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音乐德育渗透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教师在德育渗透教学中的职责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更应起带头作用,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此,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研究教材,正确把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不少音乐作品都以讲一个做人的道理或宣传一些爱国主义、尊敬父母长辈等知识为主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将这些德育教育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应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心灵中最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们的最纯洁的爱。例如,在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问学生:“如果妈妈生病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关心妈妈呢?”学生可能就会回答:“我要帮妈妈扫地”“我要帮妈妈倒水喝药”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同时,本堂课程最核心性的内容也就有所体现了。接下来再教学生们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就可以充分投入情感,掌握基本的旋律,从而为整个音乐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也使相关的德育教育得到了充分性的渗透。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展现,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理念渗透德育知识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根本上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就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建立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可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环境及德育思想教育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内容的印象,营造轻松化的教学氛围,通过歌曲内容的表述,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完成德育教学内容的指导,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一)形式多样、资源丰富
音乐作品具有种类繁多、资源多样等优点,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德育教育形式简单、内容乏味的现状。就拿我国的民歌而言,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例如江南民歌色彩华丽细腻,风格比较温柔妩媚;陕北民歌色彩慷慨悠扬,让人感觉自由奔放;湖南民歌色彩泼辣欢快。学生通过聆听以上民歌有助于培养正确的民族思想。另一方面,音乐作品还拥有高水准的艺术性,可以让人很快沉浸到美的韵味中去。在德育教育方面,其教育成果,通常是其它相关形式、方法所难以媲美的。
(二)音乐作品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音乐作品可以在广泛的题材和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提取出相当丰富的德育题材,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去展现出爱国主义、道德品质、民族主义等精神文化的重要作用。例如一些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歌曲诸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祝福祖国》《祖国歌》等音乐作品都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等,这些音乐作品还可以用来编排集体舞,可谓是最直观、生动的教育题材。
二、音乐作品的德育教育作用
(一)理想信念的教育作用
在对学生开展理想教育时,提取主动脉音乐作品中理想信念的相关题材,可以将理想的诠释建立于社会现实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其对理想与现实的正确认识,例如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橘树尚且性刚强》等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奋进的品格,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爱国主义的教育作用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当代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脉。初中音乐教材作品中囊括了爱国事迹,是鲜活的爱国主义文本。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十送》《游击队歌》等,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以此来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努力拼搏、奋发成长、回报祖国。
(三)艰苦奋斗的教育作用
音乐作品将先辈的革命奋斗历程直观地表现出来,其中鲜活的事迹正是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生动教材,不仅能培养学生们勤俭务实的精神.也能让他们懂得不仅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人生路上更需要艰苦奋斗,由此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避免以后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在当今多元价值观碰撞、金钱主义甚嚣尘上的社会背景下迷失自我。
三、音乐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实现
(一)设置音乐作品鉴赏课,进行主题课例研究
可以选择一些课时作为音乐作品鉴赏课,对每部作品的人物、情节、主题思想等内容进行课题设计,要注意避免学生仅停留在感官刺激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理解作品的艺术性和蕴藏的情感,要让学生们能在作品中汲取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营养,不?嗵嵊帕计返陆逃?体验。
(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教师要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想法要新颖同时也要结合所学实际。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情景教学法对于提高音乐课堂效果较好。在教学时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将学生分成小组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将场景进行再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深入了解我国品德教育内涵。通过应用情境教学,音乐课堂上多了欢笑声,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教课过程中也感到轻松自如。
(三)突出品德思维,培养学生兴趣
(一)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歌曲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它们有的优美抒情,有的悠闲舒畅,有的深切感人,有的活泼向上,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歌曲中不仅具有为儿童感知的音乐形象,而且歌词也十分鲜明生动。因为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因此,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情真意切的演唱中,受到既生动又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欣赏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欣赏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结合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在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题材、风格、形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德育教育。作为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应用音乐的特殊形式,生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正面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
(三)在传授音乐知识中渗透德育
在音乐课中,往往只重视在歌曲和欣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在传授音乐知识中却容易疏忽他的德育功能。事实上,不论教唱、欣赏和乐理都应该成为德育的理想途径,融会贯通、全面渗透,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二、有效的开展班集体文艺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一)要善于把握班文艺活动的教育倾向,引导感召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1.文艺活动要保持思想性和文艺性相统一。对文艺活动的选择,应注意内容的思想性,要选择健康、先进、鼓舞学生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这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要保持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相结合。艺术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审美活动过程,是情感与思维交织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有理智,还要有逻辑思维,特别是要有正确的道德标准来衡量是非和善恶。学生在老师感染下会自觉接受艺术熏陶,树立正确审美观。
2、要善于在文艺活动中因势利导,有效的塑造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老师要善于在班集体文艺活动中,运用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形象对青少年进行陶冶,有效地塑造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一,集体教育,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由于艺术的“不确定性”,音乐老师要在文艺活动中,加强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交往、合作,让学生学会“小我”融入“大我”,让每个学生学会善于从他人角度看自己,从自己的角度看他人,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集体或集体其他成员,在帮助别人同时也教育自己——尝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第二,挫折教育,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通过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排练文艺活动中,音乐老师要有意的要求学生不怕失败、敢于战胜困难,注重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敢于承受挫折,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备坚强的意志。第三,美的教育,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科学知识,健康的体魄和高度的审美素质的完美人格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新人。音乐老师要善于让学生在文艺活动中受到美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对的完美人格,使他们更具有适应性,创造性,效率性。人格完美是美育的高级目标。
3.要善于在班集体文艺活动中,德美结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班集体文艺活动是德美结合的教育,音乐老师要鼓励学生有追求、有勇气、有力量。通过参与班集体文艺活动明白道理,增强信心,把握方法,拥有快乐,获得成功,学会走自己的路。首先,信赖的力量——创造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学生的信心来自音乐老师的细心呵护和加倍鼓励。在文艺活动中音乐老师给予学生“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的目标信赖,给予学生“哪怕你们一千次跌倒,老师相信你们能一千零一次的站起来”的情感信赖,给予学生“你们能超过其他班”的榜样信赖,学生就会拥有一份自信心,主动要求自己自我强制。其次,开放意识——把时代的活水引进教室。随着时代的发展了,班集体文艺活动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班集体文艺活动应向同年级开放,应加强高低年级的联系,这样既增进班集体的联系,又促进班集体活动质量的提高,同时班集体文艺活动还可向家长开放,既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亲情,也锻炼学生的胆量。走向社会,向社会开放,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参与竞争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走向社会过程中,学会了展示自我,证实自我。第三,成功意识——营造学生良好的心境。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音乐老师要注重以高尚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进而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在他们完成任务中充分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积累成功的经验。现代的文艺活动,旨在“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三、培养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的不断渗透。要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就要在新的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抓住音乐教育的情感因素,把握教育规律,合理安排音乐教学,通过音乐情感的评价机制,把音乐和情感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开展体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最终实现美育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以人为本,回归主体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改变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及“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念。
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是情感教学模式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间应该体现为组织者、引导者,并以这样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群体中。这时候,教师与学生共存于一个整体内,而不是分离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我们”一起感受、表达和表现音乐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情感教学,德育渗透
(一)以教敦情,以情寓教
音乐是一门擅长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的歌曲、乐曲等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黑格尔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所以说,音乐最能直接地表现和激感,最有力地拨动人们的心弦的一门情感艺术。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智的、审美的高尚情操。”而从本质上讲,音乐就是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作为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人类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促进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和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健全人格、提高审美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艺育德,以德促学
音乐教育是形成思想品德素质的关键,而德育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美育和德育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因此,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进行整合,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把德育教育引入高学音乐课堂,结合中学音乐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音乐作品中情感教育的关键,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满怀激情地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在的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达出来,并将其与创新相结合,使学生能在声音运动中直接地、酣畅淋漓地体味出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各种情感。
三、兴趣教学,探究学习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虚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技能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活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的目的。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赏,进入角色意境中。有时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
四、整合模式,合作创新
一、音乐教师应从课本内外寻找适合品德教育的素材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二、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到音乐教学全过程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教师要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三、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传播德育精华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蟊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舞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师要以自身的完美形象和修养感化学生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音乐”,《礼记・乐记》中如此描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换用直白的表述,也就是音乐是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人们更多地得到美的享受。
基于音乐所承载如此深刻的德育教育内涵,身为一个校外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将音乐在德育教育中的功用更好地发挥,享之于广大爱好音乐的学生乃至于家长朋友们,就是我在多年音乐教学中不倦探索的源动力。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简单谈谈我对校外教育阵地发挥德育教育功能的粗浅认识:
1兴趣诱导,合理布置,将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当中
1.1兴趣入手,发掘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所学课程有无兴趣,是决定此项特长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孩子对所耗精力的课外特长教育内容不感兴趣,而家长主观上又一味倾注巨大的热情与精力,只会在孩子本已柔弱的肩膀上又平添一副沉重的担子,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应试教育包袱。基于此种身心状态,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将异常困难,所以我们只能从学生和家长身上分别寻求突破,找到达成平衡的最佳途径。而一旦努力失败,最好的解决之道应是及时开解家长们不要在孩子内心不愿涉足的领域白白耗费精力与时间,应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会换来收获的领域中去;而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就要投其所好,保持住孩子的学习热情,不断发掘新形式、新内容,留住这个年龄段学生易于转移的兴趣和注意力,从导入、教具、场景等各方面努力营造一个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获得享受,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产生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汇于课程之中。
1.2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课程设置具有渗透性。
虽然说课外音乐特长教育的目的性与校内教育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深层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都应以追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可以操控的教学目标范围内,选取融入更多德育教育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材、课业内容,是春风润物般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采用多种形式、结合不同时机,将音乐教育融于德育教育当中,如在相关体现德育教育主题的节日前后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排练作品,在党的生日、国庆节前后组织孩子们演练爱国主义歌曲、在教师节排练《每当走过老师窗前》等曲目,令学生在收获演唱技巧、获得美的愉悦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并且通过教师适时对作品内涵的讲解、理论结合现实的引导,为性格养成期的孩子们在主观上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品德教育、为人处世等德育教育,极具可行性,能让学生们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健康成长。
2合理掌控课堂气氛、在处理矛盾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作为一名校外教育声乐专业教师,面对着来自于不同家庭、有着不同脾气秉性的近百名儿童和成倍数的家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及排练、演出、活动中,会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调节处理大量随时出现的问题。这些对教师的考验如果能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处理这些突况又未免不是随机渗透德育思想的一个良好契机。
以本人在教学中遭遇到的因学生和家长引申出的教学案例来阐释教师在掌控课堂气氛方面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良性诱导在德育方面带给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影响: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很注重与家长朋友们的衔接配合,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优秀,在课上课下都能高效率地实现飞跃,每次课后我都会与来接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及时跟进,指出存在的不足,肯定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所以家长朋友们通过与我的长期接触也深知我的良苦用心,也都很配合我,因此我与大家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在一些大型演出或者活动中,一些家长还会主动帮助我管理学生和物品,分担困难,承担起老师的义务。他们还会事事为我们的合唱团着想,经常做出有益于合唱团的贡献。我认为与家长朋友们的友好相处要比去做广告宣传你的团队收效更明显,一旦家长认可了你的为人、教学能力,那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去进行宣传,一传十、十传百,我们的队伍就会越来越壮大。但也有家长并非事事都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去年教师节当天,在全少年宫都在放假的情况下,我却为参加即将在太阳岛举办的王立平作品音乐会赶着加排,因为在与省歌剧院管弦乐团合排时,一些年龄小的孩子不看指挥,总在间奏过后唱不进去。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万人的演出广场中最好地展现自己的实力与风采,为他们把握住难得的锻炼机会,将最美的回忆留给大家,我从下午三点开始,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耐心指导,完善每个人的熟练程度。在反复指导后,有几个学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还是不符合要求。于是在晚上家长来接孩子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被我留了下来,向家长们指出了孩子之所以没有符合要求的根本原因,寻求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多数家长都能体会到我的严格是为了孩子实现更好的提升,很多学生也马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保证回家用心练习,并和家长带着感激之情离开了课堂。而惟独一个平日就很有个性的小女孩在父母面前一直哭闹不停,还任性地大声喊道:“我就不演了!”她的父亲先是拽着孩子到教室外连踢了几脚,然后见孩子还是不听,就怒气冲冲地向我走来反训我没有师德,不会教育学生,没有给孩子留面子,使她的心理受到了所谓的伤害,接下来更是蛮不讲理地大吼大叫,甚至还有要动手打人的趋势。看到这里我很难过,感到很委屈,但通过换位思考令我及时地冷静了下来,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对他讲:“首先,每个孩子都会也都要经受挫折,只有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勇于改正,才能慢慢地成长起来。如果在这个小小环境中因为老师善意的指正就承受不住“打击”,那么将来接触社会就会比别的同龄人要困难得多,受到的挫折与伤害也要大得多。其次,身为父母,如此粗暴不讲方法地对待孩子,必然会给孩子的心智成长带来障碍。将心比心,我深知每一位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丝委屈。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处理问题的方法欠缺合理性,如此只会适得其反,收到负面效应。再次,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并且从广义来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今天你能以如此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对待她的老师,明天或许就会收获到孩子用同等的态度对你的“回报”,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当我讲到这里,这位家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冷静,感受到了我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所耗费的一片苦心,及时转变了自己的态度,做出了道歉与反省。
毋庸置疑,这种事件会出现在很多老师的身边,通过这一教学案例,令我在反思中取得了进步、在品味中获得了成熟,它可以让我们能够通过另一种视角审视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性,有益于更好地在其中掌控课堂气氛,将德育教育内容通过这些鲜明的教学案例传播出去,在推己及人中体现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所在。
英语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新编高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我们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一、自强不息,永不气馁
在学完SEFC Module 1 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em hero后,问学生why was Mandela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leaders in the world?学生总结了Mandela一生为黑人争取与白人同等的权利所做的一切。之后我又继续让学生讨论what kind of life did Mandel a live because he fought against white leaders?学生便概括出他因为与白人政府对抗而遭受长达30年之久的牢狱之灾,但他依旧没有放弃,克服各种困难,在入狱期间坚持不懈,最终获取了反抗的胜利。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坚持学习,应该学习Mandelate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保护环境,拯救地球
SEFC Module 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这一单元是围绕主题saving the Earth展开,讲到了地球上的土壤正日渐沙漠化,空气和水正遭到严重的污染,由于人类只顾眼前利益,捕杀一些珍奇动物,于是某些动物也濒临绝迹,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根据课文,我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呈现了Michael Jackson的MTV Saving the Earth中地球处于破坏的画面,并且还呈现了其他许多图片,有的曾是风景如画的草原而如今却是戈壁荒滩,有的曾经是碧波荡漾而如今却是鱼虾不见的死湖等,还有濒临绝种的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应保护自然。最后我打出了一条公益广告语“人类的最后一滴水便是自己的眼泪。”让学生对保护环境有种紧迫感,又让学生分别讨论两个问题。1.What can we do, as a student, to protect hbe earth now? 2.Suppose you are a teacher, alawyer, a mayor, a worker, a manager and so on.What will you do 20 years later as the master of the 21 century?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最后我来了一段作总结:“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make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to let the fish swim in the clear water freely, to let the birds fly in the fresh air happily, to let various flowers and trees grow here and there.”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受到了美的陶冶。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讲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又可结合1998年夏季那场全国性的特大洪涝灾害,谈到了绿化的功绩不在今日,而在千秋,让学生都争做绿化和保护环境的卫士。学生从课本上又发散性思维,想到了我自己该怎样走路?同学们提出要多植树来保护环境,还提出要抵制那些用上好木材制成的生日贺卡和新年贺卡等。
三、优良素质,良好习惯
学习SEFC Module 3 Unit2 Healthy Eating这一单元,通过呈现一些图片;如因为减肥而吃了电视广告上的减肥产品后造成的身体负面影响,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了解到生活中的KFC、snakes、fried food等都对我们的身体有多大的不良影响。学生也就更加明白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the balanced diet之后,在讨论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ich teacher do you know smokes?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又问Shall we learn from him?他们齐声答No。我又问How to encourage Mr XX to stop smoking?学生积极主动地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
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格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我们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
参考文献
近几年,我们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全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我将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努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七年级学生47名,对音乐感兴趣,素质较好的占很大一部分,但是有不少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上课精为不集中,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一定要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参与进来。八年级学生有56名,这个学年段也是初中比较关键的一个时期,因此有许多同学会淡漠这一学科,即使是七年级比较有热情的学生也会如此,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课上时间,发挥学科特点。九年级学生有十几名,面临升学影响,在这样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好时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教材着重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及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任意遨游,汲取营养。
三、具体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把育人放在首位。
2、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消化、吸收。
3、运用各种不同肢体语言和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4、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表演的意识及兴趣。
6、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四、成绩方面
本学期将改变以往在期末让学生唱首歌,演奏乐器及做一些试题就是本学期的成绩的做法,而是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做好记录,然后再将期末的成绩综合在一起,这样不但使成绩更具科学性,而且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积极性。
五、自我提高计划
1、为了“过三关”活动,加强理论和专 知识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
3、积极参加学校和专科组组织的各项活动。
4、虚心向有经验的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吸取新思想、新做法。
5、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6、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六、德育渗透计划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它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在学习我国优秀剧种时、爱国题材的音乐时,还是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时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音乐艺术学科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七、教研课题
如何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强烈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些我的看法:
1、由多媒体导入
2、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导入
3、用歌曲导入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纷杂世界,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表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很少再有直接的对立和冲突,而是变为了一种间接和隐性的竞争,使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出现了目标弱化的倾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凸现出来,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对“无私奉献”、“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等传统美德产生巨大冲击。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竞争意识和行为不断挑战集体主义与利益等传统美德。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
德育教学如果仍然延续传统的模式与内容,不能实现从造就社会精英到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转化,严重忽视受教育者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则会导致严重的实践与需求脱节。
(三)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带来的挑战
经济和政治的飞速发展,使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接触到各种纷杂的信息,这也使他们的个性开始变得独立和张扬,传统的德育教育被他们视为了老古董,认为其和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同时,独生子女政策以及物资财富巨大丰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发了很多新的德育课题,自我意识膨胀、感情冷漠、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享乐主义盛行、难以承受困难挫折等成为高校德育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德育教学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在教育内容上直接面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求,善待生命,培养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态度,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作为基本教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意识,满足大学生群体对德育的更高层次需求。同时,应变革现有的德育教学模式,在兼顾理论灌输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将德育意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音乐教育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曲调、和声、音色、曲式等表现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和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因此,音乐作品更能架起施教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对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具有更强的导向性、渗透性和感染力,更能激发受教育者内心的情感共鸣。德育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思想和道德情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以受教育者的最终选择、接受为目标。选择音乐教育作为德育载体,能够有效消除施教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感情壁垒,将道德思想和道德情感通过感染力而不是直接“灌输”传递给受教育者,并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真实的情感体验。因此,以音乐教育开展德育教学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显著改善传统德育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传统理论上的德育教育与音乐艺术教育一般情况下是完全不同的两门教育学科,在此条件下,二者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如何才能把音乐艺术教育和德育巧妙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的目的呢?首先,利用音乐教育开展德育实践,自古以来的国内外教育活动家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精辟的见解。在我国古代,孔子将“乐”列在“六艺”的第二位,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育人修养的格言,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荀子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在“德治”中的作用,明确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他认为音乐“足以率一道,足以治万变”,是“治人之盛者”。其次,国内的音乐教育者对音乐艺术的德育功能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利用音乐教育塑造审美主体、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陶冶爱国情操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等德育实践方面的建议。因此,利用音乐教育开展德育实践应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音乐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励志教育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增加、社会竞争的加剧、应试教育的畸形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的贫富分化现象都为高校的德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些学生又因为生活过于富裕而出现生活追求物质享受、学业不思进取的思想等等。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自信、自强与拼搏精神,应当成为大学德育最核心的教育目标。在音乐教学中,可以主动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作品,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去,期间无论是面对成功和失败、迷茫和困惑等,都能够从容和正确的面对。如《爱拼才会赢》,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粤语歌曲。“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通过这首歌,我们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者的艰难,更以企业家的成功故事告诉学生,拼搏与奋斗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出路,只有不断克服人生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又如《男儿当自强》更是以真诚的呐喊,直接鼓励大学生去战天斗地,自尊自强。
(二)通过音乐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生命教育是高校德育最基础性的工作。但是,近几年来大学校园不断出现的生命事件暴露出高校德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折射出了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漠视生命及生命情感匮乏的现象,给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所以说,通过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高校德育工作中一个重点解决的问题。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人身心愉悦,诱发人们心中的想象力,抚慰人们心中的孤独、愤懑与焦虑,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美好事物的热爱。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来塑造音乐的美感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帮助学生缓解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与思想波动。例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时,在典雅优美的旋律中,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当中: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如此音乐美景,不仅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本身的美感和丰富的表现力,还可以欣赏和联想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学生身心愉快,精神焕发,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界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正视人生、热爱人生,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三)通过音乐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在利用音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过程中,期间没有严肃和刻板的说教,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像是润物细无声一般作用于学生的思想。音乐作品中的爱国故事、爱国情怀等,都能给学生以感悟和启发。冼星海曾经说过:歌曲对革命,犹如盐对于人类,是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盐能增强人的体力,歌曲能增强革命力量,激发革命热情。例如,在分析、欣赏《国歌》这首作品时,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准确地演唱这首歌曲,直接利用音乐作品自身的节奏与旋律激发其内心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讲述这首作品的创作历程以及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百折不挠、永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走进新时代》被誉为是中国迈入新世纪的代表曲目,歌词描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带领全国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歌词促人奋进,旋律大气舒展,无论是演唱还是欣赏,都让人感到一种自豪、澎湃之感,在无形之中就树立起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所以说,利用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也是完全可行的,能够获得普通说教所难以企及的良好效果,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