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消化内科实习护士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人员锐器损伤现状 护理人员是针刺伤的主要群体,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被针刺伤者达33万人次;1985—1999年间共有55名医务人员感染HIV,13名可能感染HIV。截至2000年底已有24名被确诊为HIV感染的护理人员中因皮肤刺伤被感染者为20名,占84.2%[5]。 2003年英国报道针头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17%,其中41.2%护士有过锐器伤害经历。而国内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密度高达每人每年3.5次,并且还有相当高的漏报率[3]。 消化内科临床中是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病率较非临床高5~12倍[6]。一次污染锐器损伤引起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的可能为0.3% ~0.5%及4%~10%,有些疾病一次锐器损伤就可 以传播[7]。 美国在1988年就有了减少注射针刺伤的计划,1989—1990年制定了预防注射针刺伤指南,1990—1992年成立了注射针刺伤小组委员会,以保证在护理人员中减少注射针刺伤的例数[8]。我国于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文件汇编》指出建立预防锐器伤害管理组织是实施锐器伤害管理的根本保证[9]。但在具体落实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2 危险因素分析
2.1 锐器损伤发生的环节
2.1.1 针刺伤 发生针刺伤的主要环节有抽吸药液、拔针、分离针头、回拔套管针芯、整理手术台上的用物及处理废弃物等。
2.2.2 锋利器具割伤 主要环节是工器具匆忙传递或拿取方式错误而伤及自己或他人。
2.2 锐器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按照风险因素来源,采用因果分析图法对一般锐器损伤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识别,见图1。
2.2.1 护理人员风险
2.2.1.1 工作疲劳 目前,护理人员严重缺少,无法满足病人数日益增多的需求,护理人员常常在疲惫状态下工作,导致自身预防保护的意识及反应不够灵敏。
2.2.1.2 护理人员性格、态度 在锐器损伤发生的频率与护理人员的性格态度有关,即性格急躁、工作较粗心大意者发生频率远高于那些性格沉稳、工作细心的护理人员[10]。
2.2.1.3 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 违反防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在工作过程中,护理操作不规范,常在给患者注射的过程中被针刺伤,从而增加受伤机会。
2.2.1.4 缺乏经验 工作年限少,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容易违反防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从而增加受伤机会。胡春玲等[11]对42名实习护士职业防护问卷调查显示实习期间锐器损伤达100%。
图1 因果分析法-发生锐器损伤风险 2.2.2 医疗器械风险
2.2.2.1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下降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器械长期频繁使用,其弹性降低。如持针器的弹性降低后,在缝合的过程中,缝针极易发生转向,从而刺伤手术操作者。
2.2.2.2 针头风险 针刺伤中空心类针头为主,集中于皮下注射针头、头皮针、输液器针头等。针头越粗、刺入越深感染的机会越大,所以在处理针头的过程中,谨慎操作[12]。
2.2.3 医院组织、管理风险
2.2.3.1 医院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对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缺乏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岗前培训缺乏有关锐器损伤的内容。
2.2.3.2 缺乏防范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 多数护士都是在工作中被污染锐器刺伤后才意识到污染锐器损伤的防范,因此制定防范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很有必要。
2.2.3.3 无锐器损伤事故处理流程 虽然大多数护士能正确认识被HIV、HBV、HCV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制定锐器损伤事故处理流程非常重要。
2.2.4 环境风险
2.2.4.1 医院环境 护患比例、窄小的床位间距,而护士短缺、配备不足。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任务重,还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全方位的照顾,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量属超负荷状态。易使得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中发生锐器损伤事故。
2.2.4.2 患者配合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服务者与帮助者的护士处于主导地位,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实施正常护理工作的基础。如病人静脉本身的原因或者带教时由实习护士穿刺,未能“一针见血”,病人认为护士技术差,没有同情心,让他当了回“试验品”而心中不悦产生护患矛盾,这时护理人员容易因为患者的不配合而发生针刺事件。
2.2.4.3 患者家属配合 医院在重视患者的同时,也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如果陪同患者的家属被晾在一边不管不问,无人理会。无视于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缺乏与患者家属应有的交流与沟通。这常给救治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家属在心理承受力不足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失态行为,如愤怒的攻击、不安与吵闹等。干扰正常的救治,给患者和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后果。
3 预防措施
3.1 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 (1)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如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以减少自身感染的机会。用过的物品应立即放入脏敷料的盛器内,不要随地乱扔。 (2)培养抗压能力,工作细致、心态平和,不急躁。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这样可减少忧郁和焦虑,舒缓工作压力,提高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这样才能避免使用锐器的护理操作中减少发生锐器损伤。
3.2 组织锐器损伤职业防护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一组资料显示,8个月实习护士的前4个月与后4个月锐器损伤的总次数为28∶7[13]。说明实习护士早期对锐器损伤的认识不足,工作环境不熟悉,操作不熟练更易造成损伤,进一步证明锐器损伤防护培训的重要性。低年资护士发生锐器损伤最多,临时聘用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的年发生率是正式护士的1.65倍[14]。首先低年资护士岗前缺乏锐器损伤的意识;其次低年资护士操作多,经常操作者发生锐器的危险是不经常操作者的2.23倍;另外,对业务不熟练也是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所以在加强低年资护士业务学习的同时,还应当加强锐器损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上岗前的培训、规范操作规程、严格带教。经过适当的培训可大大降低锐器的损伤[15]。
3.3 改善、使用安全医疗器械
3.3.1 经常检查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发现医疗器械性能较差时,应及时更换。
3.3.2 采用先进的预防锐器伤护理器具 注射器的针头是造成针刺伤最常见原因,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如可收缩针头、带保护性针头套,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目前,我国北京等地区的一些医院已开始使用防止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可以自动回套的针头[16]。
3.4 完善组织、管理
3.4.1 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 国内护理有关锐器损伤的规范很少,英国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标准中相关部分规定[17]:(1)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 (2)使用或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 (3)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分解。 (4)针头无需重新戴帽。 (5)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投入锐器收集箱或容器中,锐器箱的装量不要超过标示的装量。 公共区域的锐器箱不能放在地板上,而应放在安全的地方。 (6)在有明确指征且能提供医务人员安全性的地方重视针刺伤预防设施的使用。 (7)在广泛推广介绍之前,对针刺伤预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评价,确定其效果、可接受性,对患者护理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注射器、输液器用毕就地拔下针头,无须戴帽。51%的护士在回帽的过程中受伤[18]。
3.4.2 制定锐器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流程 污染锐器刺伤后,现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立即用流水冲洗伤口,减少污染血液进入体内;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包扎伤口 。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据英国医学会调查报道,针刺伤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致感染。因此一旦被锐器损伤后必须做好伤口处理。首先要保持镇静,既而迅速敏捷地按照常规脱去手套,用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部分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伤口(边冲边挤),擦干用10%碘伏或70%的酒精擦拭伤口[19,20] 。
3.4.3 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需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针刺等意外损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3.4.4 重视预防接种,提高护士免疫力 定期对消化科护理人员接种乙肝疫苗,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HBV的危险,因为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护理人员,被污染了HBV的锐器损伤不存在感染的危险[21]。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2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1):33.
3 吴立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4 陆连芳, 孙惠娟,杨国真(编译).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
5 徐明花. 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保护对策.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 31(4):42.
6 Horford W E,王俊生.临床麻醉手册.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3.
7 李映兰. 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200.
8 高 霞(译). 美国护理人员对注射针刺伤的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53.
9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 感染控制杂志, 2002,1(1):33.
10 勘萍,陈育红,黄云南,等. 我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现代临床护理,2003, 2(3):11-13
11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2 高建华, 孙丽华, 姜京进.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临床军医杂志,2006,34(3): 355-357.
13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4 Trim J C,Elliott T S 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itive strategies. J Hospit Inf,2003,53: 237.
15 Peate W F.Preventing needle-sticles in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workers. Joccup Environ Med,2001,43(6): 554.
16 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750.
17 吴安华,徐秀华. 预防医院感染标准原则(英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 799.
18 应菊青,徐国英,王晶,等.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204-206.
19 王晓伟, 门爱民,冯悦玲. AIDS及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 21(4):509.
20 李杏,郭耐强. 浅谈HIV职业暴露的应对措施.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 23(7):332-333.
21 Dumpis U, Kovalova Z, Jasons J, et al. An outbreak of HBV and HCV infection in a paediatric on cology war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prevention of further spread. J Med Virol,2003, 69(3): 331-338.
3.4 完善组织、管理
3.4.1 制定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的标准 国内护理有关锐器损伤的规范很少,英国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标准中相关部分规定[17]:(1)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 (2)使用或处理前,不要弯曲或破坏针头。 (3)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分解。 (4)针头无需重新戴帽。 (5)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投入锐器收集箱或容器中,锐器箱的装量不要超过标示的装量。 公共区域的锐器箱不能放在地板上,而应放在安全的地方。 (6)在有明确指征且能提供医务人员安全性的地方重视针刺伤预防设施的使用。 (7)在广泛推广介绍之前,对针刺伤预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评价,确定其效果、可接受性,对患者护理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注射器、输液器用毕就地拔下针头,无须戴帽。51%的护士在回帽的过程中受伤[18]。
3.4.2 制定锐器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流程 污染锐器刺伤后,现场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立即用流水冲洗伤口,减少污染血液进入体内;用消毒液消毒伤口;包扎伤口 。损伤后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补救措施,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据英国医学会调查报道,针刺伤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致感染。因此一旦被锐器损伤后必须做好伤口处理。首先要保持镇静,既而迅速敏捷地按照常规脱去手套,用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部分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彻底冲洗伤口(边冲边挤),擦干用10%碘伏或70%的酒精擦拭伤口[19,20] 。
3.4.3 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 医院感染控制部门需完善锐器损伤报告等相应的支持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在针刺等意外损伤后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
3.4.4 重视预防接种,提高护士免疫力 定期对消化科护理人员接种乙肝疫苗,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HBV的危险,因为对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护理人员,被污染了HBV的锐器损伤不存在感染的危险[21]。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2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2,1(1):33.
3 吴立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4 陆连芳, 孙惠娟,杨国真(编译). 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
5 徐明花. 消化内科护理人员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预防保护对策.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 31(4):42.
6 Horford W E,王俊生.临床麻醉手册.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3.
7 李映兰. 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200.
8 高 霞(译). 美国护理人员对注射针刺伤的防护.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53.
9 殷小基. 医院职业性锐器伤害监测和处理. 感染控制杂志, 2002,1(1):33.
10 勘萍,陈育红,黄云南,等. 我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 现代临床护理,2003, 2(3):11-13
11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2 高建华, 孙丽华, 姜京进.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范. 临床军医杂志,2006,34(3): 355-357.
13 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6,21(4):67-69.
14 Trim J C,Elliott T S 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itive strategies. J Hospit Inf,2003,53: 237.
15 Peate W F.Preventing needle-sticles in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workers. Joccup Environ Med,2001,43(6): 554.
16 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等.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48-750.
17 吴安华,徐秀华. 预防医院感染标准原则(英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 799.
18 应菊青,徐国英,王晶,等. 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204-206.
实习一周了,回想起来觉得收获挺大的。7月16号我开始了正式的临床实习。第一天到消化内科的时候,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过还好,我的带教老师人很好,告诉我开始的时候是有些迷茫,慢慢就好了。后来每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着师-父查房,贴化验报告单
7月17号,上午依旧跟着老师查房,然后向超哥学习了正确的测血压的方法。
18号第一次听到有病人称呼我为医生,这是我最开心的。晚上加班,收了一个脑出血的病人,到病房的时候已经昏迷了。和老师一起忙绿着,那一晚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我没有选错,让我有一种成就感。就像心术里说的一样:人这一生有三样东西是最不能缺少的,那就是信、望、爱,在那晚我看到了。看到那个病人的家人泣不成声,我哭了。
19号,早上查了房过后,便和老师去做了胃镜,了解了做胃镜的全过程,自己还亲自尝试了。我想说,师-父人真的很好,躺在病床上她看出我很害怕,一直在旁边鼓励我。下午我自己到了病房查房,第一次向病人问病史,其中还有一个阿姨夸我很细心,让我乐呵了半天o(∩_∩)o~
20号,看到一个腹水的病人,接着看另一个老师做了腹腔穿刺。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70
2010年卫生部展开了通过对基础护理进行落实,不断哇塞满意服务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活动,该活动的目标在于使患者、社会及政府机关满意。从而强化对护理的管理工作、提升护理服务、变革服务医改等。最近几年,依据卫生部的各项规范,施行全面系统的优质服务,可以获取更为优质的成效,以下是关于消化内科施行及成就报告的具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与优质护理模式,然后对患者满意率和护理质量得分进行调查统计。其中对照组男女分别为43例与37例,年龄在23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5±11.36)。观察组男女分别为60例与20例,年龄在22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3±10.59).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一般资料上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优质护理改进方法
1.2.1关注细节,落实基础护理
实施护士长值班监督及检查机制,不断强化节假日危重患者的护理监督;护士长应当加入护理全程中,不断实现对科室基础工作的完善及检查;不断强化对护理管理的完善,明确护工具体职责;将护士长的工作、交接班及基础护理都界定下来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建立健全护理安全性的文化教育,增加设备完善的、安全识别标识,强化病区物品的规范性,不断营造整齐、干净舒心的病区环境。
1.2.2重视健康教育
专门设立对健康教育的质量监察,进行健康教育规范及标准的勘察,监督与提高护士对健康的宣传力及沟通力。强化其同患者之间的交流,不断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疾病康复知识培训的积极性;护理部依据不同专科特点进行《住院患者服务指南》的统一制定,并将其置于病房供患阅读;进行各种类型的病友联谊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比较达到健康知识宣传的效果。
1.2.3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
实施爱心呼唤服务,无论是患者是否清醒,对于护士长的长期引领,护士都应当不断强化对患者的关怀,推进患者康复;在病室设置方位及示意图,给患者带来行动便利;设置患者监察及饮食温馨白板,保障患者安全等。
1.2.4丰富护理服务效果评估手段
在病区极为醒目的情况下进行对临床护理项目的公开处理、完善分级护理的准则及具体内容等,不断将患者引进具体的社会评测参与机制中;在每个季度都进行护理服务的全面评测,其评测对象包含社会监督员、医生及护士,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举措;删选出满意度最高的护士,并在病室进行岗位明星、护理服务明星的评选,为其他工作人员建立榜样,强化护士的工作热情。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2结果
在消化内科的护理实践中,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得分为(61.4±8.3),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的有48例,满意率为60%。相比之下,采用了优质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为(98.4±12.6),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的有78例,满意率为97.5%。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患者对于服务态度满意率方面等相较于对照组都显著提高,P
3讨论
我院对内科病区的消化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围绕在患者为中心的提升质量并不断发展的工作理念中,特别是自从2010年之后,对于开展的优质化护理师范及病房案例,其更需要严于律己的工作态度,不断给患者带来全面的整体护理服务,提升与患者的交流,建立与塑造更完善的护患关系。通过病区所有工作者的努力,优质化的护理服务思想已经在深入员工工作中,使其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并获取了一定成效。
在进行护理优质服务中各项活动的开展时,我院护理部对于护理服务的具体事项进行了制定与完善,消化内科也在本科室自身工作特征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服务方案,对于其中的服务内容则正在不断强化细节、完善基础护理工作、变革护士工作及排班方式等,使各项工作都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通过诚心诚意的工作,广受患者好评。
经过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样的160例患者进行调查,我们发现,采用了优质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为(98.4±12.6),满意率为97.5%。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的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得分为(61.4±8.3),满意率仅为60%。观察组在护理质量得分以及患者对于服务态度满意率方面等相较于对照组都显著提高,P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R30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51-02
消化系统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可累及所有的消化系统器官如消化道、胃、肝、脾等,恶心与呕吐是其临床主要症状之一,可单独发生也可并发,若处理不及时可致使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剧烈其物理牵动还可能使病情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针对恶心、呕吐的消化内科护理是常规的护理内容,常在保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正常,病情得以遏制的基础上行纠正水电质平衡、酸碱平衡措施。本次研究就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某院住院部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18至69岁,平均(39.2±3.7)岁;病症类型:急性腹痛9例,急性胃炎19例,消化道溃疡38例,急性肠炎22例,其它12例。排除标准:急性危重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有其它各类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的疾病如脑溢血引发的消化道出血等。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2]。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以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为目的,并无统一的临床护理路径。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全面动态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病情进展、治疗状况、病情症状、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生理与心理症状制定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主要措施包括:①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需住院接受后续治疗时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包括身体情况如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是否有肠鸣等,精神状态如是否出现抑郁、疲乏症状,以评价患者治疗及护理耐受情况,对呕吐物进行实验室检验判断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为后续的护理工作开展做准备;②监控患者呕吐、恶心症状发生的频率,特别是对呕吐物的颜色、气味、性质进行准确评价,结合患者病情进展改变护理内容,如急性胃炎患者稍重者,护理以纠正酸碱平衡、输液维持为主,待患者症状稍轻可进行饮食护理;③待患者病情稳定行后续治疗时,以合理用药为指导原则给予治疗护理,加强用药监管,若患者呕吐剧烈及时服用口服补液,进行针对性的用药以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④护理全程给予患者全面的心理干预,阶段性行心理状态评估,对抑郁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以促进患者的自我护理,如多数患者需自我补充体液,不能仅依靠护理人员监督,对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要求较高[3]。
1.3观察指标:患者住院时间、研究开始时呕吐频率及呕吐量、患者呕吐持续时间。
1.4判定指标:疗效评价:痊愈,患者恶心、呕吐症状1日内消失,治疗效果达到预期;显效,3日后患者呕吐频率、日呕吐量为首日1/2以下,症状在2日内消失;有效,3日后患者呕吐频率、日呕吐量为首日1/2至3/4,症状在5日内消失;无效: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或患者主症因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而恶化。
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和率(%)表示,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痊愈比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3 讨论
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行后续治疗期间,若不能及时控制,会严重影响治疗与康复效果[4]。在护理过程中恶心与呕吐不宜作为单独症状单纯采用解除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措施行护理干预,而应据患者病情与生理状况行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以全面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同时采取抗恶心、呕吐措施[5]。本次研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大多在1日间得到控制,患者生理、心理状态显著改善,治疗与康复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高玮.恶心与呕吐患者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分析和建议[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3,21(8):803-804.
[2]陈绳武.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J].家庭医学:上半月,2010,4(18):6-7.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6(a)-019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dical integrated joint operation model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Methods 196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as the research object,al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9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research group were given medical integrated joint operation pa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team health knowledge rate and life quality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Respiratory medicine;Medical integrative joint operation;The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呼吸内科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肺炎、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其实施优质护理和有效的诊疗措施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保障[1-2]。于呼吸内科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护理,能够明显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度,以此增强患者的自身约束力、治疗依从性,从而加快患者恢复[3-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方面功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自身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就诊于消化内科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正是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特征,基础疾病多,导致入院治疗过程中易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中,威胁患者的健康。护理安全是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中避免患者出现规定外的身心损害或死亡,现已成为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指标。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96例老年住院患者,旨在探讨分析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相关解决对策,相关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4例老年住院患者,包括男51例,女33例,年龄63~85岁,平均(71.34±3.42)岁,来诊患者中包括3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28例消化道溃疡、14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黑便。合并冠心病者10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合并慢性肺心病者4例。根据随机化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安全干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一般情况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消化内科一般常规护理,具体包括饮食护理、合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干预。
1.2.1护理安全干预内容 护理安全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巩固并加强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水平,培养良好的医德和团队精神,增强工作积极性。科室定期举行护理隐患研讨会,找出并分析潜在安全隐患的解决对策。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提升护理工作者的整体水平;②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消化内科入院相关知识宣讲,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和诊疗中易出现的危险事件有正确的认识[1]。因消化内科治疗手段中常涉及禁食禁饮,护理人员要宣讲到位,避免因患者盲目进食引发危险;③改善病房环境。注意通风消毒,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勤换洗床单,嘱患者多翻身,避免长期卧床出现褥疮。保持地面干燥、防滑。病房中具有安全隐患处应在醒目处给予标识,防止不必要的危险事件发生;④陪护人员的教育。因老年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多依赖陪护人员的照顾,如果陪护人员护理不得当,也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和身体不适,护理工作者应传授陪护人员相应的护理常识和技巧;⑤临床用药。消化内科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是药物治疗,本科的用药多且杂,用药时间不一,保存方式不同,加之老年患者存在基础疾病的用药,更加大了用药的复杂性,护理人员应做到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家属明确不同药物的处理方式,避免因用药错误而引发严重不良后果。静脉输液时,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做好巡视工作;⑥心理护理。患者因自身疾病导致身体不适,并出现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抑郁,加上消化内科常要求禁食,患者因饥饿引起烦躁不安,对治疗出现抗拒和消极心理。护理工作者应态度温和,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沟通,耐心了解患者需求,帮助患者消除不安,重拾信心[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极不满意四个等级,由患者出院时选择其中一项。对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基本情况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á=0.05为检验水准,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100%,显著较对照组的87.5%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基本情况 进行临床诊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病情稳定情况、治疗依从度均较对照组好(P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自身机能退化、基础疾病多,加上消化内科的部分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传染性强等特点[3],因而老年患者成为消化内科的重点护理群体。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出现的危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自身态度和护理技能水平不足、入院知识宣讲不到位、病房环境差、陪护人员护理不到位、临床用药不按时按需及患者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的住院诊疗工作,延缓治疗进程,严重者还会发生医疗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针对护理工作中发现的多种危险因素,我科护理工作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例如重视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减少工作失误带来的隐患。加强入院知识宣讲力度,确保患者及家属明确病情及入院需遵循的各项制度。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体质,尽量减少病房内的危险因素,避免出现病房内致病菌感染、跌倒、烫伤等意外事故。进行陪护人员的教育,以充分满足患者的入院需求,协助患者的治疗进程;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强调临床用药安全,杜绝不按时、不按需、不听医嘱乱用药等现象发生。静脉输液时,做好巡视工作。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沟通,消除不安情绪,提高治疗依从度。
本研究证明,通过积极的护理安全干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病情稳定情况、治疗依从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P
参考文献:
护生轮转到消化内科后,护士长利用晨会交班的时间,为护生简单介绍消化内科的病房环境及规章制度,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相关要求,用药特点,使护生能更快的适应消化内科的实习。
2培养目标
必须掌握:①消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及护理常规(如胃出血、胃炎、消化性溃疡等)。②消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饮食指导。③消化科常见护理技术(如静脉输液、静脉输血、清洁灌肠、口腔护理等)操作要点。另外,还需了解三腔二囊管的护理、胃镜检查前的注意事项等。
3实习带教
3.1一对一教学
护生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结合本科的基本护理操作进行带教,带教中应进行讲解,示范,指导和督查,本着放手不放眼的原则,对操作中的难点和精点要重点讲解、示范。
3.2消化科常用操作技术演示及指导
组织每批护生观看消化科常用技术操作影视带,并给予详细解读,主要包括静脉输液、吸氧等,再让实习护生在模拟人身上反复练习,直到基本掌握。要求在实习期间逐渐熟练,出科前抽1~2项进行考核。
3.3理论知识传授与护理操作相结合
边讲边做,使护生真正理解每项操作的重要意义。例如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大便和观察是护理的一项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内容,黑便次数的增多、血压的下降提示病人有活动性出血,需报告医生调整输液计划。因此,观察记录病人大便与血压变化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早期休克的可靠指标。
3.4对护生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
在消化科护理中,护生对某些特殊的护理内容往往不理解或困惑,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少量出血无呕吐时为什么需进温凉、清淡的流质?要告诉实习护生这是因为温凉饮食可防止胃肠道血管的扩张,而进流质饮食可以减少胃收缩运动并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
3.5选择合适的病人让护生观察病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列出护理措施,再由指导老师给予指导和补充,充分培养护生观察和独立的处事能力。
3.6对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装订成册,组织护生学习,使护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引导护生按顺序观察病情,先危重后轻症病人。
3.7培养护生职业道德,提高自身修养
在带教过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身作则,在护理活动中,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行为稳重,语言文明,有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护生们具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热爱本职工作、执着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勇于进取,富有同情心,抢救患者具有争分夺秒的意识。
对护生进行的带教是现代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可以说是在校学习的延伸与深化,是护生把在校掌握的知识在临床过程中应用,也是其转变为护士角色的关键环节。护生通过临床带教能够初步知晓本科室的护理工作有哪些主要特点,以及病房护理的详细内容和有关护理操作的步骤,使之逐渐提升独立完成护理任务的水平[1]。该院将分阶段带教法运用于消化内科的护生带教过程中,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锻炼了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大改善了带教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1 挑选适合的带教教师
带教教师不仅是护生学习与效仿的对象,还能够引领护生转变到护士角色,教师的言语行为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所以,本科室应慎重挑选每一名带教教师,须符合以下要求:有至少5年的临床工作经历、从事本专业护理至少3年、职称为主管护师、学历为本专业的本科,而且有正确的专业观念、认真的工作态度、很强的护理责任心、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与丰富的经验,有很高的语言表达水平,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懂得交流技巧,还要积极肯干耐心讲授。分带教老师的要求:①具备5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大专学历、护师职称以上;②具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较强的专科业务知识;③具有较强的带教与沟通能力。同时带教老师也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的护理理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带教水平。
2 制定科学的临床带教计划
护生通常在本科室进行护理实习的时间是8~10周,可分成4个阶段来完成。要给出科学的带教计划,合理分配带教时间及确定带教内容。然后,根据教学计划,每个周末进行一次评价,以了解带教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
2.1 第1阶段(时间为第1~2周),属于护理准备阶段
让所有护生熟悉工作环境与了解有关制度要求,树立起护理的安全观念;讲解本科室各病种具有的临床特点,介绍病房的护理环境以及各个病房与床号的分布情况,知晓各类物品、药品及仪器如何摆放;参与到对患者的早、晚护理中,熟悉各种铺床方法、以及熟悉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进行口腔护理操作的方法;知晓如何存放常用物品以及如何进行清洁、灭菌与消毒处理,了解各类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并了解常见冷热疗法在应用时有哪些禁忌证和适应证;了解接待安置新入院患者的步骤、开始见习对新患者的第1次护理记录单书写并见习体温单的绘制;在第1~2周的护理准备阶段,护生的任务主要是了解病房环境、以及掌握生活护理与基础护理的有关操作,同时,对患者的基本状况做初步的了解。
2.2 第2阶段(时间为第3~5周),属于临床带教阶段
在带教中选择一对一的方式,这种方式目前仍在基础护理的临床带教中得到普遍的应用[3-4],每名教师仅教1名护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到因材施教。护生在这一阶段要全面了解本科室的所有常见病种,如:肝硬化和消化性溃疡出血等;还要知晓本科室的常用药品(如:止血剂、生长抑素与质子泵抑制剂等)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尽量多为护生讲解本科室的专业护理知识,让护生独立的进行基础护理,了解相关的护理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新患者做初步的床旁评估;并在教师的带领示范下,实施末梢血糖测定、以及静脉输液与吸氧等操作。
2.3 第3阶段(时间为第6~8周):属于护理实践阶段
了解消化道常见病都有哪些临床症状、及护理的要点,掌握观察各类不同患者情绪表现的方法,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了解如何对本科室的特殊穿刺、检查(如:腹腔穿刺、肠镜和胃镜检查等)进行事前与事后的周到护理;学会皮内和皮下进行注射的正确操作、及进行静脉采血和肌肉注射的正确操作,并学会对皮试所得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对医嘱进行处理的方法,可查阅相关的资料,能解决常见的护理问题。带教教师根据以往实际的典型病例,借助媒体来完成教学中的小片段讲课[5-7],如制作不同的短片或者幻灯片。这样,可比过去采用的普通讲课方式更灵活,增加了生动感,能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吸引护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知识,及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4 第4个阶段(时间为第9~10周)
属于临床护理的巩固阶段:主要是提高护生自身独立完成操作的水平,继续巩固所掌握的本科室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为护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带教教师要注重传授护理经验,放手让护生独立完成操作,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着重让护生掌握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临床管理的水平[8]。同时,要安排护生加入到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的三腔二囊管的联合抢救及护理[9],此外,还要教学查房1次,并书写1名一级护理患者的入院护理计划表与护理评估表,然后由教师进行评分;最后,完成出科前的考试、护生间的自评,教师和护生彼此征求看法,对带教教师的带教工作与护生的实习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
3 临床护理带教评价指标设计
实习结束时,对护生进行综合考核,内容包括技术操作、 理论知识、医德医风、健康教育。护士长、总带教教师及消化内科带教老师共同负责考核。考核从试题库中选题,进行笔试和操作考试。同时发放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带教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要求每个实习护生对消化内科专科护理带教过程中专科知识的理解程度、 专科操作技术掌握程度、 护生个人预期满足程度、 对带教老师及带教方式的认可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4 消化内科采取分阶段临床护理带教的主要优势
临床实习对护生来讲,既属于其进行护理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其转为护士角色的过渡阶段[10-11]。将分阶段教学法运用在消化内科的带教过程之中,每个阶段的实习任务及计划都事先告之护生,并保存在讲义夹中,让护生能够清楚各个阶段的任务,大大提高了护生的实习热情,使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临床护理中积极思索问题。
此外,每周组织1次集中评价,让护生感受到压力,能促使其在实习过程中学会更多的护理知识与相关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带教老师给予的评价能使护生找到自身的缺陷、正确操作[12];同时,带教教师的目标任务清晰,能够做到有计划、有准备的讲授,并能依据计划表来发现上个阶段的带教有哪些缺陷,以便在下个阶段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内科护理学是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重点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课程,临床操作要求很高,所以也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科之一,它的学习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充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才能找到课程的重点、突破课程的难点,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
1 新考试、新要求
新护士资格考试增加了临床能力的考核,更贴近临床护理岗位的需求,更加符合新形势新医学模式对护理的要求。
考试内容的改变:护士资格考试由原来的4个科目整合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个科目。列出了护士执业过程中常见的疾病,较之前扩大了疾病范围,增加了新的疾病。考试以临床护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为要求,包括护理工作中必须的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和社会人文知识3个模块。结合内科护理学,主要以疾病的健康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为主要考试内容,降低了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的考试比例。
考试题型的改变:考试题型中主要采用以临床背景和案例的题为主,题量增多,题型改变,主要以A2、A3、A4型为主,减少了A1型。
2 新考试、新师资
考试新的要求中加大了临床操作的比重,内科护理学教研室的教师队伍也要结合此要求进行一定的调整,优选内科护理学双师型师资。他们同时具有医师资格证或护士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并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熟悉并能够深入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前沿技术有着较高的敏锐性,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同时,由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担任教研室主任,定期开展教研室教学研讨活动,相互交流临床经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我们要定期对老师进行临床和教学培训,让老师们掌握更新更全的知识和技能。
3 新考试、新教学大纲
根据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大量收集考试改革后的考试资料,针对内科护理学涉及的考试内容,调整《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大纲必须体现出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健康评估,护理程序。疾病主要包括: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疾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性脑病、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结核病、肾小球肾炎、肾衰竭、尿路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肝癌、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痛风、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帕金森病等。
4 新考试、新教学方法
新考试具有多学科渗透融合、与临床实际要求紧密相连的特点,注重考核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考试的要求,教学方法也必须做出改变。
原来的教学多采用讲授的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动手能力不强。新考试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理论讲授时通过图片的方式或者动画、视频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采用临床案例分析教学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讲解护士资格考试中要求的重点、难点;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还要重视实验课的开展,通过实验模拟临床实际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新考试、新实习
护士资格考试要求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要实习满8个月才有资格报名参考。8个月的实习时间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时段,学生会在医院各个科室进行轮岗实习,熟悉各科室的工作,更好的理解临床要求。但是,实习是在校外的医院进行,在实习期间没有专业课的老师带习,学生除了每天的医院工作外没有人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考试复习,导致部分学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降低了自己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利于考试的通过。所以,在学生实习期间,除了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临床任务的同时还要定期督促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复习,指导学生实习与考试要求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保证学生在提高实操能力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
1.1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09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级共140人为研究对象,一班为实验组,二班为对照组,各70人。入学时均为应届初中毕业生,所有学生均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的学习。两个班级的学生中考成绩及基础课程成绩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教材均选取吕云玲、南桂英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2版,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常规型教学方法,即按课程内容进行讲授;实验组在教学中引入护患纠纷的典型案例,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实验组的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2.1展示案例,启发思考
围绕内科护理学的重点与难点,选取教学医院近年来经典和难易适度的、具有科学性及典型性的护患纠纷案例。如在消化性溃疡章节的学习中,选取消化性溃疡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合并穿孔1例,该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腹痛加重、范围扩大,值班护士答复病人:“继续保守治疗,没事,继续观察”,未再次对病人进行身体评估,数小时后病人出现发热、脉搏进行性加快、血压进行性下降等症状,后死于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在课前给学生展示此案例,精心设计案例讨论问题:(1)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评估内容;(2)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3)消化性溃疡的潜在并发症;(4)值班护士的问题;(5)如果你是护士,你会怎么做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1.2.2探究讨论案例,解决问题
在预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案例,把学生平均分组,对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关键是要凸显案例的中心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该案例的诊疗过程进行探究、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总结归纳
学生发言后,针对案例及时进行点评总结,分析案例的疑点及难点,指出学生的优点及不足,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强调重点、难点及考点,将案例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查漏补缺。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调整案例讨论的内容和深度,保证学生可以“看得懂、说得出、想得通”,争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1.3教学效果的判定指标
(1)对两组学生进行有时间限制的理论考试,凭借测试成绩(满分100分)进行教学质量分析;(2)两组学生在教学医院的实习结束后,计算他们内科系统的实习考核成绩;(3)比较两组学生第一次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调查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内科系统实习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对照组(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