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日语毕业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根据201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六成,在5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的高职毕业生约三成,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以我校近3年来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统计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三大指向,分别为秘书、产品销售和导游。
结合企业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方向分析,企业亟需的商务日语人才应具有以下素质:
1 基础商务日语会话能力
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多数是直接与日方客户打交道的,必然要求掌握扎实的听、说、读、写、译日语会话能力,包括接待客户用语、翻译商务函件、会议记录与传达、客户意见反馈、邮件写作等。商务日语会话比日常生活会话难度大。因为日常会话与人们日常思维基本相似,使用频率高,易于掌握,另外可以通过当时的语境或者说话人的表情动作推测意思,即使出现稍许误差也不致于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然而,商务日语会话涉及到大量的尊敬语、专业术语、成语俗语、古语谚语,关系到一笔生意的成交与否及日后企业的合作发展,丝毫疏忽不得。例如接待某公司高级负责人,如果译者自始至终使用叮咛语,必然会引起对方不满。恰当使用敬谦语,表现出对贵方的尊重,能对谈判合作起到不小的作用。熟练的商务日语会话能力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目前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难点之一。
2 相关商务办公能力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政府邦交、贸易合作、民间交往越来越频繁,许多高校都注意到了市场需求,纷纷开设日语专业。据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最近的统计数据,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多达680所,除了国立、公立高校外,增加最多的是公立的职业技术院校、民办院校和各高校建立的独立学院,几乎所有学院都设有日语专业。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日语专业在校学生达57万人,2009年12月参加日语能力测试的考生为37.4万人。相比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日语毕业生,高职学生普遍在语言方面不占优势,毕竟学业时间较短。然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的原因,希望降低用人成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翻译,也希望同时能够兼顾商贸业务。因此,高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定位是以日语为沟通工具,掌握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实际运用商务知识为手段,熟悉企业管理理念、工作的方式方法,掌握一定的商业贸易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成本计算以及一定的组织协调、交际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3 优秀的人文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企业是一个动态的主体,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完成上级交代任务的“机器人”。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展露头角,除了专业功底扎实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具有优秀的人文素质。优秀的人文素质包括许多方面,例如很好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具备高尚的职业人操守,健康的体魄和向上的精神等。
针对目前高职商务日语教育发展现状,对本校往届商务日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调查者职业包括培训机构教师、企业秘书、销售人员、进出口报关员等,调查主题是”高职商务日语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的突出问题”,共发出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61份,有效问卷248份。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相应提出了对策:
3.1 语言基本功薄弱
根据我校2009至2013年近三年国际日语等级考试过级率统计,过1级人数不足1%,过2级人数大约15%,可以明显看出高职学生语言基本功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总结原因:
(1)学业时间过短,大部分学校开设高职商务日语课程采用的是“2.5+0.5”模式,甚至有少部分学校采用的是“2+1”模式,学生真正在校系统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或者两年半。对于日语零基础的学生,达到国际1级2级水平确实是困难。
(2)学习主动性不强,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厌学的孩子。选择日语专业除了极少数是真正对日本文化感兴趣,大多数人是因为高中阶段没有学好英语。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发觉日语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加上新鲜感越来越少,又回到高中时期散漫的状态。
这种种主观客观因素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学会激励学生自主能动性。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多了解日本文化,找准契合学生兴趣的切入点穿教学之中。比如开展动漫cosplay、日式料理厨艺大比拼、单词达人大赛、日本豆知识展览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其次,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高职商务日语课程以口语训练为主,商务邮件写作为辅。学习语言最尴尬的莫过于想说说不出,尤其在商务场合是大忌。高职院校应该多利用外教的优势,注重会话,让学生多说多练多模拟,讲一口地道的日语。文书工作要求则是看懂文件和回复邮件。中日语系由许多共同之处,看懂一般性的商务文件对通过一级国际日语考试的学生不成问题,而用日语思维回复却是个难啃的石头。商务邮件写作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日语水平,还要熟悉商务信函的写作方法。开设商务日语写作课程最好能聘请有行业企业经验的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实练。另外,高职院校组织小规模的国际日语1级2级过级培训班也是有必要的。1级2级证书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这项考试涉及的语法和单词应用频率非常高,可以促使学生在考试压力下迅速提高日语水平。
3.2 商务有关知识欠缺
不熟悉企业管理运作、商贸知识欠缺、商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是初入职场毕业生遇到的困扰。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经济贸易与管理、商法、管理学等副课,但整体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生都没有重视。首先我们应该从意识上重视副课,可以采用日语讲授副课的方式,既能学到商务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日语水平;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有一技之长;高职院校教师构成可以分为在编的专业代课教师与外聘企业导师制。一个学生实行双导师制,除了一位专业代课教师进行指导外,还要聘请企业一线的高级管理人作为导师;专业教师要定期定岗实习,挂职锻炼,学习企业文化,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另外,模拟商务办公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都是最好的锻炼机会。
3.3 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由于使用的教材编著时间较早、内容零散细碎,造成学生实际操作发现学习的知识派不上用场。高职商务日语教学内容要紧贴沿海日资产业发展,根据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使课堂与市场相统一。可结合学校实际,紧跟时代节奏,研发动态的校本教材;建立健全毕业生回访机制,及时了解毕业生工作遇到的困难,并总结解决方法,辅助日后的教学工作。
3.4 缺乏行业专门日语知识
汽车、旅游、工厂、电子、进出口等,细分开来每行每业都有海量的专门术语。如果每种行业的术语都学习,显然时间不够,精力不足。所以,学校要积极和企业建立联系,对口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形成“企业支持学校,学校反哺企业”的良好互动。学生在入学初可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企业或行业,反馈信息给校方,教师根据学生意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专门术语,或是在定岗实习前进行强化培训。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追求就业比例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就业质量。必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青年员工看重的因素中,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要求最高。高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建议开设职业道德教育、书法、绘画、舞蹈、钢琴选修课,计入学分;课外让学生自主组织文娱节目,丰富课余生活。
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富有修养,必能突出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优势,促进就,为我国发展建设添砖添瓦。
【参考文献】
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日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多,随之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很多高校也增设了日语专业。虽然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多,但仍旧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量,不是因为生源不够,而是很多的日语毕业生的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检验外语水平,不在于证书,而是外语的五大技能:听、说、读、写、译。即便没有证书,如果毕业生能将看似简单的寒喧、打电话、写信函等这些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能够用到的内容,应用起来能得心应手的话,那么他们毕业的去向也会很明朗的。为什么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日语学习之后,仍不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与想法呢?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师资方面
主要是适用于高职高专的日语教材比较少;教学设备落后,大多数课程都只能是写板书,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单纯的书本知识,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变得更加枯燥乏味;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侧重于写和读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到高职高专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质量,极大地限制了社会、企业等方面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
2.学生方面
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日语专业的学生90%初高中都是学习英语的,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日语,也就是说日语系的大多数学生都是零基础,而英、日,汉又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想在短短的三年内学好日语,必须排除英语学习思维的干扰。
二
外语的学习首先是从词汇开始的。词汇记忆量主要与人的记忆力、毅力、遗忘规律、记忆对象有关。在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记忆单词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背了忘,忘了背,反复背,反复忘”的情况经常发生。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遗忘率,便成了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根据日语的语言特征、教学对象及培养目标的不同,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将各种教学法融为一体,吸取其精华,并加以实际运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我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结合日语特点和学生的兴趣总结了联想记忆法,在此加以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记忆日语词汇。
1.情景联想记忆法
在基础日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接触的单词以名词为主,而且以生活类名词居多,所以在讲授这部分单词时,教师就可以把一些单词组合在一起,编成一句有趣的话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进而画成图片,以帮助学生记忆原本枯燥无味的单词。
我以基础日语教科书《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第四课新出单词为例:新出单词(「庭、「サッカボル、「猫、「木、「下、「犬)。在授课时把以上词汇编成一个小故事:一只在「庭中玩「サッカボル的「猫,不小心把「サッカボル弄到了一只在「木的「下面睡觉的「犬的身上。然后画成一幅画,结合图片联想来记忆这些词汇。
又如:在讲授日语数字一课时,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把这些数字连起来。从前有一个艺妓(1),穿着霓裳(2,3),来到少林寺(4),看到5只老母鸡,正在帼帼(5)叫。母鸡下了六颗(6)蛋,你说稀奇(7)不稀奇。一看旁边还有8只公鸡,奄奄一息,还在哈气(8)。艺妓马上拔出手机,叫来9辆QQ(99)车,救(10)了公鸡们的命。
只要一想到图片和故事就能想到这些词汇,一想到词汇就想到故事,有助于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歌曲联想记忆法
有很多人,虽然不会外语,但外文歌曲却唱得非常好,不仅腔圆而且字正,换言之就是说发音准确,即使不懂是什么意思,也能一字不少地唱出来。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很简单先记住歌曲的旋律,然后反复听歌曲,熟能生巧,慢慢只要想起旋律就能准确地唱出歌词,总结这一特点,我把一些语法知识和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结合到一起。仍旧以基础日语教科书《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为例,书中第14课出现的动词「て形的变法。我们知道遇到动词变形,首先先从简单的考虑,先记住サ和カ:「する变成「して、「来る变成「来て;然后是一段动词:把「る去掉,直接加「て;最后记住五段动词的变法。五段动词的变法为难点,所以在讲授此处时,我把五段动词的变法和儿歌《新年好》相结合。
原作为:新年好
1=F3/4英国儿童歌曲
1115|3331|1355|432-|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
2344|3231|1325|721-|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贺大家新年好!
改后为
2 34 4 | 3 2 3 1 |1 325| 721- |
うつるって、ぬぶむんで、くいてぐいですして
这样就可以利用熟悉的旋律帮助记忆较难的语法,使语法记忆不再枯燥无味。
3.汉日联想记忆法
日语中有汉字,所以即便很多没学过日语的中国人,一看到日本的当用汉字,就会感觉到很亲切,似曾相识。其实不然,对于我们今天的汉字,日语的汉字词有的已经是形存义亡,或形存义增,形存义减;有的则形义俱变;还有的是日本人自己创造的一部分汉字,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样说似乎失之偏颇,因为一部分日语汉字词仍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形义皆同。其实正是这部分汉字词给我们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正因为有这部分汉字词的存在,我们的思维才难以改变固有观念,遇到日语汉字词,就自觉不自觉地用汉字的意义去分辨、理解,以至于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所以,在记忆日语词汇时,我们可以把日语当用汉字和中国的汉字放到一起联想记忆。
(1)形义皆同(因为相同所以不用特殊记忆)
科学 文化 宇宙 世界 国家 参加 困难 最新
(2)形同义异(前为日语,后为汉语,结合汉语记日语)
手纸――信纸丈夫――结实娘――女儿
(3)日本独特的汉字(着重记忆)
返事――回信,答复本――样本 丹念――细心
(4)联想与日语发音相近的汉语词汇
ただいま――联想发音――他大姨妈,我回来了
(5)根据某个假名的发音展开联想
①ゆっくる(缓慢),联想、分析:汉语里“悠”字意为缓慢,发音与‘ゆ’相近,记住“悠”字可以想到该词首个假名。
②ねこいらず(杀鼠剂)联想:「ねこ在日语里是猫的意思,「ず可以理解成没有,也就是说没有猫了,可以理解成有了老鼠药就不用猫了。所以背这个单词的时候,就可以记成:老鼠药就是没有猫了。
综上所述,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利用联想记忆法能够增强词汇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长期系统地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意识,而且能让学生对词汇产生兴趣,对词汇记忆不再感到畏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基础日语教学变得丰富色彩。
参考文献:
[1]陈岩.新编日译汉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不断增长,出口贸易额逐年递增,中国已成为一个对外贸易大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逐步深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单位进入中国,一方面开拓了中国市场,另一发面,对于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的复合型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日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倾向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当今国内对日语人才的市场需求与学生就业倾向关系的调查研究成果也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本次调查主要是让大学生认识到国家以及社会对日语专业的需求状况,进而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社会主义发展相结合,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在被誉为大学生就业“最难一年”的就业困境下,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高校日语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的实证调研分析――长三角地区为例
1.1 日语专业本科生就业需求人才岗位调研
日语专业本科生目前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日资企业(进生产性企业,可以做翻译、总务、人事、采购等工作,进贸易公司一般是直接做业务的);国家机关(包括外交部、各级政府、海关、外经贸办公室和贸易促进协会,公务员等);一些综合性高校、文科院校、专科院校招聘日语老师;像酒店之类的服务行业也招集管理和日语综合实力较强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旅行社招聘日语导游;劳务输出公司和软件外包公司也在招聘日语人才;像孔子学院之类的对外语言学校也急需日语人才。
1.2 近年来市场对于日语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及发展形式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相关日企、旅行社以及相关高校的市场调查研究及实地走访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因为事件,两国关系略显紧张,但是对于日语人才需求和就业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日本企业仍有着强劲的招聘需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日本企业越来越看重在中国的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上海的日本公司和代表处已达到7000余家,而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日资企业数量已达到3万家,遍及金融、贸易、机械制造等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另外,IT企业对软件人员需求量也很大,懂日语的软件工程师尤其难觅,很多公司不得不委托培训机构代为培养。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渗透中国的各行各业,此外,企业也从以往的只懂日语的单一人才向掌握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发展。
2 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倾向实证调研分析――江苏几所高校为例
我们在调查中采取了问卷调查形式,以江苏大学,南京大学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内容包括自身的发展憧憬及对市场需求认识两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信息的整合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2.1 对日语专业学生就业方向进行调查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相关高校日语学生对于自己未来发展前景主要分布情况如下:进入日资企业工作或者从事翻译类工作的学生占总比例的55.2%,这是目前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趋势;继续进行深造,考研的比例约为10%,进入旅社从事导游工作的学生占据总比例的20.3%,到院校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比例有7%,对于未来工作迷茫不清晰的学生比例有5%左右,而将来跨行从事其它工作与日语不相关的比例有3%。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就业方向明确,希望能够从事和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工作。
2.2 日语学生对于社会需求以及自身能力调查数据分析
调查中我们发现,半数以上的日语专业学生意识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只有8%的学生认识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多数日语学生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没有了解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对于其它能力的要求。其次,日语专业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认识的调查中,30%的学生有实习经验,15%的学生只重视了学习成绩,另有20%的学生重视于考取各种资格证,另外一部分学生关注自己理想职业所需要的能力要求,积极完善自我,根据日语专业学生学习,注重听说读写的学习,加强口语交流能力,在专业基础上强化了解其它能力培养。
3 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学生就业倾向的对比分析
3.1 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存在衔接差异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就业能力是紧密联系的。在日资企业的招聘广告中,“日语能力1级”或“日语能力2级以上”是最为常见的语言要求。然而,在对企业进行实地采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都能通过相关考试,手持日语二级甚至一级证书者并非就能满足日资企业所需。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对日语实际运用能力更为看重。大型日资企业招聘员工时主要考察标准还是个人的专业能力,而且企业也渴望市场能提供全面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供企业挑选。除了日语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差异已经成为本土人才与日资企业“亲密接触”的阻碍。很多人日语能力考试考分很高,可是连日语书信的格式也搞不明白,不少拿了日语证书的人实际商务技能较弱,有的人甚至连日文的输入系统也用不来。再者因为目前日语能力考并没有口语考试,造成的“哑巴”日语现象也十分普遍。
3.2 文化差异明显导致就业储备不足
日语能力考1级、2级证书是进入日资企业等相关用人单位工作的敲门砖,而了解日本文化,增强对人文环境的了解,是立足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能力储备。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社会文化发展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仅表现在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交流和冲突上,而且表现在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社会习俗等诸多方面。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只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就业时难于应付由此带来的各方面的困难,如和日本人交往过程中的社交礼仪等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无形中给自己的工作和发展形成了障碍。因此,日语专业毕业生应多方面学习中日文化交流差异,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及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尽可能多地学习理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3 慎重决定个人长期职业生涯规划
理想的职业规划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学习知识尽早规划自己的长期目标,是日语专业人才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要结合自身能力、专业特色、个人兴趣爱好、就业形势、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统筹规划。做好职业规划就是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联系,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未来职业行为的实施方案。尤其是对于时常受到中日政治关系影响的日语专业就业,更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通过职业规划,能够促进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周荣.后金融危机时代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7)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是以科技为基础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时代。面临这场国际竞争,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作为交际的工具,外语就显得更加重要。随着WTO的大门向我们敞开,对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学科综合化、人才复合化和培养融合化已是大势所趋。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作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日语,我省的日语专业发展方向如何应对日趋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日语人才的培养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课程如何设置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河北省日语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也和全国一样,对外交往和贸易往来日趋频繁。河北对日本的经济贸易以及在文教卫生、工农业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也在逐年增加。其表现形式除了贸易往来、独资、合资企业外,还有官方及民间互访、互派留学生、研修生以及学术方面的合作研究等。这样,河北就需要大批的日语人才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截止到上世纪末,河北省只有河北大学一所高校设有日语专业,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它一直承担着河北省日语人才的培养任务。70年代初组建专业初期,单纯把为国际政治关系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国际交流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口语过硬,适应各种经济谈判、对外交流的翻译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数量从开始的每年招收15人到后来的40人,直至现在80人左右。毕业生大多分配在河北的政府机关、高校、旅游局、企事业的外事部门,从事翻译、教育、旅游、等工作。为河北与日本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
90年代中期,伴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外语人才更是炙手可热。日语专业也连年升温。面对着巨大的人才市场,这一时期,全国各地高校不分文科、理科,纷纷成立了外国语学院,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同时,除了英语专业外,许多学校还新开设了日语专业。河北省也是如此,于90年代末起,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相继成立了日语专业。如果以每年平均每校30名毕业生来计算,那么加上已有的河北大学,河北每年的日语毕业生将达到230人左右,是以往的10倍还多。这样,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不得不令人担忧。河北的状况如此,全国其他地方的高校也一样,日语专业突然增多,毕业生也随之成倍增长。我们的市场虽然大了,但是同时竞争也在加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日语专业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据调查,河北各高校的日语专业,主要还是以语言文学方向为主。课程设置也是围绕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设置,兼顾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因为五所大学几乎同时新上了日语专业,所以其课程设置等基本上模仿的是河北大学等日语专业的教学模式。现行河北这几所高校日语专业课设置包括三类课程:(1)语言技能课;(2)专业知识课;(3)公共课。这种课程设置基本类似,谈不上有自己的特色。语言技能课基本上采用综合性大学或外语类大学的教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因而也是共同的,即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外语能力,使其适应各种交际目的的需要。课程内容也缺乏更新。现在的问题是新上的日语专业所模仿的院校正在试图通过加进经贸、法律、科技等专业,以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外语复合型人才,而模仿这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之时就更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从90年代中期开始,河北大学就增加了日本经济专业,河北经贸大学也新加了经济方向课程,正在探索新的模式,但从全省总体来看,基本上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全新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缺乏一套既能跟上国际潮流,又符合我省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显然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未来日语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需要。这种办学观念急需转变。
二、21世纪对日语人才的需求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就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外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有关人士指出,21世纪合格的外语人才应具有5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扎实的基本功主要指外语的基本功,即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词汇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等实际运用能力熟练。宽广的知识面是指应多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除应具备人文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如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法律、新闻、计算机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指除外语专业知识外的某一复合专业知识,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方面。能力主要指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见解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外语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外语专业在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主要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修养,提高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20世纪90年代末,一次有关外语专业毕业生需求的问卷调查显示,国家部委、国有企业、外经贸公司、部队和教育部门对单一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已降至零,而希望外语专业本科生具有宽泛知识的则占了66%。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对多年来的外语专业教育敲响了一次警钟。据“2005年上海、长江三角洲名企优才洽谈会”传来的信息,精通日语、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各家企业的抢手货,因为通晓日语的中国专业技术人员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适应中国国情。目前,我国已成为日本在海外最大的软件外包制造基地,仅北京2003年即实现对日出口1.5亿美元,并且贸易额预计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2004年我国大约需要新增3750名日语软件工程师,而每年对日语软件工程师的需求量将会以大约1.5倍的速度增长。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许多学校对21世纪的人才在外语方面的需求做出预测,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对各自学校的外语教学逐步地进行调整和改革。日语的需求量虽然远远比不上英语,但面对的形势是一样的。事实上据市场调查,小语种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走俏。因此,探讨我省日语专业面向21世纪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对于
构建新世纪我省日语专业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的日语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日语又不同于英语,因为我国学生普及的是英语,将来各类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可能会大幅度提高,这对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但日语人才却不会有类似问题存在。所以培养出懂专业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将具有更高的竞争力。这也是日语的一个优势所在。
三、河北省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高校学科建设,要以更高的角度,更宽的视野来考虑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优势、特色、创新、重点”。通过分析河北省日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明确日语学科定位,注意“复合型”人才培养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时期,各外语院校、系都在规划未来,寻找各自的位置。因此,定位非常重要。它包含几层意思,包括办学层次定位、培养目标定位、规模效益大小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以及面向市场的定位问题等等。研究和确定定位要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从本校的师资队伍、生源、专业状况、就业市场、地区需要等具体条件出发。根据河北的情况,目前可以进行的模式有:日语加语言学、文学,这是传统的、目前使用的模式,各校都可以保留;日语加专业方向,河北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实验的是日语加经济的模式。其他院校除此以外也可以考虑日语加新闻、法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国际政治、计算机应用等等,总之,要利用本校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优势;日语加英语,也就是双语模式等等。但无论实验和推行何种模式,日语专业的优势是日语,要在基本不降低专业日语水平的前提下探索适合本校和本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切记不顾实际条件,盲目追求市场效应,效仿他人,否则将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
(二)进一步更新拓宽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
专业的更新与拓宽要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指导,以学校现实基础为起点,遵循逐步建设、注重质量、巩固升级的方针,在原有的基础上,注重创新知识、边缘学科知识、交叉学科知识的加入,并充分考虑加入WTO后的产业结构和行业人口的变化,适度拓宽专业领域,逐步实现文理渗透、方向交叉、突出素质的目的。在优化课程体系上要把加强日语语言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减少部分语言理论性课程基础上,增加应用型知识课程,达到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目的。由于任何一门课程的设置在教学计划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设计好每门课程,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落实课程内容、保证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课程建设应该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未来日语专业发展的方向,一般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中除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外,设有各种语言基础知识、语言技能、翻译基础知识等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体现日语专业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高年级学生除继续学习相关日语课程、日本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外,还应跨系学习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选修课一部分可以是学校根据定位指定,一部分可根据个人志趣选修。不过,无论是日语基础语课程还是公共课、选修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均要从学校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出发。未经论证盲目开设课程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上,还可以采取压缩课时的做法,实行“弹性学时”,做到减时增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拓宽知识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应用和交际能力。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要把握好内容的质与量,注意教学内容在教学整体中的作用,力求内容新,切合需要。我们的日语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陈旧和更新缓慢的问题,学校应给与人力财力支持并依靠基层教学单位抓紧逐步更新,以满足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在日语专业课程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文化、国情、科技、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内容,尽量体现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最新信息成果。所以优化课程体系,也要注重教材的编写。由于教材是反映教学内容的主要渠道,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使教材能较好地反映语言规律和其它必要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有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外,还应注重计算机应用的培养,使学生在加进专业倾向或双语的同时,再增添一个翅膀。这也可称之为“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日语,两翼分别是专业倾向(或英语)及计算机应用。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才能飞的更高更远。
(三)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基础知识上,要求具有宽厚性、系统性。宽厚的知识基础,不仅使我们培养的日语人才具有更宽泛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也更有利于培养其创造性。在学习能力上,要求具有能动性、持续性。鉴于传统的日语教学中主要运用大量的机械思维,较少运用辩证思维,学习方式单一刻板,因此,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之后,才能形成创新精神,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道德品质上,要求具有全面性、发展性。对日语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国际意识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这是他们未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交往中做出创新贡献的保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66
Abstract With respect to the Basic Japanese of Japanese major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article did a series 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definite measures about executing new teaching methods. After analysis, excepting for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it also showed some concrete improving measures on exploration of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personally.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Japanese; New teaching methods
0 前言
在全国现有的2000余所普通高校中,①共有400余所开设了日语专业(修刚,2011)。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国内开设日语本科专业的理工类院校也逐年增多,而基础日语课程普遍被各高校视为学科基础课而重点培养,目前国内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方面追求的目标总体来说一致,即均将其视为实现日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理工类院校的学科体系特点使然,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与一贯重视人文综合素质培养、文科体系齐全的传统文科类院校不同,易陷入过于强调语言技能、固守以语法为核心的传统教材体系、缺乏人文含量等窠臼,种种原因易致使W生语言学习后劲不足,影响进一步提高。因此,探究理工类院校中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新模式就成为一项十分有必要的工作。
1 理工类院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总体来看,理工类院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依然大多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目前普遍的问题与不足集中表现为:
(1)从教师的角度看,如何在理工类院校这一大环境内,对积淀尚浅、远不如理工类传统学科发展成熟的日语专业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从而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够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并充分满足基础阶段的教学需求这一问题有待深思。
(2)从学生的角度看,理工类院校区别于传统文科类院校的日语学习环境(包括师资、学术氛围、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学风等)使得学生不得不更紧迫地面对基础知识的获取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如何在本课程上有效地统一这一问题。比如,如何摆脱传统的“句型式”学习法从而开拓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多途径、多方式地自主学习,是值得探究并尝试的。
山东理工大学作为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类院校,近年来注重专业日语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尤以全面修订2013级培养计划为开端。与此同时,基础日语教学也需要在承前启后的基础上打开新的局面,具体到教材的遴选与整合、国内外同等教学内容的挖掘与参考,网络环境下海量教学资源的妥善取舍与跟进,学生学习情况考核体系的完善与修正等,无一不需要反思与琢磨。
2 理工类院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基础日语是一门综合课程,其中包括词汇、语法、听力、会话、阅读、概况等诸多基础知识,是实现日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也是关乎高级阶段的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日语专业致力于培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扎实、人文背景深厚、日语综合技能较强、能熟练运用日语从事外事、对日文化交流、教育、经贸、旅游、科技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语言技能训练,要求其在日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日本文学、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对日交流交际的实践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科学研究能力,而基础日语课程的学习将成为这所有一切的基础,只有积跬步才能行千里,才能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各类工作岗位或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好基本功。正因如此重要,才恰恰使得基础日语的教学日渐趋于模式化、套路化,因为任何不当的调整或变动都将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因牵一发而动全身。笼统说来,很多理工类院校的日语专业上至教学大纲、下至课程设置,都几乎是参照已有成熟经验的文科类院校相关办法拟就,这无疑会造成理工类院校在教学上对于既定的模式更加亦步亦趋。
天津外国语学院院长修刚(2011:2)指出:“中国的日语教育同其他外语一样,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经历两个重要阶段后,迎来了第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前,由于培养的数量、教师等方面的原因,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其中读和译的能力格外受到重视。第二阶段主要置重点于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把运用日语进行交际作为日语学习的目标,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的提高。而现阶段是把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作为重点。”
并且,目前的现状是随着设置日语学科的院校的增加,“必然带来学生人数的增加,大量增加的毕业生与增加不多、甚至减少的就业岗位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日本经济的低迷和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影响着日语毕业生的就业……地区间、学校间教学水平、学生质量的不均衡、专业教学的时间很难像过去那样充足等等,也都是巨大的挑战(修刚,2001:2)。”
在此背景下,理工类院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句话:因其重要性,使得既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徘徊在改革的边沿,比如被较多采用的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这一满堂灌的模式就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有选择的取舍采用,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想法也激励着广大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不断整理教学理念,促成教学模式的变革。
3 理工类院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可行性
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理工大学日语系所做出的四年实施规划为例探讨理工类院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课程实现教学新模式的可行性。
(1)以年级为单位、各年级并行的方式统筹整理各兄弟院校同类课程的教材使用情况,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包括已使用、使用中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等,不单一倚靠某一本书或某一套书,避免过于语法化或过于口语化的偏颇学习,及时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信息和研究成果,广泛取材,丰富课堂。
(2)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调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基础日语中涉及的词汇、语法、听力、会话、阅读、概况等诸多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各知识点能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使学生建立覆盖力强、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开发学生的自觉性。可分别按三个自然学期,在一、二年级中同时进行。
(3)丰富学生课堂内外的相关学习,加强学习内容的即时实践,依托海量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语境。具体操作可视教学内容而灵活制定,随时补充,并在有效实行后做好回顾和总结,力求活用于同类课堂。本部分的内容依托在前面项目(1)、(2)的基础上,是其在实践中的活用,本着交叉进行的原则,故此执行时间可按学期和自然学年分3个阶段进行,以观后效。
(4)有针对性地对此前的作业模式、考核模式进行整改,适当增加主观内容的比重。同时在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不应忽视对具有思辨性的内容的吸收,避免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深入学习更深层次内容时本专业学生仍停留在“这是桌子”、“那是椅子”的低幼语言阶段,“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教学对象为高校本科专业的学生,此年龄段的学生已受过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训练,逻辑记忆力在学习中已具有某种主导作用,而形象记忆力与儿童时代相比已退居次要地位,与此相应就必须制定新的教学方法”(肖书文:2005:58)。
(5)根据需要,酌情支持并组织相关教师的校内外研修等活印H缭诮彩谌毡纠褚鞘笨裳请相关资深外教师资对相关知识薄弱的基础日语任课教师进行先期培训,以图缩小文化隔膜带来的违和感。加强校际交流,避免因闭门造车而导致的学术体系老化等问题,且如若以讹传讹,必将贻害学生。鼓励并支持任课教师以学促教。本阶段内容的实施可根据情况持续较长时间,并随时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6)在加强国际认可的日语能力测试与国内认可的专业四、八级考试的宣传与推广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日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文科类院校经过多年积累,对各级能力考试已不再只是重视通过率等枯燥的数据,而是更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要从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转向运用语言优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以学习日语为目的走向通过日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目的,从培养学生从事与日语相关工作的能力走向培养学生适应任何相关工作的能力。”(修刚,2001:2)“培养的目标是具有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具有日语+ ,即通过日语学习相关专业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修刚,2001:5)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客观认识各类考试的作用,不以学生考级为目的,仅视作基础日语学习效果的一项客观评价参数,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在就业阶段的综合竞争力。适当程度以考促学,达到强化本课程基础性的目的。
(7)总结阶段。对前期实施的各项内容逐一重新检视、前后对比,统计数据、归纳经验,为指导今后进一步的教学实践服务。
4 山东理工大学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具体举措
至此,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在理工类院校有计划地循序展开基础日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尝试来完成。
在教学改革方面,整合基础日语教学资源,在兼顾人文素养与语言技能的前提下重新探索课堂教学与考核方式的分化、重整与衔接。
在教学效果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由课本知识走向课外相关知识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基础日语综合性强的特点。
在教学团队方面,在巩固现有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做好师资力量的加强建设工作,鼓励并支持任课教师参与校际交流或短期研修等学习、科研活动。
在教学内容方面,合理取舍,在不失科学性客观性的前提下,丰富既定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妥善利用网络资源,为不同水平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空间,将学生课上的语言活动与课下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在教学方法方面,讲授法、分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并用。不随意摒弃或偏废其中任意一种,好的传统要坚持,好的新方法也要积极吸收。在教学资源方面,借鉴各兄弟院校的成熟经验,对国内外基础日语阶段的教材进行整合、加工,形成贴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特色学习资源。同时,利用网络技术,跟进新信息,确保学习内容的鲜活准确,避免出现固守成规、照本宣科、知识陈腐的僵化课堂。
在课程考核方面,改革此前的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课堂、作业、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的配比,如可试行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按照3:3:4的比例做起,循序渐进,提高日常学习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避免一部分学生出现习惯性临阵磨枪的消极学习态度。
在实践教学方面,增加真正属于学生的参与环节。在妥善协调好课时不影响进度不偏离学习主旨的前提下,使学生意识到积极参与、贵在参与、参与有得。如讲解茶道、花道时教师、学生均可亲身示范,真实、近距离地感知文化,讲解和服、日本料理时情同此理,在有限范围内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生动而有益的无声语境。当然以上仅为例示,真实的课堂并不只拘泥于感官上的视与听。
在课程研究方面,定期组织相同或不同教学进度的教师灵活参与固定或不固定课题的讨论与研究,不定期组织基础日语的任课教师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M行沟通。鼓励并支持教师撰写相关科研论文,将第一手的教学资料转化为理论为进一步指导好实践服务。
在课程管理方面,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做好课程监控和评价,协调好跨课程的交叉内容衔接,既不能搞重复建设,也应避免学生厚专业主课轻专业辅课式的单一学习方式。根据授课内容酌情采取范例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等新方式,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能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5 结语
理工类院校日语本科专业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究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2012年5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及大韩民国政府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已于2013年3月26-28日在韩国首尔举行。对于全国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尤其对位于山东半岛、环渤海湾地区的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如何帮助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把握这样的机遇,是许多同类高校面临的课题,本文所做的探讨,将会在今后的贯彻与实践中,及时修正,及时改良,及时总结,及时完善,以求得最佳效果。教学新模式探究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思路,将是笔者今后的新课题。
注释
① 教育部网站发展规划司公告:截至2012年4月24日,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3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03所。
参考文献
[1] 井上敬子.日本Z教の役割D『学者趣肆つということの意味を考える[J].e科日本Z教育,2006.8:16-27.
[2] 梅田康子.学者の自律性を重した日本Z教育コ`スにおける教の役割D学部留学生にする自律学コ`ス展_の可能性を探る[J].言Zと文化,2005.12:59-77.
[3] 国H交流基金2012年度日本Z教育Cv{[R].2012.
[4] 陈潇.理工类大学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特点[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20.
[5] 冷丽敏.关于高等学校外语教育理念的研究与探索――以《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对象[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04-25.
[6] 李小俞.基础日语课程中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9).
[7] 刘军.加强日语实践类课程建设的思考与举措――以上海海洋大学日语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23.
[8] 彭广陆.日本学校语法批判――兼论我国日语语法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08-25.
[9] 王佳音.基础日语课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7-30.
[10] 王秀文.跨文化交际与日语教育[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09-25.
[11] 王秀文.日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7-02-28.
[12] 肖书文.对现行日语基础语法教学体系的反思及改革设想[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9-01.
[13] 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10-25.
由于十几年前的英语专业热,各大高校扩招英语专业学生,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尽管经济在复苏,但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还是给外贸业带来很多危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也造成困扰。除此以外,理工院校,相对于一些传统的老牌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在整个学科建设中处于起步和较薄弱的地位。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水平和专业素养与老牌大学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文着力于探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理工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通过分析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以及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希望有助于提升理工类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
商务英语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积极涉足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中外合作交流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商务英语专业随潮流而发展,涉及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国际合同、国际金融等。
常熟理工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符合大环境发展趋势,课程设置不是简单局限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更多传授了西方文化,更好地了解外国人的管理理念与工作心得,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工作日常。我校相关课程设置位为:一至二年级以扎实基本功为目的,教授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考虑技多不压身及常熟周边日资企业较多,我校还开授第二外语日语,极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考研进一步深造研究提供便利。三至四年级学习程度有所提高,对英语及商务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需求很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较好。对学校的考核方式,学生们纷纷表示很赞同,本校现实行的考察制与考试制相结合,此制度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结果,鼓励了学生的进取心及培养了认真对待考试的正确心态。但也存在少许问题,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实践培训,仅在大三才有一些实践课程且实践时间较短,实践内容较单一,主要涉及单证的制作及模拟商务谈判。对学生的调研中,有85%的学生表示愿意多花时间在一些实践课上,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操作中。此外,实践中都有各自课程科任老师指导实践,不容易做到查漏补缺其他老师教授的内容。学生纷纷表示各科老师能商量合作对学生实践课程的开设,学生将会受益更多。关于实践课程设置,还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共同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开展各种校企互动活动,鼓励学生跨出校门深入企业在实践中学习。在企业中深入实践,可让大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与生活接轨。也可在模拟实训机房建立“外贸实习平台、外贸单证教学系统、电子商务模拟实习”等多个模拟操作系统,供学生模拟操作。
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1.常熟理工学院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使用日益广泛,商务英语专业在各高校也广为兴办。为了解及更加清楚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我们对本校的往届商务英语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调查。就得到的数据分析:本校毕业生就业地点较集中主要分布于长三角一带,工作岗位选择比较广,其中大方向有45%的毕业生选择在外企,还有30%的毕业生选择英语教育行业,而另外一些同学则选择了与本专业无关的职业。在外企主要从事跟单员、业务员、文员等职业,而在教育行业的学生,有60%的毕业生选择一些培训机构,40%的毕业生则在民办学校教书。
2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方向:主要有贸易单证员、业务员、跟单员等。这个方向的毕业生需具备专业英语知识及商务知识,具备较强的商业运作能力,能从事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等工作。其工作范围也较广,如外企、银行、海关等。
国际商务管理及翻译方向:除商务专业人才需要的英语知识及商务知识外,还必备一些管理知识,应该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技巧和商业运作能力,能够从事商务管理与项目策划工作。就业发展前景很不错,工作范围也较广泛,如跨国公司、涉外机构等。
英语教育方向:主要为英语培训机构的讲师及高校老师,或者从事新闻出版社类工作。此方向毕业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的各项基本技能,同时需要具有英语辅导及教授等能力,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商务英语人才就业存在的缺点:毕业生出现的问题在于专业知识不够牢固,在商务环境中运用所学能力弱,且英语的表达会出现蹩脚现象,另外在谈判中还会出现相关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不太熟悉的情况。尽管是学无止境,但是企业希望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在校期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其中不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更应该是使用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商务谈判的各项技能。就业好的前提,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知识足够扎实、足够熟练。
三、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培养人才首先应做好实地调查,了解市场需要哪些人才,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能力。据调查,企业对毕业生注重以下能力。
1.英语语言技能
要求学生要掌握好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要学习扎实。英语语言能力,就是商务环境下各种使用英语的能力,包括英语听力能力、英语口头表达和有效沟通的能力、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阅读商务类英语资讯的能力、书写各种商务英语函电的能力、英语口译与笔译的能力、英语速录能力。
2.商务专业知识
即指对外贸易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商务管理能力,如市场开拓、商务谈判、外贸单证缮制、跟单、报关、协助企业主管从事商务管理、直接运用英语开展商务活动、处理涉外问题的能力。以商务谈判为例,各自为利益而争执不下时就可稍做休息,而不是就话题吵起来,这样不但失去风度更失去宝贵的客源。或者商务谈判中对方在价格上取胜,那么我方就应该在邮费或其他方面补回损失。种种技巧不仅仅是书本教给的理论知识,更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中的总结。
3.了解西方文化
商务英语对学生的要求很高,需要将英语技能与商务知识很好地结合并应用。这就要求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以业务员报价为例,报价之前必须先了解合作方文化,是比较注重对商品的细节描述还是爱对价格一杀再杀,根据不同的文化制作不同的报价单给对方回旋的余地。现如今的交易也是对服务的一个交易,就是拼服务的质量。若对合作方的文化了解甚深,则定会缩小分歧,消除彼此间不必要的矛盾,拉拢老顾客增加新顾客,客源源源不断。
4.商务操作技能
要善于掌握商务的操作技能,如商务会议的基本技能、商务谈判、索赔等。
四、启示
语言知识不仅仅是交流沟通的工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和深入,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讲英语的越来越广泛,商务英语的归类终归还是文学类并非经济类,也就是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说到底是对英语知识的熟知与应用。学生应该认识到尽管自己所学广泛,但都不够精通,应该比其他专业学生付出更多,用知识武装自己,在校期间可旁听经济累课程阅读心理类书籍等,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多多锻炼自己。
首先,学生进入大学,应该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为课程并非像高中紧凑,充分管理好时间,善于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尽可能多了解西方文化。万丈高楼平底起,英语基础知识一定要扎牢。借助网络等各平台多接触英语,让英语和日常三餐一样平常。可手机下载一些英语学习APP,微信关注英语相关的公众号,或者浏览英语方面的相关网页。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摄取更多知识。
其次,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规划就如船舶有了灯塔。推荐各学生在大二时开始着手自己的职业规划,大二是规划的好时期,对青涩大一生活加以总结,不再迷茫自己的未来。在接下来的学习道路上,学生本人会朝所定的目标奋斗。可以上网做一些测试,结合自身的兴趣,给自己定个目标并为之努力。此外,除了英语专业硬性规定的专四专八等要求,学生还应该结合规划的职业考取相关的一些证书。
另外,参加校园招聘会。这是对学生胆量的测试,面试前需要同学们掌握面试技巧,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获得寒暑假实习的机会。实习意味着将书本知识实践化,可谓“温故而知新”。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以英语为基础,学习了商务领域的各种知识,同时用于商务沟通和操作。这对学生的自身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在学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把握好每一次实践的机会,认真打磨历练自己,加强自主学习。以兴趣为起点,以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为目标,不断充实自我,将自己打造成适合职场的商务英语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才能在职场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给自己一份交代,给教育我们的师长一份交代,给自己的明天一份交代,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笔者坚信以常熟理工为例,即使并非名牌老牌英语专业学校学生,也应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与其他高校学生相匹敌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楠.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研究[J].科技信息,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