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校工作经验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2 09:44: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校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校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水平与特色是一所大学除了专业学科优势之外最重要的竞争力,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直接反应了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与效率。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为亲密的好朋友,同时,也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着,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还有许多其他的非本职工作落到辅导员的肩上。为了适应新时期对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寻求科学、有效的辅导员工作方法特展开本研究,并将笔者多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的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职责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管理。大学辅导员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直接作用于管理和教育的客体,即大学生,以实现教育与管理的最终目标。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其需要辅导员在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其进行积极、明确的指引,从而使其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大学辅导员的指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此外,辅导员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表现为:其一,辅导员是大学生最为直接与主要的管理者,也是他们最亲近的管理者。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他们为学生处理的问题也较多,从而加深了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的信任感,这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其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故而,高校对辅导员的要求极为严格。高校辅导员自身需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丰富的教育经验,其在处理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上能够有独特的见解与方式,他们能够较为有效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促进其和谐、全面发展;其三,辅导员长时间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线,其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身份,科学引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为其灌输积极、健康等思想,对其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使其走出思想误区,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2. 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随之提高,其要求现代大学生不仅应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较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高校辅导员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适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创高校辅导员工作新篇章。

首先,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详细的了解外界世界,以获取信息和增长知识。大学生属于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群体,在上网了解外界世界的同时,其伦理观念、思想道德和个性心理等必然会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针对上述现象,高校辅导员应充分了解、并积极面对上述现象,运用各种方法、趋利避害,创新工作方法、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促进其积极、健康人格的养成。

其次,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怀,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其实际问题。现阶段,社会的各种压力在大学投射,加之学生自身成长环境和个性心理等因素,极易导致其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不良情绪,严重的还将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细致了解,并积极做好心理咨询等工作,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有关心理方面的讲座与会议,使其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进而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抗挫折能力。

第三,充分重视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并使其尊重生命、珍爱生命。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逐渐多样化和密集化,社会化趋势明显。上述趋势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学校与学生带来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从另外角度来看,上述趋势也为学校与学生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致使学校暴力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基于此,辅导员应重视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与安全意识,提高其防范能力和整体素质。一方面,学校可定期开设法律和安全知识讲座,并聘请相关专家与学生展开交流,从而使大学生从中受益。另一方面,新学期开始时,辅导员可对新生讲解高校与中学的不同,使其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并向学生开展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生命教育,增强其珍爱生命意识。

3.小结

大学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生活与学习的直接管理者,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思想导师,更加是学生的生活朋友。大学辅导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原则,热情细致、服务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开创性的开展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使高校学生在正确思想和积极行为的指导下和谐发展,完善、进步!(作者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基金项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3年度课程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管理科学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运作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

生产运作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企业管理各领域中,生产运作其涉及的面最广,牵涉的部门最多,是最复杂的领域,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先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的基本规律与特征,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

《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学习其他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基础。世界各国大学里的管理学院/商学院都将本课程列为三大支柱性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见本门课程在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重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课程建设实践,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方法,以便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教学内容

《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内容广泛而庞杂的课程,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形成和实际紧密联系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根据本校管理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考虑北京市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有关服务运作管理的内容;突出各种方法与模型的讲授,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各类典型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计划与最优控制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管理科学专业教学需要的32课时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

目前《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以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采用了其他的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教师课堂讲授是本科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要讲得好、让学生喜欢也不容易,因为本科生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对许多概念或者术语都是陌生的,因此教师应该把基本的概念讲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大量的多媒体(照片、电影片断和视频资料等)资料来加深学生对生产管理认识和对知识点的掌握,例如组织学生观看企业生产车间、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物流、库存管理等方面的照片和视频,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和设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了解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经验,为本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应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目前已被许多高校的管理类专业教学所采用,但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恰当的教学案例,为此作者根据生产运作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大量收集、精心选择了典型的生产运作案例供本课程教学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教学

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这决定了实验教学环节的地位与重要性。为了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这门课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引入WITNESS仿真实验教学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由于WITNESS软件为生产系统中各种类型的资源设计了相应的可视化元素,可以实时地显示出建模的可视化效果,逼真形象地模拟实际生产系统,使得在教学中的许多生产系统设计和方案选择的过程更加简洁易懂,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的了解生产系统设计的问题所在,以及应该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可视化建模方式可以激起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窗口式设计又使同学极易上手,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能体会到生产运作管理的相关理念。

因此在《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利用WITNESS 软件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当前的建模工作和实际生产系统的运作规律,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和规划生产系统的能力。

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作者设计并完善了符合管理科学专业培养要求的WITNESS仿真实验项目以及相应的8个学时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供教学使用。

4、作业与考试

作业与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对学生作业,认真批改,并给出每次作业的成绩,成绩满分为10分,一般很少能够获得满分,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学生反映学习的效果非常好,他们都说这门课程学习收获很多。

本科的《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考试要更多体现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需要考察一些基本概念与理论。考试的内容可以包括概念(比如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或小案例分析等几个方面。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建设,使得《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更加贴近管理科学专业的需要,学生增加了对课程的兴趣,学到的理论能够有效的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1)10-0036-04

成人高校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成人高校也日渐暴露出一系列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面临着诸多自身无法摆脱的困境。当前,实现自身的成功转型已经成为成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自身的成功转型,成人高校就必须借助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咨询服务,而要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成人高校就必须开展以院校研究为基础的内部咨询,同时还要积极寻求以院校研究为基础的外部咨询。

一、成人高校开展服务的必要性

(一)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越来越把接受成人教育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越来越倾向于以“理性经济人”的角色、以成人教育消费者的身份参与成人教育活动,不管承认与否,成人教育服务在客观上已经被“商品化”了。各级各类成人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生源和师资从而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机制已经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已经渗透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实践。激烈的竞争将不仅发生在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之间,而且也将发生在传统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与不以教育为主要职责的企事业单位之间,成人高校将不得不越来越频繁地与开始提供成人教育服务的工商业进行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成人高校都要根据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等信息的准确把握,创造性地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唯此才可能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成人教育咨询服务以院校研究为基础,能够帮助办学者及时捕捉这些信息,为科学制定和评估学校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因而是成人高校应对市场竞争、不断提高竞争力的得力助手。

(二)实现学校转型的需要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快速变迁,员工胜任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素质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并且要求不断提高,这对以在职成人为主要对象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以前只有通过参加成人高等教育才能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状况发生了改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需求由刚性转变为弹性,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补偿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其规模的萎缩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的萎缩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变化对以此为主业的成人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以院校研究为基础的成人教育咨询能够担当成人高校领导者的“参谋”,为成人高校的转型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三)实施科学管理的需要

从计划经济时代基于国家政策的机遇型竞争转向市场经济时代基于市场需求的实力型竞争,要求成人高校的发展模式由粗放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这就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粗放竞争时代,成人高校可以依赖“经验型”管理,即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知识、经验、阅历和智慧获得管理绩效。但随着学校内部学科结构和管理结构的日益复杂以及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的日益迅速,仅凭办学者个人的经验和智慧已经很难应付,迫切需要转向“科学型”管理。这就要求成人高校的领导者对自身“有限理性”保持清醒的认识,摒弃单纯依赖自身知识、阅历的经验型管理决策方式,积极主动地寻求“外脑”的支持,善于利用成人教育咨询获取与学校决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国外的发展实践也已经证明,当管理的复杂性超过了领导者的经验范畴时,通过学校内部的院校研究机构、社会成人教育研究机构或中介机构为领导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咨询,是提高学校管理科学性的有效途径。

二、成人高校的咨询服务供给研究的基础

院校研究是指针对单个院校管理与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所做的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为学校的领导层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改进学校的运作实践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院校研究发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院校研究协会(AIR)的成立为标志开始在美国大规模、成建制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实践领域,拥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主要职责包括:学校基础性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如学生事务、教师事务、财政状况等;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如教师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专题调研等: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如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协助院系制定发展规划等:开展自我评估工作,如对学校办学效益的评估、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等。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院校研究近年来在我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正在不断向专业化、学科化方向发展,对院校研究本身的研究和对院校研究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也已经开始。

作为一种以管理咨询为主体的综合性咨询,院校研究不仅是推动高等学校变革的“利器”,对于改革成人教育研究范式以及改进成人高校的运行管理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整体来看,在我国当前的成人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成人教育理论缺乏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解决力,无法真正服务于我国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单个成人高校的运作实践为对象的院校研究,克服了过度抽象的宏大叙事与狭隘具体的经验总结两个极端。为成人教育理论与成人教育实践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是成人教育研究范式改变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开展面向学校的成人教育咨询的基础。

三、成人高校的咨询服务供给方式

(一)开展内部咨询

内部咨询是指由成人高校内部的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的咨询。当前,美国的几乎所有大学都设立了院校研究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主要负责查找本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全面增进学校的办学绩效提供依据和参考。我国成人高校要积极借鉴美国大学的成功做法,重视自身院校研究机构建设,开展卓有成效的内部咨询。

1.实现观念转变

一方面,成人高校的领导者必须要树立科学管理的理念,摒弃传统经验管理的既有模式,积极建立学校内部的院校研究机构,积极利用其专业化和针对性强的咨询服务为自己出谋划策。在意识到开展院校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重视和切实加强对院校研究支持力度的同时,成人高校的领导者也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亲身参与到院校研究中。另一方面,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专职理论工作者要摒弃过于专注宏大叙事的抽象理论建构而对本单位成人教育实践改进漠然置之的片面思想,要积极承担

起院校研究的职责,从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出发,注重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科学系统地研究本校的问题,推进本单位办学实践的改革和发展。

2.成立专门机构

学校变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院校研究也应该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因而有必要在成人高校内部设置专门的院校研究机构,从组织架构上保障使其成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常规性、制度化活动。一般而言,要有机整合成人高校内部已经成立的成人教育研究所、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等研究机构,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院校研究中心”或类似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范围;要通过制度化的授权保障院校研究机构的独立性,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去研究完全应该由院校研究机构自主决定,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完全由事实资料决定,而不应受领导者个人的偏好和意图所影响。

3.强化队伍建设

院校研究机构内部咨询职能的发挥要以高素质的院校研究队伍建设为依托。首先要选拔合格的专职人员。特伦兹尼认为合格的院校研究人员至少应该具备三种能力:一是专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对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力:二是说服他人的能力,如对教师解释教学评价的结果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建议等:三是背景能力,如了解和熟悉本校的发展历史、组织文化等。笔者认为,合格的院校研究人员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受过良好的科研训练,掌握了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二是必要的工作经验,如果从来没有实际参与过院校管理或者相关工作,那就很难深刻理解院校管理的难处,也就难以找到适切的问题解决方案。因此,要选择“那些在中层岗位上干得比较好但向上发展余地又不大的人来主持院校工作,因为他们对基层工作熟悉,又有与上层领导沟通的经验,同时与院系各个部门交往的范围又比较广,了解多方面的情况,并且对院校管理具有钻研的兴趣,知道如何为上级谏言献策。”其次要加强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院校研究机构不仅要为学校的领导层提供咨询服务,也要为学校所有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绩效服务。因而,院校研究机构的专职工作者应该主动寻求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所有的学校员工都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因为他们熟悉院校研究的问题,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促使研究的成果更加贴近办学实际。专职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应起到理论研究指导和规划的作用,保证研究工作正常进行,提升研究成果的水平和效益。

4.规范咨询程序

成人高校的转型是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办学理念调整、职能转换、机构改革、教师事务、学生管理等多个层面,因而,面向成人高校的内部咨询首先必须实施项目化管理,咨询主题可以由校方管理层提出,以任务下达的方式要求院校研究机构就此开展调研和咨询,也可以由成人高校内部院校研究机构依据其对学校运行的了解自发提出,经学校管理层批准后予以实施。其次,院校研究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开展调查研究,获取与咨询主题相关的学校内外部的数据信息资料,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强的建议对策,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学校管理层。再次,院校研究人员要向学校管理层详细说明咨询报告中建议对策提出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促使相关改革方案的出台:同时,院校研究机构也要积极协助学校管理层做好院校变革的宣传动员工作,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方动态,根据实施效果不断吸取合理建议,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方案,力求更好更快地解决发展难题。

(二)寻求外部咨询

1.外部咨询的优势和价值

外部咨询是指由成人高校之外的专业成人教育研究机构或中介组织提供的咨询。相对于内部咨询,外部咨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价值。首先,外部咨询独立性与客观性更强。与内部咨询的自我研究方式相比,由于外部咨询的研究者来自研究对象的外部,不受研究对象内部各种利益因素的牵制和左右,这就保证了研究者立场的中立化,有利于他们着眼学校发展的整体去考虑学校未来的发展,并提出合理的策略与方案。其次,外部咨询专业性与综合性更强。专门的成人教育研究与咨询机构会接触到更加广泛的成人教育办学实体,因而也会接触到更加多样化的实践问题以及成败得失经验,这无疑为其提高咨询服务的专业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2.外部咨询的一般程序

篇(4)

中小学教师应该从事教育科研,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实学校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人对此都有正确的认识。一些学校的领导担心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降低学校在考试和升学中的竞争力;一些教师也认为自己本身就承担了十分繁重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无暇再顾及教育科研,同时他们对教育科研的实际作用和效果也心存疑虑。在这种认识下,很多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只是为了迎合所谓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更多地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对学校教育科研的检查、评估和督导(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教育科研已成为学校的一项基本职责,并且教育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开始成为评估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这种迫于外在压力和检查的教育科研完全流于一种形式,沦落为一种应时应景之作。于是,在学校教育科研上出现了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二、立项课题多,结题成果少

开展教育科研必须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在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载体形式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以课题申报、论证和最终立项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科研。应该讲,这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的必由之路。但问题是一些学校把这种做法推向了一个极端,他们把教育科研的全部内涵简单化为课题的立项以及对立项课题的研究,认为搞教育科研就是课题的申报和立项。于是在一些学校里出现了学校领导积极动员、广大教师争先恐后报课题、人人都有立项课题的繁荣景象。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的虚假繁荣,在这种泡沫式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研究课题选择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由于大量的课题事先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严格的选择和科学的论证,在立项以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才发现,有些课题根本就没有什么理论和应用价值,毫无研究的必要;有的课题本身就是一个虚假问题,没有什么科学的立论依据,而有些课题由于论证过程不严密,设计的技术路线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合理、不科学,在实施过程中才发现根本就没有研究的可行性或者说很难再把研究深入下去,结果造成了人、财、物等的浪费。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立项课题多、完成和结项的课题少。这种重立项、轻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的现象并非个别。

三、一般性的成果多,有指导价值的成果少

教育科研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衡量其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其成果有无创新性和指导性。而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具体成果,却是一般性的成果居多,在理论上有创新和突破、并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成果寥寥无几。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受认识和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教育科研在中小学还没有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这样的研究状态很难出精品成果;2、受部分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高、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教育科研知识和技能欠缺的制约,即研究者的素质阻碍了高水平成果的取得;3、缺乏专家的引领和指导,教育科研的科学性不高、规范性不强和专业化程度不够等。也正是由于一般性的成果多,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成果少,导致一些老师看不到教育科研的好处、体验不到从事教育科研的甜头,这反过来又影响他们从事教育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理论构思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

这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成果而言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比较具体、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要求选择那些内容具体、明确、涉及范围较小的问题来开展研究,而且研究的价值取向直接指向实践。开展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但在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课题和研究都还仅仅是停留在一种理论的构思和逻辑的推导上,有物化成果、能解决具体问题、并具有指导和先导作用的成果并不多。由于这种研究更多体现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高校教师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没有充分反映中小学教育科研自身的特点,这也决定了这种研究不受中小学教师的欢迎。

五、工作经验总结的多,有理论色彩和学术价值的少

这主要是就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性质和特点而言的。如前所述,在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由于缺乏专业引领,也由于一些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不高、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不够,导致现在的教育科研成果更多的是一些工作总结和经验之谈,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既缺乏理论色彩和学术价值、又缺乏抽象概括性和理论的阐释性、更缺乏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发现和深层揭示等。这样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深度不够、层次不高、水平较低,难以发挥指导性和先导性。

六、撰写论文的多,实验探索的少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式应该是十分丰富的,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行动研究、教育人类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等都应该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有效手段。在这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长期的、并且是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教育实验。综观当代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凡是有重大成果和影响的教育科研,无一不是通过长期的实验探索。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发展教学论体系”,就是对长达二十多年教育实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巴班斯基提出的著名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也是研究者在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实验改革总结而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也是经过多年教育实验改革的集大成。但反观我们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的科研精神和态度就差了很多。由于对教育科研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缺乏认识,加之受功利主义倾向和其他原因的影响,一些人往往认为从事教育科研就是简单地撰写一些论文,而不愿意沉下去,踏踏实实地作一些长期的对比和研

究。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科研缺乏精神实质和科学性,更遑论指导性和先导性了。

七、靠外部压力的多,源于自身内在需求的少

教育科研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极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它需要从事教育科研的主体高度投入,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可以这样认为,教育科研是否有成效的一个重要的主体性条件就是从事教育科研的人自觉参与,并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有心人。比照这一要求,我们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差距也是明显的。当前,一些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并非是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也并非是把从事教育科研作为自己的一种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他们从事教育科研更多地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和要求,而非源于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有的教师是因为“学校有要求而去从事教育科研”的,有的教师是由于“撰写和在评职称和评优中有加分因素”而去从事教育科研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动机来自“别人都在搞,我不搞就会吃亏”,他们从事教育科研实际上只是一种从众行为等。这些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大多还处于一种外部强制性要求的阶段,缺乏从事教育科研的内部需求和自觉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也就使他们很难自觉地参与到教育科研的活动中去,并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有心人。

篇(5)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1-0011-04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探索与实践”(dm1003)。

[作者简介]李大庆(1981―),男,广西巴马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裹挟中日益走向了市场化道路。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1]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任务已经落在了高校以及个人身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高校需要不遗余力地利用各方资源来促进毕业生就业。至此,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许多年的校友尤其是已经功成名就的校友便成为了高校为获取更多社会资源和拓展就业岗位而争取和拉拢的对象。“校友资源的保护、增值和利用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1],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共识。“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2]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多样性,大量先后走出校门的校友分布在各行各业,从事类型各异的工作,各自联系的社会资源与社会关系丰富多样;二是同源性,校友在大学接受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熏陶,在思想认同和行为气质上具有同源性;三是串联性,校友基于对母校的感情,一方面联系与自己相熟的校友回报母校,另一方面联络自己的成名好友参与学校建设;四是可持续性,源源不断的学生进入高校和一批批毕业生的离校促使校友犹如川流,同时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可以持久开发的性质。为此,模式不一的校友机制和校友基金会等组织和管理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的作用

已参加工作多年的校友,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也是了解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集成者,特别是在某些大型企业或者政府从事人事工作的校友,更是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母校毕业生自身能力的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校友对拓展母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价值观的扶正和常识性认知的深化

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存在较大的自我定位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毕业生自卑心理比较浓重,内心存有自己学校不够好、自身能力比较弱、家庭背景不够优越等心理障碍,而不敢去挑战和尝试心中所定的目标,缺乏实践精神和魄力;二是有的毕业生自以为获得一些奖项和荣誉,就“恃才傲物”,进而好高骛远,把不切实际的东西锁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他们在价值取向上也比较崇尚拿来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工作避重就轻、拈轻怕重,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破坏同学友情和集体利益。对此,邀请阅历丰富的成功校友返校给毕业生做一些就业价值观引导和传授一些常识性的就业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用。校友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可以让毕业生做好吃苦的准备,校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可以给毕业生以鼓舞,校友功成名就的今天可以让毕业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校友取得成功的方式和方法也可以为毕业生创业从业提供指导与借鉴。

(二)就业能力的针对性提升

这主要有两个实现路径:一方面,校友的讲座和成长经历的系统宣传,可以让毕业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能力的人才,进而有所侧重地去自我发展;校友个人能力的展示也可以起到模范和榜样的作用;校友,尤其是从事人事管理方面的校友,更是会为毕业生直接指明自己锻炼能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校友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自身所在单位所需人才的类型,为母校提出一些培养建议,完善母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从而保证学生的特长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均有提升来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三)就业信息提供的时效性可以保障

在各行各业工作的校友在所在单位或者自己朋友单位需要招聘时,及时有效地把相关招聘信息传递给母校,母校可以根据校友的要求安排招聘时间和场地甚至组织专场招聘会,或者开设“网上招聘超市”。同时,校友的诚信可以保证所设招聘岗位与母校毕业生的专业和能力保持一致,确保就业信息真正对毕业生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也可以使得校友单位的招聘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均有保障。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相对于非校友单位的招聘来讲,校友所在单位或由校友引荐来的招聘单位的岗位信息具有普遍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就业实习基地、岗位的提供和其他就业单位的引荐

企业家校友出于回报母校和利用母校资源等心理,比较愿意在其单位与母校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有的企业由于对母校培养模式的了解,比较信任自己母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倾向于招聘母校的师弟师妹作为自己单位员工;也有一些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企业,愿意和母校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在不违反学校办学宗旨的前提下共同培养专业性人才,在学校接受理论老师的指导,在实习基地接受老员工的指导,毕业后直接进入其企业。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校友则会组织自己企业的人事部门或者联合与之相熟的其他企业组团来母校进行招聘。

(五)就业市场拓展规则的形成

校友虽然拥有比较浓厚的母校情结和回报母校的观念,但同时也是企业家的校友并不是一直无偿的奉献者,他也需要母校为他的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因此,高校在拓展就业市场的同时,不能一味强求校友能做多大贡献,而应着眼于实现与校友的共赢。高校可以拉拢某个或者某些校友企业与之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签订相对稳固的招聘协议,并且保证良好效果的取得,就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吸引其他校友企业建立类似的合作关系,当达到一定规模,则会形成一定的双赢氛围和校友拓展就业市场规则,并且走向制度化。由相关调查可知,这种基于理性心理的校友合作机制可以极大地促成高校毕业生的高就业率、低跳槽率。

二、校友机制在拓展就业市场中所面临的障碍

校友机制在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但当前校友机制本身存在着不容忽视也不可否认的不足,既浪费了许多资源,也引起一些校友对母校的冷淡和某些做法的反感,这严重制约了校友机制在拓展就业市场方面功效的发挥。

(一)高校认知存在偏差,功利心理浓重

首先,高校的校友会在学校内部只是一个处级单位,而且人员配备一般在1~2人,最多的也只有3~4人,这对于统筹数量庞大且分散各地的校友来说,明显力不从心,即使只用来管理学校各二级学院的校友事务也显得捉襟见肘。其次,许多高校受限于资金和人员的匮乏,平时很少走访甚至通讯联系校友,却在遇到校庆、院庆、校友联谊会等重大活动时让校友捐赠,这种缺乏感情基础的功利性索取极大地伤害了校友的爱校情结。再次,许多高校成立校友会的主要目的是试图争取社会募捐和利用校友资源来发展学校,却不肯为校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最后,高校对在校学生的校友观念和感恩教育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实质性的以情动人来促使这种思想深入其心。总之,由于高校对校友机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偏好功利性认知,使得校友机制在拓展就业市场方面大打折扣。

(二)校内网络整合不足,条块分割严重

高校校长办公室设置校友办,直属机构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与一些校友联络,二级学院各自联系本学院的校友,甚至一些知名的教授也以个人名义与校友保持紧密的私人关系,可以说这种从上到下的校友联络机制铺盖了学校各个方面的校友。然而,主管校友工作的校友办或者校友会只是处级单位,没有那么强大的威信和力量来统筹不同等级的校友联络员;并且,许多校友只是与本学院的领导和教授建立深厚友谊,却对学校的感情没有那么强烈,从这样一个事例可以窥其一二,部分高校在走访校友和开展校友工作时,校友办或者一些职能机构的人往往会带着与校友私人关系比较好的教授一同前往。由此,就更加剧了校友办整合校友机制网络的难度,条块分割现象更加严重,进而不能充分借助校友的力量来拓展就业市场。

(三)沟通机制缺乏创新,行事功效甚微

目前高校存在的沟通方式主要包括电话联系、邮政信件、E-mail、走访、实地调研、邀请校友返校讲座、邀请企业家校友进校招聘、校友之家聚会等。可谓沟通形式相当多样化,但其共同特点是均具有暂时性,即母校工作人员与校友的交流时间比较短暂,交流内容自然不会深刻,由此就会流于礼节性的形式。如节日期间校友办会给校友发送节日贺卡和祝福语,实地调研去探望校友让其感到心理慰藉。虽然校友办工作人员做了不少工作,但这种比较肤浅的校友工作真正能给学校和校友自身带来多大的功效,是一个很值得商榷的问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校友工作而言,此种校友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徒有其表。在此种工作机制下试图让校友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其功效,只能说是事倍功半。

(四)校友捐赠管理失范,信任心态不稳

对于校友的捐赠,许多高校直接把它划归财务处管理,一般没有保值增值的相关措施,没有专业人员负责具体运作,甚至没有使用规划和预算。同时,即使有相关的使用规划,但缺乏校友的参与,不能很好地体现校友的奉献意志,并且经费使用完之后没有相应的使用情况公开与反馈。这就使得校友对捐赠物款的用处与用量不得而知,进而对所捐赠物款的使用实效产生怀疑,导致对母校的信任度下降。这就打击了今后校友慷慨捐赠的心理,也减弱了校友在教育教学以及就业方面愿意帮助母校的情结。

(五)校友特色文化式微,向心动力失源

自高校实现平民化教育以来,高校学生大幅度增加,而高校资源相对比较紧缺,这就使每个大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非常少,也使高校把资源集中在教学、科研以及校内活动上面,而用于学校精神价值宣传、校园特色文化氛围和学生独特气质培养等可以创造学校品牌、塑造学生价值品质和给校友以精神寄托的无形投入却少之又少。据一般高校的校友工作人员的经验总结,“近十年毕业的校友对母校的感情相对于以前毕业的校友来讲淡薄了许多,没有那么强烈的归属感”,而名校的校友却一直抱有着很强的母校归属感。这就更说明了一般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日渐式微,向心力也逐渐失源。在母校情结微弱的情况下,期待校友可以拓展母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也是一厢情愿或者强人所难的事情。

三、充分发挥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作用的举措

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的功效发挥,既需要明确当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更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以促使校友机制回归到高效运转的轨道上。

(一)摆正认知态度,树立持久发展观念

据国外的校友工作经验,社会尤其是校友捐助是高校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许多高校的校长在各种场合鼓励校友捐助,可以说已经把校友工作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对于当前我国的许多高校来说,摆正对校友工作的认知态度,树立持久发展的观念,有必要采纳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提高校友办的地位和威信,由校长担任校友会会长,校友办主任负责具体事务。第二,增加校友工作的资金投入,利用非在编人员扩充校友工作队伍,以保证校友工作的密切性、常态化和持久性。第三,建立相应的回馈机制,为校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第四,重视对在校学生的关怀与感恩教育,促使其对母校的精心培养感激不已,浓化其爱校情怀。在正确的校友认知观念和持久观念指引下,才能得到校友对于拓展就业市场的积极回应。

(二)整合校友网络,统一管理校友联络

科学统一的校友联络管理系统,是有效借助校友资源拓展就业市场的有力保障。首先,建立以校长为首、校友办统筹管理、各学院积极落实的校友工作网络,完善自上而下的校友管理体系,打通沟通不畅、条块分割等渠道障碍。其次,把校友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在校友办统筹甚至校长的直接参与下,学校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积极制订自己的校友工作规划,并报校友办归档管理。最后,校友办设置专人负责各地校友会的联系、指导和协调,并设置专项资金(可从校友捐赠中出),扩充校友工作队伍(可吸纳与校友私人关系浓厚的教授进来),积极加强联络、募捐、合作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促使校外校友会工作系统化与常态化。在信息通畅、执行一致的校友网络中,可以迅速锁定能够帮助拓展就业市场的校友,并进行洽谈磋商。

(三)创新沟通机制,实现双向互惠共赢

良好的沟通机制不仅是维系校友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校友和母校互利双赢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比较浅显的沟通机制只能在感性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满足稳固和深化校友与母校关系的现实需要。根据国外高校的有益经验,类似于聘请作为知名学者的校友兼任母校的教授,可以与作为企业家的校友建立联合培养模式或者对口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聘任在大型企业就任要职的校友作为就业顾问或者组建就业指导团队,也可以给予关心母校发展的校友尤其是目前困难的校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这种互利互惠的沟通机制中,校友会把拓展母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

(四)规范捐赠管理,尊重校友奉献意向

校友捐赠价值的体现是校友继续为母校奉献的基础,如果校友一点也不知悉自己捐赠款物的去向或者母校没有按其捐赠愿望使用其捐赠款物,那么就将极大地挫伤校友继续捐赠款物和帮助母校拓展就业市场的积极性。为此,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参考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建立校友基金会的做法,组建由校领导主管的基金会组织机构,与校友会合署办公,在与校友交流和服务的过程中募捐;建立功能强大的募捐机制,如校长的会客募捐,追踪慈善家募捐,激励校友介绍好友募捐,奖励教职工的劝捐,等等;为校友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获得校友的好感与认可;尊重校友对捐款的使用意向,并公开其使用情况;科学规划管理基金,保证用款决策的科学合理。[4]这些都是争得校友信任,获得更多支持和就业帮助的负责任举措。

(五)重构校友文化,创建温馨校友之家

英国剑桥大学的爱丁堡校长曾坦言:“剑桥大学几百年来一直站在学术和先进教育的最前沿,这是由剑桥人本身的品质以及剑桥众多拥护者的慷慨共同达成的,剑桥的未来就在他们的支持当中。”[5]这说明,高校需要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培养师生的独特气质、创造学校的特色品牌,让学生不管是在校还是离校,其身上均带有母校的特有品质和关爱母校的深厚情谊。因此,高校在注重教学科研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同时,这种培养不是一些思政课或者感恩讲座就能够做到的,而必须附之以教师和校领导的身体力行。此外,还需要人性化的校园管理,创造责任和宽恕的文化氛围。这种在深层次的心理教育可以让校友为母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注入持久的恒力。

四、结论

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高校开发校友资源来帮助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校友是否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母校拓展就业,不仅取决于校友回报母校的情谊,还需要高校对校友(包括在校生)的关怀与服务。一个全方位的校友机制不应该只停留在感情交流和款物募捐层面上,而必须成为这样一个系统:情感系统,保持和深化校友的爱校情结,关注和帮助校友的发展;理性系统,在拿到校友捐赠款物的同时给予校友适当的回报,与知名校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共赢;文化系统,母校对校友的向心力主要体现在母校的文化氛围、教师的精神品质、独特的气质培养以及往昔校园生活的眷恋,不管是针对哪一届的校友,这一系统是大家共有的。因此,高校在借助校友机制拓展就业市场时,必须处理好以上三大系统,才能收到可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Z].2002(19):3.

[2]陆志华.大众化教育条件下高校校友工作机制建设与创新[J].前沿,2010(4):176.

篇(6)

跟踪审计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决定了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范围大、周期长、环节多、环境复杂。尽管许多高校已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但建设项目众多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尚未合理界定,高校决策层、基建、财务、审计、监察、资产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建设管理者往往把建设管理部门的造价控制职能与审计部门的造价咨询和评价职能混为一谈,把造价管理的职责理解成审计的职责,认为跟踪审计是建设管理部门下面的造价控制组。高校校长经常把建设项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施工时把工期放在首位,在规定时间内建造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样往往会导致工程时间紧、设计粗糙。校长最关心的是校舍是否安全、学生能否按时入住,而对建设项目的造价并不是很关注。施工单位往往会抓住学校这个弱点,在施工中频繁变更,漫天要价。由于跟踪审计的介入,限制了签署联系单的自由度,增加了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量,若因变更价格谈不拢,施工单位便以停工要挟,认为是跟踪审计影响了工程进度,矛盾便集中于内部审计部门,给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二)跟踪审计力量有待提升

近年来,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审计队伍建设,但离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需求仍有一定距离。一是审计力量的不足制约着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随着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新校区建设,建设项目投资大,跟踪审计任务繁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方面受到制约,部分高校还采用纪监审合署办公的形式设立内审机构,没有专职审计人员。二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跟踪审计要求不适应。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工程、管理、经济、法律、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是,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受传统结算审计思维的影响严重,知识结构以会计为主,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据调查显示,浙江高校内审人员中74.5%的专业类型为会计师类、审计师类、经济师类等,45.5%的专业类型为会计师类,而工程师类内审人员只有4.8%,从事基建工程审计和修缮工程审计的内审人员严重缺乏。[2]三是对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尚需加强。目前,许多高校由于自身审计人员少,大多数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社会审计机构选用、质量评估等具体管理办法,也没有精力对社会审计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构建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构建的意义

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高校审计部门及由其委托的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高校建设项目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及竣工验收等各阶段业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查、监督和评价。[3]全过程跟踪审计在高校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提升绩效和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有利于规范管理高校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控制环节多、计价次数多、处理关系复杂等特点,传统的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难以适应高校建设项目审计的要求。全过程跟踪审计克服了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到项目建设的各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对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等各项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能及时发现、纠正建设项目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并向建设管理部门及时、准确、持续地反馈审计意见或建议,促进建设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2.有利于提升绩效全过程跟踪审计注重对高校建设项目的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的跟踪审计以及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有利于提高项目论证的可靠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从单纯的合同执行审计延伸到合同签订前对合同条款的审计,防止了因写入不合理条款而使高校建设资金损失的问题;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经常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具体的施工过程,能及时对工程变更签证事项的合法合规性、材料设备价格的合理性、隐蔽工程验收情况等进行审计,为后期的审计结算确认签证,并将问题和矛盾提前解决,避免事后相互扯皮。3.有利于预防腐败造成高校基建领域腐败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监督,决策、管理、监督三者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高校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建设过程,通过对物资采购、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行为进行跟踪审计,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筑起了一道严密的防线,对权力形成制约,促使建设项目的各参与方一开始就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认真履行各自职责。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能有效预防舞弊案件的发生,使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控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关键控制点

根据高校建设项目实施的基本程序,结合我国部分高校跟踪审计工作的实践,可以将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分为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等五个审计阶段。在实施审计时,可以在每个审计阶段设置审计工作关键控制点[4],有助于审计人员选准介入时机,把握审计重点和难点。1.投资立项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决策程序。审查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建设方案是否在多方案比较、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是否经有效批复。(2)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真实、完整、有效,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功能是否符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投资规模是否适度。(3)审查投资估算。审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否合理、资金来源是否落实,投资计划是否得当。2.勘察设计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设计招标文件和设计合同。审查勘察设计等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内容、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完整、准确,是否符合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程序及合同签订是否客观、公正、严密。(2)审查设计方案。审查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是否通过招投标方式征集;设计方案的论证,是否贯彻了优化设计和限额设计的原则;是否组织有关权威专家对图纸进行会审。(3)审查概(预)算编制。审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是否按程序进行评审,编制方法是否合适;概(预)算内容是否真实、全面,有无漏项或增项;编制原则和计价依据是否现行适用;设计概算与投资估算是否符合,施工图预算与设计概算是否符合。3.施工准备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招标文件。审查施工、监理、代建等单位资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要求;招标文件内容是否完整、严密,其中的暂定价、指定价等的确定依据是否明确;程序是否合法合规,评标工作是否公平、公正。(2)审查合同。审查合同是否违反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合同文本;合同内容与招投标文件内容是否一致,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合理,有无遗漏关键性内容,有无不合理限制性条件;合同条款表达是否清楚。(3)审查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审查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内容是否完整,编制说明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是否清楚,是否有漏项、重项;招标控制价编制的依据、内容、取费标准和计算方式是否正确、合理。4.施工实施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隐蔽工程。审查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如隐蔽工程现场签证的程序和手续等;隐蔽工程验收是否由建设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审计人员共同到现场验收、签证,否则不予承认;隐蔽工程记录的内容是否详细,与工程造价有关的信息反映是否全面。(2)审查主要材料及设备。审查材料招投标情况,建设管理部门是否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公开招标,对于不需招标的其定价方式是否与审计组共同确定;材料、设备的采购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价格确定是否合理;在材料、设备进场使用或安装前,是否根据合同约定对品牌、规格、型号、数量、价格进行确认。(3)审查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查所报进度是否与实际工程进度及实物工程量相符;进度款计量计价方式及支付办法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是否存在重复申报、虚报的现象,工程预付款是否按合同约定扣回等。(4)审查工程变更和签证。审查工程变更理由是否充分,程序是否规范,要严格控制由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变更、签证的手续是否完备;签证内容、签证材料价格是否真实;签证是否及时,事后补签不予承认;是否符合签证批准权限;签证计量计价方式是否与合同有关条款相符。(5)审查索赔费用。审查索赔证据是否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确实存在,是否反映实际情况;索赔证据的提出及取得是否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率;索赔的工程量计算、套价、取费和工期是否合理。5.竣工验收阶段关键控制点(1)审查工程竣工结算。审查竣工结算资料是否完整,实际施工是否与竣工结算资料相符;工程造价结算方式与合同条款是否相符;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量单位是否一致,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竣工项目的单价计量、定额套用、相关规费和税金的计价标准是否准确、合理。(2)审查竣工财务决算。审查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条件是否符合规定,数据填报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建设项目的内容与批复的概(预)算投资是否相符;建设项目结余资金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来往帐隐瞒、转移、挪用结余资金的行为,债权债务是否及时清理;交付的资产是否符合交付条件,核算是否准确;工程项目完成投资是否超概算。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的运行程序

根据上述审计阶段的关键控制点,结合审计工作的常规程序[5],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运行程序可划分为三个步骤。1.审计准备(1)确定审计工作方案。高校审计部门依据学校年度审计计划、年度建设项目工作计划及相关规定,综合单项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审计立项,并确定跟踪审计工作方案,并报学校批准。(2)成立审计组。根据学校批准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案,高校审计部门完成社会审计机构的选聘、委托和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成立由社会审计机构和高校审计部门共同组成的审计组。2.审计实施(1)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组根据立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经批准后实施。(2)下达审计通知书。向高校建设管理部门下达全过程跟踪审计立项通知书和实施细则,明确告知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关键控制点的业务活动、具体送审要求以及相应的审计时效承诺等事项。(3)送交送审资料。对于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细则列为关键控制点的业务活动,建设管理部门应对送审内容进行审核,并根据审计时效承诺,提前送交送审资料。(4)出具审计意见书。收到建设管理部门相关业务活动的送审资料后,审计组按照规定的审计时效承诺,及时出具审计意见书。(5)反馈意见落实情况。送审业务活动审计完成后,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将相关业务资料以及审计意见的采纳与落实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报审计组备案。(6)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审计组听取被审计对象意见后,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7)开展竣工结算审计。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管理部门提交完整有效的竣工结算送审资料,审计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8)开展财务决算审计。在财务部门提交完整有效的竣工财务决算送审资料后,审计组开展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3.审计终结(1)出具造价审计意见书。高校审计部门出具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意见书,用于工程款项的尾款结算和审计费用的结算。(2)出具最终审计报告。高校审计部门出具最终的审计报告,如实反映跟踪审计过程中已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尚未整改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和建议。(3)归档审计资料。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完成后,审计组对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审计成果资料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和归档。

三、提升运行效果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基础

为了使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建设项目,应建立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1.建立健全校内跟踪审计规章制度高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以及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管理办法和标准,围绕高校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在校级层面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如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界定高校审计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社会审计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范围、目标、主要内容及操作规程,形成完整、规范、操作性强的跟踪审计管理工作流程,既为建设单位制订项目管理制度提供可遵循的依据,也为审计部门提供衡量的标准;建设管理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变更联系单管理办法、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具体制度,与跟踪审计形成良好的制度衔接,使审计目标与建设目标协调一致,促进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的和谐进行。2.建立和完善委托跟踪审计相关规章制度当前,高校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基本上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或聘请社会审计人员的形式来开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委托社会审计的相关制度显得十分必要。高校审计部门要细化对社会审计机构选聘的程序和要求,制定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审计组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委托社会审计的合同签订、过程监督、报告核实、质量评价等重要管理环节的制度建设,以确保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质量,如制定审计组岗位职责制度、重点审计环节工作流程、审计工作汇报制度、审计交叉复核制度、委托跟踪审计质量考评制度、审计组廉洁自律制度等。

(二)夯实跟踪审计队伍,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关键

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由高校审计部门完成,也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审计机构完成,但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工程造价审计、财务审计及法律、经济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1.加强在职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高校要为在职内审人员开展职业规划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鼓励内审人员要勤下工地,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做好调查、咨询、协调沟通等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审计实战经验;要经常与兄弟高校及社会审计机构之间开展横向审计业务交流,为内审人员提供学习新思想、新经验、新方法的平台。2.适当引进具有实际施工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完善和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3.聘请社会审计人员或社会审计机构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组,或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社会信誉良好的社会审计机构实施审计,不仅可以减轻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为此,在开展社会审计机构的招标过程中,要加大对社会审计机构的信誉、审计业绩和质量、审计人员的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考核,选择更优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另外,社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一般都具有专业倾向性,在不同的审计领域其实力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技能匹配原则,选择与跟踪审计内容匹配的社会审计机构,聘请与审计任务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审计人员,从而提升审计效果,保证审计质量。

(三)控制委托审计过程,是提升模式运行效果的保障

在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下,委托审计已成为高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频繁互动,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者的定位,侵入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一旦越位,全过程跟踪审计所建立的权力制衡机制就会不复存在。因此,要强化对委托跟踪审计过程的监督、检查与控制。1.做好关键环节的直接控制把关做好建设项目的委托跟踪审计,除了受托社会审计机构按合同履行职责外,高校审计部门还必须做好关键控制点的直接把关,如工程量清单审核、招标控制价编制、合同审核、隐蔽工程签证、工程量变更签证、材料价格签证、工程进度款审签、竣工结算审计等关键环节。2.加强对委托跟踪审计的复核、检查高校审计部门要组织审计组进行定期汇报,讨论、询问有关问题,促进审计的深化和补漏;对审计内容相同的项目,要组织审计组集中对账,进行横向比较,揭示差异,促进平衡。另外,高校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抽查工作,抽查结果与审计人员的业绩考评及社会审计机构的聘用、报酬挂钩。3.明确跟踪审计的角色定位高校审计部门要建立事前议事机制,使审计人员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代替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责。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避免口头答复的做法,对需要回答的问题,要通过议事机制来妥善处理。4.提高委托跟踪审计的时间效率高校建设项目有工期要求,每个环节具有时效性,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应先于或同步于项目建设的进度,才能及时跟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控制风险。跟踪审计要为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服务,而不是影响工程进度。

篇(7)

很荣幸在这样一个阳光普照,晴空万里的日子里和大家相聚在我们这美丽的城院里。首先,我代表城市学院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座的新生刚刚结束了维持13天辛苦而有意义的军训,话虽辛苦,但相信大家也必然乐在其中。在军训期间,有的同学收获很大,有的却想方设法逃避军训,什么也得不到。

大学生活也同样如此,你可以享受,你可以消磨。可能同学们一直以来听得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我觉得一分耕耘已经不可能有一分收获了,在这个社会,一分耕耘,零分收获,十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上了大学之后,依然保持着高三时候那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当然,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活动丰富,你们还要有对活动的积极性,不要什么也不参与。

很多人上了大学很容易迷失自我,然后大学几年,就一晃而过,到后来自己回想,才发觉大学四年自己没有收获到什么。

下面,我为大家给几点个人建议:

(1)要懂得分配时间。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地方。上课得去上课,没课的时候自己就要懂得支配好,休息的时候就该休息,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要清楚自己这分钟该做什么?下分钟该做什么?怎样分配时间才最合理?还要,多抽点时间做运动锻炼身体。

(2)要学会分清主次。上面提过,大学的活动丰富多彩。日后,可能你们也会有自己进入的学生会部门。对于这些活动或要有积极性,但是要分清主次,不应该把学习的时间用到其他地方去,更不能让自己的身体成为过度透支的“银行”。

(3)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大学,是个交朋友以及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平台。友谊是永久的财富。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大学里收获友情的沃土。对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更要懂得如何处理,不要盲目地找感情寄托。

(4)别忘记常给家人打个电话。上了大学,跟高中就不一样了,你们离开父母的怀抱。不能经常回家,那么就要学会独立,也因此要多跟家人分享自己在学校的事情。

最后,祝愿大家大学生活过得充实不颓废,收获更多美丽,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大一新生发言稿【二】又是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秋日,又是一张张写着新鲜、欣喜和兴奋的笑脸。欢迎你们,xxxx级的新同学!xx学院将是你们理想腾飞的新的起点。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曾经我也坐在这里,聆听着老师和学长们的教诲,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今天,很荣幸作为一名高年级学生,与刚刚跨入校门的xx级新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每年的这时候,望着意气风发的你们,我们老生总会感叹时光飞逝,怀念旧日时光。当三好学生标兵和一等奖学金都成为往事时,我此刻很羡慕坐在下面的每一个人,因为你们的大学生活依旧是一张未经渲染的白纸,等待你们尽情挥洒,一切都充满了可能。

下面,我在这里把三年来积累的经验总结一下,针对你们将会遇到的两个问题说说我的解决方法:

首先是如何学习。

天道酬勤,刻苦学习,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有一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具备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孩子要出远门,妈妈主张给孩子多带些干粮,爸爸则主张给孩子带一支好的手艺,无论孩子走到哪里,都能凭手中的手艺获得食物,手艺对于孩子远比干粮重要。“手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学习的能力和专业的技能,只有会使用“手艺”的人,才能不断进步,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但是,这并不代表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还要有一定的时间娱乐和休息。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这么做的,先要弄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学校开设每一门课程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传授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等等,要争取花费最少的时间掌握所有该学的东西,做到每听一门课就有所收获,切莫让光阴虚度。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就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了,但一定要有所收获,且要适可而止,不要沉迷。

以我来说,我每天都作一个计划,提高效率,把当天所学知识掌握。在课余时间,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比如教学资源、网上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各种书刊,通过阅读老师们推荐的专业书籍,和上网浏览有关资料,我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更透彻了,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其次是如何丰富自己的生活。

大学是一个从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踏板,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学习,更要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单兵作战在现代社会注定要失败,只有善于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人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所以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刻不容缓。学校里各处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关键是我们敢不敢迈出第一步,或是加入学生组织为校园建设献策献力,或是几个人组成科技、创业团队往返于实验室与机房之间,或是做一名青年志愿者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或是参加一次比赛,加入一个社团,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身处任一个角色你都会感受到大学生活的充实与快乐,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个人素质,可能很多同学会担心参加这些组织会不会耽误学习,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时间就像海绵,就看你怎么利用它,虽然你会牺牲一些休息娱乐时间,但你会比别人收获的更多。

用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从大一开始就加入了学院学生会。从一名部员做起,直至学院团委宣传部长,参与组织了学院的很多活动,无论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当作是一次挑战,无论成功失败,都把经验记下来,这几年正是我提高表达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的黄金时期。同时,在大二时,随着课程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我已经有能力参加一些比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之类的专业竞赛,并分别获得了全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竞赛过程中,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这也是我们接触专业技能、迈入科学圣殿的一个大好机会。希望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多参与其中,学以致用、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学们,来到新的人生起点,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这是同学们心中的希望。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不会堕落,就不会失败。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家冰心曾写过这样的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叹它现时的明艳,可曾想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水,洒满了艰辛的泪滴。仅仅执迷于明天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拿出行动来,以一种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去劈开前路上的荆棘,用自己的双脚去踏平自己的人生道路。此外,遇到实际问题不妨再及时地请教一下学长,用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当作红绿灯,你们的路必然会更加通畅。

军训,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军训,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吃苦耐劳,怎样迎接挑战,怎样把握自由与纪律的尺度。军训,是我们增长才干的机遇,也是对我们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军训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领略军人们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的崇高品质,也要发扬我们“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我们要坚持铁一般的纪律,严于律己,服从命令,坚决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希望大家用顽强的意志,用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圆满完成军训任务。

同学们,让我们告别昨天,与明天握手,与成功握手,以的努力创造出自己人生的辉煌!

谢谢大家!

大一新生发言稿【三】各位老师、各位新同学:

大家好!

今天,信息工程学院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仪式。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同学,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我院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对各位新同学考入我院学习、成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表示衷心的祝贺。

各位同学:我今天讲话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为了就如何顺利地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化,顺利完成四年的学业,谈点个人的体验。因为,我个人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学生,有过这方面的亲身感受,特别是作为一个长期在高校工作的教育工作者,目睹了一届又一届的新生同学不断进入学校,又不断地毕业出去,这其中,有许多同学能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结果大学四年过得非常成功。有的同学则相反,很长时间甚至整个大学期间都没有能够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结果陷入一片迷茫,大学期间过得非常失败。所以,我今天想着重谈谈这个方面的问题:

那么要顺利地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化,使大学生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成功精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认为至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个恐怕是大家四年大学生涯能否取得成功和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因为大学生与中学生不同,中学生大家都比较单纯,目标很明确--考大学,杂念较少,而且较少受外界的各种观念和思潮的影响和干扰。大学生不一样了,上大学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下一步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许多人不清楚。上大学了,大家都认为自己“成年”了,该独立思考了;再加上,大学生接受外界的机会多了,比如经常接触网络文化,经常接触高年级的学长,经常接触身边的老师、班主任,经常接触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在独立生活和实习实践过程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社会人,再加上大学生特有的猎奇性,使得大学生中间的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非常典型的多元化特点。在这些价值观、人生观中,有许多是积极向上的、健康有益的;也有许多是消极颓废的,或者用时髦的话说是非常另类的;有的是完全把是非、美丑、荣辱颠倒过来的。举个例子:现在许多同学中流行这么一种观念:大学不逃课不能叫做大学生,大学完全不上课,也不是真正的大学生;公开主张逃课合理;再比如说,考试作弊,本来是一种很可耻的问题,可有些学生不以为然,认为考试不作弊,说明你脑袋有问题,不开窍。还有,把学习、读书与锻炼能力对立起来:认为按时上课、上自习、认真学习、认真读书就一定是书呆子,没有能力。相反,经常逃课,出入网吧、歌厅,而期末靠和老师套近乎或作弊而通过考试的人反倒被认为有能力等等。类似于这样的东西在当代大学生,包括你们的学长中还很有市场。面对这样形形的价值观、人生观,你必须要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对你的成功失败就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你选择了健康的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你会有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你的大学生涯会走得很顺当,反之,则相反。在我们接触的学生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进大学后,在价值观上、人生观上,就是要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对着干,叛逆心理很严重,甚至以这种标新立异为荣,津津乐道,还不时嘲笑那些认真学习的人、诚信做人的人,自己天天泡网吧或打牌、玩游戏,或者成天奇装异服,不务正业,追求奢华享受甚至新奇刺激的生活,结果如何呢?结果一个学期或一年下来后,考试成绩一片红,或为了不挂科而作弊被抓,最终或者留级,或者退学,甚至被开除,从此萎靡不振,但后悔已经晚了。所以,我这里要提醒各位新同学,进大学后,一定要选择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当一些持有另类价值观念的同学或学长试图来影响你的时候,你必须始终心里有一杆秤,而且要始终有自己的定力,能抑制这种消极影响,要始终记住:被别人所迷惑,盲目跟着别人走,后果是要由自己承担的。那些拉你的人,用消极颓废的观念来影响你的人是不会分担你的后果、为你负半点责任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或者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要学会宽容,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我之所以要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承受了太多的爱,比如父母亲、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以及姑姑小姨等,几乎所有大人长辈都在围绕着大家转。这种情况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大家造成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感觉,好象整个世界就是你一个人的,大家就应该为你让路。这种感觉以及在这种感觉支配下的某些行为,特别是某些任性的行为,在家人中间是会得一个寝室是由很多同样是独生子女的同学组成的,大家都像既往那样,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而为,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磨擦,甚至一点很小的事情会引起很大的矛盾,酿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是血和生命的代价。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我不想具体列举。

我这里只想提醒大学,从今天起,你们就要调整自己的行为:对自己要求要严格,尽可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对别人要宽容,尽可能看别人的优点、长处和好处;遇到矛盾的时候,尽可能在私下里协调,沟通解决,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对大家而言,通过私下里的协调沟通而化解矛盾和纷争,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我特别要提醒大学的是: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遇到了一些特别令人恼火的人和事,使自己特别愤怒,以至于即将伸出你的拳头的时候,请一定记住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万丈深渊”。这句话,请大家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