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职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9 10:35: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职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职教育论文

篇(1)

二、舞蹈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形式及注意要素

(一)在舞蹈教育中突出中职特色。我国高等院校的舞蹈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在中职学校,受技术教育思想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对舞蹈教育并不重视。近年来,教育部门多次强调职业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指示中职学校要加强艺术素质教育,这才为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中职学校都响应教育部号召,建立舞蹈教室,添置舞蹈教学设备,招聘专业舞蹈教师,迅速建立了完善的舞蹈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舞蹈理论基础、专业的舞蹈技能,还要加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重视学生舞蹈技能训练、审美训练、动手与协调能力训练,以突出舞蹈教育在学生知识结构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篇(2)

二、个人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1.多管齐下,扩大生源,让校园人气充足。有了充足的生源,才能谈得上后续发展。这一点已经是职校人的共同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中职学校在想方设法扩大生源。我认为,职校招生,不仅仅是职校职工的职责,也应该纳入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每年中考成绩出来后,有不少不够普高录取线的学生虽然选择了读中职,但是他们却有不少人舍近求远到市级职校就读。当然学生选择哪一所职校,这是他们的权利,地方政府也不好用行政权力强行地阻止。但是,我认为当地政府还是有办法吸引本辖区内生源到本县职校就读的。如可以以县政府的名义,责成各镇、村级相关组织,做好本辖区范围内中考成绩中低毕业生的学生与家长工作,动员他们到本县职校就读;还可出台相关政策,凡到本县职校就读的贫困家庭的学生,每生每年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对在职校就读期间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学期发放奖学金;另外,要求县属规模企业,每年均须招用本县职校的优秀毕业生就业,等等,只有当地政府把职校招生纳入到自己的议事与工作日程给予高度的重视,才能谈得上本地职校的发展。

篇(3)

2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教学

2.1释义

项目教学的过程是以行动为导向,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学生主动完成“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方案、项目实施、检验评估、总结归档”等项目教学步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思维、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

2.2做法

项目教学通常在就业培养方向上实施,分为“四段式工学结合”“2+X定向冠名”和“3年制高级技工”三个层次。1)四段式工学结合。采取按专业课程划分项目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以周、月或期为学习单元,将基础实训整合成阶段性实训项目,以阶段性实训项目设计教学方案,按照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力求把本来1学期的教学内容精炼到1/2的时间来完成,腾出一半的时间工学结合,现学现用。2)2+X定向冠名。采取打破专业课程界限、甚至跨专业界限,根据冠名企业订单计划设计教学项目。为了使学生掌握冠名企业所需要的某项专门技能,所设置的“项目”往往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教学进程是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某个“订单项目”的进程,了解并把握该项目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从而掌握某项技能或技术。3)3年制高级技工。采用灵活课时制,每个班设立一个技能辅导教师团队(2~3人),该团队要将教学计划内容串联起来,设计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然后逐个交由学生自己处理。资讯、计划、实施及评价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以引导、监督的方式完成教学工作。

2.3影响

1)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习对象的真实性、完整性使学生对生产有一个整体的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习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合为一体,更能体现出理论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理论学习的紧迫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学生的职业态度明显改善。项目教学有利于“教学工厂”模式的搭建:生产环境要求——行为习惯养成;规范操作——安全意识;按时完成任务——责任心;成果质量——敬业精神等。4)师生团队意识显著增强。项目的完成,要求团队中统一领导与服从配合相结合,项目分工与各工作之间的沟通协调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5)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项目设计可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升级促使教师自身提高。

3评价方式改革——过程学分制

3.1释义

所谓“过程学分”,就是把各课程学分分解细化到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子目标上,使学生每达到一个具体的学习子目标就能得到相应的学分,这种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学分叫做过程学分。

3.2做法

1)明确目的。学校对学生的考核由传统的“期末考试制”改为“过程学分制”,其目的是淡化考试分数,重视学习过程管理。教师借助过程学分,对学生采用具体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使学生遵守教学纪律,积极答问和讨论,按时完成作业,专注专业技能训练。2)实施介质。学校需要建设一套学生学业评价数字资源系统。(1)原始过程奖惩分:教学现场教师用备课本或者其他专门记录本记录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奖惩分,并及时录入管理系统。(2)周、月过程分,班主任直接从系统调取所需时段统计数据,及时予以激励性评价,以保护学优者积极性,矫正学差者懒散性。(3)学期课程学分是将综合基础分、奖励分和考试总结分汇总在一起,得出学生课程学期成绩和对照学分。3)实施关键。(1)任课教师。细化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考查点;及时反馈,激励评价;调节频度、变化方式。(2)班主任。班主任要经常性地关注本班学生学分动态,利用晨会、班会、周会等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与提醒,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3)教学部或教务处。加强督查考核,保持学分制贯彻的动力。

篇(4)

在成熟的产业结构中,依次存在高级技术人员、普通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及一般附属个人的职业划分,并呈现出橄榄型的结构特点,即高级技术人员和一般附属个人比例是相对最少的,处于中间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是比例最大的,因此社会上需要大量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

无论是传统制造产业,还是高科技装备企业,其生产线上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产业结构中既有传统的制造产业,为了提升产业结构,正努力的加速传统产业的科技化进程,同时也在逐渐探索新型制造产业的扶持。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的丰富,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在科技制造产业发展的同时向国外过多的转移传统制造业,因此我国的制造产业呈现出新旧结合和同时发展的现象,这就为技术工人即职业教育接受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也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

(二)国家政策的扶植

由于职业教育对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巨大支撑作用,国家制定了大量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并对相关学校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学费及生活费方面,国家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补贴,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也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职业院校。

(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机遇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下岗人数逐年增多和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两个比较明显的现象。这两个群体在面对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职业技能与就业机会不匹配的难题,急需进行新岗位的职业技术培训。长期以来,多是由企业承担这一部分的培训任务,由于企业以生产、盈利为主要目的,造成了这两个群体就业难的问题,而大量非熟练工人的进入也影响的企业的正常运转。

以中职学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学校在培训技术工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面对大量迫切需要职业培训的群体,可以大胆开拓自身的市场,不要局限于应届学生的招取。通过培训社会人员,既能对闲置的师资、教学设备加以利用,创造丰厚的收益,同时也契合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帮助企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技术工人。

篇(5)

例如:教师在中职课堂讲授化学课程中,在讲到化学稀土一节时,以镧系元素为例,它的名字既难记又没有实际的概念,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难题,因为他们从来不会有所涉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对学习化学的热情,阻碍了学生自身学习和技能的发展,对于中职学生的要求不能像对待高中学生那样强加理论知识,试着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分析“为什么镧系元素彼此间化学性质的差别比锕系元素彼此间的差别要小得多?”“镧系离子的电子光谱同d区过渡金属离子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镧系离子的磁性变化有什么规律性,解释这种规律”等等。因为他们对于这一层次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相关的知识。况且中等职业学校一直追求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真正体现相关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实现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结合学习内容,注重实验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实验也很多,因此,在化学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学习兴趣,保持积极和好奇的心态,积极参与学习和动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再好的记性也要动手做,将其达到熟练的地步,这样才会记得牢,不至于忘记。化学学科也是这样,只有动手进行实验才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真正发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和实践及应用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两者的全面提高。

篇(6)

二、中职教育中语文学科的定位标准

(一)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

要开展中职教育语文学科的教育,就必须有一套明确的定位标准,而在进行语文学科的定位上,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学习语文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高低。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从小学就开始的教育已经为日后中学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这在语文学科定位时就应该考虑到,除此之外,中职学生一般为中考失利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说明其语文能力不高,因此在进行定位时,这一点也是不可不考虑的。

(二)中职学校专长的发挥

不管以何种角度,中职教育的地位难以与中学教育等同,作为国家公办义务教育,中学教育拥有更多的资源,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都有强大的公有制资产作为坚强的后盾,然而中职教育则不是这样,中职教育在发展中必须找到自己的专长,注重发展自身特色学科,因此在对语文学科进行定位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学校日后的发展,注重把力量集中到发挥自身特长上,如果语文学科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教学,那么就必须规范化,促进其合理有序的发展,如果对学校特色相关不大,那么便不必在此花费太多的教学资源。

三、如何促进中职教育语文学科能力培养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要促进语文能力培养,就必须系统化语文课程教学,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大多中职教育学校都有开设,然而在教学投入以及教学力度都不够,更为紧急的是,还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由于大多数中职学校都以其特色专业为主,所以在学校课程安排时,一般都倾向于把师资资源投入到其特色课程上,而对于语文等课程,大多是如选修课程一般投入较少的关注,因此语文教学一直缺乏一套高效合理的机制。要提高语文学科培养能力,就必须要不断优化课程配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二)适当加大师资资源的投入

要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处理要有一项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师资团队。考虑到大多数中职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因此良好的教师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师资团队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上升空间的增大,对于其语文能力的提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语文本身就是相对难度较大的一项课程,不同于理科类学科的精准,语文学科更存在一种相对不确定因素,其更加注重一种语文素养的培养,一种人文精神的养成是需要不断的导师指引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语文能力培养的提高。

篇(7)

为了把项目落实好,学校领导通过认真分析,寻找差距,调整思路,围绕加快项目建设,组织制定了《“十万农村特色人才远程教育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和《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的申报、审核及实施提出了更加详细的要求,对各项目单位在项目申报、资金配套使用、教学班教学实施以及学员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责成项目县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些政策的制订和贯彻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促进了全省农广校教育培训管理水平的明显提高。

(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为了更多地掌握全省农民教育现状,了解项目实施县的办学情况,由班子成员带队,每年对全省项目实施县和村级教学班进行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逐个疏理分析,现场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查不仅了解了基层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而且促进了项目的规范实施。各项目实施县措施得力,进展迅速,效果显著。

(三)加强项目的目标责任制管理

针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制定了省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和县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省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在全省的试点项目县中,由每个校长负责10~12个项目县,每一个科长负责3~4个项目县,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县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要求项目实施县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年终进行百分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招生人数完成情况、教材的征订情况、教学辅导情况、考试考核情况、项目完成总结等。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并作为来年项目实施单位调整的依据。由于目标明确,任务到人,调动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使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一)制定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确保项目高质量的完成,根据中央农广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全省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实施方案》,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师配置、入学教育、课程教学、集中实践教学、教研活动、教学检查、教学评价等九个环节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和具体的安排,使农广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

(二)落实教学环节

各级农广校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如晋城市农广校制定《关于保证农广校教学质量的具体标准》、《对教学环节质量的分析、评价与改进的措施》、《农广校专、兼职教师工作职责》、《集中实践环节意见》、《课程考核实施意见》、《农广校学员档案管理办法》、《考务工作制度》等制度,用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晋中市按照一季一评、一学期一小结的方法,对学员的到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按照平时成绩占30%、试卷成绩占70%的办法进行过程化管理。每一小节教学辅导结束后要进行小考试,每学期期末要进行大考试,测试学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情况,考试成绩记录在案,作为学员毕业的依据。对成绩排在前面的学员给予奖励,对排在后面的学员加强辅导,真正使每位学员“真学、真干”,学到真本领。

(三)开展教学能手

评选山西省农广校在全省开展了三届的教学能手大赛,在全省100多所县级分校,884名专职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分级赛讲,公开讲课、专家评审、现场打分,选拔评出100多名省级教学能手,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师专家库的成员。教学能手大赛评选活动充分展示了农广校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形成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促进了专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形式,扩大教学效果

(一)采取“四个结合”的办学模式

全省各级农广校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四个结合”的办学模式,即结合地方产业,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所需,结合市场需求,以自主办班、和村委会合作、和农协合作等形式,按“三进村”即“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模式把教学班直接办到了农民家门口。全省每年以村建立各类专业教学班220个,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如翼城县农广校围绕当地蔬菜产业,在北常村建立蔬菜专业班开展中专学历教育,采取“四个结合”的办学模式,深受农民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办学4年来,日光温室由100来个发展到近500个,全村人均收入也由2007年的2800元增加到2008年的3900余元,2008年被省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运城盐湖区农广校结合棉花产业,开办了西高玉、中凹、车盘、席张和郭村教学班,从500多名报名参加学习的农民中择优选取了310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40岁以下,头脑灵活、善于钻研的农民为培养对象,对农民集中进行棉花种植方面的培训。

篇(8)

多数中职院校接收的学生都是初中分流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低,容易形成团体的学习积极性低,以及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某些组团式的违规违纪情况会给学校带来挑战,形成严重后果。

(2)学生心态脆弱,心理问题突出。

很多学生对自己没考上高中上中职上学感到自卑,有些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心理缺陷。若学校和家长不能正视并进行合理引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容易引发学生非理。

2.各类问题出现的原因

(1)对学生不够关心。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心状态等方面不够了解,做不到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学生和教师间的沟通障碍。这样不容易及时发现学生在心理上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也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是教育管理体系不完善。很多中职院校管理者责任感差,认为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不是学校相关管理者的责任,对学生各项不良行为持不关心的态度,且不进行及时教育。其次,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体制。中职院校受到生源质量、师资构成及社会和家庭多方面的影响,管理方面不够规范,影响了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管理方式不当。

调查发现,很多班主任、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深入挖掘出现问题的原因,而是一味训斥学生,不但没解决学生内心的症结,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和教师接触,更不愿服从管理,加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

二、针对中职教育管理问题的改革思路

1.转变意识形态,重视对学生的服务意识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难以提高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往往对学生采取“放羊式”、“看管式”的方式。但是教师的这种思想很容易通过行为传达给学生,使得学生本来脆弱的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而且这种看管式的方法容易使教师不了解学生,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能及时了解,更谈不上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我认为,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对学生的关怀意识和服务意识。教师的工作职责是为学生服务,学生无论在心理、生活还有学习哪个方面有问题都属于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要做好对学生的服务,首先要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可以考虑在班主任制度外建立导师制,每个教师专门负责某几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学生出现心理、生活、学习方面的问题时可以找自己对应的导师,而导师本人也要抽出确定的时间给学生开相关的座谈会,及时了解并处理学生可能的各类问题。及时准确的沟通和交流是团队合作的有效保证。另外,写好班主任笔记,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的行为、心理的变化都要有记录,这样不但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成长历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学生未来的心理和行为。教师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本着服务的原则处理,要有耐心,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通过耐心来体现,学生不是成年人,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怀,当一个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内心向教师敞开的时候往往是一个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做得成功的时候。

2.发挥学生“三自管理”效能

“三自管理”是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表现欲强,因而推进中职教育管理改革要充分发挥学生“三自管理”效能。这样既能节省教师的管理资源,又能锻炼学生管理能力,增强学生责任感。

篇(9)

二、陕西省旅游学校“冠名班”创新模式探索

(一)明确目标,突出旅游职教特色

中职学校本身要有特色,包括专业特色和就业特色,要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要社会有需求,就开设紧贴社会的这类专业,要有前瞻性。特色是立校之本,否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近年来,陕旅校居安思危,寻求突破,紧贴行业,接轨国际,深入企业,深化服务管理型理念,努力构建“温馨、和谐、幸福”大家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该校始终贯彻“以素养教育为基础,以成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改思想,坚持培养“阳光向上、身心健康、待人有礼、技能过硬”的旅游业优秀人才。学校以强化职业技能为突破口,以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养成教育为核心,更新教学理念,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实际,推出十大教改措施促学校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这十大举措是:(1)研讨并制定、推行各专业教学标准,着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改革;(2)逐步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科研能力;(3)继续做好“冠名班”内涵建设工作,唱响校企合作的主旋律;(4)逐步组织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稳步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5)组织“品质教育,志存高远”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向外界展示学校教师、学生风采;(6)建立和推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模拟口试制度,培养高素质优秀导游人才;(7)进一步深化 “双语实训课”、“教学工坊”活动,打造学校精品课程;(8)建立教师到企业调研实践活动学习模式,制定教师外出培训汇报交流制度,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行业名师型”教师队伍;(9)鼓励教师开拓新专业、承担新课程,提升教师能力品质;(10)推行考试和考核制度的对接,实行学生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模式,让学生“手持双证,就业无忧”。几年来的改革已见成效,学校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围绕旅游业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开设有旅游外语(旅游日语、旅游英语方向)、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省级示范专业、汉语导游、旅行社计调方向)、航空服务、中餐烹饪、西餐烹饪等6个专业,面向西北、西南、中原各省(区)招收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招生计划全部列入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发给由陕西省教育厅验印的国家统一的普通中专毕业证书。毕业后,学生可同时报考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大专和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专和专升本,可获取大专、本科学历。避免了中职学校不能提升的“断头教育”,打通了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的通道,提升了学校的吸引力。学校招生改革10大亮点:(1)办学亮点之一:五年制高职连读班(大专);(2)办学亮点之二:迪拜研修班;(3)办学亮点之三:日本研修班;(4)办学亮点之四:韩语精品班;(5)办学亮点之五:酒店经理预备班;(6)办学亮点之六:喜来登酒店管理班;(7)办学亮点之七:西安国旅精英导游班:(8)办学亮点之八:咸阳机场航空服务班;(8)办学亮点之九:米旗西点班;(10)办学亮点之十:西南大学、陕西电大大专班。该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适应能力强,就业行业广,多年来就业率保持在100%。学校与西安、北京、浙江、广州、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高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关系,实习生、毕业生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扬。学校曾多次被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专业特色也是中职学校内在素质的体现,会给学校带来“品牌效应”,使学校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也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职业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上又有别于高等教育,更加的贴近行业,理实一体,真正发挥课程的活力,让学生学有所获,乐学爱学。为了实现“道德品质好、文化素质高、专业技能精、职业意识强、体健形象美”的培养目标,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成为旅游行业方面的“龙头”。旅游中职学校要积极应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本校旅游专业的优势,提高专业办学效率和质量,加大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端正办学思想。重视学生的服务操作技能、外语应用等,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把握人才需求趋势,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科学设置专业提供依据。在教学方面,实行 “双语教学”、“教学工坊”等,使企业用人标准与教学标准更加贴近。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学工场模式,探索独具特色的“教学工坊”新模式。打造餐厅实景模拟教学、情景英语教学,让学生在“教学工坊”就如同在一个五星级酒店的中、西餐厅一样,以高星级酒店的培养标准严格训练技能,提升素养,将技能与专业与外语有机融合。毕业时,与企业实际零距离接轨。学生优雅绅士的礼仪、娴熟的技能、规范的职业意识,受到企业的青睐。“教学工坊”真正将国际企业标准与该校的教学标准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同时还要做到专业与行业资格证书对接,如导游证、厨师等级证、茶艺师证书等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地理论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磨练意志,提高学生实操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学设备——模拟前台、餐厅、客房、酒吧、茶艺室等,在课堂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为他们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创造条件,增加就业砝码。专业教师每年定期到酒店、旅行社工作一段时间,既培训了自身的业务也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一步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衔接。

(三)专业与产业对接,积极探索“冠名班”办学模式

居安思危,立足职教,创新思路,寻求突破,打造传统专业的新优势,突出行业特色。校企深度结合,订单培养,企业全员接受。挖掘“冠名班”内涵,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企业营销版与学校网站首页绑定,访问学校网站会自动弹出会话窗口,提供在线咨询。从课程设置、教师培养等方面都与企业紧密接轨,制订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各专业校服等。制订了《关于特色冠名班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工作安排》,切实将“冠名班”内涵建设落到实处,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企业负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校是学生,到企业是“准员工”,毕业后,直接成为正式员工,没有试用期。校企合作是职校培养技术性饭店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依托专业优势开办了日本研修班、迪拜研修班、咸阳机场航空班、喜来登酒店管理班、西安国旅精英导游班、华山景区定向讲解员班、米旗西点班、成教大专班等特色班级,成为学校走强强联合、特色办学之路的新亮点, 与企业对接,积极探索“冠名班”办学模式。“喜来登酒店管理班”引入西安赛瑞喜来登高管进课堂参与教学,学生参与该企业系列活动,如圣诞节活动、喜来登酒店集团全球招聘日活动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企业高管面试,培训他们的应聘技巧,对学生的职业认识和职业规划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喜来登酒店集团,为每位学生量身打造成长发展计划,规划他们从一线服务员到领班,到主管,再到经理的成长之路,为他们设计职业人生。同时,还为该班的优秀学生和父母提供在喜来登酒店住宿、用餐、娱乐一条龙的体验式奖学金。通过此举,增加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米旗西点班”借鉴德国“双元制”,进行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在学校有老师,在企业有导师,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企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和发挥。该校米旗西点班学生每周安排一天在企业的实践课程,深入企业学习和体验DIY蛋糕制作,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蛋糕时,非常兴奋,并用手机拍摄,发给同学和家长,增进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理实一体化”借鉴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前店后校的办学模式,该校利用毗邻大唐西市的优越地理位置,将西安大唐西市酒店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将实训课放在酒店的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进行实景教学,让学生理论课后,第一时间投入到实践,真正做到“理实一体”。现在“冠名班”效果突出,成为每年学校招生及就业的一大亮点,很多学生就是奔“冠名班”而来。在去年招生中,喜来登、国旅导游、米旗班的学生占招生人数的25%以上。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可度高,对学校认可度高,积极向同学推荐自己的学校。好学校、好专业、好老师是根本,有播种,就会有收获。

(四)专业与市场对接,接轨国际,加强合作

紧贴行业,接轨国际,激发课程设置新活力。加强境外研修项目,为学生走向国际实训就业市场搭建平台。如阿联酋项目,日本项目等。目前,“国际项目班”已成为了学校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特色班。大力推进国际交流、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在对外交流中,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为了给学生寻找更高更广阔的国际就业平台,在十多年赴日研修成功经验的指引下,该校与阿联酋迪拜丽景集团签订实习研修就业协议,采用外教授课“2+1”、“2+2”模式,选派的学生均在八星级酋长宫殿、七星级帆船酒店研修就业。他们毕业后大都留在了迪拜、阿布扎比,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甚至是整个家庭的命运。目前该校已有500多名学生赴国外研修。该校于2009年与阿联酋迪拜合作方达成协议,被确定为该项目西北地区惟一合作院校,截止目前已派出100余名研修生,其中10余名学生在迪拜、阿布扎比八星、七星级世界一流品牌酒店工作。迪拜是国际金融和经济中心,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城市,云集了世界一流的酒店管理集团和超豪华的酒店,当地司法制度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学生在迪拜研修一年、工作一年,2年后可续签工作签证。研修期间每月可获得400美元左右的研修生活补贴,小费除外,食宿免费。毕业生面向迪拜当地企业,国内外资企业、星级酒店、驻华商社、中外金融保险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篇(10)

化学工艺专业是平顶山市工业学校的龙头专业,从1989开设至今,为煤化工、盐化工产业培养了大量化工技能人才。在平顶山神马氯碱有限公司就有该校的优秀毕业生,这为学校与平顶山神马氯碱有限公司的合作共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在校领导的积极努力下,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企业从最初仅接受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发展到现在能及时将人才需求信息,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反馈给合作学校,指导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帮助学校进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接受学校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指导教师,等等。同时,学校也积极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如学校承接企业相关的技术培训,协助解决生产中的有关技术问题、产品开发等,实现了校企双赢,推动了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平顶山市文化旅游学校加强学校和企业的紧密联系,把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难题引入教学科研和课堂中来,让学生时刻与市场接轨。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上结合市场需求,要求必须有具备本行业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前就完成了实践学习,掌握了本专业基础的服务技能和知识,能及早适应行业环境。学校还积极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交通部门紧密合作,对学生进行导游资格、调酒、机动车驾驶等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的证书,为学生增添就业资本。

2.股份制办学

2010年7月,平顶山市工业学校经市政府批准,本着“入股自愿、股权平等、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和共同发展的目的,采取“学校控股,企业参股”的形式,学校注资51%,企业注资49%,组建股份制平顶山市红绿灯驾校。该校占地40余亩,一期投入260万元,二期计划投入200万元。驾驶培训学校训练设施齐全,教练场设有驾驶员培训的全套设备,训练场可容纳多台教练车同时训练。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基本功训练、穿桩训练、九项科目训练、理论测试等四个阶段全方位的训练。5.引企入校平顶山市机械电子科技学校2009年与春宇模具公司合作办厂,开展引企入校,形成前校后厂的格局。学校提供厂房、部分设备,工厂承担数控技术及模具制造专业学生实习任务,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耗材,并为实习学生发放工资,实现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平顶山市中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为中职学校,没有更多优惠政策,就招不来优秀专业人才。另外,中职学校教师待遇低、绩效工资迟迟得不到解决,致使招来的人才思想波动大,留不住。再者,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取得职业资格的途径不畅,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2.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职业学校的特点是突出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实训条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与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先进设备还明显短缺,不能满足学生技能训练和实践学习的需求。

3.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

学校和企业在专业建设、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等方面合作深度不够。教学内容没有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学校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设置没有形成双向互动,这样就造成学生在顶岗实习或就业时仍不能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职责,不能独当一面。

4.教学设备欠缺制约教学手段的进一步优化

新的教学模式是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比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还需继续增加资金投入,而这部分投入金额较大,不容易到位。近几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许多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办学条件的改善远远跟不上教学改革的需求。

5.课时、课程、教材内容安排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新的教育模式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即将传统的灌输变为主动的探究。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的主动探究时间增加到教师讲授时间的两倍左右。这就使教学改革面临新的问题:增加教学时间,课程设置不允许;不增加教学时间,无法保证教学进度,进而会影响到教师的考评成绩,挫伤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解决对策

1.针对区域经济要求,科学设置专业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目前,平顶山市已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种钢材、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6大支柱产业,其中,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为平顶山的特色产业。职业学校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坚持市场导向,制定出重点专业建设的详细规划,把学校老牌专业做大做强,树品牌,创特色,加速课程改革,强化技能;加快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其他各专业的全面发展。

2.建立结构合理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现阶段,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基本上沿用的还是基于学科思维的三段式课程体系,使得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推行起来非常困难。首先,建立多元化的普通文化课课程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文化课程的定位是多元化的,它既要满足个体继续完善和专业学习的需要,还要满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普通文化课程与普通教育相比,教育性质和教育对象都不同,因而普通文化课程也应追求自身特色。其次,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就业导向教学体系的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微调,而是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彻底打破按照学科边界、知识的相关性设置课程的传统习惯,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设置课程,使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更好地对接起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性质要求。

3.开发富有职业特色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目前中职教材的主要问题,除了内容过于学科化,过深过难不实用,没有反映职业性内容外,在内容组织与内容陈述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绝大多数教材尚停留于直接地、静态地、单向地陈述知识。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材,应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大力推行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要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进行活动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只要教师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不难克服的。要加强教辅教材的开发,尤其是要加强仿真软件的开发。实训仿真软件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设备与真实情境,但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解决职业学校设备短缺问题、实现工作现场无法进行的实训等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多种教学辅助材料的开发,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大大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含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等内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学生考核方式,应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学生实际制作产品的水平来考核他们的学业水平。课堂教学评价,应彻底改革“听课”或是“说课”的评价方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静心思考与制作的环境,并使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尤其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更应以实践为核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制作、体验和反思时间。这些课上得可能很安静,节奏可能也很慢,但学生却能真正获得发展,显然学校采用“听课”等形式是没法评价这种课的,因此需要开发“教学跟踪”等教学评价模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大力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入校任教,改善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三是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建立和逐步完善教师考核聘任的激励机制。四是加强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更好地承担职教师资培训任务。

6.大力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使学生提早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缓解他们从学校直接入工作岗位时的不适应,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然而,目前要大量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尚有许多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政府就不能仅仅“要求”与“指导”,任凭产学合作停留于民间层面,而要努力创造国家层面的产学合作平台。比如可以每年对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进行评比,并制作排行榜在权威媒体予以公布。这项工作如能扎实地完成,必将极大地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篇(11)

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认为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一种资源被这种用途使用之后,必须放弃另外一种用途,这种放弃另外一种用途产生经济效益就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理念可以这样在中职学生教育中使用。学生报到入学后,我召开第一次班会,先问同学们:“你们来学校报到花费多少钱?”同学们回答:“1800元”。这包括书本费、校服、保险费、建档费、体检费、住宿费、学费等。本学期实际上学时间不足90天,每学期一般是20周,每周5天,每学期实际在校时间是100天,国家规定法定假期国庆、中秋节、元旦以及开学第一周新生报到,剩余时间仅仅90天,那么每天平均支出费用20元,生活费一天30元,加起来每天家里负担50元。一般人认为应该是这样,但是机会成本经济学理念不是这样,如果这位同学不读书,而外出打工,每天最低工资是50元,由于读书而放弃打工,家中每天损失是50元,还得另外支出50元,这样应用机会成本理念,实际上每位同学每天上学的成本是100元。

三、经济效益观念

经济效益观念认为投入与产出一定要进行比较,而且投入要少,产出要多。中职学生之所以来职业学校读书,就是为了将来打工收入比不上学收入要高,否则,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就是没有经济效益。经济效益观念的树立,增强了同学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通过机会成本的概念得知,每位中职生每天在校学习成本是100元,3年在校学习时间500天,总成本应该是50000元。这么大的成本一定要有效益。例如我校09级高建班学生史某,2011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省建某集团公司,月薪9500元,是没有上学学生的1500元的6.3倍,这就是活生生的中职教育经济效益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