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航空贸易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绪论
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为国际贸易“左臂右膀”的国际货物运输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生产的全球化,促使了全球范围的营销、采购、制造,也促进了更为复杂的全球运输网络。但国际货运的牵涉范围太广。作者仅仅尝试以中国和瑞典这两个国家作为参照物来研究国际货运。因为瑞典是个拥有强大工业系统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个强劲的发展中国家。瑞典是世界上网络交易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有65%的国民经常在网络上进行交易。但在中国,目前的状况是网络贸易尚处于萌芽状态。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来看,瑞典和中国都严重的依赖国际贸易。瑞典有68%的产品用于出口,48%的商品来源于进口。中国2010年的GDP为39.7983万亿元人民币物流公司,其中进出口额为199.170亿人民币。国际贸易占了50%的GDP。因此以这两个国家为对象来研究国际物流极具代表性。
二、理论框架
1. 国际货物运输。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运输。
2. 国际货物运输的方法。根据运输工具的差别可以分为:(1)海洋运输,其特点在于运输能力大、运费低。(2)铁路运输,其特点在于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运量大、速度快、手续简单。(3)公路运输,其特点是运量少、机动灵活、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缺点是运量较少,运输成本高。受地理结构影响大。(4)航空运输,其特点在于费用高、速度快、运量少。
3. 网络贸易下的物流配送服务。(1)邮寄和航空快递服务: 有非常完整和全面的配送网络。可以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地把物品运送至目的地免费论文。但是费用偏高。(2)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 企业自己在客户密集的区域设置自己的仓库和配送中心。由配送点进行备货、配货、送货。好处是商家自己拥有对货物的有效控制权。也有利于接收客户的信息反馈。但是成本太高。(3)物流公司:由具有专业物流设施及丰富的储运经验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优势在于专业的物流公司在速度和成本上具备更多的优势。而且服务更专业、多功能和全方位。
4. 国际物流公司的选择。如何选择一家合适的物流公司,主要就是从以下几点价值来考虑:
(1)安全,包括:货物是否安全;有关货物的信息是否会被泄露。(2)速度,货物能否准时发车、准时配送、准时到达。(3)优惠,无论是物流公司还是贸易企业,都需要利润才能生存下来。价格毫无疑问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4)规模,物流公司的规模也从侧面的决定了物流公司能否满足货主的要求。决定了货主是否敢放心的把货物交给他们。(5)保障,即盗窃、遗失、损坏后是否有赔偿制度,公司的分工是否明细、责任是否到位。对破损/丢失/签单返回/准时发车/延误到货等是否有严格的把控。(6)增值服务,是否能提供各种附加服务,如保价运输、代收货款、包装、上门接货、送货上门、签收回单。极大的方便了客户。(7)服务质量,销售人员、服务人员是否有较高的服务意识、专业的形象、积极的态度。
三、实证研究
作者有选择性的挑取了20家开设有网上贸易的厂商和外贸公司。为防止地区的共同性会影响外贸公司物流配送的选择物流公司,受访的公司散落全国。同时为了广泛的调查各行各业对物流配送方式的态度,作者所选取的公司来自各个行业,有生产或销售电脑小部件/服装/工艺品/大件家具的。这些外贸企业有来自内地的、也有来自沿海开放城市的。被采访的这些公司的规模各不相同,有大型的上市公司(如:河北瑞华制药、江苏永枫纸业),也有小规模的网店 (如协力捷、美秀外贸)。目的就是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从事不同销售性质的企业对国际物流配送的选取方式。通过对这些有代表性的企业的分析得到一个相对来说要全面一点的分析结果。下面表格是受访20家公司的营业介绍。
(1)下表是各个受访公司的从业介绍:
公司
商品
公司
商品
厦门市协力捷
耳机,棉马夹,箱包袋
成都辉鸿
摄像头、U盘、数据线
山东奥美特
儿童餐椅、婴儿床
杭州北欧心情
餐具
汕头粤美
压蒜器、
河北瑞华制药
生物制药
深圳美秀外贸
女式钱包
长沙凯乐
雨鞋、拖鞋
上海大余
电话机,手机,电脑麦克风
深圳恒盛
数码相机
珠海益智
玩具火车、积木
浙江海林
工业织物、纺织制品
河北沧州机械
不锈钢机械配件
青岛恩福
碳酸饮料
温州爱家绿客
树脂防火板
江苏永枫纸业
包装彩纸、墙纸
顺德艺轩
真皮沙发
杭州诺迪福家居
蜡烛台、插花瓶、陶瓷摆件
苏州裕美
【关键词】飞机租赁;风险;特征
一、飞机租赁的一般理论及主要形式
飞机租赁,也称航空器租赁,是指出租人在一定时期内把飞机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照租赁合同向出租人定期支付租金。出租人拥有飞机的所有权,承租人拥有飞机的使用权。
从租赁的范围上可分为干租和湿租。所谓干租是指仅租赁飞机的使用权。而湿租是指航空公司不仅要提供租赁的飞机,而且还要提供相应的机上的机组人员、空乘人员及机务维修人员,从而提供飞行服务。从出租人的资金来源及付款对象,可分为转租和售后回租转租赁。转租,指的是出租人从另一家租赁公司或航空公司租赁飞机后,将飞机再D租给承租使用人的一种交易。售后回租,指的是由航空公司首先将自己的飞机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出租人),再由租赁公司将飞机出租。从性质上可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是指承租人从租赁公司租得自己所需要使用的飞机,按期支付租金的交易方式。经营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市场需要选择通用性较强的飞机,供承租人(航空公司)选择租用的租赁方式。
二、飞机租赁的特征
(一)飞机租赁的国内外现状
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和韩国是国际租赁业的五大强国,其中美国金融租赁市场规模近2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30%,并以40%的份额在国际租赁业中独占鳌头。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产品多样,具有航空科研、试验、生产制造能力的航空体系,并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生产出干线客机的国家(其余三个为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但在航空租赁业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国内银行和航空企业无法占有飞机的第一所有权,而且大多数飞机都需由国内银行对外方提供担保。因此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飞机租赁市场,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国有或合资的航空租赁公司。
(二)飞机租赁的功能
飞机租赁的出现使航空公司拥有更多融资渠道的选择。在省去巨额购机费用的同时,航空公司只要按时支付租金就可以获得飞机的使用权,不仅提升了运力,也能缓解对购机资金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国内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源生动力。租赁具有一定的促销作用,若能借鉴国外航空器租赁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家相关的航空产业扶持政策,培育和发展民航、货运、航空快递、旅游、商务等不同市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便能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抢占国内支线飞机市场。飞机租赁还有助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时降低航空公司使用飞机的成本,从而也就提高了航空公司对飞机的需求数量。
1.我国飞机租赁的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是航空公司面临的飞机融资租赁中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应从外部环境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如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来分析。就航空公司而言,其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三大方面:一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各航空公司的价格发生变化,降低了盈利的能力;二是全球经济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对航空市场的影响;三是航材市场、航空燃油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航空公司成本增加。
另外,在航空租赁的制度保障方面,我国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尽管我国目前有一些较完善的法规,如《担保法》和《航空法》,但这些法规缺乏详细的实施细则来针对融资租赁业务的运作和实施进行解释和;;二是我国目前还不是《日内瓦飞机权利国际承认公约》的当事国,国内法律制度与国际公约内容无法对接,在国际租赁活动中,这将不利于我国航空公司在飞机租赁过程中的对外融资;三是我国的航空公司在融资租赁过程中需要到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时,由于国内法规与国际惯例的差距,造成国际融资贷款人总是担心其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国际融资贷款人往往会额外提出一些限制条件和要求以保护其自身的利益。
同时,我国飞机租赁中还存在例如利率风险、税务风险、飞机租赁残值风险等,再加上航空公司内部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我国的飞机租赁业还存在业务上的瓶颈。现代飞机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和交易方式,是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文化、高素质。但是部分航空公司并没有对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员工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培训,造成他们缺乏融资风险管理、金融、保险等知识,又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对融资渠道调查不够,欠缺合理的调研、考察融资租赁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性能。专门人才的缺乏给航空公司融资租赁飞机业务埋下安全隐患。
三、改善飞机租赁业发展现状
首先,要改善飞机租赁业的环境应加快立法与相关经营规则制定。主要涉及经济法律、税法、财政和会计法中有关租赁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对税法和会计法,涉及航空租赁方面的条款,修改执行细则。为融资租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创造良好的促进的法律环境。同时,还应该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外汇管制门槛。迫切需要国家能简化审批程序,如将飞机引进批文和外债批文审批合并处理、减少对外付汇的审批等。
当然,大力培养租赁专业复合型人才也是当务之急。飞机融资租赁不仅是资金密集型,还是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业务。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要求具备金融、保险、信托、法律、国际贸易、税收、财务会计以及飞机性能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总之,有重点改进市场环境,发展航空租赁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推进航空运输业的大发展,对于重振航空制造业,对于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对于多角度的内需挖掘意义重大,机不可失。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飞机融资租赁发展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16
[2]吴永良.我国民航业飞机租赁模式研[D].硕士学位论文
一、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
航空物流是以航空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进行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它既包含空中运输环节又包括地面综合物流处理环节,通常会以机场为立足点,协同空中运输的地面物流处理环节,涉及物品装载飞机前后离开发货人或到收货人的包括地面配送、装卸、简单加工、仓储、空运、信息支持等服务的有机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同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促使航空物流内部不断升级,这就使之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复合型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还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以及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物流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
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满足航空物流市场的需求,尤其是要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航空物流人才以推动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二、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1.航空物流人才链培养现状
由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拉动的物流人才,尤其是航空物流人才需求紧迫,同时,与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强关联的高科技产业链也对以航空物流为特色的复合性人才需求旺盛。能够满足这样的产业链需求的航空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国际结算、报关、报检、运输专业、仓储专业、物流信息和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而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一些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但这远远满足不了航空物流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目录统计,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及其方向的高等院校已达171所,其中,本科院校为47所,占全国本科院校的7.355%,占全国高校的3.239%。但这些学校的物流教育多属于社会物流教育,即只包括基础物流课程,而缺乏特色物流教育。因此,在缺乏良好的智力支撑的情况下,航空特色型物流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航空物流业飞速发展,形成产业链,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最大瓶颈,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整体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2.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调研了航空物流链上具有代表性的多家企业,航空企业大田集团有限公司,机场货运企业上海东方远航物流有限公司,运输企业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等,各位领导明确指出企业需要掌握“航空物流”知识的物流专业人才。
(1)企业需要掌握航空物流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
作为具有航空特色的物流专业,应让学生掌握航空物流的基本知识,例如航空货运的流程,航材仓储的管理,航空运输经济等。特别是国际航空物流人才是短缺的,现代航空物流中国际航空货运占的比重比较大,而且未来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大,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物流、报关原理等相关课程。
(2)企业需要航空物流业务流程优化人才
航空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它需要与多方面的部门和人进行接触,企业需要的航空物流人才要掌握本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能够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3)企业需要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
企业需要的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离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
三、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适应民航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坚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的物流实务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航空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组织和全程实时控制等技术与方法,能在航空公司、机场、物流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其他与物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运行、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能力结构要求
按照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的了解,学生应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达到以下规格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①掌握公共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②掌握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金融类、会计学五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③掌握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运行、规划与设计、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①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计算机应用和语言文字表达的实践基础能力;②具有物流与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第三方物流经营管理、供应链物流全程监控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③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制作、科学研究等规划设计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②具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作风;③具有从事航空物流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3.课程总体结构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思路是采用平台加模块的形式,通过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航空物流专业方向的成组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的开设,进一步理清了课程体系设置的层次。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板块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型运行机制。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充分体现课程的层次性,在加强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及分析能力等方面培养时,搭建公共必修课教学平台。
在突出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系统论、物流学理论、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基础上加强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特色课教学、综合素质课教学互相衔接和贯通,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由英语和计算机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构建课程实践训练机制;由教学实习、专业调研、学年论文、科技活动等构建专业实践训练机制;由教育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构建综合实践训练机制。从总体上讲,在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实习环节上互相渗透并实现互动,在知识结构上体现拓展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特色分析
1.内部培养专业的特色
考虑到航空物流这个新型专业的特殊性,针对调研中提到的需求特征,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全面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分别是仓储,业务流程重组,航空货运和国际物流。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分析可看到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增加了与航空物流有关的课程,包括民航货物运输、航空运输经济、航空法、空运地理和航空危险品运输等课程,增强了课程的专业性。
(2)物流管理最主要的两个领域是运输与仓储,在航空物流中最能体现这两个领域的部门是航空货运部门和航材部门。所以增设了“航空器材计划与管理”这门课程。
(3)把案例教学溶入到每门物流课程中,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独立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重要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着重考虑时空安排,做到合理有效。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结合市场需求与学生的兴趣,在选修课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具有学科前沿性、民航及物流管理应用背景的特色课程,培养有一定特长的本科毕业生。开设了“航空危险品运输”、“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课程。
2.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基础能力是人才基本素质的体现,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才能保证专业技能的实施。从航空物流企业的需求分析中得知企业迫切需要掌握航空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原来招收的毕业生明显感觉动手能力差,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企业需要的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了实践课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新的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实现将直接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航空领域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曹允春:基于民航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民航科教研究,2007,4,5~8
[2]梁军李济球林建华:物流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J].中外企业家,2007,3,36~39
[3]陈 舜赵刚: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6期22~23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创新奋进下,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直接表现,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决定了贸易产品的结构优化,决定了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景。因此,加强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十分必要、也很重要,本文在概括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后,利用TCI指数、MI指数和GL指数测度了安徽省高新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力、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情况,并得出结论,最后提出了扩大高新产品出口规模和优化出口结构的政策建议。
一、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概况
近年来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出跨越发展态势,出口产品和企业集中度较高,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涌现出来,带动了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一)高新产品出口跨越式发展。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从1995年的1.2亿美元国际贸易论文,发展到2009年的15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19.7%。出口额占全省总额比重从1995年的7.6%提高到2009年的16.9%。高新产品出口额的年均增幅远高于同期全省GDP的增长速度,通过高新产品出口,拉动了我省精细化工、汽车配件等产业的发展,为省内产业升级、技术更新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产品集中度较高。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产品集中度较高。2009年全省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全钢子午线轮胎、镀锌板等新材料出口4.9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32.6%,生物医药及器械出口4.6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30.6%,电子信息产品出口2.9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19%,光机电一体化1.5亿美元,占高新产品出口额10.1%。高新产品出口呈现产业集聚现象,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核心期刊目录。高新产品的九大类产品中,以上四类产品出口额占总额高达92%。
(三)出口企业集中度高。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丰原集团、华文国际、华安进出口、水泥研究院等20家骨干企业累计出口10.4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0%。户均出口规模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随着出口企业发展壮大,其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也日益增强。
(四)出口主体性质多元化。全省高新产品出口中,国有、外资、集体民营企业三分天下。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4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36%,国有企业出口5.3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35%,集体民营企业出口4.3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29%。
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随着全省高新技术产品规模的不断提升,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逐步提上议事日程,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掌握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现状,下面将从TCI、MI和GL三大指数,详细分析近年来安徽高新技术产品分类竞争力情况,以期做到了解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情况,进而扬长避短,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提升出口竞争力。
(一)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衡量[1]。贸易竞争力指数(TCI:Trade CompetitionIndex)是判断一国或地区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衡量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I=(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业i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CI指数取值范围为-1≤TCI≤1国际贸易论文,当0≤TCI≤1时,意味着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1≤TCI≤0,意味着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1列出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九类产品在2003-2009年的TCI指数:
表1: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TCI指数
产品名称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新技术产品
0.017
0.14
0.239
0.156
0.371
0.363
0.368
其中:
电子信息
0.615
0.683
0.617
0.111
0.579
0.425
0.541
软件
1
1
1
1
1
航空航天
-0.98
-0.87
-0.963
-0.97
-0.854
-0.776
-0.594
光机电一体化
-0.672
-0.586
-0.592
-0.437
-0.406
-0.338
-0.274
生物医疗器械
0.358
0.463
0.558
0.513
0.66
0.633
0.651
新材料
0.332
0.419
0.537
0.746
0.793
0.653
0.699
新能源
-0.581
-0.458
-0.442
-0.226
-0.033
0.038
-0.113
环保与海洋
-0.494
-0.007
0.157
-0.407
-0.362
0.261
-0.227
现代农业
-1
0.963
0.91
0.736
0.978
0.997
-0.492
数据来源:根据安徽省商务厅进出口数据整理而得。
我国南方市场的服务业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基础,对其进行分析也有助于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我国南方省市服务业贸易发展主要有如下特征:
第一,成为推动我国南方各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使我国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也为我国南方省市服务业总规模的迅速扩张提供了条件,使经济效益不断稳步提高。南方各省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年都在大幅增长,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南方市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进入21世纪,我国南方省市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即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迅速提升,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被优化,成为我国南方市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第三,服务业内部的不断变化,促进了部分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国际传统的服务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等行业,这些行业近年来增长处于稳定期,但是所占的比重却相对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新兴服务行业的产生和不断发展,诸如房地产、计算机服务、信息等的迅速发展,而且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提高较快。
第四,南方的服务业逐渐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一个新渠道。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南方服务业市场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渠道,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上升中。
第五,各种专业市场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国南方各乡镇企业处在迅速的兴起和发展中,这也在客观上推进了农业化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同时拉动了各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专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又在促进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就从侧面推动了小城镇的经济建设。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目前,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很多国家已经将服务贸易作为调整国家产业结构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国际上服务贸易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在1970年时,国际服务贸易额仅为1000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代后,全球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据统计报告显示,从1980年到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1000亿美元,而且各国的进出口都出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2)全球服务贸易增长率提高较多
据国际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79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为24%,而此时的世界国务贸易仅为21%,此时的服务贸易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更是高于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从1990年到2000年的短短十年中,国际服务贸易的年增长率已经超过了同期的货物贸易年增长率。目前,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依然领先于货物贸易。
(3)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变化
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目前正在发生变化,国际服务贸易交易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服务的品种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单一的模式,就服务业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而言,也在不断的提高。从前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是运输和劳务输出,如今,随着全球化经的发展,金融、保险、运输、信息处理与传递、旅游、设计与咨询、租赁、航空服务等早已经已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
(4)地区分布差异使国际服务贸易发生较大改变
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不同而造成的。发达国家已占到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如:美国、英国、德国,这三个国家就已经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0%,由于发展中国家自己的经济比较落后,发展速度不快等特点,目前还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另外,在经济改革和不断开放发展的前提下,服务贸易还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并还在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南方服务业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我国南方服务贸易发展受到服务业水平低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其服务业的比重就越高。一个国家的服务业体现着该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同时标志着该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所以,其所占比重的大小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美国的经济学专家曾经对现代化国家的标准提出过10项内容,其中一条就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GNP中的比重应在45%以上。最近几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大提高了我国南方市场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跨境交易,另一方面通过商业形式存在而进行的服务输出也在大量增加。但是,我国的整体服务业水平还较低,受这个制约因素的影响,我国南方服务贸易在技术、管理、品牌的创建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还很难进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扩展。
2航材贸易与管理教学改进建议
2.1以应用为导向设置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在校企合作的环境下,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的设计进行改革。首先,课程应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再来学习专业英语课程,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每周课时,采用小班教学,按照学生基础英语程度分班,每班20~30人,增加课堂练习和互动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其次,航材贸易与管理岗位涉及采购、国际贸易、仓储、航材管理等职能。教学中要针对各职能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不仅掌握阅读和翻译科技文章的能力,国际贸易各种术语和外贸函电知识,还能熟练查询航材的各种产品手册,熟悉航材的适航要求。此外,因工作中要与国外航材供应商和维修商交流,该岗位对英语的听说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增加在语音实训室的听说训练课程,让学生熟悉各种商务语境,提高语言交流的能力。
2.2结合学生能力设计教材
因为缺乏专用教材,现在使用的是机务维修专业英语教材。该岗位要求维修人员严格遵守维修流程,能阅读各种外文维修手册。因此教材中介绍了飞机各系统的操作原理、维修知识以及维修手册的使用。教学也以阅读为重,而这与航材贸易与管理岗位的要求明显不同。因此,要为航材贸易与管理专业学生编写适用教材,教材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针对专业自身的特点,按照不同职能需求设立教学单元,结合岗位实际工作内容设置教学内容和情境。教材编写时可以将企业考察中接触到的航材产品说明书、零件手册、新技术论文以及行业发展新闻等实际工作资料作为教材的相关内容,再将岗位部分涉及到的国际贸易交流、资料翻译等技能进行设计编排,对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行培训。
2.3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式教学法,参照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场景,布置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分派不同角色,在规定的时间里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技能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完成规定任务,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使用英语技能。比如讲授航材贸易的内容时,可以根据国际贸易的流程设计向国外订购航材的任务。根据任务,先将学生自愿分组,每组再分采购人员、供应商、物流企业等不同部门,建立询价、还价、签合同、安排运输等环节,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相关内容。课堂上,每组按照准备的内容用英语表演,其他组学生提问、打分,老师对每组的表现按照任务完成情况,口语或书面表达是否符合商业惯例等进行综合评定。最后,再对此类场景中涉及的各种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补充、归纳。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2.4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专业英语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只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加应用语言的机会,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协IATA的官网上有大量国际会议的工作文档和航空资料,要求学生课后在网上下载感兴趣的文章,阅读、翻译,制成简报或幻灯片,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由此锻炼学生读写译的能力,同时了解航空业的最新发展,拓展知识面。又如,组成兴趣小组,观看BBC制作的航空类记录片,然后进行讨论,提高听说的能力。再有,和GAMECO等公司的外籍专家建立联系,请他们来做航材知识讲座,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欧盟通过2008/101/EC指令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招致世界各国的不满,其中以美国为总部所在地的数个航空公司及关联组织于2009年12月向欧洲法院提出质疑欧盟将航空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合法性的诉讼。虽然案件已于2011年12月21日审结,但其对后来世界范围内的航空碳税影响深远,在其影响之下,各国有关国内法也有了新的发展,因此以该案件为视角探讨欧盟将航空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国际法基础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从美欧航空碳税案出发,回顾欧洲法院对争议焦点的处理意见,总结这一持续性争议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应对此类问题的借鉴意义。
一、背景介绍
2003年,欧共体通过制定2003/87/EC指令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许可制度,在欧共体范围内强制性设定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权贸易体系(EU-ETS),其在序文中提出,“这一制度的建立将会有利于欧共体及其成员国实现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基于欧盟对减排所做出的保证,EU-ETS被认为是“欧洲气候变化政策的基石”,并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排放权贸易机制。但EU-ETS最初并不包括航空活动中的碳排放,直到2012年1月1日2003/87/EC的修正指令即2008/101/EC指令正式生效,EU-ETS即正式将航空业纳入体系适用范围之内。而且,EU-ETS体系除适用于欧洲航空公司之外,还适用于欧盟之外的航空公司所经营的航班,只要此类航班在欧盟的任一机场降落或起飞。欧盟指令一出,即招来了世界各国的苛责声。美国航空运输协会、美国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以及联邦航空公司于2009年12月向欧洲法院提讼,质疑欧盟将航空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合法性依据。
二、欧洲法院对2008/101/EC指令的合法性分析
上述航空公司及关联组织向英国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审查请求,质疑2008/101/EC指令的合法性。原告诉称,EU-ETS延伸适用于航空碳排放违反了数个国际公约以及一系列国际习惯法规则,比如,其对燃料消耗征税违反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即《芝加哥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美欧开放天空协议》;EU-ETS适用于欧盟以外的运营商,扩大了欧盟的属地管辖权,违反了国际习惯法规则。
作为一项普遍性规则,欧盟成员国内国法院无权宣布欧盟机构所颁布的法案的效力,因而这一项任务就交到了欧洲法院的手中。欧盟运行条约(TFEU)第267条规定,欧盟成员国法院或仲裁庭可向欧洲法院申请“先决裁决”,以解释相关条约或其有效性以及“欧盟机构法案”。据此,欧盟成员国内国法院可提请欧洲法院做出指向欧盟法律的裁决,而内国法院即可将欧洲法院的裁决用于该争议的判决当中。
欧洲法院在处理英国高等法院关于2008/101/EC指令有效性问题的先决裁决请求时,主要考虑了以下问题:首先是原告提及的数个国际条约是否可以用来判定欧盟法律的效力;其次是英国高等法院提到的“国际习惯法规则是否可以用来判断欧盟法律的效力”;第三,若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则欧洲法院最后应考虑前面所引用的规定或规则是否对影响2008/101/EC指令的效力有所影响。
(一)国际条约是否可以用来判定欧盟法律的效力
欧洲法院一开始就提到,根据《欧洲联盟运行条约》第216条(2)款的规定,经欧盟协商缔结的国际条约对欧盟各机构具有约束力,而且效力优先于欧盟机构的法律。即国际条约不需要经过欧盟法律的转化,一经欧盟程序批准,即对欧盟产生效力。结合欧洲法院以往判例,国际条约在欧盟的这种直接效力可以通过以下标准来加以判断:第一,欧盟必须负有义务,即欧盟是这一国际条约的缔约国;第二,国际条约的性质和逻辑无法排除欧洲法院的有效性审查;第三,国际条约的规定须为“无条件且充分准确的”。这一标准要求关于此问题的规定须涵盖一项具体清晰且明确的义务。以下便是是欧洲法院对英国高等法院提请其先决裁决请求中所引用的国际条约是否符合以上标准的分析。
1.《芝加哥公约》
《芝加哥公约》即《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于1944年12月7日在美国芝加哥签订。欧盟大部分的成员国在《芝加哥公约》签订之初就已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而欧盟经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而成立,其前身欧共体经1958年1月1日生效的《罗马条约》成立,即《芝加哥公约》签订在前,欧盟成立在后。欧洲法院认为,虽然欧盟的成员国签署了《芝加哥公约》,但欧盟并不是《芝加哥公约》的成员。尽管公约中所涵盖的某些问题已经被欧盟立法规定,但欧盟在公约规定的所有领域内并没有专属权限,欧盟也就不受公约的约束。再者,根据《欧洲联盟运行条约》234条的规定,欧盟不受1958年1月1日前已生效的国际条约的约束。综上,公约的各项规定也就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欧盟法律有效性的标准。
2.《京都议定书》
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三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
欧洲法院分析,欧盟是《京都议定书》的成员之一,因此欧盟应承担《京都议定书》条约义务,受其约束。然而,根据《京都议定书》第2条第(2)款的规定,“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分别通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做出努力,谋求限制或减少航空和航海舱载燃料产生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欧洲法院认为这一规定只告诫了各成员方要通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谋求限制或减少航空舱载燃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应承担的义务,因此这一条款不是“无条件且充分准确的”。因而议定书第2条第(2)款提到的个别“权利”也不是特定的,进而也就无法依据这一规定来判断欧盟法律的有效性。
3.《美欧开放天空协议》
在原告的中,引用了《美欧开放天空协议》第7条、第11条、第15条等条款来判定2008/101/EC指令有效性,主张通过这些条款可以认定2008/101/EC指令无效。欧洲法院从前述准则出发,针对这些条款一一进行分析,以认定此类条款是否可作为判定2008/101/EC指令有效性之依据。
(1)《美欧开放天空协议》第7条。欧洲法院认为:首先,欧盟是《美欧开放天空协议》的成员之一;其次,从协议的逻辑上来说,未有其他理由可以阻止它成为判断2008/101/EC指令有效性的基准之一;第三,英国高等法院提请先决裁决所引用的协议中的规定是“无条件且充分准确的”。《美欧开放天空协议》第7条第(1)款规定:其中一方与国际航空中航空器进入或驶离其领土有关的法律法规……应适用于另一方航空公司的所有航空器进入、驶离或航经前一方领土之情况。欧洲法院认为,协议第7条为协议双方航空公司下属航空器设立了清晰且明确的义务,因此这一规定应是“无条件且充分准确的”,可以用来判定2008/101/EC指令有效性。再者,EU-ETS的规定并非涵盖所有在第三国注册的航空器以及飞经第三国或公海上空的航空器,而是指当航空器运营商做出商业性决定,即飞机在欧盟成员国任一机场降落或驶离时,该飞机才会受到EU-ETS的制约。据此,欧洲法院认为EU-ETS并未违反协议第7条之规定。
(2)《美欧开放天空协议》第11条。英国高等法院的先决裁决请求中还提到了《美欧开放天空协议》第11条第(1)款及第11条第(2)款(c)项的规定。原告诉称,该条款基于互惠原则对另一方飞机的手续费、税费、征收、关税,以及油、燃料、可消耗的技术供应等费用给予豁免,2008/101/EC指令的征税规定使得欧盟违反了其在前述条款中所应承担的豁免义务。欧洲法院分析称,EU-ETS对航空碳排放的延伸适用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与那些旨在为政府当局创收的税费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不能简单地被看成是在征税,因而它并未违反协议第11条第(1)款及第11条第(2)款(c)项之规定。
(3)《美欧开放天空协议》第15条。《美欧开放天空协议》第15条第(3)款首先限定了国际民航组织在制定环境措施时应遵循“除差别已经提交外”⑥的标准,然后又进一步规定“为改善航空服务,协议双方应采取本协议第2条⑦和第3条第(4)款⑧允许的环境措施”。原告主张2003/87/EC指令对美国空运企业的适用违反了《美欧开放天空协议》第15条第(3)款的规定,因为这一环境措施与国际民航组织的“除差别已经提交外”标准相矛盾。再者,一旦将航空领域纳入2003/87/EC指令的适用范围,则构成了一项限制国际运输航班数量及航班运载量的措施,进而违反了协议第3条第(4)款,而遵守协议第15条的前提是遵守协议第3条第(4)款,因此这也就构成了对《芝加哥公约》第15条的违反。
在欧洲法院看来,该条款确实为缔约双方设定了遵守民航组织所采用的“除差别已经提交外”标准的义务。欧洲法院分析称,协议第15条第(3)款和协议第2条和第3条第(4)款一同强行为欧盟设定了一项义务,即欧盟为达到航空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应制定一项机场税费措施,以限制跨大西洋民用航空服务的航班次数和航班运载量,与此同时还要确保从美国航班征收的任何一项费用不能高于欧盟成员国航班应付的费用,而这一义务的本质是为了“给予双方的民用航空企业有一个公平、平等的竞争机会”。由上可知,协议第15条第(3)款设定的义务是“无条件且充分准确的”,可以用来审查2008/101/EC指令的有效性,但2008/101/EC指令并没有违反协议的任何规定。
(二)国际习惯法规则是否可以用来判定欧盟法律的效力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超级秘书网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广西与台湾交通便利化虽有一定的基础,在促进贸易便利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还不能适应桂台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应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为桂台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便利化的交通运输服务。
一、桂台交通现状分析
(一)空运现状分析
目前,广西初步建成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为主,北海、柳州、梧州三个主要中心城市民航机场为辅的航空港群。在广西,桂林和南宁机场是两个主力机场,当前也仅有这两个机场开通有直航台湾的班机。自ECFA签订后,桂台基本实现三通,特别是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与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均有直飞台湾主要城市的航班机。而广西至台湾的航空发展也经历了如下历程:
至今为止,广西全区开通了9条直飞台湾的航线。其中开通南宁至台湾的航线每周共有7条,其中南航飞航3条,远东航空飞航2条,复兴航空飞行2条,有4条航线到台北、2条航线到高雄、1条航线到台中;开通桂林至台北的航线有2条。
直航点已有两个,航班的更加密集,既有直航也有经停,将更好的满足两岸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和桂台货物运输的交通便利化。桂台空中直航的实现将极大改善广西与台湾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密切桂台交流,为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发挥重要作用。
(二)海运现状分析
广西的主要港口如钦州港、北海港都已经于2013年开通了直航台湾高雄港的集装箱班轮航线。
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广西北部湾港建设步伐加快,航道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提速,沿海进出港口航道和内河通航条件明显改善,沿海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深水航道17.33公里、港口吞吐能力1560万吨;内河新增四级航道675公里,新增3000吨级船闸1座,沿海和内河港口通航能力明显提升。广西区内的水陆运输条件的不断完善,也将为桂台间的进出口货物中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水上交通运输条件。
内陆水上运输的便捷,不能为桂台货运起到关键作用。而港口基础设施的完善,才是决定桂台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决定性因素。广西交通集疏运系统建设比较滞后, 这是导致港口经济腹地无法拓展的直接原因。因此,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广西交通集疏运系统建设就显得尤为关键。未来一段时间, 遵循“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建设思路, 广西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吸引更多的国际班轮挂靠, 提高南宁、桂林国际机场综合运营能力, 推进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网建设, 构筑有效链接大枢纽和大通道的综合交通网络。
钦州港、北海港和高雄港的通航与港口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促进桂台港口之间的优势互补,对于今后进一步推动广西乃至大陆大西南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广西至台湾海运直航航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改善广西与台湾的综合投资环境,对广西与台湾共同协作打造海上通道和港口物流中心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桂台港口的直航将有效解决两岸货主的部分运输需求,大幅降低货物海运成本,推动广西外贸发展,促进桂台经贸交流与合作。且桂台海运直航航线开通后,除承接桂台两地贸易货物外,可同时承接香港、台湾中转世界各港口的货物。因此,广西应加快港口航道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和港口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桂台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物流中心,推动桂台交通便利化的发展步伐。
二、桂台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
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 交通便利化就无从谈起。首先,机场基础设施落后,如航站楼专业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运输旅客与货物登机的交通工具陈旧且容客量少等,且直航台湾班机较少,不能及时满足旅客和企业航空货运的要求;其次,港口码头装卸设备功能落后不齐全、自动化不足,直航台湾的集装箱班轮航线缺乏。同时,港口航道狭窄、港池较小,沿海中小码头吨位小、设备陈旧、进出港航道浅;机场和港口规模偏小,结构性矛盾明显;此外,机场与港口具有极小的储存堆放、装卸海关监管货物的专用设施,装卸工艺和装备陈旧、安全保障监视检测系统落后。最突出的问题是,面向大西南及全国其它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铁路网络和航空网络尚未建全,不能为桂台旅客直接转机到其它城市提供方便的航空服务和台湾出口到西南及其它区域的货物提供快速有效的中转交通服务。
在这,笔者也以钦州港为例,对其交通基础设施进行简单分析。
(二)服务意识差
桂台两地的进出口货物在通关时,政府审批手续的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沿海港口吞吐量和陆空运输量持续增长。此外,政府财政部门投入的扶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不足,使得海陆空均不能为桂台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便利化的交通服务。广西港口运营效率低,货物在港口滞留时间长,转运速度慢。桂台交通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不一,制度层面较难融合。服务意识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桂台两地的经贸合作发展。
(三)桂台交通人才资源紧缺
随着桂台经贸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开始走向广西市场,台资在广西的投资也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势头。而就桂台航空与海运方向而言,未来两地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形势愈加明显,进出口货物量将逐年攀升,这需要更加便利化的交通网络来服务。而实现交通便利化的关键在于交通人才的资源丰富程度。但是,基于桂台经贸合作的基础上,桂台两地并没有专门服务桂台交通的专业人才。仅有的只有广西外国语学院就为桂台服务而开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桂台商务与投资方向)特色班、柳州铁道技术学院、柳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台湾方面也缺少高素质,高技术的服务桂台交通合作的人才,所以说,服务桂台交通的专业化人才资源极度匮乏。因此,加快培养服务桂台交通合作的专业化人才迫在眉睫。
三、为促进桂台交通便利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力度建设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完善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增进桂台交通便利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举措。如增加航空和海上直航到台湾的航线,为桂台贸易运输发展开辟更多地的“快捷通道”;机场与港口应朝着专业化、管理信息化、运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积极与渔监、渔政、交通等部门协调研究解决港口航道狭窄、港池较小等问题;加快机场和港口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具有储存堆放、装卸监管货物的专用设施。开发新型高效的装卸工艺和装备、安全保障监视检测系统,建立更加便利的通关环境,进一步探索航空与港口建设;实现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与沿海集装箱干线港主体港区零距离衔接,进一步提高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率。对高值货物集装箱全球跟踪控制,实现集装箱运输转接点数据快速有效采集。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将更进一步促进桂台交通便利化,从而加强桂台经贸合作的交流与发展。
(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桂台两地交通运输相关部门与企业的服务意识往往也能决定两地经贸合作的范围。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政府需简化通关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台商提供“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给经停广西进出口货物的台湾企业以更多的优惠;本级财政部门同时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财政金融等扶持力度,为服务桂台的水运和航空企业提供船舶更新与购置,海陆空航线开辟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交通道路、通信、航空等基础设施,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其次,相关的政府部门更需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风险管理等方面指导,帮助服务桂台的交通运输企业渡过难关;此外,有关部门需要更多地宣传本地加快桂台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动上门为台湾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应加大对桂台空运与海运直航的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对新增直航航班进行报道,提升直航的运输能力;最后,两地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应加大对交通运输企业的金融支持,例如降低贷款利率,增加交通运输企业的投资金额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运输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桂台交通便利化。
(三)大力加强桂台交通人才的培养
加强桂台交通人才的培养力度,是目前桂台两地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桂台两地的交通部门和企业应充分利用行业资源、社会资源和高校资源等,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完善桂台交通人才培养机制。其次,政府还需加大投入,开设有相关交通专业的高校扩大专业招收规模,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桂台交通技术人才。与此同时,服务桂台经贸合作的企业还可通过委托人力资源机构进行交通专业化人才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交通人才队伍。当然,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进一步创新,将高校与企业培养相结合,进而培养出符合桂台交通便利化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进行桂台交通运输优化方案研究
进行桂台交通运输优化方案的研究,笔者认为相关部门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进一步拓展港口与航空运输市场,稳定现有航班航线,适时增加航线航班,提高港口与机场通达能力,构建完善的航线网络;二是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客座率;加强机场与各航空公司、邮政快递、物流等企业的交流合作,充分挖掘航空货邮市场,提高机场对客货运输的承载能力;三是相关部门应加大桂台货物往来的铁水联运和陆空方面的研究,促进桂台进出口货物的公水联运、铁水联运与陆空联运发展,提高运输效率,为深入桂台发展提供有力的航空运输保障。
四、结语
为实现桂台交通便利化,未来广西与台湾交通合作应建立以合作机制为平台,以通道建设为主轴,以便利运输为核心,以信息交流、交通人才培训为辅助的交通便利合作。
桂台两地的交通运输企业更应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的契机,利用桂台经贸合作这一大平台,做好桂台交通便利化这篇文章,力促桂台两地经济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基础设施[EB/OL].http:///Summary/Details?cid=3.
[2] 曾月稳,于文露.江苏高职港口与航道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2卷第2期.
如皋港是一个新型的港口城市,它位于长江下游的北岸。南依长江,东临苏通大桥,西靠江阴大桥,由原来的长江、江防、长青等多镇集结而成,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几年之内,绘出了让世人震惊的、最新最美的图画。
扇把处是原来的长青乡,由长江主流和支流围合而成,支流的宽约300米,长约30公里,两端与万里长江通流,现在已成为内河,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长寿河”,是港城内最亮眼的水域。将发展成为生态旅游的主线。
内河外的扇围处,由原来的长江、江防、九华、五接、张黄、石庄、郭元等多镇围合而成,长江、江防两镇是这把折扇的中心,折扇展开后,与南通市相连成为卫星城。沿江高速、宁通高速东西穿城而过,如果说内河是一环线,那么它们分别是港城的二环线和三环线,宁通铁路可作为四环线。折扇的南北向中心处,有高速公路穿过内河上的长青大桥和江边的皋张汽渡与全国卫生城市张家港相接。与扇骨平行的南北向高速公路还有数条。遥空俯视,整个公路分布如网,托起港城这颗东方明珠。沪通铁路的建成,将如虎添翼。上海航空港就在身边,是因为公路的便捷。从江边布局看,发达的造船业在此已经开花结果,是良好的开端。熔盛船厂,几年之内,就打造成为中国第三、民营第一的“造船工业城”,以焯成为首的五家石油化工业已在此落户,来自上海的电气、污水处理厂紧跟而上。一个以船舶修造、石油化工、现代物流为龙头的产业链在此地拉开序幕。码头林立,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终于建成,临江型城区分布已成格局。
如皋港是中国少有的地理优势城,它将上海的外滩、柳州的内城、南京的江心洲、上海的崇明岛、香港的香港岛等一些地理优势特征集结于一身。柳州的柳江U字型环于城内,十几座大桥显示着各种文化形态,如皋港城如何将水岸文化规划通过桥连接呢?南京的江心洲是葡萄生态园,以红色养生与新疆的葡萄比美,而港城的长青岛,特有的土壤,造就了西瓜生态,有人已将它称之为“长寿果”,我们将如何与新疆哈蜜瓜比美呢?这些仅仅是一个比对。如何充分发挥如皋港的地理优势,彰显地方个性文化,以高远的目光,把如皋港打造成极具品位的世界性品牌城市,文化构建尤为重要。
放眼全球,我们看世界地理特征。新加坡是个弹丸之国,环河与马来西亚相隔,地处马六甲海峡北岸,为亚洲、大洋洲和印度洋、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加拿大的经济核心在它的东南部,圣劳伦斯河穿过拉布拉多岛,与美加边界的五大湖相连.形成发达的水系网.港口城市哈利法克斯、魁北克、蒙特利尔、多伦多和首都渥太华均沿河而建。论文格式。将美国的资金和技术与本国的资源有机结合,成为后起的发达国家。
就如皋港江岛河陆的亲密关系而言,我们看一下日本,日本的本州岛与四国岛之间是赖户内海,打造两个优良海湾——伊势湾、大阪湾,加上本州的东京湾,形成三湾一海地区,是日本经济的核心工业带,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带。比较而言,日本的四国岛临太平洋,风高浪急,不宜建港,但赖户内海起了屏障作用,港口和城市多建在里面的海湾处。而如皋港的长青岛省掉了这个屏障作用,可以直接将港口建在大江边,因为长江对太平洋来说,本身就是避风港。这些地理特征与水结缘。水造就了城市和港口。哈得逊河造就了纽约,泰晤士河造就了伦敦,圣劳伦斯河造就了多伦多,长江造就了如皋港。港城以原来的长江、江防两镇为港区的核心,由此全面展开,高楼如林立,宅区如棋眼,城镇化推进日新月异。以“江长流、树长绿、人长寿”的理念,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所谓'江长流',我以为要处理好物质流与文化流的辩证关系。审度如皋港的区域地理环境,建设好海上贸易的现代物流系统至关重要。上海港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与南通港、张家港、如皋港等港口在长江下游担当起世界海上贸易的主要角色,因为世界贸易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通过海上贸易实现的。世界最有航运价值的河流是莱茵河和长江,一个是欧洲门户,一个是东方之门。在这大门口,如皋港与上海港、南通港的关系是独立与协作的关系,是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是支线与总线的关系。它们一起构成长江入海口的水上贸易链。如皋港建造了几十个万吨以上和千吨以上综合性码头和专业性码头,已经成为苏北乃至江北的现代物流的海上贸易集散地。论文格式。“江长流”的第二层含义是文化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旅游文化,一是水岸市民休闲文化。回顾20世纪80年代,上海至武汉的客轮红极数载,人涌如潮。90年代后,由于速度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被公路、铁路、航空所代替。但游轮业兴盛起来,成为新一道靓丽风景线。审度如皋港地理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如皋港这把折扇的线坠,如几枚宝石般的岛屿镶在长江之中。是沿江与内河文化旅游的链接点,这条水域线将与陆域形成呼应关系。可谓一线环绕,两岸繁荣;数岛连珠,江水长流。由此建起诸如水上公园、江滩湿地、渔翁垂钓、古渡春柳、桥亭对语、郊野怡然、长寿之村等一系列反映江海文化的主题项目。从而彰显水上观光的魅力。
所谓'树长绿',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绿化覆盖率,而是深层的自然与人文的关怀,是一种生态文明。是人类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形式,从生态环境上讲,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审视自然地理环境,如皋港地处江海平原,没有大山,一望平川,是一个非封闭性的自然环境。这种地形特征,水网绿带显得尤为重要,如皋港位于北纬32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4度左右,年降水量1056毫米左右。气候温和,舒适宜人,雨水充沛,湿度适中,是理想的人居之地。鉴于这样的地理环境,花木生长不是问题,将常绿和落叶花木因地制宜,有选择的应用是必须的,将艺术的对立统一规律巧妙地应用到人文景观中也不是问题,如何将城镇居民的“水泥森林”绿色人性化,尤其彰显地方特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城镇规划中最深度文化的问题。人们的生活空间已经不仅仅是物质空间,更重要的是精神空间。‘树常绿“的理念,不仅在户外,更重要的是在室内。随着家居装修的普及,空气净化格外重要。被称为“中国花卉盆景之都”的如派盆景,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同时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
所谓“人长寿”,我以为这是如皋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这里从地理学的角度谈几句。如皋长寿文化,不仅反映在自然地理环境的优越性上,主要还是反映在人文地理环境上。如皋有着上千年深厚的长寿文化的历史积淀,与高寒地区、偏僻地区的长寿村有着本质的区别。是非封闭地理环境下的长寿文化,对今天开放式社会生活有着特殊的意义。论文格式。所以最受世人关注,被称为“世界长寿养生福地”。如皋谚语:“善者寿、智者寿、勤者寿、乐者寿”,“家有一老,胜过一宝”,“秋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这些反映了多种文化层面,对构建本地特色文化产业链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如皋港地理环境的透视,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新型的港口城市,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在其发展推进的过程中,每一个系统工程的规划建设必须立足至高点,放眼全球,要有至少百年甚至千年的长远眼光。不能今天修路,明天拆桥;今天现政绩,明天无胜迹。过去人们都说南京马路宽,可现在不宽了。民国时拓的路、种的树,现在看只有50年的眼光。我们还要比着看,看看张家港还有什么问题,看看浦江,还有什么新创,看看香港,还有什么设想。努力把如皋港打造成世界特色都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