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三字经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泛长三角背景下安徽省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泛长三角”的概念是2008年初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即以上海为龙头,把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全部纳入该经济区。在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安徽省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以及紧贴长三角、辐射内陆中原地区、交通发达的地理优势,成为协助长三角由劳动密集成本导向向资源密集技术导向转型、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的最重要、效益最高的地区。安徽的重要战略任务就是“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为保证安徽省在泛长三角区域中的分工与合作的顺利进行,安徽省委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人才强省。
针对以上发展目标和定位,下文将从人力资源总量、教育发展状况、人口流动情况和就业人员三次产业分布四个方面出发,结合安徽省目前人才储备、分布现状以及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对比泛长三角其他省市人力资源发展现状,来分析安徽省目前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并从人力资源培养、流动、配置与合作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安徽省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解析
1、人力资源总量
安徽省是人力资源大省。人口方面,截至2010年末,安徽省总人口5950.1万人,在全国排名第八位,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科教方面,安徽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理工农医齐全的众多高校,每年为本省、本区域乃至全国都输送了大量的优质人才;科研方面,截至2010年末,有包括中科院在内的科研机构2078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607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7.4万人,科研实力雄厚……这些优越的条件为安徽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高低端人才、科研人员等的供给和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雄厚的条件。
但是,由于安徽经济发展条件相对落后,人们生活水平和工资水平以及福利待遇都相对较低,每年有很多人力资源外流,而本省发展所需的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是以创新企业家、科研人才和优秀企业员工为代表的战略人力资源,却很难从外省引进,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供求缺口。据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本省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数仅为全国平均数的60%。随着泛长三角产业往本省的转移,以及本省优势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生物化工行业、装备制造工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高端人才也成为该行业突破创新的重大瓶颈。
2、教育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年)公布的数据,安徽省近几年来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数和毕业生数逐年稳步增长,普通高中学校数和毕业生数,以及每10万人口高中阶段在人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初中和小学的这三个指标由于近年来人口的控制都在逐年下降,每10万人口幼儿园平均在校学生数基本仍然是逐年上升。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注重幼儿园等学前教育,高校升学率也在逐年增长,实现了本省教育的稳步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存量的逐年增长,这为本省乃至本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力资源。但是,与其他省市横向比较来看,安徽省在人口受教育程度上还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市。笔者对2009年泛长三角四个省市及全国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进行了比较发现:安徽未上过学的人口所占比重明显大于另外两省,而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却明显小于另外两省;上海是这几组数据中,小学以下人口所占比重最小而高中以上人口所占比重最大的地区。这一方面显示上海人才济济,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埋没部分人才,而其工业发展所需的廉价的劳动力也可能会因此产生缺口。安徽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在通过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来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源整体水品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泛长三角其他省市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改善就业待遇,吸引泛长三角其他省市过剩的高端人才。此外,安徽省可以充分发挥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做好劳务输出,助力泛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同时增加自身的非农收入。
3、人口流动情况
据安徽省近几年统计年鉴显示,安徽省每年有17%以上的人口流向省外半年以上,若以15―64岁作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以2009年数据为基准,则在安徽省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大约23.07%的人口流向外省。在这些人口中,有70%以上主要流向了江苏、浙江和上海,这进一步论证了区域人力资源协同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泛长三角其他省市是承接安徽流动人口的重要基地,为安徽省人口外出打工提高收入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目前普遍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安徽省人员外流的稳定性也为其他省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劳动力。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省“十二五”时期仍然是劳动力就业的高峰期,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尚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
4、就业人员分布
在按三次产业分的就业人员数方面,如表1,安徽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而第三产业则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而江苏和浙江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最多,第一产业低于全国而第三产业高于全国,实现了三个产业就业人员较好的分布比例,上海从第一产业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逐步增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半数,可见第二、三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安徽省在非农产业上的发展明显处于弱势。安徽省在未来五年要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就需要进一步发展第二、三产业,引导第一产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近年来泛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非农产业向本省的转移,为本省产业的优化发展、人力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就安徽省而言,对比本省近几年主要年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分布情况可以发现,近几年安徽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三产业逐步上升,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人口解放出来从事于第二、三产业有助于发展非农经济,创造额外收入,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但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仍然最高而第三产业最低,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高素质的、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在推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构建合适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提高整个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三、安徽省人力资源发展对策及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在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高端人才急缺,而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尽管每年有大批流入外省,仍有相当大部分由于学历较低、就业机会稀少而面临就业安置问题。要使安徽尽快融入泛长三角区域,顺利承接泛长三角部分产业的转移,就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协同开发共享战略,提高本省的人力资源水平。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人力培养方面
要提高本省的人力资源实力,首先要从人才培养方面着手,加大教育和科研投资的力度,同时要重视对普通劳动力的培养。具体包括:早日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重;大力发展“861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支柱产业所需的高端创新型和专业人才,为技术的突破引领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加大对就业人口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人力流动方面
结合安徽省和泛长三角其他区域的人力资源供求的实际现状,安徽应发挥其比较成本优势,输出优质劳动力资源的同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人员流动机制,输出劳动力资源,实现提高本省非农收入和满足泛长三角劳动力需求的双赢。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要改善就业环境,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积极引进、吸引和留住省外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支柱产业和安徽省即将承接的泛长三角其他产业所需的人才。
3、人力配置方面
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安徽省要进一步提高经济水平,实现非农经济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契机,承接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同时合理配置三个产业的人力资源分布,将大部分人口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转移至其他产业。这种配置要求政府和社会善加引导,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一方面减轻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4、人力合作方面
要实现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区域内有限的人力资源,区域内各省市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作为人力资源整体实力较弱的安徽省,更要加强同兄弟省份的联系,不光在产业和经济上实现合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和流动、配置方面也要实现很好的合作。例如,高校之间互助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实现优秀教师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完善劳动力输入输出合作机制,稳定就业渠道和劳动力的供给;实现高端人才的流动共享,在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合作……安徽省作为泛长三角的重要一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合理引进兄弟省份的高端技术和人才,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助力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经济的发展。
(注:本文属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09-10D13)“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开发与泛长三角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安徽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04―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 李玉江:区域人力资本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5.
安全管理“定、签、留”三字经即“定制度、签协议、留记录”。
我园在多年的实践中先后制定了《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安全巡查制度》《门卫管理制度》《幼儿服药统一管理制度》《幼儿“接送卡”制度》《饮食安全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针对性强,涵盖面广,便于操作。例如《午睡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午睡前班上三位保教人员分别负责对班上三分之一的幼儿进行入睡前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保健医生联系,做好处理和登记;幼儿午睡期间,须每隔半小时对每个幼儿做定点细致观察,看有无异常,并做好记录。再比如《班级日常安全制度》要求活动前做“三检查”(即检查场地设备、幼儿情绪、衣着),“一交代”(向幼儿交代纪律与玩法);活动时注意观察幼儿活动内容和方式;活动后清点幼儿人数并讲评。
有了制度更需要落实责任,签订“协议”,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园长与教学副园长和后勤副园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副园长与各分管部门责任人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相互监督,齐抓共管保安全的责任保证体系。同时,园方与家长签订安全接送协议书、幼儿入园协议书、幼儿健康责任书,使涉及孩子安全健康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在实处。
安全管理工作“留记录”十分必要。幼儿园须健全安全工作档案,收集、积累、整理有关原始记录资料,分类立卷归档,反映安全工作的全过程,以便于上级部门检查和本园工作反思、整改。记录内容主要有安全隐患排查记录、整改情况记录、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记录、安全工作班会记录、后勤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幼儿意外受伤事故记录等。例如“幼儿意外事故登记表”要求保健人员如实填写幼儿在园内出现意外事件的地点、原因、情况、处理方法及所属班级。通过对比计算各班级出现事故的频率,了解各班的安全管理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查找事故原因、地点,改进班级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监控设备的回放功能,做好检查工作,帮助教职员工建立持续认真的工作态度,查找安全工作中的偏差,及时调整并纠正。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全园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进而使安全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念好“严、精、恒”三字经,推进安全检查工作常态化
安全检查“严、精、恒”三字经即“严格、精细、恒心”。
我园成立了三个安全巡查小组,严格按照隐患排查机制运作,认真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活动,做到小问题及时解决,大问题召开专门例会研究并限期整改。分别在每周二召开各主任会议、每周五召开后勤人员会议,小结上周安全工作情况,布置下周安全工作任务。我们在各类人员月考核中有专门的安全工作考核内容,出现安全事故或违规操作都要进行严格处理。
严格中体现“精细”,更是安全检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的《保教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制》制定中,对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每一个时段、每一个保教人员,都确定了可知性、可操作的安全检查措施。例如我们对班级入园环节检查,要求幼儿衣着整洁,不带危险品入园,接受晨检,有礼貌地向教师、小朋友问好,向家长再见,在指定范围内自选游戏。要求教师专人负责接待幼儿和家长,执行接送卡,做好交接手续和晨检;另外的教师则要负责晨间活动组织,注意幼儿活动安全。保育员做好室内外清洁工作及通风,指导值日生工作,负责幼儿生活入厕安全管理。明确的规定使检查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安全检查工作是阶段性的,但安全工作是永恒的,只有持之以恒的常态化检查,才能取得实效。我们对保健人员幼儿食品留样是否到位的检查,对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是否聊天的巡查,对保育员午睡期间是否干私活、打瞌睡的督察,幼儿上下楼梯是否有序排队从右侧行走的检查等,都是在持续反复的检查过程中,促使教职员工形成习惯,使职责内化为自身行为。
三、念好“教、练、玩”三字经,促使安全教育工作趣味化
安全教育的“教、练、玩”三字经即“教学、演练、玩耍”。
安全教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教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是针对幼儿的安全知识学习。我们聘请专业人员对教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和考核。比如我们邀请儿保科医生来园开办“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讲座;聘用消防人员来园进行如何防火、如何使用消防栓、灭火器的培训;教研组开展安全教学观摩和安全说课活动。全面提升教职员工安全防患的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针对幼儿的安全知识学习,各班每周上一次安全卫生教育课,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安全教育教学,如《小小消防员》《窗台上的安全》《安全标志》《特殊电话》《安全自救演习》等,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性,应急模仿性强。我们还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我园使用的幼儿园建构课程主题活动中。比如在开展“幼儿园真好”主题活动时,教师们会提醒幼儿在玩滑滑梯时要注意的安全细则;在开展“轱辘轱辘”的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初步了解交通安全常识;在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让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骨骼不受到伤害。
同时,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幼儿到消防中队参观,请以医生、消防、交警为职业的家长来园授课。教师们邀请家长来园上课时,首先与家长一起研讨教案,设计目标,制作教具,拓展形式,力求使安全教育活动既具备幼儿特点,又符合教育规律。让我们看看李乔如小朋友的妈妈在我园网站上发的《警察阿姨来上课》帖子:
3月19日,乔如宝宝突然打破旧习,起得很早。“今天警察阿姨会来上课,我要早点上幼儿园!”说着,自己一个劲地爬了起来。下午接乔如宝宝回家,在路上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警察阿姨上课的故事:“今天上课的警察阿姨就是我班杨以恒的妈妈,穿着警服来到我们教室,可威风呢!”“是吗,都讲些什么呢?”“警察阿姨告诉我们,要远离下水井盖,下面有很深的水井;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两边看;要注意信号灯,如果亮了黄灯就是提醒我们做好准备,马上就要走了!警察阿姨还告诉我们不能在车后面玩,因为小孩小,司机叔叔会看不见,倒车时容易撞伤;不能在马路上玩耍……”
我心里乐滋滋地听着,不时地抚摸他的头,笑笑。他沉浸在兴奋中,跑着、跳着、讲着……
“演练”是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要教育手段。每学期我们都举行“火灾疏散安全演练”“防地震安全演练”和小班“防骗演习”等活动,提高幼儿及教师防范自救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要求各类演练活动事先有方案,事后有反思。例如小班年级邀请家长志愿者们联手举行“不跟陌生人走”的防骗演习,各班家长志愿者互换来完成此次演习。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取设置情境的方法,让幼儿在其中获得体验,并产生自觉的自护行为,养成良好的离园常规习惯。在这次演习中,有些幼儿表现得非常好,没有和陌生人走,可是有些幼儿没有抵挡住诱惑就接受了陌生人的糖。活动后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怎样识破陌生人的坏主意?如何做到不跟陌生人走等问题,并做了总结。
体育课堂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由此看来,学习兴趣是有效调动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条件。
1.1课堂导入语言组织很重要。导入课堂部分,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体育课的开始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组织、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体育课教学有时安排在音乐的伴奏下很有必要,师生一起自娱自乐、无拘无束的唱游等。这种组织方法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本节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2基本部分教学时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基本部分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这个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我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此时的课堂就会很轻松愉快,学生完全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达到基本部分教学的效果。
1.3分组练习时要有趣味。分组练习是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环,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单一的练习太乏味,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心理,所以课堂分组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有效的分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体育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好的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这一点很重要,要求体育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2.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教给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很重要,体育教学不要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安排学习内容,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明确道理、掌握方法。
2.2课堂组织方法。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很重要,为了不让学生受伤,体育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性,还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多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分组练习,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积极的评价课堂
3.1体育教学的结束部分,课堂评价也不可少,精彩的课堂评价可以让本节体育课更加圆满。
3.2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时候,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3.3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点评,要求教师多用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去进行,为达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而努力。 3.3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3.3.1实现了敬廉崇洁教育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我们要求思品教师根据"敬廉崇洁"教育读本和所任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背好教案。其它学科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廉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自编了校本教材,纳入校本课时,通过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为了使 "敬廉崇洁"教育活动融入学生头脑,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校开展了以"敬廉崇洁"为内容的新编三字经活动,由于三字经朗朗上口,学生背诵容易,通过背诵三字经,学生加深了对"敬廉崇洁"的理解。
《三字经》知多少?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共一千多字,其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其文章形式是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既是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于是家家相传,最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历久不衰。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原文呈现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父母教案3步走
第一步 大意解析
学习的规律是这样的:首先是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其次是在所见所闻中进步;第三是能够认识数字、懂得计算;第四是要阅读著作,增加知识和修养。十个一是十,就像我们的十个手指。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最基本的一种伦常关系,那就是“三纲”,具体是说君主和臣子之间要讲责任;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关系和顺,相敬如宾。春夏秋冬四时变化是循环不息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总要有个中央的位置作为参照,才能分辨清楚。
第二步 说说道理
一个好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并且我们总是把好的品德放在前面。我们要有好的品德,首先要懂得孝敬长辈和友爱兄弟姐妹,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其他的就无从说起。学习的基本规律要从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当中去思考总结,很多事情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经验,应该善于从他人的成败当中去获得经验教训,从中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要学习数字以及数字的变化也很重要,中国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也充分说明了学习算数的重要性。再有就是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读书可以让我们明白事理,让我们内心充实,让我们性情高雅。
一个手指代表一,十个一就变成了十,十个十变成了一百,十个一百变成了一千,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数字就是这样不断地变到无穷大。
人是万物之灵,我们通常把天、地、人说成是三才,这是因为这三样是一个未知并且无穷的世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白天有太阳升起,晚上有月亮高悬,还有漫天的星斗,日月星辰给了我们光明。
爸爸妈妈应该爱护自己的孩子,孝顺自己的父母,而小孩子也应该孝敬家中的长辈,这样的家庭就是最幸福的家庭。
一年中有四个季节,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春天万物苏醒,百花盛开,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播种的季节,我们要在春天做好一年的计划。接着就到了夏天,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但是夏天也会有它独特的魅力,可以游泳、吃冰淇淋。有了春天的耕种,秋天就会有收获,秋天是冬天的前奏,万物在这个时候凋零,以备来年再发新芽。最后冬天来了,冬天很寒冷,有的时候会下雪,河里会结冰,很多小动物在冬天会冬眠,到春天才会醒来。
平面有四个方位:东、西、南、北。在中国古代,就有一种让我们分辨方向的东西叫“罗盘”,现在叫指南针。有了指南针,我们就能很方便地分清东南西北了。
第三步 讲讲故事
关于世界的形成,中国古代有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不分的,整个世界像个大鸡蛋,里面漆黑一片,看不清方向,也分不出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在这时出现了一个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在像鸡蛋一样的世界里足足待了18000年,有一天他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四周黑乎乎的一片,浑身都热烘烘的,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是办不到,就连舒展一下手脚也不行。发起怒来,抓起一把大斧子,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大鸡蛋骤然破裂,世界被劈开了。鸡蛋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空,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高兴极了,但他担心天地会再次合拢在一起,就用自己的头顶着天,用自己的脚踏住地。天空每天增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也跟着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18000年。就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空和大地稳固了,它们再也不会重新合拢了,这时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
而就在临死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他的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头、手、足变成了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雨。从此有了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
《三字经》知多少?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共千多字,其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其文章形式是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既是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于是家家相传,最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历久不衰。自南宋以来,《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原文呈现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日喜怒 日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日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青赤黄 及白黑 此五色 目所识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父母教案3步走
第一步 大意解析
人们通常饲养的是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牲畜;人们与生俱来的情绪有七种,分别是高兴、生气、伤心、害怕、喜欢、讨厌和欲望。人们的相处之道要遵循五个原则:爱人爱物、奉行道义、规规矩矩、慎思明辨、诚实不欺;人们最常见的颜色有五种: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人们的口味有五种:酸、苦、甜、辣、咸;鼻子能够闻到的气味也有五种: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第二步 说说道理
人类作为万物的灵长,具有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我们驯服了野生的牲畜,让它们为人类服务,也成为人类的食物来源。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有七情六欲,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谁也无法改变。高兴就是喜,生气就是怒,伤心是哀,害怕是惧,除了这些情绪的变化,我们内心还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更有自己企盼得到的东西。虽然有了七情六欲才算是一个生动的人,但是,一个有智慧、品行高雅的人,往往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懂得克制心中的贪念。俗语有云:“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说人的贪念如果无止境地发展,最终必然会导致恶果。
第三步 讲讲故事
古人认为最常见的颜色有五种:青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而我们现在常说的七种颜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位年轻的父母,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听过的七色花的故事吗?神奇的七色花曾给我们的童年很多美好的憧憬,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朵七色花,来实现自己的七个愿望。今天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并把这份美好的憧憬带给我们的孩子。
《七色花》
从前有一个女孩子叫珍妮。有一天,妈妈叫她去买面包圈。珍妮买了一大串面包圈,她边走边念着马路旁商店招牌上的名字,因此没有发现有一只小狗一直跟着她,正偷偷吃她的面包圈呢。忽然,珍妮觉得手上提的东西变轻了,转过头来一看,哎呀,手上提的面包圈全被小狗吃完了。
“喂!你这个小偷,坏东西!”珍妮追着小狗,要打它。
珍妮追呀追,没有追上小狗,自己却迷路了。珍妮害怕极了,禁不住大哭起来。这时,一位慈祥的老妈妈来到她身边,问道:“孩子,你为什么哭啊?”珍妮把小狗偷吃面包圈的事告诉了她。老妈妈听后安慰她:“孩子,别哭了,我有一朵七色花,它会帮助你得到想要的东西,我把这朵花送给你吧!”
这朵七色花有七片花瓣,分别是黄、红、蓝、绿、橙、紫、青七种颜色。老妈妈接着说:“孩子,你如果想要什么就撕下一片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我要……照我的意思办吧!’你的愿望就能实现了。”话音刚落,珍妮已经手拿着一串面包圈回到家里了。
珍妮开心极了,她把面包圈交给妈妈,心想:“好神奇的七色花啊,我要把它养在花瓶里。可是珍妮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妈妈闻声而来:“珍妮,你把什么东西打碎了?”
“没有……没有。”珍妮赶快撕下一片红色的花瓣,地上花瓶的碎片又合拢来了,珍妮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男孩子们在院子里玩“到北极去探险”的游戏。他们不愿意和女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珍妮很生气,她撕下一片蓝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我要到北极去……照我的意思办吧!”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发现自己已经在冰天雪地的北极了。穿着裙子的珍妮,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冰天雪地里,害怕极了。她马上用冻僵的手指,撕下一片绿色的花瓣,说:“飞吧,飞吧!快让我回家去……”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回到了院子里。
珍妮接着去找邻居的女孩们玩,发现她们有好多玩具,心里非常羡慕,于是她把一片橙色的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l我要好多好多的玩具……”玩具一下子从四面八方向珍妮涌来,娃娃、小皮球、汽车、小飞机……各种玩具把整个院子都挤满了,可是玩具还是不停地涌来,又把整个弄堂挤满了。珍妮慌了神,吓得跑开了,可是玩具紧紧跟着她。珍妮只好撕下一片紫色的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快叫玩具回去吧……”话音刚落,所有玩具都不见了。
神奇的七色花只剩下最后一片花瓣了。珍妮心想:“六片花瓣都浪费了,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最后一片花瓣,一定要用它做件有意义的事情。她想了又想,总也拿不定主意。忽然,珍妮看见马路边的小凳上,坐着一个小男孩,他是一个跛子,没法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珍妮很同情他,就扔出最后一片青色的花瓣说:“飞吧,飞吧!让这小男孩跟我一样会走路吧……”小男孩果然能站立起来了,他走过来拉住珍妮的手,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郑老师提醒
原文呈现
宫商角 及徵羽 此五音 耳所取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日平上 日去入 此四声 宜调叶
九族者 序宗亲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曾玄
五伦者 始夫妇 父子先 君臣后
父母教案3步走
第一步 大意解析
宫、商、角、徵、羽是古代乐器发出的五音,宫音最低,羽音最高。古代的乐器通常用八种材料制作而成,它们分别是:匏瓜、粘土、皮革、木头、玉石、金属、丝弦和竹器。匏做笙,土做埙,革做鼓,木做敌,石做罄,金做锣,丝做琴,竹做箫。至今,我们还在使用其中的一部分乐器。
古代人把字的发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我们现在也有四声,但和古代的四声不完全一样,叫法也不一样,我们现在就称之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四声运用一定要和谐,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悦耳动听。
所谓九族,是指与自己同属一个祖宗的亲属,往上数四代,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往下数四代,是儿子、孙子、曾孙和玄孙,再包括自己这一代,一共为九代。在很多古装历史剧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个词:“株连九族”,这是古代很严酷的刑罚,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犯了很重的罪,不但自己要受到惩罚,就连自己的“九族”也要连带着受罚。
夫妻之间有主内和主外之分,这是由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状所决定的,如今这个状况已经有所改变,女子一样可以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的社会地位。
第二步 说说道理
在中国,音乐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大约距今67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可能已经开始制陶埙,制骨哨。古代的文献也有记载,先民们在劳动之余,载歌载舞。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入乐诗歌共305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民间的民歌;“雅”是由文人们创作的,分“大雅”和“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最后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诗经》。
第三步:讲讲故事
《知音》
古代有一个人名叫俞伯牙,他从小就酷爱音乐,并且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俞伯牙擅长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高超,但俞伯牙却认为自己并没有遇到真正的知音,一个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俞伯牙奉命出使楚国。时值中秋,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恰遇风浪,船泊在了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平息了,乌云散去了,一轮明月升起,景色如梦如幻。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了一曲又一曲。忽然,他看到岸边有个人一动不动地站着,惊急中手下用力过猛,“啪”的一声,一根琴弦被拨断了。这时,岸边的那个人大声对他说:“先生,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音绝妙,不自觉地站住了听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一副樵夫打扮,身旁还放着一担干柴,心想:一个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什么曲子?”打柴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可惜琴弦断了。”俞伯牙不禁大喜,因为樵夫说的正是他弹的曲子。俞伯牙赶忙邀请樵夫上船来。樵夫上船后看到俞伯牙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说了这把瑶琴的来历。听了樵夫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暗自佩服。
俞伯牙又为樵夫弹了几曲,请他赏析。樵夫娓娓道出他的感受,完全符合俞伯牙的心意。俞伯牙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异乡的野岭,竟然能遇到自己久久寻觅而不得的知音!
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后来两人边喝酒边聊天,真是相见恨晚。于是,二人当下决定在这月圆之夜结拜为兄弟,并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然而第二年的中秋,当俞伯牙如约来到汉阳江口,却不见自己的知音来赴约。他等啊等,还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还是不见钟子期来。第二天,有一位老人告诉他,钟子期病逝了。临终前,他要家人把他的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俞伯牙悲痛万分,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曲子里充满了哀怨和凄楚,一曲终了,俞伯牙长叹一声,挑断了琴弦,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这个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后来,人们就常用“知音”一词来形容人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郑老师提醒
音乐是艺术殿堂之瑰宝。如果孩子能多接触音乐,对成长无疑有极大的帮助。现在很多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培养孩子音乐方面的素养。对一些热爱音乐或在音乐上有天分的孩子,应该认真培养,但切忌揠苗助长,如果引导不当,只会适得其反。
你知道宝宝每日的钙摄入量吗?
“补钙是常识,怎样补就是知识!”许多年轻妈妈对此类知识了解甚少,如宝宝一天究竟需要多少钙,如何补钙等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生活中很多宝宝天天补钙,但还是发生“缺钙”的现象了。那么宝宝每日的钙摄入量为多少呢?
宝宝每日钙摄入量
我国营养标准规定,1岁以内儿童每日钙的摄入量应为400―600毫克,1―12岁儿童为800毫克。由于我们的膳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原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很难完全从食物中获得,特别是钙的摄入量不足日常人体所需要的50%,因此,补钙显得异常重要。对正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宝宝来说,更应及早补钙,防患于未然。
如何给宝宝补钙?
宝宝补钙,除了从牛奶,豆制品及海产品中多多获取膳食钙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钙质品来补足身体对钙的需求。在为宝宝选择钙质品时,一定要科学,要根据宝宝的年龄,生理,缺钙症状,合理、有针对性地选择经过国家卫生部门安全认证的宝宝专用钙质品补钙。选择好的钙制剂必须认准“蓝帽子”,补钙产品有了“蓝帽子”,就表示此产品是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具有补钙功能的保健食品,反之,则表示没有。所以消费者在选择钙质品时一定要看是否有此标志。
什么样的钙才适合宝宝?
市场上的钙质品名目繁多,“钙”念林立,究竟什么样的钙才适合宝宝呢?被年轻妈妈誉为“宝宝补钙专家”的金箍棒L-乳酸钙冲剂,是与上海儿科医院联合研制的,针对0~6岁宝宝幼嫩肠胃的生理特点的补钙质品。其选择荷兰进口的L-乳酸螯合钙源,具有易溶解,吸收好的特点,且其独特的左旋化合物结构令吸收更彻底。金箍棒L-乳酸钙采用特殊的螯合技术,以钙为必需的营养成分,将钙元素嵌合在螯合剂中间,使钙进入人体后不受胃肠酸碱干扰,直接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主动转运方式吸收,有效避免了钙离子在胃肠环境中因种种原因造成的不必要流失和浪费,所以金箍棒L-乳酸钙能使宝宝吸收的更加直接,迅速,完全,摄入足量的钙,让宝宝天天补钙不缺钙。
更多相关问题请咨询育儿热线:
作为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外塑形象,内增学识,趋于好老师;作为学校,要尽一切办法努力打造好老师,留住好教师,谋学校发展。一周督导评估之旅,明白:
一、学校要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
1、制定好的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明确教育工作理念,明确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作风,提出学校发展要求,树立品牌打造意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师生精气神,抓好细节,由细致到精致进而到极致发展。
2、带头着力探寻教育教学新模式(八中“tst”,xx县四小“五步教学法”)。为新的教学理念作准备,安好班班通,作好用之前的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如课件制作,课堂上的使用等)。可请进来,带出去,学校要舍得花钱打造教师。
二、抓好常规教育:
1、注重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以当教师为乐,以当教师为荣,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有不苦不累,生活无味,不拼不后搏,此生白活的想法)和师德师风的培养(不上课,故意迟到、拖堂、懒散、麻将、抽烟、喝酒上课、乱丢乱扔等)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穿衣、饮食、午休、晚休、起床、说话、做事等);着力打造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要追求自身发展,做和尚就要撞钟。
2、学校制定相关的制度方案(教学、德育、后勤),然后按制度方案落实,着力督促,检查到位,记录详实,整改及时,总结诚恳。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方案的执行力。
3、备好课,写好教案:栏目填写清楚,书写要认真,必须带教案上课,可着力打造电子版教案,集体备课,装订成册,共同使用,将知识性错误在上课前消灭;上好课:(课前3分钟红歌提升精气神,提高学习效率)忌满堂灌,要改变教学模式,多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也要上好作文课和实验课;认真批改作业:量适中,批改认真,对错误处要有更正,要有评语,有等次,的批改日期。
4、着实开展好第二课堂(开展好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等课;开展好书法课(有书法课,有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20分钟轻音乐书法练习);有科技创新课(合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进行再利用。)等;用好心理咨询室和少年宫、将图书室、实验室,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督查到位,管理精细。总之,这些有助于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学校,流失率会低。
5、督查用好早读和晚读:要齐读,要真读,不要用来上课和做作业等;班会课:不能用来上课,班会课是用来安排班务的,是用来对学生进行道德、纪律、安全、健康常识等的教育的,学生可以用好道德讲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升旗仪式和大课间:用实团委,用活少年宫,成立学生会(主持、音响、形式:师生齐唱国歌、国旗下讲话、经典诵读、达体舞、跳绳、跑步、呼啦圈等)。
三、作好学校宣传
1、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校刊、校报、电视媒体等),使教育面向社会,不流于形式的多开家长会,成立管委会,开好社区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的发展不公要让师生知道,让领导知道,还要让社区知道。让更多人了解学校,认识学校。
2、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形式有写真、书法、绘画、玻璃板等;内容有:千字文、公民道德三字经、健康教育宣传、卫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行为习惯养成、名人名言;班级文化建设上,学校可适当出资帮助打造,有班规、班约、班歌、班级宣言、班训、班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
简单重温教材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找三年前的思考痕迹。当我再读教材时,面对原定的目标产生以下的疑问:
全面把握教材,准确定位目标读教材,并非局限于读浮于纸上的彩图与文本,而是要带着检索的问号和探究的欲望去读“通”教材。必须了解本课知识的先知与后学,知道其在本领域的地位以及本单元、本课所需达成的各项目标。学贵质疑,教亦是如此,我摒弃了原设计的框架,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活动,从头再来。
二、众里寻芳千百度,终悟得之见教材――读“懂”教材,巧取素材,认识一千
教材思考:数什么?1000是个不小的数目,什么样的素材是方便、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素材呢?从教材编排上看,认识“十”和“百”都是以小棒为学习素材,而认识“千”则教材首次启用小方块。也见很多老师大胆使用实物图(草莓、星星或点子等),设计了“圈一圈”等活跃热闹的学习活动。是走以前的老路还是沿用实物图设计“圈一圈”之类的活动?我反复寻思:
教学反思:
素材是学习活动的载体,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是实现有效活动的基础保障。本次教学尊重教材依然沿用小方块,由于实体小方块难找的局限,巧借课件直观演示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散乱无序到规整有序的整理过程。后将数1000个方块巧妙地转化成点子图,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数与方法优化的过程,产生“更大的计数单位”的需要,从而认识更大计数单位“千”。这次实现对3类素材优点的整合,将时间和精力省在可省之处,用在必需之时。本设计还体现了几个用心之处:先散乱后有序,渗透有序思想;先估后数,培养数感,建立数的概念;从多样化到优化,充分经历,形成策略;先想象后呈现,由点线面体发展空间观念。
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读“破”教材,分散难点,掌握一千
教材思考:
怎么数?数数并不陌生,怎么数能在数数的过程中深刻体验进位的意义,突破接近整十、整百时拐弯处的数数难点教学?在试教中我尝试过让学生在拨计数器中突破拐弯数,但重复而枯燥地看着计数器数数很快就在实践中被否定。怎样使学生能够顺利迁移100以内数数数的经验,深化巩固进位意义从而突破难点呢?
片段剪辑:
教学反思: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认数要遵照从直观到抽象的原则,这次我用立方体实体计数器数的符号(写数)的对应关系,实现具体的数半具体的数抽象的数两次转化。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以往为数数而数数的技能训练,而且还强化了认知冲突,实现了旧知迁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通过数形结合,直观演绎,使学生深刻经历“满十进一”的过程,从而形成数数的技能。不仅深化了数的概念,还有效地铺垫了数的组成、数位位值等数学知识。当提问“关于数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各个争相互说,自主构建了“满十进一”的算理。
四、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读“活”教材,多元建构,数“活”一千
教材思考:
数的概念?前册中了解到学生对20以内数的概念比较清晰,能够比较准确地估计数的大小,但是对超过50或更大数的观念却是模糊混乱的。本课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初步建立1000以内数的概念及数感的培养呢?原设计,选用的是豌豆和绿豆,考虑到素材比较单一,同时质疑这些来自生活的粮食真是孩子们所熟知的吗?斟酌有没有更为熟悉、贴近的素材呢?
片段剪辑:
师:你们刚才说的都是从数学的角度看1000。那生活中的1000是怎样的呢?
师:请你比划出1本课堂作业本大约有多厚?估计10本课堂作业本叠起来有多厚?
老师拿出10本一捆的作业本比对,学生自觉调整厚度。
师:100本课堂作业本叠起来该有多高呢?如果是1000本呢?
学生各个伸长了双手,有的踮着脚尖,有的站到了椅子上,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师抓住一个站在椅子上的学生问:你怎么比划到椅子上了呀?
生:1000本本子都快要叠到天花板上去了。(其他学生附和“是啊,很高了。”)
师:你们能有这样的认识,我很高兴。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一本课堂作业本大约3毫米厚,1000本叠起来大约3米高,也就相当于这扇门的高度。现在请你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1000都是这么高呢?(生犹豫。)
教师拿出一包A4纸:这包纸是500张,2包就是?(1000张)1000本课堂作业本那么高,怎么1000张纸就这么点了吗?
生:纸很薄,作业本很厚。
师:是啊,同样是1000,不同的物体所表现的现象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师:刚才一直在分享你们的数学智慧,那你们平日里喜欢读书吗?(喜欢)我也带来了一本好书。出示:人之初,性本善……(看到文章,学生都发出了朗朗的书声。)
师:它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你知道为什么叫《三字经》吗?
师:请你估计一行大约有多少个字?100个字大约有几行?(呈现12行)现在大约几个字?(400)
师:这是1000个字。其实这篇文章还没完。全文总共有1044个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揭晓课题。)
在学生刚接触数学日记时,应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日记,数学日记的内容是什么,写数学日记有哪些好处。鼓励学生只要和数学学习有关的都可以写,如生活中的数学,对当天学习内容的回顾,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想和老师说的话等。如:《超市里的数学》、《有趣的问题》、《乘法口诀用处大》等。
低年级学生学写数学日记,不宜操之过急。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在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除了给这部分学生更多的耐心指导外,开始还可以每周布置一两篇数学日记,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成就感。举办以“我有一双数学眼”为主题的数学日记展,把学生的作品展览出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在工作中,教师要勤于写下水文,给学生提供典型范例,或者在班级开办“数学日记角”,搜集优秀数学日记,供学生课余阅读、学习、模仿,不断促进日记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性。还要注意留住孩子的兴趣,呵护孩子的积极性,千万别在开始时就让学生失去兴趣,产生逆反心理。
一、数学日记是师生交流的纽带
有了数学日记,教师和学生之间又多了一条交流的绿色通道,从而架起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数学日记就如同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教师不断了解学生,改进教法。
二、数学日记是家校联系的桥梁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教学抽象的概念时,应该注意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的结合,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参与,使学生学得更直观,数学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今天,我参加大姑的生日宴会。在晚餐中,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我用饮料敬长辈,每人敬两次,一共敬了四人,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二四得八的乘法口诀,原来一共要敬八次。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三、数学日记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途径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课堂,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数学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下课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玩,而我在看花坛里的树。我发现左面花坛的树有5棵,右面花坛也有5棵。我自己编了一道应用题,两个花坛共有多少棵树?我很快就算出来了,2×5=10(棵)答:两个花坛共有10棵树。我想到刚学到的5的乘法口诀:二五一十。”
从日记中我发现,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简便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仅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与体验生活。
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承接课题以来,在张主任的亲自带领下,十家幼儿园的老师们积极参与,探索研究,创新实践,交流总结,群策群力,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各项规定勇于钻研,谋求发展。以总课题组提供的教材为实践蓝本,结合本园实际,开展礼仪、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
我们紧紧围绕礼仪课题,从环境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三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一、环境建设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礼仪课题组把创设礼仪教育环境、积极营造和谐优美的园本礼仪文化、创设具有鲜明特色化的礼仪环境作为课程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我们从爱的教育入手,有计划、系统性地为幼儿创造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完善情感教育机制,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课题实践中,将物质、精神环境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物质环境的创设:从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处处彰显礼仪园的特点。置身优雅、舒适的礼仪教育环境,让人不自觉中就会检点自身行为,修饰自己的言行;干净整洁的茶艺室,茶香袅袅,弥漫着茶文化的久远与厚重;简单易懂、而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让人感受生活的真谛,顿悟人生的得失;温馨而经典的励志警语,时刻警醒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
幼儿园悬挂着“家长日常行为规范”、“教职工礼仪行为规范”;宣传栏内设有专门的礼仪活动展示专栏。幼儿园走廊设计礼仪文化宣传版面,自编自创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三字经”,使孩子和家长通过观看版面内容学到很多的礼仪常识,让环境在儿童礼仪养成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精神环境的创设:在幼儿园内形成礼仪实验园自己独特的礼仪文化氛围,从而使整个幼儿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
晨间接待是礼仪实验园的一大亮点。每天早上,礼仪宝贝身穿园服,肩披绶带,端庄挺拔地站在幼儿园门两侧,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和家长,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也净化着家长,使得小朋友成为课题实践研究的“小小宣传员”、“小小监督员”,一批批“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新苗在实践中涌现。
教师亲切的问候,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给入园的每一个家长带来了舒心和愉快,构成了和谐、温馨的氛围,同时也营造了礼仪幼儿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课程建设
以总课题组提供的教材为实践蓝本,结合本园实际,开展礼仪、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
1.课程开设的前期准备:
家长教育:对家长进行礼仪教育,让家长了解开展幼儿礼仪、品格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家长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培训:对教师队伍进行礼仪培训,有效提高教职工学礼、懂礼、守礼积极性,进一步将外在的学习内容内化。
2.以礼仪、品格教育为主线,积极创编礼仪教育园本课程和教案,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1)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坚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渗透礼仪教育内容,以礼仪、品格教育为主线,积极创编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2)挖掘民俗、民族文化,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设计主题活动,走进家庭、社区,亲身体验节日礼仪,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和文化熏陶。
(3)通过开展争创“礼仪宝贝”教育活动、“幼儿交往礼仪”、“幼儿生活礼仪”、“我与文明手拉手”、“小手牵大手”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观念,继而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
(4)学习茶艺、插花、礼品包装等。在六一的大型茶艺表演中,孩子们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将传统的茶文化表演得淋漓尽致,我们的孩子正用一双双小手托起博大精深的中华礼仪。
3.确立了“以爱心教育为主导,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教研课题,以品格教育为主线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
(1)通过爱心教育,使礼仪品格在幼儿心中得到升华。礼仪园开展了“小手拉小手团结友爱向前走”为革命老区小朋友献爱心主题教育活动;3个月的时间,我们8000多名孩子每天少吃一块冰糕,少买一张帖画,一分一毛,积少成多:一刀一剪,一针一线,制作手工品义卖,汇集起来,共计6万8千多元,并确定河南新县田铺乡中心幼儿园和清丰县纸房乡中心幼儿园为援助单位。我们的园长、家长和教师代表,带着新的桌椅、床、电脑、图书、光盘、玩具、演出服和油田8000多名孩子的爱心,对贫困幼儿园进行了援助。通过这些活动,中原油田的小朋友已经成了一个爱心形象群体。
(2)2008年5月在汶川地震后,礼仪实验园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组织了一系列大型活动,有“点燃生命之光”祈福、“众志成城抗灾害、同心协力献爱心”捐款、“节约一毛钱”爱心义卖、“灾害面前我会做……”主题活动、“地震了……”实地演习等,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关爱他人。
(3)“九九重阳节”看望孤寡老人、关爱长辈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懂得了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爱生命和生活。这些关爱活动感动了社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三、教材建设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挖掘教师专业潜力,提升了创新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于2008年3月承接了中央教科所《礼仪、品格、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新版《礼仪教育》教师用书编写任务,完成了六个主题课程。
这六个主题课程集中了集体的智慧,共创编出24个子主题,设计出教学活动157节,其中自编儿歌38首、自编故事25个、自编歌曲15首、自编礼仪三字经14首,自编情景剧1个,自编游戏5个。
2.参与编写了《家长手册》小班下册、中班下册、大班下册的“锦囊妙计”栏目和“亲子游戏栏目”的活动方案设计,共设计活动方案30篇,已经有7篇入选。
3.自编教材。在课题研究中,为了更好地将礼仪深化为教师和幼儿的日常行为,教师们自编自创了许许多多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礼仪三字经,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礼仪教材。
四、收获思考
随着礼仪、品格教育的全面展开,我们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形成老师、幼儿、家长良好礼仪行为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赢得了社会对我们礼仪课题的肯定。
幼儿:通过实践活动,礼仪行为得到规范,同伴之间团结友爱、文明谦让、互相合作,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了幼儿“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良好品质。
家长:家长的礼仪行为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家长素质,和谐了家园关系,赢得了家长对礼仪、品格教育的认可。
在学习中,我们看到xx路小学每种工作都有流程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这是跟他们的办学宗旨有关的。许校长在做经验介绍的时候提到:“我们首先把握一个原则——先育人,后教书。只教书,教出来的只是废品。怎样做到先育人后教书?要充分认识六年当中该给孩子什么东西——先做人,后学习。
一、搭建好根基,除去各学科后还剩下东西才是我们要的东西,xx路小学从中华传统中去寻找,把经典文化作为底色,诵读经典诗文。xx路小学编写了《经典教材》、并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课堂上,国学课程由专职教师任教。让孩子们天天诵读经典,主要落实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
(一)坚持做到六个一
一分钟整理内务。坚持每天一分钟整理自己的书包、抽屉等。一分钟端坐反思。让学生反思一天的得与失,并说说明天的打算。一分钟背诵诗文。每天早上的课间操时间,都用一分钟的时间背诵经典诗文。在短短的五天里,我们看到全校的学生背诵《少年中国说》、《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里的经典名句。他们的手语操也是围绕“书香校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xx路小学的手语操每天一首曲子。有《诫子书》、《跪羊图》、有《相亲相爱一家人》、《感恩的心》等。一分钟智力竞赛;一分钟齐步走,这一活动是在课间操开始前。一分钟帮助同学;一分钟读感恩诗,每天放学前,所有的班级在排路队的时候都齐读这样一首诗:感恩父母,赐予我生命,感恩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感恩祖国……
(二)用《金色童年成长手册》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主要要八项量化指标。
1、日行一孝,在家里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由家长签字确认。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2、一日行为习惯,学校首先定出各种制度,接着培训老师和学生,然后落实都每个班级以及每个学生。校园礼仪:每个学生进校门都要跟校长、老师问好,礼仪小分队做监督并记录。
3、快乐劳动15分钟,师生一起劳动,在衡小,我们看到老师真正做到亲力亲为,衡小的学生把各自的清洁区称为“阵地”,每天早晨老师和孩子们都会把“阵地”打扫得一尘不染。
(三)遵循规律,让孩子们大量的读书,大量的背诵,每天给孩子读名篇名句名段,坚持数年,每天三分钟,必定有收获。我们能够吧看得见,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是非常的棒,在学生“读书沙龙”活动中,我们看到一年级的孩子一上台就能滔滔不绝地讲故事,谈谈他们读过的书。五年级的学生能把《三国》里面的人物表演的淋漓尽致,六年级的辩论会更是让我们觉得我们这些老师真是有点落后了。
(四)每天三分钟口语交际。每周一个内容,不用老师做,但老师策划。
(五)构建书香合作课堂。坚持每天下午五点到六点的老师集体备课活动。备课讨论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的形成过程:主备人提前备课——学科研究小组备课研究——主备人修改——任课教师通研——主备人再修改——包科领导把关签字——印刷学生使用——电子稿上传、资源共享。教师在设计导语的时候经常引用经典名言名句,使课堂与“书香”紧紧相扣。学生的学习形式:集中课堂预习——分六人一组,组内合作交流——汇报预习情况——课堂预设自主合作探究——当场进行测试(导学案里的内容)。
(六)更多的积累,厚积薄发。鼓励老师学生多读书好书,学校形成读书、写书的风气。上到校长、老师,校长每个学期都会发给每位老师几本好书。校长还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写书,于是就有了老师们《每天进步百分之一》这本书,几年下来老师们已经写了好几本自己的书。书里的内容很丰富,有读后感、教育随笔、教学反思、等等。老师们每个月都要开展一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活动中老师们,老师们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我有幸参与了一次这样的活动,真的是受益匪浅。学生也有每月的读书沙龙活动,活动的方式与老师相似。这一活动他们也给我们做了展示。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有表演、猜谜、朗诵、等等。从课堂的观察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口语表达很好,能够进行仿写,而且写得很有诗意。六年级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能进行辩论,写话题式的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看到他们的作文大多是学生互改互评的,评得有条有理的。
(七)课堂观测心得。听完低年级的两节课,一、从教案的设计理念上讲,与我们校长提出的是一致的。就是每节课设计的说话、仿写环节的设计,但他们比我们更加容易操作,原因是xx路小学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学生直接有一份学案,不用抄写,省下了大量的时间,所以他们写的时间很充足。而我们学校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条件,学生抄写题目花去太多时间,课堂上没法完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我们的作业有时是无效的。希望能从xx小学得到借鉴。二、孩子们积累的词语很丰富,自我管理能力强。表现在课前三分钟的口语交际,这一环节都是有学生自己完成。虽说二年级的同学年纪小,但是他们做得有模有样的,首先是有小主持人主持,学生举手上台背诵自己喜爱的一首诗、或一句话。一节课大概有三至五名学生上台。天天坚持下去,到了六年级可了不得了,学生口若悬河的,在课堂上抢着发言,这也是我在六年级课堂上看到的场面。三、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领点播,大多数时间是交给学习小组讨论,发言,完成课堂练习。教师不用每个孩子都去指点,主要是监控小组,所以小组长在课堂上作用很大,老师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四、教案的设计很特别,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很容易操作。
(八)参观学生读书沙龙活动。这个活动每个月搞一次,以班级为单位。主要是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与全班共享。下面是三(1)班的活动情况:1、师生回顾我们学了哪些经典美文。生:《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等。
2、说说哪些文章哪些句子对你感受最深?
生:(说出名句,并说感受)从这里我们看到学生不仅会被,而且已经会理解,运用。
3、向同学推荐一本书。
生:(上台介绍自己看过的好书、介绍主要内容)
我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了一至五年级的读书沙龙,发现每个班的形式都不太一样,但都很丰富。一名一年级的学生上台能一连讲两个故事,太棒了。五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表演的形式由各组定。有通过描写猜书中人物,表演、朗诵等。许校长说,要给学生一点文化,“文化”就是除去语文数学、英语以外的,剩下的东西。我想我已经看到了他所说的这个“以外”的东西,它已经渐渐成为耗子们自身的“内涵”。我看到了满腹诗书的孩子,在散发出迷人的书香之气。教师的读书沙龙跟学生相仿。每学期两到三次。我们也参加了教师的沙龙,总之受益颇多。
(九)班主任经验介绍。
这一活动每学期两到三次,分年级组进行。主要由各班班主任上台介绍自己当班主任的工作情况,我们也有幸听了几个老师的介绍,没有保留、没有不好意思、没有客套话,有些老师甚至说到自己如何跟学生对峙,很真诚,我们听了都很感动。我想,如果我们学校也能做到那样,该多好,这样的话我们班与班之间的差距就不会那么大,我们平常总是说这个老师不行,那个老师如何如何,试问,我们给他们成长的平台了吗?每个老师都需要进步,但是如果没有搭建平台给他们,他们还是五年十年都一样。我真的期待在天等能看到这样的活动。学科教师也有这样的经验交流,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十)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