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中化学单元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5 17:45:3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化学单元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化学单元总结

篇(1)

针对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初中生加强课前预习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加强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具备基本的了解,明确重点和难点,从而确定学习的方向性,而思维导图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预习效率。以初三化学教学为例,初三学生学业压力大,各个学科的学习任务都比较繁重,每个学科分配的时间都极其有限,因而在预习环节需要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高价值的学习成果。引入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后,化学教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初三化学课堂的丰富性。

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初中化学由于知识点烦琐,而课堂时间又极其有限,常常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究其原因,教师将精力花费在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而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思路。引入思维导图后,教师将重要知识点放入图中,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度,进行结构化、系统化讲解,能够有效节省时间,将多余时间用来进行发散教学。

2.利用思维导图生成课堂笔记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较多,学生通常会进行必要的课堂笔记,然而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堂笔记大多缺乏内在逻辑性,在后期复习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课堂笔记的规范性、实用性,通过向学生揭示知识结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课堂记录效率,提高学生课堂笔记的质量。

三、在初中化学复习环节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

如上文所述,化学学习既需要加强课前预习,也要重视课后复习。尤其对于初中化学,学生正处于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必须对每一个知识点理解清楚,不能存在盲区,而课后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应用思维导图无疑能极大地优化学生的复习效果,强化化学复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内容时,通过前期的教学,学生大致掌握了空气中的成分、氧气的制取等知识,但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理解地还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学生加强复习,消除知识盲区。在复习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点置于图中,通过各种具有不同意义的符号和线条将其串联起来,能够清晰地看出彼此之间的联系。

四、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的设计思路

1.提炼重点知识,构建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虽然知识点较为繁杂,但每个单元都有其主题,通常每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单元名称,围绕这个主题再提炼相关知识点,便是这个学习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依据此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每个学习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再将其有效组织在一起,便形成了涵盖性广的思维导图。

2.依据反向论证的思路设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设计思路力求多样性,传统的平行设计思路缺乏活力和创新力,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反向论证的思路设计思维导图,就是引导学生从结论出发,依次推断出满足该结论的相关条件。初中化学利用思维导图将每一个结论的推演过程进行逆向展示,学生只有摸清了该结论形成的来龙去脉,只有掌握了反向论证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教学内容的核心。

3.延伸教材内容,拓展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构思和设计既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突出主题,又要注重延伸教材内容,对思维导图进行有效拓展,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善于结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从不同角度设计思维导图,利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在选择延伸内容时,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多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水的净化”内容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水在净化过程中液化、汽化等状态进行描述,与此同时,教师还在思维导图中融入了蒸馏水的制作流程,将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比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对水的净化过程及其要求认识得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应用思维导图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实践证明:思维导图遵循学生思维的基本规律,将教学内容划入思维导图中,依据学生思维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体现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当然,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化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重视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仅告诉学生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些基本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呢?笔者认为,要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关键是要在教学中注意“两面三到”。

一、“两面”即“教师面”和“学生面”

(1)“教师面”。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永远是不可或缺的“主导者”,那么,初中化学教学又怎么可能不注意“教师面”呢?

注意“教师面”首先要求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要有丰富的本专业系统知识。正像某位哲人所说的“要想给学生一勺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在教学中及时、快速、有效地获得知识。否则,初中化学教学要搞好也就没有了可能了。注意“教师面”其次要求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要有超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是说教师拥有了丰富的本专业系统知识就能很容易地让学生将你拥有的知识变为他们的拥有,只有在教师具备超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懂得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法,将具体的知识“调和”得适合自己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口味”的前提下,才会有这种可能出现。

(2)“学生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知识的接受者,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要从“学生面”得到体现,所以,要搞好初中化学教学也就一定得注意“学生面”。而注意“学生面”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教师了解清楚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他们的学习成绩怎样,甚至他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环境等认知程度怎样等,总之,要从多个方面去深入了解学生,为有效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奠定基础。注意“学生面”其次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包括课堂言行、阶段性检测成绩、名次升降变化等,并及时根据学生“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或修正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大程度关注学生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也才有可能是高效的。

二、“三到”即“趣到”、“味到”和“理到”

(1)“趣到”即初中化学教学要突出“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最终实现教学的高效。例如,化合价其本身是很枯燥无味的,要背下来不容易,但某化学教师却聪明地将其编成了如下口诀的形式:“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正一铜氢钾钠银,正二铜镁钙钡锌,三铝四硅四六硫,二四五氮三五磷,一五七氯二三铁,二四六七锰为正,碳有正四与正二,再把负价牢记心:负一溴碘与氟氯,负二氧硫三氮磷。”看,有了这样的口诀,学生自然感到有趣,也就自然容易背下来了。再如,在实验室里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过程为“通氢气――加热――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这一操作过程不好记忆,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巧用拟人修辞,将这一过程概括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的话,学生一定会感到特别有意思,所以他们也便会一下子就将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记忆下来。

实践证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注意“趣到”,那么,教学成绩也就没有提高不了的事情。

(2)“味到”即初中化学教学要突出学科特点,也就是说要有鲜明的“化学味”。我理解的“化学味”就是说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实验与操作。原因有二:首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没有了实验与操作,也便没有的化学。从化学学科的发展史来看,化学学科经历了远古工艺化学时期、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燃素化学时期、定量化学时期(近代化学时期)、科学相互渗透时期(现代化学时期)等五个不同的阶段,但不管是哪一个阶段,化学学科的所有理论、观点都出自于实验与操作当中。既就是某个人“异想天开”提出了某个新的化学理论与观点,这个理论与观点也最终得靠严谨的实验与具体的操作来验证其正确与否。所以,要得搞好初中化学教学,我们就得顺应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实验与操作,真正使我们的化学教学具有鲜明的“化学味”。其次,教师只有通过实验与操作才能给学生形象地把有关的化学理论、观点予以“展示”,同时,学生也只有通过实验与操作才能深入理解和很好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技能。所以,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与操作,使其具有鲜明的“化学味”应该成为所有化学教师的共识。

(3)“理到”即初中化学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学生懂得一些日常的化学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指导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教学“自然界中的水”这一单元时,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大量污水排入水体直至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就会使水质发生恶化及使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道理。为了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查看有关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因水体污染造成的一些地方江河湖海中鱼类大量死亡,水体周围环境遭受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了多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癌症村”等新闻报道。这样,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知识之后,自然就会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自觉成为一个善于保护水资源的“环保小标兵”。再如,今年多地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社会问题,因而,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应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化学知识预防空气污染等方面的理论,这样,学生也就会在生活当中运用自己所学尽最大可能地减少自己在无意识中造成的空气污染现象,或找到在空气污染环境中如何“安全”生存的好办法。

总之,笔者认为,要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关键是要在教学中注意如上所述的“两面三到”。

参考文献:

篇(3)

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重要性

(一)微粒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宏观事实和现象进行理解与解释。在化学学科中,宏观与微观是互相联系的,宏观变化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而微观结构的变化则由宏观表现出来,从微观上可以有效描述在宏观世界学到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解释。如随着时间的推进,敞口容器的水不断消失,并且温度与减少速度呈一定的正比关系。如果学生存在微粒观,意识到水分子构成了水,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那么就可以理解温度影响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温度与运动速度呈正比的关系。

(二)微粒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符号。在化学学习中,化学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包括很多组成部分,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等,不同的化学符号在微观意义方面也存在差异性。比如H■O是水的分子式,它表示水的组成成分有两种元素,一种是氢,另一种是氧,还确定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前者有两个,后者只有一个,这样在学习化学符号的过程中,其实就掌握了很多知识。我们在学习化学符号时,不能将其单纯作为一种技能,还应该找出化学符号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对于化学符号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学生只有掌握了水的微观结构和组成,才可以更加顺利和全面地理解H■O这个符合所表示的意义,单纯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化学的。

(三)微粒观的形成可以加深学生对学到的微观知识的理解。相较于微粒知识来讲,微粒观是上位的,它概括、总结了学生学到的微粒知识,是一个有效提升。学习微粒知识可以完善学生的微粒观,而形成微粒观,对于学生微粒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深化作用。有著名教育学家曾经提出来,要想获取新知识,就不能够脱离旧观念,只有将其构成一个观念团,才可以强化理解和习得。学生最初只能学习到孤立和分散的知识,这样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就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整合这些分散知识,将其上升为观念,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

2.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一)以微粒观为主导,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编排。要想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结合学生具体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组织,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将培养学生微粒观作为立足点,对固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创新,对教学难点进行合理分散,然后进行整体构建。

(二)要整体理解教材内容,以基本观念统领具体知识的教学。要想构建微粒观,学生不能仅仅背诵具体的知识结论,还要深入了解相关的事实和概念,持续地进行心智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付出。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教学时,需要首先让学生理解本单元知识的观念,这样才可以将观念的构建和具体知识的教学有效联系起来,知识教学的目的性也可以得到有效强化。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观念意识,在知识教学之前,可以整体理解和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这样才可以找出本单元中蕴藏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及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模型和模拟等方法,这样可以形象地讲解抽象问题:化学中的物质如分子和原子等都很小,人们是无法用肉眼感觉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将其与其他实物类比,使其更加直观。教材中有应用模型,那么就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动手构建一个模型,联系具体事物,更好地理解。在认识微观世界时,学生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想象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它需要直观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要积极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结构进行模拟,这样可以让非常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得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需要总结经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化学在学科知识方面的要求有所下降,中考分值也由120分变为现行的100分,但学生反映学起来并不容易。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的重难点,是至关重要的。

现行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下册)》,总共12个单元。根据朱少祥老师[1]做的初中化学学习难点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上册中的第四单元,下册中的第九、十、十一单元的难点认同比例是最高的。从学生角度看,第四单元和第十单元分别是上册和下册的2个难度高峰,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2道“坎”,是导致学生成绩分化的2道“分水岭”。这四个学习难度较大的单元分别是:物质构成的奥秘、溶液、常见的酸和碱及盐化肥。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突破这些难点,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课时少、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让学生凭着学习兴趣主动突破学习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化学事物特殊的认知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化学事物、学习化学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性活动[2]。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此时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最浓厚的,但随着课程难度的逐渐加深,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原子分子等微观概念时,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难点,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要及时借鉴金玉奎老师[3]的做法,注重化学史的教育,尽可能地结合课本知识,介绍我国古代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介绍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将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侯氏制碱等科学家的奋发学习和对科学的不屈不挠的探索的事迹改编为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二、通过分散难点内容、总结内在规律、形成知识结构,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知识,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讲解元素符号,一下就出现了27种,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可以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可以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学习内容归纳成12个主题,分别是(1)仪器和操作规范;(2)元素符号和化学式;(3)化学方程式;(4)物质的结构;(5)物质的分类;(6)碳及其氧化物;(7)金属及活动顺序;(8)溶液和溶解度;(9)酸碱盐的性质;(10)各类物质的反应关系;(11)气体的制取;(12)化学计算。这12个主题中,相对容易的为(1)(2)(3)(5)(6)(7)(11),相对有难度的为(4)(8)(9)(10)(12)和上述分析的单元难点基本是一致的。对(2)(3)涉及的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容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启发和疏通。在讲解(11)气体的制取时,可以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在学习(9)中“酸的化学性质”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手为模型,将左手掌比做是酸,大拇指为酸碱指示剂,食指为活泼金属,中指为金属氧化物,大拇指触到手心就会“变色”,食指触到手掌心就会“冒气”,通过这样的“物化”加强酸的通性的记忆,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可将右手掌比做是碱,做类似的模型,并于左手掌进行类比;在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性质”后,可将新增的知识点补充到无名指和小指上,这样伸出你的双手就可以了解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一目了然,新奇好玩,又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对(12)化学计算,似乎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不管会不会,一看是计算题,头皮就发麻,逃避思想就产生了,随之无从下手,最终不分析题目,胡子眉毛一把抓,乱做一气。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分析意识进行培养;对于平时题目中见到的单一物质,要求写出化学式并分析其组成与结构,对于题目中见到的化学反应,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对于不纯的物质,则应分析其内部的组成关系,主要物质和杂质是什么,长期以往,自然地就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首先从心理上不那么害怕计算了,头脑清楚了,感觉也就清晰了,所谓的难点也就不难了。

最后要强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爱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力量,必须把热爱学生的情感,期待的信念,积极的评价,准确地传递给他们,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并将此转化为能够克服困难好好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切学科的教学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优化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的目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质,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自己的疑问.如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问题,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从而让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最后还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然后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其次,探究伙伴的疑问.探究伙伴的问题,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观察发现,对于伙伴的疑问,学生往往能积极主动探究实践,形成互动机制,增强竞争意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团体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合作规范的学习环境.

二、突出学法,强调反思在学习中的作用

化学老师在教学和学法上给以学生正确的指导,例如教给学生一定的概括方法,让学生善于概括,也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把老师在课堂中教的概念、原理、知识等记下来,而对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则可以通过查资料来说明,加深理解.同时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可以把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技能系统地归纳整理,这样不仅利于归纳整理知识点,而且还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又如可以引导学生善于记笔记,特别是能够把自己对老师讲的这节课经过思考得到的体会简要记下来.就如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与总结,同学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检查这个结果,以及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同学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等等.所以说,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应该多花工夫,多花时间,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化学来说,其实学习的难度并不大,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结合有效的学习方法,成绩自然就会优异.初中生逻辑推断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对于化学的学习一般都是枝枝叶叶,没有形成框架,对于学过的知识及错题,学生都不会很在意,不会反思错误背后的知识残缺,为此,化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及时反思,并且付出实际行动.

三、找准切点,突出能力训练在学习中的地位

初中化学教学作为一种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工程,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验等课程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并且学以致用,方便自身的生活和发展,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为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放在大众科学的普及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知化学的魅力,并且能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化学现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和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而采取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同时为了让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精讲巧问,善于设计,让能力训练着眼于普通的课堂提问和练习.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就上去了,学习效率也就同样得到了提高.

篇(6)

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时,以学生做为主体,教师做为引导者,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指导,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目的进行有效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言,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学生较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并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一、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趣味性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需每一堂新课教学前,都先设计好一个新课导入,通过对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或实验的导入,有效地起到承上启下,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教学效果。此外,通过趣味性教学设计,还可激发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好奇心,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当中。

2.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

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十分有利。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先创设相应的情境:于烧杯底部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并注入适量的稀盐酸,之后再于烧杯中加入碳酸钠粉末(注意实验时一定要保证自身与学生的安全),通过此种类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烧杯中发生的变化。其次,在对实验情境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生成二氧化碳的诸多反应中,其是否都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再次,通过各种情境实验的观察,让学生以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碳酸钙与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硫酸、大理石与稀盐酸等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最终得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合适的方法;最后,通过学生前期的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再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其了解并可熟悉使用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验满、检验等详细的操作步骤。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深知识的掌握度

在探究性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属于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将班级内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成若干学习小组,于共同探讨、交流和合作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培养每位学生协作、交流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

例如,教师在讲解酸和碱的性质一课时,先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包括有试管、药匙、镊子、木炭、生锈铁钉、镁条、氯化铜溶液、浓硫酸、浓盐酸、稀盐酸、氧化铜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真实标签,并对比浓硫酸与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之后,教师先叮嘱学生进行实验时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小组的类型分别给每个小组相应的实验器材,使其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各种类型的实验,探究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根据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实践、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深化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4.自我总结与评估,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点

在一单元知识教学完毕后,教师应及时地通过课堂小组,指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度进行评估与总结,使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扬长避短。首先,教学需提出具体的评价要求,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单元化学知识的了解与复习,总结知识点,并学会准确、熟练的应用学过的知识。其次,在学生认真阅读和复习所学知识之后,教师引导其通过对各种类型化学习题的收集,使学生在自主或小组合作下,学会自己编题,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再次,在学生合作下出好题之后,教师将其归纳,并于其中选择出难易适中的题目对学生进行集中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学生自己可与出题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评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探讨与改正,在合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估时,为保证此阶段教学的有效性,需着重注意两点问题:其一,在学生进行评价时,需保证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多样性、动态性与有效性;其二,将学生自我总结与评价与教学评价、家长评价、生生评价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束语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其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人性化、民主、实践性的教学理念,在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的同时,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合作与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7)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实验的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将化学原理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除此之外,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将这种态度应用到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中,可以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化学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化学实验将化学原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学原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情境,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化学实验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学生将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或工作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有利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采用有效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时候,为了向学生解释原子的构成、元素以及离子,教师可以利用常见的实验――“常见水果生电能力研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水果生电的原因,水果中哪种物质可以生电,然后让学生带自己认为生电能力最强的水果到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化学实验。研究发现:橙子的生电效果比苹果好,而新鲜度高的苹果比新鲜度低的苹果生电能力强。实验表明:水果的口感越酸、新鲜度越高,生电的效率就越高。将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真正完成化学课堂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兴趣

与其他学科不同,化学是一门实践型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有限,化学实验难以充分展开,化学原理晦涩难弄,不通过较多的化学实验和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原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难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科学应用化学实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日常生活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兴趣,不断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第九单元“酸和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往学习过的化学元素,如“H2SO4、H2CO3、H2SiO3、HClO、HNO3”等酸性物质,“NaOH、Ba(OH)2、Ca(OH)2、KOH”等碱性物质,在开始这一单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发给每一个学生两张PH试纸,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相应的石蕊试液,让每一个学生分别将石蕊试液滴到试纸上,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会发现试纸会变成红色和蓝色。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相同的试纸为什么会变成不一样的颜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石蕊试液的元素构成,分别分析遇碱和遇酸的时候石蕊试液会变成的颜色。通过分析,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疑问。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课堂教育教学已经与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这种直观的情景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化学课堂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需求。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完成化学课堂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中一部分实验难以开展,如设备贵重、要求高、爆炸、毒性以及易出现错误的化学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化学实验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起到化学实验操作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化学实验,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理解化学原理,解决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化学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多媒体无法替代的,所以,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只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将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提升到最大化。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完成化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23-02

一、初中化学复习课程的类型研究

复习课程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的始终。按照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制订不同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总体来说,可分为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学期复习和总复习。

1.平时复习

平时复习是伴随着日常学习而进行的一种经常性复习,也是复习教学中最基础的复习。它不但可以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展开复习,还可以进行周期性的复习检测。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利用一部分时间检查学生的复习状况,或者帮助学生重新梳理一下学过的知识,然后再导入新的课程。可以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新课程教学中,经常性复习表现为新旧知识的结合,联系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分析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能巩固学过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教师通常可以借助课堂提问,课堂总结等形式进行及时的复习,有效地将讲过的内容系统化。

2.阶段复习

阶段复习就是在一段时间或者是学习了一定内容后的复习,往往是一个单元结束或者是一个章节结束时,所进行的阶段复习。阶段复习涵盖了较多的内容,所以安排的课时也应当增加。主要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地突出单元或是章节的重难点内容。阶段性复习不能重复所学内容,而是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深化。每个单元或是章节往往都有一个比较核心的知识体系,在阶段性复习中就要将学过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阶段复习内容比较集中,所以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树”,在复习课上提出自己的问题等。阶段复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压力,所以复习课要更多地介绍方法,去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鼓励学生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3.学期复习

学期复习是在学期末针对学期内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复习,涵盖了整个学期的知识内容。系统化地梳理整本教材的知识,不只是针对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巩固,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期复习范围较广,内容较多,知识体系分支也比较复杂,复习课程教学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分清主次又全面覆盖知识点,多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适合自身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体系。

4.学科总复习

学科总复习是初中阶段整个化学学科的复习,是阶段化学课程全部完成后所进行的总结性复习。学科总复习往往关系到学生升学,所以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总复习要全面落实初中化学教学既定的教学目标,保证知识和能力的整体提升。总复习涵盖初中阶段全部的化学内容,除了整体梳理外,还要注重知识重难点的延伸和应用,不能只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思考,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的解决问题。总复习可以从专题、综合和细节三个方面下手,统观全局进行专题训练,每个专题要进行细节的重难点强化,最终综合起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1.提高教师复习课程的教学意识

复习课教学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授课教学,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练习课,机械的重复知识和大量的联系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复习课首先要对复习内容进行全新的设计,如何将所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习方法上去提升才是复习课的关键。比如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遇到根据颜色猜测是什么物质。光靠生硬的记忆很难全部掌握,但是发现其中一些潜在的联系,就能够大大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蓝色的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铜或硫酸铜,这两种物质都属于铜的无机化合物。根据这个特点,学生可以很快的记忆。另外,白色的固体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等,也就可以粗略的记忆与钙的化合物大多是白色固体,如果有特殊的情况再重点记忆,反而更容易记住。利用这样的内在联系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比简单的重复知识点更加有效。

2.增强学生参与复习课的积极性

篇(9)

2.转换学生学习方式PBL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进行同学间化学作业交换批改、创建化学错题集、单元考试总结等,转换学生进行反思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肯定自身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一方面明确自身不足,进行及时改正,为日后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问题提出PBL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将问题作为指导线索,牵引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在《空气》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测定空气中含氧量的实验中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来要求学生回答.在实验中你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水会出现倒吸?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认为使用红磷的用量应该是多少?进行实验的装置需要满足哪些要求呢?在实验中如果缺少红磷是不是可以用木炭或铁丝代替呢?从实验中你们能不能再推断出关于氮气的性质。

2.问题分析PBL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问题提出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分组讨论,展开分析,实现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持有认知体系的有效联系.初中化学问题通常存在概括、不具体的特征,化学教师要协助学生将问题变得不是那么抽象,指引学生对问题展开进一步明确分析,从而将课堂教学任务与教学问题有效协同.例如,教师在复习酸的课堂中可以进行问题的分析;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在两支试管中装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再分别加入浓硫酸与稀硫酸,两支试管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现象呢?那么根据这个现象我们能得出浓硫酸有什么性质吗?学生们讨论得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那么教师可以就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分析浓硫酸的具体用途,可以用来做干燥剂等.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既然浓硫酸与稀硫酸不一样,那么怎样判别呢?”这一问题又将学生思维引导回基本的知识点上.

篇(10)

一、利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界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行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在初中时期,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四单元课题2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单元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过程中,主要步骤分别是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试管、点燃洒精灯、收集气体、撤离导管、熄灭洒精灯。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来表示这七个步骤,并使用其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七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二、注重教学效率,狠抓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单元时,我们组织学生补做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将它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这两个实验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身边化学物质、物质组成的奥秘、实验探究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身边化学物质这一部分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

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习惯,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篇(11)

1.与初中化学教材有关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与初中化学教师有关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初中教材变化频繁,与高中教材在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上脱节,造成高中教师未及时了解初中教材特征与学生能力水平,未能很好处理初三与高一衔接,出现高估学生能力水平,开快车,抓进度,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部分学生由于畏难情绪而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竟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有的学生抵御不住社会精神环境的种种诱惑,人云亦云,东施效颦,模仿社会不良习气。等等诸多因素影响限制了同学们的学习上的发展。

4.与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法有关

(1)大多数高中教师并不一定真正了解初中《自然科学》教材体系的特点,不了解高一新生化学知识的真实水平。

(2)对学生能力了解不够,高中教师对升入高中的新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教学过程和教法不能准确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思维能力上跨度不大,记忆多于分析,宏观思维多于微观思维,直观思维多于抽象思维,而高中教师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后者,使学生学习一下子很难适应。

(3)高中教师对学生能力了解不够的同时,往往忽视高一新生认知水平及心理发展的过程(即宏观到微观、由具体到抽象、由语言描述到综合推理、由定性到定量)。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和心理水平,导致教学的起点过高,人为地增加课堂教学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5.与初、高中教学的目的有关

初中化学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基本的课程目标;而现行高一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进一步普及加深化学知识,以适应多种社会选择的需要。

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除明确“是什么”外,还要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

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二、及时补救,抓好衔接教学

1.采用优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是衔接教学的关键

在转入新课时,教师要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切忌课堂教学“满堂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设计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和良好的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暴露头脑中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纠正片面的知识,完善不全面的知识结构,将零碎分散的知识点归纳、强化、小结,将无规律的知识变成有规律的知识,充分展现高中化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是衔接教学的关键。

2.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是衔接教学的根本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