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大学生环保意识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8 11:44: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环保意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生环保意识

篇(1)

2 环境保护态度不积极。统计结果显示,在问及“是否会摘花”时,78.3%的同学选择“不会摘花”,而在问及“是否会踩草坪”时,则只有32.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一般不会、不会、从来不会”。摘花是为了把玩,踩草坪是为了“抄近道”。因此,很多同学“踩”而不“摘”。当问及“对待不文明现象的态度”时,仅有7.0%的同学选择“主动维护并劝阻”,而67.8%的受访者仅表示“心中反感”,还有很多同学表示“无动于衷”。可见,该校大学生虽有一定环保意识,但属于被动型环保,他们倾向于自律,而不能主动制止校园内的不环保行为。

3 校园环保警示较关注。在关于环保警示牌的调查中,表示“从来不会注意警示牌”的同学仅占4.3%,绝大部分同学或多或少都会注意警示牌的警示。然警示牌是否发挥了作用呢?我们进而调查了“警示牌对受访者的影响”。结果显示,明确表示“从来不受影响”的仅占5.2%,而“经常受警示牌影响”高达36.5%,这说明警示牌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当问及“安置警示牌是否有用”时,54.8%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只有6.1%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可见,诸如“假如踏上一步,美丽变成丑陋”类警示牌,会对环保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4 环境保护活动较支持。在全球呼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同时,人们是否只是把环境保护挂在嘴边而眼高手低呢?为此,问卷专门设计了“您如何看待环保活动”问题。在受访者中,认为环保活动“没意义”的占7.8%,认为“有意义”的占67.0%,大部分同学对于环保行动持肯定态度。同时,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如果需要,他们也会参与到环保行动之中。例如,该校环保协会组织的“爱护绿地、爱护草坪”行动,吸引了许多同学的加入,“从身边做起,从爱护草坪开始”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该校大学生环保积极性。

5.对破坏环境行为自责。破坏环境时的心理状况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个人的环保意识,为此,问卷设计了一道关于“破坏环境时心理感受如何”的问题。被调查的115位同学中,除18位弃选外,其余97位同学都做了回答。其中,41%的同学表示会“愧疚”,10%的同学表示会“紧张、担心被看到”,28%的同学表示“无所谓”,9%的同学表示有“其他”感受,而11%的同学选择了“轻松自在”。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把关于环境保护的标尺,只有不到 半同学在破坏环境时会表示白责,可见,该校大学生环保意识不强。

二、原因分析

1 学生环保意识差。从抽样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基本环保知识虽有定了解,但环保意识比较淡薄,环保行为有待加强。造成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差强人意的因素众多,学校教育、新闻舆论、制度设计等方面都存在定的问题。本次受访学生受教育水平相当,生活条件也相似,但其环保意识强度却不尽相同,这与他们的环保经历与知识相关。那些不热衷于环境保护的同学,急需高校开展必要的环保教育,同时,还应进行环保价值观的培养。

2 学校绿地分布广。现代大学城建设的结果,导致了一所所面积庞大新校园的出现,这些面积庞大的新校园既给环境绿化带来难处,也给大学生上下课带来不便。很多校园中,寝室与教室之间隔着面积庞大的绿地,而为了美观,穿越绿地的是条条蜿蜒曲折的小道,原本直线穿越很近的距离,在经由蜿蜒曲折的小道后增加了近一倍的路程,这让那些习惯晚起又急于赶到教室的同学很不适应,只要无人注意时,他们便横穿草坪“抄小道”。由此,各大学校园绿地上的“小道”比比皆是。

3 环境保护责任泛。虽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就学校绿化的维护,85.2%的同学认为学校所有人都有责任。然而,绿地保护责任不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其后果是:人人有责,人人又都推卸责任,最后的结果便是无人管理。从校园绿地保护现状就可发现,凡是没有明确责任人的绿地,受到破坏程度就较高,而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如某个班级或是学院的,受到破坏程度就较低。因此,关于环境保护的管理方面,应该明确环境的责任主体,落实具体环境保护负责人,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环保问题。

4,绿地规划布局差。调查显示,有24.3%的受访者认为校园绿地“布局不合理”,有53.9%的受访者认为校园绿地“布局一般”。学校绿地布局到底应该体现自然之美,还是体现以人为本呢?对此,问卷设计了道多项选择题。其中,有56.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应注重便捷性,有80.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应该注重美观性,有34.8%的受访者认为应注重经济性。可见,绿地规划不仅要体现美,还应体现人本意识。事实证明,单纯强调校园布局的整体性而忽视便捷性,往往成为绿地遭破坏的根本原因。 三、对策及出路 加强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社会方面。(1)全民环保教育。利用每年“世界环境日”、“全国植树周”等特殊活动日,通过对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严格执法,组织形式多样的“告别不文明、不卫生”社区文艺演出等开展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保素质,引导公众重视环保、参与环保,感染和强化大学生环保意识。(2)社会舆论推动。通过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环境保护氛围,引导年轻人参加环保行动,重视青年人在绿色环境创建中的作用,呼吁并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植树、义务扫街等活动。

2 政府方面。(1)健全国家环境政策。政府应重视环境问题,建立并健全相关环境政策,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政策导向,引导社会公众行动方向。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项长期的、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和课题,对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增进公众环保行为。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推动力度不断加大,但缺少公众的广泛响应。公众环保意识不强,参与度低,使得环境政策实施的成本相对提高。因此,政府应通过教育等途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增进公众环保行为,使环保行为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3 学校方面。(1)开设环保公共课程。澳大利亚教育家亚瑟。卢卡斯认为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在环境教育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高校应开设生态环保公共课程,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2)组织各类环保活动。通过组织环保类活动,使大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并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实施环保课题研究。高校可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施课题方案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收集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研究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列。

篇(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3)11-0067-01

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产力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更加严峻。2013年1月14日,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联合一份名为《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提出,尽管中国政府竭尽全力在解决环境问题,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之中,仍有七个位于中国。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不仅仅是城市的环境问题严重,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水土流失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都在影响着中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环境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需要我们一代代不懈的努力。大学生作为当代国家建设者的主力军,其在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比其他群体强大很多,对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所谓环保意识既包括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程度,同时也表现在人们为保护环境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环保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实践才能。[1]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平时学习生活中的环保知识的接受以及环保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的。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接受的环保知识包括平时不经意间浏览的和学校刻意安排传授的。校园当中存在大量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如:随手乱丢手帕纸、烟头、塑料袋等生活垃圾,随意践踏草坪,离开教室不关灯和吊扇等。以上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的校园环境造成破坏,显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不仅是自身修养能够决定的,还需要学习环境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大学生在我国已经占到人口总数的3%左右,其对环保责任的认识对我国的环保政策的建立和实施将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2]。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其环保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生活中接触的知识环境也会对其环保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调查基于安徽某高校各个专业的学生。用于统计分析学生所学专业对其环保意识存在的影响。本次对该校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大学生环保意识问卷调查,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弱程度,是否具有良好的环保习,是否具有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另一方面,调查问卷也是对大学生很好的一种提醒形式,通过提醒唤醒大学生心中对环保本有的责任心,引导其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

1.总体上来看,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整体水平较高。例如,对"自认为环保意识如何?"近40%的同学认为很强。而对于其中的"是否关心环保方面的问题?"93.52%的同学关心或比较关心。而当看到水流不止或房间灯没关时,有88.27%的同学会立即关掉;而认为与自己无关的同学仅占2.38%。而在"认为个人在环保过程中作用"中,过80%的同学们认为会起到非常大或比较大的作用。在"是否对破坏环境问题表示反感"中,95.84%的同学会非常反感或一般反感。对"禁塑令"的态度问题,有55.26%的同学非常赞同,37.01%的同学会觉得支持但不方便,仅有3.62%的同学反对;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54.86%的同学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谋求幸福,32.99%的同学认为人应利用自然,不过仍有2.6%的同学认为人应征服自然。在"科技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中,55.54%的同学认为不太同意。由以上可见,多数同学的环保意识较强,但仍有少部分同学环保意识较低,有待学习和改善。

2.从所学专业与环保有关学院和其他学院的对比上来看,相差不多,与环保专业有关的学院学生的环保意识略高于其他专业的同学。在环保意识一题中,统计的结果相差不大;在见水流灯开是否立刻关上一题中,与环保专业有关的学院的92%要略高于其他学院的88%。而在对环境破坏是否反感一题中,与环保专业有关的学院的63.52%要高于其他学院的55.82%。在人与自然关系一题中,与环保专业有关学院有57.32%的同学认为应顺应自然,与其他院的55%接近。整体分析发现,所学专业与环保有关学生的环保意识要略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3.从学环境专业与同个学院内其他非环境专业对比中看,环境专业的环保意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具体来看,在环保意识一题中,环境学生38.75%认为很强,略高于学院整体的34.26%,但在个人在环保中起到作用大小一题中,认为非常大的资环有39. 74%,远高于其他专业的29.72%;同样的,在对污染环境行为是否反感一题中,67.95%的环境同学认为非常反感,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55.82%。同时,在关于"禁塑令"看法一题中,环境的非常赞同的53.75%也是高于其他专业的46.15%。

二、结语

环境专业同学的环保意识、对环保的关注程度要略强于其他专业,可见平时的专业导论概论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同时,与环境专业同学院的学生的整体环保意识、环保关注度略高于其他学院的同学,可以认为是在与环境专业同学的交往中的互相影响起到了些许积极作用。但是调查中发现一个普遍性问题,当代大学生在环保实践方面做得不足,没用把自己的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到平日的生活当中。今后,对于大学生教育的知识指导实践方面还有待加强,让专业知识指导实际行动也是当代教育需要提升的地方。校方也需要组织更多关于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培养的集体活动或者讲座。把国家建设主力军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养成社会环境保护责任感,对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形成拥有巨大的意义。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82-0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价值观代表了社会知识阶层的发展方向,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高校中普遍开展环境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环境教育

1.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和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教育逐渐兴起,成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上,“环境教育”的名称被确定下来。这次会议以后,世界各国对普及和发展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也逐渐达成共识。1975年10月,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级别最高的一次环境教育专题研讨会,标志着环境教育的确立。会议通过了《贝尔格莱德》,对环境教育的目的、环境教育的对象和环境教育的内容作了规定。1977年10月,在第比利斯举行了“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通过了著名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宣言和建议》,该宣言明确规定了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此后,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组织召开了地球高峰会议,这次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是人类环境保护事业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的召开,明确了新形势下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环境教育,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发展。随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教育经历了一个逐渐兴起的过程,环境教育在世界各国不断普及和深化。

2.环境教育的内容。环境教育并不是单独的专业教育,而是综合教育,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相关的各个领域。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①环境科学知识。环境科学、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掌握关于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②环境法律法规。对公民进行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形成对环境的权利和义务的正确认识,自觉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减少和制止对环境产生的破坏。③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学是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所作的研究,是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道德学说,是确立自然界的价值和自然界的权利的理论。环境伦理学是建立环境伦理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环境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大学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其目的是使人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每一个公民来讲,接受环境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教育过程,应根据人的不同发展时期的认知特点,对环境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应实施方案。而大学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对公民形成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环境教育是指大学,包括研究生阶段的环境教育,包括专业环境教育和通识教育。专业环境教育,如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目的是培养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识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覆盖所有专业、跨学科的普及式环境教育,教育内容以环境伦理学为主。在校大学生将来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环境行为习惯对整个社会形成科学的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通过实施大学环境教育不仅传授给大学生保护环境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这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中学环境教育相比,大学环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和谐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我国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在高校中普遍进行的环境教育实践,我国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有较大差距。因此持续开展和普及高校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目前我国大学生环保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环保知识肤浅。大多数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了解甚少,缺乏基本的生态环境科学常识,这在非环境专业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说明对于非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引导力度不够。

2.生态环保目的不明确。环境保护目的是不断深入研究环境系统,探索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环境问题途径和方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使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目前多数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目标认识不全面、不准确。

3.生态环保整体意识缺乏。大多数学生对生态环保是一个系统的社会问题还没有形成整体认识,对环境恶化的严峻性还没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需要通过普遍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系统性、整体性的认识。

4.没有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素质之一。而目前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欠缺以及日常行为习惯不文明的现象在高校中还较为普遍。

5.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环境保护漠不关心,参与环保活动没有热情、缺乏积极性。

三、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对策措施

1.开设与环境保护知识相关的必修课。在大学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增加环境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国家环境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有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大学生认为现有的学校环境教育不能够满足他们对环境科学知识的需求。大学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共必选课,授课对象是全体学生,其设置要兼顾各专业的特点,教学的重点是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意识。二是专业必选课,如“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选修课要结合各专业本身的特点,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环境问题能力。

2.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生态环保活动包括广泛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一是以展览、讲座、座谈等形式为主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调动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二是利用地球日、环境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参与型生态环保活动,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环保事业的自觉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三是利用多种校内宣传媒介定期向学生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在全校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四是开展校外活动。动员学生建立环保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也可以在学生中成立环保协会等,开展环保活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目前高校中有些大学生表现出高消费、追求享受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除了要结合环境保护宣传绿色消费,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消费意识,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综上所述,高校能否培育出大批具有科学的生态环保意识的人才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行为习惯,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译.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2]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篇(4)

院系:

学号:

时间: 2017年5月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保已成为一个全球的热点。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因此,在学校中开设环境教育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当前,新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将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发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变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社会行动力的主体,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

因而学校的环境教育也应从传统的环境教育向新时期的环境教育转变,同时把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行为提上环境教育的日程,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验也证明,光有环境保护的认识是不够的,怎么样落实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二、调查方法:

对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的部分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调查。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综合楼,2013年5月22日下午5点到6点。

四、调查基本资料:

1、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

2、男女比例分别占40%和60%。

3、调查对象主要为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在校大学生,全为大一学生。

4、本次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院系。

五、调查内容分析及建议:

(一)调查内容分析:

本次针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问卷,主要从环保行为、环保意识和环境问题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如下调查结果分析:

1、环保行为方面

问卷的第2题至第6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行为:

① 一次性盒饭问题:只有5%的学生会绝对不会在吃放打包带走时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24%的同学是几乎不会使用一次性饭盒,而40%的同学偶尔会使用学校食堂提供的一次性饭盒把饭打包带走,16%的同学会习惯性地使

用一次性饭盒。

② 践踏草坪问题:为了方便或其他原因践踏草坪的同学中,几乎每次都会那样做的占40%,偶尔会做的占40%,经常那样做的占20%,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会为了方便而践踏草坪。

③ 灯和空调的开关问题:在自习室时,看到人不多的情况下,偶尔会自觉地关掉一些灯或关掉空调的同学占大多数,占56%,几乎不会那么做的占20%,绝对不会那么做的和习惯性那么做的分别占12%.

④ 垃圾分类问题:偶尔会分类扔垃圾的同学也占大多数,占50%;而绝对不会分类扔垃圾的占24%。

小结:由①②问题可得同学们为了方便,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盒饭,也几乎每次都会践踏草坪,可见当面临便捷方法与消极的环境保护行为的选择时,大家会选择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消极影响的行为;而由③④问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的环保行为还是积极的,他们会主动节约资源,会主动做出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

2、环保意识方面

问卷的第7题至第9题涉及到被调查者的环保意识:

①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问题:有40%的同学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50%同学认为起到比较大的作用,10%的同学会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没有人不知道个人环境保护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有关环境保护的关注问题:在有关平时是否会关注保护环境这方面的新闻的问题上,36%的同学的回答是经常,62%的同学选择了偶尔,还有2%的同学从不关注保护环境方面的新闻,这表明大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消息不是特别关注,这点值得大家注意。

小结:①表明大家对个人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环境的,也许改变的不是很大。②中的数据表明,同学们的环保行为过程中大家环保意识不是那么令人欣慰,有一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需要加强。

3、环境问题对策方面

问卷的第10题与第11题涉及到被调查者面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发现有污染现象时,只有20%的同学会直接找有关部门反映,而却有50%的同学会想参与但认为由于身单力薄而放弃 ,有24%的同学会直接拨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电话,竟也有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事不关己,这可见面对环境问题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逃避,也许这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放弃为环境问题出对策的现象。

(二)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就调查结果分析从学生自身、整体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这三个角度出发给出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1、 从学生自身出发

(1).大学生应积极了解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新闻,提高环保意识 :

在问及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的想法时,选择学生自身素质高的大学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见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提高环保意识的根本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在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环保基本知识的了解较少,对环保知识或者新闻的关注度并不高。对于与自身密切相关并且具重大意义的大会,作为大学生,应该做为常识了解。

(2).大学生应从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虽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介绍到大部分有较好的生活习惯,但在对白色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上,我们需要每一个大学生的参与。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不仅要从自身出发,做个环境的守护者,也要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譬如在面对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我们自己捡起来的同时亦需要劝导他捡起来,重申维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不必区分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大学生是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从整体文化氛围出发

整体文化氛围好是大学生认为群体环保意识最强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们建议大学校园中,各类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各类社团都可以通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知识大赛,晚会来营造良好的氛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环保事业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调查结果中,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响应低碳。我们相信,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同学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响应低碳生活的行列中,并为环保发现自己的力量。

3、从学校管理出发

(1)多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

学校可以 开展关于保护环境的班队会,让同学们自由发言,想出保护环境的办法,让同学们更多的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贡献;多开展一些环保手抄报制作活动,多贴一些环保手抄报和一些关于环保的资料在展示区里,让同学们多了解环保,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等等。

(2)对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方案:

通过调查可知,有94%的同学希望通过双面打印,并适当降低打印价格以节约纸张,由此我们认为对复印或打印实行双面,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减少纸张被使用的目的。从而我们对学校复印店提出有偿使用双面打印或复印的建议。而同学们为了方便会使用一次性饭盒和践踏草坪,因此学校可以对食堂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改变食堂饭菜分类方式,扩建食堂以至于学生不会因为食堂拥挤而选择使用一次饭盒把饭带回宿舍等等。

六、调查结论:

此次环境意识调查活动虽然只在一所大学一个年级进行,但具有以点及面的效果。调查结果也确实反映出学生普遍环境意识水平较高。在学生的环境意识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有很高的认识,但在行动力方面就显得略有不足,表现出知与行有些脱节,令人担忧。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结果的显示,让同学们有所深省。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生存的基础,保护他就是保护自己。希望学生们通过学校接受系统的环境教育和社会的一些公益活动或着环境保护特别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在各类环境保护活动的宣传灌输和成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可以自觉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意识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思想。

2017年5月

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调查报告

分 院:

专业班级:

2017年6月

班级:

本次我的调研主题是:环境保护;调查内容:对环境知识的了解情况、、对环境现状的了解情况以及环保对策;调查目的: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绿色家园。

与所有的县城一样,我县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九十年代前,我县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八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县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从全县总的情况来看,我县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环境保护又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和创建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环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规律变化着。社会环境一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以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人类与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和作用,产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 一、环境污染会降低生物生产量,加剧环境破坏。

(一)、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二)、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

(三)、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四)、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五)、矿山废水、废渣。

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环境隐患:

(一)、土壤遭到破坏。

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 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三)、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 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

(四)、草坪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影响小草的生长,原本生气勃勃的小草变得奄奄一息。同时,垃圾散发的难闻气味把我们那平静的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人们不再在它周围乘凉,而是避而远之;蜻蜓、蝴蝶很难再看到它们的影子了。这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生态环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区范围内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五)、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也能看见,原先美丽整洁的草坪变得惨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来越大。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草坪,这是多么不道德。

三、形成原因

(一).人口压力增长快

(二).资源的不合理运用

(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四、建议:

(一)、继续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融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推进公众参与保护环境。切实抓好老污染源治理,继续抓好。

(二)、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继续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融入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内容,推进公众参与保护环境。

(三)、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发展废品回收业。对于不可回收的垃圾,距离县城较近的村镇可采用村收集、镇(乡)中转、县(市)处置的模式,做到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定时清运、科学处理;对于交通运输不便或运输成本较大的村镇可采取统一收集后进行简易填埋处理的办法。

(四)、切实抓好老污染源治理,继续抓好重点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加大煤金等矿山企业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整治力度,确保达标排放,防止污染反弹。

(五)、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

(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克服重审批轻管理的倾向,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七)、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环保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

五、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商品市场环境卫生好坏,关系到我市省级卫生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积极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环境卫生管理有关部门要对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进行督查,对没有办理健康证的经营人员,采取上门**服务,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

(三)、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商品市场的环境卫生保持24小时清洁,积极加大环境卫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绿化带。对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要逐步进行改造或创建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提高商品市场的绿化覆盖率。

篇(5)

关键词 绿色环保理念 创业意向 实证研究

一、引言

在我国,环保已成为国家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资源与能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等明显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个宏观背景之下,我国企业实行绿色管理也愈加重要。本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个人基本情况、绿色环保理念、创业意向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绿色环保理念与创业意向的关联。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意识必会影响将来整个社会的发展。由有环保意识的管理者所领导的企业也必定会重视企业的绿色文化,其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必然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社会、生态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问卷整体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模式,问卷由受访者基本信息和调查正文组成。基本信息主要涉及年级、性别、所学专业等八个方面。问卷正文划分为绿色环保理念、创业意向、外部支持三大部分。

本研究依据的数据来自于对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本科学生问卷调查所得一手数据,发放问卷总计500份,其中北京林业大学350份,中国农业大学150份。问卷收回率达97%,有效问卷收回率达86.6%。由于本研究意在突出绿色环保理念的程度,所以未对学校的不同区别分析。

三、数据分析

3.1 绿色环保理念

这一部分包含四个维度:受访者对于绿色理念在企业中地位的态度;绿色管理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企业、管理者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大学生对绿色理念的认识程度和环保意识付诸于行动的力度。综合分析,环保理念均分为4.02,可以看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有较高的环保意识。

3.2 创业意向

第二部分包含四个维度:是否有创业的冒险精神;对于盈利的态度;大学生对于创业所需要的技术与能力是否了解;创业是否符合受访者的价值观;受访者对于所在学校教育环境与创业的关系的认识。综合分析,均分为2.88。调查对象的创业意向并不高。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不同进行比较,有以两个主要差异:男生的创业意向程度远高于女生;。理工科学生的创业意向最高,其次是经管类,最后是文科、农学类。

3.3 外部支持

在问卷的第三部分中,调查了与创业相关的三个主要外部因素,分别是社会文化、银行政策和学校教育,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本部分整体均分为3.42。

3.4绿色环保理念与创业意向

在调查的433人中,绿色环保理念得分平均为4.02,而创业意向平均得分为2.88,差异显著。总体来看,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在绿色环保方面是比较突出的,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也较为清晰的了解绿色与企业的联系。而整体上创业意愿不足,对创业的了解也不够。下面分析各维度的影响关系:

(1)大学生对绿色理念的认识程度和环保意识付诸于行动的力度

这一部分中,受访者差异较明显,有环保行动并深入了解绿色理念的学生的分数远高于其他,但人数较少。而由于不了解的学生占了多数,导致中低分段较为突出。这一部分对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2)绿色环保理念与创业价值观

由于绿色环保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点,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企业战略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将这两部分数据单独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随着创业价值观分数的增高,其中所包含的绿色环保理念的高分数段人数也在增加,尤其是3.5-4分段,较前一个区段有大幅度的人数升高。低档分数段人数在不断降低。

(3)基本信息分类比较分析

将男生的调查数据中绿色环保理念与创业意向分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创业意向上高分的人数和有较高的绿色环保理念的人数较为接近,男生普遍部分在3分以上,低分人数较少。且高分区段中,创业意向的人数与绿色环保理念的人数并没有固定的高低区分。

由于在专业方面,不同的专业会接触不同的本科教学内容,接受不同的知识,并且由于学生发展方向不同等,这些共同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创业意向的分数段上,理工类和经管类较高,均有分数在3以上。在整体变化趋势方面,均呈现递增上涨。农学类的分段是在3分左右,在此处分数大幅增加后基本没有较明显的变化。文学类在所有区段上没有显著特点,分数较为平缓。

四、结 论

根据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显示,大学生个体的绿色环保理念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创业意向。影响因素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4.1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

“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理念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是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必然能将绿色环保理念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结合起来,也就是当今新兴的绿色管理。有强烈的绿色环保理念的学生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越发重视社会责任与环境责任,而创业是最大限度实现管理者效用的途径,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帮助作用,因此提高了这一部分的大学生创业比例。

4.2 职业发展方向

这一部分是由大学生专业所体现的。根据前面的数据分析,理工类、经管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对于创业意向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这一部分学生绿色环保意识越强烈,创业意向分数增长趋势越明显。理工类学生创业比例最大,而经管类学生对于绿色管理有较多的了解,使得能将个体的绿色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定位与企业发展相联系。

4.3 性格因素影响

第一部分的数据显示,尽管大学生绿色环保意识十分强烈,但个体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贡献的程度没有与之相匹配。也就是说,将想法、意识付诸于实践的行动力并不高。将这一部分数据分类研究后发现,同样的情况发生在第三部分。“如果学校为自主创业的在校生提供弹性学制方案,我会尝试”一题的分数与体现受访者个人价值观与创业间关系的题分数有差异。这表明了学生的个体因素既会影响绿色环保理念的调查结果,也会影响对创业意向的分析。缺乏行动力的学生即使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认知,但对于其创业意向的实践也不会起到与之相符合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创业意向方面,有影响的还有和个人价值观及性格特点相关的冒险精神。创业行为会给大学生职业生涯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个体是风险规避的,其选择创业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可能性就低。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使得更多的有绿色理念的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创业中,将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相结合,使企业与社会环境共同进步。

5.1高校提高重视程度

各高校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帮助力度。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创业教育应做到普及化和规范化

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改变现在本科生很少接触创业知识的现状。并且应开展正规的创业相关课程,减少创业讲座的比例,提高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2)与可持续发展相链接

将大学生突出的绿色环保理念表现出来,将其与创业相关联,使得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提供创业的基本知识。这样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创业教育因材施教

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创业教育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男生创业倾向性大,应侧重于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培养;不同专业应提供不同程度的创业教育;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应有与之相适合的创业教育规划等。

5.2社会支持

国家和社会应给予应有的帮助。针对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意义,社会可以对在科技等领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加强绿色技术领域的发展。国家可以针对大学生创业和生态建设两个共同的热点问题提出有帮助的政策,政府可以提出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激励的奖项和奖励等。

参考文献:

[1]姜荣国.创业导论-创业意识与企业家精神.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篇(6)

我国在经历了依赖高能耗产业来提升经济高速发展却造成自然环境遭严重污染和破坏的惨痛教训之后,环保产业的发展不断升温。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予以明确支持;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大力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在追求“低碳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时代背景下,环保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1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也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曾一度十分严重,于是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也空前提高,环保产业伴随着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环保产业总体规模在不断壮大,产业领域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在各种有利的技术经济政策引导下,环保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已基本上涵盖了从环境污染治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近年来,环保产业的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环保产业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产业支撑,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相对于世界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而言正处于成长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也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其外延和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涵盖了环保设备的生产和经营、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服务、绿色产品生产等多个领域。目前,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约有3万余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产业收入总值近10 000亿元。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约14 000亿元,约占GDP的1.5%,比“十五”期间提高了0.2个百分点[1]。环保产业中已拥有一批骨干企业,他们是产业中的中坚力量,在电厂烟气脱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业污水治理、除尘设备、环境监测仪器等方面带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上述情况表明,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环保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但是我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仍较低,仅为1.5%,同发达国家5%的比例相比差距还较大。同时,我国的环保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大多数规模小、产品技术水平低,以致出现了一面是大量的污染需要治理、巨大的市场有待开发,而另一面则是中国的环保企业尚未成气候,发展举步维艰的尴尬局面。

2环保企业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环保企业数量众多,但尚未形成一定规模

根据有关调查,截至2005年,全国环保产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 500万元的小规模经济单位有7 954家,占环保企事业单位总数的68.4%;1 500万~

5 000万元的中型规模经济单位1 899家,占总数的16.3%;固定资产大于5 000万元的大规模经济单位1 770家,仅占总数的15.3%[2]。这种环保企事业单位总体上数量多、规模小、产品技术水平低的状况,与环保产业高投入、高回报、高技术含量的特点是不相称的,这种状况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挣扎于生存的边缘,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如果不注重技术创新,也将很难在整个环保产业中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环保企业数量众多而个体弱小,也说明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还未充分发挥,竞争中还存在着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干扰[3]。

2.2技术开发能力弱,外部竞争压力大

虽然有些环保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开发中心,也组建了研发队伍,但绝大多数的中小型环保企业科研能力还很薄弱,要么产出的产品是技术含量不高,要么主要依赖于进口技术和设备,并没有自己的原创技术储备和技术专利。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虽然早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对于良莠不齐的环保企业而言,研发实力弱的企业考虑到投资效益的问题根本不可能真正进行原始的技术创新。由于环保技术开发投资大、风险大,一般的企业难以承受,也就缺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动力;加之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劣质技术和产品充斥市场,使优质技术和产品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开发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而言,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的直接后果也必然是先进设备和核心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在加入WTO后,环保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越发加大加快之时,外国企业有大举进军我国市场、争夺国内市场份额之势,使我国尚未发展完善的环保产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2.3环保科研

与生产实际脱节

目前国内大多数环保企业自身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大部分的环保科学研究工作还是主要由专业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承担。由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在对市场信息的分析、研究成果价值的判断和应用前景的预测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很多先进适用如节能技术的投资风险较高,经济效益在短期内难有显著表现。许多中小企业囿于资金和规模的限制,也就缺乏转化这些技术的积极性,导致这种主体模式所产生出的科研成果在实际的生产应用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埋头研究出的成果少人问津而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则是有明确市场需求的技术产品,环保企业却无研发和创新能力生产出来。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严重滞后[4],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我国环保企业尚未成为环保技术创新的主体,无力进行技术储备和革新的客观现实。各方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的效率都不高;宏观科技管理政策、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与现行发展形势不太适应;优秀人才及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要实现环保产业中的产、学、研结合还任重而道远。

3环保产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建立

“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的定位,对发展环保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对环境污染控制的指标和要求也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资金投入约为14 00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64%。“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保持了年均15%~17%的增长速度[5],2010年环保产业的年收入总值达

8 800亿~10 000亿元,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

6 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 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 000亿元[6]。目前国家对环保的投入力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各项经济政策也为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机遇。在主要依赖高新技术推动行业发展的环保产业中,产品的科技含量对整个产业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成为角逐环保市场的重要砝码,而在此进程中更要加强对产业亟需解决和突破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领域开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产学研联合攻关,逐步引导环保产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对自有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不断产出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和产品,通过搭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加快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逐步淘汰落后的、低产值、低产能的技术和产品。

3.1鼓励和引导环保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合作

环保产业的出路在于企业规模化、专业化、高科技化和市场规范化。环保产业高科技含量的特点决定了环保企业更需要加强与拥有高科技基础研究成果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密切合作,也即产学研合作。但结合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环保企业生存的空间而言,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更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应成为该模式的核心,成为合作中技术创新的主体,摒弃以前的由科研院所或高校单独搞研发,企业直接应用成果的模式,彻底改变单纯依赖买入技术生存的局面,真正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自我研发能力的提高。共建的研发中心既可设在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内,也可以设在企业,但更提倡在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以带动和提升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共建的研发中心应明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联营、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并采取公司化的运作方式,方能适应市场的选择与发展。

3.2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企业

据初步估算,“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燃煤脱硫脱硝等共投资了约6 000亿元,而这些设施的运行费用也需要6 000多亿元;“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需求将超过3万亿元[7]。严峻的环保形势同时也意味着环保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而作为实施环保产业的最终策动力和执行主体的环保企业要想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站稳自己的位置,则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以市场为导向,对大型及中小型环保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准确定位。对于大型环保企业而言,通过上市、兼并、联合以及重组等形式整合资源,培育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组建环保企业集团,使之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对于中小型的环保企业,引导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选择好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3.3发挥名牌产品的优势,构筑产学研合作平台

实施品牌战略,培养企业争创名牌的意识,借助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注重对引进技术和产品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中,高校或科研院所与环保企业都应走出自身固有的活动区域,注重更为紧密交流和实质性的项目开发合作,环保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投资、研发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实际运作过程中各方都应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智力成果,并注重加强国内外先进技术、产品和方法的交流,以获得更多的技术与市场。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品牌战略意识的培养,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对产品和技术的宣传,创造名牌效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增强企业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和无形价值。

3.4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搭建经济协作平台,协调行业发展步调

行业协会是政企联系的纽带,应构筑平台,让行业协会成为行业创新的牵头者。环保产业主管部门应与环保产业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合作,组成产学研联合的力量,统筹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划、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要求,分领域、分行业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由行业协会组织,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或龙头企业的基础力量,以市场化的方式组建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共同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并力促科研成果顺利对接、转化;同时,行业协会也是行业发展的协调者,应组织会员企业共同研究、商讨发展大计,协调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使得行业内企业相得益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李黎,李华友.我国“十二五”环保产业的展望与发展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1(4):38-41.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服务业发展报告[DB/OL]. 北京,2006.7.

[3] 王世汶.中国环境产业“黄金十年”的挑战与机遇[J].环境保护,2011(8):14-16.

[4] 乔寿锁.论当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环保产业,2008(3):22-24.

篇(7)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一要求对处理西部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矛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高校中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环保行为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和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西部地区前列,本文通过整理调查数据,分析贵州高校学生环保意识现状,以期为环保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一、研究方法

为深入探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学生的环保意识状况,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贵州高校学生环境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当前及今后贵州高校环保教育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问卷设计

为全面了解贵州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借机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本研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设计了《贵州高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调查问卷》。问卷的答题方式分为单选、多选及问答等,并采取不记名的形式,其主要内容涉及了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及获取途径,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以及学生对环保的参与情况等等。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及问卷发放和回收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取样本的方式进行,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根据学校性质选取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医学院等四所高校,从这四所高校中分别随机抽取了300名样本共1200个样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0份,有效回收率达96.75%。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调查前由专业教师对调查者进行了培训,在实际调查中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同时调查者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为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甄别及处理并通过数据分析工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处理。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有效问卷整理的受访对象背景基本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来源于2010和2011年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和贵阳医学院的实地调查。

(一)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次调查对这方面的问题共设置了4个问题。学生对“世界环境日”和“工业三废”问题的正确回答率比较高,分别为92%和86%,其原因为很多同学参与过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或在以前的学习中涉及过。但是,在被问及“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的时候,只有48.78%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原因为“好像没怎么看到宣传”。在对相关法律法规认知的部分,通过调查整理有效问卷,共得出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6种大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法律法规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环保宣传知识和学校里相关活动涉及的环保知识和所学涉及的环保知识掌握比较熟悉,而宣传较少的环保知识大学生普遍掌握较少。

在大学生在环保知识方面的获取渠道上,同学们认为“报纸图书”是其获取环保知识或环保宣传的主要途径,其次分别为“电视广播”“社会或学校宣传活动”“网络”等。

(二)大学生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看法

1.遇到实际环境问题时的态度

数据来源:来源于2010和2011年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和贵阳医学院的实地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当前贵州大学生环保意识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他们对环保教育的态度的积极的,并且通过自身行动纠正“一些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现象”。“对市场上禁用方便饭盒、一次性筷子的反应”感觉“不该禁用,生活不方便”的同学解释说方便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在现代社会,应该是可以处理,不会污染环境的”,而在“公众场合看到别人用完水而不关水龙头的现象会”“视而不见”的同学多数表示“别人会管,自己不用多此一举”。这也表明存在一部分不参与或对生态环保问题认识不清的同学。

2.对本省生态文明建设及所在学校校园环境问题的看法

贵州省于2004年提出生态立省战略,2007年提出“环境立省”战略。作为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于2010年开始“三创一办”工作,在全市大力兴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工作,在筑各个高校大学生在“三创一办”中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促进了大学生对贵阳和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调查中有70.82%的学生认为我省环保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有23.52%的学生认为我省应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只有5.66%的学生表示没有关注生态环保状况。在对本校校园环境的看法上面,仅仅只有20.02%的学生表示对他们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很满意”,75.68%的学生认为“一般”,剩下的4.3%的学生则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为“校园不文明行为较多,如乱扔纸屑、用餐浪费以及存在乱涂乱画的现象”。

3.对一些环境保护措施的态度

2008年贵阳市婉拒了289个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的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金额300多亿元。对此,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态度。在调查的有效问卷中,有60.12%的学生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时抓,也有29.92%的学生认为要先保护好环境再搞好经济,因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必然会成为贵州后发优势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有8.98%的学生认为不值得这样做,可以先发展经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此外,有0.98%的同学认为“与自己没有关系”,无所谓。

(三)大学生在环保方面的参与情况

在校大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情况是本次调查的重点,调查结果如下:

数据来源:来源于2010和2011年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和贵阳医学院的实地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参与过生态环保活动,但参与的频率不高,在参与的活动当中,“清洁校园”和“在环保宣传活动中”签名最多,这些活动基本都是通过学校社团和社会公益活动参加,而对没有参与过环保活动的同学的原因调查中,大多数同学“不知道怎么参加”。

(四)大学生对提高环保意识的建议

针对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受访同学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绝大多数学生把焦点集中于“开展多样化的环保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环保类课程并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加大媒体宣传等营造环保氛围”等,其比率依次为64.58%、46.34%和44.10%。一些学生还指出学校应与环保部门展开合作,倡导环境保护人人参与,从自己做起的氛围等。

三、简单的结论

篇(8)

在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环境保护不仅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着经济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对社会的知识阶层起着决定性的发展方向,其彼此之间的观念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要给予特别的重视,要培养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那么一定要让大学生的具有高度的环保责任感。

一.环境问题、环保意识以及环保行为

(一)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大到全球环境,小到区域环境中,存在对人类生存或发展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震、干旱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原生环境问题,还有就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遭到的破坏。根据资料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工业废水、废气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形成一种环境保护观念。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平衡状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有限的资源无法达到人类的要求,所以地球环境遭到了并不和善的破坏。所以,人类要加强环保意识,对于环境保护是最基本的要求。环保意识主要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一种环保的倾向,其可以另人的行为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觉性和目的性,能够让个体自动的对环境予以保护,自觉的控制个人的行为,以遵守环境规范与符合道德标准。所以,环境保护意识是环保行为的核心基础,同时环保行为也会巩固保护环境的认识。

(三)环保行为

环保行为是提人们在环保意识的无形支配下对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正确、有利的活动。比如在我们用水时,随时将水龙头关紧,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循环使用可再生资源等等都是环保行为。环保行为建立在环保意识之上,环保意识的强烈与薄弱就会呈现出环保行为较多与较少的明显区别。所以,要想促进环境保护行为,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对策

在大学生中,绝大部分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学中对于环境教育还达不到现实的要求。这需要学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此外,社会还应该主不断进行引导与促进。

(一)重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更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虽然学生所学的科目不一,不过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自然、知识与思维的规律反应。从培养素质的角度来说,所以课程的内容,都需要与环境保护相联系。各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各专业的特征融入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出台了多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破坏者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些学校比较看重环保教育,在学校开设了《环境道德》等课程,还有的学校自行创设了示范性环境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了养成式的习惯性练习,加大了环保教育的力度,这样的方式非常好,也说明了学校自身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

(二)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

高等院校对于环境教育除了其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中以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环境教育的选修课,或者是必修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从多个方面汲取没有系统的环境知识在课堂中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对环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学校不仅在环境类业开设课程,还可以在其它专业中开设环境类的通修课或者是选修课。大学生可以在系统的教育下,使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得到正确性的引导,并且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和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相关因素,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节约与循环再利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环境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待环境的态度以及观念,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深入性。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且还要重视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环境教育宣传,这样环境文化无形之中就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方法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手段。学校可以根据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国际上保护环境的一些节日开展组织活动,比如征文、展览、电影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对环境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还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小组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中,让大学生亲自体验保护环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凤.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6:30-35.

[2]范天森,陈昌春,赵巧华. 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6-17+19.

篇(9)

一、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

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大学生环保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理念,提高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技能,培养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素质,为推动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大学生环保社团很好地带动和影响了全社会关心生态建设,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投身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因此,大学生环保社团已经成为开展生态环保活动的重要力量,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渠道。组织好大学生环保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活动,发挥好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大学生环保理念与行为的培育中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二、大学生环保社团活动形式

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通过环保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影响和带动大学生群体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提高环保技能,营造了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浓郁氛围,建立了以青年文化为底蕴、以绿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调查发现浙江师范大学的环保社团在近些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

1.利用“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环保节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2.举办生态环保图片展、摄影展等。

3.通过环保学分制班,邀请专业导师为我们举办生态建设现状、环境保护技能、生态环保知识等方面的科技讲座。

4.积极倡导节约意识,在校内外开展节水、节能等资源节约活动。

5.开展植树护林等志愿服务活动。

6.到邻近高校开展独具特色的绿色嘉年华??宣讲活动。

7.举办浙江省环保创意大赛。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环保社团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主题宣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具体涉及环保理念宣传、节庆日主题宣传、生态体验和实践、环保技能培训、植绿护绿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绿色环保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的投身于环保事业中。

三、大学生环保社团存在问题分析

大学生环保社团以自发建立为主,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经费支持,自身发展和作用发挥面临严峻考验。由于大学生环保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具有自发性和不规范性,以及受大学生自身特点、学校氛围、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松散性,不仅限制了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大学生方面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大学生挖掘个人潜力、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大学生环保社团的发展存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保社团活动资金短缺,不能对其开展的活动进行有效支持和提供稳定保障。

2.环保社团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不能形成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3.环保社团活动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参与性不广。

4.环保社团之间缺乏相互交流。

5.社团组织相对松散,人员流动性大,对社团的日常管理和活动连续性开展有一定影响。

四、针对大学生环保社团的发展建议

大学生环保社团欲求得良性发展,首先,必须拥有完善而可行的规章制度,如环保社团章程、环保社团准则等,并能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细化和调整,同时要强化自身建设。完善、详尽、明确的规章制度是环保社团工作开展的依据,环保社团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各部门之间职责清晰则是环保社团规范发展的前提,一个环保社团只有内部建设趋于稳定成熟,它才能良性运转,才具备应对外部种种困难的能力。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既适合大学生身份又具有较强针对性、创新性的活动,用环保社团的自身魅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当是环保社团发展的有效途径。再者,是环保社团的正确定位,大学生环保社团的定位应该是立足校园、带动社会,一个是基础,一个是深化。

校园是一块肥沃的精神土壤,它不仅为环保社团的建立提供了各种物质基础,还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环保人。因此,环保社团应该把自己的根深扎进校园的土壤,把自己社团的文化也融入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让社团的成长沐浴在校园的大氛围里。通过创设以绿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培育正确的环保行为。

带动社会,是更高的要求,是时代的需要,中国目前的环保事业需要我们大学生环保社团,参与社会的环保运动,增进公民的环保参与度,积极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我们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

加强各大高校间的环保社团的联系以及资源共享。目前中国大学生环保社团数目之多,如果这些社团都能集合在一起,那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环保交流平台,大家不仅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还可以资源共享,这对于社团来讲是无比重要的。

大学生环保社团应高度重视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大学生环保理念与行为培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准确把握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征.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J].环境教育,2011(2):12-25.

[2]辛静.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大学生环保社团[J].环境教育,2008(1):1-25.

篇(10)

2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

《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资料收集法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文献法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学生带动法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④,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27-01

21世纪的今天,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动荡,人们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来考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针对目前大学生的现状,谈谈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

一、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1、接受新事物快,正确筛选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无论是手机、宽带、数码产品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裕,学生可以进行课外阅读或上网获取信息,但目前的现状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有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那些对自身的长远发展无意义的消遣性读物。计算机这个信息时代的宠儿似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个上网玩乐的工具,与此同时,网络上大量的不健康信息也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着不利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浏览了某些不健康的信息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切都表明学生筛选、接受外来信息的能力急需教师来帮助提高。

2、集体观念淡薄,缺少责任感

目前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他们疼爱有加,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缺少心与心的沟通与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让、不知道什么是协作。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

3、公民意识淡化,缺乏基本公德

公民意识包括国家意识、主体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在这里我们想着重说一下法治意识、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就法治意识而言,学生一方面对法律知识知之不多,另一方面表现为在情绪失控后无视法律法规,图一时之快,步入违规违法的道路,制造事端。就公民的基本道德而言,从小学至高中阶段,学生接受的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很少接受法律道德教育。所以,虽然步入了大学,他们的公民道德意识并未全面养成。在大学里,乱扔垃圾、吃饭浪费、缺乏礼让、没有目标、不知自强的表现随处可见,这些都应该引起教师们的警惕。就公民的环保意识而言,虽然大学生都知道塑料袋应该尽量少用,废电池、旧塑料不应该乱扔,但是知易行难,学生很难将其兑现到行动中。因此,规范学生在这方面的行为显得非常重要。

二、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是在向学生讲述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方面的立德立身之本。不同思想素质的人对于立德立身各有自己的看法,一些正确的观点极易被先入为主的不合理观点所抵制。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育对象对强制性的要求持反对态度,他们只愿意接受来自于自己心灵的观点。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做被教育者的朋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要求、标准也是他们自身发展应该努力达到的标准,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由此观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