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讲解员履职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学校坚持举办高端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课堂,实现专家对师生的高端引领,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学校先后邀请了莫言、王蒙等学者主讲文学,请李肇星、吴建民等主讲外交,请厉以宁、姚景源等专家主讲经济,请金一南教授主讲精神,请李莉、戴旭、罗援等主讲国际形势……
专家们的讲座都是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例如,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个热点问题》专题讲座中,厉以宁教授讲到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三农问题、效率问题等。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复杂深奥的经济问题,厉教授在讲座中穿插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他用四次龟兔赛跑的故事来阐释优势和劣势的转化;用西递宏村发展的案例来讲解新农村建设道路,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故事加深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讲座使学生身在校园却能放眼国家和全球,能够更宏观地看待自身和社会,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淀自己的素养。
二、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学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研究学问、讲求义理的重要途径。在2017届人文实验班,我尝试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研究事物、探求义理。当前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和教科书,其实如果我们打开思路,还有很多学习途径和教学资源值得我们去探索,比如游学实践活动和社会教育资源。
1.伙伴互助式讲解
以往的游学模式比较单一,大都由当地导游来引导讲解。这样的讲解缺乏互动,学生学习的途径也仅限于泛泛地“看”和“”,容易陷入走马观花的尴尬境地。为了让游学活动真正落地,我开始试行伙伴互助式讲解。在我们班前往西安游学期间,我按照参观地点制定不同的任务模块,学生按小组领取任务。每个小组由六到八人组成,主要负责一个景点的收集资料和现场讲解。具体分工如组员协调、查阅资料、撰写讲解词等,交由各组内部自行商讨解决。有的小组将景点拆分成若干方面,安排各位组员分别查阅相关资料,最后统一整合、撰写;有的小组则将工作流程如查阅资料、整合、撰写等不同步骤分配给不同的组员来完成。游览景点时,负责讲解的小组成员分散到其他组担任讲解员。讲解结束后,我召集其他小组的组长对该组讲解情况进行评判,对优胜的小组给予奖励。
伙伴互助式讲解效果良好。一是可以使学生在参观景点前对历史和文物进行提前“预习”,让参观更具有针对性;二是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不但有“看”和“听”,还有“说”和“写”;再者,从前期准备到“上阵”演讲,学生的亲身参与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进而加深对该景点的认识与理解;相应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则避免了讲解活动流于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2.专家进课堂
当今的课堂,既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应该积极拓展引入教育资源,弥补传统课堂教育的不足。由于当前我国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关注不足,高中学生对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比较迷茫。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我们结合人文实验班的特点,在高二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专家进课堂”活动。
我们邀请的专家主要基于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我们在邀请家长时,会结合学生需求和时事热点进行有规划的安排。比如高二刚开始,学生不擅长写作和阅读,我们连续邀请了北京理工大学姜楠副教授和国际关系学院郭小聪教授分别做了《语文生活反思――语言与思想》《读什么,怎么读》专题报告,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阅读和写作。在成为时事热点时,我们邀请国家海洋局的专家给学生做了《增强海洋意识,建设海上强国》的专题报告,引导学生关注海防建设和海洋权益。江西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我们特邀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走进课堂,跟学生们聊聊考古那些事儿等。
我们邀请的所有专家都会从生活入手,用紧贴现实和课堂的案例为学生讲解本行业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规范。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各个专业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培养积极探索、进取求知的心态。
三、社会担当
人文的含义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服务人。作为人文实验班的学生,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能够主动承担社会义务,传播正能量。如何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1.责任内阁制
高中生群体是介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及行为往往具有幼稚与成熟混杂的特点,体现在自我认识上就兼有了自我意识强与实践经验少的双重性。针对这些特点,我在高一开始尝试“责任内阁制”的班级管理方式。我一改传统的由班主任任命班委的做法,将班长职务开放给全体学生,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申请担任班长。在所有申请担任班长的学生中,大家两两组合成执政团队,成为“首相”。“首相”们在自己的任期内,自行组织内阁,任命班委。
我们班先后共有四组内阁,总共执政4个月,最后由全体学生综合评估四届班委的履职情况,投票选举最合适的班委。我反复强调,投票时要对自己的选票负责,选择最能代表班级和个人利益的团队。如果选择失误,就要为自己的失误买单。“责任内阁制”的做法,将学生们的主动精神和选择能力融于一体,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又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2.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人文实验班肩负弘扬人文文化的使命。作为未来的社会人,我们应该有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接触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是培养服务意识很好的窗口,也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学校附近有一所风华打工子弟小学,这所学校缺乏固定师资,条件简陋。从学校第一届人文实验班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支教活动并传承至今。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机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由匆匆而过的慰问者,变成了每周固定上课的小老师,还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打工子弟这样一个特殊人群。这项活动我们整整持续了一年,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从他们身上,我们的学生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奉献,也学会了担当。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就在这样的点点滴滴的课堂中升华。
四、知行合一
在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中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当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1.追寻失落的夏宫
2015年是圆明园罹难155周年,这是民族的耻辱,更是民族永久的伤痛。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是当代中学生的历史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铭记这段历史,我们开展了“追寻失落的夏宫”主题实践活动。
我们将圆明园四十景分配给学生们,每个学生负责探访一个景点。大家利用国庆假期,负责查找《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相关资料和原图,研究汇总每个景点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建筑格局、大致范围、草木分布等信息,对该景点有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去遗址探访遗迹,根据四十景图考察山水形势,并拍摄现存遗迹的照片。在古今强烈对比下,学生们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角度不限,文字题材不限,可以是诗歌、辞赋,或者是现代文。
在检索文献、考察探访并记录拍摄的基础上,我们把每一位学生收集的材料制作成展板和画册。展板最顶端为圆明园四十景的名称,下面并列的是清人所绘四十景图和学生拍摄的遗址照片,最下面是学生们撰写的文字。四十余块展板陈列在喷泉广场,供师生观赏品评。照片中强烈的古今对比加深了师生对圆明园的直观感受。
2.文化创意+风险投资
2016年3月20日是学校七十年校庆的大喜日子,我们班制作了以学校著名景点――招凉榭的四季景色为背景的团扇和丝巾,对外售卖。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们谢绝了家长的无偿帮助,尝试引入“风险投资”:学生自己投资,自行组成财务团队管理所有的财务收支,提交财务报表。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学生们理解了投资过程、投资风险和利润分配等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宣传团扇产品,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有的负责制定营销方案,有的负责撰写宣传稿件,有的负责设计校内展板和海报。我们选择了微信和校园网作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将活动的基调定位为“感恩”,并制作了两组微信动画在微信中推送,引发了校内外的一致关注和赞誉。我们还成功地说服学校将我们的团扇和丝巾作为对外交流的礼品,尤其是足球巨星罗纳尔多到访,他手持团扇的照片登上了新闻媒体的重要板块。在宣传活动中,学生理解了营销的含义,了解了营销的途径,整合了营销的资源,这也是对课本知识的一次不可多得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