、民族体育运动、文化娱乐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氛围,岭南初中通过校园网络,积极向全校师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该校的吴姗老师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合山市岭南初级中学民族团结知识宣传系列”,引导师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不少学生点击浏览了吴老师的系列文章后表示,作为岭南初中的学生,他们更应该与各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自觉维护校园的和谐。
岭南初中还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为契机,对全校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同时利用每周教师例会时间,培养教师树立民族团结的教育意识,让师生都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促进民族良好关系的重要作用。此外,该校还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加强宣传,让师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常识,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宣传、全面贯彻民族团结精神的热情,校园逐渐呈现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浓厚氛围。
民族教育进课堂
“处处可见从事佛事活动的信教群众,到处悬挂着经幡,堆积着刻有佛教经文的麻尼堆。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中的宗教活动及传统的马年转冈仁波钦、羊年转纳木错湖等宗教活动,都得以正常进行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尊重……”这是岭南初中有关民族团结宣传教材第八课时中的内容(节选)。2012年,该校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发动各方力量,编写了以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校本教材,以培养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该教材共有十课时,分别是“民族政策概况”“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共两课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自由”“我国民族政策的成就”“维护民族团结”。
该校明确规定,科任老师上课,要把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美术、民族礼仪纳入教学计划。在音、体、美课堂教学中,增加民族歌舞、民族绘画、民族体育项目等课的课时比例。该校每学年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10节,确立了民族特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把民族团结意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该校的一名教师说:“搞一些民族知识宣传容易做到,但像我们学校这样把民族文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并且以教材的形式确立下来还是为数不多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一间宽敞的舞蹈教室里,一群学生跟着老师在认真地练习着舞蹈,这些舞蹈动作柔和,舞姿优美,充满少数民族风情。这正是岭南初中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班。为了把学生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岭南初中重点打造民族特色班,成立有民族舞蹈班、民族绘画班和民族书法班,选派了黄梅、李洁胜和凌应强3名教师分别负责舞蹈班、绘画班和书法班的日常教学工作。这些教师责任心强、专业知识过硬,例如李洁胜教师多才多艺,不仅是来宾市美术协会成员、还是合山市美术协会副会长,其国画作品《绿韵》入选“中华魂·翰墨丹青”庆祝来宾市九周年书画精品巡回展、装饰画作品《女儿梦》荣获来宾市工会庆“三八”、迎“市庆”第二届女职工手工艺作品展二等奖等。有了这样素质过硬的教师,该校民族特色班的教学成绩喜人,近年来,民族特色班的藏族舞蹈《情满天路扎西德勒》参加来宾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组比赛获一等奖,舞蹈《红色英雄》参加来宾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获一等奖,并代表来宾市参加广西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体操《舞动青春》参加自治区比赛获一等奖,谭海霞同学获得来宾市“我与来宾同成长”少年儿童现场书画比赛一等奖。
2012年9月28日,岭南初中举办了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会。会上,该校民族班的精彩表演让前来观看的领导及嘉宾赞赏不已:这些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了不起!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长绳有节奏地摇着,两名女生在长绳里边跳边用一个呼啦圈摆着造型,一名男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然跳跃着穿过呼啦圈,滚落在地上的防护垫上,接着又一名男生出场……“哇!真是太刺激太过瘾了,原来绳子也可以这样跳!”许多观众感叹道。
这是2012年6月1日,岭南初中举办第一届花样跳绳比赛时一个有趣的场景。为了让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岭南初别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除了举办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外,该校还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运动,如竹竿舞、走板鞋、花样跳绳比赛等。师生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扬了民族特色体育项目。
最新初一新生军训动员讲话稿1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告别了炎夏的不安与躁动,凉爽怡人的秋天向我们展开了笑颜;告别了假期的安静与沉寂,美丽典雅的~~九中校园又回荡起了琅琅的读书声。今天,我们隆重召开20~~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这里,我谨代表~~九中全体师生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到这片人杰地灵的教育沃土;你们的融入,将使我们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向负责我们这次军训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全体教官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升入初中,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初中,不是小学的简单延续,而是迈出自己迅速成长的第一步。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并不像转变称谓那样简单;新的生活和学习面前,需要我们重新定位自己、打造自己、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人生并非坦途,同学们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拿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拿出“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毅力,拿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去迎接人生风雨的洗礼。今天是我和同学们第一次相聚,我想对你们说:
1、珍惜缘分。
能相聚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成为校友和同窗,是缘分,大家一定要团结友爱,共同构建一个和睦的班集体,和谐的大家庭。
2、展示自我。
无论你曾经是否优秀,都没有关系。初中是一个全新的起跑线,只要你在哨响时起跑,并且不要中途停歇,你不但不会错过沿途的风景,也一定会到达属于你的美丽目的地。
3、快速适应。
初中生活和小学不一样,环境、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学习的科目多了,任务也重了……这一切都需要你去适应。不要怕困难,一定要不断调整自我,让自己愉快地融入初中的生活。
4、学习成长。
初中三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三年间你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型期,你要在这三年中不断地认识自我,让自己健康充实快乐地成长。
5、约束自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的自由都是在规则的约束下的。如果你想让你的初中生活自由快乐,那么你一定要遵守学校、班级的规则,这是学会成长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同学们,九中是你们扬起人生风帆的开始。希望你们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一边告别昨天的幼稚,一边编织明天的理想,把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好作风、好纪律、好习惯、好品质带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向着一个又一个意识、品德、情操、知识的高峰攀登,将初中生活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
军训是同学们进入学校的必修课。通过军训可以锻炼意志品质,体验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解放军的好传统、好作风,了解国防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军事动作,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军训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到:
一、服从命令听指挥。军训是要仿照军队的要求进行各项活动,军队的纪律首要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必须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不允许拖拖拉拉。
二、克服心理和身体的不适应。军事动作和平时的习惯不一样,要求整齐规范,强度也比较大,我们适应起来有一个时间,大家一定要咬牙坚持,苦尽才能甘来。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身体确实有病,一定要明说,不适合军训的要有医院证明。
三、认真完成军训计划中的任务,不当逃兵,大家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
四、树立集体主义观念。集体的荣誉是靠大家赢得的,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只有每个人都做好了,这个集体才是优秀的。为了集体的荣誉,每个人都要尽到自己的力量,为集体争光,为学校争光。
老师们,同学们,开学典礼为新的学习拉开了序幕,吹响了进军的号角。我相信,凭着老师们的顽强进取精神,凭着同学们刻苦拼搏的毅力,我们一定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让我们全体师生为了美好的明天,用汗水来耕耘,用行动去创造新的辉煌!最后,祝愿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祝愿我们的学校平安和谐、再创辉煌!预祝同学们在军训中取得好成绩,圆满完成军训任务。
最新初一新生军训动员讲话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官、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个清新明媚而又成熟的季节,我们带着光荣与梦想,非常荣幸地即将成为牡丹江市第二十二中学军训营的战士。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受训战士,向老师表示感谢,感谢您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军训机会和良好的军训环境,使我们渴望体验绿色军营生活的梦想变成现实。同时,也向即将与我们共度军训时光,为我们的训练付出巨大辛苦的教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我们从少年时代走来,即将踏入青年的第一个驿站,而军训就是我们在这个驿站中必须面对的第一个课题。在这里我们要告别娇气,塑造刚毅;抹去懦弱,锤炼坚强。通过军训,我们不仅要提高我们的体质,更是为了培养我们坚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回的精神和宽广博大的胸怀。为此,我代表所有受训战士庄严宣誓:
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二、严格训练,磨炼意志;
三、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军训是磨炼意志的练兵场,是充满挑战的大擂台。我们做好一切准备,为圆满完成军训任务付出我们所有的努力。请老师和教官们相信:我们一定行!
最新初一新生军训动员讲话稿3各位领导、教官,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代表初一新生发言,我觉得无比自豪。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和同学们给我这样的一个机会。
今天,我们来到了军训的地方,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充满着希望的五天军训生活就要开始了。
每个时代,都有支撑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中国独特的、崇高的品质,值得我们去敬仰、去学习。从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到改革开放的和平时期,不管称号换了多少,解放军一直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为了人民的利益勇往直前”的理念默默地为我们奉献着。
即将开始的军训生活,会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军人精神。军训生活将是我们磨练意志品质的大好时机,这对我们的人生来讲具有长远意义。五天的军训生活将是我们人生中精彩的一页。
军训生活可以提高我们的军事素质和国防观念,培养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的精神和吃苦耐劳、严守纪律的`优良作风。
纪律是军人的生命,也是我们的生命。在这即将开始的军训生活中,我们会做到步调一致,听从教官的指挥,服从教官的安排,用自己的言行证明我们也有军人的风范。面对烈日,我们昂首挺胸,面对汗水,我们毫不在意,年轻气盛的我们一定不会服输,会用我们的坚强毅力和韧性,“鏖战”到最后一刻,让我们现在就准备吧,请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放心,在教官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完成这次军训任务。做到“流血流汗不流泪,叫苦叫累不掉队”,圆满完成每一项军训任务,以优良的精神风貌展现新一代初中生的风采。我们将把从军训中获得的吃苦精神、团队精神、组织观念等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军训,是一首诗,铿锵有力的步伐,演绎着和谐的节奏;
军训,是一幅画,站立转身的规范,展示着坚强的意志;
军训,是我们学生生涯中无法忘怀的记忆,是我们迈向人生之路的新的起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军训自然苦累,这种苦累中却蕴涵着成熟美。没有风霜雪雨的考验,就没有梅花的铮铮铁骨;没有艰苦的磨练,我们又何以从过去稚气中脱胎换骨。军训生活将赋予我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我们将在严峻的考验中走向成功,我们将在军训生活中成熟长大。当兵的人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们说“军训,我们的期待,我们的梦”。我们承认,军训苦、军训累,可是军训带给我们眼泪和汗水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坚韧和永恒。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学校领导及全体同学由衷地感谢教官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指导我们军训,同时预祝本次军训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最新初一新生军训动员讲话稿4尊敬的各位教官,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向~~学校首批150名初一新同学表示热烈地欢迎!向一贯支持教育工作的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干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县二中是一所具有现代化办学特色和开放意识的学校,以“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办学理念,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县二中的“翻转课堂”和“全员育人导师制”在省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校长周西政在全国各地讲学、作报告,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学校是~~县二中今年刚刚创建的初中部。~~县二中创建初中部,是二中发展中的一个新举措,也是一次新跨越。初中部的创建与发展,必将在二中的'发展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走进二中,享受成功!相信同学们选择二中,就会逐步迈向成功。
军训,是同学们提升素质的必修课,也是你们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课。在此,给同学们提三点希望:
一是,加强组织纪律性,一切行动听指挥。每一位同学都要严格遵守纪律,服从教官指挥,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像军人一样要求自己,完成各种军训任务。
二是,要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军训是非常艰苦的,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要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是,坚持到底不当逃兵。同学们的初中生活刚开始,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养成坚持到底的毅力。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坚持就是胜利。
我相信,有各位教官的悉心指导,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振兴学校的军训一定会顺利完成。
最后,预祝本次军训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最新初一新生军训动员讲话稿5亲爱的同学们:
您们好!
今天是新学期正式开学的第一天,你们将跨入新实验,开启新人生。在这个崭新美好的日子里,我代表实验中学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祝愿你们在实验中学: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实验中学正是要培养在未来能雄于地球的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从难、从严、从苦开始,那就让我们走进军训,去上好少年第一课吧!
军训不仅能强健体魄,健美体形,更能学到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从而,陶冶同学们的革命情操,锻炼大家坚强的意志,增强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还能激发同学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刻苦学习的热情,促进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军训,还可以磨炼革命意志,体验严格有序的军营生活,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有的国防观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师德是教师在教坛中安身立命的根与本,是他在学生及社会人士心目中确立威信、树立形象的资源与依托。对青年教师而言,他们初入教师行业,对教育工作性质理解不深,对教育事业的情感体验不深刻,由此导致在学校生活中他们常常会表现出做事随意、不注意形象、不按照教师行为规范去行事的迹象。久而久之,我校的许多青年教师在学生与家长心目中的口碑不够过硬,教师风范难以显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影响力时常被打折扣。教育工作是一项示范性极强的特殊工作,其性质就决定了教师的知识传授活动不仅是教育工作的手段,还是教师赖以影响周围学生人格形成的范本,他们自身的做人水平、处事方式、生活态度、一言一行都是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媒介与力量。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完美无瑕、至高无上的。是他们心目中最值得效仿的做人偶像,是他们未来人格形成的楷模。因此,青年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他们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青少年学子的成长,他们师德的水准与高度直接决定着学校育人工作的效果。
正是在此意义上,作为校长我经常提醒青年教师:别以为你的一举一动无所谓。在学生心目中则是他们做人的标尺:别以为你随口而出的话无关紧要。在学生心目中它在勾画着你作为教师的形象。每有空闲时间。我和学校领导班子经常和周围的青年教师“泡”在一起,找他们谈心,在网上一起畅聊事业、领悟人生,与他们朝夕相处、打成一片。我们的这些努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把师德教育融入他们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与细节中去。我也经常告诫青年同事们,请他们记住一个公式:“教师的业绩=师德×教学”。在学校工作中,教学质量的取得不单单教师的辛劳和付出,它还与教师对工作、对人、对事的态度直接相关。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美德、训练有素的教师能够把自己的高尚德行与奉献精神转化为一种高洁的人格形象,一种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力。这种教育者人格形象对学生学习的感召力。对家长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对学校工作的影响力是无限的,它无疑是影响教师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参数和一笔宝贵财富。师德不是教师形象的“装饰品”,它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效率、效能与效益的物质力量。只有在师德修养、师道修行中,青年教师才可能获得专业快速成长的加速器,才可能得到一张成为名师的师德入场券。醇美师德就好比一杯美酒,它能够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散发出一股清香,它会招来一批批学子的仰慕与追随。我经常用一个比喻来教育青年教师:你们就是花园里的一株丁香树,学生就是被丁香树招来的小飞蛾,你们的师德正是这颗丁香树的香气之源。只有当大批学生被招引到你的旗下时,高超的教育艺术才可能找到愿意欣赏的忠实观众,教师的教学技艺与才华才有充分施展的舞台。
二、展才能。打造青年教师成长的“超能力”
青年教师正处于专业成长期,他们的成长尤其需要学校领导的关注与学校教师共同体的滋养。如果他们的成长条件得到了保证,他们的专业发展要求得到了尊重,青年教师就可能从潜力股一跃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实力股,从而获得一般教师所没有的教学“超能力”,成长为教师中的骨干力量;否则,他们可能错过教学专长发展的“黄金期”,产生对教育工作的消极怠慢与厌倦情绪,很快成为学校发展的包袱与累赘。基于这些考虑,我校非常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尽可能地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在支援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问题上,我认为:青年教师发展最需要的是三种支持。即平台、机制与指导。其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需要的是专业技艺比武平台,如各种各样的教师技能大赛、示范课评选活动等。教学技能比赛是最能考验、磨砺、历练青年教师专业智慧的一个舞台。在比赛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超能力”会被激发。他们的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精益求精的教学改革精神被激活,故教学大赛是青年教师专业水平激增的机遇。为此。我校非常重视一年一度的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试图将之发展成为学校展示教师最高教学水平的窗口,成为青年教师崭露头角、施展潜能的展台。其次是机制。我们相信,只要学校把青年教师放进一种科学、有序、公正的竞争机制中去,只要把他们放进一种有利于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中去,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可能实现“自运转”,进而无需学校领导天天跟在他们后面不停叮嘱。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始终坚持一条评价原则,即让那些真正在教学上有潜力、有方法、求上进的青年教师得到与之相适应的业绩奖励与精神鼓励,让那些不思进取的青年教师受到相应的惩处,甚至在必要时让他们遭遇一定程度的事业挫折。任何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存在的目的是要唤起教师的成长动力与奋进热情,是让他们积极进取的专业表现与事业精神得到相应的肯定与激励,进而实行一种针对不同教师采取差别化待遇的举措。最后,对青年教师而言,来自名师的专业指导就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在名师的点拨下,青年教师人人都有可能被“点石成金”,获得专业成长上的迅猛发展与长足进步。在实践中,我校通过搭建专业学习共同体,推行校内专业互助政策,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实施名师与青年教师“点对点”的帮扶工作等多种途径,把全校优秀教师都变成青年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者”,让青年教师从他们那里获得及时、有效、得力的专业指导。作为校长,我相信:一所有发展潜力的学校一定同时是一所优秀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让青年教师在这所学校中得到最专业的指导,让他们在入职两年内迅速成长为一名胜任教师,一名教学能手。是助推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人才工程。教学业绩的取得绝不是蛮干、拼命的结果,而是巧干、善干、精干的回报,毕竟教学工作是一项智慧含量很高的工作。要克服青年教师出工不出力、事倍功半的教学低效现象,学校只有把各项专业的教学指导服务给青年教师送上门,才可能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最有效的服务。校长不仅是一所普通学校的校长,他还是一所教师训练学校的校长,他必须善于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想办法、出点子,促使整个学校迅速走上一条跨越式发展轨道。青年教师教学才艺的发现、提升、培育问题是考量一位校长治校眼光的一道难题,是最能检验他的治校理念与管理水平的一把尺子。利用各种舞台、环境与举措来激发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上体现出来的“超能力”,并为这些超能力的释放提供舞台与营养支持,是一所学校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的法宝。
三、促反思。筑就青年教师成长的快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