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普通话小诗歌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5 12:47: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普通话小诗歌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普通话小诗歌

篇(1)

无机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基本以验证实验为主,大多数实验项目和内容都比较单一,操作简单,无非就是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加试剂。实验枯燥乏味,学生的操作技能根本得不到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必须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我们系学生的素质特点和实验情况,将验证性实验的开出率从原来的85%降到了30%左右,增加了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对大一的学生而言,实验能力还未具备,应该循序渐进有步骤、有重点的深入。在进行综合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物质的检测手段有所了解,对大型仪器有了概念,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二、优化实验考核方法

平时的每个实验成绩 = 实验预习 10 分 + 基本操作 40分

+ 纪律卫生 10 分 + 实验报告 40 分 =100 分[2]。实验预习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在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试验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有些学生不进行实验的预习,实验的过程中则手忙脚乱,做了这一步还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进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验老师在每次实验开始前先检查预习情况,现场打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基本操作是实验过程中的核心骨,基本操作一定要规范,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与检查,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现场打分,这样才能督促学生规范操作技能。通过老师的检查与打分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实验报告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的情况以及对实验分析表达的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客观地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测评。而学生的总成绩则可以这样来计算:总成绩=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每次实验成绩之和/n)。

三、体现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构建多媒体实验教学辅助体系

无机化学实验所用到的试剂达140多种,其中很多都是毒性较大的。还有一些有机溶剂,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严重的侵害。在一些制备实验中还会产生一些刺激性和有毒的气体,如: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无机化学实验要体现绿色化,必须要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在保证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的条件下(如常规仪器的使用、重要无机化合物合成及性质实验等)必须要删减一些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内容,如氯气、硫化氢的制备等。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达到绿色化。对有毒性的这类实验可以采用多媒体系统进行仿真实验,这类教学课件是通过软件进行模拟将实验过程和实验注意事项进行计算机演练而完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样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老师还可以自已制作课件,将一些实验通过课件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卤素中饱和氯水与溴化钾溶液的反应,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实验,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很费劲。为了实验现象很明显就必须制备氯气,但是氯气有毒,而且味道很难去除。为了一个小小的验证试验却要花费实验工作人员很多时间和精力,还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客服这些缺点,实验老师可以将此实验制作成课件,实验现象一目了然,而且保护了环境。将多媒体融入到实验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还可以无形中教育他们保护环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是改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走绿色化之路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110-02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尤其对高等师范院校而言,普通话水平对提高学生的从师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校的社会竞争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报名、准备工作

许多高校的报名工作,仍以院系为单位,采用传统手工录入的方式生成报名数据。给院系提供了为不符合条件的人报名的可能性,给学校的审查工作也增加了难度;手工录入数据,常常会输入错误,增加了校对工作量;若学院通知不到位,学生错过了报名时间就不能参加测试;校、院层面均不能实时监控报名数据;编排测试时间、考场等都要手工操作,且无考生数码照片,增加了测试时查验考生身份的难度。

(二)组织工作

测试人数逐年增加,但工作人员欠缺、测试员远远不够,很难保证测试组织工作的高质量;仍以磁带为媒介用复读机录音,往往录音不全,且无法保证录音质量;因储存量有限,每次测试磁带太多,很难挑选,给复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三)成绩录入、数据统计工作

测试成绩都要靠手工录入生成数据库,工作量大,且很容易输入错误;测试等级要手工添加,操作不当也容易出错;根据数据库分别统计分析各等级数据,容易出错,往往要复查多次,工作效率低。

(四)证书处理工作

手工填写等级证书,由于所填内容较多,加之测试人数增多,要花费大量人力,且容易填错,往往几个人同时填写,既影响美观又不规范;当证书下发到考生手中贴照片时,因学院通知不到位或未按时贴照片,错过办证时间;收缴证书时,往往因证书上无院系这一内容导致院系之间证书的混淆。

(五)成绩查询工作

查询纸质成绩档案,因测试人数多,成绩册页数多,很费时间;查询电子版成绩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亲自帮学生查询,也浪费时间。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一)创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信息平台,高效管理

西北师范大学于2006年开始,历时一年,自主研发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务管理系统、网上报名系统、院系交费系统、测试录音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等软件,形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信息平台。

(二)完善机制,强化监督,提高认识

西北师范大学早在1987年就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普通话推广、测试等工作。近期,扩大了委员会成员单位,完善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章程,并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职责,强化监督。2007年4月,修订完善了《西北师范大学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务管理制度》,并新制订了《西北师范大学普通话水平测试财务管理制度》、《西北师范大学普通话水平测试档案管理制度》。西北师范大学长期坚持实施随即听课、查课、教学督导集中听课评议等教学检查措施,积极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普通话水平的认识程度。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过关率

从1987年起,我校就对理科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对民族学生增开《现代汉语》和《阅读与写作》课程;从1999年起,在综合选修课中开设了《教师口语》、《甘肃方言与普通话学习》、《普通话语音训练》、《书法》、《播音与主持》等课程;将普通话过关要求作为学生入学教育的必须内容;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对象提前至二年级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测试机会;在教育实习相关规定中规定测试未过关的学生不能参加教育实习。

(四)严格考务组织,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公正性

严格测试员配备,对测试员、录音员、工作人员进行考前培训;明确测试纪律和流程,张贴考生须知、检录须知、待测须知、测试流程示意图等;检录组织严格化,测试和检录地点分离,封闭管理;先检录,核对准考证、学生证、身份证,再在检录室与考场之间的通道设点查验身份,测试时再核对三证,防止替考;组织权威专家随机复查,使测试员有责任和压力,认真工作,保证了测试的公平性;证书由手写改为打印,提高准确度;在证书上增加打印身份证号,防止了办假证的可能性。

(五)因材施教,增强教学实效性

在开设“中教法”课程的基础上,为加强师范类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于2001年制定了《西北师范大学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要求和具体的训练方法;从2000年起就组织广大学生参加校、院、系三级从师技能大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活动,并使这些活动制度化、常规化;从2000年起规定师范类学生教育实习前必须参加一个学期的微格教学培训,由教务处统一负责排课、听课、反馈工作;2003年学校又新建5个微格教室,使学生的上课学时数增加了3倍;2007年全面修订了本科学生教学计划,在学科课程模块中明确规定了60学时的实践技能训练学分; 2008年2月学校又申请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180.41万元,学校配备配套资金,建成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实验中心、板书训练教室7间、同步录播室3间。

三、改革效果及未来展望

涉及面广,适用性强,涉及全校所有师生员工,仅普通话水平测试人数,2002年以后每年都超过3000人,仅2007年4月,测试人数就高达2441人,居全省之首;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全省各高校乃至各个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推广。

开发使用普通话测试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报名、收费等数据的实时监控,利用系统可完成考场安排、准考证打印、成绩统计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在准考证中载入学生数码照片,防止替考。

开发网上报名系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报名,解决了外出学生无法报名的问题;学生在网上自己校对、修改报名信息,提高了报名的准确度;通过系统可以调整学生报名范围、控制测试人数,增加了可控性。

使用院系交费系统,给各学院设定用户名及密码,实行专人专管,学院可以根据网络数据收费,学校可以对收费情况实时监控,学院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字段顺序打印交费人员名单,核对数据,减少了校院之间的协调、核对环节,降低了出错率。

开发使用测试录音系统,利用电脑随机抽题,减少了人为因素,增加了公平公正性;使用系统,改用话筒、电脑录音,保证了录音质量,减少了出错率;现场将成绩输入系统,计算机自动计算平均分,自动生成测试等级,减少了过去因人工登分、人工计算导致可能出现的成绩、等级错误,提高了准确性,减轻了复查和登分的工作量;系统中设计了自动计时模块,可以准确把握时间,也便于复查测试是否规范。

通过完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修订有关规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西北师范大学的得以顺利开展。学校制定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自评自查,整改提高,加强了全校师生员工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明伟.从组织管理层面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认识[J].文教资料,2008,(2).

篇(3)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125-02

普通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普通化学理论,可为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是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基本工具,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建设优质立体化教材有利于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优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材编写,通过教材形式把课程内容固化下来,以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不断加强教材建设是杜绝高校低质量教材进课堂,预防课程内容滞后的根本保障。目前,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优质立体化教材较少,亟待研究和开发。规划、组织本校的教材建设和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材质量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

普通化学课程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导言,也是我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每学年的授课量都很大。然而,一方面,该门课程的学时受到普遍压缩;另一方面,普通化学课程所面向的大学生是刚刚入学不久的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太适应;同时,扩招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校有较多的对口生(未学习高中化学)和少数民族学生,还有一部分达到或接近一本录取线的外省学生。显然,以纸质教材为中心的普通化学教材建设和单一的多媒体课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多层次学习需求。因此,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早已建立校园网,并有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随时向学生提供上网服务,在教学楼、学生宿舍内部都有网络接口。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已经接触了计算机。这些条件使得立体化教材建设及其网络辅助教学成为可能和必要。[2] [3] [4] [5] [6] [7] [8]

二、普通化学优质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内容

立体化教材建设以纸质教材为依托,在纸质教材的传承上开发科学化、体系化、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同时考虑网络教材要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整合,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调互补。

(一)纸质教材建设

1.主教材

自主编写主教材《普通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教材编写时,突出了其适用性、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讨论普通化学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化学与农业,化学与生物学方面的联系,并适当介绍了一些科普知识、科学展望或学科发展前沿概况、科学家事迹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基本原理的论述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对基础知识和拓展内容的介绍则是采取“广而新”的原则,较好地兼顾了内容与篇幅的矛盾。

2.辅教材

自主编写辅教材《普通化学学习指导》(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其章节顺序与主教材一致,共分10章。每章分为四部分:内容提要、思考与练习题详解、自测题及答案。思考与练习题详解是理论教材中每章思考与练习题的部分解答;自测题的类型分为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及计算题。另外,书末附有普通化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其答案。同时,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还增加了考研模拟题、英文习题、理论与实验及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习题,以利于因材施教。书中所有题目也给出了解题步骤与方法。编写《普通化学学习指导》,对于学生自学、了解和掌握普通化学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学会抓住重点、难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做适量典型、有一定难度的精选习题,是学习每门课程的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自主研制多媒体课件

配合自主编写的《普通化学》教材,自主研制普通化学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各章节内容编排合理,重点突出,生动的动画和图示能直观表现抽象理论部分内容,并可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而修改内容。内容形象生动的课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网络教材建设

普通化学立体化教材服务的对象是农林院校大学一年级新生和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我校新生中来自外省的学生、对口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网络教材框架的安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们的这种差异性。

1.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各章内容进行了总结,益于指导学生的学习。

2.精选例题,并有精选例题的解题录像,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巩固所学的知识。

3.在内容上拓展、延伸了主教材。

普通化学网上开设的栏目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队伍、授课教案、电子教案、课堂录像、习题、自测试题、素材资源库、辅导读物、网络教学资源链接等,既有利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预习及复习授课内容,也益于考研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更深、更广的延伸内容。[9]

三、立体化教材的教学实践

为了有效开拓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几年来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同学们普遍认为配音动画或图例远不如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授课方式有机融合,依据课程内容以及不同要求,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考试方法

1.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考试内容

考试目标应以教学目标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考试的范围不局限于某些章节,也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内容,命题突出能力考核,以利于学生总结与发挥,激发个人思考。适当增加综合性、整体性、理解性、运用性、评价性的命题,避免考试内容单一、老化。

2.注重过程性考核

学生的总成绩由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累加所得。形成性考核由课堂问答、课堂测验、作业、出勤、上课是否带齐学习材料等组成。终结性考核是课程全部结束后的期末考试。这种考核办法避免了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激励学生平时用功,而不是期末突击,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反馈机制

通过平时考核与检查,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适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因为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比例的增加,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生乐于质疑和纠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宽泛和牢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三)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促进教改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内容丰富、新颖,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的网络教学资源不难,难的是不断地更新网络教学资源,持续建设和完善立体化教材。无疑,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动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实践中发现,如不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就不能持续地吸引学生们的吸引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应鼓励学生上传一些内容,参与网络教材的建设,克服以往的网络教学资源只强调教师需求,忽视学生学习需求的弊端,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根据教学反馈信息,不断更新网络教学资源,持续建设和完善网络教材。

[ 注 释 ]

[1] 吕小艳,项蓓丽,文衍宣.实施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高教论坛,2012(11):50-53.

[2] 闫静,贾桂芝,贾力维.高等中医药院校“无机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12-13.

[3] 刘春英,李丽,冯锡兰,等.大学化学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优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36-138.

[4] 陈红兵,刘涌洲,王世飞.有机化学多层次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1(1):132-133.

[5] 王芳珠,杨国华.物理化学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1):96-98.

[6] 黄绍重.医用化学立体教材建设的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07(6):786.

篇(4)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诗歌由静到动再回到静的节奏感。

3.想象小诗描写的情景,感受月亮倒影的美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节奏感,背诵小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1.(出示课文情境图,同时播放课文录音)瞪大你的小眼睛,仔细瞧;竖起你的小耳朵,认真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师生共同进入情境――夜空中有一轮晶亮、滚圆的月亮,它普照着大地)

2.小朋友们,清清静静的小河里倒映着一轮明月,滚圆、滚圆,晶亮、晶亮。当小鱼游过时,倒影在水中的明月发生了变化。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出示课文)读读这首优美的小诗,我想你会喜欢的!

【设计意图:课文配了两幅清新优美的情境图,可谓“诗中有画”,这为学生提供了初步的视觉意象;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发学生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情感。美的画面、美的语言,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美的情趣,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这样的引导,使诗歌对儿童心性的陶冶如春雨般丝丝润入心田。】

二、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指点。

3.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首小诗?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自由朗读、同桌互读,相互指点,既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尊重意识,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一个自主展示的平台。】

三、 品读诗文,读中感悟

1.(出示课文1~4行)小朋友们,你看见天上一个月亮,河里一个月亮,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把有关的诗句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可以看着课文插图,体会月亮的圆润、晶亮,整体节奏缓慢些)

3.小组合作,读中感悟。

(1)读。(读相关语句,可以小组读,也可以几个人读或一个人读,其余人欣赏)

(2)说。(交流:听了朗读,我好像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3)再读。(带着想象,再读一读,读出画面来)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一种既有组织,又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它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读、说、想象,训练了他们的思维,发挥了他们的想象,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4.(出示课文5~8行)一条鱼儿游过,月亮发生了什么?找出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读一读。(自由选择朗读形式,语速稍快,表现小鱼的游动打破了原先的宁静)

(2)说一说。(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

(3)演一演。(表现孩子充满童真的惊呼)

【设计意图:孩子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放手让他们自己朗读、想象、表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5.(出示课文9~14行)“啊,不要惊动它,让它安静一下。”小朋友们,这里的“它”是谁呀?

师:“嘘”――待会儿你再来瞧,你瞧见了吗?指名读。

齐读。(声音高些,速度渐慢)

【设计意图: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这里,教师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朗读中感受河里的月亮由静到动又归于平静的过程,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同时,在朗读中他们体会小诗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也表现他们的童真童趣。】

四、 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1.出示课文,齐读。

2.出示插图,试背。

3.看着插图,你还能想到与月亮有关的其他诗吗?(学生自由展示)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激发学生诵读有关月亮诗歌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五、 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让、会、再、么。

2.学生自主识字,教师指点。

(1)“让”书写要点:横折提,横上斜,竖稍左斜,提上翘;左右紧凑,底横穿插。

(2)“会”书写要点:人字头,像把伞,上下撇头对对齐。

(3)“再”书写要点:横画之间空距均匀,长横两边要出头。

(4)“么”书写要点:像个三角形,撇画方向一致。

篇(5)

当然,现在的青少年升学压力重,课外作业多,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悠闲的心情去阅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籍。但我想,诗词篇幅短小,课余读一些,所花时间不多;再则,在紧张学习的间隙,伸一伸懒腰,慢声吟诵一两首优美的小诗,正好可以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调剂一下疲惫的身心,也是十分惬意的。我看,关键还在于培养读诗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时间总是挤得出来的。

要培养对诗的兴趣,首先是用心灵去接近它、解读它。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佳作,它们所蕴含的古代诗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纵然有时代隔阂,也不致成为我们欣赏的障碍。再说,那些真正的好诗,大多明白如话,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语言,对今天的读者却依然充满了魅力。比如下面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全诗没有一个冷僻的字,不用任何典故,朴素得比如今的很多新诗和流行歌曲的歌词更晓畅易懂。它真挚的感情全从肺腑中流出,即使从未有过远离亲人、作客他乡的生活经历的人,也不能不为之动情,不能不为之从内心升起对母爱的深深眷恋;更不用说有过这种生活经历的人了。记得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离开乡下到上海求学,虽然路不算远,但少小离家,总有一种游子思乡的心情。不幸又在初中毕业之前忽遭丧母之痛,悲痛中反复地读这首诗,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不太会写诗的我居然也写出这样的诗句:“密缝针线今犹在,不忍开箱检旧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时这首《游子吟》给予我的巨大的冲击力。

篇(6)

当然,现在的青少年升学压力重,课外作业多,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悠闲的心情去阅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籍。但我想,诗词篇幅短小,课余读一些,所花时间不多;再则,在紧张学习的间隙,伸一伸懒腰,慢声吟诵一两首优美的小诗,正好可以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调剂一下疲惫的身心,也是十分惬意的。我看,关键还在于培养读诗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时间总是挤得出来的。

要培养对诗的兴趣,首先是用心灵去接近它、解读它。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佳作,它们所蕴含的古代诗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纵然有时代隔阂,也不致成为我们欣赏的障碍。再说,那些真正的好诗,大多明白如话,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语言,对今天的读者却依然充满了魅力。比如下面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全诗没有一个冷僻的字,不用任何典故,朴素得比如今的很多新诗和流行歌曲的歌词更晓畅易懂。它真挚的感情全从肺腑中流出,即使从未有过远离亲人、作客他乡的生活经历的人,也不能不为之动情,不能不为之从内心升起对母爱的深深眷恋;更不用说有过这种生活经历的人了。记得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离开乡下到上海求学,虽然路不算远,但少小离家,总有一种游子思乡的心情。不幸又在初中毕业之前忽遭丧母之痛,悲痛中反复地读这首诗,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不太会写诗的我居然也写出这样的诗句:“密缝针线今犹在,不忍开箱检旧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时这首《游子吟》给予我的巨大的冲击力。

篇(7)

一、汉语格律诗的特点简述

汉语格律诗自古有之。《诗经》中最早的诗歌写于西周初年,人们写诗时就已经创立并遵守押韵等诗作规则了。至少在商朝,人们已经在写格律诗了。甚至于说,当人类开始出现文化的迹象之时,比如在尧舜禹时代,人们就在自觉地写格律诗了。因为他们知道,要把几句话写成一首歌曲一样,念起来动听,有乐感,那就是诗。只是那个时代的诗歌没有流传下来而已。因此,有乐感的、念起来朗朗上口的、意思连贯的几句话,就是格律诗。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每行字数多少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相等字数,或四个字,或五个、七个字;或者是字数有规律的变化,如宋词。诗歌押韵只是次重要的规则,其字数和行数是不确定的。每首诗可用一个韵,或者两个韵,甚至两个以上的韵,也允许换韵。既可在偶数句上面押韵,也可奇数句和偶数句上都押韵,这样的押韵方式就会很灵活。

诗歌发展到了唐朝,迎来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岁月里,诗人们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就有五六十个。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诗人们把诗歌主要固定在了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上。在这个时期,除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涌现了很多成就卓著的诗人。他们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边塞诗闻名的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元稹等。他们都以高超的智慧和能力,把汉字在诗歌中运用得非常自如和超凡,极大地提高了汉字的表现力,而又遵守着诗歌的格律规则,使后人难以企及和超越。

这些规律简述起来就是:形式上的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平仄或轻重音、用韵和对仗等等。比如,在律诗中连续两行诗的汉字要遵循“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规律等等。具体的格律形式还是很复杂的,但还有更重要的写诗规则,那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有思想和道德深度,要有同情心。否则,只是符合平仄变化要求的填词,那是生硬、空洞的,不会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流传。南宋诗陆游有言:“汝要学诗,功夫在诗外。”所谓“诗内功夫”,是指格律诗的所有规范、规则;所谓“诗外功夫”,是指做人、修身和正己。

二、英语格律诗的特点简述

诗歌语言的共同特点:语言是形象的、富有音乐性的。它是人类早期的音乐,有鲜明的节奏感和优美悦耳的韵律。英语格律诗也一样。

英文格律诗的具体特点是指它的格律诗、无韵诗和自由体三种形式。英文格律诗的节奏感也很强,它主要靠重音低音的出现频率(称为“格”)来体现节奏的快慢。常见的格有七种,最常见的格只有两种:即在一个音步(foot)中有两个元音:1.一轻一重的音步叫“轻重格”或“抑扬格”;2.一重一轻的音步叫“重轻格”或“扬抑格”。可以根据诗行中轻重音出现的规律和音步的数目判断它的格律,即所谓的“格律分析”或“音步划分”。这样,某诗的格律形式就会是“五音步抑扬格(iambic pentameter)”,或“五音步扬抑格(trochaic pentameter)”,或“四音步抑扬格(iambic trimeter)”,或“四音步扬抑格(trochaic trimeter)”等等。

“音步”和“格”是诗行中的节奏和韵律(rhythm)。就像汉诗中的“平仄”一样,这是英诗中最难掌握的规则。著名诗人如“弥尔顿、雪莱、济慈、朗费罗”等等都常常“违规”。可见,即使很严苛的规则,也是可以突破的。

所谓押韵或韵式,是指相同或相似的音节读音依照规律出现在两个或更多诗行的相应位置上。可划分为全韵、近似韵(也称“有缺陷的韵”)、尾韵、行内韵、词首韵、男韵和女韵等。

全韵是最严格的韵,是指元音和元音后的辅音完全相同。如“cloud―crowd;trees―breeze;know―oh;me―be”等等。

因为压全韵很难做到,所以就不得不以近似韵代替之。近似韵有三种情况:1.最后的辅音相同,但前面的元音相似而不相同,如“stone―one”。2.元音相同,后面的辅音不同,叫“谐元韵”,如“lake―fate”。3.元音不同,所有的辅音都相同,叫“谐辅韵”,如“black-block; reade-ride”。

押韵也是英汉诗歌中的重要一环。正如高东山所说:“巧妙的用韵不仅是声音的共鸣,也含有语义和逻辑的联系,能使人产生喜怒哀乐的联想。”[1](P15)

总而言之,英语和汉语的格律诗规则都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长时间学习才能掌握。但第一重要的写诗原则是:表现人们鲜活的、生动的、正义的、有价值的、有道德的思想。第二重要的原则:汉字数目(以及英诗中的音节数目)是相等的,或者有规律的变化。第三重要的原则是押韵。第四重要的才是“平仄”“音步”或“格”。

三、英诗汉译的理论思考

正因为汉英格律诗的写诗规范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又都只是表面的现象,是次要的因素,其诗歌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英诗汉译时,首先应该把精力用在吃透原诗的内涵上面,力求传达出原诗的深刻内涵。其次是外形方面。对于英语格律诗,应将其翻译成“仿汉语格律诗”的形式,并将英语自由体诗翻译成汉语的自由体诗;反之亦然。但例外还是有的:即,如果英语格律诗无法翻译成“仿汉语格律诗”,那就只能翻译成汉语自由体诗;英语自由体诗也是可以翻译成“仿汉语格律诗”的。

为什么说是“仿汉语格律诗”呢?因为中国古诗所包含的几项原则,如平仄变化、押韵等规律没法符合英诗的要求。比如,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的行数少,字数也少,而英诗的诗行会更多一些。又因为英语的一个音节相当于一个汉字的位置,而英诗的每一诗行都会超过五个或七个音节,每首诗都会超过四个、八个诗行等等。另外英诗中的“抑扬格”或“扬抑格”更是难以翻译。

尤其是汉字的“平仄”发声,这是古人确定的读声规则,我们现在也难以把握。我们听不到古人发音的录音,但是一句“乡音无改鬓毛衰”说明,古人的“乡音”也就和现在同一地方的方言是一样的,从古到今没有多大变化,但它和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

古汉字的平仄是以哪个地区的方言为基础来确定的?在相当长的古代时期,文化的繁荣之地位于长安到洛阳一线的中原地区。那么,平仄的确定是以西安话还是以河南话为基础的?而现代普通话,却是以中原以北的北京等地的方言为基础方言重新确定的。

有人研究证明: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相当于“平”声,三、四声相当于是“仄”声。这只能是个大概的说法。既然如此,在这方面追求和古诗的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符合部分规则,只能译成“仿汉语格律诗”的形式。

四、译例的理论分析

1.采取“仿汉语格律诗”的形式进行翻译时,只能取其有利于英诗的几项因素。如模仿汉语诗中的押韵,模仿其整齐紧凑、意思浓缩、对仗和节奏感;尤其要体现出一定的韵式和节奏,因押韵而产生的乐感是格律诗中的重要因素。如果个别英诗无法这样翻译,也可采用汉语自由体诗的形式去翻译。反之,对于个别英语自由体诗难以译成饱含诗意的汉语自由体时,也可采用“仿汉语格律诗”的形式进行翻译。

现列举美国诗人狄金森女士(EmilyDickinson[1830~1886])的一首小诗进行点评分析,以实例诠释英诗汉译的翻译原则。

狄金森是美国早期的传奇女诗人。一生未嫁的她在孤独中创作的大量诗篇,是她留给世人最好的礼物。在她有生之年,其作品未能出版,这却丝毫没有折损她丰富的诗歌创作天分和深刻的诗意内涵。据统计,狄金森为世人留下了1800多首诗。狄金森去世后,她的亲友曾编选出版了她的部分遗诗,于19世纪末出版了三本诗集。

狄金森的短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抵应该算是美国自由体诗歌的创始人,且诗作价值很高。尤其是她通过短小的诗歌而超前反映了个人的幻想、想象、思考和心理活动,其独创性功劳和价值是很丰富的。由于她的诗歌在生前未能出版,根据著作权法,自由体诗歌的创始之功便由惠特曼(Whitman[1810~1892])获得了。

美国现代诗歌兴起之后,她便作为现代诗的先驱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对她的研究成了美国现代文学评论中的热门题材。1955年,《狄金森全集》出版,共有三本诗歌集和三本书信集,从而奠定了她作为女诗人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

2.狄金森写诗时非常随意,好像是信手拈来。她既不给诗歌起标题,也不给它署写作日期,有时押韵,有时不押韵。因此,后人整理诗作时在时间排序上是无能为力的。标题的使用上也统统使用原诗的第一诗行作为标题,且很多字母都保留第一诗行的写法,没有大写;或者用编号作为诗作的标题。例如诗作I’m nobody! Who are you?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 nobody, too?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 don’t tell!

They’d banish us, you know.

How dreary to be somebody!

How public, like a frog

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day

To an admiring bog![2](P92)

汪义群翻译了该诗,孙梁校对。他们将标题译为“我是无名之辈”,将作者译为“爱米丽・狄更生”。译文如下: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之辈?

那么,咱俩是一对――且莫声张!

你懂嘛,他们容不得咱俩。

做个名人多无聊!

像青蛙――到处招摇――

向一洼仰慕的泥塘

把自己的大名整天宣扬![3](P341)

3.点评:该诗是一首用词简单的自由体,但也有“frog”和“bog”压全韵,“somebody”和“day”压近似韵,音节数基本相称;其含意则颇为深刻。此诗的写作时间较早,应该是她投稿的几首诗遭到拒绝之后写出来进行自我安慰的。因此,诗中的“你”不是指她的朋友,而是指“被拒绝发表的诗歌”,进而指她的所有诗歌。诗人表示,自己和“你”都被世人所抛弃了,即“他们容不得咱俩”,但是无所谓,我们俩相依为命就可以了。这胜过那些沽名钓誉的名人和大众,他们是青蛙和泥塘的关系。

如果根据诗歌的一般翻译原则的话,就这样一首短诗而言,汪义群的译文很不符合中国人的读诗习惯,形似而神损。既然译诗的要旨是保留其深刻的内涵,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坚持保留其表面的诗作结构,故应模拟中国古诗形式翻译之。

4.笔者将标题译为“默默无闻”。因此语言更浓缩一些,诗味更浓厚一些。译文如下:

默默无闻欲问卿,

我俩竟是相同命。

成双相伴别显示,

任凭众人把我摒。

成名立家多无聊!

像只青蛙四处跳。

整日对着烂泥塘,

来把你的臭名叫。

因篇幅所限,笔者没有详细分析狄金森的个性和写诗风格。但笔者是在对诗人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来翻译这首小诗的。这样翻译标题,是因为标题的翻译历来都是很灵活的意译,成功的译例也很多。

诗作反映的是诗人愿意独处的人生观,这也符合身为基督徒的她修学基督教义的要求,她就像是在家修学的修女;同时她也对另一种人生观表达了轻蔑的态度。这就是她立志不嫁、不投稿、不发表诗作,并愿意独处的理念依据。在翻译时,译者要将这个理念渗透在字词之中。因此,从笔者的译文中,读者不难看到该诗流露出的轻蔑口气。依据诗歌的深刻内涵来翻译,用“仿汉语格律诗”的形式来表达,不拘泥于原诗的表面单词,乐感更强,文字更浓缩、更紧凑,从而更像是押韵的(格律)名诗。译文中的很多汉字都不是原诗表面所有的,但都是符合原文内涵的。

五、结语

上文已经详细探讨了诗歌的理解和翻译原则问题。汪义群对原诗理解得比较好,只是翻译方法上太过直译,以至于汉字根本就不象是诗歌语言,难以入诗。对于像中国这样的诗歌王国而言,读者也很难把它看作是“名诗”。根本原因是因为译者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理解得不够深刻,最后不得不直译。而直译后的汉语显得平淡无奇。

美国的文学历史很短,狄金森的诗歌当然是不能和某些英国诗歌相比的,更不能和中国古诗相比。但既然美国人喜欢,认为它很重要,我们翻译时就要考虑它的国别价值所在,从而要把它翻译为一首有水平的汉语诗歌。于是在这里就要打破一下常规,改变一下角度,用“仿汉语格律诗”的形式来翻译这首英语自由体诗。只有改变用词用语的角度,依据原诗的深度内涵来翻译,才能译成仿格律诗。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仿汉语格律诗”形式就是指“仿汉语古诗”的部分表面形式,而不能完全符合汉语的格律诗要求。有些译者可能认为,既然不能译成绝对正确的汉语格律诗,就索性将英语古诗都翻译成了汉语自由体。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这样的译文必然会破坏原诗中的一些要素。所以,翻译时要顾及原诗的背景和表意的需要,不能过分追求译者的自由表达和自我表现,但也不能追求绝对的满意和正确的古诗形式。

参考文献:

[1]高东山.英诗格律与赏析[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3.

[2]Bode,Carl.Highlights of American Literature[M].

Washington D.C.:English Language Program Division,1987:92.

篇(8)

晨诵课主要包括清晨问候、复习诗、新授诗、梦想开花、结束语五个环节。下面笔者以我校晨诵读本《晨韵》之二第三篇章《从耳边掠过的风》晨诵课的教学为例,介绍低年级晨诵课的操作要领。

一、清晨问候

清晨问候其实是师生间在清晨相互问候的礼节。黎明时分,师生间富有诗意、书香的相互问候,能够给彼此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好心情,更预示着我们将“与黎明共舞”。从学生好动的特点出发,低年级的晨诵问候允许并鼓励学生配合自主创编的灵动动作,边动边说。

[片段实录]

师: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亲爱的小朋友们,用你们最美妙的声音开启崭新的一天吧!全体起立!

师:爱读书的树叶/捧着阳光读/

女生齐:一天一遍/读得兴奋满脸/

师:爱读书的树叶/捧着月光读/

男生齐:一夜一遍/读得平平安安/

师:一听说风老师来检查/

生齐:每片树叶便/摇头晃脑/齐声朗读

合:我们要读书的小树叶,用朗朗的读书声开启每一个崭新的黎明!

师:请坐。

晨诵课的时间短暂,强调以读为主,极少讲解和说教,低年级尤其如此。

二、复习诗

复习诗主要是诵读上节课所学的诗歌,旨在以旧引新,温故知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优美的诗歌。这节课之前,我们学的是诗人刘炳钧的《小蜗牛》这首诗。

学生集体诵读诗歌内容:小蜗牛,小蜗牛,/背着房子去旅游。/不着急,不着慌,/东张西望慢慢走。/遇到一只小蚂蚁,/向着蚂蚁点点头。/风来啦,雨来啦,/雨水“哗哗”满地流。/“小蚂蚁,别发愁,/躲进我的房里头。”

三、新授诗

新授诗是晨诵课的b读重点。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教师要努力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且诵读形式要丰富并富于变化。通常教师范读在先,学生诵读在后。学生诵读的形式有自由诵读、自告奋勇展示读、师问生答或生问生答读、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读、根据诗歌内容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PK读、配合画面诵读、配合音乐诵读等等。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在诵读中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展现诗歌的魅力。

[片段实录]

师: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的王国旅行,跟着风出发,我们要学一首新诗,《从耳边掠过的风》。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1:金波。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发现了这首诗的作者!在诗的王国旅行,我们一定要留心观察。现在由我来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课件出示诗歌内容)。

从耳边掠过的风

金波

从耳边掠过的风,

一点也不冷;

因为风里,

有我们的歌声。

从心中飞出的歌声,

比鸟儿唱的更动听;

因为歌声里,

有甜蜜的友情。

歌唱友情的歌,

就像春天的风,

从耳边流进心中,

消融了心头的寒冷。

师:(读毕)同学们,你们知道从耳边掠过的风为什么一点也不冷吗?

生2:因为它“像春天的风”,春天的风是不冷的。

师:为什么像春天的风呢?谁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生3:“因为风里,有我们的歌声。从心中飞出的歌声,比鸟儿唱的更动听……”

师:说得不错!谁还有补充?

生:“因为歌声里,有甜蜜的友情。歌唱友情的歌,就像春天的风,从耳边流进心中,消融了心头的寒冷。”

师:是呀,从耳边掠过的风,就像是歌唱友情的歌,它动听、甜蜜,让人备感温暖,消融了寒冷。大家想读读这首温暖的诗歌吗?

通过对话,师生一起给诗歌定下了“温暖”的情感基调,于是便开始了多种形式的诵读。第一次是让学生自由诵读;第二次是老师读题目和作者,三名自告奋勇的学生“小诗人”各读一节诗;第三次是老师读每节中的前两句,三名“小诗人”再跟读本节的后两句;第四次是分组齐读(全班齐读第一节,第一、二组齐读第二节,第三、四组齐读第三节),学生对照老师和“小诗人”们多次范读中对语气语调的处理,进行简单的朗读模仿;第五次,老师肯定了大家读得大声、响亮、有感情,然后引入“男女生PK读”这一促成阅读的赛读形式;第六次,在学生情绪激昂、饱满的时刻,教师调出了课件里的音乐和图片,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下再一次带着感情齐读一遍这首诗。

四、梦想开花

梦想开花环节是晨诵课新授诗之后的一个补充,是一种思维拓展训练。学生可以用画笔描绘诗歌内容,形成具有个人解读风格的读写绘文本;可以简单地仿写诗歌;还可以制作诗歌贺卡;等等。这节课中,学生的“梦想”是这样“开花”的。

[片段实录]

师:你觉得友情还像什么?你也用一两句话赞美友情吧!

生:友情像小伞,为人们遮风挡雨。

生:友情像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

生:友情像灯塔,使航船找到方向。

师: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同学们,付出一份友爱,你将收获两份快乐。今天的晨诵到此结束。(生全体起立)

五、结束语

好的开始,好的结束,让美好的情感伴随学生的每一天。

师:感谢同学们给了老师一个清新的早晨!

篇(9)

陈先生给吟诵下的定义说出了吟诵的一些基本特点,但仍然不够具体。而在更早的时候,着名的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先生曾对“吟诵”和“吟唱”进行过更为细致的区分:“吟唱。这是一种运用语言的风格,它既不是声调和语调的数字合成,从而产生一种通常的语言,也不是具音乐旋律的歌唱,它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东西,它主要基于语词的词素的声调之上,并以固定的方式为其说话的特点。……由于吟唱完全取决于声调,所以每种方音自然都有其不同的吟唱方式。”“吟诵基本上取决于声调,但又不十分明确。假如有了特定的语词,它们的声调只允许有限的变化。在这个范围内,念或吟诵的人经过较多的倾听和练习,就可以即兴吟诵,但一般不即兴吟诵,而且每次吟诵同样的文本时不能重复相同的调子。”[2]在赵元任先生看来,吟诵与吟唱相比,在声调上具有一定的不固定性,但又不同于完全的即兴发挥,介于吟唱与朗诵之间。以上两位先生的观点都给笔者以极大的启示。但笔者以为,在当代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对于“吟诵”的定义不能过窄,我们更应该提倡一种广义的吟诵概念。这个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吟唱、吟诵以及朗诵。对于高校中文系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关心并不是“吟诵”概念本身学术意义上的探讨,而是这种学习方式对提高文学作品鉴赏分析能力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吟唱、吟诵、朗诵都是古代文学教学中所需要的,三者若能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则可以取得更佳效果。吟诵对于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学习的重要性,是由古典诗词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早在《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歌永言”的说法,“永”也就是“咏”,指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吟诵,以突出诗的意义。《毛诗序》又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诗歌是人的真情实感的外化和抒发,而“咏歌”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诗歌的抒情效果。《汉书?艺文志》则进一步阐述道:“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诵非直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可见,歌咏吟诵的赏读方式正是由诗歌自身特点所决定,诗歌需要吟诵,诗歌离不开吟诵。

如果吟诗吟得好,甚至能产生出人意料的作用。《孔子家语?困誓》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歌,予和汝。”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终,匡人解甲而罢。可见诗歌经吟唱之后所产生的感染力是何等惊人,竟能让战争消弥于无形。当然,很多学者认为《孔子家语》是伪书,笔者在这里也不指望让吟诵去消灭战争,但这个故事还是提示我们,应该通过吟诵去提高高校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效果。其实不止诗词,吟诵同样也是学习文章的好办法。清代着名桐城散文家姚鼐在《与陈硕士札》中说过:“大抵学文者,必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也说:“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在桐城派散文家们看来,吟诵歌咏于学习散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能“默看”,那么终身都只能是个外行。在姚、刘二人的基础上,张裕钊在《答吴挚甫书》中总结出了有名的“因声求气”说:“古之论文者曰,文以意为主,而辞欲能副其意,气欲能举其辞。譬之车然,意为之御,辞为之载,而气则所以行也。欲学古人之文,其始在因声以求气,得其气,则意与辞往往因之而并显,而法不外是也。……夫作者之亡也久矣,而吾欲求至乎其域,则务通乎其微。以其无意为之而莫不至也。故必讽诵之深且久,使吾之与古人祈合于无间,然后能深契自然之妙,而究极其能事。……故姚氏暨诸家因声求气之说,为不可易也。”古人的这些说法对我们今天学习吟诵、运用吟诵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吟诵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要求

吟诵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具体说来主要包括这样三点:

(1)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在板书或幻灯片的配合下,逐一讲解作家的生平、作品的主题思想内容、艺术特点,最后再归纳作家的艺术成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四平八稳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吟诵这一环节,则可以起到变换课堂教学节奏的作用,对学生的听觉产生刺激,并产生一种新鲜感。从 心理学的角度说,人们总是愿意关注新颖的事物。在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加入吟诵这一环节,无疑是对课堂教学手段的丰富,同时也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2)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吟诵不光是教师吟或放音像资料,更需要全体同学的参与。由于吟诵需要发声,而且是在众人面前发出声音,这就会让参与其中的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不仅是声音的能力,更是一种包含自信心、表现欲以及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综合能力。在吟诵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赏析能力,并且展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

(3)丰富学生课余自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大学中文专业学生来说,课余自学这一块往往显得比较薄弱。与理工科学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做实验不同,中文专业的学生课余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于是就出现了平时玩,考前突击复习背诵的不正常现象。这时当然存在一个学习自觉性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看书”的枯燥性也是学生不愿主动自学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古书古籍,看起来难免会有艰涩之感。而且,“看书”往往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必须在一个相对安静封闭、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学宿舍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环境,而学校图书馆紧张的座位也限制了学生看书的时间。在多了吟诵这个学习手段后,学生课余自学古典文学的空间就大大拓展了。不论是走路、运动,或是茶余饭后,都可以较为自由地进行吟诵学习,这无疑可以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学,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既然吟诵对教学有这么大的促进作用,那如果运用好它也就显得十分关键了。

在笔者看来,具体的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自身要提高对吟诵教学的认识,要清醒地意识到吟诵是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绝不是什么落伍或过时的东西。无论是朗诵、吟诵还是吟唱,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大胆、自觉地对其加以运用,并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让吟诵这一古老传统在当代高校教学中焕发出新的风采。第二,尽管吟诵并无完全通行的格式可言,但一些基本的规律还是必须掌握的。比如,在处理音长音高、平声与仄声关系时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平长仄短”。就是说,平声字要读得长一些,仄声字要读得相对短一些。(2)“平低仄高”。就是平声字读起来相对低沉,而仄声字读起来应比平声字更加高亢响亮。关于这一点,有些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甚至认为应该是“平高仄低”。这种争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中国中古以来语音体系的变迁。唐宋时代中国人说话分为“平上去入”原则,而元代以后,慢慢演变为今天的普通话四声。语音体系不同,用来读诗词的效果当然也有区别。笔者认为,我们今天在吟诵时还是要尽量遵循“平低仄高”,这样可以更好地体会古典文学作品特有风味。(3)“平直仄曲”。平声字在吟诵的过程中,音高的变化较小或不明显。而仄声字在读的过程中,音高往往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明代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曾经这样描写过四声的读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所谓“声音平道”,就是音高的相对稳定;而对于上、去、入这三个仄声来说,诵读过程中音高往往有明显的变化。

除了音长、音高、平仄,节奏也是吟诵教学中必须强调的。对于一首作品来说,能否准确地读出它的节奏,不仅仅是个“美感”的问题,更关系到对它的理解与掌握。在笔者看来,散文、古体诗的节奏与近体诗、词、散曲的节奏是不同的,吟诵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于近体诗词来说,作品中每一句自身的节奏较为重要。(1)五言近体诗。每句的节奏应该是“2-2-1”或“2-1-2”。孟浩然的《春晓》,第一句应该读成“春眠-不觉-晓”,第二句则应该读成“处处-闻-啼鸟”,第三句读成“夜来-风雨-声”,最后一句读成“花落-知-多少”。一、三两句是“2-2-1”,而二、四两句则是“2-1-2”,如果读反了,则不符合诗歌的原意。从节奏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尽管这首诗很短,却包含了节奏的齐整与变化,这也正是首小诗魅力独具的一个重要原因。(2)七言近体诗。其节奏可以由五言诗类推,就是在每句开头再加一个“2”,变成“2-2-2-1”或“2-2-1-2”。如杜甫的《登高》,第一句应读成“风急-天高-猿-啸哀”,第二句读成“渚清-沙白-鸟-飞回”,第三、四句读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杜甫律诗在节奏方面的变化多端。(3)词。词由于句式长短不一,节奏的变化也更多。由于有一部分词牌,特别是小令,与近体诗关系密切,所以在诵读节奏上也与近体诗相近,如《鹧鸪天》、《菩萨蛮》等。但中调和长调就不同了。在慢词中,特别要注意“领字”的效果。如柳永《八声甘州》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一句,“渐”即为领字,统领后面的“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所以在读“渐”字时,要在后面加入较为明显的停顿,这样才能突出这个领字的作用。否则,如果不加停顿,则“渐”字只是针对“霜风凄紧”,而与后面的“关河”与“残照”无关,这就破坏了词原有的意境。再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一句中,“叹”与是领字,读时也要加以明显停顿。

对于长篇古体诗和散文来说,由于篇幅较长,每一句句内的节奏并不如近体诗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整篇作品在节奏上的变化。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从开头至“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为诗人情感的酝酿与过渡,在吟诵时语气可较为平缓,节奏也较慢。而从“岑夫子,丹丘生”至诗歌结束可谓歌中之歌,诗人的情感如火山喷发而出,在诵读时应该加快节奏,语气也要更加激烈高昂。这样的吟诵方式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这首作品的艺术效果。又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散文,从开头“某启:昨日蒙教”至“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叙述自己写这封书信的原因,并表现了自己的谦逊之态。这一段读起来应该用较舒缓平和的语气。而从“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开始,作者转入批判司马光的错误观点,语气逐渐激烈,吟诵时节奏应当加快。文章最后“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一句,则又转为平缓,节奏变慢。这种节奏上的变化在吟诵时一定要体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展现文章的艺术魅力。由于历史变迁,今天我们在吟诵古代文学作品时,已经不可能全用古音了,而只能以普通话四声作为基本音。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古典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字我们今天在吟诵时仍然要发古音或遵循古音的一些发音规则。如杜牧《山行》的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在普通话中念xié,但在吟诵时我们应读为xiá。在平水韵中,“斜”属“麻”部,读为xiá,这样才能和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家”相押。再如李白《清平调》中“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的“看”字,今天普通话应读第四声(仄声),但在诗韵中,却应该读第一声(平声),这样才能和第四句“沉香亭北倚栏杆”的韵相一致。尤其是那些古今发音变化较大的字,如入声字,在吟诵时一定要注意。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押的是入声韵,而今天普通话已经没有入声。我们在吟诵时应尽量读出入声的效果,如“黑”要读成短促的he,“摘”要读成短促的ze,“得”要读成短促的di。短促的入声韵能够较真实地传达出词人内心惶惑与不安,而如果完全用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去读,这首词的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高校吟诵教学的三个误区及对策

尽管相当多的高校古代文学教师都已意识到吟诵教学法的重要性,也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关尝试,但效果 往往不理想。归结起来,目前各高校的吟诵教学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1)教师自身的吟诵知识和艺术修养积累不够,对不同的人吟诵同一作品的水平高下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并导致不能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吟诵范例。当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近几年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吟诵音像资料,这无疑给学生学习吟诵提供了帮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网上的吟诵资料往往鱼龙混杂,其中既有名家的吟诵片段,也有一些滥竽充数的段子。如果教师不能进行认真的甄别和精心的选择,胡乱向学生推荐范例,则可能造成学生盲目模仿一些低水平的吟诵作品,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鉴赏力停滞不前甚至退化。

(2)对教学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大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都是成年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判断力。教师不可能要求他们像小学生那样,什么都听老师的。如果他们感觉老师的吟诵一点都不美,甚至很难听,往往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都已经过时不想听了,古诗词吟诵想吸引他们谈何容易。因此,教师自身的吟诵一定要有基本的美感,在节奏和韵律上符合音乐和诗的基本要求。

(3)吟诵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或者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播放一下从网上下载的吟诵片段,或者只是教师本人用很短的时间吟诵一下作品。无论哪一种,学生在下面只是机械被动地听,能听进多少,学到多少,就很难说了。

针对以上三个误区,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篇(10)

一、幼儿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幼儿33名,其中男孩21名,女孩12名。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大多数孩子在家受家人宠爱,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或祖辈的依赖性比较地强,比较难融入集体活动,没有形成规则意识,集体活动的时候,喜欢自由的单独活动。孩子们还存在动手意识弱、动手能力差和依赖性强以及缺乏交往技巧、语言表达弱等不足。还有的孩子在入园初期情绪比较稳定,在新奇感过后,出现了严重的哭闹现象等等为了使这些孩子们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使每位幼儿都能愉快的生活,取得可喜的进步。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教师主动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1.根据幼儿园提出的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平等合作,为人师表十六字师德内涵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时代、责任、创造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以师生和谐共成长的系列活动。随时发现身边老师的优秀事迹并向她们学习。努力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主动的参加上级和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使自己成为让领导认可、同事赞扬、幼儿喜爱、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2.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学习力度,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本学期我们将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刚要解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再对《幼儿园班级管理》一书进行学习。认真学习分析幼儿园班级的管理方法,尤其针对要了解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重点学习班级的常规管理,使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的常规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尽快地速度走入正规,进入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3.除此之外,我班教师将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做好幼儿一日常规及习惯的培养

由于小班幼儿刚入园,各项常规性活动还没有走上正规,我们两位老师协商对孩子一刻也不放松,加强常规性教育,不管是从上课、洗手加点还是自由活动等,都不能顺着孩子自来的小性子来,不给幼儿任何发赖、任性的机会。我们还将紧紧围绕幼儿园提出的播种习惯,收获人生这一理念,正确对待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班级老师在一日活动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严格执行一日活动各环节的作息时间,进一步改善幼儿行为习惯,在组织活动中,老师眼中要有孩子,随时发现幼儿的优缺点,及时的给予有效的指导。

1.加强集体活动常规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清楚的了解集体活动的要求和规则,并对幼儿严格要求,使幼儿形成自觉的习惯,使班级的集体活动有序的开展。对那些学习兴趣不高的孩子,我们将进行重点指导,用一对一的形式,利用故事、诗歌、图片、歌曲等对幼儿进行引导,尽早地让他们走上正轨。

2.加强生活活动常规的指导。本学期我班将根据幼儿园的要求,重点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我们将根据幼儿日常行为规范讲卫生、学做事的要求,利用小诗歌、故事、游戏、歌曲等形式,让幼儿熟悉漱口、洗手、午睡、加点、如厕等生活活动的要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3.加强户外活动及其常规的指导。及时的组织幼儿的户外活动,活动中,严格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及户外活动的规则,指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强化规则的意识。同时,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差,需要老师提前对幼儿做口头提醒,老师也得紧跟幼儿,做到眼到、口到、手到。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在班级开展学说普通话的活动,坚持人人讲普通话。

2.在周一开展周末趣事分享活动,引导幼儿将在家中的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3.开展好班级的每周一诗活动和点前谈话活动,拟定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进行交流。

4.小班幼儿有很多发音口齿不清的孩子,教师平时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并多给此类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以便于教师加强指导。

(四)搞好班级的特色活动。

1.加强对全班幼儿的礼仪方面的引导,根据幼儿礼仪的内容,选编一些故事、诗歌、图片等形式利用点前活动对幼儿进行引导,开展百花园中我最美的评选活动。活动中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2.针对班级存在的特殊的幼儿,我们将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引导幼儿看到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缺点。

3.引导幼儿将自己在家里的一些表现讲给同伴听。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情、听家人的话。

(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1.根据幼儿园计划中提出的环境是第三位教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之一这一要求,我们将加强对环境的管理,根据主题,组织指导幼儿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在环境创设方面下功夫,根据主题及时的更换,指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进行环境创设,使环境与幼儿互动。

2.创设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活动区域,我们将为幼儿创设娃娃家,聪明屋、小书屋、巧手乐园、小舞台等区域。发动幼儿家长搜集和制作游戏材料,及时更换,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创新。

(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1.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差,在自由活动与户外活动时,我们要做到手勤,眼勤,口勤,反复讲解,反复提醒,特别是要及时提醒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小朋友,使他们知道不远离老师,不做危险的动作。

2.教师做有心人,时刻关注幼儿安全,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做到预防为主,全面管理。

3.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

(1)勤洗、勤晒、常消毒幼儿床铺及教玩具。

(2)认真做好每天的日常卫生工作。

4.以多种形式开展幼儿体育锻炼,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

(1)灵活组织适合小班幼儿的户外活动。利用各种户外体育器械布置场地,指导幼儿更好地开展分散活动。

(2)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进行三浴锻炼,增强幼儿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

(3)在正常情况下每天要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二小时。

(4)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幼儿情绪方面正确引导,正确的坐、行、走、书写的姿势等。

(5)细心护理幼儿一日生活,午睡勤巡查,活动后勤检查、督促幼儿擦汗、更衣。

5.小班的孩子抵抗力弱,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扰,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格外重要。

(1)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使家长更好的配合我们的工作。

(2)同时我们要把好入园关,孩子入园后,保健医生做好晨检工作;我们老师注意室内通风透气,一旦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措施,努力将病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6.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勤洗勤晒勤消毒,每次做好记录。

(七)安全工作。

1.安全工作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教师时刻提高警惕,经常要互相提醒,不松懈,发现隐患及时汇报。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每个活动都做到:活动前强调安全要求、活动中提醒注意安全、活动后总结。幼儿的安全教育主要以日常教育为主、与教学活动结合,使每个幼儿都形成安全的意识和防范的基本能力。

3.分析每日活动,找出容易出漏洞的时间和场所。如离园时、户外活动时、洗手间、如厕等,加强对这些时段和场所的关注。带班教师合理地分散照看幼儿,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处理。

(八)建家园联系的桥梁

家长的支持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做好家长工作。

1.家长会、开放日是我们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途径。开学初及时召开家长会,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传达给家长,开放日我们将采用集中开放的形式,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

2.充分利用宣传栏。我们将选择一些家长关心的问题刊登出来,让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知识和家庭教育经验,发挥宣传栏的作用。

3.做好家访工作及个别访谈。个别的交流、谈话不仅能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也使家长和老师更容易沟通,更能清晰的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对症下药。家访可使家长能够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及老师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听取家长意见,使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好幼儿。

4.根据班级的主题活动,邀请家长来班级参加活动,我们将在十月一开展宝宝动手能力的展示活动,元旦节开展亲子游戏活动。

5.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带幼儿走入社区,让幼儿了解社区的变化,开阔幼儿的眼界,增长幼儿的知识。

新的一学期,新的班级新的合作,我们将不断地自我完善,努力工作。相信在园长的领导下、同行教师的帮助下、热心家长的支持下,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很出色的,我们将和每一位可爱的小天使,愉快、顺利的度过我们小班的第一个学期。

【2017年幼儿园小班下半年秋季学期计划二】 一、班况分析:

本班现在幼儿35人.其中男孩19人,女孩16人,均为本学期刚刚入园的新生。由于初次入园,哭闹情况比较多,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但在情绪稳定后,发现大部分的幼儿具有初步的自理能力。比如会告诉老师自己的需求,会自己如厕、自己搬椅子、自己吃饭等。但个别幼儿情绪转移较慢,会一整天都在闹脾气或不给老师安慰。因为都是农村幼儿,平时多用海南方言交流,所以普通话表达不够流利,但能听懂简单词句。

二、教育目标:

本学期本人担任语言、健康、社会三个领域的教学,现就这三个领域拟定教育目标如下:

(一)语言领域目标:

1、喜欢运用语言与人交往,乐于当众表达,能进行简单对话和表述。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

3、正确发音,会说完整句,学说儿歌。

4、喜欢听故事,感受故事的主要情节。

5、喜欢看书,学会一页一页翻书,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二)健康领域目标:

动作发展:

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体验活动中的乐趣。

2、学习模仿操及简单徒手操,动作基本到位并跟上节奏。

3、自然协调地走、跑、跳,学习钻、爬、攀登等动作。

4、学习用双手抛接球,用单手向前做掷远动作。

6、玩大型运动器械,桌面玩具及简单运动器械。

生活能力:

1、学会自己喝水,独立进餐,正确使用小勺。

2、懂得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擦嘴。

3、学习自己洗脸、洗手,早晚刷牙,正确使用毛巾及手绢。

4、学会自己入厕,养成每天大便的习惯。

5、按次序地穿脱衣服、鞋袜,逐步养成按时入睡、独立睡眠的习惯。

自我保健:

1、不远离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不触摸危险物品,不去危险地方。

3、懂得玩大型器械的方法与规则,上下楼梯时不拥挤。

4、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放入口、耳、鼻中。

5、身体不适时知道主动告诉成人,知道打针、吃药能治病、防病。

(三)社会领域目标:

1、认识最熟悉的生活及学习环境。

2、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小朋友。

3、爱家庭、父母及亲人。情绪稳定,有安全感,不爱哭,不发脾气。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3-0017-05

[作者简介]张君燕(1971―),女,本科,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樱园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儿童诗是指一种节奏、声韵充满美感,文字流畅自然,内容生动活泼,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儿童诗篇幅短,诗中有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是最适合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的最好启蒙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要适当诵读优秀诗文50篇,从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一年四季,轮回更替,周而复始,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变化每天都呈现在儿童面前,是最直观、形象的学习资源。教师以四季景色的儿童诗为课程内容,和儿童一起读写童诗,设立课程目标,规划课程进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赛诗、写诗活动,让儿童掌握童诗的朗读、仿写的基本方法,促使儿童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从而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潜能,发展儿童语言,不断丰厚儿童的人文素养。

一、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儿童天生是诗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爱幻想,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记忆力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正因为如此,他们虽然只能运用只言片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却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小诗。

(二)儿童诗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

在儿童文学浩瀚的海洋中,我们发现儿童诗清新活泼、质朴纯真、琅琅上口,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一首优秀的儿童诗,集美感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于一身,能拨动儿童的心弦,还能引起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儿童诗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载体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儿童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即校本课程。”我们开发的“儿童诗”第二课程旨在提高儿童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和谐发展,这不但符合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儿童诗”第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促进儿童和谐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完善儿童的个性特长,增强儿童的人文底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具体目标

1.喜欢朗读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童诗。

3.对感兴趣的诗歌乐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背诵一定数量的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能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浅近的诗歌,并能用断行的形式记录下来,初步用诗歌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6.在诗歌仿写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三、课程内容

春天诗歌:春鸟、春风、春的消息、春天的秘密、春天的颜色、春天的味道等25首。

夏天诗歌:夏天的许诺、美丽的夏夜、夏天的催眠曲、夏天的故事、夏天的色彩、夏天的味道等25首。

秋天诗歌:秋风、秋歌、秋天的信、秋天的落叶、秋天的雨、秋天的声音等25首。

冬天诗歌:会唱歌的雪花、冬天的树、雪花的快乐、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无言的冬天等25首。

四、课程实施

(一)朗读儿童诗,让诗意润物无声

朗读是用形象化口语表达的过程,是培养儿童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朗读,是一种应该贯穿在儿童诗教学全过程中的教学要求,也是对儿童进行长期训练的一项基本技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1]在朗读儿童诗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营造朗读氛围,从环境布置、音乐调节、多媒体课件展示诸多方面来激励儿童积极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去,给儿童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引领儿童展开想象,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使儿童细细品味诗歌优美生动的词句,从而感悟诗歌的意蕴,领略诗歌的意境。

教室的前后黑板上可适当描画冬天的布景,如雪花、雪人、玩雪的孩子们等。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冬天的雪景,播放轻柔的音乐渲染,营造冬天静雅、优美的环境。

2.教师范读,示范引领

低年级儿童的生活背景、人生阅历、情感体验等方面决定了他们对儿童诗的理解和感悟还比较肤浅,所以,儿童读熟诗歌往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而课堂时间又很有限。这时候,老师的范读会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体验以最质朴、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儿童以激发和感染。范读是指导儿童有感情朗读的一种有效朗读方法。在学习儿童诗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以精彩的示范朗读给儿童正音,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提升儿童的朗读水平,还可以通过师生共读悟方法。

(1)你是否能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如图1)

(2)你是否能读出节奏感呢?根据画出的停顿线来练一练吧!(如图2)(教师范读)

(3)你是否能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冬天的赞美,读出美感呢?(如图3)(配乐)

(4)你觉得要读好儿童诗,我们应该做到哪几点呢?(师生交流后归纳朗读方法)

(5)那就让我们来比赛背诵吧!

这样做不但可以引导儿童领悟儿童诗的朗读方法,让儿童读出层次,读出感悟,读出美感,还可以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上下工夫,从而扩大儿童的语言积累,提高儿童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方法导航,举一反三

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朗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方法的引领和过程的体验,引导儿童感悟理解,尝试自悟自得。久而久之,儿童就会掌握朗读要领,形成朗读能力。

(二)仿写儿童诗,让诗情表达酣畅淋漓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在朗读基础上,儿童已经对诗歌的形式初步明晰,初步了解了儿童诗的特点。所以,运用多种形式鼓励儿童尝试仿写,促使儿童诗情激荡,诗思飞扬,当然也就水到渠成。

1.融合语文学习,强化句子训练

(1)句式训练

小学语文句式训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句式训练的基础。中年级的写段练习、高年级的写篇练习都与学句、说句、写句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写出完整、通顺、具体、生动的语句,才能写成优美、流畅、诗意的儿童诗。

低年级的句式训练,主要包括肯定句、疑问句、反问句、否定句等。句式训练可以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进行专题训练,让儿童学会句式之间的转换,增强儿童诗的表达效果,为儿童诗的诗句增色添彩。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时,教师引导儿童体会“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三个句子的不同,并体会肯定句、疑问句、感叹句要表达的语气,从而学会使用句号、叹号、问号。

(2)修辞训练

修辞手法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学低年级学段,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修辞,对于儿童写儿童诗无疑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增添了诗歌创作的神奇功力。比如在学习比喻句时,教师给儿童提供了鲜明的对比,让儿童在对比中体会比喻事物和被比喻事物的联系,并学会自己写出生动的句子,为后面的片段写作打基础。(如图4、图5)

2.观察四季变化,尝试仿写训练

在前面句子训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儿童体验四季的变化,在观察、感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让儿童学会用诗歌的形式感悟生活、表达情感。在这种循序渐进的仿写训练中,儿童从会写一句两句稚嫩的诗句开始,到后来成段的诗歌,逐渐成为一个个小诗人。

(1)体验感悟,口头表达

因为低年级儿童倾向于直观形象思维,喜欢具体感知的事物,所以,在四季轮化中,教师首先组织儿童观察季节的变化,体验景物的特点,感悟季节的美好,从而让儿童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其次,教师可组织儿童口头交流看到的景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尝试仿写,落实训练

仿写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单独进行的,往往与读诗、诵诗紧密结合。比如在学习仿写《秋天的诗歌》时(如图6、图7),教师就组织儿童在观察秋天树叶的形状、色彩后,让他们按照提供的句式写简单的诗歌。

(3)独立作诗,放飞诗情

在读诗、诵诗、仿写进行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儿童独立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诗情。比如,秋天的时候,教师和儿童一起把各种颜色的树叶收集起来,夹在书里,镶在镜框里,制作出各种形状的图案……让儿童仔细观察秋叶的独特,秋叶的色彩,秋叶的韵味……然后让儿童小组交流自己看到的秋天景象,最后让孩子们仿照《秋天的诗歌》里的句式自己尝试写秋天的观察所得。于是,一首首诗歌跃然纸上。(如图8)

五、课程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价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在儿童诗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儿童创作的资料,记录儿童的成长过程。对儿童学习的日常表现,首先以教师的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同时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其次将教师的评价、儿童的自我评价及儿童之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加强儿童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另外也让儿童家长也参与儿童诗评价活动,丰富评价形式,提高评价力度。

在儿童诗评价过程中,制订朗读、诵读、仿写评价标准,形成适合儿童发展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儿童自评、互评、他评的功能与策略,实现评价的自主化、科学化、民主化。

(一)朗读、诵读、仿写星级评价办法

1.朗读评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朗读要求制定《儿童诗朗读评价标准》,具体内容为:

(1)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不拉长腔;

(2)停顿合理,语速适中,语句通顺;

(3)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4)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处理得当,对作者的感情有较好的体验。

根据《儿童朗读评价标准》对儿童朗读进行一一评价测评,确定等级,优秀的儿童被评为朗读之星,颁发证书,给予奖励。

2.诵读评价

在朗读基础上,诵读评价主要突出量的积累,每个阶段根据制定的儿童诗数量提出诵读评价标准,如诵读《四季篇》儿童诗时,全部背完的儿童可获得诵读之星,颁发证书。

3.仿写评价

当儿童尝试写儿童诗时,教师可以将作文和小练笔有机结合,从句子到段落,逐渐过渡,从用词用句、标点符号到写法运用,根据年级不同制订不同年级的《儿童诗创作评价标准》。我们依据标准评价儿童创作,促进儿童在儿童诗创作上不断进步。

(二)自评、互评、他评评价办法

1.自评

制定《儿童诗自评量表》,让儿童根据儿童诗内容而进行自我评价,如根据《儿童诗朗读评价标准》自评朗读情况,根据《儿童诗诵读评价标准》自评诵读情况,根据《儿童诗创作评价标准》评价仿写情况等。运用自评手段,让儿童养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习惯。

2.互评

“互评”主要是小组评价,包括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组员之间的评价等。通过这种评价,儿童与儿童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他评

“他评”包括“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在儿童朗读、诵读、仿写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评价,这最常见的指导环节。教师的语言评价直接影响着儿童对儿童诗的学习情况,因此,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儿童时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儿童儿童诗读写水平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与家长紧密联系,让家长对孩子学习儿童诗的情况及时作出反馈和指导。只有这样的家校合作,才能让儿童把儿童诗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三)落实评价制度,构建评价机制

立足学校现状,从儿童实际出发,坚持日读、月诵相结合,坚持儿童诗读、写相结合,坚持活动开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儿童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每月落实一课一展一评,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有机融合,让儿童诗教学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每学期定期开展儿童诗专题研讨活动,定期开展儿童诗教学展示活动,定期开展儿童诗成果展示活动,等等,让儿童诗教学工作成为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一抹亮色,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六、取得效果

经过两年的读写童诗,儿童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对童诗的浓浓的眷恋之情。儿童的写作水平不但有了明显的提高,还能运用生动形象、充满童真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笔者相信,“儿童诗”第二课程将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另一扇窗,成为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