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4 08:24: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篇(1)

Abstract: This is an article to describes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ternal audit.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Internal audit.This paper focuses on enterpris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ternal audit . The ISO9000 interna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carry out quality certification,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make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ompany performance.

Keywords: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Internal audit,PDCA,Nonconformity

1、引言

企业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到今天已经历经了数个阶段,从最初的质量检验把关直至发展到今天“零缺陷”的全面质量管理。经过数代人的摸索与创新,全面质量管理已经预示着质量管理进入了高级阶段,它是提出以企业作为对象管理,以卓越绩效模式为标示的综合质量管理办法。

ISO9000标准的贯彻推行及其认证的发展,为企业或组织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减少企业经营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ISO9000族标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标志。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评价方法,其目的是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是使得一个企业能对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实施有效的控制,能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持续的改进,以适应顾客的需求并取得信任,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或组织整体业绩的增长和发展的有效手段。所以做好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是企业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完善其审核管理办法更是具有长远的意义。

2、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PDCA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样的顺序不停顿进行地往复循环。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具体到企业中便是项目开展前进行的策划工作。首先应当确定目标的意义,考虑这个项目进行的实际价值,再根据顾客的目标、需要、愿望以及期望来制定质量目标,充分考虑到我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将工作的要求、标准、工作目标量化。

D(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其角色与职责,项目的每个具体任务都能落实到参与项目的团队成员身上,确保了项目的每件事都有人做,每个人都有事干,设备资源分配充分;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由项目负责人制定工作程序流程图,明确干活的流程步骤,并编写相关作业指导书,安排相关人员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作好记录。

C(check)检查。制定检查办法,按制定的检查办法对所进行的工作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发现不合格问题,纠正并分析原因,总结失败教训,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后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3、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办法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办法是对管理体系运行的一种客观评价。是依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的基本要求出发,围绕审核程序、审核重点、审核计划、审核人员、审核资源等给与的全面公证的分析。

3.1审核对象

检查对象应包括组织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

3.2审核的目的

审核的目的是评定是评定组织管理体系的总体业绩和相关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3.3审核检查内容

审核检查的内容应该覆盖宽泛而全面。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检查是否建立该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标准有效目录清单;所收集的适用于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不断获取更新信息资料;企业单位有效文件目录清单;对下属各单位的文件进行检查控制的书面记录。从文件清单中进行抽样,检查其文件的批准、审核各项记录,图标、图名是否正确,各级责任人员是否有效签署。有关项目的研发计划、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对作废文件的处置。检查文件准确、清晰、保存、检索、编目、编号、组卷和归档等情况。是否建立了项目的质量管理记录清单,收集已进行了检查控制的证据。并询问总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及各本门员工的职责分工情况,各部门沟通和交流信息的渠道,明确交流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交流内容及交流成果的记录,处理。检查现场设备的控制及项目部各个阶段的监控记录,项目交付后活动的相关记录。最近一次检查过后开具的不合格报告有几份,整改办法,措施及整改效果。

3.4审核检查结果

根据检查结果编写审核检查报告,按规定格式编写审核报告,简明扼要地叙述审核内容。开具不符合报告,确定不符合项,对不符合项进行事实描述,并分析其要素,详细记录其内容、性质、原因。并按性质和内容进行分类。最后根据审核原则审核目的审核内容,提出审核结论,体系改进的建议,不符合项的整改要求。

开具不符合报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不可事实不清。客观事实是审核管理的基础,每个参与审核的人员都应公正详细的记录审核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过程、内容、结果。二、不可挂一漏万。审核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有效的按照PDCA循环运行。审核时应当对所取得的大量资料进行认真查阅,与各岗位人员详细交谈,要多看多问多听,注意观察容易被遗忘的地方,尽量对漏洞、隐患做到无一遗漏。

3.5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企业拿到审核检查结果后根据不符合报告确认本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确认不合格项后分析不符合原因,于7天内制定纠正措施,经批准后实施纠正措施,实施纠正措施的时间为15-30天。同时企业应在实施纠正措施的期间对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详细记录并留存。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的同时需考虑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会不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带来新问题。

4、内部审核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篇(2)

实验室个别干部职工对内审工作认识错误,认为实验室各部门由负责人严格把关,再加上各类考核,还有管理评审,再设内审只是多了一道程序而已,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因而对内审工作比较消极。内审员大多是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技术骨干,在各部门都直接从事实验室技术或管理工作。内审工作中对于查出的问题往往碍于同事情面,存在怕得罪人或同情心理,容易就事论事,把责任环节定在肤浅的表面,对现场发现的潜在不合格线索,不能以现场审核证据为切入口,沿程序路线层层追溯,寻找根本原因和最终责任人。鉴于此,应该提高全体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以及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避免造成内审流于形式。

转变内审的思路和方法

持续改进是内审工作的核心。内审工作中绝不仅仅是为了查弊罚错,更是要为管理体系的改进出谋划策。因此,在内审工作中,不是简单审核。对于现场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不论其重要与否,都应向受审核部门及员工耐心说明情况。在审核中以事实为依据,对照标准严格要求,不能过分追究个别部门和个人的一时责任。要让内审工作成为促进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过程。针对不符合项,充分收集员工对质量管理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对于在内审中发现的先进经验和方法,要及时在各部门进行宣传推广,实现管理体系的有效改进。

提高内审的技巧和效率

由于内审工作大多由本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技术骨干兼职完成,因而内审的时间比较有限。鉴于此,在安排内审要素时,要尽量减少重复审核,提高效率。将原始记录、不合格工作的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等要素穿插在其他各要素审核中进行。要使内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要有重点,不能所有要素同等对待,而且每个要素中的每项活动也应有所侧重,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影响检测数据形成和最终结果产生的要素上。比如,对实验室采用新项目、新方法,引进的新设备、新进人员,还有检测程序的执行等都应作为审核重点。 在日常工作中,当发现检测结果偏离和不合格的性质比较严重,对实验室检验质量产生怀疑时,不应受到“年度内审计划”的约束,应立即制定相应的内审计划进行附加审核,时刻保证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内审的改进措施

内审的最终目的,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改进。因此,内审工作中在处置不合格项时,首先我们要针对问题的原因制定可行有效的方案,采取的措施是否实用有效便于操作。不能简单行事,把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一律制定预防或纠正措施。对属于偶然发生的、个别的简单不合格项,应采取现场直接纠正的方法,进行直接改进。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确实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项。在责任部门制定了纠正措施并加以实施后,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审核,不能单纯地验证改进结果,消极地进行简单的跟踪,甚至不了了之。要审核分析原因和制定措施,向责任部门提出改进期限,督促其按期完成改进。整个过程不能出现停顿,对跟踪结果要及时形成书面报告,向整个管理体系发放。如果纠正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要及时帮助对方再次查找原因,重新采取合适的纠正措施,并在实施后再次验证其效果。

内审的分析总结

篇(3)

关键词:

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企业管理;运营管理

1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的可行性

1.1目的相同

内部控制评价在于全方位动态监督内部控制,全面、客观检查海量的财务数据信息,准确把握运营效率,全方位客观评价企业日常运行中开展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包括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在于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科学验证企业所开展的质量活动、相关结果,看其是否和之前的组织计划情况吻合,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促使企业质量目标顺利实现。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有着相同的目的,都需要结合企业内部各方面运行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优化完善,最大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提高运营效益,说明二者整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2原则相同

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整合是否可行和对应的原则紧密相连。对于二者来说,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坚持独立性原则,也就是说,组织、业务等多个方面都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结合各方面情况,开展多样化的“评价、审核”活动,确保评价与审核结构更加客观、公正。

1.3手段相似

1.3.1手段相似。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可行也和其手段、过程相似密切相关。就二者来说,有着相似的手段,内部控制评价属于“独立、客观”的一项确认以及咨询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价值,优化完善企业整体运营情况,注重利用“系统化、规范化”方法,比如自我评价法、第三方审计法,合理化评价的基础上,优化风险管理方法,动态控制各方面,有效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便于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顺利实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中,企业、第三方要借助企业的名义,严格按照审核要求,全面、客观审核企业各方面,管理评审方法应用特别多,及时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整体上说,二者都会采用过程控制法,采用适宜的“检查、评价”手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都需要在全方位检查的基础上,准确记录各方面的具体情况,科学解决存在的缺陷问题。1.3.2过程相似。在整合方面,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过程大致相同,都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全面、客观分析企业各方面运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得到批准之后才能开展相关工作,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明确评价与审核目的、范围等,开展针对性的实践工作,在实践中收集各方面数据资料,进行合理化整理,明确评价、审核具体结果。当下,运营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将PDCA循环巧妙应用到评价内控控制、审核质量管理体系中,注重在循环中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管理质量。

2内部控制评价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的有效途径

2.1科学整合部门

在整合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全面、客观分析内部控制评价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的具体情况,部门职能、工作范围、工作难易度等,结合存在的问题,多角度科学整合企业已有的相关部门,构建全新的部门,负责日常一系列评价、审核工作。整合之后,企业要对该部门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便于他们全面、深入了解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开展一系列评价以及审核工作。在评价与审核部门整合之后,企业内部高层直接管理对应的部门,明确部门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准确把握评价与审核流程,掌握整合后的评价与审核方法,充分发挥二者整合的多样化作用。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全员参与,引导内部不同岗位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提出针对性建议、意见,便于二者整合之后,能够更利于企业日常管理,将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合方面的一系列工作落到实处。

2.2整合程序

在整合二者程序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根据企业运营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运营过程中,频繁出现风险的领域以及所开展的业务,制定合理化的方案、评价工作计划等,明确各方面内容,比如人员分工、费用预算、评价范围,为科学整合相关程序提供有利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化的工作小组,小组内部各成员间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准确把握内部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一系列理论知识,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审核。在程序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要准确把握企业不同层面、体系运行方面的具体情况,明确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检查范围、检查难点等,随时动态把握频繁出现的大型缺陷、不合格项目,严格按照整合之后的程序,开展多项工作,将各方面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全方位仔细审核评价结果。企业要借助第三方机构或者构建内部专业检查小组,明确检查的重心,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流程等,实现自我监督的基础上,最大化提高整合之后内部控制评价数据信息准确率,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落到实处。如果出现大型缺陷,开展的项目不合格等,要及时通报给董事会、经理层等,便于及时进行合理化处理,避免缺陷问题进一步加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果在二者程序整合之后,出现隐患问题,要及时进行合理化调整,便于接下来的评价以及审核工作顺利开展,要构建全新的奖惩制度,促使相关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程序整合中,将PDCA循环等巧妙应用其中,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调整,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优势,科学整合相关程序,构建全新的持续化内部优化体系,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使其和内部控制评价相互作用,确保企业日常一系列工作有序开展,最大化提高自身运营效益。

2.3整合文件

在整合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意识到整合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文件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二者文件多个方面,评价计划、缺陷认定等属于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现场检查表、审核报告等属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面,要准确把握二者相通的内容,进行合理化整合,促使二者形成统一化文件。对于不同文件内容,企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准确把握各方面影响因素,科学增加或者删减对应的内容,科学整合二者。企业一定要将二者重要文件内容涉及到,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等级,科学划分缺陷,将其划分为一般、重要、重大三类缺陷,要明确审核等级、观察项、严重不符合项等。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全面、客观记录评价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各方面情况,分别制作对应的报告,便于更好地掌握内部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各方面具体情况,优化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完善内部评价以及审核方法,最大化提高评价与审核质量,科学开展多样化的业务活动。

2.4整合方法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应用到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面的方法各不相同,调查问卷、比较分析、专题讨论等属于前者,提问和交谈、实际测量等属于后者。在整合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当下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面的具体情况,科学整合各自采用的评价方法、审核方法,将整合之后的询问、检查、比较分析等方法巧妙应用到评价审核中,最大化提高评价审核整体质量。在整合之后,企业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科学利用询问法,多和内部不同岗位员工沟通、交流,可以借助问卷调查法,全面、深入了解企业不同层面评价情况。企业可以借助观察法,随时了解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整合之后各方面具体情况,尤其是执行情况,确保日常开展的多样化业务都符合具体要求,为评价以及审核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企业可以借助检查法,全面、客观检查二者整合之后各方面情况,比如固定资产、存货等实物资产,仔细检查一系列文件资料,比如纸质、电子,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隐患问题,科学处理,最大化降低风险系数,全方位动态控制各方面运营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此外,企业还可以优化利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各方面信息数据,及时发现整合之后内部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异常情况,科学安排相关工作,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最大化提高管理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客观认识内部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要根据二者一系列相同点、不同点,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科学整合内部控制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二者多个方面,在整合部门、方法、程序等基础上,促使二者有机融合,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科学开展多样化的评价审核工作。以此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其管理水平以及整体运营效益,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长远道路,促使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祝太青.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13).

[2]旷明燕.内部控制制度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整合及效果[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3]周文琴.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中的运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3,(6).

[4]李志京,李文兴.基于质量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评价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商业,2014,(15).

[5]陈留平,朱云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整合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6,(11).

[6]肖苓秋,王文君,邱云森,欧阳纾,翟珏明.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4).

篇(4)

1.1 建立内审程序,落实宣贯制度

在机构建立管理体系时,要明确按《准则》要求,将内部审核的程序文件化,其内容包括:目的、范围、职责和程序(包括内审计划编制、内审前的准备、内审实施及内审报告和记录保存等),具体将内审的要求和全部过程书面化,并作为管理体系文件的主要内容在机构内进行宣贯和培训,使内部审核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达到机构全员了解、相关人员深入理解的宣贯程度。

1.2 制定年度内审计划,明确审核内容

每年年初,由中心质量负责人审核批准年度的内审计划,其中审核频次及审核要点的确定,原则上取决于其现状和重要性,并考虑前几次审核所发现的问题。审核计划一般包括审核要素、审核日期及审核要达到的目的等,将内部审核作为年度工作计划中的重要部分,并使相关部门及人员能尽早熟悉本年度内部审核的内容。

1.3 内审实施步骤

1.3.1 审核策划 按年度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日程表,准备好审核用的各种文件,确定内审员并按被审部门的特点和人员独立性原则分编小组,布置检查表的编制,以正式的书面通知并签收的方式审核通知,以确认被审部门已充分了解有关审核的安排。

1.3.2 审核实施 以内审首次会议开始整个审核过程,各小组按日程表中的受审部门和时间进行现场审核。依据针对相应部门编制的检查表中的内容,通过现场提问和谈话、观察实验现场、查阅现场文件和记录等手段搜集客观证据,必要时可事先准备好留样做重复验证,分析证据后提出不符合项,汇总至审核组长处,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审核组长对整个审核过程进行控制,各小组长配合组长并完成各自的任务。

1.3.3 审核报告 在末次会议前,由审核组长汇总现场审核情况,对不符合项及相应纠正措施进行审批,作出审核报告,并确定纠正措施的完成时限。

1.3.4 跟踪验证与后续管理 采取纠正措施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改进的过程,至此,内审员还要继续履行职责,对各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并将验收情况汇总至审核组长,实现内审的闭环管理,达到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提高的目的,同时对所有内审记录进行整理归档。

2 结果

为满足外部评审的要求,同时为验证自身管理体系的活动是否能持续符合有关规定,2005―2007年,本机构每12个月组织实施1次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分别是23、14、12项,涉及检验科、卫生科、质管科等7个受审部门,3年中不符合项的数量逐年减少,不符合项在相关部门的分布及不符合项涉及《准则》各要素的分布情况见表1、表2。

3 讨论

3.1 通过分析内审不符合项分布,洞察体系的运行状况

2005―2007年实施的3次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项逐年减少,各被审部门都有所涉及,2006年后除中心办外,其他相关部门都有所下降,尤其是主体科室检验科,在整个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处于检验流程的主要环节,涉及的要素较多;3年内审得出的不符合项所涉及的要素条款几乎分布于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的全部要素,其中文件控制方面不符合的比例最高。从不符合项的数量和分布,可以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总体情况较为正常,且处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之中。对于内审得出的结论,要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及时输入给管理层,作为管理层洞察管理体系运行状况、改善管理体系运行决策的依据。

3.2 对内审不符合项进行分类,掌握体系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

不符合项一般可分为体系性不符合项、实施性不符合项、效果性不符合项。体系性不符合项往往出现在外部有较大变化时,体系文件的建立没有及时跟上新《准则》的出台实施,对于《准则》或其他规范标准等文件中某些条款的理解存在欠缺。发现这类不符合,则要及时修订文件,同时进行宣贯。大多数不符合项均属实施性或效果性不符合,是由于对于体系文件和相关标准未执行或执行不彻底,在实际工作中未按规定去做所导致。一般内审中会发现不同类型的不符合项,往往是实施性不符合项占多数,这说明在体系运行中,人员对于手册或程序的理解和执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欠缺。例如文件控制不仅是一项日常化的工作,更是一项变化多端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涉及到内部体系中发生的变化,且涉及的面较广,会因为文件控制方面牵涉到其他要素的运行,如培训程序、方法确认程序等,往往在运行实施中很难完全符合《准则》中的要求,而且有些还连续出现过,从这类不符合项的分布情况可提示,在日常运行中文件控制工作需加强。

3.3 内审在体系运行中所体现的作用

策划内审的过程是人员对于《准则》、质量体系文件及相关标准加深理解、全面宣贯、质量意识得到提升的过程;实施内审的过程是发现体系存在问题并通过落实纠正措施以解决问题、保证体系正常运行的过程,也是使内审员得到锻炼的过程;通过内审能加深各部门间、各种人员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各环节的合作;内审的后续管理能为机构高层的管理评审提供输入信息,最终为改进体系作出重大决策;每个周期的内审对内可以验证该周期内体系运行是否正常,衡量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对外可以展示本机构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

3.4 保证有效内审的主要环节

从体系持续3年的运行中可以切实体会到内审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施有效的内审,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问题,从而使体系在运行中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要提高内审的质量,有4个关键环节:①内审前加强宣贯,提高认识;②选拔内审员时注重素质,加强培训,增进沟通,培养人才;③由质量负责人对年度内审计划进行精心策划是做好内审的最关键环节。策划时应充分考虑本实验室的具体特点,在内审计划中明确审核的范围、依据、部门、人员以及审核的形式等,其中编制有效的检查表能为现场审核提供有效的工具,可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展开现场检查之前,针对性地编制好内部审核检查表,能大大提高审核效率、达到预想效果。④跟踪验证,整合所有记录,完成内审报告并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以上4个环节在内审实施过程中必须环环相扣,不可或缺,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核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作用。

篇(5)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部审核)是企业为验证其质量管理体系适应性和有效性,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完善,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企业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高的顾客要求,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内部审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措施,持续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那么,在现有的状况下,如何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1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够

在一些企业中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对内部审核有抵触心理,对其目的和意义缺乏了解,思想认识不够,存在“应付检查”的情绪。特别对于质量意识淡薄的单位,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1.1.1 领导层重视不够。在部分企业中,除了分管质量的领导之外,有的领导认为已经通过了第三方审核认证,内部审核就是多此一举,对待内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应付,对内审发现的问题不按要求进行整改或只是走形式。

1.1.2 员工质量意识淡薄。在部分企业中,员工对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内部审核知之甚少。有的单位连质量管理体系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如执行文件未经过审批手续、作废文件与现行文件混放,记录不及时以及计量器具未按要求送检等。很多员工从心里不愿意接受内审,有排斥情绪,甚至有提供虚假证据以应付审核的情况发生。

1.2 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不到位,审核准备不充分,审核针对性不强

(1)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不到位。大部分企业是根据ISO9001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由于标准涉及面广,各级人员对标准的把握有偏差,在内审中就会出现对文件的理解不足,对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内涵理解不到位。(2)有的企业采用统一的内审检查单,检查的条款大同小异,缺乏审核的针对性。(3)有的企业部分内审员是部门的业务骨干,在任务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备工作不充足,没有时间认真准备检查表和熟悉与受审核方相关的标准和管理制度。

1.3 内审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内审员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内部审核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内审员素质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是否善于观察和沟通;是否能够熟练应用审核技巧等方方面面。目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保证所有的内审员都能参加专业认证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学习,且内审员一般为兼职,平时工作繁重,学习标准的时间少,造成内审员整体素质不一,使内审质量受到影响。

1.4 内审结果受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真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1)在部分企业,内审的开展虽按计划完成,但对内审的结果重视程度不够,对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重视,流于形式,只是就事论事的改正了事,缺乏对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及在制度、管理方面的举一反三。(2)有的企业由于缺少具体有效的审核信息流通渠道,内审结果的有关信息,如内审员在检查表中记录下来但没有开具不符合项报告的问题,以及总结的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些信息都偏重于上行流通,因此,不能全员了解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其它单位发生的但值得本单位进行“举一反三”的问题,错过了获得改进的机会。

2 提高内部审核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2.1 领导重视,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提高执行力

2.1.1 领导层的重视,是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活动的动力源泉。领导层重视不重视,内部审核的效果会大不相同。假如内部审核有领导过问,并参与其中,不但会增加受审核方的重视程度,而且也是对审核员工作的一种鼓励。倘若只有普通员工去组织实施内部审核,一些建议措施很难被受审核方重视,审核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2.1.2 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加深对内部审核的认识。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全体员工,内部审核自然也离不开全员的参与,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将检查出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地加以整改落实,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而且只有人人都重视质量,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才能将其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

2.2 提高全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周密策划,做到“有的放矢,有备而查”

(1)提高全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情,因此,加强全员对标准的学习是必要的。可采用的方式有去国家专门的认证机构学习、外聘专家、有经验的人员进行交流等,逐渐使全体员工熟悉ISO9001标准的相关知识,提高对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去。(2)周密策划,明确审核任务,有的放矢,有备而查。内审要按标准要素制定审核的检查点,避免漏项或重复。审核小组提前明确分工,突出审核重点,不采用统一的检查表,而是根据被审核单位的特点编制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内审检查表,明确取样方式和审核方法。(3)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除了在平日里提前熟悉与受审核方相关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外,在审核前可先由审核组长召开动员大会,让与会者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多提意见,集思广益,然后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形成本次的审核方案。

2.3 提高内审员的审核能力

企业应着重培养一批有工作经验,对企业各项业务都有一定了解,沟通能力强,工作态度公平公正的内审员。内审员对各项业务都比较熟悉,才能有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才能带着问题去审核。同时,对于兼职的质量管理员都应以内审员的要求加以培养;另外,企业也应制定适宜的激励政策,并对内审员进行考核,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内审员的积极性,激发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热情。

2.4 重视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建立质量审核信息系统

(1)对于在内审中发现的问题,要与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同样重视,对采取的措施不流于形式,需跟踪进行验证,对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提高对于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挖掘在制度、程序等方面不足和改进的空间。(2)建立企业的质量审核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审核中发现的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管理,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对下次审核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提高审核的有效性。

3 结束语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种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才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才能不断地满足顾客新的要求,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凌提高内部审核质量实现质量管理持续改进[J].黑龙江纺织 2011,(1):21-23.

篇(6)

我国颁布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策划》,主要是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审查而颁发的。里面提出了对于实验室质量管理进行内部审核时应当注意的审核范围、审核方式以及抽样方案制订的技术方法。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地调整审核方式和审核技术,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效率。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四步法审核方式:举行首次会议、收集相关审核材料、确定审核结果及召开最后会议。

1.举行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内部审核工作的开始,是相关审核工作人员一起举行的一次会议,会议召开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受审核部门同审核部门联系、沟通,确认下一步审核工作。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确认审核范围、原则、涉及到的环节及部门、审核时间、工作进度安排计划;第二,审核部门同受审核部门进行沟通,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保证审核的公平性、公正性;第三,请相关负责人就工作运行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简单讲解,相关审核工作人员督促审核部门积极参与审核工作,为审核单位和审核工作组建立沟通渠道。首次会议的召开时间一般比较简短,半个小时左右就相关工作进行协商和沟通。

2.收集审核材料和证据

收集相关材料可以使得审核结果评定有理有据,把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可以供内部审核工作人员判断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国家审核标准和要求。收集审核证据不是乱来的,它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第一是关于收集证据和资料的条件:首先,收集的证据应当满足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需求;其次,收集证据要合理、科学,抽样检查要有全面性和代表性;最后,将收集好的资料和证据保管好,以便以后查询,已经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环节可以简要些记录,而不合格的地方要详细记录下来,以便最后对其作出客观的判断。第二,收集方法多样化。在审核过程中,应当采取多样的收集证据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采取面谈、现场观察、检查追踪等方式。关于面谈,审核工作人员可以询问有关在岗工作人员,讲谈中要提到相关质量管理体系问题,不能参杂私人情感,更重要的是对于在面谈中无法核实或确定的信息要做好记录,以免最后做出不公平的评判。审核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审查相关工作档案、文件来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情况,档案记录的文字资料可以作为客观的证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审核工作人员要注意查看档案记录是否对现行的管理工作还有效,有效的文本才能作为证据的一部分。此外,审核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观察现场工作环境来收集相关证据和材料。所谓眼见为实,在现场所收取到的信息可以作为评价的证据,而作为审核人员在进行现场考察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一、被审核工作人员是否遵守了相关工作准则和程序;二、看看执行体系文件能否有效地控制检测质量。

3.确定审核结果

审核结果就是将收集到的证据和资料同审核准则进行比较而得出评价结果。通常我们进行审核工作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第一、筛选证据和材料。审核工作人员要把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整理、筛选,将那些不够准确的信息、文本记录剔除出去,只有准确、无误的信息才能作为评价证据。审核组在筛选资料时要凭着耐心、责任、客观的态度,经过校对、验证之后才能纳入证据资料队伍。第二、审核工作人员把筛选出来的相关证据同审核准则进行对比,以便进一步确定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哪些评价标准条例。在审核证据是否符合判断标准时,审判工作人员一定要把审核证据作为依据,不可歪曲事实,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进行评价和判断。第三,认真记录不合格报告。所谓审核证据不合格是指审核证据没有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工作人员如果做成不符合的判决,就要对形成的结果文件进行处理,填写不符合报告。填写时要把时间、地点、情况、违反相关审核条款内容交代清楚,以方便受审核部门的调整和改正。第四,汇报和分析审核结果。为了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审核组在审核活动结束后应当召开一次内部总结会议,进行工作汇报及评价。主要是对审核中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部门、工作环节进行探讨,看看问题出现在哪里。通过对比以往历史审核结果看看现在有没有改善,体系运行质量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落后了。

4.召开最后一次审核结果会议

最后一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内部审核工作的完成,一般情况下末次审核会议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召开的。参与者主要是高级管理人员、受审核部门相关负责人、质量管理体系负责人和审核组成员。会议的主题是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结果,对于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要有效地采取纠正措施,不断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各个受审核部门的配合工作给予感谢,并且在会议上再次说明本次审核的目的、准则、范围和相关部门,此外,还应当简单地说明审核过程,对审核结果作出恰当的评价。让相关负责人来发表建议,提出有效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措施,进一步强调内部审核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审核过程,它涉及的范围广、部门多、相关人员数量大。在内部审核实施过程中,审核组要同受审核部门做好审核前的沟通工作。在审核过程中收集有效证据,对于收到的证据进行认真筛选和验证,把不符合准则的资料和证据剔除出去。做好相关交代会议的召开,完美地收工。唯有在每一个环节本着负责、细心、认真的态度进行审核,才能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做出客观而公正地评价,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篇(7)

中图分类号:TB90 文献标识码:A

1审核和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

审核是澄清的程度,为了满足审核准则而进行的,是基于客观评估的基础上,对审核证据的一个记录的、系统的、独立的过程。内审实际上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办法,由相关检查流程和活动来开展审核管理,其结果是制定措施的重要依据。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遵守程度是内审的主要目的。内部审核对象是机构所进行的活动,评估目的确保其符合性。

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核通常被看作是审核标准,实际上一系列的要求、政策和程序ISO/IEC1702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础就称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标准,内部审核的进行就是按照此原则ISO/IEC17025发展的相关文件,这些文件被宣布成为该组织的质量管理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主要是基于组织内部基准的重要标准,对建立、完善和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给予具体指导操作,并发出强制性指令,当然,该指令也应该包括审核质量的方针、政策和目标的承诺,因为他们通常都是反映在具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

2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

2.1审核程序

内部审核需建立和保持书面程序。主要的内部审核程序:基本审核要求,审核计划,范围,定义,目标,参照标准,审核组织,后续审核,审核分析和记录基本审核方法,要求和程序,审核人员确定和职责,审核报告处理,因此组织内部审核要求和指导是主要的内部审核程序,包括服务、流程、系统、工作质量回顾等,可以提供其他具体细节,对其操作来完成。

2.2审核计划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主要依据被审核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及程序上的要求和标准,必须由最高管理层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的发展的重要性有必要在管理或遇到重大质量问题时,可以暂时组织相关的额外审核。实验室活动应进行定期内部审核,审核主要根据预定的计划或时间表,以验证其运作符合内部的所有元素被纳入管理体系要求的管理系统中,需要确定审核计划,活动应该包括校准和测试活动,审核周期一般是一年。

2.3内部对焦

应着眼于执行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有效??性,验证质量活动以确定是否符合相关的结果,发展的质量改进措施、审计目标与预期的符合程度。

2.4审核资源

为实现审核目标,组织经理人需要提供所有必要的内部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时间、人员、资金、技能、图标、设备等。

2.5审核人员

由受过培训的,合格的内审员进行审核工作的执行,管理人员给予审核人员授权,内部审核人员需要保持相对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应该是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审核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内部需求。

2.6审核结果

针对质量审核的总体过程和结果进行整体的总结和整理,并一次形成书面报告,还要要充分利用审核结果。

3审核程序

3.1内部审核计划

通常在每年年初由审核人员提交年度审核计划,然后由最高管理层批准后形成早期计划,根据初步计划征集负责内部审核工作的质量管理人员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开展审核计划。

3.2实施内部审核

3.2.1第一次会议

实施内部审核的第一次会议,一般由被审核方代表、被审核方的随行人员、所有内部审核人员、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出席。审核组组长明确审核的目的和范围,按照标准,采用相应的审核方法和程序,公布审核计划,内部审核由审核的随行人员等各部门分工。在第一次会议上,质量经理或审核组长应强调,审核是通过抽样调查进行的,所以也有一定的风险,为了有效地开展内部审核工作,内部审核部门和审核必须是群体之间的相互配合,评估必须是客观的,公正的,不符合要求的报告需要确认签字时,实验部门要给出建议,相关负责部门要尝试提出纠正措施,以纠正他们,以确保内部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次会议应签字,记录和存档。

3.2.2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应注意以下问题:(1)审核组组长来控制审核过程中,包括主审核计划,时间表和进度等。(2)审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和恰当。(3)相信样本中,内部审核组全面收集客观证据,但绝不只发现它不符合,如果有客观证据,并且是一致的,那么结果是一致的,客观证据不相符,那么结果是不符合,强调审核的客观性。(4)随机抽样时,应注意代表性。(5)内部审核人员应严格遵守纪律,所有数据,用事实说话,避免主观臆断,真正做到客观,公正,部门负责人一起认定的事实,应该尝试保持礼貌的态度。

3.3审核报告的编制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审核结果的正式文件包括:(1)审核目的和范围;(2)审核部门负责人;(3)日期审核,审核组成员;(4)审核标准;(5)审核部门主要参与者;(6)对第一次会议和最后会议进行记录;(7)不符合该项目的汇总结果;(8)审核审查和审核结论;(9)完成所需纠正措施的时间限制;(10)审核报告分布范围;(11)审核组长签名和日期。

3.4内部审报告的

主管审核报告的质量审核,管理高层批准,根据审核报告公布分配的范围。

3.5文件修订

有时,常伴纠正措施需要修改的文件,然后可以执行“文件更改控制程序”的有关文件进行修改。

3.6记录

整个文件,记录,整改措施,包括报告的内容,内部审核活动的结果以及由此产生的文件修订实施的有效性应被记录和存档。内部审核报告和纠正行动,应提交给高层管理人员,并管理评估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结语

实验室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实验室的内部改进。因此,开展内部审核活动不仅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确定是否符合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实验室网络维护和申请认可的标准和有效性评估前,进一步保证了质量体系和标准符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篇(8)

一、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贯彻国际标准(简称“贯标”)能否成功,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领导的作用极为关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涉及到体系的各职能部门和所有过程,只有企业的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内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实现体系持续有效的改进。因此,管理层要把贯标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变传统企业质量管理“管结果”为“管过程、管因素、管结果”,将贯标工作和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从最初的“做”标准,到自觉地“用”标准,进而到“发展”标准的转变。

二、审核队伍的精心建设

从某种层面上看,审核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左右着审核的效果。因此,应精心地抓审核队伍的建设,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基础性保障。

(一)聘任合适的审核人员

公司应从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元中选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富有管理经验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员作为审核员。

(二)审核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审核能力

审核员必须经过IRIS标准的培训,且通过考试取得内部审核员资质证书,并定期进行必要的审核技能、审核技巧的培训、沟通技巧、IRIS检查表等培训,同时还应参加计量管理、SPC、项目管理、风险管理、RAMS/LCC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培训、审核人员之间的轮换以及适时的交流和研讨等手段,使审核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标准,正确理解并掌握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标准,能够熟练审核并指导质量体系的实施。

(三)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充分调动内部审核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①建立审核员激励措施,给予审核人员一定报酬,调动审核员积极性。②给予管理内部审核员的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确保需要审核时可随时调动内部审核员,不受本职工作的影响,以便审核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③对内部审核员进行绩效管理。在每次审核结束后对审核员的审核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级。

三、优化审核过程,改善审核方式,建立数据库,减少审核不符合重复发生

(一)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改变以往内部审核的方式,增加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重点采用过程审核方式。

(二)利用数据分析,通过专项审核和指导,减少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重复发现的不符合。①首先对审核的发现的问题建立数据库,进行分类汇总,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查找体系存在的充分不符合。②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纠正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填写的纠正措施不到位的给予指导,将各类问题的纠正预防措施输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共享。③跟踪不符合项整改情况,确认该区域类似不符合全部整改完成,并将整改情况推广到公司其他单位,直至公司内部所有类似不符合整改到位。

四、加强内部审核的后续跟踪

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才能推动企业业务运作的规范化,从而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平台,更好地拓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开展质量内部审核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促使有关职能部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质量/服务的改进。因此,审核组对审核报告所揭示的问题,要加强后续的跟踪,对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实施情况再验证,从而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作及时提供监督和指导,为质量体系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外部保障。

五、结束语

内部审核是组织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机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司应每年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坚持实施内部审核,已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IRIS标准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否的有效实施和保持。

参考文献

[1]何桢.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马林.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白玉、李文库.我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7(第1期):27.

[4]国际铁路行业标准(IRISRev02.1),欧洲铁路联盟,2013.

(作者单位: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简介

程君茹(1978-),女,汉族,陕西韩城人,本科,西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质量管理。

篇(9)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方法

从内部审核的方法去探究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管理方式,并从审核机制的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细节要素等出发,思考内部考核的评析机制,强化管理,更好的推动整体效能的提升,从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发,都将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因此,积极探索内部审核机制的科学化、先进化和规范化,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简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相关概念

1、审核的定义及理解

对于实验室质量管理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尤其是对审核概念的掌握,更加重要。审核是为了获取审核证据进行的一种客观的评价,并在满足审核准则以及程序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独立的评价分析。因此,对审核中的各项具体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信息[1]。譬如,确定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评价对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确认所实施的管理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等等。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现状来看,审核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别,就是审核方分类法、审核对象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实际工作和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的审核方法,能收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2、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依据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的内部审核基本要求出发,围绕审核程序、内审重点、审核计划、审核人员、审核资源等给予全面的分析。其中,审核程序主要围绕目的、范围、引用标准、审核类别、责任建立等多方面的程序;内部审核的重点是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审核人员由经过培训和具有资格的内审员执行,并经组织管理者专门授权,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保持相对独立性、公正性,从多方面满足审核的需要。

二、剖析新形势下构建内部审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内审定位缺失

在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计上,由于受到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价值观、整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定位上还停留在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上面,导致内审工作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预防价值,不能发挥内审价值创造的前瞻性作用[2];同时,内部审核还没有全面发挥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在一些单位,内部审核的职责和效能被无限的扩大,造成众多管理决策都离不开内部审核部门参与,存在管理上的一些误区。

2、制度管理空洞

在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的制度健全上,加强整体的教育培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才的培养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和管理,尤其是重视市场的效能,重视绩效考核,没有形成活力、凝聚力,造成管理上的不足,致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管理没有落到实处。尤其是在质量体系的安全管理上,内部审核的方式没有创新性,整体的服务功能被弱化。

3、整体组织乏力

由于管理力度不够,重查下级,轻指导下级工作;以及力量薄弱,无法自主组织内审项目,或者安排项目过少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上,往往力量薄弱,无法自主组织对内审项目的具体安排,缺乏整体的指导方案和工作思路,造成实际工作效率的低下。

三、探讨构建内部审计考核评析机制的建议

1、集中考核,建立综合考核评析机构体系

在具体的内部审核的程序上,建立高素质专业内部审计考核评析工作队伍并制订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综合考核评析由多个职能部门组成,要负责对各个科室、各个地方、各项工作的集中考核,牵涉面广,关联度高,不能有一丝马虎,不能出现一丝纰漏[3]。在实际工作汇总,可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制订考核评析工作操作细则、考评人员管理机制、考评人员培训制度、考评工作监督制度、考评评析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方面的教育,锻造一支在工作中铁面无私,敢于碰硬,不徇私情,以刚正不阿、考评从严、无私无畏的形象开展综合考评工作。

2、分类指导,建立科学考核评析指标体系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管理上,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核方法,在建立科学考核指标体系上,遵循经济发展的需求原则,延伸管理渠道。一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考核是基础,各项指标要细化硬化,便于操作。定性考核的分值比重要适当,定性考核要设置具体细化的参考内容,防止凭主观印象打分的现象。二是速度与质量相协调。考核指标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既要考评经济增长速度,又要考评经济增长的质量。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设置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具体指标,使考评从偏重经济建设考核向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考核转变,纠正忽视对社会、文化等领域考核的片面做法。三是务实与务虚相得当。检验工作是否有实效,这是考评工作的核心取向。工作务虚的指标设置不能过多、过细,不能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关注墙上挂的、嘴上说的、书上写的、看上去养眼的,要把指标重心放在发挥实效的第一线,以务实的考评指标考出“货真价实”,考评成果使人信服,防止在考评上走形式、走过场[4]。

3、多维评价,建立阳光考核评析体系

内部审核是一个全面化的综合评级机制,因此,要从多方面思考内部审核的具体方式,促进整体效能的提升,并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建立监督机制一级内部审计自身的价值评估机制等来加强系统化的运用,达到理想的实际效果。一是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全程监控的管理体系,可以设立举报箱、专线电话、网路管理等多种监督渠道,让各种力量融入对内部审核的监督,更好的提升质量管理的时效性[5]。二是要强化内部审核的价值评估机制。建立价值评估机制,检讨内部审计的策略和程序的有效性及是否与价值推动力保持一致,并根据检讨的结果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完善内审价值创造的相关流程,同时寻找新的价值创造机会,有效发挥内审价值创造作用。

四、总结

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方法上,可以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细节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探索,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体现出公平、公正、严格的原则,规范审核程序和具体步骤,提高内部审核的技巧和整体效率,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评审等都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作用真正用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军;郭利敏;浅谈如何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质量[J].畜牧市场,2006,(8):12-13

[2]杨凤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方法探讨;浙江预防医学;2008,02(7):32-33

篇(10)

一、PDCA循环的内涵与特点

(一)PDCA循环的内涵

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的。这个循环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二)PDCA循环的特点

PDCA循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还会有问题没有解决或出现新问题,再进行下一个循环,依次类推循环下去。

2.大环套小环

一个高校的管理系统是有若干小系统组成的,小系统外还有较大的系统,外面由更大的系统,形成系统整体。PDCA循环也类似,小循环外有较大的循环、更大的循环。小环保大环,大环带动小环,组成循环有机体。

3.螺旋上升

每一次循环过后,高校管理有所进步,但循环又重新开始,使管理工作在前次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循环依次进步,不断提高,形成螺旋型上升轨迹。

二、高校内部审核过程PDCA的循环方法和要点

在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中,ISO9001:2008标准是实施审核的依据,PDCA循环可以提供科学高效的审核思路,达到预期的审核效果。以下笔者按照IS09001:2008标准的要求,说明按PDCA方法进行审核的方法和要点。

(一)P(plan),计划

审核策划是内部审核的第一个环节。审核策划应明确内部审核的时机和频次,计划日期,每次审核计划的编制,审核过程的监控和最终评价。特别要强调的是策划时应考虑以往各部门、教育服务过程的审核结果和近期的运行状况,合理分配审核时间。

2.D(do),按计划或规定执行

这个阶段包括了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主要活动。

首先,高校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计划任命内部审核组长,成立审核组。由组长编制本次的审核计划。每次的审核计划内容应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审核日程安排等等。

其次,做好审核准备工作,包括:通知各接受审核的部门,各受审核的部门准备好审核材料,避免审核时到处寻找资料,浪费审核时间。审核组成员编写审核检查表。

第三,审核组根据审核计划安排实施内部审核工作,包括召开高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首次会议,确定各组的陪同人员,按日程和审核内容实施审核,现场记录。

第四,根据现场审核发现,编写不合格报告和审核报告,在末次会议上宣读审核报告。

第五,各部门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整改,审核组实施跟踪验证。

(三)C(check)检查,即高校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

监控的方法可以通过非审核组成员的旁观实现,也可以通过对受审核部门进行调查来实现。根据监控的结果,由质量管理体系主管部门对本次内部审核过程进行总体评价。

(四)A(action),处置、改进

高校通过监控和评价,对内部审核过程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要求,体系主管部门提出整改的具体措施,并在以后的内部审核中予以纠正并验证,使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过程得以改进。

三、对高校教育服务审核的PDCA方法和要点

1.P(plan),计划。检查受审核部门的相关工作是否作出计划,计划是否合理、充分,能否满足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如对“教学服务过程”的审核,应审核是否形成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法律和政策要求,是否明确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是否编制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等等。又如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学服务的监测)的审核,审核时应检查受审核部门是否制定了“年度教学工作检查计划”,对各专业的教学活动及每位教师的考核要求是否明确,教学检查的项目是否适当等。

2.D(do),执行。审核时,应抽查几项具体活动。如对实训教学活动的审核,可以抽查几个班级实训现场,检查其实训设施配置、实训大纲、教案是否齐全,实训内容与实训计划是否一致、教师指导实训过程是否规范,实训学生人数、秩序和参与情况等等。

3.C(check),检查。审核时,应确认受审核部门是否对各过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自我检查,检查的方法和频次,检查结果如何。如对教学工作的检查,日常巡查一般由系(部)负责组织安排。主要检查教师上下课、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自习的下班辅导等。教务处负责督查,并根据情况不定期地抽查。审核时应查找教学检查的相关证据。

4.A(action),即处置、改进。受审核部门应通过检查,对不能满足预定目标的问题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得以改进。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PDCA过程模式不仅是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总结,也是高校实施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法,可以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发挥重要效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内高校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高校不但要在生存中求发展,更要在发展中求变革。高校管理部门应借鉴PDCA循环对教育服务模式和内部审核过程进行不断地改革,持续改进,从而确保高校教育服务效果呈现出螺旋式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企业自身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控制进行验证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企业现有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采用“看(现场)”、“听(陈述)”“查(文件)”等方式,检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和持续性,促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传统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核重点主观性强

作为内审人员,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可能会凭借对企业各部门的了解程度和工作经验,主管判断受审核单位可能在某些点存在问题,并以此作为审核的重点。

(二)质量管控关键点不清

作为受审核单位,可能不清楚其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不了解从哪些关键环节对质量进行管控,不知道该提供什么数据,或在数据资料提供时,可能会尽量将其中最好的样本数据提供给审核人员,隐藏或回避问题。

(三)内部审核间断取样

从企业业务流程来看,传统的内部审核是从横向方面,根据审核条款对应责任部门,进行间断取样,检查是否按照标准执行,样本数据具有独立性和离散性,在纵向方面对整体业务流程管控的关注度不够。

三、穿行测试概述

穿行测试是指循着交易的处理路径,通过从中选择典型的一项或多项交易和事项,按照相关资料文件的要求,再走一遍,贯穿整个流程的起点、终点和关键控制点,将运行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是否有缺陷的一种方法。

在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中采用穿行测试的方法:

审核会较客观和全面,可以帮助内审员熟悉业务流程,培养创造力,而不是对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内审检查表和记录证据机械地审核。

在内审中,数据资料或记录表单的提供依据是该业务流程的起点样本,这样可以避免受审核单位在审核要点上避重就轻地提供数据记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审核的抽样误差,发现客观存在的问题。

清晰指出受审单位的质量管控关键点,明确职责权力,有利于责任单位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

穿行测试法与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结合,将传统统审核的离散样本变成连续的测试样本,梳理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可以发现其中的改进机会。

四、穿行测试法在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中的应用

以某公司采购部采购业务流程为例,选择两份成熟产品的采购订单,使用穿行测试法对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一)准备阶段

1.制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计划,明确审核的准则、目的、范围、审核小组成员及具体工作要求,以及具体的审核时间安排和审核涉及条款。

2.收集并阅读企业的管理手册、部门职能、程序文件和采购部的三层次文件。

3.结合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明确审核要点和采购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

4.选择在最近1年内两份成熟产品的采购订单中作为样本测试对象,遍历采购业务流程。

(二)实施阶段

在采购部,随机选取了一份成熟产品的采购订单和一份关键件的采购订单作为测试样本,将此两份订单号及其中所提及的物料信息作为依据,结合审核的关键控制点,遍历整个采购业务流程,并借此以点带面,按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对相应的文件资料记录表单进行审核,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按编制的内审检查表如实记录审核证据。在审核时,首先看文件有无规定和要求,若有,则看执行是否到位,以及执行情况的效果,是否有改进空间。某公司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关键控制点如表1所示。

表1 某公司采购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关键控制点

(三)总结阶段

通过将审核证据与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采购业务流程的改进点,经内审小组讨论后,得出采购业务流程关键点的审核结论,并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反馈采购部。

采购部在2014年度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共3项不符合项,其关键控制点部分有效,其中,对采购物资的技术图纸资料管理较为薄弱,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有待改善提高,不合格品的分类存放亟待整改。

(四)跟踪阶段

根据审核结论,采购部编制了关于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和供应商评价管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计划,并对其进行实施整改;对不合格品的分类管理限期一个月内完成整改,由内审员按计划时间节点对采购部3项不符合项的整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落实。

五、结束语

采用穿行测试方法,可识别出企业业务流程中质量管控的关键点,为制定、落实相应措施提供依据;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则根据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检查各责任单位的文件要求与关键控制点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穿行测试方法与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有机结合,为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可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软实力。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