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组织机构网络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13-01
组织机构代码的构建就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管理,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制度确定的时间不长,从1989年国务院颁发的75号文件和GB11714-1989开始到如今仅仅24年,目前我国也没有确立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的实施,这使得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陷入一个缓慢发展的形式中。
1 组织机构代码相关概述
组织机构代码是指由国务院授权的权威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代码编制原则,并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对于在我国境内注册依法和登记的组织机构颁发在全国范围内有效适用的、统一的、始终不变的代码标识。组织机构代码是网络系统互相连接的一种基础标准码,其在我国的应用顺应了我国时展的需求,为我国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在其相关领域的管理制度比较匮乏,使得组织机构代码能够发挥其相应的功效,因此建立完善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组织机构代码主要应用领域可见表一。
2 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现状
2.1 我国目前缺乏相应强制有力的法律措施保障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的发展
自1989年至今,我国法律中有关组织机构代码的法律法规主要经过两次的修改,从修改过后的法律GB11714-1989以及我国颁布的一些政策看来,我国这些法律法规其所体现的法律效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就是说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确定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的法律效力,这使得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主要来自于一些部门规章。但是我国企业注册的法律法规相比较于组织机构代码管理而言是比较完善的,一般企业登记需要注册相应的号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其相应的注册号的组织机构数量也会随着增多。但是目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几乎都是根据工商注册信息系统开展,这就使得组织机构代码的推广面临很大的困难。如果不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赋予组织机构代码相应的权威,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就不能展现出来,影响其推广。
要解决上述现状,我国立法部门就应该针对我国组织机构代码推广的现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权威,保障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国立法部门可以从民法、公司法以及有关组织机构注册登记法律中制定有关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的相关内容,或者通过一些司法解释对目前我国有关组织机构代码内容的法律作出相关的解释来保障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推广。
2.2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不能够担负起相应的职能
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是只属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工作,但就目前其管理工作状况来看,虽然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拥有全国的名头,但是却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管理职能。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拥有“经国务院授权”的头衔,也就是说其不能独立行使职能,需要经过国务院的授权才能够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状态下,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就很难推进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的工作。
针对上述现状,我国国务院要赋予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相应的职权,也就是说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将会单独行使相应的职权,不需要每件事情都要报国务院批准。但是,虽然说要赋予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相应的职权,并不表示该部门脱离国务院独立存在,在某些方面还是需要国务院的批准和授权的。
2.3 我国围绕组织机构代码所进行的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系统还存在着缺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组织机构代码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网络管理体系,这样一个组织机构代码共享平台解决了代码工作中重错码的问题。但是这种管理体系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效益,因为部门的分割使得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建立的信息系统所采用的标准不同,进而使得信息出现较大的差异。同时这还和我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类似于法国的SIRENE3、美国IAE以及挪威的Altinn的应用共享平台。
针对上述状况,我国有关部门在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的时候,要统一信息建立标准,使得各个部门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时候能够采用同一种标准,减少信息之间的差异。或者建立有关的信息应用共享平台,促使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的信息系统能够科学合理的发展。
3 结语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组织机构代码会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2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不能够担负起相应的职能
我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是只属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工作,但就目前其管理工作状况来看,虽然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拥有全国的名头,但是却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管理职能。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拥有“经国务院授权”的头衔,也就是说其不能独立行使职能,需要经过国务院的授权才能够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状态下,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就很难推进组织机构代码管理的工作。针对上述现状,我国国务院要赋予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相应的职权,也就是说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将会单独行使相应的职权,不需要每件事情都要报国务院批准。但是,虽然说要赋予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相应的职权,并不表示该部门脱离国务院独立存在,在某些方面还是需要国务院的批准和授权的。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1 网络安全现状
计算机网络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至今,网络应用也复杂到一定程度,社会、民众乃至国家对网络的依赖日渐加深。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黑客攻击的不法分子或以危害别国安全为目的的不法势力越来越猖獗,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显,表现在:(1)网民的安全意识还很薄弱,计算机网络防范技术还处于不完善阶段;(2)计算机犯罪和网络侵权名列现代社会犯罪榜首。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国家的社会稳定。必须认清网络安全现状,提前部署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对策。
2 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危机
如今科技进步离不开网络,信息交流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危机必须坚持管理手段和技术防范并重。管理上立足我国网络实际情况,逐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监管;网络防护技术上加大研发力度,与时俱进。能够始终贯穿最新的网络安全管理规范,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坚持管理和技术防范并重的原则,下面介绍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几个对策:
2.1 构建网络安全保障机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复杂,给全社会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要构建一套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系统也离不开全体社会,是一个需要聚全社会之力完成的社会工程。非常有必要建立有执行力的组织机构。下面结合实际从两个方面进行网络安全保障机构构建:
2.1.1 建立地方的网络安全组织
国家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有组织机构,如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定期做病毒预报和病毒监测,网民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到信息,但是广大民众并没有习惯关注这些信息,因此有必要建立地方的网络安全组织机构。该组织机构由地方多个相关的部门人员组成,地方信息办办及时掌握最新的网络安全信息,应当列入组织。地方公安部门对地方网络安全使用进行监控,地方国家安全局对境外敌对势力的网络侵袭进行监控,都属于该组织机构的成员。该组织的责任是更有效的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建立地方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网络行为规范。在地方范围内更有效的开发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培训,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危机,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推动地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1.2 建立本单位基层网络安全组织
使用网络的基层单位组织本单位的网络安全组织,负责人由单位主管领导担任,成员应该由各领域的人才组成,首先需要熟悉本单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对本单位网络的安全有基本的了解,对计算机网络漏洞和系统及时进行升级和病毒防护,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关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其次需要负责单位教育培训的人事部门人员,不定期在单位开展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教育,增强本单位人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还要有参与单位安防的人员组成,对计算机机房重地进行重点防护;单位的计算机机房是比较重要的网络设施,该地域的网络安全管理应该能够更加重视,因此对于本单位的基层网络建设而言,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安全组织。
2.2 突出重点工作领域
我国目前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数量非常庞大,网络安全性在不同行业重要性有强弱之分,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如金融、证券、铁路等国家经济命脉部门行业和国家要害部门的企业网络安全尤为重要。国家要将有限的人财物资源投入到优先保护的计算机网络,以更好的保障社会安定平稳运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由于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在很多重要领域都有着计算机网络的身影。类似于国家政府机关的网络管理设施,需要相关部门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安全管理。因此,在网络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信息开始变得网络化,一些国有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等也将信息放在网络这样的大平台上。原因在于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更加安全方便的进行管理。也正是这样的原因,造成在网络上的信息过于重要,其所在领域的网络安全也更加得以重视。安全部门的网络安全管理,重点在于如果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到内部与外部的管理安全。
2.3 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防范工作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高科技产品,网络发展同时推动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建立在高科技软硬件平台上。符合标准的计算机机房及机房内性能良好的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网络运行良好的物理前提。机房建设应该按照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规范》、GB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规定执行,操作系统不定期补丁程序,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要定期关注更新操作系统,及时打补丁完善网络操作系统,增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目前计算机网络上的应用软件门类繁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系统管理员同样要关注应用软件的更新。
对于单位性质不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要求高低不同。对重要单位的机房有各种要求,消防设施需要安装自动灭火装置,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计算机网络由专业机构进行等级评估,设置与单位性质匹配的安全防护策略及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必要的防火墙平台、入侵检测平台、漏洞扫描平台。防病毒软件选用公安部认可的产品,定时升级,设置定时更新和定时查杀,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
2.4 逐步完善监管法律法规
互联网安全立法是非常紧迫的,由于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运用网络防护技术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社会提供立法保障应同步。立法规范网络安全要用相当长一段时间,只能逐步完善网络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有了相应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国家执法机关能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履行国家赋予的职权,对影响安全的各种行为进行查处,震慑不法分子。
2.5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到位
网络不安全会危害广大网民,公众对网络安全有了充分认识后自我防范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性也会相应提高。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宣传网络犯罪行为表现,增强网民自我保护意识。有关单位和个人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培训,了解网络使用规范,学习网络防护技术,对提高计算机网络监测和抗击能力,迅速应对和预警网络安全,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值得全社会关注并采取措施的社会系统工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科学的管理模式,全民参与,提高社会整体的防范意识,并且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改善,使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达到健康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的功能十分强大,我国几乎所有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相应的团体中的信息都在此保存,其是我国信息标准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银行、法院以及人事管理等。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是信息化时代,我国的各个部门提高管理水平,使其能够更加规范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既利于各个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也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联动,也正是如此,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更显重要。
1.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的完整性
组织机构中,代码数据库完整性以及安全性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才能组织机构可以顺利的执行功能。而代码数据完整性只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数据的正确性,二是指数据的相容性。组织机构数据库质量优劣,有很多评判标准,而代码完整性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数据库完整性需要进行时常的维护,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对数据语义约束条件进行必要的规定,有很多内容都需要制定约束条件,比如数据关系模型、储存过程触发器等。一般而言,数据完整性约束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数据值不能有任何的失误,换言之,数据类型要准确无误,即将其划归到制定的范围之间;其次,数据存储既要满足相同数据之间的自洽关系,同时还应该满足不同表格数据所具有的关系;最后,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约束,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静态约束,主要是指当数据库保持在稳定状态时,所有的数据对象都应该达到约束要求,其主要涵盖了静态元组约束等,而所谓的静态元组,主要是指给机构类型、法人姓名等各个数据的列值关系;二是动态约束,其主要是指当数据库转变状态时,所要达到的要求,其主要涵盖了动态列级约束以及动态元组等。
2.组织机构代码数据的安全性
组织机构代码数据的安全性与数据库的完整性同等重要,因此重视数据库的完整性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数据的安全性。所谓代码数据库的安全性主要是指数据库在使用期间,合法有效,不会被窃取、不会被破坏,也不会被更改等,以便数据库中的数据全部都处于安全的状态。这就需要组织机构中既要做到工作环境以及人员安全,同时还应该保证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系统安全性。在网络层面上,组织机构代码开始运用CA认证技术,这对保证数据库安全意义重大,但是这种技术方法,也只是针对管理系统,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代码数据库的安全措施主要是分为两种,一种是授权登录,就是利用控制服务器来登录相应的账号以及密码等,此时无论是账号,还是密码都应该保留在CA证书中,待用户登录时,网络管理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判断,以便核实用户是否具有访问权限。而另一种主要是指授权访问,数据库将对象访问权限划分为很多级别,针对用户的类型,数据库会应该不同的权限来进行限制,包括如下:首先,只读权限,也就是只允许用户对数据进行读取,而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操作,其次,修改权限,即允许用户修改数据;再次,插人权限,即允许用户插入数据;最后,删除权限。即允许用户删除数据。
3.代码数据库的安全机制
3.1客户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用户使用客户机通过网络对SQL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时候,用户首先要获得客户机的操作系统使用权,即首先要能够录到客户机上。其安全访问。
3.2 SQLServer登录的安全性
首先确定采刚何种登录验证方式,确定登录验证方式后把WindowsNT/2000川户添加到SQLSevrer系统中。其次,决定哪些用户将执行管理SQLServer服务器系统的任务,并为这些用户分配适当的服务器角色。冉次,决定哪些用户存取代码数据库,并为这些刚户添加适当的数据库角色。最后,给适当的用户或角色授予适当的权限.以便用户能够操作相应的数据库对象。
Windows验证方式:采用Windows服务器的验证,只要可以登录到Windows的川户,就可以登录到代码SQL数据库系统;Windows与SQLServer混合验证方式:不能登录到Windows的用户,只要是SQLServer的用户就可以瞀录到代码数据库系统。
3.3数据库使用的安全性
在代码数据库中。使用权限是访问数据库的最后一道关卡。在SQL中,每一个数据库对象都为该数据库的一个用户所拥有。拥有者以数据库赋予的用户名作为标识.只有数据库拥有者才可以规范数据库对象。其他用户要访问数据库对象首先要获得拥有者的授权。拥有者可以授予数据库用户权限,主要是访问权限和管理权限:访问权限又分为语句权限和对象权限。
语句权限,即决定用户能否操作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对象,如创建表、视图、存储过程等等,或执行Createtable、Createview、Backupdatabase等语句的权限;对象权限,即对象权限决定用户对数据库对象执行的操作。它控制用户在表和视网上执行Selecte、Insert、Update、Delete等语句以及执行存储过程的功能管理权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SQL语句管理权限,如用Grant、Deny、Revoke语句赋予和撤销权限:另一种是使用企业管理器赋予和撤销权限。
3.4数据库对象使用的安全性
要保证数据库对象使用的安全。就要授予用户对代码数据库巾具体对象的操作权限和对SQL语句的使用权限。对于代码数据库对象(如数据表、视图、存储过程等),普通用户都具有埘代码数据表或视网数据的读取(Select)权限,但对于插入(Insert)、更新(Update)和删除(Delete)权限则需经数据库拥有者授权。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机制进行概述十分重要,这不仅利于人们对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更加的了解,同时也利于各个机关企业正确的应用此种数据库。各个机关单位通过应用代码数据库,不仅达到了社会化管理的方式,同时也实现了统一监管,这对我国企事业单位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为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科]
【参考文献】
[1]张劲男,王霁阳,贺佳.省级组织机构代码监控体系平台分析与设计[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Z1).
[2]黄文平,高茂庭.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完整性实现策略[J].计算机时代,2002(12).
二、人事档案模式的社会化转变
人事档案管理已经不能独立于社会而独立存在,人才的流动已经逐步转变为市场化资源的流动,档案的开放是必然的,人事档案关乎的是人才流动与发展的轨迹,所以人事档案管理必须进入社会化的进程。传统的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就是人才与档案的流动相互脱节,不能体现以人文本的管理思想,而这样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化的进程。所以在完善中必须实现社会化。
1.适应社会化的模式构建
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管理历来是人力资源或者办公室管理的范畴,但是随着聘用制的实施流动人员的数量与比例增加,各个部门针对自身的需求会增加或者减少聘用人员的数量,此时人事档案变动频率自燃增加,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必须体现一对多的管理模式,此时就应建立一个适应此模式的管理制度,即利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建立一个一对多的平台,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
2.完善人事组织机构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也存在分工问题,针对当前的人才流动社会化问题,管理部门也应进行组织机构的完善,及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进行分工,从而尽快地适应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改变,如建立相关的网络管理岗位,针对网络信息进行处理,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以此实现实时化的数据更新以便适应社会化的人才流动模式。同时在管理中应增加对网络安全与监督的职能,从而保证数据库与网络平台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人事管理的职能转变
人事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完善随之而来的就是职能的转变,在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拓展中,职能必须随着工作内容的改变而进行调适,以此才能保证人事聘用的正常进行,在保证人才正常流动的同时也可突出管理职能的作用,监督与管理流动的良性循环。新出现的职能有:根据硬件与软件的设置需求,保证人事档案的质量,保护多种信息与资源的安全;针对流动性的增加进行跟踪与监控,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工作的效率;对多种资料进行完整性和对,制定相应的登记表格保证人员资料等静态材料的完整,并保证增减的准确性。
4.人事档案管理内容的调适
在适应人才流动社会化的同时,档案管理必须适应人事资源的多元化,因此人事材料已经不能局限在纸质材料的范畴内,应进行强化档案基本内容的完善与真实性控制,可以利用多种媒介对人员资料进行采集,从而保证人事档案完整性与准确性。如利用影像资料对人员进行登记,利用逐级审核对人员资料进行审核,利用网络资源对人员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等等。同时一旦建立人事档案就应当对其内容进行不断的补充,利用网络化平台对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采集,针对性的补充人事档案的基本内容,并将流动人员与固定人员的资料进行分离,针对流动人员的高流动性进行登记与存档模式调整,在提高准确性的同时,保证人员进出的效率,以此提高其他部门对人员进出的灵活度,在监督与管理中保证人员进出的相对自由,以此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2.1;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65-02
志愿活动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进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1]课题组在总结学雷锋活动和借鉴国外志愿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高校志愿者服务的网络协调模式的建议。网络协调模式能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要求,有助于建立志愿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融洽志愿者服务与社会的关系。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特征
辽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且具有一定特色。辽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跟其他省市的社会志愿者服务相比,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共性体现在无偿性、团体性、志愿性、公益性等方面。辽宁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独特性体现在地方特色、具体实施、人员构成等方面。
参加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力量当属大学生,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在课余时间,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为社会的无偿服务中。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是社会的栋梁,他们都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且热心于公益事业。
(一)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有创新思维,积极性较高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内在的热心和高尚的道德等为动机,符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他们富有爱心,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此外,大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创新性较强,而志愿服务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同时也能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高校开展一项志愿服务,那么一定会有很多青年大学生积极响应,并乐此不疲。高校的志愿者活动能营造很好的氛围,而且同学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带动,都会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强,队伍稳定性差
一般高校都设四年制的办学模式,每届学生存在很大的流动性,这给志愿者的管理与教育培养带来诸多不利。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同高校各学生社团组织一样,每年都要送往纳新。因此,每到毕业季,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中都会有许多志愿者骨干和志愿者离开学校,这势必影响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开展。此外,在考试期间或寒暑假里,许多志愿者都忙于学习或忙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这也使得志愿活动不易形成常态化。
(三)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
一般情况下,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是由高校团委和各级团组织建立起来的。虽然是学生们自己组织的较为分散的志愿者服务队,但大都还会被高校团委或社团组织管理。一般高校都会安排专职的团委老师或辅导员对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进行专项指导,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这是一种硬性的管理模式。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过程中,组织者或志愿者骨干往往在志愿活动的开展、策划、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做许多的工作,这样使得志愿者成员个体成为被动的参与者。“这种行政化指导和志愿者组织的社团化管理模式,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具有集体指导性和组织性强、个人主动性和敏感性弱的特点。”[2]大学生志愿者个体缺乏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影响了广大大学生志愿者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进而制约了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迅速发展。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的时间较多,而且相当灵活。但志愿服务的活动范围较窄,因为受大学生青年们所学专业的限制,再加上大学生们的经济能力有限,个人水平也相对较低,只能从事一些较为单一的或简单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社区街道清扫、公益宣传、助学支教、生活帮扶等方面。除此之外,志愿组织的指导老师和志愿者骨干大多没有建立志愿服务的网络协调信息管理方式,这导致他们对各种志愿服务信息的掌握不及时、不全面。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在运作上往往缺乏经验,因此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局限性较大。
目前,高校尚未形成全方位的志愿服务网络,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模式还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服务的社会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高校与社会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上级组织机构进行沟通联系;高校大学生志愿活动应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但是各高校与社会没有相应的组织将青年志愿者们联系起来,如此高校就对社会需要什么服务一无所知。因此,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水平较低,范围也不广泛,都是一些环保类、公益宣传类的服务,这些志愿服务不但不能激起青年大学生们的兴趣,而且也无法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也难以开展。
高校缺乏志愿者的信息系统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没有对志愿服务的内容、定位、对象、形式等进行有效的界定;志愿者组织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不合理、不科学,往往导致活动的效率不高,很难调动青年志愿者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了志愿者组织和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各高校之间的志愿者组织缺乏相互联系,甚至一所高校内各学院的志愿者,一般都只参加自己学院的志愿者组织,或者只参加本学院组织的志愿者活动,这样,各自独立、分散的志愿者组织不利于志愿者的全方位发展和活动的高效开展,无法满足高校广大青年参与活动的多样化的需求,也不利于志愿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三、 构建高校志愿者服务的网络协调系统
在全球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时期,网络化在现代社会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志愿服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要高效运转,亟须建立系统化的网络管理。“而西方国家志愿者组织体系健全,社会对志愿者宣传度高,人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同时国外志愿者组织机构相对灵活,往往不局限于一个志愿者组织。”[3] 在世界上,美国具有最庞大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所有志愿者组织活动一律实行网络化管理,运用网上信息库,建立志愿者们的沟通和互联方式。网上详细记录志愿者活动的全程,如志愿者招募、录用、监督和评估等。由此,成百上千人的志愿者队伍就在网络中建立起来了,而且只需几个人就能轻松管理。中国高校正在探索与学习这样的网络管理模式,并逐渐转为网络管理志愿者服务,但是,现在只有极少数高校实现了这种管理方式,而且规模不大。总体来看,辽宁省大多数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建立较晚,组织程度较低,缺乏经验。
高校青年志愿者招募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即利用网络进行发动,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想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都可以在网上自愿注册报名,这样就可以使志愿者队伍多元化、多样化,以青年大学生为主,积极吸纳各个年龄阶段、不同层次、各个行业的人员,推动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主体的多样化。
高校青年志愿者培训逐步实现网络化,诸多志愿者都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而网络化的培训正是志愿者组织需要的。在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可以聘请志愿服务专家在网上开专题讲座、授课等,传授志愿服务的内容、理念、宗旨和技巧等,一方面提升了志愿者们的专业技能、专业服务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志愿者服务。
目前,高校急需建立网络志愿者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快捷、方便和高效的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各种网络媒体联系和宣传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通过社会信息化打造志愿者服务队伍,把招募的范围不断扩大,形成整体合力,这样也可以为志愿者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青年志愿者们更加关注社会动态和人们的需求,能够自觉、自愿地参与为他人服务的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之中。以社会化打造志愿者队伍,在志愿活动开展上由零散的、单个的组织模式向集合化的共同参与的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模式转变,一起营造良好的志愿者服务文化氛围。建立资源整合网络化管理,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闲置的人力资源、各相关机构和部门的物力和财力等,将服务行业的专业优势挖掘出来,把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优势同行业优势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服务,将服务质量提高上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 注 释 ]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22-02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技术也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更新。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办公效率,解决青海大学当前信息化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上,建设高性能、可靠安全、扩展能力强的新型校园信息化网络系统,建设和支持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信息系统,在信息化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和飞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支撑未来五年学校各项建设和发展工作。
1校园网和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校园网和信息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发展周期是建设、应用、产生新的需求、再建设、再应用。青海大学目前处在应用阶段。经过几年的建设,校园网内部的网络传输和访问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和条件,已经开通了一批有需求和应用前景的系统。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已经投入使用的系统没有被有效地运用起来,关键环节是充分发挥已有系统的效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网络设备陈旧现有网络设备只具备很小的性能提升空间,同时对新型网络协议组的支持不足,网络通信的服务质量较低,导致网络性能不稳定。
1.2 管理体系亟待完善随着入网用户的增加,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网络用户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网络管理过度强调专业背景的倾向,使实际信息化工作中技术含量有余而管理含量不足。
1.3 网络安全体系差由于校园网规模大、应用种类多,用户活跃、流动性、群体的可控性差,所以,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不仅来自于外网,更多的和更严重的是来自于内网。
1.4 校园网主干带宽不足无法满足目前教学和研究应用的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新型带宽服务的需求。
2校园升级改造的设计方案
青海大学下一代校园网和信息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覆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各个方面,概述如下:
2.1 体系结构设计青海大学信息化服务基础设施如图1所示,按照4横3纵的架构进行规划。其中纵向上,左边安全管理体系和右边运行服务体系构成整个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基础保障。横向上,通信基础设施、节点机房设施、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向上递进支撑。
2.2 管理协调机构和机制设计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保障机制,以便统一规划、指挥和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体系,加强组织建设力量,加强和落实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队伍与运行机制。为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创造基本条件。具体组织机构如图2所示。校园网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顺利实施是一个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问题,特别强调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的配合、强调最终用户必须真正参与其中。
2.3 运行和服务体系用户服务、应用管理、基础保障环境管理构成了运维服务的主体,三块内容通过有效、合理的运维流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作为每块工作的依据和要求,保证运维服务工作能够有序进行。青海大学的运行服务机构包括以下3个业务部门。运行部: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值班与检测。系统部:保障应用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网络部:保障网络系统、光缆等传输系统、防火墙等安全系统的正常运行。
2.4 校园网的升级改造设计
2.4.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讯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节点建设和数据中心建设。分期建成先进的、稳定可靠的多核心万兆双栈主干网,以局域网有线接入为主体、无线接入为补充,提供充足的校园网用户接入能力,具有充足的校内网络传输带宽和校外互访带宽。建设集中的存储系统,将主要的存储功能从服务器中分离,形成独立的服务,使存储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管理策略更加灵活,扩展容易,并大大增强系统的可用性。同时,基于集中的存储系统建立数据备份机制、保障数据安全。除了对数据进行备份以外,应用系统的保护和快速恢复也是重点,需要建设系统备份和快速恢复机制。具体网络拓扑如图3所示,青海大学下一代校园网主干采用一级扁平化拓扑结构,适当分散布设核心节点,由高档核心设备直接完成用户局域网接入,从而充分发挥高端设备的性能优势,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稳定性和可管理性。
2.4.2 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实施学校办公和管理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发展网络教学,大力加强电子图书馆建设。实施工作在学校决策层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进行。根据学校的管理现状从易到难,分系统,分阶段,按计划地稳步实施推进。在实施中要特别强调各部门的合作,同步调整业务流程。特别强调用户了对系统的实际运用,避免重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轻应用系统建设,避免重系统建设轻系统的实际运用。
2.5 网络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不仅来自于外网,更多、更严重的是来自于内网。因此在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模型上,只有数据中心、管理控制严密的重要子网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内网,是需要对外设防和保护的对象。而其他用户都是防范的对象。青海大学校园网在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如下系统的建设工作,基于统一身份认证和授权系统的准入、准出控制及用户计费和用户管理审计系统、网络与服务管理系统、系统备份与故障恢复系统等:并在校机关、财务处和图书馆等少数关键或要害部门进行布设防火墙等安全产品。并建立健全了各类保障与应急响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规范以及规章制度。
3结束语
校园网信息化建设涉及学校各个方面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因此统一而正确的规划是整个系统能够成功实施和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从以一般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对校园网建设的体系结构设计、管理协调机构和机制设计、安全及管理等方面作了一些构想,希望能对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是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信息安全机构管理目的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信息安全不仅靠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等具体技术上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机构管理制度,贯彻信息安全工作和维持信息安全的建设成果,在技术和管理两个维度下保障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在持续的运营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信息安全保护作用[1]。
2信息安全机构管理思路
2.1加强安全管理建设是实现等级保护组织机构管理的基础 医院信息安全管理需要由医院信息化领导机构协调进行。为了完成和强化信息安全的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这是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的必要条件[2]。同时,安全组织管理建设也是重要组成内容,包括健全组织体系,明确负责安全管理的主要领导、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宣传部门,制定系统安全保障方案,实施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监管和安全服务等。
2.2相关管理办法制定是规范等级保护组织机构管理的根本保证 医院信息系统存在着来自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和物理自然环境的安全风险,其安全威胁无时无处不在。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不能企图单凭利用一些集成了信息安全技术的安全产品来解决,而必须配合等级保护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全方位综合解决系统安全问题。
2.3定期审查监控是实施等级保护组织机构管理的具体表现 根据医院对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安全等级保护除重视技术解决方案外,更应明确定期审查、检查和监控的必要性。包括:指定专员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巡查,检查的内容包含例如系统运行情况、系统漏洞确认、系统数据备份、现有安全技术措施有效性、安全配置与安全策略一致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等。
3信息安全机构管理措施
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依赖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建设的机构管理。根据医院当前信息安全管理需要和机构管理特点,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所要求的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和人员安全管理,笔者从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授权、审批、审查和沟通交流等方面分析医院信息管理机构建设,切实做到提升医院信息等级保护管理的能力。
3.1岗位设置 信息中心内部根据岗位划分不同,设置多个安全管理岗位包括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审计员岗位,各岗位人员应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落实本岗位的信息安全工作[3]。
以我院为例,我院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由院领导负责指导和管理,同时成立了医院级别的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制定各信息系统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并形成文件。
3.2人员配备 信息中心采用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制,中心主任对医院所有信息化相关系统负责,网络工程师对医院所有网络建设及维护负责,系统工程师对医院服务器、数据库、存储和信息系统负责,信息安全工程师对医院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机房物理安全负责,安全审计工程师对所有人的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审计,保证信息安全工作层层做实。
3.3授权和审批 医院信息中心对于外部厂商人员的相关操作均需进行审批流程,通过软件记录其所有操作行为,并保存进档。对于中心内部工作人员执行严格的离岗流程,由所在部门主管负责回收本部门负责的相关权限,所有权限回收后方可办理正常的离职手续。
信息中心对于客户端操作系统权限、应用系统操作权限、数据库操作权限进行分级控制。内网客户端硬盘分区全部使用NTFS,管理员密码由信息中心网络组每月定时更换;对所有应用系统功能进行编号,对功能进行模块化管理,并对模块进行分级控制;同时,设置数据库用户,将不同应用的数据分别管理,赋予创建、修改、删除表及表内数据权限。
3.4审查和检查 医院信息中心日常检查由信息安全管理员进行,自检内容包括终端安全自检和软件管理自检,终端安全自检包括检查是否每台计算机安装防病毒软件,病毒库是否为最新版本,终端操作系统是否安装最新补丁,是否设置6位以上口令;软件管理自检包括检查软件是否为正版软件,软件管理的各项记录是否完整等。
构建信息安全综合防护体系保证医院各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安全运行,满足了医院不断扩展的业务应用和管理需要。本文对信息安全机构管理的目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对相关工作人员和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通过梳理分析业务特点和管理流程,依据等级保护相关政策和标准,明确安全管理需求,笔者所在医院信息管理中心整理并制定出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实际情况的一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在2012年公安局等级保护测评中被评为三级。
参考文献:
2戚机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举措
2.1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设立为规范戚机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戚机公司于2006年3月成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由总工程师直接领导,技术、工艺、产品设计、质量、信息、财务等多部门组成一个紧密的网络管理机构。知识产权办公室作为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自主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负责制定自主知识产权长远发展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各部门的自主知识产权进展工作;组织自主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组织专利的申请、检索,数据的分析、跟踪,将专利信息传递至技术人员或相关部门,做好专利权的保护。
2.2健全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企业逐步成为市场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专利的及时注册登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戚机公司建立并不断完善专利的管理办法,保证了自主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序开展。2006年戚机公司制订了《公司专利管理办法(暂行)》并于2008年进行了修订完善,2012年对《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再次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和风险的防范。
2.3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的建设根据戚机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配备了专、兼职人员。专职人员主要负责公司整体知识产权工作,如专利申请、实施专利管理、组织优秀专利申报、做好专利权利保护、跟踪专利信息和技术发展、市场调研信息整理等管理工作;兼职人员为工作网络机构中各部门负责人及网络管理人员,分管各部门在技术开发、工艺改进、技术信息调研、专利申请与审定等方面的工作。目前,戚机公司有1名专利管理人员具备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资质,有13名人员取得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合格证书。
2.4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个性化、专业化的企业专利数据库以及包含主要竞争对手、关键技术拥有者相关经营信息、技术信息的二级数据库,从而帮助公司避免重复低效研究,规避侵犯他人权利的风险,为戚机公司实施产品市场跟踪、技术决策提供专业服务。
2.5健全规范地管理专利文档戚机公司对专利申请工作实施动态管理,自行开发了企业专利数据库软件(见图3),对产品类型、申请单位、申请类型、申请人进行分类,及时掌握专利项目的申报、受理及专利的申请日期、申请号、专利号、专利授权日期、专利证书号、年费交纳、专利获奖等情况,并定期向公司内部各单位。
2.6建立专利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为扭转“重研制、轻专利”的思想,鼓励员工发明创造,戚机公司从绩效考评、提职提级、课题立项、成果鉴定、成果评奖等环节着手,对各类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的评选以是否取得相应专利权为前提,将员工的提职提级与是否获得专利权相挂钩,从而提高了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升了员工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2.7自主知识产权纳入科技管理体制(1)从开题、立项抓起,戚机公司自2008年以来,对“3000马力交流传动调车内燃机车研制”等共计45个项目,在立项时就要求对“本项目的技术要点描述、使用的检索数据库、使用的检索词(中英文)和专利分类号、对比文献清单、检索结论、本项目知识产权成果的前景”等6方面进行描述,提出专利申请要求,形成专利检索报告。(2)努力规避风险,注重自我保护,密切注意专利动向,对于侵犯和损害本公司和发明人权益的申请或专利,及时通过法律程序予以排除,保护公司权益。例如:在与GE公司合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戚机公司特别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明确了工作内容和相应的负责人,制订了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计划,检索了GE公司在中国境内涉及铁路机车、柴油机等方面的专利文献,供科技人员参考。
2.8技术———专利———标准三结合戚机公司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技术优势,以技术发明为先导,以专利保护、制定标准为两翼,扩大戚机公司在内燃机车领域的影响力,即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目前,以公司专利技术制定企业标准的有15项,制定中国南车标准的有5项。
2.9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训戚机公司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培训工作:①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中国南车、江苏省以及常州市举办的各种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班;②加强对员工的分层培训,通过组织专利讲座、印发专利知识宣传资料、订阅报刊等形式,提高了普通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同时对科技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要求做到自主研发不剽窃、不侵权;专利项目严加保护,不随意转让。到目前为止,戚机公司举办了8期“专利实务知识与专利检索”培训,共培训800余人次;③在满足保密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对核心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使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质的提高。
针对中国企业在节能型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以及新一代企业网络这三大重点应用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整合后的新Force10 网络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企业级网络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帮助中国企业轻松获得更快速的运行速度。由于采用了一系列全新的电源管理、安全特性及网络优化技术,企业用户现在可以在需求不断变化或者增加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特有的流量与应用需求,对网络流量实施管理,同时不影响总体拥有成本。
Force10 网络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徐成达表示:“有很多中国企业需要重新部署数据中心,以减少地理距离造成的延迟,从而避免对其业务收入造成影响。鉴于今后几年的数据中心能耗水平会出现飙升,我们有必要和我们在中国的客户展开合作,以应对网络流量不断加大引发的挑战。”
为帮助用户减少不必要的耗电,Force10在其网络设备上大量采用了一种PowerSmart技术,它能自动感知相连设备的供电需求,并使用基于多种标准、获得广泛部署的 LLDP 协议配置所需电量。这种自动的电源配置技术能确保组织机构仅使用所需求的电量,从而降低总体电量消耗。为了确保网络具有高度可靠性,PowerSmart 还使企业机构能够为支持以太网供电 (PoE) 的端口划分优先级,这样即使出现电源故障,重要端口仍然能够继续工作。Force10 将为所有客户提供 PowerSmart 技术,该技术可部署在要求严格电源管理功能的任何环境中。
同时,Force10公司还改进了其统一操作系统 FTOS 的整套自动化特性,系统可监控交换机、路由器的软硬件故障,并在故障影响网络稳定性之前通知网络管理人员。通过提高服务响应速度,用户可延长网络正常工作的时间,并缩短网络故障诊断所需的时间。除了提供自动化管理工具之外,FTOS 还包含企业可设置并优化的高级安全特性。FTOS 可在网络级根据预定义的策略认证并自动分配用户至预设的 VLAN。
0概况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截至20(叉〕年,通车里程已达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根据高速公路和公路运输的特点,网络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增加和路网规模的逐步扩大,加快推行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已显得尤为紧迫。
1网络化管理的近期目标
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是将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综合技术有效地运用于高速公路养护、收费、监控、通讯、安全管理,是一项需付出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它的近期目标是:
(1)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手段,对高速公路的道路及其设施进行良好的维护,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2)在路网内,整个路网收费系统是一个整体,能适应不同运营公司及管理机构收费及管理的要求。车辆进出路网,仅收费一次,“一票(卡)到底”,把由于收费造成的时滞降到最低;并逐步实现路网内全自动不停车收费,辅之以人工或半自动收费的目标。
(3)通过信息收集和处理,将网络内各路段运营状况进行科学的调控,对事故等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告知驾乘人员,同时提供多功能服务。
(4)国内路网系统的建设达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目的。
(5)建立一支统一的高水平的高速公路管理队伍。对公路养护、收费、监控、通讯及路政安全管理系统具有进一步规划设计、开发升级和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的能力,同时逐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各种社会综合服务体系,如:金融服务网络体系、财务计算体系、付费结算网络体系、维护救援体系等。
网络化系统的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通过这种先进的网络设施和高质量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和经济建设对交通的需求,进而建立养护、收费、通讯、监控、交通安全等服务一体化网络管理体系为基础的服务领域—出行信息服务系统(TravelDemandManagement)、电子收费系统(EleetrioclPayment)、公共交通运营系统(PublicTransportationOperation)、应急管理系统(EmergencyManagement)、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AdvaneedvehieleeontrolsSystem)、卫星定位系统(CPS)等集于一体的、共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智能交通网络管理系统。
在发达国家,网络化管理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已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并成为高速公路管理发展方向。
2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2.1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l)各路技术标准、设施、设备极不统一。收费形式、制式不一,设备五花八门,互不兼容。
(2)已成和拟建的高速公路土建设施与联网化系统要求不相适应,不配磁,有的相邻段互无联系。
(3)各路收费标准不统一(因工程造价、收费期限等因素所至);车辆类型划分不统一,有的划分为4类,有的分为5类甚至6类,跨地区运行极为不便。
(4)高速公路分属于各省(市)、各地区管理单位,根据投资主体而分别自成独立的管理系统,财务结算系统不统一。
(5)各自收费系统的软件分别由不同的商家编制,各商家技术封锁,对于系统的任何改动、维护,均受制于原厂商,软件规划缺乏系统标准。
2.2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l)行政管理体制不顺
全国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多样,各地自行其事,没有形成一个“集中、统
一、高效、特管”的适合高速公路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职责交叉,互相推诱扯皮,行政不顺,效率低下的情况,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网络化运行需要。
(2)法规政策体系滞后,网络管理缺乏控制力度
我国高速公路至今无统一的法规和政策,更无从谈起网络化管理的法规,加之投资的多元化,利益机制不同,地方意识重,各自为政,无法可依,甚至一条国道主干线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即使在一些大、中城市附近,交通枢纽、高速公路里程较多、交通量大的区域,也没有用网络化管理去取代单一的“一路一管”模式。
(3)没有具权威性的组织机构
一些高速公路建成后,其养护、运营、监控、收费、交通安全等管理系统非常不完善。设备单一,技术落后,甚至部分高速公路的管理经费仍沿用普通公路管理的投人。投人不足也造成我国缺乏高素质的网络化管理专业人才和技术科研队伍。
(4)资金投入跟不上
一些高速公路建成后,其养护、运营、监控、收费、交通安全等管理系统非常不完善。设备单一,技术落后,甚至部分高速公路的管理经费仍沿用普通公路管理的投人。投人不足也造成我国缺乏高素质的网络化管理专业人才和技术科研队伍。
(5)跨区域国道主干线路网短期内难以形成
由于建设资金的来源不足和地方利益的矛盾,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收费公路)建设尚不能尽快联通,难以形成网络化管理的有机整体。
现行的各地各行其是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使高速公路的效益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为将到来的智能运输设置了众多的障碍,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实施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并制定统一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否则,随着新建高速公路日益增加,今后再来推进网络管理,其成本和代价一定是高昂的,难度倍增。
3对策和建议
3.1统一制定管理法规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立法是刻不容缓的大事。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也必须用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高速公路的重大管理行为,必须要有法可依,依法办理二谊有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在具体操作上,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便于网络化集中、统
一、高效、特管的高速公路管理法规,使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和使用者都能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3.2建立全国性权威路网管理体系
从组织体制上予以保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权威路网管理体系,并实行分级管理。
3.2.1网络化管理体系的机构组成及各自职责
网络化管理体系应包括由国家中央高速公路信息监控管理中心、省级信息监控管理中心、各运营公司信息监控管理中心、收费站计算机局域网等系统组成。各部分职责和作用如下:
(l)中央信息监控管理中心
中央中心是全国网络化系统最高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主要职能包括如下:
①负责网络化体系目标规划、发展计划,制定分期实施计划,确定每丫阶段目标实施具体方案。
②在技术标准、信息联网、管理体制等方面,制定国内各级网络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规范和制度。
③负责全国网络体系运行模式的设计和宏观引导,确定各级网络管理机构硬软件系统设计和管理机制。
④协调与国内金融机构的分工职责,规范其互联网技术标准、利益分配办法等。⑤制定新建路段的网络化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检查指导。
⑥协调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收费网络化设施的改造调整,使之适应网络系统的需要。
(2)地方信息监控管理分中心
地方分中心负责省级以下网络化建设管理,是路网环境下网络化系统的核心,具体实施网络化监控、管理、协调和进行路费清算系统的运作。分中心应具备各类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及图象设备等齐全的实施。其主要职能为:
①收集各路段送来的收费、道路安全情况、维修检测点的主要数据;
②根据中央中心分省收费数据,进行清分处理,确定各路段的应收款额,并将清分结果送到各运营公司的收费中心;
③根据清分结果,定期向金融机构进行结算和划帐处理;
④根据中央信息中心的规章,负责通行卡的各项管理功能及用户资料管理;
⑤道路安全异常情况出现时,综合调动社会力量紧急处置;
⑥各类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有关信息及系统安全维护。
(3)运营公司信息监控管理中心
运营中心分别连接省级分中心和所管辖的各收费站局网,其主要职责是:
①接收所管路段各收费站、监控点的各类数据及图象,有关信息;
②数据处理和分类统计、分析和存储;
③接收上一级收费管理清算中心送来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及存储;
④对收费站收据及收费管理清算中心收据进行内部的稽核、对帐、查询、统计及报表输出,以及对设备的管理维护。
(4)收费站监控点计算机局域网收费站局域网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全站收费数据的采集;负责对收费车道车流量、事故多发路段的闭路电视监视及病害路段维修检测数据收集;负责系统的维护和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理。
3.2.2实行分级管理
(l)整个网络系统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独立的可靠的全国联网的传输系统所支持。
(2)整个网络系统必须是一个统一技术标准的系统,其系统功能、硬件、应用软件结构等必须是一致的。
(3)应满足各分中心和各运营公司对网络管理的需要。
(4)应满足整个收费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的需要,满足对收费金额的结算、清分及财务管理的需要。
(5)应满足对网络系统设备运行进行统一维护管理的需要。
3.2.3运行方式
采用“中央信息管理中心一地方信息管理分中心一各运营公司管理中心一收费站(点)局网”分级管理的组织体制,在该体制下,各分中心通过有线、无线、电缆、微波、电视监控等传输方式,将基层各收费站、维修检测站、各级中心数字处理系统、收费结算系统、监视摄像点联成网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十分发达的信息收集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中央监控中心和各级分中心洛监控点的各类信息均可分别共享不同层次的数据、图象信息,并向各级管理层、决策层汇报,提供决策参考,对下发出相应的指令。
3.3经费投入上给予保证
经费投人上,一方面,国家应支持和引导各营运公司保证网络化资金投人,给予资金补贴和扶持,改造传统的管理方式,用科学技术、先进的设备、设施,及现代信息技术武装交通行业,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网络管理队伍,既可满足网络化管理的需要,也大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大量减少人员、减少收费站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国家和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应加大投人,把网络管理系统列人高速公路建设的必备项目,尽快完善国道主干线大通道建设,将地方区域高速公路路网连通,解决高速公路网“断头路”,从硬件上使主干线大通道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