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市长寄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近了《作文周刊》,为自己找寻到一份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习作刊物而欣喜。2012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再一次手捧《作文周刊》时,顿然发现经历31年的她更加成熟、多元啦!“美文会客室”“好书跟我读”“写作点金棒”“素材一箩筐”等栏目让孩子阅读的视野更广,习作的天地更宽。同学们,让我们踏着这龙年的音符,与《作文周刊》共舞。
特别的报刊,特别的关爱――“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愿《作文周刊》更加贴近我们的心,让我们幸福同行!
同学们,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的,还没等我们来得及回味2011,2012就悄悄地来到,但在人生的长河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转折。老师希望你们永远都用满腔的爱去生活:不但爱自己,还要爱别人,包括父母、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给你的感动,你就永远不会觉得生活苍白得像一张白纸。带着感恩去体会你所经历的事情,你就永远不会为命运对你不公而痛苦。愿你们像那小小的溪流,一路跳跃,一路奔腾,勇敢地、欢快地奔向生活的大海……
亲爱的孩子们,我常想,仅仅做你们学习的伙伴是不够的,我们结伴而行的路还很长,还该叮嘱你们些什么呢?哦!那就是――希望在今后的路途中你们面对困难能勇于挑战;面对责任敢于担当;面对失败善于反思;面对给予懂得感恩;面对胜利不骄不躁。
知识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具有高素质并会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1 、知识经济的理论诠释
OECD 在世界上 1996 年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OECD 的另一份报告中把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类形态:事实知识( know-what ),原理知识( know-why ),技能知识( know-how )和人力知识( know-who ),并用统计数字说明知识是支撑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的繁荣不再直接受制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人力资本、智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它的内核或者内在精神、制度的精神都将更加体现人对精神的需要与物质财富的需要的真正统一。目前,尽管对于知识经济定义本身仍有不少争议,但知识经济被用于描述世界未来经济形态的名词得到了各国经济界和科学界的普遍认可。
2 、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和通讯技术处于中心地位。在全球的 GDP 中,有约 70% 的产业与信息有关。 1982 年,全球信息产业销售额定 2370 亿美元, 1985 年为 4000 亿美元, 1995 年达 6400 亿美,而 2000 年则将超过 18000 亿美元。在美国,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其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0% 以上,使美国享受到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经济成就最辉煌的时期。据我国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设计的包括知识的生产、投入、激励、存量、流通等指标体系,若把美国现有发展标准用 1 来衡量,视为刚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则我国仅有 0.26 ,尚处于知识经济的萌芽期。但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同样迅猛之势, 1990 年我国计算机工业产值才 500 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 50% .而到 2000 年,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产值将达 1700 亿元。
为了适应新的挑战,美国继 90 年代初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决策后,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主线,实施包括“因特网 II 计划”等多项跨世纪计划;欧盟提出了建设“知识经济”的计划,并在今后 10 年内投资 900 亿法郎建设“欧洲电子高速公路”;日本明确了“科学创新立国”政策;韩国提出建设“头脑强国”;新加坡推出了“信息岛计划”;马来西亚兴建“多媒体超级走廊”;经合组织 OECD 成员国中,工商业研究与发展( R&D )经费的近 2/3 用于高技术产业。对迅猛而来的全球性知识经济浪潮,中国则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技术创新工程”、“ 211 工程”、“信息产业工程”等政策和措施。
二、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学界认为知识已成为一种无形的“第一生产要素”具有了第一生产要素的基本特征: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根源,具有配置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能力,拥有知识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取得了对经济的支配权力。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要产业等等。
1 、知识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式下,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内容是结构高一档次的优化,经济增长是结构升级的一种表现。
( 1 )需求结构变化快,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知识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不仅使增长高质量,人均收入水平也稳定快速提高,从而导致了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的变更。需求结构的变化通过市场这个中介环节影响生产和供给。对生产的直接作用就是资源配置结构发生变化,在总产值来源的产业分布上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的服务业的份额相对上升,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的份额相对下降。可见,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化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 2 )科技发展迅速,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石。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研究与开发、在职培训的投资不断增加。由于教育的发展,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而且提高了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因而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具有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由于研究和开发活动积极活跃,经费也充足,使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科技进步速度加快,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的首要因素,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正相关,科技进步越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就越快。
( 3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经济一体化,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很紧密。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加快各类要素、商品在国际间的速度,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国外消费示范作用的冲击和带动下,必然引起国内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的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化,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一国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不仅推动了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且由于国际贸易活跃,引起其他国家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生产的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2 、知识经济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可持续发展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表现,人们在工业经济时代下,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这把利剑来解决,虽然使有些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资源枯竭势头没有得到抑制,发展中国家在重复发达国家过去的“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等。因此,只有更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资源成为主体资源,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升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 1 )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
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起先导作用,而且将成为第一支柱。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据 1993 年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在发达国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的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50% 以上;在制造业产值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的产值已占到达 25% ,比 20 年前增长了解 1 倍;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有 65% 与微电子技术有关。高新技术产业中信息成为发展最快的带头羊,全球 GDP 中,已有 1/3 的产值与信息产业有关。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以微软为代表的 5000 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微软公司市场价值现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美国的经济增长有 27% 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使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汽车、建筑、石油、钢铁、运输和纺织等)披上了“知识”的新装,并延伸出。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和效率。知识的生产是无穷无尽的,非消耗的,通过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投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无可非议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而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下经济发展从萧条、复苏、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一、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逻辑内涵及理论拓展
国际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假设“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指出,经济持续增长将在长期内引起一国实际汇率升值。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论证的逻辑是:一国经济由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两部门构成,可贸易品的价格由国际市场决定,满足一价定律,不可贸易品的价格由国内市场决定;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较大,而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国际差异较小;由于劳动力在国内两部门间自由流动,使国内两部门工资趋向同一水平,较落后国家在经济追赶的起始点,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的不可贸易部门,工资水平受到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的可贸易部门的向下拉力,处于低位,相应的该部门的价格也受拖累,低于外国水平,故综合了两部门产品价格的国内一般物价显著低于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水平,造成了相对价格的国际系统差异。在一国经济向发达国家的持续追赶和收敛过程中,其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对于不可贸易部门呈现快速提升,同时这一比例(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不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外国同一指标相比也在较快增长。在上述两部门结构性假定约束下,这种“相对相对增长”带动不可贸易部门工资以超过本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增长,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会引起本国一般物价相对外国发生持久性变动,最终本币实际汇率表现出升值趋势。
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是相对于名义汇率而言的。名义汇率是外汇市场交易中所使用的货币间兑换比率,而实际汇率通常的含义是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双边名义汇率,公式为:t=e×P/P*,其中t表示实际汇率,e表示名义汇率(间接标价法下),P表示本国价格水平,P*表示外国价格水平。它反映的是以相同货币单位计算的国内物价与国外物价之比,可视为产品间的兑换比率。以我国情况为例,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名义汇率转换为5 432美元①,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8 382美元②,也就是说,按名义汇率计算为5 432美元的收入,实际可以购买到在美国价值8 382美元的产品,达到8 382美元的生活水平,中国和美国的相对价格即实际汇率为0.648。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本币实际汇率是体现一国经济供给基本面变动,并随着经济的长期成长趋向上升的一个内生变量。
由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是通过对不同国家生产率提高的结构属性与相对价格变动之间的联系进行严谨推论得出的,国家间相对价格的调节对内对外都充分遵循市场机制,由此形成的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具有其客观规律性。一个经济实体基本竞争力很弱时,本币实际汇率需要定在较弱水平,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并支持开放发展战略。如果经济竞争力持续增强,则需要实际汇率升值以协调内外部经济关系。若因受国内经济结构或体制方面等因素制约,实际汇率走势脱离了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面,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则作为一个国家间的相对价格,必然引起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影响增长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断有国内外学者运用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解释经济事实。晚近时期从该效应视角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正成为热门课题。继俞萌(2001)最早把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引入人民币汇率研究领域,先后有杨长江(2002)、关志雄(2003)、胡援成、曾超(2004)、卢锋、韩晓亚(2006)、唐旭和钱士春(2007)等人采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分析思路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问题,并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杨长江还就此问题撰有专著。③
按照实际汇率的构成和内生作用机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卢锋教授引入国际收支平衡约束和名义汇率可变动条件,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提出拓展性解读和表述。他深入到巴拉萨—萨缪尔森定律的内核,设计出可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相对相对增长”这一结构性生产率指标,作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变量,重新考察、检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轨迹的解释能力。
二、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传导机制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该当定期将会计帐簿记录取实物、款项及相关材料互相核对,保证会计帐簿记录取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符合、会计帐簿取会计凭证的相关内容符合、会计帐簿之间绝对当的记录符合、会计帐簿记录取会计报表的相关内容符合。”帐目核对,也称对帐,是保证会计帐簿记录量量的主要程序。订正后的《会计法》除正在第四章会计监督外对各单位财产清查做出规定外,还正在第二章会计核算外对帐目核对成绩做出规定。以此,考证会计帐簿记录的精确性,便于发觉运营管理外具有的成绩,查明缘由,明确权利,纠反错误,保证会计材料真实、完整和精确有误。
一、复核法查账业务
复核法是比较机械的方法,需要根据会计的原有资料按程序进行处理。
对原始资料的时间、数量、单位进行核对。针对销售发票与销售账本的记录是否统一进行核对。对销售收入的计算的正确与否进行检查。对原始资料提供的经济数据和经济指标(包括经营成本、销售税、利润额等)进行核对。
对原始凭证与原始单据,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账簿与账簿,账簿与报表,报表与报表等所记录的内容是否一致进行核对,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数字是否一致;总账与明细账是否一致;报表之间有关指标和数据是否相对应等进行核对。
核对时用来佐证的资料必须是经过审阅、真实正确的资料。当缺乏佐证依据时,相互核对的数据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来源,并使之核对相符。已经复核的审阅的资料应做好审核符号,如使用:“√”“«”“”等表示已核对的符号。核对时可以一人单独进行,也可以两人合作,一个唱读,一个核对,同时做好核对的符号。
二、实例解析
某工厂,开厂三年没有做过账,现在想建立符合公司运营的会计账目,如何进行账目核对?
解析:
1.建账需要设置: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由于工厂不是新建单位,三年没有做过帐。需要注意:
(1)对现有存货、固定资产等物资进行盘点,按盘点实有数量、金额做帐,做到帐实相符。(2)清理债权、债务往来。按实际应收、应付款项登记明细账。(3)核对银行账户,按银行实际存款额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三、核对非货币虚假出资
公司存货、机械设备以及非专利技术等都属于非货币类资产。检查非货币性资产交接清单,看股东与企业是否办理了资产交接手续; 检查非货币资产评估报告等价值确认文件,看看是否有明显作价偏高的现象,如果能确认作价明显偏高亦属部分虚假出资;检查企业会计账目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看是否有相应非货币性资产增加的记载;
检查企业仓库存货实物帐,看股东投入的存货是否有入库、领用、销售的记载。企业有可能对会计账目做假,但仓库实物帐做假的很少见,首先是因为工作量太大、难度太大,其次因为仓库实物帐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基础,一旦弄乱对生产经营影响太大。所以检查企业仓库实物帐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现场盘点用以出资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检查这些实物资产是否真实存在,这些固定资产一般能较长期地保持实物形态,在我门检查时一般还在企业;检查用以出资的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相关的技术资料,检查是否签署了转让合同,有关合同条款是否与出资协议、评估报告相关条款表述一致。合同条款对非专利技术价值影响很大,比如双方共有与被投资企业独有就区别很大。
四、新老会计交接的对账
会计交接工作十分重要,对于其中涉及到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在重要账目问题上,应要求前任会计出具书面材料进行说明。对于新任职会计,需要向会计机构的总负责人说明移交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清单的来龙去脉。
交接过程需要三方在场,同时出具交接备忘一式三份,包括前任会计、现任会计和监理人各持一份。交接清单需要注明时间、地点、单位名称、交接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交接事项的详细资料。
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一般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由主管单位派人会同负责人监交;主管单位会计工作的单位负责人还应与主管单位监交。移交清册应当经过监交人员、审查人员审查、签名和盖章,作为交接双方明确责任的证件。
五、月末账目实务处理
在工作实务中,多数企业的银行账务都存在出入,不能与实际业务相吻合,有时因为处理不当导致月底银行账面余额出现负数,所以每月结账前的银行核对是很必要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归集当月所有费用单据和费用项目,确定账面有足够现金能够支付,防止账面现金余额出现负数。
将本月入账进项和销项发票仔细核对,确定每张发票的结算方式,是现金结算的索要收据证明,是银行结算的应取得对应的银行结算凭据,是往来挂账的按号入座认真入账。
每月做账前最好将上月底账面库存商品的名称、单价、金额详细列出,结合当月销售发票和进项发票的开票信息,计算入账后账面存货成本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不要盲目的认证发票和领用存货,导致账面库存出现负数或成本变动浮动太大,影响当期利润。根据当月销售情况,及时收集存货出入库单据,计算产品成本或销售成本,估算当月利润。
一、引言
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一个靠陆,一个向海,所经地区在我国周边外交战略中均占据重要位置。西北五省经济的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重要环节,陕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甘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青海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宁夏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新疆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西北地区城市社会保障不完善,加上西北地区建立的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的地区十分有限,尚有很多贫困人民未纳入社保障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盛紫君(2011)认为社会保障的投入对经济有挤出效应和产出效应,一国的经济状况决定两者的平衡。刘苓玲,徐雷(2012)分区域讨论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Feldstein(1974)得出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分成资产替代效应和引致退休效应,最终影响结果是取决于两者效应的大小对比。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会增加储蓄的利他主义精神,通过刺激物资积累促进经济增长(Laitner,1988;Barro,1974)。赵怡(2007)采用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方法, 选取相关因素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Giorgio和Carlotta(2000)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纵观已有文献,国内外学者均将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影响消费、投资、人力资本角度阐述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本文从社会保障的各部分入手研究我国西北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数据和实证分析
(一)灰色关联模型
考虑到本文样本量较少、变量较多的特征,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量化比较。
1.对数据进行初始化
对于单位不一致、初值不同的时间序列,在计算关联系数前,应首先进行初始化。
2.关联系数
设有两列时间序列:
[X(0)(k)=X(0)(1),X(0)(2),...,X(0)(n)X(0)(k)=X(0)(1),X(0)(2),...,X(0)(n)](1)
关联系数为:
[η(k)=minminX(0)(k)-X(0)(k)+ρmaxmaxX(0)(k)-X(0)(k)X(0)(k)-X(0)(k)+ρmaxmaxX(0)(k)-X(0)(k)](2)
3.关联度
由[γ=1nk=1nη(k)],关联度值越接近于1,则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就越强。
(二)数据的选取
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关于中国各地区的数据。由于数据缺失,本文使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对青海省2008年的生育保险的数据进行了拟合预测,最终将这5个省份的数据合并得到综合指标(见表1)。
(三)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总体来看,五大社会保险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见表2)由大到小排序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基本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部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养老保险支出与GDP的关联度为0.99,显著地高于其他险种。养老保险作用于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其他险种不同,养老保险可以保障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可以促进消费,进而拉动经济的增长。医疗保险支出与GDP的关联度为0.86,明显低于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对于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医疗保险的投入不是十分匹配,存在提高的空间,这表明西北地区医疗保险制度缺乏效率,并不能与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表明,当前西北地区失业保险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表2 2001年-2013年社会保险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在社会保障上的投入不能盲目增加,如何把握投入力度、投入方向能有效地刺激经济才是最重要的。养老保险依旧是社会保障的主力,加强改革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上的投入,以此来发挥养老保险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西北经济发展中,不断改革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充分发挥养老保险的经济增长效应;加强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体系改革,着重发展失业保险,以保障西北地区居民享有基本的失业津贴和基本的医疗服务。在西北经济发展中加强失业保险保障力度,财政加大对失业保险的投入,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加快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领域的改革,助力经济发展。有实证分析看出,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在西北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必须结合西北地区的地区特点,有效推进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的改革,充分释放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对经济增长的关联作用。
参考文献:
[1]盛紫君.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建议[J].现代商业,2011,07:210-211.
[2]刘苓玲,徐雷.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03:70-76.
[3]Feldstein,M.SocialSecurity,Induced Retirement,and Aggregate Capital Accumul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4,82(5):905-926.
[4]Laitner,J.Bequests,Gifts,and Social Security[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8,55(2),275-299.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预应力筋:预应力工程用的热处理的钢筋、钢丝以及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还必须符合国家的要求标准,在出厂质量证明书上进行反复报告,冷却预应力用的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品种、规格、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反复试报告。冷拉Ⅰ、Ⅱ、Ⅲ级钢筋还应有冷拉后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形式,应符合设计及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的规定进行验收和组装件的静载试验。灌浆用的水泥不得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按设计要求选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和复试报告单。主要机具有:液压拉伸机、电动高压油泵、灌浆机具、试模等。
2.作业条件
施加预应力的拉伸机已经过校验并有记录。试车检查张拉机具与设备是否正常、可靠,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灌浆机具准备就绪。混凝土构件(或块体)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构件(或块体)的几个尺寸、外观质量、预留孔道及埋件应经检查验收合格,要拼装的块体已拼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锚夹具、连接器应准备齐全,并经过检查验收。预应力筋或预应力钢丝束已制作完毕。灌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的配合比以及封端混凝土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张拉场地应平整、通畅,张拉的两端有安全防护措施。已进行技术交底,并应将预应力筋的张拉吨位与相应的压力表指针读数、钢筋计算伸长值写在牌上,并挂在明显位置处,以便操作时观察掌握。
二、操作工艺
1.检查构件(或块体)
尤其要认真检查预应力筋的孔道。其孔道必须保证尺寸与位置正确,平顺畅通,无局部弯曲;孔道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轴线,孔道接头处不得漏浆,灌浆孔和排气孔应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孔道不符合要求时,要清理或作好处理。
2.穿预应力筋
穿筋前,应检查钢筋(或束)的规格、总长是否符合要求。穿筋时,带有瑞杆螺丝的预应力筋,应将丝扣保护好,以免损坏。钢筋束或钢丝束应将钢筋或钢丝顺序编号,并套上穿束器。先把钢筋或穿束器的引线由一端穿入孔道,在另一端穿出,然后逐渐将钢筋或钢丝束拉出到另一端。钢筋穿好后将束号在构件上注明,以便核对。
3.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
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在张拉过程中相互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相互重合。
4.张拉
预应力
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计算分批张拉的预应力损失值,分别加到先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内,或采用同一张拉值逐根复位补足。单根预应力粗钢筋(采用拉伸机张拉螺丝端杆锚固)张拉时,应先少许加力,将垫板位置按设计规定找准,然后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张拉完毕,用板子拧紧螺母,将钢筋锚固,测出钢筋实际伸长值,并作好张拉记录。
预应力钢丝束采用双作用千斤顶张拉锥形锚楦锚固时,应按下列要求操作:预拉:将钢丝拉出一小段长度后,检查每根钢丝是否达到长度一致,如有不一致时,应退下楔块进行调整,然后再用力打紧楔块。张拉及顶压:预拉调整后方可按规定张拉程序张拉。张拉完毕,测出钢丝伸长值,苦与规定符合,就可进行顶压锚塞。顶压锚塞时必须关闭大缸油路,给小缸进油,使小缸活塞猛顶锚塞。校核:将千斤顶装入未张拉的一端进行张拉,张拉到控制应力后,猛顶锚塞。当两端都张拉顶压完毕后,应测量钢丝滑入锚楦中的内缩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大于规定数值,必须再张拉,补回损失。钢筋断丝和滑脱的数量控制,还应该严禁超过构件的同一截面的钢丝总数的3%,并且针对同一束钢丝只能允许一根。若是超过上述规定的,还必须重新进行张拉,把钢丝拉倒原来的张拉的吨位,拉松锚塞,并用一根钢钎插入垫板槽口内,卡住锚塞,然后大缸回油,锚塞被拉出,取出整个锚楦。
5.孔道灌浆
灌浆孔道应压水清洗干净,并检查灌浆孔、出气孔是否与预应力筋孔道连通,否则,应事先处理。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以减少预应为损失。灌浆压力一般为0.4~0.6MPa。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避免上层孔道漏浆把下层孔道堵住,待排气孔冒出浓浆后,即堵死排气孔,再压浆至0.6MPa,保持l~2min后,即可堵塞灌浆孔。
6.制作试块并注意养护
浇筑封端混凝土或端部防护处理,并注意混凝土养护。
三、质量检测标准
1.保证项目
预应力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和冷拉记录。预应力筋所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及专门规定。检查数量: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六章第6.2.12条的规定抽取试件。检验方法:检查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出厂合格证、硬度、静载锚固性能及外观尺寸检查报告。混凝土强度及块体立缝混凝土(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和规定。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砂浆)试块的试验报告。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必须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第6.3.9条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孔道水泥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全面观察检查和检查水泥浆试块的试验报告。
2.基本项目
在施工过程中实际建立出来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的偏差进行综合性的调控,保证百分率不超过±5%。检查数量:按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同类型件数各抽查10%,但均不少于3种。检验方法: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预应力筋(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结构同一截面预应力总根数的3%,且一束钢丝不超过一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全面观察和检查施加预应力记录。
四、成品保护及注意事项
1.成品保护
构件起吊时不得发生扭曲和损坏。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垫块要上下一致。
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预应力张拉端的设置,还应该符合设计的要求,当在设计过程中无具体要求的时候,还应该符合下列的规定:抽芯成形孔道时的预应力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在两端张拉;对长度不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预埋波纹管孔道时的预应力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对长度不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当针对同一截面中的多根一端张拉预应力筋的时候,张拉端还应该设置在结构的两端,当两端同时张拉一根预应力筋时,宜先在一端锚固,再在另一端补足张拉力后进行锚固。
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为了减少上下层之间因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逐层加大张拉力。但底层张拉力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5%(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或9%(冷拉Ⅱ、Ⅲ、Ⅳ级钢筋),且最大张拉应力:冷拉Ⅱ、Ⅲ、Ⅳ级钢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90%,钢丝、钢绞线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75%,热处理钢筋不得超过标准强度的70%。张拉后的实际预应力值的偏差不得超过规定值的5%。
关键词: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
中国当前通胀形势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十一五”结束,中国经济速度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水平质的提升。不过长达二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也隐秘了不少发展隐患,由于经济增长过快,且持续时间长,加之中国经济竞争力提升,劳动力充足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投资过热、投资过剩和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升(于兆坤,2012)。
在长达二十年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终于在“十二五”的第一年回落到10%以内,这也是二十年之后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目标。以前靠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如今已经转变为依靠科技和知识的力量,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社会低通货膨胀率发展的稳定局面(李勇、王媛媛,2012)。2011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软着陆”点,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宏观调控所取得的成效在这一年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也为未来的四年规划部署指明了新的方向。
“十二五”规划前期的中国通货膨胀主要成因有三个因素:国内外投资、国内成本、货币流动。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将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尽量下调,不过大多省市提出的预期增长目标仍然在10%以上,由此带来的国内外投资者盲目投资,极容易造成经济结构中的某些行业过度投资,致使行业重复建设形成资源浪费(干霖,2012)。
在20世纪90年代到“十五”之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和民工劳动力普遍报酬分配比较低,那时候中国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制造业在这一时期得到极大发展。不过随着国家政策调控,工人素质提升,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工人劳动成本、资源环境成本、融资成本等国内发展要素成本上升而导致的通货膨胀成为当下社会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同时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需求,而货币流通量不足会引起通货紧缩而阻碍经济增长,所以每年国家都发行了大量货币满足市场流通。而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增速回落,之前发行的货币现在流通性已经出现下降,造成货币流通阻塞,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这种现象在近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董明凯,2012)。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伴随着新形势下的通货膨胀及其形成因素,综合考虑现在全球金融动荡,结合中国自身国情制定政策以追求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是当前中国经济研究的主要背景(干霖、董智勇,2012)。
2011年中国全年CPI指数为5.4%,远超年初预定的4%的目标(见表1),全国经济增长9.2%,较之上一年的10.3%回落了一个百分点,将经济增长率降低到了两位数以下。虽然经济增速回落,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是近两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普遍上涨,不少企业相继遇到了“用工荒”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发展必将要面临更大的问题,就业人员就业方向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需要企业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沈坤荣、田伟、李子联,2012)。前几年依靠吸引国外投资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出现改变,近几年国内投资者逐渐开始投资海外,不仅国际资金开始减少,同时国内资金出现了外流,国内投资难以赶上中国经济发展需求。同时由于中国前期货币总量过剩,资金外流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率高升,货币流通性受阻而引发的物价上涨问题必将会愈加明显。
经济发展离不开外贸交易,但近几年欧美国家鼓吹的“中国”,直接导致了中国产品不断被欧美国家以各种理由实施反倾销打击,严重阻碍了中国产品的海外销售(孙静娟、丘书俊,2012)。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提升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用事实回击一切质疑者。总体来说,2012年国内经济发展较为稳定,CPI指数有所回落,经济保持增长没有出现过热,通货膨胀率也相对稳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做到了向资金技术型发展模式的稳定转变,如图1所示。
通货膨胀下经济稳健增长的调控政策
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不能全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调控政策和方法,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国土面积小,大多数发展模式都属于技术密集型服务型行业。而中国国土面积广袤,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大国、农业大国,应该根据中国社会的主产业链采取相对应的调控政策(温万德,2011)。
(一)重视通货膨胀问题
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上文中已经做了详细阐述,并且从最近国家连续颁发的政策可以看出,政府完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例如:因为气候关系导致一些农业粮食大省在某一段时间严重减产,遭受虫灾等情况下,政府会大量收购粮食以稳定物价,确保粮食生产大户不会因为农作物减产而提高物价。当然,对于某些滞留农作物,国家也会在第一时间用市场同比价格将其收购,在情况有可能发生之前就将问题解决。
(二)保农保粮
要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问题,在中国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保农保粮,确保农业、粮食的稳产稳价。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率升高都是因为食品价格率先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同样没有例外。2011年上半年CPI指数上涨5.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达到了两位数,往年食品价格上涨幅度同样远远高于CPI上涨指数,可以说明粮食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决定性地位。每年中国都会大量从农业大省收购大量粮食,为的就是以应变将来某个时候突发的粮食危机,好在虽然国土耕地面积日益收缩,不过仍然每年农业都能丰收,确保了粮食储备的稳定。
(三)改变中国负利率状况
利率如果低于物价上涨率,很明显,这样的存款利率是负值,这也就是所谓的负利率。由于负利率的产生最大的受害者是社会中低层,这必将导致中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政策调控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将利率由负转正,例如:国家可以通过银行储蓄存款保值,以保证利率在通货膨胀率高起时居民财富水平不会降低。
中国现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调整建议
虽然中国是资源型大国,但是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对能源的高消耗、对环境的高污染以及对资源的低利用率上取得的成果,这在如今的发展规划当中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加快转变经济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调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要想让经济稳定发展,必须要将社会物价水平控制在某一个稳定水平,波动不能太大,应该尽量在百姓的理性思想和实际经济能力接受范围当中,这就要求在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当中起伏不能太大(陈朝旭,2011)。以前中国的调控政策通常是在价格超出承受范围之后才会进行调控,这在现在要求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情况下显然是不行的。制定一个中长期的调控目标,且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而预备几套宏观调控计划,这是一个国家对社会宏观调控体系成熟与否的一大标志。根据中国前二十年的经济发展特征和历史经验来看,将经济增长率设定在8%-10%这个区间平稳发展,CPI指数保持在4%上下,这两大指标最适合中国现有国情下的社会发展,既可以保持经济活力,又能保证通货膨胀率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稳定物价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在调控经济发展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到中国现在的发展实情,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志,中国要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过渡成为一个发达国家,这是必定要经历的阶段。从刚开始盲目追求工业化发展到逐步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合理发展,在2012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之后,现代化发展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人口众多,在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一点甚至能让世界上所有的投资者眼红,大量商机让他们开始将大量货币投入进来,造成资金过剩、热钱大量涌入的情况,极易造成经济发展阻塞,不利于健康稳定的经济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理性对待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发展潜力空间,有效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同时结合我国本身的发展特色,把握住国内市场优势,才可以保证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稳定。
结论
总体上来看,发展到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历过一段长时期的腾飞和考验,期间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石油危机以及由金融危机带来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动荡,仍然能够持续较为稳定地发展,标志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改变中国现有经济模式和经济产业链,新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向产生已经迫在眉睫。在“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日益国际化进程中逐渐全球化,尽管这时期的全球金融动荡难免对我国产生影响,但分析新形势下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的利弊可化“危”为“机”,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过程中,不应该忽略中国本身国情,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调控宏观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率的过程中,仍然要坚持以稳定物价、保证国家粮食储备为主。以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为突破口,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积累下的各种隐患,重点要将社会当中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贫富差距问题解决,为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十二五”时期价格水平总体稳定、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兆坤.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5)
2.李勇,王媛媛.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难冲突的原因分析[J].浙江金融,2012(1)
3.干霖.中国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2(4)
4.董明凯.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协整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1)
5.干霖,董智勇.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1)
6.沈坤荣,田伟,李子联.通货膨胀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5)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17-02
1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
(1)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增长理论。斯密认为,促进经济增长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二是提
高劳动的效率。在这两个增长途径中,斯密更强调劳动效率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其次,对于如何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斯密认为主要取决于分工程度和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也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根本原因。但是分工却取决于交换这一人类的天性,而交换又取决于市场容量的大小。即斯密的经济增长的理论路线就是市场容量――交换――分工――经济增长。另外斯密也很重视资本积累,因为它能使扩大资本存量以及劳动数量,从而直接带来经济的增长,这正是今天各国都重视储蓄率的原因所在。
马尔萨斯的人口与经济均衡增长的理论。如果人口得到增长,在边际收益递减的作用下,产出增加量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进而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在均衡状态下,人口增长率为零,从而经济增长也为零。
(2)新古典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其分析工具的改进上,而不是经济思想的提供上,新古典增长理论主要以索洛模型、索洛――米德模型为代表:用a和1-a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对总产出的贡献,K/K为资本增长率;L/L为劳动增长率,该模型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G=a K/K+(1-a)L/L从上式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G由资本和劳动增长率及其边际生产力决定。这一模型将斯密的经济增长系于劳动数量和分工、资本积累的重要思想用公式模型下,这也得益于边际革命这一重大分析工具的发展。依据这一模型,人们可以通过调节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生产力,即调整资本和劳动的配合比例,来调节资本――产出比率,以实现理想的均衡增长。
(3)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比,新增长理论更广泛地探究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机制,它认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赖于持续的规模收益递增,而导致规模收益递增的动力可以分为四类:技术类模型、分工类模型、贸易类模型和制度类模型。可见,新增长理论已突破了传统增长理论所强调的动力因素,转而强调比较“软”的动力因素。同时,新增长理论也突破了传统的增长动力机制,提出了垄断性竞争机制和正费用交易机制。
2 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和源泉
(1)亚当斯密是强调分工与专业化、绝对优势;李嘉图强调了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而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熊彼特强调了创新,尤其是熊彼特强调的“破坏性创新”;而索罗等人则强调生产要素;贝克尔和舒尔茨则强调了教育与人力资本;新增长理论中,罗默和卢卡斯则强调内生性增长,特别是规模报酬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其实质应当是内生性技术创新;诺斯等人则强调了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近,鲍默尔的新书中强调了自由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关键,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民主制度才是最为重要的。
(2)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变量函数,决定经济增长至少有以下四个变量:(1)制度,如产权保护、民主、法治等等;(2)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储藏,交通等;(3)劳动力,如数量、成本、素质等等;(4)土地。这四大要素中,任何一项越多,该国的经济增长就可以越快。同时,这四大要素互相之间又有替代性,一个经济体只要一个或几个要素非常突出,即使其它要素相对较差,其经济仍然可以有很大的发展。民主制度、法治制度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而已。
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重道远
(1)高投入、高消耗。自2002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但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投资马车。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4年里持续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目前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4%,而消费率(消费占GDP比重)却一路下降至53%,较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2006年,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5.5%,而中国消耗的能源占到了全球能源消耗的15%,这意味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巨大的潜力。
(2)产能过剩。与投资――消费结构扭曲相关联的一个结构性扭曲是外向型部门与内向型部门之间的严重失衡。追求GDP的超常规发展导致的过剩的投资,只能通过出口找到宣泄口。于是,出口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也导致整个经济增长的整个社会福利分配格局趋向一种结构性扭曲。因为这种增长是权力推进、投资驱动的,因而,它的福利分配的主要特征是向资本倾斜、向政府倾斜,而普通民众就无法同等比例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
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必然途径
(1)大力发展服务业。有经济学家早就指出,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所占比重就呈下降趋势,农业的比重也会降低,而服务业的比重会提高。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各个部门的改造 。服务业降低了交易成本,服务业发展背后的本质问题是,生产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依靠的是合理分工。在自耕自植、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没有分工,就不需要交易,要降低生产成本就要深化分工。分工越深化,生产成本越低,随之而来的便是交易更频繁,交易要投入的资源就更多,增加交易成本。服务业的功能首先是为市场交易提供基础设施,信息通讯技术改造各个部门,它不仅提高了生产部门的劳动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又使服务业信息化,提高效率,节约了交易成本,服务业是高质量的经济层次,也是我们当前的必然选择。
(2)自主创新。“十一五”规划明确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从根本上说,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上存在的诸多弊端,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障碍。比如,市场价格不能反映真实成本造成的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投资体制不合理导致的建设规模的盲目扩张,还比如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低地价甚至“零地价”政策,促使耕地急剧减少等,都是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和资源浪费的根源。转变增长方式,发展集约型经济,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为其发展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障。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一总体推动力作用下,事业单位会计领域的发展获得了明显的成效。财政体制制度的变革,引发了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精细、高效化水平的提高。事业单位新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基建业务数据完全依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单独核算,每月还要并入事业单位的会计“大账”,财务年终决算的时候,将基建投入等并入事业单位会计大账。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建数据并账的全新变革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供给事业单位经营决策一应俱全的会计信息,在强化资产负债,杜绝和避免财务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解决了以往基建项目完工前账面资产存在不实情况的问题[1]。
一、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建并账的重大意义
1、基建并账让会计核算主体成为一套账。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制定了此制度。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此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旧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没有将事业单位当作独立报告的本体,双账和双报表将日常公用经费与基建收支分开,无法真实而全面的说明事业单位整体财务资产情况。而新的基建并账就是一套账管理模式,其实施原理将会计主体定为独立主体,并且明确了会计核算范围包括事业单位全部的财务管理业务。
2、提升信息质量。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13条指出: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基建项目成果、预算执行情况[2]。这项规定体现了这一准则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完整性的要求。根据以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情况可得知,旧制度会出现信息弊端,即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不包含基本建设事项会计信息造成的缺失。而2013年的新准则将事业单位基建数据归入 “大账”体系,让事业单位财务状况、项目成果等全面系统的信息都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系统的运行。
3、与公共财政体系融合并举。公共财政体系的变革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外部环境,这一情况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更要创新这样才能够适应此变化。而基建并账就是财政改革的产物,是推行明细核算的举措,有助于公共财政改革的推动。
4、资金控制到位,监督作用凸显。事业单位基建项目资金管控是难点,旧的会计核算办法让这一难点呈现了盲区,从而让一些人有“空”可钻,滋生了贪污腐化现象,而新的制度要求在基建核算的同时要同意纳入“大账”账簿,于报表中得以体现,避免两账两面现象,形成了有效地制约和监督作用。
二、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基建并账实务操作分析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在贯穿其财务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执行中,以当今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为契机对基建会计科目加以适当的补充、调整和修订,在新账中设置相应明细科目,核算基建账并入“大账”的成本[3]。
例如:2013年1月基建账发生:财政拨款1500000元,建安工程投资1000000元、待摊投资136830元.。
而将2012年12月31日原基建账中相关科目余额并入新账时: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银行存款”、“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借记新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照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借记新账中“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银行存款”、“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中归属于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贷记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其他科目余额,分析调整新账中相应科目;按照上述借贷方差额,贷记或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
分析发现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数据并入事业单位会计大账以后有如下问题存在:①很多情况,资产负债表中提供的数据并不真实。举例为证,在该表中的“其他应付款”和“其他应收款”两项内容,当对它们进行并入操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和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合并后在表中体现出的数据可能大于实际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将以前内部划拨的款项予以扣除。②如将“事业基金”科目纳入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核算是不可行的,因为用负数来显示“事业基金”数额是与该基金本身的性质不相符的。“事业基金”科目是用来对事业单位收入的财政性拨款进行核算的,而这项资金的形成是对扣除结余分配后的一种滚存金额累计;如果将此资金并入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就已经对该资金的用途进行了限制,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事业基金”科目原本的性质的。
综上分析,事业单位基建数据并账不但能够促使事业单位内控中的执行、支付两个岗分脱开,更可以让资产建设现状、事业单位贷款情况如实反馈在大账中,使事业单位的报表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以及负债情况,为事业单位财务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因而,事业单位基建数据并账应该运用于我国各个事业单位,使其有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树云.中央财政投资的基建项目竣工结余会计处理方法初探[J].财务与会计,2004(11).
[2] 侯晔玲.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若干问题比较分析.华章.2013(01).
我出身于一个教育之家,姥姥、妈妈等十几位亲人从事过教育工作。妈妈当了一辈子幼儿园教师,曾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她真是我们的骄傲。妈妈后来跟我说,每年她都要承担几次省市级,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公开课,外出听课学习的次数不多,对她来说,每次公开课都是非常宝贵而有效的专业成长机会。如今妈妈早已退休,我则成为了一名教师。三十年光阴疾行,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教师从节奏慢、环境静、物质简、交流陋的年代里走出来,面对着一个移动化、碎片化、技术化且求快求新的时代,我以及我的教师同行们如何找到适合时代、适合自己的有效成长方式?
教师节,是全社会表达对教师职业认同和尊重的日子,也应该是教师群体对职业价值进行反思和审视的时刻。今年的教师节,除去校园鲜花、电视新闻等传统庆祝方式以外,最多的祝福是在手机上。有发红包的,让群里当教师的才能去抢;有做微信海报的,把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的点滴感人瞬间记录下来;有电影《启功》首映式通知的,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最佳诠释。在给手机强大传播功能点赞的同时,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这早已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人际交往乃至社会生存,越来越多呈现出“线上沟通+线下实践”的混合存在形式。微信支付实现了线上购物,线下使用;手机订餐实现了线上团购,线上品味;教育公共号实现了手机学习,课堂应用。这种混合式的新型生存形态,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成长大环境。
关于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前几年有多个借助于博客、好看簿等Web2.0社会交往工具的区域型教师专业发展群落,教师热情高,参与度广,曾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期待能够成为技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然而这种由技术主导的教师专业发展,在把握不住根本目的的前提下,很容易发展成为一时热潮,而不能带来长久的、深入的改变。因为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永远不变的是教学理念。教师终其一身都要追求如何实现职业定位,即知识的领路者,精神的开拓者,思维的培养者,情感的感化者,并在课堂中加以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永远都在变化的因素之一就是技术环境。如果让技术成为专业发展的驱动力,教师就会发现博客、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扑面而来,每天疲于学习新技术,每节课都要忙于把刚学会的技术手段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还没来得及自如应用后的深入整合时,技术已然更新,于是一轮一轮的技术热潮退去以后,教学理念的失落与错位就会浮出水面,最后只剩下一道又一道的“李克东难题”。所以破解李克东难题的方法,或者技术时代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那就是回归到教育理念为驱动力的专业发展,技术可以更新,可以变化,但是要编织(weave in)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像使用微信那样,没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技术负担,像用手机打电话一样,我们是在使用一种信手拈来,甚至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用编织到日常教学中的技术工具,来驱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采用“线上沟通+线下实践”的混合理念,才会实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目的没变,但利用在线课程和社区进行学习的效率会提高;深度互动的目的没变,但是用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对象会更加丰富,交流渠道会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没变,但基于技术的教师成长会更加轻松。今天的我,早已习惯了上网看视频公开课,使用微信读教育公共号,打开手机通过移动直播平台,参加正在另一个城市举办的学术会议……
妈妈年事已高,在TPACK、翻转课堂、慕课等话题上我无法与她沟通,但如何当一名好老师,如何让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更顺畅,妈妈永远是我的对话伙伴,因为教学理念不变,技术只是编织进了我的生活、我的职业。
前期曾经比喻,目前大盘:牛在天上飞,猪在树上笑。不断上涨的大盘的确像牛飞,而从不下跌的大盘让人感觉猪都可能上树,大盘也不会下跌。
长时间的飞行已经让牛成了大雁,继续飞行是惟一选择;而猪在树上时间长了,就进化成了猴,很难下树了。
虽然对大盘短期风险有忧虑,但大盘顽强创出了4208点的新高。深圳的成分指数也到达12770点。现在的股市,已经进化成盈利者的游戏。
半仓操作,注意大盘风险等类同提示,实际上全是伪概念。
我相信95%的投资者,在一秒种之后就可以空仓,半仓或精确到几分之一仓位有什么实际价值呢?除了在心理上有个安慰:跌了,不会亏太多,涨了,我也能赚。巴菲特有句话:当你不敢全仓持有的时候,就一股也不要买,因为你对这只股票没有认识。巴菲特总是根据其资金量的配置比例以最大的仓位持有其完全认识清楚的股票。
注意大盘风险,这句话甚至连心理安慰都无法提供,除了吓人。这句话没提供任何交易策略:大盘永远有风险。
如同不断地有人说泡沫,说了近一年时间。这些人肯定是“赢”家,因为他们的结论有个假设前提:如果有泡沫,必然下跌。等到下跌的时候,这帮人肯定会出来告诉全世界:这次下跌我已经提前预测到了。
牛市中自我感觉好的人越来越多,一生二当然也在此列。
是牛市让人感觉越来越好,还是感觉越来越好让牛市疯狂?其实两者在形成一个正反馈环。这个环一旦被打破,就将转化成一个负反馈环。
虚的说完了,说实的。
鸡蛋在笔者的楼下超市里已经3.8元/斤了,两个月前3元,超过两个涨停板;或许因为猪都上树了,猪肉已经超过10元。
这里不想讨论通货膨胀,而是想讨论通胀给你带来的巨大的利益。90年代初期的通货膨胀没有股票,这回有了,有机会可抓。
蓝星清洗、广济药业、山东海龙、鑫富股份、华峰氨纶,翻番行情迅猛;还有涨了快半年,基本已经翻番的优质煤炭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原因:产品涨价。
以上公司的产品都是一种工业原材料,当一种工业原材料价格的长期平衡被打破,会按照其突破的方向加速。而涉及到的公司的股价的加速度当然比产品价格的变化速度要快。
因为环保等问题,中小染料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渐收窄,产量开始下降,供需长期存在的平衡被打破了,价格必然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分散染剂和活性染剂。
中国最大的染料龙头企业是浙江龙盛(600352,SH),其主营中7成左右是上述两类产品,平均涨幅超过1成,还有涨几倍的――染料产品品种繁多,难以简单量化其涨幅具体值。
如果按照这两大类产品的涨幅在10%,该公司2007年业绩将超过0.5元,如果按照工业产品价格的平衡被打破将加速的判断,那明年也维持如此涨幅,可享受一整年的好价格,其业绩将超过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