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行政管理实习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 人力资源 :主要是员工招聘、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部分工作,做好相关招聘工作计划,同时也可以兼顾一些别的相关工作;
2、 行政管理: 在这方面我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这也是我选择做行政工作的原因之一,我会先从行政管理的理论上学习,明确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围、目标、职责等等,然后再跟您学习、请教;
3、 行业研究: 这是我这些天工作经验的体会,公司既然要做大作强,没有前瞻性的中、下层管理和业务干部根本就不可能将公司的大厦支撑起来,这也就是老总们整天忙活不行了的原因。很多的信息都集中在了高层,也就是说公司高级管理层和下级员工缺乏良好的沟通,普通员工的视角太狭窄,没有良好的全局观,必然影响个人的成长,集聚起来就将影响公司的成长。目前,我看电信、联通、网通、移动等大型电信运营商都已经深刻的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所以我想在我得工作中加入行业研究这一项,定期提交报告,可能刚开始,甚至1、2年很多东西都不是自己的观点,但是我相信经过1、2年的看、写,每周就算拿出2片稿子,一年下来也有100多,对于个人成长肯定有帮助。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我的这些东西不是针对公司领导的,而是作为中下级员工学习,浏览的,同时也是给社会公众看得,这需要一个网页,可以丰富公司的网站内容和层次,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4、 建立自己的网页,可以是总经理工作部的工作网站,也可以是我的个人网站,这是受您上次跟我讲的做策划的启发,这项工作将跟任务3联系在一起。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抽出时间来学习网页设计和制作,具体操作我将做好工作计划;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
(2020年7月)
一、总论
按照国家开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保证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北京开大特制定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根据本细则具体组织与实施综合实践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二、社会调查
(一)目的
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实践的了解。通过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训练他们独立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
(二)要求
1.社会调查必须在学生学习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60%以上的基础上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为3周,3学分。不得免修。
2.社会调查的内容应限定在本专业实践范围内。北京开大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制定行管专业社会调查相关选题,学员可以在选题的范围内选择调查题目,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的自行确定社会调查题目。选题确定应与社会调查指导教师协商决定,经指导老师批准后,开始调查写作。
社会调查可采取行政机关、企业和社区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形式。参加行政机关、企业和社区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活动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提供社会调查报告时还需同时提供调查过程的相关资料。调查报告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三)指导教师条件及职责:
1.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开大工作情况;应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5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2.社会调查的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指导学生确定选题,对学生社会调查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社会调查中的有关问题;指导学生制订反映社会调查成果的文字材料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针对学生社会调查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3.每名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总数:专职教师不超过30人,兼职教师不超过20人。
4.指导教师以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调查单位的反馈意见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四)成绩评定
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为依据,社会调查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电大分校复审,北京开大验收,国家开大抽查、终审。
2、负责专业划分工作,并聘任各专业主管,审查各专业主管的工作计划及实施办法,督促检查各专业主管工作情况及专业实验室经营预决算,按期总结。
3、督促检查全科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项目(或仪器)操作手册的情况,考查各专业的检验质量(包括室内质控情况及室间质评成绩)。
4、督促科内人员正确使用与保管菌株和器材,审签药品及器材的请领与报销,经常检查安全措施及执行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5、结合临床医疗,制定科研规划,引进国内外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开展新项目。
6、督促检查各专业的业务学习、技术培训、继续教育等计划的实施;有计划地安排本科人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或专记题讨论会。
7、安排外来进修人员、实习生到各专业实验室学习,定期检查进修或实习计划、毕业论文的完成情况。
8、经常深入临床各科室,征询对检验质量的意见和要求,督促各专业主管做出改进措施,满足临床的需求。
9、负责专业人员分工、外出学术交流或进修等任务,督促检查全员考勤考核。
10、聘任科副主任协助完成科室管理工作。
二、护士长工作职责
1、护理部,医务办或门诊部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行政管理,督促检查护理人员和卫生员所分工的任务。
2、结合本科室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协助科主任、副主任管理科内事务。
3、负责护理人员分工排班,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4、督促检查卫生人员做好清洁卫生及消毒隔离工作。
三防办公室具体负责贯彻执行上级三防部门和政府有关防汛防风防旱的法律,法规,政策,决定,贯彻执行指挥部的命令,指示,计划措施等,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水,旱,风方面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工作。这样的政策规定表明,三防办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它也像遍布大地的水脉经络一样是网状机构,有上行下行机构,也需要纵向横向沟通,这样的行政机构中流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市三防办属于基层三防办机构的一个环节,基层三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有划分的。省以上的三防办(我国绝大部分省叫防汛抗灾办)内设分工较细。省三防办设有综合科,工程科,通讯科。**市三防办目前未做内设科室划分,但工作内容是清楚明确的工作分工仍是有的,主要工作有八个方面。
(一)综合工作。综合工作包括编制三防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拟制工作简报,综合汇报,阶段性工作总结;三防报表统计;来往文书收发,传阅,保存,归档,会议筹办,值班安排和日常维护等,而另有一人专职编制工作规划等一类文书。
(二)工程工作。**市主要的防洪抗灾工程种类有:堤围,水闸,水库,排洪渠,电排站,高水头电站,对河流特性影响大的工程建筑物,灌区,河流等等。为此,**市三防办要建立防洪抗旱资料库,并动态更新;掌握工程防洪安全,抗旱方面的薄弱环节;汛前,汛中,汛后的检查及汇报;掌握工程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运行状况;指导,检查,督促损毁工程的修复;审核,批准工程度汛计划,监督执行情况;河道行洪障碍的检查和清除;工程防御特大洪水方案(防洪预案)编制或审核,管理;工程险情收集,汇报和抢险。工程工作主要由**市三防办其中一名副主任负责安排,这项工作需要整个肇庆地区的大小三防办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并且工程每年都有,工作每季都有,对于三防工作工程的建设与完善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有阶段性有针对性地实施是目前**市三防办采用的方式。
(三)三防情报各工作。三防情报工作主要指与三防工作相关的雨情,水情,风情,灾情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市三防办的情报工作方式有:与情报来源单位建立最初的沟通渠道;动态收集雨情,水情,风情;情况异常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分析,结论报指挥部或上级三防部门;情报资料整编,汇总,积累历史资料。以上工作是所有**市三防办工作人员都在做的工作,相当于每日必做的作业。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做好情报工作,三防办建立了现代化的通讯网络,运用高科技手段,引进电脑模拟分析系统,架建了自己的工作网页,并且将建立一个网络操作平台以更迅速全面掌握三防情报信息。
(四)通信和计算机系统工作。**市三防办日常各种都离不开通信与计算机系统的运用,这方面工作包括:保障三防无线专网和计算机网的正常运行;维护三防无线通讯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协调有关部门,保障公网通讯正常;规划、实施三防指挥决策系统的建设。这方面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市三防办配备了一位计算机专业人员,并且有一位负责工程工作的副主任兼管通信设备。日常通信与电脑技术方面的问题就由他们两位负责维护。
(五)防汛物资和专项资金管理。这方面工作由于接触最少,只知道由一位副主任管理,具体事务不能深入了解。管理财务的工作内容及要求有:建立直接管理或委托管理的物资帐目,物资进出仓库记录清楚,手续齐全,帐物相符;定期检查物质状态,作好安全管理,注意防火、防爆、防盗;拟定物资更新、存储计划,防汛类物资在汛期要作好调拨准备;指导、检查督促工程防汛物料储备;作好防汛抗旱专项资金的下达和监督管理。
(六)部门协调工作。这是**市三防办比较重要的工作,工作内容有:提出三防指挥机构的组成建议;拟定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建议;协调有关部门通报有关部门三防工作情况;必要时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参与三防值班。这是全体三防办工作人员都要参与的工作,对平日以及出现紧急情况时的部门和人员的协调指导工作是三防协调工作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三防宣传工作。工作内容包括:三防法律法规政策宣传;防洪抢险防旱及减灾知识宣传;水情、灾情。关于这方面工作,对水情和灾情这部分是在**市三防办工作过程中显而易见的,对于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防洪抢险抗旱及减灾知识方面的宣传就一个实习生所见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虽然网络宣传在三防办是一个便捷的宣传方式,但是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构成来说,这个方式比较新潮,对于需要这方面知识的民众来说,普及率反而不高。
八)管理社会有关三防的事务。如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审批有关牵涉防洪规划、防洪工程建筑物、构建物;河道行洪障碍物的检查、处理和强制清除。
以上是**市三防办行政组织工作的一些简要指导性的概要规范。**市三防办是**市政府的常设办事机构,隶属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政府行政管理运行职能包括:计划职能(即政府为完成某一时期内的任务或某一项任务,制定战略目标,确定实施步骤的管理过程。计划职能包括:(1)制定整体目标;(2)围绕目标,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3)确定具体实施步骤。)、组织职能(即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把确定的计划方案付诸实施的活动过程。组织职能包括(10将计划方案中的整体目标进行分解,把整体目标具体化为可操作执行的工作项目;(2)将分解的各工作项目落实到下属部门或个人;(3)配备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必要的信息;(4)授予下属执行任务的权力,明确相应的责任。)、领导职能(针对政府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人员的管理素质要求)、控制职能(即政府为使组织目标按计划完成而对执行过程进行检验、督促和纠偏的管理活动。控制职能包括:(1)明确控制标准;(2)确定控制幅度;(3)疏通反馈渠道;(4)运用调节手段;(5)有效进行检查、督促。)以及行政协调(即调整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只、行政系统内部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在实际执行中,**市三防办的行政组织工作流程中都体现了以上各个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各个要求。总的目标即行政组织目标是三防办的基本职责范围,简言之防灾、抗灾和减灾。而在三防办工作的主要任务职责划分的八个方面交错体现了五个职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足:(1)工作流程制定过于宽泛,不够细化对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分配等的具体落实、控制的实施等都没有体现;(2)分工不够明确,虽然工作有分工,但具体事务的职责的职务划分并未完全落实到个人身上,并且工作的变数比较大,加上分工后的具体操作的不细化,没有针对性的操作流程,使得个人操作过程中的主观人为素质等因素会对日后工作的交接等进程有一定影响;(3)行政协调职能不明显,控制标准化规范不确切,反馈渠道不清晰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影响了日常工作的效率,这也是目前行政管理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个只停留两个月的学生来说,造成**市三防办行政管理流程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我还没有能力提出,只是对其中的原因做一些粗浅的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1、沟通强度大,沟通难。西江流域受到上流急下流流域的地形、气候等变化的影响,需要掌握准确的水情信息比较困难,并且由于各个地方政府行政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一,有些消息反馈会遇到各种问题,使得对信息的管理难度增高,加上人这个不确定的因素,在人情味甚浓的中国大地上,协调收集等工作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
三防办公室具体负责贯彻执行上级三防部门和政府有关防汛防风防旱的法律,法规,政策,决定,贯彻执行指挥部的命令,指示,计划措施等,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水,旱,风方面的防灾,抗灾和减灾工作。这样的政策规定表明,三防办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它也像遍布大地的水脉经络一样是网状机构,有上行下行机构,也需要纵向横向沟通,这样的行政机构中流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涟源市三防办属于基层三防办机构的一个环节,基层三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有划分的。省以上的三防办(我国绝大部分省叫防汛抗灾办)内设分工较细。省三防办设有综合科,工程科,通讯科。涟源市三防办目前未做内设科室划分,但工作内容是清楚明确的工作分工仍是有的,主要工作有八个方面。
(一)综合工作,综合工作包括编制三防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拟制工作简报,综合汇报,阶段性工作总结;三防报表统计;来往文书收发,传阅,保存,归档,会议筹办,值班安排和日常维护等,而另有一人专职编制工作规划等一类文书。
(二)工程工作,涟源市主要的防洪抗灾工程种类有:堤围,水闸,水库,排洪渠,电排站,高水头电站,对河流特性影响大的工程建筑物,灌区,河流等等。为此,涟源市三防办要建立防洪抗旱资料库,并动态更新;掌握工程防洪安全,抗旱方面的薄弱环节;汛前,汛中,汛后的检查及汇报;掌握工程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运行状况;指导,检查,督促损毁工程的修复;审核,批准工程度汛计划,监督执行情况;河道行洪障碍的检查和清除;工程防御特大洪水方案(防洪预案)编制或审核,管理;工程险情收集,汇报和抢险。工程工作主要由涟源市三防办其中一名副主任负责安排,这项工作需要整个肇庆地区的大小三防办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并且工程每年都有,工作每季都有,对于三防工作工程的建设与完善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有阶段性有针对性地实施是目前涟源市三防办采用的方式。
(三)三防情报各工作。三防情报工作主要指与三防工作相关的雨情,水情,风情,灾情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涟源市三防办的情报工作方式有:与情报来源单位建立最初的沟通渠道;动态收集雨情,水情,风情;情况异常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分析,结论报指挥部或上级三防部门;情报资料整编,汇总,积累历史资料。以上工作是所有涟源市三防办工作人员都在做的工作,相当于每日必做的作业。为了更有效更科学地做好情报工作,三防办建立了现代化的通讯网络,运用高科技手段,引进电脑模拟分析系统,架建了自己的工作网页,并且将建立一个网络操作平台以更迅速全面掌握三防情报信息。
(四)通信和计算机系统工作。涟源市三防办日常各种都离不开通信与计算机系统的运用,这方面工作包括:保障三防无线专网和计算机网的正常运行;维护三防无线通讯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协调有关部门,保障公网通讯正常;规划、实施三防指挥决策系统的建设。这方面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涟源市三防办配备了一位计算机专业人员,并且有一位负责工程工作的副主任兼管通信设备。日常通信与电脑技术方面的问题就由他们两位负责维护。
(五)防汛物资和专项资金管理,这方面工作由于接触最少,只知道由一位副主任管理,具体事务不能深入了解。管理财务的工作内容及要求有:建立直接管理或委托管理的物资帐目,物资进出仓库记录清楚,手续齐全,帐物相符;定期检查物质状态,作好安全管理,注意防火、防爆、防盗;拟定物资更新、存储计划,防汛类物资在汛期要作好调拨准备;指导、检查督促工程防汛物料储备;作好防汛抗旱专项资金的下达和监督管理。
(六)部门协调工作,这是涟源市三防办比较重要的工作,工作内容有:提出三防指挥机构的组成建议;拟定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建议;协调有关部门通报有关部门三防工作情况;必要时抽调有关部门人员参与三防值班。这是全体三防办工作人员都要参与的工作,对平日以及出现紧急情况时的部门和人员的协调指导工作是三防协调工作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三防宣传工作,工作内容包括:三防法律法规政策宣传;防洪抢险防旱及减灾知识宣传;水情、灾情。关于这方面工作,对水情和灾情这部分是在涟源市三防办工作过程中显而易见的,对于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防洪抢险抗旱及减灾知识方面的宣传就一个实习生所见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虽然网络宣传在三防办是一个便捷的宣传方式,但是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构成来说,这个方式比较新潮,对于需要这方面知识的民众来说,普及率反而不高。
(八)管理社会有关三防的事务,如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审批有关牵涉防洪规划、防洪工程建筑物、构建物;河道行洪障碍物的检查、处理和强制清除。
以上是涟源市三防办行政组织工作的一些简要指导性的概要规范。涟源市三防办是涟源市政府的常设办事机构,隶属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政府行政管理运行职能包括:计划职能(即政府为完成某一时期内的任务或某一项任务,制定战略目标,确定实施步骤的管理过程。计划职能包括:
(1)制定整体目标;
(2)围绕目标,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3)确定具体实施步骤。
在实际执行中,涟源市三防办的行政组织工作流程中都体现了以上各个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各个要求。总的目标即行政组织目标是三防办的基本职责范围,简言之防灾、抗灾和减灾。而在三防办工作的主要任务职责划分的八个方面交错体现了五个职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足:
(1)工作流程制定过于宽泛,不够细化对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分配等的具体落实、控制的实施等都没有体现;
(2)分工不够明确,虽然工作有分工,但具体事务的职责的职务划分并未完全落实到个人身上,并且工作的变数比较大,加上分工后的具体操作的不细化,没有针对性的操作流程,使得个人操作过程中的主观人为素质等因素会对日后工作的交接等进程有一定影响;
(3)行政协调职能不明显,控制标准化规范不确切,反馈渠道不清晰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影响了日常工作的效率,这也是目前行政管理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个只停留两个月的学生来说,造成涟源市三防办行政管理流程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我还没有能力提出,只是对其中的原因做一些粗浅的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1、沟通强度大,沟通难。西江流域受到上流急下流流域的地形、气候等变化的影响,需要掌握准确的水情信息比较困难,并且由于各个地方政府行政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一,有些消息反馈会遇到各种问题,使得对信息的管理难度增高,加上人这个不确定的因素,在人情味甚浓的中国大地上,协调收集等工作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
2、资金不足。一个山区市,县级财政财力有限,这给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加了困难。人力、物力的限制使涟源市三防办的工作无法太细化,并且使得一些工作项目无法一次顺利地进行到底,财力的有限削减了行政管理的效率。
上周五下午我看了两位就要通过转正的PLC工作部员工的工作报告,触动了我写下今天的这份文稿,其中小杨写道:“在这几个月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因为对工作目标的不明确,所以在工作上存在一些失误,因为工作分工的不明确,所以对工作很迷茫,不知道究竟做什么,加上工作比较辛苦,所以工作态度不太认真,缺少了开始的那种责任感。……”我觉得这段话跟我有一段时间的感觉出奇的相似,所以如果我不想碌碌无为的混下去,想要做出点成绩来,我就必须好好计划一下。同时也是想做一些工作,以此来尽量避免今年4月份新员工到公司以后还会出现同类问题。
通过跟您的多次详谈和我自己长时间的思考,同时也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我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我想初步做出以下的一些2003年工作计划和职责定位。
总的来讲,工作岗位还是定在总经理工作部,同时工作方向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同时也是我2003年的工作目标:
1、 人力资源 :主要是员工招聘、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部分工作,同时也可以兼顾一些别的相关工作
2、 行政管理: 在这方面我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这也是我选择做行政工作的原因之一,我会先从行政管理的理论上学习,明确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围、目标、职责等等,然后再跟您学习、请教
4、 建立自己的网页,可以是总经理工作部的工作网站,也可以是我的个人网站,这是受您上次跟我讲的做策划的启发,这项工作将跟任务3联系在一起。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抽出时间来学习网页设计和制作,具体操作我将做好计划
2.安排各种会议,做好会议记录,草拟有关文件,工作计划和总结,检查督促计划的组织实施;
3.回答电话及留言,解释涉及报告发送的有关问题;
4.检验报告按楼层分类,检查报告内容是否遗漏, 必要时送报告至楼层;
5.作为科室的窗口,接待好病人的来访及查询替病人排忧解难;
6.完成科室交办的其它任务。
检验科工作职责1、在社区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的业务、行政管理等项工作。
2、制定本科的工作计划,检查进度,总结经验。学习使用国内最新技术,
不断改进各种检验方法。
3、收集和采集检验标本,发送检验报告单。在检验师的领导下进行特殊检验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登记、统计和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掌握菌种、毒株、毒剧药品和器材的使用方法,审签药品器材的请领、报销。
5、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核对检验结果,严防差错事故,开展质量控制工作。
6、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搞好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及临床教学。
7、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8、及时解决科内发生的各种问题,必要时应上报中心领导。放射科工作职责
1、在社区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
2、根据临床门诊拍片要求,做好投照工作,负责本科暗室、登记、护理、卫生、照片保管等工作。
3、掌握X线机的一般原理、性能、使用及投照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严防差错事故,负责本科机器的使用,保养和管理。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检查工作人员防护情况,严防差错事故。
5、做好资料积累与登记、统计工作。
6、经常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7、学习使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
8、遵照中心规章制度,及时解决科内发生的各种问题,必要时应上报中心领导。
B超、心电图室职责1、在社区主任领导下,完成本科室诊疗工作。
2、主要负责本专业范围内检查操作和出具临床诊断报告和文书登记、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77-03
一、职业能力培养与校企协同创新的内在逻辑
(一)校企协同创新是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在需求
形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能力本位教育是对职业能力教育的最好诠释。能力本位教育思想(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方式是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1]。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校企协同创新主要指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校企合作是能力本位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能准确把握企业用人要求,了解市场动向,同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
(二)校企协同创新是实现能力本位教育的必然途径
能力的实现必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才能完成,校企合作就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将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1]。能力本位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两项专业能力:一是政策法规执行能力。政府经济资源对行业发展的支持将极大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需要既熟知政府政策又精通企业管理的桥梁式人才。因此,该专业从法律、政策、企业行政管理三个层面开设系统课程,使学生既熟练掌握国家及地方现行的补贴政策、优惠政策等,又具备协助企业获得政府经济资源的能力。二是行政助理、办公室事务操作能力。通过现场观摩、行政管理综合实训、校外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办公室行政、内外关系协调、会议管理、文档管理、行政文书写作等实务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培养行政经理奠定基础。
(三)校企协同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学历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相协同,建立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联盟,完善多种主体联合培养模式,才能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并在实践中创新知识,形成良性的上升式循环[2]。
二、职业能力诉求之校企协同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应邀请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建设调整进行充分的论证。以校企合作和网络为平台,以信息化促进专业发展。教研室、实训室、工作室各司其职,实施“公共行政+企业行政+商业行政”的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公共部门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相关技能,实现人才专业技能的交叉复合。
(二)课程设置创新
从知识内容来看,高职课程可分为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三类。专业理论深度和广度要适中,以够用为度,是专业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专业技术课直接反应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体现职业的针对性。课程设置要做到知识体系完整,职业技能培养突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另外,要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实训模式创新
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在现有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行政管理专业充分利用现有校内条件,在学校的一些职能部门为学生设立顶岗实习岗位。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依托行政和各教学单位设立实习岗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依托乡镇、城市社区和街道等基层行政管理部门或事业单位及各类企业设立实习岗位。
三、校企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
首先,企业对学生能力的担忧,承担损失风险会动摇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其次,学校与教师的学科本位观念尚未转变为能力本位[3]。第三,参与协同创新的校企双方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目标追求等存在差异,会导致合作效率低下甚至失败。第四,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来源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技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难以承担行业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研发等协同创新工作。因此,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第五,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仍停留在过去的中等专业教育思维上,片面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职责,忽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之间的互动关系,不重视学校应用性科研工作的开展,也难以催生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
四、可持续校企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政府顶层设计的重视与支持
地方政府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对校企合作进行宏观调控,以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如美、英、日等国政府通过产学研合作计划,以经费匹配为纽带,吸引企业增加对研发的投入,多渠道筹集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资金。
(二)建立双赢理念,强化责任观念
一是强化学校的能力本位教育观念。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要深入研究和借鉴现代高等教育、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为突破口,扩充教学与科研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尽快实现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蜕变。学校要秉承服务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紧密契合产业升级、社会转型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时代要求,加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育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稳定机制。
二是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学校要发挥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优势,鼓励教学系部面向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技术服务,支持行业企业的发展;企业将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项目委托学校进行,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双赢互惠的长效机制[4]。
(三)建立校内评估和激励机制
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学校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专业课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四)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监督反馈机制是校企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多元评价则是监督反馈的主要形式。实施学生、学校、企业等多元评价,从不同角度看待校企合作及创新的利弊得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平衡多方利益,保证校企协同创新的持续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樊继轩.基于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民办高校“本科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1):15-20.
[2]王茂莉.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协同创新的探索及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6):66-68.
[3]孙云志,何玉宏.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0):19-21.
[4]宁军胜,王樨锡.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9):32-33.
Study on the Appealing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Occupational Abilities
LIU Ying
1、人力资源:主要是员工招聘、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部分工作,同时也可以兼顾一些别的相关工作
2、行政管理:在这方面我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这也是我选择做行政工作的原因之一,我会先从行政管理的理论上学习,明确行政管理的工作范围、目标、职责等等,然后再跟您学习、请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22-02
一、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行教学计划中知识点重复现象严重
行政管理的本科教学中,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大量存在。在本校授课过程中,囿于教师学科背景和课程安排,这种重复现象尤为突出。《行政学概论》、《公共管理学》从教学内容和等多个方面都是雷同的,很多学校都只是开设一门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校的教学计划中则是将这两门课程分别开设,并在相邻的两个学期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与《地方政府学》这两门课程所授知识点重合之处颇多,考虑到本科教学的特点,无法就某一特定现象做精准而深入的研究,故在重复讲解过程中,学生们听到的是不同教材中对于行政区划、地方自治的复述,是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对于此知识点的赘述。而事实上,对于本科生而言,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涉猎是其大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公共管理学学科特性使然,也与本校教学计划设计有一定的关系。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使然没有建立起公共知识平台,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共通之处,导致学科特色不突出。目前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基本上处于袋状结构,没有形成核心理论基础,主要靠公共管理这一外壳维系,学科整合的任务尤为繁重。从上海海洋大学的个性表现来看,本专业的教师以前大多是从事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哲学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安排中,除了要考虑学生的专业需要外,还要兼顾教师的学术背景。
(二)实践教学环节阙如
课程安排中没能体现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的特点。公共管理知识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偏重。行政管理专业需要新的突破,对于没有管理经验的学生来说需要更多的接触实践的机会,而目前的状况是,大学授课仍然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上海海洋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授课也没有例外。大批量的教师都是从大学走向大学,没有实践经验,更鲜有政府部门就业经历,授课思路较为老套,照本宣科居多,缺乏为学生的求职就业输送知识和经验的能力。虽然教学计划安排中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是毕业实习,但这种就业前的演练无法替代专业学习中实践课程的传授,毕竟后者是有针对性的、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积累。学生的就业准备如果始于大三,这已经明显滞后了。行政管理的专业属性以及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就业实际,多为学生开辟实践教学内容。
二、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建设的现实性
(一)课程群建设的经验积累
课程群是近期我国高等教育大力提倡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它具有综合性强、整体性高的优点,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水平。上海海洋大学也已经开启课程群建设,并由教务处投入经费支持各个学院不断探索和实践。理论基础的夯实和学校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工作的开展。
(二)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
我校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长期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相关经验。本项目群的7门课程中,1项是校级精品课程,1项是校级重点课程,都是本项目成员多年来承担的主干课程。近五年来,项目组成员对教学工作不断钻研,先后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每年都有教学相关成果发表,累计已达7项。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也完全有能力完成此课程群的任务。
三、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梳理课程体系
课程群建设是一个将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过程,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性,能够较好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水平。课程群教学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为主线,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建设旨在构建以政府组织为行为主体,梳理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衔接,研讨教学方法的创新、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管理的改进,修改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教学具体方案。公共部门管理类课程群建设以组织结构为主线进行梳理,整合与之密切相关的7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形成整体系列课程。公共部门管理是以政府组织为主体,以优质、高效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策过程。在这一管理过程中,政府组织是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公共管理学》和《公共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过程中,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该门课程从行政权力、行政组织、行政领导等各个方面诠释了行政管理。以课程群建设中的7门课程中都要囊括的一个知识点,组织结构为例,行政组织是开展行政活动的基础,《公共管理学》中对于行政组织的讲解侧重于行政组织特性的阐释。
(二)整合课程内容
如果在课程群建设中,每门课程只是在各自内部小修小补,则不可能呈现课程群建设的整体效应,原先隔离、重复甚至矛盾的内容不会改变,庞大而繁琐的框架也将照旧,无法实现课程间的协调和系统化。因此,课程群建设应以单门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建设为基础,将重心放在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上。
单门课程传授中的知识点重复现象饱受诟病,课程群建设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课程内容,优化知识体系。以公共危机管理这一特定的知识点为例,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关涉到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以及本课程群建设中其他课程的共同知识点。在这个社会热点问题的讲解中,传统的授课思路每门课程各行其是,依据教师选取的教材不同进行讲解。课程群建设引入以后,则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由《公共管理学》教师负责传统政府职能和政府能力等内容,再由《公共经济学》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属性予以细化,在这两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既可以从理论层面抽象出现代政府能力的知识,也可以结合公共危机等热点事件来具体阐释政府能力的加强,《非营利组织管理》的讲授中则可以就非盈利组织的特性和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优势等展开,最好能结合新近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做热点解读。而在整个危机的周期中,都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政府的政策,《公共政策学》中从政策问题的界定、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执行、政策方案的评估亦可将危机处置作为案例分析,城市公共危机的发生频率较高,在《城市管理学》中对于如何应对“城市病”,增强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同样不能忽视,危机管理中社区组织无法独善其身,《社区管理学》的讲解既可以将公共危机作为现象解读,更可以把我国社区组织的行政化色彩予以延伸。以上所有关于理论建构和模型分析都要运用到管理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技术支撑。《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涉及到的电子政务等操作方法和技术流程将公共危机管理的治理措施和行为主体
课程群的建设,能够有机结合以上专业课程,使其内容互相衔接渗透,在知识结构上构成一个整体系列,从而构建一个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高水平本科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建设。
(三)加强教师沟通
沟通中的两个70%问题是管理学和领导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育教学中沟通不力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育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发展,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即使是同一个院系的教师,大家很少见面,彼此缺乏交流和沟通,更不要提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构思的共同讨论。
如要高质量地完成课程群的建设,就需要加强课程群群内、群际教师的沟通,形成一个好的教学团队。该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以组织结构这个授课内容为例,在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讲解时,就可以采纳这样的思路:基于学生们前期所学的《组织行为学》中关于组织理论的一般认识和组织结构的初步了解,从共性的角度认知组织,《公共管理学》授课教师可以将行政组织的个性则在此得以淋漓精致地体现。《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技术层面)在定性认识之后,教会学生们做定量分析,从而对政策现象做深入的解读和更有说服力的解释。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组应坚持每2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并依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学院课程群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计划,制定本课程群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每学期初还应制定本课程组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及时写好课程组工作总结。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各专业的相应能力,并能使个体具有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能力的实用性、应用性人才。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来支撑。课程体系作为一种载体,它输送给学生的不仅是在职业活动中不同岗位群中能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专业岗位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培养对象具有能在不同岗位中转移,且具有普遍适用的能力。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应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中去。
一、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的定位
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熟悉现代企事业管理模式,能善于运用办公软件、财务和统计软件等,能熟练处理文件资料等办公室事务或行政后勤事务,并掌握沟通、协调技巧,能够有效地辅佐领导科学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基层相关工作的实用型人才。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岗位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1.文件资料的处理能力:文件资料的处理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单位内外文字材料的撰写、收发、整理、归档等工作,如撰写工作计划与总结、办理内外行文、起草规章制度、整理收发归档文件等。在企事业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文件资料的处理能力最主要体现为管理人员的公文写作能力。2.计算机操作能力:现代是信息化的社会,哪个领域的办公都离不开计算机,企事业的行政管理也是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办公、传递信息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力。3.良好的沟通协调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是任何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能力。而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更为重要。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是与领导或单位内部其他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在企事业行政管理实务工作中,沟通协调能力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必备的重要能力。4.信息处理能力:西蒙说过“管理就是决策。”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企事业的服务和管理部门,实务工作之一是要为组织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组织领导者决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和充分,因此,信息处理成为保障决策水平的关键。5.策划组织能力: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企事业单位的窗口部门,是联系企事业单位内外关系的枢纽部门。行政管理的实务工作之一是要负责组织对外联络接待及单位的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这就要求高职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要懂得接待联络策划的技能知识,具有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6.财务管理能力:高职层面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岗位很多是复合性质的,比如企业行政助理这一岗位,企业往往要求学生要懂得基本的办公事务技能知识,还要懂得一定的财务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渗透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设置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各种不同性质类型课程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考虑职业核心能力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我们需要寻求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有机“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的新方法,将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高度一致的课程进行融合,比如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领导执行力、礼仪素质,这些能力素质对于行政管理专业而言就是典型的融合型能力。因此,结合行政管理专业应具备的岗位核心能力,高职层面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现代大学生基本素质课:这类课属于各专业都会开设的课程,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等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是职业核心能力的直接渗透。这部分课程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类及法律课程等,约占课程体系的20%。2.专业基础素质课:这类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约占课程体系的25%。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二是指行政管理专业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高度一致的融合型课程。这些课程中一类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等,二类主要包括《应用文写作》、《管理沟通》、《商务礼仪》、《办公软件运用》、《调查技能与数据分析实务》、《演讲与口才》等。3.专业岗位技能课:这部分课程是以行政管理专业岗位群所需技能而设计的,约占课程体系的35%。高职类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岗位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的基层行政管理岗位,主要涉及的有办公室秘书、文员、助理、总务后勤、人事专员、法务专员、档案管理等岗位。按照工作导向的原则,笔者将高职类行政管理专业的岗位技能课分为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一级课程包括《企业行政管理实务》、《秘书实务》、《档案与信息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等。二级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商务法律事务》、《策划实务》、《谈判实务》、《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在这部分课程中,为体现职业核心能力渗透的理念,需要把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比如教学项目和教学模块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结果的展示、教学考核的组织等方面,都要融入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念中,并要求任课教师付诸实践。4.专业岗位拓展课:这类课程是满足学生自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占课程体系的10%左右。这类课程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必修课,也包括《拓展训练》等选修课程。5.专业实践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学生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的内在要求,因而实践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
课程及教学体系的设计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围绕职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要求,应做好如下保障工作:1.树立职业核心能力渗透的理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开始制订就需要树立职业核心能力渗透的意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改,需要将能力培养和企业实践相渗透。高职类专业需要根据企业一线来定位专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不断完善,需要制订者与时俱进,深入一线调查研究。2.课程体系实施的过程保障。课程体系实施需要教学管理人员的日常监控,并及时对相关环节进行调整,以达到落实教学过程的目的,使其既能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又能培养专业岗位能力。例如对课程的衔接安排、教师授课的质量等要进行监控。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还应落实到教师的授课中。3.加强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实用型的人才类型,如何突显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加强实践教学不失为有效的途径。结合行政管理专业的岗位能力,可建立集文字处理、复印、传真、电子和文书档案、统计软件、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系统于一体的办公自动化实训室,以便于学生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技术,或者直接将资金投入到购买各种现代办公室设备上,并将其投放到学校各行政办公室,从而定期安排学生到各办公室进行顶岗实习。
四、结语
通过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中去的课程体系构建,将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教育有效融为一体,将能更有效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高职教育工作者应保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当前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相结合的“双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范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1,(4).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