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景观设计单位考察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7 22:52: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景观设计单位考察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景观设计单位考察报告

篇(1)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构架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紧跟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学习、吸收,在教学实践验证中不断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高层次、多维度、宽口径、多平台”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发展应以学科科研建设为根本性引领,以“学科科研驱动专业构建”“教师研究促进专业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工程实践”这三大专业建设思路为主旨,强调本专业与其交叉专业的融通式共同建构,从而凸显其专业建设雄厚而宽广的学科知识系统。

一、岗位职业能力与课程系统精准对接

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构建应体现开放融通的学科特点,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环境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深化以“理性教学、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整体设计”为主题的1~4年级的精细化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整合课程、精炼主干、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即形成以“现代室内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小型建筑设计”三大设计课程群为主干核心,技术类和人文类课程为两翼的“一核梢怼绷⑻迨健⒀芯啃汀⑹导化的知识框架体系。其次,须积极探索分阶段和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设计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启发学生掌握“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设计理论链接设计案例操作”的专业认识规律,籍此形成由认知实践、工程实践到真实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的完整实践学习过程。另外,还须积极建设制度化的国际联合教学平台并开展校内跨专业的课程设计、校企合作交流设计,综合塑造“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施工设计”三大职业岗位群,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内生性培养。通过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坊课程、企业赞助课程、竞赛课题导入课程、校际联合毕业设计课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力度和厚度。在环境设计专业建设过程中,亦可延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职业界人士为环境设计专业师生提供最前沿、最实用、最经典的学术讲座,以建构浓厚的“学术型、研讨型、实战型”设计教学氛围与人才培养机制。

在制定专业课程系统、综合素质培养与多方面能力训练方案的过程中,可在参考国家重点院校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多轮式深化研讨,充分论证与修订完善环境设计专业吻合社会人才需求要点的动态式培养计划,以更好地体现“应用型、高素质、重复合、促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三大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的精准对接(见表1)。具体的建设措施包括推进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全面转向具有互动特征的、师生开放探讨的研究型教学,加强实验性、主题性课程的建设,深化毕业设计及设计报告的质量管理以及学生设计工作室建设等措施,积极推行“实验设计工作坊”“设计创新孵化器”等创新拔尖人才的培育机制,开辟第二课堂,培养专业拔尖的学生,且进一步通过教学设施的重构、实践基地及企业导师的拓展,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营造综合的工作模拟氛围,帮助其自主创业。

二、支撑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

(一)构建一支富有“创造力、研究力、实践力”多元化结构的教师团队

环境设计专业师资应具有多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素质特色,“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追求卓越”应是教学团队成员所共同推举的大学精神和教学文化,即不仅追求设计理论研究的品性,更加注重设计实践底蕴的同步操作。而且必须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梯队,专业教师亦应具有较高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水平、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实施,为培养优质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持续不断地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项目的设计,或采取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将其设计实践的经验、体会融入课堂,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摸索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平台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元化、优秀生卓越培养持续化等一系列教改措施,探索建构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

(二)搭设一个富有成效的“三位一体”式专业发展支持架构与系统平台

1.教学改革支持

(1)学校层面可通过招生就业渠道、实习渠道调研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意见,并召开相关工作研讨会,反馈至环境设计专业的职前培养;学校须鼓励环境设计专业进行深度的行业和社会调研;应适时组织召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组织商讨人才培养的修订,邀请学科专家、行业专家参与相关讨论,聘请相关专家审定修订后的人才培养动态方案等等。

(2)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MOOC课程、微视频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为龙头,鼓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课程资源数据库建设,比如展开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积极鼓励其申报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予以资助。

2.装备条件支持

(1)基础性设施建设。在实验中心建设方面,结合设计教育类的特殊性,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创建集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设计基础实验中心,该中心由学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力训练服务。

(2)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质的特色性设施建设。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学校统一规划、统一预算,对于重点专业方向(如室内设计方向、建筑设计方向等)特色发展的专业实验室予以支持并采取优先建设的原则,持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实验室、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实验室为主导的设施建设。

3.经费重点支持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所需的实践条件、图书资料、师资引进等费用,学校根据规划,统一预算,进行资助,对重点专业方向执行优先预算、优先资助的原则。

三、全方位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通过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在考生中的知名度,通过奖、助学金,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激励措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环境设计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工程施工企业、创意文化企业、产品设计企业等合作单位采取委托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持续吸引与保障优质生源,同时也可为其解决高层次设计与管理人才的紧缺问题。

(一)制度

1.激励机制回馈优秀学生

建立与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环境设计专业招生工作制度,如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高分考生的奖励力度,凡达到省一本线被正常录取并报到入学的考生,即可获一学年学费奖励;亦积极回应考生的关切,发挥新媒体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优质师资吸引高质学生

建立开放、多元、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从国内外重点引进具有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学科带头人;扶持并创造条件使相关教师晋升职称;实施学院“特聘教授岗位制度”。保证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师源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德才兼备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吸引全国及本省的高质量优质生源提供师资保障。

3.多元渠道培育有志学生

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术交流的渠道,了解学科前沿的研究信息,拓宽知识视野,建立长期与国内外著名院校、同类院校、专家学者的信息联系和学术交流机制,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共性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4.师生互动关爱就业学生

通过进一步完善合理的学生成长制度机制,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鼓励教师加入各类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并兼职或担任专家评委,不仅能够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能为学生的就业铺设通畅的管道路径。

(二)措施

1.以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在切实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结合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力推进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提高型和创新研究型的实验性设计教学项目;在管理运行方面应建立时间、空间、内容“三维”开放的公共运行管理机制,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时间安排的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完善“1+2+1”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计划的修订,优化课程组合,形成独立完整的专题设计,进行从课堂汇报、设计报告到实践成果的综合评定,由此完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的系统性,提高实验性设计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大实验性与主题性教学的力度,增设实验性艺术综合设计、时尚设计等教学专题,并逐渐向研究型课程过渡。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从高等教育学学理的层面进行课程的全面整合,确立课程标准,重组课程结构,扩充教学资源,改革课程设置,凝炼课程内容,注重原创性的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扩大现有任选课的门类,增设讲座、报告和交流课程。加强各类设计社团的体系性建设,如景观设计社团、室内设计社团等,强化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3.以产教融合作为支点开发设计实践教育

构建实验、观摩、校内实训、考察、实习、研习相结合,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定岗实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以艺术设计实验、创新和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完善、拓展、建设等方式,建立实验型、创新型和操作型的校内实验室,以弥补一般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同时,鼓励师生带着专业研究问题和项目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和运行规律,掌握企业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将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相关调研报告,收集形成相关教学案例,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

四、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实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三个强化”,即强化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专业建设的合理定位,并强调“两个突出”,即突出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突出专业特色发展。同时,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推进本专业设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设计教育质量;建立与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依据培养目标以及产学研结合标准、人才培养对设计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等对本专业办学状况进行“评价与诊断”。

篇(2)

1.2设计师安排不得当,设计周期安排不合理经业主审批通过的项目策划报告和项目总体开发进度计划作为工程设计管理和项目设计周期的控制工作的依据,设计单位在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分别填写项目设计实施计划表,列出各阶段实施计划,作为合理的设计周期控制依据。

1.3设计反复次数多,设计推进缓慢

1.4业主对设计质量及进度均不认可,给设计企业造成巨大风险设计管理与控制需从《项目策划建议书》经业主审批开始,到项目施工结束全过程进行的设计管理与控制工作,主要包括设计质量控制、设计进度控制、设计投资控制等。

2中国的设计体系问题

(1)按专业设定执业许可。

(2)按时序设定执业许可。

(3)勘察设计企业目前业务状况。①很少做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管理前期就需根据业主提供的《项目策划建议书》、《项目设计工作计划》,设计管理部制订项目前期设计调研工作计划,并依此会同项目管理部专业工程师开展项目前期设计调研工作。②产品定位及概念设计分开。③方案设计与初设施工图设计分开。④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分开。⑤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分开。⑥专项设计(电力、电信、给排水等)与建筑工程分开。

3建设方设计管理现状

3.1建设方对项目的管理工作

(1)运作土地及资金。根据基础条件资料、规划要点(国土局文件)、项目定位报告(业主提供)及其他资料进行项目的初步概念设计,项目立项过程中,编制项目策划报告时,进行项目投资分析,提供项目估算总投资。以此估算报告作为投资和资金计划与控制的初步依据。

(2)营销及策划管理(前期)。编制考察报告及分类、整理及剪辑所拍摄图片,此项作为项目策划定位的主要依据,此部分内容翔实、可靠,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主管工程师负责结合项目策划报告进行调研工作。建筑规划专业通过对国内外同类优秀楼盘的调研及周边商业业态分析,吸取有关经验。水电设备安装专业要着重调研高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

(3)规划设计管理。①对设计概念的需求:是否认同每个项目的规划设计体现一种地域或文化的概念;为表达概念而设计出来的众多场景或细节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②对规划设计的需求:对步行系统的需求;对车行系统与人行系统的关系的需求;对安全管理和私密性的需求;对采光、通风和观景关系的需求,对视现象在不同部位的心理接受距离。③对环境设计的需求:小区环境中园林建、构筑物与绿化树木的合适比例;业主对小品、雕塑设计的接受程度;环境中娱乐、活动设施是否对业主的生活构成影响;休息设施布置是否合适、数量是否足够;对公用设施如垃圾站、瓶组站的布置需求。④对建筑平面设计的需求:对户型结构和功能的需求;对户内设备(电器、厨卫设备、开关插座等)布置的需求;对家具布置的需求;对隔声、采光、通风、观景的需求;对节能的需求;对水电设计的需求。⑤对建筑立面设计的需求:对立面风格的需求;对立面空调机位处理、立面管道处理的需求;对立面防污染设计的需求;对立面安全设计的需求。⑥对公共部位设计的需求:对装修的需求;对采光、通风的需求;对公共部位安全设计的需求;对公共部位设施布置的需求;对电梯运行方式的需求;对会所配套设施设计的需求;对停车位设计的需求。⑦对新技术设计的需求:对通讯设计的需求;对智能化与安全防范设计的需求;对环保与节能设计的需求;对其他新技术如直饮水设计的需求。⑧对标准装修设计的需求:能够接受的标准装修单位面积成本;标准装修的基本内容和重点装修内容;对装修设计材料选择的需求。

(4)工程建设管理。

(5)销售或运营管理。

3.2建设方设计管理现状

①部门现状;②人员现状;③工作现状。

4设计企业进行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4.1弥补建设企业管理的不足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是以技术为主导的,概预算人员只能被动地反映设计成果的经济价值,无法能动地影响设计和施工,更无法实现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和管理,随着设计一建造承包方式的推行,这一状况将逐步扭转。

4.2统筹设计全过程

规划工程项目设计管理,确保设计质量与水平,降低工程投资与成本。

4.3强化设计企业内部的项目管理

(1)公司设计与技术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工程项目重要设计及变更的审查工作。

(2)经理负责《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的审定,主持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评审和确认会议。

(3)设计管理部:①负责施工图交底前的各项设计管理与控制工作。②负责项目各项重要专项设计管理与控制工作。③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设计变更的审核和设计变更控制工作。④负责项目实施各阶段项目设计与技术相关重要问题的研究、审定与处理工作。⑤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小型零星项目设计工作。⑥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管理工作及图纸会审工作。⑦参与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的评审(中间设计评审)。

5设计企业设计管理的机构设置及人员安排

5.1机构设置

设计管理部,亦可与经营部结合,形成经营管理部。

5.2人员安排

善于与人打交道、有一定专业知识,熟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专业人员担任此工作。

5.3产值划分

总设计费的8%~lO%,人均产值不低于专业负责^、平均产值。比如一个部门—年产值3000万元,专业负责人人均产值60万,则需安排4~5人作设计管理。

6设计管理工作职责与绩效考核办法

设计管理工作的职责已在第四条第三款中阐述,绩效考核办法可以从业绩、态度、能力、潜力、适应性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其中,在业绩考核中,要注意3个方面内容。

6.1该员工基于此岗位,应该担负起的责任

比如说一位销售经理,基于本岗位应该对按时提交销售规划,在得到批准后,按照销售规划运作。

6.2对上一级绩效的贡献

例如:设计管理部经理一个或几个项目所做业绩的贡献。

6.3对于流程的贡献

例如:计划人员是经营链条上的一个环节,该人员对整个计划流程的贡献。一般的业绩考核,都可以从这3个方面入手,不论是直线职能制的企业,还是矩阵制的企业,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态度在考核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即使再有工作能力,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还是无法实现工作业绩。只有在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的前提下,工作能力才能够通过内外部环境发挥出来。工作态度是实现良好工作业绩的必要条件。能力考核是为了了解员工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哪里需要在今后的培训中加强的,哪些岗位的任职资格需要修改。能力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常识、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

(2)技能、技术和技巧。

(3)工作经验。

潜力测评主要是解决员工到底还能干什么,针对员工在现任职务工作中没机会发挥出来的能力评价。适应性评价主要是解决:人与工作的关系——人的性格能力能够胜任工作的要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与周围的人际关系。

篇(3)

农村河道本身具有防洪、供水等自然属性,同时兼具航运、旅游以及河流生态等资源属性,成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当中极其重要的条件。绝大多数的农村河道主要分为乡县河道也就是跨乡村的骨干河道,以及诸如村庄附近的小河水塘,为农民的农业生产、饮用等提供必要的水资源,由此可见整治和长效管护农村河道与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1 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农村水资源

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有助于保护农村的水资源,该工作将彻底清理干净河坡内外垃圾、废弃物,同时清除河底污泥,落实开展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能够有效保障生活以及工业废水不再直接排入河水当中,为广大农民提供干净清洁的水资源。

(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落实农村河道长效管护使得管理范围之内不再有垃圾肆意堆放,违章建筑私搭乱建,同时有效遏制人为破坏河道、肆意取土、乱占河道等行为。河道与河面当中将不再有漂浮物、恶性水生植物等,从而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提升农村经济效益

长效管护农村河道将使得河面与河岸周围的环境规划进一步落实,农村道路、绿化和收集处置垃圾也将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的整体风貌将焕然一新,干净整洁极富自然气息的农村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因此将全面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

2 现阶段我国农村河道长效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河道界限较模糊

虽然现阶段我国推行的《水法》、《防洪法》以及《河道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当中均明确规定了河道管理范围以及河岸线的利用管理问题,但由于在农村当中普遍存在河道众多、分支庞杂的情况,因此也为集中管理力量增添了巨大的难度,特别是某些中小型农村河道岸线的界限比较模糊,个别农户以及企业单位为了一己之利常常争抢河道用地,这也使得河道越来越窄,很多原有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1]。

(二)工作标准比较低

当前大部分的农村将河道整治工作简单认为是清除水面杂草与河道淤泥、清运河坡垃圾、保持河岸干净整洁的集合,甚至将河道整治与长效管护等同于河道环境美化工作,因此导致在制定河道长效管护工作时标准过低。忽视了对农村居民家前屋后垃圾堆放、河道周边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等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将绿化河道工作想当然地认为是植树造林,缺乏整体的景观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河道的长效管护工作。

(三)工作主动性较弱

通常情况下,市政府对于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较为重视,但落实到乡县政府,特别是村镇政府时由于自身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加之村镇政府更加看重的是农业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常常将农村河道的长效管护工作看做是负担,只有在上级检查时才会走走过场进行突击清理。部分辖区为了减轻工作负担,直接让保洁队伍承包河道负责完成整治与管护工作,但在平时的实际工作当中却鲜少能够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与考察,导致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存在较多盲点。

(四)资源未充分利用

目前对于农村河道内资源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很多农村对现代化水利工程以及智能化管理措施并不十分了解,特别是在河道开发利用工作当中随意性较大,未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也很少能够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统一指导。而且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的项目与河段功能之间存在冲突,加重了水土流失情况,因影响河势稳定与河道安全,严重影响环境美观。

3 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发动农民

首先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采用各式各样的宣传工作譬如说开设农村河道长效管护重要性的知识讲座、派发传单画册等,发动农民合作组织号召广大农民共同加入到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当中。与此同时,各级领导干部也需要加大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力度,并且结合宣传部以及乡村媒体等联合发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倡导,督促农民不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向河道内丢弃垃圾,不私自占用河道等,不断提升农民的自律意识[2]。

(二)高起点的规划设计

针对当前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的工作标准过低的情况,各部门需要适当提高起点,坚持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可能保护河道自身功能并积极开发更多功能,秉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的原则规划设计农村河道水系及整治方案。实地考察当前农村的河道水系,了解导致水系阻塞的原因,并且结合近期和远期分别提出不同的疏浚整治规划,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方案调整。最后,还需要充分融入当地农村的风格特色,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时尚理念,确保农村河道的“原生态”,对于靠近公路、村镇的河道可以适当种植色彩艳丽的花草树木,提升其美观度。

(三)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在公告栏当中公开招标专业保洁公司的信息,同时招聘专业优秀的保洁人员组织一只长效管护团队,由专业人士统一为其进行岗位培训,帮助保洁人员正确认识河道长效管护的工作内容,明确自身责任。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开辟其他渠道用以争取项目资金,为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县区政府需要将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视作重点工作内容,在得到上级政府资金支持之后第一时间用于河道长效管护,同时为了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合理使用,还需要建立专门的资金账户,确保专款专用,配合严格的审计监督保障资金使用落实到位。另外,为减少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还可以通过对河道冠名、道路命名等方式吸引民资,为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筹集资金,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以水养河”等新途径,不断增加财政收入来源。

(五)充分开发利用资源

对于当前农村河道中的水土资源还需要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并且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位。比如说,在确保汛期排涝、灌溉引水,以及生产生活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针对范围内比较适宜发展水产养殖的沟塘、非行洪河道等进行水面养殖权与河道保洁责任的同时落实,也就是说农户在拥有水面养殖权的同时也肩负该范围内河道的保洁责任,为规范并监督落实管护工作,可以与承包人签订管护合同。另外,对于随意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占用河道等影响农村河道长效维护工作的个人及用户进行严厉的处罚,切实维护管护效果。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农村面貌基本上已经焕然一新,在河道整治方面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河道界限比较模糊等,为此在新时期下,农村还需要发动宣传教育工作,号召广大农民加入河道长效管护工作当中,并且乡县政府也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河道整治以及长效管护的工作力度,并组织专业的长效管护队伍以及加强对管护工作的监督与考核,从而切实做好农村河道整治与管护,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会文,蔡勇,仇荣,周钧,刘敏昊,朱伟. 江苏农村河道治理现状调查及分析[J]. 水资源保护,2015,01:69-73.

[2]陈永吉,许健,王根宏,王宏根. 建立姜堰市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机制的调查与思考[J]. 江苏水利,2016,0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