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改革方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010年*高考改革,我们或许只能从未来的高考试卷中感受到。20*年是*最后一次使用“大纲卷”高考,所谓“大纲卷”就是指按教学大纲命题的试卷,使用的是老课程。老课程关注的是知识点的掌握,死记硬背的试题多。而目前新课改的教材体系,减低了学科难度和知识量,注重的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试题也更具开放性。新课改将通过更多素材性的分析题,考查学生整合信息、思考分析的能力,减少“死记硬背出高分”的不合理现象。
2010年*高考改革的力度不大,也能够理解,因为毕竟这是新课改的第一年,实现平稳过渡大概是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其实与很多地方相比,*市更具有高考改革的基础,因为*市近两年的高招录取率都接近了80%,这么高的录取率,本身就为高考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实际上,*的高考改革并不算靠前。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
(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
不再保留铁道部。
(二)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将卫生部的职责、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拟订计划生育政策,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等。
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
不再保留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三)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
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四)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负责著作权管理等。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
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五)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
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主要职责是,拟订海洋发展规划,实施海上维权执法,监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为加强海洋事务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海洋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海洋重大事项。国家海洋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国家海洋局承担。
(六)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
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负责能源监督管理等。
不再保留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改革概念: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重磅解读!
1、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 科目和分值均有调整
新中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体育9门课程,总分580分。
语数外为必考科目,外语增加了听力、口语考试,计分为40分,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科目实行选考,即从除体育外的5门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1门。
解读
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及教育部等部委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十分吻合,同时,体现了首都特色和推进优质均衡教育发展的“北京理念”。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新中考给学校、教师、学生必然带来深刻影响,给初中教育进一步优质均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请输入正文
更多选择性,选考科目是亮点
新方案中将之前所谓的“小科”,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全部纳入考试科目,同时,学生可以在这些科目中五选三。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
解读
之前,北京市中考科目相对固定,考试科目为语、数、英、物理、化学五门学科。新中考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学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诚惶诚恐,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以及优势的展示机会。具体表现在,科目可以选择,尊重学生的强项,尊重学生学习特点,同时命题时答案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科学实践占10分,
体育成绩增至40分
方案中规定,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分数;同时体育分数增加到40分,逐步增强考试项目的选择性,加强仪器设备在量评项目测试中的应用。
解读
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北京市教委2015年秋季学期推出的新举措,2015年秋季学期共有约43万人次学生参加活动。2016年春季学期自3月17日正式实施,已经有3万余名初一学生来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资源单位进行科学动手实践。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本学期共有1009个活动项目供学生选择,渗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含电子与控制、健康与安全、自然与环境等六大领域。
中招改革的指导思想,即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实施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品德、学习成绩和能力素质并重。同时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和人人成才观念,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成长。
考查学生9年义务教育的积累
新中考方案中明确表明,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9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扩大选材范围,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此外,改进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加大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完善优质高中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2016年力争达到不低于招生计划50%的目标。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区县和一般初中学校倾斜,引导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解读
此次中考改革利于学校系统培养,注重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力素养的全面积累,为高色培养奠定基础。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绘制北京教育新地图形过程中,推进初中、小学、高中教育的有机衔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
2、北京新高考改革方案 北京高考将不分文理 文理科目6选3
科目调整为“3+3”模式,即3门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自选科目。未来,文理不分科,考生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科中任选3科。自选科目不用参加高考统考,采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式,计算高考成绩。新高考方案2020年实施。除了基础的语数外三门课,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强项,20种组合。高考英语改革大 明年起听力一年两考
从2017年起,英语采用计算化考试,英语30分的分值不变,但英语听力一年可两考,取成绩计入高考英语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总计50分。
高等院校要求提前公布选考科目要求
根据2015年中考科目设置,语文、数学、英语(含听说)、理化(合卷)、历史等五科文化课考试安排在初三年级末进行,采用闭卷笔试,体育考试项目则以深圳当年中招体育考试方案为准。各科卷面分值均为100分,但历史和体育按照卷面成绩的30%折算后计入中考总分,故中考总分为460分。
新增的生物与地理(合卷)考试也是闭卷笔试,卷面满分为100分(生物50分、地理50分),考试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但考生均须参加考试。在中考总分相同的情况下,生物与地理(合卷)分数高的优先录取,还可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参考条件之一。
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目的,就是在保持部门、单位预算执行主体、资金使用权限、财务管理职责不变的前提下,克服现行财政性资金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级分散进行缴款以及支付方式存在的财政性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收入入库不及时,退库不规范,支出拨款环节多,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低,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易于流失,收支信息反馈迟缓等弊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新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借鉴市局的做法和先行经验,通过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发生,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透明管理原则。合理确定财政部门、征收单位、预算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和银行的管理职责,增强财政收支活动透明度,使所有财政性收支都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有效的管理监督之下。
(二)资金高效运转原则。减少资金流转环节,逐步使财政收入直接缴库,支出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加快资金运行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预算执行主体不变原则。年初部门预算确定的事项仍由各预算单位执行和组织实施,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发生变化,同时资金使用权、支出审批权、财务管理职责权限不变。
(四)积极稳妥原则。改革现行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系统工程,改革方案要体现系统性和前瞻性,实际运作采取“全面推开、分批实施”的办法,以确保逐步得到实现。
三、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成立“盐城市*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负责办理财政性资金集中支付的具体业务,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1、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下列账户构成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单一账户,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按预算收支科目和单位设置明细账。
(2)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及专项基金财政专户,按收入和拨付设置分类账。
(3)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按单位和资金性质的拨付设置分类账。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单位零余额账户。
(5)按国务院、财政部和省政府规定,经财政部门批准,在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开设特殊性过渡性资金专户(以下简称特设专户)。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相应取消各类收入过渡性账户和预算外账户。
2、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各类账户的功能
(1)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进行清算。
(2)预算外(专项)资金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及各类专项基(资)金的收入缴款、拨付情况,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财政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3)财政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与单位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4)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包括提取小额现金)和清算。
(5)特设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特殊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上述账户资金的记录要与财政国库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保持一致性,并相互核对有关账务记录。
3、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财政一般预算、基金预算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等,均应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统一存储和实行财政集中支付。
(三)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1、收入类型。财政收入按政府预算收入进行分类。
2、收缴方式。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将财政收入的收缴方式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
(1)直接缴库是由缴款单位或缴款人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2)集中汇缴是由征收机关(有关法定单位)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3、收缴程序。收缴程序根据财政收入的收缴方式,分为直接缴库程序和集中汇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的非税收入,比照上述程序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2)集中汇缴程序。小额零散税收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应缴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非税收入中的现金缴款,比照上述程序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4、规范收入退库管理。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收入,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执行。
(四)建立规范的支出支付程序
1、支出类型。财政性资金支出总体上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根据支付管理需要,可具体分为工资支出、公用支出、专项支出、转移支出等。
(1)工资支出,即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
(2)公用支出,即预算单位年度预算扣除工资支出和专项支出以后的经费支出。
(3)专项支出,即预算单位年度预算中有确定项目用途的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以及其它专项等支出。
(4)转移支出,主要指上下级财政之间结算事项的支出。
2、支付方式。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集中支付方式,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可具体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1)财政直接支付,即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劳务供应者,下同)或用款单位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包括:工资支出、公用支出中的政府采购支出、专项支出、转移支出等。
(2)财政授权支付,即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授权和批准的资金使用额度,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支出,包括暂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专项支出和公用支出中的零星支出及小额现金的提取。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支出项目,由财政部门在确定部门预算或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中列出。
3、支付依据
财政支付控制与监督的依据为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和经财政部门批准的月度用款计划。月度用款计划,分直接支付项目用款计划和授权支付额度两部分。直接支付项目用款计划又分为正常支出用款计划和专项支出用款计划,正常支出即工资性支出,由财政国库部门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编制直接支付计划,下达给人民银行国库和银行执行;专项支出用款计划,由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年度部门预算,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编制,经财政部门相关业务科室审核,报财政部门国库管理机构核定后,下达给人民银行国库和银行执行。授权支付额度,由财政国库部门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和直接支付用款计划情况,核定下达给单位零余额账户的银行和人民银行执行。
4、支付程序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正常支出,由财政部门每月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直接编制用款计划,并向银行发出支付令;专项支出,由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在经批准项目等实施时提出支付申请,经财政部门相关科室审核后,由财政国库部门核定用款计划,并向银行发出支付令,银行据此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财政性资金直接支付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并将当日实际支付资金按性质和预算科目汇总,当日与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及预算外专户进行资金清算。财政直接支付主要通过转账方式进行。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门授权,在批准的月度用款额度内,自行开具支付令,交由银行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银行在财政部门下达的用款额度内,根据支付情况,与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专户进行清算。
在银行支付系统和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健全之前,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的支付令通过人工操作转到银行,银行通过现行银行清算系统向收款人付款,并在当日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四、改革的配套措施
(一)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制定《盐城市*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和《盐城市*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会计核算暂行办法》。
(二)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根据上下一致、有利工作的原则,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管理系统、国库现金管理系统、国库收支总分类账系统和现代银行支付系统等,使各类财政收支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实现高效、安全运行。
(三)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认真编制、审核预算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申请;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制约制度;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监控,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财政收支清算业务的监管作用;审计部门要结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检查,促进政府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财政性资金安全。
将原来的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实施统一的学业水平考试,是很多地方中考改革的一种重要做法。由于学业水平考试是一种全面考查,促进了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也有利于督促学校开足开齐课程,从根本上扭转“考什么、学什么”和“考什么、教什么”的群体性偏科现象,利于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利于促进初高中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同时,“两考合一”也避免了重复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试负担。
这一做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由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考科目涵盖了初中阶段设置的主要科目,考试科目过多,特别是一些科目考试放在初二下学期进行,使学生过早地处于备考状态,压力和负担明显加重,且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二是由于“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存在功能上的差异,相对于“选拔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使得学生成绩的区分度变小,高中招生的筛选难度加大。目前通过增设附加题等方式体现“选拔性”,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是由于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多、次数多,学校组织考试的管理难度加大,经济负担加重,传统的“以考养考”方式难以为继,需要财政投入予以保障。
风向标:尽管推进“两考合一”,实施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应当成为改革的基本方向。与此同时,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设置、考试方式、命题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等有待进一步探索。
考试成绩使用“等级呈现”
考试成绩使用“等级呈现”,是一些地方中考改革的重要变化。在学业水平考试中用“等级呈现”取代“分数呈现”,模糊了分数的细微差异,避免了分分计较,为“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中招生提供了一定空间。同时,实施“等级呈现”有利于杜绝炒作中考状元,以及按中考分数为学校排名等现象,也有利于缓解高中学校无序的生源争夺。
这一做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现行的“等级呈现”都是通过分数转换而来,且等级的划分大多依据教育资源状况、高中招生计划等因素,没有按照一定的分数区间确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等第,科学性不强;二是从分数转换为等级的方式过于复杂,直观性不强,不易为大众所理解,甚至造成一些误解,以至于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难度较大;三是相对“分数呈现”而言,“等级呈现”的区分梯度减少,极易出现报考志愿扎堆的状况,甄别不易,招生计划难以控制。特别是在“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没有真正实现“硬挂钩”的情况下,招生难度相应加大;四是由于目前高考仍然沿用“分数呈现”方式,中考实施“等级呈现”改革,难以与高考实现对接。
风向标:鉴于各地在实施考试成绩“等级呈现”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今后中考改革过程中,应考虑对不同科目采取不同的考试成绩呈现方式,部分核心科目(如语文、数学等)沿用“分数呈现”方式,部分科目实行“等级呈现”方式,还有部分科目采取“合格”与“不合格”的呈现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既保证了考试成绩的区分度,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分分计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省市在尝试“等级呈现”后,重又回归“分数呈现”,在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中,对于这一情况应当予以考虑,并对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
部分学科实行“多次考试”
在一些地方的改革实践中,对学业水平考试的部分科目实行“多次考试”,为学生提供多次机会,避免了考试的“一锤定音”。
这一做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对于学生而言,只要成绩不满意,一定会争取再考的机会,而“多次考试”也意味着“频繁备考”,无形中增加了考试的压力;二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每一次考试的难易程度必须保持一致,这对命题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三是对于统一组织的考试而言,“多次考试”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风险较大,安全问题难以保证。
风向标:从高中招生改革的视角看,“多次考试”的理念固然很好,但由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大部分科目是在初三举行,不具备“多次考试”的条件,通常只有地理、生物和信息技术等科目的考试在初二下学期举行,因此,“多次考试”在大部分地方并没有真正实施。从长远看,如果将学业水平考试的部分科目(如英语)纳入社会化考试,“多次考试”的意义和作用会更加明显。
“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挂钩
推进初中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依据之一,这是各地推进中考改革的一个重要做法。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强调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有利于改变用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录取的标准。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将综合素质分解成日常的行为表现并一一加以量化评分,再将成长中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为ABCD不同等级,这种做法的科学性不强;二是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部分指标难以量化,仅靠“定性”又不好评价(如:审美、生活态度等),操作弹性较大,客观性难以保证;三是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工作量较大,很多教师疲于应付,容易流于形式。以至于出现“说起来很重要、干起来很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尴尬局面。
将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挂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由于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科学性、客观性不强,在高中招生中的实际作用较为有限。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中招生还只限于“资格条件”(如指标分配生、推荐生的资格条件)、同等条件下的“优先录取条件”等,至多只是一个“门槛”,难以真正实现与高中招生的“硬挂钩”;二是在目前诚信意识相对薄弱的社会环境下,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依据之一,极易受到种种不诚信行为的干扰,影响高中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三是由于初中学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使用初中学校各自提供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比性不强,以此作为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有失公平。此外,很多初中学校为了确保自身的升学率,增强学校整体竞争力,往往在综合素质评价上给学生打高分,违背了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挂钩的本意和初衷。
风向标:从总体上看,各地对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予以高度认同,认为此举有利于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由于操作性不强,在高中招生中的实际作用不大。当务之急,必须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增强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透明度。如完善“成长档案”、“记录袋”,强化事实性材料、写实性评语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从“软挂钩”向“硬挂钩”的转变。
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
由高中学校依据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自主制定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和学生综合素质认定办法,是推进中考改革的一种重要探索,在一些地方的改革实践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符合高中多样化发展方向,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也利于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
这一做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教育主管部门对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公正性存有顾虑,高中校长对“招生自主权”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担心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压力和质疑。可能的结果是学校仍然将分数作为录取的标准,改革的意义和作用难以真正体现。
风向标:在今后的高中招生改革中,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应当成为一个基本方向。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可先行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探索实验,待时机成熟后再行推广。
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
将优质高中的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是各地中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此举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缓解小升初择校压力,为在薄弱初中就读的学生提供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
中图分类号:F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引言
根据收集资料中数据显示,在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费组成当中,煤炭资源占70%以上,不难看出煤炭资源对于我国生产和发展过程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煤炭资源将一直作为我国的第一能源。煤炭产量是国民经济计划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如何更好的在煤炭的计量方法上进行相应改革,使得煤炭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成为了我国煤矿开发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煤炭计量制度和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计划在各个方面的正常运行,良好正确的管理制度有利对国民经济的促进;无法适应现实情况而发挥积极作用的计量方式则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阻碍。为完善煤炭制度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一、煤炭计量制度
目前,在众多主要出产煤矿的国家当中,我国是唯一一个以原煤作为计量的国家。国家考核煤矿生产计划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是以原煤的产量作为基础。但在实施方法上却与计量制度存在一定的差距。原煤,从理论上来讲,是指从矿井或者是露天的煤矿产地中直接提取上来的毛煤当中去掉大于50毫米的矸石,便称之为原煤。在提取原煤的这一过程当中,由于没有规范化进行的筛选和洗煤,所以导致原煤的质量降低一个等级,毛煤做为原煤出产,而原煤便作为商品煤进行出售。尽管有一些煤矿产地在这一问题上有所留意,在取出的毛煤上进行筛选,并能够做到在该毛煤中提取大于50毫米的矸石,但这些大于50毫米的矸石已经作为商品销售出去,所以,在资源质量控制上并没有什么切实的效果。大部分的煤中,都含有小于50毫米的矸石,这些本不应该计入产量当中的原料也因没有强制性规定而符合计量标准,相当于当下煤矿产量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国煤矿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不纯净的情况,所实行的煤炭计量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二、煤炭计量现状
由于我国煤炭计量制度的不完善,对煤炭资源的区分难以有明确的界定,所以在当前的计量煤炭的情况上也存在与之相应的问题导致煤炭的开发质量得不到保障。
(一)计量不准确。煤矿企业实行的以原煤作为计量的制度,在计量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具有科学性,属于原始计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人为性的误差。煤炭计量过程中往往是以矿车计量的方法为主,即通过罐率和容积密度进行计算,但这种方法在现场计量时会存在很多限制,无法采用计量工具,只能是采用目测法,同时这种方法通常有大约一个季度的使用周期,开采的煤炭当中还含有很大成分的杂质;而如果使用落地存煤丈量的方法,却因为煤炭形状不规则而导致难以测量。测量质量始终得不到保证。
(二)煤炭数量与质量得不到平衡。近年来,国家对煤炭的数量和质量考核处于脱节状态,计量以原煤的数量为主,而质量考核则是以商品煤为主。即使一部分煤矿企业的产煤数量在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煤炭的质量却呈现下降趋势。
(三)经济效益低下。当前我国实行的煤炭计量制度是以原煤计量为主、商品煤的计量为辅,所以,大多数的矿产企业均是以原煤产量为基准计算煤炭的盈亏,这就导致一些煤矿为提高原煤的生产数量刻意忽略煤炭杂质的存在,而将其作为煤矿产量,这种做法,降低煤炭品质,直接导致的是经济效益的下滑和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四)产销脱节。发生产销脱节的状况是由于国家给煤矿下达了原煤的生产指标,但用煤单位分配到的却是商品煤,煤矿企业按照国家派放的原煤生产指标进行生产,但经过原煤的筛选和洗煤后,到达用煤单位的商品煤却遭遇数量不足的状况。
三、煤炭计量办法改革方案
(一)实行“标准煤”计量方法。目前我国实行的原煤计量方法不能够完全的解决煤炭计量问题,因此,在煤炭计量标准上采取“标准煤”的计量,也就是按照统一的热值换算成煤炭的吨数。比如说,某矿产煤25000吨,另一煤矿产煤2000吨,通过换算,可以得出二者的“标准煤”都等于21000吨,也就是说这两个煤矿的产煤数量虽然不一致,但为国家所提供的人能是相同的,因此,二者应该在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上是同样的水平。如此一来,煤矿与煤矿之间,同一煤矿在不同的时期所产出的煤矿是具有相对比较性的,通过统一的计量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煤矿产量。通过实行“标准煤”的计量方法,能够使得企业更加注重煤矿的质量而不是单纯的追求矿产数量,由此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严格评定商品煤质量。由于各用煤企业的最终消耗品是商品煤,结合上文“标准煤”的计量方法,在商品煤的质量评定上应实行相应的加强管理。如果没有对商品煤质量的限定,仍然会有矿产企业认识不到大力开采毛煤的经济效益的低下而且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现实问题。商品煤的灰分应规定不高于40%,该数据应随着洗煤加工技术的发展在未来更加降低。质量标准需要严格控制,灰分超过40%的低质煤将不列入商品煤的行列,长此以往,能够对煤矿的生产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
四、结语
针对我国的煤矿计量情况的研究,正视我国煤矿计量工作所存在的产销脱节、煤矿质量低下、计量数据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实行更加科学化的“标准煤”计量方法,有利于煤炭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效益。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现存煤矿计量问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唯有国家和各煤矿企业共同认识到我国煤矿产业的重要性,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国情实施真正有利于矿产发展的改革,才能够保证作为我国最主要能源的煤矿资源能够更为长久得为我国提供能量。
参考文献:
我县现有乡村客运车辆87辆,其行车证、道路运输证等悉数证件均为井陉县鑫顺出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但车辆产权均属个人一切。2002年,为规范出租汽车治理,成立了井陉县鑫顺出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对个别出租汽车进行治理和服务。
年,交通部公布《道路搭客运输企业运营天资治理规则》,要求县内乡村客运车辆必需执行集约化治理。为认真落实乡村客运改制政策,施行了以“井陉县鑫顺出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为依托,组织现有个别客运运营者统一参加该公司的改制方案,全县80余辆个别客运车辆的相关手续悉数改变为该公司称号,但车辆产权仍属个人一切。
因为该公司是特定历史期间的非凡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无法按《公司法》继续运转。还,该公司运营期限于2012年9月24日到期,依据交通部《道路搭客运输及客运站治理规则》及我县客运市场近况,该公司运营期满后应予刊出。因而,需求从新组建正当的乡村客运治理实体性公司,进行统一治理。
二、改革的意义
一是从体制上确立了公司的正当性,有利于公司的久远发展;二是可以更好的整合乡村客运资源,合理规划运营线路,从基本上处理客流顶峰段超员,和低峰段空驶等难题;三是有利于增强从业人员和车辆的治理,具体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本质以及车辆的技能情况,使服务质量获得分明改善,并有用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四是有利于行业治理部分更好的实行监管职责,进一步规范运营者的运营行为,不断提高我县乡村客运的对外形象。
三、改革的思绪和步调
(一)改革方式
本着尊敬历史、客观公平的准则,以现有客车车主为股东,按照《公司法》辨别组建两个股份制乡村客运有限公司。其中:井南边向、小作方向及跨县的42辆客车的车主为一公司股东;测鱼方向、吴家窑方向、白王庄方向、威州方向、孙庄洛阳方向的45辆客车的车主为二公司股东。
(二)运营区域
为便于治理,各公司运营区域,准则上根据本县行政区域划分,单个历史遗留问题,本着便利群众的准则详细看待。各公司运营区域如下:一公司为乡以及天长镇、秀林镇、微水镇、乡的局部村和5辆跨县客车路子的村。二公司为的局部村。
(三)公司组建
为积极稳妥完成公司组建工作,分六个步调进行:
1、统一思想认识。应用多种方式对现有客车车主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司法以及行业治理法律,认真分析乡村客运治理存在的首要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使广大车主认清客运改革的需要性和将来发展前景,加强对改革的了解和支持。
2、搞好天资认定。以现有客运车辆档案材料为准,凡持有现有客运车辆产权及线路运营权的车主为所属公司股东。
3、车辆评价作价。由县物价部分牵头组织专业人员,按照相关规则,对现有客车的总价值进行评价作价(包括车辆各类保险的有用值)并归属公司一切。
4、应用现金配股。现有客运车辆评价作价后,最好车辆总价值为本公司股东的股份规范,凡车辆总价值达不到股份规范的股东,用现金补到该规范,使每个股东拥有统一股份。
5、召开股东大会。县运管部分辨别组织各公司股东依法召开股东大会,选举发生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指导机构。
6、完善公司手续。由各公司辨别到工商、运管、税务、物价、技能监督等部分处理相关手续,并依法开展工作。
(四)治理形式
运管部分依据我县的地势特点、道路近况以及人口分布等状况,按照国家乡村客车通晓规则,在认真调查和重复论证的基本上规划出科学合理的运营线路。然后由各公司按照《公司法》和线路规划进行治理,统一投放营运车辆,统一安排运转班次,统一分配司乘人员,构成科学的客运收集和治理机制。
四、保证办法
一、金融监管改革提议概述
在这本名为“金融监管改革:新的基石”的白皮书中,奥巴马政府建议在如下方面对现有金融系统进行改革。
1.有效监督和管理金融企业。对市场正常运转至关重要的金融机构将受到强有力的监管,再也不允许可能对金融系统造成了重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游离于监管之外。
2.建立对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督,使得主要金融市场强大到足以承受系统性的压力和一个或多个大型机构倒闭所造成的冲击。
3.建立对消费者金融服务和投资市场的强有力的监管,以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使他们免受不当金融行为的损害,从而重建民众对金融市场的信心。
二、在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管方面的措施
1.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有漏洞
虽然大多数大型的金融机构受到相应的联邦政府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但事实证明这些监管是明显不够的。
首先,对资本和流动性的要求过低。监管机构没有要求金融机构预留足够的资金来支付交易资产,高风险贷款和表外承诺可能带来的损失,也没有要求他们在市场情况好的时候留存足够的资本金,以便为市场情况变坏做好准备。同时,监管机构也没有要求金融公司为市场流动性大幅萎缩的情况作出必要准备。
第二,监管机构没有考虑到的相互紧密关联的,进行高杠杆金融业务的大型机/,!/构的倒闭对整个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可能造成的伤害,更没有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三,对综合经营的大型金融公司的监管责任被分割在不同的联邦机构中。分割的监管责任和对“银行”的法律定义中的漏洞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可以随意选择由哪个政府机构来监管他们,从而逃避更严格有效的监管。
2.一些衍生金融市场和创新金融产品放大和扩散了风险
新的金融工具使信用风险得到广泛传播,使得投资者获得了将其投资组合多样化的新途径,也使得银行得以将很多业务剥离到其资产负债表之外。住房抵押贷款通过证券化,和其他贷款混杂在一起,然后被分割为具有不同风险特性的部分,出售给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通过信贷产品衍生化处理,银行不需要把这些贷款直接出售,就可以把大量的信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由此可见,过于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和缺乏透明度的场外交易市场导致市场参与者无法充分理解他们所交易的金融产品的风险特性,从而导致这些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逐步累积,最终使场外交易市场变成了金融危机一个主要发源地和重灾区。
基于以上分析,奥巴马政府提出了相应的加强和改善监管的措施,以避免金融危机周期性地在美国爆发。其中,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方面的举措如下。
1.设立金融服务监督委员会,改善和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这个委员会将由财政部长领衔,成员包括美联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的主席,以期为这些政府首脑提供一个常设的交流平台,从而促进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和协调,及时甄别新出现的风险,并为解决各部门之间司法管辖权的争端提供沟通渠道。
2.所有管理资产超过一定门限值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顾问都必须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同时他们必须提供有关其所管理的这些基金的足够的信息,以便于监管机构来评估这些基金是否威胁了金融稳定。
3.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督。美国计划在财政部内新设立一个全国保险局,以收集保险行业内的信息,谈判国际协定的制定,并协调对保险业的监管政策。
在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方面,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如下措施,以期实现对金融市场的全面监管。
1.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管理。美国政府要求资产证券化的创设和发行方必须在这些资产中保留一部分的份额,从而继续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监管机构随后也将颁布一些补充条例,将市场参与者的薪酬与证券化资产的长期业绩联系起来,同时,进一步增加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透明度和标准化,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水准。
2.建立对所有场外衍生工具的交易市场的全面监管,以达到预防这些市场中的交易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危险,促进这些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防止市场操纵和欺诈等公共政策目标。
3.美联储将承担起对那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支付,清算和交割机构的监管责任,同时这些机构将被允许使用美联储的金融服务和贴现窗口。
三、简评
仔细研究美国政府的这些金融监管改革提议,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在这次仅次于大萧条的金融危机之后对金融业的监管改革,与上次大萧条以后的改革的思路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1929年股市暴跌和大量商业银行倒闭的背景下,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根据该法案,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实行分业经营。1956年,美国国会通过《银行控股公司法》,进一步要求银行不得从事保险业务,仅允许销售保险产品。这些措施奠定了美国金融业长达几十年的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局面。
而这次的金融改革提议继承了《1999年金融服务法》的思想,允许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 公司的继续存在,进一步加强了美国联储统一监管者的职能,即对系统性重要的所有金融公司作为一个集团进行并表监管。同时,奥巴马政府以消除监管空白和增加透明度为宗旨,对以前监管不到位的对冲基金,保险公司,评级机构等重要的市场主体明确了监管机构,将以前存在于少数大的投资银行之间的不受监督的场外交易市场也纳入了监管体系。
细细品位这些措施,可见美国政府对这次金融改革的良苦用心。他们既希望通过这次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透明度,从而避免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也不希望肢解现有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以免削弱美国金融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但是,这些措施在给监管者带来了更多权力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比以往更大的挑战。一下子增加了如此多的监管对象和内容,他们能否迅速地了解这些内部盘根错节的监管对象,熟悉其错综复杂的业务内容,从而实现有效监管,达到这些改革措施设计者的初衷,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机制,不断巩固“学在上虞”教育品牌,坚定不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发展、“四个”有利原则。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动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完善中小学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2、积极推进、稳妥操作原则。在现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及招生制度的基础上,坚持继承和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和创新;坚持以社会稳定为前提,根据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稳妥操作、不断完善,确保平稳过渡。
3、全面评价、择优升学原则。实行学业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突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统一,以此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升学的依据。制订评价实施细则,力求评价工作客观、公平、公正,有可操作性。
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对初中毕业生的学业评价,实行学业考试。
2、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3、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根据《课程标准》、《*年*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标准和说明》及《*年绍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补充说明》由绍兴市教育局组织命题,试卷卷首冠以“*省*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市卷)”。主要内容及要求如下:
⑴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0.75;
⑵继续重视“双基”,加强能力立意,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适当增加综合性内容,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实践性等方面能力;
⑶体现一定的地方特色,比如绍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地方课程的学习;
⑷社会·政治学科继续实行开卷考试,允许学生携带规定的参考资料;
⑸英语考试中继续实行听力考试;
⑹数学、科学考试允许学生使用不带记忆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4、学业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20分(其中听力25分),科学200分,社会·政治100分,体育40分,总计满分为760分。各科考试时间为:语文、数学、科学各120分钟,英语、社会·政治(开卷考)100分钟。
5、文化学科学业考试时间为6月14、15、16三天。体育“运动技能”测试时间为5月上旬。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检测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和学业考试的对象相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与学业考试成绩总分(包括加分)统一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条件,其中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作为录取的前置条件。填报省I级重点高中(春晖中学、上虞中学)计划生志愿的考生应达到2A3P及以上等第,市教体局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参考综合评语,再按学业考试总分(包括加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见附件
四、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1、招生录取原则:(1)公开、公正、公平原则;(2)德、智、体、美等综合评定,择优录取原则;(3)坚持招生方式多样化的原则。
2、招生录取方式:(1)在综合素质测评基础上,以毕业生学业考试为主要依据进行统一择优录取。(2)实行特招生制度。
3、招生录取种类:普通高中招生分为计划生(特招生列入计划生内)和择校生。
(1)计划生录取
计划生录取分三部分录取:即统招生、定向生、特招生。
统招生由市教体局统一录取。a、在两所省I级重点普高计划生指标中划出80%的指标数用于全市统一招生,其他普通高中不变,按考生填报志愿和综合素质表现等第从高分到低分一次性录取。b、统招生录取的前置条件为五项综合素质测评在5P及以上(省I级重点普高须在2A3P及以上,普高体育特招生、体育特长生的“道德与修养”素质测评在P及以上)。c、根据考生所填报志愿及学业考试成绩总分(包括加分),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如相同志愿、相同总分等并列出现时,则录取综合素质测评A级等第多者,如仍有并列,则录取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高者,再有并列,则按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顺序录取单科成绩高者。
定向生指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由市教体局根据中考成绩和志愿逐校录取的学生。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在两所省I级重点普高计划生指标中划出20%的指标用于定向招生和特招生,各初中学校的定向指标数按各校初中毕业生中考报名数占全市初中毕业生中考报名数的比例进行分配(按四舍五入计算)。定向生录取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特招生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2)择校生录取办法
按有关“三限”(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要求,根据学生志愿和综合素质测评等第及学业考试成绩,予以录取。
五、职业高中招生
职业高中招生分为免试生、统招生及择校生。
免试生(提前招生)根据《上虞市职业学校提前招生方案》规定,学生自愿报名,职业学校自主录取,5月12日前完成所有注册报到程序。免试生可不参加中考就读职校,享受职校统招生待遇。
统招生由市教体局统一录取。录取办法为:根据考生志愿和考生初中学业考试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指导思想:以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布局安排,按照韶关市委、市政府《关于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实施意见》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任务,结合自身的实际和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有针对性,可操作的行动纲领、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
工作任务: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把学习讨论活动中形成的学习成果、调研成果和思想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并付诸于实践。
工作要求:转入深化改革阶段后,要把工作重点转到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上,并在具体的实践中继续解放思想,用解放了的思想指导新的实践,促进科学发展。
工作目的:要以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会议通过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标准,边学习,边讨论,边检查对照,进一步认清问题,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本地*镇“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方法、途径和具体措施,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工作安排
整个阶段的工作安排参照乐昌市委《通知》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进展情况,第二阶段从7月初开始到12月底结束。发动、学习阶段;调研成果的分析、提炼和转化工作;全面启动和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总结五个步骤。
(一)宣传发动、学习阶段(7月22日至8月12日)
7月22日上午召开全镇机关工作人员、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会议。对学习讨论阶段的工作总结暨深化改革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应用“三会一谈”、宣讲辅导、学习交流等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讨论,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和掌握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的主要精神、基本观点和战略思想,了解和掌握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调研成果的分析、提炼和转化工作阶段(时间8月13日至28日)
针对“解放思想学讨论”阶段各项调研成果进行分析、提炼和转化。凡是问题找得不准确,原因分析不透彻,措施不得力的要重新进行调研分析;凡是没有形成专项改革方案和破解难题的具体对策的要及时制定,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及时跟进;凡是没有征求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的,要采取相应的民主形式及时征求意见。要以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的总体要求、战略目标、布局安排,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实施意见》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任务,结合自身的实际和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有针对性,可操作的行动纲领、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
(三)全面启动和推进各项改革阶段(时间8月29日至11月29日)
8月30日至9月29日,制定各项改革都要有具体目标任务,详细的工作步骤,明确的时间要求;要将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奖励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改革扎实推进。
要在9月30日至10月29日,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在推进改革中碰到的难题。围绕争当全省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这一总目标,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按照非均衡发展战略的要求,选取一个有一定深度和影响力的矛盾和问题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积极推进,大胆实验,努力破除影响改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力求在深化改革上取得进展。
10月30日至11月29日,基本完成和落实各项具体改革工作,做好继续推进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形成保证改革顺利推进的工作机制和必要条件,达到解放思想,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的目的。
12月份对深化改革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总结。
二、基本要求
各单位必须把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一)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